94
future ELITES 12 Gratitude ▪ Belief ▪ Vision FROM TAIWAN TO AMERICA 第 12 屆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美國成長紀錄 - 韋恩堡、芝加哥、紐約、波士頓。 Leadership Program for the Future Elites 國立成功大學 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2014-201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futureELITES 12

Gratitude ▪ Belief ▪ Vision

FROM TAIWAN TO AMERICA第 12 屆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美國成長紀錄 - 韋恩堡、芝加哥、紐約、波士頓。

Leadership Program for the Future Elites國立成功大學 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2014-2015

Page 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

目錄

04 班徽設計與理念05 成員名單06 一年歷程

10 跨國企業併購與 WTO 架構下的全球貿易趨勢11 企業觀12 領導統御13 專案管理與實務14 English Oral Training15 English Technical Writing

21 邱爸的帶領赴美研習心得22 創業實例分享23 表演戲劇課程24 多元化社會25 女性領導者26 政府:政治、政策、過程27 美國能源 - AEP 28 美國募款文化與意義29 全球化探討30 Fort Wayne 建築探討31 Role Model

關於我們

謝誌 08院長謝誌

國內課程

美國課程

國內活動 德蘭啟智中心 產品開發&行銷專案 16 穎昌交通商源服務設計案 17

美善基金會 - 校園公益義賣 18 關懷週 - 台南無障礙之家 19

Page 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

目錄

52-89 踏上菁英培育之 30 篇心路歷程

美國行改善建議 90

40 Fort Wayne Metals41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42 Zimmer43 Railway Control Center44 Water Furance

青出於藍

台美觀察

美國校園

美國企業

個人心得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 32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33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34 Columbia University 3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6New York University 38

New York City Leadership Academy 39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45 對台美教育的思考及 Leadership workshop 46

在美前輩經驗談 48從細節發現台美差異 49

在美接待志工 50

Page 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

第 12 屆 -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徽標設計理念

以 30 片拼圖形式呈現正三角圖形,每片拼圖即為第 12 屆的 30 個夥伴。正三角向上,代表追求進步與頂尖,其三點象徵感激 (Graditute)、信念 (Belief)、

視野 (Vision),期許每位同學在經過培育後都能擁有此三點意念。

關於我們

Page 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

楊靜妃 黃奕穎游博鈞黃齡儀林季甫徐翊捷李敏果陳畇綸何政育袁培倫許祺景黃玟慧歐易佳羅立偉劉俐君

資訊系機械系系統系機械所土木系民航所化工系土木系醫工所都計系機械系工設所土木系化工系環工系

林佑齊龔俊豪黃郁揚林敏巧江喬昱梁品筑簡嘉貞蘇美甄李啓民林士傑鐘予萱郭丞軒高翊庭陳宜珮洪詩柔

環工系化工所環工系化工所機械系材料所水利系材料系測量系航太系建築系材料系系統所電機系化工系

第 12 屆 -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關於我們

Page 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

關於我們

Page 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

Page 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

院長謝誌

Page 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9

國內培訓心得

Page 1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0

由 法 律 系 的 陳 俊 仁 教授,透過四堂貿易趨勢的分析以及一堂分組模擬兩岸經貿產生 糾 紛 時 的 爭 端 解 決 機 制 之擬定,讓我們能夠了解全球之貿 易 架 構 以 及 如 何 去 模 擬 談判。課程內容以區域貿易協定(RTA) 以及自由貿易協定 (FTA)為出發點,讓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國與國之間之貿易方式以及協定。此外,爭端解決機制之談判與擬定也是本課程中的一大要點。由我們成員扮演著台灣以 及 大 陸 官 員 來 談 判 爭 端 解決機制。使我們能自動去蒐集相 關 資 料,並 且 閱 讀 消 化。從ECFA 到 WTO ,有助於我們了解各式相關條約。 本課程中,所學習到不

僅是貿易架構、經貿條約,我覺得更重要也更實用的是如何扮演一位助教的角色。尤其是這門課所涵括的模擬辯論,如何把 老 師 真 正 所 希 望 我 們 去 完成的資訊傳達給其他人,如何去把我們所完成的作品呈遞給老師。在同學之間所產生的問題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向老師請教,而老師所指派的作業也必須快速理解並立即地和其他成員宣布。我想,這次的課程之中,除了對 RTA 以及 FTA ,WTO 和ECFA 之間有初步的理解外,對於生活上實際執行以及規畫都有相當的收穫。對此,也很開心能成為這門課的助教,也很開心在所有人的合作之下能夠完成老師的預期目標。

“以 兩 岸 跨 足

全球,在彼此

看 似 合 作 之

下 達 到 經 濟

最 高 利 益 的

條約之思維

"

跨國企業併購與WTO 架構下的全球貿易趨勢

陳俊仁教授

助教 郭丞軒 材料所 碩一

國內課程

Page 1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1

跨國企業併購與WTO 架構下的全球貿易趨勢

成大企管所的蔡明田老師,藉由企業的經營策略做為開端,引 導 出 企 業 最 終 的 目 標 為何?說穿了就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企業如何去創造產品價值,使顧客肯用鈔票讓產品下架,老師提供了許多企業的管理策略與相關知識,其中包含了:成本要素分析魚骨圖、定價與行銷基礎 (sell out v.s buy in) 以及最重要的商品力 ( 價值與價格的比值 )。在課程的最後,老師讓我們實際分析商業個案,評估以及推測 GE( 奇異公司 ) 在 2002 年醫療器材進軍中國的營運策略,從現在 2015 年的角度,回顧當年的決策與判斷是否正確,並且在最後以報告形式來行銷自行的策略,說服台下的老師與同學,一連串的磨練,從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到決策與判斷,對我們而言彷彿都是一種賭注,直到報告前都還懷疑是否可能因為遺漏了一份資料,而造成決策的誤判,因此在一個企業做決策前,必須要有宏觀的遠見,才能看見企業未來的版圖。還記得老師上課的一開場,問到:同樣一杯咖啡,為什麼賣 1,500還是有人願意買單?究竟這個

價值是如何創造出來的,所謂的顧客導向,究竟是個迷思還是聖旨,顧客的需求是否該讓企業的走向轉彎。我們一般認為在定價上是以成本來決定價格,但真正企業的思考邏輯是用價格來決定成本。老師在課堂間分享擔任企業顧問的經驗,涵蓋的諸多企業觀,如 Federal express 的集合配 送 管 理;American airline 的顧 客 預 約 系 統;Soft bank 的 經營管理能力等等,讓我們能從老師分享的各種企業觀,綜合出一套未來的企業經營理念。課程報告是企業的個案分析—General electric,讓同學們將所學的觀念實際演練,研擬策略,並從各種不同的企業觀角度切入,或許以我們的學生觀點無法跟企業比擬一次到位,但就是在學習中成長,特別是以菁英培育班的同學中較少有商管背景,很感謝有這樣的一個學習機會,讓我們可以逐漸地培養出與企業一樣的宏觀視野。

“創 造 企 業 或

商品的價值,

勝 過 壓 低 成

本拚價格

"

企業觀蔡明田教授

助教 龔俊豪 化工所 碩二

國內課程

Page 1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2

領導統御是個非常廣泛的主題,與其狹義的將其定義成一位領袖人物所具備的特質,不如將之定位成團體間的協調互動模式,課程以曾燦燈校長過去在中央服務的經驗為主,並以

「曾式語錄」的方式呈現,其實每一句話都有其內含和使用的時機,其中大多數都圍繞在「改變」、「決策」、「危機處理」、和「待人接物」上,其實這些都是一般人生活中也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但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去處理面對這些狀況,課程的內容讓我們了解到若要成為人們心中的具備”領導統御”技能的標準,要精確掌握到周圍所有人的心境和處境的細微變化,適時的抬高別人卻又不失尊嚴,恰當的批判對手卻又不陷毀謗,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但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領導可以是權衡在同一個時空背景下的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

領導風格分析適用不同情境下每個人對於領導的風格是屬於命令、參與等領導風格進行問卷分析,主要在探討不同狀況下每個人對狀況的掌握及解決方式進行評量,進而發現一個人的領導特質,內容主要是由投影片中的情境和選項進行作答,在情況相似的兩個事件中,也可能會有不同領導方式所帶來的正反效果,而且根據不同人的作答更能判斷出每個人的領導特質,由結果而論,多數人的特質在於溝通和合作,而非過去所認定的命令和權威才是成功的領導特質,由此項測驗可看出與曾校長過去在政壇上所經歷的權威時代已經慢慢朝向團體合作的方向改變,且經由合作關係的確立,團隊的領導不再只是由同一人物擔任,而是在不同的狀況場合下由適當的人作出適當的決策,並且讓事情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

領導統御曾燦燈校長

助教 高翊庭 系統所 碩一

國內課程

Page 1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3

這堂課是由日商住華公司的徐明峰課長為我們上課,首先他介紹了專案管理是什麼東西,它是可以幫助你在固定時程內達成目標的一種方法,不只在工作上的應用,在生活上處處都可以應用專案管理的思維幫助你完成的事情,就像是課長舉了他在追女朋友時所運用的專案管理技巧,如何透過利害關係人的關係建立,用非常生活化的方式與我們講述專案管理,也搭配了他在職場上常運用的一些專案管理工具提供給我們,最後,讓我們將這些工具實際應用在我們的專案上,每次講述工具完後讓我們小組討論,去思考在專案中我們要如何去運用工具讓我們去達成目標,讓我們對工具的掌握更佳的了解。 希望藉由專案管理這堂課程的所學可以應用在往後所處理的事情,不管是工作上或者

是生活上皆可以應用,在我們實際執行專案時,我們從與我們的委託人洽談,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再從這些問題中我們去思考要如何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期間包括了不斷的小組討論,分配每個人的職責,確保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所長,應用課長提供的專案管理工具,WBS、期程表、利害關係人表我們都實際的去演練,確保團隊的效率,另外我們也積極去尋找可以協助我們的資源,像是與成大內部的社團合作,而最後做出結案報告書,完整的將一個專案執行完成,我想這不只是小組內部的成就感,因為我們多數專案是屬於幫助慈善機構,在執行完專案後我們不僅學到了專案管理,我們也學到了將來如果成為社會上傑出的人才後,我們也要有一份關懷弱勢的心。

“專案管理並非

只 有 在 工 作

上,它是一種

生活的思維

"

專案管理實務徐明峰課長日商住華科技公司

助教 林佑齊 環工 104

國內課程

Page 1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4

In the beginning of this class handouts with a few tips and techniques to im-prove our English speaking skills were given to us. The way the class was structured made it extremely easy for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we had to talk more than we had to listen. We received cards that we were allowed to return to Professor Christina only after we took part in the class dis-cussion. This of course gave us extra motivation and we had a few debates that were quite spirited, and several short speeches about various subjects. This way we got the chance to express our ideas and positions on various mat-ters and also to listen to oth-ers and getting to know them better. Overall, the 5 weeks that this class lasted were very

instructive and exceedingly interesting. It certainly helped us develop assurance while using English. The constant in-teractions and the lively atmo-sphere of this class made it a memorable experie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class, was quite original and to be hon-est, absolutely unexpected. We were constantly motivated to speak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other people as well. I think that this class made ev-ery one of us more confident and also more comfortable using English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Without a doubt, despite the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of this class, it fulfilled its purpose tremen-dously.

“It was lively,

it was fun and

exceptionally

instructive!

"

English Oral Training陳昭芳教授

助教 Ricardo Mingot 化工 104

國內課程

Page 1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5

課程委由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陸喬克教授教授。課程分門別類,配合學生於學術與工作上的需要,概分成撰寫商業信函、履歷表、學術論文、自傳、論文摘要、期刊以及發表研討會的注意事項等等。藉由個別討論並舉出範例點出一般常見之錯誤與提供準備方向,教導學生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與不同用語背後所隱含的意思。除了教授的上課內容,課程亦包含Curriculum Vitae 之實際撰寫與英文影片的拍攝,主題包含電視廣告、新聞專訪等等,幫助學生能夠迅速熟捻運用上課所學。 對於非英文母語使用者的人,要如何正確的使用英文字詞與適切的表達語意,想必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而陸教授的課程正提供了我們這個最好的機會,來磨練學習英文的正確使用方式。還記得 2015 年 1 月在工學院辦公室影印課程講義時,那時還在想著總計兩百多頁的課程講義究竟會是怎麼樣子的呈現方式呢?要如何在五周課程內全數教授?原來,陸教授想提供給我們的是一本實用的英文寫作工具書,讓我們在為來有需要時,依然能夠循著上面的指示寫出最適切的文字。藉由於上課時介紹各種場合所需要使用的英

文寫作格式,帶領我們逐步的了解每個英文寫作背後想要傳達的最核心目的,幫助我們能夠迅速的掌握各項寫作的要件。像是履歷中整體平衡非常的重要,不能讓履歷看起來偏重一邊,會使得閱讀者不適,或是國外與國內的履歷表的重點擺放不同,圖片放或不放等等,都是陸教授於上課會提醒我們的要點。而標點符號更是一大學問,我們平常在寫作時僅僅會用到逗號與句號,而引用文獻或是多段連用時就不只這些了,需要更仔細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魔鬼藏在細節中,唯有正確的使用每個字詞與標點符號,才能提供給人一個好印象且讓人能夠順暢的閱讀,提升專業度。我覺得這堂課每堂課都有新收穫,而且潛在的訓練我們全英文上課的能力,每堂課上完後都會更了解一種體裁的使用與注意,學習成果豐碩。我想,依照老師多年教授經歷與調整而成的講義與課程,必是未來我們在職場上、學術界中的利器。

“魔鬼藏在

細節中

"

English Technical Writing陸喬克教授

助教 江喬昱 機械 104

國內課程

Page 1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6

此次專案的目的在於幫助德蘭啟智中心,從現有條件與能力下,發想出新產品,同時進行現有產品包裝改良,並建立一套行銷平台。我們期望透過宣傳德蘭的中心思想與理念,讓外界知道德蘭中心的服務對象,也能為社會有所貢獻。 首先在專案的開始,我們在徐課長的指導下,建立了專案章程、利害關係人管理表、組織架構分工圖、WBS 與期程表,之後便出發至玉井的德蘭啟智中心進行參觀及訪談,透過和楊主任及老師們的訪談後,我們了解到德蘭啟智中心現有的條件和資源,以及服務對象生活的環境與利用輔具製作產品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德蘭一直秉持著的理念「支持、自決、融合、尊嚴」,因此透過參訪,除了使我們更了解弱勢團體,也使我們能更貼近德蘭的需求去執行本次專案。在專案進行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公關組擔任組內與德蘭啟智中心溝通協調的管道,將雙方的對話彙整後再予與傳達,並統整雙方的討論事項;而產品研發組在專案

前期則針對德蘭新規劃的香草園發想出新產品及簡易製作流程,提案如香包、香草噴霧、香草鹽、香草茶包等,和德蘭討論其產品可行性,並在製作期間給予相關建議,而後期則是設計現有產品包裝,包括卡片禮盒及擦手巾包裝等,並考量成本、服務對象製作難度及庫存節省體積、配送服務之限制。而網路宣傳部分,則是由網路行銷組幫忙經營德蘭啟智中心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內容包括德蘭活動、節日,及產品推廣等,以此增加產品曝光度,再配合網路架設組建立好的商品購物網站 Pinkoi 平台,篩選德蘭現有適合網路上架的產品,包括卡片禮盒、圍裙、擦手巾等,協助德蘭進行上架,專案進行中,由影記組協助粉絲專頁的照片製作以及協助拍攝德蘭產品照片提供網路上架,最後再由文書組整理半年來專案期間所有的資料,並進行建檔與結案報告之編輯修訂。

德蘭啟智中心產品開發&行銷專案

組長 歐易佳 土木 105

“ 菁英不只是有能力的人,而是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

國內活動

Page 1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7

國內活動

為了減少穎昌的南科交通車在上班時段與下班時段間 (10:00~17:00) 的閒置時間,本組進行創意發想和方案規劃來找到潛在的市場並改善交通車的使用情形。 本次課程一開始由住華科技的徐課長來進行專案管理的基本觀念和管理工具介紹,包含起始流程的專案章程、利害關係人管理、管理評鑑表;規劃流程初期的期程表、WBS 工作分解表、議題管理登錄表;規劃流程末期的最適策分析、商業模式分析等,這些工具都協助我們在進行專案時,有更好的效率和進度。在過程中,我們親自拜訪了興南客運來進行管理評鑑表,也和他們討論了這個課題,興南客運也表示這個課題是目前客運業都有的問題,但也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因此我們之後便開始進行組內提案,透過組員的腦力激盪和謹慎的方案評估與選定,最終選定了三個提案向穎昌報告,並讓穎昌選擇一項方案執行。 專案管理對我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不管是碩論、學習計畫,甚至課長連人

際關係都能用專案管理的手法來處理。課程中也介紹了很多專案管理的工具,一開始覺得很麻煩,這些簡單的事情不是記在腦海中就好了嗎?後來才發現有這些工具,才能督促全組的進度,也讓進度管理和課題達成更加容易。而要實際和業界進行合作,也是我們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這也讓我們要想出相當實際能達成,又不能太無趣死板的方案,真的相當困難。然而在最後組員們都想出了很多有趣的方案,也實際去和穎昌的董事長報告,完成了這次專案管理的課程。

穎昌交通商源服務設計案

組長 游博鈞 系統 104

“ 在尋常的生活中,用創意注入新活力!

"

Page 1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8

現今社會中之資源分配 不 均 以 及 弱 勢 族 群 的 生活問題日益顯著,身為成功大學學生的我們看到美善基金會在台南這塊土地為許多家庭提供身心障礙服務的管道,其服務精神十分值得敬佩。有感於基金會的努力,我們運用專案管理課程中學習的 手 法 協 助 美 善 基 金 會 茁壯,為台南的身心障礙者建立起更友善的社會盡一份心力。 課程方面,在為期五周 之 課 程 之 中,透 過 業 界實 際 執 行 之 專 案 手 法,以及 X-Mind 、 工 作 分 解 結 構(WBS)、期程管理表、利害關係人圖表、甘特圖等常見用於活動或者專案相關輔助軟體或者表格之呈現,讓我們能藉此建立業界上專案處理之標準作業程序之概念。我們以在課堂中所學習到之手法,逐漸建立起各種表格,循序漸進的完成組織編排,工作分配,以及確實執行。為期約莫半年,授課老師也和我們不斷的互動,並且引領我們將專案推向完成。合作對

象是美善基金會,該基金會以服務不同年齡層的身心障礙者為目標,本次的貨品及人員主要由該基金會下的崇美工作坊提供。在專案進行中,我們不斷的去熟悉以及和身心障礙者接觸,並且去思考如何能藉由以專案之方式更好的符合他們的需求。我們設計南科企業訂購和校園傳情兩大方式來為美善基金會募款,也藉由活動獲得知名度。 這次與菁英培育班的團隊夥伴一起踏出校園,運用所學執行一個專案收穫超乎想像。學校教育中,很少有課程可以有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實作,試驗所學,更重要的是能夠對社會造成影響。身為團隊的組長,我是個比較

喜歡掌控團隊的人,從之前的經驗知道,這樣的方法在以前的社團、團隊中實行的結果都不盡理想,但在這個專案過程中與夥伴的互動過程中,讓我漸漸發現與夥伴和睦相處又能維持效率的方式,是很棒的收穫。在與美善基金會合作的過程當中,發現連絡窗口的開通及聯繫是十分重要的,剛開始接洽的時候曾因為溝通的問題,差一點將對方視為效率不彰,不積極的組織。但經過後面持續的聯絡之下,發現完全與我們所想的相反。最後在準備公益傳情的時候,我們也受到美善基金會非常多的幫助,最後也順利完成。

美善基金會 - 校園公益義賣

組長 黃郁揚 環工 104

“ 跨出學校關懷社會,把愛心送到校園

"

國內活動

Page 1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19

有一次,不經意看到圖書館前有人以人工搬運的方式抬輪椅上下階梯,看起來非常危險。那時候意識到,即使圖書館擁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但若沒有設置顯而易見的標誌或是適當的宣導,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些資源可以使用。又想到,前陣子一位身障者的父親在臉書上發文抱怨帶兒子來成大參訪的經驗,認為成大並沒有達到真正無障礙友善環境,這個事件在當時引起校園中廣泛的討論。經過上述兩個事件,我們萌生打造成大無障礙空間地圖的念頭,配合相關活動的進行,希望大

家能主動關懷平時不太會注意到的人事物,從我們身邊做起,讓我們多想一點,也許一些小細節的改善就能對我們周遭的環境和人們有大大的影響。 關懷周以四大活動為中心:成大無障礙地圖調查、輪椅使用教學及注意事項、無障礙之家交流活動、輪椅體驗暨無障礙設計思考。由菁英培育班的同學分工合作,我們調查成大校園和周遭的環境及無障礙設施之位置與使用狀

況,建構成大無障礙地圖,用以改善成大的無障礙環境,避免誤會再次發生,並使成大成為台灣友善空間的指標型學校;為了增加對身心障礙的了解,讓出遊交流及輪椅體驗活動能順利進行,我們邀請到成大物治系洪菁霞教授來指導我們輪椅使用以及身心障礙相關知識,並分享與身障者互動的經驗;我們與無障礙之家的身心障礙朋友一起進行為期半天的成大無障礙之旅,經由團康遊戲與他們同樂,從實際參與身障人士移動通行的過程以及與他們的互動交流,進一步了解其現實需求與困難,讓我們得以從他們的角度,思考現存制度或設計之優劣。我們更進一步實際坐上輪椅體驗無障礙設施,設計關卡讓參與者在輪椅上進行各種任務,並且在輪椅上設置攝影機,藉由影像分析無障礙設施的可用性。透過體驗活動,讓大家更能充分體會身障者的感受,能夠換位思考理解身障者的處境。在調查完無障礙環境、與身障者實際交流、親身體驗輪椅之後,我們進行無障礙設計思考活動,本著關懷與同理的心,透過創意思考及討論,發想出讓空間更友善之設計方法,從交流和體驗的經驗中反思並自我觀照,增進對弱勢關懷的體悟。 從關懷周的活動中,不

管是與無障礙之家的身心障礙者直接接觸,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或是線上無障礙地圖的產出改善了成大友善空間的環境,亦或是活動過程產生的感動、反省與思考,我們真真切切的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 透過關懷周,我第一次坐上輪椅,體驗輪椅使用者如何上廁所。只有實際體驗過後才能了解,身體的障礙對於生理和心理都是一種壓力與挑戰。除了腳無法施力還得移動身體的困難,還有心理上需要別人協助卻又無法啟齒的困窘。 透過關懷周,我第一次這麼長時間的和身心障礙朋友近距離互動。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無障礙之家的一位爺爺,有著聽覺和溝通障礙的他,這大半輩子,長達八十幾年的時間,聽不到周遭的聲音,也沒辦法說話,這是從前的我難以想像的人生。然而,他總是很開心參與在我們的活動之中,總是很開朗的以肢體和笑容與我們互動溝通,他的精神帶給我滿滿的感動。 透過關懷周,我有了許多新的體悟,也期望自己能一直記得這些感動,在有能力的時候不忘這份關懷弱勢的心,能為他們帶來更多好的改變。

關懷週 - 台南無障礙之家

組長 陳宜珮 電機 105組長 楊靜妃 資訊 105

國內活動

Page 2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0

美國行研習記錄

Page 2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1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第 12屆 工 學 院 菁 英 培 育 班 的26 名 學 生,於 7/26/2015 – 8/18/2015 三 週 期 間,由 化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邱繼正帶領赴美參訪研習。前二周

(7/27 – 8/5),先赴印第安那大學 – 普度大學韋恩堡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 Purdue University at Fort Wayne, IPFW) 參與研習工作坊,課程內容包含民主政治與政府政策、募款與創業、能源工業議題、分歧與平等、女性領導、建築文化史、與全球化議題等,由學術與產業界專家學者主講。研習期間,也至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高性能引擎實驗室、複合材料實驗室等,以及生醫金屬骨材大廠 Zimmer Biomet,生醫金屬線材大廠Fort Wayne Metals,地 熱 交換 器 大 廠 Water Furnace 等學術單位與企業機構參訪。隨後前往芝加哥、波士頓、紐約等地,在波士頓以及紐約駐美代表處教育組與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的鼎力協助下,參 訪 IBM Watson Research Center,芝 加 哥 大 學 分 子工 程 研 究 所 (University of Chicago,Institute for

Molecular Engineering), 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核能研究所 (Nuclear Research Lab)、多 媒 體 實 驗 室(Media Lab)與 資 工 學 院,紐 約 市領 導 學 院(New York City Leadership Academy), 紐約 大 學 工 學 院 (New York U n i v e r s i t y Po l y t e c h n i c School of Engineering),哥 倫 比 亞 大 學 技 轉 中心 (Columbia University Technology Ventures) 等 多間全球知名企業與頂尖學術單位。期間學生們榮幸能與成大傑出校友,紐約駐美代表處章文樑大使餐敘,並承蒙章大使分享其獨特經驗。此外也與大紐約區成大校友20 餘位聚餐交流,連結校友與學弟妹及成大母校間的情

感,更傳承了學長姐的優秀經驗。此三週的研習參訪,內容充實而緊湊,讓學生能應證所學,體驗中西文化異同,深化其國際觀,並拓展其思維,培育宏觀的領袖視野。

帶領第 12 屆工學院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赴美研習心得

邱繼正化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Page 2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2

我 們 非 常 幸 運,因 為這 堂 課 我 們 請 到 了 Mike 和John 來為我們分享他們創業的故事與心得,首先由 John來為我們揭開序幕。在 1995年時,John 原先在 GTE 工作,但因爸爸的一句話:「為何我們不開間咖啡店呢?」而決定自行創業,因此他找了銀行業的朋友融資,然而他朋友卻對他說:「大部分的創業,都會在五年內以失敗收場,但是在和他妻子討論後,他們決定先嘗試五年,再回去擔任技士。」John 表 示:「 在 景 氣 壞 的 時候,錢非常不好賺,但是只要時機吻合,你就能像主打者一樣控制比賽。在當時,銀行非常自由且願意借錢資助,恰巧美國咖啡文化剛興盛起,且開店位置周圍並沒有其餘競爭者,因此品牌才會成功。」因此他說:「決定小企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有時候,時機才是決定一切成功與否的因素。」然而,在 2008 年時,星巴

克和當肯甜甜圈等大公司開始進駐競爭後,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但是身為創業者的John 仍 對 自 家 品 牌 很 有 自信,積極地想讓公司成長,而思索著公司下一步的走向,包括公司的利潤、分店等。儘管

最後 John 賣掉了公司,結束了 12 年的冒險,但是在我眼中,我看到了創業背後的艱辛,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就像 John 所說的:「有時候,時機才是決定一切成功與否的因素。」第二位講者Mike 一開場就說:「創業的過程時好時壞,因此你必須對想做的事充滿熱情,而在事業不好時,更需要保持著耐心,想辦法如何讓事業變好。」Mike目 前 和 John 任 職 於 非 營 利公司 Innovation Center,他們負責幫助想要創業的人們以及 協 助 小 公 司 成 長。Mike 以前曾在 ITT 工作並且擔任資深的工程師,但後來在 1983年與幾位工程師一起離開並合夥創立了一間軟體公司,他們負責製作汽車、醫療器材和軍事系統的內部軟體,後來擔任了 17 年的董事長,現今公司規模很大且尚在韋恩堡運 作。但 是 在 15 年 前,Mike離 開 原 公 司,在 Innovation Center 中創立了自己的軟體公司,並提交企畫書向印第安納政府申請到資金,致力於製作車輛追蹤軟體,現已擴展到四 間 公 司。Mike 表 示:「 在 艱困時期時,他甚至有兩年的時間無法支付自己薪水,也因此創立公司非常難成功;大多數的新創公司都失敗,即使成功後,也只有很小比例的公司可以達到每年一百萬的收益,但是,人們創業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懷抱夢想,就像我們為什麼買樂透一樣,因為這是一個機

會去贏得一百萬。」Mike 對我們說:「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創業家,你必須具備兩樣特質,第一樣是熱情,它會支持你在艱困時期勇往直前;而第二樣則是毅力,有些人雖然不斷創業失敗,但是他鍥而不捨地努力,終究還是創業成功了。」因此 Mike 鼓勵我們:「失敗不是壞事,反而是一堂課程,教導你這個方式不行,該去嘗試其他方式。」並且他說:「沒有人會相信你的夢想,除了你自己以外。」Mike 接著提到:「有人想當創業家,是因為想當自己的老闆,但是事實上,政府和上百位顧客都是你的老闆,你必須付出很多的時間、很多的努 力 和 金 錢。」此 外,Mike 和John 跟我們分享:「創業的想法很重要,有時聽起來瘋狂或愚蠢的想法卻可能創業成功,因為它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能從一開始就先入為主地評斷任何想法,因為想法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且沒有人真的知道什麼是好的想法,而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從一個想法開始嘗試它,你就能看到接下 來 的 方 向。」最 後 Mike 和John 舉了很多例子來告訴我們:「一個好的想法取自於需求,來自於如何解決各領域或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聽完分享後,他們鼓勵大家一起來提出好的想法,並且以分組的方式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非常有趣,也讓我再一次感受到美國的教育理念 -- 實踐。

IPFW- 創業實例分享

歐易佳 土木 105

美國課程

Page 2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3

美國課程

課 程 開 始 的 前 導 Professor Yen 引導我們提出世界上有哪些議題正發生著,同學提出了貧窮、食物分配不均、氣候變遷、恐怖組織、水資源短缺等問題,簡單地討論著。老師說,如果想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人,應該多問問題,關心別人的事多於自己的事。去思考你想使社會成為什麼樣子,怎麼做能達到那樣。接下來課程主題是Diversity and Equality,共 有三位講者,一位是 Christine,負責公司裡的人力資源,另兩位 Ken、Max 是在 IPFW 的單位,分別是組織領導管理、多 元 文 化 事 務。Christine 說他們目標在使不同種族、背景的人,能坐下來,相互溝通、了解,如此一來,學習、成長會 越 多。Ken、Max 也 提 到 希望讓儘管是背景不同的人,也能在一起共同完成事情。創造平台,讓人能聚在一起,有機會分享自己、聆聽別人,但不失去自我。“Synergy”一詞,在講者口中多次提到,意味著“Everyone work together to get things great!”同 學 提問,是否認為“Diversity”有任何缺點,他們一致認為沒有不好的地方,而是把它當作一種挑戰,而且有這些挑戰是好的!身為領導者,如何去領導成員,又如何引領那些帶領上有難度的人?可以私

下跟這樣的人溝通,了解他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團隊是在做什麼。領導者必須去了解團隊成員中的個別差異,了解人的行為與管理人的元素,針對計畫、目標、協議去討論,而不是人。關於衝突處理,他們認為,必須懂得去問問題,以了解真正事實是什麼。而有時候,「等待」甚至「忽略」,是一種策略,必須蒐集問題的相關資訊,運用智慧去解決。其實在台灣社會,「多樣性、差異」似乎也與我們不陌生,有同學問到東南亞人在台灣受歧視的狀況,講者認 為 必 須“speak up”。人 常會用自己的眼光、文化去看與我們不同的人,而唯有當我們了解彼此越多,像是透過教育使人們從小建立正確的心態、學習和不同背景的人建立溝通的橋梁,如此一來,才越可能讓彼此團結,為同一件事情努力,也就是建立了講者所說的“synergy”。課程後,我們思考著,因為不同背景、種族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刺激,所以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透過大

家從不同的角度針對問題得到解答。不過也因為彼此的背景差異,所以在合作的過程中,才會如同講者所說,需要透過彼此的溝通、瞭解,才能讓大家凝聚在一起,為相同的目標而努力。

黃齡儀 機械 碩一蘇美甄 材料 104

IPFW- 多元化社會

Page 2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4

這堂課中,John 以非常活潑的方式,帶我們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整堂課歡笑聲不斷。大家共同組成一個大的機器,第一位上台者當中心,自由發揮規律地做著動作,而下一位需用身體的任一部位,連結第一位,並再依照中心的動作頻率發揮創意做另一個規律動作,有人趴在地上,有人做出搞笑的砍頭姿勢,以此下去,一個接著一個,最後形成很有趣的畫面:連動的人體機器!而後進階,每個上台的人,除了動作之外,需加上某種聲音,此起彼落……。為了搭配他人節奏,每個人都必須十分專注於他人的動作與聲音,作出相同韻律的動作。這樣的過程裡,恰巧正是團隊合作的縮影:任何的團隊合作都必須配合他人作出適當的行動幫助團隊,唯有如此才能成功的達成目標,正如同最後,大家終於如願成功地,組成了一台由許多不同動作的人所構成、卻具有相同節奏的巨大舞蹈機器。在完成第一個挑戰後,John 拿出各式各樣的物品道具,我們可以自己選擇某一個道具,創造

不同的用途,例如,拿梳子來刷牙,拿帽子來演乞丐乞討,一個接一個,發揮想像力,演出各種滑稽動作。接著 John請同學上台,推銷手上的道具,可以很誇張地誇飾它的功能,同學彷彿成了廣告電視台上口沫橫飛的推銷員!而後 John 請兩位自願者上台演戲,分別給予不同指示,即演戲所需達成的目標,且互不知道對方獲得的指示是什麼。兩者的指令演起來有些許衝突,一方想要做的事不被另一方允許,因為另一方有他所要堅持的目標,或許就是這樣的矛盾,製造了演出效果,過程中,John 一再提醒,不能偏離自己的目標,也就因此間接地形成雙方的拉扯戲劇效果。在這門課程的三個挑戰中,我們脫離了過去的舒適圈,試著用創新的方式自由發揮表演。

而透過這樣的過程,一方面體驗了如何透過舞蹈,發揮創意去想像、去思考,以及表達自我的想法與情感;另一方 面 則 成 功 地 勇 敢 改 變 自我,並在獲得新體驗與成就感的同時,更對未來嘗試自己不曾做過的事更有動力與自信。

IPFW- 表演戲劇課程

黃齡儀 機械 碩一蘇美甄 材料 104

美國課程

Page 2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5

在 Woman in Leader-ship 課程中,三位美國女性高階領導者和我們分享她們涵蓋了女性、領導者和女性領導者這三個層面的職場經驗。經由這堂課,我們學到了身為一位女性領導者,並不需要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要求自己太完美。有許多女性領導者都太拼,她們花了太多時間在工作上,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其它部分,然而,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一位好的女性領導者並無須要求自己太善良。舉例而言,若團隊中有不合群或能力不足的人,就可以直接協助他們離開,將資源分配給其他合適的人,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壞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只是在做好領導這件事。即使身處宣揚平等的美國職場,這幾位講者也曾遭遇過性騷擾或歧視。例如,當地也有女性同工不同酬的事例,或被輕挑地評論為穿著「性感」的言語騷擾等。事實上,班上有些女生在遇到性騷擾或歧視時,因怕被他人認為太計較而不好意思說出口,卻因此造成自己的困擾。講者則提供了相當果斷而實用的建議:當下立即制止對方。事

實上,只要我們表達的語氣顧及禮貌,就不用擔心不妥或引起反效果。此外,也有班上的女生認為自己很容易因為他人的想法而改變自己,針對這點,講者也提供了不同的觀點,讓我們知道認同自己、對自己有自信,是一種很重要的生活態度,更進而理解到我們不需要因為他人而改變自己,但要為自己是怎麼樣的人而負責,包括那些因為我們的個性所帶來的好與壞的結果。課程中,除了前述許多關於女性擔任管理職位的經驗分享外,也讓我們體會到有許多領導經驗並不分性別,例如:身為領導者,

「誠實」是很重要的。事實上,當領導者犯錯時,其實員工經常都能查覺,如果領導者無法勇於面對自身的錯誤,那麼極可能就會因此失去員工的信任與向心力。透過如此一堂難得而實用的課程,帶給我們許多不同的視野與嶄新的觀念,讓我們體會到中西文化與社會價值的異同之處,更因此獲

益良多。一方面,對於班上的女生而言,身為學生及將來可能成為的女性領導者,很多潛在可能遇到的困難,都透過講者的經驗分享,讓同樣身為女性的學員,獲得很深刻的啟發與解答。另一方面,涵蓋了女性、領導者和女性領導者這三個層面的經驗分享,更使我們不分男女地都深受啟發,讓我們瞭解了身處不同角色時、或是面對不同身分的人時,應如何調適心態與做法。

IPFW- 女性領導者

黃齡儀 機械 碩一蘇美甄 材料 104

美國課程

Page 2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6

Andy 教授的課程,是我們到 IPFW 之後的第一堂課,在得知課程主題為「政治」之後,原本滿心期待的第一堂屬於美國的課程,頓時有種莫名的失落感,「政治」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乏味、是看著法規照本宣章。就在有著萬全的心理準備與瞌睡蟲奮鬥時,Andy 走進教室,起頭,講的不是政治,也不是法律,Andy 很特別的從大家住的地方開始,從台灣、到美國、到印第安納州、最後講到學校的所在地 Fort Wayne,這對剛到當地的我們,有著很深的感受;接著了解大家的科系,試圖與來自不同工學院背景的同學們找出關聯,也讓這堂課一開始,便充斥著參與及討論的氣氛。除此之外,政治的定義,他由生活、生存講起,他讓大家想像自己一個人在一座孤島上生存的需求,到兩個人,最後講到政治的發展起源,也讓大家感受到美式教育的震撼。接著,當課程延續到政策的決定時,他引導我們站在政府的角度,舉了許多例子,也給我們一些方向思考,令大家真正了解、並充分解析決定此政策的利與弊,在問了一

些同學的意見、讓我們投票之後,再說出他的想法、及原因,也利用此方法,使我們知道平常政府做政策的難處,以及需考量的許多因素。關於這堂課,我認為可以分成三個層面:第一是關於課程的感受,不可否認的,大家都很認同這堂課的教學方式,也許是因為我們來自工學院各系,也許是美國教育與我們的差異,但這類重視討論及學生意見的課程,確實讓整堂課沒有冷場,也讓我們吸收得更多。接著是兩國政治的比較,Andy 在課程中有提到,真正專業的人都是在業界,政府需要借重他們的意見,同時也要考慮與業界合作的利益,這讓我們更了解,同樣是民主的國家,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但也因此,有更多選擇的權利,也更尊重專業。最後是同學問到,關 於 兩 黨 鬥 爭 的 問 題,Andy 認為,必須先認同自己

的國家,有一定的共識之後,便會共同追求公眾利益,並同時把各個項目透明化,便會減少兩黨的惡鬥;美國雖然來自不同的人種、不同的族群,但大家都認同美國,認同他們的國家,並從小給小孩愛國的概念,也是這樣,讓美國漸漸成為世界的強權。

IPFW- 政府:政治、政策、過程

洪詩柔 化工 104楊靜妃 資訊 105

美國課程

Page 2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7

這 堂 課 由 當 地的 電 力 公 司 ——Indiana M i c h i g a n P o w e r ( A E P,AmericanElectric Power的 子 公 司 ) 來 介 紹 該 公 司及 美 國 能 源 現 況。除 此 之外, 講 者 Kim Sabrosky,Indiana Michigan Power的 Community Relations Manager,也 分 享 了 她 的 工作 內 容 以 及 致 力 達 成 的 目標。關於美國能源的現況,由於現在的環境保護規範益趨嚴格,環保的要求對於電力公司是很大的挑戰,也因此電力公司傾向於發展核能。核能在美國所佔的發電比重高達 41.3%,其成本及排碳量都很低,可說是目前最具效益的能源之一。想到台灣現在對於擁核與反核的爭論不休,同學們也好奇在美國興建核能電廠是否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關於這點,Kim提到他們建立一座新的電廠前,會想辦法聚集當地居民們的意見,確保所有人的聲音都可以被聽到。在做出電廠是否興建的決策之後,也會和當地居民保持良好的聯繫溝通,保障當地人民的權益 不 會 因 電 廠 的 興 建 而 受損,藉由反覆耐心的溝通與

討論以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和支持。難得有接觸美國電力公司的機會,同學們都很踴躍的發問,問題涵蓋替代能 源、再 生 能 源、頁 岩 氣 …等等。不過可能是由於成本及需求的考量,該公司目前並沒有發展新的綠色能源的計畫。除了工程方面的問題之外,我們也提問到 Kim 的工作經驗。身為 Community Relations Manager,勢 必 和客戶有許多交涉的機會,我們 想 知 道 Kim 在 溝 通 上 有沒有遇過什麼困難,有什麼溝通技巧或特殊的經驗可以和我們分享。於是 Kim 進一步說明公司的服務方針,包括如何向客戶宣導正確的用電知識和電力供應異常時的處理方式。舉例來說,遇到下雪等無可避免的天災導致供電中斷時,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來修復電力,但不清楚電力維修情形的顧客可能會十分不耐煩,這種時候 Kim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一方面

需要安撫客戶的情緒,同時也要幫助客戶了解供電相關的知識,使客戶信任電力公司 會 妥 善 和 迅 速 的 處 理 問題。在與客戶應對時,Kim 說,溝通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也必須要體認到自己的角色就是要幫助客戶,應該要隨時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才能理解或是預測客戶所面臨的問題,也更能讓雙方有效且愉快的溝通,進而達成共識。

IPFW- 美國能源 AEP

林敏巧 化工 碩一陳宜珮 電機 105

美國課程

Page 2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8

這堂課是顏教授跟我們分享募款和志工的概念和經驗。由於美國的學生超過70% 有 學 貸,在 IPFW 更 有接 近 80% 的 學 生 需 仰 賴 就學貸款才能讀大學,因此學校常會以獎學金的方式減輕學生的負擔。這些獎學金的來源通常是學校向企業的募款,也造就募款在美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對學生而言可以減緩經濟壓力,以學校的角度是學費來源的保障,對於企業則可以實現「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理想,並塑造好的企業形象,達成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贏的結果。有了動機之後,顏教授接著和我們分享募款在實務上是如何執行的。顏教授說:「人們付出金錢是為了得到一些東西,像是滿足、期待或是好的想法。」如何將自己的理念包裝、行銷、完整的傳達讓他人能清楚明瞭,藉以說服甚至吸引企業投資自己,是十分重要的。一則打動人心的故事或是一個實際案例,都是傳達理念的好工具,讓贊助者知道他有機會可以改變社會,滿足他們想為社會付出的需求,讓他們感受到做這

件事的價值,募款並非一件難事!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現在越來越多公司企業開始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個好的企業應該要思考如何幫助別人,為社會帶來利益,而不單只是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談到幫助別人,顏教授因此也提及志工理念。我們在當志工時,幫助別人並不會希冀回報,但往往會發現自己因此感到生命有意義,是受益最多的人。「服務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服務別人」,顏教授說,不要求回饋不代表得不到回饋,幫助別人就像是一種自動回饋系統,當你幫助別人,自己也會不經意的得到回饋,在自己獲得回饋的時候,也要想著要如何去幫助別人,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形成良性循環,也讓社會益趨進步。在這堂課中,我們看到美國的募款文化十分盛行,和台灣的風氣相去

甚遠,也令我們思考造就這些差異的元素是什麼。在尋求贊助時,並非只有下對上的立場,也可選擇建立合作、互信和欣賞的關係。而身為學生,在設計一些活動時也可以思考我們該怎麼做讓這些事情更有意義。如同前述的志工理念,也許這是我們可以繼續思索討論募款議題的立足點。

林敏巧 化工 碩一陳宜珮 電機 105

IPFW- 美國募款文化與意義

美國課程

Page 2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29

雖然大家都知道何謂「全球化」,但我們似乎沒有

真正去探究全球化的來臨對於每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在這堂課裡,顏院長並沒有透過制式化的教學,告訴我們全球化的起源、定義及對社會的影響,倒是請我們每個人分享自己所觀察到有關全球化的例子。大家提出了很多看法,有貼近生活的議題,例 如:教 育、旅 遊、廣 告、外籍新娘;亦有較嚴肅的議題如:環境變遷、政經情勢、戰爭等。身在「牽一髮動全身」的年代,如何解決這些議題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由於國與國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文化及價值體系,要達成協議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以目前全世界最關注的全球暖化議題為例,許多相關報告都指出:若此現象持續加劇將會導致海平面大幅的上升,屆時許多國家將會消失。為此許多國家紛紛簽署了「京都議定書」限制各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有許多工業大國卻為了國家自身利益至今仍選擇不簽署此項協議,這對全地球村的人民來說是很不公平的,這也是為什麼全

球化議題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原因。至於台灣在全球化的洪流中又受到什麼影響呢?記得在國內課程我們曾 談 論 到 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議題,同學們分別代表台灣與中國兩方的政府官員,我們必須藉由談判的過程討論出此協議中的爭端解決機制,讓我們親身體驗身為政府官員,當面對國際間問題時該如何衡量國家權益的得失而使大家都能滿意最終的結果,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面對挑戰的同時,對我們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顏院長在課堂上曾說:「威脅與機會是永遠的鄰居」,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化危機為創新的契機」。全球化使世界越縮越小,許多國家紛紛面臨世界主流文化 ( 例:歐美文化 ) 的入侵,台灣也不例外,但如何在吸收他國文化時不失去自身所擁有的,我想「積極創新」是最佳的解答,也是全球化必經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應該積極訓練獨立思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學習包容與接納不同的文化、

尊重彼此間的差異。唯有這麼做才能促進世界和諧的運作下去。

李啓民 測量 104

IPFW- 全球化探討

美國課程

Page 3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0

Fort Wayne 為 印 第安那州第二大城,也是 Allen County 政府所在,因位於三條河流與鐵路交界處而發展。Tom 老師帶我們看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分別是政府、商業和宗教類型的建築,分別表達不同的建築理念,而有不同的形式。首先是政府建築,多為雄偉莊嚴的樣式,且為與鄰近城鎮互相較勁,展現優良的公共服務,常為當地明顯的地標。Allen County 的法院建於 1897 年,為 Beaux-Arts( 布 雜 藝 術 )風格,特色是擁有許多希臘羅馬的建築元素,強調宏偉、對稱性,而以希臘神廟為典型,也代表民主精神的宏揚。法院內部裝飾華麗,有許多的 Scagliola( 仿 大 理 石 ) 工藝、浮雕、壁畫、彩色玻璃和圓 頂。而 在 法 院 的 建 造 中,有些概念是非常創新的,像是女性參與興建,及其內部的色彩配置。再者是商業建築,為了密集利用土地,常將建築往上發展蓋成摩天大樓。Lincoln Bank Tower 建於 1930 年,為 Art Deco( 裝飾藝術 ) 樣式,是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特徵是高層樓退縮的型式、流線及幾何圖

案的裝飾。在頂樓能俯瞰整個市區的景觀,並清楚看到上述法院的屋頂。銀行大廳的圓拱天花裝飾華麗,繪著黃道十二星座等圖像,而櫃台前面的地板皆微微下陷,是因人長期站於其上洽公所致。另外,還去了已不使用的金庫,親自打開金庫大門,並一覽其內樣貌。聖母原罪無染 大 教 堂 建 於 1836 年,各處的裝飾都是基督宗教的體現,包括教堂的座向、內部配置等。牆上大片的彩色鑲嵌玻璃,每幅皆有其特殊意涵,老師也為我們講解這些故事的緣由。由於過去能接受教育的地方有限,教堂作為常集會的場所,也就賦予了其傳授知識的功能,透過這些裝飾以了解聖經的文字。世界各地的宗教場所大都有如此功能,而欣賞宗教建築,最好先認識其著作經典,才能有深刻感受。最後來到當地的公共圖書館,由於一樓廣大的開放空間,還以為是來

到了書店。有個書櫃擺放民眾捐贈及圖書館要淘汰的書,四本才一美元。而一旁竟有 Maker Lab,四、五 檯 3D列印機、掃描機、繪圖板開放民眾使用,並有開班教學課程。Maker Lab 是 許 多 創 意產生的地方,此風潮為 MIT所創造,現已散播至全世界;當地政府對其教育推廣的投資,令人期待日後的成果。二樓 的 Genealogy Center 為美國最大的家譜資源中心,當地人可在這追溯過往的家族譜系,或許是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在這方面的研究較為興盛。隔壁的藝術與媒體閱覽室滿滿的 DVD、CD 和遊戲光碟租借,美國強大的影視產業可見一斑。

江喬昱 機械 104袁培倫 都計 104

IPFW-Fort Wayne 建築探討

美國課程

Page 3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1

W h o i s y o u r r o l e model? 讓 每 個 人 都 開 始思考過去的種種。課程一開始,院 長 就 說 誰 是 你 的 role model ? 有些人開始思考有些 人 踴 躍 表 達 自 己 心 目 中的 典 範 人 物,找 到 一 個 role model,可 以 學 習 她 的 人 生風格,找一個 role model,可以了解他如何走過這一生,如何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如喬昱所說 : 對於我而言我覺 得 人 生 確 實 要 有 個 role model,當 想 成 為 什 麼 樣 的人,才會反思現在應該做什麼事情。或許找到一個自己人 生 的 role model,能 夠 讓自己的人生目標更確定,並更能夠把握當下,好好準備自己來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也 有 人 說 role model 是 自己身邊的人物:父母,父母從小拉拔我們長大,關心我們安全,關心我們飽不飽,半夜還要起床看我們被子有沒有蓋好,時時刻刻都希望我們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詩柔舉手說:我心目中的典範是Dean Yen,當下我想到顏老師生活在美國認同這塊土地也努力耕耘,並且即使在海外也想對台灣做出貢獻,是一 位 很 好 的 模 範。Dean Yen

也開玩笑的說,要比他更有成就。發言過後,詩柔說「我才知道自己為什麼愣住了,因為自己是由身邊的每一個人去學習,才慢慢轉換成現在的自己。」就如她所說,當自己有一個 role model 去學習他的好,重點是,如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但人生只需要一個 role model 嗎?詢問志工對於 role model 的看法,Merillyn 表 示 : Although it's hard for me to have just one role model. But 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have multiple role models,或許每一個人在每一個人生階段都可以找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典範,不論是對於未來工作領域的,人生態度的,廚藝方面的,待人處事方面的,都可以有自己心目中的典範,靜妃也提到,每個人都有可以學的地方,所以心目中的 role model 不只 一 個 人,不 同 領 域 的 role

model 影響的地方就不一樣,有人的 role model 是地位崇高的校長,而校長所給他的期許是,不要走他走的路,而是人生要走的比他精采,讓他驕傲,也說,我們現在都在寫一本書,屬於自己人生的一本書,好好把握當下,好好走過,有成就了,回頭看過去,由衷感謝一路相陪的師長及朋友,藉由遵循著前人的腳步,讓自己可以減少一些錯誤,能夠更快的朝自己的人生目標邁進。

何政育 醫工 碩二

IPFW-Role Model

美國課程

Page 3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2

一 大 早 我 們 從 位 在IPFW Waterfield Campus 的 學 生 宿 舍 往 IPFW Main Campus 走。 路 上 先 遇 到Clubhouse,裏頭有廚房吧台及餐桌、撞球桌及手足球台還有健身房,供學生自由使用。經過一座橋之後,接著我們前往 Walb Student Union的一間教室裡進行簡單的始業式,而這裡將會是接下來一周半的上課教室。在校園參觀的過程中,很多地方因為是暑假期間所以沒有開放,但還是有一些學生到校園進行 暑 期 課 程。Kettler Hall 裡物理系樓層的牆壁上,裝飾著有趣物理現象的小遊戲,任何人都可以照著上面的步驟體驗其中趣味,旁邊也有現象名稱及文字解說。例如其 中 一 個 是 關 於 摩 擦 力 的裝置,有兩本厚厚的原文書一頁一頁的交叉夾起來,就懸掛在牆上,到目前為止任何人都無法將它們分開,即使 整 個 人 吊 在 上 面 用 全 身的重量使力。IPFW 的吉祥物是 Mastodon( 乳 齒 象 ),校園中隨處可見具有該棟建築物或該區特色的乳齒象雕像或 圖 樣。例 如 在 Visual Arts Building 外 有 一 頭 是 在 不同位置畫上梵谷的作品;在

Science Building 外 則 有 一頭坐在飛機上似乎要翱翔天際的乳齒象;甚至是牆壁上張貼的論文海報都有乳齒象的圖片在上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個教室外的走廊上會有一個標語「Please Sit On This Side Only」,意思是請坐在這一側的走廊,目的是在提供學生方便之餘,也不要擋到路。學生們不論是想要聊天、討論或是只是想找個離開教室的地方休息,都可以席地而坐。而且帶領我們的隊輔同學表示,真的有很多人會利用這樣的空間。校園中無論是室內或室外,也有許多可以隨時坐下來討論事情或休息的空間。 從地圖上可以發現,校園有好幾個停車場,還有幾棟專門用來停車的建築物,但據當地學生表示,即使有這麼多的位置,停車位依舊供不應求,因為在這裡幾乎是人人都開車上學的。

由於我們到訪的時間是暑假期間,沒有太多的學生在校園內,所以無法體驗在學期間學生們熱絡活動的場面,但我們依舊十分喜愛這清幽舒適的校園,在接下來的幾天,有幾位班上的同學都會揪團早起慢跑享受校園風光呢!

洪詩柔 化工 104楊靜妃 資訊 105

印第安那大學 – 普度大學韋恩堡分校

美國校園

Page 3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3

美國校園

我們參訪了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的 兩 間實 驗 室,分 別 是 Professor LiuDahsin 和 Professor Zhu George 的實驗室。Professor Liu Dahsin 實驗室的研究是在尋找在撞擊或爆炸時產生高 應 變 速 率 下 可 抵 抗 的 材料,實驗室為國防部做許多的計畫,也因此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足夠的儀器,在實驗室內就可以做完整的儀器分析,另外教授也提到因為他們所做的研究已經是最前衛的,實驗儀器在市面上也無法找到,所以研究生需 要 靠 他 們 自 己 的 創 造 力去設計實驗的器材,再由技術室幫他們將器材實體化 。 Professor Zhu George 實 驗室的研究是利用閉迴路控制,在控制迴路中加入回饋訊號,以修正致動器的作動量。在閉迴路控制下,其噴油指令將受回饋訊號的修正,而回饋訊號的來源是含氧感知器。含氧感知器會偵測廢氣中的含氧量,並把含氧量訊號送至引擎控制模組,引擎控制模組會依據含氧量及噴油量計算出實際空燃比,若是偵測出混合氣太稀 ( 空燃比大 ),引擎控制模組會朝濃油方向修正;若是偵測出混合氣太

濃 ( 空燃比小 ),引擎控制模組會朝稀油方向修正,讓引擎在最佳空燃比下運轉,這時引擎的燃油消耗會最小。這是為能源部所做的計畫,為使引擎的效率更好,節省燃油浪費,也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在兩間實驗室上我看到了在美國學術研究上的優點 :1. 政府會給予經費去幫助大學的實驗去發展,一方面是增強了學界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讓國家社會的發展更進步。2. 與產業界的合作密切,可以了解目前產業界所面臨的問題,而產業界也會將自己的設備提供給實驗室來做研究。3. 教授間的合作關係是相當的多,實驗計畫是由多位教授以及他們的研究生去共同完成,而非只是一間實驗室

在單打獨鬥,合作完成的計劃在效率或者是成果上都表現的更好。4. 實驗室都有技術室與他們合作,去幫助研究生將他們設計的儀器給生產出來,讓研究生可以去產出文獻上未曾出現的實驗儀器,進而幫助自己的研究進行。5. 實驗研究考量周全,除了在效能上的提升,其經濟因素、商業化因素都會考量進去,所做的研究成果是真正可以創造出來進而商業化。

密西根州立大學

林佑齊 環工 104

Page 3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4

在 芝 加 哥 大 學 我 們參 訪 了 IME(Institute for Molecular Engineering), 為我們簡報的是此研究所的創系教授 Matthew Tirrell 教授。 教授表示,有別於傳統研究所大多致力於單一領域中的研 究,IME 由 專 精 於 6 種 不同領域的 12 位教授組成。這12 位教授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先驅角色,目前正結合他們的力量研究水資源工程;有趣的是,這 12位教授皆非專精於此領域,由於 IME 的合作者 Argonne National Lab 目前正在研究水資源工程,Matthew Tirrell教授認為藉此機會將不同領域、背景的專家聚在一起,可以有別於以往的突破。我們好奇 Matthew Tirrell 教授是如何說服這些頂尖的教授,放下他們既有的研究資源和成就,加入這個新創的研究組 織,Matthew Tirrell 沉 穩肯定地回答一個字:「Vision」──要帶領這 12 位在各自領域中都是頂尖的教授,你必須有廣大的視野。儘管在專業領域上表現不凡,若組織 缺 乏 遠 景 和 對 未 來 的 想像、前瞻性的思考,往後的成就也難以走在世界的先端,這 也 是 我 們 在 leadership workshop 和各方的領導者

對 談 中,不 斷 聽 到 的 答 案。Matthew Tirrell 教授在以往的研究領域中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卻選擇開創 IME 這個全新的研究所模式。教授表示,這個研究單位強調了「跨領域」的重要性。他希望 IME 可以承受現今社會中快速的變革,最終能成為一個可以時時自我更新的組織;這樣的改變也為傳統的研究所體制帶來了挑戰與前所未見的風貌。芝加哥大學的新圖書館是此行的另外一個參訪重點,建築外觀像是一顆鑲在地上閃閃發亮的寶石,而更令人驚嘆的是埋藏在地下、看不見的藏經閣。為了應付不斷增加的藏書量,芝加哥大學和建築師重新思考這座新圖書館空間的可能性和組構,將藏書分類、分盒的放在地底下,需要時輸入編碼以機械手臂取書,大大節省了空間及管理的人力。芝加哥大學創校至今 125 年,龐大的

藏書量,面臨書本老舊、破損的問題,因此設立了專業的藏書 E 化和修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盡力修補每一本書,並將書本掃描、拍照儲存為電子檔,確保紀錄。過於嚴重、無法修補的書籍也不會被丟棄,將被保存在專門的盒子中以留下每一段文字。在這裡可以看見最新穎的建築和管理模式,同時也保留了最原始的書籍,新與舊在這間大學交會,也交融出更珍貴的知識與文化。

芝加哥大學

簡嘉貞 水利 105

美國校園

Page 3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5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成立於西元 1754 年,它是美國第五悠久的大學,也是第一所有碩士班的學校。哥倫比亞大學不只歷史悠久,也是在美國排名第 11 名的頂尖大學,像是FM 廣播及雷射技術等有名的發明都是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這次拜訪行程中,我們拜訪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技術轉移中心,他們稱為 Columbia Technology Venture。 C o l u m b i a Technology Venture 的主要任務是將學校教授與學生的研究和外界有所聯結,到目前 為 止,他 們 已 經 有 336 項新發明及 113 附加價值的證照,他們幫助教授及學生申請專利,還有給予想創業的同學們資金贊助,在這 20 年內有幫助 180 家新創公司成功創業。不過這個中心只有服務哥倫比亞大學的師生,並沒有對外開放。接待我們的人員像我們介紹了「專利」,專利是一種無形的財產,它可以賣給別人也能讓你的發明受到保護。在美國的專利是屬於國際專利,可以擁有20 年的保護期限,而他們的專利分為三種形式,分別為utility, plant, 和 design。在專利中,撰寫專利範圍 (claim)

相當的重要,你最多可以有三條獨立的專利範圍,每條獨立的條文可以有 15 條附屬條文,每一條條文都需要付 2000 美元的費用。他們的技轉中心會幫他們支付所有申請專利的費用,這讓我們相當的驚訝,在台灣我們要自己去跑一些程序,並且要負擔很大部分的費用,這也難怪申請專利在美國是相當盛行的,之後專利所賺到的錢,40% 給教授、40% 給學生,另外 20% 為技轉中心的收入。 哥倫比亞大學的技轉中心做的 不 外 乎 是 "technology in and out",technology in 是指向教授詢問有關研究的資訊,而 technology out 是 指幫忙與外面的企業接洽,讓他們了解校內教授的研究,讓技術轉移更加順利,他們中心認為行銷相當的重要,要想辦法說服企業和他們合作,這也是他們主要的功用,讓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能夠真正運用在社會上。我們參

觀玩哥倫比亞大學的技轉中心後,我們覺得申請專利真的很重要,但是我們台灣缺乏這樣的機構,除了會幫忙接洽企業主外,還會幫忙學術界申請專利,甚至支付所有申請的費用,這就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劉俐君 環工 104

美國校園

Page 3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6

§MIT 核子反應實驗室核子反應實驗室的外觀十分的特殊,一個圓頂加上煙囪,是他們的標記,完全不像是一個學校機構,反倒像是一個工廠,這也多少呼應著麻省 理 工 學 院 當 初 創 建 的 理念,幫助國家工業化的學校。至今,核子反應實驗室已成立 五 十 餘 年,於 核 分 裂、生醫、環境工程均有研究,此次參觀最難得的是能夠實地的進入反應室當中參觀,在進入反應室前,每人都需要配戴一隻感測筆,參觀完後繳回,來確認自己是否有遭受到輻射汙染,而反應室則設計成負壓狀態,以免實驗出問題時,使得內部氣體外洩,實地進入控制室來參觀才發現真的是滿滿的儀表以及警示燈,若是一個警示燈亮起,

實驗便不能夠進行,可見他們對於自己實驗的要求之嚴格。 另外,我們也向核子實驗室詢問對於福島核災的看法,他們確信核能是安全的,只要依照規範走,絕對不會有問題,因此福島核災實屬人禍,令他們遺憾。在遺憾之外,他們也對於福島核災提出了一份檢討報告,仔細的對於他們於福島核災所發現的問題做出解決方案,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由核子反應實驗室對於自己實驗的嚴謹要求以及相關研究態度便可以看出,他們熱愛自己的研究,並且對於自己的研究負責,並引以為傲,我認為這才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學習態度。

§Media Lab 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 屬於建築與設計學院,其下目前有 24 個研究單位,均為跨領域的研究,包含資訊、機械、建築、產品設計、音樂等的結合研究,許多創新的想法及產品原型都是從這裡產生,像是觸控螢 幕、Google glasses。而 這裡也是培育許多創業人才的地方,做出產品後,除了將專利售予他人,很多時候也選擇自行出來創業。Media Lab新大樓的建築內部大多是玻璃帷幕,體現了所謂知識是透明的,且能夠促進思考及想法間的交流,隨時觀察人與人之間的討論及互動。在透明的討論室中,可看到與會者直接書寫、貼便條紙在牆 壁 上,在 Media Lab 中 有一間大工作室,只要有修相關課程的學生,在老師允許後皆可使用其器具。這裡經常與企業合作,合作方式採類似會員制的制度,企業繳交年費後,可參與一年兩次的研究成果展示發表會,並可使用實驗室研發出的技術及專利,作為其企業的創新產品,甚至從公司派來駐點工 程 師,這 也 是 Media Lab內人員的研究壓力與動力,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校園

Page 3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7

而這年費即作為 Media Lab 運作的經費之一大部分。在 MIT的學制中,各系所與實驗室為近似平行的關係,系所和研究室的老師不同是常有的事。在閒暇時與其他學生的討論之中,也常促成跨研究室之間的合作,將不同的研究互補應用,產生另一種創新。因為 MIT 開放的學風和制度,加上與企業合作和對其資金的注入,使這裡充滿了無限可能,讓我看到了跨領域研究的突破性。此類研究最煩惱的問題就是資金來源,如此與企業合作的方式,除解決此問題,還能確保其實用性及商機,有值得學習之處。

§ M I T C S A I L (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 A r t i f i c i a 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電 腦與人工智慧研究室電腦與人工智慧研究室,從外觀上就可以強烈地感覺到設計師希望帶給大家的感覺,新奇古怪,跳脫框架,這棟由知名設計師法蘭克蓋瑞設計的 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正 是從希望裡面培育出來的學生能夠想出令人意外的好點子,因此整棟大樓歪七扭八,對於習慣於直線條的我們實在是有點難習慣,進到內部之後更是如此,時常有奇異的線條或

是曲線從牆邊延伸出來,帶我們參觀的學長戲稱這是為了讓平常很宅的工程師迷路而設計的,讓他們因為迷路而增加能夠與人接觸的機會,進而交流產生新點子。與 媒 體 實 驗 室 一 樣,室 內 也是有許多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所 表 達 的 一 樣 是 讓 人 能一目瞭然實驗室在做些什麼與 增 進 交 流 的 機 會。較 有 趣的 一 點 是 Hack:An inventive anonymous prank,簡單的說就是惡作劇,最為有名的便是有一年學生將一台警車搬上了 MIT 的大圓頂上,並附上數十頁的操作手冊指導如何不破壞警車與建築把警車運下來,饒富趣味。

江喬昱 機械 104袁培倫 都計 104

Page 3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8

紐約大學

這個行程我們去了紐約大學的育成中心以及校園導覽的行程。我們去的校區只是一部分的紐約大學,這裡是屬於工程學院,坐落於紐約市的市區中,主要是由幾棟建築所購成,因此校園並沒有很大。我們覺得紐約大學工程學院最有特色的就屬他們的育成中心莫屬了。 很榮幸由他們紐約大學工學院的院長為我們簡介學校以及介紹他們的育成中心。紐約大學鼓勵學生可以與其他系所的同學合作,並且有一個學期讓他們到國外體會不同的環境,學生們有 12 個地方可以選擇,有趣的是這 12個地方並不是其他的大學,而是紐約大學的其他分部,這個制度讓學生拓展他們的視野也培養他們在外地的生活能力,我們覺得也許台灣的大學可以效仿這個制度。另外,紐約大學也提供實習的機會給學生,他們希望學生們藉由實習對企業有洞察力,有些學生從實習中獲得他們第一份工作。簡單的介紹完學校後,院長開始祥細的介紹工學院的育成中心,他們的育成中心叫作 Future Urban Lab,他 從 西 元 2009年成立,紐約市為這個實驗室的改造對象,因此也受政

府資助,他們相信這個育成中心能幫助紐約市的工業,能提振整個市區經濟。育成中心主要是在幫助新創公司的建立,目前為止,共計有 51加 公 司 開 始 於 這 個 育 成 中心,總價值約 7 億 2500 萬美元,他們已經有些成品在市場販售,像是暖氣控制設備與無線充電器。其實紐約市區共有約 50 家育成中心,但是有些只提供空間或資金給新創公司,Future Urban Lab不只提供場地、資金,也提供專業的指導,令我們訝異的是他們其中一項評選是看參加者的需求,學校是否可以提供相關的指導。我們覺得台灣應該要有更多類似的育成中心,相信有了像 Future Urban Lab 用心的育成中心,可以提升台灣的經濟及社會。 在校園導覽時,我們看到了兩位高中生在實驗室,講解的人說紐約大學在暑假的時候會提供高中生一個計畫,讓他們可以在暑假期間選擇他們有興趣的實驗室學習。

校內的學生可以依興趣選修不同學院的課程,因此他們每小時都會有去曼哈頓校區的接駁車。我們發現幾個在紐約大學特別的地方,他們的圖書館可以租用筆電使用,還有他們學校有遊戲中心,提供學生一個可以盡情設計遊戲的空間。紐約大學真的是一間很棒的大學,如果我們有機會出國念書,這裡一定是我們的首選之一。

劉俐君 環工 104

美國校園

Page 3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39

梁品筑 材料 碩一

NYCLA 是 紐 約 教 育局協辦的機構,旨在將老師培育成學校領導人,通過他們的培訓計劃可以獲得成為校長的資格。校長的工作包含了評量教師的能力,同時也要統整學校內部不同的想法,因 此 NYCLA 強 調 的 是 用團 體 學 習 的 方 式。而 NYCLA在 尋 找 的 人 選 必 須 要 有 意願領導具挑戰性學校,在紐約 大 概 有 1800 所 學 校 需 要改善。他們在計畫中評量的Performance standards, 總共包含了 12 個,包括了溝通能力、對差異的包容性、尊重和彈性 (resilience)…等等,這些是他們認為領導人需要具備的能力,這樣的標準不只能夠應用在教育,在企業或其他的領域同樣可以應用。 這 樣 的 計 畫 強 調 將學員操作實際案例,訓練如何做決策,去發展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指的是像是習慣騎腳踏車之後,就應該不用一直想著左腳、右腳、左腳、右腳,身體便會有自然反應。比起空有理論,實際經驗的體會更能快速培養領導能

力。而在學員畢業之後,會再經過一年來自有經驗的校長的監督。雖然在事前做功課的時候,曾經有報導指出有人質疑沒有足夠經驗的年輕教育者是否可以勝任學校領導人的職位,但在實際瞭解計畫內容之後,覺得在經歷過一年的完善培訓,學員在領導能力一定能夠有顯著的成長。接下來我們很幸運地有機會參觀正在 上 課 的 課 堂,是“Aspiring Principle Program”的 課 程,是他們暑假密集集訓的最後一個禮拜,上的課程內容是” Role Playing”,學員是從兩百多個人之中選出十四位參與這個計劃的「校長候選人」,模擬的情境是校長和副校長在討論教師評鑑的報告,而結束之後尤其它學員提出回饋,包括了對談話內容的評論還有實際建議。其中有一位學員,

和我們分享了她以前總是面無表情,被人說像是機器一樣,所以她正在練習時時保持微笑,並且指出如果能夠和下屬建立關係,就容易產生信任,這跟我們傳統觀念中上司跟下屬不應該有私人的情感,但是確實如果能夠有情誼的話,就會讓領導的工作容易許多,這也是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的地方。 最 後,有 同 學 問 到 如果人人都想當領導人,那誰要 來 當 被 領 導 的 人 呢?“As a leader, at any given time, you need to learn how to follow.”在被領導的同時,你仍然可以領導別人,這並不是互相牴觸的事情。我們都要思考及學習如何扮演好領導人跟被領導人的角色。

Performance standardsCommunication Learning Accountability f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Supervision Technology Time, Task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Climate and CulturePersonal Behavior Resilience Situational Problem-Solving Focus on Student Performance

紐約市領導學學院

美國校園

Page 4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0

Fort Wayne Metals是一家製造醫療用導線線材的公司的,然後將線材給醫材 公 司,製 造 其 相 關 產 品。公司已成立多年,目前由於國外競爭,已將自身技術改為從事醫療導線線材 (Wire)製造, 成品包括各種鐵系金屬,白銀導線,以及鈦合金導線等各類產品。這是菁英培育班第二間參觀的生醫材料工廠,喬昱說道:第一次參觀他們的工廠,內部工廠乾淨整齊,而且現場配有測試器材與檢修的測試。他們藉由多次量測不同比例成分與不同熱處理而成的合金的材料性質,來決定依照客戶的需求配置出來的合金應該要搭配哪種熱處理來製作,雖然看起來只是藉由不停地重複施測實驗,累積十分可觀的數據庫 (Data Base),在將來只需要了解配置出來的合金成分為何就可以輕易的搭配熱處理來加工以符合客制化的要求。此外也見識到他們對於品質的要求,全程都是控濕控溫,每組線材的製造,經過多久後需要重新確認模具的精度都有一定限制。雖然這些知識都是課本上就查

得到的,但是學與做還是有一大段的差距,尤其是對於品質有要求時更是需要下功夫。不但看出學生對參觀業界的求知慾,也看出不同國家企業文化對產品高度的要求。 詩柔也云:將金屬原料生產成符合各種客戶需求的金屬線、金屬絲。在抽成絲的過程中需要潤滑油有拋光的效果,並且在抽取更細的絲時,使用更加精緻的潤滑油。潤滑油的耗量不會太大,因為會利用過濾裝置定期濾淨潤滑油,所以平均一年換一次即可。美國的公司都提供員工寬大明亮且儘可能舒適的工作環境,他們將員工視為公司的主體,所以員工們大都帶著極大的熱忱在崗位上努力,並且以身為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驕傲。不同的人參觀業界工廠,會觀察公司特色的地方不一樣,藉由參觀業界,發現美國能夠將學習與實務緊密的連結再一

起,希望能將不同的想法以及企業經營管理方法,帶回台灣,假以時創業,能夠有所幫 助,但 賺 錢,更 需 要 了 解產品對生命的意義,就如同公司所說 , We are all about saving lives 藉由每次在技術上的突破,都希望可以讓人的生命延長,讓生活更有意義。

Fort Wayne Metals

何政育 醫工 碩二

美國企業

Page 4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1

I B M T h o m a s J . Watson Research Center 是IBM Research 的 總 部,位 在紐約郊區的樹林裡面,環境舒適清幽,非常適合研發部門找靈感,據說平常連 IBM 其他部門的人都很難進去。謝 謝 大 紐 約 校 友 會 會 長 賴燦宏學長的幫忙,我們才有機 會 去 了 解 他 們 的 研 發 現況和工作環境,目前主要在做會與人互動的機器系統。Watson 以 IBM 第 一 位 執 行長 Thomas J. Watson 命名,是一個能夠回答以自然語言提出問題的人工智慧電腦系統。此系統是從美國一個問答節目 Jeopardy 所獲得的靈感,後來也成功打敗其他參賽者獲得第一名的 100 萬獎金。其運作方式並非搜尋關鍵字,而是分析各個選項的可能性,再從中選出最適答案。現在的 Watson 被應用在許多層面,例如:在醫療方面,提供醫生診斷及開處方的建議;也被應用於食譜上,Watson 會將意想不到的食材湊在一起蹦出新的火花。目前用於許多組織上,並沒有個人普及化的打算。除此之外,他們研發電腦辯論系

統,應用在律師或是學生做論文的輔助上,但是在辯論中尋找別人論點的弱點仍有困 難,尚 在 努 力 的 方 向。 與Apple 相 較 之 下,IBM 有 較多產業經驗,例如挖掘石油天然氣或是緊急應變系統。 在 IBM 參訪結束當下,車內討論的聲音比以往的大,每個人都還沉靜在興奮當中,圍繞著 Waston 機器人的話題。從 他 們 展 示 Watson 在Jeopardy 電 視 益 智 節 目 勝過人類的智慧開始,一直到一整面牆的觸控螢幕,或是看不到盡頭的機房等等,雖然 那 天 大 家 剛 從 波 士 頓 搭一大段時間的車到紐約,但在驚艷之中,似乎看不出什麼旅途的勞累。也許我們來自工學院不同的科系,不過大家同樣嚮往高科技,希望能為人類帶來更大的方便,Waston 就 是 以 此 概 念 而 產生的機器人,可以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幫忙分配食譜、利

用無人飛機幫忙送東西、甚至可以做到辯論等等,在此,我們看得到未來的趨勢——機器人的天下。也很喜歡這裡的研究風氣,雖然他有個門檻——需要完成博士的學業,但也因此更展現了他們的專業,在大家熱烈的討論下,我們一致認為,如果未來有機會能進這類的公司,為人類的科技帶來一點貢獻,更是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美國企業

IBM Thomas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

洪詩柔 化工 104楊靜妃 資訊 105

Page 4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2

Zimmer 是全球知名公司之一,亦是台灣骨科與外科器材的最大供應商,能有 此 次 的 參 訪 經 驗 實 屬 難得。從一間公司的大廳就能夠觀察出一間公司他們所在乎的與他們的價值觀,在大廳除了有簡約的咖啡廳外、也 有 球 池 與 溜 滑 梯 供 員 工休息使用,並不同於台灣工廠辦公室進入時的生硬冰冷感,整體展現了他們公司想提供員工優良的工作環境品質,正如他們想提供給他們客戶一般,改善用戶的生活品質。 一開始參觀的是他們的測試中心與製模中心,他們 對 於 自 己 本 身 設 計 出 來的產品都會嚴格的測試,了解產品本身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材料的損耗程度,以及模擬人體各關節的運動情形,收集海量的數據之後,進而改良自家產品,希望帶給使用者最佳的使用體驗,而且他們也不斷地在改良模具材質,希望能夠讓製作過程更加地順利,減少生產時的損失。進入工廠後,首先讓我驚豔的是他們的整潔,地板乾淨、地面分區清晰,明確規範安全區與工作區,大大的提

升工廠安全,也讓來參觀的我們對 Zimmer 的印象更加良好。在設計上,Zimmer 借用統計方式來決定他們設計核心產品的尺寸,而針對不同的關節損傷或是更嚴重的骨骼損傷則可以在另外於核心部件上的插槽添加額外的設備,因此並不需要針對每個特殊需求再額外開模,在大幅減少開模成本之下也能符合客戶的各種需求。 即使是小細節也都不放過,臘膜要上幾層,每層要風乾多久,Zimmer 都有特別的要求,脫模後需要加工幾次每次磨去多少也是製造的重點,負責解說的員工十分自豪這點,從這當中我看見的是他們對於自家產品的品質要求以及負責的態度,十分值得我們效仿。 對於生醫產品來說,產品的滅菌程度很重要,如果沒有做好滅菌的動作,容易

使得產品在嵌入人體體內後引發嚴重的細菌感染。在導覽的最後,Zimmer 帶我們去看他們的封裝室,他們不惜砸下重金來打造,為的就是確保自家產品不會有汙染問題,再再的顯現他們對於自家產品的負責以及驕傲。在參訪完後,著實覺得 Zimmer能夠成為舉世聞名的大企業絕 對 不 僅 僅 是 起 步 得 早 而已,而是對於每個細節都仔細要求,注重員工的工作環境,從研究到產品的製造都在一間工廠內,強化了整體的連結性,我覺得這是台灣企業值得效法學習的地方。

Zimmer

江喬昱 機械 104袁培倫 都計 104

美國企業

Page 4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3

鐵 路 控 制 中 心 是 大都 會 運 輸 署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MTA) 管理紐約地鐵的中央管理中心。紐約地鐵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鐵系統之一,因為這個系統曾經被三個獨立的公司管理,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月台形式,自己的車輛設計以及隧道設計。當這三家公司因為營運不善倒閉之後,大都會運輸署接下這三個完全獨立的地下鐵路系統,並合併成現今我們看到的紐約地鐵。根據大都會運輸署的內部統計資料顯示每天會有 590 萬人次的旅客搭乘紐約地鐵,整個地鐵系統 中 共 有 7800 輛 列 車,並且在任何時段都有 550 輛列車在軌道上行駛。如此龐大的地鐵系統都由鐵路控制中心來統一調配,但他們並沒有像日本一樣高科技的監控訊號設備,而是透過電話聯絡以及牆上的訊號板來監控軌道上所有的列車。牆上的訊號板在我們參觀時依然在建造當中,因為紐約地鐵許多的區段實在是太過老舊,導致新型的信號器材無法安裝。如果要完成所有訊號器

材的安裝,也就需要完成地鐵系統的更新。不過在紐約地鐵來說,資金一直都是大問題。因為紐約地鐵雖然是在紐約市,卻隸屬於紐約州管理,紐約市並不會提供資金給大都會運輸署。但同時因為紐約地鐵主要在紐約市中心,並非分布在整個紐約州,因此紐約州也不用提供經費給大都會運輸署。大都會運輸署的情況是如此的險惡,讓他們必須像社會企業一般經營整個運輸系統,他們必須想許多方案來賺得經費改善他們設施,升級服務內涵。因為他們的努力,讓紐約地鐵在如此多不良的條件之下依然運作得十分順暢。// 心得 //黃郁揚 : 拜訪過鐵路控制中心之後,我發現了以企業方式運作政府機關的可能性。

我 們 應 該 學 習 他 們 營 運 地鐵的策略,我相信這些策略可以使台灣運輸系統變得更有效率並且對社會的幫助更大。江喬昱 : 我覺得鐵路控制中心的規劃很完善,雖然是百年企業可是他們卻依然會努力 的 去 研 究 現 有 的 改 善 設備,而且整棟大樓的設計很帥,可以一週不靠外援,他們如何能夠只靠收票就能支持自 己 的 公 司 還 是 覺 得 很 神奇!

Railway Control Center

黃郁揚 環工 104

美國企業

Page 4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4

Water furnace 是 一間節能空調公司,將簡易的熱力學原理應用在管路上,透過熱交換來調節溫度。利用淺層地下土壤 ( 大約 100公尺深度 ) 的恆溫特性,在夏天時以水流進入地下管線進行熱交換,可得到冷水以節約冷氣空調耗電;而冬天則將接近冰點的冷水注入地下管線進行熱交換,可得到較高溫的水以節約暖氣空調耗電,作為冷暖氣的能量來源,可以為美國家庭省下冷氣,暖氣及熱水的能耗,最多可以減少一半的能源消耗。在美國生活了 20 多天,發現到美國人的生活習慣跟我們台灣人不太一樣,出門不太喜歡關冷氣或是暖氣,節約能源的觀念其實並沒有像台灣不斷地被強調,所以我們試著去想想,這樣的一個消費性大國,究竟是如何談節能的?美國人和台灣的思維不太一樣,他們不談不吹冷氣,或是不搭電梯,我曾私底下問老師:「為什麼美國人出門不習慣把空調關掉?」他說:

「因為美國人認為在舒適的環境下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而他們寧願將時間花在解決

如何提升效率的問題上,而不是降低自己的舒適度」,所以他們的思維是,如何將這些耗費的能源回收再利用,甚至優化空調電力系統,提升效能節省耗電量,所以美國談節能,並非提倡大家隨手關燈關電,而是大家一起動腦思考如何將這些電力發揮最大的效益,因為不同的思維與看事情的角度,才能創造出新的產業價值。站在台灣企業家的角度思考,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往往從降低 成 本 (Cost down) 著 手,但是美國的企業思考的是如何創造價值,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即使售價比同業還高,但是若是性價比高出同業許多,一樣會有許多的消費者願意買單,所以消費者不僅可以使用到較高品質的商品,企業所投入的研發人力也會有所回報,在正回饋

循環下,產業也可以更加的永續發展,人民的生活品質也會更佳。因此透過企業參訪,可以讓我們比較台灣與美國企業文化的差異,以及從這家 1983 年營運至今的老牌企業,了解如何永續經營的理念,將這些思維帶回台灣,從每一個產業的基礎打起,有朝一日台灣也會有許多百年企業。

Water furnace

龔俊豪 化工 碩二

美國企業

Page 4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5

台美觀察

紐約的第五大道,是一個非常繁華的鬧區,而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就隱藏在這個城市的角落中,走 在 這 條 路 上 的 都 是 美 國人,當轉個彎,一打開門進到辦事處,看到台灣的國旗高掛在天花板上,突然有一股溫暖湧上心頭,心情感到特別悸動,因為台灣的外交處境一直以來伴隨著許多的政治問題,能在國外看到自己母國的國旗飄揚感到非常興奮,這一次的餐會中,大使也對我們說,其實他們為台灣默默地努力做了很多事,但因為很多事只能做不能說,尤其是好事無人知,壞事傳千里,所以他們努力起來特別辛苦,即便外交上他們為台灣貢獻了很多,但沒有人知道他們做了什麼,有很多苦衷都只能往肚裡吞。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負責一些台灣在外交、經濟上等與美國的議題,甚至也會提供台灣留學生一些協助,當作海外留學生的一個依靠,在我們這段美國行期間,他們也為了我們牽起了與大紐約區學長姊的橋樑,讓我們可以對紐約可以

有更多的認識。 在大使對辦事處的工作做了詳細的介紹之後,章大使留了很多時間讓我們提出我們想要問的問題,很多同學對於台灣現況、國 際 情 勢 和 人 才 出 走 的 問題提出疑問,大使說台灣在國際上的形象相當正面,也以高科技產業著稱。除了勉勵我們多走出台灣,當有外國人不明白台灣和中國的差異,就能夠向別人說明我們有共同的語言但有不同的文化,說明台灣是個自由民主的社會,但同時也表明了在大政策上的努力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其中我想提到的是,有同學問說,在大使看過那麼多台灣留學生的經驗裡,台灣的學生如果要與人競爭,應該要再加強哪方面的能力。大使說台灣學生欠缺 的 是 aggressive 的 特 質, 應 該 要 學 習 更 勇 於 表 現 自

己。台灣的學生給人印象通常是有禮貌、容易親近,而且教養很好,同時也有相當專業能力的基礎,但是要再更主動地參與討論發表意見,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最後大使也勉勵我們專業好,但仍然需要不斷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知識及見識。

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龔俊豪 化工 碩二

Page 4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6

台灣和美國在教育制度、內 容 中 各 有 不 同,尚 不論絕對的孰優孰劣,而僅以本次出訪的體悟和觀察,取他人長處,思考如何使台灣的環境成長,這同時也是此次菁英培育班出訪的目的之一。 成 大 的「 新 世 紀 領袖 菁 英 培 育 班 」計 劃 在 國內 大 專 院 校 中 仍 是 創 新的 學 群,但 這 種 領 導 統 合

(Leadership)的 教 育 思 想卻 已 普 及 在 國 外 各 知 名 大學 的 學 程 中( 如 此 次 參 訪的 IPFW 等),兩周的海外研習 讓 我 們 淺 嚐 Leadership workshop,並藉由大量與當地學生、台籍前輩移民、學長姊們的對談,吸取經驗、開啟視野。這延續十二年的計劃要感謝發起者──同時也是在 IPFW 為 我 們 籌 畫、接 洽

參訪的顏中興教授。由於曾在求學過程中受貴人相助,自海外闖蕩後亦深感台美兩地的文化差異,他曾說:「這次出訪希望同學們接收到文化的衝擊,接觸其他國家在求學方面的態度與努力。有些東西在本國學不來,例如:各地對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福利等方面,在大方針上有不同的詮釋,期待我們出外吸收了解後,回到台灣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儘管台灣學生的基本功很好,基礎知識很扎實,但較不擅長、也不敢勇於表達自己,而國外學生們大多樂意上台發表、主動提問。或許是我們被教導優秀的學生就該是甚麼都懂,不需要發問;然而外國卻認為:「沒有甚麼問題是笨問題」。中華文化講求 埋 頭 苦 讀 的 謙 遜 卻 過 了

頭,現在的社會已不再強調順從、安份,對於個人品牌、形象的經營,才是在未來的競爭力。建築師白省三曾說:

「機 會 固 然 有,但 往 往 不 會自動找上你。我們必須不斷積極地展現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讓別人認識你、肯定你、相信你」,千里馬也要適度的展現,伯樂才有機會發現。除了充實自身實力,如何打破台灣學生習慣「不發問的自我隱身術」,積極地自造機會和適時地表現,也是現今台灣學生和關心教育的人們必須思考,無法忽略的議題。在IPFW,我們接觸了美國普及的啟發式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期兩週的 Leadership工作營著重價值觀的深根和思考人生長期規劃的藍圖,並非用短期的分數或形式呈現教育的績效。顏教授期望在日常相處中藉由對話,引導我們思考未來,談論「職涯規 劃(my career life)」這 個講題時,更希望我們逐漸建構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如何 積 極 運 用 所 學 和 專 業 知識,除了在本身的領域之外,能對整個國家和社會大眾有所貢獻。

對台美教育的思考及 Leadership workshop散播希望的種子 -Pro. Yen 與 Maggie

台美觀察

Page 4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7

此 次 工 作 營 也 讓 我 們切身感到台美兩地在教學互動 模 式 間 的 不 同。台 灣 的 教學型式偏重以台上講者為主,傾向單方面授課的教學舞台,和美國較注重台上台下的交流 往 來、占 課 程 一 半 時 間 的Q&A,營造出不同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沉澱的機會,好好思考發問方向─「我想從這位講者的分享中更了解甚麼 ?」「她提到的哪些方面是我更感興趣的 ?」─即時動腦、反芻和消化,增進和講者對談、交流的機會,雙方互動中,能更貼近受教者想要學習、了解的方面,思考的密度和收穫便在無形中提高許多。台灣對於「學習」的刻板印象:強調個人默默耕耘、抱著書苦讀的迷思,讓我們在教室座位、課程安排、師生關係間逐漸走向僵化的單向管道,這次在美國的交流對談、課堂討論經驗讓我想起至聖先師:孔子在和學生們暢談中誕生了家喻戶曉的論語。如何將先賢教學相長的理念再次落實於現今的教學環境,值得思考。 顏 老 師 對 待 學 生 就 如同朋友一般,真誠的關懷與朝夕陪伴;僅管營運這個計劃需要龐大的人脈、資源網絡支持,必須長期在本身工作、生活外付出相當的心力及時間,然而,

顏老師始終抱持著感恩與熱情堅持著:「作一件好事,會有十件好事發生」。他希望我們在有能力後,不要吝惜幫助身邊周遭的人,或是害怕被超越而藏私,因為「當你的學生、部屬或同事有成就後,代表的是你的成功。」「施比受更有福」這樣無私奉獻的價值觀自此被深深刻印在我們心顏教授形容自己就像農夫,每年接納一批批培育班學生,如同種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期待十年、二十年後漸漸成長茁壯;期許我們再了解培育計劃所要傳達的核心思想後,放大視野、積極思考,不要封閉在台灣一隅,經過美國行的文化洗禮,所有一切從頭開始。

散播希望的種子 -Pro. Yen 與 Maggie

鐘予萱 建築 105

Page 4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8

離 開 安 逸 圈 勇 往 直前,不 管 挑 戰 多 麼 艱 鉅,這是 給 未 來 的 自 己 最 棒 的 投資。收拾行囊離開家鄉,在家人 支 持 之 下 又 或 者 必 須 全然靠自己,踏上一個全新的地 方 去 讀 書、工 作、發 展 事業。Jimmy 學長與我們這樣說「當初最討厭的科目是英文,成績是班上最爛的。」「那又 為 什 麼 想 要 去 美 國 呢 ?」Jimmy 學 長 說 : 「因 為 我 相信那會是一個正確,且最適合我的地方。」 我們都害怕挑戰,甚至害怕去改變。對於習慣且熟悉的事物,我們能穩定且拿手的去完成,也因此我們排斥改變。語言也是,我們都學過英文,我們都有相當優秀的檢定證書。但,我們都害怕去說英文,我們更害怕我們只能說英文。Jimmy學長說 :「語言只會是個暫時的障礙,不會是永久的。」剛到美國的第一年,幾乎聽不懂當地人說的話,只能去猜、去揣測,甚至只能用微笑帶過。慢慢的,隨著逐漸與人來往,並且更積極的參與活動才漸漸地擺脫語言障礙。「走出安逸圈,試圖給自己最大

的改變,才能從改變之中逐漸脫穎而出。」 博士後從事醫療 單 位 工 作 的 Ivorine 學 姐說 :「家裡的人都是財經背景,但我覺得那不是我的目標。」在美國打拼幾年,累積許多不同面向的視野以及經驗想要和朋友們合資開立醫療公司。「擺脫家人既定的期望,堅信自己才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在美國已長達 40年的大紐約校友會的吳學長與我們勉勵 :「沒有每天都成功,也沒有每天的失敗。」我們應該從成功中學習改變精進,也更應該從失敗中去改變缺失,迎向成功。我們常聽到的龜兔賽跑就是如此,倘若我們有如兔子擁有先天的優勢,我們不應該鬆懈,更應該去提升自我 ; 倘若我們只是身為一隻烏龜,我們也不能自暴自棄,應該堅持到底並且調整自我、改變創新,一成不變往往是無法翻身的。大紐約校友會吳董事長也勉勵我們 :「優秀的人並不出色,出色的是懂得展現自己、推

銷自己、表達自己的人。」台灣人普遍的現象是常常會不敢發言,害羞在群眾中表達,甚至畏懼去爭取機會。往往唾手可得的機會就流失,往往能得到重用的時機也就錯過。因此我們應該自不斷充實自我的同時,也積極的爭取屬於我們的舞台,不要妄自菲薄。除了實力,自信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只要我們掌握「改變創新」以及「積極爭取」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能像這趟旅途中不斷啟發我們,提點我們的學長姐一樣,成為優秀傑出的成功人。

郭丞軒 材料 碩一

在美前輩經驗談

台美觀察

Page 4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49

美國與台灣的文化有著很顯著的不同,在此僅就此趟旅程所見所聞簡單敘述,盡量避免以偏蓋全的逕下定論。這次在短短 3 週內到訪約 7 個不同的州,明顯的感受到各州的不同,由此更不難推想相距千里的台灣與美國之間的差異。台灣與美國最大的差異在於 Scale,無論是在物質上或是精神層次。這一次很幸運能在美國大學校園中上課,並與當地大學生交流,親身體驗美國大學的上課方式與校園環境。普遍來說美國校園廣袤、硬體設備佳,宿舍布置溫馨,教室等其他公共空間也都舒適宜人,讓人流連忘返。在美國上課時,講者大都鼓勵學生提問,上課非常注重互動。講者會試著把整個教室裡面的人都融入課程中,讓你能跟隨著他的腳步、思緒前進。講者常常拋出許多問題請同學回答,問的問題常是開放式的問題,沒有特定的答案,所以學生回答時常常天馬行空、發 揮 想 像 力 提 出 自 己 的 看法。學生如果跟不上或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會馬上舉手,

當場釐清問題。不論問了什麼問題,講者都先讚美、認同學生發問的精神,讓同學覺得受尊重、不會害怕發問。回答過程中充滿熱忱,耐心回答 後 一 定 會 反 問 回 答 是 否make sense。例如在一堂講解美國政府的課程中,講者拋出了一個問題:大家一定都知道政治,但什麼是政治?希 望 同 學 提 供 自 己 對 政 治的想法與看法。在這種互動的方式下上課,面對開放式的問題,問與答之間同學與講者互相提供不同的想法交流,可看到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面向。在這樣的上課氛圍的耳濡目染之下,大部分的聽眾會比較積極進取、主動,而且表達能力相對較強,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許多講者不約而同都強調一定要”Advocate yourself”,讓大家知道你有多好。相對的,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比較少

看 到 aggressive 的 學 生,師生的距離較大,且學生常常怕丟臉而害怕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或問問題。短短 3周的停留其實只是驚鴻一瞥,使我們對美國有了初步的了解。文化沒有優劣之分,但一定有差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地球村中,尊重並了解不同的文化是全球人民必修的重要課題之一。

許祺景 機械 105

從細節發現台美差異

台美觀察

Page 5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0

志 工 是 這 次 美 國 行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元素,我 們 通 過 他 們 的 生 活 方 式去 了 解 一 般 美 國 大 學 生 的生活,從針對不同題材的訪談項目中,我們更容易探討一般美國民眾對於國際事務甚或是中國、台灣之間的特殊關係的想法。Volunteer 的特點就像字面上所顯示的,是無領取薪水或補助的義工們,他們犧牲了寶貴的暑假時間將實間投注在每一個來自臺灣的成員身上,從和他們的相處過程中,我想我們才真正了解到美國”人”給我們的感覺,對於他們來說,付出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獲得,如何利他才是他們參加活動的 初 衷,經 過 了 解,多 數 的volunteer 是 第 一 次 參 加 活動,他們主要是響應 Dr. Yen的號召並也認同這個活動才會積極參與整個行程,他們最初得到的訊息非常簡單 :”有一群來自臺灣的同學要來學校參加研習,你們願意幫忙嗎 ?”整個過程中,他們協助我們處理每天行程後的活動,讓我們有機會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體會他們的生活,從超級市場、購物中心、Sky Zone 甚至是農場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官震撼,對於

他們來說,這或許就是每天生活的日常,但是他們努力的想將喜悅分想給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人和人之間相處的溫暖,同樣的體會在初次見 面 的 狀 況 下 是 非 常 可 貴的,除了每天滿滿的課後活動之外,在後來的芝加哥行程中,他們的陪伴更讓我們感受到旅途中一路有人照看的感覺,美國行因為有了他們讓我們的收穫更加豐富。對於 volunteer 們,我嘗試提出了幾個問題愈了解我們臺灣學生在他們心中的感想,我問他們美國人是否都認為華人是不善於表達自己感想的族群,他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在他們生活周遭的華人為了能在美國這個大環境下生存,早就拋開既有保守思維,為了心生活而改變,同樣的轉變也發生在其他族群,所 以 臺 灣 學 生 只 是 一 個 名詞,他不具有任何特殊意義的存在。那對於臺灣,他們有

什麼看法呢 ? " 臺灣” 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他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七件對巡洋臺灣海峽的時候,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對於我們認知的極限了,我們所提供的現實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虛無縹緲的童話故事,我們認為美國人對於臺灣是十分了解的,但是聽完他們的敘述後,我們發現我們在他們的心中仍然是聯合國大會上的中華民國,他們認為我們的情況是非常樂觀且具有長期的安定條件,我想我們對於自己所 認 知 的 現 實 都 過 於 樂 觀了。回到活動的議題上,他們非常歡迎我們能到 IPFW 做短期的交流,因為在我們體驗美國的同時,他們也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文化,所謂的交流並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不同的想法互相碰撞、融合之後產生的結果。

高翊庭 系統 碩一

在美接待志工

台美觀察

Page 5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1

經過這一年,我在想 ...

Page 5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2

人生就好比旅程,每段旅程皆有其背後不同的意義,而這段為期一年的培訓之旅也不例外。無意間在信箱裡收到了一封來自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的招募信,簡單查閱了課程內容後便匆匆去報名。感謝師長們 給 予 肯 定 讓 我 參 與 這 項 計畫,這一年來,無論是在國內課程 的 訓 練 上,企 業 觀、領 導 統御、專案管理、跨國企業併購與WTO 架構下的全球經貿趨勢,以及舉辦關懷週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懷,乃至於海外研習參訪,皆讓我在原有的學習道路上,能有不一樣的高度與廣度去思考,並學習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與他人合作共事,也使我在學生生涯的最後一年受益匪淺,畢竟在現今國內教育體制下,我們不易突破眼前的框架,使我們錯失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和機會。然而有幸被選為海外研習的總召,在歷屆資料疏於建檔的情況下,同時因計劃簡章規定僅能有二十人參與海外研習,且確定出訪學員名單於四月底課程結束後才公布,如何安排與聯繫為期三週的參訪之旅,對我而言實為一大考驗。為避免發生學員最終因無法參與海外研習,進而將已分配之參訪工作丟棄之情況,我告訴每位同學先著眼於眼前的工作,

屆時若有同學無法參與海外研習,我再與院方協調,同時著手草擬企業參訪詢問信,由於是首次書寫英語參訪詢問信,在不熟悉相關書信用法之情況下,感謝姑丈給予許多指點,使得參訪詢問信能於最短的時間內寄出。海外研習對我而言有別於其他學員最大的收穫為,在尚未踏入職場前,便能有機會與各企業或機關單位學習如何協調安排相關參訪活動,同時在多次書信的來往過程中,發覺自身能力之渺小,因為每當在請求給予參訪機會的同時,對方也會詢問自己能給予其何等之互惠,身為學生的我們能給予之回饋有限,但我認為只要秉持著對於求知的渴望,以及盡可能準備相關資料與其分享,展現對於參訪活動之重視,並將參訪所得到之經驗與體悟,盡自己所能地傳承給後輩,此為我們能給予的最誠懇之回饋。一趟三週的海外研習安排不易,身為總召必須具有高度之組織與協調能力,善加利用所有學員動員分工,並賦予其相對的信心與裁決權,使其在危急時刻能即時做出適當之決定;總召也需具備沉著穩重之性格,在出訪前盡可能地了解出訪地的狀況,且其行為應舉止為所有學員之典範,因為同行學員

個人心得

美國行總召 - 徐翊捷

Page 5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3

絕大多數為第一 次出訪,情緒上難免表露興奮之餘,在出訪時的狀況掌握有相對的難度;整趟出訪活動由總召全權安排與負責,隨隊老師僅參與安全和緊急狀況的討論,並不參與事前活動的安排與協調,總召須清楚了解各學員之性格和家庭經濟情況,同時在出訪期間也須時時留意學員之身心狀況,以利活動之進行。此次海外研習能夠順利完成有賴諸多人士的幫忙,在此感謝大紐約校友會的賴燦宏會長和鄭向元學長,百忙之中仍特地為我們安排參訪 IBM Watson Lab 及 MTA Rail Control Center,讓我們親眼目睹如何全面化地應用電腦於複雜的生活環境,癌細胞檢測、藥物交互影響之連結、調配食譜…等,乃至統一三大地鐵系統,使得大紐約的地下交通網路能順暢地運作,而最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鏡的是,如何有遠見的規劃出長遠之計畫,而非僅著眼於眼前的問題。 在 IPFW 的活動期間,特 別 感 謝 Professor Yen 和Kasey 的幫忙,讓大家經歷了非常扎實與舒適的兩週,也 得 到 了 Prof. Yen 這 十 多

年來,在海外培育台灣未來人才思維上的寶貴經驗,同時 在 Prof. Yen 及 許 多 美 台人前輩的身上看到,他們是如何默默地付出為台灣做努力與貢獻,Prof. Yen 希望藉由參訪海外一流大學與企業的形式,進而去比較與發掘自我的不足,讓新一代的台灣學子能有思維上的改變與革新,且能在未來影響到整個台灣社會,為台灣社會做出付出與貢獻,身為晚輩的我們或許現在能貢獻的不多,但薪火相傳,期許自己從此刻起也能秉持著前輩們的精神與理念,在未來為台灣和這個社會做出努力與貢獻。經歷了這一年來的培訓,我不敢說現在的我,和去年尚未參與這個計畫的我有何太大的不同,但我有信心,也期許幾年後的我,能讓這一年來所得到的種子,一一發

芽茁壯,同時發揮美國人對於貢獻社會的精神,進而影響周遭的其他朋友一同參與努力,使我們的社會能少些紛爭與內耗,進而與其他先進國家齊步並行。

Page 5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4

此次美國的海外參訪研習是由國立成功大學第十二屆工學院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於 民 國 104 年 七 月 二 十 六 日至 八 月 十 八 日 間,於 美 國 Fort Wayne、Chicago、Boston 和New York 等 城 市,舉 行 為 期 三週的海外研習之「成長」、「蛻變」、

「願景」的難得過程與經驗。參與赴美國研習的工學院菁英培育班學生團隊共 26 位團員外加一位陪同指導老師邱繼正助理教授。 本次美國海外研習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前兩週的第一部分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之普渡大學偉恩堡分校 (Indiana University - Purdue University at Fort Wayne, 簡稱 IPFW) 工學院院長顏教授 (Prof.Max Yen) 協助安排兩星期的企業實務訪視及文化與領導統御相關課程訓練,企業實務訪視訓練課程以在 IPFW 附 近 車 程 一 小 時 內 的國際知名高科技公司的研發與生產部門為主,並與各部門主管進行即席問答。 在完成 IPFW 課程訓練後,進行美東的學術 ,外交與企業機構參訪行程,在美國東部波士頓與紐約間參訪各大知名學校如 MIT, Harvard University,New York University,Columbia University 等 及IBM 全 球 最 大 規 模 之 Waston Laboratory 研究機構以及臺北

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 此次在美國的參訪與訓練課程,得到很多白手創業的企業領導以及許多有智慧與經驗的專家們之指點與幫助,使學員們均獲得很大的收穫。所有接待我們的人都十分肯定成大工學院的教育理念,亦對菁英培育班團員的表現,讚譽有加。非常感謝 IPFW 顏院長領導的師生團隊,使大家在IPFW 兩週能快樂的生活與學習,也感謝沿途參訪各大學與研究機構的招待同學與專家學者們,大家精彩的介紹與說明,讓成員們獲益良多。最重要感謝菁英培育班總召徐翊捷的協調與安排,將近半年的籌備期中,常常與翊捷許多夜晚的討論與規劃,以及隨著他一同與工學院師長們的會議,在他身上看見了身為一位總召所具備的積極以及極為負責任的態度,也因為有他的積極接洽與牽線,我們才能夠有這麼充實而難得的一趟美國行;除此之外,更感謝一路上菁英培育班同學們的共同努力與配合,有效率的分工合作與各司其職,因為每一位優秀的同儕們的向心力與歸屬感並願意運用自身的特長使出各自的十八般武藝,而最終使得這一趟開拓視野與領導統御的學習之行能圓滿完成。最後,我還是想說

美國行副召 - 林士傑

個人心得

Page 5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5

如果哪天有人問我 : 經過了那一年,你覺得你現在成為一位菁英了嗎 ? 我想我會回答 :我不確定我是否成為菁英,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些時光中,我曾經與一群菁英們,一起努力、一起奮戰、一起為共同的目標打拼,讓我深感驕傲與榮幸 ! 能夠認識你們是我大學生活中最開心的事 ! 謝謝你們 ! 謝謝 !// 全年培訓心得 //前言 - 四年前,我還是個初生懵懂的大學新鮮人的時刻,在一次偶然的課程分享機會下,聽到了蔡易霖學長鼓勵我們參與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的分享。自那時起,就一直將招生簡章放在電腦桌面,三年來,未曾更動。經過三年的自我充實,終於在南北奔波、克除萬難的情況下有幸能夠進入這個特別的學習大家庭,也開始寫下了我人生中一篇十分美好的故事……// 故事篇章的首部曲 - 國內的 課 程 學 習 //- 首 先 登 場 的是「企業觀」與「領導統御」的課程,我們清楚了解作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及領導人所應具備的特質。企業觀的個案分析學習中,蔡明田老師先讓所有我們對於企業的經營有所了解,尋找企業的行銷模式與技

巧還有其中問題癥結,運用了產業環境的波特五力分析、SWOT 分析、PEST 總體環境分析等工具來評估並擬定競爭策略並尋找出解決辦法,而後老師一步一步地帶領著大家分析該公司,讓所有人學習到尋找問題的真正分析步驟,再透過解決策略的妥善擬定,學習了如何完整並全面地面對大局。最後透過實地操作曾發生過的 GE 奇異公司之案例,使我們更加了解企業的成功與維持,需要相當的專業與經驗的累積。領導統御課程中,曾燦燈教授以幽默風趣並極富深遠旨趣的方式進行,從課程開始到結束,教授不斷地闡明:「新時代的領導人要非常具有知識,並在做事時用心深入投入 ; 領導人群得先從領導自己開始,管理大眾需從管理自己著手」,領導者若連自己都管理不好了,實在難以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身為領袖應不斷地自我反省,隨時修正錯誤,真正的了解自我與團隊,才能融合各式人才,發揮融洽團隊合作朝向團體的目標邁進。曾老師眾多產界,官界,學界的人生閱歷,因此對於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典故,在課堂中,講來不僅頭頭是道,生動有趣,同時還蘊含不

少管理見解以及人生哲理,都能發人深省。透過老師口中看到的歷史,不再只是一連串精彩的歷史事件,而是能從中記取失敗的教訓,以及學習贏家的智慧,也拉近了我們與成功的距離。這多半來自於他豐富的生命體驗與精湛的學養,以及生命長河中的經驗。四堂課下來,心中與許多同學一樣有種 " 聽燦燈一席話,勝讀十年MBA" 的讚嘆。古人云:鑑古知興替。曾老師彷彿就是這面巨大的明鏡,為我們照出了歷史,為我們照出了未來;為我們照出了自己的人生歷程,更為我們照出了指引未來的明路。經過這兩門課的洗禮,我們對於人與人之間、企業與大環境之間的連結與運行模式已更能掌握,相信這些知識技能與經驗,對於培養運籌帷幄的能耐,而冀望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發揮正面影響力的領袖菁英種子們,會是很好的起始。 接下來的「專案管理」與

「跨國企業併購與 WTO 架構下的全球經貿趨勢」的課程中十分重視小組內部溝通的過程與運用。經由陳俊仁老師的講授下,我們了解了國際政治與經貿關係的密切,更能清楚地分析國際關係與全體人民的利益。在國家的策略交戰

Page 5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6

之中,國家與人性的黑暗面是最現實,如何巧妙應對,攸關交際手腕智慧,清楚明白箇中道理,嫻熟遊戲規則,能有所堅持並在適當時機有所斟酌妥協的人才會是贏家,而我們在許多個夜晚的模擬 ECFA 的激辯談判中深刻體會到了這點。在專案管理的部分,透過住華公司的徐課長的帶領,我們了解到在真實社會中業界的專案管理運作與方法如何運行,也透過三組實際上跟其他的單位接觸,活用課堂所學的內容為這些單位組織進行行銷與資金來源的開發,雖然最終無法完全達陣,但對我們而言也收穫不少,也造就了我們與校外組織雙贏互相學習成長的局面。 在下半學期的課程中,我們專注在語言實力的加強。相較於偏向抽象觀念的領導統御課程,「英文科技寫作」與「口語英語」兩門課程訓練了我們口說與寫作較實際應用層面的技能,為外國的研習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導我們「英文科技寫作」的陸喬克教授是一名外籍教師,授課內容囊括各類英文寫作類型,由於 課 程 時 數 有 限,遂 著 墨 於Email 格式、履歷表、期刊論文、廣告等作文形式,也實際演練了一篇英文履歷,及英文廣告,這些知識技能對於即將進入

研究所、即將寫論文畢業、即將進入職場的我們十分的受用。「口語英語」課程當中,外文系的 Christina 陳昭芳教授設計一連串的口說練習,在短短的五堂課盡可能教我們如何增進英文聽說溝通的能力,第一堂後半堂還為我們籌辦了一個茶會,在茶會過程中認識了不少外國朋友和外文系大一的學生,雖然用英文溝通起來還是會卡卡的,不過卻讓我有很大的衝擊與成長。每一堂課幾乎都會有的即時演講或是口說表達更是一大挑戰。從自我介紹到與外國人的餐敘會談,便是在海外研習時一再碰到的內容,在其餘課程中Christina 亦設計了相當多元的討論議題,並讓同學有充分的口說練習,這正是在海外的研習中每日重點課程,參與美國研習的過程中,更深深感覺Christina 精心設計課程內容的用心良苦。 除此之外,我們更舉辦了關懷弱勢的活動以及參與許多文學院的教授師長們帶給我們的課程。一系列的人文講座讓我們認識理工理論外較為有涵養氣息的一面,我認為這也是身為新世紀領袖菁英的一份子中應該具備的能力與人文素質,而非只是具備很強的理工知識能力就能勝任。而在關懷周的過程中,我

們運用我們自身所有的能力以及課堂所學到的一些方法來籌辦這個活動,並帶給身障朋友們愉快且對我們來說也充滿意義的一天,我想能夠服務他人以及回饋社會正是身為一名菁英分子所應該做的事,與此同時,我們更能夠懷著感恩知足的心繼續學習奉獻。

// 篇章精華的交響曲 - 海外的 成 長 研 習 //- 除 了 一 整 年的 精 采 課 程 外,眾 人 最 期 待的 莫 過 於 美 國 的 海 外 研 習了 ! 在為期三周的美國行中,在 見 識 廣 闊 之 外,亦 對 於 我的 思 維 上 與 學 習 的 價 值 及與 學 生 們 的 互 動 狀 態。前 兩個 禮 拜 是 在 IPFW(Indiana University–PurdueUniversity Fort Wayne) 上 課。在 授 課 的過程中,其實教師不會上完整整兩個小時的課程時間,多半是講授完一個或是一個半小時之後,就是學生們的發問與討論時間,而學生們也很踴躍的發言以及與講師們對話,而且對話討論內容不是只有發問與聽取回答而已,更有時候是學生會質疑講師的內容,用自己曾經所學的相互印證,在激辯之後得到解惑。我想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比起我們在台灣常見的面子問題,他們更在乎是否得到 真理,且教

個人心得

Page 5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7

師們反而較喜歡所謂的”問題學生”因為這代表著他們有認真聽講 吸收 消化 並轉化為自己的想法再加以討論,而非只是單純地有聽但不知道有沒有聽進去或是有沒有懂而已。 至於課堂外的時間以及最後一週在各個公司企業的參訪中,對於大部分企業的環境給我一種輕鬆自在的感覺,在與企業員工以及顏院長深入對談後才了解他們對於工作與生活分得十分清楚,工作環境雖看似輕鬆,但他們一旦在工作時間就會全心全意專注在工作上,而下班時間一到,就是與家人以及朋友聯繫感情的時間;我想對比於國內環境我們還有可以加強的地方,例如如果在上班時,其實很多人會偷滑臉書或是手機甚至逛逛網拍團購,結果可能卻導致加班或是工作沒做完的後果,於是又引申了更多了勞資與社會問題。這樣的體會也讓我時時督促自己要學習這樣有效率的做事態度與精神,才能讓事情事倍功半,有更好的生活與工作品質。 而在美國行的所有課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顏院長帶給我們的課程 : 在Role model 的課程中讓我們了解到身為未來領導人對自身該有的期許與學習的典範人物”You should design who

and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start and end your career”很慶幸可以在這個時間點聽到這樣的概念,可以讓即將進入社會開始事業的我們好好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藍圖該如何規劃,如何對社會最有貢獻;同時,顏院長也告訴我們可以請身邊的朋友描述他們眼中的自己如同讓自己照鏡子一樣審視自我,這也讓我聯想到在NYC Leadership Academy 的校長候選人們也如此說道,我想正是因為他們如此無畏懼而坦蕩的面對自己,才能讓自己真正的認識自己讓自己成長並帶領後輩的年輕人持續良性的循環吧。 這趟美國行見識到許多美國文化的科技的價值的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效法之處,讓我們可以認真去探索與思考為何美國可以成為世界上如此強盛的國家;當然我們也不必自甘墮落,反觀台灣仍然有許多很棒的地方,例如良好而健全的健保制度,純樸而善良的民情……等特質都是屬於我們的驕傲值得我們好好維持,相信我們可以在這前人們篳路藍縷建立的美麗寶島基礎上,持續發揮我們的價值貢獻在美國所學到難得寶貴的經驗努力打拼,進而共同打造更進步更美好的社會國家。

最後,要感謝邱老師三禮拜來的陪同與照顧,班代立偉副班代培倫一年來的辛勞,更要感謝菁英培育班總召徐翊捷的協調與安排,以及一路上菁英班同學們的共同努力與配合,最重要的感謝顏院長,沒有您的牽成,我們連成行的可能性都沒有,因為紐您,才使得這一趟開拓視野與深度成長的學習之行能圓滿完成。 美國行,或是說這一整年下來,就好像一場夢。飛機回到台灣在跑道上擦煙的瞬間,震了幾下機艙裡的旅人,也震醒了為期 24 天的美國夢。整趟行程 衷心感謝每一位菁英培育班的夥伴,以及每一個在海外素昧平生的緣分。因為如此,這場夢才顯得豐富而動人,這一切才顯得充實且感恩。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人問我 :經過了那一年,你覺得你現在成為一位菁英了嗎 ? 我想我會回答 : 我不確定我是否成為菁英,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些時光中,我曾經與一群菁英們,一起努力、一起奮戰、一起為共同的目標打拼,讓我深感驕傲與榮幸 ! 美國夢醒了,卻在我們 26 人心中築了更大的夢,待我們未來的人生中,持續努力,築夢踏實,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一起構築一個屬於我們美麗寶島的台灣夢 !

Page 5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8

這次的美國行我所擔任的是公關組長的角色,組內工作內容屬於整趟旅行的前置作業,包含感謝狀製作、卡片設計及準備公關品。感謝狀常會搭配工學院院旗一起贈送給參訪單位;卡片設計則是針對個人發送,此卡片代表的是整體同學的謝意;公關 品 部 分 則 是 除 了 卡 片 外,送給對於協助我們最多的長官及IPFW 的志工學生,除了院方提供的書籤 ( 長官 ) 及帽子 ( 志工學生 ) 外,我們另外準備了成大的保溫瓶送給在美國的校友會學長姐。 對於整體公關組之工作內容有幾項建議,由於今年確定能參加美國行的人員較晚公布,導致美國行分組工作延宕,大多工作都在學期結束後才開始進行,組員大多分散在各地所以很多事情無法做到做即時的傳達與處理,整體工作效率不彰,希望日後縱使人員尚未確定時,公關組所需完成的項目也能事先準備。此外,因為我們事先不確定前兩週在 IPFW 的上課情形及授課講師,所以講師的公關品主要是由顏院長準備,這方面希望日後能先確認,在公關品數量的預估方面也要納入考量,畢竟還是得對講師表達菁英培育班的謝意。另外建議卡片及公關品的預備量能多準備一些,尤其是最

後一週的參訪行程,雖然我們能事先掌握主要的負責人是誰,但實際參訪當下會多出好幾位負責幫我們講解的解說員,我們也會頒發卡片給他們,今年旅程最後就發現預備量嚴重不足,所以只能視情況發送卡片或公關品,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部分。至於決定公關品時,因為長途旅行的行李較多且會多次搬運,基於上述因素須選擇方便攜帶及耐摔的產品。另外,IPFW 志工在前兩週提供給我們相當多的協助,我們覺得之後能送更具有意義的禮物或由同學親手自製禮物送他們。 由於今年能提供給公關組的預算較不足,許多工作項目無法符合原先的期待,希望日後能尋求更多的協助,讓整體工作的準備能更加妥善。公關組的工作內容雖然簡單,但在執行的過程中亦要謹慎,畢竟組內成果的展現對外代表的不僅是菁英培育班,更代表成大工學院及成功大學,建議多與組員和總副召溝通討論會讓工作進行的更順利。

// 全年培訓心得 //為期一年的計劃結束後,回想起曾燦燈校長的曾氏名言:「成功的人放學後的生活跟其他人不一樣」,更加肯定自己報名菁英培育班的決定。

美國行公關組長 - 李啓民

個人心得

Page 5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59

// 國內課程 //菁英培育班的課程豐富了我的大四生活,課程安排有別於工學院的領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企業觀的案例分析讓我們實際扮演公司的決策者,決定該企業未來的走向;領導統御的「曾氏名言」道出為人處事的態度及領導者該如何帶領團隊邁向成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在學習如何領導時,其實也學著如何被領導;專案管理的實務操作讓我們了解籌備活動能更有系統性地去執行與管理;WTO 課程的 ECFA 爭端解決機制談判使我們學習如何在國際的舞台上運籌帷幄,達成共同的協議;下學期的英文訓練讓我們更能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課程更強調獨立思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對於許多事物都有新的觀點與見解,此外,與同學合作溝通上也帶給我很多的收穫,因為大家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每一項挑戰,這種學習精神與態度在其他課堂中是很難感受到的。

// 美國行 //最 讓 我 印 象 深 刻 的 是 在IPFW(Indiana University-P u r d u e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t

Wayne) 為期兩週的議題討論及企業參訪,我學習到的不是在哪一門學科的專業理論,而是美國做人處事的態度,整趟旅行中帶給我最大衝擊的是「人」,與每一位企業家、學者、學生的對談與經驗分享裡,都有思想上的衝擊,其中有一位教授說:The best way to serve ourselves is to serve others. 他們樂於分享,喜歡合作解決問題及創造更多機會,我覺得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雖說個人成就是很重要的一環,但當你有所成就時,是否會想回饋這個社會,讓整個社會更好呢?最後希望能達成顏院長對我們的期待,他說他就像一位農夫,每年都在播種,今年又多了我們這 26顆新種子,期望在十年、二十年後我們都能夠成長茁壯,有能力對台灣社會做出貢獻,帶領整個台灣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 結語 //隨著美國行的落幕,我開始思考這一年帶給自己什麼意義?得到一個結論,「當人遠離舒適圈時,世界將會變得更加遼闊」,若一直滿足於現狀不做出任何改變,遲早會在世界演變的過程中被淘汰,遠離

舒適圈雖然會遭遇很多未知的挑戰,但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世界比你想像的還要大,自己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培訓一年過後,我不敢確定自己是否和以前不同,但能肯定的是這段時間所累積的經驗將化成我繼續成長的動力,在邁向菁英的道路上能更無所畏懼的走下去。

Page 6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0

在這次的美國研習活動當中,我很榮幸擔任了參訪組的組長。而且也因爲有了這一個職位,讓我對於參訪的過程當中會更有想法;當然,在這其中也有著許多要改善或是可以更好的地方,希望這篇小建議,對於未來的學弟妹們會有所幫助。這次我們幾乎所有的參訪地點都是由總召所接洽,所以我們等到地點確定之後才開始想問題。然而,這會顯得有些許倉促,且問題的發想也較為不全面。所以,首先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在國內先把參訪組成員確定,開始找好想去的地方,並開始查詢各個機關的研究領域或發展方向,而盡可能地與自己熟悉的知識相結合。 在 此 時,一 定 會 有 許 許多 多 並 非 自 己 擅 長 的 領 域,可將此部分麻煩相關科系的同學幫 忙 進 行 發 想 問 題;若 無 相 關領 域 的 成 員,可 以 將 其 分 配 給參訪組的成員到官網查詢細節,並以自己所了解的部分去提問題。舉例來說,像是我們曾經到過芝加哥大學參訪,而主要是由IME(The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Engineering) 的領導者 Matthew Tirrell 為 我 們 細 心 講 解 與 解 惑。這個領域對我們來說,可能比較少接觸到,所以我們在到芝加哥之前,就已經在機場分配工作給參訪組成員,內容為查詢他們所

研究的 peptide amphiphiles 與其應用範圍。不論是在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方面,還是在周圍神經的修復方面,都可以將問題盡可能地往深度發展;藉由這些資料的收集,讓我們對這個領域有更深的理解,也將會更有興趣。同時,我們也可以請帶隊老師幫我們 檢 查 問 題,避 免 提 問 太 過 淺薄。在問題的種類上,不僅可以往深度探討,更是可以拓展問題本身的寛度,例如:「能把各領域的專家請來您團隊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創立這個團隊的您覺得身為一個領導者必須擁有的條件是什麼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訪前與該機構的接洽也是相當重要。除了我們必須先想好要問些什麼問題之外,更必須知道我們所寄的信件要合乎禮貌、態度適宜,展現出我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同時,也必須要給與對方一些回饋,不能只是一味地

「拿」。而這點可以和公關組討論,儘管他們對於我們的提問會感到開心,但我們仍要看看我們能否「給」他們些什麼。藉由對參訪機構提出問題,讓我們開始接收資訊、汲取新知識。因此,在參訪前的問題準備工作是不可或缺的,期望菁英班能一屆比一屆更加進步。

美國行參訪組長 - 陳畇綸

個人心得

Page 6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1

// 全年培訓心得 //在國內的課程當中,我學習到了在自己領域中以往不曾接觸過的東西。不論是英語思辨能力、領導統御、議題的正反辯論、簡報力,還是我一直想嘗試的團隊合作,都有機會在此一一實現。而在這個班裡,讓我感受到最珍貴的,就是這些擁有不同專長的夥伴們,能在不同的活動及計劃當中,發揮出他們的能力並且和諧地相處配合。而在美國研習的部分,更是讓我難以忘卻。第一,我想先提到兩個重要元素 --

「熱情」與「獨立」。一踏入美國的土地,映入眼簾的不僅僅是美國的街景,更是 IPFW 的志工們,他們完全都是自發性地參加並協助我們在當地的生活起居。劃破大家與他們之間寂靜和陌生的,是他們那永不疲倦的熱忱。不在意付出多少,只在乎與我們所共寫下的美好篇章。面對每一件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總是能將百分之百的自己完全投入,而且樂此不疲;在「獨立」方面,美國的學生跟我們很不一樣。比起我們有著父母作為經濟的靠山,他們很多人是自己工作,甚至是申請獎學金來付己身學費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獨立,連思想上也是,他們很少

會完全同意他人的觀點,儘管有著些微的差異,他們仍然很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不隨意地盲從,這是非常值得讓我們所學習的。 在企業參訪中,我們不僅看到了許多公司所製造的產品,更是聽到許多專業人士仔細的講解以及感受到他們對自己領域所持有的熱忱。而這份熱忱,也感染了我,使我開始對他們的領域有興趣並開始發問。而我也漸漸的了解到 :「唯有透過提出問題,我們才得以開始接收新訊息、汲取新知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圖書館」,聽似相當平凡的圖書館,卻蘊藏著不平凡的故事。在這裡,我不但看到它採光良好且外觀設計特殊的建築,更見到了他們對於保存書籍的堅持。我認為,芝加哥圖書館不但成爲了圖書館中的完美典範,更是給「書」下了一個嶄新的定義。在他們展示書籍的保存過程中,方法之細膩到讓我不禁開始感嘆——在這資訊便利的時代,書本將有可能漸漸地被電子書取代,甚至是被眾人遺忘;然而,他們了解書真正的意義、感受書的氣息、甚至體會到書的靈魂,這就這座圖書館讓我這麼難忘的理由,也讓我知道,書,是我們人類最偉

大的資產。 最後,當中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是文化上的差異。不論是從最基本的飲食,還是到最根深蒂固的價值觀,都有著不同的差別。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比我們更勇於嘗試新事物,這並不表示我們害怕嘗試與改變,而是我們的比例相對較少。在台灣,很多人渴望穩定且一成不變的生活,總覺得 22 歲前就是不斷地唸書考試,22 歲畢業後進入職場就是對老闆百依百順,甚至有許多人就是ㄧ直照著父母的想法,去過著那看似毫無風險的「完美人生」; 然而,這趟旅程,讓我漸漸開始思索如何在人生中的每一個交叉口做改變,讓自己與眾不同。就以簡單的事物起頭,品嚐著以前從沒吃過的食物,聆聽著以前從未聽過的音樂種類,學習學校從沒教過的事,嘗試著整合跨領域的能力,也嘗試著許許多多以前從未做過的或是從沒想過的事物。雖然很多人覺得出國看看,並不代表什麼;但是,我必須很誠懇地說:「這趟旅程,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我的ㄧ生」,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會在課本上學習到的。這將會是我這輩子當中,最有價值也是我最不後悔的決定。

Page 6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2

我在這次美國行內擔任攝影組組長,其實攝影組小小的,只有我和另一位組員。但也有熱心的其他夥伴們會自己帶相機幫忙紀錄,並且上傳到個別的雲端空間以共大家分享,包含Google Drive、Dropbox 等。 我自己的照片量較多,每一天平均100 張左右,有時候會超過 200張、有時候會不到 100 張,端看當天的活動行程性質與多寡。整趟旅程中我自己的單眼都隨身攜帶,並觀察活動進行得當下是否有值得紀錄的時刻,就立刻按下快門。同時團體照也是我負責,但因為自己也需要入鏡,所以會需要找人幫忙拍,這點其實不用擔心,因為身旁總是找的到人幫忙拍照。強烈建議不要帶腳架,會增加行李重量並且用不太到。每天拍完照的修圖和上傳是我對自己的要求,首先要找到一個有穩定網路的地方,確保當天的照片可以即時上傳。我自己的習慣會調整曝光、對比等參數,也會加入一些自己的風格檔讓照片看起來更具特色。每天大概會花半小時到一小時來修改並去蕪存菁今天所拍的照片,並輸出至電腦備份,同時也上傳到雲端讓大家閱覽。我使用的雲端服務是 Flickr,因為他可以完整地保存照片的解析度不被壓縮,又可

以提共各種不同的尺寸以共下載。在旅程我將所有的照片分享的連結,包含我自己、組員、其他夥伴的,一同整理在美國行的社團中。每天更新完照片後都會通知大家,我自己在 Flickr 的照片每天都會準時更新,讓大家能夠即時拿到前一天的照片。美國行的前兩周在 IPFW 宿舍網路都很穩定,所以都能夠準時上傳,但最後一周因為在紐約、波士頓等城市旅遊,飯店內網路訊號不一定穩定,所以會延遲個幾天 上傳。最後回國需要整理所有拍的素材,包含照片和影片檔,並製作成一個紀錄短片。我另有拍攝每個人在美國行中的心得分享,一人大約一分鐘左右,當作紀錄短片的素材使用。3 個禮拜 ,2000 張 ,50G 的 檔 案,右 手拿著沉沉的相機卻怎麼也不累。當個隨團攝影最棒的地方就是,在當大家的回憶漸退的時候,所有影像在自己的腦中還是特別強烈一點也沒有褪色,因為每一聲快門都響在自己的耳邊。

美國行攝影組長 - 黃奕穎

個人心得

Page 6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3

// 全年培訓心得 //直到下飛機後的隔幾天,從時差中調整回來,看到臉書的第 12 屆菁英培育班社團,才發現一年就這樣結束了。當初報名菁英培育班其實是因為從大一就開始關注,並且 不 斷 地 在 兩 年 內 充 實 自己,最後很幸運地在大三一開始成為這個班的一員。在這裡,第一個衝擊就是面對來自各系的厲害學長姐,同時又變成同屆同學,這種關係非常巧妙。隨著課程多了起 來,大 家 一 起 做 專 案、討論商業個案報告、群聚模擬兩岸談判到深夜,彼此之間似乎建立起一種聯繫。但大家 還 是 偏 向 一 小 群 一 小 群的熟識,當然在每個禮拜至少 3 小時的課程之中,學到的知識也不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曾燦燈校長每堂的分享,人生中種種經歷濃縮成五堂課以及每句名言。直到下學期的課程與活動,我覺得才更認識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像是英文口說課的訓練,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台說英文和大家互動表達意見想法。菁英培育班彼此間凝聚的第一個活動就是關懷周,大家從事前準備到活動

當天,每個人都很負責與投入,讓我看到有別於其他團隊的辦事效率。如果說是什麼 讓 我 難 以 忘 懷 這 個 班 的每一個人、更讓我在想法以及知識上有大大的長進,那肯定就是美國行了吧 ! 大家在 Jack 的帶領下籌畫了半年,原本以為這只是一趟去美國開開眼界的旅程,但結束後才發現得到的比想像中多 的 太 多 太 多。大 家 24 小時生活在一起,變得非常熟識彼此,一群對自己未來很有 想 法 的 人 不 斷 的 互 相 交流,所激盪出來的火花是難以想像的。我覺得在美國行的 這 三 周 超 過 500 小 時 的體驗,遠超過我過去一年課程中的收穫。先是在文化體驗上,從沒去過美國的我體認到這裡想法上的開放與自信,不論是在和當地大學生的交流中或者是和留美的學長姊身上,都看的到這樣的態度;再來就是和大家的相處,這點改變了我很多,我覺得自己雖然對未來有想法和目標,但常常在實踐的過程中會失去初衷與動力,滿足於現況。但我在這些夥伴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聊天中也知道彼此的目標與夢想,

互相勉勵。對我來說,回台灣後感覺自己全身像是充滿了電一樣,面對自己每天的生活更加積極,更投入在自己喜歡的事、更認真的面對專業、更主動和人社交、更在乎每一個細節的完成度、更常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圈。因為我知道總有一群人在某個角落和你一樣、甚至比你更努力著。經過一年的洗禮,我知道自己手上握有比別人更多的資源,要變成一個不平凡(extraordinary) 的人。大學生活只求 60 分的平凡生活或許很輕鬆,但對我來說這遠遠不夠,因為手上握有太多機會和資源。菁英應該是一個動詞,你只能用現在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然後不斷地走在成為菁英的路上。

Page 6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4

起初在眾多學長姊的推薦下報名了甄選,也很幸運能夠入選並且跟著同學們一起成長,在大三忙碌的課業中參加了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的課程,除了本科的學習之外,也認識到管理和市場學等相關知識。大三是化工系最忙的日子,我抱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決定在大三這年有所成長,後來才領悟不是如此的容易,排山倒海的考試、報告、課程和專題佔滿了所有的時間,這些日子下來運動、娛樂的時光少了許多,也脫離了朋友圈的一陣子,也許是我時間管理能力有待訓練,又或許這是成為領袖份子的必經之路?畢竟要做為一個菁英並非理想中的容易,這段日子的磨練重新讓我思考了人生未來的道路,爾後的美國行我並未加入同行。 談起八個月來的課程與

活動,第 12 屆很幸運地搭上了首次工學院菁英培育班回娘家的班車,在班級的第一個活動中,認識了前幾屆的學長姐彼此交流,是個相當難得的經驗。學長姐們分享職場上的經驗談、創新商業模式以及過去菁英培育班的大小事,他們皆是我們的榜樣。這次的活動感謝有很多前兩屆的前輩帶領我們籌畫,讓班級的向心了能夠在短時間之內集結起來,不如同一班面授的課程中,籌辦活動更是充滿了腦力激盪,舉例來說,我屬於的接待組上,除了要聯絡學長姐之外,也籌畫了一個小活動有關於台灣的未來,我是主講台灣的體壇及體育教育,這個小活動中,我事先搜尋了資料和新聞,有強大的例證來引領聽眾思考,這也是我第一次有這個機會站在台上的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我認為這個訓練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隨後的引導討論也激發出了一些創意,像是 OK 蹦販賣機、校園駐點的體育治療師等。藉由討論,每個主題皆有無限可能。對於面臨台灣當前的困境,其實我是處於憂慮的,但這次的活動後,我改觀了,「其實希

望就在路上」,這句話深深烙印我心中。有了這次的活動串起了第一屆到第十二屆的網絡,作為一個家庭的概念,盼未來在職場中能夠互相提攜、互相幫忙。 工學院菁英培育班至今即將邁入第 13 屆,期許未來不僅是在課程規劃上有更多的提升,也期望下一屆同學之中,加 入 後 可 有「Go hard or Go home」的態度,既然通過層層的關卡來到了這個班級,不僅是報告上的認真,對班級事務上能有相對應的主動與付出,共創一個我們的未來世代,讓這顆培育班的種子繼續延續下去。 最後,感謝菁英培育班的每一位同學陪我走過大三這最荊棘的十個月!

班級代表 - 羅立偉

個人心得

Page 6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5

在這一年的過程中,我覺得收穫最多的是個人視野的拓展。回想起最初申請加入菁英培育班時,純粹因為覺得自己的視野太狹小,卻茫然不知從何下手讓自己成長、突破瓶頸。而在這一年的過程中,我一再驚喜地發現,在菁英培育班所學到的比我想像中的多了太多。在視野拓展方面,我想最主要的是跨領域知識的拓展、以及對國際觀有較清楚的宏觀輪廓。從國內課程的企業觀、WTO 架構下的全球經貿趨勢等課程中,我們學習從企管的角度窺探國際公司如何針對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作決策,也學習如何蒐集國際資料、並藉由這些瑣碎凌亂的資料中,拼湊出國際情勢的輪

廓,以及思考揣測國際勢力之間是如何受到各種因素拉扯。此外,在美國的研習過程中,我們透過 IPFW 的 Volunteer親身體驗了美國生活的在地文化,也透過與當地領導者的對談,瞭解美國對於領導的不同思維與方法、瞭解了美國團隊中藉由人性的考量所創造出的不同團隊模式與氛圍,更藉由參訪美國世界級的公司IBM,感受到了他們不一樣的工作氣氛、看到了他們不一樣的工作態度與熱忱。 在開闊視野的同時,我學習著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在與菁英培育班的夥伴們相處、團隊合作時,結識到了來自各方的好手,也看到了他們著實令人佩服、值得學習的長處,也覺得能一起在歡笑中認真成長是件很幸運的事。而在美國的研習過程中,除了看到美國人不同的文化外,也瞭解了當地許多移民到美國的前輩,是如何在異地生活。其中,本次 IPFW研習活動的籌辦人 Professor Yen,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即使在異鄉遭遇種族歧視等挫折,依然能堅持保有心中的正直而屹立不搖,並且付出行動盡一己之力回饋台灣。在這一年中,遇見這些不同的人並

且深入瞭解他們後,透過他們不一樣的背景與經歷,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思維、知識、甚至是態度。過程中,每多與一個人對談,就覺得自己的思想多開了一扇窗。當然,這並不代表他人的想法必定較好,尤其是在與外國人文化交流的同時,唯有客觀思考彼此的優缺點,才不至於文化衝擊下迷失了自我。因此,在這樣不同思維衝擊下,我也瞭解到,學習如何不斷將自己的想法調整得更好是件很重要的事。 我很慶幸自己當初鼓起了勇氣,申請加入這個計畫,因為這樣的一份勇氣和行動,著實讓我改變太多。也許在未來,並不是每一次的行動都能像這樣收穫豐盛,但我體認到了,鼓起勇氣嘗試才能跨出改變的第一步。在菁英培育班學到的,我覺得是一種經驗、態度、和方法。當然,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甚至永無止境。然而,我想,不論是對於跨領域的交流、或是對於國際觀的拓展,在菁英培育班我都跨出了第一步,初步地培養了一份態度和學習的方法,方便在未來更深入地瞭解各種知識、也更積極地拓展我的視野。

黃齡儀

個人心得

Page 6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6

2014 年 的 8 月,離 報 名截止只剩兩星期的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雖然身在上海,但多虧我的朋友,幫忙輸出、遞交資料,很幸運的得到機會參與第 12 屆工學院菁英培育班。一年的課程我真的和我想的不同,讓我不禁讚嘆,這一年才是我在成大真正像是學生的一年,而這些夥伴,也是我認識第一群同樣認真用功努力的人。課程規劃也很多元,從第一堂,我們組隊針對同樣議題提案競賽的課程就震撼了我,充滿刺激和較勁,整個過程除了學習商業分析和規劃,我也看到大家的精闢和精進,這是以往我無法在其他課程中看到的,即使我們知道這堂課根本沒有所謂的分數。每堂課程,工學院皆是以補充我們較為不足的商業和人文素養為出發,每個禮拜有二至三天的晚上需要上課,甚至假日也需要約出來開會討

論,每個人除了身負原本科系的課程,還需要空下時間另外學習,從這裡我觀察到,沒有人放棄,沒有人打混,不像學校的通識課,這裏的每個人,都願意為了小組付出成長。 2015 年的 7 月,在忙碌一年後的現在,準備要出發去未知的國度。經過一年的辛勞和成長,我們並不把這趟旅途當作獎勵,而是當作我們的期末考,我們將要代表成大,代表前面11 屆菁英培育班的形象,雖然有點茫然,但大家前期精準和認真的分工,為了這趟旅途開了先端,覺得很幸運,能在成大遇見這群有夢想且肯一起奮鬥的朋友。美國行的前兩禮拜在學校的學習,也是面對了許多我們以往在台灣無法預見的課程型態和活動,能讓我們對比台灣的教育和生活型態,藉此借鏡以戒或是學習成長。美國 IPFW,是兩所當地有名學校為了要服務更多的學生而合辦的,這種新奇的合作模式令我感到訝異,雖然因為暑假校園並不多人,但一望無際的校園,還是有讓我回想到電影般的場景。兩週的課程,嚴教授為我們準備很多我在台灣比較少接觸的議題,並採用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互動學習的模式,以前在台灣常聽教授說,歐美的學生主動並且

熱愛回答問題,但我想這也有可能是上課形式的差異導致我們較少機會回答,因為我在這裡,我也同樣看到台灣學生未來的潛力,也許回去後並不是羨慕,而是吸收後將這份精神帶回台灣,也改善台灣的教育環境吧!最後一週,我們有點像是在父母的羽翼下生存後將要離開的雛鳥,我們在嚴老師和 Kasey 以及志工的陪伴下先前往芝加哥參訪學習,最後再獨自前往波士頓、紐約。每個城市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步調和氛圍,我們也因為學長姐的協助幫忙以及我們可靠的總召翊捷的努力與堅持,到了很多一般人無法看到經歷的地方,也許我出發前還在埋怨這趟旅途的各種任務,但現在我只想感謝他們,因為他們,我有了無法替代的記憶。最後離開美國前,在大都會棒球場經歷了台灣之夜,我才發現,其實我很愛我的國家,我為了我的國家驕傲。以往我並不是這麼有國家意識的人,但這趟旅途,我看到了中國人,看到了外國人,看到我們國家在美國的外交處境和努力,我深深地以我是台灣人而驕傲,而這算是我這趟旅途中在我心靈層面收穫最大的事。

黃玟慧

個人心得

Page 6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7

陳宜珮

時間不知不覺間倏忽即逝,這一年的時間經過成大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的滋養,透過學期間的各類課程還有暑期的美國參訪之旅,我接受到許多新的刺激,產生不少新的體悟,同時對世界和台灣都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回首當初報名時寫下的字句:對習得新知識的渴望,對認識不同背景的強者的期待,在這一年一一實現。企業觀、全球經貿等像是 EMBA 的課程,讓我接收到完全不同於以往工程知識的教育。課堂上老師的講授以及課後大量的小組報告討論,讓我們對法律、社會和國際現況有所認識和了解,學習談判、合作還有溝通和表達,試圖拋開理工追求定理、效率、效能的思考模

式,以帶著人文社會關懷的心、企業追求商業利益最大化,但同時兼顧企業社會責任等多種角度來面對問題。專案管理課程讓我實際接觸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這個機會讓我能一窺有別於一般企業的基金會在現實生活中的運作情況,同時也運用我們現有的資源和能力,為心智障礙青年們付出一點棉薄之力。在領導統御的課程裡,我們得到老師寶貴的領導經驗分享,即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領導風格,老師的金玉良言是我們學習成為更好的領導者的蹊徑。工學院菁英培育班關懷週─有愛無礙工作坊,是一場身障者、工學院菁英培育班和物治系同學及三所學校的高中生們共同參與的盛會。藉由這次機會,我有幸能和一群優秀同學們共同合作,再次學習如何更完善的籌劃一場大型活動,讓每個活動參與者,無論是機構、身障人士或是同學們,都能從中獲益或得到啟發,達成學校、社會、學生三贏。同時,也讓享有許多資源的我們,更懂得感恩和回饋。下學期的英文寫作和口說課程,讓很久沒有接受學校英文教育 的 我 有 了 很 好 的 英 文 訓練。尤其喜歡英文口說課程,

雖然一開始覺得有點壓力,但後來真的讓我慢慢克服恐懼,自然的開口說英文。院長特意為我們安排的人文講座,讓我們能暫時脫離繁重的課業枷鎖,開啟一扇與古今聖賢對話的窗口,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哲學,深受啟發。 暑假在美國參訪的三週更是改變自己人生的時刻。這趟旅程讓我看到台灣的美好,也看到許多可以學習、做到更好的地方。透過一場場對話,與美國新朋友、在美台灣前輩、還有菁英培育班同學們對於生活與生命的對談,讓我有了許多新的刺激和想法,也對未來的方向有了更明確的解答。謝謝成大工學院給我們這些機會,投注這麼多資源在我們身上,培育我們的未來。經過這一年的洗鍊,我一定會持續努力、學習、成長,期待自己勿忘初衷,未來能為台灣貢獻所學,讓世界更好!

個人心得

Page 6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8

「我們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那我們要怎麼認識自己呢?」「多方嘗試,理解自己和別人的差異,認識在別人眼中的自己都是認識自己的方式。」在我想到要為這一年來的學習下註解的時候,這些話一直浮現在我腦海裡。從最初投下報名表,期待能在這個計畫中結交不同領域的朋友、拓展眼界,經過一年,在看到世界更多的樣貌之後也更認識自己,也有機會自我省思更多,遠比當初所單純預想的多太多了。

「如果我可以早點參加這個計畫就好了!」雖然時常有這樣的感嘆,但我仍然慶幸我恰恰好在這一屆報名,讓我認識了這些同學,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這一年來在各式討論和方法激盪下更是深深這樣覺得。國內課程和活動為我開啟了一扇門,通往我平常沒有接觸的領域。課程中一些基本簡單的學問,搭配作業的實務練習,讓我更了解如何進一步吸收更多知識。特別

的是作業都是要與別人一起合作的報告,在各次報告中和不同的組員互相學習,觀察別人如何查資料和如何思考是非常有趣的事,也會令我思考我們之間的差異是如何產生,以及會在表達和做事上有怎樣的影響。活動方面,由於關懷周和與美善基金會的合作,我們對於社會關懷有了更多的認識,但仍嫌不夠。在這個年紀、這個身分,我們常常「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我很感謝這些機會讓我學習服務別人,也藉此體會到服務別人其實也能讓自己受益。記得當初在美善基金會的工作坊,老師帶著智青們認識我們:一個智青熱情地遞給我一塊餅乾,另外一個智青靦腆地問可不可以跟我拍一張照,和智青們說一句話他們就會笑,那時候他們的笑容讓我感動了好久;記得當時在成大校園籌辦美善商品的傳情活動,智青們看著我們臨時排練演出的短劇捧場地大笑,短劇結束後還開心地前來稱讚我們;記得在與基金會的老師或是專員接洽時,她們總是認真的和我們討論,也常常表示感謝;我們努力的想要讓美善基金會為更多人所知,也希望可以幫助行銷美善產品,但我們不知不覺得到他們給予我們的溫暖力量,原來幫助別人獲益最多的真的是自己,我因為他們讓我自己知道我有能力幫助別人,這遠比我幫助他們的

多太多了。海外研習部分,我看到了更多,在不同人、不同機構聽到了很多想法,也藉此有了更多自我省思和討論的機會。其中非常受用的是關於

「問問題」。在台灣的課堂中,我們鮮少有機會和講者討論,也不太習慣思考問問題的方式。在 IPFW 交 流 時,顏 興 中教授在某次演講前,提到透過提問、回答來開啟對話,如何討論問題的方式因此顯得十分重要。在美國,我感受到講者並不認為自己是在「授課」,而是在「討論」,也非常鼓勵我們問問題:「你們想要的答案只需要問一個問題就可以從我們這邊得到,如果你們不問問題,那就代表聽不到你們原本可以得到的答案了。」。而在一次一次的提問中,我們感受得到講者的鼓勵和對每個問題的重視,也越來越習於提問了。我非常慶幸走過這一年。終於來到要回顧這一年的時候,我很感謝能夠讓我們有這些體驗和學習的推手們和這一年來的每個機會和收穫,也謝謝這一路上陪我學習成長的 人。“The sky is the limit.”記得在 IPFW,一位志工這樣跟我分享他的學習觀,他說,不要只想著做到或是做到自己的最好,要想著怎麼做到需要的水平,並超越。這段話對我非常深刻,希望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林敏巧

個人心得

Page 6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69

一 個 碰 撞、衝 擊 最 多的地方,卻也是使我自我省思、成長最多的地方。這裡,最寶貴的無疑是人,同學的優秀,我由衷佩服。傑出不只在能力,更在做事態度,及與人互動的點滴細節,並在相互影響下創造了更多的不凡,我曾多次困惑自己為何能進到此地,因為相較於其他人,自己有好多的不足。已經不記得當初那股報名菁英培育班的衝動,卻可以說,我來對了地方!在國內課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磨練了我們與人合作的技能,一種能跟不同個性的人合作,試著去發揮自己能耐的能力。相較於過去我曾經待過的團體,這裡,很不一樣,因為會從每個人身上看到熱情,做事態度與能力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兼具的,許多人還有很多課業、外務要忙,卻仍十分投入,盡力發揮自己所能貢獻的事。

在專案管理與關懷周中,特別有著這樣的體會,心中有著感受相信著,只要有這一群人在,事情就能做得很棒很精彩,希望我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人!在英文口說課程中,給平常鮮少站在台上講英文的我們,許多的練習機會,我理解到,這十分不容易!甚至只是短短的 2 分鐘,要怎麼講得流暢、有邏輯、不慌張、掌控時間,都是需要練習的功課。此外,「思辨」本身就不是一見簡單的事,而要用英文來清楚表達,讓對方聽懂甚至贊同,也是課堂中訓練我們的。自己曾經多次出國旅遊,對於這趟美國之旅原先是以普通的心靜看待,然而沒料到,完全不同於曾經有過的旅行,它帶給我的是無比寶貴的學習經驗以及體 會。Professor Yen 希 望 這趟旅程對我們能有所啟發,播種,願種子有朝一日能發芽,為台灣帶來貢獻,或許,還不確定自己未來真正能為社會帶來什麼巨大影響力,但現在我知道我們有這樣的使命,也因這趟旅程而變更好的人。旅程的前幾天,我跟家人說到自己已經有一些轉變,回去後他們可能會看到十分不一樣的我。我常相信,在人生中經歷的事,都會成為自己的能量,思考與體悟

使我們成長,改變是看的見的!第一次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接觸那麼多人,磨練我們如何面對社交場合,回來的我也更加關心社會、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此外,我深刻體會,語言是人與人間鏈結的很重要橋樑,在參訪、在課程中,能第一手獲取別人傳遞的知識精隨,也因為語言,我們得以結交朋友,我想,回台灣後,讀英文的動力頓時提升了百倍吧!「美國」,一個引領全球的名詞,對我而言不再是那遙望的國度,是曾親眼見到,親自踩踏過的土地,更重要的是,有感、有所悟的這趟旅程。很感謝菁英培育班的夥伴,這一年多有大家的陪伴、刺激、共同成長,也讓我重新反思、認識自己。相信我們都會繼續努力,成為更好的人,朝著想要的路前進。

蘇美甄

個人心得

Page 7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0

進入菁英培育班是一個幸運的開始,讓我有機會接受許多不同於工學院各領域的專業課程。這些外加的課程的確是非常辛苦的,更不用說課程以外還要自己花許多時間找資料、小組討論、整個班級的協商等等,但是這些難得的經驗卻意外的值得,讓我有機會訓練到工學院的訓練中欠缺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我們有許多答辯、討論的機會,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能夠與一群有想法而且願意分享的人討論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還有一次我們需要自己設定目標,並且為這個目標設計活動,那是非常有趣的過程,雖然我們的構想沒有被採用,但卻是寶貴經驗。經過一年的專業課程,我來到了美國。前十天我們在印地安那大學與普渡大學韋恩堡分校學習,此大學工學院的顏院長邀請了許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講者為我們上課,分享在美國生活

以及職場經驗。座位的安排是像會議桌一樣,大家可以看見每一個人的反應,每一位同學的發言都和講者一樣,必須接受大家目光的檢視,你是聽者,同時也是講者。有許多次上課,講者都是簡單的介紹一下當天的主題,接下來就是一兩個小時的發問時間。不論是甚麼問題,講者們都給予肯定,並且都盡力的回答,就算沒有標準答案,也會提供我們許多不一樣的想法。前兩個禮拜中,最棒的是一直陪伴著我們的人。不論是當地的志願學生、顏院長與夫人,我都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當地的學生無報酬的陪伴我們,早上的課程結束後,自己開車帶我們參與當地的生活,使我們更能融入了解當地的風俗。對初次見面的我們,他們讓我感受到的是像對待從遠方到來的老朋友一般的熱情。顏院長與夫人付出了許多的心血,這樣的付出無法立即獲得回饋,他們說希望能夠帶給台灣一點改變的契機,為社會埋下種子,或許能夠在遙遠的未來開花結果。另一個特別的經驗就是歡迎會和結業晚會。在台灣很少有參加這種較正式場合的機會,但是在美國卻經常有機會讓你穿上西裝小禮服,並且學習和教授長官對話,也更有

機會表現自己,訓練自己的社交能力。這三個禮拜,我們參訪了許多實驗室、公司、工廠、學校,我或許無法完全理解每一個參訪講解的每一件事,但每一個地方都帶給我收穫。我發現美國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實作的部分,不斷的鑽研高深的理論是不夠的,你必須要能夠有實驗佐證。知名的大公司對產品品質有嚴苛的要求,同時也不斷在研發更優質的的產品。這一年的課程還有最後的美國行,讓我經歷了在工學院少見的上課模式,讓我看見大國的視野,不一樣的體制,不可思議的實驗室,台灣欠缺的資源,像朋友一樣的師生關係,還認識了一群非常忙碌但卻也全心投入這些活動的夥伴們,也讓我有了重新理解自己的機會,我想要的是甚麼?甚麼樣的未來?或許還不完全清楚,但經過這一年的旅程,它變得更清晰。

簡嘉貞

個人心得

Page 7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1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唯一永恆不變的事,就是不斷改變。」是的,我們的人生隨時都在學習與改變,因為有改變,才能造就進步。因此在以前,當別人問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會回答:「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然而,在報名工學院菁英培育班以前,我總是追求於活動成就與課業成績,因而在忙碌的生活中,遺失掉對生活的熱情。非常感謝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給我這個機會,許自己一個改變的契機。使我重新的認識自己、審視自己。一年的國內研習使我接觸到全然不同於工學院的課程訓練,跨足了企業觀、領導統御、ECFA 爭端解決機制、專案管理,以及英文寫作和口說訓練。多元課程帶給我在不同領域上的啟蒙,我想:「在課程結束後,持續地保持這些領域的接觸與涉獵,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才是這些課程真

正要帶給我們的價值。因為要成為一名好的領導人必須與時俱進,多元學習新知識與培養宏觀視野,才能在這個不斷改變的浪潮與社會中站穩腳步。「菁英不僅是有能力的人,而是能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人。」在關懷周為身心障礙者服務,以及和德蘭啟智中心合作產品開發及行銷專案,不僅使我更認識弱勢族群,也使我在付出的過程中感受到心靈的富足與喜悅。我強烈感受到:「雖然身為學生,但只要願意在社會的角落中,多付出一點的關懷,都可以讓這個社會更正向、更美好。」飛出了台灣,飛越了半個地球,我除了看見美國大都市的學術實力與文化薈萃外,更讓我看見了世界之大。在美國普渡大學分校(IPFW) 研習時,Professor Yen為我們安排了多元的課程和議題討論,從講師們的分享中,我可以體會到美國的教育模式和臺灣截然不同,「自由、創意、獨立思考、感恩回饋」等特質,皆為我帶來了許多的鼓勵和啟發。 此外,在這趟旅程中,我們還有幸參訪許多間知名大學實驗室以及大企業,著實令我大開眼界,我想:「所謂的國際觀,就是透過不同文化背景的想法以及討論互相激盪而來的,而認識外國產業的創意與經營模式,更開拓了我的

視野!」這趟美國行,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在 IPFW 的志工們,因為有他們無私的幫助與付出,我們才能完成這場美國夢。他們熱情、友善,非常樂意地與你分享生活,落落大方的談吐與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值得我們效仿與學習的!此外,非 常 感 謝 Professor Yen 與Kasey 辛苦的統籌這個計畫,用心地為我們安排許多課程、參訪及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看著所有人用心投入的神情,我深刻體認到自己所接受的資源與幫助有多麼多,真的非常感恩能夠身在其中…… 經歷了許多的學術及企業參訪,拜會了駐紐約的大使學長,並且與大紐約校友會的學長姊們進行交流,這些經驗都使我更有自信地去思索未來留學或創業的方向,並且更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

“T h e b e st wa y to s e r v e yourself is to serve others.”回國後,我會更加努力與謙卑地學習,期許未來我能完成Professor Yen 的 期 望,無 愧於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的悉心栽培,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回饋社會,讓台灣更美好。現在,當別人再次問起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會回答:「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 能夠感恩自身所獲得的,並且願意付出與回饋他人的人。」

歐易佳

個人心得

Page 7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2

也許,在現今的社會裡,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可能再次出現「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 事,但 對 於 新 事 物 的 好 奇與嚮往,我想,這與第一次準備橫跨太平洋的我是差不多的。從小,我們的周遭便充斥著美國的文化,舉凡電影、音樂、飲食、運動、甚至是教育等等,除了台灣本土的文化外,總夾雜了一點西方思想,我們崇尚自由,追求民主,並且,漸漸的把英文作為我們的二外語。也因此,讓我對這個世界強權—美國,充滿著好奇心,也希望藉著這次的旅程,提升自我。在此之前,我們接受了工學院為領導課程準備的一年期課程,舉凡企業觀、領導統御、以及英文訓練等等;除課程之外,我們實際操作與企業合作,希望能在企業的專案中 有 所 貢 獻,並 幫 忙 解 決 問題。接著,舉辦關懷週活動,希望在獲得資源的當下,能夠秉持著對社會回饋的心。一年的

時間,雖然歷經不少挫折,但也藉著不同活動的團隊合作,讓我們更熟悉彼此,也因此讓我們更有信心能駕馭此趟三週的美國之旅。下芝加哥機場後,我 們 到 了 IPFW (Indian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 Fort Wayne)。這十天,除了週末之外,我們幾乎都是上午上課、討論,下午參訪的行程。不管是上課或是參訪,對我來說,與在台灣的大學生活都有些許差異。想先由大家都知道的形式講起,上課時講者與學生的關係是互動的,甚至他們鼓勵隨時都能打斷他們,提出疑問,我想,這個概念已經從許多留學美國的前輩中有所耳聞,學校裡的許多課程也漸漸往這個方向邁進,因此如果我們能更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方面是不輸給西方國家的。或許是環境不同,這裏的學生給我的感受是開放、熱情、獨立、並且很有自己的想法。在IPFW 接待我們的幾位志工學生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我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他們總盡全力,不吝嗇的協助對我們最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單單應付;對於我們語言上的一點障礙,他們會很有耐心的聽我們表達,讓我們減少來在不同國家,環境帶來的壓力。與她們平常的對談之中,感受得到他們很積極的尋找打工

或實習,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及畢業後的優勢,也展現了他們獨立的性格。在這裏,每一位學生志工都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在企業參訪時,除了看到各式各樣公司的生產線、成果等等,我感受到與台灣不一樣的是他們對於安全的概念:在台灣,許多公司為了減少成本,不惜使用各種手段,躲避政府的檢測;但在美國的公司,隨處可見他們對安全設施或制度的用心,即便是我們一個幾小時的參訪,安全眼鏡仍是基本的配備。另外,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對人才的重視、及對學校的回饋。在台灣,企業總在利益之後,忽略了人才的培養;但在這裡,我看到他們對學校的尊重,及對企業參訪的重視,他們認為目前在學校讀書的學生是未來的人才,也是公司新一代的棟樑,因此很願意投入資金培養人才。這次的機會來美國,可以說是我踏出台灣的一大步,因為這個計畫,在這裏,我不只看到他們的街道、文化,更是體驗到他們的思考模式、對待人事物的不同想法,很希望能夠藉由這次機會,將在這裡感受到的,帶給成大的同學,或甚至是改變,讓我們這小小的海島,在這個世界獲得更多的尊重。

楊靜妃

個人心得

Page 7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3

// 國內課程 //一整年菁英培育班的課程,我們所上課的內容非常廣泛,包含了企業觀、領導統御、專案管理、英文寫作與口說,讓我們不僅在平常接觸的工學院知識,也可以學到更大角度的去看這個社會,透過上這些課,讓我們知道如果要成為領導人,只有專業的知識是不夠的,需要更廣泛的去學習,去培養自己軟實力與大局觀,這些課程的目的並非是要我們全盤了解整個學科的知識,而是讓我們知道為什麼這些知識是重要的,給我們初步的概念,之後還要自己花時間去學習,除了課堂知識外,在很多課程都會讓我們做報告,而在做報告過程中,也讓我們真的去運用課堂上的知識去思考,尤其是專案管理的課程,我們實際與弱勢團體的機構去合作,去與他們討論後完成

我們的專案,另外還有我們自己所發起的關懷周,我們為整個校園做了無障礙的地圖,也協助身心障礙人士到成大來參與我們所設計的活動,當天結束後他們開心的笑容讓我們體會到原來去付出的感覺是非常開心的。整而言之,在整年菁英班的課程與活動,我學到了平常沒接觸過卻很實用的知識,與夥伴共同完成事情的團隊合作能力。

// 美國行 //在這次的美國行中,前兩周再 Fort Wayne 裡 的 IPFW,期間有從 IPFW 的 Volunteer來協助我們,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也更了解美國的學生,在和他們相處時也很明顯可以感覺到他們很明顯的表達能力非常強,有意見時常常不會放在心裡頭,都會勇於地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是他們的優勢,也相對是我們較缺乏的,而我們台灣學生的優勢是我們的知識底子比他們強,因為我們比他們重視課業的方面,相信我們只要增強我們的表達能力,其實我們的競爭力是相當的足夠的。在 IPFW 上課過程中,也體驗到了美國式的上課方式,在三小時的上課中講師只是給主題約一個多小時的介紹,

而另外一個多小時是由學生去提問,講師就學生想知道的知識去回答,這樣的上課方式不僅讓我們在聽課過程中不斷的思考問題,也上我們獲得的知識是我們所想要的,在提問的過程中也不斷的去訓練我們的表達能力,這應該就是為何美國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好的原因。參訪數個學校以及企業後的出了幾個結論,他們在產業界和學術研究的合作非常的密切,產業界會將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與實驗室來合作,因此對於產業界和學術界都有非常好的進步,在大學部也有許多的機會讓學生去企業實習,去了解他們所學到底如何用於企業,而學校內非常鼓勵學生運用他們的去創業,在校園內有育成中心會輔導學生,以及許多的討論空間給學生去進行討論,非常好的三創氛圍。總結來說,這次美國行讓我大開了眼界,去接觸美國學生、企業、大學以及在美國生活的學長姐,都讓我更了解美國文化,希望將好的方面可以帶回台灣,讓自己可以影響周遭的人,我想這就是我們來美國最重要的目的。

林佑齊

個人心得

Page 7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4

關於菁英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 我覺得是一種不同於一般普世認知的思考方式,如同一年來的課程中所學習到關於不同領域的知識一樣,工學院的學生需要且必須具備不同於專業的知識,再將不同領域的所知所學重新詮釋並融合產出新的想法或是產品。 一年課程中最讓人難忘的莫過於企業觀的專題討論,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做出最佳的決策並評估其可行性,再藉由其他課程的輔佐不斷改良其中欠缺的部分,最後交出一份完整的企劃,整個過程中,團隊合作才是讓所有專案平穩成功的關鍵,從團隊中不同領域的同學們的觀點中可以觀察到不同的想法及處事態度,可以藉此磨平自己的尖角並且更快學習到其他夥伴們待人處事的珍貴經驗,而英語寫作和口說的訓練更強化了最後美國行的基礎能力,隊在美國的各項參訪

行程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最後對於游院長特別為了我們而舉辦的人文講座更是到了美國之後和當地學生交流的一像重要指標。 美國行帶給我非常多的啟發,從國民日常生活、教育方針和對自由民主社會的認知,但是首先還是感謝成功大學工學院、IPFW、臺灣註紐約大使館、教育部註紐約辦事處、大紐約區成大校友會的大力 協 助,其 中 更 感 謝 Dr. Yen和在美國努力為臺灣新世代奉獻自己生命的前輩們,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現在的臺灣更沒有現在的我們。 從國民日常生活來看,美國對於周邊的人事物有著異於亞洲的高度關切,對於一個在槍枝自衛方面非常開放的國家而言,當身邊的某人突然失控,其受害人並無法被有效限制在特定的範圍之內,所以事實的關懷他人並不限於消弭社會的危害因子,同時也關係到自我的人生安全,其中一位大紐約成大校友會的成員曾經跟我說過 :”過度的自由並不是非常好的環境”,各種裝置藝術品陳列在各大城市的街頭以提醒美國大眾不要忘了疏於關懷他人將造成多大的傷亡,對於一般美國民眾而言,公領域和私領域的分野非常的清楚,從小開始,美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將房

間和客廳的空間視為家庭和社會的縮影,房間的整潔不會被過問,但是只要一走出房間就需要對他人的權利表示尊重,讚社會上的待人接物上也有其特色,美國是個非常尊重專業的國家,這點從其原料物品的價格對比人工加工的商品價格可略知一二,從原料物架上來看,美國的原料價格和台灣是不相上下的,但加工後的食品卻可以用其十倍以上的價格賣出,相對於台灣追求低廉的飲食環境,不難想像為何時安問題層出不窮,當人民拒絕用合理的工資和價格購買商品時,商人自然會用其他的方式達到足以達成或甚至超越的報酬,同理可印證在職場上的薪資與勞動水平,在美國企業中,個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才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以IBM 近年大量裁員案例對比在紐約近郊的研究中心的現況,若員工掌握了一定的關鍵知識,公司必將重金留住人才,而相對的在中低階的管理和研發人員的薪資上也會有所分別,總體來看,純管理階層的薪資事會略比研發人員來得較低,所以在第一批和陸續的淘汰潮中,最先被開刀的永遠是產出能力不夠或不具獨特技能的員工,此點非常值得台灣過度請向管理而忽略專業的環境借鏡討論。

高翊庭

個人心得

Page 7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5

從教育方針方面來看,美國的國民教育是建立在犯錯和改進之中,不同於台灣社會不允許失敗和追求唯一正確的解答,從和當地學生的對談中發現,美國對於錯誤的認知是為了不再出現相同的錯誤,對於學童的教育方針,美國採取的是絕對的自由主義,使個人在成長階段可以追尋並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並強化多元發展,而各教育機構更傾全力支持個人獨立性發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成功的教育環境,但實質上卻隱藏著很大的隱憂,以紐約的領導教育機構課程中的預設環境輔以美國多數邊緣城市或大城市外緣的學校為例,除了少數具有自律、自省和自我進步的同學之外,大多數的學生非常容易落入販毒和黑道的境地,但是以美國的人口基數遠大於其他國家,使其少數成功人士容易產生相對多數的錯覺,但是在這種教育方針下所產出的國民在溝通方面擁有非常高的可塑性,通過少數菁英領導多數一般人士的方式讓國家維持平穩的進步,猶如二戰前的某德國政治家所言 :”訓練有素且資質平均的兩百人部隊,比起由十人菁英所領導的一百九十人部隊,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優勢”,美國目前也是用如此的菁英領導方式在領導國家,而學校就是

負責挑選出這十人的機構,且在教育經費的部分,一個地區學校的常年預算主要奠基在附近區域的稅收,故身處在高所得高教育水平的地區的家庭也相對有機會教育出成功或有成就得下一代,此狀況和現今台灣某些地區非常相似,但是我們的人口基數卻不及美國的千萬分之一,故難以形成如美國一般的景況,對於少數的美國的學生而言,亞洲的教育方式可能是用來解救過於放蕩自由的美國教育制度。 最後一點是來自自由民主社會的認知,美國社會的民主風氣奠基於 1776 年以前大英帝國殖民統治時期,過度的壓抑民意所造成的是無止境的反抗和衝突,而更完整的自由民風要等到南北戰爭結束後才真正落實,很難想像一個民主的國家在面對相對具有統治意味的國旗和國歌時能發自內心的肅立起敬,這在亞洲長期處於君主或單一領導的社會事非常不可思議甚至不屑去尊崇的,差異點在於美國民眾自己參予了世界上個大戰爭和經濟蕭條時期,他們有非常深的國家認同感,對於國旗和國歌的認知,美國人民有著切身之感,得知一切得來不易,故可以在短短兩百多年建立起世界的霸權,而相對於短短一百多年的台灣而言,我們仍然處於萌芽的階段,我

們自詡為成功的民主政治還停留在民粹和舊時代陰影之下,如同 1942 年左右奧地利皇家傾向法國強權,同時德國領國內日耳曼民族的民粹情緒傾向反對奧國捷克皇儲即位,讓德國夾於同文同種的奧國與當時供認的強權法蘭西中間,最終導致了希特勒的崛起,以台灣目前加於中國與美國間的大勢頗有相似之處,希望台灣人民總有一天也可以像美國人民一般了解自由民主的真諦,讓這個亞洲最後的民主堡壘持續堅守崗位。

Page 7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6

// 前言 //有時候只需要 0.5 秒的勇氣,去挑戰不敢做的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 當初報名菁英培育計畫的時候,心中遲疑著,孺子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如果不是一塊菁英的料,又該如何被雕琢呢,但細想,菁英只是個被賦予期待的目標,更值得學習的是培育的過程。而在一年的國內課程與海外研習之後,我發現到,真正能影響及改變一個人的元素,是在這趟學習歷程上所遇見的人,以及異國文化的體驗。

// 人 - 志同道合的夥伴 //有別於平常學校的學習文化,在菁英培育班中,每個人都是具有潛力做為未來的領袖,所以很微妙的是,我們不僅在學習如何成為一位領袖,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在學習如何被領導。菁英培育班的組成,來自工學院的各系代表,有電機、化工、機械系、土木甚至是設

計 學 院 等 等,這 個 班 級 的 組成完全是跨領域的展現,而這趟美國行正好也談到跨領域(interdisciplinary) 合 作 的 重要性,在不同專業領域的同儕間交流與互動,更能激發出創意的思維。而在菁英培育班中,除了可以認識一群充滿理想的夥伴之餘,更難能可貴的是,可以與這些夥伴相互合作,一起做報告一起討論專案,在這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的對象,讓我們不僅只有課程上知識的精進,同儕間的互動也是一種學習。因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彼此同儕的相互砥礪,讓自己更能隨時保持前進的動力。

// 美國 - 異國文化的體驗 //不 論 是 學 習 或 是 研 究,往 往資 料 來 源 都 是 美 國,甚 至 在找 工 作 時,也 都 嚮 往 美 商 企業,但是對於美國的文化了解微 乎 極 為,因 此 透 過 這 一 趟美 國 行,開 啟 屬 於 自 己 的 驗證 之 旅。影 響 最 深 的 莫 過 於在 IPFW(Indiana Purdue Fort Wayne University) 兩 週 的 研習課程,由顏院長安排了一系列的課程以及企業參訪,讓我們更加地了解台灣與美國對於領導力的差異何在,在這些課程中涵蓋了政府、企業、女

性領導力、全球化問題等等,讓我領悟出一位優秀的領袖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除了必須具有廣泛性的認識與了解各種議題,一位菁英也不該是把自己關在菁英的象牙塔裡,而忽視了一些存在普世的小問題,在美國的課程裡不談領導統御,也不教培養企業觀,教的是做人處世的價值觀,如何見微知著,培養看見未來的遠見。

// 後紀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會希

望早點加入菁英培育計畫」,因為成長與改變需要時間的洗禮。這一年的課程來,收穫最大的不僅是在課程上的學習,更是與同儕間的交流,彼此在各自的領域都學有專精,塑造出一股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透過引入各方強者,激發落後者變強的一種效應,藉由同儕間的彼此激勵與影響,使得大家都能一同向上成長,彼此的都是學習的對象。而回想這一年來的學習歷程,也領悟出菁英只是個沉重的頭銜包袱,更重要的是為這個社會回饋了多少,自己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什麼改變?當卸下了菁英的頭銜,依舊不變的回饋與付出,才是真的菁英。

龔俊豪

個人心得

Page 7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7

為期一學年的菁英培育班計畫就這樣進入尾聲,從遞交申請資料、得到面試機會到錄取通知,都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因為想學到不同於專業領域的東西,也對於課程結束後的海外研習深感興趣,便毅然決然地報名了。 除了按時上課之外,其實最花時間的是與同學進行分組報告的討論,還記得數不清作報告的夜晚,大家會先面對面討論,再利用網路上共同編輯文件,最後再聚在一起做統整及使用投影機模擬真實報告情況,並預想上台報告時可能面對的問題。很訝異於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因為從小開始的分組報告總是只有部分的人共同完成。我最喜歡的是大家在討論時,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再加入自己的見解做回覆,真正多面向的溝通,往往能產出最完整且深入的成果。 另外,在關懷周系列活動中,因為自己在那之前出了嚴重的車禍,所以成了同學們照顧的對象之一,對於自己不能幫上忙,又需要他人協助感到挫折。在活動的參與過程,我領悟到關懷不應該是一股腦兒地給予,而是要真正了解被照護者的情況及需求。記得

有一位身心障礙者非常喜歡吃點心,站在辦理活動的角色當然希望參與者盡情享用,但是社工人員告訴我們他患有糖尿病,所以日常的營養攝取都是經過計算的。 在為期三周的海外研習中,無論是在顏院長及其團隊的安排下進行的課程、實驗室參訪及工廠參觀,或是第三周的參訪行程,都讓我獲益良多。在過程當中,改變最大的莫過於自己勇於舉手發問或發表意見,得到最多的就是在這一問一答中的收穫。與美國的大學生對談,從中發掘我們的差異,藉此能拋開我們對於某些事情原先的見解,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與台籍留學生還有定居美國的前輩們的對話中,了解到他們一路以來的艱辛或是選擇待在美國的理由,以及分享現階段的台灣,會發現他們即使待在國外也同樣關心著台灣的現況。 在 眾 多 參 訪 行 程 中,受 到 最 大 衝 擊 的 是 參 訪New York City Leadership Academy,不只是在一間教室聽取見報內容,我們甚至進到教室與一群學校的領導階層一同上課,看著他們針對真正發生的學校問題進行溝通討論,有時上台模擬真實情況,

有時一個接一個地提出見解。上台時他們不會膽怯尷尬,反而給人一種自然的感覺,原因是他們知道自己在面對真實情況,並且在幾周的訓練後也已進步許多。與他們的對談似乎沒有距離感,但我們還沒有很多社會歷練,所以在他們之中我們還是有較羞澀的感覺。 從美國行一開始有滿滿的問題希望獲得回覆,到旅程快結束時,覺得自己許多疑問得到解答,我由衷感謝一路上遇到每一個幫助我們或是給我們難題的人,承載著這三周以及一學年來在這個班級的收穫,也該踏上自己的旅程繼續向前了,也不要忘了許給自己留學的承諾。

洪詩柔

個人心得

Page 7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8

我有幸能參加成大工學院菁英班,在這一年之中,參與了企業管理、英文能力方面的課程,以及美國的海外研習,讓我在都市計畫的專業領域外有所獲得,並且認識了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們,透過課後的討論與交流,更能夠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切入問題。 在國內的課程,除了老師在課堂上的教授,許多的收穫是來自分組報告的討論中,像是將專案管理的技巧應用在與美善基金會合辦的公益傳情活動、企業觀中對於公司未來的佈局策略等。因為都是初次接觸此實務的操作,顯得不成熟是難免的,但大家都盡力地做到最好,也令我感受到相關知識與技巧的廣博。另外,今年還有兩個特別的活動,分別是關懷周和人文講座;前者不同於一般的學生營隊,而是體驗無障礙生活,並帶身心不自由的人士參與闖關活動,在

這其中思考通用設計的意涵,及周遭環境可如何改善。在後者則是透過不同的宗教哲學,來思索不同的人生態度。 這趟來到美國參訪,最享受的是在上課、在旅途中,大家互相討論時的腦力激盪,討論關於文化上的衝擊、留學之路,以及未來的夢想。加上來自各方不同的觀點,在參訪的過程皆不斷迸出新的火花。其中已經有同學在準備 GRE及托福,和至其他國家的交換計畫,也使我時常在思考如何計畫自己未來的路。 在美國也見識到所謂民族大熔爐的稱呼,尤其在大都市,隨處可見不同長相、操著不同語言的人。而只要是有能力者,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一席發展之地,用心接待我們的顏老師、校友會的學長姐皆然。此外,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體會到未來世代的更多可能性。其中參訪了麻省理工學院的 Media Lab 和 IBM 華生實驗室,他們皆走在科技的最前端,結合資訊工程、機械、生物、心理等領域,創造、設計出新的構想及產品,讓我體會跨領域合作的真正意義,以及資訊、軟體在未來的重要性,人工智慧的發展,使許多事情

變得可能,因此在這創意當到的時代,要敢於發想,任何事都有實現的機會,成為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的力量。這也讓我思考都市計畫,及空間規劃與這方面的未來發展,或許能透過大數據、資訊結構,對城市治理、模擬及改善上找到更好的方法。 在這一年間,感謝所有在過程中幫助我們順利進行的師長及同學們,讓活動完美地結束並傳承下去。身為成大且是菁英班的學生,也可算是躋身金字塔前端的一員,在一路上其實享用了許多比別人好的資源,更應該將我們所學、所獲得的貢獻給社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關於教育的這些成果,雖然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就看到回報,期待這些已蘊藏在心中能量,將漸漸地在邁向菁英成長的路途中展現出來。

袁培倫

個人心得

Page 7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79

這一年來無論是國內的課程或美國的研習,讓我重新反思許多早已根深蒂固的想法。 國內多元化課程讓工學院的學生得以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儘管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像是蜻蜓點水般的輕叩知識之門,然而,這些課程可望成為工學院學生往後在不同領域的啟蒙之鑰。 這次實地到美國各地大學校園中上課或參訪,普遍來說美國校園環境美觀而不落俗套,不論是宿舍、教室等其他公共空間都布置的十分溫馨雅緻。除了硬體設施之外,讓我大開眼界的是他們在課程中的大量互動與發問。在美國上課時講者很喜歡學生提問,也很喜歡丟問

題給學生。講者拋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問題請同學回答,沒有特定的答案,讓同學可以發揮所知所學勇敢說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在這種問與答的互動交流之中,可以很輕易的發現自己不足之處。但要參與這種較具互動性的課程,在課前必須要做更充分的預習與準備,才比較容易跟上講者的腳步。 台灣學生的求學之路大多相同,從國小國中高中直到大學,同質性很高,因此若有人想要與眾不同,他就會變成所謂的「異類」,必須接受大眾在放大鏡下的檢視與批評。但這次遇到的很多美國大學生都不是走這樣的路,有些結了婚之後繼續讀大學,有些年近三十仍然在大學中求學,這在台灣非常少見,也因此在美國大學或者社會上,同儕之間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看事情的角度較多元。 台灣好像不太喜歡改變,很常聽到:「我們以前還不是都這樣。」來作為不願意改變的理由,大家都害怕改變、畫 地 自 限,但 是 每 一 次的 改 變 都 是 一 次 成 長 的 機會”The only thing that never

changes is change.”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不斷的創新、嚐新才可更加了解自己,know yourself,找 出 自 己 的興趣與自己擅長的地方。人生的過程就是不斷的了解自己,必須先認識自己才可知道自己想要的、追求的到底是什麼,而非人云亦云的隨波逐流,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中。 參與這個計畫整年下來讓我認識了一群出類拔萃的同儕,對自己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這個計劃就像茫茫學海中的燈塔,指引迷失方向的我找到適合自己走的未來之路。

許祺景

個人心得

Page 8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0

// 國內課程 // 在菁英培育班的一年當中,課程主要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國內培訓,另一是國外研習。國內培訓課程主要是希望讓原本只專注在工學院專業課程的我們能夠打開視野,學習不同於以往的思考迴路以及知識。雖然在這一年當中,我時常是白天上完課後,晚上接續上培育班的課程,而緊接著的是課後討論,時常因為討論熱烈,使得我回到研究室時已近午夜,又繼續埋首回研究中,過程雖然辛苦,但是現在回首一望,自己確實完成了些小目標以及學習到了許多寶貴知識。例如在企業觀當中,老師所強調的:要發現新的商業模式,才會創造新的財富等;領導統御中的領導人與管理人的不同。 除了既定課程之外,我們也一同規畫了關懷周的活動,幫助高中生和我們了解弱勢團體,以及了解如何能夠幫助弱勢團體。我覺得最可貴的地方在於我們安排早上到無障礙之家陪伴他們一同玩團

康,將歡樂帶給他們,下午我們親自體驗坐在輪椅上的感覺並實際去感受他們平常所碰見的不便,最後是我們以創意發想的方式,思考能夠如何去改善他們平常所遇到的不便,一連串的活動帶領我們與高中生一同從關心體驗到發想,思索自己能夠為他們做些甚麼,這才是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穫。// 國外研習 // 研習與旅行不同,旅行

能夠體驗的往往不會有企業的參訪、許多當地學生的深度對談與資深教授與旅美人士的經驗分享。因此覺得能夠有本次的機會成行,能夠從不同於以往的角度切入認識一個國家,十分的感謝。 此行在企業參訪上發現最大的不同在於,美國企業願意回饋給學校與學生,為學生提供導覽並且非常鼓勵學生發問,因為他們覺得學生就是他們未來的資產,能夠培養他們更深入認識他們的公司,一方面增強學生對於產業的了解,也加強學生未來到他們公司服務的意願。而發問這一形式,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提問能力,也讓企業在有機會從不同面向來了解他們自家的產品,發現自身的盲點。 不同於台灣教育的模式,Max 老師 ( 負責籌辦美國workshop 的主要負責人 ) 在本 次 workshop 當 中 不 斷 強調的是要思考自己在未來社會中想要扮演什麼樣的腳色、如何學習與人建立連結。這也引發我思考自己從校園出來

後,到底想要做些甚麼,是什麼東西能夠讓我願意投入一生來完成去實現?在與當地學生聊天後發現,其實每個人都利用寒暑假趕緊去找實習,想要快速地了解自己所學能夠做些甚麼?自己在未來能夠有甚麼用處?也許現在我自己還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想做些甚麼,但是不斷的詢問生命,生命總有一天一定會自己找到出路。 在 workshop 過 程 中,其中有一場是由已經在美國多年的學長姐來分享經驗,藉由這場分享會,我體會到許多學長姐即使身處國外,也依然希望能夠回饋台灣,為台灣做些甚麼,讓台灣更好。如其中一位顏學長,雖已在美國執教多年,卻早已定下心意,要在五十歲那年回到台灣,貢獻所學。頓時覺得自己更應該要好好努力,為社會貢獻己力,如同 Max 老師不斷提到的,應該要好好思考自己在未來社會當中的定位為何,能夠為社會做些甚麼。 我想,在這趟旅程中所學到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無止境,回饋社會。世界很大,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學習,有好的地方一定也有做不好的地方,如果能夠好好保握,用以回饋社會,製造一個正回饋,社會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江喬昱

個人心得

Page 8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1

經過一整年的菁英培育計畫,我很慶幸自己有這個機會接觸到工程以外的領域,這個計畫分為兩個部分,校內一學年的課程及暑期的海外研習。校內的課程讓我學到平常系上不會學習到的,除此之外,每一個課程幾乎都會有團隊合作的作業,讓我們從中學習和班上不同系所的人跨領域合作,學習如何克服不同領域在合作上遇到的困難,在進入社會前就有這類的經驗,相信對以後工作上的團隊合作會有益處。海外實習更是難得的經驗,我們前往美國去體驗他們在地的學術及企業文化,去與當地的學生、老師、企業家及從台灣去的學長姐交流,看看美國這個地方為什麼可以成為世界強國,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帶回台灣讓我們的社會更好的事情,在以後有成就的時候,想想看這一整個計畫交給我們的,慢慢的改

變台灣產、官、學界,我認為這也是這個計畫源起的初衷。 校內的課程給了我完全不同以往的經驗,像是專案管理,工學院請了外面公司的專案管理專門的課長來教導我們專案管理的技巧,我們也分組實際執行了幾個專案,我們這組是進行德蘭慈善機構,幫助他們宣傳他們的產品、經營粉絲專頁,這個專案也成功幫他們建立新的網路平台來賣他們的商品,從中我學習到現在的企業是以什麼方式在管理人事物,也認識了專案管理的一些系統,試著應用在我們的專案執行上。校內課程除了讓我們學習商學的知識外,也讓我們接觸人文、國際觀、以及訓練我們的語言能力,我覺得讓我最獲益良多的是英文口說的課程,我們進行了英文即興演說、辯論等訓練,這些訓練也讓我比以前敢把英文說出口,真正把英文用在生活上。這些課程相當豐富,花費自己晚上的時間上這些課,非常值得。 三個禮拜的海外研習,讓我有機會來到美國體會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多元文化、了解美國人的想法、理解台灣及美國的文化差異。前兩個禮拜,感謝當地學校IPFW (Indiana University-P u rd u e U n i v e r s i t y Fo r t

Wayne) 的課程安排及招待,有許多課程都是在台灣缺少的,我學習到美國人有很強的

「服務他人」的觀念,他們相信服務他人可以讓他們有所連結,眾人連結在一起就能使社會更加進步,這也打破了我原先對美國人的看法,我也覺得如果能將這個觀念帶回台灣的學校、企業及社會,台灣的社會能夠更好。第三週我們來到了波士頓及紐約,開始了我們自行安排的參訪行程,我們參訪了許多名校,像是麻省理工;也透過大紐約成大校友會及台灣經濟文化駐紐約代表處的幫忙,我們有機會到企業及組織參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IBM研發中心,過程中瞭解了他們最新的研究。除了課程及參訪行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與人的交流,從中我認為我們台灣的學生要學習更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多與別人分享進而團隊合作。 這整年的計畫讓我更確立自己未來的方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在外來職涯中除了發揮所長並且能夠將這次培育計畫的所見所聞帶入台灣的文化,儘管困難重重,我仍願意開始改變,期許自己也期許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劉俐君

個人心得

Page 8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2

歷經一學年的菁英班培育課程,包括了人文素養、商管和語文學習…等等的領域,接觸到不同於以往工學院的課程,讓工學院的學生能夠有跨領域的思維,進而激發我們思考。 這次出國參訪的地點是人稱文化大熔爐的美國,在出發前便期望能夠受到多元的文化衝擊,而事實也是在 這 段 旅 途 中 在 不 同 的 場合,遇到不同的人看見不同的文化樣貌,所得到的收穫都相當的寶貴。 特 別 想 提 到 的 是 在一年前菁英培育班的面試,面 試 老 師 的 問 題 是 為 什 麼想要參加這個計畫,用最平凡的說法,我的回答是為了要 ”broaden my horizons”,面試的老師說:「奇怪了,怎麼今天面試每個人都講這一句?」但這便是初衷,對我來說也確確實實是收穫最大的部 分。在 和 IPFW 任 職 的 台灣人、校友會的學長姐和顏

老師的談話中,都能夠聽到類似這樣子的想法:「台灣是個小島,要出走才能夠看到更大更廣闊的世界。」雖然不甘心,但事實卻的確如此。到Harvard、MIT 看看別人現在正在做什麼,那些只存在我們腦袋裡天馬行空的創意,原來已經有人正在慢慢發展和推進。習慣待在舒適圈裡容易滿足於現況的我,在這次菁英培育班給我的機會,能夠在看見世界的樣貌,同時也看到自己的不足,重新思考要以什麼樣的姿態邁向未來,並且懂得改變。 在 旅 途 中 很 特 別 的一 次 經 驗,是 到 IPFW 的 志工 James 家裡的農場,他的家 人 是 Amish,Amish 崇 尚儉樸的生活,拒絕現代的科技,只接受基礎教育就覺得足夠生活,像 James 一樣讀大學是很罕見的。這與我們到美國想要追求的事物似乎互相牴觸,我們追求成就卓越,崇尚競爭和個人主義,而Amish 則認為團體精神比個人主義、協力比競爭、靈性比擁有的物質更有價值,這樣子的差異看似甚多,但是在本質上都是追求內心所望。我覺得可以引申到我們所追

求的成功,成功的定義端看個人,只要是做自身認為是對的、想要成就的事情,或大或小,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都能稱作為成功。 這次能夠到美國進行三周的參訪行程,一路上接受了很多人的幫助,特別是這個計劃的促成人:IPFW 工學院的院長顏老師,在某一堂課中和我們分享他的求學經歷,還有他 12 年來的努力要將計畫延續,這樣子的堅持只是期望種下的種子,有一天能夠發芽而成長茁壯。因此在受到這樣的熱心幫助之後,期望自己也能夠在未來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別人。 參加工學院菁英班收穫,除了前面提到的學習平常在工學院所無法觸及的領域 或 是 能 夠 到 國 外 開 拓 眼界,很難得的便是能夠認識一群有熱忱的人,從他們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且激勵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梁品筑

個人心得

Page 8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3

鐘予萱

菁英培育班這個跨領域、跨年級的培育機會在台灣各大專院校中十分獨特,對我來說更是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這一年,參與菁英培育計畫給我一個機會得以跨出在大學為了培養專業能力的單一領域,除了接觸兩學期的國內課程中,多面相、非學科方面的知識(如領導統御、企業觀等等),在和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學、學長姊們一年的相處機會中,吸取了不同的思考模式,對於往後看待事物的多元性和開闊心胸,是我人生極大的收穫之一。 最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的是上學期「跨國企業併購與WTO 架構下的全球經貿趨

勢」,為了模擬大陸、台灣兩方在談判桌上的 ECFA 協商機制,我們分組開會討論法條與談判交涉的攻守原則,細 細 斟 酌 辯 論 的 邏 輯 與 步驟,在團隊合作中,見識了不同領域的人是如何看待同一件事;同時,為了要參與討論自己也必須精進思考的敏銳度和反應,甚至得換位思考以 假 設 談 判 桌 上 對 方 的 想法,進而研擬應對之道。藉由這一年跨年級參與的培育計畫,不僅鍛練了自己清晰表達與縝密思考的能力,同時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而變得更有自信,也因為熟稔團隊中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更加享受團隊合作的過程。 「 以 人 為 鏡 可 以 明得 失」,和 不 同 人 交 往 的 過程也是我們反省自身的最佳時刻。除了向國內一同參與計畫的學員學習處世方法及態 度,此 次 出 訪 美 國,和 當地 IPFW 的大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天,認識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參訪各大學的研究單位及企業,了解國外前端的經營模式與技術;和台籍前輩移民、學長姊們一同思考台灣的議題和未來;甚至拜訪教育部及駐紐約代

表處的長官們。與不同年紀、不同思考層次的對象交流對談,讓我有機會吸取經驗、開啟視野,在文化衝擊、反省審視中,逐漸勾勒自身或是台灣在世界中的定位。 這次參訪,藉由體驗及觀察後更了解台灣以外的世界,「每次的出走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回歸」,我們可以學習他人的優點,但並非一昧媚外崇拜,而是在衝擊或交流 中 有 更 多 自 我 省 思 的 機會,去蕪存菁,並從過往的經驗中檢討、學習,「國際化,更要在地化」,將這一年的收穫轉化為讓台灣社會更好的動力。

個人心得

Page 8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4

這 一 年 來,從 課 堂 之中我學了很多技能,但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和同學們合作的過程中不停地調整自己,能夠融入團隊之中。我覺得讓我調整自己最多的一堂課是專案管理,在這堂課中我們組成小組為美善基金會執行服務專案,與組員之間有過許多摩擦,造成第一階段執行的成果不佳。後來在第二階段,我轉變做法讓自己不要插手太多事情,而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按照自己的做法完成工作。最後我們為美善基金會募到一些錢,也協助他們打開了知名度。 之後前往美國三個星期,在與美國的學生、教授、公司經理、以及創業家對談的過程當中我發現許多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從高等教育來說,台灣一般認為在大

學中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往後出去工作所需的技能,所以在學校教授們無不努力教學各類專業課程。在專業知識的領域,我相信台灣的學生比美國的學生好太多,因為學生所學的課程可能美國學生碩士班才會學到的課程。 那是什麼讓美國大學培 養 出 各 種 國 際 型 的 人 才呢 ? 台灣缺少了什麼 ? 從這次的經驗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美國對於大學教育的定位與台灣是大不相同,他們看到的大學教育並不是專業技能的培養,而是教育一個年輕人學習怎麼「做一個人」。一個年輕人要在出社會前成熟有許多需要培養的特質與精神,例如:團隊合作、服務精神、獨立自主、主動積極……等等,這些就是美國大學教育在培養的。 培養的方法並不只限於課程,而是規劃、安排進學校所有活動之中,整個環境的設計就會讓年經人自然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被解決,而這些經驗都會成為大學生成長的糧食。最終每個學校都會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文化,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有 Hack文化,學生喜歡做非常大型的惡作劇,只要沒有傷害到

人基本上學校就不會處罰,這樣的文化讓麻省理工的學生實作能力非常的強,也完全符合麻省理工的校訓-理論與實務並進。 結合在台灣與美國的經驗,我覺得跨領域的合作經驗對我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學以前,所有的課程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個人的能力,除了自己以外的都是競爭者。但國際社會之中,一個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這次參訪的各大公司每一位主管都表示他們需要「可以團隊合作」的人才,團隊合作在公司裏面是如此的重要,但台灣的學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像這次菁英培育班這樣的機會。 成大培育出的人才一直以來在團隊合作都能獲得極高的評價,團隊合作是成大的文化之一,我認為應該深入這樣的文化,讓成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變為更加有效率的團隊協作,在國際市場上面能夠站得住腳。

黃郁揚

個人心得

Page 85: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5

// 國內課程 // 一 年 來 的 培 訓,三 十個 人 彼 此 來 自 不 同 科 系,共同完成各個領域上之培訓課程。有人說,認識一個人的價值是一百萬;而認識一個優秀的 人 的 價 值 是 一 千 萬。在 這裡,我學習到同學們的處事精神,我感受到他們認真面對每一次難題的態度。因此我很高興我當初報名菁英培育班的決定,也更高興我在完成培訓課程後為我的人生賺進了兩億九千萬。

// 海外課程 // 再度前往美國,相同的是一樣的忐忑、一樣的興奮,不同的是換了身分、換了目標。身為菁英培育班的成員,此趟的旅程我必須歸類在學習。並非觀光的心情顯得格外慎重。密集的課程以及參訪著實考驗著培育班的我們。我們準備好了,因為我們在為期一年的培育之後,準備到海外進行參訪,準備在這全世界都趨之若鶩的國度抱回許多寶貴的經驗。 在這次參訪前,其實我對未來規劃實在掙扎。碩士畢業後是否直接踏入職場,把畢生所學投入台灣產業界之中。然而,這次的參訪,有機會能

和在美國事業有所成就的前輩們對談。不是上對下的對談,而是一種同為台灣人,面對相同的挑戰,接受相同的衝擊時的探討。面對相同的困難,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選擇獨到,不會拘泥於窠臼之中。從他們的談話之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們的理念,以及面對現在全球化社會衝擊之下,所應該具備的思維以及應變方式。唯有改變創新才能在衝擊之下仍然屹立不搖、脫穎而出。 對於從未嘗試過的事物,難免會存在著顧慮。評估嘗試所付出的代價之後,往往大多數人選擇退縮。無論是語言障礙抑或是家庭的因素,都是在海外發展的機會成本。以我來說,語言障礙是我第一顧慮的事。儘管從小就開始接觸英文,但真正害怕的是如果只用英文來表達。Jimmy Yen 學

長就與我們分享他當初如何克服語言障礙,並且不斷地鼓勵我們。學長當初非常排斥英文,成績是班上倒數。但當他毅然決然要前往美國讀書工作時,便開始練習英文。並且努力用英文去溝通。到美國的第一年,在英文環境之中,不斷和當地人交流,參加各式大小活動。語言障礙就在一年後被打破了。 也因此,在這段旅程之後,面對全球化趨勢之下,我更加肯定了出國學習的重要性。在文化大熔爐的美國開闢視野,並了解其成為世界強國的因素。學習、效仿、發展,讓未來的台灣能在全球化衝擊下,不但要進步,還要直追英國、德國、美國等世界強國,才不愧此趟代表菁英培育班前往海外參訪。

郭丞軒

個人心得

Page 86: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6

很榮幸有這個機會參加成功大學工學院菁英培育班的課程,在課程規劃上有別於工學院學系開設的課程,領導統御,英文寫作,國際觀,專案管理,議題辯論等等,藉由多樣化的課程,拓展學生在專業領域外的知識培養與認知,在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助於未來人生規劃以及職場都有極大的幫助課程最後是美國行,也是對我衝擊最大的課程,前兩週前往IPFW 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韋恩堡分校針對議題討論課程,過程當中發現美國老師使用引導式的方法讓學生思考,並且從不同面向的思考,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 由 衷 非 常 感 謝 DEAN Yen的用心規劃,讓我們能夠在學校學習許多在台灣學習不到的,上課總是提醒要知道誰是

自 己 的 role model,課 程 當中,DEAN Yen 要求我們個人都要練習發問,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這也是台灣學生最欠缺問問題的能力,更可以有時間去沈澱思考每個人自己每天的收穫,同時每日都有安排企業參訪以及學校參訪,Zimmer 世 界 醫 材 做 人 工 關節的第一大公司,剛好跟自己所學醫學工程領域非常符合,藉由參訪了解人工關節的製作流程,解說員也非常大方的鼓勵大家問問題,或許未來有機會,是一個值得前往學習的公司,另外自己也花時間去思考台灣跟美國在各方面的差異,文化差異,藉由志工帶我們去農場,去真正體驗農場的生活,過去在電視上才看得到的場景,竟然就在眼前,Amish教派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更是讓我印象深刻,其中也發現學生近視戴眼鏡的人很少,可能是因為他們會把握機會出去親近大自然以及團體活動 的 興 盛 有 關,我 們 也 被 帶去 sky zone, 去公園丟飛盤玩棒球,更帶我們去看小聯盟的比賽,大家也跟著觀眾隨之起舞,我們大家也上了大螢幕的Kiss Cam,放下自己的過去,才能容下每一個 moment,並

成為回憶.志工隊我們也非常的用心,不論行程,飲食,課外活動,總是讓我們盡快在短時間去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思考模式,不禁捫心自問,如果有一天換他們來台灣我們招待,我們是不是有能夠提供那麼完整的規劃跟服務從中也在思考台灣的學生.學習當中我們也前往美國大城芝加哥,波士頓,紐約,針對業界及學校參訪,過程當中,期許自己未來要用更謙卑的態度面對任何事物,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於與人交朋友,但不要忘記如何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謙虛又無法被取代的人,最後仍再次感謝在碩士生涯最後,能夠讓自己有一個不同的美國行,讓自己對未來,又有更多的想法,期許這個世界能因我而改變,因我而不同。

何政育

個人心得

Page 87: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7

當初選擇菁英培育班的原因之一,便是想學習專業以外的課程。在結束菁英培育班的課程後,我很慶幸我做了對的選擇。菁英培育班的跨領域課程涵蓋了行銷、全球金融和領導統御。這些課程和我所學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必須針對一特定的議題找出解決方法。例如在專案管理中,我們需要去解決一家交通公司的問題。該公司想要讓他們的接駁車在閒置的時間能有最大的利用。對我還有組員來說,這是相當實際且困難的問題,必須找到合乎現實又有效果的解決辦法。在組員的努力和團結合作之下,我們最終也想出一些很不錯的創新想法。 除了課程之外,菁英班還有一最大的寶藏就是人脈的經營。在這裡我遇到了來自不同領域和年齡的傑出夥伴。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很多同伴對全球經貿和行銷有很深刻的了解,這是讓我相當訝異的。而和不同背景的人合作也是相當有趣的經驗。從這些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如何有效的溝通並用不同的視角去切入議題。在行銷課程中,我們針對 GE 公司的 Six Sigma 政策作探討,其

是和全球化及顧客導向相關的政策。對我來說這是全新的課題,光是看報告就頭昏眼花了。但在慢慢解讀各項資料和報告後,我漸漸能了解 GE 為何做出這項創新的政策。 最後雖然我沒辦法參加美國行,但還是非常開心能認識菁英培育班的大家。

游博鈞

個人心得

Page 88: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8

I am a foreign student from Haiti, a small island in the Caribbean Sea, and I am a big sport fan and an avid reader of 19th century French literature. This program was a m e m o r a b l e l e a r n i n g experience. Right from the start we had the chance t o l e a r n a g r e a t d e a l about subjects that are not part of our respective curriculums such as WTO, L e a d e r s h i p , e t c … b u t that are undoubtedly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future professionals. We mostly had to think and analyze; and there was a rather relaxed atmosphere which made this program e v e n m o r e i n t e r e s t i n g and enjoyable. I must say that the class that left the strongest impression on me was the Oral English class for which I served as TA. We had very spirited discussions that allowed us to know 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e a c h other better. But, for me, the most memorable day

of the whole program was certainly when we organized a quite engaging activity for a few physically impaired people along with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had snacks, we played a few games and we tried to find way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design of wheelchairs and facilities destined to people w i t h d i s a b i l i t i e s . T h a t activity brought the feeling that it only took a little effort to make a difference and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people around us, even for a single day.

Ricardo Mingot

個人心得

Page 89: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89

This program was a great learning experience f o r m e . Fra n k l y , i t i s a program that teaches you things that you do not learn anywhere else, such as our department. I believe the best part of this program is the social networkng. I got to meet amazing people in this program that all exel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and gave me really good insight, whether on life or career realted matters. Speaking about social networking, we got to meet wonderful and successful alumni’s from our program that gave us top tips for our career. This program pushed us to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a n d b e t t e r p r e p a r e d individuals with the courses t h a t w e r e o f f e r e d . F o r example, we took courses on entrepeneurship and leadership that required us to give presentations and write papers. Some of the projects were tedious but it taught me a great deal. For one of the class, we had a

mock meeting where one side acted as China and the other side acted as Taiwan for the ECFA agreement. I believe that the program was well planned because they gave us a whole range of course that truly taught us to be the future elites. They did not only focus on leadership, but also on English skills, which taught us how to give presentations and write resumes.

林季甫

個人心得

Page 90: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90

青出於藍

美國行改善建議

// 菁英培育班的事前行政作業 //• 菁英培育班已經邁向第 13 屆,歷經幾任的校長與院長,Prof. Yen 覺得有必要重新修正

與檢視目前菁英培育班在成大的運作方向 ( 國內課程的訓練及計畫的核心之掌握 )。• 美國行的籌劃需於半年前或更早啟動。• 海外參訪之學員名單必須於半年前確定,其審核機制可以上學期之課程作為評比依據,

由此確定出訪總人數,以利訂購機票及住宿房間。• 大家應共同分擔行政作業、確認經費問題、聯絡和接洽參訪機構等各種事項,盡可能平

均分配工作量,如此也能確保大家對美國行的所有安排都有一定的認知和熟悉度。• 和菁英培育班歷屆學長姊要有更多聯繫,尤其是前後屆最好能緊密連結,

不只是網路上的認識,實體的交流也很重要,經驗分享可以讓準備工作事半功倍。• 希望每一屆都可以將資料完整且詳細建檔,把各屆的經驗和資訊傳承下去,

例如聯絡接洽、參訪機構等相關資訊,最好能將準備的過程和最後做決定的原因都記錄下來,以供後人參考。

• 可以提供這屆美國行大略的支出花費,讓之後屆數可以估計他們的支出預算。• 可以先看過歷屆報告書的建議事項,吸收前人經驗。

// 行前訓練 //• 邀請校長、院長參與主持,因為菁英培育班代表成大工學院,同時也和美國的成大校友

有所聯繫,校方和院方的參與可以讓同學更明瞭此行所肩負的責任重大。• 讓所有學員清楚了解美國行出訪之核心目的在於學習,務必抱持學習的精神出發。• 先行了解文化差異和國際禮儀。• 與國內課程連結,加強儀態、自我介紹、英文口說等自我表達的能力。• 決定課程及參訪地點後,可針對課程內容、討論議題及參訪的領域,

先行蒐集資料並練習英文討論,到美國上課參訪時才能更深入。

// 公關區 //• 感謝狀、感謝卡等公關品除了給參訪單位的聯絡人之外,一定要預留備用量。• 在 IPFW 的參訪雖為 Prof. Yen 安排,但其全為義務性,有必要贈其感謝狀或卡片。• 除了院方贈送的禮品,也可以準備一些手作品或是手寫卡片等更富意義的小禮物送給

IPFW 的志工,以示我們的感謝之意。• 我們不僅代表成大也代表台灣,可以攜帶校旗和國旗,

在校友會或是其他場合拍照都方便。

Page 91: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91

// IPFW //• 先商量好每天晚上自由行程的交通費等支出,大家一起負擔,

不該讓 IPFW 的志工自行補貼。• 可以在台灣就先行與 IPFW 的志工們交流,

抵達美國後才能更快的熟悉與融入當地生活。• IPFW 提供的食物量可以減少三成左右,避免浪費食物。• 需與 IPFW 召開多次事前準備會議,討論兩周參訪期間的工作量,

共同分擔而非全數由 IPFW 志工負責。

// IPFW 課程與參訪 //• 與 IPFW 共同討論兩週 workshop 之討論議題與形式,以及欲參訪之企業。• 希望有機會能透過正式的課程來深入了解他們的學習文化,

而非私底下聊天,半正式的了解。• 關於上課探討的議題,我們對台灣的情況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心得,

以利上課討論。• 課程的形式可以是和 IPFW 的學生一起做報告,使用他們現在用的工具與資源,

藉由團隊合作、討論分享,我們才更能體會到美國學生和我們的差異。• 希望能事先知道 IPFW 所有的參訪行程。

// 旅行社 //• 可以分派一人專門負責旅行社的安排與溝通,

希望能在美國行前確定參訪週的交通、食、宿等安排。

// 參訪週 //• 建議每年十二月決定參訪週之訪問單位,元旦後寄出詢問信,

五月中前為安排協調期,五月中至出訪日前為緩衝期。• 參訪、餐敘等行程規劃須考慮到地理位置和導遊司機工時的限制,

避免行程滿檔導致無法詳細參觀和深入了解。• 這次參訪的公司和實驗室大多是某幾個特定科系,希望可以更多元一些。• 工廠參訪時,若是相關科系可以多準備一些專業問題,例如製程、材料特性等。

// 其他注意事項 //• 安全很重要!行程間團隊的移動需要特別注意,

避免隊伍分散、在道路間奔跑等狀況。• 行程的安排應從容一些,要保留彈性時間;

交通和移動上的安排也須考慮團員們的體力負荷。• 準時,集合的時間、地點最好能在解散前復誦一次,確保所有人都清楚。• 護照要隨身攜帶。• 在旅館房間須注意音量,避免為其他旅客帶來困擾。• 可事先調查睡眠習慣,例如無法忍受打呼等,再安排房間分配。• 在 IPFW 的一些日常用品可以自行攜帶,例如餐具等。

林敏巧 化工 碩一陳宜珮 電機 105

Page 92: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Page 93: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第 12 屆工學院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 美國行分組 //帶隊老師

總副召

參訪組

公關組

紀錄組 黃奕穎黃玟慧

李啟民黃齡儀楊靜妃陳宜珮何政育洪詩柔江喬昱鐘予萱簡嘉貞歐易佳林敏巧蘇美甄

陳畇綸林佑齊袁培倫黃郁揚高翊庭許祺景劉俐君郭丞軒龔俊豪梁品筑

徐翊捷林士傑

邱繼正

https://www.facebook.com/NCKU.Elites.Program?pnref=story

NCKU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rogram for Future Elites成功大學工學院菁英培育班 粉絲頁

// 成果報告書編撰 //

作者

執行編輯校稿編輯

全體第 12 屆工學院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成員

黃玟慧 黃郁揚 林敏巧 洪詩柔 江喬昱 黃奕穎 陳宜珮 林士傑 陳畇綸 鐘予萱 梁品筑

美術設計 黃玟慧

Page 94: 12th 成大工學院 新世紀領袖菁英培育班 成果報告書

Gratitude ▪ Belief ▪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