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 0 0 6 6 2 6 2 st U d i c s i n 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n g U i s t i , J u n , 2 0 06 b 12 6 N o 2 音资 汉语 西 崖艺 又又 1( 社会科学院 学与 类学 , 1 0 0 8 1 : 唐文献 里的 , 的波语对音音韵 资料 西北方 遮特, 西北方言 晋语 史的 资料 语来d 罕见 , 讨的 关键 : ; ; 方言 ; 图分 : H 7 3 ; H 17 2 . 2 : A : 1 0 00 · 1 2 6 3 ( 2006 2 002 2 05 7 5 9 , 唐代著名高僧 不空译 文殊利菩萨诸仙所宿耀经 , 后由景风 ¹ , 其卷 : , 月五星 直人 , , , , 记得 , 当问 五天 尼乾 持斋 º , 事持 喂如 , , 波斯 唯森 , 二合 , , , 姿 祸森 , , 喂荧, , , 竺名 , , , , , , , 波斯 , 竺名 丁以 , 金唯 太白 , , 波斯 数森 , 竺名 戌揭 , 喂镇 , , , 竺名 . 于时西 胡语 料在汉文 非常, 以于 1 9 0 6 年的 法 国远 学院学报 了一 篇论, 中依据中斯语证了 宿 耀 的外贝尔文 发表 的次, 缪勒依据德 藏的 残片指 , 时人其实是粟[ 2 l , , 宿耀经 里火 耀 的胡语名 就不应该于贝 , 音韵谐的B a h r m , 应该勘同 语的 w u n k h 此之, 缪勒 番所出译 自汉耀 天干 地支 语词汇表 , 其中为意, 耀 都与 的记形成了严整的对音 , 以用为研究语音韵的参考 不过 , 研究者的 集中 文献本身, 不大在意语史方面的价值 , 当时的外国者对汉语音韵够熟悉 , 们在勘 语的过程中仍然沿用 了早 传教 方法 , 广 , 多是与朝鲜对照 , 够在 类基础上展 步的论证 19 2 0 , 在研究唐安方言时零地征引 个音 1 3 1 55 , 可以 是粟语对 音资汉语 应用 , 那以 , 资料好像就不文重, 给当前中国的 界和素材 , 望可 简介 : 聂鸿 音 ( 1 9 5 4 ) , , , , 导师 , 少数民族文献学 语文2 1 卷第 1 29 9 和在 1 9 0 4 年指 , 其中应 该是 摩 名词 M r M i 的对 音 , 义为 尼主 B u l e t i n d e l l e ¹ º r n o a l s e J t r e e o r ;e t , I V , l 4 , p 60 , 相应 的梵 即星期 , , 用 以指 外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语言研究2006.2

  • Upload
    huludus

  • View
    4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语言研究2006.2

20 0 6 年 6 月

第 26 卷 第 2 期

语 言 研 究

stU dics in L an gu ag e an d L in gU is ti ,

Ju n,

2 00 6

、b 12 6 N o.

2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工军 奇的 崖艺又又 1件习 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100 08 1

摘要:

本文介绍盛唐文献里的柔特语一汉语对音词,

并结合同时代的波斯语一汉语对音进行音韵学的分析

这些资料反映了当时西北方言的普遮特征,

可以用为研究汉语西北方言史和晋语史的参考。

资料中以汉语来母字译 d一

的情况非常罕见,

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粟特语 ; 汉语 ; 方言 ; 音韵学

中图分类号:

H 7 3 ; H 1 7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12 6 3(2 0 0 6犯2一

0 0 2 2一

0 5

公元 7 59 年,

唐代著名高僧不空译出了一部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耀经》,

五年

后由其弟子杨景风作注¹ ,

其卷二曰:

夫七喂者,

所为 日月五星下直人间,

一 日一易,

七 日周而复始,

其所用各各于事有宜者、

不宜

者,

请细详用之。

忽不记得,

但当问胡及波斯并五天竺人总知。

尼乾子末摩尼常以 密日持斋º ,

亦事

此 日为大 日。

此等事持不忘。

故今列诸国人呼七喂如后。

日喂太阳,

胡名蜜,

波斯名唯森勿,

天竺名阿你 泥以反底耶二合,

月暇太阴,

胡名莫,

波斯名姿祸森勿,

天竺名 苏摩,

火喂荧惑,

胡名云汉,

波斯名势森勿,

天竺名盘哦哆逆,

水喂辰星,

胡名侄丁逸反,

波斯名掣森勿,

天竺名部引陀,

木喂岁星,

胡名鸽勿,

波斯名本森勿,

天竺名勿哩诃要破底丁 以反,

金唯太白,

胡名那歇,

波斯名数森勿,

天竺名戌揭罗,

土喂镇星,

胡名积院,

波斯名翁森勿,

天竺名赊乃以室折哆.

由于时代明确的西域胡语资料在汉文典籍中非常罕见,

所以于贝尔在 19 06 年的《法国远东学院学报》

上专门为此写 了一篇论文,

文中依据中古波斯语考证了 《宿耀经》里的外语形式川。

在于贝尔文章发表

的次年,

缪勒依据德国收藏的一件吐鲁番摩尼文残片指出,

时人所谓的“

胡语”

其实是粟特语 [2l,

这样,

《宿耀经》里火耀荧惑的胡语名“

云汉”

就不应该如于贝尔那样,

勘同于音韵不谐的波斯语 B a h r石m,

应该勘同于粟特语的 wun kh 翻

除此之外,

缪勒还据吐鲁番所出的残片提供了译自汉语“

七耀” 、 “

五行气“

天干” 、 “

地支”

的粟特语词汇表,

其中除了“

五行”

和 “地支

为意译外, “

七耀”

和“

天干”

名称恰

好都与汉文典籍中的记载形成了严整的对音,

可以用为研究汉语音韵的参考。

不过,

那时研究者的兴趣只集中于文献本身的考据,

而不大在意这些词语在汉语史方面的价值。

外,

当时的外国学者对汉语音韵学还不够熟悉,

所以他们在勘 同对音词语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了早期传教

士的方法,

即与北京话、

广州话,

至多是与朝鲜译音、

日本译音和越南译音对照,

而没有能够在 《切韵》

音系的声韵分类基础上展开进一步的论证。

19 20 年,

马伯乐在研究唐代长安方言时零星地征引了几个音

节131 55一,

可以看成是粟特语对音资料在汉语音韵学领域的首次应用,

而从那以后,

这批资料好像就不太

引人关注了。

本文重提旧事,

为的是给当前中国的汉语史学界和方言学界提供一份基础素材,

希望可 以

作者简介:聂鸿音 ( 19 54一 ) ,

男,

北京市人,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和语文学。

通行本参看日本 《大正藏》第 21 卷第 129 9 号。

伯希和在 190 4 年指出,

其中的“

末摩尼”

应该是摩尼教名词 M三r M初i 的对音,

义为“

摩尼主” 。

参看 B u lle tin de l肠口le

¹º

尸r口n o a ls e J公tre 附 e 一

o r ; e ”t, IV, l如4,

p刀6 0 。

又,

与“尼乾子

相应的梵文是“密日

”即星期日

,

见下文。

,

佛教用以指外道苦行者。

Page 2: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语言研究2006.2

满足时下西北方言史和晋语史研究的需要。

粟特语是古康居国的粟特人使用的语言,

发生学分类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支,

从上古时代起主要分布在中亚的萨马尔罕和布哈拉一带

,

即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粟特人擅长经商,

大约在纪元

前 3 世纪就开始有人进入中国,

后来随着商业活动的开展和移民的增加,

粟特语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应

用范围越来越大,

一度成了当时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我国境内所出粟特语文献年代最早的是斯

坦因在敦煌得到的一些信件,

据认为写于 2 至 4 世纪左右,

除此之外,

比较多见的文献则是大量佛教、

景教或摩尼教著作的残本,

时代约在 6 至 10 世纪之间。

粟特人用来记录其语言的文字主要有粟特文、

利亚文和摩尼文三种,

其中的粟特文对后来风靡全新疆的回鹊文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

缪勒文中刊布的那件残片来自某部正反两面书写的“梵夹装

书籍,

原文是用摩尼文记录的粟特语,

他称之为“摩尼文粟特语日耀占 卜书

(Man ie ho is o h一s o g hd is o he s K a le n d e rb ru e hs怕。k )

从中他整理出了

下列汉语借词:

甲 q印,

乙 ir,

丙PTy,

丁 try,

戊 茄,

己场,

庚 q即,

辛sin

,

壬 乏云n,

癸 k w io

还有七个在粟特语中表示“

七耀”

的词,

恰可与汉本 《宿耀经》里的“胡语

形成对音:

蜜 (密 ) ¹ m 分 “

日耀太阳” ,

莫 m 石劝“

月耀太阴” ,

云汉 wun劝动

火耀荧惑” ,

唾 毋“

水耀辰星” ,

鹊勿 wu rm 叫“

木耀岁星” º ,

那歇n

赫钻 “金耀太白

” ,

积院 k己w 百n “

土耀镇星” 。

另外,

在 《宿耀经》列为波斯语 ( 巴列维语 ) 的对音词中,

缪勒指出有三个实际上应勘同于粟特语:

耀 扣 /’

孤“

日耀太阳” » ,

娄祸 d w a “

月耀太阴” ¼ ,

数扣“金耀太白

根据 《宿耀经》的译出年代和地点,

马伯乐认为这些词语中汉字的读音来自公元 8 世纪中叶的汉语

长安方言,

我们可以把这个看法作为本文基本的立足点。

不过在着手整理这些语料之前,

有一个问题却

是不可忽略的,

那就是现存的对音词分属两个不同的译音方向—

“天干

的译音是从汉语到粟特语,

七璀”

的译音是从粟特语到汉语。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

译音方向的不同会影响我们对原始资料的理

解,

所以,

尽管可供研究的对音字很少,

我们也必须把分属不同译音方向的语料分别对待。

另外需要说

明的是,

摩尼文和粟特文一样,

都属于“辅音音素

文字,

其中没有专门表示元音的字母,

拼写时遇到元音常常用相关的辅音字母替代

,

而且一个辅音字母可以替代不止一个元音I5] ’05 一‘7 。

以上缪勒给出的都

是带元音的所谓粟特语“

模拟”

形式而非纯粹的字母转写形式,

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得到比较直观的读音

感受,

但其中的元音字母并不总能和原文一一相应。

由此我们应该知道,

这些语料实际上并不适合用来

表现汉语的元音,

所以本文的讨论也只以辅音为限。

另外,

这里还要提到一份同时代同语族的资料,

这就是最初由罗振玉刊布的那篇著名的 《波斯教残经》¾ ,

经文原件出自敦煌藏经洞,

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19 n 年,

高梯奥首先指出这是一篇 8 世纪摩

尼教经文的汉译本,

并且确定了经中“

阿拂溉萨” 、 “

呼唬唤” 、 “遏换健塞波塞

三个词在中古波斯语 ( 巴

列维语 ) 里的对应形式[6l。

半年之后,

沙蜿和伯希和合作发表了一篇长文 [7J,

用法文全文翻译了 《波斯教

残经》,

并针对经中的相关 问题写下 了详细的注解¿ ,

法译文中的专门术语都采用了巴列维语的转写,

此我们得到了少量汉语一波斯语的对音词,

这批词可以用为研究粟特语对音的佐证。

缪勒给出的粟特语词涉及的汉语声母共有 14 个:

帮、

明、

微、

端、

泥、

见、

心、

山、

影、

晓、

匣、

喻、

来、

日。

在下面的对音例中,

先写汉字后写粟特语的表示从汉语到粟特语的对音,

先写粟特语后写

汉字的表示从粟特语到汉语的对音:

帮母 p :

丙 p砂。

心母s :

辛s ln

明母 (阴声 ) b :

戊 b云 ; 山母 喜:如 数

(入声 ) m : m 五kh 莫,

m 仓蜜密。

影母 ( 开口 ) O :乙 ir

¹ 括号中的字是汉译本原有的异译。

º 以下三个词于贝尔和缪勒还给出了别本出现的异译,

本文没有考虑。

» 耀,

于贝尔原勘同波斯语的 ye k

—耀森勿 yek su m b ad

又,

伯希和、

沙碗拟作 ev,

全词作 Ev一

百am b at ( 今波斯语

砚am b曲 ) 14 ]5 7 。

¼ 娄,

于贝尔原勘同波斯语的 do u h

—娄祸森勿 d o uh su m b ad

½ 数,

于贝尔原勘同波斯语的若‘

—数森勿百“ su m bad

¾ 罗振玉编 《敦煌石室遗书》,

清宣统元年 ( 19 0 9) 诵芬室刊本。

通行本参看 日本 《大正藏》第 54 卷第 2141 号 B。

¿ 文中的有些注释是高梯奥补写的。

Page 3: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语言研究2006.2

微母 m:

m az t勿。

晓母 (开 口 ) 比:

劝而 汉,

比格 歇。

端母 俨:

丁 tiy,

价 侄º 。

匣母 (合 口 ) w : w a祸

,

wur鹊

泥母n : n 豆那

喻母 (三等 ) w : w 初 院,

wnn 云 ;

见母 (洪音 ) q: 甲 q印,

庚 q即; ( 四等 ) y :

扣 耀。

(细音 ) k :

找 积,

己物,

癸 k w i。

来母 d : d G w ) 娄。

日母 乏:壬 乏而

在上面的字表中,

微母只出现了一例

—“

勿” ,

用来对译 m az t,

另根据缪勒给出的异译,

这个音

节又相当于明母的“

没” ,

我们可以就此认为不空口中的微母仍然读作古来的重唇音 m一 。

不过我们也看

到,

同时代的波斯语一

汉语译音明确地表现出了轻唇音v

—《波斯教残经》里有

电那勿”

一词,

译 自

巴列维语的 d翻枷ar,

其中v ar 的对音是微母的

勿”

而不是时人惯用的匣母合 口字。

再对照玄奖 《大唐

西域记》的“

提那跋” ,

我们应该相信古汉语的一部分重唇音字到了 8 世纪的长安话里 已经开始向轻唇音

演化了。

粟特语料中没有其他轻唇音的例子,

所幸波斯语料能够为我们补充两例敷母的对音: “

拂”

fu r

(阿拂撤萨 A九而s

ar@ )、 “

孚” f (俱孚 kof )

结合粟特语和波斯语的事实,

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汉语轻唇

音各声母的演化是不同步的—

在 8 世纪的汉语西北方言里,

非敷两个声母 已经从帮谤分离出来了,

微母还含在明母当中。

其实应该承认,

明微二母的界限在此前后一直不十分清楚,

陈澄 《切韵考》提供

的反切系联结果表明,

这两个声母即使在 《广韵》里也还是分合不定的,

例如“

美”

字无鄙切、 “

明”

武兵切、 “弥

字武移切、 “眉

字武悲切、 “

绵”

字武延切、 “

靡”

字文彼切,

等等。

陈澄从轻重唇类隔

的反切考虑,

把非敷与帮谤分立却把明微算作一类¼ ,

恐怕并非像现代音韵学教科书上所说的那样全无道

理,

现代广州话正是读非敷奉为 f- 而读明母为 m一

1811 93,

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古汉语唇音各声母不

同步演化的可能性。

上面的字表里有一个对音不好解释—

d (·

w ) 娄。

按通常的规律,

汉语的来母字只能用来对译外民

族语言的 卜或者 卜,

一般不能和 d- 形成对音。

可是,

在波斯语的译音里我们还见到了以“

嘲唆唯德”

Pa dy赫ta g (唤应 ) 这样一个例子,

其中来母的“

缕”

音译的是 d va,

显然说明汉语 卜和外语 d一

的对音并

不是偶然的例外,

而是某种特殊规律的反应。

就 目前所知,

唐代以前有两种资料和本文讨论的情况有些

近似:一

,

在公元 8 21 年至 822 年的“

唐蕃会盟碑”

里,

藏文的 th一

被译成了汉语的透母,

如 th a 一m th on g

译作“

贪通” ( lham = 贪 )

lh o 一

g o n g 译作“

土公” ( th o = 土 ) [9 ] ; 二

,

在魏晋南北朝的佛经里,

梵文的 卜、

小与汉语的来母对音,

如 ku kku ta译作

究究罗” ( ta 二罗 )

va i如ry a译作

毗琉璃” (如 = 琉 )

第一种

情况仅涉及藏语,

或许可以置之不论,

但第二种情况却值得认真考虑。

关于汉语来母和梵文 t-、

杏形成

对音的缘故,

季羡林曾经指出这是因为早期的佛经翻译依照的都是俗语 ( Pr a kri t ) 而非经典梵语,

而经

典梵语的 t·

和 d一

在俗语里都是 卜或者 1一

110 ] ,

也就是说,

魏晋南北朝译经中的来母字对译的其实并不是梵

语的 卜和 d一 ,

而是俗语的 卜或 l一 。

季先生的这个论断堪称无可挑剔,

我不知道能不能借用来解释粟特语

和波斯语的对音,

但如果那样的话,

我们就必须假定唐人在翻译粟特和波斯词语时也经过了其他某种中

亚语言 (如 Pr a kr it 之类 ) 的媒介。

这从情理上讲当然并非全无可能,

不过迄今我还没有找到资料来证实

这一点,

何况在此之前我们还要证明粟特语和波斯语的 d一

实际读作舌尖后音 小[令l。

缪勒给出的粟特语词涉及带辅音韵尾的汉语韵摄共有 6 个:

臻、

山、

宕、

梗、

深、

咸。

下面是具体

的对音例子:

臻摄 (舒声开 口三等 ) In :

辛s认 ; 山摄 (舒声开 口一等 ) 翻

:

幼动 汉;

(舒声合 口三等 ) u n :

wun 云 ; (舒声合 口三等 ) w而

: w翻 院;

( 入声开 口三等 ) 云 : m 介 蜜密,

tTr 哇 ; (入声开 口三等 ) 格 :

比钻 歇。

ir :乙 ir ; 宕摄 (入声 ) 亘劝

: m 百劝 莫。

(入声合 口一等 ) ur :

wur鹊

;梗摄 (舒声二等 ) 即

:

庚 q即 ;

( 入声合 口三等 ) az t : m az t勿。

(舒声三四等 ) 砂:丙 Pry

,

丁抑。

深摄 ( 舒声 ) 加;壬 乏加

咸摄 (入声 ) 即:甲 q即

辅音韵尾所反映出的两个问题都是当年马伯乐讨论过的。

例子中碰巧没有宕摄的阳声字,

但我们可以预料,

粟特人对待宕摄阳声字一定也和对待梗摄阳声字

¹ 端母的正常对音是 t一 ,

这里用舌尖后音 t一【t-] 对译,

是因为摩尼文字母表里没有和汉语相当的的 t- 口

参看 N 卫。pp e尹

扮如而c tio 。 勿月lta lc 去a找g 况只g e s (Wi

o s ba d即, 19 6 5)第 6 6 页

º 字下原注“丁逸反

’, 。

» 高梯奥原据波斯字面转写为址认丁y n sr,

这里引用的是巴列维语读音模拟形式。

¼ 陈澄 《切韵考》卷二 (成都书局 19 29 年版第 5 叶 ) 自注: “一东韵梦莫中切又武仲切

,

一送韵梦莫凤切又亡中切,

仲切即莫凤切之音,

亡中切即莫中切之音,

是武莫亡三字同一类也。 ”

Page 4: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语言研究2006.2

一样,

用不带鼻韵尾的形式来标音, 因为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不空的梵汉对音里

马伯乐在 1920 年曾经

指出过这一事实,

他衫

化为鼻擦音嘴了131 6 ‘一。

,

他认为这是由于 《切韵》时代宕、

梗二摄的鼻韵尾一

。在 8 世纪汉语西北方言里已经弱

尽管人们可 以在近代汉语方言中找到某种类似的情况 [l’11咒一

,刃,

但我仍然打算建议

声韵构拟为不带鼻韵尾 的、

纯粹的元音韵,

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这是从汉语到粟

特语的对音,

假如当时汉语的阳声韵真的带有鼻擦音韵尾或者鼻化元音,

那么粟特人肯定会用他们的拼

音文字以某种方式标出鼻韵尾来。

这就好比说现代汉语普通话没有鼻化元音,

而法语则有,

这时我们就

会很自然地用汉语的鼻韵尾来表现法语元音的鼻化,

例如把法语人名 Je an 卜刻音译成“让

”仕叨1而不音

译成 势, 反之也是这样

:

法语没有舌根鼻音韵尾,

而汉语则有,

这时法国人也会很自然地用法语的元音

鼻化来表现汉语的舌根鼻韵尾

这都是同样的道理¹ 。

,

例如把汉语地名“

上海”

【芝叨xa i] 音译成 Sh an gh ai 唤ga i] 而不音译成为 g a i,

现有的资料表明,

外族语和汉语间的译音从盛唐时代以后形成 了一个崭新的传统,

其语音基础是唐

代汉语的西北方言。

众所周知,

汉语音译外族语的新方式始于唐代的不空学派,

其中特有的规律己经由

学者们充分地讨论过了,

而外族语音译汉语的方式除藏汉对音外还较少有人涉及。

当然,

仅凭本文的这一点粟特语资料不可能整理出相应的汉语音韵体系

,

所以这里只想提请学界注意,

粟特语音译汉语的主

要规律在时代略晚的回鹊语文献中都保留下来了。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收藏着从我国新疆出土的大量回鹊文文献,

这批珍贵的资料

长期未能披露于世。

两年前,

日本突厥学家庄垣内正弘发表了对俄藏回鹊文文献的全面研究,

其中设专

章列举了他整理出的汉语一回鹊语译音字例113 ]l 2 6一

, 3“,

现在从庄垣内先生提供的回鹊语译音中选录几个和

辅音韵尾有关的例子,

以便和粟特译音比较。

在下面的对音例中,

两斜线之间的是回鹊语“

模拟”

形式,

后面的是回鹊文转写形式。

宕摄阳声:

当 /t o / h刀 ;黄 /x o

勺W·

梗摄阳声:

更 /叫q- y,

并 恤币y,

顶 /te /ty·

深摄阳声:

心 /s而 /sy m。

宕摄入声:

各 /q av/ q一’

q。

臻摄入声:

蜜密 七帅yr,

七 /si r/s yr,

一 / ir/’yr ;没 七帅yr

,

佛 航r八尸yr 。

山摄入声:

结 瓜e r瓜y r o

咸摄入声:

合 /q a b /夺’

p。

回鹊语和粟特语音译汉语辅音韵尾的方式相同,

这是可以一望而知的。

受同一译音传统影响的少数民族文献年代最晚的是 12 世纪末的西夏文献,

只是西夏 ( 党项 ) 语里没

有塞音韵尾,

所以只能清楚地表现当时汉语西北方言里的两个事实: 一

,

梗摄因不带鼻韵尾而与齐韵合

并,

譬如“青

读同“

萎” ; 二

,

宕摄因不带鼻韵尾而与果摄合并,

譬如“

忙”

读同“

磨” [, 4 ]42

4 , 。

周祖

漠在宋人笔记中收集了当时汉语方言的一些例子

鹊语对音提供很好的验证,

如刘放 《贡父诗话》:

,

其中就有这样的情况11 ’]65 6 一

658,

可以为上述粟特语、

周人语转,

亦如关中以中为蒸,

周祖漠谓: “

此节所记关中言青为萎,

虫为尘,

丹青之青为姜也。

青为 《广韵》青韵字,

姜为齐韵字,

青韵有尾声一

lj,

而齐韵无

韵尾辅音,

为青为萎,

则青韵读似齐韵。 ”

又张师正 《倦游杂录》:

关右人或有作京师语音,

俗谓之撩语,

虽士大夫亦然。

有太常博士杨献民,

河东人。

是时廊州

修城,

差望青祈木,

作诗寄郡中寮友,

破题 曰 “

县官伐木入烟萝,

匠石 须材尽日忙。”

盖以 乡音呼忙

¹ 类似的情况在西夏语和汉语的对音中出现得最多,

合理的解释是汉语阳声韵失落了鼻韵尾:曰

º 马伯乐构拟的一

6 其实是根据伯希和的意见 ( T ’。助9 Pa o, 191 5,

P.

3),

另参看日lj4 54 。

Page 5: 聂鸿音 粟特语对音资料和唐代汉语西北方言 语言研究2006.2

为磨方能叶韵。

士人而构俗不典,

亦可笑也。

周祖漠正确地指出这表明函谷关以西及 山西永济 (河东 ) 呼忙字无韵尾一

lj。

到了元代以后,

对音文献中就很少见到带有汉语西北方言特点的消息了,

当时最为完整的资料是八

思巴字注音的 《蒙古字韵》,

但那里面反映的语音系统完全以中原甚至元大都话为基础 11 6],

与前代的西

北方言无涉。

参考文献:

[l] E.

Hu b e r.Te rm

e s Pe rs ans d an s l

as tro lo g ie bou ddh iqu

e o hin o ise[月

.

B u lletin de l’

E e o le Fran , a ise

d,

E x tr em e 一C厅ien t,

1 9 0 6,

6(l一

2 ).

[2 ] E W K.

MOller. D ie ”ers is o he n , ,

K a len d e

rausd川。k e

油eh in es is oh e n

Tri Pi咏a[刀

.

5 1忱u n g sberiohte d e r

Pr c u s sise he n A k ade m ie d e r W is s e n s oh硫

e n ,

S itZ u n g d er Ph ilo s o Phis eh一

histo ri sc he n C la sse v

om 16,

19 0 7.

[3 ] 马伯乐.

唐代长安方言考阿1.

聂鸿音译.

北京:中华书局

,

2 0 0 5.

l4] 伯希和,

沙碗.

摩尼教流行中国考 [Mj//.

冯承钧译.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八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62.

[5] 高梯奥.

章利字母之研究时1//.

冯承钧译.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八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 62.

[6] R 山献 G 州面沈伽d 甲周 t。住n es 场比面甲eS 长灿由肠甲es et m . 吐ch 份nS [n. Jc 朋m 目as 画咖e

.

191 1,(l 8).

[7 ] E d.

C hav annes et P Pe lliot

.

U ntra it6 m an io h 6en en Ch in e ,

tra du it e t

如。优[月

.

Jo u m a la siati que

.

1 9 ll,

(1 8).

[8 l袁家弊等.

汉语方言概要 (第 2 版 ) 时].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

19 83.

[9] 李方桂.

唐蕃会盟碑 (8 21·

822 年 ) 考释 [M 1//.

吴玉贵译,

耿升.

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 (第八辑 ).

拉萨:西

藏人民出版社,

19 92.

11 0] 季羡林.

论梵文 t一

尽一

的音译阿]//.

国立北京大学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院第五种,

1 948.

11 11 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时1.

赵元任,

罗常培,

李方桂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 94.

[l 2] 聂鸿音.

西夏语音商榷团 民族语文,

19 8 5,

(3).

11 3] 庄垣内正弘.

口 夕 了 所藏 巾 了 夕 玲 语文献 。研究—

巾 了 夕 羚文字表记汉文 七 巾 了 夕 沙 语佛典 于 午

久 卜阿1.

京都:中西印刷有限公司

,

2 0 03.

[l 4] 李范文.

西夏语比较研究脚1.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1 9 99.

[l 5] 周祖漠.

宋代方音阿1//.

问学集.

北京:中华书局

,

19 8 6.

11 6] 照那斯图,

杨耐思.

蒙古字韵校本阿].

北京:民族出版社

,

1 9 8 7.

S o g d ia n T ra n s c r ip tio n s

a n d th e N o rt hwe s te r n C h in e s e D ia 一e e t o f T a n g (唐) D yn a sty

N IE H o n g一

yin

(In stitu te o f E th n o lo g y an d Anth ro Po lo g y

,

C h in e s e A o a d em y o f so e ial se ie n e e s ,

B oijin g l0 0 0 8 1

,

C hin a )

A b 胜ra ct : Some S o g di an

C hin e s e tr an seri p tions in th e T a n g (唐 ) tran

slat ion w o

rks are de s o

ribe d a n d

Ph o n o lo g ic a lly ana lyz e d in th e Pre s e n t PaP

e rwi th th e o o n tem Po r田了 Pe rs ian

C h in e s e tr a n s o ri Ptions

.

T h es e

m at e r ia ls,

re n e c tin g th e g en era l fe at u伴5 o f N o rt hwe

stern C h in e se D ia le c t o f that time

,

m a y be ta ken a s th e

re 介re n o e s

for th o re s e

o he son th e histo 仃 o f吻d五w e s te m e hin e s o D iale o t an d jin (晋) d iale o t

.

lt re m a in s to be

d is o u s s e d th at th e tra n s e r i叫o n fl , m So g d ia n d

to C hin e s e l一 in th es e 川at e r ia ls is ra , ly

se e n·

Ke y w o r d s : S o g d ian ;Ch in es e : d ia le c t ;Pho n o lo g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