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公公公公公公公公公公公 法法法法法法法 法法法法法法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公民社會:當代思潮的初探

法鼓大學籌備處公益學院推薦

Page 2: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2

365 種改變世界的方法• 作者:邁克爾諾頓 • 出版: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 2010-11

談起公益你會想到什麼?作者搜集了多種能幫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奇思妙想,告訴我們公益不僅可以如此充滿創意,更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文版中,特別編入與中國相關的內容,例如壹基金、科學松鼠會、地震抗災中的羌繡等。透過此書,讀者可了解原來做公益如此簡單。

Page 3: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3

Global Civil Society? • 作者: John Keane • 出版: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 2003-02

Global Civil Society 一詞的出現約略在 1990 年代,作者以建構「理念型」的方式,歸納了「全球公民社會」的五個特徵:是「非政府」的結構與行動、一種互相關聯密切的「社會過程」、反對使用暴力、隱含潛在衝突的可能性以及「全球性」。作者認為全球公民社會還應該被視為規範性的理念,其成員應該像在行使自己的公民權一樣,以積極的公民行動參與各種結社組織。惟有喚醒全球公民意識,並以行動來落實,全球公民社會的理想才可實現。

Page 4: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4

Civil Society : Measurement Evaluation, Policy 

• 作者: Helmut K. Anheier, • 出版: Routledge• 出版日期: 2004-02

無論從全球角度而言,抑或是從地觀察來看,近年來, NGO 扮演著改變政治疆界、公共政策以及社會的重要力量。此書以公民社會鑽石(Civil Society Diamond) 為基礎,提出更為廣博、彈性的架構來定義、測量、分析以及解釋公民社會。此途徑已成功運用在 30 多個國家,本書介紹方法,無論實務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者都可輕易運用。

Page 5: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5

社會網絡與組織• 作者:馬汀奇達夫 (Martin Kilduff)

蔡文彬 著•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01

《社會網路與組織》是一本跨越社會學和管理學的論著。全書對組織社會網路領域的主要概念進行了言簡意賅的介紹。書中闡明了網路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討了目前存有爭議的主要論題,指出了理論發展的方向,亦對一些想當然的假設給予了強有力的批判,同時也介紹社會網絡分析軟體操作,對社會科學有興趣者,十分值得一讀。

Page 6: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6

社會資本• 作者: David Halpern 著

黃克先、黃惠茹譯• 出版:巨流• 出版日期: 2008-07

作者以介紹社會資本不同定義作為本書之敲門磚,並彙整重要研究文獻,闡述社會資本的重要性,並提出創造社會資本以及社會資本與政策結果的因果路徑。對社會科學研究者與學生,以及有志探索社會資本如何影響自己生活的讀者來說,此書皆極具參考價值。

Page 7: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7

現在全球正有百萬個以上的團體,數以萬計的人群,努力地試圖扭轉、修補,重建這個環境日益惡化、正義嚴重失落的世界。本書的宗旨是要恢復人們世界可以變好的信心 !

– 自 1980 年代以來 , 全球政治及社會運動界早已察覺一種新的現象 ,就是新的運動已如排山倒海般洶湧而來。「新社會運動」目前已在全球廣泛擴散。近年的全球生態環境運動、反全球化運動、各國各地的本土文化運動,以及日益分散的各類社會正義運 動 日趨蓬勃,連帶如 「 公 民團體 」 、「第四部門」、「非政府組織」等概念當然也跟著日趨普及。

– 目前全世界的確已經到了新的群眾創造的時刻,看著群眾的不滿之聲日益高昂,看著人們對美好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有想法的人們又怎能讓自己缺席呢 ?

看不見的力量 世界最大的運動正在發生,為什麼沒人看見• 作者:保羅 霍肯(․ Paul Hawken)• 出版社:野人文化• 出版日期: 2008 年

Page 8: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8

全球化是極為重要且爭議很多的問題,作者不只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人物,書中又引述了不少其他人的看法 , 因此閱讀本書並和其他看法對照思考,一定更能瞭解全球化 , 並歸納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相信,民間社團參與政治過程 , 是

建立和維持健康的參與式民主要件。他也認為,非政府組織不是最近才冒出來的,許多這種組織讓世界變得更好。

– 反全球化運動也是個大傘,結合原本不同路的人。實際情況是,新的國際政治正在形成,由非政府組織、社運份子和示威者中擅長媒體操作的團體主導議題。好戲不只是在會議室、會議廳,而是在街道上演。同時 , 力道隨著電視機鏡頭擴大。西方國家人民一度對政治冷漠 ,全球化點燃新一波的政治熱。

沒有牆的世界• 作者:麥克 摩爾(․ Mike Moore)• 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 出版日期: 2004

Page 9: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9

華人文化圈諸政治體系 , 近些年來經濟發展的成就 , 固為舉世所矚目 , 然眾所關心及進一步想瞭解 , 這些地 區欲邁向現代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是否可能 ? 及如何可能 ?

– 本書係由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與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及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於 2007 年 6月及 10月所主辦的兩次研討會論文整理而成。

– 內容分為三大部分:1. 社區營造與公共參與,共有五篇論文。 2. 民間社團與和諧社會,有七篇論文,從公民權利、兩岸公民社會發展等,談到公民社會的理想。

華人文化圈的公民社會發展• 作者:劉阿榮等主編• 出版社:韋伯文化國際• 出版日期: 2007

Page 10: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0

時報文教基金會於 2000 年舉辦第一屆「公與義」討論會 -- 「邁向公與義的社會」 研討會 , 本書則是 2003 年第二屆「公與義」討論會之實錄。

– 全書共分七大議題,分別是「國際現實的認識」、「政府與政黨的社會責任」、「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法治與人權的公義」、「全人教育的養成」、「公民視野與菁英角色」、「媒體的責任與省思」 。

– 跨越這七大議題的,那就是當時社會上理性討論空間的萎縮—社會上有公信力的人愈來愈少了,左右兩極之外的 「第三種力量」也愈來愈微弱,因此這個會是為了彰顯社會中一股中間的力量,希望在左右兩極之間,仍能保留一股反思性的聲音 -- 「第三種力量」,以刺激、教育、產生新想法 , 為政治、文 化提供新活力。

「公平」與「正義」 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

• 作者:于建汌、黃淑慎總編輯•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03

Page 11: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1

踏入二 OO 四年 , 面對總統大選前後藍綠陣營的激情演出 , 與沸沸揚揚的喧嘩鼓譟 , 時報文教基金會再次延續「公與義」的討論,並出版專書 , 為建構宏觀、包容與分亭的社會而 努力 , 同時留下記錄 。– 全書共分三大主題、九大議題,在

「宏觀社會」主題下的分別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互補與矛盾」、「大陸崛起下,兩岸經濟、文化與政治的衝擊」。在「包容社會」主題下的是「面對歷史記憶與族群意識」、「重建民主社會的素養」、「檢視公民社會的觀念」。在「分享社會」主題下的是「重視專業倫理與弱勢權益」、「面對社會資源分配的落差」、「面對家庭與社會失序的衝擊」、 「豐富藝術人文的素養」 。

面對公與義 建構宏觀、包容與分享的社會• 作者:朱雲鵬、林萬億、陳小紅、陳東升策劃

•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04

Page 12: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2

面對著全球化、在地化的浪潮直撲而來,值此環境異常、糧食危機、 經濟衰退之際,邁向國際、紮根本 土,交織辯證著現代與世界公民教育孕育之重要性已不言可喻。公民社會的高素質現代國民素養如何提升,實需我國各界菁英齊聚一堂,共同擘劃相關之政策及制度。

培養高素質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之教育規劃

• 作者:翁志宗等編輯• 出版社: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出版日期: 2010

Page 13: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3

人權教育的任務,在於如何縮小憲法規範基本人權的應然面,與社會生活實踐的的實然面:即透過加強人民的人權認知與感情,使基本人權真正為人民所用,這部分要靠人權教育在校園的推行及落實。事實上 ,當基本人權只是憲法學者與大法官的專門素養,尚未成為全體人民的法意識時,只可說是一種「專家」的人權教育。尤其是對 「普世」人權教育的努力 , 在校園內應積極建構「同理心」的友善校園環境,並在課程設計上加入人權教育的講授。這本學術專論 ,就是在這個精神的導 引下,逐漸完成。

從法治國家到人權保障的希望工程以人權教育為中心

• 作者:許育典•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 2010

Page 14: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4

NGO參與汶川地震過渡安置研究• 作者:郭虹 莊明 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8

本書是探討汶川地震發生後,NGO 在過渡安置階段的行動。過渡安置階段不僅是受災民眾『救命』到『安身』的過渡階段,也是汶川震後 NGO 從無準備狀態下參 與 社 會 公 共事務,到有目的、有準備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過渡階段。本書主要就 NGO 參 與 的 角色定位、行動領域、工作內容、行動環境、 行 動需求、 行 動 策略、工作程序和行動資源等作完整描述與評估。

Page 15: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5

巨災與 NGO︰全球視野下的挑戰與應對• 作者:張強 陸奇斌 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8

本書從近年來發生在全球發生的巨大自然災害,如日本阪神大地震、美國 卡崔娜颶風、印度海嘯、 9‧21 大地震、伊朗地震、秘魯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探討 NGO 在這些災變中對應的行動軌跡。透過上述梳理,可讓吾人理解 NG0 在災後重建的優勢與定位,並作為瞭解、推動大陸公民社會發展的行動模式的方向。

Page 16: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6

責任‧行動‧合作︰汶川地震中 NGO參與個案研究• 作者:朱健剛 王超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8

在汶川地震救援以及重建的舞台上, NGO 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登場。相較於從前單打獨鬥,此次NGO 普遍以 聯合行 動 方 式 參與 : 有 NGO 之間的合作 、 有NGO 與志願者之間的合作、有NGO 與 地 方 政 府 的合作 、 有NGO 與軍隊的合作、有 NGO 與企業的合作。本書在分析 20 個個案,歸納出的五大合作類型︰NGO主導型的合作、 NGO 聯盟型 的合作 、 社 會企業導向的合作、以專業為基礎的合作、以志願精神為基礎的合作。

Page 17: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7

響應汶川︰中國救災機制分析• 作者:鄧國勝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8

作者汶川地震為例,分析中國民間組織和志願者在抗震救災過程中的參與狀況、問題與制度限制,並對中國救災的募捐主體、救災款物的使用、捐贈的管理費用和捐贈訊息公開化等重大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此外,作者亦介紹從國外救災體制,並藉此反思中國合作治理的救災模式。

Page 18: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8

多難興邦 : 汶川地震見證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

• 作者:蕭延中等•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8

中國大陸許多學這認為 2008年(汶川地震)是中國公民社會元年。本書即從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的角度,觀察汶川地震的影響,並證明公民社會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本書嘗試從探討分析震後國中國公民意識的崛起的現象以及災區實際調查的分析,說明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

Page 19: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19

行政吸納社會:當代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研究

• 作者:康曉光、韓恒、盧憲英• 出版:八方文化• 出版日期: 2010-05

本書以實施經驗出發,運用歸納方法,描述當前中國大陸第三部門(包含社會團體、明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企業註冊之社會團體、國際 NGO辦事處、尚未註冊之草根組織等)的現狀,並透過建立分析架構,解釋其特徵和形成機制,最後歸納當前中國大陸社會領域的結構屬性是『行政吸納社會』。您可以不認同此論點,但此書仍值得一看。

Page 20: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20

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 作者:高丙中 袁瑞軍•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12

本書分從公民社會發展的環境、綜合概況以及門類報告三個角度,分別收錄了政府轉型對民間組織管理體制的影響、中國式的社團革命—對社團全景圖的定量描述、民間環境保護組織:關係策略與合作機制建構、近年來我國網路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體現與意義等19篇論文,剖析中國大陸公民社會以及 NGO 的發展。

Page 21: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Page 21

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 作者:康曉光 馮利 主編•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1

中國大陸第三部門此刻正面臨外部環境改變的關鍵時期,本書係對中國第三部門的觀察與分析報告,且評估其未來發展趨勢,此外,也針對重要個案進行深度剖析。本書最終歸納出建立健全的部門文化和法律環境,對中國大陸第三部門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