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016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Page 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目錄

一、 研習會簡介 ..................................................................... 1

二、 摘要 ................................................................................. 3

三、 緣起 ................................................................................. 4

四、 邀請講師與相關資歷 .................................................... 6

五、 研習會議程 ..................................................................... 7

六、 研習會課程內容............................................................. 9

七、 研習會成果 ................................................................... 30

八、 總結 ............................................................................... 35

九、 檢討與改進 ................................................................... 37

十、 附錄 ...................................................................................

Page 3: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

一、研習會簡介

主辦人

陳昭倫 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孟培傑 博士 (台灣珊瑚礁學會 理事長)

工作人員

何旻杰 博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周文華 先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鄭雁文 小姐(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陳彥嘉 小姐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鄭念昀 小姐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時間與地點

2016年 8月 25 日至 9月 4日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綠島海洋研究站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台灣珊瑚礁學會

Page 4: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

協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Page 5: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

二、摘要

台灣海域擁有豐富的珊瑚礁資源,其複雜的膠體結構建構出高多樣性的海中熱帶雨

林,蘊藏豐富的漁業資源、觀光效益、新藥開發等經濟產值,支撐如墾丁、東北角、澎湖

等沿海城鎮的經濟發展。然而,珍貴的珊瑚礁資源在長期貪婪的利用下已走向枯竭,多數

的社會大眾卻對海洋資源的枯竭不自知。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內各大專院校實際從事現地

海洋研究的學者人數式微,導致海洋學術教育斷層嚴重。因此,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與

台灣珊瑚礁學會特主辦本研習營,期望透過教育讓大學生了解珊瑚礁存在的價值及重要

性,並且填補海洋生物研究人力的斷層。本研習營特別利用綠島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為焦點,

期以培養新世代學子成為未來台灣從事海洋生物研究、保育、管理的生力軍。

水肺潛水是親近珊瑚礁的必要技能,而科學潛水技術可說是珊瑚礁研究的基礎。具有

科學潛水的專業認證不僅可以確保水中作業的安全,在作業過程中也不會造成珊瑚礁的破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生物知識,故安排了國內各類珊瑚礁生物專家來進行授課,並聘請知名潛水協會的課程總

監與教練來到綠島海洋研究站教授科學潛水。

從 2015 年第一屆研習會順利結訓後,已有四位學員成為今年海洋研究所的研究生,也

有多位進入相關研究單位開始實習,成果可謂相當豐碩。自本次第二屆研習會開始於柴口

和公館建立長期生態調查樣點,這份資料也將對綠島的珊瑚礁環境變化提供實際定量的紀

錄,讓本研習會的訓練成為對綠島珊瑚礁生態具有實際貢獻的活動。將近十天的課程,所

有學員在授課老師們一系列專業的珊瑚礁生物課程與教練團的細心帶領下,最終都順利通

過測驗,成為國內第二批合格的水下生態科學潛水員。此外,從學員們的回饋中可得知,

海洋生物研究與保育的種子已在他們的心中萌芽,研習會的經歷會成為往後生涯規劃上重

要的轉捩點。收到如此熱烈的回響相信本研習會已成功達成培育新生代海洋研究員與海洋

工作者的目的,同時肯定生多中心綠島研究站提供海洋教育與潛水訓練所需的後勤支援,

是目前台灣最適合的科學潛水訓練場所。

Page 6: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

三、緣起

珊瑚礁生態系發育於熱帶與亞熱帶淺水海域,被暱稱為「海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

區不僅生物多樣性高,同時也由於珊瑚礁大多發育於大陸或是島嶼的邊緣,長年水質清澈,

平均水溫介於攝氏 22 度到 28 度,提供我們親近海洋,學習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知識的

寶庫。而接近珊瑚礁最好具備浮潛或是水肺潛水等基本技術,才能夠確保自身安全與不對

珊瑚礁與珊瑚礁生物造成威脅。雖然娛樂型的水肺潛水(recreational diving)在台灣已推行多

年,也成為大眾水下觀光育樂的熱門運動,但是要利用水肺潛水進行學術調查需要具備相

關的潛水生理醫學、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必須進一步接受科學潛水(scientific diving)

的訓練與認證,才能進行珊瑚礁生物的採樣和生態調查。具有科學潛水認證不僅可以確保

水中作業的安全,在水下作業過程中不會造成珊瑚礁的破壞。同時可以學習正確的海洋科

學知識進行珊瑚礁的研究,因此,科學潛水技術可說是珊瑚礁相關研究的基礎。

科學技術潛水是一項相當專業之學科,在西方國家多是由高階研究機構來主導並制定

課程學習標準,有非常嚴格的認證與操作準則,且需熟悉各種科學潛水知識與技術之後,

研究人員才能執行相關的海洋生物研究。然而國內目前雖有蓬勃發展之休閒潛水活動,但

是在科學技術潛水方面相關之法規,施行細節,執行單位均付之闕如。目前唯一相關課程,

只有由中山大學海科系開設之潛水調查技術課程,早期由蘇焉副教授負責執行訓練,30多

年來為台灣培養了無數的第一線海洋生物研究人員,為台灣海洋生物研究立下了堅實的基

礎。然而該課程修習學生僅限中山大學,對第一線人員的訓練培養可謂杯水車薪。為擴大

推廣科學技術潛水教育,增加未來從事科學潛水調查新血,本研習會參考歐美各國科學技

術潛水的課程設計,希望所有學員在參與完所有課程後,都能具備基礎的潛水調查技術與

珊瑚礁生物知識。

台灣周邊海域由於受到黑潮與南中國海流的影響,許多地區都有珊瑚礁或是珊瑚群聚

的發育,包括本島的墾丁、東北角與東部海岸,離島的綠島、蘭嶼、小琉球與澎湖,以及

位於南中國海的東沙環礁和南沙太平島等。這些地方提供進行科學潛水入門課程與珊瑚礁

多樣性教學場域的選擇。但是科學潛水入門課程的條件必須包括(1)生態完整與生物多樣性

豐富,提供野外現地教學題材;(2)水域安全,確保野外實習課程順利進行;以及(3)穩定後

勤支援。雖然,墾丁、東北角或是東部海岸具有交通便利之便,但是由於遊憩人數眾多與

Page 7: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5

密集,容易造成課程進行的干擾;而離島中的澎湖、小琉球除了與台灣本島相同的問題,

另外其珊瑚礁生物物種相對低,不利於生物多樣性教學進行。而東沙環礁與南沙太平島雖

然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豐富,但是位於較遠的南中國海,目前的後勤支援相對困難。這些地

點皆不是科學潛水入門課程與珊瑚礁多樣性教學的理想場域。相較之下,位於台東外海的

綠島卻可以滿足以上三項需求。綠島受到黑潮清澈海水的影響,帶來熱帶海域的造礁珊瑚

與許多珊瑚礁共棲的海洋生物定居於此,使得綠島周邊海域從潮間帶到水深 100 公尺的範

圍內發展出群礁型的珊瑚礁生態以及豐富的珊瑚礁生物多樣性。中研院生多中心已於 2009

年在綠島著手進行海洋研究站的建置,目前已完成實驗室、住宿以及簡易型開放水域空氣

水肺潛水基礎建設,可進一步提供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課程的教學、水下生態實習與實驗室

基礎生物觀察與紀錄所需的後勤支援。

本次的研習會的目標即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參與完所有課程後,都能具備基礎的潛水調

查技術與珊瑚礁生物知識,故安排了國內各類珊瑚礁生物專家來進行授課,並聘請知名潛

水協會的課程總監與教練來教授基礎潛水與水下調查技術。第一屆的研習會成果相當豐

碩,雖然這十天緊湊且扎實的課程相當考驗學生的體力與課程吸收能力,但學生都能完成

各式訓練並於最終拿到結業證書與潛水證照,且近三分之一的學員於今年入學海洋相關研

究所,預備成為海洋科學研究的年輕科學家。此外,大多數學員在結訓後仍持續訓練以取

得更高階的潛水技能或者從事潛水相關工作,總總成果皆顯示研習會除了成功填補了海洋

研究的斷層外,也使學員心中的海洋種子萌芽成為人生的重要轉捩點。有鑑於第一屆的成

功是我們更有熱情動力來籌畫第二屆的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態調查研習會,藉由生

物多樣性與潛水課程的結合,吸引國內大學相關科系學生參與,進而培育未來海洋生物多

樣性學術研究的種子與海洋工作者。

Page 8: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6

四、邀請講師與相關資歷

姓 名 服務單位 職稱 研究領域

鄭明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

究中心

研究員 珊瑚礁保育、甲殼類行為生態

孟培傑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研究員 海洋環境化學、海洋生態與環境

陳昭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

究中心

研究員 珊瑚礁生態系、氣候變遷生物學

湯森林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

究中心

副研究員 珊瑚礁微生物多樣性、生物資訊

溫國彰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助理教授 魚類多樣性、仔稚魚入添生態、海洋

保護區設計

黃俞升 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運動與

遊憩系

副教授 海洋生物生態學、南極生物生態學、

海洋無脊椎生物學

蘇焉 澎湖海洋科技大學海洋運

動與遊憩系

兼任副教授 潛水調查技術、海域活動規劃

陳彥嘉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

究中心

研究助理 永續海鮮挑選指南、海洋素養

陳餘鋆 真理大學休閒遊憩事業學

副教授 社區營造、保護區經營

何旻杰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

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珊瑚礁生態、科學技術潛水

張世杰 快樂潛水器材有限公司 總經理 潛水教育、水域活動、技術潛水

朱雲瑋 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生態調查、生態攝錄影

王劍虹 綠島潛水 課程總監 潛水訓練、綠島生態環境

Page 9: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7

五、研習會議程

時間 課程內容

8月 25日(四)

~12:00 交通時間

13:30-14:00 始業式

14:00-16:00 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現況(鄭明修)

16:00-18:00 水肺潛水、潛水裝備介紹(何旻杰)

19:30~21:00 潛水物理、生理(何旻杰)

21:00~21:30 學生自我介紹、分組(何旻杰)

8月 26日(五)

06:00-08:00 泳技,浮潛訓練(何旻杰)

08:00-12:00 水肺裝備組裝、練習(何旻杰)

13:30-15:00 海洋微生物(湯森林)

15:00-17:00 綠島環境生態導覽(鄭明修)

19:00-21:00 潛水醫學(何旻杰)

8月 27日(六)

06:00-08:00 泳技,浮潛訓練(何旻杰)

08:00-12:00 浮潛技術,水肺技術(一) (何旻杰)

14:00-15:30 珊瑚礁魚類多樣性(陳餘鋆)

16:00-17:30 減壓理論、減壓表應用(何旻杰)

19:00-21:00 珊瑚礁魚類調查技術(陳彥嘉)

8月 28日(日)

06:00-08:00 泳技,浮潛訓練(何旻杰)

08:00-12:00 浮潛技術,水肺技術(二)(何旻杰)

14:00-15:30 多孔動物多樣性(黃俞升)

16:00-17:30 刺絲胞動物多樣性(陳昭倫)

19:00-21:00 海洋保育與社造(陳餘鋆)

8月 29日(一)

06:00-08:00 泳技,浮潛訓練(何旻杰)

08:30-10:30 珊瑚礁魚類生態(溫國彰)

11:00-12:30 台灣潛水調查 40年(蘇焉)

14:00-15:30 海洋物理、化學環境(孟培傑)

16:00-17:30 海洋共生生物學(王志騰)

17:30-18:30 潛水環境 (陳彥嘉)

19:00-21:30 期中餐會 (燒烤)

8月 30日(二) 06:00-08:00 泳技,浮潛訓練(何旻杰)

08:00-12:00 水肺技術(三),基礎救援(何旻杰)

Page 10: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8

14:00-17:30 水肺潛水實習(一) 岸潛

19:00-21:00 潛水導航(何旻杰)

8月 31日(三)

06:00-08:00 泳技,浮潛訓練(何旻杰)

08:00-13:00 水肺潛水實習(二) 岸潛

15:00-16:30 危險生物介紹(陳彥嘉)

16:30-18:00 海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 (陳昭倫)

19:30-21:00 潛水計畫與潛水安全(何旻杰)

9 月 1日(四)

06:00-08:00 水肺潛水實習(三):船潛

08:00-13:00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做 (船潛)

15:00-16:30 環境影響評估調查實務(朱雲瑋)

16:30-18:00 環境變遷對珊瑚礁的影響(陳昭倫)

19:30-21:00 潛水活動與綠島潛點(王劍虹)

21:00-22:00 資料分析(一)

9 月 2日(五)

06:00-08:00 水肺潛水實習(四):船潛

08:00-12:00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做 (船潛)

14:00-15:30 海洋保護區設計(溫國彰)

16:00-17:00 潛水設備與水下作業器材 (張世杰)

17:00-18:00 海洋素養(陳彥嘉)

19:30-20:30 潛水訓練筆試

20:30-22:30 資料分析(二)

9 月 3日(六)

06:00-08:00 潛水術科測驗

09:00-12:00 準備及分組報告(20min/組)

14:00-15:30 術科/學科補考

16:00-17:00 潛水理論總結(何旻杰)

17:00-18:00 結業式、座談會

18:00-22:00 結訓餐會

9 月 4日(日) 08:00-12:00 交通時間

Page 11: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9

六、研習會課程內容

(一) 水肺潛水

除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課程之外,本研習會的另一重點是水下生態調查技術,我們的

目標是訓練具有生物背景的學生執行水下研究與調查工作,而這項技術的基礎則是良好的

潛水技術,因為大部分參加的同學都並未學習過水肺潛水課程,因此本研討會的技術課程

分成兩大部分:1. 水肺潛水員課程,2. 水下調查技術。第一階段主要為基礎水肺潛水員訓

練,所以安排大量的潛水術科與學科訓練課程,並要求學員反覆練習,熟悉操作要領。第

二階段是水下生態潛水員課程,目標是訓練學員有基礎的水下生態調查能力。另外,由於

今年有六位同學具有初級潛水員資格,因此,教練團將學員分成兩組,初級與進階,進階

課程除基礎複習外,在學員的體能、導航能力、搜索能力、自救與救援能力都再做進一步

的加強,使這些進階學員在結訓後,都能具有更熟練的水下調查技術與更安全的觀念。

水肺潛水訓練課程-理論學科

熟練地操作潛水裝備是水下工作必須的技能,故學科課程從最重要的裝備介紹起,包

括裝備的使用與維護方式與各種水肺潛水即其相對應的裝備。同時,了解潛水風險有助於

提升學員水下工作的安全,而各類潛水疾病的成因與治療方式也是學員必須熟知的專業知

識,於此我們介紹潛水活動對潛水員的生理影響,包含水壓對空氣中各類氣體分壓的改變

與造成的潛水疾病與治療方式。此外,當進行大深度的潛水時,發生潛水意外的風險也提

高,其中餘氮量是造成潛水夫病的主因,因此我們教授學員正確的減壓力理論與知識,及

減壓表的應用以避免潛水夫病的發生。

Page 1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0

何總教練介紹研習會課程

水肺潛水裝備介紹

介紹不同套靴的差異

Page 13: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1

水肺裝備清點與組裝練習

潛水生理學課程

學科教學-減壓理論

Page 14: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2

學科教學-潛水導航

學科教學-學員練習水下導航

學科教學-潛水電腦錶的使用

Page 15: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3

水肺潛水訓練課程-術科

在術科方面,每天早上六點三十分,所有同學都進行基礎的體能訓練,包含游泳和浮

潛兩部分。用完早餐後,初級和進階開始分組,初級從最基礎的裝備使用開始練習,課程

第一天我們進行游泳與浮潛之練習,浮潛練習包括面鏡、蛙鞋、呼吸管的使用,在學員熟

悉浮潛裝備後,再進行抽筋解脫和自救與協助的練習,從第二天開始我們分組進行水肺裝

備的使用與狀況排除練習,包括裝備組裝,檢查,清潔。水肺技能包括:面鏡排水脫著、

調節器排水脫著、配重帶脫著、上升下潛技能、浮力控制包括蛙鞋旋軸、定點懸浮、水下

裝備脫著、氣瓶復位、水下溝通、水中導航、潛伴共氣、氣體供應中斷的處置等等。進階

組除了基礎動作複習外,更深入訓練導航、搜索、自救與救援的能力。

經過六天的扎實訓練,初級學員們已逐漸掌握潛水要領與相關知識,可以執行水下工

作,但要能在陌生的環境下回到入水點則是另一相當重要的潛水技能。由於水下環境沒有

路標,因此我們教導學員如何用地物與相對位置去定位自身的方向,以及指北針的使用方

式,使其每次潛水作業後都能順利返航。大海是瞬息萬變、難以預測的環境,往往前一秒

風平浪靜,下一秒卻起流起湧浪,故我們教導學員如何在潛水活動中觀察並發現海像變化

的前兆,也教授學員排解裝備問題與狀況的方法,讓學員在有狀況時提早或即時做出適當

的反應,避免潛水意外的發生。

術科教學-浮潛練習

Page 16: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4

術科教學-水肺重裝教學

術科教學-入水法練習

術科教學-潛水裝備的使用

Page 17: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5

進階組術科教學-水下導航

初階組術科教學-水下耳壓平衡

初階組術科教學-水下溝通手勢

Page 18: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6

術科教學-配重脫著陸上動作示範

術科教學-重裝潛泳體能 400m 訓練

術科教學-助教指導學員進行面鏡排水

Page 19: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7

術科教學-學員練習水下重裝脫著

術科教學-背滾式入水法

Page 20: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8

水下生態潛水員課程

完成了基礎水肺訓練後,在課程的第二階段,我們進行了水下生態潛水員(Underwater

ecologist)的課程,首先在公館港內進行用圖板做基礎的海洋生物辨識練習,然後是分組進

行珊瑚礁總體檢的練習,包括拉穿越線 紀錄魚類、底質、大型無脊椎以及用營釘和浮球設

立永久穿越線。隨後兩天,我們帶領學員搭船練習並分別完成了綠島公館與柴口兩個區域

包括水深 5 米的珊瑚礁總體檢與珊瑚健康指標的練習,並在兩個地點 各設立了三條永久穿

越線。所獲得的資料將逐年累積作為此兩樣區之長期監測資料,為綠島的珊瑚礁保育做出

貢獻。

學科教學-珊瑚礁健康指標調查方法

學科教學-珊瑚礁體檢調查方法

Page 21: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19

術科教學-珊瑚礁體檢實做

術科教學-珊瑚礁健康指標實做

Page 2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0

(二) 海洋生物多樣性課程

課程含微生物(湯森林老師)、多孔動物(黃俞升老師)、魚類多樣性(陳餘鋆老師)與無脊

椎等生物多樣(陳昭倫老師)性的課程,並搭配了海洋物理、化學環境(孟培傑老師)、海洋

共生生物學(王志騰老師),以期增加同學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基礎知識。為了提升同學的海

洋保育與環境保護觀念,除了請鄭明修老師介紹了台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現況,本次特別增

加三個永續海洋的課程分別是由陳餘鋆老師介紹海洋保育與社區營造,溫國彰老師介紹海

洋保護區設計,陳彥嘉老師介紹海鮮文化,讓同學了解其他較友善的海洋利用方式。此外,

為了讓同學瞭解其他相關的海洋環境工作,特別請從事環境影響評估調查多年的朱雲緯老

師介紹環境影響評估調查實務。讓同學了解學習了海洋生物知識與調查技能之後,能夠在

環境保護會生態保育上有什麼應用與實用的價值。以下簡介課程內容:

課程名稱:多孔動物多樣性 黃俞升老師

黃老師本身是經驗豐富的潛水教練,向同學們介紹目前海綿在世界各地的研究,透過

在澎湖科技大學所指導的同學,所精心製作的紀錄片來瞭解海綿的生活習性及基本構造,

並講授各種不同海綿的分類特徵。然而,海綿是最古老多孔動物胞動物,細胞間卻有很完

善的分工,故探究細胞間溝通方式,有助於我們了解生命發展歷程。另外,海綿有幫助珊

瑚造礁穩定及強化底質的功能,亦能有效率的過濾海水,海綿體內有超過 40%微生物與其

共生,幫助地球生物圈碳、氦、矽三大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環,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

黑皮海綿對珊瑚的侵略方式,除了導致大量的珊瑚死亡外,凡是黑皮海綿生長過的地方,

經過兩三年仍然寸草不生。雖然目前爆發的機制不明,但有研究顯示可能與營養鹽過剩有

關。讓學生了解海綿在海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及海綿體內的共生微生物也是天然活性

產物的生產者

Page 23: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1

黃俞升老師與學生解說海綿多樣性與生理

Page 24: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2

課程名稱:台灣潛水調查 40年 蘇焉 老師

蘇老師從民國 55 年開始潛水活動至今,是將潛水帶入台灣的第一人,被稱為「台灣潛

水教父」,所從事潛水的工作範圍甚廣,包括水下環境勘查、設置儀器、海底調查、油井工

程,以及海底的拍攝與攝影、生態的調查、海域遊憩的規劃、保育推廣等的計畫。蘇老師

充滿熱忱地與學員們分享在這 40年來自身所獲得的潛水知識、技術及經驗,讓學員們了解

自己的能力與鍛鍊耗氣量、巡航力等體能的方法,如何讓身體可以在水中保持流線型;在技

術層面上,包含推進蛙鞋的運用技巧、不同蛙鞋的踢法、在水中浮力控制、BC 與肺部的運

用;在裝備準備上,包含影像紀錄、調查器材等儀器,對於日後無論進行休閒或是科學潛水

活動的同學們,非常有幫助的基礎概念,並提醒同學要不斷地學習與訓練,提升自身經驗,

而且不管何時何事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蘇焉老師示範蛙鞋正確的踢動方式

蘇焉老師介紹不同種類的蛙鞋與其用途

Page 25: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3

課程名稱:海洋環境化學 孟培傑 老師

「海洋提供給我們食物、觀光等等諸多資源,而我們又對海洋做了什麼?」孟培傑老師

從這發人深省的問題,開始講解人為的環境改變對珊瑚礁生態造成的影響。首先從核能發

電廠排放的高溫廢水與天然南灣冷水團的交互影響,忽冷忽熱的結果,使珊瑚的高溫閥值

被干擾,珊瑚白化更易發生。除了珊瑚生裡受到影響之外,在核能第二發電廠熱水出口也

出現脊椎骨畸型的魚類—秘雕魚,顯示溫度對海洋生物影響之廣泛。根據孟老師長期於墾

丁國家公園沿岸海域的調查,發現許多地點的珊瑚礁生態系正進行生態變遷,從原本以珊

瑚為優勢的環境逐漸變遷成藻類。探究其原因,颱風的擾動與生活廢水的排放造成加乘效

應,加速珊瑚礁生態系崩解。另外也有提到遊憩活動對珊瑚覆蓋率會造成影響,恆春半島

的海岸環境受到人為破壞,造成海洋汙染,尤其是耗氧性物質和生物累積性物質,可能對

海洋生物造成永久性傷害。國內外的海洋汙染事件,不勝枚舉,時有所聞,包括船難溢油、

綠牡蠣以及環境賀爾蒙導致蚵螺性錯亂、福壽螺雌化,嚴重則會使物種走向滅絕。

從孟老師課程中學到優氧化是生態系惡名昭彰的殺手,其中著名的例子便是馬祖的赤

潮,俗稱藍眼淚。體內有螢光的夜光藻(Noctiluca)因水域營養鹽增加而大爆發,產生藻華。

夜光藻本身並不行光合作用,主要是攝食其他藻類或細菌,故對於水中的溶氧量是有減無

增,進而使水中生物窒息死亡。經過講解後我們才了解,那抹如夢似幻的美麗藍光其背後

正暗藏著生態危機,正在警告著我們一場生態浩劫正要展開。希望同學透過這堂課能夠有

永續利用並保育海洋環境的概念,未來能更重視生態保育規劃、禁魚之規劃、保護區之劃

分,從好的政策教育、政策、法律的落實來降低海洋汙染問題,讓都市與海洋能夠共榮共

存。

孟培傑老師講述水質課程

Page 26: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4

課程名稱:環境變遷對珊瑚礁的影響(珊瑚給問嗎? 一趟看不見盡頭的海洋生命探索)

陳昭倫 老師

陳老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擬珊瑚海葵的分類專家,向學員們介紹會變性的珊瑚---擬珊

瑚海葵,與珊瑚及海葵的親緣關係非常相近,並以脆裂的方式行無性生殖,依據生物能量

分配理論,擬珊瑚海葵會產生性轉變。陳老師以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研究石珊瑚起源與親

緣關係,並介紹花蟲動物的系統分類,然而,珊瑚白化不代表珊瑚死亡,是與珊瑚共生的

共生藻暫時離開宿主,使珊瑚失去顏色,而珊瑚白化是一種可逆反應,逆境生理包括:色素

減少、密度降低、共生藻離開、光照不足、溫度變動、沉積物覆蓋,在自然的擾動下,珊

瑚在海洋生態中會維持動態平衡(生態韌性),珊瑚礁生態會隨著慢慢回復,但若是持續性

干擾下,舉凡頻繁遊憩活動、海洋汙染、過度漁業捕撈、氣候變遷,會導致珊瑚回復時間

延長、優勢物種的群聚改變、降低生物多樣性等影響,珊瑚的骨骼是為了面對氣候變遷與

海洋酸化所形成,否則會重演石炭紀珊瑚大滅絕。陳老師以自身研究專業知識一直在為台

灣的海洋生態保育努力至今,希望學員能夠更了解海洋及海洋生物,且擁有一顆愛海的心,

從自備環保水杯、餐具的小動作,都可以為我們的海洋減低負擔。

陳昭倫老師教珊瑚礁變遷

Page 27: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5

課程名稱:潛水活動與綠島潛點 王劍虹 教練

王教練是綠島當地資深的潛導,在課程中以自身的經驗與所學來講解何謂導潛、為何

需要導潛以及導潛該具備甚麼條件與能力,這個制度主要是希望能提供潛水者們有相對安

全的潛水體驗,在一個從未去過的潛點,通常與當地的導潛共遊是比較安全的,下水前導

潛必須準備潛水簡報,包括潛點環境介紹、海流、行進路線、裝備檢查等都會仔細向潛水

員說明,所以導潛的養成是需要一番心血與努力的,也希望能讓大家了解並信任其專業度。

並且期望每位潛水員都要有保育觀念與維護生態環境的責任,並提醒學員在進行潛水活動

時,要注意租借裝備優劣風險評估以及自己身體狀況是否合適下水,以避免意外事故的發

生。此外,王教練也分享了綠島各大潛點的特色、差異與危險,也以手繪的地形圖來示範

潛水計畫的的規劃與討論,讓大家能更了解導潛制度的實施與應用。

王劍虹教練教導學生潛水安全事項

Page 28: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6

課程名稱:潛水裝備與水下作業器材 張世杰 教練

張世杰教練向學員介紹水下會使用到器材與設備,根據不同的用途及需求,分別設計

不同等級的裝備,並分享他自身 30多年的經驗。在台灣早期潛水因政治因素以及戒嚴令的

關係,要在台灣潛水是非常困難的,在加上當時民眾普遍不了解水域活動,聽到潛水都以

為是甚麼軍事相關活動,使得潛水這項活動受到相當大的阻礙,直到解嚴後,政府的管制

解放,潛水這項活動能漸漸的在各區域執行,再加上大家努力爭取下,開始成立了內政部

承認的潛水組織,開始制定出一些規範與推廣此項運動,以此為基礎台灣的潛水活動開始

越來越多協會、俱樂部成立,一起推廣與教育人們潛水為何物,並且吸引越來越多對潛水

有興趣的人們一起推廣與努力,才產生如今台灣潛水的現況。潛水的內容從軍事潛水、調

查、獵捕等慢慢轉為目前普遍的休閒潛水活動,包括水下觀光及攝影,這些轉變也是人們

開始察覺到海裡的資源應該有所保留與充分的使用,且讓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到海洋的資

源是需要好好的維護與研究的。

張世杰教練介紹各式潛水器材與差異

Page 29: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7

課程名稱:珊瑚礁魚類多樣性 陳餘鋆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陳老師以多年的珊瑚礁魚類研究經驗,分享珊瑚礁多樣性與魚類之間的關聯性,並且

教導學生各類別魚類鑑別特徵。珊瑚是珊瑚礁生態中重要的棲地建構者,耗時數百年才建

構出一座魚蝦豐饒的大城,造就海洋中熱帶雨林的美稱。因此,健全的珊瑚礁與魚類多樣

性、豐度呈現正相關,而台灣處於珊瑚大三角的北端,珊瑚種類豐富,近 400種,而珊瑚

礁魚類則有近 2900種,占全球魚類多樣性達 15%,可謂資源相當豐富。其中數量最為豐富

的為蝦虎魚科,共有 250多種,其次為龍頭魚科,鮨科次之,雀鯛再次之。這麼多種的魚

類在水下如何鑑別則是需要時間的訓練和經驗累積,通常以體型型態、頭型、尾型、鰭型

與鰭數為區分方式,如魟魚、鰈魚成三角形,鮪魚成紡錘狀等。魚類是海洋生態系中相當

重要且豐富的物種,生態位階包辦初級消費者到高級掠食者,不同於陸域生態,由不同物

種扮演不同的生態角色。因此,若能認識這些形形色色的魚類,可說開啟珊瑚礁調查的大

門了。魚類的攝食行為對珊瑚礁也是影響珊瑚礁區地貌的重要因素,如籃子魚、雀鯛、刺

尾鯛等攝食藻類,會抑制與珊瑚競爭的藻類生長,並且清出空棲地使珊瑚幼苗得以附著。

此外,鸚哥魚在刮食珊瑚礁表面的藻類時,也同時會連同碳酸鈣礁岩碎屑一同食入,這些

碎屑無法消化進而排出體外,形成沙灘。了解形形色色的魚類也同時打開了珊瑚礁的絢麗

大門。

Page 30: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8

課程名稱:珊瑚礁調查技術 陳彥嘉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全球珊瑚礁因海岸開發、汙染、氣候變遷、過漁等威脅,導致珊瑚礁呈現逐年衰退的

趨勢,許多珊瑚礁生物學家設法監測珊瑚礁的變化趨勢,以了解對沿海生態的影響。進行

具科學意義的珊瑚礁調查也是此研討會舉辦的目的。其中最普及的是於 1993年所提出的珊

瑚礁體檢(Reef check),旨在回答世界珊瑚礁的健康狀況。從 1996年執行以來 4500次調查,

82個國家共同參與。珊瑚礁體檢藉由調查指標性底質、魚類、無脊椎生物的數量可呈現人

為活動於該棲地的影響,且這些指標性生物不僅易於辨識,是人們熟悉的生物,因此對於

潛水志工而言相當容易上手。主辦單位特別請到珊瑚礁體檢的科學指導員教導大家辨認各

類底質、魚類、無脊椎生物的訣竅,也於公館港實地演練讓學員熟悉珊瑚礁體檢的水下作

業流程。除珊瑚體檢之外,近年海洋保護組織也新開發出一套評估珊瑚礁健康程度的指標

-Coral Health index(CHI,簡稱氣),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魚類指標的調查方式,珊瑚礁體檢

是以隻數作為豐富度的依據,而氣指標則是以生物量為豐富度的依據。研習會教導學員兩

種調查方式,讓學員了解以不同面向的資料所呈現的差異。

Page 31: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29

課程名稱:海洋保育與社造 陳餘鋆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除了多年的魚類調查經驗,陳老師近幾年致力於環境教育並推動社區再造,藉由此次

研習會與學員分享多年推行的心得。陳老師期望藉由社區再造的機會,能提升公民於環境

議題的參與,並喚起民眾對環境的關注,形成由下而上的力量,進而監督政府的環境政策,

產生善的循環。從一開始與漁民的接觸,陳老師發現漁業資源的匱乏,對於第一線的漁民

而言是在清晰不過了,老漁民都認為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有以往的漁獲量,然而船上

的漁貨並非全部都能轉換成收入。實際上,除了 10%的經濟魚種外,近九成的魚獲都是當

作下雜魚處理,如此浪費的利用方式是加速漁業資源崩解的主因。面對過漁問題,若沒有

新的解決方案與海洋教育帶入,許多老漁民只能束手無策的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來換取漁

獲。陳老師藉由舉辦海濱休閒活動將海洋保育的概念傳達給參與的長輩,並且利用長輩的

兒時對環境美好的記憶,提升對於環境議題的認同感,進而引發改變的動機。陳老師表示,

只有與漁民站在一起,理解他們的困境,並協助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從漁民與環境

共同利益的支點施力,翻轉漁民的想法。

Page 3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0

課程名稱:珊瑚礁魚類生態 溫國彰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魚類是珊瑚礁生態系內非常重要的功能群,包辦各階級的消費者,因此魚類的生態行

為是影響珊瑚礁生態的重要因素。在過漁的環境下,仔魚的棲地選擇會直接影響珊瑚礁各

區的魚類入添量,而入添量越高的地區,魚類的豐富度也越高。溫老師介紹各種影響仔魚

棲地選擇的因子,如種類、大小、群游數量等。研究指出,大洋性魚種的仔魚在沿岸施放

後會偏好往開放性的水域游動,而定棲型魚種的仔魚則較偏好往礁區游動。此外,群游數

量的研究則顯示,獨游的仔魚對棲地的選擇較猶豫不決,而群游的仔魚對方向與棲地的選

擇較為果斷。研究棲地選擇對保護區的成效也有有利的證據,結果顯示定棲型的魚類被移

除到他處後仍能回到原棲地或者原生附近的棲地,顯示即便是過漁的環境,只要成立保護

區並禁漁,不需要其他人為處理魚隻就會慢慢回復,顯示禁漁保護區對漁業資源的恢復是

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除了天然的棲地,許多研究也著墨在人工棲地(如:消波塊)與珊瑚

礁的比較,消波塊投放的時間越久,當珊瑚附著後會形成另一生態系,然而因消波塊基質

平滑、孔隙不多,使得颱風來襲時大浪易將珊瑚刮走,並無法形成持久穩定的生態系。

課程名稱:海洋素養 陳彥嘉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過漁問題是漁民、家庭主婦、政府都知道但都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問題,漁民總感嘆魚

獲大不如前,家庭主婦則感嘆魚貨漲價了,同樣的錢卻只能買到又貴又小的魚。根據國外

學者研究,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原因,有 55%是過漁造成的。然而,與過去 50年的魚價

相比,卻成長了兩倍。為什麼明明捕撈的效率越來越好,魚獲的數量越來越高,我們買到

的魚卻越來越貴?原因出在「棄獲」,如底拖漁業因對漁法沒有選擇性,只要捕撈範圍內的

各式生物通通一網打盡,但是實際的可食用魚種卻僅占總魚獲量的三成,導致七成的魚獲

不是被丟棄就被當下雜魚做養殖餌料,如此浪費的資源利用方式使得海洋中漁業資源大不

如前。甚至經濟學家預言,本世紀末的水產蛋白質來源將只有養殖漁業。逆轉漁業困境的

方式是改以永續的方式捕撈,比如台東鏢旗魚、綠島堅魚一竿釣等,旗魚的鏢法是一鏢一

魚,堅魚一竿釣則是以丁香魚為餌,輔以灑水模擬丁香魚水面跳動的樣子以吸引堅魚群,

再以釣竿一隻隻勾起。因此,專一性越高的漁法對漁業的永續利用越重要。此外,更重要

Page 33: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1

的是消費者的選擇,陳老師指出:每一次的購買都是在為你未來生活的世界投票。消費者可

藉由選擇魚體漂亮無傷痕的漁獲、購買體色較單調的大洋性魚類等,來支持對海洋環境較

友善的漁法。

課程名稱 :海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 陳昭倫老師

海洋無脊椎動物琳瑯滿目,是海洋中除了魚類外的主要物種。在這場演講中,老師為

我們簡單介紹各大類的無脊椎生物類群,以及在珊瑚礁裡的生態功能。無脊椎動物顧名思

義就是沒有脊椎的生物,這個名字並沒有分類學上的意義,僅是一種對這類生物的概稱。

海洋無脊椎主要的門類有:

環節動物體壁有一外環肌層和一內縱肌層。通常有幾丁質的剛毛,按節排列。體腔按節由

隔膜分成小室,是體腔的起源生物。在環節動物下面又分為三個綱,多毛綱、寡毛綱及蛭

綱,海洋環節動物主要是多毛綱生物居多。

腔腸動物是我們熟知的刺絲胞動物門,這門的動物體內有個僅一開口的消化腔,食物進到

體腔內進行胞外消化。

扁形動物可說是三胚層動物的祖先。此外,他是無體腔,無呼吸系統、無循環系統,有口

無肛門的動物。最典型的例子為渦蟲。

線形動物已經有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但是沒有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

星蟲動物是僅生存於海洋底棲環境的對稱無環節動物,外型貌似環節動物,但並無環節及

剛毛。

海綿動物為濾食型生物,有多個入水孔及一個較大的出水口。海綿為最原始的水生多細胞

動物,因為它們具備了幾乎所有的基本動物特徵。

腕足動物也是僅存於海洋中的動物,有一對硬殼的觸手冠動物。

節肢動物在動物界是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的一門動物,不管是在陸地還是海洋,

都很容易見到牠們的蹤跡。我們常食用的蝦蟹類就屬節肢動物。

軟體動物是海洋中非常多的一類,顧名思義,這類的動物擁有柔軟的身體,在水中有很大

的優勢。長久以來,軟體動物一直是我們常食用的海產,斧足綱的殼貝類、頭足綱的章魚

花枝大小捲,是非常具有經濟價值的一門。

毛顎動物在以前被認為是後口動物中的一個小分支,但現在的研究發現,這類群可能不屬

Page 34: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2

於後口動物。毛顎動物總共只有 50種,都是海洋生活的小型動物。

鬚腕動物為管棲蠕蟲狀後口動物,有體腔和體腔管。須腕動物具有多條觸手,形狀為兩側

多羽狀鬚,故得此名。

棘皮動物也是我們常見的物種,海膽、海星都屬於棘皮動物門下,而棘皮動物最著名的特

徵就是具有水管系統和管足的結構。

半索動物被認為是棘皮動物的旁系群,但其長相猶如蠕蟲。半索動物似乎有著脊索的原始

型態,由前腸的憩室內長出似脊索的結構,稱為口索,但這有可能只是趨同演化的結果。

毛顎動物、鬚腕動物、棘皮動物、半索動物這些類別的生物同樣都只居住在海裡。

無脊椎動物中對於海洋生物多樣性具有相當貢獻的珊瑚,其重要性與經濟效益不亞於

熱帶雨林。舉例來說:珊瑚錯綜複雜的結構提供海洋底棲生物居住的環境,並且維持海洋

生態的多樣性,而生態健全且色彩繽紛的珊瑚礁總能吸引潛水客觀光,若管理得當可謂造

就龐大經濟效益的金雞母,此外,珊瑚礁形成的天然的屏障能抵禦外來船隻的侵略,並且

抵銷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蝕,是天然的消波塊。除此之外,碳酸鈣骨骼的建材、天然物萃取…

等等。珊瑚礁帶給人們,不論是環境、生態還是經濟上,都具有極大的貢獻。

在這門課中,我們了解珊瑚礁對我們來說多重要,也是支撐人類文明的重要資產。然

而,珊瑚礁正因環境變遷與人為干擾等壓力而衰退,在這環境動盪時代,誠心的希望我們

也能為保護珊瑚礁盡一份心力。

Page 35: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3

課程名稱 : 環境影響評估調查實務 朱雲瑋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

朱老師是個風趣又有魅力的人,在他的演講中,常常都會被他的熱情所感染。朱老師

分享生態環評公司的運作及現況。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許多開發建設案都希望能與

環境達成平衡點,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因此生態環評公司便扮演重要腳色,提供公正且

詳實的環境紀錄。然而這產業也面臨人才培育困難、利益糾葛等阻礙。以人才培育而言,

陸域與海域的野外調查都相當倚重經驗與專業技術,能獨當一面的生態調查員往往需要至

少 5年的時間培訓,因而造成人力資源的瓶頸。此外,當環境與利益相衝突時,被犧牲的

往往是環境。以環評調查為例,最常遭受質疑且刪減經費的是「生態現況調查」項目,通

常此項目經費編列越少的環評公司越容易得標,倘若經調查為稀有生物之棲地時,業主甚

至會使出乾坤大挪移將稀有生物「搬家」到他處,因此朱老師也幽默表示,團隊往往在第

一時間就將稀有生物搬出開發區域。幽默語句的背後藏著多少棲地破壞、動物流離失所的

悲歌,而建構在一齣齣悲劇的現代世界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朱老師發人深省的提問有如當

頭棒喝般,不禁令人思索人與環境除了利益衝突外有沒有其他關係可選擇?

Page 36: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4

課程名稱 :海洋微生物 湯森林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

主辦單位邀請到生物多樣性中心的副主任-湯森林老師,介紹海洋中為數龐大但卻鮮

為人知的細菌。細菌大小約為 0.2-10 μM 肉眼無法看到,但它們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與我們共生的腸道細菌。我們需要細菌幫助我們分解食物碎片,過程

中細菌可以藉由分解作用得到能量,而分解後的小分子則有助於腸道吸收。在海洋中細菌

也同樣扮演要角,甚至可影響宿主的行為。前陣子在綠島曾出現黑皮海綿大爆發,黑皮海

綿是一種黑色、組織非常薄的海綿,如地毯般覆蓋在珊瑚表面並阻擋珊瑚的陽光、水流,

造成大面積的珊瑚窒息死亡,相當駭人。因此湯老師想了解黑皮海綿如何造成珊瑚礁生態

浩劫。從電子顯微鏡發現在海綿組織中住滿了行光合作用的藍綠菌,這些藍綠菌與珊瑚生

存條件相當,都需要光線以傳轉換成能量,因此可能是這些藍綠菌驅動不需要光線的生存

的黑皮海綿與珊瑚競爭棲地,進而導致珊瑚大面積死亡。除了黑皮海綿、珊瑚、藍綠菌間

的愛恨情仇,湯老師在演講的後半部也介紹許多關於做微生物生態實驗會用到的技術,並

且詳細的解說,讓學員了解研究珊瑚礁另一種方向。

Page 37: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5

課程名稱 :海洋共生生物學 王志騰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

「共生是我們存在的根源」王老師引敘國際共生演化學家 Jan Sapp 的名言,開宗明義

讓學員了解共生關係之於珊瑚礁的重要性。透過顯微鏡科學家發現珊瑚體內充滿了一種微

小的渦鞭毛藻,研究證實這些藻類將光合作用的養分轉化給宿主,而宿主也提供自身的代

謝產物作為藻類的營養來源,與窩鞭毛藻共生使珊瑚不必汲汲營營的獵捕浮游動物,藻類

也有安身立命的居所,而珊瑚礁生態系正是建立在這緊密的共生關係中。這類渦鞭毛藻則

被科學家稱為共生藻。然而,全球暖化導致的海水升溫正破壞這美好的共生關係,較熱的

海水影響共生藻的光合生理,使其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有些對溫度較敏感的共生藻甚至

無法生存而選擇離開珊瑚宿主,造成珊瑚白化。而離開珊瑚的共生藻則會由共生型態轉成

游離型,尋找下一個適合生存的宿主環境。然而有些共生藻並無法隨心所欲的跳槽,如微

孔珊瑚與 C15 系群共生藻,王老師經實驗觀察到一旦 C15 系群共生藻離開宿主,藻類體內

便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最後導致細胞凋亡,雖然目前仍不清楚此過程的原因,但是這證

據暗示某些珊瑚與其共生藻的共生關係已發展到極致,彼此間不可或缺,在共生演化上可

能從胞外共生走向胞內共生而逐漸形成胞器。王老師對於共生生物學的精闢解釋與最新的

研究分享,提出了許多非常有趣的問題,即使下課後學員們仍熱烈的與王老師討論。

Page 38: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6

課程名稱 :刺絲胞動物多樣性 陳昭倫老師

課程內容與心得 :

陳老師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我們認識刺絲胞生物。從基礎的生理架構、生理特性到複

雜的生物間交互關係,讓我們深入了解陳老師一生熱愛的生物。

刺絲胞動物為二胚層的生物,所以物質的流通大多都利用細胞的擴散作用。並具有獨

特的刺絲胞構造以攝食當觸手碰觸獵物時,刺絲胞射出有毒液的棘刺,使獵物麻痺後在送

入口器中,在腸腔利用胞外消化,細胞將消化酵素分泌到細胞膜外,將食物分解成小分子

再擴散回到細胞內,最後消化完的殘渣向外排出。刺絲胞生物是演化中屬於較早期的物種,

神經系統為散漫神經,僅有神經細胞相連組成的網絡,是大腦演化的初級雛形。刺絲胞動

物門以下又可舉列出六個常見的綱,分別是:花蟲綱、八放珊瑚亞綱、六放珊瑚亞綱、真水

母綱、水螅綱、立方水母綱。在這個六個綱中,造礁珊瑚、軟珊瑚、海葵等建構美麗珊瑚

礁生態的刺絲胞生物,皆屬於花蟲綱。而造礁珊瑚的生殖方式可分為孵育型與排放型,前

者在珊瑚體內受精並孵化成幼生離胎母體,後者則是雌雄同時排放精卵於體外受精後發

育。受精卵開始發育成隨波逐流的浮浪幼生(外型如小香腸),最後收到化學物質的吸引而

固著於適合生長的棲地,經過長時間日積月累成美麗的珊瑚。

Page 39: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7

七、研習會成果

課程由早上 6:00 下水晨泳,開始一整天的行程,直到晚上 9:30 完成室內課程。初階組

的學員從對海洋生物的陌生、驚嘆到熱情的學習專業珊瑚礁生態的知識。也在綠島炙艷高

溫的太陽烘烤之下,學員的膚色從無血的白皙蛻變成健康的古銅。而許多學員在訓練之後

戰勝自己恐懼,從恐水轉變成積極的想要潛入海底探索生物多樣性之美。而進階組學員雖

然已有潛水證照,但都表示經過課程的訓練對自己的潛水能力多一份信心。除了海洋生物

與潛水技術等專業知識,本次課程另安排學術研究、潛水教練、環境影響評估以及環境保

育組織等相關講師的生涯分享,了解經過這樣專業技術研習在日後職場上各種可發展的方

向,呼應研習會的目的-培育未來海洋生物多樣性學術研究的種子與海洋工作者。

以筆試與水中術科的測驗,驗收學員在整個潛水訓練的學習成效。所有同學包括及初

級組和進階組都完成訓練與通過測驗,順利獲得潛水證書。這 10天連續的課程,因為要學

習的東西很多,而且課程非常緊湊,對所有學員來說,在體力和精神上都是很大的考驗,

必須要非常的專注與努力才能完成,在所有學員的努力以及教練團成員的協助下,本年度

的課程非常順利的完成。在課後的回饋中,同學們多表示對海洋生物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認

識與興趣。

(一) 學員參與心得回饋

「水課的安排超充實且超值,潛水的知識也教得很詳細,相較於民間的潛水課程真的多學

到太多了!」-進階組學員 王靜偉

「很佩服何教練的課程安排,把大家的體力發揮到極致但仍可以學到、吸收很多東西。」

-初階組學員 葉純安

「經過這次課程更加深我想要往海洋領域發展的想法,去了解更多人為帶來的影響以及補

償方法。」-初階組學員 楊雯媛

「這次課程著實開啟我對海洋的視野,主辦單位安排全面性的海洋教育,以及業界、社區

公民團體、學術界的發展經驗與保育觀念的宣導,讓我對海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我會加

Page 40: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8

入潛水社團,並關注海洋相關議題和珊瑚礁體檢,讓心中的種子持續茁壯」-初階組學員 潘

若虞

「未來我會考慮報考海洋相關的研究所,也會利用寒暑假參加海生館的志工,充實海洋知

識」-初階組學員 楊育姍

「希望累積自己的潛水經驗後,加入珊瑚礁體檢,鍛鍊自己的調查技術並為台灣珊瑚礁盡

一份心力。」-初階組學員 黃必穎

「這次活動對我而言再探索自我興趣的階段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只能說這是一次很成功的

海洋環境教育」-初階組學員 留裕凱

「每個人都有義務好好的與海洋共存在地球上,我們不應該也沒有權力破壞它」-進階組

學員 曾理

「海洋生物課程安排得很好,各領域的專家齊聚,我學到很多新的概念與想法」-進階組

學員 范皓鈞

「水下爆破大隊出身的我,這十天的經歷會在我心底細細咀嚼、慢慢醞釀,思索人與世界

的關係是否有其他更友善的選擇」-進階組學員 江威

「往後我會建立潛水部落格,去記錄並呈現這些海洋珍寶,喚起大眾重視這些真正有價值

的東西,讓這些寶藏可以世代傳承」-初階組學員 邱俊維

Page 41: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39

術科教學-水肺潛水實習

課程結訓水下大合照

Page 4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0

水肺潛水結訓術科考試

Page 43: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1

教練團頒發結業證書與潛水證照

Page 44: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2

(二) 綠島珊瑚礁體檢

另外,此研習會透過集合學員與講師的協助,於綠島柴口與公館港外做海洋珊瑚礁總

體檢之研究,透過潛水做底質調查之方式,於穿越線每 0.5米處紀錄底質類型,每 10米 穿

越線間隔 2.5 米做紀錄,總長 50米之下,調查底質覆蓋率、指標性魚類、與指標性無脊椎

生物三項目來了解生態狀況。

此次珊瑚礁體檢底質調查的位置位於綠島柴口水深約十公尺處,原應調查四段 10米穿

越線加上四段 2.5 米間隔共 50 米穿越線的範圍,但調查至約 39 米處即因氣量不足提早結

束調查,故此次調查數據僅取 0-10 m 米、12.5-22.5 米、25-35 米三段。三段 10 米穿越線

的平均活珊瑚覆蓋率為 58.73%,屬優良等級。活珊瑚組成則以軟珊瑚較多,與石朗海域往

年的調查結果一致,唯活珊瑚覆蓋率較去年下降許多,在 2014年的調查中十公尺深度的活

珊瑚覆蓋率可達 75%的特優等級。新進死珊瑚的比率只有 3.17%,且此區為漁業資源保護

區全年禁漁,故應能排除此差異為人為活動干擾使珊瑚大量死亡造成。和去年數據比較後

發現差異較大為海綿所佔的比例,去年為 0%而今年則將近有 10%的比率,在紀錄時未有

記錄到黑皮海綿的紀錄,故有可能是調查樣點不一致而造成的差異。

指標性魚類:僅看到蝶魚、笛鯛及鸚哥魚。相較前次於公館港外之調查,魚類種類及

數量增加,推測可能原因為此地為綠島地區著名的潛點及餵魚區,潛水員會在此地餵食魚

類吸引其靠近。另一可能原因為此地屬保護區及禁漁區,魚類在此地可受到保護。 其餘特

殊魚種如鯊魚、綠蠵龜、魟魚等在此地並不常見,此次調查也未記錄到這些魚種。

指標性無脊椎生物:在大部份區域都有為數不少的魔鬼海膽及硨渠貝。當地有不少的

孔洞適合魔鬼海膽躲藏,加上當地缺乏捕食者,以至有一定數量魔鬼海膽的分佈。而硨渠

貝的體長記錄到小於 10 公分以及 20到 30 公分不等的大小,推測是受人類活動干擾導致

硨磲貝體型普遍較小。此次調查到的清潔蝦數量不多,由於清潔蝦本身以魚身上的寄生蟲

為主食,推測因本次調查樣區的魚類分佈不多,而導致出現清潔蝦數量不多。其他指標性

生物如鉛筆海膽、馬糞海膽、海參等等,在此次調查中並未記錄到數量。此次調查並未觀

察到任何稀有的海洋生物。過程中有發現少量的漁網,推測可能是由保護區外圍經海流漂

流至此。

Page 45: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3

學員進行珊瑚礁體檢之底質調查

學員進行珊瑚礁體檢之魚類調查

Page 46: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4

八、總結

做為一個海洋國家,海洋研究的進行與提升人民的海洋教育是絕對必須的。海洋知識

的累積必須透過教育的延續與傳承,並在實地從事海洋研究活動過程當中學習各項探索海

洋的科學技巧。然而近年來,國內各大專院校實際從事現地海洋研究的學者人數式微,導

致學術教育斷層越來越嚴重,因此,本研習會主辦單位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台灣珊瑚

礁學會及協辦單位對此問題進行補救,以免台灣之海洋生物研究後繼無人,本次的研習營

特別利用綠島豐富的珊瑚礁生態與多樣性為焦點,期以培養新世代學子成為未來台灣從事

海洋生物研究、保育、管理等生力軍。

2015年第一屆研習會順利結訓後,第一屆學員中已有三位成為今年海洋研究所的研究

生,也有多位進入相關研究單位開始實習,成果可謂相當豐碩。本次第二屆研習會在課程

計畫、內容、潛水訓練內容乃至於分組都根據前屆經驗做了修正,以潛水訓練為例,本屆

依同學之能力差異分成有潛水經驗的進階組與無經驗的初階組,進階組除進行基本動作複

習外,並增加潛水救援課程與潛水導航課程,使同學在實際野外工作時可以更安全面對更

多狀況。另外水下調查實做的部分,除了傳統的珊瑚礁體檢(Reef check)外,今年特別加入

珊瑚礁健康指標(Coral health index)的調查練習,讓同學可以練習比較兩種調查方法的差

異。同時,我們將兩個調查樣點柴口和公館的水下穿越線建立為永久樣區,除了讓同學練

習實際設置樣區的方法,也將從今年開始對這兩個樣點進行長期監測調查,這份資料也將

對綠島的珊瑚礁環境變化提供實際定量的紀錄,讓本研習會的訓練成為對綠島珊瑚礁生態

具有實際貢獻的活動。

將近十天的課程結束後,所有的學員從一開始擔心、不適應、體力不足,在所有授課

老師與教練團的細心的帶領之下,完成一步步的踏實練習之後,最終都順利的通過測驗,

拿到了基礎的水肺潛水員證書,同時在經過一系列專業的珊瑚礁生物課程之後,搭配珊瑚

礁調查與設置永久監測樣區的水下實習後,學員們也順利的完成了水下生態潛水員的課

程,成為了國內第二批具有證照的水下生態潛水員。而後,在資料分析與生物研究計畫的

報告中,可發現同學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尋找問題、文獻回顧、實驗設計、可能遭遇到

的問題、解決方法等,都有很多想法與討論提出,可以說已經有了從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

究的雛型。此外,從研習會最後學員們的回饋中可得知,本次課程已將海洋生物研究與保

Page 47: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5

育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扎根,無論未來他們是否繼續從事海洋生物研究,這將成為他們進

入海洋生物、珊瑚礁知識領域的一把鑰匙,相信對未來台灣海洋生物研究、環境保育、資

源管理的議題的推動,都會產生正向的助益。

本次研習會的基地,中央研究院綠島海洋研究站,在鄭明修老師多年的努力規劃之下,

可說是國內無論是生物多樣性研究或是教育訓練最好的基地。本研習營透過新世代學子的

訓練,傳授珊瑚礁研究的技巧過程中,同時也收集綠島各項基礎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的

資料,希望未來綠島海洋研究站除了成為基礎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研究的重鎮外,也希

望能建立科學技術潛水的設施與能量,對未來國家規劃科學技術潛水,無論是法規,實際

操作,甚至是教育訓練,都可以當成參考的典範與施行的基地。

綠島的海洋生物資源可說是國家的重要寶庫,但是由於每年有超過八十萬的遊憩人

數,對綠島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壓力,因此如何在提供休閒遊憩的服務外也能永續經

營這一重要的資源,是目前急需努力的一大挑戰,而綠島研究站除了提供研究人員的服務

之外,也可扮演相關的保育教育角色。而兩年下來,本研習營的成功,的確證明了綠島研

究站的功能與重要性。在研習會結束後不久,綠島最著名的水下地標大香菇,即因不堪多

年的干擾、汙染、侵蝕加上此次莫蘭蒂颱風強大風浪的吹襲而到倒塌,皆顯示了海洋生態

的多變和脆弱,因此用更積極的心態投入海洋生物研究與教育訓練將是綠島研究站與本研

習會所有成員未來必須更努力的目標。

Page 48: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6

九、檢討與改進

第二屆的生物多樣性與水下調查技術研習營,隨著十天課程的結束,全體學員順利地

通過測驗拿到證照,已圓滿的畫下句點。雖然在全體老師與工作人員的努力之下,整個過

程相當順利,然而全體人員並不以此而自滿,為了能精益求精,讓 2017 年的研習會辦得更

成功、更充實,在研習會的最後,包括主辦陳昭倫老師等授課老師、教練團與同學進行了

會後的雙向討論,交流的過程相當踴躍,各位老師和同學們也留下了許多心得感想和建議,

我們將主要問題整理如下,進行檢討並將做為下一屆的改進目標。

宣傳方面:

1. 研習會的宣傳不足: 此次研習會從 4月開始,主要在官網和臉書網頁上發布消息,但

是仍然有很多同學反應認為宣傳不足,因而來不及報名。因此,為了能增加曝光度,下

年度將在提早公告,並印製海報送至各大專院校,也會在各海洋相關組織網頁發布訊

息,讓更多有興趣的同學盡早收到訊息。

課程的內容:

2. 課程時間、天數、課程內容問題:許多同學反應課程時間太趕,因此準備專題報告時間

不足,希望能預留討論報告的時段,也有同學希望能增加天數、或增加室內課。這個問

題一直是研習會籌備時工作小組的難題,因為再增加天數在經費、工作人員負荷、研究

站運作甚或同學的體力上能否承受都是需要考量的,未來我們會做更審慎的考量。同學

建議可把報告內容分進度分開進行,例如:第一天交題目,第二天介紹架構,第三天正

式報告。如此可減輕老師同學在討論上花的時間。或是,每天提供小組額外討論的時間,

都是不錯的建議,會在以後的課程納入規畫。

3. 提供課前資料,進行相關準備:因為有同學覺得課程內容深淺不一,同學們希望能夠提

早了解授課大綱跟大致內容或是授課老師可以先開出相關之參考書目,以便先進行預習

才不會因內容太深入或太廣泛而無法很快的順利吸收,關於這個問題,未來會在跟開課

老師聯繫,盡量先提供課前資料方便同學準備。

潛水訓練部分:

4. 潛水訓練場地的準備:由於綠島並沒有可供潛水訓練的游泳池,研習會是利用公館漁港

進行潛水訓練與練習,雖然已經跟台東縣政府與海巡署提出正式申請,但是海況千變萬

Page 49: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7

化,在訓練上還是很容易受到天候影響,今年為了方便出入水的訓練與提升安全,教練

團在入水點的斜坡架設了兩組出入水引導繩供同學使用,已大大提高訓練效率與安全,

但是因為屬暫時性設施,未來將考慮設置永久性之出入水引導設備如引導繩固定樁,或

是可拆卸的梯子,以方便同學出入水。

5. 潛水課程的訓練內容:本年度將同學依照潛水資格分成初級和進階兩組,然而進階組同

學因為接受不同系統的訓練,在動作和潛水觀念尚無法一致,因此未來將改為一同接受

基礎訓練,以求在安全上無疑慮並能提高珊瑚礁調查練習的效率。另外也有同學建議,

潛水課程可否與前一天晚上先講解動作,以及增加練習時數,這些都會在明年規劃課程

時統一檢討。

6. 潛水訓練的科學性和練習時間:因為大部分同學都是初學者,所以很多時間都是在反覆

練習動作,因此對於珊瑚礁調查的練習以及海洋生物的辨識上時間上較不充裕,不過今

年已經增加海洋生物的圖板辨識,未來在規劃上會朝增加科學性的內容這方向研究。

硬體設施方面:

7. 由於參與研習會的人數眾多,學員、老師和工作人員接近 50人次,因此硬體設備如網

路頻寬、路由器位置、衛浴的數量與質量常常不是很方便,另外能容納所有人的餐廳位

置也稍遠,在餐點的搬運上也有些不便,關於這個部分已經和研究站人員接洽,以進入

如何改善的討論。

在所有主辦單位、協辦單位以及所有參加者包括所有老師、教練團、工作人員與參與

同學的努力合作下,今年度的生物多樣性與水下調查技術研習會順利圓滿的結束。工作人

員也已經盡最大努力讓與會人員能有最舒適的環境設施可使用,不過以上這些不足的部

分,來年我們都會納入檢討與改進的項目,盡力改善並加強,以求能讓第三屆整個課程運

作更順利更成功。

Page 50: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8

於雙向交流時間,學員起身向教練團致敬意

學員踴躍發表參與感想

Page 51: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49

謝辭

本次的研習會為台灣海洋生物教育與研究推廣活動再次嘗試在學校教學與民間休閒潛

水系統外,進行集合學術與科學潛水兩項技能的訓練課程。因此在整個籌辦過程承蒙海巡

署、林務局、海管處等單位在經費上鼎力相助,海巡署在活動期間的海上戒護,確保整體

活動的安全,ㄧ併至上萬分的感謝。同時也感謝中央研究院綠島研究站工作同仁、快樂潛

水、居福潛水、綠島潛水等潛水公司在活動期間的全力支援,能夠讓整體活動順利進行。

Page 52: 2016 珊瑚礁生物多樣性與水下生 態調查技術研習會成果報告 · 壞。本研習會的目標是希望所有學員在完成課程後,都能具備科學潛水調查技術與珊瑚礁

50

十、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