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 4D 90 15 · 9 2019 10 10 www.jfdaily.com ZHAOHUA 2019 70 ,《 》《 10 7 2019 50 2017 26.55 )。 10 3 500 1999 ,“ 2008 》, 2 2008 ”, 2009 》,2.25 2010 》,3 2011 》,1.83 2012 1》,1.5 2013 》,6 2014 10 2015 》、 10 2017 22 ”。 “。 ), 70 ”“ ,《 》《 1987 ”, 》《 》《 》《 》《 》, 2014 ,“ ”。 2016 》、 2017 2》、 2018 》、 2019 》, 2019 70 》, ,《 + ,《 》。 。《 》《 》《 ”,《 ”。 》, 》, 》, 1984 》, ”, 2008 …… ”, ), ”“ ”, ”。 ,《 ”。 ”, ”, ”, 13 ,《 ,《 70 》《 》《 》《 》《 》《 》《 》, 70 。“ 20 》。《 。《 》。《 。《 ”。 7 1 150 。《

2019 年10 月10 日星期四 ZHAOHUA 主编 伍斌 … · 棒、真牛、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戏里最好一句 都不要说, 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受才对。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9 年10 月10 日星期四 ZHAOHUA 主编 伍斌 … · 棒、真牛、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戏里最好一句 都不要说, 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受才对。

对灾难片类型的成功试水

刘巽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评语:本来不看好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想到完成度不错。男女主角比较能压得住,袁泉的气质尤其赞。最可取的是行业剧一般的内行细节, 如空管者对空中的调度、飞行中机长对险情的应对等,不是想当然的无厘头处理,而是极具质感,令人如临其境。好细节是决胜法宝,哪怕花巨资做各种数码,也不及具有生活真实的独特细节有感染力。国外很多好电影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国产片能拍到此种水平,值得鼓励。

刘海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评语:影片水准超预期,因为控制得好,

大量的飞前准备和飞行处理的专业细节填充了主要情节,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处理情感相对克制,但仍有几处按捺不住,什么真棒、真牛、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戏里最好一句都不要说, 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受才对。

张涵予等飞行员表演时受限于座位,加上戴了面罩,发挥空间不够,目前的克制型处理是对的。增加了穿云区的危险戏,是对真实素材最大的改动, 使得影片紧张感持续,也有泪点。

程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

评语:《中国机长》是国庆献礼片,又具有灾难片类型,既要可看性强,又要有感染力,但恐怕很难在思想深刻性或者叙事复杂性上苛求它,所以简单有效,对于这部取材于真实事

件的影片来说很关键。在节奏、表演、特效等方面,《中国机长》都具有一定水准。

王剑(影评人)

评语:影片的新闻题材背景早已广为人知,

因此, 大部分观众对此片的兴趣点是电影的行业题材背景, 人们大多并不知道飞行员和空乘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观片后才了解到原来每次航班的保障需要落实那么多的手续、调动那么多人员。作为难得一见的国产灾难片,《中国机长》的真实感和质感做得不错,相关的职业氛围塑造也比较到位, 很好地做了一次航空科普。作为一部精心调配过各种要素的主旋律影片,可以看出导演不易,但或许出于平衡与妥协等考虑,《中国机长》中的人物塑造均趋于扁平化和脸谱化,事件发生前后加入了不少交代群像和家庭生活的戏, 让影片节奏显得拖沓。

虽然片名叫《中国机长》,但是整部电影其实找不到一个真正的主角, 我觉得不如叫 《川航机组》恰当。

藤井树(制片人、影评人)

评语:买完票才发现是 4D动感厅。整整 90分钟,配合座位的强烈抖动,时而刮风,时而下雨,观影感受太激烈。刘伟强不愧是商业片老手,从登机前准备到遇险不过短短 15分钟,却让一个半小时的剧情一路逆转,看得人紧张到手心冒汗。同时,机上的危情与地面的焦虑双线并行,可谓张弛有度。直到迫降成功,所有观者跟着大舒一口气,散场时竟有一种刚下飞机的劫后余生感。

快评《攀登者》

众评《中国机长》

文化新观察·国庆电影评论专题

周刊评论 报告文学 综合

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

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9评论2019年 10月 10日 星期四www.jfdaily.com

主编:伍斌 执行编辑:张克伟 ZHAOHUA

主旋律响起新变奏———2019年国庆电影档观察 李 愚

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的重大节点, 喜庆与纪念氛围充盈着整个国庆假期。相较于电影市场上半年的平淡表现,国庆电影档可谓势如破竹,《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

三足鼎立。在全民高涨的爱国热情和观影兴趣加持下,整体票房成绩持续走高,屡破纪录。截至 10月 7日,2019年国庆黄金周综合票房累计突破 50亿元,远超历年最佳的 2017年国庆档总票房(26.55 亿元)。也因为三部大片的强劲表现,10月 3日晚, 今年国内累计票房已经突破 500 亿元, 比去年达到此数字提前了一天。

国庆档的大热, 可圈可点之处在哪里?它又蕴含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哪些新变化?

国庆档的跃升式变迁

虽然 1999年便有了国庆黄金周, 但在电影市场,“国庆档” 说法的出现最迟可追溯至2008年。于当年国庆前夕上映的《画皮》,最终票房突破 2亿元。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亮眼的成绩,位列 2008年年度票房第三。之后不少大片也瞄准这一档期,让国庆档渐成气候。

不过, 由于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容量有限,加上国庆档不像春节档、暑期档那样具有时间上的绵延性,所以之后几年,国庆档电影市场整体上“雷声大、雨点小”,缺乏一鸣惊人的表现。 如 2009年的国庆档票房冠军是 《风声》,2.25 亿元;2010 年的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3亿元;2011年的《画壁》,1.83亿元;2012

年的《太极 1》,1.5 亿元;2013 年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6亿元。

2014年国庆档,宁浩的《心花路放》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是票房创新高,成为国庆档单片首次破 10亿元之作;另一方面,它开启了喜剧电影在国庆档霸屏的格局。2015年徐峥的《港囧》、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双喜剧片角逐,票房双破 10亿元。2017年开心麻花的《羞羞的铁拳》再创 22 亿元高票房。但去年开心麻花如法炮制的国庆档喜剧 《李茶的姑妈》

则“笑”得有点尴尬,票房远不及预期。

从迅速崛起到回归平淡,其一大背景是观片“口碑时代”到来,粗放型的喜剧片不再“一招鲜,吃遍天”。当然,电影市场最终还要看品质,而不是简单到可以“一个类型通吃天下”

概之。今年国庆档喜剧电影缺席,票房却反而大大跃升,就是一种“反转“。

变迁之原因,既由于喜剧电影进入调整期(从纯喜剧向跨类型喜剧转变),也因为今年恰逢新中国 70周年华诞, 主旋律电影与国庆档属性更为契合, 更加具有话题性与票房潜力。

当然,这些还仅仅是造就“最强国庆档”的客观原因,如果没有更深层次赢得观众的艺术考量与市场策略, 没有过硬的品质与口碑效应,没有一种“题材电影”能随随便便成功。

主旋律的“大片化”探索

不必讳言,在不少观众的印象中,某些主旋律电影总是与“说教味浓”“不好看”等联系在一起。 但是, 今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

《攀登者》《中国机长》 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力作,以获得普遍称誉的口碑和票房,扭转了市

场的认可度,激发了亿万观众走进影院的热情。

1987年,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被公认为是“主旋律”电影类型概念的首次提出。主旋律电影,主要指涉弘扬民族精神、 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以及表现党、国家和军队光辉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随着电影创作实践的深化,主旋律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它是新时代形势下的“文以载道”,既是自主创作,也是国家意志的一个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承担着塑造国家的正面形象、 凝聚国人的共同情感的功能。

中国电影人对于主旋律电影的认知也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新世纪以前的很多主旋律作品,

主要是官方主导拍摄和发行,相对突出政治宣传的主旨和意图,尽管产生过个别佳作,但整体而言,这一类型电影的艺术魅力还留有很大发挥余地,其市场运营与推介能力也较低。

进入新世纪后,主旋律电影也跟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不断转型升级, 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表现出更明确的商业化诉求。比如《集结号》《风声》

《十月围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

均获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从 2014 年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开始,

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迈入了新的车道,“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一种创作趋势。它的创作逻辑是以商业类型片来拍主旋律,市场诉求是让电影首先好看。换句话说,创制方拍摄的是警匪片,就得先符合警匪片的基本美学规范; 拍的是军事片,就请拿出军事片的“范儿”。要在“好看”的基础上,

自然而然地传递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念才能抵达观众。林超贤 2016年执导的《湄公河行动》、吴京

2017 年执导的《战狼 2》、林超贤 2018 年执导的《红海行动》、陈国辉 2019年执导的《烈火英雄》,都是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典范。它们首先都是非常扎实的商业类型片,用一些影评人的话说,拿到好莱坞也是符合商业类型水准之作,在此基础上,它们也宣扬着主流价值观念,属于主旋律电影。

适逢2019 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而生的国庆档电影《攀登者》与《中国机长》,是对主旋律商业大片路线新的成功实践。从商业类型片角度看,《攀登者》是冒险片+奇观片。这就意味着,电影必须在视觉效果上为观众创造奇观, 让他们直观感受珠峰的极寒、极陡、极险,凸显登山运动员不畏生死、不断攀登的精神。故此,《攀登者》前后共有几次大场面在银幕上呈现得惊险刺激、震撼人心。比如其中有一场,登山队在大风口遭遇十几级狂风, 扎下的营地瞬间被狂风卷走,登山队员也被狂风刮起,性命堪忧。历经万难,所有队员将自己和梯子捆绑在一起,挂在一块山石上,这一排梯子就如同海啸中的一艘小船, 在风暴施虐中被甩来甩去。 这场戏既有现代攀登题材的惊险悬念感,又充满了东方武侠的想象力,成了电影最精彩的大场面之一。

再比如《中国机长》。从类型上看,它属于航空题材的灾难片。灾难片的核心美学是逼真再现险情场景,能够在视听语言上给观众带来强烈震撼和刺激;险情中最宝贵的是救援时间,主人公必须在封闭的空间和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冲突集中、悬念十足,攥紧观众的内心;最后成功救援或逃离,让观

众完成情绪宣泄和审美满足,

也对主人公博大情怀与精神意志力有更深入的体认。《中国机长》便出色地还原了灾难片的美学特征,让观众肾上腺素上升,身临其境;机长在如此险情中体现出的“专业成就伟大”的中国精神,也令人深深折服。

个人视角的鲜活化与感染力

如果说《攀登者》《中国机长》是让人心跳加速的视觉奇观,那么《我和我的祖国》的风格则更近于舒缓动人的抒情诗,走的虽不是普通商业故事片路线,却贵在以小视角出色驾驭宏大叙事,以拼盘的多元个性尝试超越一元式的表达,

且完成度很高。

如果说《攀登者》《中国机长》是主旋律的“新类型”,《我和我的祖国》 则是主旋律的“新视角”。它虽然攫取的是新中国时代浪潮中七个重要的时间点,但落脚点在于人千千万万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从小人物的故事出发描绘重大

历史事件,展现个体与时代的相遇与共振,唤起了普通观众的强烈共情。

管虎执导的《前夜》,视角聚焦于开国大典前夜, 负责升旗仪式中电动升旗杆的林治远身上,以小人物惊心动魄的一夜,反映历史的伟大一刻。张一白执导的《相遇》,选取了一对恋人时隔三年后令人唏嘘、 欲言不能的相遇,讴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背后,大量普通又伟大的科研人员默默无悔的付出。徐峥执导的《夺冠》,将上海弄堂一个小男孩的朦胧情愫与 1984 年女排奥运夺冠的瞬间结合,立意大胆又穿插巧妙。宁浩执导的《你好,

北京》,借一名普通北京的哥与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的“奇遇”,串联起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这两个触动所有中国人记忆的大事件……很少有呼喊与口号; 避开正面平铺,突出人物际遇与命运感;不走高大全,

不流于空泛抒情与礼赞, 而扎扎实实地扣住一个情字,关注一个小字,开口小,收尾快,立意深。它们的集束呈现,成为如今主旋律创作追求鲜活化、感染力的表征,实实在在吸引了受众的目光,唤起了他们的真情,进而有实在的感悟与思考。

“最强国庆档”,既有天时地利等因素,也与三部大片在主旋律创作中的进一步成功探索有关。这一国庆档改变的,不仅仅将是日后国庆档的排片策略(可以预见,主旋律电影在日后的国庆电影档将占有重要位置), 同时也进一步突破和创新着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模式。

相信好看的主旋律会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好故事”“中国好人”,感人的中国心、中国情将愈发“声入人心”。

跨越那些有形无形的峭壁龚金平

影片《攀登者》在编剧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展现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而是如何在征途中完成有质感的人物刻画,并深入探究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情感慰藉。 否则,

即使编剧在登山路途上铺满危险和挑战,对观众而言也不过是视听刺激与心理紧张的持续轰炸,这种轰炸的强度纵然不断加码,总有一个极限,而观众也一定会在不间断的刺激中陷于疲惫,变得麻木。

令人欣慰的是,《攀登者》 在带领观众领略一个未知场域的壮观、瑰丽、凶险、暴虐之余,将较多篇幅施于人物刻画、 人物之间关系的表达,并在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强调了登山的“私人动机”。 这使影片中的人物,首先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 “人”, 其次才是肩负着国家使命和集体荣誉的“战士”, 进而将登山行动所承负的国家意义与私人意义重合, 最大限度地与观众产生共情。

影片中的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人,虽是第一次登顶的“三杰”,但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壮举没有得到世界的公认,这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甚至是终生遗憾。在他们“赋闲”的 13年里,我们看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壮志未酬的悲愤。在这种精神折磨之下, 方五洲无心于个人私情的表达,曲松林痛恨方五洲只顾着救人却没有抢救摄像机。因此,三人第二次参与登顶行动时,除了响应国家的征召,还带有浓烈的个人情绪。甚至,因为这种情绪,曲松林变得有些偏执和疯狂。

此外,影片巧妙地将人物之间的情感变迁镌刻在登山的征程中,既让杨光与黑牡丹在险境中得以情感升温,更让方五洲与徐缨在终极一战中完成最深情的关切与告白。影片还借助杨光的故事,证明了登顶对于个人的重大意义。对于这些“攀登者”来说,登上珠穆朗玛峰既是对可见天险的征服, 也是对人心深处的误会、隔阂、遗憾的跨越。

方五洲在每次登山时充当的都是救世主的角色,不仅力挽狂澜于既倒,面对极端险境,其冷静与神勇、无私与无畏,已经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可以形容,而是接近于神。

在成功塑造英雄的神性之外, 对他在培养队员、 鼓舞人心、 温暖他人方面则用笔不多。他与徐缨的爱情长跑唯美而煽情,但与主线的缠绕有限, 如果多加深入而连贯的挖掘,其真挚与动人程度会更上一层楼。

当然,《攀登者》能够用最大的诚意将中国登山队员那段艰苦卓绝的经历搬上银幕, 这已然是影片在题材开掘上的最大意义。 影片能够用极为震撼的场面展现珠峰的险峻壮阔, 用出色的特效重现登山过程中命悬一线的惊险, 乃至用敬畏的心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用豪迈悲壮的情绪重温历史, 用钦佩的目光注视那些为国攀登的英雄, 这是影片在艺术上彰显的重要成就。

聚焦历史现场中的“无名”之辈 胡 笛

在一众国庆献礼影片中,《我和我的祖国》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点题,七个导演七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以来重要的历史瞬间。

《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对应着开国大典、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国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祖国、北京奥运会开幕、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抗战胜利 70周年阅兵式等大事件。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均选择以小人物的视角切入历史横截面。历史是无数个体日常的汇聚,集体记忆也蛰伏在无数个体记忆中,他们既经历着时代风云变幻,也承受着个人的悲欢喜乐。视角的选择给予影片历史厚重感与生活的烟火气。“我”和“我的祖国”有了亲密而真实的从属关系。

七位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也体现在影片中, 由于每个故事只有 20多分钟的呈现时间,导演的叙事能力和细节把控决定了故事完整性和人物的立体感。七个故事有喜有悲,有南有北,有少年心事也有生死离别,有寸土必争也有拱手相让。

相较而言,整体完成度最高的是《前夜》和《北京你好》。《前夜》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层层阻碍,环环相扣,营造了典礼前夜的紧张气氛, 凸显了幕后众人的艰辛,

而影片最后黄渤饰演的工程师站在主席身后说明电动升旗的操作,拼接了部分真

实的开国大典影像, 虚实之中恍如历史重现。《北京你好》京味十足,北京奥运与汶川地震两大历史事件通过小人物际遇交集背后的无数脉脉温情和良善得以彰显,京味幽默中的情感表达舒适自然。

悲喜剧色彩最为浓烈的是《相遇》和《夺冠》。《相遇》叙事平缓而情感张力强烈,三年未曾联系的恋人的独白倾诉衷情,与已到生命尾声的高远的故作不识、欲言又止,都是铺垫,直到车外喜庆人群队伍中漫天飞舞着刊有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的报纸,高远终于摘下口罩,让女孩看见了自己的面容,两人相视一笑,死生契阔,此时无声胜有声。《夺冠》延续了徐峥一如既往的喜剧风格,将小人物置于两难情境。 浓厚的沪语背景中,少年时时焦灼,却又被夺冠激情感动,不顾个人情绪与安危护佑天线,最后成为弄堂里的超级英雄。孩子的委屈和心事,在爸爸面前付于一句“我们家天线太烂了”。该片段中,

孩童视角天真纯粹,但因为过分追求喜剧性效果,也让只顾看球而并不关心身边孩子安危的弄堂居民形象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回归》和《护航》是国家荣誉与个人荣誉关系的体现。前者聚焦“时间”的概念,为了让中国国旗在 7月 1日零点准时升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外交部的谈判中进行,

150多年的分离后,回归分秒必争。对应的另一民间叙事线索是落难来港的钟表店老板

和香港女警察夫妇。 回归是国事也是家事,

除了升旗手的庄重感, 香港警察更换警徽的仪式感,还有无数像钟表店老板一样热泪盈眶的朴实无华。《护航》采用倒叙、插叙等各种方式,凸显吕潇然成长过程中的巾帼不让须眉之姿,以其孩童时期纵身一跃来表达热爱飞行则有些浮于表面。女主人公的全能素养与备飞安排成为故事矛盾的焦点, 作为后备与替补,这个最常见又最易被忽略的群体在国家和集体荣誉面前的主动退让,彰显了其可贵品格。

《白昼流星》将扶贫与航天结合,叙事逻辑较为牵强。影片摄影画面壮阔,台词也很诗意,惜乎“孩子们,那是你们的星星”该是希望的虚指,更应留下想象空间。

采取故事连缀的结构方式, 主题众多,

风格各异,但都聚焦于历史现场中细微的角落,尽力发掘岁月埃尘中的人性之美,让《我和我的祖国》中有国也有我,有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小人物情怀,展现了献礼影片不一样的创作思路与创新空间。

快评《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

《中国机长》

《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