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利利利利利 利利利 : 利利利 利利利 利利利

國防報告36 6 32

  • Upload
    tfgyi12

  • View
    287

  • Download
    9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國防報告36 6 32

利比亞之亂第四組 :廖珮妤 李佳勳 楊于暄

Page 2: 國防報告36 6 32

背景• 1969 年,僅二十七歲的格達費中尉以自由軍官組織發動

革命,推翻親西方的利比亞王國,並在同年 9月改為共和國。取得政權後,把他的親屬和親信,所屬的卡達法部落( Qaddadfa )和結盟部族領袖,安排在軍隊和政府中的重要職位上,並且非常巧妙地弱化他的競爭對手,以此來保持微妙的權力平衡、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

• 石油利益占利比亞 GDP 的 58% ,但是政府用這些石油方面的收入來發展和壯大國內的中產階層的部分有限,所以儘管利比亞有 600 萬人口,但是真正能獲取利比亞石油收益只有很少一部分。 1970 年代政府花費巨資用於購買武器方面,並且大力贊助國外的反政府軍和恐怖分子。通過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有 21% 的利比亞人處於失業狀態,這個數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

Page 3: 國防報告36 6 32

• 由於格達費偏袒首都和周圍地區的部落,所以不僅所實施的經濟政策導致利比亞東部地區顯得相對和更加貧窮,格達費還在各方面對東部居民進行歧視和打壓。

• 格達費家族涉及石油、天然氣、通訊、基本建設、酒店、媒體發行及消費品發行等諸多商業投資領域,每年都從中獲取了巨額利益。而格達費的家族成員在世界各地的銀行竟擁有 30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

• 於是在鄰國發生巨變後,許多利比亞民眾要求利比亞政治變革的呼聲更加強烈。

Page 4: 國防報告36 6 32

人權狀況與鎮壓體系• 根據自由指數報告顯示,利比亞是中東和北非國家中審查最

嚴厲和統治最專制的國家。格達費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實行類似於前蘇聯和東歐等國的政治領導體制。

• 據報導宣稱有 10%到 20% 的利比亞人為該革命委員會做監視工作,他們廣泛分布於政府機構,工廠企業以及學校等教育部門,這與薩達姆統治時的伊拉克和當今金正日所統治的朝鮮的數據基本持平。

• 根據該國法律,利比亞人如果被發現與外國人從事政治方面的談話是一項犯罪行為,最高可面臨被判入獄三年的刑事處罰。格達費為了避免民眾與外國人接觸,他將外語課程從學校的設置中刪除掉已長達十年, 2011 年一名抗議者聲稱他們沒人會說英語或法語,因為格達費只想讓他們保持無知和文盲的狀態。

Page 5: 國防報告36 6 32

利比亞反叛力量向首都的黎波里挺進,一路遇到少量抵抗,許多沿途城鎮的民眾上街歡迎叛軍的到來。

Page 6: 國防報告36 6 32

傷殘

Page 7: 國防報告36 6 32

反叛力量在的黎波里以西 35公里處的馬亞( Maya )曾遇到政府軍的炮擊,一度受阻。

Page 8: 國防報告36 6 32

一架美軍 F-15E戰機在利比亞墜

↓在首都的黎波里市郊的民眾上街歡迎反叛武裝的到來。

Page 9: 國防報告36 6 32

幾大部落的反對

利比亞境內至少存在六個阿拉伯-柏柏爾族主要部落,格達費統治時,他把更多的權力和利益給了自己的家人和有血緣關係的部落,從而在利比亞形成了一個個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分配的嚴重不公和政府的極度腐敗使許多人深有被剝削感,以致起義發生後,包括瓦法拉,圖阿里等四個主要部落就投入了反對派陣營,與格達費反目成仇。起義至今,也只有卡薩斯發和麥格拉這兩個關鍵部族仍舊效忠於格達費。

Page 10: 國防報告36 6 32

格達費支持者與反對派互相毆打

Page 11: 國防報告36 6 32

美國跟他們怎樣呢 ?• 1988 年 12 月 21日,泛美航空 103 號班機在蘇格蘭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導致 270 人罹難(其中美國乘客 178 人,機組人員 11 人,共計 189 名美國公民死亡)的重大災難—洛克比空難事件發生,這是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前最嚴重的恐怖活動。 1992 年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對利比亞制裁的第 748號有關禁飛和武器禁運的決議,從此利比亞遭到國際社會的全面孤立。

Page 12: 國防報告36 6 32

• 2003年 8月格達費作出了低頭服軟的姿態:利比亞正式承認對洛克比空難負責並賠償每個死難者家庭 1000 萬美金,並放棄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製與開發計劃;同年 9月 12日,長達 15年的第 748號制裁措施得以解除,利比亞在「支恐」名單上也被去掉。

• 利比亞示威發生後,美國譴責格達費的武力鎮壓踐踏了人權。後來隨著格達費方面對革命軍的步步緊逼,美國政府為避免 1994年發生的盧安達內亂期間西方不作為所造成的人類慘劇—盧安達大屠殺在利比亞的重演,在阿盟和歐盟等國的呼籲下,美國才最終決定支持軍事干預利比亞。

Page 13: 國防報告36 6 32

法國又怎樣了呢 ?•歷史上法國是包括利比亞在內的一些非洲國家(尤其是北部非洲)的宗主國,因此法國一直都在試圖對這些非洲國家產生積極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例如法語國家聯盟的建設和法國與非盟的對話方面);兩者都是地中海國家,從地緣政治的需要出發,法國需要一個對其友好的利比亞政府。但是格達費卻與歐美等大國衝突不斷,這讓法國很反感。

Page 14: 國防報告36 6 32

其他人也跟他們怎樣了嗎 ?•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利比亞大力援助幾乎所有把獨立和解放作為目標的極端軍事組織,包括謀求愛爾蘭統一的愛爾蘭共和軍和不斷攻擊以色列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這讓英美等國對格達費恨之入骨。 1988年格達費策劃的洛克比空難共導致 43 名英國公民喪生(其中乘客 31 人,機組人員 1人和地面 11 人),英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受害國,另外還有 22名其他歐洲國家的公民,以及除此之外來自其他洲的 10 多名公民。

Page 15: 國防報告36 6 32

英法等國軍事打擊利比亞政府

Page 16: 國防報告36 6 32

利比亞反對派戰機被擊落墜毀

Page 17: 國防報告36 6 32

此事件對全球經濟影響• 2011 年 02 月 24 日,紐交所四月原油期貨合約攀升到每桶 100 美元,為兩年來高點。最終結算價98.10美元,漲 2.68美元,漲幅 2.8% 。

• 2011 年 02 月 25日,國際能源機構發布報告說:利比亞局勢緊張導致原油日產量減少 85萬桶,比24 日估計的日均減少 50萬至 75 萬桶更為嚴重,本周原油價格因此急劇攀升。

• 2011 年 02 月 26日,安哥拉和奈及利亞主要石油負責人表示,利比亞的石油缺口無法在短期內彌補。

Page 18: 國防報告36 6 32

←多國記者被困首都黎波里

→利比亞持續動盪

Page 19: 國防報告36 6 32

利比亞首都民眾組成人盾保護格達費

Page 20: 國防報告36 6 32

利比亞女子自稱遭 15名政府軍士兵輪姦

Page 21: 國防報告36 6 32

傳說中的利比亞…

Page 22: 國防報告36 6 32

傳說中的格達費…

Page 23: 國防報告36 6 32

那就醬 XD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