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49 49 2016 1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法律你和我 ─精神障礙者人權 法律你和我 ─精神障礙者人權 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 從RCA案談起 研討會摘要紀實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 從RCA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 Upload
    buidung

  • View
    299

  • Download
    21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9492016年1月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 從RCA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 從RCA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Page 2: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Page 3: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C o n t e n t s Vol.49

中華民國105年1月出版

發行人 林春榮

總編輯 陳為祥

副總編輯 謝幸伶

主編 葉瓊瑜

編輯 鄭佩芬

審稿 蘇宜士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董事長 林春榮

董事 何邦超│吳志光│李惠宗│周志仁│

邱瑞祥│洪素慧│陳和貴│陳國成│

游明仁│葉大華│蔡志偉│羅秉成│

(按筆畫順序)

監事主席 馬君梅

監事 杜榮瑞│周必修│林瑞成│張志弘

(按筆畫順序)

秘書長 陳為祥

副秘書長 謝幸伶

法扶專線

412-8518(幫我一把)

市話可直撥,手機請加02

地址 10644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189號

電話 (02)2322-5255

傳真 (02)2322-4088

網址 www.laf.org.tw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中華民國93年7月創刊

中華郵政台北誌字第1083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5樓

編輯手札

活動紀實

專題報導

弱勢議題

借鏡他山

法扶布告欄

扶助故事

02

03

05

33

35

22

41

37

47

15

29

27

17

司法院專欄 司法透明與人權保障之平衡點 ―― 兼論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庭錄音)

/王世華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案談起」研討會活動報導/洪玉盈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洪玉盈摘要

「檢警偵訊 律師陪同」原住民遭指涉販毒品案 獲不起訴/李鼎銘

2015澳洲參訪筆記 ―― 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陳采邑

法院調解制度之推行成效與未來展望/陳杰正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現況/林恩淇

劫後重生,法扶一路相伴/劉家宏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許崇賓

「空大橋-法律你和我」―― 精神障礙者人權/天瑜、黃致豪口述、胡智媐紀錄

化被動為主動 ―― 法律扶助的新樣貌/李秉宏

30 請一同照顧美好的花/鄭敦宇

31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李弘仁

捐款徵信‧ 劃撥單

Page 4: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

法律扶助基金會於 2015年 11月 7日舉行「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從 RCA案談起」

研討會,先以《拒絕被遺忘的聲音》紀錄影片開場,緊接四場議題「環保及職安案件中因果關係之認定」、「選

定當事人制度以及總額給付」、「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之適用」、「適用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於母公司環保法

律責任之認定」,最後以集團訴訟辦案經驗分享結束,本期收錄精彩研討會活動報導與摘要紀實。

2015年是意外頻傳的一年,最受矚目也是台灣歷史上最大的一場公共安全意外事件:八仙塵燃案,因為

7月 6日新修正法律扶助法的施行,讓受害人或家屬均能獲得法律扶助。本會李秉宏律師撰寫「化被動為主動

――法律扶助的新樣貌」,特別說明透過新法扶法 546條款及同法第 13條第 4項針對重大公益、社會矚目、

重大繁雜或其他相類事件的被害人,提供法律扶助,免予審查資力,以落實國家保護被害人之政策,俾實現公

平、正義之宗旨。

2014年 12月 3日正式施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簡稱 CRPD),落實其國內法效力,政府必

須加強身心障礙人權的保障,使其能生活在一個機會均等、可以全面參與的社會環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長期推廣「身心障礙者的公民及社會參與」,面向涵蓋政治、體育、文化、休閒娛樂。本期邀請聯盟林恩淇專

員特別就運動人權方面,撰寫「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現況」,期盼國家能夠投入經費興建或改建身心障

礙者的運動環境與設備,提高身心障礙者運動可近性與可及性。

本會扶助對象絕大多數為經濟弱勢、身心障礙者及犯罪嫌疑人,本期的扶助故事專欄以身心障礙者為題,

例如精神障礙、智能障礙、視障、肢體障礙者發生的種種法律問題及人生遭遇,邀請扶助律師撰寫案例,解釋

關於傷害、偷竊、離婚、誣告、損害賠償及棄養等法律概念。

本會考察澳洲法律扶助參訪行程自 2015年 9月 28日至 10月 1日,重點任務是吸取澳洲昆士蘭省與北領

地原住民族法律扶助機構的制度與經驗。澳洲原住民法律服務與一般的法律服務分流,展現其特殊性,服務提

供者需要具備文化敏感度,服務過程更重視關係建立,範圍更不僅只是限於法律案件,專業的原住民族法律服

務模式,值得台灣借鏡。

編輯手札L e g a l A i d Q u a r t e r l y

Page 5: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

活 動 紀 實

文/洪玉盈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活動報導

時光逆轉至 2015年 4月 17日一審宣判那天,

伴著《美麗的花朵中》的歌聲,勝利的歡欣緩解

了悲憤,「我們贏了!」「還我正義,永不妥協!」

的熱血言語猶在耳邊迴盪……

自 1998 年成立自救會、2004 年訴訟遭程序

駁回,直至 2007年正式進入集體訴訟程序,有台

版《永不妥協》之稱的 RCA職災公害汙染事件,

終在 2015 年 4 月 17 日翻越一審司法高牆獲判勝

訴。晦暗的因果纏鬥有了一線曙光,然而,再次

正面對決的二審訴訟,可能是更艱難的長征戰役。

誠如法扶會林春榮董事長開場所言,RCA案為

台灣司法實務最複雜的訴訟案件,溯及年代久遠、

被害者眾多、資料取得不易,涉及勞工安全衛生、

環境工程、毒物學、流行病學領域,非律師界單打

獨鬥可執行,於法律面則具有因果舉證、時效存滅、

揭穿公司面紗等爭點。以爭點作為線頭抽絲剝繭,

跨界觀點激盪除了為 RCA案所遇困境推敲出新的可

能,也作為往後類似案件的法律參考,期許台灣司

法向前邁步,正是這場研討會的意義與價值。

與會者尤美女立法委員表示,RCA 案件為台

灣公害集體訴訟立下新的里程碑,法扶的存在成

為 RCA案纏訟之路的支柱,認為當法扶受理案件

時,扶助範圍不應侷限於無資力者,而應擴大至

社會公益案件,使訴訟者不因龐大費用而裹足,

她也積極促成法律扶助法的修法。

隨後以 RCA案一審結辯所播放的紀錄片《拒

絕被遺忘的聲音》開場,影片描述 RCA員工離廠

後,相繼出現不適症,起初以身為 RCA員工為榮,

卻換來不幸的遭遇,走過 15個年頭,街頭抗爭的

身影至一審終於勝利的喜極而泣,烏絲成了白髮,

不被遺忘的還有許多離世者的悲鳴。紀錄片導演

劉孟芬,就讀台南藝術大學影像紀錄研究所時,

即以 RCA案作為紀錄觀點,一路跟隨事件的始末,

此紀錄片作為未到場者永不妥協的證明。

正視工業發展遺害 回應合理補償

研討會第一場議題「環保及職安案件中因果

關係之認定」,葉俊榮主持人從 RCA回看早期台

灣為加快工業發展的腳步,擁抱外資的投入,缺

乏環境與公安意識,當社會開始關注時,損害往

往積重難返。台灣社會應該更積極的去正視遺害

背後的因果關係,回應合理的補償。

陳保中教授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切入因果

關係,並分享他自 2013 年 7 月 4 日至 2014 年 1

月 10日,共 7天 14次開庭的主要爭點。自 1967

年 RCA 來台設廠至今,時隔 40 餘年,早期非電

腦化的建檔,使得員工戶簿及病史資料殘缺不全、

證據取得不易,追溯職業病診斷的因果關係變得

十分困難,加上從環保署、勞委會、衛生署資料

取得的來源與向度也有所不同,在庭上引發諸多

爭議。邱玟惠助理教授接續從因果關係的推敲與

層疊,試圖以「權利主體」的建構,輔以疫學手

法的應用,為個別因果關係的舉證解套,被葉俊

榮主持人視為見解上的突破。

針對權利主體和疫學手法之利用,與談人蘇

慧卿副教授舉日本「四日市空污事件」回應,當

被告否認此集體因果關係時,可以藉由舉證責任

倒置,轉而由被告提出佐證,適用於 RCA處理集

體或個人因果關係。

就因果關係的討論,葉俊榮主持人認為邏輯

思考如何轉換到法庭上的因果關係,在制度面上

又如何去突破全有或全無的因果判斷,是很嚴肅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

時間:2015 年 11 月 7 日

地點:台灣大學霖澤館國際會議廳

Page 6: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

的問題,總結第一階段研討有兩個突破,一為「集

體權利」的角度,進而發展出第二個「隱匿性的

突破」,即在被害人病癥變化期間,不只一位加

害人的責任歸咎比例,如此所延伸出的兩條路徑

為:一為法官勇敢的將這些因果放入判決,二則

透過立法來解套。

團體訴訟機制 權利主體的適格問題

從因果關係到權利主體,接力的是「選定當

事人制度以及總額給付」。黃國昌副教授探討法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 1 所定的團體

訴訟機制認為,一審法官應准許當事人選擇改以

自己名義或予以合理法人補正時效作出「中間裁

定」;而當事人可就團體訴訟與否提出「即時抗告」

尋求救濟。黃國昌提出就一審「總額裁判」判決

是否為上訴之本意,判決書中所羅列之個別賠償

依據為何?他認為判決金額的多寡與「總額裁判」

或「個別裁判」不完全相關,而是我國在法律上

長期低估人命的價值。

與談人張文郁教授雖不支持 RCA員工關懷協

會因「當事人不適格」遭一審駁回,但認為最高

法院准予補正期限 5 個月,實為罕見。針對黃國

昌所提「次集團」的運作,他也提出選定人雖不

能以個別當事人名義參與訴訟,但能否以參加人

身分參與?同時他也舉出美國集體訴訟多不以個

別賠償判決,代表律師在起訴時即有個別賠償分

配計畫,RCA 個案需更進一步思考,當個別當事

人不服從總額賠償時,該如何決定他的上訴權?

最後林永頌律師針對黃國昌所提總額賠償決

議與結構作出回應,並表示尚有一千多名受害者

表達加入二審,黃國昌也針對個別賠償金額高低

所產生的緊張關係,提出事前協議的做法。

加強誠信原則以阻止時效抗辯

因果關係作為訴訟舉證之重要性顯而可見,

「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的適用」則同時扮演了

緩衝與反擊的角色,陳信行副教授從科學的角度

來談舉證時效問題,卻一再顛覆刻板,以科學世

界裡每秒增加 1 至 5 種物質的速度,如何與「時

效消滅」的法理時間拔河,如同化學製品的生命

週期與再製替代的循環,疾病潛伏態樣存在分期

的問題。太早提告證據不足;太晚提告又罹於時

效,這是訴訟難題。可喜的是,RCA 在與法理纏

鬥的過中,提出了符合科學運作的創新見解。

溫俊富律師針對部分勞工因時效之故未獲賠

償,被視為法院未以誠信原則限制被告的時效抗

辯,他以日本塵肺症訴訟為例,認為法官在判決

時,應包容社會可能發生的多項狀況,以免壓抑

實現公平正義的機能。

與談人陳忠五教授回應陳信行副教授的科學

角度深具啟發,同時指出 RCA的時效消滅與否,

起算點才是關鍵;加強誠信原則來阻止公權力的

時效抗辯,則是司法界值得努力的地方。

以「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作為論壇的最後討論,

所要釐清的爭點在於持股微小的 GE公司是否能完

全免除連帶賠償的責任,王毓正副教授與張心悌教

授分別從德國法與美國法的角度來窺探 RCA判決是

否使用了「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並提出德美台三

國對母子公司從屬控制力的認定標準。

NGO、律師、專家經驗共享

集體訴訟的經驗分享為研討會畫下感性的尾

聲,在工傷協會協助下,RCA關懷協會組織成形,

林永頌律師作為 RCA訴訟的領頭羊,引領周漢威

等律師團隊進行這場訴訟長征,顧問團林宜平教

授則扮演協調聯繫各方的翻譯蒟蒻。

工傷協會代表賀光卍將律師比喻成穿皮鞋的用

法者,他期許自己與律師能培力赤腳的受害人,擁

有穿鞋用法的能力;他也以在雨霧中爬大山,既怕

隨行的夥伴落後,又怕自己靜止失溫,攀越一審高

牆的心情亦如此,而唯有勇往直前,才能熱血沸騰。

從自救會成立之初就投入 RCA案的前 RCA資

深員工劉荷雲女士,在抗爭與訴訟長路中,心態

幾經轉折,對於一審獲判勝訴,並在訴訟過程爭

取到多項立法,深感豐收,她希望 RCA案非止於

獲得合理賠償,更重要的是社會因此變得更好。

17年來從街頭、法院到校園,RCA鬥士一直都在,

永不妥協也絕不失溫。

活動紀實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活動報導

Page 7: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5

專 題 報 導

摘要/洪玉盈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事實上,很多流行病學的表達是有爭議的,我

並不定調哪一種研究方法是完美無缺。而我們與勞

委會委託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直接剔除資料不全

的部分、增加暴露評估考量、把追蹤時間增長四

年;員工以外居民也是很重要的佐證,透過桃園市

政府重新將居民的死因資料拷貝出來,進行地下水

上下游區的死因分類,同時將多重死因納入比對,

明顯所見社區地下水氯化烴汙染男性肝癌死因勝

算比升高。最為震撼的是我們在「小鼠氯化烴氯化

烯混合物慢性毒性研究」中發現與人體數據比對的

結果相同。

來自環保署的居民佐證、勞委會及衛生署的員

工佐證,因為研究方法與資料來源差異,上述種種

的相關研究,都在庭上產生爭議。每一種研究方法

都很重要,經常是暴露的樣本數太少,「因果關係」

長期以來多是依循 Hill's Criteria for Causation的

方法論,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樂瓊營汙染事件為主

要舉證,「健康工人效應」的採納與否、暴露和潛

伏時間的有效爭議,持續在庭上發生。然而就研究

結果推論,RCA桃園廠員工除使用受汙染的地下水

外,也暴露於受汙染的工作環境中,而增加癌症及

非癌症如生育危害的健康風險。經由地下水體的環

境汙染,當居民的飲用水源或生活用水尚未排除地

下水時,所增加的健康風險是無法排除的。

論公害民事賠償之因果關係——從「權利

主體」談起

報告人:邱玟惠(東吳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2004年,自救會在控訴 RCA公司後,被法院

以「自救會組織缺乏合法性」為由駁回,於程序上

因當事人能力問題,歷經三審至最高法院才有結論。

公害問題在因果關係認定上,向來是一大難題。在

日本,公害訴訟是容許藉由集團整體損害結果來認

研討會(一):環保及職安案件中因果關

係之認定

主持人:葉俊榮(國立台灣大學環境永續政策與法

律研究中心主任)

RCA不只是一個關於公害、健康的集體訴訟事

件,更是台灣如何面對後工業時代來臨,角力人性

與尊嚴的個案。期望 RCA案件能成為借鏡,讓台灣

的法律界和司法系統有更多的反省和進步。若台灣

能正視早期工業發展的遺害,藉由 RCA案件,促成

相關法令的修正實為慶幸,也是 RCA背後的吶喊所

彰顯的價值。

以下我們將從「RCA流行病學研究」及「論公

害民事賠償事件之因果關係――從『權利主體』談

起」兩個面向,探討訴訟過程中「因果關係」所扮

演的關鍵性角色。

RCA 流行病學研究

報告人:陳保中(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

醫學及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流行病學的研究目的是針對特定族群疾病的發

生與分布,了解原因並把危險降到最低,由於人體

不能作為實驗對象,所以只能觀察,但觀察會有偏

差和干擾,容易被質疑。如何在受侷限狀況下取得

可靠的證據,RCA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里程碑。

自 2013年 7月 4日至 2014年 1月 10日,我

總共出庭 7天 14次,筆錄記載高達 50小時。許多

人好奇我在庭上說些什麼,針對「因果關係」部分,

首要提及的是,勞委會所蒐集的證據方向和我們有

很大的出入,在庭上引起很大的爭議。早期非電腦

化的建檔,使得戶簿和病史資料都殘缺不全,死因

登記也只留單一病名,因癌病逝者也可能有糖尿病

等病史,卻無法推敲完整且真正的死因為何,以致

在 RCA案件中非癌症重傷病的討論變得十分困難。

Page 8: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6

定個人損害與公害間因果存在的依據,於是有所謂

疫學四條件的發表:其一是損害結果出現前,可疑

的因子必須已先存在一定的期間、其二是該可疑因

子的作用程度愈顯著,損害結果的發生率就愈高、其

三為若將該可疑因子除去後,損害結果的發生率就會

降低,並且在不存在該因子的團體中,該損害結果的

發生率極其低微、其四為若認為損害結果是該因子所

造成,從既存科學角度來看,沒有不合理之處。

疫學手法的運用,是藉由流行病學統計所建立

的集團因果關係,可延伸為借用集團因果關係來作

為個人因果關係,也就是以受害全體為權利主體,

讓流行病學的統計使用合理化。

從法制史上觀察所得,民法上自然人的定義非

一成不變,法人人格的人格主體也是漸次被承認的,

所以權利主體的適格性也非必然。在層層推演之下,

以多數的受害個人作為一個權利主體,甚或以「群

體權利」為基礎的法律上的救濟為可能也可行。

集體訴訟也具備了緩和因果關係在舉證上可能

發生的困難,而加害人所需賠償的則是「因公害汙

染所增加」的罹病者,對損害賠償義務人來說,可

以較為精準的評估賠償範圍,也是較為貼近社會公

平正義原則。

與談人:蘇惠卿(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副

教授)

誠如陳保中教授所言有害人體之物質無法在人

體中作實驗,只能透過長期觀察來追溯因果,於是

有所謂的疫學手法。日本最早運用疫學手法的公害

是「四日市空汙事件」並提出疫學四條件,這件空

氣汙染案源自煉油廠所排放的有毒氣體,起訴案件

的原告主要為當地沿海居住的漁民,當漁民出海捕

魚時身體並無不適感,回到家中就喘到必須住進隔

離病房。明顯可見汙染量的多寡直接影響損害結果

的強弱,而就生物學的角度,空氣汙染對肺部確實

具有危害,由此能推論集團因果關係的存在。

然而,就 RCA的因果關係而言,癌症並非像

空汙與肺危害直接對應,還有個人體質的干擾,當

集體因果關係成立之後,隨之就會面臨個人因果關

係的問題。在日本的解決方式是,當集團性疫學因

果關係確定存在,如被告否認,可以透過舉證責任

倒置,請被告提出佐證。在日本多項公害事件中,

研討會(一)環保及職安案件中因果關係之認定──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合影

專題報導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Page 9: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7

Legal Aid Quarterly

也有因此剔除原告的案例。利用疫學手法來建立集

團因果關係時,我認為舉證責任倒置可以解決許多

疑義。

邱老師所提的群體利益主體和現行法自然人、

法人的規範有所衝突,是比較新的觀念,在目前的

訴訟現行法上,非法人的集體亦具有身為當事人的

權利,是可以執行訴訟程序的,如果只是要解決適

格性的問題還不必然要引用此理論,若是要解決個

人因果關係,在理論建構上須再更精緻化。

研討會(二):選定當事人制度以及總額

給付

主持人:葉俊榮(國立台灣大學環境永續政策與法

律研究中心主任)

20年前高雄林園石化汙染事件,最後由地方派

系介入,做出台灣史上最高金額 12億 7千萬的賠償,

RCA一審的賠償 5.6億是多是少?討論此類案件,

不同的糾紛處理模式,訴訟或是法外的抗爭,所得

結果大不相同,呼應本場主題,以此作為引言,接

續由報告人黃國昌教授和與談人張文郁教授來做經

驗分享。

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 1 的團體訴訟

報告人:黃國昌(台北大學法律系兼任教授)

今天來到這裡主要是向法扶表示肯定,若沒有林

永頌律師的傻勁,RCA的訴訟之路,難以走到現在。

過去幾年我曾與各國學者針對集體訴訟組成跨

國研究團隊,計畫持續 2至 3年,我所擔綱的即

是台灣團體訴訟的部分。我國集體訴訟的濫觴是從

1994年消保法案例開始,2003年民事訴訟法將「選

定當事人」的制度進一步改革,增設了 44條之 1、

之 2、之 3,三種不同訴訟類型,2003年至今並沒

有太大的演進,而在此 21年間的消保法團體訴訟量

也相當低。

我在長期觀察中發現,團體訴訟在我國發展已

近紙上之法,而第 44條之 1在整個立法結構上與消

保法第50條相比並無太多新穎之處,反而相對保守,

尤其公益社團法人為社員提起團體訴訟之要件。

就訴訟法學的角度,我認為 RCA在適用第 44

條之 1中開啟了一種新型態,即在組織成形之前,

無法預期是哪種類型之社團法人。在比較法中,為

了尋求救濟才事後組織,是否為團體訴訟之濫用?

但在過去 12年間,只有 7筆借用 44條之 1作為判

決之案例,根本無所謂濫用之嫌。

RCA從起訴至程序終結為期兩年,最高法院的

判決雖有當事人適格概念的嚴重混淆,但予以事後

補正的做法,就其正面積極的意義,是瑕不掩瑜。

而就總額裁判部分,針對這樣大規模救濟的個案,

立法之初意在緩和個別訴訟賠償的證明困難與程序

勞費的一一認定。

在台北地方法院的判決附表中,羅列 300多個

選定人的個別賠償金額,其中被駁回者,多為時效

消滅與處置時間的限制,並無因果關係所致,這是

此案有趣之處,而我所疑惑的是,總額裁判是否為

原告本意,而個別裁判為法官所建議?姑且不論此

案在消滅時效與處置時間上的處理是否僵化,被害

人的請求權是不會在總額賠償中消滅的,而針對法

官羅列個別賠償的勞力成果,在第二審時如何反駁,

可能性是比較微小的。至於判決金額的多寡與「總

額裁判」或「個別裁判」我認為是不完全相關的,

而是我國在法律上長期低估了人命的價值。

與談人:張文郁(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

本場討論主軸為民事訴訟法第 44條之 1,誠如

黃教授所言,此條規定在落實上確實與想像有所落

差。在民事訴訟法 77條之 22中裁判費優待規則只

包含 44之 2、44之 3,可見當時立法者認定 44之 1

的公益性不如 44之 2、44之 3強烈。就RCA的案例,

因「選定當事人制度」而遭駁回,我是不支持的,

但最高法院准予補正期限 5個月,亦是實為少見的

特例,為法官顧及了消滅時效與情勢困難所致。

民事訴訟法第 44條之 1主要著眼於訴訟的經濟

便利,若團體訴訟未能施行,回到個別訴訟仍舊可

以行使權利,而就黃教授所提之「次集團」運作上

的爭議是,既已選定當事人並完全授予訴訟實施權,

選定人就不能再以當事人的名義來參與訴訟了,但

他是否能以「參加人」的地位來參與呢?

Page 10: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8

當事人作為基準,面對未列的受害人賠償,將是未

來二審的重大考驗。

黃國昌認為,填寫協議行使訴訟權之初,即應

表明願意透過社團法人的決議來進行總額分配,或

在委任訴訟代理時,明確說明訴訟代理人擁有總額

分配的權限。關於受害人因為判決金額的高低所產

生的緊張關係,在訴訟的操作上,建議是在賠償分

類產生後,由律師個別來協議金額如何分配,將利

益衝突減至最低。對於二審要增加一千多名受害者,

我覺得是有困難的,我也認為法官所提出的追加上

限是合理的,就人道主義而言,追加當然有利原告,

但仍要考慮訴訟結構。

研討會(三):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之

適用

主持人:林永頌(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本場次原訂由詹森林教授主持,因詹教授臨時

有事耽誤,由我先代為主持。RCA案件在時效上面

臨很多困難,有人在 81年關廠前就死亡,有人很早

就罹病,就現行法規定兩年內不行使即消滅,到底

該如何計算? 我們將就「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之

適用」從不同的向度進行討論。

研討會(二)選定當事人制度以及總額給付──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合影

在美國,集體訴訟多不以個別賠償來判決,代

表律師在起訴時即有分配計畫,當判決金額大於分

配計畫時亦會明定歸於自治或公益團體所有。在總

額賠償的部分,我們還必須思考,倘若個別當事人

不服判決時,如何決定他的上訴權?

在黃教授的報告中針對程序的部分,我個人淺

見是,倘若法院認為當事人不符合被選定人條件,

意即這個案件不得再以「選定當事人」的方式來進

行訴訟程序,如此這個案件將不被視以「中間裁定」

與否,而是「終局裁定」,如此當事人則能依法提

出抗告。

討論:

針對黃教授所提出的實際訴訟狀況,林永頌律

師回應,總額裁判是本意,但未得法官認同而要求

提出個別求償,然而,在選定當事人之後,要將所

有人召集起來是相當困難的,當時所爭取的 27億賠

償大概區分為死亡、罹癌、重大疾病與其他,由法

人團體理監事會會議通過與律師團共同協議來擬定

賠償金額。法官的判決書看似認真羅列了個別賠償,

但並未逐一說明理由,以致被害人針對金額多寡產

生疑義。在一審勝訴之後,尚有一千多名受害者表

示加入,因法官踩了煞車,只好以原列的 500多名

專題報導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Page 11: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9

Legal Aid Quarterly

科學實作與毒物侵權訴訟中的時效問題

報告人: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科學、技術與社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簡稱 STS),所探討的兩大課題是「科

學為何是正確的?」與「新科技對社會的衝擊」。

我的觀點是將法律當成一個技術體系來理解,去看

它如何跟其他體系交會。

RCA談的是職災,而同樣面臨科學證據不確定

的還有食安與環境汙染,在輿論層次與行政管理上

雖是三個截然不同的議題,但在司法論述與科學層

面三者皆屬「毒物侵權訴訟」。

環保與食安同樣面臨科學證據不確定的還有的部

分依循負面表列的無害推定原則,無論是空汙或由食

藥管理等機構所表列的各種有害物質,皆必須某個濃

度,但即使是未檢出,也限於儀器的精準,無法證明

為 0。

以科學依據來進行判決永遠的難處在於,科學

世界裡約每秒增加一至五種化學物質,環境宿命研

究是另一項龐大課題,就 RCA而言,癌症發生的分

期時間問題更是。科學檢驗的方法是有侷限的,而

只有不確定性的職災才會進入司法程序。

從化學品製程開始,至普遍使用,後遭受質疑,

甚至進入列管,有一生命週期,但過程中又有一替

代物被研發,又再進入一個新的生命週期。當我們

對化學品的危害產生質疑時,太早提告,科學證據

不足;太晚提告,請求權則已罹於時效。

美國杜邦鐵氟龍 C8事件在爭議 60年後和解,

委託由公衛學者所組成的第三方委員會針對杜邦廠

工人及周遭居民進行研究,歷經七年發表了 35篇

科學期刊論文,將 C8所暴露與 22種癌症在內的 55

種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建立起來。

進入司法體系的議題有科學不確定性是一種常

態,而 C8在具有系統、目標明確、經費充裕及人員

眾多之下,仍是花了七年確定因果關係;RCA案件

針對過世已逾十年的長時效消滅於一審雖無有利的

判決,然對於時效起算點的創新見解符合科學運作

的現況仍是可貴的。

研討會(三)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之適用──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合影

Page 12: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0

誠信原則於時效抗辯中之適用――借鑑於

日本塵肺訴訟案例

報告人:溫俊富(永旭法律事務所律師)

我國極早就有學者指出時效抗辯權的行使,有

可能違反誠信原則,實務上卻極少被法院採納。

RCA 案件一審中,部分勞工的遺族即因時效完成,

且法院未以誠信原則限制被告的時效抗辯,而不能

獲得任何賠償。

以司法實務在誠信原則對時效抗辯的適用擁有

50 年經驗的日本為借鏡,日本學者認為塵肺訴訟案

件是時效援用違反誠信原則的典型事例,但何以「有

限限制說」能長期居於優勢?學者認為原告未能有

體系地開展誠信原則適用於時效援用的論述,是重

要原因,而法院進行判斷時所考量的事項也過於狹

窄。「常磐塵肺訴訟」的判決雖大受學者肯定,但

「廣泛限制說」想要光復實務界的版圖,仍須經過

時間考驗; 以「筑豐塵肺訴訟」二審判決為代表的

「廣泛限制說」為殺出「有限限制說」的重圍,似

乎有把對時效援用的限制,限於較嚴格要件之內的

傾向。

自民國 95至 103年間,我國陸續將時效抗辯違

反誠信原則的情形加以分類,確立了兩大類型:第

一種為誠信原則的「限制功能」,表示債務人在時

效消滅前,有使債權人信任而未及時行使權利,時

效完成後的時效抗辯是前後矛盾的;第二種是因特

別情事,導致權利行使時的權義失衡,用以行使「時

效抗辯權」。

但最高法院 103年度台上字第 1119號判決所示

第二類型的適用,應還在摸索之中,這正是我國與

日本實務落差最大之所在,期盼第二類型能針對適

用的要件採取柔軟的解釋,包容社會可能發生的多

種情況,以免壓抑消滅時效制度應有的實現公平正

義機能,RCA 案件正是最佳的試金石。

與談人:陳忠五(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

以職災、食安和汙染為主題,可分成兩個層次

來討論,一是消滅時效完成了沒?二是在完成的前

提下,義務人沿用時效抗辯是否違反誠信原則。陳

信行教授所提及科學知識的侷限很具啟發,其中的

不確定性將回應法律的價值判斷。從法律人的角度,

請求權要件是否具備;就科學面看來,侵權性的損

害是否發生,因果關係存在與否,法律人針對這些

提問,是否做好回應的準備。就 RCA個案,關鍵在

於 2年與 10年時效的立法政策是可被檢討的,從比

較法看來 2年似乎過短,就現行規定的解釋關鍵仍

是主觀判斷的起算點。

最高法院所說的「明知義務人」,在已確定的

「明知」損害下,確定義務人為誰,更進一步確定

被害人的損害是因侵權行為所致,且損害發生是可

規則的事由所致。說的即是因果關係。 就此來看相

似的案件,因損害潛伏期長短,導致因果關係長期

不確定,但即使是 2年的短時效,起算點仍有許多

空間對被害人作出有利的解釋。就第二層次,時效

抗辯與誠信原則的抗衡,當加害人向被害人提出時

效消滅時,是否能加強以誠信原則來阻止公權力的

時效抗辯,將是法律界值得努力的地方。

研討會(四):適用「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於母公司環保法律責任之認定

主持人:詹森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院長)

這個場次將由王毓正副教授及張心悌教授分別

從德國法與美國法的角度來看「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適用之認定。

論揭穿公司面紗理論於 RCA 判決中之適用

與評析

報告人:王毓正(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2008年至今,我受理台南中石化案件,嘗試從

德國法的角度看其中內涵,德國法在台灣的使用沒

有比較普及,反而是日本與韓國法的沿用變多了。

RCA案屬民事訴訟,涉及公司法範疇,在這個

場次,我是以「揭穿公司面紗」為主軸來談 RCA的

訴訟背景。在個案中,所判決的被告不只 RCA,

RCA於民國 75、77年相繼被 GE和 Thomson併購,

81年關廠後,直至 93年 4月被起訴,起訴的年代

將會是判決的法源基礎。判決中,第 4與第 11個爭

點在於侵權行為與債務履行責任歸屬上,是否涉及

專題報導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Page 13: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1

Legal Aid Quarterly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

「揭穿公司面紗理論」是否適用於本件訴訟,

成為原告與被告間爭論的事項,但能「隱約」察

覺被採納作為 RCA 公司以外之 Technicolor 與

Thomson 公司亦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的主要理由之

一,至於適用了新修正的公司法第 154條第二項,

並沒有給予明確的理由說明。而進一步的問題是,

「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在具體個案中亦不應只侷限

在股東濫用公司之法人地位,或導致公司負擔特定

債務且清償顯有困難等重大情節。

早期德國所實踐的「穿透責任理論」主張在

某些例外的情形下可否定公司與股東為各自獨立,

後又受到「規範適用理論」影響,認為應就各公

司之規範目的,探求解決濫用公司型態或有限責

任之途徑。

RCA以外的被告一貫主張「揭穿公司面紗理論」

不得僅以「法理」作為判決依據,向來不為我國司

法實務採納,而原告也不接受 GE公司因占股微小,

依公司法 369條之 1、之 2規定,非屬 RCA控制公

司,因而並無「揭穿公司面紗原則」之適用,認為

有過於狹隘適用而造成應有的規範功能受到限縮的

嫌疑,而這些疑義在未來二審過程中勢必成為原告

被告戰線之延長。

與談人:張心悌(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教授)

我所學的公司法是留美背景的。針對 RCA適用

「揭開公司面紗」與否,我將與談分為四個部分。

首先,RCA於民國 93年起訴時,而公司法 154

條之 2是於 102年 1月 30日修正公布,討論 RCA

是否適用於 154條之 2會有問題,但是否適用於「揭

穿公司面紗原則」,我是肯定的。

我在 2011年整理了 2010年全台灣適用「揭穿

公司面紗原則」的判決研究,找出了 31個個案,其

中有 5個肯定見解,當時未有 154條之 2,皆以誠

信原則和權利濫用原則為基礎。另外有 6個未用「揭

穿公司面紗原則」的判決,主要理由皆為「有違我

國現行規定」,為法律有意排除,不想引進此原則

研討會(四)適用「揭開公司面紗原則」於母公司環保法律責任之認定──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合影

Page 14: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2

之故。如今「揭穿公司面紗原則」已明文,大幅降

低否定見解,就 RCA而言,法院採用「法理」來說

明會是比較好的判斷。

其次,GE公司雖僅持股 2股,被法院視之非具

有公司控制力,癥結即在於是否該以持股比例來判

斷其控制力?就公司法 362條之 2,是以持股過半

來判定控制從屬與否,但仍可以以其他方法,如人

事的管理等,來證明 GE的公司控制力。

再者,「揭穿公司面紗原則」是很例外的法律

設計,用來突破有限的法律責任,追求衡平的概念,

認為對公司有實際控制力者應具對等責任,不應侷

限於股東身分,這是就 154條之 2立法論的建議。

美國曾做過「揭穿公司面紗原則」的實證分析,

列舉關係企業遭揭穿的十大理由為:母公司過度控

制、有欺詐及虛偽的陳述、辦公處所與經營團體有

交錯重疊、母子公司資產混淆、資轉不足、具不公

平實情、無公司董事經理人、雖有董事經理人但未

發揮功能、子公司欠缺獨立性、子公司有過度承擔

風險之情。總括來說,即是具有「控制」或「詐欺」

之嫌者,都是被「揭穿公司面紗」之對象。

以 RCA案來總結,法院雖同意適用「揭穿公司

面紗原則」,但法理的分析是粗糙的;有控制力是

關係企業的本質,不可作為揭穿與否的唯一判斷;

而從具備控制力與否以及 RCA公司及其控制公司顯

有惡意脫產、逃避債務等情事就足以揭穿公司面紗,

法理上則略顯單薄。

RCA 集體訴訟辦案經驗分享

主持人:林永頌(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我是兩度擔任 RCA律師團召集人。自救會成立

之初,是以醫療為主軸,直到民國 90年想到 RCA

可能脫產,必須盡快進行假扣押,才開始將台北律

師公會、司改會、工傷協會及環保團體集合討論,

組成了十人的律師團隊,作問卷時也有 80多位律師

協力,不幸的是,在民國 90至 92年間發現,RCA

早在 86至 87年間脫產,律師團於是解散,決定要

去美國打官司。

然而,美方仍未真正幫 RCA打官司,反而希望

由台灣先打,由桃園律師所辦理的官司,卻在 93至

95年間一直被程序駁回,直至 95年 6月才又回到

台北地方法院審理。當時我因為聯合報記者的一通

來電,表達對於資方兩家公司有六至八位律師,而

原告律師出庭時有時無的不平之鳴,他聽聞法官建

議可以向法扶會尋求協助,時任法扶台北分會會長

的我,心裡過意不去而與工傷聯繫,就此二度加入

了長達八年的訴訟程序。結辯前,律師團就開了 67

次會議,顧問團也有50多次,因為各方力量的結合,

我們才能走到現在。

周漢威(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

集體訴訟的原告與被告都是辛苦的。在實務上

我們遇到三種不同面向的困難:一是如何整合眾多

被害者的意見,如何與會員溝通解決辦法。律師在

集體訴訟案中扮演的並不是第一線的角色,工傷協

會在很早前就開始組織被害者團體,而組織團體並

不是律師所擅長的。自救會、工傷協會、律師團、

顧問團是一個共生團體,我們重視每個受害人的聲

音,專業人士的聲音並不特別大聲,反而常要直接

面對會員的質疑。

行政事務繁雜是我們遭遇的第二項困難,諸如

300份的問卷如何整理,最辛苦的是助理。我們花

了許多時間在制定表格,將會員和各界學者的意見

整合。最感動的是,在 80位律師、200多人次的

參與下,大問卷後來集結出版成《拒絕被遺忘的聲

音》,不僅獲得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更以

壓倒性的票數,奪下「年度圖書獎」!

即使共同生活在台灣社會,各界仍有自己的語

言,如何進行專業對話並將員工受傷與廠所汙染的

關聯性傳達給法官,是第三個難題。在前四場研討

中,可見不同領域對因果關係都有不同的想像,在

RCA訴訟初期就到第一線與受害人溝通的林宜平老

師,還有陳保中老師的助理,都是我們的翻譯蒟蒻。

在 RCA案件中,被害人尤其令我動容,承辦的

七、八年間,紀錄片中的員工相繼離世,如何引發

社會及法院對被害者的同理心,是團隊建立的基礎,

進而激發專業團隊的使命感。尤其一審之前,許多

人是沒有被害意識的,需透過律師及專業人士的對

話,才會挺身爭取自己的權益。

專題報導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Page 15: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3

Legal Aid Quarterly

林宜平(國立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

研究所副教授)

1998年那年夏天,我剛考進台大公衛系博士

班,和陳保中及王德榮老師一起跨入 RCA的場子做

研究;2004年我取得博士學位,RCA也開始訴訟,

在地方法院前,集結了自救會、工傷協會、帶領的

律師以及具有社會科學、公共衛生背景的學者;

2006年自救會申請了法律扶助,2009年終於開庭,

我一直都不太確定我們的研究可以在案件中扮演什

麼角色,直到自救會的阿窕第一次開庭時,在陳信

行老師的介紹下,我加入了 RCA顧問團。

當時林永頌律師給了我們七個難題,大家分頭

進行,擅長社會運動的負責組織工作;陳信行英文

最好負責讀英文判例;我因為公衛背景主要協助聯

繫學者和整理訴訟資料。因為法院要求做大問卷,

我們幾乎動員了北台灣具公衛、社會學、醫學及法

律背景的學生。訴訟過程中,因舉證需要傳訟許多

專家學者,和我同在公衛學院七樓工作的老師,幾

乎都讓我敲門請求出庭過,從來沒有人拒絕過我。

除了勞工證詞,我們在因果關係的物證上也花

了好多時間蒐集被害人的受害資料,所幸找到 1988

年台大環公所的學生,曾在 RCA廠裡做過環境調查

與採樣,從他的論文中得知,RCA為了節省電費,

空氣在密閉空間中排氣再循環,而有機溶劑是愈循

環愈糟糕。

RCA的案子未了,11月 27日再次在法院開庭,

這場與國外大廠和台灣最大律師事務所的因果纏鬥,

看似小蝦米對大鯨魚,但我們是永不妥協的民間版大

鯨魚,是由一群小魚所組成的「A School of fish」。

賀光卍(工傷協會代表)

工傷協會成立於 1992年,專門協助職災勞工爭

取權益。我本身也是一位職災受害者,1997年我因

為捷運板南線工程施工而得了潛水夫病,開始與工

傷接觸,工傷的核心在於培力受害者站起來對抗不

公不義,也以這樣的精神加入 RCA戰鬥至今。

加入工傷的隔年,我在街頭與 RCA的抗議員工

相遇,當時此案被歸類於環境公害,我一看便覺得

不對,這明明是工作傷害,於是跟著他們運動,慢

慢協助他們組織自救會。

在 RCA尚未有自救會時就有 1600多名成員,

每次抗議都是 4、5台遊覽車從各地北上聚集,工傷

協會只有兩名員工和幾位志工,如何組織龐大的一

群人?每每總是抓住機會反覆傳達使命,卻也止於

「政府為了經濟發展不顧勞工健康與環境」的簡單

描述。

我自己的官司打了兩年,最後是透過到地方與

中央政府抗議,逼雇主把錢吐出來。勞工進入司法

高牆就是漫長的等待,還要花大筆錢進行假扣押。

花了十多年,RCA才走過一個山頭,卻不斷面對家

人一個個離世,但我們有永不妥協的受害者,還有

組織工作者的熱血,我希望這個運動經驗可以穿透

整個台灣。

運動者在 RCA戰役中就像翻譯者,律師是穿了

皮鞋的用法者,我因為久病成良醫,才略懂了一些

法律,而我的任務就是讓沒有穿鞋的受害者,也學

會穿上鞋子用法律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劉荷雲(RCA 員工關懷協會代表)

我是 RCA的資深員工,在品管部待了 21年。

會加入 RCA員工關懷協會完全是無心插柳。在保中

老師出庭作證之前,我並不覺得自己的身體異狀與

RCA有關;我 28歲就有停經問題,有嚴重的眩暈症,

因為治療停經問題而流產和死胎,81年 RCA關廠之

後,我在半年間有三次莫名的大出血。前幾年,我

到萬芳醫院做健檢,得知乳房有致癌的危險。

民國 83年,有人向立委趙少康檢舉 RCA廠址

土地和地下水受汙染,環保署才開始調查附近居民

的健康問題,87年間我們員工開始相互連絡,慢慢

組織起自救會,於 88年向政府登記為「桃園縣台灣

原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十多年來我們遭

遇許多困難,我在 89至 91年間,經常夢見有人死

去,爾後成真,使我備感壓力,身旁的人察覺到我

有憂鬱症傾向,我於是選擇離去。

在林永頌律師帶領司改會時期,給我們很多幫

助,大家都熱血沸騰,我在離去之際其實也有感工

傷和律師團有淡出的跡象,甚在之後聽聞開庭時律

師都沒有出席,就在瀕臨解散時,前會長吳志剛與

Page 16: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4

孟芬老師的奔走,簡美麗在風雨飄搖之際接了 RCA

員工關懷協會。我也相繼接到他們的來電,希望我

回去看看,直到阿窕一通電話,從此便脫不了身。

重新改組之後,工傷和林律師所帶領的法律扶

助基金會,繼續支持我們奮戰,也因為志工與學者

的投入,這一戰我們成果輝煌。RCA案是台灣第一

起職業病集體訴訟,我們爭取到放寬勞保職災給付

認定的年限、土地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乳房切除

納入殘廢給付、集體訴訟申請假扣押時政府出具擔

保書;同時,工傷協會和 RCA關懷協會也持續為推

動修訂職業安全衛生法而奔走。

我們不僅希望獲得賠償,更重要的是期許社會

能改變能進步,17年來,從街頭到法院到校園,我

們一直都在,我們永不妥協!

集團訴訟辦案經驗分享──主持人及講者合影

專題報導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從 RCA 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

Page 17: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5

專 題 報 導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文/李秉宏(法律扶助基金會法務處律師)

民國(下同)104年 6月 15日,立法院三讀通

過修正「法律扶助法(以下簡稱法扶法)」,經總

統於 7月 1日對外公布,並經司法院定於 7月 6日

施行(部分條文則於 105年 3月 23日施行)。本文

主要在闡述本次新修正之法扶法第 5條第 4項第 6

款規定之意義,並簡析該條款對於台灣法律扶助制

度未來發展之影響。

依法扶法第 5條第 4項第 6款規定:「法扶

法所稱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者,係指

下列情形之一:六、重大公益、社會矚目、重大繁

雜或其他相類事件,經基金會決議。」(以下簡稱

546條款),同法第 13條第 4項並明定:「第五條

第四項第六款之事件應否審查資力,由基金會決議

之。」由此可知,此次新增訂的「546條款」賦予

法律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可視個案情形決

定准予扶助的運作空間,可謂本次修正法扶法的一

大創舉。此條款對於台灣法律扶助制度的意義及影

響深遠,本會透過 546條款,於服務的提供上可化

過往被動須由申請人提出扶助之申請;進一步以積

極主動的方式,對於重大公益、社會矚目、重大繁

雜等事件,於事件發生當下或適當的時機,即可投

入該事件的扶助工作,以保障民眾之權益。

本次法扶法增訂 546條款,其原因在於為落實

國家保護弱勢被害人之政策,及法扶法除為協助經

濟上的弱勢者解決其個案的法律問題外,也在協助

因其他原因無法受到法律適當保護者,提供必要之

法律扶助之立法意旨。根據修正前之規定,申請人

除為「涉犯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高等法

院管轄第一審案件,於審判中未經選任辯護人者」、

「因智能障礙致未能為完全陳述,於審判中未經選

任辯護人或代理人,審判長認有選任辯護人或代理

人之必要者」及「符合社會救助法所規定之低收入

戶者」等三種情形,無需審查資力外,其餘申請人

依法皆須審查其資力。然而,近年來爆發了多起公

害糾紛、環保爭議、消費糾紛、勞資爭議、食安風

暴或其他被害人數眾多的重大公益、社會矚目或重

大繁雜事件,該等事件經由大眾媒體之報導後,常

引起社會大眾關注。而本會秉持著協助弱勢族群爭

取法律上權益之服務精神,理應於上開事件發生時

予以主動關注及提供法律上必要之協助。然礙於過

往法扶法的規定,本會只能被動的接受申請人提出

申請,經審核後給予法律扶助,然而上開事件的當

事人,其經濟條件未必皆可符合無資力認定的標準,

本會依法並不能於事件發生之當下或適時主動提供

法律扶助的服務工作。

為了解決該問題,以落實國家保護弱勢被害人

的政策,對於重大公益、社會矚目、重大繁雜或其

他相類事件的被害人(例如:八八風災、澎湖空難、

高雄氣爆事件等),本次修正法扶法乃於第 5條第

4項第 6款增訂之,透過 546條款,本會即可依具

體個案認定其事件類型,經基金會決議准予扶助,

以實現公平與正義。

546條款甫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不久,於 6月 27

日即發生新北市八里區八仙水上活動樂園(下稱八

仙樂園)彩虹派對粉塵爆燃事件,造成 498人輕、

重不等之燒燙傷、吸入性肺燒傷,並有十多人死亡

之慘劇,引發全台人民的關注。本會於事發之初(6

月 29日)即依修正前法扶法之規定,針對因八仙

樂園彩虹派對粉塵爆燃受害之民眾提供法律諮詢、

法律文件撰擬、未進入司法程序之調、和解代理等

非訟申請案件,無須審查資力之法律扶助服務。同

時本會亦對外公布法律諮詢專線電話 412-8518及

[email protected] 之 e-mail。嗣 7 月 6 日新法

扶法施行首日,為協助八仙塵爆受害人,本會即依

546條款成立「八仙塵爆受害人法律扶助專案」,

並於同日召開法扶百人律師團全面扶助八仙塵爆受

害人記者會,受害人及家屬均無需審查資力即可獲

得法律扶助。

須特別說明的是,八仙樂園彩虹派對粉塵爆燃

事件,具有「被害人眾多」、「案情複雜」、「牽

Page 18: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6

專題報導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涉眾多跨領域知識」及「第一手資料取得不易」等

特徵,律師如要辦理這類案件,勢必耗費相當多的

勞力、時間及費用等,因此,就此社會矚目、重大

繁雜案件,本會透過 546條款及同法第 13條第 4項

提供法律扶助,免予審查資力,以落實國家保護被

害人之政策,俾實現公平、正義之宗旨。此外,亦

有以下幾點功效:

一、簡化申請程序,提升行政效能

人數眾多常是 546條款事件的特徵,若按傳統

申請法律扶助的方式逐一來會辦理,逐案審查、派

案,辦理結束後再逐案報結,勢須耗費相當大的行

政成本,由於此類事件的案情皆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且事件本身亦因案情相同,可予以併案處理,透過

546條款及同法第 13條第 4項提供免審資力之專案

扶助,除可提升准予扶助的行政效能外,亦可節省

行政成本。

二、籌組律師團,統一訴訟策略,達到訴訟經濟之效

此類事件往往牽涉者眾,若逐一透過訴訟方式

爭取權益,對於國家司法及法律扶助資源皆有相當

程度之耗費,而此類事件常有案情複雜,需借助不

同領域專家學者之專業意見,透過籌組律師團之方

式,予以跨領域整合,專業分工,統一訴訟策略,

資源共享,可達資源有效運用及訴訟經濟之效。

三、集團訴訟辦案經驗之累積與建構熱心公益律師

之平台及人才庫

本會相對於一般律師及事務所具有充足的條件

與資源,可作為此類事件於訴訟上長期之後盾,亦

可作為整合熱心公益律師投入此類事件之平台。透

過此類事件的協助過程,除可以累積專職律師、扶

助律師於辦理集團訴訟案件上的經驗與技巧外,也

可從中整合出承辦此類事件的專業律師與專家學

者,這些律師與專家學者們,日後都可作為辦理此

類事件的人才庫。

然而,經本會准予扶助之 546條款案件進入法

院訴訟程序,依法仍須繳納裁判費,法院受理後,

可否依法扶法第 63條規定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

訴訟法第 108條規定之限制,裁定准予暫免繳納裁

判費,本次修正並未明定,此類事件係經本會視個

案情形依法決定其得否免予審查資力,於解釋上是

否屬法扶法第 63條所指「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

資力者」,勢必成為日後法院訴訟救助實務運作上

的爭執點,值得日後持續關注。

最後,本條款的增訂,雖使本會得化被動為主

動,透過本條款積極介入此類事件。然而,本條款

所稱「重大公益、社會矚目、重大繁雜或其他相類

事件」實屬不確定的法律概念,本會就其認定上的

具體標準究應如何拿捏,要如何使本條款的使用既

符合立法美意,又不至於流於浮濫,也是本會日後

必須予以關注的重點課題。由於社會的脈動往往會

隨著時空的改變而有不同的斟酌條件,本條款的規

定固然抽象,然抽象的規定也使本會的運作能夠更

有彈性,本條款之實務操作要如何在「因應社會的

脈動」及「實務操作不致過於浮濫」間取得平衡,

除由本會依經驗積累逐漸形成判准外,亦有賴各界

提供意見與建言。

Page 19: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7

弱 勢 議 題

「空大橋-法律你和我」── 精神障礙者人權

口述/天瑜、黃致豪律師 紀錄/胡智媐

主持人天瑜 (以下簡稱A):請問律師,人權是

與生俱來,只要生而為人,在司法上便能享有其基

本權利,是否正確?

黃致豪律師 (以下簡稱B):是。有時候把我們

一個國家跟其他比較不民主、不法治的國家區分開

來的最大標準,就是人權。所謂人權,就是生而為

人,在每一個層面都應該被平等地對待、而且享有

的權利。

A:社會大眾都能理解「生而為人就有人權」,

可是當一個人犯了重罪、引起社會恐慌時,大家卻

一人拿一顆石頭丟死他。人權很容易懂,但精神障

礙者人權可能就很難懂。

B:如果人權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享有的基本權

利,作為國家所認可的公民族群的一份子,顯然精神

障礙者也是有人權的。或者我們進一步講,更因為精

神障礙者是弱勢,很多時候無法關注到自己的權益,

就需要有人出來幫他們想一想,到底政府有沒有在有

意無意間剝奪他們應該享有的權利?

A:為什麼會特別把他們標示出來?現在在台

灣的輿情裡最不能讓人理解的是:精神障礙者跟你

我一樣,都是公民。一般人犯了殺人罪,都是論罪

量刑。可是若精神障礙者犯的是令人無法想像的事

情呢?例如他殺了比較多人、他用比較不可思議的

方式殺人,所以他就可以跟精神障礙做連結。難道

他是人,我就不是人嗎?

B:您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常常講:「被

告是沒有臉的人」,並不是說他真的沒有臉,而是

對我們來說,我們對於每一個案件的每一個被告,

所提供的法律扶助,標準是一樣的。所以對刑事律

師來說,不論今天是個很簡單的案件,或是一個大

家都不喜歡的案件,或者是非常可憐的案件,例如

這幾天發生的,有個父親被控疑似親手殺害自己的

腦麻兒。無論大家心裡對這個案件的感覺是什麼,

作為一個律師都有義務讓這個被告得到法律上應該

有的權利,這就是人權的基礎。

A:所以在還沒有被鑑定是不是精神障礙者之

前,即使他犯下了最難原諒的罪刑,他的人權不會

因此消滅。

B:對於一個盡責、有理性的律師來講,都是

往「維護他的人權」這個方向努力。

A:所以為千夫所指的犯罪者辯護,律師也是

要有相當的勇氣?

B:很多律師在接這些案件時,所抱持的也是

「我們在盡一個身為律師應盡的義務」的心態。刑

事律師很不容易,在這個領域都要有勇氣,還有一

點點的信念。我們經常遭受比較多的誤解、質疑、

打擊,一個不小心就會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做這種吃

力不討好的事。所以我會開玩笑說,我們這群人可

能都要有些微的反社會人格。

A:其實早年台灣的司法觀念還不是那麼普及

的時候,有很多人弔詭地、錯誤地,或者一窩蜂地

仇視罪犯。有些民眾會覺得:「他就是犯罪了啊!」

但即使他犯罪,也必須接受公平的審判,或者公平

的檢驗、公平的辯護。這個檢驗包括「是不是因為

精神障礙而犯了這個罪?」,可是一般的社會大眾

會覺得說「這些都是藉口」。請問黃律師,身為鄭

編按:《空大橋-法律你和我》是法律扶助基金會與國立空中大學合作製播的廣播節目,配合空大課程

安排於每週二晚間 8:00 至 8:30 在教育廣播電臺調頻(FM)廣播網播出,由法扶會律師擔任來賓,參考

社會案例,深入淺出地進行法條探討與案例剖析。本刊以弱勢關懷為主題,特別收錄主持人天瑜與黃致

豪律師的精采對話,讓我們重新思索精神障礙者的人權問題。

Page 20: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8

捷的辯護律師,您怎麼看?

B:我常經手和精神障礙相關的案件,主要原

因是我在美國受的大學教育。在美國求學期間,我

選的主修專業是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異常心理

學,也就是精神障礙的研究。加上我曾在紐約的精

神病院實習,對於這些議題有比較多認識:其實跟

這些人相處,反而不需要像我們跟一般人相處一樣

提防那麼多東西。他們的大腦是個異想世界,跟一

般人不一樣,從某些觀點來看很有趣。當然有些是

比較值得同情的,他們是需要被理解、被照顧的一

群,這是肯定的。

A:台灣的司法在精神障礙的把關上面滿寬鬆

的,可是還是有一定的門檻。請問目前的刑法是怎

麼規定的呢?

B:民國二十幾年刑法上的標準叫做「心神喪

失」或是「精神耗弱」。心神喪失就是「你瘋了」,

精神耗弱就是比「瘋了」輕微一點,但也是心智無

法正常運作的狀況。然而這套標準用了很久,這兩

個名詞在每一個法院、每一個法庭、每一個法官底

下,都會詮釋出不同的結果。以致於到近代大家覺

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心神

喪失」、什麼是「精神耗弱」,找神經學家、心理

醫師也講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所以後來刑法第 19條

改成了:如果你被證明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而

且因為這樣的缺陷而導致你不知道自己做的事不被

法律接受,這時國家會認為既然你都不知道自己的

行為是違法的,那生病的責任也不在你,所以在現

代的刑法當中,我們應該要減輕或減除你的刑責。

A:一頭野獸之所以咬人,有可能是他的天性,

也有可能是他真的餓瘋了。無論是因為飢餓還是天

性,都不是他的錯,但我們也不能就這樣放他出來。

大部分的民眾會覺得「不把他處死?難道要納稅人

養他一輩子?」,但若無罪獲釋,又像是埋炸彈,

尤其他又做過那麼令人恐慌的事。所以怎麼可以放

他回社會呢?這裡牽涉到我們的司法還沒有完整的

制度,例如他必須接受後續的強制治療,或者是社

區照顧,甚至他的家人都應該要接受課程輔導訓練。

拿鄭捷來說好了,現在在刑法上,像鄭捷這一類可

能因為心智缺陷而喪失行為辨識能力的人,有嚴格

的檢視標準以及後續的安排嗎?

B:現行的司法中我們認為比較有問題的地方

在於:檢察官起訴之後,案件在法庭內整理和辯論

之後、判了刑之後呢?就不管了。所謂的「不管」

指的是:一個人進了監獄,若他有精神障礙、精神

疾病,需不需要接受後續的矯正或治療?這其實是

很重要的事情,因為這牽涉到他能不能再回社會

呢?精神衛生法中針對類似的情況,有強制治療、

強制處置,或者安置。但很可惜的是理論和實務之

間還是有差距。這些法律有規定,而執行層面的效

果未必是立即看得到的。在教育方面,教導一個正

常行為人都已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教

很久,更何況面對一個已經被診斷為有精神障礙或

者有心智缺陷的行為偏差人時,要讓他知道他自己

真的有問題,光這一點就要做很久,在專業上這叫

做有「病識感」。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生病,如何打

開心房?有了病識感之後,我們才能尋求改變現狀

的方法:如何治療、如何矯治、怎樣用藥,搭配什

麼樣的諮商,對病人是比較好的?同時,第三個階

段是,必須找出支持團體和支持系統。如果社會大

眾不斷地去歧視和排擠行為偏差人,就算有天大的

能耐、神醫再世,也沒有辦法去醫治其他人的歧視

對行為人所造成的傷害。謠言的力量非常可怕。「虐

待」其實不只是身體上的有形傷害,在家庭、婚姻、

社區裡,常常都會有無形的虐待和傷害,例如意識

形態上的歧視、言語或行為上的歧視。

A:我想大部分的民眾之所以對刑事案件裡面

以精神鑑定來減免刑期、甚至無罪釋放,不管是減

刑或無罪,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難道他不該為他所

做的錯事負責嗎?」、「難道殺人不該償命嗎?」、

「難道被殺的人就沒有人權嗎?」、「難道被害人

活該被他傷害嗎?」。對於這些言論,律師怎麼看?

B:對刑事辯護律師來講,我們一直非常渴望

的是,可以跟有這些疑問的人坐下來好好討論這些

內容。第一個,受害者有沒有人權?當然有。但是

在現代的民主社會體制之下,我們必須了解一個現

實的狀況就是「事件的發生在當時」。因此在事件

弱勢議題

「空大橋-法律你和我」―― 精神障礙者人權

Page 21: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19

Legal Aid Quarterly

發生之後,恐怕只能夠透過法律程序去取回、或者

填補當初所受的損害。如果被害人所受的損害跟個

人的身心狀況有關的話,可以走民事程序求償。

至於刑事部分,身為一個受害人,或者一個受

害人的家屬,在法律上會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自

己找律師去追訴加害者,這叫作「自訴」。相對的,

若要請國家追訴加害者,則稱為「公訴」。現在的

立法較傾向建議民眾公訴,理由在於國家的公權力

所能動用的資源遠遠大過一般老百姓。例如:一般

人找律師可能很不容易同時找偵探、調查員,或是

專家、刑警、憲兵,來做犯罪現場的重建、鑑識及

證據蒐集,但是檢察官有辦法做這些事。對於被害

者的人權,司法上並不是沒有給予保障,問題是保

障得夠不夠?做得好不好?

A:「就是做得不夠好啊!那個神經病怎麼可

以被放出來?」我想這應該是不少人的心聲。

B:我們都了解這個社會需要有發洩情緒的出

口。面對這些恐懼、這些壓力,社會大眾都在尋找

出口。我們很清楚:身為律師,這些是我們必須承

擔的。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情緒過後,我們想要

坐下來和社會大眾溝通、分享我們的觀念:如何去

預防以後有這樣的事件再出現?

A:這聽起來很不像律師會說的話。律師好像

都會說如何讓他脫罪、如何讓他被判刑、如何讓他

賠多點、如何讓他不用賠。可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主

題跟族群所牽涉到的面向比較廣,並且環環相扣,

我們不能只討論法律。

B:是的。身為鄭捷的辯護律師,我有幾件他

授權我可以談的東西可以和大家討論。很多人認為

精神障礙者在刑案中的角色特別突出、權益特別需

要保障而不舒服,「憑什麼精神障礙者的人權比一

般人要多?為什麼他需要特別的保障?」從這個角

度來看,我們可以思考: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他該

接受治療還是接受處罰?這就是為什麼精神障礙者

在法律上至少都該有一般被告該有的權益。但除此

之外,我們甚至認為精神障礙者在涉入刑案時,有

一些特別的程序上的保障要格外注意。

例如說:「精神鑑定」、或者「心理鑑定」,

就是很重要的觀念。當一個刑案的當事人是精神障

礙者或者疑似有精神障礙,社會大眾的矚目程度會

很高、犯罪情節也不會太輕微。例如在台灣嘉義水

上發生的醃頭案、台灣史上第一個在大眾運輸工具

上隨機殺人的鄭捷案,又例如日本曾有一位十五歲

的青少年殺害隔壁鄰居並汙辱屍體、挪威一位政治

思想偏激的青年持槍和手榴彈殺死七十多人。這些

案件若是光看犯罪手法和過程、規模,都會發現確

實有異於常人之處。

也許有人認為:「難道只要搬出精神缺陷,就

有免死金牌了嗎?」其實這是一個誤會。在法律上,

被認定真的有精神障礙、心智缺陷,而且真的因為

精神障礙或缺陷而無法認清自己做的事是錯的,犯

罪者還是有罪,只是刑度會因為不同的狀況而決定

要不要免除、減輕。但是在法律上,免除或減輕之

後,還是必須接受強制治療,或者社區處遇。

就我們現在的精神醫學和心理醫學來說,絕大

部分的精神障礙,是終身的、無法治癒的。這表示,

即使精障者不在監獄裡面,也勢必一輩子都必須待

在社會特殊系統下,掛著無形的枷鎖。這是現代醫

學和現代法律尚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只能透過整

體的作業方式,希望給這些弱勢的人一點點協助,

直到他終老天年。但問題來了,為什麼納稅人要拿

出資源特別扶助這些社會上的弱者?這對我們這些

正常人公平、安全嗎?可是我想請大家想一件事,

如果一個社會有資格去選擇要放棄哪些人、要優遇

哪些人的時候,最後會變成什麼下場?我們恐怕無

法接受我們所身處的民主法治社會採取「社會達爾

文主義」,也就是「適者生存、富者愈富和強者愈

強,弱者自然會被淘汰」,非常可怕。然而就我認

為,台灣民眾的想法比這個層次更高深,大家不會

去歧視身體有障礙的人。其實精神障礙同樣是一種

障礙、也是非自願性的,只是他們病的是心智、是

看不見的地方,卻又會外顯於他的行為。

A:身體上的缺陷很容易被注意到、進而產生

同情心,並得到照顧,「因為他們不是自願生病」。

在一個進步、充滿溫暖的社會,我們這些比較有能

力、比較幸運的人,要照顧那些為我們承擔了不幸

的人。但是,一個人如果四肢健全,甚至可以縝密

Page 22: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0

地策劃他要如何行兇,大眾會覺得「這個人腦筋這

麼好,而且孔武有力,為什麼我們要同情、包容他?

甚至要同理他?」

B:這其實牽涉到我們一般人的觀念。往往我

們對「精神障礙」、「心智缺陷」有誤解。很多人

認為,如果你可以完成某項生活的作息裡比較固定、

有反覆性的事,你應該就沒有瘋、應該就沒有精神

病才對。舉例來說,曾有個醫師形容重度憂鬱症的

感覺是「猶如 365天身處在幽暗不見天日的房間,

而那個房間裡總是下著雨」。有個案例的主角是個

被重度憂鬱症糾纏 15年的爸爸。15年的憂鬱症,

讓這個患者無法上班,沒辦法有正常的工作表現、

沒辦法和同事相處。他從就學時就患病了,後來走

入婚姻,也過得不愉快,因為配偶很難諒解他的病

況。最後,他的人生唯一支柱是他的六歲女兒,但

在與配偶爭奪、打民事訴訟後,是配偶拿到了女兒

的監護權,他的世界瞬間崩毀。

後來他的生活是: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每兩

個月從高雄遠赴台北探視女兒一、兩個小時。在重

度憂鬱症及生活壓力的糾纏下,他選擇用刑事犯罪

的手法來宣洩。他準備了一瓶硫酸、一把水果刀,

上台北,在女兒面前用刀子刺傷、用硫酸瓶打傷女

兒的媽媽。這是何等可怕的事,所有人、包含檢察

官都說:「被告,你不要來跟我說你有什麼精神病,

因為有精神病的人根本不可能買高鐵票、知道硫酸

該去哪買、去旅館住一晚。」其實,精神障礙有很

多不同的面向,他是某一個程度或某一個特別的社

會行為能力出了問題,有可能他的其他能力並沒有

受到影響――重鬱症就是這個樣子。重鬱症或躁鬱

症的人很多時候是伴隨情緒上的暴起暴落,他們無

法控制自己――有時候想毀掉自己、有時候想毀掉

別人。這些慾望,恐怕不會影響他日常生活的能力。

但是他心中的念頭和揮之不去的情緒,實實在在的

影響到他在做一個行為時的判斷。回過頭來看這些

案件,難道國家不該給這些不幸的人一點點寬容和

關懷嗎?或者,嚴格一點來說,負上一些責任嗎?

這些人在我們的社會當中生存,變成這個樣子,那

我們是不是該給這樣的人多一點幫助?照顧好這些

人,就多少能保其他人平安,不是嗎?

A:無形的障礙更不容易得到關懷與同理,病

情也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我們省下丟石頭的力氣,

轉而去監督這個制度、使之完整,甚至為我們的社

區照顧貢獻一點點的心力,眾志必會成城。然而目

前並沒有完善的檢核制度及配套措施,對不對?

B:對,主持人講的非常正確。其實我想法院

也有其難處,當我們必須用法律手段來處理其他領

域的問題時,法官會陷入一個困境:「如果這個領

域是我不熟悉的,我該怎麼辦?」因此,引用刑法

第 19條關於精神障礙者的減免刑罰的規定時,很多

法院、法官在引用時就面臨了很大的煩惱:「我該

怎麼判斷他有沒有精神障礙?」所以他們會傾向做

「鑑定」。刑事訴訟法第 208條規定法院或檢察官

可以請醫院、學校或其他相當之機關、團體做鑑定。

請鑑定人的用意在於:法官是法律專家,可是其他

部份需要其他專家來幫忙,因此必須請該領域的鑑

定人。很不幸的是,大部分的法官會因為被太多案

子壓得喘不過氣,而不管鑑定過程是否合理、合法,

一拿到結果報告書就下判決。

如果整個機制沒有公開透明的話,很容易落入

「權威的謬誤」,也就是「專家講的一定對」。確實,

從精神醫學及心理學來看,因為人的心智是非常脆

弱、敏感而複雜的機制,而且會層層地自我保護,

所以專家要想辦法呼喚出受鑑定者的潛意識。可是

這是為了什麼?這是為了保護這個病人,醫治他、

療癒他,是為了他的福祉、他的好處。在這個前提

底下,鑑定人是為被鑑定者好才去做這件事,在業

界是可以認同這個出發點的。

但是,出發點雖然好,方法還是要經過科學檢

驗,這是世界普遍精神醫學界和心理學界的看法。

所以,用藥讓病人講話、用催眠讓病人講話,現代

醫學界裡比較少,但還是有。如果你是出於病人的

福祉,那問題可能比較不大。然而有些專家看到這

個案件之後會「跳下來」,基於義憤,而迷失了自

己做為中立鑑定人的身分。他們會用一些誘導式問

法:塞問題、 塞事實進去、塞立場進去、挑釁應該

鑑定的對象,甚至為了讓受鑑定者講出真話來而用

藥、催眠,並將受鑑定者講出來的所有話,全部呈

現給檢察官做特殊認定。

弱勢議題

「空大橋-法律你和我」―― 精神障礙者人權

Page 23: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1

Legal Aid Quarterly

或許鑑定人會說他的出發點是「為了社會的正

義」,但是若這個論證可以成立的話,這個社會的每

一個公民都可能都會處在風險裡。因為,當有一天國

家認為你犯法,哪怕沒有證據,也可以用藥、用催眠

逼迫自白。這是非常可怕的思維,因為每一個公民都

有一個人權—「在國家的制度下接受正當法律程序保

障」。這個權利,會在這樣的作法下完全消失殆盡。

A:這其實也是「無罪推定原則」。以國內目

前的民情來說,很難接受無罪推定,因為大部份的

人只要看到犯罪的相關新聞報導,就覺得「為什麼

不給他死!」、「廢死團體別再出來廢話!」。

B:其實這些倡議團體都深知大家的情緒需要

一個出口,所以他們很樂意和大家溝通與對話。其

實我覺得大家可以健康地把情緒發洩完後,坐下來

冷靜想一想一件事:「罵完之後,我們可以做什麼

讓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我想這是大家真正關心

的。事實上,各國的研究顯示,精障者的暴力犯罪

所引發模仿效應往往比最初案更嚴重、更綿延不絕。

很多青少年尚未經過社會化的過程,在長期被孤立

或者是人格上受到隔離後,為了兩個目的而犯罪:

一是「我要幹一件大事,讓從不正眼看我的人永遠

記得我」;二是「我要自毀,因為做完這件事之後

我的人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我要有一個燦爛的

結束,人生太痛苦、太孤單、太無聊了。」這是我

們蒐集了世界各地的案例後整理出來的共通特質。

他們可能會認為「既然我成不了英雄壯烈犧牲的話,

我只好做一個驚天動地的事讓所有人記得我。」這

樣的觀念難道跟他的家庭環境、學校、周遭的社會

一點關係都沒有嗎?

A:其實一人一點溫度,這個能量累積起來就

很可觀。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關心這些不相關的

人?可是一句話、一點行動、一個眼神,累積起來

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最後讓我們請黃律師針對精

神障礙者的刑事人權提醒大家:如何主張?又該如

何避免被濫用?

B:簡單歸納成幾點:第一,若您本身是有、

或者可能有精神障礙的本人或家屬,且該精神障礙

者涉入了刑事案件,包括:被警察盤查、逮捕、訊問,

或被檢察官抓到偵查庭、法院,首先您可以主張:

立刻找律師到現場。因為律師在您告訴他您的狀況

之後,能夠協助您跟警察或檢察官、法院做出最佳

的溝通。至少他可以幫您在記錄上呈現出您確實有

精神障礙或者心智缺陷。再來,我們可以再提出相

關證據,在法院裡討論這項缺陷是否真的存在。第

二件事,在法院裡,身為一個患有精神障礙的被告,

依法絕對有權利請律師主張或自己主張要求法院調

查對這個被告有利的證據,特別是患有精神障礙或

心智缺陷方面的證據。在指定鑑定人的過程裡,精

障者或其家屬別忘記提醒律師注意鑑定人的資格、

鑑定方法、鑑定過程有無可疑的地方,例如用藥、

催眠、報告長度與實際談話長度不符、報告內容多

引用警察的筆錄等等。這些狀況在法律上都可能違

法,也是您或您的律師在法庭上應該審慎地提出來

的地方。第三,在這個行為被法院認定有罪之後、

在做量刑時,應該著重於治療而不是懲罰。治療方

式要請法院參考精神衛生法的相關規定。

A:精神障礙在刑事規定裡有許多種類。若嫌

疑人患有例如精神官能症、思覺失調症,或者我們

根據他過去的生活方式,懷疑他在犯案的當下,喪

失了心智能力、控制犯罪的行為能力時,就可以主

張精神障礙嗎?

B:這是被告的權利,被告可以這樣主張。但

如果要如此主張,當然就必須要先提出相關證據,

例如病歷、診斷書等等。至於證明被告其實在行為

當時根本不是處於這樣的狀態,就是檢察官的責任。

法律現在並沒有明白規定哪一些精神障礙或是心智

缺陷可以免責或減刑,那一些不可以。不過若硬要

說的話,「人格異常」,又稱為「人格違常」,也

就是指一個人的人格只是有「特殊的傾向」,而不

是有特殊的疾病時,法院很難因為人格傾向,就單

純地認為可以免除責任。最常聽到的是「反社會性

人格」。這其中當然也有爭議,例如反社會性人格

所併發的其他精神疾病,有什麼認定標準,在歐美

有其他法則。但現代法學和現代醫學都可以接受的

是,如果嫌疑人沒有任何的疾病,只有反社會性人

格,可能沒有辦法做為免責或減刑的依據。最後,

我想說的是,發洩情緒是健康的,只要是以不傷人

的方式進行,這些都是可以理解、也有必要的。

Page 24: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2

弱 勢 議 題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現況文/林恩淇(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專員)

運動不僅是促進身體與心靈的健康,還有助於一個

人全面性發展,是實踐人權的基本要件。

西元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

20次會議擬訂「國際體育運動憲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提出「運

動與體育是基本人權」 註1的概念後,國際人權公約

也將「運動」列為人權指標其中之一 註2,其原因在

於,運動是人格發展及自我實現歷程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元素,運動能滿足個人生理、心理健康需求,

進而提升生活品質,也有助拓展人際關係與互動技

巧,培養個人領導、自我表達能力,學習團隊合作、

公平競爭、相互尊重的精神。「國際體育運動憲章」

強調國家有責任聯合各級單位與機構,包括學校、

公營機構、私人機構,共同規劃提供運動設施和設

備,並且提供適合兒童、老年人、身心障礙者適合

的運動項目,促使全體國民都能夠充分參與運動。

教育部體育署(原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國 99

年起為期六年「打造運動島計畫暨相關專案實施方

註1 197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UNESCO)第 20次會議擬定「國際體育運動憲章」及「歐洲全民運動憲章」均揭示「運動與體育是基本人權」。

註2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第 15 條及第 5 號一般性意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 10 條及第 13 條」、「兒童權利公約第 31 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 30 條」

編按 : 聯合國在 2006 年通過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簡稱 CRPD),立法院也在 2014 年 8 月 1

日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並於同年 12 月 3 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正式施行。透過身

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承認 CRPD 的國內法效力,政府必須落實身心障礙者人權的保障,使其能生

活在一個機會均等、可以全面參與的社會環境。

身心障礙聯盟長期推廣「身心障礙者的公民及社會參與」,面向涵蓋政治、體育、文化、休閒娛樂。

本文作者特別就身心障礙者運動人權方面,期盼國家能夠投入經費,興建或改建身心障礙者的運動環境

與設備,提高身心障礙者運動可近性與可及性。

案計畫」 註3、「興建國民運動中心計畫」註4,前項

計畫補助經費給各縣市地方政府整建或興建各類運

動場館與設施,也設置「運動地圖網站」提供高品

質及平價的運動環境,為推展全民運動之理念。後

項計畫預計在全國各地人口稠密及交通便利之都會

地區興設 32座國民運動中心,提供完善運動休閒環

境,引導民眾從事良好運動休閒習慣。但從網站資

訊來看,無論是公辦公營或公辦民營大多數運動網

站並沒有無障礙網頁設計,視障者無法查詢及閱讀

網頁資訊,也沒有標示出適合身心障礙者運動場地

與運動設施(如 :游泳池有無升降設備、健身房有無

適合行動不便者的設備、觀賽區有無輪椅席位、淋

浴間及更衣間有無障礙等),在各種無障礙資訊不

足的情況下,身心障礙者無法與其他人一樣,便利

找到適合運動的場所,也不知道有哪些運動設施可

以使用。

註3 「打造運動島計畫暨相關專案實施方案計畫」,該計畫分四項專案:「運動健身激勵專案」、「運動樂趣快易通專案」(擴增運動地圖資訊平台)、「運動社團建置輔導專案」(機關團體及企業機構運動社團申辦作業 ...)、「運動樂活島推廣專案」(包括水域活動、單車活動、地方特色運動、基層扎根運動、原住民運動樂活推展、身心障礙運動樂活推展等活動)

註4 101 年度補助興(整)建運動設施總計129件,包括國民運動中心5座、游泳池11座、棒球場11座、壘球場 5座、網球場 6座、羽球場 2座、運動公園 19座、田徑場 8座、籃球場 20座及其他類42座。

Page 25: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3

Legal Aid Quarterly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現況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體育運動該往哪裡去?

依據「100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

評估調查報告」 註5指出,身心障礙者平常休閒活動

主要為「看電視、錄影帶」53.79%,其次是「散步」

19.18%,再其次是「玩電腦、電視遊樂器」9.37%,

平日有從事「球類運動、國術、打拳」只有 1.84%、

「游泳」也只有 0.91%,因此運動未普遍融入身心

障礙者的生活裡,相關媒體也曾報導,身心障礙者

使用運動場地與設施遭遇困難,甚至發生歧視、被

拒絕的情況,例如 :以輪椅會壓壞 PU跑道為由,拒

絕輪椅使用者被進入田徑跑道 ;運動中心的無障礙

電梯出入口有阻礙物 ;身心障礙運動員找不到適合

的運動場地及專任教練,選手買不起運動輔具等,

都是身心障礙者面臨的運動困境,且過去焦點在培

植身心障礙運動選手或舉辦身心障礙競賽活動上,

忽略了身心障礙者平日運動的環境與機會,以致多

數身心障礙僅能從事室內或靜態休閒活動。

「身障運動員辛酸血淚史《七個約定》開麥

拉」註6 新聞報導訴說著身障運動員辛酸血淚,租借

場地、租借器材條件限制多,且大多運動訓練場地

及宿舍未設有無障礙設備,沒有妥善的配套措施無

法順利完成運動。

「不想只幫同學顧書包包特教生吶喊:還我運

動權!」 註7這篇報導可以知道,身心障礙者從學生

時期開始,受到各種刻板印象的影響,以及政策長

期忽視下,體育運動參與過程中經常被抽離,成為

「旁觀者」、「路人甲」。

102年政府組織再造,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併入

教育部成立體育署,當年度籌編「體育運動政策白

皮書(2013-2023)」 註8,共六項主軸議題分別為

註5 內政部 100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 估 調 查 結 果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7123

註6 2013 年 09 月 28 日中國時報記者謝幸恩/新北報導

註7 2015 年 09 月 11 日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徐偉真/台北報導

註8 h t t p : / / w w w 1 . s a . g o v . t w / r e s o u r c e /annualreport/Quarterly176/page1.htm

「學校體育」、「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國

際及兩岸運動」、「運動產業」及「運動設施」,

研擬具體短、中、長程之指標,強化各層級組織體

系的連結與合作,但各議題中改善身心障礙者運動

參與困境,只是淪於口號,沒有具體改善策略與指

標 註9,使得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一再被漠視。教

育部體育署補助興建國民運動中心,截至目前興建

完工並落成啟用已有 10座 註10,但部分國民運動中

心營運管理辦法,對身心障礙民眾訂定歧視性規定,

亦違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

約。

例如:精神障礙、癲癇症等特定身心障礙類別

不得進入或使用;要求身心障礙者必須有陪伴者或

監護人陪同才能使用運動設備,或要求陪伴者必須

具備運動指導功能;部分運動中心運動設施收費,

未依循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59條規定,提供身

心障礙者及陪伴者優惠;部分運動中心之設有停車

場,未依據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第 56條規定,提

供身心障礙專用停車位及停車優惠;國民運動中心

之運動空間與設備,缺乏考量在地身心障礙人口的

運動需求,以致身心障礙者無法與他人一樣平等使

用運動設施設備,教育部體育署運動場館網站、各

縣市國民運動中心網站未依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第

52-2條規定通過無障礙檢測並取得認證標章。

「身障父帶 9歲兒想游泳被拒 註11信義運動中

心挨批」 一名身心障礙父親與 9歲兒子至信義運動

中心游泳,運動中心人員以孩子未成年為由,拒絕

他們使用。台北市體育局長表示,運動中心只對健

身房及游泳池有所限制,基於安全理由,要求經評

定需陪伴的身障者,應有一名具照護能力者陪同。

至於身障者是否一定都要有陪伴者才能入內游泳,

註9 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第五章全民運動(P37),提出身心障礙者之運動環境與活動內容仍需擴增與充實,說明目前仍有許多運動場所之無障礙設施未能完全符合身障者需求,活動內容亦無法滿足不同身心障礙者,活動機會仍有成長空間。

註10 教育部體育署補助興建落成有新北市三重、淡水、蘆洲、板橋、中和、土城、新竹市新科、臺中市中正、彰化縣彰北、屏東縣屏東市。

註11 2015 年 09 月 28 日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Page 26: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4

要視狀況而定。

主管機關被動態度,導致身心障礙者運動

人權受損

民國 104年 8月 1日至 6日屏東國民運動中心

試營運期間,因運動中心網站公告使用資格對身心

障礙民眾訂定歧視性規定,故身心障礙聯盟於當月

18日行文至教育部體育署,要求教育部體育加強查

核監督,並全面檢視各國民運動中心相關規定是否

觸法,以落實保障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權利。

「國民運動中心」係屬公共建設,依據「促進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規定,土地取得方式為公

有地撥用或由私有地價購或徵收,該法所稱主辦機

關,指主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相關業務之機關:在

中央為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在縣(市)為縣 (市)政府。主辦機關依本法辦理

之事項,得授權所屬機關 (構)執行之。各縣市主

辦機關依據「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向教

育部體育署提出興建計畫,教育部體育署審查同意

後,開始興建「國民運動中心」。舉例:屏東市國

民運動中心土地所有權為屏東市公所,且由屏東市

公所提出運動中心興建計畫,除了教育部體育署補

助經費之外,其餘資金也由屏東市公所自籌,故屏

東市國民運動中心之主辦機關為屏東市公所,相關

營運規劃(包括採購、招標、管理)均由屏東市公

所執行,其體育主管機關中央為教育部體育署,地

方為縣市政府教育局,但教育部體育署認為補助款

僅於興建「國民運動中心」建築物本體,監督營運

之職責為地方體育主管機關,但屏東縣政府教育局

體育及衛生保健科表示土地與資金非縣政府所有,

不便強制要求。

身心障礙聯盟的疑慮是「公共建設」無論是否

涉及中央預算補助,教育部體育署是否都應負起監

督輔導之責?無論該土地或預算,地方體育主管機

關是否也都應負起監督輔導之責?身心障礙者權益

保障法第 2條第 3項第 1款之規定,『體育主管機

關應負責身心障礙者體育活動、運動場地及設施設

備與運動專用輔具之規劃、推動及監督等事項』。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 30條第 5項『國家應採取適

當措施,確保身心障礙者可以使用體育場所,平等

機會參與體育活動』。興建「國民運動中心」是中

央及地方政府體育重大政策,屬性既為「公益性公

共設施」應考量全體人民可參與之情況,教育部體

育署及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先期作業期間卻未

將所在地身心障礙人口群納入評估,由於各座運動

中心實際設施內涵及規劃各有不同 (核心運動設施

及附屬設施 註12),教育部體育署在邀集學者專家

討論「國民運動中心」相關作業事宜,卻未邀請身

心障礙團體或徵詢身心障礙團體意見,也不願公開

邀集學者專家之委員名單 註13,僅以符合建築物無

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室內外通路、出入口、升降設

備、廁所盥洗室等)之規定,身心障礙者無法全面

性參與各項運動及使用附屬設施,例如:尚有多處

國民運動中心游泳池 註14並沒有提供升降設備及斜

坡入水道、健身房空間設計及器材設備未考量身心

障礙者方便使用狀況,運動指導員無法提供身心障

礙者運動指導,其他附屬空間(淋浴更衣空間、觀

賽區輪椅席位、停車場、運動傷害防護室等)未考

量身心障礙者方便使用狀況。

國民運動中心從在先期作業階段(興建計畫書

提案、工程圖面設計、工程發包、興建完工驗收階

段)就忽視身心障礙者的運動參與需求,導致到營

運期(委外招商、設備採購、營運階段),中央及

註12 核心運動設施:陸上運動設施可包含籃球場、排球場、羽球場、網球場、壁球場、桌球場、健身中心(體適能中心)、攀岩場、撞球場、舞蹈教室、綜合球場等設施;水上運動設施則可包含溫水游泳池及 Spa設備等。附屬服務設施:可包含行政服務空間、兒童遊戲室、停車場、器材倉儲室、廁所、淋浴間、更衣室、哺乳室、閱覽室、社區教室、運動傷害防護室等空間。

註13 政府資訊公開法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20026

註14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章無障礙建築物室內游泳池應具備行動不便者設施包括: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設備、廁所盥洗室、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停車空間。

專題報導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現況

Page 27: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5

Legal Aid Quarterly

地方體育主管機關未積極輔導及監督 註15,也放任

其營運單位自行訂定明顯違法之使用須知及管理原

則,以及違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之歧視性規

定,未採取一切措施消除社會刻板印象與偏見,使

得身心障礙者相對弱勢的情況下,遭受到各種不平

等待遇或歧視。

直到 104年 11月 11日才接獲教育部體育署回

函,告知屏東市國民運動中心已改善歧視性之規定

外,也於 11月 9日行文至各直轄市政府體育處及各

縣市政府,並且在公共建設推動會報中宣導,以確

實落實並保障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參與權利,包括:

相關規定避免使用歧視性字眼、積極提供安全平等

及便利的運動環境、應加強管理人員對身心障礙者

友善意識。但除了宣導之外,並不見教育部體育署

提出積極規畫,投入經費興建或改建身心障礙者的

運動環境與設備,提高身心障礙者體育運動可近性

與可及性,包括:

1.無障礙運動場地:游泳池、籃球場、羽球場、

網球場、桌球場、田徑跑道、健身房、韻律教室、

棒球場、攀岩場、射箭(擊)場等。

2.無障礙設備:游泳池升降設備、備有運動輔

助器具供有需求民眾租賃。

3.無障礙設施:淋浴間、更衣間、觀眾席、餐

飲區、置物櫃、飲水機等。

4.無礙環境空間:各出入口、停車位、廁所、

服務台、收費台等。

5.運動指導員:提供身心障礙者、老人運動指

導,包括:運動操作、運動處方、運動傷害之處理。

身心障礙者的自我實現,受限刻板印象影響

一位視障者口述說 註16:視障路跑協會成立至

今已經 14年,直到近年才開始受到關注,參與路跑

註15 「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第 20~21 頁載明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及教育部體育署辦理國民運動中心之分工職責。

註16 身心障礙聯盟推動「障礙密碼 真人圖書計畫」,真人圖書作者洪國展先生(視覺障礙者)真 人 真 事 故 事 http://www.humanlibrary.org.tw/

活動讓他有機會認識來自各行各業的陪跑志工,對

他來說路跑不只是休閒運動,達到身體健康,還能

拓展人際關係,也讓更多人認識視障者,至今仍跟

一群陪跑志工到處去跑步,成為好朋友培養出好感

情,但比起國外,台灣舉辦路跑比賽活動,對視覺

障者的友善路跑環境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近年來台灣休閒運動蓬勃發展,再加上政策積

極鼓勵推廣,從事休閒運動人口也漸漸增加,不僅

是促進國民身心健康,也促進國內休閒運動產業發

展,身心障礙聯盟成立二十多年以來,倡議無障礙

環境是組織發展的重要議題,身心障礙聯盟看見台

灣戶外休閒運動環境或場所設施設備普遍缺乏無障

礙設計,戶外休閒運動器材未受到鼓勵,未能發展

適合身心障礙者便利使用的運動器材或器具。

身心障礙聯盟於 103~104年期間舉辦「身障潛

水 夢想潛進」計畫,是台灣首次辦理身心障礙者潛

水考照專班,目的是希望改變社會對身心障礙者戶

外休閒活動參與的刻板印象,也為了改變休閒運動

場所的無障礙環境,同時讓休閒運動領域之專業人

員有機會與身心障礙者接觸,身心障礙聯盟成功培

訓了 34位身心障礙者取得潛水證照,且持續參與休

閒潛水活動,但他們需要更多且完善周全的環境。

就在此之前,身心障礙者的潛水活動僅為體驗性質,

無法有機會參與潛水正規訓練並取得證照。

第一年為了找尋合適的受訓地點,前後尋訪了

大台北地區超過 10處泳池場地,極少數能符合期待

具備無障礙廁所、更衣 /淋浴間、通道、入水斜坡

道等設計的場地,海洋實習訓練選擇在東北角四季

灣,但從建築物本體往海岸邊木棧道只有階梯,沒

有斜坡設計,依賴教練團隊以人工揹、抱、抬方式,

經過溝通與協調之後,在龍洞四季灣舉辦結訓時,

終於擁有無障礙廁所、無障礙淋浴間,還改善了一

處斜坡道,讓熱愛水上運動的身心障礙者能夠順利

靠近海岸線。

第二年前往墾丁舉辦五天四夜集訓,環境探勘

期間改善墾丁小灣潛水訓練中心無障礙廁所 /淋浴

間,讓本次受訓成員能夠順利完成訓練,也改善後

壁湖碼頭一處斜坡道,讓成員能夠順利前往碼頭,

即使如此,從碼頭到船艇上仍是困難重重,又再度

Page 28: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6

依賴教練團隊協助人工方式協助行動不便者上下

船,增加不少安全風險,也造成教練身體上的負擔。

潛水活動所具備的環境、設備、參與者本身的健康

條件,比起其他休閒運動來說條件相對較高,若能

藉由潛水教練團隊投入,而促成交通部觀光局東北

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墾丁國家公園管

理處改善無障礙環境,相信未來改善或建置無障礙

體育運動環境並不困難,而是需要跨部會及各機關

單位的合作一起努力改善環境。

提高整體社會認識身心障礙者運動參與能力

「身殘志不殘!曼聯聘用「輪椅教練」註17一

位肌肉萎縮症長期以電動輪椅代步,從小到大是足

球迷之外,也受到鼓勵修讀體育發展課程,完成運

動科學的學科,並且通過足球教練考試,從做義工

教練,教導小朋友踢球增加經驗,也正式取得教練

證書,接獲英國曼聯足球隊的教練聘書,加入曼聯

足球學校,負責訓練小球員,幫助一班充滿夢想的

小朋友朝向曼聯一隊球員的目標前進。

國外有許多身心障礙者從事體育休閒運動的案

例,例如:盲人攀岩、盲人足球、盲人溜滑板 ;行動

不便者滑雪、滑板、登山、潛水、高空彈跳、劍擊

等,腦性麻痺患者在健身房從事運動時,能夠獲得

專業人員的運動指導,國際上有關癲癇患者游泳,

會讓癲癇患者戴紫色泳帽游泳,方便救生員辨識,

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已這麼做,形成一種默契。

反觀國內,身心障礙者參與各類體育運動仍會到許

多限制,雖然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有明定體育主

管機關負責身心障礙者體育活動、運動場地及設施

設備與運動專用輔具之規劃、推動及監督,但現在

體育運動形式及場域多樣化,運動公園、河濱公園

也占有相當重要的角色,例如:全省約有 15個縣市

註17 由足球群英傳於 2014 年 8 月 13 日發表在球迷世 界 雜 誌 http://football.fanpiece.com/herostory/%E8%BA%AB%E6%AE%98%E5%BF%97%E4%B8%8D%E6%AE%98-%E6%9B%BC%E8%81%AF%E8%81%98%E7%94%A8-%E8%BC%AA%E6%A4%85%E6%95%99%E7%B7%B4-c1139528.html

設有 70座運動公園 註18,會將體育運動與休閒活動

做結合,運動公園中應該設置一些適合身心障礙兒

童遊樂玩耍的遊戲設備 註19,讓身心障礙兒童、身

心障礙父母或其他行動不便者,也能無障礙行走、

安全遊戲與運動,增進人際互動機會,享受休閒運

動的樂趣。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註20強調身心障礙者有權

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參與遊戲、康樂、休閒與體

育活動,故身心障礙聯盟期望體育主管機關能確實

加強各層級組織體系的連結與合作,採取所有適當

措施,包括:消除社會對身心障礙者偏見與歧視作

法、建置無障礙體育運動環境與設施設備、提供適

當運動指導及培訓資源,促使身心障礙者可以平等

且充分參與,除了促進身心健康之外,透過參與展

現其才華與能力,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註18 維 基 百 科 - 台 灣 運 動 公 園 列 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9%81%8B%E5%8B%95%E5%85%AC%E5%9C%92%E5%88%97%E8%A1%A8

註19 洛杉磯某「無障礙公共兒童遊樂場」http://blog.yam.com/doctork/article/69779003

註20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 30 條及第 8 條

專題報導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運動人權現況

Page 29: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7

扶 助 故 事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文/許崇賓(法扶會台中分會扶助律師)

103年 10月 15日下午 4點,一個天氣晴朗的

午後,阿梅(化名)和她的先生阿元(化名)一同

前往台中的知名賣場買麵包,在逛街的途中,阿梅

向她的先生表示想到地下二樓倒水給他,讓他可以

一邊吃麵包、一邊喝水充飢解渴,平時難得出門的

阿梅經過地下一樓時,目光便被量販店所陳列販售

的口紅唇膏給吸引過去,個性單純的阿梅心想:

「啊!好漂亮的唇膏!」

於是沒有多想,便將三條口紅唇膏放入口袋之

中後轉身離開,在經過結帳區時,警鈴大響,店員

趕忙上前攔阻並報警處理,警察趕到現場後,便在

阿梅的口袋中扣得剛剛拿取的三條口紅唇膏,於是

阿梅當場便被逮捕並送到警局。然而,因阿梅為身

心障礙者,不諳法律,在警員的協助下,向法律扶

助基金會通報申請檢警陪訊扶助。

智能障礙者 缺乏違法意識

我約莫下午 4點多接到法律扶助基金會的通報

後,急忙地趕到警局,見到患有輕度智能障礙的阿

梅,以及她的先生一臉平靜地坐在警局吃著便當,

等候作筆錄。當警察告知當事人律師已經到警局來

提供協助時,她也只是微微地點了點頭,沒有多作

表示。一般當事人面對被逮捕或被拷上手銬,送到

警局後會有驚慌失措忐忑不安,或是急著替自己

的行為辯解等反應的情形,但身心障礙者若遇到

同樣狀況,反而會讓人感覺他們表現得相當淡定,

但事實上,是因為他們對於很多大家認為理所當

然的事物,不具有足夠的認知來分辨是非對錯。

就如同阿梅拿了東西後,並不知道應該要先到結

帳區付錢才能帶走,若任意放到口袋就帶走,就是

一種犯罪行為。

因此,對於智能障礙者而言,最大的問題並非

害怕,而是他們對於警察的提問恐怕是一知半解,

此時就算有家屬陪同在身邊,面對繁雜的法律程序

恐怕也不曉得如何保障自身權益。

在警局作完第一次訊問,雖然賣場知悉阿梅領

有身心障礙手冊且為低收入戶後,表示不予追究,

無奈所犯之罪是非告訴乃論的竊盜罪,而且為現行

犯,因此在警局做完將近兩小時的筆錄後,阿梅便

被移送至地檢署,進行為時將近兩個小時的複訊。

然而,在等待移送地檢署的兩個小時空檔,阿

梅的先生多次打電話聯絡我,焦急地問我,如果移

送地檢署後,阿梅會不會因此就被關起來。

我想對於從未進過偵訊室的人而言,姑且不論

一連串的訊問對於當事人所造成莫大的心理壓力,

一進到陰暗、狹小且密閉的空間,面對的是持著國

家正義之名的司法人員,恐懼、害怕的感覺必定油

然而生,此時若有扶助律師可以在進行訊問時陪同

當事人,一方面可以使當事人心中較有安全感外,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當事人因缺乏法律知識而未對

不妥當的提問提出異議,並確保當事人的陳述是基

於自己的意願,而非受到任何不當訊問,使刑事訴

訟程序在符合武器平等原則下順利進行。

所幸後來檢察官考量阿梅沒有前科紀錄,且犯

罪的情節及所侵害的法益輕微,也將取得的三條口

紅唇膏還給賣場,以及參酌阿梅犯後態度良好,且

告訴人賣場也不再追究,最後終於獲得不起訴處分。

直到晚間十點多,看著阿梅夫妻倆人拖著疲憊的身

影走出地檢署,原本帶著愉悅的心情出門逛街,卻

因為一個無心的舉動而引來一連串無謂的司法程

序,更加體認到弱勢族群需要幫助的迫切、法律扶

助的重要性,以及身為扶助律師的使命感。

微罪不具實質違法性 

在這個案例當中,患有輕度智能障礙的阿梅連

自己犯了什麼錯都不曉得,不過區區兩百多塊的唇

膏對一個商場而言,侵害極其輕微,阿梅的行為不

具有實質違法性,實際上並不會成立犯罪,沒有實

Page 30: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8

扶助故事

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質違法性是指行為人的行為並未達足以科處刑法的

程度,舉例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一種狀況,

婆婆媽媽們到市場上挑水果,在水果攤上看到攤上

琳瑯滿目的水果,隨手拿了一顆葡萄試吃看看,這

時候難道水果攤老闆看到會大吼 :「抓賊啊!」?又

比如在學校最常遇到的,阿明一時肚子痛,又沒帶

衛生紙,看到隔壁桌的阿雄不在,情急之下就隨手

抽幾張衛生紙,難道阿明也會因此犯罪?上述兩個

例子中雖然隨手拿取別人的東西,形式而言雖然該

當竊盜罪,但一顆葡萄、幾張衛生紙所值無幾,所

侵害的利益及行為都如此輕微,在一般社會倫理觀

念上並不會認為有科以刑罰的必要,況且,如果這

些行為不給予追訴處罰,也不會違反社會共同生活

的法律秩序,但若這時依照刑法仍將這些行為加以

制裁,未免過於不近人情。

法扶律師陪訊 落實保障訴訟平等權

現在警局遇到患有身心障礙或是低收入戶等弱

勢族群等,會通報給法律扶助基金會,使較無能力

聘請律師陪同的人民可以獲得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幫

助,讓他們面對國家司法機關時,能有律師陪訊,

在面臨國家龐雜的司法程序時,能多一分的保障。

況且,患有身心障礙的人對於自己行為的認知是否

具有不法性並不甚了解,刑法第十九條亦有規定:

「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

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

罰。」原因就在於他們對於外界事務缺乏認知、理

解及判斷能力,以致無法辨認是非善意,或無法依

其辨認而作出正確行為或預料行為後果,他們的行

為動機基本上都是非常單純的,例如案例中的阿梅

被問到說為什麼要拿口紅時,她也是神色自若地回

答道 :「因為很漂亮啊!」從她反應可以看出,顯然

她並不是出於故意要偷東西的意圖,因為一般人面

對這種問題都會閃爍其詞,但由於智能障礙者對自

己的行為不具有足夠的認知,並不了解自己的行為

合法與否,否則怎麼會對於自己的行為都坦承不諱

而沒有任何辯解?

透過這個案例反思台灣社會對於弱勢族群權益

的保障,法律扶助基金會透過與警政署建立聯繫平

台,使無資力或處於經濟弱勢的人民獲得必要的協

助,並且能在第一時間有律師到場提供陪同偵訊服

務,使人民提升權利意識,更加落實憲法所保障人

民之訴訟權、自由權,以及使人民獲得實質的平等

權。身為扶助律師能夠在當事人遇到困難時,盡綿

薄之力提供他們幫助,適時地提醒他們面對問題時

不必慌張,在訊問時避免他們遭受不當訊問之外,

尤其像本案犯罪情節輕微,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可罰

性可言的案例,能夠保障無辜之人早期脫離繁雜的

訴訟程序,除了獲得成就感外,也更加堅定加入扶

助律師的行列,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Page 31: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29

扶 助 故 事

「檢警偵訊 律師陪同」原住民遭指涉販毒品案 獲不起訴

文/李鼎銘(法扶會基隆分會資深志工)

阿隆(化名)是住在基隆市的原住民,平日以

散工賺取生活費,某日遭警方盤查,以阿隆友人密

報他販賣安非他命之嫌加以逮捕,阿隆被帶往警局

製作筆錄,堅稱沒有販賣毒品,警方前往其住處搜

索,雖未搜到毒品或吸毒器具,但由於證人指證阿

隆免費在自宅提供安非他命以供吸食,阿隆一時無

從辯解下,在警方製作筆錄後,被移送至基隆地方

法院檢察署偵辦。

無端面臨重罪指控 不知所措

阿隆無端遭到指控,又沒有錢聘請律師,面臨

可能的牢獄之災而心急如焚。幸好經告知可向法扶

會申請免費扶助,經基隆分會審查通過後,指派陳

雅萍律師擔任偵查中刑事辯護律師。

陳律師了解案情後得知,阿隆堅稱他不曾販賣

毒品,也沒有友人在家中免費吸食安非他命,該

證人黃某雖自稱在民國 102年 8月 31日晚上 9時

受邀請至阿隆家中無償吸食安非他命,但只是一

面之詞。

阿隆指稱黃某是泛泛之交,沒有邀黃某進入自

宅免費吸食毒品之必要,更何況這是犯罪行為。另

外兩人並無宿怨,不知黃某為何向警方偽稱此事,

警方事後在阿隆身上以及家中都沒有搜得安非他命

和吸食器具,若要成立犯罪,許多疑點尚待釐清,

但被告阿隆有可能蒙受不白之冤,若因此遭起訴判

重刑入獄,將毀掉一生幸福,陳律師義不容辭接下

本案為其辯護。

本案偵訊中陳律師認為若僅憑黃某一人指證敘

述,並無其他事實證據可以證明確實在自宅供應吸

食毒品行為。且證人黃某指證日期並非特別或是值

得紀念之日,若在事發後數月以上再向警方舉報,

一般人不會特別記住日期,而證人卻清楚記憶令人

懷疑與常情不合,其證詞證據力顯屬薄弱。而被告

阿隆與家人同住非一人獨居,假若欲提供他人吸食

毒品,怎不去外面隱密之處,竟毫不避諱選在自宅

為之,又其為犯罪行為,更不合常理。

積極證據不足 應有利被告

警方偵辦過程中除證人黃某指證說詞外,亦無

提其他通聯監聽證據或經現場逮捕,又警方在阿隆

家中並無搜得毒品或吸食器具足以證明阿隆有犯罪

嫌疑,故本案不能成立被告阿隆有販毒行為。本案

件偵查庭經過數次開庭調查,陳律師針對各項疑點

做出對被告阿隆有利之辯護,避免被告因不懂法律

或是論理能力不足,或因偵查中遭到誤解或誤判,

因為如果要認定犯罪就應依證據認定之,假若在沒

有充分、積極證據之下就不能認定被告阿隆有犯罪

事實。所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 154條第 2項規定,

阿隆在本案中所涉嫌及販賣毒品行為,可以被認為

是沒有充分積極證據,證人黃某只是單一證人所做

之不利於阿隆的指證並非沒有瑕疵。檢察官除認同

律師的辯護意旨外,也指出最高法院 30年上字第

816號判例明白揭示,苟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

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

法律上要認定被告有罪時,必須認定其事實經

調查後是否足以採納,證據必須依積極證據而為之,

保障被告法律人權,也就是無罪推定法則。最後基

隆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做出不起訴處分,本次受

扶助人阿隆雖然蒙受不白之冤,在人生中遭遇到這

次劫難,他感謝本會同仁及扶助律師的協助下洗脫

冤情,免除牢獄之災,同時也感謝檢察官能明辨秋

毫。本案件雖非複雜大案,卻也給民眾一個機會教

育,法律本應公正,但在認事用法必須嚴謹,司法

要贏得民眾信任,實在有賴於司法機關與律師界的

兢兢業業、努力不懈。

Page 32: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0

扶 助 故 事

請一同照顧美好的花文/鄭敦宇(法扶會花蓮分會扶助律師)

曾讀過《請好好照顧我的花》這本書,書中所

傳遞的核心概念是:世間的美好需要群體一同來守

護。瘦弱嬌小的人需要賦權增能,使其成長茁壯;

強壯掌權的人需要學會謙卑,付出悲憫與關懷,促

使其心靈更加豐厚,如此才能一同守護世間的美好。

法的存在應有其更積極的意義――守護世間的美

好。身為法律人不只要嫻熟法律條文,要有聰明才

智,還必須有兼顧情理法的智慧,才能在法理之中

淬煉出值得守護的人情義理。一般人眼中冷冰冰的

法律人真能向世人傳遞溫暖嗎?以下這則案例會告

訴各位答案。

雨夜中的花 搖搖欲墜的希望

小慈(化名)具有原住民身分,在國中時曾因

脊椎斷掉導致無法負重,另有一腳不良於行,被判

定為輕度肢障,領有殘障手冊。國中畢業後無業在

家,缺乏收入來源,只能依附在原生家庭裡。小慈

18歲時遭到父親性侵,懷孕生下一個小嬰兒。分

娩時,父親曾到醫院探視,希望將嬰兒留在醫院,

然而小慈仍將嬰兒帶回家。一天晚上嬰兒啼哭不

止,父親表示要小慈自己處理,於是小慈找尚未成

年的妹妹騎車載她,懷裡抱著出生還不到兩個禮拜

的嬰兒。

一路上小慈默默地觀察哪一戶人家可以為她的

孩子開一扇幸福的窗。最後小慈在一戶人家駐足,

趁著四下無人,將嬰兒放在門廊上後匆匆離去,從

此之後不曾聞問。就在兩個姐妹離去之後不久,女

主人發現被遺棄的嬰兒,並從包裹嬰兒的浴巾裡發

現一張紙條,內容是嬰兒的出生年月日,棄養的原

因以及感謝對方收養的心情等。女主人幾經思量決

定報警處理,警方轉報社會處接手後續事宜,最後

由一對外國籍夫婦收養該名嬰兒。

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小慈後來離開原生家庭,

在他鄉自組家庭,然而她的家庭也被列入高風險家

庭,社工協助小慈之女的兒保個案時,從前夫的證

詞中發現小慈多年前的遭遇,於是通知小慈故鄉的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再由該中心通知警方

偵辦此一遺棄案。

迎接天光 期待綻放美麗的花容

當小慈到案說明時,她坦承自己對骨肉犯下遺

棄罪,對於父親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傷痛也不想提告。

詢問是否需要律師幫忙?她也覺得不需要了。很難

想像一個青春年華的少女,面對著人生中最醜陋也

最艱難的課題時,是怎樣徬徨無助的心情。當陳年

往事被血淋淋地揭露出來,她是怎麼看待那些沒有

癒合的傷口。

小慈真的不需要律師的協助嗎?站在維護基本

人權、扶助弱勢的角度,她是需要得到協助的。在

扶助律師的協助下,小慈說出自己的慟與罪。當檢

察官和扶助律師將所有的證據陳述在法官眼前,

此時小慈已再婚,尚有幼女需要照顧,法官援引

法條宣告緩刑 3 年並交付保護管束,由觀護人提

供有效且必要之協助。面對此一判決,我相信她未

來的人生路已開啟了名為幸福的契機。因為在司法

的協助下,她有了被公平對待的機會,有了贖罪的

機會,有了正視未來人生的勇氣,得到了前進的動

力與支持。

請好好照顧我的花

我很喜歡一句古老的俗諺――「毋枉毋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名為公平正義的天秤,可是並

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身處良好的環境,

享受著「歲月靜好,一世平安」的幸福。當心中的

那座天秤傾斜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力量去

矯正它,這時候司法正義就是人們期待的那股有力

量的天光,為不平衡的生命帶來希望。很高興台灣

有法扶會的存在,協助在巨人陰影下活著的小人兒,

讓他們有能力和大家共同用心照顧那名為「美好」

的生命之花。

Page 33: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1

請一同照顧美好的花

扶 助 故 事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文/李弘仁(法扶會士林分會扶助律師)

阿玉(化名)是位視障人士,原本視力良好,

與前夫阿林(化名)於民國 82年結婚後,兩人並未

生育小孩,之後阿玉因遺傳疾病導致視力每況愈下,

而先生阿林是位水電工,卻染上酗酒惡習,每每酒

後即以不堪入耳的三字經辱罵阿玉,阿玉悲慘的命

運隨著其日益惡化的視力才正要開始,而阿林開始

變本加厲,每次酗酒後就毆打阿玉。

保護令禁止家暴 刑事告訴制裁暴力

100年 3月阿林又在外面喝酒後返回住處,當

阿玉要上前扶住醉醺醺的阿林時,阿林竟出拳毆打

並將阿玉推倒在地,導致阿玉當場下巴、左膝及身

體多處挫傷,阿林又將阿玉趕出家門,阿玉無處可

去,於是阿玉就向法院聲請民事保護令及對阿林提

出刑事傷害告訴,社會局社工也介入安置阿玉,阿

玉才能有一個暫時棲身之處,後來阿玉獲得法院核

發通常保護令,禁止阿林再傷害阿玉,而刑事部分

法院也判決阿林傷害罪成立,處有期徒刑並得易科

罰金,而阿玉雖然暫時人身得以安全,但因視障謀

生不易,又無任何積蓄,致使生活陷入困難,因此

前來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扶助,希望當時尚未離婚

的先生阿林應按月給付其扶養費,否則生活將無以

為繼,後經法扶會審查後確認阿玉確實處境堪憐,

生活無著,因此准予扶助,並指派律師協助阿玉向

法院聲請其夫阿林給付扶養費。

給付扶養費 保障弱勢配偶

所謂給付扶養費案件,是指依民法第 1114條及

1116條之 1規定,除了直系血親即父母子女間互負

扶養義務外,夫妻也互負扶養義務,而配偶受扶養權

利之順序與直系尊親屬相同,也就是應最優先受扶

養,一旦受扶養權利人例如夫妻之一方即配偶不能維

持生活,當然可以請求夫妻另一方負扶養義務給付扶

養費,所以扶助律師接案後,立即著手代理阿玉向新

北地方法院聲請阿玉之配偶阿林應給付阿玉扶養費。

訴訟進行後,原本單純給付扶養費程序,因為

阿林不甘心,竟然辭去原本水電工的工作,寧可處

於失業無收入狀態也不願給付阿玉扶養費,甚至向

法院提起反訴請求與阿玉離婚,並請求阿玉返還其

所寄放之財產,阿林聲稱自兩人結婚以來,每月工

作收入所得新台幣 35,000元均匯入阿玉帳戶,由阿

玉管理,現在要求阿玉返還金錢及戒指手飾,法官

因而要查明所有阿玉帳戶金錢流向,訴訟產生意外

變化,阿玉存摺帳戶固然有阿林每月收入之匯款明

細,但阿玉自婚後即在家操勞家務,家庭生活費端

賴先生阿林之工作收入支應,而且阿林不僅酗酒又

嗜吃檳榔,阿玉每月光是幫阿林結帳付酒錢及檳榔

錢,每月就近 3萬元,生活早已捉襟見肘,哪有私

藏生活費之可能?只是日常兩人之生活開銷阿玉都

是用現金支付,並無憑證,夫妻間又豈會樣樣計較

結算,以致阿玉有苦難言,扶助律師面對此訴訟變

化,考慮應注意解決阿玉的困難,使她能脫離家暴

及不愉快之婚姻枷鎖,並期能盡速解決阿玉生活困

難,而不是注重在官司勝負。

考量阿玉面對先生阿林的反訴已手足無措,且

阿林突然辭去工作,陷入無收入也無資產狀態,將

來縱使阿玉打贏給付扶養費的官司,恐怕亦將執行

無著,拿不到任何扶養費,而現在還要面對阿林所

提出的離婚訴訟及追索已不存在的婚後財產,於是

扶助律師與阿玉討論後,決定幫阿玉徹底解決,因

此建議阿玉與先生阿林離婚,不再請求扶養費,其

餘夫妻間財務恩怨一筆勾銷,終於在新北地方法院

家事法庭協助調解下,雙方於 101年 6月間達成調

解,內容如下:「一、兩造同意離婚。二、兩造離

婚後,登記個人名下財產各歸其所有,個人之債務

各自負擔,任一方均拋棄對他方之剩餘財產分配之

請求;且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他方請求婚姻關係

存續期間所受之損害補(賠)償。」

Page 34: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2

扶助故事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

低收入戶補助、殘障津貼 保障生活

阿玉至此終於脫離不幸的婚姻,並於離婚後單

身順利取得低收入戶資格,由新北市政府核發低收

入戶補助及殘障津貼,用以支應生活所需,無需再

時時提心吊膽過著被家暴的日子,原本以為阿玉的

日子已歸於平靜,可以安心生活,不再擔心前夫阿

林的騷擾。

孰料半年後,前夫阿林竟聯合其母親、大姊、

二姊、三姊、四姊共五人向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提

出對阿玉的詐欺、誣告、妨害名譽、背信、偽造文

書、殺人未遂等刑事告訴,阿玉一接到地檢署偵查

傳票,嚇得手足無措,急忙再找原扶助律師幫忙,

哭訴著遇到無良前夫濫訴,亦恐懼著因自己視障又

陳述能力不足,深怕屆時出庭將遭前夫及其家人藉

機恐嚇騷擾,扶助律師於是先安撫她的情緒並鼓勵

她勇敢地面對,不應屈服於前夫等人的無理濫訴,

否則日後將永無寧日,另一方面原扶助律師提醒阿

玉可以再度向法扶會申請扶助。

經法扶會審查後通過扶助,再次指派律師作為

她的辯護人。而扶助律師在第一次偵查庭時先行了

解阿玉被告的事實,原來阿玉的前夫阿林於上次在

法院調解離婚後,仍心有不甘,聯合自己的母親及

四名姊姊聯手指控阿玉詐稱視力障礙申請低收入戶

補助及殘障津貼是偽造文書及詐欺、侵吞阿林於婚

姻存續期間所交付給阿玉的股金、生活費未歸還、

另又指控阿玉向法院請求阿林給付扶養費是誣告、

妨害名譽、甚至編造婚姻期間阿玉讓阿林吃檳榔,

導致阿林因精神壓力吞食安眠藥自殺未遂一事,係

阿玉殺人未遂。

對抗濫訴騷擾 扶助律師協助辯護

種種匪夷所思莫須有的指控,明顯是阿林想藉

著濫用司法資源,再度威脅騷擾阿玉,經扶助律師

與阿玉討論案情,阿玉雖然沒有其前夫阿林所濫訴

指控之事實,但已十分恐懼要再面對司法偵查程序,

更無法再承受阿林及其家人於法庭內外辱罵攻訐,

精神壓力甚大,扶助律師為求迅速終止阿林等人濫

訴刁難手段,於是採用告訴期間逾期之策略應付,

不要再處理過去婚姻期間各種財務糾葛,因為依刑

法第 324條、343條等規定,凡詐欺、侵占、背信

等罪在配偶間或其他五親等旁系血親或三親等內姻

親,均須告訴乃論,而所謂告訴乃論指的是必須在

知悉犯罪起 6個月內提出告訴,才可追訴犯罪,只

要告訴乃論之罪未告訴或已逾 6個月才提出告訴,

不論該犯罪是否成立,均已不得再行追訴。

因此扶助律師在地檢署為阿玉辯護時,即指出

阿玉與阿林之前是配偶、阿林之母親及姊姊都是三

親等內之姻親,所以阿林及母、姊所濫訴之詐欺、

背信、妨害名譽、侵占等皆屬告訴乃論,阿林等人

於102年12月間始提出告訴顯已逾6個月告訴期間,

依法不得再行追訴,同時扶助律師聲請檢察官函查

之前雙方給付扶養費、離婚案件卷宗資料,並經檢

察署調查阿玉治療眼睛及鑑定之醫院,檢察官查明

阿玉確實是雙眼色素性視網膜病變經鑑定為視覺障

礙,沒有施用詐術領取社會福利補助款之事。

另外阿林自己吞食安眠藥自殺未遂一事亦與阿

玉無關,阿玉不構成殺人未遂,阿林確實之前有家

暴傷害之行為經判決有罪,阿玉沒有誣告;其餘有

關財產、夫妻財產糾葛屬告訴乃論之罪,阿林已逾

法定 6個月才提出告訴,依法不得告訴,檢察官明

快地對阿玉作成不起訴處分,還阿玉清白,甚至認

定阿林之母、姐都是間接受害人而非直接受害人,

告發人依法不得聲請再議,阿玉至此終於真正擺脫

前夫及其母姊的糾纏結束噩夢,得以回歸平靜生活。

阿玉是後天視障人士,但因遇人不淑,前夫不

僅未能在阿玉視力急遽衰退時扶她一把,反而藉由

酗酒對其施行暴力,夫妻間不幸走上離婚一途,本

應緣盡情滅、好聚好散各自重新生活,然而阿玉於

離婚後又遭前夫聯手其家人對阿玉提出一串莫須有

之罪名指控,企圖將阿玉逼入絕境,幸而阿玉在遇

到其人生最無助最彷徨的時刻,不僅有社會局社工

加以協助安置,並在社工之幫助下找上了法律扶助

基金會,又在法扶會指派律師協助下,一起面對官

司訴訟,讓飽受家暴的她得以順利離婚並脫離前夫

及其家人之濫訴騷擾,回復平靜的生活,希望這件

案例可給予那些躲在暗處哭泣飽受家暴之人,積極

尋求法律協助之勇氣,訴訟過程或許艱辛漫長,但

妳(你)絕不會孤單!

Page 35: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3

扶 助 故 事

劫後重生,法扶一路相伴文/劉家宏(法扶會台南分會扶助律師)

凌晨的一場無名火,毀了廖女士 (化名 )賴以

維生的早餐店,一切僅起因於騎樓使用的爭執。102

年 11月 19日凌晨,被害人廖女士遭到所經營早餐

店旁的鮮魚湯店老闆夥同三名友人潑灑調和甲苯後

的紅色油漆,因當時店內早餐檯之爐灶正在烹煮食

物,紅色油漆碰觸爐火瞬間引燃大火且一路延燒,

最終造成 22戶房屋受損、一人死亡、被害人廖女士

多處燒傷之慘劇。幸而,災後有法律扶助基金會一

路相伴,終將惡人鮮魚湯店老闆繩之以法,廖女士

也獲得應得的道歉與賠償。

一場夢魘般的火警

102年 11月間筆者偶然在電視新聞中看到台

南市某早餐店遭他人潑漆引發大火共二十餘戶燒毀

之新聞,當下雖覺得驚訝,但並無過度關注此事,

畢竟台灣電視新聞總是充斥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案

件。直至 102年 12月底接到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南分

會的通知:「請問是劉律師嗎?這有一件假扣押強

制執行案件需要麻煩你!」,才開始與被害人廖女

士一家人建立聯繫。

廖女士是一名單親媽媽,在台南市某路段開設

早餐店維生,早餐店旁的鮮魚湯店老闆常為騎樓使

用問題與廖女士爭執,因而於 102年 11月 19日凌

晨夥同其他三名友人至廖女士經營之早餐店外,見

廖女士正在準備開店時,將調和甲苯後的紅色油漆

潑灑在廖女士的頭部、臉部及身體上,正巧當時早

餐檯之爐灶正在烹煮食物,調和油漆因碰觸爐火瞬

間引發大火且一路延燒,最終造成 22戶房屋受損、

一人死亡、廖女士燒傷之嚴重結果。

因廖女士為單親媽媽,僅依靠這間早餐店維持

生計,這場惡火直接奪走廖女士的所有謀生工具,

另因當時火勢蔓延至廖女士全身,致使廖女士受有

嚴重之燒傷以及心理創傷,工作能力亦嚴重受損,

對於廖女士而言,世間一切彷彿陷入永夜,甚至本

案結案前,廖女士仍會和筆者提到有時晚上會夢見

自己全身都是紅漆、四周都在著火,彷彿當日再度

重演,因而惶恐不安,夜半驚醒!

法扶會適時伸出救生索

這場惡火毀了廖女士的一切,然而廖女士為了

生計養家不得不忍著二度灼傷的傷勢,不斷尋找其

他足堪謀生的臨時工作,面對往後生活接踵而來的

龐大壓力,令廖女士難以喘息,而當時廖女士也沒

有足夠的資力向鮮魚湯店老闆及其三名友人求償,

只能揪心哀嘆。

所幸廖女士經人介紹至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協

助,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南分會的周專員相當熱心,

立即提供廖女士必要的法律協助;本案承辦檢察官

也相當迅速地將鮮魚湯店老闆及其三名友人起訴;

假扣押則先後由陶靜芳律師為聲請、筆者為執行,

依台南地方法院許可之假扣押裁定,對鮮魚湯店老

闆及其三名友人之財產進行假扣押。

扶助律師一路相伴

面對漫長的民刑事訴訟,廖女士一路以來均相

當信賴筆者,雖鮮魚湯店老闆及其三名友人均已脫

產,於假扣押程序上遭到挫折。然鮮魚湯店老闆及

其三名友人經台南地方法院檢察署起訴後,雙方也

開啟和解的契機,經過數次調解周旋,筆者發現鮮

魚湯店老闆根本毫無和解誠意,一味拖延、撇清責

任,經將上開調解過程及結果充分反映予刑事一審

承審法官後,一審重判鮮魚湯店老闆執行刑 3年 9

月(毀損器物罪,有期徒刑 1年 10月;過失致死罪,

有期徒刑 2年),此幾乎已達法定刑最上限;而鮮

魚湯店老闆之三名友人也無辜遭殃,分別受有刑責。

歷經多次開庭的陳述與努力,刑事一審的判決結果,

替無辜受害者伸張了應來的正義,法律扶助基金會

扶助弱勢的信念,此際正是最佳的實踐!

Page 36: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4

永遠為當事人最佳利益考量

在當事人心中,每一則細微的訊息,都可能由

微小的漣漪變成巨大的海嘯。作為協助當事人的律

師,必須有同理心去理解,每一則訊息對於當事人

心理的影響,甚至稀鬆平常的法院庭期通知,當事

人都會為此徹夜難眠。刑事一審判決後,接踵而來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訴訟與刑事二審訴訟,此際廖女

士的視力因火災當日遭紅色油漆潑灑日益惡化,且

生活壓力沉重,令筆者十分憂心,希望盡快讓所有

糾紛歸於平靜,讓廖女士得以重新建立生活。

因刑事一審判決的從重量刑,使得刑事附帶民

事求償訴訟與刑事二審訴訟間,再度出現和解的機

會,豈料鮮魚湯店老闆雖表示要和解卻依舊毫無和

解誠意,甚至於刑事二審審理時撇清自身責任,對

部分犯罪事實進行幽靈抗辯,此舉令廖女士及其家

人相當氣憤且不能接受。

然而此際鮮魚湯店老闆之三名友人卻使刑事附

帶民事求償訴訟峰迴路轉,鮮魚湯店老闆之三名友

人並非事件主謀,也無法預知發生如此嚴重之災

情,然卻受鮮魚湯店老闆拖累,同受有刑事責任。

鮮魚湯店老闆之三名友人透過筆者向廖女士表達歉

意後,雙方律師耗費一個多月時間,經過多次溝通

磋商,終於出現一絲曙光,鮮魚湯店老闆之三名友

人承諾賠償廖女士的部分損失。縱然這份賠償無法

填補廖女士內心的傷痕,然這份賠償卻讓廖女士陷

入永夜的生活,燃起了一絲燭光,雖然微弱但溫暖,

也照亮了繼續生活下去的路徑。

嗣後,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同樣判決鮮魚湯店老

闆應賠償廖女士的損失,而刑事二審訴訟也對於鮮

魚湯店老闆提出的種種抗辯均予駁回,刑事二審判

決理由甚至記載「行徑囂張,惡性匪淺……其行為

嚴重危害他人生命、身體、財產及居家安全,造成

之危害甚為嚴重,自不宜輕縱……」等語,同處鮮

魚湯店老闆執行刑 3年 9月(毀損器物罪,有期徒

刑 1年 10月;過失致死罪,有期徒刑 2年),此幾

乎已達法定刑上限之刑責。本案到此全部終結。

一句感謝 體認生而為人之意義

全案終結後,廖女士與筆者聯繫表示謝意,令

人甚感窩心,或許從事法律工作者最快樂的事,就

是得到當事人最真心的信賴與感謝。想想,若不存

在法律扶助基金會,這一切將變得如何,或許永夜

沒有再點亮的時候;想想,因為有法律扶助基金會

存在,多少弱勢族群,多少被害人,得以伸張應得

之正義,保障應有之法律上權益!

究竟是件令人感慨的案件,倒不是因為災情慘

重,而是感受訴訟過程以來,人性的扭曲,究竟存

在何種意念驅使人對於他人進行侵害;究竟存在何

種意念驅使人可以拒絕承擔自己行為之後果;究竟

存在何種意念驅使人扭曲原本存在之事實,將責任

推委他人,也許一切只是一時不察,就讓心中那頭

沒有名字的怪物越來越大,終將自己給吞噬了!

筆者期許人應當體認,要為自身的行為負責,

哪怕再沉重,也應坦然面對,如金剛經所說「一切

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事情發生了即過去了,生命歷程亦如此,然而

轉瞬之間,決定了「人」生而為「人」之意義。

扶助故事

劫後重生,法扶一路相伴

Page 37: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5

司 法 院 專 欄

司法透明與人權保障之平衡點─ 兼論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法庭錄音)

文/王世華(司法院司法行政廳調辦事法官)

註 1

我國現行關於法庭開庭以錄音設備進行錄音之

法源依據,除法院組織法第 90條第 1項後段及第 2

項規定外,散見於民事訴訟法及刑事訴訟法,例如,

刑事訴訟法第 44條之 1第 1項、第 100條之 1第 1

項、民事訴訟法第 213條之 1等是。惟上揭訴訟法

之相關規定,均係為輔助筆錄記載之目的而設,並

未就法庭錄音之利用或保存程序作具體規範,故現

行關於法庭錄音內容之規範事項,除訴訟法別有規

定外,悉依司法院於 102年 10月 25日修訂之「法

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辦理。惟鑑於該辦法之

授權依據為各類法院組織法 註2,而法庭錄音(影)

所紀錄之內容,為法庭活動過程,屬訴訟資料之一

部分,因其內容涵攝所有參與法庭活動之人之聲紋

及影像資訊,亦涉及人格權保障之問題 註3。為增進

司法品質及效能,提高司法公信力,並兼顧訴訟當

事人及在庭活動之人之權益,有關法庭錄音(影)

之相關規定,允宜以法律定之,並完整規範其聲請

要件、救濟程序、使用限制及相關罰則等事項,俾

平衡訴訟權益與人權保障之需求。

註1 編按: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法庭錄音)雖已於 104 年 6 月 15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於同年7 月 1 日經總統公布,惟因本文投稿之時,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庭錄音)尚在立法院審議中,並未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故本文之論述內容係以立法院 104 年 1 月 7 日第 8 屆第 6 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 25 次全體委員會審查完竣之修正草案內容為主;又本文論述的修正條文草案內容與嗣後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之條文內容,除其中第 90 條之 4 略有些微調整外,其餘條文均屬一致,均合先敘明。

註2 法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 1 條規定:「本辦法依法院組織法第九十條第二項、行政法院組織法第四十七條、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第四十四條、少年及家事法院組織法第五十條規定訂定之。」

註3 該辦法第 8 條規定須「所有」開庭在場陳述人之「書面同意」,始能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之要件,引起外界諸多批評,是就法制層面,實有檢討之必要。

司法院院會於 103年 10 月 24日通過法院組織

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法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

訂定完整規範,並與行政院共同會銜送請立法院審

查註4。立法院已於 104年 1月 7日第 8屆第 6會期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 25次全體委員會審查完竣 註5,

決議擬具審查報告,提報院會公決。俟上開修正草

案完成立法程序後,爭議多時的法庭錄音內容聲請

權利,因有法律明文規範而得以確保,參與法庭活

動之當事人或第三人,也因該法就錄音內容取得後

之利用方式予以適度限制,而毋庸擔心遭濫用致權

益受到傷害。換句話說,司法院提出上開法院組織

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目的是要解決現行以「法庭

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規範之不足與爭議,外界

部分意見將本次修法解讀成司法院不讓外界取得法

庭錄音內容,逃避監督法官開庭過程,實屬誤會。

修正草案中明定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

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得於開庭

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六個月內,繳納費用聲請法

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影)內容,但經判處死刑、

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案件,得於裁判

確定後二年內聲請(草案第 90條之 1第 1項)。

因此,上開規定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現行「法

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 8條規定須「所有」

開庭在場陳述人之「書面同意」,始能聲請交付

法庭錄音光碟之規定,已失所附麗,將配合修正。

又因法庭錄音(影)內容既為訴訟資料之一部分,

如案件依法令有得不予許可或限制聲請閱覽、抄

錄或攝影卷內文書,或錄音(影)內容涉及國家

機密、依法令應予保密之事項等情形者,法院得

註4 司法院與行政院會銜版本,參見立法院第 8 屆第6 會期第 13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03 年 12 月10 日印發。

註5 參見立法院第 8 屆第 6 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25 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104 年 1 月 7 日。

Page 38: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6

不予許可或限制交付該錄音(影)內容(草案第

90條之 1第 2項、第 3項)。

再者,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影)內容之目的既

在於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則取得或持有法庭

錄音(影)內容之人,利用所取得之錄音(影)內

容,自應符合上開交付目的,始具備正當合理性。

況且,每次錄音(影)內容所呈現之法庭活動係各

別呈現,法院准許交付之時點,復不限於案件終結

後,且內容如涉及參與法庭活動之當事人或第三人

之隱私、秘密、名譽等權益(例如,性侵害案件、

家庭暴力事件、營業秘密事件等),倘有以散布、

公開播送,或其他非為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而

使用錄音(影)內容之行為,恐將損及他人權益及

司法公正之虞,並有違許可交付之目的,自屬法所

不許。有鑑於此,司法院參酌日本、德國、英國、

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外國立法例相關規定,於修正草

案中明定對於持有法庭錄音(影)內容之人,就所

取得之錄音(影)內容,予以散布、公開播送,或

為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外之使用,即課以罰責 註6,俾使此項法制之實施,更加周全地保障在法庭

活動之人(草案第 90條之 4)。

所謂審判公開包括當事人公開及公眾公開二層

次,當事人公開涉及當事人聽審權之保障,其中閱

卷權及許可交付法庭錄音(影)內容,均屬當事人

公開之一環,而公眾公開則以法庭公開審理方式呈

現,然縱屬對當事人公開之案件(允許閱卷),法

院仍可基於公共利益、國家安全或保護當事人隱私

權之目的而決定不公開審理,故法庭公開與法庭錄

音內容之利用本屬二事,前者是公平法院之展現,

主要規範於法院組織法第 84條、第 86條,後者著

重於當事人訴訟權益之保障,並使當事人利於訴訟

註6 嗣後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之法院組織法第 90 條之 4第 2 項規定:「違反前項之規定者,由行為人之住所、居所,或營業所、事務所所在地之地方法院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但其他法律另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其處罰方式係採行政罰,而非刑事處罰。

攻防,必要時,復得加以限制 註7。參看其他法治先

進國家,諸如:德、美、英、法、加、日等國,亦

未聞有容許當事人或訴訟關係人將取得之影音光碟

任意散布或公開播放之法例,甚且明定違反之刑責,

則是否能謂上述國家均有違公開審判之原則?其理

至明。論者有謂,公開法庭錄音內容即是法庭公開

之一環云云,實屬將二者混為一談,並忽略對其他

參與法庭活動之人之權益維護,殊非的論,尤以批

評司法院將「超出目的外使用法庭錄音內容」課以

刑責,係用以「逃避監督法官開庭過程、問案態度

及程序合法性,有違公開審判原則」云云,更屬不

當聯結,實非的論。

最後要強調的是,凡有助於保障人權,提升裁

判品質與效率的措施,都是司法院追求的目標。隨

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司法透明的含義將被

進一步深化,司法院此次修正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

就是要將當事人公開之原則予以法制化,在兼顧司

法透明及人權保障之情況下,贏得人民對司法的信

心。

註7 吳從周,公開主義與法庭錄音 - 兼評「法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八條之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 228 期,2014 年 5 月,56 頁、61。

司法院專欄

司法透明與人權保障之平衡點--兼論法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庭錄音)

Page 39: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7

司 法 院 專 欄

法院調解制度之推行成效與未來展望 文/陳杰正(司法院民事廳法官)

壹、前言

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係由當事人自主、自決,並經雙

方合意的共同解決紛爭方法,調解制度(mediation)

即為其中之一 註1。調解程序進行較無訟爭性,不僅

當事人得自主解決紛爭,滿足當事人真正需求及自

我肯定的重建,且得減省紛爭解決之時間與費用,

實為紛爭解決的最佳方式之一。司法院為強化法院

調解制度息訟止爭功能,快速且妥適解決民眾之民

事紛爭,且為疏減訟源,減輕法院審判案件繁重之

壓力,促進司法資源合理分配,自 95年起,擬定加

強法院調解計畫,以擴大適用調解程序案件種類及

件數、妥適聘任專業且具熱誠人士擔任調解委員、

強化法院對調解程序進行提供適當支援、依據案件

類型或當事人合意選擇適當調解委員以提升當事人

對調解委員之信賴、加強調解委員進行調解行為之

規範、調解程序終結後進行當事人意見調查及檢討

等為計畫執行內容,全面推動。

貳、具體推行措施

一、擴大適用調解程序案件種類及件數

為提升調解解決民事紛爭之功能,除民事訴訟

法規定之強制調解事件、當事人聲請調解事件、訴

訟程序進行中移付調解事件外,於其他民事事件繫

屬時,透過案件詢問表之寄送、填寫,徵詢並促進

當事人調解意願,進而增進調解程序使用率,強化

調解作為紛爭解決機制之選項。

二、妥適聘任專業且具熱誠調解委員

調解委員乃實際進行調解程序者,為調解成效

之關鍵樞紐角色,其聘任自宜審慎,由各法院依據

調解業務實際需要,徵詢並遴選有專業知識背景且

註1古嘉諄、黃世芳、林怡芳、陳希佳、鄭曉如,民事調解理論與技巧,100 個重要問題,2011 年,頁 4-7。

具熱誠之人士,例如退休法官、律師、醫師、建築

師、心理諮商師等擔任調解委員,以因應各類專業

案件之調解需求。又為確保調解委員適任,提升調

解程序之品質,另在調解程序終結後,請當事人填

寫意見調查表,俾適時掌握各調解委員進行調解狀

況,解任或不續聘非適任調解委員之參考。

三、增進調解委員專業素養與調解技巧

民事事件紛爭態樣繁多,調解係由中立之調解

委員協助各方當事人,達成相互同意爭議解決方案

之過程,調解委員之協調溝通技巧及相關法律知識,

乃調解成立與否關鍵,為促進調解委員調解專業及

協調技巧,司法院陸續編印「辦理民事調解事件參

考手冊」、「民事調解事件導引手冊」、「調解專

用小六法」,收錄調解相關參考資料、注意事項、

法令依據等供調解委員使用。自 98年起,司法院每

年辦理北、中、南區民事調解業務講習,選聘專

業講座授課,以提升調解委員及各法院辦理調解

業務人員之專業素養;法官學院每年亦舉辦調解

業務研討會,聘任專業講座講授調解相關課程及

性別平等系列議題,提供各法院調解委員進修機

會,並同時進行業務座談,提供調解委員意見交

流機會;各法院平日並視實際需要,舉辦調解委

員講習會或座談會,以充實調解委員調解能力,

加強與調解委員之溝通,達成提升調解委員專業

素養與調解技巧之目的。

四、強化法院對調解委員之行政支援

為讓法院調解業務執行順遂,由各法院組成行

政團隊,於調解委員就調解事件之法律專業知識不

明瞭時,適時提供協助,並提供必要之行政支援,

例如由行政團隊依據案件爭議性質選任專業之調解

委員,調解委員進行調解程序,承辦法官或司法事

務官隨時就調解程序進行涉及之法律問題提供諮

詢、協助,法院就調解委員出席調解期日依法發給

日費、旅費並酌付報酬,服務績效優良者,除由高

Page 40: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8

等法院及其分院、各地方法院予以表揚外,司法院

每年另辦理績優調解委員之表揚,以表彰調解委員

之貢獻,給予調解委員應有之禮遇與尊榮。

五、改善調解室軟硬體設備及調解流程

為提升調解程序品質,有改善調解室設備及調

解程序進行流程必要。是各法院調解室軟硬體設備

力求溫馨、舒適,讓當事人能有比較和緩之情緒,

與調解委員共同在優質環境中進行爭議之處理;法

院受理分案後,主動由專人向當事人說明調解程序

之進度,徵詢當事人能到庭之期日,作為指定調解

庭期之參考,以促請雙方當事人到庭,提高當事人

到庭調解率,並預先建議雙方於調解期日提出調解

方案,以有效率方式進行調解準備。

六、提升當事人對調解委員之信賴

各法院以專業調解方式,調解個案優先由具個

案爭議專業之調解委員進行調解,例如,工程糾紛事

件由建築師、土木技師等具有工程專業背景之調解委

員進行調解,醫療糾紛事件由具有醫療專業背景者進

行調解,並視個案需要由具法律專業背景(例如律師

或退休法官)之調解委員參與調解,提供當事人各該

爭執專業領域分析及法律意見。當事人如合意選任其

他調解委員,則儘量尊重當事人之選擇,以增進當事

人對調解委員之信賴。司法院另訂定「法院調解委員

倫理規範」,作為調解委員執行調解業務之行為規範

基準,以完備對調解委員執行調解業務行為之整體規

範,藉此更提升當事人對調解委員之信賴。

七、調解為紛爭解決重要機制之多元化宣導

為更促進當事人使用調解制度解決紛爭之意

願,司法院製作調解宣導短片,介紹調解制度之優

點及流程,並在各法院院區、當事人休息區等地點

播放,以增進洽公民眾對於調解制度之認識。

參、推行法院調解之成效

一、地方法院部分

(1)地方法院辦理調解事件終結總件數,已由

95年 48,188件,逐年遞增至 103年 84,233件,增

加比率達 74.8%;調解成立件數,則由 95年 17,808

件,逐年遞增至 103 年 33,377 件,增加比率達

87.43%;而調解成立件數占成立與不成立件數百分

比,95年為 48.01%,103年則成長為 49.87%;調

解成立件數占終結件數之百分比,95年為 36.96%,

103年則成長為 39.62% 註2(詳表 1)。

註2 統計資料來源均由司法院統計處提供。

表 1 資料期間:093/01 至 103/12 單位:件;%

年別 終結件數 調解成立 調解不成立 駁回 撤回 其他 百分比一 百分比二

總 計 673,567 265,414 274,985 3,419 82,561 47,188 49.11 39.40 093 年 40,666 10,462 23,605 161 4,994 1,444 30.71 25.73 094 年 37,892 11,959 18,544 187 5,660 1,542 39.21 31.56 095 年 48,188 17,808 19,283 107 7,154 3,836 48.01 36.96 096 年 60,781 22,723 26,148 193 8,868 2,849 46.50 37.39 097 年 58,733 22,563 23,577 232 8,191 4,170 48.90 38.42 098 年 61,312 25,030 24,342 173 8,068 3,699 50.70 40.82 099 年 61,693 25,930 24,663 124 7,017 3,959 51.25 42.03 100 年 62,338 27,995 22,381 129 6,794 5,039 55.57 44.91 101 年 69,238 30,273 25,357 239 7,496 5,873 54.42 43.72 102 年 76,425 32,521 28,732 680 7,992 6,500 53.09 42.55 103年 84,233 33,377 33,556 1027 8,991 7,282 49.87 39.62

說明:1.百分比一:調解成立件數占成立與不成立件數之百分比 2.百分比二:調解成立件數占終結件數之百分比

司法院專欄

法院調解制度之推行成效與未來展望

Page 41: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39

Legal Aid Quarterly

表 2 地方法院民事調解終結件數占民事終結件數百分比(不含家事)

資料期間:093/01 至 103/12 單位:%

表 3 高等法院暨各分院民事(不含家事)移付調解事件終結情形

資料期間:96/01 至 103/12 單位:件;%

說明:1.百分比一:調解成立件數占成立與不成立件數之百分比   2.百分比二:調解成立件數占終結件數之百分比

(2)地方法院民事調解終結總件數占民事事件

終結總件數百分比,已由 95年 2.01%逐年遞增至

103年 3.73%(詳表 2)。

(3)由上述統計數值顯示,擴大適用調解程序

案件種類及件數已略見成效,調解事件件數不僅數

量增加,調解成立件數亦成長,各地方法院推行調

解措施,已有效促進當事人民事紛爭之解決及法院

訟源之紓減。

二、高等法院部分

(1)民事訴訟法第420條之1移付調解之規定,

機關別/年別

093 年 094 年 095 年 096 年 097 年 098 年 099 年 100 年 101 年 102 年 103年

合計 2.35 1.96 2.01 2.40 2.49 2.81 2.91 2.93 3.03 3.37 3.73

原於第二審程序並未準用,惟縱於第二審程序,亦

宜賦與當事人選擇改依調解程序解決紛爭之機會,

民事訴訟法於 96年 3月 21日修正時,於第 463條

增訂準用第二編第二章調解程序之規定。故高等法

院移付調解事件總件數,自 96年 16件,逐年遞增

至 103年 450件;調解成立件數由 96年 13件,逐

年遞增至 103年 359件;調解成立件數占成立與不

成立件數之百分比及調解成立件數占終結件數之百

分比,103年分別為 80.31%、79.78%(詳表 3),

可見移付調解制度作為解決紛爭機制之效能,於第

二審程序亦逐漸顯現。

年別 終結件數 調解成立 調解不成立 駁回 撤回 其他 百分比一 百分比二

總計 1,900 1,555 331   9 5 82.45 81.84 096 年 16 13 3       81.25 81.25 097 年 131 88 41     2 68.22 67.18 098 年 142 124 18       87.32 87.32 099 年 216 196 17   2 1 92.02 90.74 100 年 281 241 38   2   86.38 85.77 101 年 276 211 61   2 2 77.57 76.45 102 年 307 251 56       81.76 81.76 103年 450 359 88   3   80.31 79.78

(2)高等法院全部移付調解終結總件數占民事

事件終結總件數百分比,已由 96年 0.12%逐年遞

增至 103年 2.81%(詳表 4);其占民事訴訟事件

終結件數百分比,更由 96年 0.13%逐年遞增至 103

年 3.22%(詳表 5),可見第二審訴訟程序之當事人

已逐漸接受以移付調解程序作為紛爭解決之選項。

Page 42: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0

表 4 高等法院暨分院民事調解終結件數占民事終結件數百分比(不含家事)

資料期間:96/01 至 103/12

表 5 高等法院民事調解終結事件與民事訴訟終結事件相對比率(不含家事事件)

資料期間:96/01 至 103/12

肆、未來展望

由上述調解事件相關統計數字表現可知,司法

院自 95年開始加強推動法院調解制度以來,法院調

解已成為解決紛爭之重要機制,並有效協助當事人

化解紛爭,減少訟累,對於法院審判業務繁重壓力,

確已發揮紓解訟源之功能。調解作為訴訟外解決紛

爭替代機制(ADR)的一環,對於補充訴訟制度之

不足,有效降低法院案件負荷,減輕民眾進行訴訟

之負擔,具有實質效能,司法院推行加強調解計畫

已略見成效,未來將繼續推行下述作為,期待整體

調解品質之繼續提升,以實現「司法為民」之理念。

一、激勵各法院更積極推行調解制度

調解制度成效能否有效提升,首在各法院是否

確實積極推動,從擴大民事事件適用調解程序、遴

聘適任專業之調解委員、加強對調解委員之行政支

援及與調解委員之交流等,均有賴法院之積極參與,

是激勵各法院更積極推行調解制度,亦是將來作為

重點。

二、持續增進調解委員專業素養

調解制度運作之成效,除了法院作為推行主體,

持續改善軟硬體設備,加強對調解委員的支援外,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103年

合計 0.12 0.94 1.05 1.59 2.01 1.86 2.12 2.81

96年 97年 98年 99年 100年 101年 102年 103年

合計 0.13 1.02 1.13 1.72 2.20 2.08 2.34 3.22

說明:1.本表係列計民事調解終結件數÷民事訴訟終結件數×100%。 2.民事訴訟事件含第一審訴訟、第二審訴訟、再審、第三人撤銷訴訟、抗告、再抗告等事件。

調解委員調解技巧與專業素養的增進,以繼續提高

調解案件之調解成立率與調解品質,是未來推行重

點之一。至於具體做法,如增加編輯調解相關書籍

供調解委員參考,安排相關課程讓調解委員繼續進

修,舉辦座談會讓調解委員心得分享等,都是未來

努力的方向。

三、繼續加強專家調解專業案件機能

有關醫療、勞資、工程等專業領域紛爭事件運

用專業調解之成效,有賴專業調解委員之參與,未

來除持續運用現有的專業調解機制外,各法院遴聘

更多專業且熱心調解委員,並繼續提升調解委員專

業調解技能,將有助於專業領域紛爭事件之調解成

效。

四、努力提升調解法院調解品質

進行調解程序,除成立調解,當事人紛爭獲得

解決,追求調解成立率之增加外,如何讓當事人因

調解程序增加對法院之信賴,及讓真正的調解核心

價值,例如提升當事人自主解決紛爭能力、真正需

求被滿足、自我肯定的重建等,於調解程序進行中

被落實,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司法院專欄

法院調解制度之推行成效與未來展望

Page 43: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1

借 鏡 他 山

2015 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文/陳采邑(法扶會台東分會執行秘書)

像農忙時節一樣,晚秋大概是法扶最忙碌的時

期,在忙著考核驗收年度成果之際,法扶也不忘了

向其他國家汲取法律扶助機構的養分,回來灌溉台

灣法律扶助這塊「扶田」。

趁著中秋節連假,法律扶助基金會一行人包含

賽德克族的蔡志偉董事、陳為祥秘書長、法務處及

業務處周德彥、黃思維副主任、台東分會陳采邑執

行秘書及特地從英國飛來支援翻譯任務的張毓珊律

師,踏上考察澳洲法律扶助的旅程。

我一路從台東、台北、新加坡轉機後再前往澳

洲昆士蘭,24小時的旅程前往七千公里外的澳洲進

行五天的考察行程,重點任務是吸取澳洲昆士蘭省

與北領地原住民族法律扶助機構的制度與經驗。

澳洲總面積約 768 平方公里,約台灣的 213倍

大,3萬到 5萬年前已有原住民在此生活,經研究

顯示,澳洲原住民是非洲移民的後代,一直到 17

世紀英國殖民前,當地原住民都過著與世隔絕的生

活,1960年代無故逮捕或拘禁原住民的問題嚴重,

1970年代在原運人士的串連下開始為原住民族義務

辯護,也獲得聯邦政府原住民族事務部的支持,開

始設立專為原住民族提供法律服務的單位,因此,

澳洲原住民族法律服務的歷史,至今已經 43年。

根據澳洲 2011年的統計,澳洲原住民(含托

雷斯海峽島民)總數估計約為 66萬多人,佔澳洲

總人口數 2.5%~3%。「原住民」事實上為統稱的概

念,英國殖民前原已存在的當地族群。澳洲原住民

族人口比例及人數與台灣接近,但所提供的法律服

務模式卻與台灣迥然不同,5天考察的省份分別為

原住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北領地(佔 26.8%),以

及次高的昆士蘭省(3.6%),除了官方設立的法律

扶助委員會(Legal Aid Commission),比較特別

的,是針對原住民族特別成立的原住民法律服務處

(ATSILS)、家暴法律服務處(FVPLS)以及社區

法律服務中心、公益律師組織等單位,澳洲不只是

文化多元,連法律服務也呈現多元豐富色彩,這跟

台灣由法扶一手包辦所有服務相較,著實讓團員大

開眼界。

參訪行程的第一天(9月 28日),首先要考

察的依法設立昆士蘭法律扶助委員會(Queensland

Legal Aid Commission),接待我們的是執行長

Anthony John Reilly,也是本會主辦 2014法律扶助

國際論壇的報告人之一,除了參訪電話服務中心、

監所視訊面談設備,Anthony也安排各組針對法扶

事前讀書會提出的疑問詳加解答,Anthony也熱心

的建議我們隔天到法院觀摩家事當職律師服務,這

些服務大多是由專職律師提供。

北領地原住民法律扶助處(NAAJA)牆上畫作

電話服務中心的一角,讓同仁可以躲起來的小小空間。

Page 44: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2

接下來是社區法律服務中心(Caxton Legal

Centre),澳洲全國有 200個社區法律中心,而

Caxton Legal Center是昆士蘭第一個社區法律中

心,成立於 1976年,目前有 28到 30個員工、14

個專職律師,中心有 200個公益律師,相較於依法

設立的法律扶助委員會,社區法律中心是獨立於政

府以外的機構,法律扶助委員會承辦的民事案件非

常少,因此,社區法律中心的服務就是為了填補法

扶的不足,最主要的工作是法律諮詢、轉介、個案

代理、社區法律教育。社區法律中心很大的優勢是

即時回應社區的需求,一年有 44萬個小時的服務是

由志願公益律師所貢獻的。社區法律中心人員薪資

雖然較法扶低,但是彈性的工時、環境及公益的理

念,是吸引專職律師及員工願意奉獻的原因之一。

第二天(9月 29日)上午則分成兩組,一組

隨 Anthony的安排跟著專職律師到法院觀摩家事輪

值律師服務,一組則依行程參訪昆士蘭家庭暴力預

防法律服務處墨爾本辦公室(QIFVLS,Brisbane

Office),QIFVLS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原住民家暴及

原住民族的親屬受害者,內部除了專職律師外,也

聘僱原住民員工,作為與個案之間溝通的橋樑,對

於原住民族身分的認定,只要個案自稱為原住民族

即可,如有爭議,則會用詢問部落歷史問題來確認

(澳洲的原住民族身分認定很寬鬆),協助的個案

不只是法律問題,還包含生活、經濟與法治教育。

有些部落沒有對外聯絡道路,甚至需要直升機作為

交通工具,對於被團員問到為何不使用視訊設備以

減少交通的勞費?

法扶視訊面談室,律師可以直接與監所連線。

Caxton 的櫃檯,到了澳洲的 NGO,還是改不了自掏腰包

贊助 T 恤的習慣。

QIFVLS 拔山涉水的簡報畫面,有時甚至會出動直升機,

只為跟個案見一面。

參訪結束後,Anthony(左)也陪著我們走上一段路,像

是遇見許久不見的朋友。

借鏡他山

2015 澳洲參訪筆記―― 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Page 45: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3

Legal Aid Quarterly

QIFVLS的執行長表示,科技設備不適合原住民

族,幫助原住民族最好的方式是面對面的溝通,重

要的是建立關係並遵守承諾,例如跟個案約好時間

就必須排除萬難依約前往,否則長久以來建立的信

賴關係,可能會因為一次毀約而動搖。當然,團隊

進到部落首先必須找到部落的窗口。對於家暴個案

的面談也會約在部落特定配合的單位,例如健康中

心等等,讓個案可以其他理由到約定定點與律師面

談,讓個案可以就近尋求協助,也兼顧隱私與安全

性的要求。對於員工的文化敏感度訓練,除了例行

的教育訓練外,內部也聘用一位原住民族文化工作

者,另外組織還有一位外部的文化諮詢委員,讓律

師及員工可以諮詢文化方面的問題。

式作為鼓勵,在澳洲律師事務所如果想要投標聯邦

政府的委託案,有從事志願服務的事務所就會加分,

目前 QPLICH大概有 14位專職律師,相對於在事務

所工作,在 QPLICH生活和工作比較平衡,也會對

一些議題進行倡議的工作,在澳洲,公益律師服務

是他們的文化。

QIFVLS 的標語:No Way, It's Not Our Way.

QPLICH 辦公室過去是教堂,現在蘊含著澳洲公益律師滿

腔的熱情。

下一站是 Queensland Public Interest Clearing

House (簡稱 QPLICH),是 2001年成立民間公益

律師組織,提供民眾公益義務律師的服務,經費來

源很多元,除了政府補助外,還有會員的入會費,

機構也會跟外部募款,公益律師所辦理的個案主要

是針對不符合法扶資格的個案,也跟法律系的學生

一起合作,昆士蘭沒有立法要求律師從事志願公益

服務,但外界對律師有這樣的期待,澳洲成立全國

律師公益協會,透過表揚活動及出版品刊登受表揚

的律師,或是對服務時數最多的律師頒發獎狀等方

Page 46: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4

第三天是昆士蘭量刑法院(Murri Court in

Queensland),Murri一詞並不是指毛利人,而是

澳洲原住民族的統稱,由法官及兩位部落原住民長

老所組成的量刑法院,而部落長老是部落推薦的,

主要針對認罪後的原住民被告所設置的量刑機制,

當天我們也實際觀摩了整個量刑的流程,整個法庭

的設置充滿原住民族圖騰,出庭的除了協助被告的

法扶律師外、還有社工、家屬等人,所有的人一起

討論被告的量刑與處遇,除了量刑作用外,似乎有

透過部落長老給予被告文化情感上的壓力,避免被

告再犯,另外還有配置原住民法庭工作者,但每個

原住民法庭工作者的工作都不同,這次我們看到的

是擔任被告庭後說明的角色。

下午,一行人風塵僕僕地趕往昆士蘭原住民

法 律 服 務(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Legal Services,簡稱 ATSILS ),這是我們在昆

士蘭最後一個參訪單位,澳洲原住民族法律服務

機構緣起於 1970年代原住民運動,目前全國有 8

個 ATSILS,其中北領地有 2個 ATSILS,各省的

ATSILS則組成全國原住民法律扶助處(NATSILS),

定期開會並提出政策法令的建議,同時出席聯合國

原住民族論壇,澳洲的 ATSILS都是由聯邦政府以政

府採購方式公開招標,皆為法人組織,由董事會作

為管理階層,董事會成員皆是地方的原住民族代表,

只有 2席非原住民族董事是基於專業設置,但非原

Murri 量刑法庭,左邊的位子是長老及法官、右邊的位子

是被告、社工或家屬及律師。

本會陳為祥秘書長與 NATSILS 主席 Shane Duffy,背後是

原住民圖騰。

與兩位部落長老合影。

法官很熱情地介紹辦公室的原住民族擺設。

借鏡他山

2015 澳洲參訪筆記―― 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Page 47: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5

Legal Aid Quarterly

住民族董事沒有表決權,昆士蘭原住民族法律服務

處設立於 1972年,有 25個辦公室,ATSILS有二分

之一的員工具有原住民族身分,機構要求員工必須

具有文化敏感度,近來也有越來越多原住民族律師

加入,成為原住民與非原住民族間的溝通橋樑,原

住民族法律服務處跟依法設立的法律服務委員會不

同,有比較高度的自由,特色是對文化有高度的敏

感度,多數案件都是由專職律師服務,包含 24小時

的刑事當職律師的服務,提供遭逮捕的原住民族即

時的法律諮詢服務,單位內部也有提供翻譯的服務,

大多仰賴機構內部的原住民族員工來克服語言上的

問題,甚至有提供直升機來克服距離的問題,因預

算考量有些辦公室甚至十位律師才搭配一位助理。

搭配律師進行外展服務,當然,北領地法扶同樣面

臨律師人數不足的問題。

結束了昆士蘭 ATSILS 參訪,團員踩著輕鬆的步伐散步回

旅館。

除了法扶及法院的調解外,北領地也有民間的家事調解中

心(Family Relationship Centre),調解員都是需要經過認

證。

第四天一早,團員搭乘國內線班機前往北領地,

這是澳洲原住民族比例最高的省份,人口結構與台

東類似,21萬的人口有三分之一是原住民,四個小

時的飛行時間,飛機上可清楚鳥瞰一望無際的沙漠

地景,反而讓人想念起台灣的中央山脈。一下飛機

團員便趕往北領地法扶(Northern Territory Legal

Aid Commission),特別的是連家事調解服務也很

多元,調解人有些是會內的專職律師或心理師,有

些是會外律師,但都需要取得證照才能擔任家事調

解人,提供調解的還有民間的家庭關係中心,提供

非律師的調解服務,會內設置有原住民田野工作者,

北領地法律扶助委員會與台灣法扶合影。

離開北領地的法扶已是傍晚,剛好晚上有夜市

可以一睹當地風情,最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原住民族

傳統生活慣習的物品:木製的飛鏢。聽說是傳統原

住民族狩獵的工具,用來獵捕鳥禽,當地的野生動

物還有鱷魚跟袋鼠,而夜市竟然也有販賣鱷魚肉及

袋鼠肉製成的漢堡。

參訪的最後一天,我們到了北領地原住民法

律 服 務 處(North Australian Aboriginal Justice

Agency, NAAJA),北領地有兩個原住民法律扶助

處,NAAJA是其中一個,提供原住民族法律及生活

上的服務,比較特別是監所的服務,NAAJA是唯一

可以進入北領地監獄服務的單位,有兩位同仁在監

Page 48: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6

所協助原住民提出假釋計畫。北領地的監禁者有九

成九為原住民,因此 NAAJA也有 Through Care全

面照護計畫,概念類似醫療照護體系,提供一個持

續性的照護,與台灣的法律只協助法律案件大不相

同,NAAJA除了個案的代理之外,也協助當事人從

被逮捕、監禁,到脫離司法系統重新回歸社會,另

外跟當地部落建立關係提供外展服務,提供偏遠的

部落法治教育,部落有很多 10多歲的年輕人甚至沒

有見過白人,對澳洲法律系統非常陌生。

在原住民被警察逮捕後到偵訊前,NAAJA提供

24小時電話法律諮詢服務,由內部專職律師輪流接

聽電話。對於原住民高監禁率,專職律師認為可能

的原因是澳洲的原住民被帶離部落後,在主流社會

相對弱勢,又受限於白人的法律系統,形成惡性循

環,白人的法律針對原住民族而言是苛刻的,例如,

因飲酒而犯下罪行會加重刑罰,或者,澳洲禁止在

戶外廣場上飲酒,對無家可歸的遊民相對而言,更

容易因此犯下罪行,要理解原住民在歷史上被對待

的過程,才能理解他們在社會上的困境和複雜的問

題,言談中可感覺到專職律師對原住民族在司法處

境上的無奈。

最後,在 NAAJA同仁的帶領下,我們也進入達

爾文監獄參訪,很訝異監獄內部設備應有盡有,倒

像是校園宿舍一樣,被告與律師及家屬可用視訊設

備面談,人性化及科技化的監獄處遇與 9成 9是原

住民族的監禁率,這種種措施反倒像在彌補澳洲殖

民政府的罪惡感。

澳洲有著多元且綿密的法律服務網路,原住民

法律服務與一般的法律服務分流,展現原住民族法

律服務特殊性,服務提供者需要具備文化敏感度,

服務的過程更重視關係的建立,服務範圍更不僅只

是限於法律案件,專業的原住民族法律服務模式,

值得台灣借鏡。

原住民傳統文物與樂器演奏

與 NAAJA 的刑事部門律師交流,律師也是在這裡用視訊

設備與監所的被告會面。

借鏡他山

2015 澳洲參訪筆記―― 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Page 49: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捐款贊助說明您的支持與貢獻,將讓弱勢朋友擁有追求平等權益的動

力,在此企盼各界人士熱心贊助捐款,成為法扶基金會每

年基本經費,助使會務順利運作,進而幫助到更多需要法

律扶助的朋友們。本會也將開立捐款收據,日後可做為您

減免所得稅之用。(衛福部核准募款字號:衛部救字

第1040125638號)

一、專人處理:

現金或支票捐款,若為票據,收款人請寫明「財團法人

法律扶助基金會」,並劃雙橫線註明「禁止背書轉讓」

字樣。請於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2:00、13:30~18:00),至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189號5樓,會由專人服務辦理。

二、郵政劃撥:

劃撥帳號:19858275劃撥戶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三、郵寄捐款:

現金袋或支票捐款,收款人請寫明「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

金會」,並劃雙橫線註明「禁止背書轉讓」字樣。請以掛

號郵寄至「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189號5樓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收」,並於信封上註明寄件人姓名、地

址及電話等資料。

搶救被告—律師在警局教戰手冊

 捐款徵信(2015 / 08 ~ 2015 / 11)

捐款人�� 捐款金額� 捐款人���� 捐款金額

2015/08

楊O鈴� 300陳O伸� 700王O三� 100蔡O隆� 5,000楊O恬� 500潘O君� 500王O蓬� 1,600楊O鈴� 300曾O玲� 2,000楊O宜� 1,000

朱O弘� 100朱O瑜� 100楊O鈴� 300蔡O芳� 400社團法人台北律師公會� 20,000林O娸� 1,000李O融� 3,600李O融� 16,400徐O琴� 180吳O慧� 1,000

楊O恬� 500潘O君� 500楊O鈴� 300黃O棟� 1,000林O輝� 300林O淵� 300陳O伸� 700楊O鈴� 300一甲派出所� 1,500王O三� 100楊O鈴� 300蘇O翔� 5,000張O棋� 100林O鈐� 100呂O琳� 200楊O鈴� 300李O嘉� 620楊O鈴� 300蔡O隆� 5,000梁O綸� 1,000劉O蓁� 1,000

洪O蟳� 100楊O鈴� 300蔡O芬� 2,000楊O鈴� 300藍O綾� 500無名氏� 3,000許O豪� 5,000林O辰� 1,500吳O庸� 10,000智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00宜蘭律師公會� 20,000劉O容� 6,000羅O胤� 10,000元誠法律事務所� 10,000林O忠� 10,000鄭胡O雲� 20,000謝O香� 3,000劉O鵬� 10,000林O逸� 5,000周O� 20,000

捐款人�� 捐款金額� 捐款人���� 捐款金額

2015/10

蘇O君� 25,000楊O鈴� 300李O菁� 1,500王O三� 100溫O雅� 100楊O恬� 500潘O君� 500王O勻、張O程� 500林O淵� 300林O輝� 300楊O鈴� 300鄧O瑛� 3,800王O綾� 500林O鈐� 100楊O鈴� 300謝O香� 3,000

李O峻� 3,000黃O協� 1,500藍O綾� 500吳O庸� 10,000劉O廷� 500周O嫻� 11,000林O漳� 10,000包O銘� 3,000熊O伸� 1,000詹O芬� 10,000謝O香� 3,000林O逸� 5,000賴O良� 5,000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 50,000謝O香� 3,000

捐款人�� 捐款金額� 捐款人���� 捐款金額

2015/09

藍O美� 100鍾O雄� 1,000林O鈐� 50王O琍� 3,000黃O協� 1,500吳O庸� 10,000王O如� 12,000包O銘� 2,000包O銘� 1,000陳O瑟� 1,000洪O榮� 5,004熊O伸� 2,000謝O香� 3,000李O瑜� 10,000林O逸� 5,000

捐款人�� 捐款金額� 捐款人���� 捐款金額

2015/11

楊O恬� 500潘O君� 500林O祺� 1,500李O菁� 1,500蔡O慧� 3,000陳O伸� 700王O三� 100劉O廷� 250陳O宗� 3,000楊O鈴� 300曹O鈞� 500楊O鈴� 300李O潔� 500陳O萍� 8,000楊O鈴� 300

Page 50: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法扶會推出【電子發票愛心碼】囉!

法律扶助 安心扶助

方式 1:結帳時向店員口述愛心條碼代號「8282」即可捐贈。 方式 2:結帳時出示下方愛心碼條碼,刷條碼即可捐贈。方式 3: 7-11ibon 捐贈-持有 icash 或悠遊卡者,在 ibon 首頁點選生活類,

按步驟輸入法扶會統一編號(99624605), 即可捐贈。

卡到債-喬治和瑪莉的生命故事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書籍簡介:透過 1千餘位債務民眾大規模問卷調查,由 17位個案代表現身說法,本書將揭開台灣最真實的社會角落生命故事。

法扶會 10 周年特刊- 那十年,我們一起走過的路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書籍簡介:這十年法扶走在帶領弱勢者通

往公益、幸福的路上,靠著一代一代的法

扶人艱困的步履和足跡使得法扶得以誕

生、成長,並邁向茁壯。盼望未來透過更

多有心人的加入,使法扶精神傳承下去…

搶救被告- 律師在警局教戰手冊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財

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中華民國律

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北律師公會

書籍簡介:為實踐司法正義、維護被告人

權,本書融合警詢過程中被告可能遭遇與

相關心理以及律師倫理規範。法扶會、民

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及台北律師公會,攜手合作撰寫本書,集

結十數位律師、學者之力,以多年經驗和

數十次會議,製成律師在警局教戰手冊。

推倒訴訟高牆- 台灣法律扶助紀實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書籍簡介:世代相傳,前仆後繼,這是 12位法律人奉獻自身青春的真實故事。他們

挑戰橫阻在弱勢族群之前的訴訟高牆!

「請問多重?」紀錄片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影片簡介:弱勢族群要如何透過法律扶助,而得到公

平與正義?這是台灣法律扶助史上第一部紀錄影片,

走過三十個年頭,以三階段真實故事紀錄下台灣法律

扶助的濫觴、成長與茁壯。

停止死刑:死囚鍾德樹的故事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灣廢除死刑

推動聯盟 書籍簡介:回顧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與法律扶助基

金會在死囚看守(death watch)的聯手合作過程,盼讓不可逆轉、以暴制暴的死刑案徹底停止。

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裁判選輯: 法官、檢察官及法律專業人員訓練手冊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 書籍簡介:國際勞工組織出版品「Forced labour and trafficking: a casebook of court decisions. A training manual for judges, prosecutors and legal practitioners.」透過宣導與合作解決強迫勞動問題,法扶會取得中文版授權作為通譯教育訓練講義。

 出版品簡介

Page 51: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Page 52: 49 · PDF file2015 澳洲參訪筆記 ―― ... 官所選用的民事訴訟法第 44 條之1

49492016年1月

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法扶幫助視障弱勢女脫離前夫濫訴法扶律師陪訊 智能障礙者涉嫌偷竊不起訴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

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2015澳洲參訪筆記──七千公里的原知原味

化被動為主動─法律扶助的新樣貌

法律你和我─精神障礙者人權

「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 從RCA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職災及公害集體訴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 從RCA案談起」研討會摘要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