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現現現現現現現現 現現 現現現現現現負負負負 負負負負 負負負 :、

北島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北島

現代文學導修報告北島《回答》、 《宣告》、 《迷途》

負責同學:彭詩敏、黃鎧淇

Page 2: 北島

北島生平-生於一九四九年

-詩歌創作始於文革的後期

- 一九七八年,與另一詩人芒克創辦“今天”文學雜誌

- 當選大陸十大青年詩人

- 小說創作及外國詩歌翻譯

Page 3: 北島

朦朧詩-反映了在文革期間成長那一代人的深刻體驗

-地下期刊“今天”在朦朧詩派中發展上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衝破文藝為政治服務的限制

Page 4: 北島

北島風格 1. 作品充滿了對荒誕現實的懷疑和叛逆

• 創作始於十年動亂的後期

• 反映了動亂年代的青年從迷惘到覺醒的心聲

• 表現出對荒謬社會義無反顧的詛咒與決絕的態度

Page 5: 北島

2. 流露出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自我開放

•對品德高尚卻要犧牲的人感不值

•為荒誕現實不惜自我犧牲的吶喊中

•重新發掘自我,自我覺醒,贊揚自己,贊揚人性

Page 6: 北島

3. 悖論式的情境

•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

•常處於密集、並置的結構方式

•因此產生對比和撞擊

•表現複雜的精神內容和心理衝突

Page 7: 北島

4. 善於用意象

•融會了主觀情意 ,能在客觀物象中傾注主觀情感。

•蒙太奇

•密集的象徵性意象

•重視詩整體的意象,而不重於每句內容

Page 8: 北島

5. 運用象徵的表現手法

•不在於對外部世界的描述

•注重心靈世界的呈現

•事物代表了某些特別意思

Page 9: 北島

6. 運用變形的表現手法

•運用誇大、歪曲、不合常理的堆砌拼接等方法

•表現偏離人們習見的日常生活

•達到具有更大的表現力和審美感染力

Page 10: 北島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為了在審判前,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Page 11: 北島

全詩基本分析時代背景

“回答”第一次公開發表是 1979 年在中央認可的“詩刊”中,而之前亦曾在他自己創辦的刊物“今天”刊登。約在 1978 年創作。

主題思想

-宣示了北島所見到的文革以來的種種暴行與黑暗的悲憤

-他的信念徹底破滅,決心要向它作出挑戰

-對一個全新不同的未來抱著期盼的信心

Page 12: 北島

全詩中心第四節中,詩人勇敢地向這個社會發出了吼叫“我-不-相-信!”,這是以挑戰者的身份發出的戰鬥呼聲

-提醒一代人注意到自己應有的獨立的自我意識

-宣告了新一代人的成熟

詩人在最後一節表達出未來是有希望,揭示了民族強大的再生力

-暗示了中華民族潛在的希望

-暗示著光明就要到來,表達出詩人堅定的民族自信心

Page 13: 北島

本詩層次第一個層次(第一、二節):對現實的荒謬表達憂憤的感受

↓ 

第二個層次(第三、四、五節):轉入內心的感受,抒情主體“我”以挑戰者的姿

態出現,增強情感的強度

第三個層次(第六、七節):主體由“人”提昇為對人所組成的社會

Page 14: 北島

作品充滿了對荒誕現實的懷疑和叛逆

•不滿當時卑鄙者的所為,亦為品德高尚卻要犧牲的人感不值

•和平美好的社會只是一個假象,高尚者卻要枉死。

•社會沒有出路,詩人對當時社會非常失望。

•放聲吶喊,喚醒愚昧的世界。

北島的風格 --《回答》

Page 15: 北島

流露出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自我開放

•同情被迫壓的高尚者

•義無反顧地準備向世界作出批判。

•希望以吶喊喚醒愚昧的世界,表現出追正義的理想

•表現出詩人捨身取義的精神

•詩人認為人類有權利重新選擇生存

Page 16: 北島

悖論式的情境

•先在詩的前段表示對世界失望,對現實表示不滿

•這並不代表詩人對世界及社會絕望

•在末節帶出肯定,積極的期盼,沖開一切困境

•懷疑與信念的抗衡形成了一種張力

Page 17: 北島

善於用意象

•黑暗及陰森的意象

•冷峻、死寂、失望的意象

•悲壯震撼的意象

•詩人刻意利用一幕幕超現實畫面,來塑造一個個意象。

Page 18: 北島

運用象徵的表現手法

•「鍍金的天空」象徵表面和平的中國。

•「冰川紀」象徵人情極度冷暖的時代。

•「冰凌」象徵人們互相攻擊、互相猜忌。

•「死海」象徵沒有生命力的地方。

•亦有人認為「冰凌」和「死海」是象徵現實生活的困境和艱難。

•「好望角」象徵新的好的希望

•「死海裡千帆相競」象徵人們的被動及冷漠。

Page 19: 北島

運用變形的表現手法

•「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為甚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甚麼死海裡千帆相競?」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Page 20: 北島

運用變形的表現手法

•「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

Page 21: 北島

《宣告》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我沒有留下遺囑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裏,我只想做一個人 

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 

從星星的彈孔中將流出血紅的黎明

Page 22: 北島

基本分析時代背景此詩副題“獻給遇羅克”,遇羅克在文革初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青年英雄,他於文革時反對中央提出的“血統論”,遭到文革小組批鬥,最終遭槍決,年僅廿七歲。此詩借烈士口吻自敘,實際表達的是詩人自己的心聲。”

中心思想-肯定烈士生命價值

-要求的只是“做一個人”

- 勾劃出烈士們寧可捨棄生命,也拒絕向惡勢力妥協的勇氣

Page 23: 北島

全詩分析

-詩歌的第三節,和詩歌前段的直接陳述不同,最後兩句是隱喻構成的意象

詞語的反常搭配,增加了詩歌語言特有的想象,感情和感覺

富有強烈的色彩對比

構成感情強烈的畫面,有力地撼動了讀者的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相反地,第二節語氣就是堅強決絕

遼遠的“地平線”和開闊的“天空”來烘托烈士的精神

-第一節描述烈士將要犠牲自己生命,但語氣卻是沉靜和平實

Page 24: 北島

作品充滿了對荒誕現實的懷疑和叛逆

•「選擇了天空」

•表現出不甘屈服

•世界是無情的

北島的風格 --《宣告》

Page 25: 北島

流露出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自我開放

•想爭取做人權利

•不甘屈服

•選擇標誌著死亡的天空

Page 26: 北島

悖論式的情境 •詩的前段反映詩人的失望

•這樣的社會並不是絕望及無藥可救的

•相信烈士的犧牲,會喚來社會的黎明

•詩人先是失望,後段抱有希望

Page 27: 北島

善於用意象

•悲壯的意象

•血腥但充滿希望的意象

Page 28: 北島

運用象徵的表現手法

•「天空」象徵屬於烈士的世界,代表死亡。

•「劊子手們」象徵四人幫。

Page 29: 北島

運用變形的表現手法

•「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

Page 30: 北島

《迷途》沿著鴿子的哨音我尋找著你高高的森林擋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顆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搖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測的眼睛

Page 31: 北島

本詩中心中心思想

-欣賞這首詩無須去追究其特定內涵

-詩人排出了一組組的字,讀者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代入其中

-整個旅程的開始是尋找,這個開始是被一個美好的召喚推動的(鴿子的哨音)

↓中間克服了障礙(高高的森林)

↓找到了所尋找的東西,產生了完整的結局(你、深不可測的眼睛)

↓仍不是結束,那個眼睛是”深不可測“的,

又預示著新的探索即將開始

Page 32: 北島

全詩分析-通過鴿子、哨音等幾個意象的連接,以暗示和象徵建立起整體的隱喻聯繫,構成一個整體意象

-為讀者在欣賞時的再創造留下了空間

-特點在於局部的文字清晰,整體情緒朦朧

-使用了一些易於引起讀者產生朦朧感的詩句

Page 33: 北島

作品充滿了對荒誕現實的懷疑和叛逆

•前路有阻礙,但詩人並未因此放棄,反而繼續前行。

•沒有因黑暗的社會而放棄,顯出詩人對現實的叛逆。

北島的風格 -- 《迷途》

Page 34: 北島

流露出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自我開放

•不怕前進路途上的阻礙

•執意追求他所認為美好的東西

•顯示人們在迷失中克服種種困難去尋求無形的真理和希望

Page 35: 北島

悖論式的情境

•一開始不知何去何從,前路又有阻礙

•靠「一顆迷途的蒲公英」引路

•最終詩人都能克服重重困難,尋找到詩人的希望

•由無方向、迷途,到最後找到希望

Page 36: 北島

善於用意象

•瀰漫著深沉及寧靜的意象

天空被樹木遮蓋,沒有陽光穿越

湖泊是藍灰色的

景物都是比較靜態的

Page 37: 北島

運用象徵的表現手法

•「高高的森林擋住了天空」象徵前進路途上的阻礙。

•「那深不可測的眼睛」象徵無形的真理和希望。

Page 38: 北島

運用變形的表現手法

•「一顆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

現實中蒲公英是植物,不可能會引領方向,更可況是迷途的蒲公英。

Page 39: 北島

•寫得十分隱晦,叫人難以理解 運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

容易引起理解上的誤會

在迷失中克服種種困難去尋求無形的真理 ?

追掉詩人心愛的妹妹的悼亡詩 ?

評論•整體情緒,一種情緒的感染 各自有不同的意象,可以塑造到一幅幅畫面

感受到詩的整體意象

Page 40: 北島

學者評論 (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 8 月版 )

「 《回答》最突出的是表逹一種懷疑和否定精神,對虛幻的期許,選擇的猶疑缺乏人性內容的苟且生活的堅決拒絕。」 (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第 30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 8 月版 )

「 《宣告》展現了當代中國歷史轉折期覺醒者的內心衝和理想精神。這種在批判、否定中尋找個體與民族再生之路的英雄式的悲壯 , 怠在文革結束之後的許多讀者中產生了強共鳴。」

「 《迷途》中價值對立的象徵性意象密集並置所產生的對比、撞擊,構成了”悖論性的情境”,常用來表現複雜的精神內容和心理衝突。」

Page 41: 北島

參考學報1. 張愛葉<走近北島 - 北島詩歌淺析>,《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16卷第 3 期 (2002) ,頁 33 。

2. 代新華<面觀北島朦朧詩的特徵>,《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第 6 卷第7 期 (2000) ,頁 111 - 112 。

3. 洪子誠<北島早期的詩>,《海南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十八卷一期 (2005) ,頁 41 。

4. 鄧嗚英<北島詩歌意象的情感寄托和美學意味>,《國文學刊》,六期(2004) ,頁 103 - 105 。

5. 楊四平<北島論>,《涪陵師範學院學報》,第 21卷第 6 期 (2005) ,頁25 - 32 。

6. 鄧雲川<從于堅和北島、王家新詩歌看詩歌和生活的關係>,《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 35卷第 6 期 (2003) ,頁 66 - 69 。

7. 一平<關於北島 孤立之境 - 讀北島的詩>,《詩探索》,第 3 - 4 輯(2003) ,頁 144 - 163 。

8. 林平齊<北島詩歌的三個關鍵詞 - 北島前期詩歌簡論>,《理論與創作》,頁 95 - 98 。

Page 42: 北島

參考書目1. 徐國源:《遙遠的北島:北島詩、人及其散文評論》 ( 台灣,黎明文化

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年 )

2. 璧華、楊零編:《崛起的詩群 - 中國當代朦朧詩與詩論選集》 ( 香港,當代文學研究社, 1984 年 )

3. 李麗中編:《朦朧詩.新生代詩首點評》 ( 南開大學出版社, 1991年 )

4. 齊峰、任悟、階耳:《朦朧詩名篇鑒賞辭典》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8 年 )

5. 章亞昕、耿建華:《中國現代朦朧詩賞析》 (花城出版社, 1988 年 )

6. 龍泉明、趙小琪:《中國新詩名作導讀》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