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婦運與政治 廖明中

婦運與政治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婦運與政治

婦運與政治廖明中

Page 2: 婦運與政治

大綱

女性主義與國家:歷史的回顧

台灣本土的婦女運動

討論

Page 3: 婦運與政治

政治與女性主義

從廣義的政治定義來看:政治就是權力跟統治。

女性主義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理論:她志在揭露與批判父權體制中的性別權力與統治關係。

Page 4: 婦運與政治

狹義的「政治」

狹義的政治則特指政治體制:political institution

Ex:政府體制與政策法令

Page 5: 婦運與政治

早期的女性主義者

否定國家,是為了避免被國家收編。

採取本質論、整體論的眼光理解國家

Page 6: 婦運與政治

80s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的觀點轉向

議會路線:平等的想像

侷限:未深刻反省「權利」本身的(父權)建構性

Page 7: 婦運與政治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者

從階級觀點出發,國家是資本主義的。

女性因所以被壓迫,導因於資本主義。

侷限:忽略「純」性別問題,要解放性別必須先解放階級壓迫

Page 8: 婦運與政治

基進女性主義

國家是父權的產物跟工具

批判馬克思主義疏忽了「女性」

Ex客觀的標準其實是男性的標準

Page 9: 婦運與政治

第三波女性主義

酷兒理論

重新思考到底什麼是「性別」?什麼是「性/別」?

Page 10: 婦運與政治

差異女性主義

70s後發展出的一支女性主義流派

差異政治(Iris Young)

差異化的差異政治(Forster)

技術面的問題:誰也無法代表誰

Page 11: 婦運與政治

台灣本土的婦女運動

范雲老師的讀本

兩個時機:民主化與全球化

未來:與其他運動的結合

Page 12: 婦運與政治

台灣本土的婦女運動

彭宛如命案

街頭抗爭與學院路線

性別平等教育、工作法

各地婦權會、性別平等處

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保障名額

Page 13: 婦運與政治

台灣本土的婦女運動

未深刻反省國家路線的女性主義

到底如何解決各運動間的衝突?

同志運動呢?

Page 14: 婦運與政治

討論

對於文本,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有疑問的地方?

有什麼感想?

Page 15: 婦運與政治

討論

女性主義最大的兩個(或一個)敵人:多元文化主義、宗教自由

女性主義者最大的敵人:化妝、健身、保養品

Page 16: 婦運與政治

延伸討論

總統與立委大選:性別政策在哪?

我們如何處理結構與個人間的問題?(附錄文章)

Page 17: 婦運與政治

參考資料

吳介民、顧爾德、范雲

2010 秩序繽紛的年代: 1990-2010

黃淑玲、游美惠

2007 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