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張書榕 林芳瑀 張雅筑 陳怡如 張月瑛 衛報形象廣告 與柏克戲劇理論之五因套用及分析

修辭學期末報告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修辭學期末報告

張書榕 林芳瑀 張雅筑 陳怡如 張月瑛

衛報形象廣告 與柏克戲劇理論之五因套用及分析

Page 2: 修辭學期末報告

是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

創刊於1821年。

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

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

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級報紙。

英國衛報

Page 3: 修辭學期末報告
Page 4: 修辭學期末報告

文本 介紹 衛報版的三隻小豬

顛覆大野狼的反派腳色,與三隻小豬被欺負的故事情節,

衛報顛覆大眾對童話故事的既定印象。

Page 5: 修辭學期末報告

大野狼

Page 6: 修辭學期末報告

三隻 小豬

Page 7: 修辭學期末報告

警 察

記者

Page 8: 修辭學期末報告

網民

抗議民眾

Page 9: 修辭學期末報告

研究動機

此一議題新穎且極富創意,因此本組想藉由柏克戲劇理論

中的五因要素套用於該廣告文本作為討論。

三隻小豬 衛報宣揚

「全面報導」 的理念

網民力量大 房貸問題

多樣通訊設備

Page 10: 修辭學期末報告

柏克戲劇理論之五因要素

行動

場景

行動者

方法

目的

Page 11: 修辭學期末報告

行動 有目的或意識的作為

行動者 有所行動的團體或個人

方法 執行行動所採用的工具或手段

場景 行動發生的場地、時期或情境

目的 行動者執行行動的目的

Page 12: 修辭學期末報告

文本分析 1.場景 ― 步驟 a.狼危機 b.房貸危機

從文本中來看,小豬之所以沒被強烈譴責,因為他占了場景之

優勢,從最初的生命危機到生活危機都是人們可能會碰到的,

且人們在不了解小豬生活的情況下,擅自將自己代入了小豬的

角色,因而對他多了許多寬容。

Page 13: 修辭學期末報告

文本分析 2.行動 ― 目的

假設小豬所做的行動為合理的,努力工作,而對外他宣稱所做

的一切都是為了錢,即便其行為是合理的,但卻無法得到人們

正面的評價、諒解或同情,因為在界定目的時,把目的界定的

太為廣泛和攏統,人們無法得知其真正的目的,故無法營造出

「我跟你一樣」的同感,而在缺乏同感的情況下,人們就會

缺少諒解。

Page 14: 修辭學期末報告

文本分析 3.行動 ― 方法 a.殺狼 b.詐騙

當大眾所知的分類被打破時,他們會害怕,因為長久以來所知

的事物、認知被毀,因而會惶恐不安,在不安的情況下,他們

會開始非理性的歸因,當人們找到可以怪罪的人事物,會毫不

猶豫的大力抨擊。如果小豬「詐騙-生煮活狼」的情況所處的

時代背景是完善的,人們會將其行為的怪異歸因於小豬,甚至

是將之視為時代所意外產出的異類來對待。

Page 15: 修辭學期末報告

文本分析 4.行動者― 方法

以「兇手-生煮活狼」來看,從行動者來談,其角色已經過於

黑暗,故而人們對於其所選擇的方法並不會有認知上不協調的

部份。我們可以說因為兇手的定位,故而使人們對其方法選擇

不訝異。我們亦可以說因為行動者所選擇的方法故而使他被定

位成兇手,甚至將之評論為冷血無情。

Page 16: 修辭學期末報告

文本分析

綜合五因來看

用戲劇理論看內容外的文本,將廣告製作者視為

行動者

Page 17: 修辭學期末報告

研究發現與討論

新聞媒體對社會大眾造成思想上的影響力

透過柏克的戲劇觀來重新剖析廣告主背後的真實動機

巧妙運用既有的故事結局開拓新

Page 18: 修辭學期末報告

報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