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Chapter 6. Examination & diagnosis

第六章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六章.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Chapter 6. Examination & diagnosis. 检查时力求做到: 全面、系统、重点、规范和正确。. 按照一定的 顺序 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复调整病人的椅位(反复测试患牙),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 调查显示:我国口腔疾病治疗率不到 10% ,绝大多数的人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口腔疾病,偶尔的洗牙或者在单位组织体检时顺便检查牙齿。 口腔检查应是在没有口腔疾病或自己没有感觉到有口腔疾病的情况下,定期地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而不是已经发现自己有病才去就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六章

第六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Chapter 6. Examination & diagnosis

Page 2: 第六章

检查时力求做到:全面、系统、重点、规范和正确。

•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复调整病人的椅位(反复测试患牙),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

Page 3: 第六章

•调查显示:我国口腔疾病治疗率不到 10%,绝大多数的人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口腔疾病,偶尔的洗牙或者在单位组织体检时顺便检查牙齿。

•口腔检查应是在没有口腔疾病或自己没有感觉到有口腔疾病的情况下,定期地到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而不是已经发现自己有病才去就医。

•要根据自身的年龄情况,评估自己的口腔疾病风险。儿童若患有龋齿、错颌畸形等疾病;孕妇易发生口腔问题;中老年人易患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等。

Page 4: 第六章

善待牙齿

 微笑时露出一副健康、洁白、整齐的牙齿,就如同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代表着你的美。

Page 5: 第六章

我国人群中 HBV 携带者约占10% ,艾滋病、梅毒等也有增多的趋势。

Page 6: 第六章

•病史采集及必要的检查重视询问全身疾病、传染性疾病。

“一致对待”原则universal precaution即假定每位患者均有血源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诊治中一律严格防交叉感染,必要时作有关的化验检查。

Page 7: 第六章

保护性屏障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面罩、手套、工

作服等

治疗过程中污染的手套不得任意触摸周围的物品,

治疗结束后应清洗手套上的血污后再摘除手套,书写

病历等。

Page 8: 第六章

病史收集• 系统病史

– 如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

• 口腔病史– 如口腔粘膜白斑、扁平苔癣、天疱疮、龋病、外伤、

肿瘤、正畸治疗等。• 牙周病史

– 主诉(主要症状和发生时间)– 口腔卫生措施

Page 9: 第六章

基本检查法• 视诊 (inspection)

• 触诊 (palpation)

• 叩诊 (percussion)

• 听诊 (auscultation)

• 嗅诊 (smelling)

Page 10: 第六章

牙周组织检查• 检查器械:口镜、牙科镊、牙周探针• 检查内容

– 口腔卫生状况– 牙龈情况– 牙周探诊– 牙齿松动度

Page 11: 第六章

Gingivitis

Periodontitis

Page 12: 第六章

N.U.G. 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

Responsible flora is usuallymixed, fuso-spirochetal

Page 13: 第六章

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 )

Quigley-Turesky 法

Page 14: 第六章

牙菌斑指数( Quigley-Turesky 法)

Page 15: 第六章
Page 17: 第六章

•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 软垢指数( debris index, DI )– 牙石指数( calculus index, CI )

• V-M 牙石评估法+ 、 ++ 、 +++

Page 18: 第六章

牙龈状况 (gingival status)

• 牙龈炎症状况– 牙龈指数( gingival index, GI )

• 0 正常牙龈• 1 牙龈略有水肿,探之不出血• 2 牙龈探之出血• 3 牙龈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

– 龈沟出血指数( 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 0~5 级

– 探诊出血( bleeding on probing, BOP )

Page 19: 第六章

牙龈色泽改变 (clour)

• 吸烟• 金属线• 牙龈黑色素沉着• 白色病损

Page 20: 第六章

深色皮肤的个体牙龈可能有黑色素沉着

沿线,铋线

Page 21: 第六章

牙周探诊 (periodontal probing)

• 牙周探针• 方法

– 468

• 作用– 深度、出血、 牙石量及分布、 根分叉、龈缘

Page 22: 第六章
Page 23: 第六章
Page 24: 第六章

牙周附着水平及附着丧失-

Page 25: 第六章
Page 26: 第六章

Endodontic periodontal lesions

Page 27: 第六章
Page 28: 第六章
Page 29: 第六章

牙的松动度 (mobility)

• Ⅰ : 1mm 以内• Ⅱ : 1~2mm• Ⅲ : 2mm 以上

• Ⅰ :颊(唇) - 舌方向• Ⅱ :颊(唇) - 舌方向 + 近远中方向• Ⅲ :颊(唇) - 舌方向 + 近远中方向 + 垂直方

Page 30: 第六章
Page 31: 第六章

第三节 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1. 合的检查

• 正中合 (intercuspal occlusion, ICO)• 检查合磨耗程度是否均匀• 检查有无牙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牙倾斜

等2. 颌位的检查 ( 息止颌位、肌位、牙位 )3. 早接触的检查( premature contact )4. 合干扰的检查 ( 前伸颌、侧向颌 )

Page 32: 第六章

5. 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视诊• 扪诊• 咬合纸法• 蜡片法

• 牙线• 研究模型• 光合法• 颌力计

Page 33: 第六章

6. 合创伤的临床指征• 牙齿松动• 缘突 牙龈退缩 龈裂• 磨耗小平面

Page 34: 第六章

7. 食物嵌塞 (food impaction)• 定义: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由于咬合压力使食物碎块或纤维嵌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

• 分类:– 垂直型食物嵌塞– 水平型食物嵌塞

• 牙线检查

Page 35: 第六章

第四节 X 线片检查 (x-ray)• 1. 正常牙周组织的 X 线像• 固有牙槽骨 连续阻射的白线状致密影• 牙槽嵴顶 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约为

1~1.5mm ,不超过 2mm

• 牙周膜 宽约为 0.15~0.38mm?? 的连续而均匀的线状黑色透射带 (0.18~0.25mm)

Page 36: 第六章

Radiographs

• Always take pre-operative radiograph

• Never make a diagnosis based on radiographic evidence alone

Page 37: 第六章

X-Ray

Page 38: 第六章

2. 牙周炎时的 X 线像

• 骨硬板常不完整或消失,牙周膜间隙也相应增宽或明显增宽

• 牙槽骨吸收类型– 水平型吸收– 垂直(角)型吸收

• Ⅰ 度:牙槽骨吸收在牙根的颈 1/3• Ⅱ 度:牙槽骨吸收在根长 1/3~2/3• Ⅲ 度:牙槽骨吸收在根长 2/3 以上

Page 39: 第六章

牙周炎 / 临床表现

骨上袋

Page 40: 第六章

牙周炎 / 临床表现

骨下袋

Page 41: 第六章

牙周炎 / 临床表现

Page 42: 第六章
Page 43: 第六章
Page 44: 第六章
Page 45: 第六章

第五节牙周病历的特点及要求

• 病史内容– 牙周病史为主,包括口腔病史及系统病史

• 病史项目–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 检查内容– 牙周组织– 口腔粘膜– 牙及周围组织– 颞颌关节– 其他检查

Page 46: 第六章
Page 47: 第六章
Page 48: 第六章

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1. 微生物学检查

2. 压力敏感探针

3.X 线片数字减影技术

4. 牙动度仪

5. 颌力计

6. 龈沟液检查

7. 基因检测

Page 49: 第六章

微生物学检查细菌培养技术

涂片检查法 :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刚果红负染色法

ELISA

DNA 探针

PCR 技术(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1985年建立该技术 ,可以在 3个小时内把特定的 DNA量提高 1000 万倍 , 1995 年,美国科学家 Mulis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DNA指纹 )

Page 50: 第六章

压力敏感探针 Florida 探针

Alabama 探针

Page 51: 第六章

X 线片数字减影技术 (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 DSR)

Page 52: 第六章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of lungs vascular structure,

5.7um pixel size

Page 53: 第六章

显微 CT技术 (Micro CT )

Page 54: 第六章

1895年,伦琴( Wilhelm Conrad Roentgen )发现了 X射线,并为夫人拍下了世界上第一张 X 片——戴戒指的手掌照片。并由此荣获了第1 届 ( 1901年度 )诺贝尔物理学奖。

Page 55: 第六章

1967年,英国亨斯菲尔德( 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 )利用计算机和重建技术发明 CT技术 1979年,亨斯菲尔德和在塔夫茨大学从事 CT图像重建研究工作的考迈克( Allan Macleod

Cormack )教授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第一台临床 CT

Page 56: 第六章

CT 的第一张临床图像

目前 CT 的头部图像

Page 57: 第六章
Page 58: 第六章
Page 59: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