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第第 第第

第五十课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五十课. 顶礼 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 传承大恩上师. 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 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八品 观法相. 第一品 观境.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三品 观总别. 第七品 观 相违. 第九品 观现量. 第八 品 观法相. 第二品 观识.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观察相属. 造论究竟之事宜. 入论分支.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真实论义. 彼识知境之方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五十课

第五十课

Page 2: 第五十课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Page 3: 第五十课

第九品 观现量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第二品 观识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第三品 观总别

第八品

观法相

入论分支

真实论义

从总反体抉择所知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造论究竟之事宜

所知境

能知识

彼识知境之方式

总及别之证知方式显现及遣余之证知方式

所诠与能诠之证知方式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方

第一品 观境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七品 观相违第六品 观相属

总说别说 观察相属

观察相违

比量 自利比量

他利比量

第八品 观法相

现量

法相之安立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Page 4: 第五十课

第八品

观法相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总说法相名相事相之自性

认识法相

法相之安立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抉择法相所表之义

分别决定量之法相

依此遣除增益

之理

如何决定

遣除诤论

依靠定解怎么样遣除增益呢?

谓不遍于量无实,于染污识则过遍。分析自相有无故,应理染污说欺惑。

破他宗

立自宗

不欺及明未知义,相同了悟自相故,名言量及胜义量,皆可运用此二者。其中不欺具作用,作者所作三本性。

除诤论

Page 5: 第五十课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如何决定

1 是凭借量的力量断除怀疑来引出定解,并且真实定解的违品就是增益他边。

《量理宝藏论释》

1

定解——依靠、凭借量的力量,遣除怀疑而引生出来的智慧。即依靠正量的途径遣除对事物的怀疑,这样的一种智慧就叫做定解。定解的违品就是增益。

① 什么是定解?

现量、比量

Page 6: 第五十课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如何决定

1 是凭借量的力量断除怀疑来引出定解,并且真实定解的违品就是增益他边。

《量理宝藏论释》

1

① 什么是定解?

定解

A. 正量的定解

B. 颠倒的定解

对无有欺惑的意义断除怀疑的智慧;

对欺惑的意义遣除怀疑而获得的智慧

比如外道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实际上这是欺惑性的,但是他们却认为这是一种真理。如果后来在自相续中生起了正量定解,这种颠倒的定解就会被推翻。

3

2

① 什么是定解?② 什么是增益?③ 增益的分类。

包括于

Page 7: 第五十课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如何决定

1 增益的法相也就是抛开真理而妄执他边。

《量理宝藏论释》

2

② 什么是增益?A. 增益的法相是抛弃真理。

2

一切有为法全部是无常的,可是却认为有为法不是无常的而是常有的;一切有漏法本来是痛苦的本性,却反而认为有快乐的性质等等。

这样的心识就叫做增益。从广义上讲,

增益就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无明见解,定解就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智慧。智慧可以摧毁无明,定解也照样摧毁增益。

3

① 什么是定解?② 什么是增益?③ 增益的分类。

A

A

B

B

Page 8: 第五十课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如何决定

1 增益的法相也就是抛开真理而妄执他边。

《量理宝藏论释》

2

② 什么是增益?B. 增益还分别他边。

2

本来不是自己的真相反而执著为是自己的真相,这就是将此分别为其他的边。比如认为万法实有存在,前后世不存在等等。总而言之,所有千千万万的邪见增益可以包括在常见和断见之中。

3

① 什么是定解?② 什么是增益?③ 增益的分类。

A B

遣直接违而缘取,遣除定解的边

A

B

Page 9: 第五十课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如何决定

1 它分为分别颠倒识与怀疑识两种。

《量理宝藏论释》

3

2

3

③ 增益的分类。

增益

A. 分别颠倒识

B. 分别怀疑

世间所谓的邪见都属于颠倒增益。

“ 因果存不存在啊?前世后世存不存在?”等等心态

所谓的增益,如果归纳起来,全部是在分别念中分的。为什么无分别没有增益呢?

① 什么是定解?② 什么是增益?③ 增益的分类。

A B

A B

Page 10: 第五十课

无分别颠倒识并不是决定所遣除的增益,因为它没有实执而无需遣除,

《量理宝藏论释》

因为增益可以依靠定解的智慧来遣除,当相续中产生一个与它相违的智慧的时候,增益就可以遣除。比如我原来认为柱子是常有的,后来依靠善知识的教言,相续中生起柱子是无常的观念之时,就完全遣除了我原来执著柱子为常有的增益恶念。

为什么无分别没有增益呢?

Page 11: 第五十课

毛发飘浮等的因如果未经消除,通过决定分别也无法予以遣除。

《量理宝藏论释》

为什么无分别没有增益呢?

要遣除无分别的颠倒识,那必须要断掉它的因。比如当我看见毛发、二月,以及将海螺看成黄色的时候,分别念完全通达:天上不可能有两个月亮,天空中不可能有毛发等;但却不能遣除无分别念的增益。

在细微的过程中,无分别有没有增益呢?

答:应该是有的。

Page 12: 第五十课

无分别念有增益应该怎样认识呢?

无分别念的增益与自己的习气有一定关系。比如眼睛看见红色柱子,这是因为人有它的习气,眼识中有它的习气,他有现量的一种执著,而其他的众生也有它的一种习气,众生有各自的习气。又比如,男、女互相看见以后,由于自相续中的烦恼没有断除,加上亲近对境,于是就产生了非理作意,这样就可以生起贪心。在生贪心之前,在他的无分别念的眼识中应该有好看和不好看。因为,如果现量没有看见好的东西,那后来的分别念中就不会产生好的执著。

Page 13: 第五十课

无分别念有增益应该怎样认识呢?

无分别念的增益与自己的习气有一定关系。比如说,一个人觉得“这个人很好看”,随后就对他产生贪心;而对牦牛或者猪狗等,根本不会认为好看。这是因为她的眼识中没有这种好看的习气,所以她不会产生好的无分别的执著,这种缘取不会产生。

对六道众生来讲,不管是眼识所见的形色或者是耳识听到的声音等等,与这些对境密切相关的一种习气都是存在的。当习气成熟的时候,在无分别念面前,应该说有一种细微的增益。

Page 14: 第五十课

如果在无分别中没有增益,那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差别:比如我看见红色的东西,然后又看见不清净的东西,也看见清净的东西。比如说修不净观的人,他看见人体是一种不清净的东西。这种不清净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依靠分别念来假立的,而是在他眼识的群体中通过修行现量见到的。一般贪欲强烈的人把人体看成非常清净的东西,这也是因为:他的习气和烦恼结合起来,在他的眼识的群体中缘取了这样一个清净的东西。

关于增益,萨迦班智达在这里并没有分析无分别的增益,但是,无分别的增益肯定是有的。

Page 15: 第五十课

分别心的增益是一种遣余识。无分别心的增益是一种细微的增益,和习气相关。

问:无分别的增益和分别心的增益有何不同?

Page 16: 第五十课

我看见一个人,觉得他非常好看,那么好看,应该在外境上存在吧?

答:外境上这样的好看绝对不会存在的。如果外境上真实存在,那么我们所有人看见他,也应该生起贪心;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比如旁生,我们人看起来非常的难看,但是它们却互相生贪心,作不净行等等。在它们的无分别念中,也的确觉得,眼识面前显现的形色或者耳识听到的声音等,都有一种好或者不好的自相。

Page 17: 第五十课

对境中好和坏的自相是不是真正名言的真相呢?

答:不能说这是名言的真相。如果它是名言的真相,比如旁生里面它们觉得自己的伙伴非常好看,可是我们所有的人看了以后,不管怎么样对它绝对不会产生贪心。同理,色界、欲界中的天人看欲界的众生就如我们看动物一样,绝对不会生起任何贪心。

这说明,对境中好和坏都是没有的。但是对众生来讲,不管在分别念面前也好,或者是在细微的根识群体中,执著外境的习气都是存在的。

Page 18: 第五十课

既然不同众生有不同习气,量和非量的概念是不是全部都混乱了呢?

答:不会。习气坚固不坚固,能立真实与虚妄。

暂时来讲,无患根识所见立为名言中的正量。再详细分析,在世俗量中,不管是快乐也好、清净也好、常有也好,这些都是颠倒的分别念;再详细观察,最后显现的外境全部落到唯识宗的观点上;再详细观察,对大圆满里面光明的心现于一切的道理会进一步了解。

Page 19: 第五十课

定解

定义凭借量的力量断除怀疑来引出定解,并且真实定解的违品就是增益他边。

分类

增益

定义 抛开真理而妄执他边。

分类

依量之力引定解,定解违品乃增益。彼之法相弃真理,分别他边有二类,分别倒识及怀疑。

① 什么是定解?

② 什么是增益?

③ 增益的分类。

颂词结构:

2

1

3

正量的定解颠倒的定解

对无有欺惑的意义断除怀疑的智慧;对欺惑的意义遣除怀疑而获得的智慧比如外道认为前世后世不存在

A. 分别颠倒识B. 分别怀疑

世间所谓的邪见都属于颠倒增益。“因果存不存在?前世后世存不存在?”等心态

AB

包括于

Page 20: 第五十课

第八品

观法相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总说法相名相事相之自性

认识法相

法相之安立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抉择法相所表之义

分别决定量之法相

依此遣除增益

之理

有谓未悟骤然中,了悟尚未遣增益。比量非由显现取,乃是遣余彼对境,执著同他无有火,是故许为颠倒识。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定解增益耽境一,耽式相异故遣余。

如何决定

遣除诤论

分类之根本

名相之详细分类

破于事相颠倒分别宣说于事相上能决定法相之

量如何进行破立之理

分类之本体

定数

词义

对方认为骤然比量不合理

对方对定解和增益提出三个诤论

我方驳斥

我方驳斥

21 3

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到底属于怀疑增益还是属于颠倒增益?这两种心态都从未产生,那这种比量断除的增益到底包括在什么范畴当中?对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Page 21: 第五十课

有谓未悟骤然中,了悟尚未遣增益。

遣除诤论

对方辩论说:由骤然比量决定火时,只是前所未知中突然性了达而已,因此,尽管通过了达而遣除了(违品),但并未断除颠倒识与怀疑两种增益任意一种。

《量理宝藏论释》

对方: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并不包括在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之中。

对方

骤然比量,就是提前没有什么准备,当突然发现一个法时,因为以前学过因明,心里马上就想起这个地方有某种事物存在,于是便遣除了一些增益,产生了一种定解。

比如说我看见冒烟,于是马上想起:这里有火。通过这种突然的比量,马上知道那个地方有火。

它不是怀疑增益,因为以前没有产生过怀疑;这个地方到底有火还是没有火?什么都没有想。它也不是颠倒增益,因为以前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产生不存在火的执著。

Page 22: 第五十课

比量非由显现取,乃是遣余彼对境,执著同他无有火,是故许为颠倒识。

遣除诤论

驳:事实并非如此,比量并不是像无分别识那样以显现缘取,它完全是一种遣余,

《量理宝藏论释》

① 确定比量是遣余:(非由显现取)绝对不可能以显现的方式来取对境。否则当时的骤然比量就成了现量了。(乃是遣余)它一定是遣余的智慧,能遣除增益。当骤然比量的智慧产生的时候,它会遣除增益。

我方

对方: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并不包括在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之中。

它不是怀疑增益,因为以前没有产生过怀疑;它也不是颠倒增益,因为以前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产生不存在火的执著。

12

Page 23: 第五十课

比量非由显现取,乃是遣余彼对境,执著同他无有火,是故许为颠倒识。

遣除诤论

比量所遣除的对境是在比量还没有产生之前,某识执著与不存在火的其他地点相同,所以认为包括在颠倒识的范畴中。

《量理宝藏论释》我方

对方: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并不包括在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之中。

它不是怀疑增益,因为以前没有产生过怀疑;它也不是颠倒增益,因为以前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产生不存在火的执著。

这说明你以前认为这个地方跟其他地方一样,执著它是没有火的地方。

骤然比量实际已经遣除了认为这是没有火的地方的执著,可以间接包括在颠倒增益之中。

以前:没有认为这个地方存在火

现在:以骤然比量确定这个地方有火

② 说明比量所遣除的对境:

12

Page 24: 第五十课

比量非由显现取,乃是遣余彼对境,执著同他无有火,是故许为颠倒识。

遣除诤论

比量所遣除的对境是在比量还没有产生之前,某识执著与不存在火的其他地点相同,所以认为包括在颠倒识的范畴中。

《量理宝藏论释》

比如:去色达的路上,我突然看见烟,也就知道这个地方有火。

这种执著应间接包括在颠倒增益之中,因为原来认为没有火,现在却产生了有火的定解。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并不包括在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之中的过失是没有的。

我方

但当看到烟的时候,马上产生了这个地方有火的定解——原来与没有火的地方一样的执著就被遣除了。

分析心态:路上,我心态中有一种潜在的执著:觉得这个地方与没有火的地方一样。

对方:骤然比量所遣除的增益并不包括在颠倒增益和怀疑增益之中。

它不是怀疑增益,因为以前没有产生过怀疑;它也不是颠倒增益,因为以前对这个地方并没有产生不存在火的执著。

12

Page 25: 第五十课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定解增益耽境一,耽式相异故遣余。

遣除诤论

另外,对于定解与增益二者,从对境、本体、时间每一方面来观察是不是一体与异体的角度,

《量理宝藏论释》对方

对方提出:增益和定解两者应该从对境、本体、时间三个方面来进行观察。① 从对境方面说,两者是一体还是他体?② 从时间方面说,两者是一体还是他体?③ 从本体上面说,两者是一体还是他体?

我们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一一地分析。

对方与我们有三种辩论,也就是说做了三次分析。

1 2 3

Page 26: 第五十课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

有些论师说:定解与增益,对境到底是不是一个,如果不是一个,就成了内外的光明与黑暗一样成了不是所遣与能遣的关系;假设是一个,那么对境是真还是假,如果是真,则增益也成了无谬,倘若是假,那么定解也成了错谬。

《量理宝藏论释》对方

① 定解和增益的对境是同一个还是不同的两个?A. 如果它们的对境不是一个

那就像外面的光明并不能遣除里面的黑暗,两者没有任何关系故;

那同理,他依靠定解所见的对境瓶子,与我所增益的对境瓶子,二者并非同一个瓶子,因此,我所执著的常有也就不能成为他能遣除的对境。

1B

A

Page 27: 第五十课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

有些论师说:定解与增益,对境到底是不是一个,如果不是一个,就成了内外的光明与黑暗一样成了不是所遣与能遣的关系;假设是一个,那么对境是真还是假,如果是真,则增益也成了无谬,倘若是假,那么定解也成了错谬。

《量理宝藏论释》对方

① 定解和增益的对境是同一个还是不同的两个?

1B

A

B. 如果它们的对境是一个,那这种对境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对境是真的 那增益也成为无有错谬的了,

而成为正确的意识;那定解也成了假的了。 如果对境是假的

理由:对境真,则识亦真对境假,则识亦假

Page 28: 第五十课

三种辩论不害此。定解增益耽境一,耽式相异故遣余。

以上三种辩论并不能推翻我们在此的立宗。下面依次加以驳斥,其一、定解与增益二者的耽著境虽然是一个自相,但由于耽著方式符合实际与不符实际截然不同的缘故,是所遣与能遣的关系合情合理;

《量理宝藏论释》

A.(从耽著的对境的角度)二者是一个对境。比如说对同一根柱子,一个人执

著它是常有的(增益),另一个人执著它是无常的(定解)。

B .(从缘取的方式的角度)增益和定解不是一个对境。

如另一个人把柱子执著为常有

定解与增益,其对境① 若不是一个,就成

了不是所遣与能遣的关系;

② 假设是一个, a) 如果对境是真,则增益也成了无谬, b)倘若对境是假,那么定解也成了错谬。

对方 我方

符合实际道理缘取方式

不符合实际道理(增益)

(定解)如一个人把柱子执著为无常,没有任何量的危害; 故没有失坏所

遣与能遣的关系的太过

故没有定解成错谬、增益成无谬的太过。

Page 29: 第五十课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

还有些论师说:定解与增益这两者如果在心的本体中是一个,则由于自识不能对自己做事,因此是所遣与能遣的关系不合理;即便是他体,也不合理,就像他者通达并不能遣除他者的不悟识一样。

《量理宝藏论释》对方

② 定解和增益的本体是同一个还是不同的两个?A. 如果它们的本体是一个,就像火和火的热性一样

就像光明不可能遣除自己一样,这两者不可能有能遣所遣的关系。

B

A2

由于自识不能对自己做事自证不能分为能证所证,就好像剑不能砍断自己一样,自己遣除自己不合理

Page 30: 第五十课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

还有些论师说:定解与增益这两者如果在心的本体中是一个,则由于自识不能对自己做事,因此是所遣与能遣的关系不合理;即便是他体,也不合理,就像他者通达并不能遣除他者的不悟识一样。

《量理宝藏论释》对方

② 定解和增益的本体是同一个还是不同的两个?

B

B. 如果它们的本体完全是他体这相当于两个相续,一个人产生的定解,却无法遣除另一个人的增益,能遣所遣的作用无法实现。这就像释迦牟尼佛已完全通达了一切万法的真理,但是另外一个增益的本体却无法遣除,如当时的提婆达多等很多世间愚昧无知的众生的相续一样。

A2

Page 31: 第五十课

三种辩论不害此。

其二、这两者是一个心相续中的不同反体;

《量理宝藏论释》

A. 从本体的角度或者从一个相续的角度来讲,增益和定解是一个本体。故无别别他相续之过。

对一个心相续来讲,增益和定解是一个心的本体,只不过阶段不同而已。

我方

B . 从自反体角度,增益、定解完全相违,不能称为一个本体,也就不存在宝剑自割自的过失。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续(本体)上的不同反体,一体和他体的过失都没有。

对方:定解与增益在心的本体中A. 如果是一个,∵自

识不能对自己做事,则能遣、所遣的关系不合理;

B. 如果是他体,一个人产生的定解,却无法遣除另一个人的增益

比如我的相续当中,先对柱子有常有的增益,后来产生了柱子是无常的定解。

对方

当然并不是指一个刹那,刹那性的法不可能一会儿有增益,一会儿有定解。

Page 32: 第五十课

定解增益此二者,对境本体时间中,观察一体及异体,三种辩论不害此。

还有论师则提出:决定与增益这两者如果时间相同,就成了两个分别念并驾齐驱;假设时间不同,也就不该是所害与能害的关系,犹如白天的光明与夜晚的黑暗一样。

《量理宝藏论释》对方

③ 定解和增益在同一个时间中产生,还是不同的时间中产生?

B. 如果不同时

(比喻说明)就像昨天的黑暗和今天的光明一样,今天中午的太阳光明,不能遣除昨天晚上的黑暗。

定解并不能遣除增益,因为它们两个非同时的缘故。非同时没有能遣所遣,不能起作用。

B

A

A. 如果同一个时间产生 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就产生了两种分别念了。(违教证)但佛陀在经典中说,众生不可能有两个心相续,两种分别念就不可能同时在相续中产生。

3

Page 33: 第五十课

其三、时间虽然不同,但在一个心相续中,首先存在增益,后来生起定解而使增益相续不能再生,对此立为遣除它的名言。

《量理宝藏论释》

A.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此二者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产生;

B.虽不是同一个时间,但可以有能遣所遣。a) 因为境相违在同一时间中产生,而心相违是在一个

相续上安立的,故定解、增益不可能同时。b) 某人相续中存在邪见时就不会生起正见,但正见产

生时,其相续中也不会有邪见,从障碍所断之相续再次产生的角度,可以假立为所遣与能遣的关系。

三种辩论不害此。

对方:定解与增益如果A. 时间相同,就成了

两个分别念并驾齐驱;

B. 时间不同,也就不该是所害与能害的关系。

我方对方

Page 34: 第五十课

遣除增益

真正的能遣所遣,就像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一样,一方得胜利,另一方便灭绝,这在相续中是没有的。

断除种子:相续中增益的种子全部毁灭,就像圣者得到一地菩萨的智慧以后,那凡夫地实执种子的增益就全部会灭绝

暂时制止增益分别念:当增益在自相续中被制止的时候,人们可以称它为遣除增益。

其三、时间虽然不同,但在一个心相续中,首先存在增益,后来生起定解而使增益相续不能再生,对此立为遣除它的名言。

《量理宝藏论释》

三种辩论不害此。

对方:定解与增益如果A. 时间相同,就成了

两个分别念并驾齐驱;

B. 时间不同,也就不该是所害与能害的关系。

我方对方

Page 35: 第五十课

诤论 3 :对方:定解与增益如果时间A. 相同,则两个分别念并驾齐驱;B. 不同,也就不该是所害与能害

的关系。

诤论 2 :对方:定解与增益在心的本体中A. 如果是一个,∵自识不能对自己做

事,则能遣、所遣的关系不合理;B. 如果是他体,一个人产生的定解,却无法遣除另一个人的增益

诤论 1 :对方:定解与增益,其对境① 若不是一个,就成了不是所遣

与能遣的关系;② 假设是一个,如果对境a) 是真,则增益也成了无谬,b) 是假,那么定解也成了错谬。

A. 从本体的角度或者从一个相续的角度来讲,增益和定解是一个本体。只不过阶段不同而已。故无别别他相续之过。

B . 从自反体角度,增益、定解完全相违,不能称为一个本体,也就不存在宝剑自割自的过失。

A. 从耽著的对境的角度,二者是一个对境。比如说对同一根柱子,一人产生常有的增益,另一人产生无常的定解。故没有定解成错谬、增益成无谬的太过。

B . 从缘取的方式的角度,二者不是一个对境。符合实际道理(定解)

不符合实际道理(增益)故没有失坏所遣与能遣的关系的太过

A. 从时间的角度,二者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产生;B.虽不是同一个时间,但可以有能遣所遣。

a) 心相违是在一个相续上安立的;b) 先是增益,后产生定解,从增益的相续不再产生的角度,在名言中假立为能遣所遣。

我方遣诤

Page 36: 第五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