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英英英英英英英

英雄不仅是神话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英雄不仅是神话. 从神话故事看中西文化精神. 中国上古神话: 《 女娲补天 》 、 《 夸父逐日 》 、 《 精卫填海 》 、 《 刑天舞干戚 》 等。 古希腊神话: 《 神谱 》 、 《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 《 俄狄浦斯王 》 、 《 西西福斯的神话 》 《 圣经 · 创世纪 》 中关于上帝创造世界、上帝造人以及人类洪水灾难的故事。. 一、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英雄不仅是神话

英雄不仅是神话

Page 2: 英雄不仅是神话

从神话故事看中西文化精神 中国上古神话:《女娲补天》、《夸父逐

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等。 古希腊神话:《神谱》、《被缚的普罗米修

斯》、《俄狄浦斯王》、《西西福斯的神话》

《圣经 · 创世纪》中关于上帝创造世界、上帝造人以及人类洪水灾难的故事。

Page 4: 英雄不仅是神话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

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 《淮南子· 览冥篇》

Page 5: 英雄不仅是神话

关于女娲 女娲,即女阴,是生育之神

的化名。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

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 三皇:女娲、伏羲、神农氏。 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

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Page 6: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与女娲相关的两个创世神话 《太平御览》中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 《独异志》 中关于女娲与伏羲结为夫妻的传

说。

Page 7: 英雄不仅是神话

《太平御览》中的创世神话 女娲在造人之前,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

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 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

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Page 8: 英雄不仅是神话

《独异志》中的创世神话 女娲是与伏羲为兄妹。 当宇宙初开时,天地之间只有他们兄妹二人,在昆仑山下,

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议想为夫妻,又自觉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请您将天上的云都合起来一团,要不就把云散了吧。」

以是天上的云立即合起来,他们俩就成了夫妻,中华民族都是他们俩的子孙后代。

(后来女娲禁止兄妹相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 比较古希腊神话中血缘关系的结合:并无羞耻感,不被认为是乱伦的行为,文化的差异。)

Page 9: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与西方创世神话的比较很多民族的神话故事中都有关于洪水的故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洪水,《圣经》中诺亚方舟等。

与《圣经 · 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世界、上帝用泥土造人以及耶和华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比较。

比较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关于宇宙起源的故事、以及兄妹结合的故事。

Page 10: 英雄不仅是神话

希腊创世神话 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从混沌神身上产生了地母该亚,地母

从自己身上生出了第一代天神乌拉诺斯。 乌拉诺斯与其母结合,生了 6对儿女,这 12 位巨神又彼此

结合,生出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乌拉诺斯的小儿子克洛诺斯在母亲的帮助下推翻了父亲的统治,成为第二代天神。

他又与妹妹瑞亚结合,但他害怕被子女推翻,于是吞下了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只有最小的儿子宙斯幸免于难,宙斯长大后设法让父亲吐出被吞下的子女,并联合起来,推翻了父亲的统治,成为地三代天神,娶了姐姐赫拉为妻,在奥林匹斯山上建立了庞大的神的家族。

(西方文化中的“抗父”传统,不同于中国文化中的“禅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传统)

Page 11: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一些文化象征意义 1、女娲形象-浸透着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

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比较古希腊人对于身体力与美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中对于众神外在生命形象的塑造。)

2、对于宇宙起源的一些想像。(混沌初开、宇宙、人类如何诞生)(古希腊创世神话中有一个神的谱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中国神话则无此特色。

Page 12: 英雄不仅是神话

3 、对于自然灾害的一些形象化解释。 黑海的水下考古探测就曾发现圣经之中记载

的“世纪大洪水”有事实依据。“大禹治水”虽无准确的文字记载,但该神

话的事实被普遍认为是治理古代水患 。 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可能是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

Page 13: 英雄不仅是神话

二、夸父逐日

Page 14: 英雄不仅是神话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山海经 · 海外北经》

Page 15: 英雄不仅是神话

《山海经 ·大荒北经》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

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Page 16: 英雄不仅是神话

《列子 ·汤问》记载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Page 17: 英雄不仅是神话

“夸父逐日”的成语义词目: 夸父逐日解释: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山海经 · 海外北经》近义词: 夸父追日、自不量力 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人有大志,也形容自不量力。

Page 18: 英雄不仅是神话

关于夸父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

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 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 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

黄河和渭河的水 ,河水被他喝干后 ,口渴仍没有止住。 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 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Page 19: 英雄不仅是神话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1 、(杨公骥先生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记得的寓意:

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Page 20: 英雄不仅是神话

2 、文学家萧兵先生在其《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一书中称:

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盗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有点浪漫色彩。西方两种浪漫典型:普罗米修斯和维特)

对比:古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Page 21: 英雄不仅是神话

3 、还有人把夸父逐日看成是自然界的一种争斗,夸父代表“水”,而太阳代表“火”。水神、火神相争,水火不容。

Page 22: 英雄不仅是神话

4 、夸父逐日可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夸父部族应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们肯定已经认识到了阳光决定了季节,决定了农业以及其它的生产活动,那么,在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夸父族人,迁移到那里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们却走进了沙漠在跋涉中,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足够的水。最后 ,夸父和他所率领的族人都倒在沙漠之中。 (部落迁徙、农业文明、日落、西北、沙漠、季节河、水、)

Page 23: 英雄不仅是神话

夸父的失败,使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征服西北的无比艰难。从此,水,而不是战乱,决定了中华民族只能向南发展。几千年来,南方一直在移民开发,原始森林、荒芜之地不断变为繁华的城镇,而西北部至今还是地广人稀。

夸父遗址能够被发掘出来吗?也许,只有中国的施利曼才能做到。

当年,德国的施利曼仅仅凭着他对荷马史诗的热爱,凭着他的财力和毅力,终于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仅仅是神话的东西变成了考古发掘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Page 24: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三、精卫填海

Page 25: 英雄不仅是神话

精卫填海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山海经》

Page 26: 英雄不仅是神话

女娃游于东海,为何溺而不返? 1说:炎帝爱女女娃是被东海龙王之子溺死

于海中。 龙王象征邪恶势力,精卫填海则表明反抗者

的勇气与精神。

Page 27: 英雄不仅是神话

2说:女娃游于东海,因与仙女嬉戏而不幸溺死水中。是意外死亡。

这个故事中隐含的文化寓意比较丰富:( 1)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感受到自身生命

的脆弱性和无常性,但并非消极承受,而是坚韧面对和抗争。

Page 28: 英雄不仅是神话

( 2)象征“水”或者“大海”对于远古人类生存的威胁性,当时的人类还无力征服大海的自然威力,因而渴望“精卫填海”。

Page 29: 英雄不仅是神话

( 3)突出“女娃”女儿的身份和“炎帝”作为父亲的形象,强化的是道德伦理文化。(女娃希望填平大海,以解除父亲对于大海和水的忧患。)

这种道德伦理文化和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反伦理文化形成一种对照。古希腊悲剧更强调的是命运悲剧,不像中国文化将道德伦理视为文化的核心。

比如:俄狄浦斯与女娃对比,老国王与炎帝对比。

Page 30: 英雄不仅是神话

炎帝有一爱女,名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与仙女竞游嬉戏,不料至深海溺水而死。

炎帝闻讯,悲痛欲绝,随下令实行三项海禁政策:不许百姓出海打鱼,不许寻仙之人去往扶桑、蓬莱等异域,不许开展海洋贸易。

同时规定:在大陆禁止竞争,禁止交易,禁止远游。

Page 31: 英雄不仅是神话

女娃死后,变为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鸟,随父狩猎,绕飞林中,悲鸣声“精––––卫––––”

炎帝举弓欲射之,随从方士禀告:“此鸟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惊,放下弓箭,不禁泪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己,许久之后才说:“就赐小鸟‘精卫’之名吧!”

精卫在父亲的头顶上盘旋了几个时辰,不肯离去。

Page 32: 英雄不仅是神话

炎帝作歌曰: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 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 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Page 33: 英雄不仅是神话

精卫听得父亲“海何以不平”的歌词,遂下决心,填平大海!于是,她每日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木石虽瞬间即被浪涛冲走亦不气馁罢休。

Page 34: 英雄不仅是神话

四、刑天舞干戚

Page 35: 英雄不仅是神话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山海经 .海外西经》

Page 36: 英雄不仅是神话

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

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

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Page 37: 英雄不仅是神话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中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类,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刑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 。 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福斯作比较分析。

Page 38: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中西神话之比较 1、创世神话都赋予宇宙人格化和意志化,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念 。

Page 39: 英雄不仅是神话

2、强调了女性的作用。该亚、瑞亚、赫拉和女娲这些女神在宇宙的

创生过程中都是举足轻重的,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状况的反映,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

也可以认为,把一个创世巨神描绘成一个女性的形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对母性的依恋情结的反映,也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Page 40: 英雄不仅是神话

3、希腊神话里的神有“新”、“老”之分,一代代繁衍,最后形成谱系,新神与老神往往处于斗争之中,而老神逐渐取代新神。

而中国神话则没有,中国的神是不朽的,被当作祖先来崇拜。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与神灵崇拜往往是联在一起的。

Page 41: 英雄不仅是神话

4、在希腊神话中,神是人格化了的形象。“神是最美的人”,中国神话则是把神描绘成人兽同体的。

Page 42: 英雄不仅是神话

5、希腊神话不仅记载了神的“人神同体”,而且神也具有七情六欲。

我们中国的神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严肃刚正的,倘若给他们加以这些人的情欲,那将是对他们的亵渎。

Page 43: 英雄不仅是神话

总而言之,希腊的神话强调人性,崇拜人性,以充分展现人性和人的欲望为美,对于人体展开大胆而自然的追求,

而且,从中逐渐发展出西方社会重视个性尊严、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本主义精神。

而中国神话则排斥人性,以压抑欲望为美,这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源头。

Page 44: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中国神话中的“尚德”精神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这

一点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进行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

Page 45: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

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中国的文化心理之中。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尚德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也影响着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Page 46: 英雄不仅是神话

中国上古神话中体现出的这种尚德精神,有一些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而另一些则是后天人为改造的。它是文明社会中文化的重塑与选择的结果。

经过这种文化的重塑与选择,在古老的大神们身上还遗存的一点点“人性”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远远脱离社会、脱离人类、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理念化形象,于是他们原有的神性也随之削弱,他们成了人间崇拜的偶像,变成人间帝王们的典范。

于是神话中的大神们最终演变成了人间的始祖,敬神变成了祖宗崇拜,神话变成了宗教崇拜。

Page 47: 英雄不仅是神话

正是这种尚德精神,使中国文化中处处体现出了对“德”的要求。在我们传统的“修齐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将“修身”摆在第一位也说明了这一点。

只有“从头做起”,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再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在后天漫长的文明社会里,无论臣废君取而代之,还是君贬臣、诛臣,往往都有从“德”方面找借口的。似乎只有这样,一个又一个杀机横生的“政变”或“贬诛”才显得名正言顺,顺理成章。

这种文化的选择,甚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在我们民族的思维和习惯中,依然处处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Page 48: 英雄不仅是神话
Page 49: 英雄不仅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