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服服服服服服 服服服 服服服服服服

服務品質管理

  • Upload
    afra

  • View
    4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流 製商整合概論. 服務之定義. 品管大師裘蘭( Juran )將服務定義為「為他人完成工作」。 Kotler 說「所謂服務是指一項活動或利益,由一方提供予另一方;本質上是無形的,也不產生任何事物的物權轉變」。 現代行銷學者 Buell 將「服務」定義為「被用於銷售或配合銷售而連帶提供的各項活動、利益或滿足」。 杉本辰夫認為服務是直接或間接以某種型態,有代價的供給需要者所需的事物。 淺井慶三郎則認為服務是指由人類勞動所產生,依存於人類行為而非物質的實體。 林建山教授認為服務是幫別人的忙,即一個人或組織代替另一個人或組織作事。. 服務的特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流製商整合概論

Page 2: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之定義

品管大師裘蘭( Juran)將服務定義為「為他人完成工作」。 Kotler說「所謂服務是指一項活動或利益,由一方提供予另一方;本質上是無形的,也不產生任何事物的物權轉變」。

現代行銷學者 Buell將「服務」定義為「被用於銷售或配合銷售而連帶提供的各項活動、利益或滿足」。

杉本辰夫認為服務是直接或間接以某種型態,有代價的供給需要者所需的事物。

淺井慶三郎則認為服務是指由人類勞動所產生,依存於人類行為而非物質的實體。

林建山教授認為服務是幫別人的忙,即一個人或組織代替另一個人或組織作事。

Page 3: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的特性

無形性( Intangibility)– 服務沒有實體,所銷售的是無形的產品,是一種行為,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這項「產品」前,不易評估此「產品」之內容與價值。

同時性( Simultaneity)– 即不可分割性( Inseparability);服務於進行時,通常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必須同時在場,即服務的提供與消費是同時發生的。

異質性( Heterogeneity)– 同一項服務,由於服務供應者與服務時間、地點的不同或服務者當時的精神、情緒而有所不同。即均勻的服務水準較不易維持。

易消滅性( Perishability)– 服務無法儲存,沒有「存貨」。

Page 4: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與一般實體產品顯著不同的特徵 ~1

服務的產生與服務的提供是同時發生,無法提前生產或儲存。 服務無法集中製造、檢驗或儲存。 服務無法展示,也沒有樣本可供顧客在服務提供之前查看;即使可提出不同的範例,但實際的服務情況並不會完全相同。

品質保證工作須在提供服務之前完成,而非如製造業在生產之後才進行品質管制的工作。

服務通常是在顧客面前,由一些管理當局無法直接影響的人員負責提供。

接受服務者並未收到有形物體;服務的價值需視個人之經驗而定。

Page 5: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與一般實體產品顯著不同的特徵 ~2

服務的經驗無法轉售或移轉給第三者。 服務的接受者對服務的期望是影響其對服務結果滿意與否的主要因素之一。

服務提供的過程中顧客必須接觸的服務點愈多,愈不容易對此服務感到滿意。

服務的品質有絕大部份是經由個人的主觀判斷。 服務不當時,亦無法「退貨」或「取消」。如果無法提供第二次服務時,賠償或表示歉意便是求取顧客諒解的解決方式。

服務的提供須透過某種程度的人際互動;買賣雙方以個人化的接觸來完成服務過程。

Page 6: 服務品質管理

Garvin 定義品質的五種方法

「哲學」法– 品質是一種直接上的優良,只有接觸該物體時才能感受得到。

「產品為主」法– 品質的差異來自可衡量屬性的差異。

「使用者為主」法– 最能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即是高品質,也就是 Juran所謂的「適合使用」。

「製造為主」法– 品質為符合規格的程度。

「價值為主」法– 以價格或成本的觀念來定義品質,即品質乃在一可接受的價格或成本範

圍內,提高消費者效用與滿足。

Page 7: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的概念 ~1

Sasser, Olsen 及 Wyckoff 服務水準( Service level)類似品質的觀念,服務水準指的是所提供的服務為顧客所帶來的外顯與隱含利益水準,可再分成期望服務水準( Expected service level)及認知服務水準( Perceived service level)。

Parasurman、 Zeithaml 及 Berry– 歸納出「服務品質的特性」:

顧客對服務品質的衡量比對產品品質的衡量要困難。顧客對服務品質的好壞認知,通常來自顧客期望得到的服務及實際感受到的服務,兩者之間的差距。

服務品質的衡量不只是看服務的結果而已,同時也包含了在服務傳遞過程的衡量。

Page 8: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的概念 ~2

Rosander – 由於服務的一些特性,服務業需要一個比製造業更廣的服務品質

人員績效的品質 設備績效的品質 資料的品質 決策的品質產出的品質。

Gronoos– 將服務品質分為

技術品質( Technical Quality)-指實際所傳送之服務內容的品質水準 功能品質( Functional Quality)-服務傳遞的方式,可決定顧客最後所知覺到的整體服務品質。

Page 9: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的概念 ~3

Gronroos– 顧客在接受服務前會先有一個期望品質( Expected quality),接受服務後會產生經驗品質( Experienced quality),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為總體認知品質( Total perceived quality),如果經驗品質大於或等於期望品質,則總體認知品質是好的,反之則為差的。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 James L. Heskett認為顧客是以認知品質與期望品質間的關係,來衡量其所接受的服務。

Page 10: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產能與服務品質關係圖

服務品質

服務的正面認知

期望

實際

服務的負面認知

產能利用率 的百分比

0% 25% 50% 75% 100%

停頓期 尖峰期

Page 11: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的分類 內部品質( internal qualities)

– 使用者看不到的品質。例如:航空、鐵路、電話、飯店、百貨公司、遊樂區等的設施,是否發揮功能,全賴其保養程度而定。這種保養性、整備性如果做得不充分,則對使用者的服務品質就會低落。

硬體品質( hardware qualities)– 使用者看得見的品質。例如:百貨公司或商店,為售與使用者而購進的商品的品質。餐館菜餚的滋

味及品質,飯店的室內裝潢,火車、飛機的座位、寬度、硬度、照明亮度等。 軟體品質( software qualities)

– 使用者看得見的軟性品質。不當的廣告、帳單金額算錯、銀行記帳錯誤、電腦的失誤、送錯商品、飛機、火車意外事故、電話故障、商品缺貨、污損等。

即時反應( time promptness)– 服務時間與迅速性。排隊等候的時間,營業處店員(或餐館女侍)前來接待的時間,申請訴怨或修理的答覆時間,服務員到現場的時間,修理時間等。這些雖然也屬於軟體品質的一部份,但是由於服務的時間及迅速性特別重要,因此特別分列為一項。

心理品質(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有禮貌的應對,款待親切。

Page 12: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構面 ~1

Sasser, Olsen, Wyckoff於 1978 年提出衡量服務品質的七個構面:

– 安全 (Security):顧客對服務系統可信賴的程度。– 一致性 (Consistency):指服務是齊一的、標準化的,不因服務人員、地點或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態度 (Attitude):指服務人員的態度親切有禮。– 完整性 (Completeness):服務設備的周全。– 調節性 (Condition): 根據不同顧客的需求調整服務。– 即用性 (Availability):指交通方便。– 及時性 (Timing):指在顧客期望的時間完成服務。

Page 13: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構面 ~2 Martin提出服務品質應設定可行的標準,並認為衡量服務品質可分成程序構面與友善構面等

兩個構面 – 程序構面,指技術面傳遞系統應有的屬性

便利( accommodation) 預備( anticipation) 及時( timeliness) 有組織的流程( organized flow) 溝通( communication) 顧客回饋( customer feedback) 監督( supervision)

– 友善構面,指服務人員與顧客建立友善關係的能力 態度( attitude) 注意( attentiveness) 說話的聲調( tone of voice) 肢體語言( body language) 叫得出顧客的名字( naming name) 引導( guidance) 建議性銷售( suggestive selling) 解決問題( problem solving) 機智( tact)

Page 14: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構面 ~3

Sasser、 Olsen、Wyckoff三人根據服務業的作業特性,提出以原物料、設備及人員三個構面的服務品質模式,而後三人又以顧客的觀點,建立一個決定服務水準的模式。

Page 15: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模式

服務觀念:1.實體產品2.外顯服務3.隱含服務

服務傳遞系統:1.原物料的績效特性2.服務氣氛與產品形象3.員工的服務態度

服務水準:以原物料,設備,人員等的績效水準來定義

顧客感受的服務水準

運作後以創造 被管理者加以定義,以便創造

透過廣告與交易行為的溝通

20-2 圖 服務作業特性服務品質模式

Sasser et al.(1978)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Bosten A lley and Bacon Inc.資料來源: :

Page 16: 服務品質管理

決定服務水準的模式

顧客的需求:1.實質需求2.自我實現3.地位象徵4.信任5.控制

導致之欲求屬性:1.實質需求2.一致性3.安全性4.及時性5.態度6.完整性7.即用性8.調節性

A顧 客 對 屬 性的品質或服務水準的知覺

B顧 客 對 屬 性的品質或服務水準的知覺

A屬性的提供

B屬性的提供

溝通

知覺

溝通

知覺

判斷

判斷

20-3 圖 就顧客觀點之服務水準模式

Sasser et al.(1978)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Bosten Alley and Bacon Inc.資料來源: :

Page 17: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之衡量模式 ~PZB模式

Parasuraman、 Zeithaml 與 Berry 於 1

985 年發展出一個服務品質的觀念性模式

(簡稱 PZB 模式,如圖 20-4所示),這

模式主要在解釋服務業者的服務品質為何始

終無法滿足顧客需求的原因。同時也說明要

滿足顧客的需求必須突破模式中五個服務品

質缺口,服務品質的五道缺口為:

– 缺口1:顧客期望與管理者認知間的缺口

– 缺口2:管理者認知與服務品質規格間的缺口

– 缺口3:服務品質規格與服務傳遞間的缺口

– 缺口4:服務傳遞與外部溝通間的缺口

– 缺口5:消費者對事前的期望與事後認知間的

缺口

口碑與傳聞各人需求 過去經驗

對事前服務的期望

對事後服務的認知

服務的傳遞(含接觸前後) 與消費者的外部溝通

將認知轉變為明確的品質規格

管理者對顧客期望的認知

4缺口

3缺口

2缺口

服務業者

顧客

5缺口1缺口

20-4 PZB圖 服務品質觀念性模式PZB(1985)資料來源:

Page 18: 服務品質管理

缺口一

顧客期望與管理者認知間的缺口 – 管理者對於顧客真正需求的了解不夠,發展出來的服務產品就無法滿足顧客的期望,因而產生服務品質缺口;其中三個主要因素為市場資訊收集程度、上下溝通暢通程度、管理層級數,如圖 20-5所示。因此,當市場資訊收集程度愈高,缺口 1愈小;當上下溝通愈暢通,缺口 1愈小;當管理層級愈多,則缺口 1愈大;縮短方式為:改進市場調查研究、管理者與員工間培養較佳的溝通模式及組織扁平化。

Page 19: 服務品質管理

缺口二

管理者認知與服務品質規格間的缺口 – 由於內部資源或管理者觀念的限制,使企業沒有能力制定能夠滿足顧客期望的服務品質,並將其轉為可行的規格,因而產生管理者認知與服務品質規格間之缺口。影響的四項要素為:企業對服務品質的承諾、明確設定服務品質的作業目標、作業標準化程度及顧客期望的可行程度。

Page 20: 服務品質管理

缺口三

服務品質規格與服務傳遞間的缺口 – 由於實際的服務傳遞無法達到管理者所設定的品質規

格,所以產生此缺口;影響此缺口主要的因素為:團隊合作精神、服務人員勝任程度、技術與設備運用程度、對服務過程的控制程度、績效衡量指標與服務品質相關程度、服務角色衝突程度及服務角色模糊程度等七項。

Page 21: 服務品質管理

缺口四

服務傳遞與外部溝通間的缺口 – 由於顧客對服務的期望會受到媒體廣告及公司其他溝通管道所影響,所以企業內部的「水平溝通暢通程度」及企業在對外宣傳上是否有「過分誇張的習性」,都會影響到缺口 4;例如:廣告中誇大的承諾或是接洽的員工缺乏相關的資訊。

Page 22: 服務品質管理

缺口五

消費者對事前的期望與事後認知間的缺口 – 缺口 5為缺口 1、缺口 2、缺口 3、缺口 4的函數。

Page 23: 服務品質管理

品質缺口的衡量要素

20-5 圖 品質缺口的衡量要素

註:圖中「-」表該要素有助於減少品質缺口,「+」則表該要素將會擴大缺口

Parasurman et al.(1988),"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ss in The Delirery of service Quality"資料來源:

上下溝通暢通程度

市場資料收集程度

管理階層級數

1缺口-

對服務品質的承諾

明確設定服務品質的作業目標

作業標準化程度

2缺口-

顧客期望的可行性程度

服務角色模糊程度

對服務過程的控制程度

服務角色衝突程度

技術與設備運用程度

服務人員勝任程度

績效衡指標與服務品質相關程度 3缺口

團結合作精神

水平溝通暢通程度

過分誇張的習性

4缺口-

5缺口 服務品質

反應力

信用

可靠度

/瞭解 熟知顧客

勝任力

禮貌

有形性

接近性

溝通

安全

Page 24: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之衡量模式 ~SERVQUAL

SERVQUAL是由 A. Parasuraman、 V. A. Zeithaml與L. L. Berry於 1988 年根據服務品質差距模式所發展的顧客滿意度調查工具,用來衡量顧客對服務品質的認知;三位學者是將其於 1985 年所找出的十項服務品質要素,經由因素分析找出五大構面,並用 22 條敘述來衡量服務品質。實際在進行服務品質衡量時,先衡量顧客對此五大構面的期望,再衡量顧客對服務結果的認知,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服務品質水準。

Page 25: 服務品質管理

SERVQUAL 之組成及意義1985 年

PZB 構面1988 年

修正後 PZB 構面 意義

1.      接近性2.      溝通3.      勝任性4.      禮貌5.      信用性6.      可靠度7.      反應力8.      安全性9.      有形性10.   瞭解

1.      有形性( tangibles) 2.      可靠性( reliability) 3.      反應性( responsiveness) 4.      保證性( assurance) 5.      關懷性( empathy)

指實體設施、服務人員人員之儀表等,包含四個問題。指能夠準確提供所承諾服務的能力,以五個問題來衡量。指提供顧客迅速服務的意願、能力,以四個問題來衡量。指員工的知識和禮貌及獲得顧客信任和信心的能力,以五個問題衡量。指提供顧客關心及個人化服務的程度,以五個問題衡量之。

Page 26: 服務品質管理

提昇服務品質之策略

服務品質管理問題 服務品質管理提昇條件 服務品質管理成功關鍵 提昇服務品質的策略 服務品質管理技術

Page 27: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管理問題

服務業是一種勞力密集的產業,服務品質的一致性難以掌握

公司內部支援系統未充分的合作服務業者與顧客間常存在溝通缺口服務的複雜性提高過於重視短期利潤,而缺乏對服務品質的承諾與保證

Page 28: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管理提昇條件• 明確定義服務角色

• 定義服務角色指的是要建立服務標準,並將此標準有效的讓所有參與的服務人員了解。• 重視服務產品的可靠度

• 可靠度是服務品質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項。高品質的服務應是零缺點,事實上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在服務業也是成本最低的。

• 強調服務團隊的功能• 團隊的最大效果在於它可使員工有參與感、歸屬感、認同感,並以團隊的力量來影響每一位團員。發展服務團隊是提昇服務品質的重要手段。

• 選擇最適的服務人員• 服務人員的素質往往是整體服務產品中最重要的部份,企業應重視人才的培育與養成。

• 立即有效的解決各項服務問題• 顧客在消費服務產品過程中產生問題或不滿,並不代表顧客對服務品質已完全喪失信心,企業如能立即有效的解決問題,將仍有機會挽回顧客的信心或重建顧客對服務品質的認知。可採取以下三項措施來彌補服務的缺失:

• 鼓勵顧客抱怨,並提供方便的訴怨管道• 迅速親自出面解決問題• 鼓勵員工有效解決問題,並提供他們必要的工具

Page 29: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管理成功關鍵

對品質的承諾– 公司應將服務品質納入計畫,分配資源、預算、責任並建立獎酬系統。

設定品質標準。 衡量品質的績效

– 在設定品質標準之後,需有適當的衡量技巧來蒐集品質資訊,並與品質標準相較,再據以採取修正行動。

改進方案– 成立員工建議系統、實施品管圈、員工訓練、工作豐富化與員工工作生活品質計畫及目標設定。

提昇服務品質的關鍵為「人」:公司員工對顧客的態度、禮貌及給予顧客的感受,為決定服務品質的最重要因素。

Page 30: 服務品質管理

提昇服務品質的策略

消費前:廣告及推銷術。消費時:工業化方式與小集團活動。消費後:「消費者信箱」、「消費者意見調查」、「消費者意見處理系統」。

Page 31: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管理技術

品管七大手法:層別法、查撿表、柏拉圖、特性要因圖、直方圖、散佈圖、管制圖。

品管新七大手法:KJ圖法、關連圖法、系統圖法、矩陣圖法、箭線圖法、PD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品管(團結)圈活動:同一工作單位約 5至 8人組成的小團體,針對工作上可能會發生,或是已發生的缺失,不定期的召開品管圈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積極擬出改善建議方案,經公司主管核准後予以實施。

Page 32: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保證系統

發展服務品質保證五大步驟 服務品質保證架構 服務品質保證系統

Page 33: 服務品質管理

發展服務品質保證五大步驟 管理當局要能正式的體認顧客的期望:對於顧客期望的認知是建立品質保證系統的基本資料,瞭解顧客的需求需透過市場調查。

設計能夠滿足顧客期望的服務產品,並設法維持品質:理想的設計品質不應以試誤方式達成,推出的服務產品必須要能立即符合顧客的期望。連鎖墊因有許多分店可供新產品實驗,所以在上市前可經過長期的測試與消費者意見反應,直到完全有把握,才正式推出上市。此外服務產品在設計時也應考作業上的便利,以及易於控制服務作業的品質,最好能配合服務作業的標準化,使服務人員能輕易控制服務品質,甚至在服務產品設計時即考慮到服務人員應接受何種訓練,以達成設計的服務品質;亦可考慮其中一部份由顧客自己來控制品質或執行作業,但應注意場所設施是否便於顧客自助服務、顧客是否獲得足夠的知識進行自助服務。

發展與實施品質的監視系統:顧客意見反應卡式一種簡單的服務品質監視工具。 設計與實施品質訓練計畫:品質始於訓練,終於訓練。 設計與實施品質管制計畫:品質管制的方法可用以衡量作業過程是否正常,常用的方法包括:

– 直方圖:描述被衡量對象變化的幅度– 流程圖:描述問題作業的詳細流程– 柏拉圖:描述具有重大影響的變數,有助於問題的發覺– 魚骨圖:描述造成問題的因果關係,是一種很有效的分析工具– 程序控制圖:運用統計方法,設定控制的上下限,可用以判斷現有的作業、程序是否正常運作

Page 34: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保證架構

定義顧客的需要與期望,找出顧客所重視的屬性是什麼,而非基於管理者的主觀認定來提供服務。

設定符合顧客需求的績效標準。 設計整體的服務傳送系統以提供所訂定的標準服務,包括後勤的服務支援系統。

Page 35: 服務品質管理

服務品質保證系統

確認顧客的需求及對品質的期望 設定所提供之服務的標準與水準 設計服務提供及支援的系統服務提供的檢查顧客滿意度的衡量服務業的品質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