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守护大自然

  • Upload
    nay

  • View
    5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初一( 2 ) 侯秋滢. 守护大自然. 绿色的,才是健康的 -- 读卡琳.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守护大自然
Page 2: 守护大自然

以往接触的生态环保书籍,除部分随笔类的人文精品外,也有不少是专家习气的论文集萃,充塞着繁琐的统计资料和连串的黄牌警告,忧患意识有余,亲切示人感不足,读后让人除却惶恐和怀旧,再难有面对亟待平衡的生态环境的自信与从容。由英国著名女学者卡琳 · 克里斯坦森著述的《绿色生活: 21 世纪生活生态手册》一书,贴近民众日常生活,充分关注普通人群的“烦心事儿”,在围绕绿色环保提供实事求是的忠告的同时,将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置于更加广泛的社会、政治和哲学范畴,从衣食住行、清洁空间、工作场所、高科技和通信以及照料家庭等方面,对生态生活作了具体、实用的描述。她亲切的指导而非说教让你感到她不是一位板着脸孔的冷漠的绿色专家。

“ 绿色生活”和“生态生活”都是近些年来的流行口号,它的出现与全球性自然生态的日益恶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两个因素并立存在的背景紧密相关。所谓生态生活,按卡琳的解释,是指一种描写 21 世纪生活的方法,“它在最佳状态下意味着我们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过日子,同时,就我们全都面临的实际需要而言也合情合理。”太多的人或是将生态生活停留在口号上,或是将其视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对此,卡琳 · 克里斯坦森认为,生态生活不是其它,而是一种将会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带来各种各样积极变化的观点。她替我们说出了对“绿色生活”的最真切和最本质的渴求,那就是———“要让环境保护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一种幸福和沉稳的感觉”,而不是如负重荷的烦恼和压力。

仅仅学会“绿色消费”还远远达不到绿色生活的标准,绿色生活倡导的是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更好的购买。绿色生活的日常表象固然是人类通过自身包括生活举止在内的所有实际行动,实践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它的最终目的则是要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天然节奏和自然循环相一致。卡琳的《绿色生活》一书不是一本简单的绿色消费指南,由于它涉及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在介绍与生态和生活相关的各种重要信息的同时,还提出相应的“忠告”,是一本真正实用的书。它的实用还表现在卡琳对日常生活的人文体悟,例如在开篇的“饮食”中,卡琳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有些专家关于家庭烹饪将在本世纪内消失、传统的食物只有在“博物馆”里才会保留下来的观点,她主张不能因为人类饮食活动与自然生态有局部的冲突就由此将二者人为对立,她说:“吃是我们在公开场合进行的最亲密的活动,许多人在一起吃对于几乎每个人类集体都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是快乐和舒适、营养和多样化的来源……”她认为面对“吃的危险”,不应该消极避让,而应该恢复同食物的积极关系。

面对“高技术和通信”,卡琳说,“我们个人是无法控制并利用技术的,但是我们可以按照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作出选择”。她充分利用着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科学、合理地规避着高科技的负面效应,她指出,互联网“既是一个了不起的节约时间的装置,又是最大的浪费时间的装置”;电子邮件“并不促进老式书信所做到的富有人情味的交流”。卡琳“关于电脑操作的忠告”有 20条之多,让我这个枯守电脑的阅读者受益匪浅。书中有不少观念、人情以及语言的闪光点,除了“打倒一次性用品”和“最便宜、最轻的包装材料是空气”之类的新主张外,甚至还有“(住宅和家)要鼓励利用本地的石头、砖头和木材,珍视方言、家史以及传统的名字和名称”、“花些时间摸摸树皮,或听听鸟叫”这样令人动容的文化关怀。卡琳 · 克里斯坦森的著述远远超出了“回收利用”的狭窄范围,无不遵循了“将生态生活看作一种澄清各种对人类确实重要的事情的方法”的环保和生活态度,对保持人类永久而可靠的美好记忆大有裨益。

 

Page 3: 守护大自然

生物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为活动(如战争、资源开发、人口增长及农村城市化等)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使原产于中国的野马、高鼻羚羊、麋鹿等10余种动物在野外已经绝迹,而大熊猫、长臂猿、虎、野象、白鳍豚等几十种野生动物正面临灭绝的数量、分布范围正在日益缩小。因此,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建立后,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已逐步开展起来,中国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措施。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开始进行野生动物的区系和资源调查,陆续查清动物的种类、分布及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状况。1958年,国务院决定由林业部把全国狩猎事业统一管理起来。“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生存环境也随之恶化,濒危野生动物种类也越来越多,于是,1972年农林部起草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理(草案)》。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局面。为了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国家在林业部专门设立了“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经国务院批准,中国1980年参加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林业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下设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等17个办事处,还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了“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83年成立了群众性的保护组织“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此后各地相继成立一些跨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

  1988年11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保护野生动物的一部基本法,至此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  

Page 4: 守护大自然

游憩

别名 啸声天鹅、短嘴天鹅

学名 Cygnus colunbianus

英文名 whistling swan

鸭科 Anatidae

分布 在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及华北一带繁殖;南方越冬;偶见于台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游禽。全长约 110厘米。体羽洁白,头部稍带棕黄色。颈部和嘴均比大天鹅稍短。嘴基黄色区比大天鹅小,嘴大部为灰黑色。脚黑色。

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兼食少量水生昆虫、蠕虫、螺类和小鱼。生活习性似大天鹅,每年 3月份成对北迁,筑巢于河堤的芦苇丛中,每窝产卵 5-7枚,白色。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卵期 29-30天。50-70 日龄获得飞翔能力。

 

水中行

别 名 鹄 、 咳 声 天 鹅学 名 Cygnus cygnus英 文 名 whooper swan鸭 科 Anatidae分布 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一带繁殖,越冬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 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游禽。全长约 140厘米。全身羽毛纯白色。颈部修长而弯曲。眼先至嘴基淡黄色,上嘴黄色可达鼻孔,嘴尖及下嘴黑色。脚黑色。

栖息于多苇草的大型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 5-6月间繁殖,巢多筑于干燥地面或浅滩的芦苇间,每窝产卵 4-6枚,白色或象牙色,孵卵期 35-40天。我 国新疆有灰雁( Anaer anser)及赤嘴潜鸭( Netta rufina)在大天鹅巢中产卵的报道。

 

 

Page 5: 守护大自然

大熊猫 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动物。野生时栖息于海拔 1500--3500米之间的高山深谷茂密竹林中,受季节、植被类型、地貌以及食物、水源、气候的综合影响,其活动的海拔高度不断变化,大熊猫多生活在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 20℃左右的阴湿凉爽环境中,没有固定的栖息处所,喜单独活动,四处游荡,只有在发情期内才会有雌雄一起出现,它不会筑窝,栖息于树洞、岩穴或树下乱草堆处,早晚出来觅食饮水,其余时间睡眠、视觉、听觉均较迟钝,行动缓慢。但却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而且能泅渡湍流的河溪。 大熊猫主食是各种竹类,竹笋为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其性成熟年龄一般为 5-7岁,每年 3--5月份发情妊娠期约为 5 个月左右。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与它同期的植物大部分灭绝了,因此它被称为“活化石”现仅存活 127 只,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一直在不断地继续。

Page 6: 守护大自然

 

Page 7: 守护大自然
Page 8: 守护大自然
Page 9: 守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