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给创造力 一片生长的土壤 陈富国

给创造力一片生长的土壤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社会与环境方面的成本因素使转换企业发展路径成为必然。创造力是以较低的资源消耗,做出最适应人们需要的、最能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和品牌的关键。

Citation preview

给创造力

一片生长的土壤

陈富国

给创造力一片生长的土壤

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认识到,现代企业之间乃至民族之间的竞

争,已经远非仅仅是经济存量的竞争,而是越来越多地牵涉到

未来增量的竞争。一个企业组织或者一个民族的未来,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有没有能力创造全新的产品、全新的企业和

相关的经营模式、全新的产业链、全新的品牌形象,甚至全新

的经济形态。

从IBM公司上世纪90 年代的起死回生,到美国整个经济顺利

度过上世纪80年代和2000年前后的危机,都极大地受惠于企

业和社会本身蕴积的创造力及其有效的释放。而日本的众多 企

业和整个社会虽然在“把事情做对”的方向上有着非凡的能

力,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尊重,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原创力

量,以支持自己在根本层面上探索和创造 全新的发展方向,保

证自己“做对的事情”,所以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未回到

强劲发展的状态。

抓住了全球产业调整机会的中国制造业,利用仅仅表现于企业

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实现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由于社会与环境

方面的成本因素,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转换发展路径的关键

时刻:必须举全国之力来摸索和创造更好的办法,以较低的资

源消耗,做出最适应人们需要的、最能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

和品牌。这个转换过程的成败,也就是这个民族的未来,寄托

在无数敢于担当风险、善于整合资源、不断探索商业新模式的

企业家身上;也寄托在无数心怀梦想、充满灵感、渴 望发现或

者表达的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设计师、艺术家、管理者

等等创造者身上。

什么是“创造力(Creativity)”?为什么要把它与整个“民

族”联系起来讨论?

从表面上看,“创造力”就是创造富有意义的新的形式的能

力 (韦伯大辞典)。当然,它首先是一种发生在个体水平的能

力。但是,为什么经常可以看到:在有组织的竞争环境下,同

样的人放在不同的组织,会有非常不同的创造力的表现?为什

么日本企业往往能够将确定的事情做到极致,但在根本性创新

方面的成绩相比于它的主要对手美国一直有明显差距?

综合许多个案观察和学术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在一

个社会中发挥重大而持续影响力的创造性行为,都非常依赖于

创造者和他所在环境之间的配合方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

商业领域,创新工作几乎都依赖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

的恰当配合。

我们可以从较近的硅谷、中关村这样的科技创新组织集聚社区

的成功案例中,或者从爱迪生与以JP摩根为代表的产业资本的

不甚平坦但仍成果累累的经典案例中,看到创新者个人、创新

者群体、创新生态群之间良好互动对于推动产业和社会进步的

重要性。即使是艺术领域的创新,好莱坞的娱乐产业组织模式

也为我们提供了从社会和组织角度观察创造力发挥作 用的绝佳

案例。在好莱坞之前,则是艺术家们自由组成的俱乐部、社团

或者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聚会,为他们相互切磋、打磨、评论同

行的作品提供了平台,哺育着形形色色的天才的创造激情,激

发着他们的创造灵感。

在描述现代企业运作特点的过程中,彼特·德鲁克早就提醒我

们,知识工作者的时代已经到来了。而为数越来越多的知识工

作者迫使企业管理者在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类型等等方面作出

重大调整,因为越来越多的决策必须由具有知识的一般操作工

人在第一时间直接作出(我们知道,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借助

于日本社会浓厚的集体主义文化,在集体利益之上的框架下最

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参与品质管理和效率提升的积极性方面达到

了令人敬佩的高度);同时,企业在未知领域中连续不断的创

新行为也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这种创新需要员工更

多的主动探索。

2002年,Richard Florida教授写作了《创意阶级的兴起》。

笔者认为在他的许多富有洞察力的见解中,下面这些观点对于

呼唤“中国创造”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新兴的创意人群来说,创造力不再是职业赋予它们的印

记,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他们定义自己“身份

认同”的重要维度。

•创新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承担创新任务的人经常以不同

于上下班的概念在工作。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工作。工作和不

工作的界线非常模糊。

•创造力是分作不同领域的,但是各领域的创造力是可以相通

的。所以创意人群非常需要彼此扎堆交流。很多人宁可在交流

中保持半匿名的状态,以便拥有更大的表达意见的自由。

•这些人对他们所属的企业组织的要求与传统的员工非常不

同。而他们的创造力不像一般的劳动力,也不像创新的成果,

不能为企业所买断,也不能随意打开或者随心所欲地被呼唤出

来。所以企业组织必须为他们作出更多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的调

整。

•与过去的传统观念不同,创意人群不会自然地跟着产业聚集

城市走。情况越来越走向相反的方向:新兴的产业聚集地越来

越跟着创意人群走。

对照这些观点,我们不难理解,中国的企业以及在中国经济发

展进程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级政府,应该像打造工业发展

和城市发展基础设施那样,来发展“创造力”的社会基础设

施:在企业/组织、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层面营造有利于创造力

发展的“商业气候”。

能够在一个社会中发挥重大而持续影响力的创造性行为,都非常依赖于创造者和他所在环境之间的配合方式。

创造和管理品牌价值Creating and managing brand valueTM

www.interbrand.com

陈富国Interbrand中国区CEO。领导着团队提供适合中国市场的业务和品牌建设方案。陈富国曾担任世界上最大的媒体研究公司(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和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