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 9 9 我的第一則廣告 臺北市明德國小 花梅真 [email protected] 壹、設計理念 媒體素養的範疇十分廣泛,如何開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筆者任 教的三年級而言,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未臻成熟,從媒體識讀的方面著手, 培養學生「」、與「」的能力應是比較可行的方式。此外,孩子接觸媒 體的時間以家庭生活為最,所以,在這次的教學設計中,也規劃讓孩子以口 頭分享的方式與家長互動,讓家長也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 本次的教學設計,藉由一個便利商店集點換贈品的新聞事件為起點 2010.09.22.播出),引發學生討論該商品的廣告魅力,最後再讓學生根據 討論的心得設計一則廣告,並與家人、同儕分享自己的作品。期盼讓學生透 過【討論】→【實作】→【分享】的過程,習得「」媒體訊息的能力, 幫助孩子「」自己面對媒體的方式,這是本教學設計預期達成的目標。

我的第一則廣告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amerashu teaching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我的第一則廣告

1

9 9 年 媒 體 素 養 融 入 教 學 活 動 競 賽

我的第一則廣告

臺北市明德國小

花梅真

[email protected]

壹、設計理念

媒體素養的範疇十分廣泛,如何開始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筆者任

教的三年級而言,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未臻成熟,從媒體識讀的方面著手,

培養學生「��」、與「��」的能力應是比較可行的方式。此外,孩子接觸媒

體的時間以家庭生活為最,所以,在這次的教學設計中,也規劃讓孩子以口

頭分享的方式與家長互動,讓家長也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

本次的教學設計,藉由一個便利商店集點換贈品的新聞事件為起點

(2010.09.22.播出),引發學生討論該商品的廣告魅力,最後再讓學生根據

討論的心得設計一則廣告,並與家人、同儕分享自己的作品。期盼讓學生透

過【討論】→【實作】→【分享】的過程,習得「��」媒體訊息的能力,

幫助孩子「��」自己面對媒體的方式,這是本教學設計預期達成的目標。

Page 2: 我的第一則廣告

2

貳、課程架構圖

我的第一則廣告

活動一:廣告的魅力~從一則新聞

談起

蒐集新聞事件

活動二:換你上場

教學回饋

教學準備

同儕分享

家長回饋

教學省思

未來可關注議題

Page 3: 我的第一則廣告

3

參、 教學活動設計

授課年級 三年級 單元

名稱 我的第一則廣告

教學時間 兩節課

1. 能分辨廣告或贈品所隱含的銷售目的。

2. 能思考廣告對消費行為的影響。

3. 能自行設計一則平面廣告。

4. 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語 C-2-1-1-1在討論問題或交換意見時,能清楚說出自己的意思。

語 C-2-1-2 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能以完整語句簡要說明其內容。

社 4-2-1-1 說出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個體、群體或媒體意見的異同。

社 7-2-1-1 指出自己與同儕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及其所滿足的需求與動機。

藝 1-1-1-1 藉由生活的經驗與體認,運用視覺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自己

的感受和想法。

藝 2-2-2-4 相互欣賞同儕間的作品,並能描述其美感特質。

教 學 活 動 時

Page 4: 我的第一則廣告

4

〈第一節〉

【準備活動】

1. 教師事先準備教學所需新聞檔案。

2. 準備教學PPT、學習單。

Page 5: 我的第一則廣告

5

C-2-1-

2

7-2-1-

1

【發展活動】

〈活動一〉:廣告的魅力~從一則新聞談起

1. 教師以新聞事件與學

生討論便利商店的

商品(贈品)魅力。

(資料來源:民視新聞

http://news.ftv.com.tw/

?sno=2010922N03M1&

type=Class)

2. 教師提出下列問題與學生討論:

(1) 便利商店給的點數有什麼用?

(2) 為什麼商店要給點數?

(3) 為什麼是哆拉A夢?

(4) 還有什麼偶像可以吸引小朋友?

3. 教師將學生意見寫在黑板,幫助學生檢視自己的

想法。

4. 根據上述結果,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 廣告的魅力(功用)

(2) 在哪裡看得到廣告?

(3) 你對哪一個廣告印象最深?為什麼?

【綜合活動】

1. 教師歸納本節重點。

2. 說明回家功課:學生運用本節的討論結果,在學

習單上自行設計一則廣告。

----------------- 第一節結束 ----------------

5

15

10

10

網路

資源

PPT

學習

上課

參與

口頭

發表

分享

討論

回家

完成

學習

Page 6: 我的第一則廣告

6

〈第二節〉

〈活動二〉:換你上場

【準備活動】

1. 教師整理學生的學習單。

2. 將學生的作品預先掃瞄,作為上課討論分享之

用。

【發展活動】

1.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單內容分享自己的作

品。

(1) 商品是?賣給誰?

(2) 所以我的廣告詞要怎麼寫?

(3) 為什麼我要這樣安排畫面?

(4) 這則廣告要放在哪裡?電視、廣告單、宣傳車、

超市、報紙....為什麼?

2. 教師說明學生作品中的畫面安排、色彩效果等。

3.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與家人分享的經過。

4. 學生兩兩分享自己的作品。

5. 將學習單放在桌面上,讓學生在教室行間走

動,實際觀摩同學的作品。

6. 讓學生互評彼此作品的「廣告效果」,並提出改

善的意見。

【綜合活動】

1. 教師歸納本單元的重點。

2. 提醒學生廣告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只要用心觀

察,就會有不同的發現。

----------------- 第二節結束 ----------------

10

5

5

5

10

5

學習

單掃

瞄檔

紙本

學習

上課

參與

口頭

發表

討論

觀摩

分享

上課

參與

Page 7: 我的第一則廣告

7

伍、教學回饋

這是本班學生第一次接觸媒體素養的課程,筆者回顧兩節課的教學,將

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以及學生、家長的回饋整理如下,除了檢視自己教學的成

效外,同時也發現許多值得繼續探討的問題。

(一)學生回饋

一開始的引起動機,筆者選擇了一則剛剛發生的新聞事件,藉此引

導學生察覺廣告的魅力,尤其是以可愛的卡通人物為商品代言人時,受

歡迎的程度更是無遠弗屆。令人意外的是,三年級學生討論起這樣的議

題,並未出現預期中的生澀感。雖然也有許多同學為廣告中的「時光

筆」、「風扇筆」辯護,認為這樣它具有「��」、「��」等功能,但是當

筆者繼續追問:「�������A������」以及後續討論時,學生的答案

不但五花八門,還出現許多不錯的見解,茲歸納如下:

1. 商品代言人普遍受到認同

「哆拉A夢」是算是卡通人物的長青樹了,尤其當他們知道自

己的父母、老師也是從小就看過這個卡通人物時,就更覺得選

擇它的理由是因為����������������。  

2. 察覺「商品特性」與「代言人形象」之間的連結關係

學生對該「代言人(哆拉A夢)」也十分熟悉,所以他們會覺

得因為「�����������A�������」。就此部分而言,算是

一個成功的行銷策略。

3. 注意影響消費行為的可能原因

(1)性別刻板印象

���A�������������������這提供筆者一個重要的訊

息,亦即三年級小朋友已經有能力探討相關的議題了。  

(2)滿足小孩需求

Page 8: 我的第一則廣告

8

當學生說���������������這句話時,代表他們已經察覺

到自己的需求是影響大人消費的重要因素。這樣的反應頗令人

驚喜,顯現學生對這樣的議題已有足夠的敏感度,未來值得再

深入討論。

活動二主要的目的在分享同儕的作品,師生一起討論何者最容易吸

引他人的目光?最後的共識是「顏色要鮮豔」、「圖案要大」,這部分教

師只要將幾件作品同時呈現在螢幕上,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的分辨,輕易

的達到預期的效果1。

另外,筆者稍微歸納一下學生選擇的商品,不外是「文具」、「食品」、

「遊戲」三大部分,這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關。因為對三年級的學生而

言,這些方面是和他們最息息相關的,也提醒我們,教學的題材要盡量

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目的。

至此,預期的教學目標已經達成,相較於例行性的書寫作業,學生

對這份作業的接受度更是達到100%,孩子高昂的學習動機也促使筆者

願意在媒體素養的領域繼續努力。

(二)家長回饋

家庭在媒體素養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因此,筆者一開始就規劃

要讓家長參與這次的教學。學生完成廣告設計後,還要充當「講師」,

向家長闡述自己的想法,這有兩個目的:

1. 藉由口述的方式,幫助學生更清楚自己的概念。

2. 讓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並給予鼓勵、提供意見。

3. 希望家長察覺媒體素養其實是隨時、隨處都可教的,而且家庭

是最佳的起點。

從家長的回饋中,筆者發現第1、2點的達成效果不錯,家長紛紛

1 學生作品詳見附件二。

Page 9: 我的第一則廣告

9

給孩子許多鼓勵,例如:

�����������������������������  

������������  

���������������  

有的家長則是認同網路的廣告功效,

�������������������������  

更有家長的回饋寫到欲罷不能,直說�…������������������2  

家庭是落實媒體素養教育的絕佳場所,適當的課程再加上願意配合的

家長,就能讓教學成效發揮得更完善。

(三)教學者省思

這次的教學從一則近期的新聞事件開始談起,對該則新聞,筆者的著

眼點在討論便利商店的商品(贈品)魅力,至於新聞中有關親情的爭議點

則是點到即止,以免模糊了焦點。

對於剛升上三年級學生而言,上述的討論結果已讓人滿意,媒體素養

的範疇十分廣泛,此為他們接觸的初始,筆者也從中發現許多值得探討的

方向,未來配合生活上的經驗以及孩子的成長,都可以繼續加深加廣。即

便是同一個議題,也能讓不同年齡的學生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類似的教學需要大量的討論與分享,這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之一,藉

由彼此生活經驗的交流,讓教學更活化,對師、生而言,都是另一項收穫。

2 家長回饋部分,詳見附件四。

Page 10: 我的第一則廣告

10

陸、結語

根據學生的回饋,我們可以發現中年級的孩子已有「分辨」與「思考」的能

力。這次的教學只是個起點,也衍生出許多值得繼續關注的議題,尤其是影響消

費行為的原因,例如「商品代言人」、「性別刻板印象」等,都值得再深入探討。

期盼透過這些生活化的課程,讓孩子真正習得「思」與「辨」的能力。

Page 11: 我的第一則廣告

11

附件一:新聞稿 (資料來源:民視新聞網

http://news.ftv.com.tw/?sno=2010922N03M1&type=Class)

Page 12: 我的第一則廣告

12

附件二:上課照片

學生上臺分享

兩兩分享作品

觀摩同學作品

上課表達意見 作品張貼於公佈欄

Page 13: 我的第一則廣告

13

附件三:學生作品

商品:超好用的鉛筆

商品:迷你芭比音樂盒

商品:賽爾號

商品:Kid-O 日清奶油檸檬三明治

Page 14: 我的第一則廣告

14

附件四:家長回饋

Page 15: 我的第一則廣告

15

附件五:學習單

三年四班 號 姓名:

商品是?

賣給誰?

所以我的廣告詞要怎麼寫?

為什麼我要這樣安排畫面?

這則廣告要放在哪裡?電視、廣告單、宣傳車、超市、報紙.... 為什麼?

家長回饋:

Page 16: 我的第一則廣告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