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小玲(June)自小熱愛藝術,也是不折 不扣的科學迷。小妮子文理俱佳,然而,在 當年大學聯招選科時,也和大部分年輕人一 樣,很現實。「雖然從小喜歡藝術,但很正 路地覺得藝術搵唔到食,只能當作興趣。」 理科出身,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是護理 系。如是者,June 順利入讀香港理工大學護 理學系。然而,求學期間,卻發覺越讀越不 對路。「教育制度就是這樣吧,你讀的就是 你不喜歡的。」三言兩語,道出殘酷現實。 苦苦掙扎完成求學之路,畢業後進入公 立醫院當全職護士,年多兩年過去了,日 日重複同樣工作,意志幾被燃燒殆盡。與 針藥為伍兩年,June 把心一橫,轉任兼 職護士,進入香港藝術學院修讀繪 畫。人工少了一大截,還要自掏學 費,但從此遇上了人生種種未知的 驚喜。「很神奇,好像表面上要 放棄很多東西,但也得到很 多,人生意義不同了。」 讀藝術讓自我成長 訪問時,June常常 提到自己是非常現 實的人,故即使 喜愛藝術, 在大學 選科 時也基於現實考慮。當護士,人工不俗,與 同年畢業的同學相比,薪金可謂贏在起跑線 上。不過,護士的工作按部就班,工作機械 又重複。「工作的重複性很消耗人的意志, 放工後會不開心。」病房內繁重而高壓的工 作,使她漸漸迷失了自我。當了全職護士接 近兩年,迷惘感壓垮了自己,反覆思慮,索 性辭掉工作。與此同時,她決定修讀藝術課 程,一邊當藝術系學生,一邊當兼職護士。 人工與福利大不如前,但再執畫筆而獲得的 喜悅與滿足,卻是千金難求。 從事藝術創作後,June 覺得自己一路在成 長。「那不是指年齡的成長,而是覺得自己 真的能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這是之前整個 讀書經歷也很少能體驗得到的。作為香港學 生,很難感受到學習是有趣的。」與長期浸 淫在艱澀的醫療專業知識中相比,透過繪畫 創作,她感到很實在。最近在位於太子的 C&G藝術單位中,正舉辦名為「第五個夏 天」的展覽,展出了 June 於上年及今年創作 的兩條錄像作品。錄像作品結合新聞片段及 日常生活的情景,審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細味 June 的作品,會發覺片段當中常常出 現窗口。「我從結婚後便開始留意窗,也許 是想念以往的家。畢竟離開了熟悉的環境, 對我而言也是很大的轉變,看見窗,會很有 親切感。」June喜歡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 感。「透過窗可以看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 也透視了香港人的身份,窗口也能反映樓價 高低。」現時 June 租住屯門的村屋,有更 大的空間可以進行創作,但租金年年 上漲,使得原本無置業打算的 她,也開始萌生買樓 念頭。如 果一開始沒有辭掉全職護士的工作,June 應 該可以順利儲到首期買「磚頭」。不過,在 她心目中,創作始終佔首位。「『住』對我 來說很重要,但始終放在次要位置,對我而 言,創作始終是最重要。」 護士工作要嚴守規則,但藝術創作則無遠 弗屆,對 June 而言,創作的辛苦程度不輸當 護士。「創作過程會遇到不同問題,但無人 幫到你,只得自己面對,過程很漫長,又未 知能否解決。」不過,那份因成功解決問題 而獲得的滿足感,是她以往當護士 時鮮有能體會的。談到未來的目標,June 說:「很簡單,就想繼續做作品,睇下 自己的創作可以走得多遠。」對自 己要求向來頗高的 June,希望將 來能更進一步,藉着藝術創 作,在未來的道路上發 掘更多人生驚喜。 A24 2019 年 7 月 10 日(星期三)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每年 三四月, 香港的藝術 氣氛特別濃 厚。藝博會如 Art Basel、 Art Central 隆 重 開 幕 , 雲集世界各地的頂級畫 廊。開幕酒會衣香鬢 影,興高采烈卻內藏暗 湧。要在殘酷的數字遊戲中 生存下去,談何容易?不 過,作為「藝壇初哥」,對於 June 及 Liz 而言,作品能否被畫 廊相中,她們倒是很看得開。 「做 video 更加難吧,應該好少 人買 video。」June 說。June 主修 繪畫,但卻發覺創作 video 更能精 準表達自己的想法。June 平時偶爾 也會去看展覽,不過她卻從未想過 踏進商業世界。「如果想走商業路 線,我就不會選擇 video,而會選擇 油畫。有時又要考慮 trend 是什麼, 哪些題材吸引人。」的確,一旦踏 進商業世界,創作動機就不再那麼 純粹了。對於作品能否在畫廊展 出,她也是隨遇而安。C&G 藝術單 位位於太子唐樓中,她坦言,與比 起如「白盒子」般的畫廊,June倒 是更享受在前者的空間展出。「空 間夠有趣就可以了,我的作品比較 生活化,又常常出現『窗子』,代 表我的作品就在香港其中一個窗 裡。但如果在畫廊裡展出,則很難 說是在日常生活的窗子裡。」June 說。 在去年的 Art Basel 藝博會中,Liz 擔任了幾天的 helper。當時她負責看 管寄存畫作的倉庫,故那時偶爾也 會和藝術家聊聊天。Liz 比較少逛畫 廊,即使要逛,也會和朋友結伴同 去。對她而言,畫廊圈子離她仍然 很遠。雖然 Liz 也希望作品在將來一 天能進入畫廊,不過她亦坦言此刻 沒有想太多,倒是先專注構思畢業 作品。 曾經有一段日子,關芷欣(Liz)感到很 徬徨。那年,她正在唸護理系二年級。如 無意外,三年後,她便是一名在病房忙得 不可開交的註冊護士。可是,她一直忘不 了藝術創作。「Nursing 課程五年制,當時 覺得五年很快過,捱過就可以畫畫了。」 然而,敵不過「兩年之癢」,「第一年捱 過了,到了第二年,發覺真的很想畫 畫。」如是者,和家人「攤牌」。吵了一 陣架,最後還是決定理想行先。兩年前, 她棄讀護士課程,入讀香港浸會大學視覺 藝術院,一切從頭開始。雖然未知前路走 向,但修讀藝術後,她終於知道享受做一 件事的感覺是如何的。 早在中學時期,Liz已有學習畫畫。然 而,就讀的中學沒有開設視藝科目,而且 有不少親戚都是從事醫護相關工作,修讀 理科的她,也就毫無懸念選擇護理學系。 整天忙着背誦各項醫護知識和實習,Liz 無 暇執起畫筆,技癢時,唯有在筆記上寫寫 畫畫。彼時,學習藝術的念頭卻也一天天 在心中滋長。兩年後,她發覺放不下藝 術,經過一輪深思熟慮,最終經「非大學 聯招」(Non-jupas)報讀浸大藝術課程。 幸運地得到面試機會,當時筆試時畫了正 方體的水果,「那代表突破框架。」Liz 說。面試完走出班房,「那時已經心滿意 足,無想過會錄取。」念念不忘,必有回 響。幾天後,收到錄取通知。不過,說到 為何當時面試的老師會錄取自己,Liz 則說 至今仍是謎團。 創作題材與醫護有關 「那時晚晚失眠,幻想自己的將來會是 如何,會否後悔。」眼前的 Liz 很輕鬆地說 出這句話,然而,當年面對分岔路,她的 確十分忐忑。「當然去啦,難得人哋收 你。」老師的一句說話, 令 Liz 開竅。初時,Liz 偶爾 會有後悔的時刻,「護士 比較實際,學的東西亦較 專業,有時不小心就『想 歪』了。」不過,她現時 已經不會再多慮了。「以 往讀護士時,不知道何謂 『享受』。當護士的責任 感大,覺得自己未能承 擔。讀藝術,滿足感大得 多,也很享受這個過 程。」雖然比別人遲了兩 年起步,但修讀護士課程 那兩年,卻給了她創作的 養分。現時 Liz 的創作題材不少均與醫護有 關。「比較喜歡繪畫人體與心臟。」她 說。 雖然順利入讀心儀學系,但 Liz 坦言這兩 年也有過迷惘的時刻,之前便遇上創作瓶 頸期。「執着於個人風格,又很在意別人 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護士的工作多為 對內,主要是向病人及家屬負責,但藝術 創作卻少不免要面向大眾, 要經得起批 評。「有時要貼堂和很多同學比較,是精 神上的辛苦。當你喜歡某種事物或風格卻 又被人批評,真的很 hurt。」直到聽到一位 老師的說話,她才頓然開竅。「看到那位 老師的訪問,他說畫畫最緊要懂得享受, 那時才發覺自己忘了何謂享受。」雖然現 時 Liz 仍在尋找自己的風格,但她懂得稍稍 放慢腳步,讓自己細味藝術之途的各種風 景。 很喜歡才能堅持下去 享受創作之餘,Liz 亦不忘思索前路該如 何走。「離地」一點,問她是否渴望有一 天自己的作品能夠 被畫廊看中,她坦 言:「夢想,真係 想。」這也許是很 多藝術工作者的夢 想。不過,Liz倒是 想得很實際,她現 時也有在畫室教畫, 她享受教學的過程, 希望將來能當老師。 「望着學生進步,都 幾得意。」 護士工作相對穩定,人 工亦不俗,相較之下,修讀藝術的前路似 乎不及護士般明朗。不過,Liz卻說: 「Nursing 和 art 差不多,必須要好鍾意、好 鍾意、好鍾意才能堅持下去。」「好鍾 意」一詞,她足足重複了三次。Liz 坦言, 不想活到五六十歲時,才後悔自己當初沒 有選擇藝術。與其白活一場,她選擇瀟灑 走一回。「雖然未知現時的選擇是對是 錯,但起碼令自己不要後悔。」 關芷欣 在不安中「瀟灑走一回」 每次創作都帶來無盡驚喜 追夢路崎嶇 追夢路崎嶇 人生多驚喜 人生多驚喜 放棄安逸踏上藝術之旅 現於浸大舉辦的 現於浸大舉辦的到此票遊 到此票遊出由視覺藝術院學生創作的藏書票 出由視覺藝術院學生創作的藏書票Liz Liz 的作品 的作品 浸大提供 浸大提供 Liz Liz 享受藝術創作 享受藝術創作藝術創作的過程 藝術創作的過程 June June 遇到了很 遇到了很 多人生驚喜 多人生驚喜當年 當年June June 的其中一份功課 的其中一份功課是要在街上 是要在街上 賣畫 賣畫她坦言是難忘的經驗 她坦言是難忘的經驗受訪者提供 受訪者提供 藝術嘅嘢 藝術嘅嘢我哋識條鐵咩 我哋識條鐵咩!」 !」句子有點粗俗 句子有點粗俗市井 市井不過作為非藝術圈子的人 不過作為非藝術圈子的人當看到難以理解的作品 當看到難以理解的作品不免會衝口而出這一句 不免會衝口而出這一句然而 然而對於 對於藝術工作者嘅嘢 藝術工作者嘅嘢」, 」,我哋又了解幾多 我哋又了解幾多小時候我們或許會在 小時候我們或許會在我的志 我的志 一文中寫下 一文中寫下我想當一名藝術家 我想當一名藝術家」, 」,但長大後才發現現實多掣肘 但長大後才發現現實多掣肘,「 ,「藝術家 藝術家之夢原來遙不可及 之夢原來遙不可及不過 不過無論路有多難行 無論路有多難行也總有人默默堅持走這條路 也總有人默默堅持走這條路最近 最近記者遇上兩位藝術工作者 記者遇上兩位藝術工作者一人本為全職護士 一人本為全職護士另一人 另一人 則為準護士 則為準護士兩人均從護士之路轉向藝術創作 兩人均從護士之路轉向藝術創作放棄了優渥的薪酬或理想的前景 放棄了優渥的薪酬或理想的前景找到了渴望的人生理想狀 找到了渴望的人生理想狀 藝術 藝術讓她們認識到更內在的自己 讓她們認識到更內在的自己也遇到更多人生的驚喜 也遇到更多人生的驚喜香港文匯報記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朱慧恩 黃小玲 June June 最新的錄像作品 最新的錄像作品審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審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雲集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雲集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對於 對於 June June Liz Liz 而言 而言作品能否被畫廊相中 作品能否被畫廊相中她們倒是很看得開 她們倒是很看得開中新社 中新社 現實中藏暗湧

A24 題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Í @ hH9 S ÖH: 追夢路 …pdf.wenweipo.com/2019/07/10/a24-0710.pdf · 放慢腳步,讓自己細味藝術之途的各種風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24 題 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Í @ hH9 S ÖH: 追夢路 …pdf.wenweipo.com/2019/07/10/a24-0710.pdf · 放慢腳步,讓自己細味藝術之途的各種風

黃小玲(June)自小熱愛藝術,也是不折不扣的科學迷。小妮子文理俱佳,然而,在當年大學聯招選科時,也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很現實。「雖然從小喜歡藝術,但很正路地覺得藝術搵唔到食,只能當作興趣。」理科出身,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是護理系。如是者,June順利入讀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系。然而,求學期間,卻發覺越讀越不對路。「教育制度就是這樣吧,你讀的就是你不喜歡的。」三言兩語,道出殘酷現實。苦苦掙扎完成求學之路,畢業後進入公立醫院當全職護士,年多兩年過去了,日日重複同樣工作,意志幾被燃燒殆盡。與針藥為伍兩年,June把心一橫,轉任兼職護士,進入香港藝術學院修讀繪畫。人工少了一大截,還要自掏學費,但從此遇上了人生種種未知的驚喜。「很神奇,好像表面上要放棄很多東西,但也得到很多,人生意義不同了。」

讀藝術讓自我成長訪問時,June常常提到自己是非常現實的人,故即使喜愛藝術,在 大 學選科

時也基於現實考慮。當護士,人工不俗,與同年畢業的同學相比,薪金可謂贏在起跑線上。不過,護士的工作按部就班,工作機械又重複。「工作的重複性很消耗人的意志,放工後會不開心。」病房內繁重而高壓的工作,使她漸漸迷失了自我。當了全職護士接近兩年,迷惘感壓垮了自己,反覆思慮,索性辭掉工作。與此同時,她決定修讀藝術課程,一邊當藝術系學生,一邊當兼職護士。人工與福利大不如前,但再執畫筆而獲得的喜悅與滿足,卻是千金難求。從事藝術創作後,June覺得自己一路在成

長。「那不是指年齡的成長,而是覺得自己真的能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這是之前整個讀書經歷也很少能體驗得到的。作為香港學生,很難感受到學習是有趣的。」與長期浸淫在艱澀的醫療專業知識中相比,透過繪畫創作,她感到很實在。最近在位於太子的C&G藝術單位中,正舉辦名為「第五個夏天」的展覽,展出了June於上年及今年創作的兩條錄像作品。錄像作品結合新聞片段及日常生活的情景,審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細味June的作品,會發覺片段當中常常出現窗口。「我從結婚後便開始留意窗,也許是想念以往的家。畢竟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對我而言也是很大的轉變,看見窗,會很有親切感。」June喜歡從日常生活中獲取靈感。「透過窗可以看到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也透視了香港人的身份,窗口也能反映樓價高低。」現時June租住屯門的村屋,有更

大的空間可以進行創作,但租金年年上漲,使得原本無置業打算的

她,也開始萌生買樓念頭。如

果一開始沒有辭掉全職護士的工作,June應該可以順利儲到首期買「磚頭」。不過,在她心目中,創作始終佔首位。「『住』對我來說很重要,但始終放在次要位置,對我而言,創作始終是最重要。」護士工作要嚴守規則,但藝術創作則無遠

弗屆,對June而言,創作的辛苦程度不輸當護士。「創作過程會遇到不同問題,但無人幫到你,只得自己面對,過程很漫長,又未知能否解決。」不過,那份因成功解決問題而獲得的滿足感,是她以往當護士

時鮮有能體會的。談到未來的目標,June說:「很簡單,就想繼續做作品,睇下自己的創作可以走得多遠。」對自己要求向來頗高的June,希望將來能更進一步,藉着藝術創作,在未來的道路上發掘更多人生驚喜。

專題A24

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

20192019年年77月月1010日日((星期三星期三))

2019年7月10日(星期三)■責任編輯:張岳悅 ■版面設計:謝錦輝

每年三四月,

香港的藝術氣 氛 特 別 濃厚。藝博會如Art Basel、 ArtCentral 隆重開幕,雲集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開幕酒會衣香鬢影,興高采烈卻內藏暗湧。要在殘酷的數字遊戲中生存下去,談何容易?不過,作為「藝壇初哥」,對於June及Liz而言,作品能否被畫廊相中,她們倒是很看得開。「做video更加難吧,應該好少

人買video。」June說。June主修繪畫,但卻發覺創作video更能精準表達自己的想法。June平時偶爾也會去看展覽,不過她卻從未想過踏進商業世界。「如果想走商業路線,我就不會選擇video,而會選擇油畫。有時又要考慮trend是什麼,

哪些題材吸引人。」的確,一旦踏進商業世界,創作動機就不再那麼純粹了。對於作品能否在畫廊展出,她也是隨遇而安。C&G藝術單位位於太子唐樓中,她坦言,與比起如「白盒子」般的畫廊,June倒是更享受在前者的空間展出。「空間夠有趣就可以了,我的作品比較生活化,又常常出現『窗子』,代表我的作品就在香港其中一個窗裡。但如果在畫廊裡展出,則很難說是在日常生活的窗子裡。」June說。在去年的Art Basel藝博會中,Liz擔任了幾天的helper。當時她負責看管寄存畫作的倉庫,故那時偶爾也會和藝術家聊聊天。Liz比較少逛畫廊,即使要逛,也會和朋友結伴同去。對她而言,畫廊圈子離她仍然很遠。雖然Liz也希望作品在將來一天能進入畫廊,不過她亦坦言此刻沒有想太多,倒是先專注構思畢業作品。

曾經有一段日子,關芷欣(Liz)感到很徬徨。那年,她正在唸護理系二年級。如無意外,三年後,她便是一名在病房忙得不可開交的註冊護士。可是,她一直忘不了藝術創作。「Nursing課程五年制,當時覺得五年很快過,捱過就可以畫畫了。」然而,敵不過「兩年之癢」,「第一年捱過了,到了第二年,發覺真的很想畫畫。」如是者,和家人「攤牌」。吵了一陣架,最後還是決定理想行先。兩年前,她棄讀護士課程,入讀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一切從頭開始。雖然未知前路走向,但修讀藝術後,她終於知道享受做一件事的感覺是如何的。早在中學時期,Liz已有學習畫畫。然

而,就讀的中學沒有開設視藝科目,而且有不少親戚都是從事醫護相關工作,修讀理科的她,也就毫無懸念選擇護理學系。整天忙着背誦各項醫護知識和實習,Liz無暇執起畫筆,技癢時,唯有在筆記上寫寫畫畫。彼時,學習藝術的念頭卻也一天天在心中滋長。兩年後,她發覺放不下藝術,經過一輪深思熟慮,最終經「非大學聯招」(Non-jupas)報讀浸大藝術課程。幸運地得到面試機會,當時筆試時畫了正方體的水果,「那代表突破框架。」Liz說。面試完走出班房,「那時已經心滿意足,無想過會錄取。」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幾天後,收到錄取通知。不過,說到為何當時面試的老師會錄取自己,Liz則說至今仍是謎團。

創作題材與醫護有關「那時晚晚失眠,幻想自己的將來會是如何,會否後悔。」眼前的Liz很輕鬆地說出這句話,然而,當年面對分岔路,她的確十分忐忑。「當然去啦,難得人哋收

你。」老師的一句說話,令Liz開竅。初時,Liz偶爾會有後悔的時刻,「護士比較實際,學的東西亦較專業,有時不小心就『想歪』了。」不過,她現時已經不會再多慮了。「以往讀護士時,不知道何謂『享受』。當護士的責任感大,覺得自己未能承擔。讀藝術,滿足感大得多 , 也 很 享 受 這 個 過程。」雖然比別人遲了兩年起步,但修讀護士課程那兩年,卻給了她創作的養分。現時Liz的創作題材不少均與醫護有關。「比較喜歡繪畫人體與心臟。」她說。雖然順利入讀心儀學系,但Liz坦言這兩

年也有過迷惘的時刻,之前便遇上創作瓶頸期。「執着於個人風格,又很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護士的工作多為對內,主要是向病人及家屬負責,但藝術創作卻少不免要面向大眾, 要經得起批評。「有時要貼堂和很多同學比較,是精神上的辛苦。當你喜歡某種事物或風格卻又被人批評,真的很hurt。」直到聽到一位老師的說話,她才頓然開竅。「看到那位老師的訪問,他說畫畫最緊要懂得享受,那時才發覺自己忘了何謂享受。」雖然現時Liz仍在尋找自己的風格,但她懂得稍稍放慢腳步,讓自己細味藝術之途的各種風景。

很喜歡才能堅持下去享受創作之餘,Liz亦不忘思索前路該如

何走。「離地」一點,問她是否渴望有一

天自己的作品能夠被畫廊看中,她坦言:「夢想,真係想。」這也許是很多藝術工作者的夢想。不過,Liz倒是想得很實際,她現時也有在畫室教畫,她享受教學的過程,希望將來能當老師。「望着學生進步,都幾得意。」護士工作相對穩定,人

工亦不俗,相較之下,修讀藝術的前路似乎不及護士般明朗。不過,Liz 卻說:「Nursing和art差不多,必須要好鍾意、好鍾意、好鍾意才能堅持下去。」「好鍾意」一詞,她足足重複了三次。Liz坦言,不想活到五六十歲時,才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選擇藝術。與其白活一場,她選擇瀟灑走一回。「雖然未知現時的選擇是對是錯,但起碼令自己不要後悔。」

關芷欣在不安中「瀟灑走一回」

每次創作都帶來無盡驚喜

追夢路崎嶇追夢路崎嶇 人生多驚喜人生多驚喜放棄安逸踏上藝術之旅

■■現於浸大舉辦的現於浸大舉辦的「「到此票遊到此票遊」」中中,,展展出由視覺藝術院學生創作的藏書票出由視覺藝術院學生創作的藏書票,,此此為為LizLiz的作品的作品 。。 浸大提供浸大提供

■■LizLiz享受藝術創作享受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的過程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中,,JuneJune遇到了很遇到了很多人生驚喜多人生驚喜。。

■■當年當年JuneJune的其中一份功課的其中一份功課,,是要在街上是要在街上賣畫賣畫,,她坦言是難忘的經驗她坦言是難忘的經驗。。 受訪者提供受訪者提供

「「藝術嘅嘢藝術嘅嘢,,我哋識條鐵咩我哋識條鐵咩!」!」句子有點粗俗句子有點粗俗、、市井市井,,不過作為非藝術圈子的人不過作為非藝術圈子的人,,當看到難以理解的作品當看到難以理解的作品,,

不免會衝口而出這一句不免會衝口而出這一句。。然而然而,,對於對於「「藝術工作者嘅嘢藝術工作者嘅嘢」,」,我哋又了解幾多我哋又了解幾多??小時候我們或許會在小時候我們或許會在「「我的志我的志

願願」」一文中寫下一文中寫下「「我想當一名藝術家我想當一名藝術家」,」,但長大後才發現現實多掣肘但長大後才發現現實多掣肘,「,「藝術家藝術家」」之夢原來遙不可及之夢原來遙不可及。。不過不過,,

無論路有多難行無論路有多難行,,也總有人默默堅持走這條路也總有人默默堅持走這條路。。最近最近,,記者遇上兩位藝術工作者記者遇上兩位藝術工作者,,一人本為全職護士一人本為全職護士,,另一人另一人

則為準護士則為準護士,,兩人均從護士之路轉向藝術創作兩人均從護士之路轉向藝術創作。。放棄了優渥的薪酬或理想的前景放棄了優渥的薪酬或理想的前景,,找到了渴望的人生理想狀找到了渴望的人生理想狀

態態。。藝術藝術,,讓她們認識到更內在的自己讓她們認識到更內在的自己,,也遇到更多人生的驚喜也遇到更多人生的驚喜。。 採採、、攝攝::香港文匯報記者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朱慧恩

黃小玲

■■JuneJune最新的錄像作品最新的錄像作品,,審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審視內地與香港的關係。。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雲集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雲集世界各地的頂級畫廊,,對於對於JuneJune及及LizLiz而言而言,,作品能否被畫廊相中作品能否被畫廊相中,,她們倒是很看得開她們倒是很看得開。。 中新社中新社

現實中藏暗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