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maratne 彭放 彭放 40 放: 繼續鞏固和發展中緬友好關係 張國良: 盼法語甘露為社會帶來祥和 為人心帶來啟迪 許曉暉: 在社會紛雜的環境下 大家更需要心靈清淨 江: 活動「六和」願景切合同鄉會宗旨 中國緬甸友好協會副會長彭放代表協辦機構發言 時表示,佛教在中緬兩國的傳播和發展已有2,000 多年歷史,深深滲透到兩國傳統文化中。中國有 1 億多佛教信徒;緬甸信仰佛教者達人口的 70%。從 古至今,佛教一直是架起中緬民間友好交往的橋 樑。供奉在北京靈光寺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曾分 別於 1955 年、1994 年、1996 年和 2011 年四次赴緬 甸供奉巡禮,加深了兩國人民和佛教徒的友誼。中 緬友協朱曉明理事曾於 2011 年隨佛牙舍利赴緬,耿 志遠會長於 2013 年參加佛牙舍利等身塔安奉法會。 中緬友協以「齊同慈愛 里仁為美」為理念,在促 進中緬兩國在宗教交流、公益慈善等方面做了一些 事情,包括多次邀請並接待緬甸不同地區高僧代表 團訪華,到訪中國寺廟,參拜佛牙舍利,與中國僧 眾交流心得。今年 4 月,協會曾向緬甸仰光大金塔 捐贈了長達 6 米的敦煌壁畫臨摹的《大涅槃圖》, 永久供奉在大金塔,供緬甸民眾參觀。同時,該會 更在仰光舉辦了「中緬佛教藝術交流展」,展出了 中緬佛教代表作品,吸引了大批緬甸佛教人士、民 眾參觀。今年 7 月,該會又在北京舉辦了「本生花 中緬民間優秀藝術作品交流展」,展現緬甸 佛教等傳統文化,增進雙方相互了解。 彭放表示,中緬友協還向緬甸捐贈惠及民生的 公益項目累計超 1,000 萬人民幣。正在推進的「中 緬友誼泉」公益項目已為8個村莊、2,100戶家 庭、約 7,500 人解決用水問題。今年緬甸遭受特大 洪災,協會第一時間組 織藍天救援隊赴緬災區 救援,並積極參與災後 重建。耿志遠會長前不 久訪問了緬甸 4 個受災 村莊,親自送去災後必 備物資。此外,還邀請 緬甸貧困學生來華留學,並為緬甸提供師資、設 備支援。 正因兩國有共同的佛教信仰,才使得兩國人民 2,000 多年的胞波情誼源遠流長。今後該會將進一 步促進兩國佛教交流,為鞏固和發展兩國人民間的 友誼發揮積極作用。 張國良 張國良 論壇主辦機構邀請到尊貴的昂山禪師、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以 及寬運大和尚,做一場以「慈悲與智慧」為主題的開示與對話, 是延續「2016 首屆觀音文化日」所提倡的慈悲精神;在現代發展 迅速、人心卻日漸不安、矛盾與迷失的社會中,尤顯得意義殊勝 與深刻! 這次論壇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對話與交流,希望三位大師悲智無 礙的法語甘露,能喚起人們內在善心、善性,為社會帶來祥和, 為人心帶來反省與啟迪,使更多人都能蒙受法益! 許曉暉 許曉暉 許曉暉表示,非常榮幸,並心懷感恩可以與 大家參與這次難能可貴的漢、南、藏三大語系 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機會,這 次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的共同對話, 實在是一個很難得的平台,可以互相交流不同 的文化,展現大家對祥和安定的追求,尤其近 年來各國都遇到不同的挑戰,在社會紛雜的大 環境下,大家更需要心靈的清淨,相信透過這 次「慈悲與智慧」的對話,大家恰恰從中學習 法雨甘露,並從三位大師的開示可以得到啟 迪,讓大家的人生、 事業、家庭可以圓滿 幸福! 此外,她代表香港 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 局向這次論壇成功的 舉辦,致以最衷心的 祝賀!並對在座各位嘉賓和信眾致以冬日美好 和親切的問候!祝願 活動圓滿成功,與會大眾 福慧雙增、六時吉祥! ( ) ( ) A30-31 特刊 責任編輯:朱其石 版面設計:伍泳傑 2015 年 12 月 22 日(星期二) 與港大佛學中心進行禪修友好交流後合照。 港大佛學中心進行禪修友好交流 12 月 8 日下午,緬甸佛學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一行 20 人,到訪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獲得該中心總監衍空法師,副教 授廣興法師、助理教授 Somaratne 博士的熱情接待,並請昂山禪師參訪了 該中心附屬的腦電圖與禪修實驗室,禪師對此特感興趣,並邀請衍空法師 率團去他的中心做研究,雙方在禪修方面進行了深切而友善的交流。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慈悲與智慧 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 對話論壇 在港舉辦獲得圓滿成功 在港舉辦獲得圓滿成功 400 400 位人士參與盛事 位人士參與盛事 喜悅人 喜悅人 自在生 自在生 由中華佛教文化院與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主辦,中國緬甸友好協會、緬甸中國友好協會、香港緬 華互助會、雲南旅港同鄉會協辦的「喜悅人生.自在生命」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 論壇,於 2015 年 12 月 9 日在香港觀音講堂隆重舉行,是次活動有近 20 位社會知名人士應邀主禮剪綵,歷時 3 小 時的對話論壇,吸引了 400 多位社會人士與信眾參與盛事。 特約記者:鄭錦鳳 攝影:菩提攝影隊 傳、南傳、藏傳三大語系的佛教,是佛陀根據不同人的根基應機說法,三傳佛 教同乳同源、一脈相承。這次活動特邀了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西方寺 主持寬運大和尚,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及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共同 主講並進行了熱烈的對話交流,共同探討「喜悅人生.自在生命」的主題,傳遞佛 教慈悲無我的向善力量,讓人們的心靈得以成長堅固,以面對生活種種的迷惑與困 厄。三位宗教領袖的演講與對話可謂精彩紛呈,簡述了佛教慈悲精神在「人間」的 實踐和落實,發揚了佛教積極進取的精神,藉此解決現實社會中種種的問題,令眾 生從煩惱中解脫並獲得喜悅、自在的人生。三位大師共同祈願社會大眾光明自信, 前程遠大,最終實現活動「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文明和 諧、世界和平」的「六和」願景宗旨。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香港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廖勳,緬甸駐 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總領事趙佐蘇,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中華佛教文化院主席 張國良,中國緬甸友好協會副會長彭放,全國人大代表、東區區議員蔡素玉,全國人 大代表、招商局集團董事李引泉,全國政協委員、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新華通 訊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鏡報執行社長、香港緬華互助會會長徐新英,香港緬華 互助會主席王錦彪,香港文匯報副總經理姜增和,大公報副總經理田志偉等二十位嘉 賓共同主禮開幕式,其中許曉暉、張國良、彭放、浦江分別為大會致辭。 活動開幕後,寬運大和尚作為漢傳語系佛教領袖代表,隨即向信眾開示,道出了現 今社會大眾都有「放不下」、「執着」的都市常態,勸告大眾為了喜悅人生,自在生 命,先要學會「捨」,才可以更快實現從不快樂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的境界。 昂山禪師作為南傳語系佛教領袖代表,在緬甸是幾乎無人不知的大修行者,尤其 在緬甸仰光的禪修中心有一千多人的禪修者,其號召和影響力更甚,他首次應邀蒞 臨本港,並擔任是次論壇的主講嘉賓,為香港信眾地開示了如何可以做到自在人 生、喜悅生命的基本要求,禪師深入淺出的說法,令信眾「聽出耳油」,這實屬難 能可貴的機緣。 最後演講的是藏傳語系佛教領袖代表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上師這次應邀出席論 壇,是繼今年十月底參加崇聖國際論壇之後再一次參加的國際性佛教論壇。論壇 上,上師講到了持戒的重要,講到怎樣從根本上獲得真正的喜悅與自在。「佛法在 世間,不離世間覺」,上師多年來一直致力弘揚「人間佛教」。希望更多的人通過 學習佛法而獲得圓滿的人生、得到真正喜悅與自在的生命。 綜觀三位大師的精彩開示,以及互動對話,三位大師開示認為,放眼於現今社會 的弊端,「貪」和「執着」是都市人普遍焦慮的「通病」,認為其根源在於佛家所 謂的「慾念」過強。三位大師分別詳細講述了「貪、瞋、癡、慢、疑」對人生的負 面影響,認為這將帶來不快樂的經歷;而快樂的真諦不在於表面的享樂,而在於內 心的舒坦平靜,只要做到佛教的五種基本要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 語、不飲酒」,這距離真正快樂就很近了。 他們指出,人生的一切聚散都是緣起緣滅,每一刻都在變化,世上物質只能享 受,不能絕對擁有,更不能佔有,唯懂得放下邪念和貪婪,以寬容慈悲的心做每一 件事,將會在心底獲得真正的快樂,達到施與受的自在。慈悲無量,人生自然變得 充實。 青海陀樂寺恭請昂山禪師為佛學導師的儀式也在開幕上隆重舉行。在與會者的見 證下,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向昂山禪師頒授了聘任書,禮聘昂山禪師為「陀樂寺佛學 導師」。 在港期間,昂山禪師與阿旺上師除了應邀出席與寬運大和尚在漢、南、藏三大語 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上,為 400 多位信眾開示外,同時,前往香港 著名的天壇大佛、寶蓮禪寺、志蓮淨苑、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參訪,與寺院和中 心負責人作深入的佛學友誼交流。 香港的對話論壇結束後,受中緬友好協會耿志遠會長的邀請,阿旺上師陪同昂山 禪師前往北京,共同拜訪了耿會長及中緬友好協會主要成員。大家就如何通過佛教 來維持亞洲穩定、增進中緬友誼、促進互鑒互通而做出最大的努力交換了意見。 ( ) 中緬友協中央執委賴松生、中緬友協理事朱曉明、青海陀 樂寺住持阿旺上師、中緬友協會長耿志遠、緬甸昂山國師、 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中緬友協副會長彭放合照。 中緬友協耿志遠會長在京會見緬甸昂山禪師 緬甸昂山禪師及信眾一行人,經 過香港和西安的佛教交流後,最後 抵達北京,並於 2015 年 12 月 13 日 晚,昂山禪師領眾 40 餘人到訪中國 緬甸友好交流協會(下稱:中緬友 協),與該會耿志遠會長、彭放副會 長、朱曉明理事、雷歌葉理事等人 會見,雙方就如何促進中緬佛教交 流進行探討。 耿志遠對昂山禪師一行訪華表示 歡迎,且向訪問團介紹了中緬友協 在促進中緬兩國宗教、文化、教 育、公益等領域民間交流所做的工 作,並表示 2016 年中緬友協將着重 促進兩國佛教交流,希望聆聽禪師 的寶貴意見。 昂山禪師表示,非常願意促進中 緬兩國的佛教交流,希望邀請中國 佛教信徒到緬甸禪修,通過禪修促 進兩國友誼。禪師稱,以宗教建立 的友誼比通過外交建立的友誼更加 堅實,並指隨時做好準備,迎接中 國信徒到訪緬甸。 此次訪問同行的還包括青海陀樂 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以及雲 南旅港同鄉會浦江會長等。 12月8日上午, 緬甸佛學昂山禪 師、青海陀樂寺住 持阿旺嘉措金剛上 師大清早已抵達香 港,為12月9日的 「喜悅人生.自在 生命」漢、南、藏 三大語系佛教領袖 「慈悲與智慧」對 話論壇做準備。 在活動前,主辦機構先安排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 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一行 30 多人,到志蓮淨苑參訪,參觀這所嚴謹 修行佛法的女眾十方叢林,感受傳統中華文化的藝術建築風格。 昂山禪師與阿旺上師一行人參訪具傳統中華文 化藝術建築風格的志蓮淨苑。 智慧長老致送紀念品予昂山禪師 「喜悅人生.自在生命」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 對話論壇結束後,12 月 9 日下午,緬甸佛學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 嘉措金剛上師率領一行近 50 人,冒着寒雨坐上了大嶼山專巴,直達大嶼山 的天壇大佛,在寶蓮禪寺知客智河法師的帶領下,朝禮了天壇大佛和安奉 在大佛頂層的佛舍利,法喜充滿。 隨後再前往寶蓮禪寺的萬佛寶殿,由智慧老和尚致送紀念品給昂山禪 師,禪師深感寶殿非常莊嚴,即在萬佛寶殿用緬甸語領眾誦經祈願。此 外,並參訪了寶蓮禪寺去年剛修建完畢的戒壇、禪堂和藏經閣,交流活動 在真切友愛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主禮嘉賓進行剪綵開幕儀式 主禮嘉賓進行剪綵開幕儀式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右)聘請昂山禪師(左)為「陀 樂寺佛學導師」。 緬甸與會信眾 緬甸與會信眾古往今來 古往今來佛法重在人間 佛法重在人間佛陀出生在人間 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 修行在人 成道在人間 成道在人間教化在人間 教化在人間涅槃在人間 涅槃在人間是故 是故佛教 佛教 必然是人間的佛教 必然是人間的佛教從佛教發展史以及傳播情況來看 從佛教發展史以及傳播情況來看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 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無論是小乘還是大乘 無論是小乘還是大乘 或藏傳佛教 或藏傳佛教其各個宗派 其各個宗派歷代祖師 歷代祖師所宣揚的教理及闡 所宣揚的教理及闡 發的妙義 發的妙義最基本的都是從人自身做起 最基本的都是從人自身做起;「 ;「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菩薩慈悲精神在 菩薩慈悲精神在人間 人間的實踐和落實 的實踐和落實發揚了佛教積極 發揚了佛教積極 進取的精神 進取的精神能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種種人生問題 能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種種人生問題令眾生 令眾生 從煩惱中解脫並獲得喜悅 從煩惱中解脫並獲得喜悅自在的人生 自在的人生現代社會發展迅速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 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內在精神 內在精神 卻日漸貧乏 卻日漸貧乏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安 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安矛盾與戾氣也隨之凸 矛盾與戾氣也隨之凸 據資料顯示 據資料顯示香港的 香港的快樂指數 快樂指數全球排行倒數第 全球排行倒數第 可見一般人均欠缺 可見一般人均欠缺喜悅 喜悅」。 」。但事實上 但事實上,「 ,「喜悅 喜悅否如此遙不可及 否如此遙不可及有見及此 有見及此中華佛教文化院於 中華佛教文化院於 2015 2015 12 12 9 9 上午 上午 9 9: :30 30 12 12: :30 30 於觀音講堂舉辦 於觀音講堂舉辦喜悅人生‧自在生命 喜悅人生‧自在生命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 慈悲與智慧對話論 對話論 是次論壇特邀請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寬運大和 是次論壇特邀請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寬運大和 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 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 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 剛上師 剛上師本着 本着無緣大慈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同體大悲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共同探討 共同探討喜悅人生 喜悅人生自在生命 自在生命之主題 之主題傳遞佛教 傳遞佛教 慈悲 慈悲無我的向善力量 無我的向善力量讓人們的心靈得以成長並堅固起 讓人們的心靈得以成長並堅固起 以面對生活中種種的迷惑與困厄 以面對生活中種種的迷惑與困厄祈願 祈願 社會大眾自信光明 社會大眾自信光明前程遠大 前程遠大最終實現 最終實現人心和 人心和 家庭和樂 家庭和樂人際和順 人際和順社會和睦 社會和睦文明和諧 文明和諧世界和 世界和 六和 六和願景 願景(Aung San Say- adaw),是緬甸仰 光莫哥禪林的最 大禪師,獲政府 授予的十大國師 稱譽之一,備受 信眾的愛護和擁 戴。 現年70歲的昂 山禪師(Aung San Sayadaw),於 1946 年出生 在緬甸伊落瓦底區的一個村落,禪師 13 歲出 家,經律和經論方面,師承了巴丹塔 · 南達烏 沙 (Sayadaw Bhaddanta Nandavumsa, Agga Maha Pandita,Abhidajja Agga Maha Sadd- hamma Jotika-Dajja) 最高大法師及多位大法 師的精髓。在禪修方面,昂山禪師先後學習 著名禪師孫倫(Sunlun)禪法、馬哈希(Mahasi) 禪法,以及最高大禪師查尼塔· 蓮卡瓦( Sayadaw U Janita Lankara)的莫哥(Mogok)禪 法。 禪師除了弘法及公益活動不遺餘力,大力 推動禪修外,並著有十八本佛法書籍,包括 十二因緣及莫哥禪修法,而他個人更專長勤 修毗婆舍那(Vipassana) 內觀法,是一位難能 可貴的大修行者。 昂山禪師 昂山禪師 (Aung San Sayadaw) 陀樂寺的阿 旺嘉措金剛上 師於1969年出 生於青海,6 歲入佛門,18 歲出家為僧, 師承七位大師 心法傳承,包 括拉茂雍增大 法王、勝樂金 剛化身格西仁波切、洛桑多傑金剛上師、 觀音菩薩化身格迦活佛、益西嘉措大法 王、尕藏曲松金剛上師和阿彌陀佛化身第 十世班禪額爾德尼。 金剛上師得到灌頂 200 餘種,隨許灌頂 300 多項,導引 280 餘種,具 500 多經教傳 承與 80 多耳傳密訣;並跟隨拉茂雍增大法 王 20 餘年,得到法王一生心得。 上師近年慈悲前往世界各地為有緣 信眾傳授顯密各大深法,通常應機說 法,根據個人不同根器宣講佛學理論 和簡便修持儀軌。此外,他大量的著 作均言簡意賅,理析精深透徹,為國 內外佛學界真正學修兼備的大德所讚 許推崇。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寬運大和尚, 現任香港西方寺 方丈。原籍中國 東北遼寧省喀左 縣,乃蒙古族人 士。1964年生, 1983 年 南 下 赴 港,1986年追隨 惺老和尚剃 度出家,並於同 年 8 月受具足戒,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 持傳人。 現任公職包括: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 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 遼寧省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 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宗教界和 平委員會委員、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 顧問、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佑順寺住持、澳洲 菩提寺住持、香港菩提學會副會長、香港佛 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東林念佛堂住持、觀 音講堂住持、虛雲和尚紀念堂副主席。 近年著有《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緣集世 間》、《何去何從》、《蓮宗歷代祖師傳 略》、《學佛去除煩惱》、《神秘佛國丹之旅》、《喜悅人生》、《清涼菩提》等 書。 寬運大和尚 寬運大和尚 浦江 浦江 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在致辭中表示,雲南 旅港同鄉會作為漢、南、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 「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的協辦機構,論壇邀請 到漢、南、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本着「無緣大 慈,同體大悲」的「人間佛教」精神,共同探討 「喜悅人生·自在生命」之主題,傳遞佛教慈 悲、無我的向善力量,最終實現「人心和善、家 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文明和諧、世界 和平」的「六和」願景。這正切合了雲南旅港同 鄉會一直以來秉持的創會宗旨:愛國、愛港、愛 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繁榮、穩 定、和諧發展。 他稱,雲南是我們的故鄉,香港是我們的家 園。雲南旅港同鄉會 成立三十多年來,一 直廣泛團結在港雲南 鄉親及在港雲南人 士,引導會眾人心向 善、家庭和樂,為雲 南鄉親融入香港社會 做出了積極貢獻。雲南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 略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以及向中國西南 部開放的「橋頭堡」。雲南旅港同鄉會將充分利 用自身特有的條件,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為 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世界和平做出我們應有的貢 獻。 雲南旅港同鄉會副會長桂仰(右)致送紀念品給昂 山禪師(中),左為張國良。 殿( ) 參訪具中華建築色彩的志蓮淨苑 港大佛學中心進行禪修友好交流 中緬友協耿志遠會長在京會見緬甸昂山禪師 智慧長老致送紀念品予昂山禪師 參訪具中華建築色彩的志蓮淨苑

A30-31 特刊 「喜悅人生.自在生命」pdf.wenweipo.com/2015/12/22/a30-31-1222.pdf2015/12/22  · 礙的法語甘露,能喚起人們內在善心、善性,為社會帶來祥和,為人心帶來反省與啟迪,使更多人都能蒙受法益!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30-31 特刊 「喜悅人生.自在生命」pdf.wenweipo.com/2015/12/22/a30-31-1222.pdf2015/12/22  · 礙的法語甘露,能喚起人們內在善心、善性,為社會帶來祥和,為人心帶來反省與啟迪,使更多人都能蒙受法益!

左起:香港大學佛學研究

中心S

omaratne

博士、廣

興法師、衍空法師與昂山禪

師、阿旺上師及弟子合影。

■■彭放彭放

昂山禪師領眾40餘人到訪中國

緬甸友好協會,就中緬佛教交流

進行探討。

彭 放:繼 續 鞏 固 和 發 展 中 緬 友 好 關 係

張國良:盼 法 語 甘 露 為 社 會 帶 來 祥 和 為 人 心 帶 來 啟 迪

許曉暉:在 社 會 紛 雜 的 環 境 下 大 家 更 需 要 心 靈 清 淨

浦 江:活 動 「 六 和 」 願 景 切 合 同 鄉 會 宗 旨

中國緬甸友好協會副會長彭放代表協辦機構發言時表示,佛教在中緬兩國的傳播和發展已有2,000多年歷史,深深滲透到兩國傳統文化中。中國有1億多佛教信徒;緬甸信仰佛教者達人口的70%。從古至今,佛教一直是架起中緬民間友好交往的橋樑。供奉在北京靈光寺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曾分別於1955年、1994年、1996年和2011年四次赴緬甸供奉巡禮,加深了兩國人民和佛教徒的友誼。中緬友協朱曉明理事曾於2011年隨佛牙舍利赴緬,耿志遠會長於2013年參加佛牙舍利等身塔安奉法會。中緬友協以「齊同慈愛里仁為美」為理念,在促

進中緬兩國在宗教交流、公益慈善等方面做了一些事情,包括多次邀請並接待緬甸不同地區高僧代表

團訪華,到訪中國寺廟,參拜佛牙舍利,與中國僧眾交流心得。今年4月,協會曾向緬甸仰光大金塔捐贈了長達6米的敦煌壁畫臨摹的《大涅槃圖》,永久供奉在大金塔,供緬甸民眾參觀。同時,該會更在仰光舉辦了「中緬佛教藝術交流展」,展出了中緬佛教代表作品,吸引了大批緬甸佛教人士、民眾參觀。今年7月,該會又在北京舉辦了「本生花開——中緬民間優秀藝術作品交流展」,展現緬甸佛教等傳統文化,增進雙方相互了解。彭放表示,中緬友協還向緬甸捐贈惠及民生的

公益項目累計超1,000萬人民幣。正在推進的「中緬友誼泉」公益項目已為8個村莊、2,100戶家庭、約7,500人解決用水問題。今年緬甸遭受特大

洪災,協會第一時間組織藍天救援隊赴緬災區救援,並積極參與災後重建。耿志遠會長前不久訪問了緬甸4個受災村莊,親自送去災後必備物資。此外,還邀請緬甸貧困學生來華留學,並為緬甸提供師資、設備支援。正因兩國有共同的佛教信仰,才使得兩國人民

2,000多年的胞波情誼源遠流長。今後該會將進一步促進兩國佛教交流,為鞏固和發展兩國人民間的友誼發揮積極作用。

■■張國良張國良

論壇主辦機構邀請到尊貴的昂山禪師、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以及寬運大和尚,做一場以「慈悲與智慧」為主題的開示與對話,是延續「2016首屆觀音文化日」所提倡的慈悲精神;在現代發展迅速、人心卻日漸不安、矛盾與迷失的社會中,尤顯得意義殊勝

與深刻!這次論壇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對話與交流,希望三位大師悲智無

礙的法語甘露,能喚起人們內在善心、善性,為社會帶來祥和,為人心帶來反省與啟迪,使更多人都能蒙受法益!

■■許曉暉許曉暉

許曉暉表示,非常榮幸,並心懷感恩可以與大家參與這次難能可貴的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機會,這次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的共同對話,實在是一個很難得的平台,可以互相交流不同的文化,展現大家對祥和安定的追求,尤其近年來各國都遇到不同的挑戰,在社會紛雜的大環境下,大家更需要心靈的清淨,相信透過這次「慈悲與智慧」的對話,大家恰恰從中學習法雨甘露,並從三位大師的開示可以得到啟

迪,讓大家的人生、事業、家庭可以圓滿幸福!此外,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向這次論壇成功的舉辦,致以最衷心的祝賀!並對在座各位嘉賓和信眾致以冬日美好和親切的問候!祝願 活動圓滿成功,與會大眾福慧雙增、六時吉祥!

昂山禪師(

左一)

與許曉暉(

二)

親切交流。

A30-31 特刊 ■責任編輯:朱其石 ■版面設計:伍泳傑 2015年12月22日(星期二)

■與港大佛學中心進行禪修友好交流後合照。

與港大佛學中心進行禪修友好交流12月8日下午,緬甸佛學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

一行20人,到訪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獲得該中心總監衍空法師,副教授廣興法師、助理教授Somaratne博士的熱情接待,並請昂山禪師參訪了該中心附屬的腦電圖與禪修實驗室,禪師對此特感興趣,並邀請衍空法師率團去他的中心做研究,雙方在禪修方面進行了深切而友善的交流。

漢漢、、南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袖「「慈悲與智慧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對話論壇在港舉辦獲得圓滿成功 逾在港舉辦獲得圓滿成功 逾400400位人士參與盛事位人士參與盛事

「「喜悅人喜悅人生生..自在生自在生命命」」

由中華佛教文化院與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主辦,中國緬甸友好協會、緬甸中國友好協會、香港緬華互助會、雲南旅港同鄉會協辦的「喜悅人生.自在生命」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於2015年12月9日在香港觀音講堂隆重舉行,是次活動有近20位社會知名人士應邀主禮剪綵,歷時3小時的對話論壇,吸引了400多位社會人士與信眾參與盛事。 ■特約記者:鄭錦鳳 攝影:菩提攝影隊

漢傳、南傳、藏傳三大語系的佛教,是佛陀根據不同人的根基應機說法,三傳佛教同乳同源、一脈相承。這次活動特邀了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西方寺

主持寬運大和尚,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及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共同主講並進行了熱烈的對話交流,共同探討「喜悅人生.自在生命」的主題,傳遞佛教慈悲無我的向善力量,讓人們的心靈得以成長堅固,以面對生活種種的迷惑與困厄。三位宗教領袖的演講與對話可謂精彩紛呈,簡述了佛教慈悲精神在「人間」的實踐和落實,發揚了佛教積極進取的精神,藉此解決現實社會中種種的問題,令眾生從煩惱中解脫並獲得喜悅、自在的人生。三位大師共同祈願社會大眾光明自信,前程遠大,最終實現活動「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文明和諧、世界和平」的「六和」願景宗旨。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香港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廖勳,緬甸駐

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總領事趙佐蘇,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中華佛教文化院主席張國良,中國緬甸友好協會副會長彭放,全國人大代表、東區區議員蔡素玉,全國人大代表、招商局集團董事李引泉,全國政協委員、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新華通

訊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鏡報執行社長、香港緬華互助會會長徐新英,香港緬華互助會主席王錦彪,香港文匯報副總經理姜增和,大公報副總經理田志偉等二十位嘉賓共同主禮開幕式,其中許曉暉、張國良、彭放、浦江分別為大會致辭。活動開幕後,寬運大和尚作為漢傳語系佛教領袖代表,隨即向信眾開示,道出了現今社會大眾都有「放不下」、「執着」的都市常態,勸告大眾為了喜悅人生,自在生命,先要學會「捨」,才可以更快實現從不快樂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的境界。昂山禪師作為南傳語系佛教領袖代表,在緬甸是幾乎無人不知的大修行者,尤其

在緬甸仰光的禪修中心有一千多人的禪修者,其號召和影響力更甚,他首次應邀蒞臨本港,並擔任是次論壇的主講嘉賓,為香港信眾地開示了如何可以做到自在人生、喜悅生命的基本要求,禪師深入淺出的說法,令信眾「聽出耳油」,這實屬難能可貴的機緣。最後演講的是藏傳語系佛教領袖代表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上師這次應邀出席論

壇,是繼今年十月底參加崇聖國際論壇之後再一次參加的國際性佛教論壇。論壇上,上師講到了持戒的重要,講到怎樣從根本上獲得真正的喜悅與自在。「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上師多年來一直致力弘揚「人間佛教」。希望更多的人通過學習佛法而獲得圓滿的人生、得到真正喜悅與自在的生命。綜觀三位大師的精彩開示,以及互動對話,三位大師開示認為,放眼於現今社會的弊端,「貪」和「執着」是都市人普遍焦慮的「通病」,認為其根源在於佛家所謂的「慾念」過強。三位大師分別詳細講述了「貪、瞋、癡、慢、疑」對人生的負面影響,認為這將帶來不快樂的經歷;而快樂的真諦不在於表面的享樂,而在於內

心的舒坦平靜,只要做到佛教的五種基本要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距離真正快樂就很近了。他們指出,人生的一切聚散都是緣起緣滅,每一刻都在變化,世上物質只能享

受,不能絕對擁有,更不能佔有,唯懂得放下邪念和貪婪,以寬容慈悲的心做每一件事,將會在心底獲得真正的快樂,達到施與受的自在。慈悲無量,人生自然變得充實。青海陀樂寺恭請昂山禪師為佛學導師的儀式也在開幕上隆重舉行。在與會者的見

證下,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向昂山禪師頒授了聘任書,禮聘昂山禪師為「陀樂寺佛學導師」。在港期間,昂山禪師與阿旺上師除了應邀出席與寬運大和尚在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上,為400多位信眾開示外,同時,前往香港著名的天壇大佛、寶蓮禪寺、志蓮淨苑、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參訪,與寺院和中心負責人作深入的佛學友誼交流。香港的對話論壇結束後,受中緬友好協會耿志遠會長的邀請,阿旺上師陪同昂山禪師前往北京,共同拜訪了耿會長及中緬友好協會主要成員。大家就如何通過佛教來維持亞洲穩定、增進中緬友誼、促進互鑒互通而做出最大的努力交換了意見。

台上左起: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寬

運大和尚、昂山禪師、王錦彪(

譯)

■中緬友協中央執委賴松生、中緬友協理事朱曉明、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上師、中緬友協會長耿志遠、緬甸昂山國師、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中緬友協副會長彭放合照。

中緬友協耿志遠會長在京會見緬甸昂山禪師緬甸昂山禪師及信眾一行人,經

過香港和西安的佛教交流後,最後抵達北京,並於2015年12月13日晚,昂山禪師領眾40餘人到訪中國緬甸友好交流協會(下稱:中緬友協),與該會耿志遠會長、彭放副會長、朱曉明理事、雷歌葉理事等人會見,雙方就如何促進中緬佛教交流進行探討。耿志遠對昂山禪師一行訪華表示

歡迎,且向訪問團介紹了中緬友協在促進中緬兩國宗教、文化、教育、公益等領域民間交流所做的工作,並表示2016年中緬友協將着重促進兩國佛教交流,希望聆聽禪師的寶貴意見。昂山禪師表示,非常願意促進中

緬兩國的佛教交流,希望邀請中國佛教信徒到緬甸禪修,通過禪修促進兩國友誼。禪師稱,以宗教建立的友誼比通過外交建立的友誼更加堅實,並指隨時做好準備,迎接中國信徒到訪緬甸。此次訪問同行的還包括青海陀樂

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以及雲南旅港同鄉會浦江會長等。

12月8日上午,緬甸佛學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大清早已抵達香港,為12月9日的「喜悅人生.自在生命」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做準備。在活動前,主辦機構先安排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一行30多人,到志蓮淨苑參訪,參觀這所嚴謹修行佛法的女眾十方叢林,感受傳統中華文化的藝術建築風格。

■昂山禪師與阿旺上師一行人參訪具傳統中華文化藝術建築風格的志蓮淨苑。

智慧長老致送紀念品予昂山禪師「喜悅人生.自在生命」漢、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

對話論壇結束後,12月9日下午,緬甸佛學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率領一行近50人,冒着寒雨坐上了大嶼山專巴,直達大嶼山的天壇大佛,在寶蓮禪寺知客智河法師的帶領下,朝禮了天壇大佛和安奉在大佛頂層的佛舍利,法喜充滿。隨後再前往寶蓮禪寺的萬佛寶殿,由智慧老和尚致送紀念品給昂山禪

師,禪師深感寶殿非常莊嚴,即在萬佛寶殿用緬甸語領眾誦經祈願。此外,並參訪了寶蓮禪寺去年剛修建完畢的戒壇、禪堂和藏經閣,交流活動在真切友愛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寶蓮禪寺智慧老和尚(右)致

送紀念品給昂山禪師(左)。

■■主禮嘉賓進行剪綵開幕儀式主禮嘉賓進行剪綵開幕儀式。。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右)聘請昂山禪師(左)為「陀樂寺佛學導師」。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左)、寬運大和

尚(中)、昂山禪師(右)合影。

■■緬甸與會信眾緬甸與會信眾。。

古往今來古往今來,,佛法重在人間佛法重在人間。。佛陀出生在人間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修行在人間間,,成道在人間成道在人間,,教化在人間教化在人間,,涅槃在人間涅槃在人間。。是故是故,,佛教佛教必然是人間的佛教必然是人間的佛教;;從佛教發展史以及傳播情況來看從佛教發展史以及傳播情況來看,,無無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論在印度還是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無論是小乘還是大乘無論是小乘還是大乘或藏傳佛教或藏傳佛教,,其各個宗派其各個宗派、、歷代祖師歷代祖師,,所宣揚的教理及闡所宣揚的教理及闡發的妙義發的妙義,,最基本的都是從人自身做起最基本的都是從人自身做起;「;「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是是菩薩慈悲精神在菩薩慈悲精神在「「人間人間」」的實踐和落實的實踐和落實,,發揚了佛教積極發揚了佛教積極進取的精神進取的精神,,能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種種人生問題能解決現實社會中的種種人生問題,,令眾生令眾生從煩惱中解脫並獲得喜悅從煩惱中解脫並獲得喜悅、、自在的人生自在的人生。。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內在精神內在精神

卻日漸貧乏卻日漸貧乏,,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安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安、、矛盾與戾氣也隨之凸矛盾與戾氣也隨之凸顯顯;;據資料顯示據資料顯示,,香港的香港的「「快樂指數快樂指數」」全球排行倒數第全球排行倒數第四四,,可見一般人均欠缺可見一般人均欠缺「「喜悅喜悅」。」。但事實上但事實上,「,「喜悅喜悅」」是是否如此遙不可及否如此遙不可及??有見及此有見及此,,中華佛教文化院於中華佛教文化院於20152015年年1212月月99日日,,上午上午

99::3030──1212::3030於觀音講堂舉辦於觀音講堂舉辦「「喜悅人生‧自在生命喜悅人生‧自在生命」」漢漢、、南南、、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對話論壇壇。。是次論壇特邀請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寬運大和是次論壇特邀請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寬運大和尚尚、、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緬甸佛學國師昂山禪師、、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剛上師,,本着本着「「無緣大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體大悲」」的的「「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精精神神,,共同探討共同探討「「喜悅人生喜悅人生、、自在生命自在生命」」之主題之主題,,傳遞佛教傳遞佛教慈悲慈悲、、無我的向善力量無我的向善力量,,讓人們的心靈得以成長並堅固起讓人們的心靈得以成長並堅固起來來,,以面對生活中種種的迷惑與困厄以面對生活中種種的迷惑與困厄。。祈願祈願 社會大眾自信光明社會大眾自信光明、、前程遠大前程遠大,,最終實現最終實現「「人心和人心和

善善、、家庭和樂家庭和樂、、人際和順人際和順、、社會和睦社會和睦、、文明和諧文明和諧、、世界和世界和平平」」的的「「六和六和」」願景願景。。

踐「

昂 山 禪 師(Aung San Say-adaw),是緬甸仰光莫哥禪林的最大禪師,獲政府授予的十大國師稱譽之一,備受信眾的愛護和擁戴。現年70歲的昂山禪師(Aung San Sayadaw),於1946年出生在緬甸伊落瓦底區的一個村落,禪師13歲出家,經律和經論方面,師承了巴丹塔·南達烏沙 (Sayadaw Bhaddanta Nandavumsa, AggaMaha Pandita,Abhidajja Agga Maha Sadd-hamma Jotika-Dajja) 最高大法師及多位大法師的精髓。在禪修方面,昂山禪師先後學習著名禪師孫倫(Sunlun)禪法、馬哈希(Mahasi)禪法,以及最高大禪師查尼塔·蓮卡瓦(Sayadaw U Janita Lankara)的莫哥(Mogok)禪法。禪師除了弘法及公益活動不遺餘力,大力推動禪修外,並著有十八本佛法書籍,包括十二因緣及莫哥禪修法,而他個人更專長勤修毗婆舍那(Vipassana) 內觀法,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大修行者。

昂山禪師昂山禪師(Aung San Sayadaw)

陀樂寺的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於1969年出生於青海,6歲入佛門,18歲出家為僧,師承七位大師心法傳承,包括拉茂雍增大法王、勝樂金剛化身格西仁波切、洛桑多傑金剛上師、觀音菩薩化身格迦活佛、益西嘉措大法王、尕藏曲松金剛上師和阿彌陀佛化身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金剛上師得到灌頂200餘種,隨許灌頂

300多項,導引280餘種,具500多經教傳承與80多耳傳密訣;並跟隨拉茂雍增大法王20餘年,得到法王一生心得。上師近年慈悲前往世界各地為有緣

信眾傳授顯密各大深法,通常應機說法,根據個人不同根器宣講佛學理論和簡便修持儀軌。此外,他大量的著作均言簡意賅,理析精深透徹,為國內外佛學界真正學修兼備的大德所讚許推崇。

阿旺嘉措金剛上師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寬運大和尚,現任香港西方寺方丈。原籍中國東北遼寧省喀左縣,乃蒙古族人士。1964年生,1983 年 南 下 赴港,1986年追隨上永下惺老和尚剃度出家,並於同年8月受具足戒,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傳人。現任公職包括: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遼寧省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委員、中國預防性病愛滋病基金會顧問、中國遼寧省朝陽市佑順寺住持、澳洲菩提寺住持、香港菩提學會副會長、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東林念佛堂住持、觀音講堂住持、虛雲和尚紀念堂副主席。近年著有《大悲觀世音菩薩》、《因緣集世間》、《何去何從》、《蓮宗歷代祖師傳略》、《學佛去除煩惱》、《神秘佛國─不丹之旅》、《喜悅人生》、《清涼菩提》等書。

寬運大和尚寬運大和尚

■■浦江浦江

雲南旅港同鄉會會長浦江在致辭中表示,雲南旅港同鄉會作為漢、南、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慈悲與智慧」對話論壇的協辦機構,論壇邀請到漢、南、 藏三大語系佛教領袖,本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間佛教」精神,共同探討「喜悅人生·自在生命」之主題,傳遞佛教慈悲、無我的向善力量,最終實現「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文明和諧、世界和平」的「六和」願景。這正切合了雲南旅港同鄉會一直以來秉持的創會宗旨:愛國、愛港、愛鄉,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諧發展。他稱,雲南是我們的故鄉,香港是我們的家

園。雲南旅港同鄉會成立三十多年來,一直廣泛團結在港雲南鄉 親 及 在 港 雲 南 人士,引導會眾人心向善、家庭和樂,為雲南鄉親融入香港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雲南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以及向中國西南部開放的「橋頭堡」。雲南旅港同鄉會將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條件,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戰略,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世界和平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雲南旅港同鄉會副會長桂仰(右)致送紀念品給昂山禪師(中),左為張國良。

昂山禪師、阿旺上師與緬甸信眾在

寶蓮禪寺萬佛寶殿合照。

昂山禪師(

前左二)

在寶蓮禪寺領

眾祈願。

參訪具中華建築色彩的志蓮淨苑

與港大佛學中心進行禪修友好交流

中緬友協耿志遠會長在京會見緬甸昂山禪師 智慧長老致送紀念品予昂山禪師

參訪具中華建築色彩的志蓮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