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4 铁路品牌 2018 年 2 月 26 日 本版编辑 谢津双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王晓丹 热线电话:(010)51895896 E-mail:[email protected] 每个铁路企业都有自己千锤百炼、功勋卓著 的“金字招牌”。其中,创新工作室、优质服务 团队、先进党支部等一大批获得过国家、全路最 高荣誉的品牌,有的老而弥坚,有的朝气蓬勃,但都在推动铁路改革发展中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衷心希望我们能携手讲好您单位的铁路品牌故事(稿件请注明 《铁路品牌》收,并配发相关栏目稿件及有意义的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亲历者说 2 4 日,春运第四天的傍晚,一股强劲 的寒流让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寒意逼人。56 岁的阿塔玛手里拎着行李,满脸喜色、脚步欢 快地进入了额济纳站站台。眼见站台上立岗的 K7911 次旅客列车列车长李雅楠迎了上来,稳 稳地接过自己手中沉甸甸的行李,她禁不住把 心里的美事念叨给李雅楠听:“家在呼和浩特 的姑娘快生娃了,昨天打电话嚷嚷着想吃我做 的酱骆驼肉和山羊肉。这不,我赶紧给姑娘做 好,今晚坐上你们的车,明儿中午就能让姑娘 吃上了……” 这样的事要搁在 7 年多前,阿塔玛老人想 都不敢想。那时,要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 浩特,得先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前往几百公 里外的银川或酒泉,然后换乘火车,再经一整 夜才能到呼和浩特。虽然额济纳与呼和浩特同 属自治区管辖,但在戈壁牧民心中却是那么遥 不可及。 2010 11 24 日,呼和浩特至额济纳旅 客列车开行,横穿荒漠戈壁,跨越 400 公里无 人区,真正成了牧民心中的“幸福车”。 “蓝色哈达”在金黄色沙漠中舞动 11 24 日”对于呼和浩特至额济纳包乘 组的乘务人员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到这 一天,休班的同事都会不约而同聚在一起,给 列车过个“生日”。车队党总支还会邀请一些 老职工,给青年职工讲讲当年的故事。 谈起呼和浩特至额济纳首趟列车开行,当 年值乘的列车长、现任包头客运段动车调度员 的夏春林依然历历在目:“那一天,简直是额 济纳旗的节日。站台上热闹非凡,当地 300 名牧民身着蒙古族盛装,手捧哈达,自发到车站 迎接开来的第一趟列车。”更让夏春林眼眶湿润 的,是一名蒙古族老额吉,把一条蓝色的哈达 献给了他,并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我终于 知道火车啥模样了!” 每次回忆起往事,夏春林总会动情:“我们 是被牧民用哈达‘接’到额济纳的,不用心为牧 区的群众服务,怎对得起那条圣洁的哈达。” 自那以后,“用心为旅客”成为包乘组每名 成员的庄严承诺,即使是大漠戈壁最强的风沙, 也吹不散他们服务牧区旅客的热情。 运行在沙漠铁路—临策线上的呼和浩特至 额济纳旅客列车,单程走行 1067 公里,其中有 400 多公里无人区,此外就是连绵的大漠戈壁。 从列车车窗往外看,一望无际,荒无人烟,春秋 两季沙尘暴时有发生。 回想起刮沙尘暴的情景,乘务员张云龙心有 余悸地说:“沙尘暴一起,就好像天地间有一根 无形的线,将这世界分为两半,前面风和日丽, 后面不见天日。列车刚开行的两三年里,黄沙掩 埋钢轨、挡停列车的事太频繁了。因此,我们不 仅是车上旅客的服务员,而且是时刻准备下车清 沙的‘突击队’。” 那是 2011 4 月的一天,张云龙正在宿营车 休息,突然被列车紧急制动晃醒,当班乘务员的 呼喊声传来:“兄弟们快下车,前面流沙埋道, 紧急清沙……”张云龙不敢耽搁,穿好衣服,戴 上护目镜,抓起铁锹,和 16 名同事迅速下车。 车外漫天昏黄,能见度极低,沙子高出轨道近 30 厘米,为了让列车尽快恢复通行,乘务员们 在列车长王保忠的带领下开始人工清沙。 狂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隐隐作痛,沙子钻进 衣领,却没人腾出手紧紧衣扣;迷了眼睛,用手 揉揉继续干。足足用了 2 个多小时,大家清理出 500 米长的线路。 回忆那次清沙,张云龙说:“这是我们一辈 子的财富。当我们回到车上,每个人都像沙人一 样……可即便是这样,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只 想着尽快清出轨道,让旅客早点回家。” 提起当地的沙子,蒙古族老人总会把这句话 挂在嘴边:“沙子是有生命的,随风而来,无孔 不入。”而列车员与风沙的博弈,不只在沙尘天 气上演,就算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这场较量仍 在继续。 时任额济纳包乘组 4 组列车长的刘林告诉记 者:“飞驰的列车卷起沙子,顺着有缝隙的地 方,源源不断钻进车厢,落在桌子上、座位上, 车厢内到处弥漫着沙尘……为了能抑制沙尘肆 虐,乘务员集思广益,将废弃的地毯裁剪成适当 大小,盖在翻板上,洒上水,防止沙子进入车 厢。同时,大家以每小时用湿拖布、湿抹布擦拭 一次地面和桌面的频率,给车厢内增加湿度,让 旅客乘车更舒适。” 除此之外,每人配备一把铁锹,为的是能在 沙害挡停列车时乘务员人人前去清沙;行李车里 时刻存放着 50 桶矿泉水和 500 箱方便面,为的是 不让一名旅客在遭遇沙害时忍饥挨饿……一件件 “用心为旅客”的小事,也在默默滋养着旅客的 心田。在列车留言簿上,旅客苏林春这样写道: 我虽然不知道“铁路用心为旅客”的定义是什 么,但我知道,这趟列车就如大漠戈壁上的一条 “蓝色哈达”。 “白色哈达”映照“金”色感恩 “来,给我和列车来张合影。”2017 10 12 18 时许,在额济纳站站台上,来自包头的 旅客徐庆军把相机交到同伴手中,与 K7912 次列 车的方向牌及“阿拉善号”列车标牌留了张合 影。在徐庆军的相册中,又多了一份关于这片胡 杨林的记忆。 自从 2012 年第一次乘坐呼和浩特至额济纳 的列车到额济纳看了金色胡杨后,徐庆军就有了 一个约定:每年深秋到这里看胡杨。额济纳旗有 全国最为壮观的胡杨林,占地总面积达 5636 顷。每年 9 月、10 月,第一场秋霜后,大片的胡 杨树叶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 衬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婆娑起舞,那强烈的 美,令任何赞美都苍白无力。 聊起胡杨,徐庆军总是说:“是火车让我体 验到了中国西部秘境之美。我是第六次乘坐‘阿 拉善号’列车来看胡杨林了。胡杨美,但铁路人 的心,比胡杨还美。” 翻看着相机照片,徐庆军聊起乘车见闻:“一 次,我从额济纳返回包头,相邻卧铺有位蒙古族 老太太,不会说汉语,列车员不仅叫来了车上 ‘小翻译’跟她沟通,而且给她换了铺位,一路上 又是倒水,又是搀扶去厕所,像亲人……” 徐庆军说的“小翻译”,是这趟列车在 2011 11 29 日冠名为“阿拉善号”旅客列车后, 围绕“提供小方便、营造大温馨”的服务理念推 出的一项新服务—每个班组配备一名会说蒙古 族语言的乘务员,为汉语交流能力弱的蒙古族旅 客介绍相关服务设施、乘车须知、注意事项。 回忆起当时打造“阿拉善号”列车的经历, 时任呼京车队队长的倪民有至今仍一脸骄傲: “我们借鉴连续 30 年荣获‘红旗列车’称号的 K89/90 次列车先进经验,在列车上提供‘小导 游’‘小医生’‘小气象员’‘小翻译’‘小安全 员’五小特色服务。我们还制作了蒙汉双语安全 提示卡,安全宣传进到车厢,做到安全提示在身 旁;提供蒙语咨询台、方便洗漱盆、儿童小枕头 等服务设施,全力营造温馨、便民出行环境。” 铁路服务好不好,旅客最有发言权。提起列 车上的民族特色服务,旅客吴丽珍一下打开了话 匣子:“走进车厢,就像置身于蒙古族文化展 馆,每节车厢的书报架都摆放蒙古族文化宣传画 册,为旅客展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风情、民风民 俗、自然风光;乘务员还给旅客介绍胡杨美景, 规划旅游路线……‘阿拉善号’列车,已成为向 外地旅客传扬草原民族文化的窗口。” 列车驰骋大漠,温馨萦绕众人。“阿拉善 号”旅客列车冠名后,改变的不仅是独具特色的 乘车环境,更是“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一举一 动对旅客负责,一言一行让旅客满意”服务宗旨 的再升华。7 年多来,“阿拉善号”列车帮扶重 点旅客 1000 余人,接到旅客来信、来电表扬 800 余次,收到锦旗 100 余面,服务旅客的优秀事迹 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 这就是其中一面锦旗的故事。2016 12 1 日,在额济纳站站台上,一位熟悉的旅客面孔出 现在包乘 2 组的乘务员眼前。这位旅客是前不久 在列车上被抢救的重病旅客唐红。当天,他特意 带着妻儿,来感谢乘务员田培珍对他的帮助。 2016 7 9 日,K7912 次列车行驶到苏宏 图至临河区间时,正巡视车厢的田培珍发现硬座 一名旅客突然昏迷,其亲人在一旁着急呼喊。他 立刻通知列车长李润生,李润生立即安排广播寻 找医生进行应急救助。同时,他们还与乌拉特前 旗站沟通,联系 120 救护车,在站台上等候接续 重病旅客。 “当时我处在半昏迷状态,只记着一双戴着 白色手套的双手一直给我擦汗、倒水,如果没有 车上工作人员的及时救治,我恐怕……那一双白 色手套,将是我生命中永远铭记的‘白色哈 达’。”唐红握住田培珍的双手,一次一次表达感 激,并送上写有“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心系旅 客,无私奉献”的锦旗。 “绿色哈达”通向颗颗“红”心 “昨天晚上从额济纳站上车,今天就从呼和 浩特做完体检乘车回家,有了这趟车,不仅出行 方便了,从牧区到自治区首府大型综合医院看病 就医不再是难事了……”1 23 日晚,在呼和浩 特开往额济纳的 K7911 次列车上,来自额济纳旗 巴彦陶来苏木的旅客王德胜坐在干净整洁的卧铺 车厢,对同伴感慨道。 额济纳旗地处偏僻,医疗条件有限。这里不 通火车前,重病就医难上加难。回想起没有火车 的日子,王德胜体验尤深:“坐汽车去酒泉,一 路颠簸,整个人都快散架了,哪还有心思做检 查。得了重病大病还得从酒泉换乘火车去兰州, 几经辗转十分不便……” “现在好了。”坐在王德胜一旁的王晓兰插 话,“就算得了更重的病,想去北京就医,还可 以向铁路部门申请‘蒙京快线’服务,铁路绝对 称得上是我们草原人民的‘绿色 120’。” “蒙京快线”是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为重伤 病患者提供的一项便民服务,旨在为特殊重点旅 客进京诊疗就医提供进站、乘车、出站‘一条 龙’服务。2015 年,车队将“蒙京快线”延伸 至额济纳旗,让额济纳至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至 北京的转乘列车担起“绿色 120”的职责。蒙古 族高娃老人就享受到了其中的便利。 2015 6 13 日,72 岁的牧民高娃在家人 陪同下,要从额济纳到北京治疗心脏病,乘务员 黄普峥不仅全程对老人悉心照顾,端水送饭,而 且通知列车长张广利为老人申请“蒙京快线”帮 助,转乘呼和浩特至北京西的 K90 次列车。老人 到了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站为老人开辟换乘绿色 通道,顺利转乘登上了 K90 次列车,一路上得到 了同样细致的照顾。 千里铁道线,两车一站的爱心接力,感动了 老人、家人、身边人,大家通过微信、微博转 发,在额济纳当地引起轰动。 “‘蒙京快线’自 2015 年把服务延伸至额 济纳旗后,已有 20 余名重病患者享受到这项服 务带来的便利。”额济纳旗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李晓辉告诉记者,“2017 年,在与包头客运段协 商后,决定将‘蒙京快线’进一步提升,由旗红 十字会对列车工作人员进行红十字应急救护培 训,配备急救设备,招募红十字救护志愿者,推 出‘温馨港湾’新项目。” 对于铁路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救助患病旅客, 李晓辉感慨万千:“呼和浩特至额济纳旅客列车 开行 7 年多来,列车上发生过 20 多起抢救、救 治旅客的事情,列车乘务员们与当地牧民亲如 一家……那一条条绿色通道,就如同草原上绿 色的哈达一样,是生命的象征。” 让服务更贴心 列车冠名“阿拉善号”时,我担任 呼京车队副队长,主管职教工作。当 时,由于线路生疏、语言不通以及对当 地风俗习惯不了解等原因,我们服务工 作举步维艰。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草原牧 民,我们购买专业书籍,开办了当地风 土人情、临策铁路基本情况等主题培训 班,并邀请蒙古族语言老师对职工进行 专业用语授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白玲凤 (包头客运段动车车队队长) 要把旅客当家人 2017 年夏天,我在车上碰到了一 位不会讲汉语的蒙古族牧民,因第一次 出门找不到自己的铺位。开车后,我帮 他找到铺位,用蒙古族语言介绍了服务 设备使用方法。途中,我时不时地询问 他有什么需要。下车时,这位牧民握着 我的手连声道谢。从他真诚的眼神中, 我读懂了:你把旅客当亲人,旅客把你 当家人。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五点” 服务工作法,即微笑多一点、动作快一 点、服务细一点、态度好一点、情绪少 一点。 王晓红(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安全员) 走出去的“金钥匙” 这趟列车真的是我们当地牧民的 “方便车”。过去,当地老人有病或行动 不便,没办法走太远;孩子上学,不敢 去太远;游玩访友,没时间跑太远。列 车开通后,老人看病都能去北京了,孩 子上大学自己出门也放心了,休息时带 家人去自治区首府逛一逛,睡一觉就到 了。如今,额济纳旗许多单位每年职工 体检都安排在呼和浩特的大型综合性医 院。火车就是我们走出去的“金钥匙”。 白爱新 (蒙古族旅客) 用全家的爱服务旅客 在家里,我和老公刘晓勐的分工是 男主外、女主内。2017 年,恰好赶上 胡杨林节,我上白班,老公休班在家。 中午,我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说 孩子生病了,让我赶快带孩子去医院看 病。我问晓勐呢?妈妈说晓勐下午接到 电话,有临时任务,已赶去值乘。当 时,我憋了一肚子火,就想问问他旅客 和孩子哪个重要。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临时加开了一 趟旅游列车,车上不能没有列车长。上 车后,晓勐知道了孩子生病的事,默默 流下了眼泪……后来,我气消了,也理 解他的不容易。我会管好我们的小家, 让丈夫安心工作,把小爱融入服务旅客 的大爱之中。 超(包头客运段列车长刘晓勐 妻子) 2010 11 24 日,呼和浩特至 额济纳首开旅客列车。该趟列车最初的 车次为 4661/4662 次,由包头客运段呼 京车队担当值乘,共设 4 个包乘组,每 日开行。 2011 年,4661/4662 次列车调整 2 个包乘组值乘,改为隔日开行。同 11 29 日,这趟列车被冠名为“阿 拉善号”。 2015 6 10 日,4661/4662 列车被调整为 K7911/7912 次列车,提 速为快速旅客列车,同时,增加一组车 底、2 个包乘组,由隔日开行改为每日 开行。 2016 年,K7911/7912 次列车获呼 和浩特铁路局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2017 年, K7911/7912 次列车获 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 体,同年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评为铁路民 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勒勒车 勒勒车慢悠 慢悠 何时才能到家 何时才能到家 曾经深深 曾经深深 根植于大漠戈壁牧 根植于大漠戈壁牧 民心中的交通出行不便 民心中的交通出行不便着临策铁路的开通运营 着临策铁路的开通运营彻底成为 彻底成为 历史 历史从此 从此临策铁路成为内蒙古 临策铁路成为内蒙古 自治区最西端阿拉善盟的 自治区最西端阿拉善盟的 生命 生命 线 线 2010 2010 11 11 24 24 日开行的呼 日开行的呼 和浩特至额济纳的旅客列车 和浩特至额济纳的旅客列车成为 成为 这片漫漫戈壁滩上边疆牧民的 这片漫漫戈壁滩上边疆牧民的福车 福车2600 2600 多个日日夜夜里 多个日日夜夜里载着牧民出行希冀的这趟列车 载着牧民出行希冀的这趟列车力让牧民旅客体验更美好的航向始 力让牧民旅客体验更美好的航向始 终未变 终未变 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 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 一举一动对旅客负责 一举一动对旅客负责一言一行让 一言一行让 旅客满意 旅客满意 的服务宗旨始终未变 的服务宗旨始终未变 乘务员们用真情编织出了通向牧民 乘务员们用真情编织出了通向牧民 心中的 心中的 五彩哈达 五彩哈达 同时 同时 他们 他们 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 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 步模范集体 步模范集体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 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包头客运段 K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1/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7912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次列车 “五彩哈达”献给戈壁滩上的边疆牧民 包头客运段呼和浩特至额济纳 K7911/7912 次列车真情服务牧区旅客 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通讯员 张云涛 旅客悠闲惬意地准备登车。 发车前,乘务员一丝不苟地进行卫生保 洁作业。 张云涛 乘务员耐心地给小旅客讲解乘车安全 知识和注意事项。 列车长利用值乘间隙为青年职工讲解服务 技巧。 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党总支书记郭杰领取内 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 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提供

“五彩哈达”献给戈壁滩上的边疆牧民 · A4 2018年2月26日 铁路品牌 本版编辑 谢津双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王晓丹 热线电话:(010)51895896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五彩哈达”献给戈壁滩上的边疆牧民 · A4 2018年2月26日 铁路品牌 本版编辑 谢津双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王晓丹 热线电话:(010)51895896

A4 铁路品牌2018年2月26日

本版编辑 谢津双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王晓丹 热线电话:(010)51895896 E-mail:[email protected]

每个铁路企业都有自己千锤百炼、功勋卓著的“金字招牌”。其中,创新工作室、优质服务团队、先进党支部等一大批获得过国家、全路最

高荣誉的品牌,有的老而弥坚,有的朝气蓬勃,但都在推动铁路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衷心希望我们能携手讲好您单位的铁路品牌故事 (稿件请注明《铁路品牌》收,并配发相关栏目稿件及有意义的照片)。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亲历者说2月 4日,春运第四天的傍晚,一股强劲

的寒流让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寒意逼人。56岁的阿塔玛手里拎着行李,满脸喜色、脚步欢快地进入了额济纳站站台。眼见站台上立岗的K7911次旅客列车列车长李雅楠迎了上来,稳稳地接过自己手中沉甸甸的行李,她禁不住把心里的美事念叨给李雅楠听:“家在呼和浩特的姑娘快生娃了,昨天打电话嚷嚷着想吃我做的酱骆驼肉和山羊肉。这不,我赶紧给姑娘做好,今晚坐上你们的车,明儿中午就能让姑娘吃上了……”

这样的事要搁在 7年多前,阿塔玛老人想都不敢想。那时,要去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得先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前往几百公里外的银川或酒泉,然后换乘火车,再经一整夜才能到呼和浩特。虽然额济纳与呼和浩特同属自治区管辖,但在戈壁牧民心中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2010年 11月 24日,呼和浩特至额济纳旅客列车开行,横穿荒漠戈壁,跨越 400公里无人区,真正成了牧民心中的“幸福车”。

“蓝色哈达”在金黄色沙漠中舞动

“11月 24日”对于呼和浩特至额济纳包乘组的乘务人员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休班的同事都会不约而同聚在一起,给列车过个“生日”。车队党总支还会邀请一些老职工,给青年职工讲讲当年的故事。

谈起呼和浩特至额济纳首趟列车开行,当年值乘的列车长、现任包头客运段动车调度员的夏春林依然历历在目:“那一天,简直是额济纳旗的节日。站台上热闹非凡,当地 300多

名牧民身着蒙古族盛装,手捧哈达,自发到车站迎接开来的第一趟列车。”更让夏春林眼眶湿润的,是一名蒙古族老额吉,把一条蓝色的哈达献给了他,并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我终于知道火车啥模样了!”

每次回忆起往事,夏春林总会动情:“我们是被牧民用哈达‘接’到额济纳的,不用心为牧区的群众服务,怎对得起那条圣洁的哈达。”

自那以后,“用心为旅客”成为包乘组每名成员的庄严承诺,即使是大漠戈壁最强的风沙,也吹不散他们服务牧区旅客的热情。

运行在沙漠铁路——临策线上的呼和浩特至额济纳旅客列车,单程走行 1067公里,其中有400 多公里无人区,此外就是连绵的大漠戈壁。从列车车窗往外看,一望无际,荒无人烟,春秋两季沙尘暴时有发生。

回想起刮沙尘暴的情景,乘务员张云龙心有余悸地说:“沙尘暴一起,就好像天地间有一根无形的线,将这世界分为两半,前面风和日丽,后面不见天日。列车刚开行的两三年里,黄沙掩埋钢轨、挡停列车的事太频繁了。因此,我们不仅是车上旅客的服务员,而且是时刻准备下车清沙的‘突击队’。”

那是 2011年 4月的一天,张云龙正在宿营车休息,突然被列车紧急制动晃醒,当班乘务员的呼喊声传来:“兄弟们快下车,前面流沙埋道,紧急清沙……”张云龙不敢耽搁,穿好衣服,戴上护目镜,抓起铁锹,和 16 名同事迅速下车。车外漫天昏黄,能见度极低,沙子高出轨道近30 厘米,为了让列车尽快恢复通行,乘务员们在列车长王保忠的带领下开始人工清沙。

狂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隐隐作痛,沙子钻进衣领,却没人腾出手紧紧衣扣;迷了眼睛,用手揉揉继续干。足足用了 2个多小时,大家清理出近 500米长的线路。

回忆那次清沙,张云龙说:“这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当我们回到车上,每个人都像沙人一样……可即便是这样,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只想着尽快清出轨道,让旅客早点回家。”

提起当地的沙子,蒙古族老人总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沙子是有生命的,随风而来,无孔不入。”而列车员与风沙的博弈,不只在沙尘天气上演,就算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这场较量仍在继续。

时任额济纳包乘组 4组列车长的刘林告诉记者:“飞驰的列车卷起沙子,顺着有缝隙的地方,源源不断钻进车厢,落在桌子上、座位上,车厢内到处弥漫着沙尘……为了能抑制沙尘肆虐,乘务员集思广益,将废弃的地毯裁剪成适当大小,盖在翻板上,洒上水,防止沙子进入车厢。同时,大家以每小时用湿拖布、湿抹布擦拭一次地面和桌面的频率,给车厢内增加湿度,让旅客乘车更舒适。”

除此之外,每人配备一把铁锹,为的是能在沙害挡停列车时乘务员人人前去清沙;行李车里时刻存放着 50桶矿泉水和 500箱方便面,为的是不让一名旅客在遭遇沙害时忍饥挨饿……一件件

“用心为旅客”的小事,也在默默滋养着旅客的心田。在列车留言簿上,旅客苏林春这样写道:我虽然不知道“铁路用心为旅客”的定义是什么,但我知道,这趟列车就如大漠戈壁上的一条

“蓝色哈达”。

“白色哈达”映照“金”色感恩

“来,给我和列车来张合影。”2017年 10月12日 18时许,在额济纳站站台上,来自包头的旅客徐庆军把相机交到同伴手中,与K7912次列车的方向牌及“阿拉善号”列车标牌留了张合影。在徐庆军的相册中,又多了一份关于这片胡杨林的记忆。

自从 2012 年第一次乘坐呼和浩特至额济纳的列车到额济纳看了金色胡杨后,徐庆军就有了一个约定:每年深秋到这里看胡杨。额济纳旗有全国最为壮观的胡杨林,占地总面积达 5636公顷。每年 9月、10月,第一场秋霜后,大片的胡

杨树叶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婆娑起舞,那强烈的美,令任何赞美都苍白无力。

聊起胡杨,徐庆军总是说:“是火车让我体验到了中国西部秘境之美。我是第六次乘坐‘阿拉善号’列车来看胡杨林了。胡杨美,但铁路人的心,比胡杨还美。”

翻看着相机照片,徐庆军聊起乘车见闻:“一次,我从额济纳返回包头,相邻卧铺有位蒙古族老太太,不会说汉语,列车员不仅叫来了车上

‘小翻译’跟她沟通,而且给她换了铺位,一路上又是倒水,又是搀扶去厕所,像亲人……”

徐庆军说的“小翻译”,是这趟列车在 2011年 11 月 29 日冠名为“阿拉善号”旅客列车后,围绕“提供小方便、营造大温馨”的服务理念推出的一项新服务——每个班组配备一名会说蒙古族语言的乘务员,为汉语交流能力弱的蒙古族旅客介绍相关服务设施、乘车须知、注意事项。

回忆起当时打造“阿拉善号”列车的经历,时任呼京车队队长的倪民有至今仍一脸骄傲:

“我们借鉴连续 30 年荣获‘红旗列车’称号的K89/90 次列车先进经验,在列车上提供‘小导游’‘小医生’‘小气象员’‘小翻译’‘小安全员’五小特色服务。我们还制作了蒙汉双语安全提示卡,安全宣传进到车厢,做到安全提示在身旁;提供蒙语咨询台、方便洗漱盆、儿童小枕头等服务设施,全力营造温馨、便民出行环境。”

铁路服务好不好,旅客最有发言权。提起列车上的民族特色服务,旅客吴丽珍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走进车厢,就像置身于蒙古族文化展馆,每节车厢的书报架都摆放蒙古族文化宣传画册,为旅客展示内蒙古自治区地域风情、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乘务员还给旅客介绍胡杨美景,规划旅游路线……‘阿拉善号’列车,已成为向外地旅客传扬草原民族文化的窗口。”

列车驰骋大漠,温馨萦绕众人。“阿拉善号”旅客列车冠名后,改变的不仅是独具特色的乘车环境,更是“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一举一动对旅客负责,一言一行让旅客满意”服务宗旨的再升华。7年多来,“阿拉善号”列车帮扶重点旅客 1000余人,接到旅客来信、来电表扬 800余次,收到锦旗 100余面,服务旅客的优秀事迹多次被各大媒体报道。

这就是其中一面锦旗的故事。2016年 12月 1日,在额济纳站站台上,一位熟悉的旅客面孔出现在包乘 2组的乘务员眼前。这位旅客是前不久在列车上被抢救的重病旅客唐红。当天,他特意带着妻儿,来感谢乘务员田培珍对他的帮助。

2016年 7月 9日,K7912次列车行驶到苏宏图至临河区间时,正巡视车厢的田培珍发现硬座一名旅客突然昏迷,其亲人在一旁着急呼喊。他立刻通知列车长李润生,李润生立即安排广播寻找医生进行应急救助。同时,他们还与乌拉特前旗站沟通,联系 120救护车,在站台上等候接续重病旅客。

“当时我处在半昏迷状态,只记着一双戴着白色手套的双手一直给我擦汗、倒水,如果没有车上工作人员的及时救治,我恐怕……那一双白色手套,将是我生命中永远铭记的‘白色哈达’。”唐红握住田培珍的双手,一次一次表达感激,并送上写有“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心系旅客,无私奉献”的锦旗。

“绿色哈达”通向颗颗“红”心

“昨天晚上从额济纳站上车,今天就从呼和浩特做完体检乘车回家,有了这趟车,不仅出行方便了,从牧区到自治区首府大型综合医院看病就医不再是难事了……”1月 23日晚,在呼和浩特开往额济纳的K7911次列车上,来自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的旅客王德胜坐在干净整洁的卧铺车厢,对同伴感慨道。

额济纳旗地处偏僻,医疗条件有限。这里不通火车前,重病就医难上加难。回想起没有火车的日子,王德胜体验尤深:“坐汽车去酒泉,一路颠簸,整个人都快散架了,哪还有心思做检

查。得了重病大病还得从酒泉换乘火车去兰州,几经辗转十分不便……”

“现在好了。”坐在王德胜一旁的王晓兰插话,“就算得了更重的病,想去北京就医,还可以向铁路部门申请‘蒙京快线’服务,铁路绝对称得上是我们草原人民的‘绿色 120’。”

“蒙京快线”是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为重伤病患者提供的一项便民服务,旨在为特殊重点旅客进京诊疗就医提供进站、乘车、出站‘一条龙’服务。2015 年,车队将“蒙京快线”延伸至额济纳旗,让额济纳至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转乘列车担起“绿色 120”的职责。蒙古族高娃老人就享受到了其中的便利。

2015 年 6 月 13 日,72 岁的牧民高娃在家人陪同下,要从额济纳到北京治疗心脏病,乘务员黄普峥不仅全程对老人悉心照顾,端水送饭,而且通知列车长张广利为老人申请“蒙京快线”帮助,转乘呼和浩特至北京西的K90次列车。老人到了呼和浩特,呼和浩特站为老人开辟换乘绿色通道,顺利转乘登上了K90次列车,一路上得到了同样细致的照顾。

千里铁道线,两车一站的爱心接力,感动了老人、家人、身边人,大家通过微信、微博转发,在额济纳当地引起轰动。

“‘蒙京快线’自 2015 年把服务延伸至额济纳旗后,已有 20余名重病患者享受到这项服务带来的便利。”额济纳旗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晓辉告诉记者,“2017年,在与包头客运段协商后,决定将‘蒙京快线’进一步提升,由旗红十字会对列车工作人员进行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配备急救设备,招募红十字救护志愿者,推出‘温馨港湾’新项目。”

对于铁路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救助患病旅客,李晓辉感慨万千:“呼和浩特至额济纳旅客列车开行 7 年多来,列车上发生过 20 多起抢救、救治旅客的事情,列车乘务员们与当地牧民亲如一家……那一条条绿色通道,就如同草原上绿色的哈达一样,是生命的象征。”

让服务更贴心

列车冠名“阿拉善号”时,我担任呼京车队副队长,主管职教工作。当时,由于线路生疏、语言不通以及对当地风俗习惯不了解等原因,我们服务工作举步维艰。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草原牧民,我们购买专业书籍,开办了当地风土人情、临策铁路基本情况等主题培训班,并邀请蒙古族语言老师对职工进行专业用语授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白玲凤(包头客运段动车车队队长)

要把旅客当家人

2017 年夏天,我在车上碰到了一位不会讲汉语的蒙古族牧民,因第一次出门找不到自己的铺位。开车后,我帮他找到铺位,用蒙古族语言介绍了服务设备使用方法。途中,我时不时地询问他有什么需要。下车时,这位牧民握着我的手连声道谢。从他真诚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你把旅客当亲人,旅客把你当家人。在工作中,我总结了“五点”服务工作法,即微笑多一点、动作快一点、服务细一点、态度好一点、情绪少一点。

王晓红(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安全员)

走出去的“金钥匙”

这趟列车真的是我们当地牧民的“方便车”。过去,当地老人有病或行动不便,没办法走太远;孩子上学,不敢去太远;游玩访友,没时间跑太远。列车开通后,老人看病都能去北京了,孩子上大学自己出门也放心了,休息时带家人去自治区首府逛一逛,睡一觉就到了。如今,额济纳旗许多单位每年职工体检都安排在呼和浩特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火车就是我们走出去的“金钥匙”。

白爱新(蒙古族旅客)

用全家的爱服务旅客

在家里,我和老公刘晓勐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2017 年,恰好赶上胡杨林节,我上白班,老公休班在家。中午,我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孩子生病了,让我赶快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我问晓勐呢?妈妈说晓勐下午接到电话,有临时任务,已赶去值乘。当时,我憋了一肚子火,就想问问他旅客和孩子哪个重要。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临时加开了一趟旅游列车,车上不能没有列车长。上车后,晓勐知道了孩子生病的事,默默流下了眼泪……后来,我气消了,也理解他的不容易。我会管好我们的小家,让丈夫安心工作,把小爱融入服务旅客的大爱之中。

张 超(包头客运段列车长刘晓勐妻子)

●2010 年 11 月 24 日,呼和浩特至额济纳首开旅客列车。该趟列车最初的车次为 4661/4662 次,由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担当值乘,共设 4个包乘组,每日开行。

●2011 年,4661/4662 次列车调整为 2个包乘组值乘,改为隔日开行。同年 11 月 29 日,这趟列车被冠名为“阿拉善号”。

●2015 年 6 月 10 日,4661/4662 次列车被调整为 K7911/7912 次列车,提速为快速旅客列车,同时,增加一组车底、2 个包乘组,由隔日开行改为每日开行。

●2016年,K7911/7912次列车获呼和浩特铁路局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2017 年,K7911/7912 次列车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同年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评为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勒勒车勒勒车、、慢悠慢悠

悠悠,,何时才能到家何时才能到家

乡乡””——曾经深深曾经深深

根植于大漠戈壁牧根植于大漠戈壁牧

民心中的交通出行不便民心中的交通出行不便,,随随

着临策铁路的开通运营着临策铁路的开通运营,,彻底成为彻底成为

历史历史。。从此从此,,临策铁路成为内蒙古临策铁路成为内蒙古

自治区最西端阿拉善盟的自治区最西端阿拉善盟的““生命生命

线线””。。20102010年年 1111月月 2424日开行的呼日开行的呼

和浩特至额济纳的旅客列车和浩特至额济纳的旅客列车,,成为成为

这片漫漫戈壁滩上边疆牧民的这片漫漫戈壁滩上边疆牧民的““幸幸

福车福车””。。260026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多个日日夜夜里,,承承

载着牧民出行希冀的这趟列车载着牧民出行希冀的这趟列车,,努努

力让牧民旅客体验更美好的航向始力让牧民旅客体验更美好的航向始

终未变终未变,,““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一心一意为旅客服务,,

一举一动对旅客负责一举一动对旅客负责,,一言一行让一言一行让

旅客满意旅客满意””的服务宗旨始终未变的服务宗旨始终未变。。

乘务员们用真情编织出了通向牧民乘务员们用真情编织出了通向牧民

心中的心中的““五彩哈达五彩哈达””。。同时同时,,他们他们

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也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

步模范集体步模范集体、、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

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

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征稿启事

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铁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包头客运段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1///////////////////////////////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7912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次列车

“五彩哈达”献给戈壁滩上的边疆牧民——包头客运段呼和浩特至额济纳K7911/7912次列车真情服务牧区旅客

■本报记者 傅世忠 本报通讯员 王 鹏 张云涛

旅客悠闲惬意地准备登车。 王 鹏 摄

发车前,乘务员一丝不苟地进行卫生保洁作业。 张云涛 摄

乘务员耐心地给小旅客讲解乘车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王 鹏 摄

列车长利用值乘间隙为青年职工讲解服务技巧。 王 鹏 摄

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党总支书记郭杰领取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

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