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版 新闻故事 2018 年 12 月 4 日 星期二 责编 张玮 美编 黎刚强 DAZU DAILY 2003 年至今,游起来已经在珠溪 中心卫生院工作15个年头,同期来的 大学生也只剩他一人,但他却愿意继续 坚守下去:“病人离不开我,我也舍不得 这里。” 游起来不仅医术高、医德好,还非 常亲民。患者黄亨福,偏瘫、糖尿病、肺 心病,年纪大,病情复杂,行动十分不 便。游起来总是上门看病,为老人拿药 打针,已经坚持了几年。 前不久,一个孩子半夜发热,体温 达 40 度,出现偶发抽搐,家属到楼下叫 醒游起来。游起来了解情况后,立即前 往,给孩子服退烧药,一边进行物理降 温,直到体温恢复正常。病人家属硬要 给诊费,但被游起来婉言拒绝了。 不仅是诊费,游起来还拒绝了患者 的红包。2013年,一住院患者家属由 于病情好转,硬要塞红包给游起来。多 次拒绝但家属仍执意要给,游起来想到 一个好办法,把红包交于患者预收款 中,待患者出院结账时红包钱直接抵扣 治疗费用。 15 年来,游起来视医院为家,视患 者如朋友,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不管是 同事还是患者,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竭 力帮助。特别是对家庭困难或大于 80 岁的老人总是减免诊费。每天许多患 者来免费咨询,不需用药的病人绝不开 药。多年来,门诊及住院人均费用全院 最低,是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和“减 轻群众看病负担的践行者”。 11月初,正龙社区居民刘正伟趁着 回乡探亲的机会,特意给游起来送来一 面锦旗,感谢他“眼神如炬还我心智”。 原来,一年前,刘正伟因为头疼,精 神恍惚而找到游起来。经过游起来的 治疗,刘正伟的头疼病痊愈,还外出打 工,一年就挣了几万块。 送锦旗这天,游起来的办公室依然 围满了人。刘正伟问:“游医生,一天看 这么多的病人累不累嘛。” 游医生笑着说:“病人好了,我就高 兴,这就是我的乐趣。” “小医生”游起来: 本报记者 张玮/文 黄舒/图 11 月 29 日 , 虽然不是赶场的 日子,但珠溪中 心卫生院内儿科 医生游起来的办 公门前,一大早 就排起了长队。 不到 8 点,游起 来匆匆赶到医 院,里三层外三 层的病人就围了 上来,个头不高 的他很快就被淹 没在了人堆里。 忙到 10 点半,游 起来已经接待了 近 20 个 门 诊 病 人。这其中,有 近一半的患者是 婴幼儿。 这样忙碌的 场景,每天都在 游起来的办公 室上演,他的业 务量接近全院 的五成。 2003 年大学 毕业至今,游起 来已在珠溪中心 卫生院工作了 15 年。凭借扎实的 医疗技术,亲切 幽默的接诊态 度,这个个头不 高的 80 后成了患 者的知心人,在 当地收获了很高 的口碑。 1981年,游起来出生在龙水一个普通家 庭。男孩天性顽皮,游起来的初中和高中时 期也在打打闹闹中度过。 “当时,对自己的将来确实没有特别的规 划,就想考个大学,以后有份工作就成。”游起 来说,当初选择学医,也仅仅是从就业的角度 出发。 2003年,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毕业后,游起来来到珠溪中心卫生院 工作。 当时是9月份,第一天到卫生院报 到,游起来就傻眼了。 “条件太差,心里落差也大。”游起 来说,走到卫生院门口,眼泪就在眼眶 里打转。 才到就打退堂鼓?倔强的游起来 咬牙坚持,先干干再说。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游起来在卫 生院各个科室轮流见习,个头不高的他 却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深得领导和同 事的喜爱。 游起来坦言,当时基层卫生院的工 作是很艰苦的。检查设备少,交通不 便,住宿条件差,伙食还得自己解决。 而且,老百姓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对疾 病认识不够,对于他这样初出茅庐的年 轻医生,又持有怀疑的态度,起初找他 看病的人很少。 见习期结束后,他开始独立从事医 疗工作,考验很快就来了。 2003年的农历腊月二十,那是游起来独 立从事医疗工作的第二个月,一男子带着一 个 8 岁大的姑娘来卫生院看病。 “你给我看看这个娃儿是啥子病,10余 天前咳嗽,治疗好转了。现在觉得累、精神 差、行走或跑动后感心慌心累,你知道不?” 男子介绍着病情,上下打量着游起来,一脸 的不屑。 游起来并未在意男子异样的眼光,赶紧 给女孩检查。经过仔细听心音后,游起来说: “考虑心肌炎。” 男子一听,眼睛一下就亮了:“神了!”说 着,他从包里拿出区人民医院的诊断报告,以 及相关的检查结果,女孩确为心肌炎。 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初五,女孩在卫生院 接受了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半月的病历在我们基层卫生 院很少。”珠溪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透露, 当女孩痊愈出院时,家属连连向游起来道谢。 也正是这一次的特殊经历,这个个头不 高的年轻医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而他在 其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是挣 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豁然开朗的游起来一下就轻松了。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游起来一路走来, 穿上白大褂,走到医生这个岗位,终于在患者 家属感谢的话语中,在患者紧握的双手中,找 到了他将努力奋斗一生的目标:扎根基层,为 广大群众解除病痛。 扎根泥土 2004 年上半年,60 多岁的凉水村 人杨芳珍来到卫生院看病。两个月前, 杨芳珍在新疆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 狭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住院治疗, 久治未愈,家人抱着延长生命的想法来 到卫生院。 由于病情严重,卫生院的领导和医 生都非常重视,严密观察会诊。住院三 天后病情仍未见好转,且咳嗽剧烈,心 累、呼吸困难,行走十分困难。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游起来 站了出来。每天数十次与患者及其家 属交流,通过给患者雾化、吸痰拍背,适 时更换止咳化痰等药物,游起来接手的 第二天,杨芳珍的病情就得到极大改 善,咳嗽好转,无明显心累,呼吸也逐渐 顺畅,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满意。 从那以后,游起来就成了杨芳珍的 “专属医生”。大病小病,住院门诊,她 都只认游起来。一直到几年前去世,她 从未换过医生。 67 岁的杨品树也只认游医生。6 年 前,她从老家老君村搬到农贸市场,和游 起来做了邻居后,就一直找他看病。 “我病多,又杂,不敢换医生。”说起 游医生,杨品树止不住地称好。 她还记得,几年前突发脑梗塞的情 形。事发当天,她独自带着孙子在家吃 饭。期间,突然她就说不了话,连筷子 也拿不稳。孙子见状,吓得哇哇大哭。 正巧回家吃饭的游起来听到了孩子的 哭声,赶紧跑过来,立即将杨品树送到 了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杨品树恢复良好, 没有留下后遗症。 2005 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游起来 正在吃晚饭,突然接到群众电话,称家 里老人突发疾病,希望他能上门救治。 没来得及细想,游起来放下碗筷就奔了 出去。 这是一个癌症病人,痰液堵塞了气 管,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险。检查完, 游起来在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立即 对老人实施了环夹膜穿刺术。老人呼吸 很快得到改善,家属一再向游起来道谢。 短短两三年时间,游起来渐渐在珠 溪有了名气,群众提起他,都说:“卫生 院那个个子不高的游医生可以哟!” 收获信任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后,游起来收治的 病人都先自己处理,再请老师会诊。遇到 疑难病人,查资料、请教同事,直到问题解 决。实在不能解决的重危病人,他都亲自 联系转院,直到病人离开。 “干得越久就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 够。”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游起来多次参加 全科医生培训,多次到西南医院进修学习, 接触治疗了大量病人。短短几年时间,他 在常见病及多发病方面处理越来越熟练。 群众也渐渐接受了这个年轻医生,从 不敢让他看,到能让他看,直到专找游医生 看,群众的信任就是最好的口碑。现在每 年的门诊量达到万余人次。 “他的业务在我们卫生院非常突出。” 珠溪中心卫生院负责人透露,从2003年至 今,游起来在卫生院工作了 15 年,是卫生院 的骨干医生,有技术,有口碑。从门诊量看 尤其明显,他一个人就占了全院的五成左 右,其中婴幼儿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智障孩子林某生活不能自理。今年 4 月26日晚上,林某突发高烧惊厥。但碍于 身体残疾,林某不愿到医院看病。 “不晓得游医生会不会外出接诊。”抱 着试一试的想法,林某家人给游起来打来 电话。游起来二话不说,驱车赶往位于玉 河四组的林家。经过治疗,林某的病情当 晚就有好转。 还有一次,林某因肠胃疾病,五六天没 有大便,肚子涨得像球一样,家人找到游起 来: “游医生,给娃儿输液嘛,好老火哟。” “不需要输液。”游起来仔细检查,果断 判断病情,给林某用了一支开塞露,病情立 即得到缓解。 “能不输液就不输液。”在游起来看来,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用最有效、最实惠 的方法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才是最重要的。 家住宝兴的陈丽,孩子快一岁了,出生 以来,不管咳嗽感冒,还是发烧拉肚子,她 都来找游起来。 11 月 29 日,因为咳嗽,陈丽又带着孩 子来到珠溪中心卫生院。“游医生,昨天咳 了一晚上,你快看看嘛。”一下车,陈丽就直 奔游起来的办公室。 见她有些紧张,游起来一边为孩子检 查,一边跟她开着玩笑:“没得事,小孩儿, 这些都是小问题,你要相信游医生噻。” 经过检查,游起来诊断是普通感冒引 起的。他一边宽慰陈丽,一边逗得小孩咯 咯笑。 2010年的一天清晨5点多,有村民急 匆匆地跑到卫生院求助,称5岁多的孩子因 为玩具子弹误入鼻孔,呼吸困难。值班医 生找到正在睡觉的游起来,他立即驱车前 往。 在游起来的帮助下,玩具子弹很快从 鼻子里落了出来,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众人 松了一口气。 “游医生,太感谢你了!”村民拉着游起 来的手,激动地直掉眼泪。 采访中,婴幼儿患者家属对记者说得 最多的就是“游医生看病便宜、有效”。 游起来坦言,孩子小,说不出,来了医 院只知道哭。而且,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 宝贝,医生的接诊态度也很重要。现在有 这么多孩子和家属信任他,他的经验也是 一点一点摸索积累出来的。 “儿科医生缺乏是个普遍现象,游医生 虽然不是儿科专科医生,但在许多患者眼 中,他就是‘儿科专家’。”卫生院的负责人 表示。 儿科行家 走村入户义诊 走村入户义诊 为患儿检查 为留守老人开药 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快乐 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快乐

“小医生”游起来: “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快乐”epaper.txdzw.com/UploadFiles/20181204/pdf/A3.pdf · 虽然不是赶场的 日子,但珠溪中 心卫生院内儿科

  • Upload
    others

  • View
    4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小医生”游起来: “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快乐”epaper.txdzw.com/UploadFiles/20181204/pdf/A3.pdf · 虽然不是赶场的 日子,但珠溪中 心卫生院内儿科

3版新闻故事2018年12月 4日 星期二责编 张玮美编 黎刚强

DAZUDAILY

2003年至今,游起来已经在珠溪中心卫生院工作15个年头,同期来的大学生也只剩他一人,但他却愿意继续坚守下去:“病人离不开我,我也舍不得这里。”

游起来不仅医术高、医德好,还非常亲民。患者黄亨福,偏瘫、糖尿病、肺心病,年纪大,病情复杂,行动十分不便。游起来总是上门看病,为老人拿药打针,已经坚持了几年。

前不久,一个孩子半夜发热,体温达40度,出现偶发抽搐,家属到楼下叫醒游起来。游起来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给孩子服退烧药,一边进行物理降温,直到体温恢复正常。病人家属硬要给诊费,但被游起来婉言拒绝了。

不仅是诊费,游起来还拒绝了患者的红包。2013年,一住院患者家属由于病情好转,硬要塞红包给游起来。多次拒绝但家属仍执意要给,游起来想到一个好办法,把红包交于患者预收款中,待患者出院结账时红包钱直接抵扣治疗费用。

15年来,游起来视医院为家,视患者如朋友,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不管是同事还是患者,有什么事情,他总是竭力帮助。特别是对家庭困难或大于80岁的老人总是减免诊费。每天许多患者来免费咨询,不需用药的病人绝不开药。多年来,门诊及住院人均费用全院最低,是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和“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践行者”。

11月初,正龙社区居民刘正伟趁着回乡探亲的机会,特意给游起来送来一面锦旗,感谢他“眼神如炬还我心智”。

原来,一年前,刘正伟因为头疼,精神恍惚而找到游起来。经过游起来的治疗,刘正伟的头疼病痊愈,还外出打工,一年就挣了几万块。

送锦旗这天,游起来的办公室依然围满了人。刘正伟问:“游医生,一天看这么多的病人累不累嘛。”

游医生笑着说:“病人好了,我就高兴,这就是我的乐趣。”

“小医生”游起来:

本报记者 张玮/文 黄舒/图

11 月 29 日,虽然不是赶场的日子,但珠溪中心卫生院内儿科医生游起来的办公门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不 到 8 点 ,游 起来 匆 匆 赶 到 医院,里三层外三层的病人就围了上来,个头不高的他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人堆里。忙到 10 点半,游起来已经接待了近 20 个 门 诊 病人。这其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是婴幼儿。

这样忙碌的场景,每天都在游 起 来 的 办 公室上演,他的业务 量 接 近 全 院的五成。

2003 年大学毕业至今,游起来已在珠溪中心卫生院工作了15年。凭借扎实的医疗技术,亲切幽 默 的 接 诊 态度,这个个头不高的80后成了患者的知心人,在当地收获了很高的口碑。

1981年,游起来出生在龙水一个普通家庭。男孩天性顽皮,游起来的初中和高中时期也在打打闹闹中度过。

“当时,对自己的将来确实没有特别的规

划,就想考个大学,以后有份工作就成。”游起来说,当初选择学医,也仅仅是从就业的角度出发。

2003年,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毕业后,游起来来到珠溪中心卫生院工作。

当时是9月份,第一天到卫生院报到,游起来就傻眼了。

“条件太差,心里落差也大。”游起来说,走到卫生院门口,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才到就打退堂鼓?倔强的游起来咬牙坚持,先干干再说。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游起来在卫生院各个科室轮流见习,个头不高的他却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

游起来坦言,当时基层卫生院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检查设备少,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伙食还得自己解决。而且,老百姓知识文化水平有限,对疾病认识不够,对于他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又持有怀疑的态度,起初找他看病的人很少。

见习期结束后,他开始独立从事医疗工作,考验很快就来了。

2003年的农历腊月二十,那是游起来独立从事医疗工作的第二个月,一男子带着一个8岁大的姑娘来卫生院看病。

“你给我看看这个娃儿是啥子病,10余

天前咳嗽,治疗好转了。现在觉得累、精神差、行走或跑动后感心慌心累,你知道不?”男子介绍着病情,上下打量着游起来,一脸的不屑。

游起来并未在意男子异样的眼光,赶紧给女孩检查。经过仔细听心音后,游起来说:

“考虑心肌炎。”男子一听,眼睛一下就亮了:“神了!”说

着,他从包里拿出区人民医院的诊断报告,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女孩确为心肌炎。

从腊月二十到正月初五,女孩在卫生院接受了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半月的病历在我们基层卫生院很少。”珠溪中心卫生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当女孩痊愈出院时,家属连连向游起来道谢。

也正是这一次的特殊经历,这个个头不高的年轻医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而他在其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是挣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豁然开朗的游起来一下就轻松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游起来一路走来,

穿上白大褂,走到医生这个岗位,终于在患者家属感谢的话语中,在患者紧握的双手中,找到了他将努力奋斗一生的目标:扎根基层,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

扎根泥土

2004年上半年,60多岁的凉水村人杨芳珍来到卫生院看病。两个月前,杨芳珍在新疆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住院治疗,久治未愈,家人抱着延长生命的想法来到卫生院。

由于病情严重,卫生院的领导和医生都非常重视,严密观察会诊。住院三天后病情仍未见好转,且咳嗽剧烈,心累、呼吸困难,行走十分困难。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游起来站了出来。每天数十次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通过给患者雾化、吸痰拍背,适时更换止咳化痰等药物,游起来接手的第二天,杨芳珍的病情就得到极大改善,咳嗽好转,无明显心累,呼吸也逐渐

顺畅,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满意。从那以后,游起来就成了杨芳珍的

“专属医生”。大病小病,住院门诊,她都只认游起来。一直到几年前去世,她从未换过医生。

67岁的杨品树也只认游医生。6年前,她从老家老君村搬到农贸市场,和游起来做了邻居后,就一直找他看病。

“我病多,又杂,不敢换医生。”说起游医生,杨品树止不住地称好。

她还记得,几年前突发脑梗塞的情形。事发当天,她独自带着孙子在家吃饭。期间,突然她就说不了话,连筷子也拿不稳。孙子见状,吓得哇哇大哭。正巧回家吃饭的游起来听到了孩子的哭声,赶紧跑过来,立即将杨品树送到

了医院。由于抢救及时,杨品树恢复良好,

没有留下后遗症。2005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游起来

正在吃晚饭,突然接到群众电话,称家里老人突发疾病,希望他能上门救治。没来得及细想,游起来放下碗筷就奔了出去。

这是一个癌症病人,痰液堵塞了气管,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险。检查完,游起来在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立即对老人实施了环夹膜穿刺术。老人呼吸很快得到改善,家属一再向游起来道谢。

短短两三年时间,游起来渐渐在珠溪有了名气,群众提起他,都说:“卫生院那个个子不高的游医生可以哟!”

收获信任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后,游起来收治的病人都先自己处理,再请老师会诊。遇到疑难病人,查资料、请教同事,直到问题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重危病人,他都亲自联系转院,直到病人离开。

“干得越久就越觉得自己的知识不

够。”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游起来多次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多次到西南医院进修学习,接触治疗了大量病人。短短几年时间,他在常见病及多发病方面处理越来越熟练。

群众也渐渐接受了这个年轻医生,从不敢让他看,到能让他看,直到专找游医生看,群众的信任就是最好的口碑。现在每年的门诊量达到万余人次。

“他的业务在我们卫生院非常突出。”珠溪中心卫生院负责人透露,从2003年至今,游起来在卫生院工作了15年,是卫生院的骨干医生,有技术,有口碑。从门诊量看尤其明显,他一个人就占了全院的五成左右,其中婴幼儿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智障孩子林某生活不能自理。今年4月26日晚上,林某突发高烧惊厥。但碍于身体残疾,林某不愿到医院看病。

“不晓得游医生会不会外出接诊。”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林某家人给游起来打来电话。游起来二话不说,驱车赶往位于玉河四组的林家。经过治疗,林某的病情当晚就有好转。

还有一次,林某因肠胃疾病,五六天没有大便,肚子涨得像球一样,家人找到游起来:“游医生,给娃儿输液嘛,好老火哟。”

“不需要输液。”游起来仔细检查,果断判断病情,给林某用了一支开塞露,病情立

即得到缓解。“能不输液就不输液。”在游起来看来,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用最有效、最实惠的方法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才是最重要的。

家住宝兴的陈丽,孩子快一岁了,出生以来,不管咳嗽感冒,还是发烧拉肚子,她都来找游起来。

11月29日,因为咳嗽,陈丽又带着孩子来到珠溪中心卫生院。“游医生,昨天咳了一晚上,你快看看嘛。”一下车,陈丽就直奔游起来的办公室。

见她有些紧张,游起来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跟她开着玩笑:“没得事,小孩儿,这些都是小问题,你要相信游医生噻。”

经过检查,游起来诊断是普通感冒引起的。他一边宽慰陈丽,一边逗得小孩咯咯笑。

2010年的一天清晨5点多,有村民急匆匆地跑到卫生院求助,称5岁多的孩子因为玩具子弹误入鼻孔,呼吸困难。值班医生找到正在睡觉的游起来,他立即驱车前往。

在游起来的帮助下,玩具子弹很快从鼻子里落了出来,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众人松了一口气。

“游医生,太感谢你了!”村民拉着游起来的手,激动地直掉眼泪。

采访中,婴幼儿患者家属对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游医生看病便宜、有效”。

游起来坦言,孩子小,说不出,来了医院只知道哭。而且,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宝贝,医生的接诊态度也很重要。现在有这么多孩子和家属信任他,他的经验也是一点一点摸索积累出来的。

“儿科医生缺乏是个普遍现象,游医生虽然不是儿科专科医生,但在许多患者眼中,他就是‘儿科专家’。”卫生院的负责人表示。

获得口碑

儿科行家

走村入户义诊走村入户义诊

为患儿检查

为留守老人开药

““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快乐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