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2 THE BUND 特写 FEATURE 水塔之家 文/杨琼珍 图/Andreas Meichsner(德国)编辑/陆彦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德国柏林, 分别有两座水塔之家, 两个有着强烈水塔情结的家庭, 是如何千辛万苦改造这么一个怪物的? 《外滩画报》专访了两家主人, 以及操刀设计的两位建筑设计师, 事实证明,只要有想法, 水塔绝对是理想的栖息之地。 人迷恋海岛别墅,有人向往丛林小屋,今天 的两位主人公,则对古怪的水塔情有独钟。 一个水塔之家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主 人帕特里克·密特斯(Patrick Mets)花了3万欧元买下废 弃的水塔,又花了巨大的心血和相当于50倍房价的价 钱,请来布鲁塞尔建筑设计师茂罗·布里格姆(Mauro Brigham)整修设计,变成一个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的 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帕特里克和爱人携手奋斗, 最后在梦想成真之际失去了爱人,但也赢得了新的爱 情。现在,他和爱人以及她的两个女儿住在水塔里。 另 一 个 水 塔 之 家 的 主 人、4 8 岁的 理 查 德·赫 尔 丁(Richard Hurding)和47岁的妻子萨拉·菲利普斯 (Sarah Phillips)都来自英国,是工业设计师,萨拉曾 在伦敦和香港工作过。夫妇俩曾一起到过葡萄牙里斯 本、德国柏林、西班牙巴塞罗那、澳大利亚和上海挑选 居住地,最后敲定德国柏林。 帕特里克·密特斯在15年前以3万欧元买下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废弃水塔后,为了获得环境保护区内建筑改建的许可证,他前后耗费8年时间与有关部门打交道,然后又花了5年用相当于50倍房价的价钱进行整修。

BUND PICTORIAL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Architecture Issue featuring the Water Tower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BUND PICTORIAL

2THE BUND

特写FEATURE

水塔之家文/杨琼珍 图/Andreas Meichsner(德国)编辑/陆彦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德国柏林,分别有两座水塔之家,两个有着强烈水塔情结的家庭,是如何千辛万苦改造这么一个怪物的?《外滩画报》专访了两家主人,以及操刀设计的两位建筑设计师,事实证明,只要有想法,水塔绝对是理想的栖息之地。

有人迷恋海岛别墅,有人向往丛林小屋,今天

的两位主人公,则对古怪的水塔情有独钟。

一个水塔之家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主

人帕特里克·密特斯(Patrick Mets)花了3万欧元买下废

弃的水塔,又花了巨大的心血和相当于50倍房价的价

钱,请来布鲁塞尔建筑设计师茂罗·布里格姆(Mauro

Brigham)整修设计,变成一个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的

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帕特里克和爱人携手奋斗,

最后在梦想成真之际失去了爱人,但也赢得了新的爱

情。现在,他和爱人以及她的两个女儿住在水塔里。

另一 个水 塔之家的主 人、4 8岁的理查德·赫尔

丁(Richard Hurding)和47岁的妻子萨拉·菲利普斯

(Sarah Phillips)都来自英国,是工业设计师,萨拉曾

在伦敦和香港工作过。夫妇俩曾一起到过葡萄牙里斯

本、德国柏林、西班牙巴塞罗那、澳大利亚和上海挑选

居住地,最后敲定德国柏林。

帕特里克·密特斯在15年前以3万欧元买下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废弃水塔后,为了获得环境保护区内建筑改建的许可证,他前后耗费8年时间与有关部门打交道,然后又花了5年用相当于50倍房价的价钱进行整修。

Page 2: BUND PICTORIAL

3 THE BUND

●比利时布鲁塞尔水塔之家

与水塔纠缠的这么多年帕特里克·密特斯从小就迷恋水塔,他曾无数次幻

想,希望有一天可以住进一个水塔里。他说:“我非常喜

爱水塔的形状,没有任何一座水塔是一模一样的,我希

望我的家就像水塔般独一无二。”

今年40岁的帕特里克是布鲁塞尔Aremis房地产公

司财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的主管。15年前,他用3万欧元

买下了现在这座水塔建筑。在这之前,他曾经花了好几

年时间,每个周末都骑着摩托车,走东串西,寻找合适

的水塔。

“第一眼看到它——仅仅是站在它外面看,当时

我们不能进入里面——我们就爱上了它。虽然它当时

的状况并不佳,但我们爱它的形状。对于水塔来说,这

样的外形很独特。它有许多大型窗户,可以知道里面有

好几层(许多水塔仅仅是一些开放的圆柱,用于支撑蓄

水池)。水塔选址也很好,位于绿化区中央,离布鲁塞

尔仅有10分钟的路程,而且挨着国家机场;我们能够想

象,站在每一层的窗户前望出去所能看到的风景。”帕

特里克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说。

虽然花费如此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但比起后来

改造、装修水塔过程中遇到的麻烦,买水塔已经算是一

件容易的事了。

帕特里克买下的这座水塔,位于环境保护区,根据

比利时官方文件的规定,环境保护区里建筑物的装修

风格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帕特里克说:“由于水塔位

于绿色农业区,原则上是不可能把它拿出来做其他用

途的。”

为了打破官方繁琐的限制,帕特里克先后花了8年

时间。“第一年的时候,我们都在尝试正规的渠道,但

总是被一个相同的理由——‘水塔位于绿化农业区’而

遭到拒绝。当我们在了解‘保护’程序之后,我们以保护

之名提出了申请。我们的保护计划很快引起了环保部门

的兴趣。那时候我们知道,这离我们的计划被接受并通

过不远了。但这是一个非常冗杂的过程,在部长签署同

意书之前,有很多的行政步骤。一旦我们得到了这个保

护文件,我们才能对当局提出改造请求,以获得对建筑

的改造许可。”

一旦获得改造批准,帕特里克便兴奋地一头栽进

改造和装修水塔之中。他整整花了5年时间和高于购买

水塔价格50倍的150万欧元,完成了他的心愿。直到3年

前的2009年,他才真正搬进梦想中的水塔家园。

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让帕特里克陷

入了爱情危机。3年前,在他搬进新家的那一年,妻子

离开了他。“我跟我的前妻一起实现这个愿望,但我们

在18个月之前分居了。我们分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实

现这个愿望,我们面临了巨大的压力。这个项目花费了

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我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以挣够

钱完成这个心愿。我的前妻无法理解这一切。”

这着实有点凄凉,完成了心愿,却失去了一起分享的

人。好在1年前,帕特里克认识了现在的伴侣,她带着两

个可爱的女儿(分别是11岁和13岁),住进了这个6层的

水塔大房子。帕特里克告诉我们:“女儿们很喜爱这个

水塔,并且我们都因有这样的经历而骄傲。但现实情况

是,她们都是在比利时的法语区长大,目前仍然还在那

里上学。我妻子和孩子们的家人以及所有的社会关系

也都在那里。所以,我们正在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近期想把水塔卖了,搬回法语区。”

也许是愿望达成后,才意识到爱情和家庭的重要

性。3年后的帕特里克,为了妻子和孩子,毅然决定出售

梦想中的家。他说:“这确实是一个伤心的时刻,但孩子

们的社会福利比漂亮的建筑更重要。出售这栋建筑将

花费不短时间(可能要超过1年),但这也是好事,我们

在卖掉它之前会多住在这里。谁知道接下来我们又会

有什么项目要实现呢。”

虽然卖掉水塔很令人惋惜,但经过这样的过程,帕

特里克也许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关于帕特

里克的水塔之家,《外滩画报》采访了帕特里克和设计

水塔的建筑师茂罗·布里格姆(Mauro Brigham)。

帕特里克·密特斯与现任妻子

设计师把居住空间整合在一个工业环境里,以创造出一种舒适的家的感觉 水塔内部有6层,每一层都有阶梯和电梯,都有充足的自然光。设计师采用了“少即是多”的理念进行改造

Page 3: BUND PICTORIAL

4THE BUND

特写FEATURE

B=《外滩画报》

P=帕特里克·密特斯(Patrick Mets)

“就像住在一个舒适奢华的虫茧里”B:水塔位于环境保护区,请谈谈你所遇到的建筑上

的限制?

P:对遗迹的保护是比利时政府通过的官方程序,

以保障具有历史性的特殊建筑。这就提供了一种以“保

护”之名改变水塔功能的可能。而我们的情况是,水塔

是一个“历史性的工业纪念碑”,也就意味着它可以被

改造成房子。保护也意味着限制,但由于我们尽可能地

从外观到内部保持水塔原始形状,我们受到的限制也

就小一些。主要的限制是升降机必须安置在水塔外面

以保障内部的每一层结构。我们也得到特殊的许可,允

许加宽顶楼的8个窗户:高度必须保持4米,但我们可以

把它从80厘米加宽到160厘米,这样就能够让更多自然

光照进来。同时,站在这个之前主要用于支撑蓄水池的

楼层,窗外全景尽收眼底,我们就把这一层设计成客厅

和露天厨房。窗户的扩大同时增加了审美效果,因为顶

楼的窗户是底层窗户的两倍大,从户外看,水塔显得更

加匀称,因为顶楼也是底层的两倍大。

B:你花了8年时间去争取减少限制,是什么给了

你动力?

P:因为我们知道,把水塔变成住宅的愿望绝对独

特,我们非常非常幸运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是许多人梦

想中的项目。所以,即使花费20年,我都要把它变成现

实。当装修和改造正在进行的时候,是非常激励人心的

过程,这让我们觉得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的

梦正在变成现实。

B:住在这里,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P:我们感觉住在一个舒适奢华的“虫茧”里,这

里有壮观的机场风景,可以看到飞机着陆的景象;有

布鲁塞尔的城市天空线,还有大片的农场和茂密的树

木。这让我们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花园,但我

们却不需要做任何园艺工作。当我们不工作的时候,

就能够从工作中完全抽离出来。此外,不管我们在洗

澡,躺在床上,坐在客厅,还是在煮饭,或与朋友们在

屋顶平台上烤肉,都可以尽情地、舒服地享受壮观的

风景。

B:你对水塔现在的状况满意吗?会不会做更多的装

修和改造?

P:它现在已经很完美了,建筑师做得很好。这里非

常舒适惬意和实用,这对于一个6层、外加一个屋顶平

台的建筑来说,非常不容易。每一层都有阶梯和电梯,

并且都有充足的自然光,能看见美妙的风景,所以,我

们不需要再对它进行改造了。

B=《外滩画报》

M=茂罗·布里格姆(Mauro Brigham)

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B: 要保证水塔的本质不变,你对水塔进行了哪些

改动?

M: 把水塔变成一所住宅意味着一个建筑功能的

激进转变。我的主要考虑之一是:如何在保持这个漂亮

建筑本身的优势下,把居住空间,如浴室、厨房、客厅等

整合在一个工业环境里,以创造出一种舒适的家的感

觉。水塔里的每一层都经过翻新,顶楼的窗户经过加宽

处理,蓄水池部分被拆毁,以让阳光穿透主要的居住空

间,很多混凝土元素都被保留,并对它们进行了适当的

修葺。每一步的介入都经过非常小心的设计,以保证对

原来的建筑产生最小的影响。

B:翻新水塔中遇到的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M:电、管道和工业电气照明系统的整合是一大挑

战,但装修过程中遇到的更大的问题是5米高、分隔每

一楼层的墙,对专用设备和安全材料的要求特别高。

B:塔内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M:5米高的天花板,拱形结构,八角形形状的房

间以及丰富的混凝土,水塔里面充满了传统房子不存

在的特征。水塔的突变——新功能的介入,意味着把

新材料装进一个具有强大形象、领域和比例的壳里。

新元素的整合,必须以一个非常微妙的方式进行,以

保障建筑的统一性。同时,必须能够满足客户对家的

感觉的需求。为了区分新旧,以及强调已有的粗糙材

料和新的平滑柔软材料的不同,我们给已有的混凝土

漆上深灰白色,给新材料涂上浅灰色。每一层我们都

采用这种方式,从而给整个建筑创造了颜色及材料上

的和谐之感。

B:你给水塔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风格?为什么选用这

种风格?

M:我们优先采用的方法是巩固这个历史性建筑,

和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室内特征,并且结合客户的愿望:

客户希望住在一个既可放松又具实用性,并且能够持

续长时间的设计。室内是极简风格。路德维希·密斯·

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国建筑师,最著

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有句著名的格言“少即是

多”(Less is more), 这句话曾得到广泛赞誉,并且影响

了佛兰德(Flemish)地区无数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当

我尝试用高反差和暖色材料去创造一种舒适氛围的时

候,这句话就很适用。

B:你给水塔带来的独一无二的元素是什么?

M:对细节的重视:像新旧材料的相互影响,新设

计与现有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水塔里活动的比例

和感觉。

B:水塔装修好后,符合你的设计预期吗?

M:基本上符合了,但我得承认,我并没有期望新的

设计变形得这么快,但它却与现有的建筑融合得非常

好,仿佛它一开始就是那样的。

B:你最喜欢这个项目的哪部分?

M:在海拔高度30米的孤立水塔上那种自由自在的

感觉,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观。

我们感觉像住在一个舒适奢华的‘虫茧’里,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花园,而我们又不需要做任何园艺工作。

Page 4: BUND PICTORIAL

5 THE BUND

位于德国柏林的这座水塔之家拥有一个360度观光客厅,主人最喜欢坐在这里看从Grimnitzsee湖里射出的亮光,或是暴风雨中硫黄色的天空

Page 5: BUND PICTORIAL

6THE BUND

●德国柏林水塔之家

私家360度观光平台近10年来,48岁的理查德·赫尔丁骑着自行车,穿

越德国大街小巷,寻找不同寻常的家。目前为止,他已

“考察”过德国东北部勃兰登堡地区的Schorfheide-

chorin生物保护区、Unesco大自然公园等环境保护区,

最后找到了被丛林包围的水塔,并在这里安家。

理查德是苏格兰人,从事产品设计。他47岁的妻子

萨拉·飞利浦斯是英格兰人,也是一位工业设计师,曾

在伦敦和香港工作。夫妇俩曾一起到过葡萄牙里斯本、

德国柏林、西班牙巴塞罗那、澳大利亚和上海挑选居

住地,最后敲定柏林。

理查德在接受《外滩画报》采访时,谈了他们选择

柏林的原因:“柏林是国际大都市,然而,跟其他首都城

市比起来,它又是能够令人放松的城市。这座城市文化

丰富,绿化面积大,并且有许多开放的休息空间,环保

做得很好。我们现在住在柏林东北部,离柏林有一个小

时车程的、由联合国授权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到柏林体

验城市生活很方便。我们觉得自己位于欧洲中央,到欧

洲其他国家都很便捷。此外,德国对环境问题采取积极

应对的态度,跟我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符合。”

经过几年的设计工作,他们决定寻找一些具有环保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设计项目。他们都喜欢这样的想法:

在一个从未开放过的工业建筑里,创造一个与环境相

协调的居住空间。于是,他们找到了这个东柏林水塔,

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

“当时,我们计划把这个水塔变成家的时候,它还

不是一个历史性的地标,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获得房产

许可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太大麻烦。在我们的计划通过

之后,历史地标委员会才决定这个水塔应该被认定为一

个地标。”理查德说。

被认定为地标之后,委员会对这个建筑的装修便

有了要求。“委员会要求,这个建筑至少从外面看,要

尽可能保持原状。这意味着水塔外貌基本上要保持原

来的砖块,以及原有的窗户。除了这个要求之外,我们

可以自由设计、安排。我们新建的电梯塔离这个水塔有

一定距离,以达到这个要求。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

说服前水塔拥有者——市议会,我们能够保证公众对

水塔的权益。因此,在水塔最顶部,我们建了一个观光

平台,并且在水塔旁边建了一个现代的玻璃混凝土电

梯塔,能够让观光者顺利到达顶部平台。这里已经成

为这个地区很受欢迎的观光旅游地。”理查德向《外

滩画报》介绍说。

花了约60万欧元(约合540万人民币),经历了8个

月的装修和翻新后,他们于2006年住进了这个6层水塔

里。底层是妻子的办公室,理查德的办公室在2楼。第3

层是超级大的卧室,堪比总统套房。第4层则是家的第

二个入口和出口,设有储存室和客人洗手间,第5层是厨

房和餐厅。客厅位于最顶层。

顶楼的客厅是个由玻璃环绕的圆形空间,因此提供

了360度的观光平台。萨拉说,她喜欢坐在客厅里,看从

Grimnitzsee湖里射出的亮光,或是暴风雨中硫黄色的

天空。总之,“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关于这座水塔房子,《外滩画报》采访了理查德和

建筑师弗兰克·梅尔臣(Frank Meilchen)。

特写FEATURE

理查德·赫尔丁与妻子

水塔旁边建了一个现代的玻璃混凝土电梯塔,能够让观光者顺利到达顶部平台

Page 6: BUND PICTORIAL

7 THE BUND

B=《外滩画报》

H= 理查德·赫尔丁(Richard Hurding)

“有时很怀疑自己真的住在了这里”B:是什么激发了你把水塔建成家?

H: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新的“生活计划”,它能够

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发现它的时候,这个建筑本身

是一个废墟,这样的建筑不能得到良好使用是一件很

可惜的事。水塔建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但是,我们也

对一些位于这个建筑周围的其他建筑感兴趣。我们最

后选用水塔作为住宅,是想让我们自己24小时都环绕

在我们称为“Biorama 计划”的有机环境中。当然,这是

一个挑战,通过与建筑师合作,才把它变成现实。

B:你们夫妇俩都是设计师,有没有想过自己设计这

个房子呢?

H: 萨拉和我都从事与设计有关的工作,她是项目

经理,而我是产品和室内设计师(3D设计)。然而,这

并不是第一次做全新的室内设计。在伦敦,我们买了一

家工厂,然后把一个巨大的空间变成一个非常有趣的

环境场所。对于我们的水塔,我们自己建了5个新的楼

层——最初的水塔中有11米高是一个空旷的空间。每

一个新的5层都是一个私人房间,具有不同的用途和

设计。我们移除了在水塔顶部的蓄水池,把它变成厨

房和餐厅,在它们之上,是能够360度观赏风景全貌的

客厅。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过许多空间的社会功

能。很明显,需要日复一日居住的较大空间应该位于顶

部。水塔的细长部分越多,意味着紧致的空间越多,自

然地,就把卧室和浴室安置在那里。为了避免幽闭恐

怖气氛,或是灯塔式的生活方式,在水塔底部,我们

决定将一些空间完全开放,以至于水塔周围11米高的

空间没有任何墙壁。这样实现了互联互通,增强了连

接性,也进一步降低了亮度。

B:每年大概有多少游客去你那里观光?

H:从4月份到10月份,每个季度大概有15000位。

B: 由于站在观光台上可以看见水塔内的活动,游客

对你们的生活有没有带来任何不便?

H: 我们只在上午11点到下午6点之间开放。在这个

时间段内,他们可以坐在我们的花园,或者到平台瞭望。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窗户看见我们的客厅和厨

房。那时候,我们在水塔底部的办公室里工作,所以,我

们很少受到他们的干扰。只要他们尊重我们的隐私,并

且在开放时间内呆在外面,就不会带来任何不便。

B:你能不能描述一下水塔周围的美景?

H: 水塔周围是欧洲最大的混合林地,并且水塔位

于两座大型的自然湖泊之间,从每个方向看,都能望至

50英里内的自然风光。远处是奥得山丘(Oder hills),

延伸至波兰边界。我们还能望到柏林的电视塔。因此,

我们连接了两种世界:自然风光和都市影像。

B: 你住在水塔里面感觉怎样?

H: 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感受,从我们的厨房往外

望,风景可越过树顶,而且还能体验春、夏、秋、冬变更

的整个过程。在水塔里,我们感觉就是住在一个普通

的家里;但如果从远处看这个水塔,又很难相信这样的

水塔就是我们的家——即使我们已经在里面住了5年。

我们有种暴露的感觉,像我们是位于山上,这意味着在

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我们就像一个灯笼。当城里人

夜里下班,驾车经过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他们回家的象

征。最最重要的是,对我们来说,这是光的感觉,我们

从来没有发现塔的顶部上有阴影,这象征着即使在最

黑暗的日子里,我们的精神仍然得到了升华。

水塔周围是欧洲最大的混合林地,并且水塔位于两座大型的自然湖泊之间,从每个方向看,都能望至50英里内的自然风光。

为了避免幽闭恐怖气氛,或是灯塔式的生活方式,水塔底部的一些空间呈开放式布局

厨房和餐厅位于水塔第5层,顶楼的客厅是个由玻璃环绕的圆形空间,提供了360度的视线

Page 7: BUND PICTORIAL

8THE BUND

B:住在水塔里面,最不方便的事是什么?

H:我们的水塔有6层,水塔里面从底部到顶楼有

92个阶梯。所以,住在水塔里面就感觉像自己有一间

健身房,我们可以得到充足的锻炼。上升气流也扮演

了一个重要角色,暖气流上升,冷气流沉积下降。所

以,冬天的时候,我们得确保不让冷空气从办公室和

卧室往上跑,而夏天的时候,就得记得给顶楼通风,

何协调楼层,使之与垂直的居住空间和圆形的楼顶和

谐地融在一起。我们所创造的是独特的居住体验。家具

的选择也跟这样的理念相融合,装备水塔是房子主人

的专业。

B:水塔是一个工业建筑,你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它与

自然环境相协调?

F:一个关键的方面是展示水塔所在地的具体特

征,为了提高建筑质量,我们要对已经存在的水塔进行

评估,然后定义邻近的电梯塔所带来的建筑上的影响。

水塔位于山丘之巅,丛林和阳光将其环绕,受到气候和

季节变化的影响,其颜色的应用和新建的电梯塔顶部

的玻璃反射是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的必要元素。新的质量

改变了人们对前身为杰出水塔的印象,这有助于把两个

水塔跟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

B: 在对室内进行设计的时候,最大的忧虑是什么?

F:最大的忧虑是如何成比例地加宽水塔里面的小

空间。对室内楼梯的维护允许我们创造一个开放的垂

直空间,给人一种螺旋长廊环绕水塔的体验。

B:对水塔采取的是什么样风格的设计?

F:该项目的风格是“对称”(counterpoint)风格之

一,这是连接不同垂直结构建筑的常用方法。这样做能

够清晰地反映出历史性建筑和现代电梯塔的结合。由

于它们定期地向公众开放一些空间,比如厨房和餐厅,

这个“对称”理念就是对建筑联接私人居住空间和公

众观光场所的功能的进一步呼应。大量混凝土的使用

也有历史纪念性意义,以用来指代已经被拆毁的水槽,

因为水槽基本上由混凝土建成。总的理念是创造一个

内部和外部相协调的诗意般的总体效果,开放现有的

水塔和它潜在的感性素质。

而且只能打开与风向相反方向的窗户,否则厨房和客

厅就会太热。

B: 听说水塔顶楼提供了360度全景观光,能不能向

我们描述一下?

H:水塔的顶楼是一间圆形的房间,而且只有窗户,

所以周围美景可尽收眼底。我们利用了这个条件,水塔

的原始功能不仅仅是管理水流。这个水塔在1959年到

1960年间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建,研究指出,它并不

需要建这么高,之所以建到这样的高度是为了用来发送

电波和电视信号到柏林。此外,水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

位:站在它的顶部,可以穿越森林望到波兰和柏林,是

战火中的桥梁,可以观察军队行动。我们在使用房子的

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铁器。

B=《外滩画报》

F=弗兰克·梅尔臣(Frank Meilchen)

一种对称设计理念的延伸B: 房屋主人本身就是设计师,他们会不会给你的工

作提出建议?

F: 这个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讨论过设计理

念、未来的功能以及建筑用途。在这些开放和生动的脑

力风暴之后,我们确定下了一个总体的设计理念。跟具

有专业知识的懂设计的人合作有极大的优势,能够让我

们开放地交换思想,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B:你是否也负责装饰房子?

F:在最终的理念确定之前,一些设计研究和方案

都是一起讨论决定的。水塔的空间构造是一个挑战,它

具有开放的楼层和独特的室内规划,这就必须考虑如

特写FEATURE

第3层是超级大的卧室,堪比总统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