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

第一節 - WordPress.com€¦ · 位於【 四川 】盆地東側,地處丘陵,有「山城」之稱。 2. 近年因【 三峽 】大壩工程的建設,升格為直轄市。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

2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位置與範圍

1. 範圍:南部地區包括華中與華南,面積約占中國的 25%,人口約占中國的 55%。

2. 位置:大致位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大部分屬【 長江 】、【 珠江 】流域。

(二)地形

1. 華中地區

(1) 地形主體:多【 盆地 】、平原,為長江所流貫,全境多屬長江流域。

(2) 地形分布

分區 長江上游 長江中游 長江出海口

地形區 【 四川 】盆地 【 兩湖 】盆地、

鄱陽盆地 【 長江三角洲 】

特徵

形勢完整封閉,多肥沃

深厚的紫紅色土壤,素

有「紅盆地」之稱

地勢低窪、土壤肥沃

地勢低平,湖群散布、

河渠縱橫交錯,呈現

「水鄉澤國」的景觀

▲ 中國南部地區地形簡圖

3

2. 華南地區

(1) 地形主體:【 山地 】多平原少,東部屬珠江流域。

(2) 地形分布

分區 西部 東部

地形區 【 橫斷 】山脈 【 雲貴 】高原 嶺南丘陵、東南丘陵

特徵

a. 由一系列高大的南

北縱走山脈組成,

山脈之間有平行的

河流深切。

b. 由於谷深水急,蘊

藏豐富的【 水力 】

資源,但也阻礙了

東西向的交通。

c. 居民古老的渡江方

式為【 溜索 】,

可在幾秒內橫渡寬

闊的江面。

a. 本區與廣西的丘陵地,

【 石灰 】岩層廣布,地

形崎嶇不平,不利於農業

與交通的發展。

b. 石灰岩地形在溼熱的環

境下,【 溶蝕 】作用旺

盛,本區到處可見峰林、

石灰岩洞穴等景觀,如廣

西桂林的灕江山水。

c. 因【 斷層 】陷落及河流

沖積而形成的山間盆

地,是當地人口集中的精

華區,人稱為【 壩子 】。

a. 最大平原為【 珠江三角

洲 】,由「樹枝狀」水

系的珠江沖積而成,土壤

肥沃、灌溉便利、人口密

集,是華南重要的經濟地

帶。

b. 因丘陵延伸至海岸,受到

海水面上升,沿海河谷被

海水淹沒的影響,而形成

【 谷灣 】式海岸。

c. 由於海岸線曲折、港灣眾

多、島嶼星羅棋布,利於

發展漁業及航運。

▲ 石灰岩地形示意圖

▲ 谷灣式海岸示意圖

4

(三)氣候

1. 氣候溼熱,大致以【 北回歸線 】為界,以北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則以熱帶季風氣

候為主。

2. 各地氣候特徵

類型 分布區 特徵

副熱帶

季風氣候

華中

地區

上海

(1) 受【 地形 】影響,盆地區夏季常

溼熱難耐,如重慶、武漢。

(2) 四川盆地因北有【 高山 】阻擋冷

風南下,冬季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

游地區溫暖。

(3) 每當春、夏之交,鋒面滯留,天氣

溫暖而陰雨綿綿,正值【 梅雨 】

季節,是本區重要的雨量來源之一。

熱帶

季風氣候

華南

地區

海口

(1) 雲貴高原因【 地勢 】較高,比同

緯度地區低溫涼爽。

(2) 【 橫斷山脈 】因山高谷深,氣候、

植被呈垂直變化,而有「一山有四

季,十里不同天」之稱。

(3) 【 海南島 】則因緯度較低,終年

高溫,有「中國的夏威夷」之稱。

▲ 中國南部地區氣候類型分布圖

5

▲ 中國南部地區年雨量分布圖

▲ 中國南部地區七月等溫線圖

6

第二節 經濟發展 (一)傳統產業

地區 自然條件 產業活動特色

華中

地區

多盆地、平原,

為長江所流貫,

氣候暖溼

(1) 農業發達,成為中國人口稠密的地區。

(2) 各地特色

a. 天府之國:長江上游的【 四川 】盆地夏熱冬暖,南北

方作物皆適宜耕種。

b. 湖廣熟,天下足:長江中游的【 兩湖 】盆地糧產豐富。

c. 魚米之鄉:長江下游【 平原 】盛產稻米和淡水魚類。

華南

地區

多山地、丘陵,

【 緯度 】低,

生長季長

(1) 因【 丘陵 】面積廣大,雖有【 珠江三角洲 】發展農業,

糧食生產仍不足,無法負荷持續增加的人口。

(2) 昔日沿海居民因出海便利(沿岸為【 谷灣 】式海岸),

曾大量外移至東南亞與臺灣等地,成為中國著名的僑鄉。

(二)經濟改革開放 1. 華南地區

(1) 位置:緊鄰經濟發達的臺灣、【 香港 】、澳門。

(2) 條件:【 海運 】便利、勞工眾多,加上僑鄉的背景因素,吸引華僑、外商來此投資。

(3) 發展:在東南沿海的【 深圳 】、廈門等地設立「經濟特區」,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

起點。

2. 華中地區

(1) 位置:位居長江流域。

(2) 條件:長江流域水運發達,農產豐富,人口眾多。

(3) 發展:由於華南經濟特區的成功經驗,中國陸續開放沿海都市及沿江內陸都市,市場

廣大、勞工充足、交通便利的【 長江三角洲 】,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核心之一。

▲ 中國經濟特區位置圖

7

第三節 重要都市 (一)南船北馬

1. 【 秦嶺 】、【 淮河 】為中國南北重要的分界。

2. 交通方式

以北 年雨量變率大,以陸運為主。

以南 (1) 由於【 雨量 】多、河川多、流量穩定,昔日都市大多因水運而生。

(2) 近代交通革新,鐵、公路亦發達,故大都市多位於【 水陸運 】交會點。

(二)重要都市

都市 發展條件

上海

1. 優越的地理位置

(1) 位於中國海岸線與【 長江 】水運的交會點,腹地廣大且交通便利。

(2) 中國工商、金融中心,也是最大的港口。

2. 現代的快速發展

(1) 上海舊港區位於黃浦江畔,有【 泥沙淤積 】、水位過淺的河港缺點。

(2) 因此在【 杭州 】灣的洋山島進行深水港工程,以利巨輪停泊,並積極

爭取成為東亞轉運中心。

重慶 1. 位於【 四川 】盆地東側,地處丘陵,有「山城」之稱。

2. 近年因【 三峽 】大壩工程的建設,升格為直轄市。

廣州 1. 位於【 珠江 】出海口附近,是華南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

2. 珠江流域最大的都市、交通樞紐及貨物吞吐口。

【 香港 】

1. 位於珠江口東側。

2. 有優良的深水港,且位於世界主要航線上,是世界重要的轉口港、航空站

與金融中心之一。

【 澳門 】 位於珠江口西側,目前致力於發展旅遊、博弈業。

▲ 上海位置圖 ▲ 香港轉口港示意圖

8

第四節 環境議題 (一)環境問題

1. 發生主因:南部地區【 人口 】密度高,過度開發產生不少環境問題。

2. 主要問題:長江沿岸地區因過度開發,導致【 水災 】頻繁。

(1) 昔日長江中、下游湖泊具有調節水量的功能,因此不常發生水災。

(2) 因【 圍湖造田 】使得湖泊面積縮小,調洪功能降低,長江沿岸地區水災頻繁。

3. 治理方式

(1) 在上游地區進行【 植林 】,加強水土保持。

(2) 中游興建【 三峽大壩 】等多項水利工程。

(3) 下游地區則採取加固堤防與汙染管控的措施。

(二)三峽大壩

1. 功能:具有防洪、【 發電 】、航運、蓄水等功能,經濟效益高。

2. 利弊

(1) 完工後上游水位抬升,可使上海至【 重慶 】間航運更加便利。

(2) 有 6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沒,其中包含許多耕地及名勝古蹟,並有百萬人被迫遷移,

付出的社會成本極大。

▲ 長江治理圖

9

■ 水系類型

類型 樹枝狀水系 格子狀水系 放射狀水系 向心狀水系 平行狀水系

圖示

分布

主、支流排列形

狀近似樹枝

主、支流近似直

角交匯

多條河流由中

央高地,流向四

方低地

多條河流由四

方高地,流向中

央低地

河川流向與山

脈平行

實例 珠江 福建省 海南省 兩湖盆地 橫斷山脈

■ 重要地理區的別稱

地區 地理區 名稱和諺語

華中

四川盆地 天府之國、紅盆地、蜀犬吠日、重慶有「山城」之稱

兩湖盆地 湖廣熟,天下足

長江三角洲 水鄉澤國、魚米之鄉

華南 橫斷山脈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海南島 中國的夏威夷

■ 經濟特區

地區 主要特徵 經濟特區設置的條件

廈門 距離臺灣最近

1. 本身的條件:充足且廉價的勞力、海運便利、

中國的僑鄉

2. 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充裕的資金

汕頭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

深圳 與香港相鄰

珠海 與澳門相鄰

海南 全省(島)為經濟特區

10

一、選擇題

1.(A) 汶川大地震造成 8 萬多人死亡,幾十萬人受傷,由於地震發生突然、加上通往震央等地的

交通昔日即有「蜀道難,難上青天」的諺語,整個形勢完整封閉,使得救援相當困難……。

請問:此一地震是發生在下列哪一地理區? (A)四川盆地 (B)兩湖盆地 (C)雲貴高原

(D)橫斷山脈。

2.(C) 右圖是明清時期對中國某一地區的素描,圖中展現的景

色最普遍出現在下列哪一地理區?

(A)四川盆地 (B)兩湖盆地

(C)長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3.(C) 華中地區的夏季常出現溼熱難耐的氣候,是受到下列哪一地形的影響? (A)甲 (B)乙

(C)丙 (D)丁。

甲 乙 丙 丁

4.(C) 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過程中,因占地理之便,吸收了哪一個地區

的工業發展條件,而成為重要的新興工業都市?

(A)上海 (B)杭州 (C)香港 (D)澳門。

5.(D) 中國某知名的風景區,在入口前豎立一個「遊客須知」招牌,如

右圖所示。請問:此一風景區最有可能位於下列哪一地區內?

(A)四川盆地

(B)兩湖盆地

(C)東南丘陵

(D)雲貴高原。

6.(C) 右圖中的山脈丘陵直逼海岸,這種景觀最有可能在中國哪一地理

區見到?

(A)四川盆地 (B)兩湖盆地

(C)東南丘陵 (D)雲貴高原。

7.(A) 珠江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作物終年生長,一年有三穫的收成。請問:

該地區「年可三穫」與下列哪一因素最相關? (A)最冷月均溫高於 18℃ (B)日照天數可

超過 200 天 (C)夏季季風來自熱帶海洋 (D)雨量大多在 1,500mm 以上。

8.(B) 「每當春、夏兩季之交,天氣溫暖而陰雨綿綿,為中國南部地區重要的雨量來源之一。」

請問:梅雨的降雨型態屬於下列哪一種?

(A) (B) (C) (D)

11

9.(C) 下列俗諺中,何者最適合描述雲南省西部「橫斷山脈」的景觀? (A)中國的夏威夷

(B)蕉風椰雨,碧海藍天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10.(B) 中國境內早期圍湖造田的農業分布型態造成環境過度開發的問題。請問:此一現象最常出

現在哪一個流域中? (A)珠江 (B)長江 (C)黃河 (D)黑龍江。

11.(D) 長江流域的三峽大壩興建完成,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請問:下列何者「並非」此水利工

程帶來的好處? (A)擴大灌溉面積 (B)提升航運價值 (C)降低洪患威脅 (D)增加物種

數量。

12.(A) 2010 年的世界博覽會在中國最大都市及經濟中心主辦,昔日此一

城市也有「萬國建築博覽」的美譽,此一地點是在右圖中的哪一

城市?

(A)甲 (B)乙 (C)丙 (D)丁。

13.(D) 右表為香港、澳門的比較,

表中哪一項目與實際狀況不

符?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題組

(一) 三、四百年前,明、清時期的福建、廣東兩省窮困人民,寧願做海盜、客死臺灣,也不願

坐以待斃、餓死家鄉,決定冒著九死一生,勇闖美麗島!前仆後繼地冒險越過黑水溝,開

啟了臺灣島的新歷史契機!

1.(A) 文中提及的「黑水溝」,是指下列哪一海域? (A)臺灣海峽 (B)巴士海峽 (C)北太平洋

(D)南中國海。

2.(A) 文中所述,福建、廣東兩省窮困人民離開家鄉,冒險渡海來臺的最主要原因為何?

(A)山多平原少 (B)氣候多雲霧 (C)土壤極貧瘠 (D)沿海多岩岸。

(二)1986 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茂木計一郎帶領十多

人來到中國南部地區考察,回國後出版專書,舉辦展

覽。他報告:「在布滿梯田的谷間,圓土牆的建築物,

星星點點地散布在群山之間。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飛

碟一樣,環形屋頂漂浮蕩漾在煙霧之中。」

3.(D) 文中所描述的建築物,主要分布在右圖中的哪一地

區? (A)甲 (B)乙 (C)丙 (D)丁。

4.(A) 承上題,有關於該地所興建的建築物型態,下列何

者「不」正確? (A)分布於沿海地區 (B)屬於集

村型態 (C)以圓樓較常見 (D)因治安不佳而形

成。

地區 香港 澳門

甲、位置 珠江口東側 珠江口西側

乙、殖民國 英國 葡萄牙

丙、主要產業活動 工商、轉口、金融 賭場收入、觀光

丁、相鄰經濟特區 深圳 汕頭

12

1.(D) 小慈隨祖父回中國大陸探親,在那丘陵起伏的故鄉,她

看到許多像飛碟又像蘑菇般的建築物,如右圖。請問:

小慈祖父的故鄉最可能在下列哪一省?

(A)四川

(B)湖南

(C)山東

(D)福建。【93 年第一次基測】

2.(D) 上海、武漢、重慶是中國華中地區著名的大都市,這三個都市的興起與發展,具有下列何

種共同條件? (A)地勢低平 (B)夏涼冬暖 (C)礦產豐富 (D)交通便利。【93 年第二次

基測】

3.(C) 右圖是臺灣和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地理位置圖。香港位於珠江

口,港口條件優良,腹地廣大,為著名的轉口港。請問:香港位

於圖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94 年第一次基測】

4.(D) 江蘇省河湖眾多、渠道縱橫,如右圖所示。下列對

於當地湖泊和渠道功能的敘述,哪一項並不適當?

(A)湖泊和渠道開築可減少洪患

(B)湖泊和渠道可建構蓄水灌溉系統

(C)相連的渠溝可增加交通運輸的功能

(D)河流和渠道的高度差可提供水力發電。【95 年第一次基測】

5.(A) 右圖為佩宜正在瀏覽的財經網站資料,請問:該

交易所位於中國大陸哪一個地區?

(A)華南

(B)華中

(C)華北

(D)西部。【95 年第二次基測】

6.(C) 廣西壯族自治區風景秀麗,觀光資源豐富,桂林、陽朔一帶的灕江兩岸有「山水甲天下」

之譽;韓愈也曾經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形容灕江兩岸山水。上文所述「山」的

特色,最可能是何種原因所形成的? (A)火山活動 (B)冰河侵蝕 (C)溶蝕作用 (D)板

塊擠壓。【96 年第一次基測】

7.(A) 「小春每次隨著父親進城,都背著自家的產品,翻越一座座的高山,利用繩索橫過急湍峽

穀;沿途感受山上到溪穀之間的氣溫變化很大,植物的種類也有明顯的不同……。」依據

文中所述,小春的居住地最有可能位於下列何地? (A)雲南 (B)山東 (C)陝西 (D)青

海。【96 年第二次基測】

13

8.(D) 中國上海市從清末開放對外通商後,吸引許多商人在此投資,逐漸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工商

業都市。這和該地具備哪一項條件最有關係? (A)歷史悠久,古都色彩濃厚 (B)水電動

力豐沛,能源充足 (C)農礦資源豐富,勞力眾多 (D)位在長江下游,腹地廣大。

【97 年第一次基測】

9.(C) 農作物收穫次數的多寡和該地區生長季的長短有關。依此判斷,下列哪一個中國地理區的

作物收穫次數可能最多? (A)華北平原 (B)東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長江三角

洲。【97 年第二次基測】

10.(B) 1990 年代初期,臺灣某廠商為開拓海外市場,決定在中國設置生產據點,但該廠並沒有

選擇零組件供應商聚集且勞工便宜的的華南地區,反而在華中地區的江蘇昆山設廠,以方

便外銷到世界其他國家,同時又可兼顧中國龐大的內銷市場。上述廠商設廠於該地最可能

具有下列何項優勢? (A)位居中國領土的中心 (B)交通便利,腹地廣大 (C)與臺灣之間

的距離最短 (D)鄰近中國最大經濟特區。【99 年第一次基測】

11.(C) 筱筠撰寫一篇有關中國某區域文化特色的報告,部分內容寫道:「該地交通運輸主要靠陸

路,不僅絕對高度可達 3,000 公尺,道路起伏也大。其中還有許多的『單邊路』,一邊緊

貼著直插雲天的懸崖峭壁,另一邊瀕臨刀劈斧削般的深澗。這樣的條件下,要長途運送必

須依賴馬匹,故有獨特的『馬幫文化』。該報告的主題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江蘇

鹽商 (B)福建茶商 (C)雲南商隊 (D)蒙古馱運。【99 年第一次基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