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一場原型的探索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 聶雅婷助理教授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一場原型的探索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

聶雅婷助理教授

Page 2: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前言

• 榮格在1928年發表《現代人的精神問題》說到現代人不是站在險峰絕頂之上,就是立足於世界的邊緣

Page 3: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現代人………因為他必須具有最高意識,必須有最廣濶的意識,並充分意識到現在的人才能稱之為現代人。

Page 4: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現代人的迷失

• 現代的人是失根的人,面對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失根者已失去原始與自性的連結,自性原型早已消逝在錯亂的追尋裏

Page 5: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現代的時代是個在後現代多元、分裂及破碎的世代,在失去深度經驗後,我們希望深化缺失的經驗本身,相信這也是榮格心理分析的任務,也就是無論集體或者個人精神,都朝向整合潛意識當中本我,也就是屬己的的本真性發展

Page 6: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身處在後現代裏的人們,如何在破碎當中,尋求整體,或者說一個完融的自性,一個本真屬己的我的展現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以榮格為主軸來說明一個原型的探索—一個本真屬己的追尋

Page 7: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哲學家的任務

• 身為一位哲學家,他必須意識到現在如何,才能真正安身立命

Page 8: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生命本能傾向什麼與生命意欲些什麼都與原型的召喚有關,我們如何在後現代裏,在片斷的綿延裏去意識到現代,成為一個本真的存有者,找回自己存有的根便成為責無旁貸的任務。

Page 9: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生命原型的理解方式。誠如馮‧弗蘭茲(Von Frans)所言:「…詮釋的目標不外乎要將人類的意識與能量來源重新連結起來。而能量的能源即是原型。這股力量的源泉是一種原始精神,換句話說,我們人類的意識,便是從那兒為起點,一路分化出來的」。

Page 10: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換句話說,找到原型的詮釋與解讀,即是找到生命的始源處。

Page 11: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生命原型的關懷—由榮格出發

• 所有生命此有都是要回到生命原型的關懷,去回應原型的呼召及調整此有的原型狀態,原型指向著終極關懷的可能性,生命原型關懷就是生命現象本體論的關懷,它涉及了一種神祕的體驗,這是一種超個人心理學。

Page 12: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透過生命原型的重塑及再詮釋,期許生命的創傷分裂能有個整合的可能性。生命原型要人們能進入某種神祕階段進行生命修復,去修復在潛意識之下受傷的自己。

Page 13: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榮格在精神病人的臨床經驗上,發現了異時空、異文化現象裏充斥著相同的原型的概念,這些在大量的神話、童話、傳統宗教信仰及原始部落的傳說都有,在深層無意識的底層,經由榮格的說法而言,是可以解決人類面臨精神焦慮問題。

Page 14: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我由榮格出發,因為榮格理論試圖以鍊金的方式,將外在儀式與歷史脈絡過瀘掉,以蒸餾出現代文明失落已久的宗教感,他以心理方式來談這種追尋的轉化,所謂轉化乃是將外在物質、儀式等雜質中淨化釋放。所有靈修或修鍊就是一種鍊金術,將淘洗出雜質,而進入神祕本我的原型合體

Page 15: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榮格由原型的殘餘物出發

• 榮格對佛洛依德所稱的「古代殘餘物」有著無比興趣,原始人類接近動物的心理,是生物史前無意識發展歷程,「古代殘餘物」是原型或原始意象。

Page 16: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由簡易歷史來看,原型在柏拉圖那兒是形上理念,中世紀奧古斯丁、馬勒伯朗士承繼,原型是銘刻人腦自然意象形構自己判斷,到赫伯特時(Herbert of Cherbury)則以為自然能力屬於每個人,可藉此而接觸事物內在一致性共同觀念,

Page 17: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而由笛卡爾後,其原型形上價值崩壞,成了思想,像斯賓諾沙清楚表述理念為腦中概念,最後康德還原原型為知性範疇,這原型就成了理性概念,如此偽裝,原型無法辨識,然而人們內在描繪世界,仍有普遍一致和反覆發生,像本能行為一樣

Page 18: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在理性思維建構下,這些對原型的體悟逐漸被遺忘,但在集體無意識當中,我們常受到原型召喚,這一切只能依循著一種直覺力量在綿延流逝當中、在片斷破碎裏去掌握部分當中的整體,而這也就是榮格所言能充分意識到現在的意涵,而這是現代哲學最重要的使命,意識到現在可以說是一種回到屬己本性,回應原型的召喚,也是宗教感的使然。

Page 19: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無法回應的病症

• 本能意識達成的乃是出於原型的召喚。而無法回應召喚的則產生身心的病症,現代人有很多身心病症

Page 20: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情結產生

• 每一份情感自主意欲成為什麼的樣貌,以回應原型的召喚,但是有時無法如其所願達到原型的召喚,將迫使其自主內驅的力量受阻,轉換成為一種凝結,而這就是情結產生的開始,以避免衝突的無力感。

Page 21: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當情結中所固有的情緒占主導優勢,它會以幻覺、幻想或妄想的形式表現出來。情結不受意識自我的控制,沒有意識的自覺目的性,當情結被激活之後,這個人會有身不由己的感覺,是失控狀態。

Page 22: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拉扯的困擾

•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代表是個對抗、未被完全同化、不協調的節點或糾結點,情結困擾可以說是未能適切回應原型的呼喚或調適兩者之差異,以致於產生拉扯

Page 23: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肯定靈魂存在

• 靈魂追求乃在於不壓抑二號榮格本我存在

Page 24: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情結治療其實就是適切回應原型呼喚或調整原型的樣貌,它可以說是生命原型治療法,它是調節原始存在觀念模式,重新塑造屬這個人屬己的原型形式,以符合本能的原型的呼召

Page 25: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了解情結代表我們必須回到生命原型關懷,調整某些糾結面向,生命原型要人們能進入某種神祕階段進行生命修復,去修復在潛意識之下受傷的自己,這樣情結治療或說是生命原型治療其實就具有宗教面向,無怪乎榮格以為心理治療其實就是靈魂的探究,或說是進行宗教治療面向,這宗教不是一般人所講的體制內的宗教。

Page 26: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對榮格質疑本身

• 當有人以為榮格是非理性代表,有些信仰者甚至認為榮格歪曲了原意及宗教歷史傳統。那榮格是否可以放在學術圈來談呢?我想談榮格是不可免的,作為一個研究對象,越來越多人重視榮格,特別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之下,投入榮格,進行榮格的解讀,或者對榮格本身進行後榮格的解讀,都大有人在

Page 27: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進入當代,就是進入跨領域原型的對談,這些原型泛在文化現象、藝術、宗教或哲學裏,特別是原型所代表宗教對話裏。

Page 28: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原型就是各宗教文化傳統中相同理念與架構,這是宗教的核心,也就是原型。原型在神話及文學批評裏有很大發展與影響力,但是在宗教裏的對話顯然比較少人提出。

Page 29: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誠如這些人擔心的榮格以原型為中心思維,如此會忽略宗教傳統差異,或者帶來泛神信仰的可能性,我想這樣的思維是有可能,進行榮格研究易步入這樣的後塵,可是我想這不是榮格的真正意圖,他設法在建構一個平台來進行對話與比較,而差異的解除是最重要的

Page 30: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然而這是一場危險的嘗試,將榮格與宗教放在一起,會產生一種致命的危險,即它們的結合是科學的?或者更不科學的?顯然地,榮格完全不考慮這樣的結合所帶來的名聲損害,他勇敢地與自己老師決裂,也勇敢地與自己科學名聲決裂,這些源自於他對自身體驗真誠

Page 31: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宗教感是源自於自身的神祕經驗。• 狄爾泰以為神祕生命現象,理性不能解,只能直覺理

解,一切均在流逝中,柏格森則提出綿延概念,生命如流水,不停動,唯一是變化的活生生自我,這自我除了表層知性、理性及社會記憶形構而成,還有一個生生不息的意識流。

• 威廉‧詹姆斯曾說這意識運動像河流,意識流發生於深層意識中,這深層意識又稱為深層自我,這變化流性,柏格森稱綿延,物質、時間與運動是綿延表現形式,自我是本能衝動,是綿延的心理內在意識流,做個人就是處在變成一個人的過程中,是不斷自我創造的行為,體現了自由,在綿延中找回自我

Page 32: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榮格所代表精神昂之道

• 我想榮格是以自身的神祕經驗本身,來說明他以心理學角度切入各宗教文化現象的觀察比較,希冀找出一條共同的架構說明神祕經驗的會通之處,這樣的現象的描述及觀察比較本身其實就是科學之道

• 就榮格本身而言,他是佛洛依德的反動,即便是他重新解讀了佛洛依德本身,榮格本身代表著對現代理性科學的反動,反對實證科學至上宰制人文心理層次。

Page 33: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以自身基督教背景為出發的榮格,顯然對教義本身的掌握有一定層級,而這層級所帶來的批判與評價顯然更深入帶來保守教徒人士的反抗

Page 34: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不可諱言的,顯然對在後現代或者說是後殖民文化現象研究裏,榮格重要性是與日俱增,甚至有人將榮格與拉岡、德希達結合,視為解構基督教的後殖民理論。

Page 35: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本文以原型作為探討主軸,貫穿歷史脈胳,也在原型呈現的宗教文化甚至文學現象中當中找出線索來,本文強烈人的宗教性傾向,以貼附榮格學說,爾後企圖超越榮格,原因在於榮格對宗教文化的詮釋較以自身心理學理論為架構,這樣的私我生命向度與整個文明歷史的交會,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故在此跳脫榮格原來論述,而走向後榮格階段。

Page 36: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筆者延伸出來在原型介紹最後一個章節提到所謂原型與非原型對舉概念,適足以補足榮格未講,而呼之欲出的東西,榮格講到阿尼瑪/阿尼姆斯,也講到陰影,在原型與非原型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在斷裂又相續的的矛盾裏,榮格想要以自身經驗安置其宗教感知識的建構,顯然經過反身性多方察考

Page 37: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甚至說明原型當中的反叛‐‐非原型如何產生,以及原型與非原型之間的辯證,身為時代中的榮格如何穿梭在不同文本裏,不同文化脈胳裏,不同面向的榮格去交代出自己的理論出來,這些都是都扣緊原型為主題來做延續,之後本文較偏後現代及後殖民的哲學家解讀,來理解、親近或者說是解構榮格核心概念來貼近我們要表達的主題。

Page 38: 一場原型的探索 - 長榮大學...• 意識不一定會查覺到情結存在,或者是說,受到原型召喚,但不一定可以在意識狀態 下所接受 • 情結會是生命歷程當中的焦點及節點情結

• 本書前幾章節是榮格的理論結構化,再進行重要主題的探討,爾後提出後結構式的分裂,不斷解構再現榮格精神所在,然後再以跨域到文學與藝術方式進行榮格、後榮格的書寫策略,換句話說,我使用榮格原型為工具,最後超越榮格原型所言來進行文學藝術的解讀,而這樣的方式不再僅限於榮格或者流派的解讀,而形塑了筆者本人對不同領域的超越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