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臺師大國文所 林愷軒 摘要 明代文人喜好相唱和詩文,其中在明代中期,沈周發起了一次唱和落花詩的活 動,來往寫成的落花詩被文徵明謄抄,寫成小楷《落花詩》書帖。然而,《落花 詩》被文徵明謄抄過數次,其門人及民間書畫家也多次臨摹仿作,於是現在所 見《落花詩》有各種真偽的爭辯,爭論的學者大多以《落花詩》中的署名與落 印、詩文的內容差異為判定標的。本文欲以文徵明為主要對象,觀察明代文人 之間互相稱呼的習慣,從文獻與書畫題詞交互比對,試判定《落花詩》的真偽 問題。 關鍵字:文徵明、落花詩、稱呼、署名 一、前言 宋明以後,工商業發達,人民有更足夠的經濟能力享受娛樂,大眾娛樂也 因此興起。在文人階級方面,文人階層也有更多不同的發展機會,除了透過科 舉進仕,考試選書成為文人與書商合作的成果,另外,文人交流普遍,這樣的 雅趣也促進了民間的文藝欣賞,形成了文化氣息濃厚的社會樣貌。其中,在明 代初期,受到明太祖朱元璋中央集權的政策影響,「藝術被專一用來歌功頌德、 粉飾太平,真正的藝術創造精神則被遏制。 1 」文學的主流以臺閣體為主,書法 領域亦追隨此種風氣,直到明代中期,這種狀態漸漸有所改變。京城以外的地 方上,不少文人以繪畫、書法的才華而崛起,《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提到: 自成化到嘉靖年間,吳門派書畫於蘇州崛起,吳寬、李應禎、祝允明、 文徵明、唐寅、王寵著稱於世。其中,沈周、文徵明為著名畫家,書、 畫相得益彰,更奠定其在藝術界的地位。以蘇州為中心,松江、昆山、 常熟、嘉定、嘉興一帶書風大盛,書法家群體的地域集中,和因此而形 成的書法流派,成為明代書法發展的突出現象。 2 明代中期的蘇州地區經濟發達,文化事業盛行,是很多文人雅士聚集的地 方,此一群體就被稱作吳門派。上述引文中都是吳門派才名遠播的文人,每個 人都展現出不同的文學與藝術特色,把明代的藝術成就提升到新的高度,例如 1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1742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頁 177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臺師大國文所 林愷軒

摘要

明代文人喜好相唱和詩文,其中在明代中期,沈周發起了一次唱和落花詩的活

動,來往寫成的落花詩被文徵明謄抄,寫成小楷《落花詩》書帖。然而,《落花

詩》被文徵明謄抄過數次,其門人及民間書畫家也多次臨摹仿作,於是現在所

見《落花詩》有各種真偽的爭辯,爭論的學者大多以《落花詩》中的署名與落

印、詩文的內容差異為判定標的。本文欲以文徵明為主要對象,觀察明代文人

之間互相稱呼的習慣,從文獻與書畫題詞交互比對,試判定《落花詩》的真偽

問題。

關鍵字:文徵明、落花詩、稱呼、署名

一、前言

宋明以後,工商業發達,人民有更足夠的經濟能力享受娛樂,大眾娛樂也

因此興起。在文人階級方面,文人階層也有更多不同的發展機會,除了透過科

舉進仕,考試選書成為文人與書商合作的成果,另外,文人交流普遍,這樣的

雅趣也促進了民間的文藝欣賞,形成了文化氣息濃厚的社會樣貌。其中,在明

代初期,受到明太祖朱元璋中央集權的政策影響,「藝術被專一用來歌功頌德、

粉飾太平,真正的藝術創造精神則被遏制。1」文學的主流以臺閣體為主,書法

領域亦追隨此種風氣,直到明代中期,這種狀態漸漸有所改變。京城以外的地

方上,不少文人以繪畫、書法的才華而崛起,《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提到:

自成化到嘉靖年間,吳門派書畫於蘇州崛起,吳寬、李應禎、祝允明、

文徵明、唐寅、王寵著稱於世。其中,沈周、文徵明為著名畫家,書、

畫相得益彰,更奠定其在藝術界的地位。以蘇州為中心,松江、昆山、

常熟、嘉定、嘉興一帶書風大盛,書法家群體的地域集中,和因此而形

成的書法流派,成為明代書法發展的突出現象。2

明代中期的蘇州地區經濟發達,文化事業盛行,是很多文人雅士聚集的地

方,此一群體就被稱作吳門派。上述引文中都是吳門派才名遠播的文人,每個

人都展現出不同的文學與藝術特色,把明代的藝術成就提升到新的高度,例如

1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頁 174。 2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頁 177。

Page 2: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2

繪畫方面,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合稱「明四家」,詩詞歌賦方面,文徵

明、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合譽為「吳門四才子」,也就是戲曲中說的「江南四

才子」。不同於為了科舉考試而努力的文人,這群文人大多在士場失意,被貶謫

或沒有得到功名,以書畫專長維生,也以文藝交流為互相的往來娛樂,其中,

詩詞唱和就是一項,文人們寫詩抒發並交流意志,留下了不少作品。

詠花詩的往來唱和,就是一個很著名的事件。根據文徵明在小楷《落花

詩》的跋文說到:

弘治甲子之春,石田先生賦落花之詩十篇,首以示壁,壁與友人徐昌穀

屬而和之。先生喜,從而反和之。是歲,壁計隨南京,謁太常卿呂公,

又屬而和之。先生益喜,又從而反和之。其篇皆十,而先生之篇,累三

十皆不更宿而成。3

這段文字交代了落花詩唱和的過程。弘治十七年,這一波詠落花詩的唱和

由沈周4發起,先做了十首落花詩,送給文徵明看,文徵明、徐禎卿、呂常各接

著和了十首詩,另外,唐寅也加入和落花詩的行列,貢獻了三十首之多。這些

文人作的落花詩,流傳下來的樣貌,有的是在畫軸上與圖畫配合的題詩,有的

則是單純的書法作品。傳說沈周有《落花圖》,上面題有沈周所作的三十首落花

詩;現在可以看到的有唐寅所作的行書《落花詩》,抄錄唐寅自己的落花詩三十

首,文徵明亦曾多次抄錄落花詩,依書體可分成兩類,一類用行書寫成;另一

類是小楷作品,現今有許多流傳版本,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文徵明,名壁,字徵明,蘇州長洲縣人,生於明成化六年(西元 1470 年),

卒於嘉靖三十八年(西元 1559 年)。先人祖籍在衡山,自號為衡山居士。書齋命

名為停雲館、玉蘭堂等,所以又號停雲。文徵明曾向沈周學畫、向李應楨學

書、向吳寬學文,才華多元,詩、文、書、畫皆精通,名列繪畫的「明四家」

之一及詩文方面的「吳門四才子」之一,聞名於世。雖然年少時就小有才名,

在科舉考試上卻屢試不第,到五十幾歲都還未考上,嘉靖二年經由舉薦擔任了

翰林院待詔,可是不習慣於朝廷禮儀與官場現實,心態上不再對圍觀感興趣,

屢次辭官。嘉靖六年回到蘇州,從此再不入仕,寄情於文學與藝術中5,留下著

作《甫田集》、《文翰詔集》等等。

承前文敘述,沈周、文徵明、徐禎卿、唐寅和呂常唱和的落花詩分別被這

幾人寫成書畫和字畫。其中,文徵明謄寫的落花詩,從弘治十七年沈周發起詠

詩開始,就已經陸陸續續寫了數次《落花詩》,跋文中標明的「弘治甲子之春」

3 明‧文徵明《落花詩》,《明文徵明小楷精選》(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4)頁 36。 4 沈周,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等等,生於 宣德二年(西元 1427 年),卒於正德四年

(西元 1509 年)。以畫聞名,著名作品有《廬山高圖》、《墨菜圖》等等,是吳門派初期的重要開

創者,也是文徵明的老師。 5 文徵明的生平參考《中國書法史‧元明》第三章第二節及《吳中才子──文徵明的生平及其

藝術》

Page 3: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3

是詠落花詩事件的起點,在跋文末標明了寫作的時間:「是歲十月之吉,橫山文

壁徵明甫記6」,可以知道從弘治十七年文徵明就把落花詩謄寫成冊了,在今日

所見的《落花詩》詩冊中,謄抄了沈周、徐禎卿、呂常與文徵明自己四人的詩

作。到嘉靖二十二年文徵明七十多歲時,為王穀祥7作《落花圖》時也把詩題上

去了。文徵明書寫過多次《落花詩》,至今流傳最廣、保留最完整的兩種版本,

一個是書畫鑑賞家劉作籌8捐贈給香港藝術館的虛白齋版本,另一個則是蘇州博

物館館藏版本,此兩種版本和其餘版本在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9中有更

詳細的收集。然而,吾人可以見到的文徵明《落花詩》諸多版本中,尚存在真

偽的辯論,有的學者從詩文用字考察,有的學者則用字畫上的印章來考證,本

篇報告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並判斷《落花詩》的真偽合理性。

二、《落花詩》的真偽辯論

文徵明雖然不是高官權貴,但是憑藉著才畫而能在明代社會享有盛名,被

形容為「文筆遍天下」,社會上以收藏文徵明的作品為風尚,《明史》對文徵明

的聲譽之盛作出一段描述:

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於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

中人,曰:「此法所禁也。」周、徽諸王以寶玩為贈,不啟封而還之。外

國使者道吳門,望里肅拜,以不獲見為恨。文筆遍天下,門下士贗作者

頗多,徵明亦不禁10。

明代經濟發達,因為餘裕富足,大眾能夠重視生活的品質,飲茶、飲酒、

說書乃至詩文集會、旅遊都是常見的民間活動。這些都是動態的活動,而如何

表現靜態的品味呢?透過書畫的收藏正可以表現自己的生活品味與內涵,像文

徵明這樣名氣大的藝術家的作品更是讓民眾趨之若鶩,文徵明等藝術家本來生

活在蘇州吳門地區,但是各地的民眾如潮水般湧來求作,連權貴與皇親國戚也

想盡辦法要得到文徵明的大作,甚至連國外使臣也不遠千里而來,就為拜見

他。文徵明的作品炙手可熱,遍布天下,但是,他對自身著作所有權的概念卻

不甚介意,吳門派門下的門人對文徵明的作品有不少偽作,也不以為意。

文徵明的作品享有盛名,然而當時藝術市場需求大,除了重金求購文徵明

的作品,也有文徵明的門人、親友作的代筆或偽作。此外,當時的蘇州地區還

有一批民間書畫家以仿作書畫為業,他們的成品達到一定的質量和規模,被稱

6 明‧文徵明《落花詩》,《明文徵明小楷精選》(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4)頁 37。 7 王穀祥,字祿之,號酉室,蘇州長洲人,明代畫家。 8 劉作籌(1911-1993 年),字均量,廣東潮安人。書齋名稱取自《莊子》:「虛室生白,吉祥

止止」,故名「虛白齋」。劉作籌是香港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了千件書畫室術品,晚年將收藏捐

獻給香港藝術館。 9 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書法叢刊》2001 年第 3 期 10 出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Page 4: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4

為「蘇州片」。結果,市場上有大批自稱是文徵明親筆的作品,文徵明友人何良

俊在其《四友齋叢說》提到文徵明解釋不禁贗品的理由:

衡山精於書畫,尤長於鑒別。凡吳中收藏書畫之家,有以書畫求先生鑒

定者,雖贗物,先生必曰:此真跡也。人問其故,先生曰:「凡買書畫者

必有餘之家。此人貧而賣物,或待此以舉火。若因我一言而不成,必舉

家受困矣。我欲取一時之名,而使人舉家受困,我何忍焉?」11

文徵明把承認贗品這件事看成是幫助有需求的人,買書畫的人經濟有餘

裕,販賣偽作的人可能是因為家貧、因為急需用錢,如果因為自己的一番斷言

而賣不出去,家中可能陷入困境。這樣的理由看似有點古怪,但也透露出文徵

明灑脫不拘的性格。但也因為如此,流傳在市面上的《落花詩》版本又更多

了,而這些版本的真偽問題,也成為爭論的重點。

綜觀各家說法,在判定真偽時大多循幾個路數,第一種是帖中的署名,文

徵明本名文壁,然而書帖中文徵明自署己名時,有的「壁」並非從「土」,而是

從「玉」,有人已知判定為偽作,也有人稱文徵明本名就是從玉的「璧」字,因

為前代文天祥之子文璧投降並仕於元朝,所以不想再用「璧」這個名字,從此

只自稱「文徵明」。另一種是以詩的內容加以判定,沈周、文徵明等四人來往唱

和《落花詩》,各自也有文字記錄,由各家書寫的不同版本的落花詩交互比對以

辨真偽。以下本文蒐集了幾個主要的說法,其中較明確且有利的說法有啟功

〈文徵明原名和他寫的《落花詩》〉、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等等,藉由

觀察他們的論述,可以看到這些說法判定真偽的切入點。

(一) 啟功〈文徵明原名和他寫的《落花詩》〉12

啟功先生的《啟功叢稿》分成三冊,在第二冊題跋卷中專文討論了文徵明

寫的《落花詩》,他認為在眾多版本中,只有一項為真跡:「遺憾的是我所見各

件文氏小楷寫本卷子,只有一卷真跡,還被不學的人妄加筆畫和偽印,但究竟

無礙它主體真實的價值。13」寥寥數語,啟功不僅先訂下文徵明《落花詩》的真

偽件數的定調,並且點名即使是真跡,也是被人增補、落印的,原貌已經被人

改變。而啟功承認的真跡,是劉作籌的虛白齋收藏版本,啟功推崇劉作籌作為

一個書畫收藏家與鑑賞家的鑑別能力,也肯定虛白齋本本身的內容「楷法精

工,署名無訛,可稱是我平生所見文士所寫這一組詩的許多卷中唯一可證可信

的一卷真品。14」

11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十五‧史十一 12 啟功:《啟功叢稿‧題跋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 13 啟功:《啟功叢稿‧題跋卷》,頁 37。 14 啟功:《啟功叢稿‧題跋卷》,頁 37。

Page 5: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5

啟功先生觀察的重點在於字帖中文徵明的署名,他駁斥了「玉璧」的說

法,認為那是後人附會而成的,「按文徵明二十多歲時,即以文章得名,受到老

輩重視,並與同時名流文人訂交,不應直到四十多歲時才知道那個仕於元朝的

文璧。」並且,文徵明的本名應該是從土的「壁」,因為文徵明父母為其命名

時,統一都是用星宿名稱,他的兄弟中哥哥名奎,弟弟名室,都是星宿,所以

文徵明的名也是以二十八星宿中的壁宿為名。文徵明對於文學

的造詣這麼高,怎麼可能分不清楚「壁」與「璧」兩個字呢?

在文徵明小楷的《落花詩》中,有五處文徵明署名「文

壁」,其中在地一回合答和沈周落花詩的署名是「璧」,其他四

個地方則是從土的「壁」,啟功提到:

其中文氏署名處凡五見,沈詩首唱十首後,文氏答和十首,題下署名文壁

(見上圖),那個土字中間一直寫得微短,遂給「玉璧說」者留下了空子,

在土字上邊擠著添了一小橫,總算符合「玉璧說」了,誰知此人性子太

急,見了土字就加了一小橫,卻沒有料到,文氏跋中還有四個壁,那些土

字都寫得緊靠上邊的口字,竟自無處下筆添加那一小橫,只成一玉四土,

即投票選舉,也不能不承認土字勝利了。不知何故,文氏未鈐印章,於

是,「玉璧說」者又得機會,加蓋了「文璧印」和「衡山」兩方假印15。

啟功判定,第一處出現文徵明署名時的「璧」字,應該是後人找到空隙添

上的,但是沒有顧及到後文還有出現其他的「壁」字,露出破綻。但是支持從

玉的「璧」字的後人又從印章找到機會,因為文徵明的原作沒有蓋上印章,所

以又自行蓋上「文璧印」,表示「璧」字的正當性。其後啟功也補充解釋他對這

件作品中印章的看法,認為文徵明謄寫了多次《落花詩》,在謄抄這件作品時覺

得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先擱置了,所以沒有來的及蓋印章,「文氏真跡中添注

漏字、誤字處極少,可見他下筆時的嚴謹。……在平生拘謹又極尊師的文徵明

先生來說,便應算一件大事。所以寫完了一卷,不忍棄去,又不願算它是『正

本』,便不蓋印章。」啟功推崇香港書畫家劉作籌收藏的虛白齋齋版本,以之為

真跡,而書帖中不合理的部分則是後人添加的謬誤,啟功的評鑑方式是將謬誤

處還原,沒有印章、沒有後人添筆的《落花詩》才是出自於文徵明之手的原

貌。

(二)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16

周道振是研究文徵明的重要權威,著有《文徵明書畫簡表》、《文徵明年

譜》等書,並整理了文徵明的《甫田集》、《文翰詔集》等著作,輯校成《文徵

明集》。研究文徵明多年,周道振在〈文徵明書法偽作考〉一文中把他整理的眾

15 啟功:《啟功叢稿‧題跋卷》,頁 38。 16 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書法叢刊》2001 年第 3 期

Page 6: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6

多傳說是為文徵明所作的作品一一列舉,大略技術各作品的細節,並給出真偽

的結論。以《落花詩》來說,他找出《過雲樓》拓本、西泠印社印本《文待詔

小楷草書真跡》、《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卷》、日本二玄社

的《文徵明集‧細楷落花詩卷》及《清歗閣藏帖》拓本五種,他的結論是:

按以上五帖實是四種,皆出同一人手。款下所鈐白文「文璧印」及帖中

「文壁」間作「文璧」以為「壁」「璧」通用。實則兩字取義,截然不

同。徵明兄名奎,庶弟名室,皆以星宿取名,應從「土」底。17

這段結論以從「土」或從「玉」的署名之辯入手,判定《落花詩》為偽

作。古人兄弟取名通常都是有關連的,表示同輩之間的聯繫,比如蘇軾、蘇轍

兄弟名皆從「車」部,都來自車子的一個部分。文徵明的哥哥名奎,弟弟名

室,都是二十八星宿的名稱,因此從「玉」的「璧」就不合理了。

(三)小結

上述的啟功、周道振是研究《落花詩》真偽的學者中較具重量性的,此外

也有其他學者提出看法,根據萬君超〈文徵明《落花詩卷》兩種〉一文提到,

香港虛白齋本跟蘇州博物館藏本的真偽爭議一直都還沒有定論,例如《中國古

代書畫目錄》中楊仁凱的結論是「待考」,傅禧年、劉九庵的結論卻是「偽」,

另外也有勞繼雄在《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記錄為「真跡」。可見關於《落花

詩》的真偽,學界也尚無共識,考察各個學者的說法,大多以署名及印章為判

別。依筆者之見,如果換一種判別的角度,是否能將真偽問題辨識得更有說服

力呢?

三、從稱呼看《落花詩》

《落花詩》有多種版本,其中寫成冊的即虛白齋收藏本及蘇州博物館藏本

兩種,這兩個主要流傳的版本看起來非常接近,以下以江西美術出版社的《明

文徵明小楷精選》中的《落花詩》為主要考察對象,這個版本是香港虛白齋的

版本。這本《落花詩》的內容包括沈周《賦得落花詩十首》、文徵明《和答石田

落花十首》、徐禎卿《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之什》、沈周《再和徵明昌穀落花之

作》、呂常《和石田先生落花十詩》、沈周《三答太常呂公見和落花之作》,最後

是文徵明的跋文。

首先先就以上參與和詩的三個文人與文徵明的關係稍作整理:

人名 簡介 與文徵明的關係

沈周 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等等,生於

宣德二年(西元 1427 年),卒於正德四年(西元

1509 年)。

長輩(師生)

17 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頁 64。

Page 7: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7

徐禎卿 字昌穀、又字昌國,生於成化十五年(1479

年),卒於正德六年(1511 年)。

平輩

呂常 字秉之,生卒年不詳。《明史》僅有「正德

初,致仕歸。」正德初年(約西元 1505 年)辭

官。根據文徵明《落花詩》跋文弘治十七年(西

元 1503 年)加入和詩,這時年紀應該已經步入

中老年。

推論為長輩

觀察此本《落花詩》中,可以發現在各個唱和詩的題目下面,署名皆直呼

其名,例如「賦得落花詩十首 沈周」、「和答石田落花十首 文璧」、「和

答石田先生落花之什 徐禎卿」等等,撇開玉璧與土璧之爭,單純就稱呼來

看,沈周既然是文徵明的老師,是否會如此直接署明老師的本名呢?徐禎卿與

文徵明同輩,這樣的署名是否符合文徵明的習慣?呂常的生卒年不詳,但是依

年代來推算,應該也是文徵明的長輩,所以以下把稱呼關係分作兩類,「師生長

輩」及「平輩朋友」,考察文徵明在其他作品中對這幾個人的稱呼及明代文人交

友往來的模式,探討此帖中的用語是否合理。

(一)師生長輩

沈周是文徵明學畫的老師,根據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提到,文徵明非常

尊敬自己的老師們,總是稱呼「我家周先生」:

餘至姑蘇,在衡山齋中坐。清談盡日,見衡山常稱我家吳先生、我家李

先生、我家沈先生,蓋即匏庵、范庵、石田。其平生所師事者,此三人

也。一日論及石田之詩曰:我家沈先生詩,但不經意寫出,意象俱新,

可謂妙絕。18

何良俊是文徵明的友人,兩人相處時,文徵明總是稱呼沈周為「沈先生」,

表示對老師的敬意。在《落花詩》中,對沈周的稱呼分別出現不同的稱呼,在

《賦得落花詩十首》等題名之下的三次,直接寫「沈周」;在跋文中一開始是

「弘治甲子之春,石田先生賦落花之詩十篇」稱呼沈周的號「石田先生」,接下

來「先生喜,從反和之」開始,稱呼皆為「先生」。

「先生」一詞,在現代普遍作為男性的稱呼,部分民國初年保留下來的課

本、練習本還看得到以「先生」為老師的尊稱,這是自古延續下來的。「先生」

包含了對多種對象的尊稱,比如《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

乎?」何晏的《論語集解》註明此處的「先生」指的是父兄;或也可指有學問

的長者,趙歧注《孟子》「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為「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當官的叫做「先生」;到後來,文人的自稱

或敬稱都可以用「先生」,例如陶淵明叫「靖節先生」、白居易叫「醉吟先生」。

18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十六‧詩三

Page 8: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8

「先生」一詞使用的範圍極廣,可以說是最沒有問題的稱呼。

附圖一:文徵明《落花詩》詩文節錄

Page 9: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9

附圖二:文徵明《落花詩》跋文

除了先生以外,對沈周還有直呼「沈周」和稱其為「石田先生」兩

種。試想,古人都有「名」和「字」,根據〈禮記‧壇弓上〉:「幼名,冠字。」

〈禮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每個人從小就取好「名」,到了

成年加冠的時候取「字」,表示這個人已經成年了,從此以後朋友互相用「字」

來稱呼,「名」用在晚輩對長輩的自稱,也可以用在長輩稱呼小輩,例如〈論

語‧顏淵〉中顏淵問仁以後曾經回答孔子「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

先進〉中有名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呼喚學生如「求!

爾何如?」、「赤!爾何如?」但是作為學生就不能直呼老師的名,否則是件極

為失禮的事,可見在《落花詩》中,如果文徵明署名時真的直寫「沈周」,其中

的適當與否就需要再商榷了。

Page 10: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10

對照文徵明的其他作品,文徵明在尺牘中稱呼長輩,從來不會直呼其名,

例如寫給岳父的書信《文徵明致吳愈尺牘》19在每封信末對岳父吳寬的稱呼是

「外舅大人尊丈執事」、「外舅大人先生 侍次」等等,先寫親族稱呼,在寫「大

人」、「執事」等敬稱,可謂非常嚴謹。古人對老師的地位非常推崇,所謂「一

日為師,終生為父。」文徵明在

書信中對長輩絕對不會直呼其

名,那麼在《落花詩》中直接寫

出沈周的名字,其中的合理性就

十分引人懷疑了。

文徵明與沈周、呂常來往時

寫過許多詩作,有些是憑藉著交

情為對方所做的畫題詩,如〈題

沈氏所藏石田臨小米大姚江圖〉

詩序中交代所題的畫的淵源:

長洲沈氏,舊藏小米真跡。成化

間,有為守者假中官之勢取之,

石田為追摹此圖。20

「小米」指的是米芾之子米友仁,也是有名的畫家,沈周取得這幅畫後臨

摹了一幅,而文徵明在上面題詩。這首詩中可以看到文徵明對沈周的稱呼是

「石田」,也就是稱呼其號,事實上,從文徵明寫的詩作來看,大多都是以沈周

的號「石田」來稱呼之,例如〈奉陪呂太常沈石田遊虎丘次韻〉、〈次韻答石田

梅雨後言懷之作〉、〈次韻石田題匏翁臨終手書〉等詩,對呂常則是以其任官的

頭銜「南京太常卿」而稱呼他為「呂太常」。另外,沈周過世後,文徵明寫了

〈宿相城有懷石田先生〉及〈哭石田先生二首〉,〈哭石田先生〉第二首詩中寫

到:

不堪惆悵失瞻依,手把圖書夢已非。文物盛衰之數在,老成凋謝到公

稀。石田秋色迷寒雨,竹墅風流自夕暉。未遂感恩酬死志,此生知己竟

長違。21

眾多詩文中可以看到,文徵明多是以「石田」和「石田先生」稱呼沈周,

那麼有沒有直呼沈周之名的例子呢?還是有的,但是出現在「行狀」之中,行

狀從東漢以後開始出現,《文心雕龍‧書記》說明:「狀者,貌也。體貌本原,

19 明‧文徵明《文徵明致吳愈尺牘》(吉林,吉林出版社,2009) 20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頁 80。 21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頁 208。

Page 1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11

取其事實,先賢表謚,並有行狀,狀之大者也。」行狀是在人死後,由親友書

寫,或請人書寫死者生前的事蹟,以下節錄文徵明〈沈先生行狀〉的內容:

高祖懋卿。……

父恆吉,母張氏。

本貫蘇州長洲縣相城里,沈周年八十有三狀。

先生諱周,字啟南,姓沈氏,別號石田,人稱石田先生。……

先生去所居里餘為別業,曰有竹居,耕讀其間。……先生既老,而聰明

不衰,酬對終日,不少厭怠。風流文物,映照一時。百年來東南文物之

盛,蓋莫有過之者。……

正德四年己巳,先生年八十有三,八月二日以疾卒於正寢。……屬將求

銘於當世有道,以信其後,俾某有述。某述再世之游,耳受目矚,知先

生為詳,遂不克讓,用論次如右。謹狀。22

讀過行狀內容後可以發現,除了開頭紀錄沈周籍貫時寫明沈周的本名,後

文仍皆稱沈周為「先生」,不敢直呼其名。推測因為這是記錄死者事蹟的文章,

所以寫明書寫對象是必要的,故出現了沈周的本名一次,其他處仍保持敬稱。

文徵明替呂常寫的〈南京太常寺卿嘉禾呂公行狀〉則因為呂常的官位更高,一

律以「公」稱呼之,在記錄籍貫時也不例外,「公諱常,字秉之,姓呂氏,為嘉

興人。……23」可見文徵明對老師、長官的稱呼態度是很嚴謹的,身分對應的

稱呼方式都不馬虎。如此說來,回顧《落花詩》中,當帖中記錄唱和的詩題

時,除了沈周開頭的《賦得落花詩十首》不須加上答和對象,接下來的文徵明

《和答石田落花十首》、徐禎卿《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之什》、沈周《再和徵明昌

穀落花之作》、呂常《和石田先生落花十詩》、沈周《三答太常呂公見和落花之

作》,都在答和的詩題中尊稱沈周「石田先生」、呂常「太常呂公」,可是在詩題

下的署名卻直接寫「沈周」和「呂常」,後面的跋文寫「石田先生」,如果這件

書帖真的是文徵明所寫,理應會有整齊的稱呼,然而帖中卻不然,這就不太合

理了。

(二)平輩朋友

徐禎卿年歲與文徵明相近,兩人是好友,依《禮記》所言,成年後人多以

「字」相稱,文徵明稱呼其為「徐昌穀」或「徐昌國」都是合理且平常的。先

看《落花詩》中的稱呼,在《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之什》題下寫的是「徐禎卿」24,沈周答和的《再和徵明昌穀落花之作》則稱呼為「昌穀」,跋文部分則是

「壁與友人昌穀屬而和之」,後兩者皆符合《禮記》習慣,但是題下寫的「徐禎

22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頁 593-597。 23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頁 597。 24 此幾處書帖中的文字可參照附圖一與附圖二,本文頁 8-9。

Page 12: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12

卿」是否合理,還可以再討論。

文徵明寫過許多尺牘書信,因為其書法受人推崇,很多尺牘都被人收藏下

來,二零一七年三月到五月間在何創時基金會曾舉辦過「頓首・明朝來信」 尺

牘展,其中展示了不少文徵明的尺牘作品,從他與友人的魚雁來往中,可以看

到他平輩相交的稱呼方式,例如《與子籲書》:

昨承話別,匆匆不得盡情,殊深愧念。聞明早解維,衰年畏暑,不能走

見,□絨一端,奉將鄙意,不足為贐也。外南珉公書,卻煩遞達。餘惟

遠道,千萬自愛。徵明肅拜。子籲提學賢親侍史。25

周復俊,字子籲,號木涇,與文徵明同是蘇州人,在此封尺牘中,文徵明

先是回顧兩人相交接觸的情形,再請他轉交書信,並叮嚀他千萬自愛。書信末

稱呼周復俊的字「子籲」。不只是文徵明稱呼友人的字,文徵明與文人來往時,

朋友也是以字或號稱呼他,或稱呼他為「文先生」,例如王世貞寫了一篇〈文先

生傳〉,以下節錄一段加以觀察:

余自燥發時,則知吾吳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無論田畯婦孺,

至「文先生」嘖嘖不離口,然要間以翰墨得之。而學士大夫自詭能知文

先生者,則謂文先生負大節,篤行君子,其經緯足以自表見,而惜其掩

於藝。26

文徵明名聲響亮,故人稱「文先生」,王世貞寫此文時也叫

他「文先生」。書信來往時,如王寵在書信中則尊稱文徵明「衡

山二丈先生執事」(如右圖)。

詩文方面,文徵明當然也有寫給徐禎卿的作品,如〈停雲

館與昌國閒坐〉、〈雪後同蔡九逵徐昌國登西成橋看月〉、〈懷錢

孔周徐昌國〉,這幾首是同遊或懷念朋友的詩,詩題記敘事由

時,稱呼徐禎卿的字「昌國」。又,徐禎卿有兩個字,一個是

「昌國」、一個是「昌穀」,「昌穀」則出現在文徵明的哀輓之作

〈祭徐昌穀文〉:

……嗚呼昌穀!百年悠悠,君歸何遽?豈無他人,孰

如君故?嗚呼昌穀!有官有家,亦既有子。名與世

常,庶其不死。27

25 尺牘內容來自「頓首・明朝來信」 尺牘展的介紹牌。 26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頁 1624。 27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頁 570-571。

Page 13: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13

從文徵明的眾多著作中可以看到其對徐禎卿的稱呼方式,都是稱呼其字,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中也是以字「昌穀」稱呼他:「徐昌穀之文,不本於六

朝,似仿佛建安七子之作。出典雅於藻茜之中,若美女滌去鉛華而豐腴艷冶,

天然一國色也。28」綜觀上述的詩文作品,徐禎卿是文徵明的平輩朋友,依明代

文人的習慣,互稱對方的「字」是最正常自然的方式,也可以從舉例中看到文

徵明對徐禎卿的稱呼幾乎可以說很規律的都是用「字」稱呼,如此對比起來,

《落花詩》中詩題下的「徐禎卿」就顯得更突兀了,至此,可以合理的懷疑書

帖如此署名,是不合理並值得懷疑的。

四、結論

虛白齋版本《落花詩》被啟功評論:「楷法精工,署名無訛,可稱是我平生

所見文士所寫這一組詩的許多卷中唯一可證可信的一卷真品。」啟功的欣賞角

度,是把不合理、謬誤的地方解釋成後人添加,用透視一樣的眼光看待《落花

詩》,剝除爭議點,讚美書法作品本身的書寫楷法。周道振則是以「文壁」的署

名問題把所有字帖中有「璧」字的版本都否定掉,認為都是偽作。綜合兩位學

者的說法,筆者認為不該否定啟功所說的,謬誤乃後人添加以自圓其說,這種

可能性還是存在的,明人喜歡自行刪改原著這一點,在周道振收集的這麼多版

本中,也許應該考慮這個因素。但是筆者也不完全贊同啟功的說法,《落花詩》

字體的確優美,具有書法藝術價值,但是本文從《落花詩》中的人名稱呼入手

研究,觀察到明代文人互相稱呼的習慣,與字帖內容是有出入的,「署名無訛」

這一點,勢必要再打上一個問號。

本文考察了明代留下來的尺牘真跡及文徵明曾撰寫的眾多詩文,無論是師

長或朋友,文人互相的稱呼方式還是以字號為主,只有晚輩自稱、長輩呼喚晚

輩等少數情形才會以本名稱呼,然而《落花詩》在抄錄時,每個人和答的詩題

下,署名卻是直接書寫本名,這一點是不符合常理的。設想,如果這件書帖是

文徵明親筆所作,他應該會以自己對沈周、徐禎卿、呂常交流時的稱呼來署

名,以他對沈周的師生之情、徐禎卿的朋友之誼、對呂常作為長官的尊敬之

意,稱呼其字、號、職稱才是合理的。因此如果是以稱呼的習慣來說,這一件

香港虛白齋版本的《落花詩》應該不是出於文徵明的親筆,至於到底出自門人

或仿作,就不得而知了。

五、參考資料

(一)專書

1.古代著作

南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台北,大安出版社,2011)

明‧文徵明《落花詩》,《明文徵明小楷精選》(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4)

28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二十三‧文

Page 14: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arts.ntnu.edu.tw/uploadfiles/singup/l/s2_3_201803260925_99788749.pdf · 1 從明代文人的交流稱呼看文徵明《落花詩》真偽

14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清‧張廷玉等:《明史》(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2.近人著作

周道振 編:《文徵明書畫簡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周道振 編:《文徵明集》上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啟功:《啟功叢稿‧題跋卷》(北京,中華書局,1999)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葛鴻楨:《吳中才子──文徵明的生平及其藝術》(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5)

蘇州博物館:《衡山仰止:文征明的社會角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3)

(二)期刊

文師華:〈沈周與文徵明、徐禎卿、呂常、唐寅相互唱和的《落花詩》〉《中國韻

文學刊》2012 年第 3 期(2012 年 7 月)

杜鵑:〈王世貞與文徵明書畫交遊考〉《美術研究》2014 年第 4 期

周道振:〈文徵明書法偽作考〉《書法叢刊》2001 年第 3 期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2001 年第 1 期

黃乾殷:〈文徵明師門衰微的探討〉《書畫藝術學刊》17 期(2014 年 12 月)

黃敬程:〈明代長洲名士文徵明的藏書生活〉《圖書與資訊學刊》2013 年

楊莉萍:〈文徵明書畫作偽、代筆歷史與鑒定〉《藝術市場》2010 年第 1 期

蔡春旭:〈吳門書畫史上的《落花詩》〉《藝術工作》2016 年第 5 期

(三)學位論文

李文海:《文徵明詩文研究》(甘肅,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黃乾殷:《文徵明師門書藝傳承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

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