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110 社会科学试验班 一、学科类层面培养 (一)大类简介 社会科学试验班涉及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4 个学院,开 设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 应用心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 11 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分别授予法学、管理 学、理学、文学学士学位。 (二)大一阶段课程设置 除学校统一开设的通识通修课程外,本学科类在大一阶段开设以下 3 类课程:学科导 学课、学科平台共通课、学科平台菜单课。 (1)学科导学课 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开设,课程门数和名称由相关学院自主决定。 课程性质为全校开放选修,本学科类学生有选课优先权。每门课程 1 学分(计入通识通修 类学分),课程成绩不计入学分绩。 (2)学科平台共通课 ①社会科学导论 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由本学科类 4 个学院共同开设。课程性质为本学科类所有专业必 修。均为 2 学分。 (3)学科平台菜单课 一年级下学期开设。课程门数、名称、性质等,均由各学院根据本院各专业情况自主 设定。 (三)学科、专业分流机制 1.分流时间 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分流。学科分流、专业分流一次完成,即所有学生直接分流到各 个本科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2.学科准入标准 本大类学生申请准入本大类各专业,须达到如下准入课程学分要求:(1)修完本大类 开设的 2 门平台共通课,取得相应的学分;(2)至少修完 1 门拟准入专业所在学院开设的 平台菜单课,取得相应的学分。 3.跨大类学科准入标准

社会科学试验班 - jw.nju.edu.cn...①社会科学导论 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由本学科类 4 个学院共同开设。课程性质为本学科类所有专业必

  • Upload
    others

  • View
    2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10

社会科学试验班 

一、学科类层面培养

(一)大类简介

社会科学试验班涉及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4 个学院,开

设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

应用心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 11 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分别授予法学、管理

学、理学、文学学士学位。

(二)大一阶段课程设置

除学校统一开设的通识通修课程外,本学科类在大一阶段开设以下 3 类课程:学科导

学课、学科平台共通课、学科平台菜单课。

(1)学科导学课

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开设,课程门数和名称由相关学院自主决定。

课程性质为全校开放选修,本学科类学生有选课优先权。每门课程 1 学分(计入通识通修

类学分),课程成绩不计入学分绩。

(2)学科平台共通课

①社会科学导论

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由本学科类 4 个学院共同开设。课程性质为本学科类所有专业必

修。均为 2学分。

(3)学科平台菜单课

一年级下学期开设。课程门数、名称、性质等,均由各学院根据本院各专业情况自主

设定。

(三)学科、专业分流机制

1.分流时间

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分流。学科分流、专业分流一次完成,即所有学生直接分流到各

个本科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2.学科准入标准

本大类学生申请准入本大类各专业,须达到如下准入课程学分要求:(1)修完本大类

开设的 2 门平台共通课,取得相应的学分;(2)至少修完 1 门拟准入专业所在学院开设的

平台菜单课,取得相应的学分。

3.跨大类学科准入标准

111

其他大类学生申请准入本大类各专业,须达到如下准入课程学分要求:至少修完 1 门

拟准入专业所在学院开设的平台菜单课,取得相应的学分。

4.学科准入审核依据

(1)所有申请者的准入课程修读情况;(2)本大类申请者:准入成绩,准入成绩计

算方法:高考成绩(折算为标准分)×60%+第一学期指定课程的平均成绩×40%。第一学

期指定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3)其他大类申请

者:考核成绩(法学院:笔试成绩×60% + 面试成绩×40%”;政府管理学院:根据申请人

情况组织笔试和(或)面试;社会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面试,社会学院面试成绩须达 80

分)。

二、政府管理学院培养方案

(一)院系简介

1.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是一所培养高层次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劳动人事与社会

保障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的新型学院。现设有政治学系、行政管理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

障系、外交与国际事务系(筹)等教学单位。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4 个本科专业。所覆盖的政治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均拥有博士和

硕士学位授予权,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均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拥有 3 个省级重点

研究基地(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江苏基层

组织建设研究基地),也是国内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授权单位,并与海外多所著名高

校开展了双硕士学位项目及交换生项目。

“道器相济,兼有天下”、“真诚研究、立德树人”是学院的文化传承。经过几代人

的努力,学院已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形成

了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格局,为创建“双一流”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2.专业简介

(1)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专业所依托的政治学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目前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的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 2009 年和 2012 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

中,分别位列第八和第五。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政治哲

学与政治思想史、比较政府与政治、转型期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史等。本专业一直重

视高水平本科生的培养工作,近五年来约半数毕业生进入海内外名校继续深造,其余大多

在知名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任职。

(2)国际政治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理论素养和国际政治、国际法、政治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门

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外交、外事、外宣、学术研究

112

等工作的国际政治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

学、当代国际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大国战略与外交、国际关系史、欧洲问题研究、

美国问题研究、日本问题研究、俄罗斯问题研究等。

(3)行政管理

本专业是改革开放后国内较早设立的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和江苏省特色品牌专

业。行政管理系与海内外一些著名高校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常年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询

和在职干部培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本专业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

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

才。本专业学生将接受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基本

训练,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4)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专业隶属于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

能力强、富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在学界和决策咨询领域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本专业培养具

有社会保障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

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管理与业务工作的专门人才。本

专业学生将接受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公共经济、社会政策、社会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

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本学院按照南京大学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以

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四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

教学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形成富有

特色的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国际声誉和影响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学院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并掌握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基本知

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国际视野,独立的科研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

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需要,成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领

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四)课程体系

1.通识通修课程

通识通修课程:含通识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技能课和分层次通修课。其中,

通识教育课包括学校高水平通识课程、新生研讨课程及大学数学、大学外语、体育等分层

次通修课。要求不少于 49 个学分。

2.学科专业课程

(1)学科平台课程

113

1)平台共通课(必修,第一学期):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平台菜单课(选修,第二学期):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国际政治学、社会保

障概论

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并选修 4 门平台菜单课中的任何一门,即可准入本院各专业。

准入后须补修相应专业列为准出课程的其他平台菜单课。各专业的准出菜单课程目录如下:

课程

专业 政治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 社会保障概论

政治学与行政学 准出 准出 准出

国际政治 准出 准出 准出

行政管理 准出 准出

准出

劳动与社会保障 准出 准出

准出

(2)专业核心课程:

1)政治学与行政学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开设学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三

中国政治制度史 2 三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三

西方政治思想史 I(古典) 2 三

宪法学 2 三

西方政治思想史 II(近现代) 2 四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基础) 2 四

公务员制度 2 四

政治社会学 2 四

比较政治学 2 四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2 五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I(进阶) 2 五

公民参与和社会运动 2 五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2 五

研究设计与写作 2 六

114

2)国际政治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开设学期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2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三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基础) 2 四

国际法 2 四

国际组织 2 四

战后国际关系 2 四

比较政治学 2 四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I(进阶) 2 五

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 2 五

比较政治经济学 2 五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2 五

国际政治经济学 2 六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2 六

东亚国际关系史 2 六

研究设计与写作 2 六

3)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修读学期

西方行政学说史 2 三

公共行政学 3 三

比较政府体制 2 三

公共经济学 2 三

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 2 四

公务员制度 2 四

组织行为学 2 四

公共政策基础 2 五

公共预算 2 五

行政法学 3 五

公共管理的质性方法 2 五

绩效管理 2 六

行政伦理学 2 六

人力资源管理 3 六

公共政策分析 2 六

115

4)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修读学期

经济学原理 3 三

公共行政学 3 三

宪法学 2 三

公共经济学 2 三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2 四

职业生涯与薪酬管理 2 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 四

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2 四

统计学 3 四

公共政策基础 2 五

保险精算 3 五

社会政策 2 五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3 六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 六

3.开放选修课程

(1)专业选修课程清单详见各专业教学计划。

(2)跨专业选修课程清单详见各专业教学计划。

(3)本硕贯通课程:参见学术类人才选修课程指导。

(4)创新创业课程:建议选修本院开设的以下课程: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人力

资源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公务员

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商业保险学、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等。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

职业取向,自由选修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

(5)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兴趣和职业取向,自由参与全校各单位开展的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6)全校文化素质公选课: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修全校文化素质公选课。

4.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需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通过答辩。毕业论文(设计)为 8 学分。

(五)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1.政治学与行政学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平台课

社会科学导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政治学原理

社会科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

政治学基础

批判性思维

量化/质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116

管理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

管理学基础

国际政治基础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专业核心课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I(古典)

宪法学

西方政治思想史 II(近现代)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基础)

公务员制度

政治社会学

比较政治学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I(进阶)

公民参与和社会运动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研究设计与写作

中国政治基础知识

古代中国制度史

古代中国思想史

当代中国历史

古代政治哲学

宪法知识

近现代政治哲学

基础定量方法

中国公务员知识

政治社会学基础

比较政治学基础

当代政治哲学

高级定量方法

社会运动基础

西方政治制度基础

学术论文写作知识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量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量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写作能力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

专业选修课

公共行政学

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典导读

政治心理学

比较政治经济学

社会正义前沿问题

环境政治

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东亚国际关系史

公共行政学知识

中外政治文化

经典阅读与思考

政治心理学基础

比较政治经济学

社会正义理论

环境政治理论

中国外交知识

西方国际关系知识

东亚国际关系知识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2.国际政治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平台课

社会科学导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政治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科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

政治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国际政治学基础

社会保障基础

批判性思维

量化/质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专业核心课程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基础)

国际法

国际组织

战后国际关系

比较政治学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I(进阶)

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

比较政治经济学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国际政治经济学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东亚国际关系史

研究设计与写作

中国政治基础知识

现代国际体系的历史

当代中国历史

基础定量方法

国际法

国际组织

20 世纪国际关系

比较政治学基础

高级定量方法

中国对外关系

比较政治经济学

西方政治制度基础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际关系理论

东亚国际关系史

学术论文写作知识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量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量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写作能力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专业选修课程 国际政治新生导学课 国际政治基础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

117

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典导读

(英文)

西方政治思想史 I(古典)

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政治心理学

美国政治与外交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欧盟政治与外交

俄罗斯政治与外交

日本政治与外交

当代全球热点问题

经典阅读与思考

西方古典政治哲学

中外政治文化

政治心理学基础

美国政治与外交

西方政治思想

欧盟政治与外交

俄罗斯政治外交

日本政治与外交

当前世界政治的重要

问题

分析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

3.行政管理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学科平台课程

社会科学导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政治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科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

政治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国际政治基础

社会保障基础

批判性思维

量化/质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专业核心课

西方行政学说史

公共行政学

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

公共管理的质性方法

比较政府体制

公务员制度

组织行为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政策基础

公共预算

行政法学

绩效管理

行政伦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政策分析

西方行政理论演变

行政学基础知识

行政学方法论

行政学方法论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公共政策基础知识

理论与实践

《行政诉讼法》等

理论与实践

伦理学基础知识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

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

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证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比较分析

实证思维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法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辨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专业选修课

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

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项目管理

行政学前沿(双语)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宪法学

中国国家治理变革与发展

政府与企业关系导论

城市与社区治理

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地方治理创新案例分析

公益慈善组织管理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

经济学原理

形式逻辑

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行政管理新生导学课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英语读写知识

《宪法》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

案例评析

英语读写

案例分析

法律解读

实证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践

案例分析

实践运用

实践

实践运用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思维

理论思辨

118

4.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学科平台课程

社会科学导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政治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科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论

政治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国际政治基础

社会保障基础

批判性思维

量化/质化研究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分析/批判性思维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人文素养/科学精神

专业核心课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公共行政学

宪法学

职业生涯与薪酬管理

公共经济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统计学

公共政策基础

保险精算

社会政策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宪法》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

法律解读

实践运用

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比较分析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法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专业选修课

劳动与社会保障新生导学课

卫生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商业保险学

社会保障专业英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保险学

公共组织理论

社会问题经济学

科学管理与运筹方法

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

公共卫生管理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专业英语读写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

案例评析

案例分析

英语读写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理论思维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思维

实证思维

(六)培养规格与路径

本院各专业 4 年制本科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为 150 学分,其中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49

学分,毕业论文/设计部分 8 学分,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开放选修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以

各专业教学计划为准。

培养规格:我院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并掌握政治学和公共管

理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国际视野,独立的科研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

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适应我国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公共事务管理、经济建设等方面需

要,成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人才。

培养路径:本院各专业本科生培养,分为通识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

按照专业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就业创业类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分

别设计培养路径,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充分的选择空间。

1.专业教育(专业培养阶段)

(1)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119

专业准入:①第二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类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政府管理学院任

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②第二学期结束

时,非本学科类学生修完政府管理学院任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

课者,可以跨学科准入本专业(准入后须补修平台共通课);③第四学期结束时,非本专

业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3 门列为准出课程的平台菜单课、至少 4 门专业核心课以及

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

专业准出:本专业学生须修读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课(49 学分)、5 门学科平台课

(10 学分)、16 门专业核心课(32 学分)和至少 5 门本专业选修课(10 学分),总学分

数不少于 150,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各类课程目录及

详细信息,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

(2)国际政治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专业准入:①第二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类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政府管理学院任

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②第二学期结束

时,非本学科类学生修完政府管理学院任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

课者,可以跨学科准入本专业(准入后须补修平台共通课);③第四学期结束时,非本专

业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3 门列为准出课程的平台菜单课、至少 4 门专业核心课以及

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

专业准出:本专业学生须修读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课(49 学分)、5 门学科平台课

(10 学分)、16 门专业核心课(32 学分)和至少 5 门(10 学分)本专业选修课,总学分

数不少于 150,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各类课程目录及

详细信息,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

(3)行政管理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专业准入:①第二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类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政府管理学院任

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②第二学期结束

时,非本学科类学生修完政府管理学院任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

课者,可以跨学科准入本专业(准入后须补修平台共通课);③第四学期结束时,非本专

业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3 门列为准出课程的平台菜单课、至少 4 门专业核心课以及

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

专业准出:本专业学生须修读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课(49 学分)、5 门学科平台课

(10 学分)、15 门专业核心课(33 学分)和至少 5 门(10 学分)本专业选修课,总学分

数不少于 150,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各类课程目录及

详细信息,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

(4)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专业准入:①第二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类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政府管理学院任

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②第二学期结束

时,非本学科类学生修完政府管理学院任意 1 门平台菜单课以及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

课者,可以跨学科准入本专业(准入后须补修平台共通课);③第四学期结束时,非本专

120

业学生修完 2 门平台共通课、3 门列为准出课程的平台菜单课、至少 4 门专业核心课以及

学校规定应修的通识通修课者,可以准入本专业。

专业准出:本专业学生须修读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课(49 学分)、5 门学科平台课

(10 学分)、14 门专业核心课(33 学分)和至少 5 门(10 学分)本专业选修课,总学分

数不少于 150,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并获得本专业学士学位。各类课程目录及

详细信息,参见本专业“教学计划”。

2.多元发展(多元培养阶段)

(1)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

在本专业硕士生课程中选取若干门作为“本硕贯通课程”,鼓励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高

年级本科生修读。拟申请推免研究生的同学,除了完成本专业所有准入、准出课程之外,

还须修读若干门专业选修课程。

①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硕贯通课程: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海外中国政治研

推免研究生必修课程:公共行政学、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典导读、政治心理学

②国际政治

本硕贯通课程: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外交与外交政策研究、国际组织研究、国际政治

英文文献选读

推免研究生必修课程:美国政治与外交、欧盟政治与外交、俄罗斯政治与外交、日本

政治与外交

③行政管理

本硕贯通课程:公共管理理论与发展、公务员制度专题研究、公共政策专题研究

推免研究生必修课程:宪法学、行政学前沿、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④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硕贯通课程: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公共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理论与制

度、社会工作与福利体系研究

推免研究生必修课程:卫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学

(2)交叉复合类人才培养:

①政治学与行政学

建议选修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专业相关课程

②国际政治

建议选修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专业相关课

③行政管理

建议选修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相关课程

④劳动与社会保障

121

建议选修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相关课程

(3)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

①政治学与行政学

建议选修本院开设的公务员制度、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与薪酬管理、

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等课程,并鼓励学生选修学校就业创业相关课程,积极参与专业实习、

社会实践等活动。

②国际政治

建议选修本院开设的公务员制度、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与薪酬管理、

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等课程,并鼓励学生选修学校就业创业相关课程,积极参与专业实习、

社会实践等活动。

③行政管理

建议选修本院开设的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社会调

查方法与数据分析、绩效管理、政府与企业关系导论等课程,并鼓励学生选修学校就业创

业相关课程,积极参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④劳动与社会保障

建议选修本院开设的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商业保险学、公共部

门绩效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政府与企业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人力资

源管理、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等课程,并鼓励学生选修学校就业创业相关课程,积

极参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七)导学指南

政治学与行政学

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 导学内容 课时

政治学入门 第二学期末或第三

学期初

“三三制”与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学术型人才培养 2

应用型人才培养 2

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 2

高年级课程

选修指南

第二学期末或第三

学期初

专业方向、职业规划、

选修计划 2-4

升学指导 第六学期末 报考研究生指导、保研工作介绍、读研准备 2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第七学期初 分别讲授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混合研究的论

文写作方法 6

国际政治

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 导学内容 课时

国际政治入门 第二学期末或第三

学期初

“三三制”与国际政治专业人才培养 2

学术型与跨学科人才培养 2

如何学好国际政治 2

122

高年级课程选修指

第二学期末或第三

学期初 专业方向、职业规划与选修课计划 2

升学指导 第六学期末 报考研究生指导、保研工作介绍、读研准备 2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第七学期初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与要求 2

行政管理

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 导学内容 课时

行政管理:

专业、职业与人生 第二学期

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 2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者的个性要求与专业素

养 2

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与教学资源 2

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 2

高年级课程

选修指南 第三学期末 专业方向、职业规划与选修课计划 4-6

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 第五学期 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指导 2

升学指导 第六学期末 报考研究生指导、保研工作介绍、读研准

备 2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第七学期初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与要求 2

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 导学内容 课时

社会保障入门 第二学期末或第

三学期初

“三三制”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 2

学术型与跨学科人才培养 2

如何学好社会保障 2

高年级课程选修指南 第二学期末或第

三学期初 专业方向、职业规划与选修课计划 2

升学指导 第六学期末 报考研究生指导、保研工作介绍、读研准备 2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第七学期初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与要求 2

三、社会学院培养方案

(一)院系简介

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开始,经过 20 年的健康发展,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在心理学、

人类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人口学,尤其是社会学领域汇聚了大批精良师资。目前社

会学院共设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基

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五个专业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点,社会学专业博士点,

以及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国民高等教育系列。

1.社会学专业

南京大学于 1983 年成立了社会学研究室,随后于 1986 年被批准建立社会学硕士点,

成为国内第一批恢复社会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 年 10 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立,

1996 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 年设立社会学博士流动站。2007 年 7 月,南京

123

大学社会学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社会学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在本科

生的培养过程中,既注重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又结合就业需

要,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应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调

查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知识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社会各部门对社会学专业的

本科毕业生有较强的需要,毕业生中相当比例的学生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

另外一部分学生分别进入政府部门、企业、文化传媒机构、社会调查公司等就职。本专业

为法学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2.社会工作专业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 1928 年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所设置的社会

工作专科,金陵大学更是当时国内社会工作领域理论和实践的重镇。2001 年 5 月,南京大

学社会学系成立社会工作教研室。2002 年在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之后,

即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2008 年 10 月成立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重新恢复后

的社会工作专业,涵盖从本科到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的学位教育,以科研带动教学、实

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技能和社会调查能力,能在教育、民政、

劳动、社会保障、体育、计划生育、文化、卫生部门,以及共青团、工会、青少年、妇女

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

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各部门

对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需要,毕业生去向主要是政府部门、企业、第三部门和各类中外

调查公司。

3.心理学专业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前身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成立于 1993 年,附属于南京大

学社会学系。教育部于 2004 年 9 月批准南京大学设立心理学专业,2005 年 9 月开始招收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2008 年 10 月成立心理学系。2007 年拥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硕

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 年获批“整合心理科学”

二级博士点。2015 年,我系成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江苏省社会与行为科

学实验中心”。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系统和实施方案进行系统思考,

依据系统科学观对人才培养系统进行科学设计。同时,要与学校整体的办学指导思想相符

合,坚持“适度扩大规模、着力提升内涵”的本科办学理念。考虑社会学院本科培养主要

以社会学、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专业为基础,我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拟按以下示意图进行设计。

124

1.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系 1988 年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社会学专业以科研带动教学,培养在掌

握社会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本科生课程设置和教学

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应用社

会学理论、社会学调查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知识综合地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社会各部门对

本科毕业生有较强的需要,毕业生去向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传媒、社区工

作部门、调查公司和企业中的创意策划部门。

2.社会工作专业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将贯彻“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

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

“四个融通”人才培养思路,旨在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而言,我们

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出“专业学术类人

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和“就业创业类人才”三大类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本专业为法学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3.心理学专业

学校通识课程体系

学院学科平台课程

两个学期后分流

大类培养阶段

社会学专业课程

设置

社会工作专业课

程设置

心理学专业课程

设置 专业培养阶段

本专业升学或就

业创业

跨专业升学或就

业创业

各个专业领域中

就业创业 毕业去向

多元培养阶段 专业学术类 交叉复合类 就业创业类

125

本着“以学科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本科办学理念,贯彻

“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

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思路,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旨

在培养基础知识结构全面、心理学科专业知识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实际需要,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

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和

交叉人才。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出

“专业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和“就业创业类人才”三大类方向,实现人才

培养体系的创新。本专业为教育学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毕业要求

1.社会学专业

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社会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

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

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2.社会工作专业

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社会科学数据统计分析、社会工作具

体实务等必备的方法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 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对循证社会工

作,以及其他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交叉的 新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具有较强沟通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3.心理学专业

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设计、实验软件使用、

数据统计分析等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 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对眼动、

脑电、虚拟现实等 新研究方法有所了解;具有较强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

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四)课程体系

1.课程模块设置

课程模块按通识通修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开放选修课程模块、其他环节课

程模块四大类来设计。各个系总学分不超过 150 个学分,学分分配因各专业而稍有不同。

126

(1)通识通修课程:通识教育课、通修课;

本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有:

1)服务学习 主讲教师:彭华民沈晖

2)心理实验透视日常生活 主讲教师:耿柳娜

3)想象力:教育与社会 主讲教师:贺晓星

4)从“心”解读健康 主讲教师:耿柳娜

5)从数据看社会 主讲教师:吴愈晓

本院开设的高年级研讨课有:

1)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 主讲教师:闵学勤

本院开设的通识课程有:

2)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现实主讲教师:周晓虹

3)人类学与文化多样性主讲教师:范可

4)中国人的行为逻辑研究 主讲教师:翟学伟

5)环境与社会主讲教师:张玉林

6)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研究主讲教师:彭华民

(2)学科专业课程: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

(3)各专业开放选修课程:专业学术课、交叉复合课、就业创业课、创新创业课、

公共选修课

(4)其他环节课程: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学分和学时分配

(1)社会学专业

社会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总学分为 150 学分,共分四大课程模块,分别为:

1)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49 学分(占 33%);

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 45 学分(占 30%);

3)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46 学分(占 30%);

4)其他(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实习)10 学分(占 7%)。

(2)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总学分为 150 学分,共分四大课程模块,分别为:

(1) 通识教育课

(2) 通修课

(1) 学科平台课

(2) 专业核心课

(1) 专业学术课

(2) 交叉复合课

(3) 就业创业课

(4) 创新创业课

(1)学年论文

(2)专业实习

(3)毕业论文

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学科专业课程模块 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其他环节模块

127

1)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49 学分(占 33%);

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 43 学分(占 29%);

3)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48 学分(占 31%);

4)其他(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实习)10 学分(占 7%)。

(3)应用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准以毕业总学分为 150 学分,其中:

1) 通识通修课程 49 学分(占 33%);

2)学科专业课程 46 学分(占 31%);

3)开放选修课程 45 学分(占 29%);

4)其他(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实习)10 学分(占 7%)。

(五)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1.社会学专业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学科知识类

社会学新生导学课、社会学概论、中国

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学理论(上)、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社会心理学、

中国社会学史、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

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家庭社

会学、环境社会学、传播社会学、政治

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概

论、宗教社会学、社会转型中的中日家

庭社会学研究、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研

究、人口社会学、

了解学科基

本概况和基

础知识

培养学科专

业能力,具

备科学研究

的基本素养

和批判性思

维能力

具有扎实的

专业知识底

蕴,培养社

会学的想象

人文素养类

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

论、全球性的挑战和文化回应、女性研

究导论、文化人类学、民俗学

高屋建瓴同

时又博采众

具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

培养人文精

神和博大的

胸怀

专业技能类

初级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方法、高级

社会统计学、定性研究方法、学术研究

与论文写作、应用 STATA 做数据分析、

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

社会问题、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

论文

培养科研实

践能力

掌握本学科

的思维方式

和 研 究 方

法,具有独

立进行科学

研 究 的 能

力,具有一

定的学术写

作能力

严谨务实的

科学精神,

发展社会责

任感和社会

问题意识

跨专业类

心理学新生导学课、社会工作新生导学

课、社会工作概论、心理学概论、人类

学概论、社会生态学、犯罪学导论、人

类学实地考察与写作

进一步拓展

学科知识,

了解相邻和

交叉学科

培养跨学科

科研能力

学科交叉的

思维方式

2.社会工作专业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

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128

学科

平台

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

了解社会科学

基本概况和基

础知识

培养社会学科专业

能力,具备社会科

学研究的基本素养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

业知识底蕴,

培养社会科学

的想象力

专业

核心

初级社会统计学、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

策概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会调查

方法、高级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区工作、人类行

为与社会环境

全面熟悉社会

工作各大领域

的研究、实务

内容与方法并

掌握之

掌握社会工作学科

的思维方式和研究

方法,具有独立进

行科学研究和实务

工作开展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社会工

作研究与项目评估

设计与执行能力

科学并艺术的

社工精神,发

展社会工作研

究的问题意识

和实务工作中

的人文关怀

开放

选修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成长小组(初

级)、矫治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西

方社会学理论(上)、家庭社会学、社会

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下)、组织社

会学、政治社会学、成长小组(高级)、

经济社会学、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

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评估、社会

资本与社会网研究、社会营销学、人口社

会学、文化人类学、犯罪学导论、城市社

会学、人类学实地考察与写作

进一步拓展社

会工作学科知

识,对某一个

或几个专业领

域进行深入了

解,掌握对应

领域 新的研

究与评估方法

以及实务技能

具备社会工作项目

设计与评估、实证

数据处理、中英文

研究论文写作的能

在进一步培养

理性与感性社

工精神的基础

上提升综合的

学理及人文素

3.心理学专业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

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学科

平台

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导论、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

人类学概论

了解学科基本概况

和基础知识

培 养 学 科 专 业 能

力,具备科学研究

的基本素养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

业知识底蕴,

培养心理学的

想象力

专业

核心

心理统计、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

学、实验心理学(上)、心理测

量、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史、心理

咨询与治疗理论、认知心理学、实

验心理学(下)、教育心理学、人

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全面熟悉心理学各

大领域的研究内容

与方法,掌握基础

的心理学研究设

计、数据统计方法

掌握本学科的思维

方式和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进行科学

研究的能力,具有

一定的研究设计与

执行、数据统计分

析能力

严谨务实的科

学精神,发展

心理学问题意

识和人文关怀

开放

选修

高级实验技术课程、心理学论文阅

读与写作、心理学专用实验设计软

件、情绪心理学、心理学的理论基

础、数据统计专用软件、工程心理

学、跨文化心理学、网络心理咨

询、心理学研究方法、进化心理学

进一步拓展学科知

识,对某一个或几

个专业领域进行深

入了解,掌握 新

的心理学实验研究

技术与设备

具 有 实 验 软 件 编

程、高级实验仪器

设备使用、中英文

研究论文写作的能

提 升 综 合 素

质,进一步培

养科学精神

(六)培养规格与路径

1. 专业教育(专业培养阶段)

(1)社会学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129

a.专业准入标准:

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申请准入,须修完本学科类的 2 门平台共通课,以及至少 1 门本

院开设的平台菜单课,取得相应学分。

其他大类(院系)学生申请准入本院各专业,须至少修完 1 门本院开设的菜单式平台

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

b.专业准出标准:

1)完成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类课程 49 个学分。

2)修完社会学院的学科平台课和所有社会学专业课程的 47 个学分。

3)修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0 个学分。

4)总学分达到 150 个学分。

(2)社会工作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a.专业准入标准

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申请准入,须修完本学科类的 2 门平台共通课,以及至少 1 门本

院开设的平台菜单课,取得相应学分。

其他大类(院系)学生申请准入本院各专业,须至少修完 1 门本院开设的菜单式平台

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

b.专业准出标准

1)完成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类课程 49 个学分。

2)修完社会学院的学科平台课和所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 45 个学分。

3)修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0 个学分。

4)总学分达到 150 个学分。

(3)心理学专业准入准出要求

a.专业准入标准:

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申请准入,须修完本学科类的 2 门平台共通课,以及至少 1 门本

院开设的平台菜单课,取得相应学分。

其他大类(院系)学生申请准入本院各专业,须至少修完 1 门本院开设的菜单式平台

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

b.专业准出标准:

1)完成学校规定的通识通修类课程 49 个学分。

2)修完社会学院的学科平台课和所有心理学专业课程的 48 个学分。

3)修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0 个学分。

4)总学分达到 150 个学分。

2.多元发展(多元培养阶段)

(1)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

1)社会学专业

专业学术类课程清单详见教学计划。

130

免试研究生必须修满修完社会学院的学科平台课和所有社会学专业课程的 51 个学分。

考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2)社会工作专业

选修社会工作专业开放选修课 20 学分以上,同时可以选修研究生阶段相关课程,加强

科研训练。

本硕贯通课程目录;

本硕贯通 选修 08010110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academic study and writing)

免试研究生必须修满修完社会学院的学科平台课和所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学分。考

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3)心理学专业

选修心理学专业开放选修课 20 学分以上,同时可以选修研究生阶段相关课程,加强科

研训练。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研究生课程 08030300 心理学研究方法(设计与技术) 2 8

研究生课程 08030290 中国人社会行为分析 2 8

免试研究生选修心理学专业开放选修课应达到 22 学分以上。考研学生可进一步选修神

经科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编程、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课程。

(2)交叉复合类人才培养:

相近或相关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建议清单;

1)社会学专业

教育系——“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课程

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

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传播”课程

政治系——“政治社会学”课程

政府管理学院——“民主与民主化”课程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与社区管理”课程

中文系——“电影与城市”课程

历史系——“西方旅行者眼中的中国”课程

2)社会工作专业

选修社会工作专业选修课 9 学分以上。根据学生个人的研究兴趣,可选修教育学、社

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等跨专业核心课、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等。另

外,学院也提供如下六门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08020200 社会营销学(Social Marketing) 2 五

08010370 人口社会学(Sociology of Population) 2 五

08010350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2 三

08010510I 犯罪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riminology) 2 四

08010360 城市社会学(Urban Sociology) 2 五

131

08010380 人类学实地考察与写作(The 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 and Writing) 2 七

3)心理学专业

选修心理学专业选修课 9 学分以上。根据学生个人的研究兴趣,可选修数理统计、线

性代数、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生理学、遗传学、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

经济学等跨专业核心课、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等。

(3)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课程清单:

1)社会学专业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嵌入式专业课 08010470 应用 STATA 做数据分析 2 六

行业课 91080010 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 2 五

行业课 08010140 社会问题 2 六

2)社会工作专业

选修第二课堂实践方向 9 学分以上,学生可选择任意开放选修课程,主要加强实习与

实践。另外,学院也提供如下三门课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08010470 应用 STATA 做数据分析 2 六

91080010 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应用 2 五

08010140 社会问题 2 六

3)心理学专业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08030160 工程心理学 2 5

08030440 网络心理咨询 2 5

(七)导学指南

1.社会学专业

学生必须在满足专业准入准出条件的前提下,以专业学术类课程为主,进而选择交叉

复合类与就业创业类课程,交叉复合类课程建议在大学三年级至四年级阶段选修,就业创

业类建议在大学四年级阶段选修。

2.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学术类”:在通识教育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

与社会责任感,注重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编程基础,拥有健康的体魄。

在专业教育阶段,应力争全面掌握专业平台课的各项知识。在多元发展阶段,应对社会工

作专业学术的研究及评估方法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具有社会工作科学研

132

究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具有中外文献查找与阅读、中文和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在大学阶段,

还应注重培养理解、表达、沟通等社交能力。

社会工作“交叉复合类”:在通识教育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

与社会责任感,注重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拥有健康的体

魄。在专业教育阶段,应力争全面掌握专业平台课的各项知识。在多元发展阶段,在对社

会工作专业学术的研究方法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修相关专业课程,具有一

般性的科学研究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具有中外文献查找与阅读、中文和英语论文写作能力。

在大学阶段,还应注重培养理解、表达、沟通等社交能力。

社会工作“就业创业类”:在通识教育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

与社会责任感,注重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专业教育阶段,应力

争全面掌握专业平台课的各项知识。在多元发展阶段,应对社会工作的研究与评估方法和

手段有基本的了解,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中外文献查找与阅读,对

心理学的应用方向有充分了解,并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在大学阶段,还应注重培养理

解、表达、沟通等社交能力。

3.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专业学术类”:在通识教育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与

社会责任感,注重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编程基础,拥有健康的体魄。在

专业教育阶段,应力争全面掌握专业平台课的各项知识。在多元发展阶段,应对心理学专

业学术的研究方法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先进的研究设备使用方法,具有心理学科学研究意

识与批判性思维,具有中外文献查找与阅读、中文和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在大学阶段,还

应注重培养理解、表达、沟通等社交能力。

心理学“交叉复合类”:在通识教育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与

社会责任感,注重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编程基础,拥有健康的体魄。在

专业教育阶段,应力争全面掌握专业平台课的各项知识。在多元发展阶段,在对心理学专

业学术的研究方法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修相关专业课程,具有一般性的科

学研究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具有中外文献查找与阅读、中文和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在大学

阶段,还应注重培养理解、表达、沟通等社交能力。

心理学“就业创业类”:在通识教育阶段,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质与

社会责任感,注重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专业教育阶段,应力争

全面掌握专业平台课的各项知识。在多元发展阶段,应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基本

的了解,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进行中外文献查找与阅读,对心理学的应

用方向有充分了解,并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在大学阶段,还应注重培养理解、表达、

沟通等社交能力。

四、法学院培养方案

(一)院系简介

133

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1952 年院系调整时被撤销,1981 年恢复

法律系并招生。1994 年由法律系变更为法学院。法学院设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一级学科

硕士点,下有九个专业方向: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

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国际法学;具有法律硕士培养资格和法

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经济法学设有博士点。2005 年,法学本科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

专业。2007 年,法学院拥有了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 年,法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

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拥有“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以及“涉外法

律人才培养基地”。目前,我院法学学科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经济法学是国家重

点学科培育点和江苏省重点学科。

法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亚太法研究所、犯罪预防研究

所、住宅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经济法研究所、经济刑法研究所等七个科研机构。中

德法学研究所是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国际性法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实体,联合

培养研究生,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法学院编辑出版《南京

大学法律评论》、《中德法学论坛》(原《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和《判例评论》。

法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 70 人,专任教师 54 人,其中教授 23 人,副教授 27 人,讲师

4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 49 人。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坚持教育的服务功能,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践“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遵循法学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改进教学

方式,探索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原则,以“厚基础、宽

口径、复合型、高素质”为人才培养标准,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

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南京大学法学院将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校训,培养法学院本科生对中国国内

法体系和国际法体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本科生导师联系机制,法学

院挖掘具有学术潜力的人才,重点培养,为其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南京大

学法学院将在本科生中选拔英语基础优秀的学生组成国际班,为其专门定制国际化课程,

批量培养“懂法律、懂外语”的涉外性法律人才。

(三)毕业要求

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按照宽口径、创新型、高素质要求培养法律通才。一个合格的

法律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二是具备法律专业

基本素质,包括掌握法学学科基本的知识体系,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基本技能。

我院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培养法治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级法

律人才,为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输送

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具有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具有人文素

养和较高外语能力、胜任法律实务或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质生源,

为法学研究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其中,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辨能力、表

达能力、法律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134

(四)课程体系

1.通识通修课程(48)

通识通修课程:含通识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技能课和分层次通修课。其中,

通识教育课有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通识课包括学校高水平通识课程、新生研讨课程及大学

数学、大学外语、体育等分层次通修课。共 50 个学分。

学科导学课:法学导论(一年级第一学期,选修,1 学分)

2.学科专业课程(48)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希望分流进入法学专业学习的学生应修满共通课课程,并至少

选修一门本专业学科准入课程:法理学(一)/刑法学(总论一)/民法学(总则),获得

相应学分。

(1)学科平台课程

1)共通课(必修,4 学分,第一学期):社会科学导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菜单课程(选修,10 学分,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

——学科准入课(三门准入课中任选一门即获得准入资格,准入法学专业后应补修剩

下两门方可准出,鼓励多选):法理学(一)、刑法学(总论一)、民法学(总则)

——其他菜单课:美国法导论(选修,外教全英文,非准入课程)、亲属法与继承法

(选修,非准入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27-44 学分,第三到第八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

课程描述 学分 开设学期

宪法学 2 3

刑事诉讼法学 2 3

刑法学(分论) 2 3

民法学(物权法) 2 3

国际公法学 2 3

民法学(债法) 2 4

学科平台

课程

类型 课程性质 课程描述 学分 开设学期

共通课 必修课 社会科学导论 2 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1

菜单课

学科准入课(可三选

一,准入后应补修剩下

两门;鼓励多选)

法理学(一) 2 2

刑法学(总则一) 2 2

民法学(总则) 2 2

学科选修课 美国法导论(外教,限 50 人) 2 2

家庭法与继承法(限 80 人) 2 2

135

经济法学 2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一) 2 4

民事诉讼法学 2 4

中国法制史 2 5

法理学(二) 2 5

商法学(总论) 2 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2 5

国际经济法学(总论) 2 5

国际私法学 2 6

知识产权法学 2 6

环境资源法学 2 6

专业实习(一) 2 暑期(二)

专业实习(二) 2 暑期(三)

毕业论文 4 8

3.开放选修课程(52 学分,第三到第八学期)

(1)专业选修课程包括:

课程描述 学分 开设学期

外国法制史 2 3

刑法学(总论二) 2 3

法律社会学 2 3

公司法 2 4

经济刑法 2 4

国际商法 2 4

国际贸易法 2 4

破产法 2 4

保险法 2 4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二) 2 5

竞争法 2 5

合同法 2 5

证据法 2 5

西方法律思想史 2 5

国际投资法 2 5

法律英语 2 6

法律方法 2 6

中国法律思想史 2 6

房地产法 2 6

136

税法 2 6

金融法 2 6

证券法 2 6

行政法分论 2 6

律师实务 2 7

立法学 2 7

犯罪学 2 7

(2)跨专业选修课程

建议选读经济管理类的开放式选修课程。

(3)本硕贯通课程

参见学术类人才选修课程指导。

(4)创新创业课程

选修诊所法律课程(2 学分)等实践类专业选修课。

(5)创新创业实践

修读专业实习课程,推荐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2 学分)。

(6)全校文化素质公选课

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确定。

4.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需在第四学年第七至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一稿、二稿和终稿。并通过

论文答辩。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为 8 学分。

(五)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名 知识 能力 素质

学科平台课程

法理学(一)

刑法学(总论一)

民法学(总则)

美国法导论

家庭法与继承法

法学基础

《刑法》总论

《民法总则》

美国法概要

婚姻、家庭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法学思辨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比较法研究

专业核心课

宪法学

民法学(物权法)

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法制史

刑法学(分论)

民法学(债法)

经济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

国际公法学

法理学(二)

商法学(总论)

国际经济法学(总论)

国际私法学

知识产权法学

环境资源法

《宪法》

《物权法》

《刑事诉讼法》

中国法律制沿革

《刑法》

合同法、侵权法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民事诉讼法》

理论与实践

法学方法论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专利、商品和著作权

理论与实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法学思辨

理论思辨

理论思辨

实证法思维

实证法思维

理论思辨

137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法》 案例分析 实证法思维

专业选修课

刑法学(总论二)

外国法制史

合同法

经济刑法学

西方法律思想史

公司法

竞争法

证据法

国际商法

法律方法

中国法律思想史

房地产法

税法

金融法

证券法

行政法分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二)

国际贸易法

国际投资法

法律社会学

破产法

保险法

立法学

犯罪学

法律英语

《刑法》

外国法律制度沿革

《合同法》

西方法律思想发展

《公司法》

《反垄断法》

买卖、运输、保险等

中国法律思想变迁

所得税法、税收征管

银行、保险、证券

《证券法》

理论与实践

WTO

BIT、ICSID

《破产法》

《保险法》

《立法法》

条款解读

案例评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实践

条款解读

理论争议

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个案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个案解读

英语读写

实证法思维

法学思辨

法学思辨

(六)培养规格与路径

4 年制本科专业的毕业学分一般为 150 学分,其中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49 个学分,学科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44 个学分,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49 个学分,毕业论文/设计部分 8 个学分。

150 个学分中,学校要求必须修读的课程为:通识通修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

程和毕业论文/设计。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当能够全面掌握我国法律体系及法律精神,正确理

解和运用法学理论与方法,通晓本专业的基本制度、基本原理和技能,具备与本专业相关

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 新发展与成果,具有较强的法律实务

能力,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具有社会工作(包括涉外事务)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为达成上述目标,法学院在教学中注重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和教学内容更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形成教学手段多元化、课程设置合理的教

学体系。

培养路径:法学本科生培养分为通识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按照专业

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就业创业类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分别设计培

养路径,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充分的选择空间。

1.专业教育(专业培养阶段)

(1)专业准入

138

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申请准入,须达到如下准入课程学分要求:1)修完社会科学试验

班开设的 2 门共通性平台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2)至少修完 1 门本院开设的菜单式平台

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

其他大类(院系)学生申请准入,须至少修完 1 门本院开设的菜单式平台课程,取得

相应的学分。

(2)专业准出

本专业准出标准: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要求具备相当的人文素养和法学专业基

本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法律职业技能,拥有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要

求进入本专业的学生需修读本专业平台课和核心课程,选修法学专业课程学分达到 20 学分,

参加专业实习,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可以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2.多元发展(多元培养阶段)

学生以修习专业选修课及跨专业选修课为主,分别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

选课指导,包括为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部分研究生课程,以实现本硕贯通培养,以及

为准备就(创)业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类课程,培养其职业技能等。

考虑到本专业学术类人才、交叉复合类人才与就业创业类人才等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

需求,设计多元化课程体系,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1)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

对于学术类人才,即本科毕业后准备继续攻读本专业或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按

照学生选择的读研专业,量身定制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选修相关专业课程,开展科

学研究训练,启蒙研究意识与研究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具体按照二级学科

专业方向分类指导:

139

学术类人才选修课程指导

深造方向 课程 开课学期 课程学分 指导意见

法理学专业

外国法制史 3 2

在此五门课程中至少

修满 4个学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 6 2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法律方法 6 2

法律社会学 3 2

法史学专业

外国法制史 3 2

在此八门课程中至少

修满 4个学分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中国法律思想史 6 2

家庭法与继承法 2 2

行政法分论 6 2

立法学 7 2

法律社会学 3 2

法律方法 6 2

宪法与行政法专业

外国法制史 3 2

在此八门课程中至少

修满 4个学分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立法学 7 2

行政法分论 6 2

法律方法 6 2

法律社会学 3 2

家庭法与继承法 2 2

证据法 5 2

经济法学专业

公司法 4 2

在此七门课程中至少

修满 4个学分

证券法 6 2

金融法 6 2

竞争法 5 2

保险法 4 2

税法 6 2

房地产法 6 2

中德所 德语 1、2、3、4 12

除经济法学专业课程 8

个学分外选修德语 12

个学分

民商法

家庭法与继承法 2 2

在此八门课程中至少

修满 4个学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 6 2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合同法 5 2

公司法 4 3

保险法 4 2

证据法 5 2

140

破产法 4 2

刑法学

经济刑法 4 2

在此六门课中至少修

满 4个学分

刑法学(总则二) 3 2

证据法 5 2

法律社会学 3 2

犯罪学 7 2

法律方法 6 2

诉讼法学专业

外国法制史 3 2

在此八门课程中至少

修满 4个学分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中国法律思想史 6 2

经济刑法 4 2

合同法 5 2

证据法 5 2

行政法分论 5 2

法律社会学 3 2

国际法专业

国际贸易法 4 2

在此七门课中至少修

满 4个学分

国际投资法 5 3

国际商法 4 2

合同法 5 2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外国法制史 3 2

公司法 4 2

环境与资源法专业

中国法律思想史 6 2

在此七门课中至少修

满 4个学分

西方法律思想史 5 2

立法学 7 2

行政法分论 6 2

法律方法 6 2

法律社会学 3 2

公司法 4 2

本校免试研究生应按要求修满拟保送专业所要求选修的学分。建议报考本校研究生的

学生选修拟报考专业的相关课程。

(2)交叉复合类人才培养

建议选修着重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选修课程。选修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

开放课程,培养跨学科视野与研究方法。

申请本专业第二学位的学生需修读本专业平台课程和核心课程,选修本专业选修课满

20 学分,并参加专业实习,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以获得本专业学位。具体课程包括:

①专业平台课程:法理学(一,2 学分),民法学(总则,2 学分),刑法学(总论一,

2 学分),亲属法与继承法(2 学分),美国法导论(2 学分)共 10 个学分。其中,亲属

法与继承法(2 学分)和美国法导论(2 学分)为菜单选修课,不作硬性要求。

141

②专业核心课程:宪法学(2 学分)、民法学(物权法,2 学分)、法理学(二,2 学

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一,2 学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2 学分)、资源环境

法学(2 学分)、中国法制史(3 学分)、民法学(债法,2 学分)、商法学(总论,2 学

分)、知识产权法学(2 学分)、刑法学(分论,2 学分)、经济法学(2 学分)、国际经

济法学(总论,2 学分)、国际公法学(2 学分)、国际私法学(3 学分)、刑事诉讼法学

(2 学分)、民事诉讼法学(2 学分),共 34 学分;

③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刑法学(总论二,2 学分)、行政法与行政诉

讼法学(二,2 学分)、外国法制史(2 学分)、中国法律思想史(2 学分)、西方法律思

想史(2 学分)、法律社会学(2 学分)、法律方法(2 学分)、合同法(2 学分)、公司

法(2 学分)、证券法(2 学分)、破产法(2 学分)、保险法(2 学分)、金融法(2 学

分)、竞争法(2 学分)、房地产法(2 学分)、税法(2 学分)、立法学(2 学分)、犯

罪学(2 学分)、经济刑法(2 学分)、物证技术(2 学分)、证据法(2 学分)、行政法

分论(2 学分)、国际投资法(2 学分)、国际商法(2 学分)、国际贸易法(2 学分)、

法律英语(2学分),选择修习至少 20 学分。

④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共 8 学分。

(3)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

在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特点,列出本院系开设的创新创业课

程清单,如嵌入式专业课、行业课、平台课等。

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即本科毕业后准备就业或创业的学生,根据法律职业特征,

以培养法律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意识为目标,为学生定制专业选修课指导意见。

毕业后准备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等等法律职业的学生,特别推荐选修诊所法律课

程、法律方法、证据法学、法律英语等实践类专业选修课。

(七)导学指南

通识教育阶段,法学专业学生应按照学校要求修读通识课程。

专业教育阶段,法学专业学生应修读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

程,并选修 20 学分的法学专业课程。

多元发展阶段,专业学术类学生建议选修着重知识和素质培养的法学专业选修课。交

叉符合类学生建议选修着重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选修课。就业创意类学生建议选修

着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法学专业选修课。

1.导学计划

为了让本科学生(1)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养成自主性、创造性、个性化的学习能

力;(2)了解法学专业学习特点,了解学校和法学院学习资源,尽快适应专业学习;(3)

了解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近期、中期、远期人生目标,设计人生规划,

法学院为本科学生设立贯穿四年学期的导学计划。

导学计划实行导师制,由法学院在编教师担任本科学生学习导师,引导学生学习,解

答学生疑问,利用自己的课题和项目资源为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科研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原

则上每位教授指导两名本科学生,每位副教授、讲师、助教指导一名本科学生。

142

导学课程:

课程名称 开设时间 导学内容 课时

法学入门 第二学期末

“三三制”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学术型与跨学科人才培养 2

应用型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 2

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 2

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 第三学期 专业实习动员、社会实践动员 2

高年级课程选修指南 第三学期末或第四

学期初 专业方向、职业规划与选修课计划 4-6

升学指导 第六学期末 报考研究生指导、保研工作介绍、读研准备 2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第七学期初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与要求 2

2.各类学生在在各阶段修读与选择课的建议与指导说明

类别 通识教育 专业培养 多元发展 指导说明

学术类 文史哲类通

识课程

专业核心课

与选修课 高年级研讨课

早期接触科研训练、了解本专业学术前

沿,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法学院本

科科研基金项目等科研训练活动

交叉复合类 社会科学类

通识课程

专业核心课

与选修课、

跨院系开放

课程

跨院系高年级

研讨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政治学、社

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开放课

程,培养跨学科视野与研究方法

就业创业类 各类通识课

专业核心课

与选修课

法学实践类课

程与就业创业

类课程

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利用

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开

展专业实习,培养职业技能与创业精神

五、信息管理学院培养方案

(一)院系简介

1.学院概况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南京大学历史 悠久的学科之一,溯源于 1927 年金陵大学图

书馆学系和 1940 年中央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1913 年,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克乃文

(William Harry Clemons)在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开设图书馆学课程,实为中国

图书馆学教育之滥觞。1922 年,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东南大学开办暑期图书馆讲习科,此

后至 1926 年每年连续开班。1927 年,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建立,“十六年秋,于大学文

理科,开设图书馆学系。”从此,金大的图书馆学教育正式独立建制。1978 年,恢复图书

馆学专修科;1985 年,依托图书馆学专修科的良好基础,重建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此后

先后改名为南京大学文献情报学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1 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升格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同年加入国际 iSchools 组织。信息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是

信息管理教育的优先序列学科,在国内稳居前列,在江苏省同类学科院系居于引领发展地

位,具有良好的品牌专业建设基础和发展优势。

143

图 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与专业结构

2.学科体系

学院具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图书馆

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图书情报和出版六个硕士学位点及图书馆学、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本科专业。2003 年情报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6 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 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被评

为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2 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学科评估中,

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二。

3.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 55 人,其中教授 26 人,副教授 16 人,讲师 3 人。其中长江学

者特聘教授 2 人,欧洲文理科学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rts)院士 1 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1 人,教育部教学指

导委员会委员 4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5 人,中国社会科

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1 人、常务理事 2 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 2 人,中国管

理学会常务理事 1 人,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1 人,中国信息系统学会常务理事 1 人,

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 1 人,全国高校期刊委员会副会长 1 人。师资队伍规模和整体水平

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办学资源

学院建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

地”、“江苏省数据工程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国家保密培训基地南京分基地”、

“新闻出版总署南京大学出版人才培养基地”等重点研究基地和教学基地;“南京大学信

息产业研究所”、“南京大学信息技术开发研究所”和“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等校

级研究机构。配有 7 个多媒体教室,能够容纳 305 人;可供使用的与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网

络数据库主要有 20 余个,除了南京大学图书馆的所有藏书资源以外,学院资料室可供学生

借阅使用的图书资料 2 万余册,中外文报纸约 120 种。此外,学院利用南京大学国家保密

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平台,整合利用政产学研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与科研。

144

(二)培养目标及特色

信息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按照大平台、宽口径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在进一步推动

三三制教育体系改革的同时,适度向数据服务领域的理论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倾斜,并进

一步增加课程创新性和培养灵活性,目前年均开设专业课程 170 门左右,高于美国平均的

131.8 门;课程创新指标达到 42.3%,IT 课程渗透率本科达到 28.3%、研究生达到 19.4%;

学生自主培养总学分与毕业学分比值本科达到 1:22,研究生达到 1:77 ;以期将来南京

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够保持持续创新和竞争力。

1.招生对象、专业/方向

(1)招生对象:被南京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

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含:保密方向)、图书馆学、档案学和编辑出版。

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计算机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含“保密管理方向”)

该专业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技术能力强、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工作的,

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

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并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

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

面的专门人才。专业特色:①信息管理②信息系统③数据分析与评估④保密管理

本专业注重培养以下几类学生:

第一,具有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学生,能够未来从事数据科学相关领域工

作;

第二,具有信息系统分析能力的学生,能够利用管理科学、数据科学、信息科学等学

科知识,使用系统思维解决企业管理和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具有信息检索、收集、整理、分析、组织能力的学生,能够从事信息咨询和信

息服务产业相关工作。

第四,具有信息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例如政务信息知识、医疗信息知识、保密信息

知识,能够利用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思维解决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问题。

※图书馆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文献功底深、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技术和方

法,能够承担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建设,运用知识管理的基本知

识,开展知识服务和知识导航的综合性专门人才。专业特色:①文献评价②数字图书馆③

书评与阅读

※档案学专业

该专业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从事档案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具备

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同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档案专业专门人才。

145

专业特色:①智库研究与评价②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数字资产管理③科技档案与电子档案

管理

※编辑出版专业

该专业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从事书刊和音像制品编辑、出版和

发行工作的,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

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

编辑出版专门人才。专业特色:数字出版与网络出版。

2.指导思想

信息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围绕以下关键点制定培养计划:一是,以学生学业为中心: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果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构建体现学

习成果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探

索、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尊重学生个性化选

择: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必修课程的总学分,充实通识课程体系,实现通识通修

课程全开放,丰富选修课程资源,增强教学计划弹性,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多路径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三是,大类培养:把握大类学科之间课程体系的相似性与共

通性,制定大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在大一的学科大类层面培养中,开设 1-2 门

共通性课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鼓励开放融合:打破学科“壁垒”,

实现师资、课程、科研训练、实习实训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促进学科间合作交流,

改进和完善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五是,强化创新创业:根据学科

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推进“五位一

体”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打造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实践平台,深化校

际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三个协同”的育人机制,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

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培养目标

在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结合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内涵,

发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的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

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理论与

系统基础,在信息管理研究创新能力、数据储存、分析及应用创新能力和交叉领域融合与

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信息管理精英人才。

146

图 2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创新人才能力结构图

(“一个核心基础和三个创新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科毕业要求总学分为 150 学分:其中通识通修课程 52-59 分;学院学科平台课程 20

学分;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 20 学分,图书馆学、档案学和编辑出版三个

专业核心课程 15 学分(见各专业具体教学计划);选修课程 36-49 学分(见各专业具体教

学计划);毕业实践(4学分)和毕业论文(6 学分)共 10 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注重信息技术的课堂和实践教学,强调将信息技术的

新成果应用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使学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

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

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科

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图书馆学专业教学在传统学科内容的基础上,赋予现代化管理的特色,使学生能够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文化、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关于经济建设、文

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

能力;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文献信息的搜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实际工

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中外文献检索、阅读能力,以及人际交流能力。

※档案学专业教学涉及专业基础课、理论课、方法课和技术课,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档案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基

础知识与业务技能,以及与信息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办公自动化管理的基本能力;

熟悉我国档案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前沿成就与发

展动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47

※编辑出版专业从理论、实务和技术方面设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编辑、出版、发行

与营销技能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市场分析、选题

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

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有关社

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四)课程体系

图 3 信息管理学院本科课程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1.学科导学课

信息管理先修导学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导学课程、图书馆学导学课程、档案学

导学课程、编辑出版导学课程

2.学科平台课(20 学分)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2 学分)、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5 学分)、大数据应用基础(2

学分)、信息组织 (3 学分)、信息检索 (3 学分) 、管理统计学(2 学分)、信息分

析(3 学分)

3.其他课程

(1)通识通修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课、新生研讨课、悦读经典课、新生导学课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学分)、形势与政策(2 学分)

军事技能课程: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2 学分)、军训(1学分)

148

分层次通修课程:大学英语(8 学分)、非专业类数学(4-14 学分)

体育课程:大学体育(4学分)

管理课程:管理学(3 学分)

(2)学科专业课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 学分):

程序设计语言(3 学分)、数据结构(3 学分)、数据挖掘(2 学分)、管理信息系统

(2 学分)、信息系统设计(3 学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 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学分)、信息论基础(3 学分)

※图书馆学专业(15 学分):

图书馆学概论(2 学分)、目录学(2 学分)、图书馆管理实务与案例(3 学分)、信

息资源建设(2 学分)、数字资源管理技术(2 学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2 学分)、

中外图书与图书馆学史(2 学分)

※档案学专业(15 学分):

档案整理与鉴定(3 学分)、科技文件工程学(3 学分)、现代管理(3 学分)、科技

档案管理学(3 学分)、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3学分)

※编辑出版专业(15 学分):

编辑出版学概论(2 学分)、出版物编辑(2 学分)、出版物发行与营销(2 学分)、

数字出版技术(3 学分)、出版企业管理(2 学分)、网络出版导论(3 学分)

(3)开放选修课程

包括专业、跨专业和公共选修课程:计 40-49 学分

4.毕业实践与毕业论文

毕业实践(4学分)和毕业论文(6 学分),计 10 学分。

本科毕业总学分为 150 学分。详见各专业教学计划。

(五)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表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 知识 能力 素质

类别 1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基础

管理统计学

学习信息管理和

信息系统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

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和实现技术

初步具备科学研究

的良好素养

类别 2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掌握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和信息

分析的科学规则

与方法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

研究、传播与开发利

用的基本能力

进一步培养创新意

识及科学素养

类别 3

程序设计语言

数据结构

数据挖掘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掌握现代管理学

理论基础、计算

机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

的能力

具备较高从事信息

组织描述和分析的

科研素养

1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息论基础

表 2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 知识 能力 素质

类别 1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信息传播技术

管理统计学

学习信息管理和

信息系统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

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和实现技术

初步具备科学研究

的良好素养

类别 2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掌握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和信息

分析的科学规则

与方法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

研究、传播与开发利

用的基本能力

进一步培养创新意

识及科学素养

类别 3

图书馆学概论

目录学

图书馆管理实务与案例

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管理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掌握图书馆学与

信息管理的基本

知识

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进行文献信息的搜

索、处理、研究、开

发与传递的实际工作

能力

具备较高的从事知

识导航和信息资源

建设的科研素养、

人文素养

表 3 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 知识 能力 素质

类别 1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信息传播技术

管理统计学

学习信息管理和

信息系统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

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和实现技术

初步具备科学研究

的良好素养

类别 2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掌握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和信息

分析的科学规则

与方法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

研究、传播与开发利

用的基本能力

进一步培养创新意

识及科学素养

类别 3

档案整理与鉴定

科技文件工程学

现代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学

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

掌握档案信息资

源的管理、开发

的理论、原则与

方法

有效地科学管理、开

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科研素

养、人文素养

表 4 编辑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学习成果矩阵

课程体系 学习成果

课程类别 课程 知识 能力 素质

150

类别 1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信息传播技术

管理统计学

学习信息管理和

信息系统的基本

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

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和实现技术

初步具备科学研究

的良好素养

类别 2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掌握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和信息

分析的科学规则

与方法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

研究、传播与开发利

用的基本能力

进一步培养创新意

识及科学素养

类别 3

编辑出版学概论

出版物编辑

出版物发行与营销

数字出版技术

出版企业管理

网络出版导论

掌握系统的编辑

出版理论知识与

技能、宽广的文

化与科学知识

从事编辑、出版、发

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

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科研素

养、人文素养

(六)培养规格与路径

1.培养规格

(1) 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

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研发、生产、设计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

影响;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和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 能力结构要求

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其

它手段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的能力;

专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

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扎实的信息组织、信息分析和数据分析能力,在不同领域进行有

效的数据分析与信息组织的能力,以及和其它学科的融合及创新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

敏锐性。

(3)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外语、信息检索、科技写作等。

15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

道德、艺术等。

自然科学知识:电子电路、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表 5 信息管理学院基础知识与技术能力结构要求

专业名称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学科平台) 专业技术与知识(专业核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基础

信息检索

信息组织

信息分析

管理统计学

程序设计语言

数据结构

数据挖掘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信息论基础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概论

目录学

图书馆管理实务与案例

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管理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中外图书与图书馆学史

档案学

档案整理与鉴定

科技文件工程学

现代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学

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

编辑出版

编辑出版学概论

出版物编辑

出版物发行与营销

数字出版技术

出版企业管理

网络出版导论

本院按理科与文科分别招生。本院各本科专业为管理学科和文学学科,其中信息管理

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三个专业为管理学科,编辑出版专业为文学学科,学制四

年,毕业学分数 150 学分,学生毕业分别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和文学学士学位。

学院本科学生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在社会科学大类和计算机技术大类学习通识通修课

程和系学科平台课程。在此期间,学生基本修完学校通识通修课,掌握系统的学科基础理

论和知识,在德、智、体、美育各方面得到培养,并着重提高外语、数学水平和计算机应

用能力。

学院本科学生第二学年起按专业实行分流培养,学习学科平台课程、各专业核心课程

和选修课程,使之理解和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学院本科学生第四学年上学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践活动,并完成毕业实践报告,

以提高其社会实践、知识应用、工作适应和就业竞争能力。

152

学院本科学生第四学年上学期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导师的师生互选,并开展专业实

践。第四年的下学期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以其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总结。

2.培养路径

图 4 信息管理学院本科的培养路径

3.专业教育(专业培养阶段)

(1)专业准入要求

准入标准:

社会科学试验班学生申请准入图书馆、档案学、编辑出版学专业,须达到如下准入课

程学分要求:1)修完社会科学试验班开设的 2 门共通性平台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2)

至少修完 1门本院开设的菜单式平台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

实施细则:

准入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尊重学生志愿,结合专业准入标准,兼顾院

内各专业协调发展。

准入时间:本院学生专业准入时间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外院系学生申请信息管理系各

专业准入时间在第二、四学期结束时。

准入流程:

a.成立系专业准入工作领导小组。

b.学生填报专业准入申请表。

c.审核申请专业准入学生的准入课程学分修读情况,成绩合格者,即可按本人志愿进

入相关专业学习。

153

d.确定专业准入学生名单,并将专业准入学生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送学校教务处审核。

e.面向全校公示专业准入学生名单。

(2)专业准出要求

课程及学分设置:

表 6 信息管理学院专业准入出课程一览表

专业名称 专业准入

(学科平台课程) 学分 开课学期 准出课程 学分 开课学期

图书馆学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大数据应用基础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管理统计学

2

5

2

3

3

3

2

3

3

4

2

2

2

4

图书馆学概论 2 3

目录学 2 3

图书馆管理实务与案例 3 4

信息资源建设 2 4

信息数字资源管理技术 2 5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2 5

信息管

理与信

息系统

中外图书与图书馆学史 2 6

程序设计语言 3 3

数据结构 3 4

数据挖掘 2 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2 6

管理信息系统 2 4

信息系统设计 3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4

信息论基础 3 3

档案学

现代档案管理 3 3

科技文件工程学 3 3

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 3 4

科技档案管理学 3 4

档案整理与鉴定 3 5

编辑出版

编辑出版学概论 2 3

出版物编辑 2 3

网络出版导论 3 4

出版物发行与营销 2 4

数字出版技术 3 3

出版企业管理 3 6

准出标准:

a.完成通识通修类课程 58 个学分。

154

b.完成 7 门平台准入课程、以及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取得相应的 33-40 个

学分(详见各专业核心课程具体学分要求)。

实施细则:

准出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尊重学生志愿,依据专业准出课程要求标准,

审核准出资格

准出时间:学生专业准出时间在第八学期结束时。

准出流程:

a.成立系专业准出工作领导小组。

b.学生填报专业准出申请表。

c.审核申请专业准出学生的准出课程学分修读情况,成绩合格者,即可按本人志愿进

出相关专业学习。

d.确定专业准出学生名单,并将专业准出学生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送学校教务处审核。

e.面向全校公示专业准出学生名单。

4.多元发展(多元培养阶段)

(1)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

☆学科平台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2 学分)、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5 学分)、信息组织(3 学分)、

信息检索(3 学分)、大数据应用基础(2 学分)、管理统计学(2 学分)、信息分析(3

学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3 学分)、数据结构(3 学分)、数据挖掘(2 学分)、管理信息系统

(2 学分)、信息系统设计(3 学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 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学分)、信息论基础(3 学分)

☆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

图书馆学概论(2 学分)、目录学(2 学分)、图书馆管理实务与案例(3 学分)、信

息资源建设(2 学分)、信息数字资源管理技术(2 学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2 学

分)、中外图书与图书馆学史(2 学分)

☆档案学专业核心课程

现代档案管理(3 学分)、科技文件工程学(3 学分)、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3 学

分)、科技档案管理学(3 学分)、档案整理与鉴定(3 学分)

☆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

编辑出版学概论(2 学分)、出版物编辑(2 学分)、出版物发行与营销(2 学分)、

数字出版技术(3 学分)、出版企业管理(3 学分)、网络出版导论(3 学分)

(2)交叉复合类人才培养:

专业选修课程

155

密码学(初级)、信息隐藏、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决

策支持系统、定密理论与实务、信息对抗、计算机图像处理、保密科技、社会网络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通信安全、商业智能、计算机网络基础

跨专业选修课程

信息经济学、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保密管理概论、信息社会学、信息安全与保密法

规、信息检索实务、IT 项目管理、 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计量学、保密史与保密制度、

信息咨询、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信息资源

公共选修课程

知识产权、市场信息与调研、语义网技术与应用、文化产业管理与实务、电子商务、

互联网战略与应用、知识与科技产业管理、网络营销、职业生涯设计

(3)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

本院各专业开设的就业创业课程:

文化产业概况及创新创业规划、小型知识公司的创设与运营、互联网商务模式、信息

经纪人智慧与实务、企业公关与 CIS 战略

    

156

| 政府管理学院 |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准出 理论/实践

学生毕业

应修总学

分构成

通识教育 通识 新生研讨课、新生导学课、通识教育课(含“悦读经典计划”各类课程),不少于 14 个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9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A 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B 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C 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D 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3

修完理

论后的

假期

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实践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理论

学科平台

共通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2

*说明:一

年级结束

时修完 2

门共通课+

任意 1门

本院菜单

课,即可

准入本院

任一专

业。

共通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理论

菜单 06000030 政治学原理 2 2 二

准入*

理论

菜单 06000630 管理学原理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50 国际政治学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80 社会保障概论 2 2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600000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110 中国政治制度史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000 中国政治思想史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40 西方政治思想史 I(古典)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120 宪法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50 西方政治思想史 II(近现代)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60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基础) 2 2 四 准出 理论

157

核心 06040010 公务员制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030 政治社会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040 比较政治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510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70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I(进阶)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80 公民参与和社会运动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520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90 研究设计与写作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37206003 政治学与行政学新生导学课 1 2 一 理论

说明:

(1)多元

培养阶段

的选修建

议,参见

2017 版本

科人才培

养方案第

六部分

“培养规

格与路

径”。

(2)新生

导学课为

全校开放

选修,2学

时×8周,

1学分,可

计入通识

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51

选修 06000070 公共行政学 3 3 三 理论

选修 06010050 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530 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典导读(英

文)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220 政治心理学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50340 比较政治经济学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50300 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20400 社会正义前沿问题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220 环境政治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04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310 东亚国际关系史 2 2 六 理论

跨专业选

选修 可选修全校各专业开放选修课程

选修 06040020 公共经济学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50200 国际组织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50010 国际法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20080 统计学 3 3 四 理论

选修 06000040 公共政策基础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50320 美国政治与外交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40040 行政法学 3 3 五 理论

选修 91060020 当代全球热点问题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330 欧盟政治与外交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270 俄罗斯政治与外交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10390 日本政治与外交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40050 行政伦理学 2 2 六 理论

就业创业

课程 选修 可选修全校就业创业课程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 06000600 毕业论文 8 八 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学分

总数:8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学科分流、专业准入相关文件为准。

158

国际政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

课程分类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准出 理论/实践

学生毕业

应修总学

分构成

通识教育 通识 新生研讨课、新生导学课、通识教育课(含“悦读经典计划”各类课程),不少于 14 个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9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A 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B 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C 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D 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3

修完理

论后的

假期

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实践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理论

学科平台

共通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2

*说明:

一年级结

束时修完

2门共通

课+任意

1门本院

菜单课,

即可准入

本院任一

专业。

共通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理论

菜单 06000030 政治学原理 2 2 二

准入*

理论

菜单 06000630 管理学原理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50 国际政治学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80 社会保障概论 2 2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600000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000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60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基础)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010 国际法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200 国际组织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020 战后国际关系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040 比较政治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70 政治科学研究方法 II(进阶)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300 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 2 2 五 准出 理论

159

核心 06050340 比较政治经济学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520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050 国际政治经济学 2 2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040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2 2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50310 东亚国际关系史 2 2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10490 研究设计与写作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37206004 国际政治新生导学课 1 2 一 理论

说明:

(1)多

元培养阶

段的选修

建议,参

见 2017

版本科人

才培养方

案第六部

分“培养

规格与路

径”。

(2)新

生导学课

为全校开

放选修,

2学时×

8周,1

学分,可

计入通识

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51

选修 06010440 西方政治思想史 I(古典)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10530 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典导读

(英文)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050 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220 政治心理学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50320 美国政治与外交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10510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50330 欧盟政治与外交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270 俄罗斯政治与外交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10390 日本政治与外交 2 2 六 理论

选修 91060020 当代全球热点问题 2 2 六 理论

跨专业选

选修 可选修全校各专业开放选修课程

选修 06000120 宪法学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00110 中国政治制度史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40020 公共经济学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10030 政治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450 西方政治思想史 II(近现代)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20080 统计学 3 3 四 理论

选修 06000040 公共政策基础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480 公民参与和社会运动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40430 中国国家治理变革与发展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50220 环境政治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20300 公共组织理论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20400 社会正义前沿问题 2 2 六 理论

就业创业

课程 选修 可选修全校就业创业课程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 06000600 毕业论文 8 八 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学

分总数:

8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学科分流、专业准入相关文件为准。

 

160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准出 理论/实践

学生毕业

应修总学

分构成

通识教育 通识 新生研讨课、新生导学课、通识教育课(含“悦读经典计划”各类课程),不少于 14 个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9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A 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B 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C 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D 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3

修完理

论后的

假期

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实践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理论

学科平台

共通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3

*说明:

一年级结

束时修完

2门共通

课+任意

1门本院

菜单课,

即可准入

本院任一

专业。

共通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理论

菜单 06000030 政治学原理 2 2 二

准入*

理论

菜单 06000630 管理学原理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50 国际政治学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80 社会保障概论 2 2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6040300 西方行政学说史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070 公共行政学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020 公共经济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310 比较政府体制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010 公务员制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000 组织行为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210 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370 公共管理的质性方法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040 公共政策基础 2 2 五 准出 理论

161

核心 06040380 公共预算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390 行政法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260 绩效管理 2 2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050 行政伦理学 2 2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060 人力资源管理 3 3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40070 公共政策分析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37206001 行政管理新生导学课 1 2 一 理论

说明:

(1)多

元培养阶

段的选修

建议,参

见 2017

版本科人

才培养方

案第六部

分“培养

规格与路

径”。

(2)新

生导学课

为全校开

放选修,

2学时×

8周,1

学分,可

计入通识

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50

选修 06040270 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00120 宪法学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00060 经济学原理 3 3 三 理论

选修 06040360 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40400 项目管理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40410 公益慈善组织管理 2 2 四 理论

选 修 06040420 行政学前沿(双语)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40230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40430 中国国家治理变革与发展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20390 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40240 政府与企业关系导论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40250 城市与社区治理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40280 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40440 形式逻辑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10490 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40320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2 2 七 理论

选 修 06040450 地方治理创新案例分析 2 2 八 理论

跨专业

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各专业开放选修课程

选修 06000000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2 2 三 理论

选修 06010030 政治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50200 国际组织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10040 比较政治学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20000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2003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 2 四 理论

选修 06020060 社会政策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10510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20050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50050 国际政治经济学 3 3 六 理论

就业创业

课程 选修 可选修全校就业创业课程

162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学科分流、专业准入相关文件为准。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 06000600 毕业论文 8 八 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学

分总数:

8

学分总计 150

16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

课程分类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准出 理论/实践

学生毕业

应修总学

分构成

通识教育 通识 新生研讨课、新生导学课、通识教育课(含“悦读经典计划”各类课程),不少于 14 个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9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A 体育(一) 1 2 一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B 体育(二) 1 2 二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C 体育(三) 1 2 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40010D 体育(四) 1 2 四 理论+实践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自选 理论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3

修完理

论后的

假期

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实践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理论

学科平台

共通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准入*

理论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3

*说明:

一年级结

束时修完

2门共通

课+任意

1门本院

菜单课,

即可准入

本院任一

专业。

共通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理论

菜单 06000030 政治学原理 2 2 二

准入*

理论

菜单 06000630 管理学原理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50 国际政治学 2 2 二 理论

菜单 06000080 社会保障概论 2 2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6000060 经济学原理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070 公共行政学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120 宪法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90 公共经济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10 职业生涯与薪酬管理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00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3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70 社会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80 统计学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00040 公共政策基础 2 2 五 准出 理论

164

核心 06020020 保险精算 3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60 社会政策 2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40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3 3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6020050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37206002 劳动与社会保障新生导学课 1 2 一

说明:

(1)多

元培养阶

段的选修

建议,参

见 2017

版本科人

才培养方

案第六部

分“培养

规格与路

径”。

(2)新

生导学课

为全校开

放选修,

2学时×

8周,1

学分,可

计入通识

学分。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50

选 修 06020200 卫生经济学 2 2 四 理论

选 修 06020220 劳动经济学 2 2 四 理论

选 修 06020260 商业保险学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20370 社会保障专业英语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2038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 2 五 理论

选 修 06020210 社会保险学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20300 公共组织理论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20240 社会问题经济学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20310 科学管理与运筹方法 2 2 六 理论

选 修 06020250 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 2 2 七 理论

选 修 06020280 公共卫生管理 2 2 八 理论

跨专业

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各专业开放选修课程

选修 06040230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40380 公共预算 2 2 五 理论

选修 91060030 中国公共服务模式与绩效评估 2 2 五 理论

选修 06040240 政府与企业关系导论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40250 城市与社区治理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40280 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40260 绩效管理 2 2 六 理论

选修 06040320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2 2 七 理论

选修 06040270 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 2 2 八 理论

就业创业

课程 选修 可选修全校就业创业课程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 06000600 毕业论文 8 八 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学

分总数:

8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学科分流、专业准入相关文件为准。

 

 

 

165

| 社会学院 |

社会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

准出

理论/

实践

学生毕

业应修

总学分

构成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

数:49

(其中

通识教

育模块

课程,

要求不

少于 14

个学

分,悦

读经典 2

学分)

新生

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

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

导学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导学课程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50 形势与政策 2 2 五、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2+1 自选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 2+1 自选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部分) 3 3 自选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部分) 3 3

修完

理论

部分

后的

寒假

或暑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体育 通修 00040010A/B/C/D 大学体育 4 2 四个

学期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共通

性课

平台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

数:45

平台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菜单

式课

平台 08000090 社会学概论 2 2 二

平台 08000100 社会工作概论 2 2 二

平台 08000120 人类学概论 2 2 二

专业核心

核心 08010040A 西方社会学理论(上)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50 初级社会统计学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70 中国社会思想史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30 社会心理学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60 社会调查方法 3 3 四 准出 理论

166

核心 08010040B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80 高级社会统计学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430 组织社会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90 定性研究方法 3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100 经济社会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120 农村社会学 3 3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130 城市社会学 3 3 七 准出 理论

本硕贯通 选修 08010110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2 2 五

理论

三条发

展路径

的学生

在相应

模块应

修学分

总数:

46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150 家庭社会学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190 环境社会学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40A 成长小组(初级)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420 中国社会学史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180 传播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480 政治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200 知识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410 历史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210 文化社会学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220 教育社会学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550I 全球性的挑战和文化回应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230 社会分层与流动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270 社区概论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310 宗教社会学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540I 社会转型中的中日家庭社会学

研究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520 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研究 2 2 六

理论

交叉复合

(本专业+

环境专业)

选修 08010260 社会生态学 2 2 五

理论

交叉复合

(本专业+

人口专业)

选修 08010370 人口社会学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280 女性研究导论 2 2 六

理论

跨专业选修

(相关专业

课程建议)

选修 08010350 文化人类学 2 2 三

理论

选修 08010510I 犯罪学导论 2 2 四

理论

选修 08010360 民俗学 2 2 五

理论

选修 08010380 人类学实地考察与写作 2 2 七

理论

嵌入

式专

业课

选修 08010470 应用 STATA 做数据分析 2 2 六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91080010

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究方法

及应用 2 2 五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08010140 社会问题 2 2 六

理论

平台 选修 可选全校创新平台课

167

创新创业

实践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发表学术论

文、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核心 08010440 学年论文 2 2 六

毕业论

文/设计

学分总

数:10

核心 08010450 毕业实习 2 2 八

核心 08010460 毕业论文 6 2 八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168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

准出

理论/

实践

学生毕

业应修

总学分

构成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

数:49

(其中

通识教

育模块

课程,

要求不

少于

14 个

学分,

悦读经

典 2学

分)

新生

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

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

导学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导学课程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50 形势与政策 2 2 五、六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2+1 2+1 自选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2+1 2+1 自选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理论部分)

3 3 自选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部分)

3 3

修完理

论部分

后的寒

假或暑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体育 通修 00040010A/B/C/D 大学体育 4 2 四个

学期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共通

性课

平台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

数:43

平台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菜单

式课

平台 08000100 社会工作概论 2 2 二

平台 08000090 社会学概论 2 2 二

平台 08000110 心理学概论 2 2 二

专业核心

核心 08010050 初级社会统计学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260 社会福利思想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010 社会政策概论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020 个案工作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030 团体工作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60 社会调查方法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80 高级社会统计学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060 社会工作行政 3 3 五 准出 理论

169

核心 08020070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3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040 社区工作 3 3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2005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3 3 六 准出 理论

本硕贯通 选修 08010110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2 2 五

理论

三条发

展路径

的学生

在相应

模块应

修学分

总数:

48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40A 成长小组(初级)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00 矫治社会工作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20 医务社会工作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040A 西方社会学理论(上) 3 3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150 家庭社会学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030 社会心理学 3 3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040B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3 3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430 组织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480 政治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40B 成长小组(高级)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100 经济社会学 3 3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090 家庭社会工作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10 学校社会工作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30 老年社会工作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20180 社会工作评估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10520 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研究 2 2 六

理论

交叉复合

(本专业+

市场营销

专业)

选修 08020200 社会营销学 2 2 五

理论

交叉复合

(本专业+

人口学专

业)

选修 08010370 人口社会学 2 2 五

理论

跨专业

选修 选修 08010350 文化人类学 2 2 三

理论

跨专业

选修 选修 08010510I 犯罪学导论 2 2 四

理论

跨专业

选修 选修 08010360 城市社会学 2 2 五

理论

跨专业选

修(相关

专业课程

建议)

选修 08010380 人类学实地考察与写作 2 2 七

理论

嵌入

式专

业课

选修 08010470 应用 STATA 做数据分析 2 2 六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91080010

社会热点问题的定量研

究方法及应用 2 2 五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08010140 社会问题 2 2 六

理论

平台

课 选修 可选全校创新平台课

创新创业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发表学术论 实践

170

实践 文、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核心 08010440 学年论文 2 2 六

毕业论

文/设

计学分

总数:

10

核心 08010450 毕业实习 2 2 八

核心 08010460 毕业论文 6 2 八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171

心理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

准出

理论/

实践

学生毕

业应修

总学分

构成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

数:49

(其中

通识教

育模块

课程,

要求不

少于 14

个学

分,悦

读经典

2学

分)

新生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导学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导学课程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50 形势与政策 2 2 五、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 2+1 自选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1 2+1 自选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理论部分)

3 3 自选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部分)

3 3

修完

理论

部分

后的

寒假

或暑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体育 通修 00040010A/

B/C/D 大学体育 4 2

四个

学期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事技能训练 1 1 一

通修 00050010 军事理论教学 2 2 二

共通性课程 平台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本模块

应修学

分总

数:46

平台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2 2 一

菜单式课程

平台 08000110 心理学概论 2 2 二

平台 08000090 社会学概论 2 2 二

平台 08000120 人类学概论 2 2 二

专业核心

核心 08030010 心理统计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20 发展心理学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50 生理心理学 3 3 三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30A 实验心理学(上) 2 2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40 心理测量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10030 社会心理学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80I 心理学史 3 3 四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110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 3 3 五 准出 理论

172

核心 08030070 认知心理学 3 3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30B 实验心理学(下)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100 教育心理学 2 2 五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60 人格心理学 3 3 六 准出 理论

核心 08030090 变态心理学 3 3 六 准出 理论

本硕贯通

选修 08030420 高级实验技术课程 2 2 五

理论

三条发

展路径

的学生

在相应

模块应

修学分

总数:

45

选修 08030410 心理学论文阅读与写作 2 2 五

理论

选修 08030400 心理学专用实验设计软件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8030390 情绪心理学 3 3 三

理论

选修 08020140A 成长小组(初级) 2 2 三

理论

选修 08030360 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 2 三

理论

选修 08030430 数据统计专用软件 2 2 四

理论

选修

选修 08030170 跨文化心理学 3 3 五

理论

选修

选修 08030180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3 六

理论

选修 08030380 进化心理学 2 2 六

理论

交叉复合 选修

专业选修 选修

跨专业

选修 选修

嵌入

式专

业课

选修 08030160 工程心理学 2 2 五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08030440 网络心理咨询 2 2 五

理论

平台

课 选修 可选全校创新平台课

创新创业实践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发表学

术论文、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毕业论文/设计

核心 08010440 学年论文 2 2 六

毕业论

文/设

计学分

总数:

10

核心 08010450 毕业实习 2 2 八

核心 08010460 毕业论文 6 2 八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173

| 法学院 | 法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

准出

理论/

实践

学生毕业

应修总学

分构成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 49

(其中通

识教育模

块课程,

要求不少

于 14 个

学分,悦

读经典 2

学分)

新生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导学 通识 法学导论(慕课)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一) 4 4 一

理论

英语 通修 00020010B 大学英语(二) 4 4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 一

理论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3 3 自选

理论+

实践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概论 3 3 自选

理论+

实践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理论部分)

3 3 自选

理论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实践部分)

3

修完理

论部分

后的寒

假或暑

实践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思想政治 通修 00040010A 体育(一) 1 1 一

理论+

实践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410B 体育(二) 1 2 二

理论+

实践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410C 体育(三) 1 2 三

理论+

实践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410D 体育(四) 1 2 四

理论+

实践

军事 通修 0000005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

科技 2 2 二

理论

军事 通修 000000520 军训 1

实践

共通性

课程 平台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理论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44

共通性

课程 平台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导论 2 2 一

理论

菜单式

课程 平台 03001530 刑法学(总论一) 2 2 二

准入/

准出 理论

菜单式

课程 平台 03000040A 民法学(总则) 2 2 二

准入/

准出 理论

174

菜单式

课程 平台 03000010A 法理学(一) 2 2 二

准入/

准出 理论

菜单式

课程 平台 03001180 美国法导论 2 2 二 选修 理论

菜单式

课程 平台 03000290 家庭法与继承法 2 2 二 选修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30 宪法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50B 刑法学(分论) 2 2 三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40B 民法学(物权法) 2 2 三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60 刑事诉讼法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120 国际公法学 2 2 三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40C 民法学(债法) 2 2 四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100 经济法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80A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学(一) 2 2 四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70 民事诉讼法学 2 2 四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20 中国法制史 2 2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10B 法理学(二) 2 2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090 商法学(总论) 2 2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27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 2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130 国际经济法学

(总论) 2 2 五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140 国际私法学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110 知识产权法学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3000260 环境资源法 2 2 六 准出 理论

本硕贯通 选修 03000200 外国法制史 2 2 三

理论

三条发展

路径的学

生在相应

模块应修

学分总

数:50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1520 刑法学(总论二)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600 法律英语 2 2 三

实践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500 法律社会学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280 经济刑法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80 国际商法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140 国际贸易法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10 公司法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50 保险法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1510 破产法 2 2 四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080B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二)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60 竞争法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70 证据法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220 西方法律思想史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90 国际投资法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430 法律方法 2 2 六

理论

175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210 中国法律思想史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30 房地产法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40 税法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320 金融法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470 证券法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240 行政法分论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460 律师实务 2 2 七

实践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250 立法学 2 2 七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510 犯罪学 2 2 七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450 诊所法律课程 2 2 五

实践

交叉复合(本

专业+社会科学

类专业)

选修 除选修本专业课程外,推荐选取社会科学类课程

专业选修 选修 选修本专业课程

跨专业选修

(相关专业课

程建议)

选修 选修经济管理类课程

嵌入式专

业课 选修 61000200 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 1 1

实践

行业课 选修 可选修全校创新创业课程 实践

平台课 选修 可选修全校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

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实践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核心 03000800A 专业实习(一) 2

暑期

(二)

核心 03000800B 专业实习(二) 2

暑期

(三)

毕业论文/设计 — 03000810 毕业论文 4

8

毕业论文

/设计学

分总数:

8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176

法学专业国际班本科教学计划 课

课程分类 课程

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课程名称)

准入/

准出

理论/

实践

学生毕

业应修

总学分

构成

英语 必修 41000250 法学英语翻译与写作 2 2 三

理论

英语 必修 41000260 法律文书经典导读 2 2 四

理论

英语 必修 41000270 法学英语口笔译 2 2 五

理论

英语 必修 41000280 法学英语文献检索与学

术论文写作 2 2 六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50 刑法学(分论) 2 2 三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540 经济法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10 国际公法学 2 2 四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30 法理学(二) 2 2 五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60 国际经济法学(总论) 2 2 五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70 知识产权法学 2 2 六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80 国际私法学 2 2 六

理论

专业核心 必修 0300139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2 2 六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1180I 美国法导论 2 2 二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0600I 法律英语 2 2 三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3001270 比较宪法 2 2 三

理论

学分总计 30

 

 

 

177

| 信息管理学院 | 

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学期 准入/

准出

理论/

实践

学生毕业

应修总学

分构成

通识

教育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应

修学分总

数:52

(其中通

识教育模

块课程,

要求不少

于 14 个学

分,悦读

经典 2学

分)

新生

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

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

导学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导学课程

通修

课程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 4 4/1 一 理论

00020010B 大学英语 4 4/1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2 一 理论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

实践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

实践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理论) 3 3 自选 理论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实践) 3

修完理论

后的寒假

或暑假

实践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 大学体育(一) 1 1 一 理论+

实践

00040011 大学体育(二) 1 1 二 理论+

实践

00040012 大学体育(三) 1 1 三 理论+

实践

00040010 大学体育(四) 1 1 四 理论+

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1 一 实践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 2 2 二 理论

管理 通修 09000510 管理学 3 3 四

学科

平台

共通

性课

平台 0700010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理论

本模块应

修学分:

39

平台 0700011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2 一 理论

菜单

式课

平台 07000010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2 2 三 理论

07000020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5 4\2 三 理论+

178

实践

07000030A 信息组织 3 3 二 理论+

实践

07000030B 大数据应用基础 2 2 四 理论+

实践

07000040A 信息检索 3 3 二 理论+

实践

07000090 管理统计学 2 2\2 四 理论+

实践

07000050 信息分析 3 3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7010010 图书馆学概论 2 2 三 准出 理论

07010020 目录学 2 3 三 准出 理论

07010030 图书馆管理实务与案例 3 3 四 准出 理论

07010040 信息资源建设 2 2 四 准出 理论+

实践

07010070 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2 2 五 准出 理论+

实践

07010050 信息数字资源管理技术 2 2 五 准出 理论+

实践

07010160 中外图书与图书馆学史 2 2 六 准出 理论

专业

学术

本硕

贯通 选修

三条发展

路径的学

生在相应

模块应修

学分总

数:49

专业

选修 选修

07010110 阅读文化学 2 2 四 理论

07000440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 2 2 六 理论

07010120 连续出版物概论 2 2 五 理论

07010130 电子多媒体出版物管理 2 2 六 理论

07010140 世界书业概论 2 2 六 理论

07010150 书评理论与写作 2 2 六 理论

交叉

复合

交叉

复合

(本

专业

+

业)

选修

07000230 信息经济学 2 2 三 理论

07000440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 2 2 一 理论

07000610 IT 项目管理 2 2 五 理论+

实践

07000300 信息计量学 2 2 五 理论

专业

选修 选修

07000340 保密管理概论 2 2 三 理论

07000350 信息安全与保密法规 2 2 四 理论

07000280 信息检索实务 2 2 四 理论+

实践

07000240 信息服务与用户 2 2 五 理论

07000250 信息咨询 2 2 六 理论

07000320 网络与信息安全 2 2 七 理论

跨专

业选

选修 07000430 知识产权 2 2 七 理论

07000470 市场信息与调研 2 2 四 理论

179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相

关专

业课

程建

议)

07000580 语义网技术及应用 2 2 五 理论

07000460 文化产业管理与实务 2 2 六 理论

07000510 电子商务 2 2 六 理论+

实践

07000530 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 2 2 六 理论+

实践

07000450 知识与科技产业管理 2 2 七 理论

07000520 网络营销 2 2 七 理论

07000570 职业生涯设计 2 2 七 理论

就业

创业

创新

创业

课程

嵌入

式专

业课

选修

61000

060 文化产业概况及创新创业规划 2 2 五 理论

61000

070 小型知识公司的创设与运营 2 2 五 理论

61100

010 互联网商务模式 2 2 六 理论

61100

020 信息经纪人智慧与实务 2 2 六 理论

61100

030 企业公关与 CIS 战略 2 2 六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平台

课 选修 可选全校创新平台课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发表学术论

文、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设计 —

07000

190 毕业实践 4 七 实践 毕业论文/

设计学分

总数:10 07000

200 毕业论文 6 八 实践

学分总计 150

180

档案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

准出 理论/实践

学生毕业应修

总学分构成

通识

教育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应修学

分总数:52

(其中通识教

育模块课程,

要求不少于 14

个学分,悦读

经典 2学分)

新生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导学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导学课程

通修

课程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 4 4/1 一 理论

00020010B 大学英语 4 4/1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2 一 理论

思想政治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理论)

3 3 自选 理论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

3

修完

理论

后的

寒假

或暑

实践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 大学体育(一) 1 1 一 理论+实践

00040011 大学体育(二) 1 1 二 理论+实践

00040012 大学体育(三) 1 1 三 理论+实践

00040010 大学体育(四) 1 1 四 理论+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1 一 实践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 2 2 二 理论

管理 通修 09000510 管理学 3 3 四 理论

学科

平台

共通性

课程

平台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

分总数:39

平台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2 一 理论

菜单式

课程 平台

07000010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2 2 三 理论

07000020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5 4\2 三 理论+实践

07000030A 信息组织 3 3 二 理论+实践

07000030B 大数据应用基础 2 2 四 理论+实践

07000040A 信息检索 3 3 二 理论+实践

181

07000090 管理统计学 2 2\2 四 理论+实践

07000050 信息分析 3 3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7030010 现代档案管理 3 3 三 准出 理论

07030020 科技文件工程学 3 2 三 准出 理论+实践

07030030 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馆 3 3 四 准出 理论

07030040 科技档案管理学 3 3 四 准出 理论

07030110 档案整理与鉴定 3 3 五 准出 理论

本硕贯通 选修

三条发展路径

的学生在相应

模块应修学分

总数:49

专业选修 选修

07030180 中国档案事业史 2 2 三 理论

07030100 档案学研究方法 2 2 四 理论

07030050 文秘理论与实务 2 2 五 理论

07030070 中国政治制度史 2 2 五 理论

07030080 档案编研概论 2 2 五 理论+实践

07030130 专门档案管理 2 2 六 理论

07030160 档案法规 2 2 六 理论

交叉复合(本

专业+ 专

业)

选修

07000230 信息经济学 2 2 三 理论

07000440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 2 2 一 理论

07000210 信息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07000610 IT 项目管理 2 2 五 理论+实践

07000300 信息计量学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7000340 保密管理概论 2 2 三 理论

07000350 信息安全与保密法规 2 2 四 理论

07000280 信息检索实务 2 2 四 理论+实践

07000240 信息服务与用户 2 2 五 理论

07000250 信息咨询 2 2 六 理论

07000320 网络与信息安全 2 2 七 理论

跨专业选修

(相关专业课

程建议)

选修

07000430 知识产权 2 2 七 理论

07000470 市场信息与调研 2 2 四 理论

07000580 语义网技术及应用 2 2 五 理论

07000460 文化产业管理与实务 2 2 六 理论

07000510 电子商务 2 2 六 理论+实践

07000530 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 2 2 六 理论+实践

07000450 知识与科技产业管理 2 2 七 理论

07000520 网络营销 2 2 七 理论

07000570 职业生涯设计 2 2 七 理论

就创新 嵌入式专 选修 61000060 文化产业概况及创新创业 2 2 五 理论

182

创业

课程

业课 规划

61000070 小型知识公司的创设与运

营 2 2 五 理论

61100010 互联网商务模式及其构建 2 2 六 理论

61100020 信息经纪人智慧与实务 2 2 六 理论

61100030 企业公关与 CIS 战略 2 2 六 理论

行业课 选修

平台课 选修 可选全校创新平台课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发表学术论

文、获得专利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设计 — 07000190 毕业实践 4 七 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

学分总数:10 07000200 毕业论文 6 八 实践

学分总计 150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183

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课程

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修读

学期 准入/准出 理论/实践

学生毕业应修

总学分构成

通识

教育

通识 通识 可选修全校通识课程

本模块应修学

分总数:52

(其中通识教

育模块课程,

要求不少于 14

个学分,悦读

经典 2学分)

新生

研讨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研讨课程

悦读

经典 通识 可选修全校悦读经典课程

新生

导学 通识 可选修全校新生导学课程

通修

课程

英语 通修 00020010A 大学英语 4 4/1 一 理论

00020010B 大学英语 4 4/1 二 理论

数学 通修 00010013 简明微积分 4 4/2 一 理论

思想

政治 通修

00000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00000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2/1 自选 理论+实践

0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自选 理论

00000030A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 3 3 自选 理论

00000030B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3

修完理

论后的

寒假或

暑假

实践

00000050A 形势与政策(上) 1 1 五 理论

00000050B 形势与政策(下) 1 1 六 理论

体育 通修

00040010 大学体育(一) 1 1 一 理论+实践

00040011 大学体育(二) 1 1 二 理论+实践

00040012 大学体育(三) 1 1 三 理论+实践

00040010 大学体育(四) 1 1 四 理论+实践

军事 通修 00050020 军训 1 1 一 实践

00050010 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 2 2 二 理论

管理 通修 09000510 管理学 3 3 四 理论

学科

平台

共通

性课

平台 06000620 社会科学导论 2 2 一 理论

本模块应修学

分总数:33

平台 08000080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2 一 理论

菜单

式课

平台

07000010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2 2 三 理论

07000020 数据科学与数据分析 5 4\2 三 理论+实践

07000030A 信息组织 3 3 二 理论+实践

07000030B 大数据应用基础 2 2 四 理论+实践

07000040A 信息检索 3 3 二 理论+实践

184

07000090 管理统计学 2 2\2 四 理论+实践

07000050 信息分析 3 3 二 理论

专业核心 核心

07040010 编辑出版学概论 2 2 三 准出 理论

07040020 出版物编辑 2 2 三 准出 理论

07040030 出版物发行与营销 2 2 四 准出 理论

07040040 数字出版技术 3 3 三 准出 理论+实践

07040060 网络出版导论 2 2 四 准出 理论

07040050 出版企业管理 2 2 六 准出 理论

本硕贯通 选修 07040250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出版文化 2 2 六 理论+实践

三条发展路径

的学生在相应

模块应修学分

总数:49

专业选修 选修

07040140 出版市场调研与分析 2 2 三 理论

07040120 出版经济与财务 2 2 四 理论

07040190 中外编辑出版史 2 2 四 理论

07040070 著作权法概论 2 2 四 理论

07040110 出版文化学 2 2 五 理论

07040220 期刊策划与出版 2 2 五 理论

07040230 知识交流与文化缔构 2 2 五 理论

07040130 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 2 2 六 理论

07040200 编辑出版应用写作 2 2 六 理论

07040150 出版策划与选题实务 2 2 六 理论

交叉复合

(本专业+

专业)

选修

07000230 信息经济学 2 2 三 理论

07000440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 2 2 一 理论

07000210 信息社会学 2 2 四 理论

07000610 IT 项目管理 2 2 五 理论+实践

07000300 信息计量学 2 2 五 理论

专业选修 选修

07000340 保密管理概论 2 2 三 理论

07000350 信息安全与保密法规 2 2 四 理论

07000280 信息检索实务 2 2 五 理论+实践

07000240 信息服务与用户 2 2 五 理论

07000250 信息咨询 2 2 六 理论

07000320 网络与信息安全 2 2 七 理论

跨专业选

修(相关

专业课程

建议)

选修

07000430 知识产权 2 2 七 理论

07000470 市场信息与调研 2 2 四 理论

07000580 语义网技术及应用 2 2 五 理论

07000460 文化产业管理与实务 2 2 六 理论

07000510 电子商务 2 2 六 理论+实践

07000530 互联网商务模式与战略 2 2 六 理论+实践

185

备注:准入课程以院系培养方案或学校公布的分流相关文件为准。

 

 

  

07000450 知识与科技产业管理 2 2 七 理论

07000520 网络营销 2 2 七 理论

07000570 职业生涯设计 2 2 七 理论

创新

创业

课程

嵌入

式专

业课

选修

61000060 文化产业概况及创新创业

规划 2 2 五 理论

61000070 小型知识公司的创设与运营 2 2 五 理论

61100010 互联网商务模式 2 2 六 理论

61100020 信息经纪人智慧与实务 2 2 六 理论

61100030 企业公关与 CIS 战略 2 2 六 理论

行业

课 选修

平台

课 选修 可选全校创新平台课

公共选修 选修 可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

创新创业实践 选修 鼓励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

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设计 — 07000190 毕业实践 4 七 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

学分总数:10 07000200 毕业论文 6 八 实践

学分总计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