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JUNYI NEWS 2 1 JUN 2019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存,這一切終需回到教育的源頭。教育必須改變!它不只包含了學校教育與社 會教育,甚至涵蓋為人的基本品格。我認為未來的教育必須先學「做人 」,再 學「生活」,最後才是「做事」。 我們必須先從修己的「做人」開始,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正向積極 的態度,訓練孩子有自制的能力,具備悲憫心、同理心、正義感。其次是「生 活」的能力。人之所以為人,最終必須要懂得「生活」;在機器人將大量取代 均一的孩子先學 「做人 」 的態度與「生活 」 的能力 均一高中實驗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基本學習能力與處世的態度,培養適 應多元型態生活的品格素養、人文素養以及公民素養,懂得做人、做事,會生 活。其中創意學群的實驗課程,以「當代藝術」、「國際餐旅」、「綠能建築」 為領域主題,內容涵蓋多元文化、歷史縱深、美學涵養、設計思維、科技運用 以及國際連結等。嚴董事長更期待均一的孩子可以透過音、舞、戲、美的課程, 累積人文藝術的涵養,豐富生命的厚度。由於台東在地不易聘請藝術領域的老 師,因此當代藝術與國際餐旅課程的老師群,幾乎都是每週從台北坐飛機或是 高雄坐火車來到台東,不辭舟車勞頓,將藝術的養分帶給花東的孩子。經過一 學年的課程教學,各年級的孩子也都努力嘗試創新的課程,從中探索自我,認 識自我,更能從中找到自我,因此,學校特別規劃於 5 月 20 日至 5 月 24 日 期間舉辦第一屆藝術節慶週,讓各年級的學生透過音、舞、戲、美的呈現方式, 讓孩子展現學習的成果。 人類的今日,我們唯一能賴以生存的工具,正是「生活」的能力,因為那必須 有溫度、有感覺。 當孩子們在走向社會以前,已具備「做人」的態度與「生活」的能力,並明 確知道自己的喜好與方向,相信孩子「做事」的能力,自可迎刃而解。我們 必須協助孩子發掘自我的天賦與極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些都不是一蹴 可幾,而且我們必須從老師做起,均一學校背負著這樣的使命,也有改變教 育的決心! 創意學群實驗課程 孩子累積人文藝術涵養 懂得會生活的能力 嚴長壽 董事長

JUNjunyi.tw/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20190613... ·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JUNjunyi.tw/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20190613... ·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J U N Y I N E W S

開 啟 天 賦 . 雙 語 國 際 . 在 地 連 結 . 正 向 創 新

第 2 1 期JUN 2019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存,這一切終需回到教育的源頭。教育必須改變!它不只包含了學校教育與社

會教育,甚至涵蓋為人的基本品格。我認為未來的教育必須先學「做人 」,再

學「生活」,最後才是「做事」。

我們必須先從修己的「做人」開始,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思辨能力、正向積極

的態度,訓練孩子有自制的能力,具備悲憫心、同理心、正義感。其次是「生

活」的能力。人之所以為人,最終必須要懂得「生活」;在機器人將大量取代

均一的孩子先學「做人 」 的態度與「生活 」 的能力

均一高中實驗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基本學習能力與處世的態度,培養適

應多元型態生活的品格素養、人文素養以及公民素養,懂得做人、做事,會生

活。其中創意學群的實驗課程,以「當代藝術」、「國際餐旅」、「綠能建築」

為領域主題,內容涵蓋多元文化、歷史縱深、美學涵養、設計思維、科技運用

以及國際連結等。嚴董事長更期待均一的孩子可以透過音、舞、戲、美的課程,

累積人文藝術的涵養,豐富生命的厚度。由於台東在地不易聘請藝術領域的老

師,因此當代藝術與國際餐旅課程的老師群,幾乎都是每週從台北坐飛機或是

高雄坐火車來到台東,不辭舟車勞頓,將藝術的養分帶給花東的孩子。經過一

學年的課程教學,各年級的孩子也都努力嘗試創新的課程,從中探索自我,認

識自我,更能從中找到自我,因此,學校特別規劃於 5 月 20 日至 5 月 24 日

期間舉辦第一屆藝術節慶週,讓各年級的學生透過音、舞、戲、美的呈現方式,

讓孩子展現學習的成果。

人類的今日,我們唯一能賴以生存的工具,正是「生活」的能力,因為那必須

有溫度、有感覺。

當孩子們在走向社會以前,已具備「做人」的態度與「生活」的能力,並明

確知道自己的喜好與方向,相信孩子「做事」的能力,自可迎刃而解。我們

必須協助孩子發掘自我的天賦與極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些都不是一蹴

可幾,而且我們必須從老師做起,均一學校背負著這樣的使命,也有改變教

育的決心!

創意學群實驗課程

孩子累積人文藝術涵養懂得會生活的能力

—— 嚴長壽 董事長

Page 2: JUNjunyi.tw/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20190613... ·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呼!終於完成了一件大事了!」這是我完成藝術週後,腦中浮現出第一、

同時也是唯一的念頭。此次藝術週總共有十個表演,我參與了其中六個,份

量佔很高;雖然表演時很風光、很體面,但是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花比別人

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準備。這六個表演裡,有四個是多人的大合唱,一個是

動態藝術呈現,另一個則是由四個男生組成阿卡貝拉團的理髮師合唱,這也

是我們花最多精力投注的表演;其餘的表演都是全十年級當代藝術學群同學

一起參與完成。

當上學期末育慶老師說他無法繼續帶我們合唱時,我的心情有點複雜,因為

是他帶領著我,從不太敢唱歌到現在敢上台盡情表演。後來聽到這學期是

Howard 老師,依然很開心,因為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老師。老師一上課,

就先帶著我們發聲,每一部合聲練習,老師也會單獨帶著每一部唱 2-3 次,

最後讓每個聲部全部和在一起,就這樣一路練習,慢慢地調我們的音色、呼

吸、情緒、動作,讓合唱不再只是很多人一起唱歌,而是在訴說著一個充滿

音律的故事。在這過程中,我找到了更多的自信,這是我以前對於表演所沒

有過的感受。

有一次上課結束時,有三位同學被留了下來,而我們三位都有點擔心是發生

了甚麼事情,不料 Howard 老師只是問一句:「你們喜歡唱歌嗎?」我們三

個不約而同的說:「喜歡」,他又問:「你們想一起唱歌嗎?」我們理所當

完成了一件大事 ——— 十年級 鍾翔聿

在過去的我非常的膽小,害怕他人的眼光,把自己否定掉,認為自己毫無

才能。直到音樂 Howard 老師找到我的那天,我從老師的觀點看到自己的

才能,我發現:我的敵人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我否定自己的想法。而我

也找到我自己的新樣貌:我發現站在那閃耀的舞台,我可以把我自己的悲

傷—無人知道的過往心酸—帶入我的演出中,我知道我的眼神或許無法讓

世界的人知道我的過去,但我覺得當我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的那一刻,

沒有面具、盔甲,只有真正的我。

那個我,就像一隻不完整、又凹凸不平的樹枝一樣,隨著成長歷程而留下傷

疤,有經歷過大雨的侵蝕而留下痕跡,有著凹凸又崎嶇的身體,但是我仍舊

告訴自己:「你,就是如此,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生來如此,不用感到自

卑,看看在舞台上的你,一個故事的講述者,在他人都深陷在回憶的同時,

你勇敢的面對不畏懼陷入回憶,現在的你,可以為此而感到驕傲。」

展現真實的自己 ——— 十年級 林稟峰

一個故事的講述者,不一定是站在台階上拿著麥克風的人,也不一定是在

台階下的表演者,或許是在一旁的樂手,我們的眼神彷彿在訴說著我們的

故事;我們的表演就是我們的眼神。他,被聚光燈照著,看著台上的舞者,

用著眼神與樂器的起伏講述自己的故事。他,在這個舞台上的身份即是一

個故事講述者,這個人沒有所謂的面具,沒有因為要迎合別人的笑容,有

的就是最真實的自己。這個人故事講述者就是:我。不怕陷入回憶深淵,

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回憶,無畏。

致我的戲劇與音樂指導老師:

沒有你們,我永遠都不知道真正的我是誰,謝謝你們讓我認識到了自我,讓

我看清我的缺陷,也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沒有天生的完人,這句話你們透

過了你們的教學教導給我,而這句話已永遠的烙印在我的心中,謝謝你們。

然的回答:「沒問題!」就這樣,我們三個人和一位國中的學弟被老師找來

組成理髮師合唱團,每週一、二的午餐時間至午休結束都在訓練;除此之外,

如果有比較不熟的地方,每天都要錄至少一遍傳給 Howard 老師,確認我們

都有持續在練習。我在這段訓練中,明顯的發現自己的進步,包含聲線的控

制以及共鳴的方位,都有明顯的改變。這段勤奮的準備,讓生活更充實,也

更勇於嘗試。

而在戲劇課,一開始我不太明白老師做一些練習的意義,例如:想像練習、

節拍練習、聲音練習 ......,當我慢慢地去體會、去感受,會發現在這些看似

簡單的練習中,其實蘊含著很多人生的哲理。在藝術週的表演內容,其實就

是平時上課的一些練習,而老師很有藝術性的將不同的練習串聯在一起,形

成一個像流沙一樣的人生。最後,還有兩位戲劇老師指導我們把每一個細節、

時間、態度,都調整到最適合的地步,也就成了最終表演的樣貌。

表演當日,我們是燃燒著生命在準備,從早上八點開始餐會布置,十點進行

第一次彩排 ( 含技排 );吃過午飯,一點半開始第二次彩排,也就是總彩;三

點半有定點導覽;五點準時表演;六點直接衝去女宿準備餐會服務,一路忙

到十點半以後,才滿懷疲倦的賦歸。在這十餘個小時內,我們的腎上腺素直

接飆升,衝到了頂端,感覺不怎麼累,一路從練習到表演前,其實嗓子都已

經快啞了,我們還是盡力以最好的姿態呈現,就這樣捱過了表演。最後,我

想說,或許藝術週對外賓而言只是一個活動而已,但在我的生命裡,意義非

凡,因為我認識到更多不同的自己,讓我在原本沒那麼拿手的領域中也能得

到自信。十分感謝老師們,不厭其煩的帶領並鼓勵著我們,這真的是我人生

中,永遠無法忘懷的一個深刻且美好的烙印。

Page 3: JUNjunyi.tw/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20190613... ·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 克服挑戰 ——— 十年級 郝皓婷

今年的藝術節慶週中最有感觸的是十年級我們當代藝術一起演出的《時間之

流》,我覺得這齣戲裡沒有主角,也沒有誰比較重要,每一個人在這齣戲裡都

是缺一不可的角色!在排演或演出中,我深刻體會到,不是先有這齣戲才有我

們,而是因為有我們,所以才有這齣戲,像是為我們量身定做的一樣。

這齣戲當中除了有詩人獨白,其他演員都是以默劇的方式呈現。身為演員,我

學會了不透過語言、對話,而是用肢體、眼神去表達;因為我們太了解用言語

來表達,所以才會言不由衷、才會口是心非。在這齣戲裡我了解到言語騙得了

人,但肢體和眼神不會。肢體和眼神才是和彼此有真的連結。劇裡有一段話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在時區裡都有自己的挑戰⋯⋯」自己在這齣戲中,

我學到和體悟最多的是,我在自己的時區中有了克服困難、挑戰自己的勇氣了!

就像選擇當代藝術組是挑戰、用不擅長的方式去表達是挑戰、克服自己的不安

全感是挑戰⋯⋯我用自己的速度在克服這些挑戰!

自己最大的突破就是勇敢表現出來了 ——— 十年級 田雪茹

剛開始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當代藝術組時,並沒有特別興奮,因為這不是我的第

一志願,雖然有我喜歡的音樂課、有我想嘗試的舞蹈課。但我不喜歡戲劇課,

我害怕上台,不喜歡在大家面前演戲,因為我沒有想像力、也不想面對觀眾。

所以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多是想逃避的心情,在多次被迫分組討論中,我總是當

啞巴,我沒有想法,但最後還是上台一起演自己所編排的劇。因為注定會留在

此組,加上同儕鼓勵的關係,我便下定決心好好上課,盡量去嘗試。後來我也

發現在表演屬於自己的東西時很自在,因為別人的東西不會跟你一樣,它沒有

一個最好的展現,但每一個都是獨特的。

而在藝術週中,我覺得自己最大的突破就是勇敢表現出來了,像是在演時光之

流時從椅子上跌跌站站、食指平衡著樹枝自由行走流動、在 10 年級和 11 年級

合唱 Come sweet death 的時候幫大家起音,試著讓自己投入在群體中,想著

我們是一體的,後來發現其實一點也不可怕,只是我總是害怕別人的想法、害

怕唱錯音,覺得表現的不夠好。這段時間我還幫忙整理的樂器與道具,意外發

現自己對於管理器材好像蠻適合的,很開心。

不再只是跟著別人做事的人了 ——— 十年級 林曉雯

在這次的藝術節慶週活動中,我扮演的是國際餐旅的助教以及培訓同學餐飲服

務禮儀的角色。在國際餐旅組中,我需要領導國際餐旅的同學們,因為國際餐

旅的老師是外面聘來的老師,對於學校的設施、規定都不太清楚,所以我需要

協助老師以及傳遞同學訊息。在每次餐會中,希平老師常常需要重複教學,但

老師希望以後可以是由學長姐教學弟妹,把經驗傳承下去,因此我用了幾個晚

上學習感恩餐會上會用到的所有禮儀,然後反覆練習,直到可以教同學為止。

在這次扮演的角色中,我發現我不再只是那個跟著別人做事的人了,我開始需

要煩惱很多,也要負更多的責任。在國際餐旅助教這個角色中,我學到工作內

容要隨著計畫的改變而改變,雖然工作內容是早已規劃好的,但當今天內容改

變時,我要變得能夠做出因應改變的決定。此外,在傳承培訓時,我開始注意

自己的教學方式,我想讓大家覺得這是有趣的,但同時也要有學到東西,這很

難,但我感謝自己還有很多次機會可以練習,把事情做得更好。

感覺自己變得更好了 ——— 十年級 鄭子驛

這一次在藝術週扮演的角色不知道算什麼,但我知道這一次 10 年級非常重要,

算是藝術週的核心吧!在我們當代藝術的戲劇表演當中每個人都是特別的角

色,有些是樂器組、有些是念詩組、有人是表演組,但不管是那一組,都是這

支表演重要的一環,而我的角色就是表演、合唱以及餐會志工,這次的餐會志

工跟以往不一樣的是上餐點前要講客人的姓,然後後面加先生或小姐,以表示

禮貌。而這整個藝術節慶週最考驗的應該是耐心還有微笑,因為我們幾乎整天

都在忙,不管是表演還是餐會,我們是一路從下午到晚上十點才場復完畢,而

每次合唱的剛開始和下台前都要一直微笑,我剛好是最後一排,最早上台又最

晚下台,這次藝術週真的很考驗耐心,我發現自己又變得更大方了,有了上台

的經驗以及和來的某些家長聊天以及餐會,越來越喜歡這種感覺,感覺自己變

得更好了,希望能繼續保持這個態度下去。

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學習 ——— 十年級 張嘉誠

我是國際餐旅組的成員,也負責餐會中的前置作業,在餐會當天,我們做了四

個小點心,因為在每次上課都是一次做兩種,比較沒有時間壓力,但感恩餐會

那天,教導我們的老師是臨時代課的,老師不了解我們,我們也不了解老師,

導致花費許多時間整理混亂的思緒,在進入實作的時候,壓力突然變大了,而

且當天所做的點心也是第一次嘗試,我們要搶在貴賓來之前做完,包括整體美

觀的整形,在時間限制下,我們還是要盡力發揮最高水準去做。

這次我負責的是百香果巧克力塔,在製作它的過程中有一個步驟是要把巧克力

醬灌滿到整個塔裡,那個塔很小,又很多個,我在操作的時候,有時擠太多或

是會沾到殼的外觀,導致同學要去把它擦掉,這讓我知道其實點心師傅不是那

麼簡單的,雖說熟能生巧,其實是要花很多的時間不斷地練習,不是玩玩而已,

這讓我的心態有了改變。因為當天晚上我要趕火車去台北,不能參加晚上的餐

會,但仍希望利用空餘的時間去幫忙布置會場。其實在每一次的餐會中,都會

有不同的東西跑出來,像這次的餐會我們刻意把椅子拉開,它的含意是代表歡

迎來賓的意思,客人比較好入坐。這次餐會我覺得很遺憾,其實我很想完整的

參加整個感恩餐會,感謝幫助我們的天使。

Page 4: JUNjunyi.tw/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20190613... · 科技時代的來臨,通訊系統快速觸及每個角落,人們的頭腦隨時可能被扭曲的 新聞、蓄意的政治訴求攻陷,而層出不窮的恐怖事件,更讓人類的互信蕩然無

畢業於荷蘭瑞特菲爾德藝術學院美術系、同時完成華德福教育師資培育課程的

林奕其老師,今年嘗試與駐台東舞者周承慧藝術老師共同策畫不一樣的美術課,

這次八年級藝術選修美術組以跨組劇場展演環境美術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涵

蓋發展情境式活動、環境美學、視覺與動覺藝術語言轉換的主題設計,老師嘗

試引領孩子從米開朗基羅身體美學的精神「人的身體豐富到⾜以表達宇宙間所

有的東西」,啟發孩子先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透過肢體、團體遊戲,再回

到繪畫、視覺藝術,然後發展到空間裝置。這個新的結合,嘗試打開孩子發想

的視野,從多元角度,讓孩子探索自己、認識自己、看見自己,最特別的是,

猶如和孩子共同創作一般,在動、靜之間,把每個人放置到個人覺得最自在、

最能運用自己、展現自己的角色。

在選擇美術組的成員中,有同學是非常排斥身體的展現,但是可以在繪畫的面

向,發揮自己的長處,主動願意為最後的成果展現負責製作宣傳設計。也有同

學在大部的時間裡,存在感是不強的,但經過整學期的練習,猶如照鏡子般的

照映力量,可以看見別人,也可以看見自己,在透過團隊合作的支持下,會出

其不意的主動參與。例如「影子慢半拍」單元的學習,每一位同學要練習喊出

自己當下感受的語彙,但是有些同學就是無法做到,所以老師會創意引導,讓

不一樣的美術課

孩子透過「繪畫」、「攝影」、「律動」與「空間裝置」 找到最自在的方式 展現自我

孩子選擇相對自在但非語言的方式表達,有一位同學最後就是改用拍手的方式

出場,藉由拍手,從寧靜中走入群體,她可以很自在的在群體中成為自己的角

色。還有一位在平常學習中,在眾多老師眼裡是學習動機比較低落、做事忘東

忘西的孩子,但卻在選修美術組的老師眼中,是最有創意的其中一位同學,特

別是在動覺藝術的練習有出奇表現,讓老師十分驚艷,最後他從繪畫與裝置的

成果中,找到不一樣的自己。

奕其老師回顧這一年的課程教學,最大的成就感在於有機會可以打開孩子對藝

術領域有不一樣的感知,把身體、空間等各種不一樣的元素摻揉在一起,用孩

子可以理解的語言來學習,對彼此都是很新的經驗。如果有機會再重來一次,

也許會考慮年齡層的適切性,也許這次創新的課程內容對八年級的孩子可能比

較抽象,需要融入更清楚的意象,比較能縮短摸索的時間,幫助孩子進入學習

的路徑。這次雖然因故沒有機會在藝術節慶週一起呈現,但是反而多了時間與

空間,讓八年級的孩子,有機會透過更多的練習與準備,共同完成一件事,當

孩子知道最後有觀眾要來看他們展演的時候,孩子們很興奮,因為這些期待觀

眾的目光最終會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力量,讓他們以自己自在的方式,渴望被大

家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