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 JING JI KUAI XUN 山西财经大学 图书馆编 2008118[总第三十六期]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 理论研究 本期要目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 化发展的新形势 马建堂: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的基本面会继续保持 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 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世界经济的三大问题 及对策 新变化: 科学判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 一方面, 外部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家宏 经济形势看,GDP增速减缓,投资、出口下降,影响农 出就业。上半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数 虽比上期增长5.8%,幅却下降了2.3个百分 。从世界农业的联系, 世界农产品价格对国产品传导越来越明显一方面,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内也在化。农业变化;产品供求形势变化;农业 生产式在变化;民行为式在变化;农村结构在变化, 由以第一为主向非为主转变。 新对策: 认真解决情况下的新问题 1继续稳固粮食生产形势。年我国食生产有望实现连丰收, 继续稳固这 形势, 任务分艰巨关键是要充分调民种粮积极性2、完善政府行为,促进保农民收 增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 通过制度创新,造良环境, 逐步缩城乡居民收入差 3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来化多重矛盾。农 业化经营解决了民与市场的对问题, 解决民分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利益, 必须大力发展农合作社。发展农合作社关键, 是要时研究制定和台相惠政,持力,供有公共服, 造法制环境,加强对农业组织化的, 促使其 规范发展。 4重视职业农培养要在继续化对农 动力培训的基, 加强留乡培训,培养素质业农, 这种业化的 培训可几倍几倍地产生培训效益, 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效益5度重视对农业的大对农业农村 , 也是以工补、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必然选, 城乡经济会发展一化新 必然要求摘自: 日报 期:20081028马建堂: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会继续保持 在由洋彼岸次贷危机发的球金融危机环境中国的宏经济到底受到大的影响是在这 危机身,还深陷中。近日,业界知名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国家局局长马建堂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享其处,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马建堂说, “肯受到市场的外、就下降的影响。马建堂也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大的,“也显示,投资消费持续增长。各项措施,四季会继续。总之,无论四季是全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货膨胀方面,”们用月的间把物 8以上5以内,因此货膨胀取得更马建堂摘自: 第一财经日报 期:20081027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 Upload
    others

  • View
    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1-

经 济 快 讯 JING JI KUAI XUN

山西财经大学 图书馆编

2008年11月 第8期[总第三十六期]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 理论研究

本期要目

◆ 农 业 如 何 应 对 不 断 变

化 发 展 的 新 形 势

◆ 马建堂: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的基本面会继续保持

◆ 提 高 我 国 最 终 消 费 率

的 对 策

◆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 世 界 经 济 的 三 大 问 题

及 对 策

新变化:科学判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势

一方面,外部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家宏经济形势看,GDP增速减缓,投资、出口下降,影响农民外出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人数

虽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8%,增幅却下降了2.3个百分点。从与世界农业的联系看,世界农产品价格的涨落对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传导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内部也在发生变

化。农业功能在变化;农产品供求形势在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变化;农民行为方式在变化;农村就业结构在变化,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向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转变。 新对策:认真解决新情况下的新问题 1、继续稳固粮食生产的好形势。今年我国粮

食生产有望实现连续五年丰收,明年要继续稳固这一好形势,任务十分艰巨。关键是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完善政府行为,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政府就应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为农

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来化解多重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解决了农民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但要真正解决农民分享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利益问

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键,是要及时研究制定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创造法制环境,加强对农业组织化的扶持引导,促使其规范发展。

4、重视职业农民的培养。要在继续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留乡务工农民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这种职业化的培训可以几倍、十几倍地产生培训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5、高度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也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摘自:光明日报 日期:2008年10月28日

马建堂: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会继续保持 在由大洋彼岸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到底会受到多大的影响,是在这

场危机中独善其身,还是深陷其中。近日,多位业界知名人士、专家就此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是一体化,不可能独享其好处,而不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马建堂说,

“肯定是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外需减少、就业下降的影响。”但是马建堂也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太

大的改变,“我们看到三季度的数据也显示,投资和消费都在持续增长。” 近期以来, “中央相继出台了各项措施,我相信这些出台的政策在四季度会继续见效。总之,无论是

第四季度还是全年,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在通货膨胀方面,”我们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把物

价从8%以上控制到5%以内,因此我相信通货膨胀的控制将会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效。“马建堂说。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8年10月27日

Page 2: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2-

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1.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1)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只有这样,消费率才能逐步提高,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合理增长。(2)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要消除地方政府靠扩大投资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现象,必须从完善体制人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

权。 2.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收

入和城镇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另一方面,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调整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配比

例,尽量使经济发展的财富更多地分配到居民手里。二是缩小居民问的收入差距,使个人收入分配更加规范

化、公平化,让更多的人更公平地分享发展的成果,从而提高居民消费率。三是加强对垄断行业个人收入分

配的监督和管理,努力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收支预期是促进消费需求和提高消费率的重要条件。当前需要尽快建立起覆

盖面大、实施范围广、社会化程度高、保障功能强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预

期,促进即期消费。 4.控制物价上涨。控制物价上涨,提高居民消费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应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价格执法。(2)对低收入群体实行补贴,以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3)在重要节日和价格异常波动期间投放价格调节基金,对关系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部分商品实行定点、定量、定品种价格补贴,以提高这部分

人群的消费能力。 5.积极扩大就业。政府应把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注重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如服务业。同时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鼓励失

业者自主就业,拓宽就业门路。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应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为主的非

农产业,同时还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解决城镇就业问题上,使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城镇化、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摘自:《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54期

现在改变从紧、偏紧的宏观政策还

不是时候,不赞成“保增长第一、保物

价第二”的观点;近期内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在经济增长上,应由目前过快的

实际增长率逐步调整到潜在增长率水平

以内;在物价上涨上,把现在明显的通胀率回归到稳定物价的正常波动区间。目

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执行中,数量型工具

运用比较多,而价格型工具运用得相对

较弱,利率手段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要

受到适当重视;目前通货膨胀形势要求我们的财政政策要稳中偏紧,为防止衰退

或减轻衰退的损失,在适当时机网开稳

健政策中保的一面、宽的一面,发挥它

的扩张性的后续效果,顺应经济周期的

变化,因势利导,化凶为吉 来源:中宏数据库 2008-10-24 作者 刘国光

首先,理顺价格,放松价格的管制,让政府从能够施加影响

的领域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

要素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

产业都是内生于价格的,价格顺了,扭曲的产业结构才能调整过

来。 其次,打破垄断,放松行业准入门槛,大力开放民间资本进

入垄断部门。 再次,大幅减低个税(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补贴居民,提高

其忍受通胀的能力;通过增值税转型来大幅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成本的压力,并辅以财政补贴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产业升级转

型。 另外,财税制度要做根本性改革,增值税改为到流通环节的

消费税,改变政府激励,从保证经济增长的投资财政体制彻底转

型,尽快实现向公共财政的转换。 最后,改革土地制度,实现土地流转,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到

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利益,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化,对于启动

内需消费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中宏数据库 2008-10-28

关于近期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点意见 对抗经济下滑关键靠体制改革提升效率

Page 3: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3-

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与对策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现状 进入2008年之后,物价的增长趋势更大,1-4月

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2%。其中,城市上涨 7.8%,农村上涨 8.8%;食品类价格上涨21.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4%,衣着类价格下降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上涨6.6%。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原因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原因指:1.农产品的供

给小于社会需求,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我国出现

的自然灾害减少了农产品供给。2.国际储备总额的增加,使得人民币需求增大,供给增多,货币对内贬

值。3.中国股票市值从2005年末到2007年10月份,涨了6倍,单边行情创造了5万亿财富。这笔财富增大了通货膨胀压力。4.房地产(包括土地)价格上涨。07年房价上涨了50%。

(二)目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去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与股票价格上涨无关,而

主要是股市大小非解禁带来的! 有资料显示:从2008年起未来三年,A股市场将迎来“解禁”高峰,合计“解禁”规模将有望达到

9031.9亿股。其中,2008年达1181.27亿股,2009年达6637.42亿股,2010年达1213.2亿股。到2010年,如果大小非解禁的股票全部上市,按照现在的股票价格计

算,市场总流通市值将达到19万亿人民币。比现在的整个股市流通股的总市值大3倍!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

存款余额才18万亿元,全部进了股市也无法接住19万亿人民币大小非股票。仅2008年一年,中国近千家上市公司就解禁3.34万亿元大小非,通俗说它们将在股市上凭空掠夺3.34万亿人民币! 三、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探讨

(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目前我国央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不断

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收缩银根,抑制投

资过快增长(特别是房地产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过剩的流动性。

(二)增加供给,调整供需平衡 通过供应政策实现的物价稳定和供求平衡则是积

极的平衡策略,它在不损害社会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

的前提下通过刺激生产、增加供应来吸收过多的流动

性,从而达到商品市场供求的平衡。 (三)加大我国外汇资金战略性运用的力度 要合理利用外汇资金。在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的

前提下。我国外汇资金运用既要避免形成国内购买

力,也要避免被动性持有境外的固定收益类产品。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理财技能 第一,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私人部门要掌握一些理财技能。 (五)加强证券市场监管,规范大小非解禁 今年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

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上交所5月份再发新规细化大小非解禁、深交所推出“大小非”解禁嘹望

台制度,最终使“大小非”解禁更加细化和完善,及

时堵住了市场的漏洞。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大非流通

预披露制度。 摘自:《中国物价》2008年第10期

随着能源的日渐枯竭,建立在石油工业基础上的粮食系统,其低廉成本的时代将走向结束,

新阶段的粮食系统应该首先保证粮食供应能力要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将粮食供应稳定在一个可以

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为应付各类粮食危机,各国政府有必要收购和储存粮食,从而缓和价格波

动,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与政治后果。此外,各国应共同建立多边互信的“全球粮仓”,过

度的粮食保护主义意味着一个效率低下的全球粮食生产体系,降低了全球整体应对粮食危机的能

力。

在农产品消费层面,全球应协调改变生物燃料政策,同时补偿那些受当前政策影响进入这个

快速扩张行业的投资者。另外,加大对非生物能源的相关技术的开发支持力度。这样既解决了能

源问题,也能遏制过多的农业资源被投放到能源产出领域。

另外,可以从创新的角度促进农业发展。可以提高小农对资产,尤其是土地部分产权的可得

性,提高他们在不平等社会的发言权,最终效果是提高小农部门的规模和竞争力。

环保方面,需要在当代农业基础上优化或者重新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系统,加速开发

和应用有前景的绿色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农业的环保功能。

最后,各国需要倡导合理的营养结构和饮食文化,以便对粮食体系的消费终端的健康起到直

接的正面作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期:2008年10月28日

应对粮食危机需建立高效生产消费体系

Page 4: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4-

“保增长”应成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国内经济明显降温等

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学家对经济出现趋势性下滑的忧

虑进一步加重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出口需求增长持续放缓,顺差持续降低;国内投资增

长从偏快趋于正常;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货币信贷增

长从“偏快”转向“略显偏慢”;经济迅速降温,增

长预期持续走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缓解,热钱流

出风险减少;资本市场疲软,资产价格趋降,通货膨

胀压力明显减弱。 经济学家们的建议是: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取

向,“保增长”应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综合运

用货币和财政政策,抓住有利因素及时调整和发展;

以公平、透明为原则,规范、完善资本市场。在调整

过程中稳步推进价格、收入分配、金融和财税、农

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具体来说,当前经济学家心中的经济运行态势,

有如下特征: 一是投资增长趋稳,货币信贷增长从“偏快”转

向“略显偏慢”。调查显示,67%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正常”,比二季度高11个百分点;20%认为“过快”,比二季度低19个百分点;还有13%认为“过慢”,比二季度高8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调查显示,46%的经济

学家认为当前消费需求“正常”,比二季度低22个百分点;41%认为“不足”,比二季度高21个百分点。对于未来6个月的消费需求,65%的经济学家认为“持平”,比二季度低6个百分点;29%认为“趋弱”,比二季度高12个百分点。 三是出口需求增长继续趋缓,顺差持续降低。调

查显示,51%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出口需求“正常”,比二季度低7个百分点;47%认为“不足”,比二季度高20个百分点;认为出口需求依然旺盛的仅余2%。 四是资本市场疲软,资产价格趋降。对于股市价

格的判断,相比二季度,认为会继续下跌的有小幅减

少,下降8个百分点,至16%。这部分人大多转为预

期平稳,61%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国内股市价格将“稳定(或小幅波动)”。认为股价将会上升的

与二季度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为23%。 五是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缓解,“热钱”流出风

险趋降。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六个月人民币汇率(兑

美元)“基本稳定”的占43%,比二季度骤增27个百分点;预期“升值3%以内”的占38%,与二季度基本持平;而预期升值3%以上的则仅占13%;还有6%预期“贬值”。 经济学家对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价格体制改革。经济学家建议充分利用目前

通胀压力明显缓解等有利条件,积极推进燃料、原材

料等生产资料的价格改革,建立起市场为导向的价格

形成机制,利用市场的力量推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

整。 二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经济学家建议认真研究

此次劳动力价格的上调机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

劳动收入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在社会分配中的比

例。同时,依靠强大的财政基础,加大对中低收入群

体的补贴力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三是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

是吸收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的教训,注意金融业发展的

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是以减轻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税费

负担为核心,推进合理减税体制的建立和增值税等的

转型,目的在于近期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则

在于推进真正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四是农村改革。经济学家建议农村改革的重心在

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能力,保

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同时,积极总结一系列农

村改革和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 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学家建议,应根据

市场、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规定和落实政府的职

能,减少对经济过度干预,增加政府的透明性,加强

监督特别是民意的监督,防止和减少权力寻租等现

象。 摘自:财经 日期:2008年10月27日

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 一、改革的理论指导:注重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二、改革的性质:将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相统一;三、改革的方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四、改革的方式:以渐进式稳步推进市场化;五、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视发展为改革的目的;六、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以稳定作改革的保证;七、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注重市场化与国际化之间的相互推动;八、改革的协同配套:推进全方位改革;九、改革的推动力量:注意发挥基层和领导层的合力作用。 摘自 中宏数据库 2008-10-29

Page 5: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5-

内需成为经济第一引擎时机成熟

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出口带动增长转为依靠扩大内需以及农村城镇化带动增长,这是中国独有的优势。 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是非常

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8亿农村人口的大部分都能达到现在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巨大的。 人口是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人口大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将使消费从2008年开始进入黄

金时代。根据国际经验,个人消费支出的高峰期一般在40岁至50岁岁左右,这意味着,2010年前后10年将是我国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现阶段的消费增长正处于高峰期的开端。 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即将步入第三波消费高峰,而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结构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关键。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自主性经济增长周期,其动力源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从发展趋势看,汽车

和住房等消费升级产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经济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初期,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整个经济总

量和规模将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医疗、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消费,不仅所占比重偏低,而且产品与市场十分狭小,预示着居民消费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但也应看到,由于经济周期惯性和宏观调控的时滞性,四季度至明年经济增速可能继续下探,这是世界经济

周期性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综合叠加的结果。在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下滑、企业负担沉重、居民消费不旺、金

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扩大内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最需要打出更多的财税组合拳来刺激经济发展。其中增收减负,提高居民购买力是当务之急,减负的重点是减税。 扩大消费拉动内需,首先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

付保障机制;落实补贴政策,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 国家免征利息税,这对鼓励消费和投资、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也有

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未来财政政策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领域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注意维护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强化收入预期

和弱化支出预期,确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给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虽然要保持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非一日之功,但必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此外,要努力稳定“一率两市”,稳定汇率、股市和房市。要妥善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整固经济基本面。目

前更重要的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重振居民的投资信心,保持投资者的利益,使股市真正成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08年10月14日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针对融资难问题,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来,金融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开发一些贴近中小企业需求的金

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

提高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一,进一步鼓励

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推广使用新技术;第二,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基金和风险投

资加大对开发新产品、高成长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第三,引导帮助更多的专利技术、专利产品持有人创办小

企业,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第四,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协作配套,使

大中小结合,支持和鼓励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第五,引导中介组织针对中小企业

广泛开展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创新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

的作用,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使更多的创新型企业走出去,使更多优强的小企业产品走出去。 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

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机构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来源:经济日报 日期:2008年11月06日

Page 6: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6-

国际经济动态 世界经济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全球金融动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很快通过经济金融的全球化机制作用于世

界各国,从而导致持续性的全球金融动荡,这也成为现阶段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所处的最重要的全球经济背景。

从2008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经历了四次大的冲击波。第一波冲击发生于2007年8月,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冲击发生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被迫联手干预。第三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2美元的低价收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第四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9月,为防止陷人困境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倒闭,美国政府于9月7日宣布接管“两房”;9月14日有着94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元收购,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联储宣布向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以免该公司倒闭。

全球性通货膨胀 这次全球性通货膨胀一万面是由于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导致对各种原材料需求猛增,使石油等原材料

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由于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与通胀压力上升的困境,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与高位运行,并且增加了全球性通胀的压力,使全球通货膨胀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目前各国都试图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发展,但这

样做的效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经济波动的幅度,并不能改变经济周期本身。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在经历

了一轮高增长之后,目前正逐渐放慢它的增长速度。 世界各国应携手渡难关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正日益紧密,一国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受

到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尽快摆脱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局面,依靠单个

国家的力量恐难奏效,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世界各国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共渡难关。 共同抑制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 抑制投机现象除了政府的行政手段外,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依靠市场,即要增加有效供给来满足需求,

以平抑价格,从而抑制投机,使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其次是对投机行为设置较高成本 合理确定各经济体货币问的汇率 各种货币问的合理汇率水平是由相关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动态决定的,各国政

府要尽量减少对汇率形成过程的政治干预,以便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进而扫除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国际协调 8月底,全球各大央行行长齐聚美国,他们正在准备以联合公开承诺收紧货币政策为核心,敲定一种有助于

减轻全球通胀的协同方式。这有利于各国在货币政策方面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 摘自:金融博览 2008年第10期

峰会宣言要点 第一,与会领导人就五个关键问题取得共识:引发全球危机的几大根本原因;对各国为立即解决当前危机和

促进经济增长已经采取和即将采取的措施予以审核;改革金融市场的普遍原则;为体现原则而必须采取的行动。要求各国财长提出具体建议,由各国领导人在以后的峰会中加以讨论;承诺自由市场的原则。 第二,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通过以下途径重新实现经济增长,并支持新兴市场经济的发

展:进一步采取稳定金融体系所需要的措施;认识货币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具体政策视各国国内条件而定;提供资金流动性以帮助信贷市场解冻;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拥有充足资源,以帮助在危机中受到严重打击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贸易和基础设施融资领域引人新的贷款机制。

来源 参考消息 2008.11.17

Page 7: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7-

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出较好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美出口强劲拯救衰退 在外界一片“衰退来了”的警告声中,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仍增长1.9%,其中主要得益于

出口增长强劲。经济学家们预测,今年上半年,外贸给予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个百分点,如果扣除外贸因素,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会下降0.2%。克里斯托维茨说,正是出口强劲增长“将美国经济从衰退中拯救了出来”。

新兴市场推动世界经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迅猛发展势头引人注目。数据显示,2007年发达

经济体经济仅增长2.7%,其中美国增长2.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8%,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增长11.9%和9.3%。正是依靠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表现,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5%。2008年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表现更加疲软但世界经济在新兴市场的推动下仍有望增长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次贷危机对发达经济体

造成严重冲击之际,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这三国去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而且,新兴市场经济体还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在变化中也面临挑战。首先,随着一些发达经济体经济陷人困

境,保护主义出现抬头趋势。其次,美国次贷危机仍在持续,不仅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也给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冲击。第三,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如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是各方面临的重大挑战。

摘自:金融博览 2008年第10期

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化

G20峰会直面三大议题 第一,拯救美国经济,防止滥发美元。 美国实体经济已经开始衰退,为了刺激总需求,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降到了1%,并且不断注资拯救陷

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这些政策都将增加美元发行,从而使美元不断贬值。美元是世界货币,世界

上许多国家都持有巨额的美元资产,美国滥发货币的行为将会给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

金融峰会最迫在眉睫的任务应是防止美国滥发货币。 第二,改革IMF,确定国际最后贷款人。 IMF本身实力有限,只能帮助应对规模较小的金融危机,而且一直受着美国利益的支配。另一个问题

是,IMF成立之初主要为了应对贸易赤字所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但今天的问题是资本流动成了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在巨量的资本流动面前,IMF发挥的「救火」功能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应确定规模更大的、协调更好的,能应对巨额资本流动冲击的国际最后贷款人。

第三,统一监管标准,规范国际金融活动。 这次危机的根源之一是美国金融监管过度放松。作为金融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美国,其投资银行、商业

银行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在全球其他国家攻城略地,屡屡得手。这些机构在全球运行,可通

过内部交易或者跨国交易来逃避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因此统一监管标准,规范国际金融活动成了除了美国

之外,G20其他成员的共同心声。 美国更清楚要掌握监管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如果放弃主动权,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将会被

极大撼动,这是美国金融资本所不愿看到的,而这恰恰是G20其他成员的金融资本所诉求的。欧盟成员国在这个问题上早早表明了立场,预计在金融峰会上,美国或者置之不理,或者与G20中的欧盟成员国展开一番唇枪舌战。

来源:香港商报 日期:2008年11月15日

Page 8: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8-

欧美不会为金融危机买单 专家普遍认为,美国利用次贷危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欧洲是不幸被殃及的“受害者”,但它们会利

用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最终都不会为金融危机买单。 “华尔街苦肉计” “华尔街的巨头们应声倒下,看起来更像是苦肉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

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巨额债务消失和投资收益攀升,倒成了受益者。 他认为,次贷危机给美国开辟了一个新的掠夺财富的途径,使得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

债券严重缩水。可以说,次贷危机是美元贬值的延续,使得美国可以继续赖账。正是这巨大的国家利益,导

致美国政府在危机处理中采取有意疏忽的策略。 据统计,自2002年起,美元开始了长达6年多的贬值,使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国资产严重缩水。20

02-2006年,美国对外债务消失额累计达35817亿美元。2007年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为733

1亿美元,按常理推算其对外净债务应同等规模增加。事实却是美国对外净债务不增反减,比2006年减

少了1218亿美元,2007年美国有8549亿美元对外债务“无缘无故”地消失了。 “美国人亲切地称之为‘暗物质’。这种暗物质使财富从世界各地转移到美国。美国对外债务不会无缘

无故地消失,它的另一面就是其他国家财富的消失。”丁志杰说。 欧洲成不幸被殃及的“受害者” 时至今日,次贷愈演愈烈,让人颇感奇怪的是,不论是破产还是政府救市,次贷漩涡的中心已从美国转

向了欧洲。 李永森认为,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毕竟本身规模有限,远远小于金融衍生品市场,而热衷于金融衍生品

的欧洲,则因为金融风暴而注定其遭遇的风险远大于美国。 为了遏制危机,欧洲目前不得不对美国施压,力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但这涉及到美国的切身利益,

美国很难就范。 专家认为,欧美占据了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美国以邻为壑的做法虽然让欧洲反感,但欧美

也会增加协调,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发展中国家要想不再沦为发达国家的盘剥对象, 必 须

以这场危机为契机,对现有的全球金融、贸易和货币体系进行重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08年11月05日

欧洲麻烦可能大于美国

欧洲的决策者们在本月6日刚刚进行了同步降息后,并没有停下对抗金融海啸的脚步,日前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再度表示,欧央行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物价稳定,不排除12月份进一步减息的可能。然而,经济学家认为,降息作用有限,欧洲经济的调整时间可能大于美国。

降息作用有限 尽管降息可以提振欧洲市场的信心,但由于市场去杠杆化盛行,货币乘数下降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

阻,降息在信贷危机中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作用有限,而财政刺激计划在挽救经济危机中往往较货币政策

更加有效。但欧洲缺乏统一的经济政府,财政政策制定权掌握在各国手中,这使得欧盟在推行财政刺激计划

时的协调成本远远高于美国。 调整时间或长于美国 欧洲除了在政策反应方面存在不及时、协调性差等问题外,自身的诸多的因素亦使得经济前景非常暗

淡,其经济的调整时间可能要长于美国。 首先,英国及部分欧元区国家房市泡沫甚至高于美国。 第二,虽然欧洲大规模的联合救市措施保证了不会有金融机构倒闭,市场恐慌因此而缓和,但与美国相

比,欧洲的金融系统还面临着银行实际杠杆率偏高的风险。 第三,缺乏弹性的就业市场是欧洲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欧洲工会势力非常强大,在欧洲经济步入下行

周期之际,各国的罢工活动不断。 第四,欧洲出口结构放大经济周期影响。 来源:国际金融报 日期:2008年11月11日

介绍照片或图形

Page 9: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9-

我国经济总量已占世界6% 中国经济发展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占世

界经济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同时,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

位次也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8%提高到了

7.7%。 统计显示,1979年至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

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0%的速度。与

日本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报告指出,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30年来,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第10位上升

到第4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中国2007年GDP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

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

分点。 统计显示,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

7.4%。其中,出口增长18.1%,进口增长16.7%。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

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个百分

点。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 报告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80年的4

9.7%上升到2007年的94.9%。以食品、农副产品等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

980年的50.3%下降到2007年的5.1%。与此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 同时,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1979-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

元,平均每年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

速。2003年到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分别为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

美元、176亿美元和187亿美元。 来源:期货日报 日期:2008年10月28日

前三季个人房贷少增3119亿元 ■居民存款定期化明显 我国居民户存款保持较快增长,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速放缓,财政存款平稳增长;居民户和企业定期存

款延续同比多增态势。9月末,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3万亿元,同比多增2.5万亿元,主要为定期存款同比多增。 ■个人房贷少增3119亿元 前三个季度,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32亿元,同比少增3119亿元,报告分析认为这主要与房地产市

场成交较少、金融机构对住房贷款投放谨慎以及居民观望气氛浓厚有关。 ■A股少融资2174亿元 9月末,两市流通市值5.0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年末和上个季度末下降46.2%和16.1%。初步统计,前三个

季度企业比上年同期少筹资2469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配股融资2517亿元,同比少融资2174亿元。 ■短期防通缩长期防通胀 从国际国内周期走势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国际上,为应对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经济体实施

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在未来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在近

期要防止通货紧缩,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 下一阶段,央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

持。适时适度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对流动性出现暂时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日期:2008年11月18日

Page 10: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10-

发改委五措施扩大消费

商务部“七条”促消费御危机 商务部指导意见如下: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流通网络,促进便利消费;二是引领市场需求,开发特

色商品,促进热点消费;三是发展旧货流通,回收再生资源,促进循环消费;四是扩大赊购赊销,改善支付

环境,促进信用消费;五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实惠消费;六是保障商品质量,净化市场环

境,促进安全消费;七是抓住旺销时段,强化市场营销,促进节假和会展消费。 据国家发改委称,今年1-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4.3%,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 今年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可能出台的措施包括:更多实质的开支用于社会基础建设,以鼓励老百

姓减少过度储蓄和增加消费;其中包括加速医疗体系改革,增加退休金开支,以及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和

退休保险计划等。 而最新出版的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利用财政刺激一揽子方案的契机,推出更

多的结构调整措施:包括能源和资源定价机制、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金融改革以及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措

施。 来源:东方早报 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一、在今年已提高低收入群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明年还要继续提高。继续提高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

优抚人员抚恤标准、低保群众的低保水平等。 二、提高农民收入。前一阶段,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最近又出现大幅度回落。在这种情况下,中

央确定一些国有粮食企业以及其它农副产品的采购企业要收购一部分粮食、棉花、油料、猪肉,增加储备,

维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增加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包括农民工以及城镇居民在这方面的保险,

进一步解决群众在消费上的后顾之忧。 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农村市场的开发。 中央1000亿投资中涉及到的建设工程,在今后两年内大体需要4万亿投资,根据现行的投资体制和投资

资金安排的方案,需要中央投资11800亿。据测算,这4万亿投资,大体上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 来源:香港大公报 日期:2008年11月28日

国企实现利润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1-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 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国有企业累

计实现营业收入180694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比1-9月下降1.6个百分点,增幅已连续三个月回落;实现利润12260.4亿元,同比下降8.3%,降幅比1-9月加大5.4个百分点,降幅连续三个月在加大。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260.1亿元,同比下降14%;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000.3亿元,同比增长6.1%。

同时,今年前10月,国企投资收益再次出现下降,中央企业投资收益今年首次出现下降。数据显示,1-10月,投资收益1533.5亿元,同比下降7.7%,继今年3月份首次下降后,再次出现下降。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重为12.5%,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投资收益915.8亿元,同比下降11.1%,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占利润总额比重为7.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收益617.8亿元,同比下降2.1%;占利润总额比重为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今年前10月,国有企业存货增长较快,资产负债率连续十个月上升。1-10月,国有企业平均总资

产周转率为0.6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次。存货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为4次,比上年同期减慢0.2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1.4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9次。截至10月底,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325588.5亿元,同比增长17.4%。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流动比率为1.1,速动比率为0.8,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来源:证券时报 日期:2008年11月26日

Page 11: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11-

四项具体措施力促就业形势稳定 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3个变化 首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

速是8%。 其次,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

显示,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

次出现下滑。 再其次,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

况,而且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8月份以前对有

关地区的调查显示,新增岗位和流失岗位增减相抵为正,还是新增岗位数量大于流失岗位数量。 失业率到年底有所增长,但目标能够完成 从前10个月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1020万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1000万人

的目标任务。 然而,目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确实是在放

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肯定要

比现在的4.0%有所增长。 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

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

社会的失业人数。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

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

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四是在全社

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

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明年二季度就业形势会好转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中央出台了10项重大举措,在3年内将投资4万

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拉动就业有重要作用。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判断,明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形势

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今年相比会略有下降。

来源:中国信息报 日期:2008年11月27日

国务院部署六条措施解决企业困难 (一)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抓紧

制定实施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

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

息等重点产业振兴规划。(二)加快推进

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兼并重组。

(三)加大重要物资、资源的国家收储和

商业收储力度,增加和充实物资储备。

(四)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完善

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力

度,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的政府采购比重。

(五)加快服务业发展。(六)加大就业

和社会保障支持力度。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2008年11月27日

穆虹:四因素保中国经济增长 首先,金融危机的源头在国外,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有

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 其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

13亿人口的广阔市场,投资和消费的潜力都很大,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很强,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加大内需,有很大的回旋余

地。 第三,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立了比较好的体制、

质和技术基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民储蓄率比较高、外汇储

备比较充沛,资金供应总体充裕。 第四,我国宏观调控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经验

在不断的丰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增强,财政、货

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还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当然,还有一条非常

重要,那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

来源:证券时报 日期:2008年11月15日

Page 12: 理论研究 农业如何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新形势lib.sxufe.edu.cn/uploads/1/file/public/201801/20180122110041_23lc1cf4pe.pdf的对策 推动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12-

责编: 马东明

邮编: 030006

电话:0351——7666639

网址:http//210.31.115.1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刊地址 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太原市坞城路(696号)

积极支持统筹城乡 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傅作勇《金融时报》2008.11.13) 中行出台十措施支持经济发展 (作者:张泰欣《中国证券报》2008.11.12) 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以创新服务为经济发展添劲助力 (作者:赵明飞《金融时报》2008.11.12) 从宏观政策调整看中国经济发展 (《上海证券报》2008.11.11) 中部经济发展有了“火车头” (作者:邓隆飞《中华工商时报》2008.11.11) 从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看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2008.11.11) 全力做好信贷服务支持经济发展 (作者:吴鹤立《金融时报》2008.11.10) 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中心目标保增长 (作者:赵承,张旭东,刘铮《文汇报》2008.11.10) 股票市场: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作者:王妍《金融时报》2008.11.10) 国家发改委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规划重点 (作者:朱宝琛《证券日报》2008.11.07) 加大社保投入 刺激经济发展 (作者:陈善哲,王世玲《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1.07) 10月份全球融资再创新低 (作者:郭蕾《证券时报》2008.11.07) 农行唐山分行加大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李萍《金融时报》2008.11.07) 楼市新政频出 稳定经济发展 (《上海证券报》2008.11.07) 贸易条件、汇率政策与拉美的经济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1.06) 广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新步 (《经济日报》2008.11.06) 溧阳市农合行倾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周闯,王峰《金融时报》2008.11.06) 农发行高阳县办事处2亿元贷款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李亚辉《金融时报》2008.11.06) 韩掷14万亿元 刺激经济发展 (《星岛日报加东版》2008.11.05) 匈牙利采取系列应对措施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 (作者:高伟东《经济日报》2008.11.04)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谈当前经济形势 (作者:刘铮《科技日报》2008.11.03) 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作者:刘铮《光明日报》2008.11.03) 从宏观调控政策看中国经济发展 (作者:江国成《金融时报》2008.11.03)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增强信心 振奋精神 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朱剑红《人民日报》2008.11.03) 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作者:雷和平,董建华《金融时报》2008.11.03) 改革农民工制度加快现代经济发展 (作者:徐诺金《金融时报》2008.11.03) 灵活调整货币政策 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上海证券报》2008.11.01) 胡锦涛问收成露笑容: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 (《南方都市报》2008.11.01) 安徽借力风险资本助推中部创新经济发展 (作者:朱家俊《证券时报》2008.10.31) 瑞士: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日报》2008.10.31) 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袁亚平,江南《人民日报》2008.10.30) “保增长”:扩大内需将成经济发展立足点 (《上海证券报》2008.10.29) 央行:让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护航 (作者:温源《光明日报》2008.10.29) 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投资新看点 (作者:建银国际《证券时报》2008.10.29) 李克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发展 (作者:新华社《证券时报》2008.10.28) 农行阆中支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吴迪,王轲《金融时报》2008.10.28)

专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