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零一四 年九月號 耀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舞台

二零一四年九月號

白耀燦

陳澤蕾

劉銘鏗

鍾燕詩

台燈一亮,段段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好戲

交替上演,道盡世情;劇終落幕,台下觀

眾猶覺如幻似真,餘音裊裊。幾位崇基人

在台前幕後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舞台,

就是他們追逐理想的夢工場。

Page 2: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幻氣氛,還有跟台下觀眾同喜同悲的感覺驟然而出,來

得親切,來得直接,更來得強烈。這一個夜,我就在舞

台上進入了夢鄉……

劇場的夢幻在哪?後來在佛山祖廟古戲台得見楹

聯:「頃刻馳驅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我始頓悟

當年感興。

那次演出的劇目,名《哈哈先生》,我演一個剛

死了父親的青年,臂纏黑紗,四出尋找工作,都是踫壁

而回,自覺懷才不遇,有點憤世嫉俗。母親看見劇照,

見我大孝隨身,頗為不悅,微言不應飾演這般「大吉利

是」的角色。我不怪她,照片裏明明是她的兒子,「不

過是劇中人矣」的解釋雖然清楚,她也明白,但不好受

的感覺總是不易放下。更何況,角色的外型和內裏,和

真實的我,相距不大。

兩年後,有機會第一次在大會堂作公開演出,我

演一個無賴,叫《畢老五》,「偷呃拐騙」,調戲少

女,結果落得被捕下場。報章評論讚我演得傳神,可我

非無賴,所識朋友亦絕少此輩,這「神」如何得之?又

如何傳之?

當年我在《天天日報》是這樣寫的(〈戲劇與畢老

五〉,載於一九七一年四月七日):

(現實裏) 我可以憑我的眼光客觀地體會出某甲、某

乙不同的善惡好醜,但我不能直接溶化為某甲為某乙

而領略出「為」某甲「為」某乙的滋味與感受,我始

終是我而矣。戲劇是剖現人生不同性格的藝術,也就

是能使一個人於演戲當時溶化而為別人的最好工具(媒

介)…… 在演戲時,白耀燦遂變成畢老五,於是我再不

是「我」,我可以變為「你」,變為「他」……

這也就是梅蘭芳所說的:「看我非我,我看我我

亦非我;妝誰像誰,誰妝誰誰就像誰。」

這「妝」,當然不光指化妝,還包括聲容、顰

笑、身影、步履等貌相,更意及憂樂、胸懷、抱負、剛

柔諸內涵。於是,我妝誰,便要對誰先觀察、了解、學

習、實踐,從而有所體驗,由體驗而體會,而體悟,終

而體現,用你整個身「體」表「現」出來!最後,演員

轉化成角色,已超越「像誰」的層次,而昇華至「是

誰」的境界矣。

台上的演員,臻化成角色,一為二,二為一,真

是假,假猶真,兩個生命,溶化為一,遊刃其間,如進

夢境,此謂之「傳神」,是演戲最美妙、最迷人、也是

最獨特的樂趣。

我演戲近半世紀,戀戀不捨的主要原因正在於此。

戲夢人生 白耀燦(1975/歷史)

有些人每夜都能安睡,一覺醒來,了無夢痕,精

神煥發,滿有能量,是謂之福。

但,無夢,是否總欠了一些姿釆?

宵來有夢,或甜或惡,是纏綿,是無情,似實

在,猶虛幻,縱然或會飽受驚嚇折磨,卻又有無窮回味

不捨;無疆無界的夢境,任我掌舵,上窮碧落,馳騁浮

遊。雖然夢裏的我,不是現實的我,更非意識的我,但

始終由我而生!有限的「我」豈不是有了無限的擴大?

戲劇,原來也如是。舞台上扮演某角,某角是某

人,有他的姓名、身份、背景、語言、意念、行動,他

是他,不是「我」,但此角卻是確確實實由我的口、我

的手、我的身、我的心演繹出來,由我而生,「我」,

豈不變成了「他」?現實世界裏的不可能,舞台上卻成

了可能!人生也就給舞台這個夢工場滋養了。

我得承認,我愛演戲,多多少少帶着表演慾,自

小便愛爬上飯桌,站在上面,向家人演講。但第一次踏

上舞台演出,卻要待到中五畢業時。那是學校的惜別晚

會,為了發揮更好的演出效果,在演出前一晚的綵排

上,負責音響的同學特地搬來了他家裏的高級擴音機。

綵排後,由於器材太名貴了,我們放心不下,得學校批

准,決定徹夜留宿禮堂,看守器材。那一夜,我躺在舞

台上,身體緊貼着台板,呼吸的氣息和脈搏的跳動與戲

劇世界之間變得零距離。霎時間,那種劇場裏獨有的夢

2 心 懷 母 校2 心 懷 母 校

Page 3: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進了崇基,二話不說,加入劇社,更立即參加級

社戲劇比賽,代表臻社在舊飯堂(今何添樓)演出冼杞然

導演的以色列劇目《民意》,合演的還有朱敏健(地理

系,今警監會秘書長)、陳少祺(生物系),我演黃衣主

教,朱演紅衣主教,陳演黑衣主教,分別象徵威權、

詭詐、怯懦三種取態。接着,

又「受聘」於崇基校友會,

參與《專誠拜訪》公演,演

出牧師一角。(有附圖「聘

書」為證) 。繼代表歷史系

會,參加戲劇化朗誦盛事,

在禮拜堂首創以粵劇劇本

為誦材,演出《大紅袍》

海瑞十奏嚴嵩選段,我演

海瑞,馮培榮演嚴嵩,吳

瑞卿演嚴妃,陳嘉桓演嘉

靖,結果壓倒老牌冠軍、

擅以詩文詞曲入誦的中文系而奪標。之

後三年,除了二年級去了美國赤域大學 (University of

Redlands,今譯瑞德蘭大學) 當交換生外,在崇基校園

的日子,都不忘演戲:中文戲劇化朗誦演出荊軻,英文

戲劇化朗誦演出 Jesus Christ, Superstar ;眾志堂建成

後,在新的舞台上改編、導演和演出了《小王子》,在

新生指導週導演洪少棠的《書房英雄》;在學聯戲劇節

演出冼杞然的《日出日落》……

《小王子》改編自聖修伯理的同名小說,是一齣

給成年人看的童話劇,沒有曲折的橋段情節,沒有強烈

的矛盾衝突,風格清新。結果在級社戲劇比賽中贏得了

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導演和最佳主角等大獎。有趣的

是,小王子一角由鄭幗璽反串飾演,結果她拿的獎是最

佳男主角還是最佳女主角?我也記不起了。

劇中一場主戲,述小王子所住的小星球長出了一

朵漂亮的玫瑰花,是他的摯愛。那時應林堂後坡木玫瑰

多的是,劇組裏一位女同學和我一起去採摘,之後放在

系室裏暫為保存。我和這位女同學,本已靈犀暗通,只

礙於她早已有了公認多時的男朋友,我也出於愛護,不

欲迫她決斷表態,而在人前總是裝若無事。夜未央,月

色把木玫瑰剪影投在磨沙粉窗之上,朦朧中愈見清雅,

拂來幾陣清風,吹送輕輕樹響,霎時情境,美得人在景

物中,卻墮景物外,竟喚不起霎時衝動!只云道具放

妥,任務完成,便教謝別而去!

如此良機,本是千載難逢,奈何放過,落得逝者

如斯!原來舞台上的演員可以忘掉自我,全然投入角

色,揮灑自如;舞台下,倒是諸多顧慮,處處有框限,

在在是提防,灑脫不了。每念及此,寧無憾乎!

《瞿秋白的輓歌》

畢業了,我素以教課無類為念,乃投身教師行

列,何況那時香港還沒有演藝學院,亦未有全職專業劇

團。我一邊在課堂教學,公餘在舞台尋夢,亦快事也。

可能因為血內含一點戲劇細胞,表達力算是不俗,觸覺

思路也敏銳,教學期間,常有人向我進言:「以君之

才,當教員,可惜啊!幹別的,大有可為呢!」嘉許之

餘,或許還另有潛台詞:「教書安穩,入息不差,假期

又多,輕輕鬆鬆,樂在其中!閣下就是少了一份成就事

業的大志!」

聽後我總覺不忿,幹嗎教師不是大事業?教材備

課是編,教案設計是導,課堂演繹是演,上好一堂課,

就是編、導和演的實踐,挑戰大得很呢!雖少如其他職

場的考績升降,但是俯首仰天,得失自量,責任尤大。

更何況春風化雨,以生命影響生命,其樂無窮!如是一

教而三十有三年。

情 繫 同 窗 3

Page 4: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許多人都告訴我還記得《武士英魂》這齣劇;不知道以下

歌詞,是否仍在他們心底?戲夢與人生,是否依然唱和?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夢想,夢那縹緲夢鄉; To fight, the unbeatable foe; 去攻,那不倒惡魔; To bear, the unbearable sorrow; 去忍,那無盡嘅哀愁; To run, where the brave dare not go. 去闖,強毅怕闖之方。 ……… ……… Still strive with his last ounce of courage, 就算明明沒有可能, To reach the unreachable star! 去追那星星嘅光!

Impossible Dream (不可能的夢) 節錄

年來香港政局惱人,政改爭拗造成的對立、猜疑、撕

裂,竟及親朋,當年共創武士神話的劇社同道,也不能倖

免。忽想:重新攜手,高唱夢鄉之歌,或會夢釋芥蒂乎?

就以《小王子》劇中的幾句話作結吧!

飛機師 : 「房子美,因為房子某處,藏有寶藏。」 小王子 : 「沙漠美,因為沙漠某處,藏有水源。」 聖修伯里的讀者 : 「夜空美,因為星星某處,住了一位

小王子。」

也如所願,數十年來,沒有離棄舞台,既歷一屆一屆

的少年學子成長,也與大大小小的戲劇人物結緣,劇場和校

園,如夢隨眠,交織着美麗的交響樂章:西方文學悲劇英雄

三演其二:浮士德、唐吉訶德;中外人物才情高蹈卻成時

代犧牲的,我演過伊索和瞿秋白;也曾化身為科學尖端、

發現裂變之源的波爾(Niels Bohr)與戰後悲情、荒誕終局的

Hamm,見證着世紀的發現和絕望;聖經題材我編導了苦難

問天的約伯與魚腹禱告的約拿;春秋變易,我創作了《袁崇

煥之死》和《斜路黃花》,展呈歷史上的堅持和洪流裏的抉

擇…… 遺憾的是,我從沒當上談情說愛的小生!

六年前,想及提早退休校職,非為閒度優悠,乃欲另拓

空間,回歸於我所鍾愛的戲劇藝術及歷史文化。豈知想是容

易,付之於行,卻是千斤負重,舉步維艱。正陷於躊躇困局

之際,猶幸重遇一位昔日學生,說受我影響,唸歷史,曾當

老師,今為牧師,講道之時,尤受用於我曾給他戲劇上的啟

迪。他知我舉棋不定,為我深切代禱,終於釋去我的疑慮,

毅然放棄尚有五年的高職和厚薪,做一個戲劇、文教工作的

自由人!

自由也哉,這六年,編、導、演、講、廣播節目、文化

導遊、回饋母校……忙着尋夢、圓夢、再尋夢,忙得不可開

交,忙得不亦樂乎……

月前出席崇基崇拜,聽罷鄭漢文博士證道「讓愛與和

平佔領人間世」,感動之餘,趨前握手致謝。本以為寒喧兩

語便會禮貌道別,誰料他劈頭一句:「少時已是你戲迷,舞

台上唐吉訶德高歌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 ,猶在

耳際……」那竟是三十年前我在灣仔伊館演出《武士英魂》

(Man of La Mancha) 時所唱的主題曲!

應邀到學校分享戲劇夢

《哥本哈根》

4 心 懷 母 校4 心 懷 母 校

Page 5: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整理及攝影︰鄭穎茵(2006/中文)、陳安盈(2007/心理)

參與舞台劇創作十多年,劉銘鏗由燈光設計到開展立體書故事劇場;鍾燕詩編劇作品由舞台劇延展到音樂劇,兩人一直探索不同題材及形式,以戲劇書寫艱難的現實,立志借劇場發聲。

午後來到劉銘鏗(外號「神父」)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工作室,訪問現場的佈景,放滿了臉譜、樂器、立體書等道具,兩位舞台劇創作人就在亮麗的黃色門前談起舞台上下的段段故事。

劉銘鏗(神父) 鍾燕詩(詩)

校園裏的戲劇夢問 :在學時期你已參與戲劇製作,那時主要負責甚麼崗位?

神父 : 主要是佈景設計,首個崗位是燈光提示員,不過那次最終變成在控制室親自操作燈光。後來我做佈景、鋸木、上釘等,也為新域劇團在後台整理佈景道具。

詩 : 中學時我主要興趣是音樂,反而沒參與過舞台劇,當時風氣也沒那麼盛行。中四時寫過一個劇本,我好像天生就是寫「荒誕劇」的人,當時已經說不要「起承轉合」,結果當然是被否決兼由老師重寫。中六、七時看過舞台劇,上了大學便很想參與。劇社一開始通常都是招募演員,我就去遴選,第一次四院劇賽我就是當演員。之後「上莊」,大一暑假參與戲劇匯演,要找人寫劇本,我就開始了創作。崇基五十周年校慶,由音樂系發起籌辦音樂劇《沉夢行》,他們聯絡崇基劇社,我就參與編劇。幾年間主要是做編劇和導演,其他很多崗位都試過。難忘的事有很多,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劇社裏,沒怎麼認真讀過書!

問 :你的主修科如何影響你的戲劇創作?有哪些想法你很想借劇場表達?

神父 : 我主修宗教研究,雖然有點誤打誤撞,但愈唸愈發現很適合自己。大學時接觸的哲學、藝術、文化、歷史等知識,還有不同思潮的發展,都深深地影響了我,亦使我能夠從不同的觀點看劇場。今時今日劇場很看重市場,但原本戲劇的出發點根本不是買

賣。我創作的《戰火中的奔奔賓尼》在葵涌工廈黑目鳥劇場的工作室上演,地方十分小,根本不可能「大賣」,別人來看就當是分享我的想法。

詩 : 戲劇和心理學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行為。心理學第一課就學觀察和量度行為,在戲劇就是如何去觀察和呈現那些人說甚麼和做甚麼,這對我創作頗有幫助。此外就是對人的興趣,畢竟戲劇就是關於人的故事。再深層次些,心理學就是要學會保持距離地看事物,不可隨便相信大眾的看法,例如性別是否這樣定型,精神病是否只有一個定義等,這點與神父頗相似。很多人不了解情緒病、精神病等問題,我便寫了關於自閉症的《我不是霍金》和厭食症的《饑餓藝術家》。我對這些題材有興趣,很想提供另一個角度供觀眾思考。

當興趣變成事業問 :你們畢業就想進入戲劇行業,還是有過不同經歷再

回到劇場?

詩 : 我畢業後便立刻投考演藝學院編劇系,感性一點地說,我從未試過有一件事自己那麼渴望做。因為在大學嘗試過前台後台不同的崗位,很想繼續探索戲劇。雖然大學時投入了三年時間,但都沒受過專業訓練,只是胡亂嘗試。當我愈投入,便愈發覺自己的不足,更想認真地學。

神父 : 畢業一年後我便報讀演藝學院燈光設計。當時我很有熱誠,心想既然再讀書便要特別用心,就由文憑一年級讀起,怎料演藝學院直接取錄我唸學士。之前對燈光設計不是很認識,讀下去發現自己有興趣和能力,實在幸運。

詩 : 那麼你為何想到做立體書劇場?

神父 : 我從來沒有定下要多久達到某一位置的目標。興趣使然,我一直都做手工,後來有機會負責一個說故事的演出,於是我動手造一些道具配合,逐漸發展到現在的樣子,結論也是幸運給我開拓了另一條路。

以戲劇書寫艱難 的現實與劉銘鏗(1997/宗教)、鍾燕詩(2002/心理) 談戲劇與創作

情 繫 同 窗 5情 繫 同 窗 5

Page 6: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鍾燕詩的《我不是霍金》是一個自閉症家庭的故事,用幽默手法展示現實的苦澀,獲第三屆香港小劇場獎提名「最佳劇本」。其中一幕,自閉症妹妹聽到家人說話,感覺就如鑼鼓齊鳴般剌耳。

問 :這麼多作品中,有哪些是最深刻或者最有代表性的?

詩 : 一定是《我不是霍金》,因為它是「劇場裏的卧虎與藏龍」編劇作品展演計劃的劇本,所以完全不需要理會市場和製作等限制,自由度最大。《我不是霍金》說的是自閉症,而我教過患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很多資料是一手的。我把那幾年的感受都放進去,這劇對我來說有很獨特的意義。

神父 : 我常常回想早幾年的《北風先生逸事》。跟阿詩相似,這個作品在創作時也是沒有包袱,能否發展成一個正式演出也沒所謂。由於最後是自己出資和幾個朋友演出,我可以多利用自己喜歡的演繹方法,自由地表達。那是我第一個比較有規模的立體書劇場作品,所以很深刻。我經常回想,為甚麼那時能做到﹖為何當時會有這些想法而現在卻消失了﹖我不想退步,我想有突破。

詩 : 我也明白那個創作過程,以前不會想太多,想做就做;但現在常常反覆思考,總是希望抓住作品核心,為題材找一個最好的表演形式,少了「一鼓作氣」的衝動,有時反而困在一角不知如何往前走。

創作是無止境的追求問 :會否因為見識多了,反令你覺得作品未達理想水

準?

神父 : 這點我頗認同。例如燈光設計,剛畢業時會覺得有很多方法,但現在卻會覺得技窮,因為我懂的以前都用過。我不時反問自己,又要重施故技嗎?當經驗累積,我便發現世界之大,更顯得自己渺小。

詩 : 有時候寫完一場戲,會很討厭重複自己,發現原來類似故事場面我以前也寫過,只不過是換了人物。我很想找些新方法,但又談何容易。

問 :是因為對自己要求提升了?

詩 : 可能是,就像之前提及的《饑餓藝術家》,借了卡夫卡短篇小說的名稱,呼應今時今日以種種理由逼自己捱餓的人。主角設定為職業芭蕾舞者,因為舞者是厭食症高危一族。這個行業要求體態纖瘦,芭蕾舞技巧出色,手放在某個角度才叫完美,那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創作期間,我才慢慢醒覺「病症」、「藝術」、「追求完美」之間的聯繫,正如看見自己的作品千瘡百孔,怎樣修補都沒有盡頭,從事創作的人常常都處於這種狀態。

神父 : 我當然希望力臻完美,因為很多時我們都沒有重演的機會。就算有,我都希望能讓我修改至理想才重演。我也明白,作品到了演出那刻就得放手,要接受在時間限制下它的不完美。但想深一層,其實不完美並非不美,作品自有其生命;讓它自然發展,也很有趣。

詩 : 時間條件均有限,從事創作的人都知道作品一定不會完美,唯有學習放手。編劇建構了一個世界,但導演可能有完全不同看法,那是他的創作空間。我去看串排(run-through)和演出,抽身從觀眾角度感受,也是重新認識自己作品的過程。戲劇的生命在劇場而非在紙上,不同場次,觀眾反應都不同。有時候某個原本感動的場位,竟引來滿場觀眾發笑。碰上這種現場反應與劇本設計相差甚遠的情況,我就要找方法應對,以免破壞氣氛。

神父 : 我反會讓它自然流動。舉個例子,《一眼思淚》有一場講一塊石頭愛上一個女孩,照鏡時方知道自己是塊石頭。後來這塊石頭死了,我安排了葬禮給它,把它放在一個箱內蓋好,旁邊還有嗩吶演奏。本是凝重的一幕,觀眾卻在發笑。我沒有理會,照樣以沉重專注的氣氛設計演出。

劉銘鏗拿着手造巨型立體繪本與觀眾互動演出《北風先生逸事》。他的燈光設計及立體書劇場片段,可見於香港電台《好想藝術》訪問:

http://youtu.be/m0BbsZeay3c

6 心 懷 母 校6 心 懷 母 校

Page 7: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劉銘鏗的立體書故事總是以最卑微的小人物旁觀社會的光怪陸離,以幽默對抗絕望,是成年人童話。《戰火中的奔奔賓尼》講述落難

的兔子賓尼如何在危機四伏的都市戰場中流浪,尋找自我認同。

沒有勝算也要奮戰到底問 :將來的作品有甚麼想說?

神父 : 我今年十月在台北有一個小演出《日常生活》。這本是齣小品,但因為最近的時事,我會加一點關於政治和戰爭的內容。現在香港演出七成以上是有政府資助,表演場地九成是政府管理,但資助標準仍不太清晰。如果文化政策改變而停止資助的話,我們的處境就會十分困難。另一方面,在創作時難免要取悅觀眾,因為票房是一個最簡單的指標,畢竟批核資助的人未必會細看劇評。社會的氣氛越來越負面,限制越來越多,我更覺得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詩 : 我剛看完卡謬的《瘟疫》,是有關醫生和身邊的人怎樣對抗瘟疫。其實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平等,在瘟疫面前,有義工仍盡最後努力幫助病人,也有人會放棄,而作者的選擇則是「撐到底」。這對我有很深的感受,無論是創作或者整個社會氣候,整個行業都在掙扎。就好像打一場沒有勝算的球賽,就算一直處於下風,仍要奮力撐下去,打好最後那幾球。

神父、詩: 其實我們最想說都在作品裏,希望大家來看演 出吧!

劉銘鏗個人簡介:外號「神父」,舞台燈光及立體紙藝(Pop-Up Art)設計師。曾創作立體書劇場《火童》、《北風先生逸事》、《一眼思淚》、《戰火中的奔奔賓尼》及《善水怪婆婆》,《一》劇曾參與新加坡「華文小劇場節」,《戰》劇則為「第四屆台北藝穗節」及澳門「第三屆足跡小劇場演書節」節目。劉氏亦曾為香港多個表演團體以立體紙藝形式設計佈景或道具。多次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曾為香港及海外多個表演團體設計燈光。

劉銘鏗最新立體書講古劇場《日常生活》資料: http://www.closetoyoufestival.com/-26085241202998327963-ordinary-living.html

鍾燕詩個人簡介:前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主任,現為自由身編劇、導演、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主要劇作有:《饑餓藝術家》、《放逐》、《中女解毒》系列、《我不是霍金》、《我的援交日記》(重演)、音樂劇《動物農莊》、香港藝術節《回收綺旎時光》、《我的快樂時代》、香港電台《毒海浮生:開心Share十七歲》等。憑《我不是霍金》獲第三屆香港小劇場獎提名「最佳劇本」。

鍾燕詩最新編劇作品,由浪人劇場主辦《逐物演義》內的其中一節,將於明年初演出。

鍾燕詩編劇的《回收旖旎時光》,以獨白形式講述一名回收工人為各式各樣的書籍、廢紙「打包」,由垃圾堆管窺一個時代社會現象。此為第三十九屆香港藝術節節目,反應十分熱烈,門票開售半天便售罄。該劇本可於amazon.com購買Kindle閱讀版:http://www.amazon.com/Recyc l ing-T imes-Hong-P lays-Selection-ebook/dp/B0067QUT7K

情 繫 同 窗 7

Page 8: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一九九六年,我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入學文件中夾着

有一張顏色鮮豔的小回條,一看,原來是選擇所屬書院的表

格。當時,我既不知道書院是甚麼回事,也懶得去認識,所

以就順着表格上原有的排列次序填上數目字。就是這樣,我

進了崇基學院。

同年秋季,由於家中發生變故,我需要申請政府的學費

資助,期間要到學生資助辦事處宣誓,以證明資料屬實。那

一天,我作了人生第一次的宣誓。宣誓內容只有幾句話,最

重要的是要宣稱自己「被遺棄」。看到誓辭,很抗拒,可是

法律文件就是這樣寫,為了交學費,只好照着念了。從此,

「被遺棄」三字深深地烙印身上。我如常生存,可是放棄生

活,努力地讓時光虛度,彷彿這樣可以讓我覺得「被遺棄」

是合理的。

小白兔和青鳥我的世界自此好像加了一片黑白濾鏡,所有色彩都消

失了。在校園遊遊蕩蕩的日子裏,某天發現原來學校有一個

粵劇研究計劃,立刻撥了電話,留言說希望可以當義工。過

了不久便收到陳守仁教授回覆,歡迎我加入計劃。那時候,

碰巧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課程與香港八和會館合辦粵劇課

程,陳教授知道我喜歡粵劇便問我可有報讀,我垂頭喪氣地

說因為學費問題所以沒有報名。誰料陳教授提議先替我交學

費,再讓我以學生助理的身份在計劃工作歸還欠款。如果沒

有這個機會,我今天應該也不用寫這篇文章,也不會在台上

演出。雖自小已跟粵劇結緣,但因家中的事,我原以為再沒

有機會學習粵劇,沒想到在最艱難的日子,竟然能夠繼續學

藝,彷彿在死寂灰暗的迷宮裏突然看見一隻小白兔,雖然前

路未明,卻終於感受到一丁點生命的氣息。

中學時候學戲,練練身上,唱唱曲子,開心快活不知

難。大學時期學戲,才慢慢知道學習戲曲的唱念做打其實是

甚麼一回事。課程中遇到鄭文瑛老師,她是我在迷宮中遇到

無故失卻,白白得着

陳澤蕾 (1999/中文)

的青鳥,令我記起人生不單只有前路,還可以抬頭往上望,

看看蔚藍的天空。在學時,長輩們都提醒我千萬不要以粵

劇為職業,只可視作興趣,「適可而止」便好。為了符合大

家的期望,我也不斷壓抑在中學一年級已經定下從事粵劇的

志願。鄭老師是第一位說我對粵劇不是鬧着玩的長輩。那句

話,不是讚許,不是擔心,而是難得的明白。當年從她的眼

睛,我真的看到天空,但仍沒法相信自己可以在天空飛翔。

龜元帥的領悟在學期間,我常常被老師安排飾演屬於小生行當的人

物,如:柳夢梅、許仙等,由於師資不足,通常是旦行組

的老師教我這個小生演員。鄭老師一招一式地教導我,她在

劇本上寫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就是為了要把我這一堆泥巴揑

成一個人兒。老師又與我談藝說人生,在有家難歸的日子,

她讓我白天靜靜的留在她家裏,晚上學戲。戲校老師用心教

學,可是由於沒有擅演小生行當的老師教授專行的手眼身法

步,我始終感到不滿足。大概學到第六年,我去了一趟南

京,學習崑曲的小生藝術。短短一個月,我就把僅有的積蓄

花光。口袋空了,那啟蒙卻是畢生受用。

回到香港,重回日常學戲的日子,其中一個戲曲課程

安排同學們演出《水漫金山》。我見到龜元帥沒有同學演,

便向老師自薦。老師說:「你願意演?」我說:「是。」接

着便開始排練。某天課後,老師笑着說:「沒想過丑你也願

意演,很好,我日後會教你。」這句本是讚賞的話,卻令我

很傷心,仿似一盤冰水直倒在我腦門上。與老師相識接近七

年,因為我願意演龜元帥,他才相信我是有心求學,才願意

教我。這件事令我銳意引入不同劇作,期望不同行當的演員

也有發揮的空間,讓粵劇從業者對生旦以外的行當藝術有更

多的了解和重視。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香港戲曲教學的問

題,開始思考如何為下一代演員提供良好的粵劇教育。

轉眼十多年。現在,我還在學戲。

鳴謝香港八和會館提供相片

8 心 懷 母 校

Page 9: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隨鄭福康老師學藝

《三看御妹劉金定》

戲曲走進生活畢業後,很幸運能夠在母校工作,任教與戲曲有關的

科目,年輕人的觸覺刺激我痲痺的心,令我每年都可以「初

識」戲曲,與她們分享我看過的好戲,訴說我對粵劇的擔

憂。同學有時會膽怯地說自己不懂看戲。我認為沒有懂得看

戲和不懂看戲,坐在觀眾席去經驗和感受便好。台板上是有

情世界,演者真情,若能遇上觀眾直感情真,戲,總算沒白

演。但是看戲也不一定只為看戲,可以先與喜歡的人吃一頓

飯,然後一邊聊天一邊到劇場或戲棚。有時候,也許戲不對

胃口,可是有友好同行,萬事也會變得美好,看完戲好像談

家常般說說感想,等下一次有興致,多給戲曲一個機會,可

能會碰到對胃口的。他日說起某年中秋元宵盂蘭天后誕曾經

與某君看了一回戲,戲曲便進入了回憶,走進了生活。我不

求同學上了一個學期的課便都去看戲,只望在他們那有意觀

賞的節目名單中,戲曲是其中一項選擇。當然,由於粵劇實

在太缺人了,我也深深冀盼同學們為戲曲貢獻所長︰樂師、

演員、舞台美術、編劇、班主、研究員、導演、行政人員都

需要人才。除了加入粵劇行業,如果多一些同學在本行專

業,如畫作、文學、音樂、電腦應用程式等創作中加入戲曲

的元素,定能為粵劇帶來動力,讓粵劇不只是香港傳統藝術

的符號,而是貼近本土氣息的文化。不過創作前,我們需要

認識前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明白分寸,懂得尊重。

我就在崇基粵劇是我的家鄉,崇基就是我的清靜地。我會到神學樓

附近的小澗練嗓子,讓人聲隨水聲回蕩。閒來走在崇基路,

抬頭看看身旁的樹木,葉縫間透現的陽光,風起了翻飛的落

葉都曾經給我創作靈感。給世情弄得腦子空轉時,在橋上慢

慢踱步,讓湖畔的綠意染在身上,那一刻突然發現,原來學

院在這些年月默默地滋養了我,讓迷宮長出青草,世界不再

只有黑白。

雖然至今還是沒法處理「被遺棄」的心結,但是面對粵

劇,可以放下區區小我,反得釋然。她讓我重新生活,重新

感受人生,重新建立人際關係。這份情誼,我沒法回報,惟

是受了恩惠這麼多年,現在應該是時候思考如何為粵劇做點

事,還要把握時間切實地做該做的事,包括搜集粵劇材料,

讓知識得以保存;確保演出水準,為這年代創作可以流傳的

劇目;提供良好教育,為下一代從業員謀福祉。落實工作,

我既力有不逮,也獨力難成,如果您看到這篇文章,也覺得

這些事情應該做,請您找我,我就在崇基。

粵劇是我的南風窗回想第一次認識粵劇是小學六年級與媽媽一起看《歡

樂滿東華》,電視播放兩齣折子戲,一齣是《牡丹亭驚夢‧

幽媾》,一齣是《活捉張三郎》,覺得很吸引,第二天立

刻抄了曲詞跟着唱。隨後聽到《帝女花 ‧香夭》的〈粧台秋

思〉,更加喜歡,拉着朋友與我合演。碰巧家裏有兩張年初

一的粵劇表演贈票,我興高采烈地叫媽媽帶我看第一回的現

場粵劇演出,回家立刻寫了一篇日記,希望台上的演員可以

收我為徒。隨後兩三年,媽媽雖然擔心我沉迷粵劇,但是見

我喜歡,每年總會在枕頭下放一張鈔票,讓我可以去看戲。

醒來見到禮物,立刻趕到新光戲院排隊購票。某天放學發現

了一間戲曲學苑,也曾試過偷偷的去學戲,從在衣服加上兩

片的確涼的自製水袖,到有一件練功用的褶子,那歡快是難

以形容的。長大了,不少人也會問我為甚麼喜歡粵劇,我想

若要在世上找到一種文藝項目既唱歌,也演戲,有古典文學

元素,而且是以廣府話為唱念語言,除了粵劇,還有哪一

種?近年更深刻的感受到不但唱念是廣府話,由唱念而生的

動作和配器也是以方言的節奏和聲韻為基礎,粵劇從業者對

廣府話音樂性的發掘,教我佩服。如何成功掌握戲曲對生活

的藝術變形,讓觀眾在似遠還近、如幻似真的狀態中思考和

感動,這難度令我着迷。還有,當我藏在角色身後,有台詞

可背,有預先寫好的情節,給我很大的安全感。

粵劇是我的家鄉,我的鄉音。記不清在甚麼時候開始,

我不會與人溝通,見到人便害怕,可是,談戲卻能讓我放下

恐懼。漸漸,粵劇成了我的窗戶,一道與人溝通的窗戶。舞

台上,我化身不同的人物與觀眾一同經歷,以粵劇形式說大

千世界的情與事;舞台下,粵劇帶我認識不同的人,開眼

界,長知識,築情感。這二十年,我不但學習粵劇,還通過

粵劇在師友身上學習怎樣行事,如何說話:鄭福康老師不但

口授心傳手眼身法步,也言傳身教仁義禮智信;余少華教授

親身示範何謂君子,何謂良師。如果少了這扇南風窗,我的

生活將會枯萎。

情 繫 同 窗 9

Page 10: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學院消息

歡送與迎新 ─ 梁元生院長任滿暨陳偉光院長履新晚宴二零零四年起擔任崇基學院院長的梁元生教授,於本年七月三十一日任滿,繼任院長之陳偉光教授亦已於八月一日履

新。梁元生院長在過去十年為學院的發展作出了非凡的貢獻,為表達對梁院長崇敬的謝意,並對陳偉光教授致以衷心的歡迎,崇基學院教職員聯誼會與崇基學院校友會於八月廿九日假香港沙田萬怡酒店合辦了「歡送與迎新」晚宴。當晚共約二百五十位崇基教職員及校友聚首一堂,與梁院長和陳院長共度一個愉快難忘的晚上。

崇基校董會消息 本院校董會最近委任四名新校董,亦有多名校董續任。

各新任及續任校董之任期自二零一四年八月一日起生效(除另有註明外)。校友會推選校董的任期為兩年,其餘各人之任期則為三年。

新任校董 推選校董陳鎮榮先生 侯運輝先生(1972/經濟)

崇基學院校友會代表馬紹良先生(1969/數學)

全國基督教大學同學會代表白耀燦先生(1975/歷史)

續任校董 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代表鄭文珊先生(任期由二零一四年三月十七日起,為期三年)莫家豪教授

推選校董梁鳳儀博士(1970/歷史) 李國謙先生 呂元信先生 雷兆輝醫生 彭玉榮博士(1973/經濟)

崇基學院校友會代表陳早標先生(1979/生物)

新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崇基學院神學院新任院長邢福增教

授於二零一四年八月一日履新,接替服務神學院十九年的盧龍光教授。新院長就職典禮訂於二零一四年十月十六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假九龍窩打老道五十四號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查詢請致電 3943 6705。

新任崇基學院院長、副院長及 通識教育主任

獲大學校董會委任為新任崇基學院院長的音樂系教授陳偉光教授(1983/音樂),於二零一四年八月一日履新,接替梁元生教授(1972/歷史)出任崇基院長,任期四年。

此外,崇基學院委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方永平教授繼陳偉光教授出任副院長,及生命科學學院陳浩然教授(1995/生物化學)繼梁國南教授出任通識教育主任。兩項任命均於二零一四年八月一日起生效。

陳浩然教授方永平教授

本院老師獲傑出科學貢獻獎 中大副校長及卓敏心理學講座教授張妙清教授獲國際應

用心理學協會頒發二零一四年度「傑出科學貢獻獎」,以表揚她推動國際應用心理學發展的成就。張教授乃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心理學家。該獎項每四年頒授一次,每次頒予一至兩位在國際心理學上有傑出貢獻及影響力的心理學家。

第二屆「區建公紀念書法比賽」 為推廣書法藝術,校友靳杰強博士(1966/物理)和甘潤嫻

博士(1966/物理)捐款支持學院舉辦第二屆「區建公紀念書法比賽」,歡迎於二零一四/一五年度在香港就讀中學一年級至學士課程之全日制學生參加。作品遞交的截止日期為本年十一月七日,比賽設有冠、亞、季軍及優異獎,入選作品將於本年十二月至二零一五年一月期間在學院內展出。查詢詳情,請聯絡崇基院務室高潔儀女士(電話:3943 6444)。

10 心 懷 母 校

Page 11: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崇基學院學生訪問計劃 ─ 浙江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本年度崇基學院與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和中山大學合辦的學生訪問計劃於暑假期間順利舉行,分別以「表達文化及社會:香

港與內地的考察及比較」、「宗教與地方傳統:甘青香港兩地社會文化考察」與「粵港融合與共榮:機遇與挑戰」為研討主題。

三項計劃共七十位崇基及內地院校學生代表,分別出訪杭州、蘭州、廣州和回訪香港,進行兩地考察及分組研討,參加一連串專題講座、機構參訪和文化考察等學習活動,並發表小組研習報告。活動分別由音樂系系主任李忠順教授、化學系陳文初教授及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陳永勤教授擔任崇基學術顧問,隨各代表團考察,並指導兩地團員進行研討。

服務學習計劃 國內、本地及國際

本年度國內計劃共舉辦了清遠及永福兩個項目。十六名崇基學生五月底先前往廣東清遠市清新縣考察五天,以設計服務內容,並於六月二十六日至七月十一日再赴清遠農村開展多元化的服務,從個人及社區層面提升當地民眾的公共衛生知識,同心協力將關愛送到清遠。

另外,十六名崇基學生於七月十三至二十九日赴廣西桂林永福,合作策劃及舉行兩星期的英語學習營,提升四十位當地高中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英語的信心,培訓他們的領袖才能及團隊精神。活動期間,兩地學生更一起到農村服務當地長者。

透過一連串活動,例如課堂學習、師友計劃、宿營等,本地服務學習計劃的二十四位參加者分組服務發展遲緩兒童、復康人士、接受警司警誡的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兒童和長者,以回應社區需要及協助他們多方面發展。以上兩項國內計劃及本地計劃均屬崇基學院通識課程一部份。

另外,參加國際服務學習計劃的學生則於七至八月分別前往印尼、印度及韓國約四星期,服務當地社區及提供義教和醫療服務。同學也會前往探訪當地家庭,表達關愛並探索當地的社會問題,擴闊視野。

香港段:七月二十四至三十一日;杭州段:八月二至九日

甘青段:七月二十至二十九日;香港段:八月一至十日

香港段:八月五至十日;廣州段:八月十二至十七日

海外語文學習團崇基學院今年暑假舉辦了七個「海外語文學習團」,

藉此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培養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六十九名同學在學院資助下,分別遠赴美國華盛頓大學、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及維多利亞大學,修讀為期四至十星期的英語課程。透過課堂、工作坊及不同類型的活動,同學既能改善語文能力,亦可擴闊國際視野。

暑期留學計劃今年共一百零二名崇基同學參加暑期留學計劃,遠赴

英、美、加及中國內地體驗短期留學的滋味。同學分別於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伊榮分校和洛杉磯分校,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國內北京大學十所知名學府進修,完成三至八星期的暑期課程。

除充實學科知識外,他們還體驗當地文化生活,認識來自世界各地及崇基各系的新朋友。期間,旅居加州三藩市的校友更與身在柏克萊分校的學生郊遊參觀,不同年代崇基人難得在異地相聚,分享生活點滴。

情 繫 同 窗 11

Page 12: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學院消息

崇基校友會晚餐講座 崇基校友會分別於六月及七月邀得學院傑出校友、香

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校友(1976/社會學)及鳳溪公立學校行政總裁馬紹良校友(1969/數學)擔任晚餐講座的嘉賓講者。

六月十八日的講座在中環華商會所舉行,陳校友以「與崇基老馬陳德霖校友對話」為題,與崇基校友分享交流,介紹香港金融體制,並暢談他在各事業發展階段上的經驗與機

遇,以及工作上的挑戰。七月廿三日的第二次晚餐講座 ─ 「機會與挑戰:開啟子女理想教育之途」則於嶺南會所舉行,馬校友與崇基校友暢談香港基礎教育的發展。

德法社會探索之旅崇基學院舉辦之「德國 / 法國社會探索之旅」已經踏入第十四個年頭,今年共有四十位學生趁暑假分別到法國或德國展

開三星期文化交流。「法國社會探索之旅」六月中啟程,同學造訪法國兩個主要城市,首兩星期寄宿於波爾多民居,並於當地法國文化協會修讀基本法語課程,隨後到巴黎作文化考察,感受當地藝術氣息。

參 加 「 德 國 社 會 探 索 之旅」的同學亦於六月中前往歌德 學 院 修 讀 兩 星 期 的 德 文 課程,並寄宿於曼漢民居,後轉往柏林,深入了解德國歷史及體驗當地文化。

大學青年會活動大學青年會(中大崇基)在今年暑假籌辦了五個活動,

當中包括三個六至九天的短期海外交流團:「雲上舞 ─ 少數民族文化考察團」、「畢業『樂』印 ─ 印度服務團」及「港美聯合武漢服務團」。雲南考察團讓同學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服務當地孩童;印度服務團是由畢業班會友聯同已畢業會友一同到印度班加羅爾服務當地的婦女及街童;參加武漢服務團的會友則與美國中學生合作服務當地的留守兒童。

另外,崇基會友與其他大學及學院青年會共九個單位的代表參與了六星期的「德國 ‧ 羅馬尼亞交流服務團」,會友在德國紐倫堡青年會帶領下,服務當地吉卜賽人及進行街頭佈道,傳揚基督的愛。

今年的「海外工作實習計劃」共有十多位崇基同學參加,他們遠赴美國、西班牙、日本、斯里蘭卡、坦桑尼亞、泰國、內地及台灣等地展開為期四至十星期的工作實習,於當地社會機構、學校或營地工作,在不同的領域下服務當地民眾。

第一屆世界大學生圍棋錦標賽由世界大學生圍棋聯合會與上海市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

會聯合主辦、崇基學院協辦之「第一屆世界大學生圍棋錦標賽」於七月九至十一日在崇基校園舉行。來自約十五個國家的百餘位大學生棋手參與對賽,當中不乏海外及亞洲著名學府之學生,本港亦有分別來自港大、中大、科大及恒生管理學院的六名學生參加。

主辦單位更於七月十一日上午特別安排「世界冠軍指導棋」環節,國家圍棋隊總教練俞斌先生、曾經六奪國際賽冠軍的古力先生以及國家圍棋隊領隊華學明女士與參加者切磋交流,讓一眾年青棋手從中學習,增進棋藝。

外展訓練計劃今年的外展訓練計劃包括海上及陸上旅程和訓練,以及

多項富挑戰性的野外求生體驗。透過活動的磨練,三十三位受訓的崇基同學提升了他們的領袖才能、合作精神、創意思考及解決問題等的能力,獲益良多。

陳德霖介紹香港金融體制

馬紹良談香港基礎教育的發展

12 心 懷 母 校

Page 13: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崇基學院新生入學禮崇基學院二零一四年新生入學禮於八月二十五日在崇

基禮拜堂舉行。典禮程序包括崇拜、院長致辭、學院介紹及短片播放、校友座談會及師生分組討論。出席座談會的校友包括陳樹偉(2000/物理)、鄭映雪(2001/新聞與傳播)、麥金華(2005/翻譯)及馮芷琪(2012/社會學)。四位校友與新同學暢談在崇基讀書時的點滴及難忘片段。

崇基美食兵團崇基學院校友會的「崇基美食兵團」自去年四月首辦以

來,一直獲得校友的鼎力支持;第五次活動於六月十一日在灣仔的馳名粵菜海鮮飯店舉行。大家暢談近況,更一起品嚐配搭紅白酒的招牌名菜。

崇基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崇基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已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一日順利舉行,當晚共有五十多名畢業於不同年代的崇基校友出席支

持。校友會會長陳早標在會上簡述幹事會去年的工作、財政狀況及舉辦活動的情況,獲周年大會通過。

陳會長報告,去年校友會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活動,以維繫崇基校友情,包括西貢歷史文化遊、東龍洲和蒲台島之旅、就業講座、崇基校友酒會、品酒會、校友講座、美食兵團、聖誕酒會、崇基校友 Happy Hour、崇基校友日聯歡晚宴等,校友們均十分踴躍參與,令人鼓舞。他特別鳴謝各熱心校友對校友會無私的付出和貢獻,校友會的成功乃校友多年來積極參與各項會務和活動的成果。他又特別感謝學院、義務核數師梁成軒(1976/會計)及多位校友之幫助與支持。

周年會員大會亦選出任期兩年的新一屆幹事。陳早標校友續任會長,校友會在他領導下將積極照顧各年代校友的不同需要,支持母校發展,並維繫校友會、校友和母校的深厚情誼。幹事會亦將繼續群策群力,進一步推動會務。新一屆崇基校友會幹事名單如下︰

2014-2016 幹事名單會長 : 陳早標(1979/生物)副會長 : 陳志豪(1997/專業會計)、廖健華(2004/經濟)秘書 : 羅鈞全(2001/專業會計)財政 : 蔡國浩(2001/專業會計)幹事鄺榮昌(1968/會財)、梁廣林(1968-70/中文)、馬紹良(1969/數學)、侯運輝(1972/經濟)、陳慧卿(1973/工商管理)、潘智海(1980/人事管理)、姚 穎(1998/英文)、鍾啟然(2000/翻譯)、陳樹偉(2000/物理)、林中青(2001/專業會計)校友會委任之小組幹事及代表李乃元(1957/經管)、張愛玲(1961/中文)、麥世耀(1967/英文)、陸炳泉(1967/社會工作)、馮應墀(1970/動物)、劉世鏞(1971/會財)、顏 龍(1971/地理)、陳以衎(1972/哲學)、陳碧橋(1973/社工)、白耀燦(1975/歷史)、吳遠興(1983/企業管理)、嚴創基(1984/國際企業)、黃令時(應林堂前助理舍監)、陳碧儀(1990/工商管理)、陳銘基(1994/經濟)、謝連輝(1996/經濟)、袁兆豐(1998/工管)、

林金輝(2000/政治及行政)、鄭映雪(2001/新聞與傳播)、董就雄(2001/中文)、江燕妮(2001/新聞與傳播)、李明浩(2001/機械與自動化工程)、梁修峰(2001/電子工程)、蘇 雋(2001/工管)、蘇滿儀(2001/計量財務)、周淑儀(2002/心理)、劉振強(2003/物理)、吳茂洛(2004/醫學)、麥金華(2005/翻譯)、鄭穎茵(2006/中文)、鍾莉筠(2012/法律)

情 繫 同 窗 13

Page 14: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學院消息

致哀本學院前校董李福和博士於二零一四年七月四日辭世,

享年九十七歲。李博士在一九六一至七七年擔任崇基校董,更於七零至七六年間當選校董會主席,一直參與帶領學院的各項發展和校園建設,貢獻至鉅。其子李國星先生亦繼承了李博士對本港高等教育無私服務之心,為本學院出任校董至今,並擔任財務委員會主席。

崇基正社(1964年)、暉社(1974年) 畢業五十、四十周年母校重聚活動

時光飛逝,今年正值崇基學院正社(1964年)同學畢業五十周年及暉社(1974年)畢業四十周年。正社與暉社的校友計劃於本年十月舉行重聚活動,有關重聚活動詳情,請參閱《崇基校友》二零一四年三月號,或聯絡崇基院務室梁小姐(電話:3943 6194;電郵:[email protected])。

校友日晚宴每年一度之崇基校友日將於十一月一日(星期六)舉行,

歡迎所有老、中、青校友齊來參加,今年特別呼籲六四、六九、七四、七九、八四、八九、九四、九九、零四、零九及一四年畢業之各屆校友組隊出席校友日活動及晚宴。查詢詳情請聯絡崇基院務室麥小姐(電話:3943 6449)。

一群敬愛黃教授的崇基校友為感謝他的教導,成立了「黃壽林教授紀念獎學金」("Professor Wong Shau Lam Memorial Scholarship"),由黃怡蕙女士(黃壽林教授女兒)、李沛良教授(1965/社會學)、陳世德(1966/社會工作)、黃志涵(1967/社會學)和李張綺蓮(1968/社會工作)擔任籌款委員會成員,望以頒發獎學金予崇基學院同學之舉,把黃教授對教學的奉獻精神及研究社會議題的熱誠傳承下去。

如校友有意捐助「黃壽林教授紀念獎學金」,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oaacuhk-nc.org/SLWong/index.html 或聯絡崇基學院院務室梁頌茵小姐(電話:852-3943 6194 ; 電郵:[email protected])查詢詳情。

輓黄壽林老師二零一四年七月九日仙逝于三藩市

壽柏長春 一代宗師 留得辭章傳後世

林泉常綠 萬方社會 永存詩賦遍人間

憶黄壽林老師回顧汪洋祝壽時 遊輪晚宴笑嘻嘻師生舉杯同誌慶 一堂聚首運數奇師母有緣傾細訴 從此往來訂交誼哲嗣聯袂絲路遊 如來石窟慕先知盧師壽筵先生道 十年再造定所期風雲際會瞬息過 生也有涯透玄機何事沉痾傳扁鵲 真理道路悲別離此去夕陽無限遠 緬懷夢昧誦詩詞

大家敬愛的師長黃壽林教授今年七月九日在美國三藩市辭世,享年九十七歲。黃教授一生熱心教育,一九五七至七七年間在崇基任教,先後成立社會學、社會工作學系和心理學系,奠下三系日後發展的鞏固基礎,貢獻良多。黃教授教學認真,對學生循循善誘,二十年來作育英才無數,桃李滿門,深受學生愛戴。最近多位校友為黃教授設立網頁,瀏覽人數已超過一千七百人。

另外,大師兄鄭桂周(1955/經濟)為追思老師,特賦以下詩聯︰

Happy Hour @ 金鐘 為增進崇基校友之間的情誼,崇基學院校友會於六月下

旬開始舉辦 Happy Hour @ 金鐘,提供一個聚腳點讓各校友下班後鬆一鬆,以酒會友。首三次之Happy Hour 活動已分別於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三十一日及八月二十八日舉行,活動上校友們言談甚歡,更相約飯聚及下次再結伴同來。

五十八周年校慶千人宴本年度崇基校慶千人宴將於十月三十一日(星期五)晚上

六時在崇基學院嶺南運動場舉行,歡迎校友參加。查詢詳情,請聯絡學院通識教育辦公室李小姐(電話:3943 6445)。

崇基學院校史檔案館徵集有關「早期崇基校園植物」的記憶崇基校史檔案館現正籌劃舉辦一個「回顧早期崇基馬

料水校園植物」的展覽,為了使展覽內容更詳實和豐富,現向校友徵集五十年代中至八十年代為主的圖像類(如照片、錄像、繪畫)、實物類(如標本、紀念品)及文字類(如詩文、掌故、故事等)的有關記憶。倘蒙捐贈或借展,不論多少或年代,一律歡迎。查詢詳情,請聯絡崇基院務室王宇傑校友(電話:3943 8140;電郵:[email protected])。

14 心 懷 母 校

Page 15: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天涯若比鄰整理:陳以衎(1972/哲學)陳碧儀(1990/工管)林金輝(2000/政政)

香港政府宣佈回歸以來第十七份授勳名單,頒授典禮初步訂於十月舉行。校友會仝人祝賀各獲授勳銜之崇基校友:

銅紫荊星章 : 侯傑泰(1978/化學) 馬紹良(1969/數學)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 郭月娟(1981/宗教)太平紳士委任 : 黃煥忠(1982/生物)

張樹榮(1973/社會學)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二日於海港城舉行「夢想起航」史諾比藝術及生活展覽,特別以「梅花夢」向他鍾情多年的智慧小狗史諾比致敬。張校友現為日本文化協會理事丶日本香港協會理事丶日本敦賀港顧問及日本福井縣市場推廣大使;亦為香港城市大學及雲南大學

校外客席教授及校外顧問。張校友閒時醉心藝術,早於六歲時已在家中辦個人水彩畫展。繪畫與花生漫畫給張校友帶來無限夢想,並啟發他的思考。這次他特別以耐寒的梅花,結合長青的夢想家史諾比,帶出屹立不倒和為追求夢想堅毅不屈的精神。

陳麗兒(2003/中文)(下圖右)先後於二零零四年及二零一一年完成新聞學文學碩士及文化管理系文學碩士。 去年她與同於中大文化管理系文學碩士畢業的好友朱瑞英攜手創立本地品牌MUNAY(www.munay.hk),宣揚藝術、創意與愛的融和,品牌本年初正式推出市場。公司七月與臨床心理學家何念慈合辦「十月‧約」慈善活動,在太古廣場舉行相片展覽及義賣,為護苗基金籌款,關注女性身心的健康成長。陳校友電郵為:[email protected]

婚後兩年多的黃愷姍(2002/工管)剛於今年五月成為人母,兒子取名方紀桐。母親劉燕卿(1973/社會學)(圖左)繼而榮升為外祖母。孩子的誕生為兩位校友增添不少樂趣。校友會仝人祝願小紀桐快高長大、健康快樂!

李琴(2000/中文),剛在今屆書展中推出《給女兒安生的信》一書,以下是她寫的介紹:「我相信每個父母從兒女呱呱墜地時,總會有甚麼想跟他們說,總有甚麼逗趣的畫面或小小人兒的片言隻字想用文字或照相機保存下來。我先生一有時間就會拿起相機捕捉女兒的一哭一笑,而我在先生的鼓勵下,在女兒還在肚子裏時就開始寫了第一封信給她,直到現在。看着信裏女兒的成長,和香港歷史的交接,我覺得作為一個媽媽,這是我可以給她最好的嫁妝了。」

詳情可看《給女兒安生的信》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etterstomydaughteranson

七月是人稱熊二哥的熊翰章(1956/經管)八十歲大壽。他自一九九九年第一屆學院學長計劃開始已擔任學長,其學弟學妹累計有數十人之多。當天大夥兒一起為他慶祝壽辰,跨代的學弟妹相處得儼如一家人,聚首一堂,說笑談天,樂也融融。

梁雅淳(2011/護理)和廖永榮(2009/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大學時在宿舍明華堂邂逅,相 知 相 戀 多 年 。 二 零 一 三 年十二月十四日註冊結婚,取其「一心、一意、一世」之意。校友會仝人祝願兩位校友一生相親相愛、永結同心!

囍 今年六月,一群崇基一九七九、八零年畢業,相識近四十載的老朋友,包括社會系蘇寶英、吳玉娟、陸笑琼、黃彩霞,地理系陳錦全、溫炳泉、徐澤華,中文系李鶴紅,英文系唐玉坤,歷史系何偉洪及莊妙明伉儷,分別攜同親眷及朋友,一行二十人聯袂遠赴土耳其、希臘、馬爾他及意大利,共度為期三週的難忘假期。他們以DSL為團名,取其「大食懶」之意。團友希望每年都能享受這種讓人長青不老的旅程,歡迎其他老同學加入,延續青蔥歲月的回憶。

情 繫 同 窗 15

Page 16: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 … · 《大紅袍》海瑞十奏嚴嵩選段 (左起:白耀燦、吳瑞卿、陳嘉桓、馮培榮)

香港著名食家、「太史菜」傳承人江獻珠(1960/經管)月前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八歲,校友會深切哀悼師姐。江校友是廣州顯赫一時的名食家江太史(江孔殷)的孫女,也是傳奇粵劇編劇家「南海十三郎」江譽鏐的姪女。江校友四十歲那年為了患癌母親才首次入廚,嘗試尋回已失傳的太史府刁鑽美食。她形容自己是「瀕臨絕種的飲食人」,有自己一套飲食文化哲理,更以做學問的嚴謹態度,重新整理幾近失傳的粵菜菜譜。當中步驟繁複,對食材、刀功、烹調時間等都一絲不苟,要求嚴謹,對傳承粵菜貢獻極大,留下了珍貴的人間滋味。她曾以英文撰寫經典菜譜《漢饌》,讓粵菜得以流傳海外,其他主要食譜還有《傳統粵菜精華錄》、《古法粵菜新譜》及《珠璣小館家常菜譜》等。她認為回家弄飯才得嚐最幸福的滋味,而且非常「惜食」,像西蘭花根部和蘿蔔頭都能入饌。江校友七十年代在美生活,丈夫為前聯合書院院長陳天機教授,故大半生在中大宿舍度過,一九九二年退休移居美國,近年回港定居。

陳景湛(1962/化學)今年六月二日在美國洛杉磯逝世。陳校友畢業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夏威夷大學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其後在南加州創立Flavor Specialties Inc., 在飲食調味界享有盛譽。數年前陳校友退休,與家人盡享

天倫之樂。他待人熱誠,交遊廣闊,亦是南加州崇基校友會及南加州中大校友會創立人,美加各地校友對其辭世同感惋惜。

旅居加拿大 Calgary 的彭梁學齡(1973/歷史)六月十六日探訪母校,與新舊兩位院長梁元生教授及陳偉光教授會面。梁校友現為崇基海外學長,並為中大 Calgary 校友會創會成員之一。

身兼中國、美國、加拿大及香港註冊會計師的郭碧蓮(1975/經濟)從事金融、地產投資分析、企業管理顧問等業務多年,廣受業界稱許。郭校友今年八月中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創立了非牟利團體「中外企業促進聯會」,擔任創會會長。另一位崇基校友關海山(1975/生物)則被邀請出任該會榮譽顧問。

一 向 醉 心 教 學 及 地 質 研 究 的 陳 龍 生(1978/地理),是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的「開國功臣」之一。最近他又獲委以新任務,出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 常務副院長暨香港大學附屬學院 (HKU SPACE Community College)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社區書院 (HKU SPACE Po Leung Kuk Community College) 校長一職。

隨着新作《實用易經—新編河洛理數論命》熱銷,鍾月萍(1962/史地)剛於六月專程長途跋涉由美國回港,以《易經》智慧一饗讀者,與圓方出版社合辦新書發佈會暨「易理、命理、風水」講座,並趁留港之便,開辦多個課程,希望能夠親身與參加者分享易學、玄學心得。 郭堂(1957/數學)畢業後到加拿大麥

吉爾大學進修,現與太太鄧瑋(1960/ 社工)定居三藩市。崇基學院編輯部將出版的特刊《華甲方周》,其中一篇作品是郭校友撰寫的文章〈崇基學院逸事〉,記載了崇基奠基典禮、鐵桶宿舍生活點滴、崇基早年校舍生活和課外活動等。文中附上多張昔日的珍貴圖片,定能勾起六、七十年代校友的美好回憶。校友可瀏覽北加州崇基學院校友會網址查閱〈崇基學院逸事〉全文: https://s i tes.google.com/si te/chungchialumniassociationncal/alumni-news/college-anecdotes

16 心 懷 母 校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友會

編輯委員:陳以衎(1972/哲學) 陳碧儀(1990/工管) 林金輝(2000/政政) 鍾啟然(2000/翻譯) 江燕妮(2001/新傳) 董就雄(2001/中文) 鄭映雪(2001/新傳) 鄭穎茵(2006/中文)

責任編輯:鍾啟然、江燕妮

版頭設計/題字:靳杰強(1966/物理)

聯絡統籌:梁頌茵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務室)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崇基學院行政樓電話:(852)39436449傳真:(852)26035440電郵:[email protected]設計承印:思捷概念(28976270)

崇基校友網上版:

[ 來稿本編委會可作刪改 ] 版權所有 二零一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