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纱 Q ingsha 3 责任编辑 高则平 2019 11 1 版式设计 于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第 1844 期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从美丽出发 原国林 国事家事 吴国丽 “扯片云彩擦把汗,对着太阳抽袋 烟”,这是民间打油诗中描写大兴安岭 山脉最高峰—克什克腾黄岗梁大额 头山的句子。《走上高高的大兴安岭》 曾唱响一个时代,但高高的大兴安岭 在哪里却鲜为人知。它就矗立在克什 克腾旗北部的同兴镇,与南部燕山余 脉芝瑞镇的大光顶子山南北相望,就 勾画出了方圆两万里的克什克腾。燕 北岭南好风光,而同兴因其风景独树 一帜,被誉为大美同兴。 同兴之美,在于各美其美。华夏 众山脉中,虽然大兴安岭山脉是小兄 弟,但高原上突兀而起的连绵群山,与 它山不同,自有奇妙之处。 锡林郭勒大草原从一望无际中走 来,一路向南,到了克什克腾境内风格 陡转。舒缓低矮的山峦连绵不绝,高 原的曲线在低光下温婉柔和,收放自 如。过了一道岗,又见一座梁,看到一 重天,尚有重重天,只有登顶大额头, 两千零三十六米的海拔高度瞬间感受 到天近地阔。鸟瞰群山连绵,沟壑纵 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 是一个诗意的高度,也是美丽的高 度。馒头状的山体起伏不定,偶有断 崖也被林木掩映、花草包裹。据传,一 头奔跑的野鹿收不住脚坠崖身亡,就 是被眼前的绿色迷惑。到了秋季,金 黄的桦树叶铺展开去,间或多彩点缀, 黄岗梁由此得名。 辽水西拉木伦聚众河之力劈开大 峡谷一路东南奔,北部支流全部来自 黄岗梁。它像一座巨大的水塔分流向 沙地、草原、湖泊、山地、丘陵……既有 季节流、内陆流,又有渤海流。黄岗梁 擎起了克什克腾水资源的半壁江山。 这源流处馒头状的众山如一群头戴斗 笠、身披蓑衣的垂钓长者,蓑衣一抖就 把绿色铺展到天边,鱼竿一甩就指点 出奔向四方的汩汩清泉,只有热水塘 温泉不离不弃,在身边蓄积能量,洗濯 众生。父亲是山,母亲是河,这来自地 壳内的温度自然是母亲的温度。 水,至柔至刚,又刚柔并济。柔 者,润物无言,呵护众生。刚者,滴水 穿石,雕刻万物。中国有大片大片的 冲积平原,就是大山之水释放的能量 成就了千里沃野、万亩良田。黄岗梁 的水刚柔并济。柔弱时,“泉眼无声惜 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刚烈时,待到 暴雨倾盆日,漫上河床任意游。亿万 斯年,冰川消融,水蚀的作用,形成了 大额头山、圆蛋子山、草帽子山、北大 山(阿斯哈图)等群山罗列、韧脊延绵 的雏形。再伴着时间前行的脚步慢慢 雕刻出木石匣川、草帽子沟、天合川今 天的模样。同兴镇的四千三百多户人 家、一万六千多人就散落在三川的褶 皱里,总面积一千一百八十七平方公 里。 木石匣川峡深谷阔,涓涓流淌的 木石匣河在境内宛转近百公里,是原 来的木希嘎乡。草帽子沟、天合川坡 长沟浅,两条季节性河流时断时续,是 原来的天合园乡。两乡合一,建镇于 木石匣川,取名同兴,其意昭然。 同兴之美,在于美人之美。大山 敞开胸怀,溪水一路欢歌,草原宽广辽 阔,自然生态铸就了人文生态,也铸就 了同兴人豁达、勤勉、厚道的品格。他 (她)们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 始生态中走来,更懂得给予要大于索 取的真理。 外出创业的秦先生,临行前,兜里 只揣五角钱,而当他完成原始积累,听 说家乡脱贫攻坚发展生猪产业,就从 自己兜里一次性拿出 15 万元,无偿支 持贫困家庭。贾先生是知名的企业 家,退休后本应在城里颐养天年,享受 天伦之乐,却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和饲 养员住在一起,建起了育肥牛合作社, 把众乡亲们集合起来抱团取暖。家乡 的富裕是他一生的牵挂。 偏远的村落,谁家来了客人,邻里 的主妇们会把自家的好酒好菜拿去帮 厨凑成一桌“心意”餐。待做完饭菜, 解下围裙,脚踩炕沿儿帮和女主人一 道夹菜劝酒。与客人对饮完,还要来 个倒挂金钟,酒盅蹾在桌上,“这酒搁 五年了,我娘家哥来也没给他喝”,鸡 大腿夹到客人的碟里,“这大公鸡打鸣 可好听了,你来了,咱舍得”。一句句 掏心窝子的话温暖得客人五迷三道, 实诚劲儿上来,盅盅斟满见底儿。陪 客的男人见客人招架不住,“我干了, 你随意”,男子汉的豪气叮当作响。酒 至半酣,男人女人叙述着各自生活的 过往,所见的新鲜事儿、稀奇事儿,偶 尔也插科打诨,引起满堂哄笑,爆棚声 惊了院里的大鹅,“鹅鹅”向天歌,大家 以为来了客人,瞬间沉寂下来,主人扒 开众人急急跳下炕院外迎接……菜 香、酒气漫过整个村庄,酒不醉人,人 被笑声醉。 同兴之美,在于美美与共。在发 展的进程中同兴人合理诠释人与自 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注 重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努力实现融合 向前、共同兴旺的目标。 同兴载誉众多。克什克腾世界地 质公园有九大园区,其中阿斯哈图、黄 岗梁、热水三区环绕左右。温泉之乡、 5A 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际狩猎场、 中国二十一世纪矿产资源阶梯基地核 心区等诸多光环笼罩四方,可谓星光 灿烂。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几代同兴 人融合向前,又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 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重点 镇”称号,这在全国乡镇中也为数寥 寥。同兴已是声名鹊起。 同兴也曾经历过发展的阵痛。它 前接农区,背靠牧区,是典型的半农半 牧区,山高林密, 耕地、草场面积小等自 然因素制约了传统农牧业的发展。镇 里先后推行过黄牛冷配、依托矿山发 展劳务经济、山野菜采摘、特色种养殖 等,均因独木难支而暗淡下来。痛定 思痛的同兴人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互为因果,才能形成完整流畅的 产业链条。 孟夏,本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山 野菜加工基地的开张,使同兴镇迎来 了收获绿色的季节。山上的野菜园处 处是忙碌的人群,养殖户们把自己舍 饲的牲畜家禽送到加工厂,物流配送、 网上销售进入黄金时段,农家院里游 客欢快的歌声飘出院外……收获的喜 悦在山野间回味悠长。以往,山韭菜、 山白菜、山芹菜、山莴苣等山野菜大多 卖给老客转地销售,饲养的牛羊家禽 也是自食自用。如今就地加工,网上 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的收入也 提高了一大截。关联度、融合度产生 了洼地聚合效应。 背靠大山、森林的同兴人悟出一 个道理,一片针叶林如果混交阔叶林 或其他树种就会减少病虫害,产业间 亦如此。无论一条河上下游的耦合, 还是两条河相交的融合,都是顺天应 时的自然生态。它验证了亘古不变的 自然法则:物种单一,容易被演替;物 种丰富,呈多样性分布,生命力就强 劲。 走在向阳的大道/聆听熹微晨光/ 趟一脚秋露/触摸群山褶皱/瓜果繁 /青山喜换新装… 又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来啦。同 兴,和他的名字一样,从美丽出发走向 美丽,生命力正缘于此。 《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首次以长篇小 说的形式书写了乌兰牧骑几十年波澜起伏 的历程,是一部具有内蒙古鲜明地域特征、 民族特色和红色革命文化基因的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典范,是一部在历史画卷中讴歌 乌兰牧骑风采和精神的文学史诗,塑造的 文学形象体现出的坚定信仰、奉献人民的 精神、革命理想主义情怀感人至深。厚实 的文学功力、炽烈的情感、正直的道义深深 地打动了读者。由于乌兰牧骑是拥有内蒙 古地方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 号,乌兰牧骑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精 神和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内涵 的重要构成部分,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 农牧民的文艺工作历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 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生动实践, 它将因此独树一帜,在内蒙古文学的创作 中拥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占有令人瞩目的 一席之地。 现实主义的深情回望与关切。《那红红 的萨日朗》一书凝集着一份深厚而殷切的 情感,是对几十年乌兰牧骑历程的一次专 注回眸与深刻思考。作者有着 15 年的乌兰 牧骑生活经历,对乌兰牧骑比一般人有着 更深切更细致的了解和丰富实践。这从书 中描绘的动人细节与情节中就可以看到, 信手拈来,娓娓道得的故事与人物形象鲜 活可见、活灵活现。生活经历是作家创作 永恒而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本书的成功,无 疑与作者的切实经历密切相关。书写这些 熟悉的经历,凝神思考这经历,提炼升华这 经历,于作者而言已经成为一种责任,所谓 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书中 讲述的是赛罕旗和车尼尔市乌兰牧骑遵循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 神,深入基层单位和农牧民中间为他们演 出服务的故事。例如:朝鲜族姑娘朴真玉 刻苦练顶碗舞把头皮磨破出血的故事,蒙 汉语皆通的演员乌日汗为了救困在沙漠里 的战友,痛失两岁亲生子的故事,乌兰牧骑 为干旱的牧民打井,乌兰牧骑队员轮流去 背一个瘫痪在蒙古包里的老阿爸看全场演 出的故事,还有他们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 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乌兰夫同志接见的故 事。这些真情最能打动人,真事最能感动 人。这一次文学回望无疑是深情而真挚的, 这一次思考也是深刻而具有重大意义的。 再一次佐证了现实主义文学可能的走向,即 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参与时代和社会 的道德重建,处理好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 关系,提升精神、锻造灵魂,完成有信仰有担 当有正义与正能量的人格实现。 乌兰牧骑精神的一次文学表达与讴 歌。毫无疑问,这本书是对草原文艺轻骑 兵文艺实践与创作的精神境界的一种文学 展示。它摒弃“为艺术而艺术”创作理论的 狭隘与短视,对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广 大农牧民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生命也无所畏 惧的崇高精神进行了讴歌,这对于当下金 钱拜物教对人的“异化”“物化”是一次彻底 的否定,它告诉人们,乌兰牧骑“是有精神 的”,而“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奉 献和服务人民”是其核心。它以文学形式 表明,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的文 艺工作历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 为中心”文艺思想的生动实践,诚如习近平 总书记所讲“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 一面旗帜”。 成功塑造了一批文学典型形象。这些 文学典型形象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对于读 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力强。主要形象有二 十多个,其中有鲍龙斌、萨日朗、金慧心、佟 家琪、朴真玉、乌日汗、邵华为等。这是《那 红红的萨日朗》一书贡献给当代文学的新 人形象。鲍龙斌和萨日朗是其中突出的两 个正面文学形象。鲍龙斌是乌兰牧骑之 魂,是革命文艺的传承者,一本毛泽东主席 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他的行 为指南。他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脚踏实 地的工作作风,伟大的奉献精神和坚强意 志,乌兰牧骑队伍的创建、成长与发展与他 息息相关。他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也动人 心弦,为了乌兰牧骑放弃了钟情的顶碗舞 演员朴真玉,许诺处于失夫丧子状态中的 乌日汗又因上级政策的约束而未果,最后 娶了真爱他的宝日吉格。前两次的结果让 人感到命运对这个有仁者胸怀的“大丈夫” 的不公,但理解了他的政治担当和为人民 服务的信念后,就看到了他承担不公平的 命运安排是为了实现心中目标的伟大情 怀。萨日朗由一个寄养在姑姑家的蒙古族 少女成为一名乌兰牧骑的演员而后成为队 长这一过程,是乌兰牧骑创造的奇迹。她是 一名优秀的乌兰牧骑女队长的形象,也是社 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优秀传 统文化共同锻造出来的一个新女性形象,她 的生命历程符和性格特征的逻辑性发展。 上述这两个文学形象与书中其他文学形象 一样印证了“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之“道 论”,由此亦见作者非凡的创作功力。 《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创作的启迪。 作家要珍惜所经历的生活,从中提炼素材, 挖掘人生和社会的价值。作家要加强自身 修养,提升思考力,深刻思考现实主义题 材,弘扬伟大精神。《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 进入定稿阶段时,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以回 信的方式肯定“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 的一面旗帜”之时。没有独立的判断、深刻 的思考、较高的精神价值取向,不会有如此 的成功。 用文学史诗讴歌 乌兰牧骑的风采和精神 —评著名作家刘玉琴女士长篇小说《那红红的萨日朗》 徐亚光 碌碡 在碾压着藏在心里的话题 鞭子踮起脚步 把秋天的情节 一遍遍瞭望 秋天的果实 翻晒着 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一切的饱满疑惑干瘪 都在倾诉拔节灌浆 天真 是一抹绿意 成熟 是一片金黄 金色的九月 一段心情 在绳子的另一头 拴住温润的空气阳光 和一匹马的脚步一致 踩着夕阳和曙光 在暗夜的窝棚里 数着节气 等待一只雄鸡 在引颈鸣唱 冬的寒冷,春的干燥 夏的酷暑,秋的金黄 都在打谷场上 扬起木锨 随风飘荡 大蒜 一瓣一瓣 紧紧抱住一根茎 一头一头 攥着一把乡音 独头的 让你吐舌 多瓣的 让你细嚼 调味 熏人 大蒜 土生土长 却成了城里人 依旧用朴实的辣劲 面对乡亲 大雁 我无法达到的高度 仰望苍穹 雁阵带来的消息 从村子的上空 弥漫开来 首先是从眼睛开始的 揉搓着冬天的寂寞 毕竟 睁开了惺忪 开始闻到了雨的味道 翅膀的跑道 不知有多少条 总被大雁的呼唤 磨得锃亮 肉眼只看到一条链子 从天际飘走 不只是一条 有时是人字形 这条链子叫着 从我们的头顶离去 从此,我们便知道了 一棵放叶的树 和一朵山杏花 还有苦菜花 是怎样在春天的夜里 对着镜子笑的 山顶上的杜鹃花 总是爬满往事 惊奇的目光 扫描这个冬天最后的雪痕 马鹿在山林里徜徉 犄角晒着早春的光芒 新的开始 一朵花盛开 一棵草 顶着枯叶绿了 一只蝴蝶飞来飞去 寻觅着季节的消息 仰望的脖子 此时,低下来回忆 一些寒风便从领口飞走了 抚摸暖暖的阳光 倒感觉自己从未冬眠过 在一座坟前追思 是谁埋葬了过去 丝丝缕缕的愧怍 牵出好多枯叶的凋零 野花在草地上 一只蜜蜂的脚步匆匆 耀眼的光芒 从松树的缝隙跌落 那是一份誓言 汗水的成分 已经足够了 等待一场春雨的发酵 走在牛的后面 有被牵引的感觉 犁铧的锐度 锈蚀不住劳作的强度 在斑驳的垄沟里 脚印与雨水 一次次盘旋在茬地 在攥紧的犁把上 心事再一次濡湿春天的梦 种子从时间里流出 长满情节的秧苗 成为春天斑驳的记忆 抬起头来 不经意间与布谷鸟的叫声 邂逅汗水的晨露 打湿了眼睛 打谷场 犁夫 一直很喜欢听成龙唱的那首《国 家》,那种中年男人历尽沧桑后饱含深 情的倾诉,一下子就拨动了听众的心 弦,尤其是那句“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 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每听一 次,都让我的血液沸腾一次及至眼含 热泪。 为什么我会如此激动,听我来给 你讲一讲我的家事吧。 我家祖上由山东闯关东到翁牛特 旗乌丹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并在那 里定居至今。 满洲国前,我家在此务农为生,有 几十亩地,还开了一个豆腐坊,日子过 得不算富裕也算是能自给自足了。如 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兴许我的曾祖 父、祖父还会把家业做得更兴旺,毕 竟,那时我的大伯父已经出生,后续有 人了。 但是日本人来了,一切都变了样。 许多人觉得满洲国是个很遥远的 事,遥远得似乎满洲国是外星球的事, 其实,它很近,近得你就站在这个曾无 比屈辱的地方而不自知。 以我的年纪,自也没有经历过那 段亡国奴的生活,在一些人的眼里似 乎也没有资格讲那段历史。但是,我 的祖父,我的姥姥,他们那一代人都经 历过,我的大伯父也经历过。偏又他 们不肯做个忘性好的人,所以,从他们 的口中,我断断续续地知道了一些我 并不愿意提起的事,至少在我家,是隐 秘的事。 我的祖父曾精神失常过。 据我大伯父讲,那一年,祖父一家 辛苦打下的粮食,又都被日本人收走 了,豆腐坊早就关了,一家老小都挣扎 在饥饿之中。不得已,第二年春天,祖 父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投奔我的二舅 爷一家。只是都在日本人的管制下, 二舅爷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也是吃了 上顿没下顿的,可怜我祖母的娘家曾 是大户人家,如今也落到替人种地的 份上了。二舅爷匀了几亩地给祖父一 家,两家人相互扶持着,勉强度日,几 天吃不上一顿饱饭都是常事。就在这 年冬天,曾祖父病倒了,病倒的曾祖父 拒绝再吃饭,说是他年纪大了,就不和 孩子们争口食了。其实就是他想吃, 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可吃了,祖母想尽 一切办法给家人做能糊口的东西,奈 何,大冬天的,连个野菜都没处挖去, 常常煮一锅开水充饥。曾祖父去世的 那个早上,祖母在村里借了半碗高粱 面,给曾祖父煮了一小盆疙瘩汤,疙瘩 汤端上来了,发现曾祖父已经没了气 息。祖父祖母慌忙去找二舅爷帮忙料 理曾祖父的丧事,就在他俩出门后,披 着麻袋片的大伯父把那盆疙瘩汤都喝 了,“真香”,大伯父和我说起这事的时 候,仍然一脸的满足,仿佛那香味仍留 在齿间。“你不怕吗?”我问。大伯父 说,“饿到那时候,什么都不怕了,你太 爷就躺在我旁边,我一边喝着汤一边 看着他。” 埋葬了曾祖父,祖父又携妻带子 回了老家。看着弱小的儿女,一向本 分老实的祖父铤而走险,决定借钱去 东部牧区买粮食。那个时候,粮食是 由日本人管控的,中国人是不能贩卖 粮食的,但是,饥饿也常叫人以身犯 险。于是,有些人冒死穿越无人居住 的沙窝子去东部牧区买粮。何以东部 牧区会有粮?惜我年幼,当时不知道 问得详细。总之,祖父去了,顺利地买 到了粮食,回来穿越沙窝子的时候,被 日本人给抓住了。祖父在日本人那遭 了什么罪,连大伯父也说不清,放回来 的祖父精神失常了。从那起,大伯父 便寸步不离地跟着祖父,家里的刀、剪 子也都被祖母仔细地收了起来,因为 一旦让祖父得到,他就拿这些利刃剖 腹,一边剖一边叨叨“看看,我什么都 没吃,什么都没吃”。家里的顶梁柱塌 了,我那未出阁的大姑便当了顶梁柱, 一说日本人来了,大伯父便带着我祖 父和祖母先进山,我大姑脸上抹了锅 灰,戴了帽子,穿上男人的衣服,赶着 家里唯一的一头牛跟在逃难的人群 里。 直到日本人投降,祖父一家才安 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祖父治好了 病,精神恢复了正常的他,把自己的全 部热情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从合作社到生产队,祖父一直走在前 面。祖父晚年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当了 十五年的生产队长,而祖父直到去世 前也是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因他的 正直、无私与热心。 如果说祖父遭的难,还可以被人 歪解到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生 活水平低下,那么姥姥家的悲剧又该 归结到哪里呢? 小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何姥 姥从不提回娘家的事。有一次问她, 她说娘家人都没了。问怎么没的,姥 姥掉眼泪了。原来,太姥爷是织地毯 的手艺人,舅姥爷子承父业,也是织了 一手好地毯。舅姥爷一家住在乌丹镇 里,有自己的房,熬到了日本人撤离, 日子又回到了从前有吃有穿的状态。 可惜,日本人临走还是下了毒手, 1948 年,乌丹暴发鼠疫,舅姥爷一家除了一 个小女孩逃出外,其余的人都死了。 你看,你还能说国的事和家的事 无关吗? 祖父的事,舅姥爷家的事,哪一件 事能逃得过弱国百姓的悲哀? 所幸,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 我们这些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也挺直 了腰杆。只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 能忘记国衰民弱的教训,我们记住了 教训,就会更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做 好自己的本分,让国家变得更强大,让 我们的家更安宁。 有国才有家,恒理。 中国旱作农业诗典之二 (外二首)

用文学史诗讴歌 从美丽出发 乌兰牧骑的风采和精神 · 神和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内涵 的重要构成部分,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用文学史诗讴歌 从美丽出发 乌兰牧骑的风采和精神 · 神和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内涵 的重要构成部分,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

青纱 Qingsha 3 版责任编辑 高则平

2019年11月1日

版式设计 于峰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第1844期

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从美丽出发原国林

国事家事吴国丽

“扯片云彩擦把汗,对着太阳抽袋

烟”,这是民间打油诗中描写大兴安岭

山脉最高峰——克什克腾黄岗梁大额

头山的句子。《走上高高的大兴安岭》

曾唱响一个时代,但高高的大兴安岭

在哪里却鲜为人知。它就矗立在克什

克腾旗北部的同兴镇,与南部燕山余

脉芝瑞镇的大光顶子山南北相望,就

勾画出了方圆两万里的克什克腾。燕

北岭南好风光,而同兴因其风景独树

一帜,被誉为大美同兴。

同兴之美,在于各美其美。华夏

众山脉中,虽然大兴安岭山脉是小兄

弟,但高原上突兀而起的连绵群山,与

它山不同,自有奇妙之处。

锡林郭勒大草原从一望无际中走

来,一路向南,到了克什克腾境内风格

陡转。舒缓低矮的山峦连绵不绝,高

原的曲线在低光下温婉柔和,收放自

如。过了一道岗,又见一座梁,看到一

重天,尚有重重天,只有登顶大额头,

两千零三十六米的海拔高度瞬间感受

到天近地阔。鸟瞰群山连绵,沟壑纵

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

是 一 个 诗 意 的 高 度 ,也 是 美 丽 的 高

度。馒头状的山体起伏不定,偶有断

崖也被林木掩映、花草包裹。据传,一

头奔跑的野鹿收不住脚坠崖身亡,就

是被眼前的绿色迷惑。到了秋季,金

黄的桦树叶铺展开去,间或多彩点缀,

黄岗梁由此得名。

辽水西拉木伦聚众河之力劈开大

峡谷一路东南奔,北部支流全部来自

黄岗梁。它像一座巨大的水塔分流向

沙地、草原、湖泊、山地、丘陵……既有

季节流、内陆流,又有渤海流。黄岗梁

擎起了克什克腾水资源的半壁江山。

这源流处馒头状的众山如一群头戴斗

笠、身披蓑衣的垂钓长者,蓑衣一抖就

把绿色铺展到天边,鱼竿一甩就指点

出奔向四方的汩汩清泉,只有热水塘

温泉不离不弃,在身边蓄积能量,洗濯

众生。父亲是山,母亲是河,这来自地

壳内的温度自然是母亲的温度。

水 ,至 柔 至 刚 ,又 刚 柔 并 济 。 柔

者,润物无言,呵护众生。刚者,滴水

穿石,雕刻万物。中国有大片大片的

冲积平原,就是大山之水释放的能量

成就了千里沃野、万亩良田。黄岗梁

的水刚柔并济。柔弱时,“泉眼无声惜

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刚烈时,待到

暴雨倾盆日,漫上河床任意游。亿万

斯年,冰川消融,水蚀的作用,形成了

大额头山、圆蛋子山、草帽子山、北大

山(阿斯哈图)等群山罗列、韧脊延绵

的雏形。再伴着时间前行的脚步慢慢

雕刻出木石匣川、草帽子沟、天合川今

天的模样。同兴镇的四千三百多户人

家、一万六千多人就散落在三川的褶

皱里,总面积一千一百八十七平方公

里。

木石匣川峡深谷阔,涓涓流淌的

木石匣河在境内宛转近百公里,是原

来的木希嘎乡。草帽子沟、天合川坡

长沟浅,两条季节性河流时断时续,是

原来的天合园乡。两乡合一,建镇于

木石匣川,取名同兴,其意昭然。

同兴之美,在于美人之美。大山

敞开胸怀,溪水一路欢歌,草原宽广辽

阔,自然生态铸就了人文生态,也铸就

了同兴人豁达、勤勉、厚道的品格。他

(她)们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

始生态中走来,更懂得给予要大于索

取的真理。

外出创业的秦先生,临行前,兜里

只揣五角钱,而当他完成原始积累,听

说家乡脱贫攻坚发展生猪产业,就从

自己兜里一次性拿出 15 万元,无偿支

持 贫 困 家 庭 。 贾 先 生 是 知 名 的 企 业

家,退休后本应在城里颐养天年,享受

天伦之乐,却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和饲

养员住在一起,建起了育肥牛合作社,

把众乡亲们集合起来抱团取暖。家乡

的富裕是他一生的牵挂。

偏远的村落,谁家来了客人,邻里

的主妇们会把自家的好酒好菜拿去帮

厨凑成一桌“心意”餐。待做完饭菜,

解下围裙,脚踩炕沿儿帮和女主人一

道夹菜劝酒。与客人对饮完,还要来

个倒挂金钟,酒盅蹾在桌上,“这酒搁

五年了,我娘家哥来也没给他喝”,鸡

大腿夹到客人的碟里,“这大公鸡打鸣

可好听了,你来了,咱舍得”。一句句

掏心窝子的话温暖得客人五迷三道,

实诚劲儿上来,盅盅斟满见底儿。陪

客的男人见客人招架不住,“我干了,

你随意”,男子汉的豪气叮当作响。酒

至半酣,男人女人叙述着各自生活的

过往,所见的新鲜事儿、稀奇事儿,偶

尔也插科打诨,引起满堂哄笑,爆棚声

惊了院里的大鹅,“鹅鹅”向天歌,大家

以为来了客人,瞬间沉寂下来,主人扒

开 众 人 急 急 跳 下 炕 院 外 迎 接 …… 菜

香、酒气漫过整个村庄,酒不醉人,人

被笑声醉。

同兴之美,在于美美与共。在发

展 的 进 程 中 同 兴 人 合 理 诠 释 人 与 自

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注

重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努力实现融合

向前、共同兴旺的目标。

同兴载誉众多。克什克腾世界地

质公园有九大园区,其中阿斯哈图、黄

岗梁、热水三区环绕左右。温泉之乡、

5A 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际狩猎场、

中国二十一世纪矿产资源阶梯基地核

心区等诸多光环笼罩四方,可谓星光

灿烂。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几代同兴

人融合向前,又获得了“全国特色景观

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全国重点

镇”称号,这在全国乡镇中也为数寥

寥。同兴已是声名鹊起。

同兴也曾经历过发展的阵痛。它

前接农区,背靠牧区,是典型的半农半

牧区,山高林密,耕地、草场面积小等自

然因素制约了传统农牧业的发展。镇

里先后推行过黄牛冷配、依托矿山发

展劳务经济、山野菜采摘、特色种养殖

等,均因独木难支而暗淡下来。痛定

思痛的同兴人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互为因果,才能形成完整流畅的

产业链条。

孟夏,本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山

野菜加工基地的开张,使同兴镇迎来

了收获绿色的季节。山上的野菜园处

处是忙碌的人群,养殖户们把自己舍

饲的牲畜家禽送到加工厂,物流配送、

网上销售进入黄金时段,农家院里游

客欢快的歌声飘出院外……收获的喜

悦在山野间回味悠长。以往,山韭菜、

山白菜、山芹菜、山莴苣等山野菜大多

卖给老客转地销售,饲养的牛羊家禽

也是自食自用。如今就地加工,网上

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农民的收入也

提高了一大截。关联度、融合度产生

了洼地聚合效应。

背靠大山、森林的同兴人悟出一

个道理,一片针叶林如果混交阔叶林

或其他树种就会减少病虫害,产业间

亦如此。无论一条河上下游的耦合,

还是两条河相交的融合,都是顺天应

时的自然生态。它验证了亘古不变的

自然法则:物种单一,容易被演替;物

种丰富,呈多样性分布,生命力就强

劲。

走在向阳的大道/聆听熹微晨光/趟 一 脚 秋 露/触 摸 群 山 褶 皱/瓜 果 繁

忙/青山喜换新装…

又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来啦。同

兴,和他的名字一样,从美丽出发走向

美丽,生命力正缘于此。

《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书写了乌兰牧骑几十年波澜起伏的历程,是一部具有内蒙古鲜明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红色革命文化基因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典范,是一部在历史画卷中讴歌乌兰牧骑风采和精神的文学史诗,塑造的文学形象体现出的坚定信仰、奉献人民的精神、革命理想主义情怀感人至深。厚实的文学功力、炽烈的情感、正直的道义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由于乌兰牧骑是拥有内蒙古地方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号,乌兰牧骑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精神内涵的重要构成部分,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的文艺工作历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生动实践,它将因此独树一帜,在内蒙古文学的创作中拥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占有令人瞩目的一席之地。

现实主义的深情回望与关切。《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凝集着一份深厚而殷切的情感,是对几十年乌兰牧骑历程的一次专注回眸与深刻思考。作者有着15年的乌兰牧骑生活经历,对乌兰牧骑比一般人有着更深切更细致的了解和丰富实践。这从书中描绘的动人细节与情节中就可以看到,信手拈来,娓娓道得的故事与人物形象鲜活可见、活灵活现。生活经历是作家创作永恒而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本书的成功,无疑与作者的切实经历密切相关。书写这些熟悉的经历,凝神思考这经历,提炼升华这经历,于作者而言已经成为一种责任,所谓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书中讲述的是赛罕旗和车尼尔市乌兰牧骑遵循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基层单位和农牧民中间为他们演出服务的故事。例如:朝鲜族姑娘朴真玉刻苦练顶碗舞把头皮磨破出血的故事,蒙汉语皆通的演员乌日汗为了救困在沙漠里的战友,痛失两岁亲生子的故事,乌兰牧骑为干旱的牧民打井,乌兰牧骑队员轮流去背一个瘫痪在蒙古包里的老阿爸看全场演出的故事,还有他们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乌兰夫同志接见的故事。这些真情最能打动人,真事最能感动人。这一次文学回望无疑是深情而真挚的,这一次思考也是深刻而具有重大意义的。再一次佐证了现实主义文学可能的走向,即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参与时代和社会的道德重建,处理好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提升精神、锻造灵魂,完成有信仰有担当有正义与正能量的人格实现。

乌兰牧骑精神的一次文学表达与讴歌。毫无疑问,这本书是对草原文艺轻骑兵文艺实践与创作的精神境界的一种文学

展示。它摒弃“为艺术而艺术”创作理论的狭隘与短视,对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广大农牧民无私奉献甚至牺牲生命也无所畏惧的崇高精神进行了讴歌,这对于当下金钱拜物教对人的“异化”“物化”是一次彻底的否定,它告诉人们,乌兰牧骑“是有精神的”,而“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奉献和服务人民”是其核心。它以文学形式表明,乌兰牧骑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的文艺工作历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的生动实践,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成功塑造了一批文学典型形象。这些文学典型形象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对于读者在精神层面的影响力强。主要形象有二十多个,其中有鲍龙斌、萨日朗、金慧心、佟家琪、朴真玉、乌日汗、邵华为等。这是《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贡献给当代文学的新人形象。鲍龙斌和萨日朗是其中突出的两个正面文学形象。鲍龙斌是乌兰牧骑之魂,是革命文艺的传承者,一本毛泽东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他的行为指南。他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伟大的奉献精神和坚强意志,乌兰牧骑队伍的创建、成长与发展与他息息相关。他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也动人心弦,为了乌兰牧骑放弃了钟情的顶碗舞演员朴真玉,许诺处于失夫丧子状态中的乌日汗又因上级政策的约束而未果,最后娶了真爱他的宝日吉格。前两次的结果让人感到命运对这个有仁者胸怀的“大丈夫”的不公,但理解了他的政治担当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后,就看到了他承担不公平的命运安排是为了实现心中目标的伟大情怀。萨日朗由一个寄养在姑姑家的蒙古族少女成为一名乌兰牧骑的演员而后成为队长这一过程,是乌兰牧骑创造的奇迹。她是一名优秀的乌兰牧骑女队长的形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共同锻造出来的一个新女性形象,她的生命历程符和性格特征的逻辑性发展。上述这两个文学形象与书中其他文学形象一样印证了“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之“道论”,由此亦见作者非凡的创作功力。

《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创作的启迪。作家要珍惜所经历的生活,从中提炼素材,挖掘人生和社会的价值。作家要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思考力,深刻思考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伟大精神。《那红红的萨日朗》一书进入定稿阶段时,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以回信的方式肯定“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之时。没有独立的判断、深刻的思考、较高的精神价值取向,不会有如此的成功。

用文学史诗讴歌乌兰牧骑的风采和精神

——评著名作家刘玉琴女士长篇小说《那红红的萨日朗》

徐亚光

碌碡在碾压着藏在心里的话题鞭子踮起脚步把秋天的情节一遍遍瞭望秋天的果实翻晒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切的饱满疑惑干瘪都在倾诉拔节灌浆

天真 是一抹绿意成熟 是一片金黄金色的九月 一段心情在绳子的另一头拴住温润的空气阳光和一匹马的脚步一致踩着夕阳和曙光在暗夜的窝棚里数着节气等待一只雄鸡 在引颈鸣唱

冬的寒冷,春的干燥夏的酷暑,秋的金黄都在打谷场上扬起木锨 随风飘荡

大蒜一瓣一瓣 紧紧抱住一根茎一头一头 攥着一把乡音

独头的 让你吐舌多瓣的 让你细嚼调味 熏人

大蒜 土生土长却成了城里人依旧用朴实的辣劲面对乡亲

大雁我无法达到的高度仰望苍穹雁阵带来的消息从村子的上空弥漫开来首先是从眼睛开始的揉搓着冬天的寂寞毕竟 睁开了惺忪开始闻到了雨的味道

翅膀的跑道不知有多少条总被大雁的呼唤磨得锃亮肉眼只看到一条链子从天际飘走不只是一条有时是人字形这条链子叫着从我们的头顶离去

从此,我们便知道了一棵放叶的树和一朵山杏花还有苦菜花是怎样在春天的夜里对着镜子笑的山顶上的杜鹃花总是爬满往事惊奇的目光扫描这个冬天最后的雪痕马鹿在山林里徜徉犄角晒着早春的光芒

新的开始 一朵花盛开一棵草 顶着枯叶绿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寻觅着季节的消息

仰望的脖子此时,低下来回忆一些寒风便从领口飞走了抚摸暖暖的阳光倒感觉自己从未冬眠过

在一座坟前追思是谁埋葬了过去丝丝缕缕的愧怍牵出好多枯叶的凋零野花在草地上一只蜜蜂的脚步匆匆耀眼的光芒从松树的缝隙跌落那是一份誓言汗水的成分已经足够了等待一场春雨的发酵

走在牛的后面有被牵引的感觉犁铧的锐度锈蚀不住劳作的强度在斑驳的垄沟里脚印与雨水一次次盘旋在茬地在攥紧的犁把上心事再一次濡湿春天的梦种子从时间里流出长满情节的秧苗成为春天斑驳的记忆

抬起头来不经意间与布谷鸟的叫声邂逅汗水的晨露打湿了眼睛

打谷场

犁夫

一直很喜欢听成龙唱的那首《国

家》,那种中年男人历尽沧桑后饱含深

情的倾诉,一下子就拨动了听众的心

弦,尤其是那句“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

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每听一

次,都让我的血液沸腾一次及至眼含

热泪。

为什么我会如此激动,听我来给

你讲一讲我的家事吧。

我家祖上由山东闯关东到翁牛特

旗乌丹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并在那

里定居至今。

满洲国前,我家在此务农为生,有

几十亩地,还开了一个豆腐坊,日子过

得不算富裕也算是能自给自足了。如

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兴许我的曾祖

父、祖父还会把家业做得更兴旺,毕

竟,那时我的大伯父已经出生,后续有

人了。

但是日本人来了,一切都变了样。

许多人觉得满洲国是个很遥远的

事,遥远得似乎满洲国是外星球的事,

其实,它很近,近得你就站在这个曾无

比屈辱的地方而不自知。

以我的年纪,自也没有经历过那

段亡国奴的生活,在一些人的眼里似

乎也没有资格讲那段历史。但是,我

的祖父,我的姥姥,他们那一代人都经

历过,我的大伯父也经历过。偏又他

们不肯做个忘性好的人,所以,从他们

的口中,我断断续续地知道了一些我

并不愿意提起的事,至少在我家,是隐

秘的事。

我的祖父曾精神失常过。

据我大伯父讲,那一年,祖父一家

辛苦打下的粮食,又都被日本人收走

了,豆腐坊早就关了,一家老小都挣扎

在饥饿之中。不得已,第二年春天,祖

父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投奔我的二舅

爷一家。只是都在日本人的管制下,

二舅爷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也是吃了

上顿没下顿的,可怜我祖母的娘家曾

是大户人家,如今也落到替人种地的

份上了。二舅爷匀了几亩地给祖父一

家,两家人相互扶持着,勉强度日,几

天吃不上一顿饱饭都是常事。就在这

年冬天,曾祖父病倒了,病倒的曾祖父

拒绝再吃饭,说是他年纪大了,就不和

孩子们争口食了。其实就是他想吃,

家里也没什么东西可吃了,祖母想尽

一切办法给家人做能糊口的东西,奈

何,大冬天的,连个野菜都没处挖去,

常常煮一锅开水充饥。曾祖父去世的

那个早上,祖母在村里借了半碗高粱

面,给曾祖父煮了一小盆疙瘩汤,疙瘩

汤端上来了,发现曾祖父已经没了气

息。祖父祖母慌忙去找二舅爷帮忙料

理曾祖父的丧事,就在他俩出门后,披

着麻袋片的大伯父把那盆疙瘩汤都喝

了,“真香”,大伯父和我说起这事的时

候,仍然一脸的满足,仿佛那香味仍留

在齿间。“你不怕吗?”我问。大伯父

说,“饿到那时候,什么都不怕了,你太

爷就躺在我旁边,我一边喝着汤一边

看着他。”

埋葬了曾祖父,祖父又携妻带子

回了老家。看着弱小的儿女,一向本

分老实的祖父铤而走险,决定借钱去

东部牧区买粮食。那个时候,粮食是

由日本人管控的,中国人是不能贩卖

粮食的,但是,饥饿也常叫人以身犯

险。于是,有些人冒死穿越无人居住

的沙窝子去东部牧区买粮。何以东部

牧区会有粮?惜我年幼,当时不知道

问得详细。总之,祖父去了,顺利地买

到了粮食,回来穿越沙窝子的时候,被

日本人给抓住了。祖父在日本人那遭

了什么罪,连大伯父也说不清,放回来

的祖父精神失常了。从那起,大伯父

便寸步不离地跟着祖父,家里的刀、剪

子也都被祖母仔细地收了起来,因为

一旦让祖父得到,他就拿这些利刃剖

腹,一边剖一边叨叨“看看,我什么都

没吃,什么都没吃”。家里的顶梁柱塌

了,我那未出阁的大姑便当了顶梁柱,

一说日本人来了,大伯父便带着我祖

父和祖母先进山,我大姑脸上抹了锅

灰,戴了帽子,穿上男人的衣服,赶着

家里唯一的一头牛跟在逃难的人群

里。

直到日本人投降,祖父一家才安

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祖父治好了

病,精神恢复了正常的他,把自己的全

部热情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从合作社到生产队,祖父一直走在前

面。祖父晚年最引以自豪的是他当了

十五年的生产队长,而祖父直到去世

前也是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因他的

正直、无私与热心。

如果说祖父遭的难,还可以被人

歪解到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生

活水平低下,那么姥姥家的悲剧又该

归结到哪里呢?

小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何姥

姥从不提回娘家的事。有一次问她,

她说娘家人都没了。问怎么没的,姥

姥掉眼泪了。原来,太姥爷是织地毯

的手艺人,舅姥爷子承父业,也是织了

一手好地毯。舅姥爷一家住在乌丹镇

里,有自己的房,熬到了日本人撤离,

日子又回到了从前有吃有穿的状态。

可惜,日本人临走还是下了毒手,1948年,乌丹暴发鼠疫,舅姥爷一家除了一

个小女孩逃出外,其余的人都死了。

你看,你还能说国的事和家的事

无关吗?

祖父的事,舅姥爷家的事,哪一件

事能逃得过弱国百姓的悲哀?

所幸,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

我们这些百姓在自己的国土上也挺直

了腰杆。只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

能忘记国衰民弱的教训,我们记住了

教训,就会更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做

好自己的本分,让国家变得更强大,让

我们的家更安宁。

有国才有家,恒理。中国旱作农业诗典之二

(外二首)

﹃秘境﹄

新华社

唐文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