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辑:黎家璇 校对:符莉萍 鹿回头 7 2020 年 6 月 8 日 星 期 一 小启 本版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 捉鳖。”这是全人类的两大梦 想:即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 和对海底世界的不断认知。 揽月的梦想早已经成为现实, 嫦娥系列的成功飞行,我国已 将探月车成功发送到月球的 背面。这是继美国阿波罗登 月计划成功实施之后又一次 世界性的伟大突破。我们中 华儿女无不为祖国日益强大 而感到骄傲! 谁又能够想到,如今,在三 亚市崖洲湾宁远河入海口的 冲积平原上,一座崭新的科技 城拔地而起。三亚借助海南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强劲东风, 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新月异。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座科 技城的一隅,承载着国人梦想 的深海探索码头也悄然屹立 在崖洲湾的南海边。 对深海的探索其难度不亚 于登月。目前人类对海洋的 认知,仅止于潜艇所能达到的 几百米深度,而对万米之下的 深海却知之甚少。所以,我国 在实施揽月梦想的同时,也在 加紧实施深海探索的步伐。 中国是海洋大国,其海岸线之 长有 1.8 万公里,其海域面积之 宽,达470万平方公里。海洋大 国要真正成为海洋强国,就必 须对深海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 识。我国目前的深海探测技术 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到 达水下7000多米的深度。探索 一号首次突破海底一万米的探 测深度,我们探测海洋的秘密 创造出世界纪录,我国深海科 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默默的 跟随别人到超越别人,走向世 界领先水平。 据科技城的工作人员介 绍,海南是海洋大省,管辖整 个南中国海,海域面积300万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 的三分之一。南中国海不仅 是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 重要的渔业资源和自然资源 所在地。南海平均水深在 1212 米 ,我 国 超 过 1000 米 深 度 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南海,最深 处达 5567 米 ,这 为 海 洋 科 考 提 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崖州 湾 距 离 1000 米 深 海 域 仅 128 公 里 ,距 离 2000 米 深 海 域 仅 260公里,便利的自然条件极 大地提高了科考船的续航时 间,节约科考成本,提高科考 效益。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为 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 5% ,还 有 95% 大 海 的 海 底 是 未 知的。南海海底不仅有丰富 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储 量惊人的可燃冰资源供开 采。可燃冰是未来世界的清 洁能源,各国对此都在大力开 展科考工作,展开竞争。随着 国家海洋战略的加强,可燃冰 钻探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崖州 湾,将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十 分重要的综合科研保障基 地。据介绍,科技城已有中船 重工、哈尔滨船舶学院、中国 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等科研单位已经进驻,并开展 前期工作。随着国家海洋战 略的不断加强,可以预见,崖 州湾科技城海洋中心职能将 不断加强,将助力海洋经济发 展,成为未来三亚及海南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极。 夏日的三亚,骄阳似火。 我们三亚作家协会采风团一 行,顶着烈日行走在崭新的科 技城中,沥沥的汗水顺着脸庞 静静地流淌,心中却涌动着无 限的遐想和希望。站在科技 城展馆二楼的阳台上远眺,不 远处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工 地。据介绍,那是科技城配套 的学校、医院、商场、幼儿园等 设施正在建设中,工地上一片 繁忙景象。移目远眺,蓝天白 云下南海边的深海码头上,我 仿佛看到,远洋科考船和蛟龙 一号深海探测器,正静静地停 靠在码头上,等待着新一轮向 梦想启航的新征程!我们坚 信,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可上 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 梦想一定会实现! 乡情是一壶酒 摄影苗青 六盘乡的湾艾岭,处在牙 笼半岛上,山势不高,有多处 山洞。岭下的湾艾村,居住着 几十户黎族同胞。山岭相连, 经林旺青田岭,有小径通向仲 田岭。从牙笼村的牙笼港,可 乘帆船往各处。五六公里外, 是六盘乡的博厚村。 在战争年代,敌强我弱,利 用深山密林、多处洞穴等地形 地物,是保存自己、壮大力量、 消灭敌人的不二选择。而民 心向背,更是重要的因素。于 是,湾艾岭有了传奇故事。 仲田岭革命根据地,位于 藤桥林旺地带,是海南岛支撑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一块 重要阵地。全盛时期,是崖 县、陵水、保亭三县的“小小井 冈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阶段,是我方有关党政领导 机关驻地,以及琼崖纵队第三 支队运动作战的重要营地和 补给基地之一。 六盘乡,是仲田岭根据地 的犄角之一。在土地革命时 就有我党地下组织活动,在抗 日战争中是坚强的抗日堡垒, 在解放战争中是主要的游击 区。当年,日军为确保其掠夺 田独铁矿,扼制反抗力量,在 矿区外围建立数个军事据点, 六盘乡博厚村是其一。 湾艾岭有个“红军洞”,见 蔡明康的作品《湾艾“红军 洞”》,原载于 1991 年 10 月出版 的《三 亚 文 史》第 三 辑 。 他 介 绍说,1979 年夏天与州、县水 利部门的郑工程师及陆天贵 技术员等人一起上山勘察水 源,发现了该石洞,本地人说 是“红军洞”。 他的这篇叙事性散文,文 笔优美流畅,约有 1200 字。细 心阅读过后,让人不禁从心中 涌起深重的历史感,仿佛听到 了岁月的风声从耳边“嗖嗖” 刮过。 洞穴之状况,文中叙及: “‘红军洞’周围百尺许,有群 石状若笋形,皆圆削卓立,有 的高丈余,凌空插云。山势蜿 蜓起伏,林密千叠。离‘红军 洞’不远处,又有一石,体态似 人,当地人管叫它‘哨兵石’, 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雄。它安不忘危,沉着冷 静,不动声色,在没有战火的 年代里,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 惕。 入洞如斗室。洞里尚保 留着钉在石壁上的灯架子,环 壁给油灯薰成黑褐色……我以 步当尺,粗略合计,约有二十 多平方米,足够一个班人使 用。洞里左边,垒起石板两 块,有一米高,四十公分宽,我 想是‘写字台’吧。洞壁右侧, 用石灰水写着:‘日本必亡, 中国必胜’八个大字,着墨处 约有二米高。字大尺许,依稀 可辩。‘红军洞’上,多生芦草, 青秀可爱,花呈白色,飞英纷 披。” 洞穴的作用,作者这样描 写:“湾艾山和林旺镇的青田 岭相连。青岭横卧、古林阴 翳,阵风吹来,其声如百万军 鼓,最为奇观。抗战时唯有一 小径北通林旺仲田岭革命根 据地,军需给养,相互照应,外 人概不知晓。湾艾山的‘红军 洞’有多处,当年汉奸几次带 日本鬼子抄山,红军(注:村民 对我抗日武装的称呼)得到当 地黎胞的切实保护,凭借山上 石洞隐蔽、周旋……‘红军洞’ 为抗日时期崖县东路军政界 要人秘密活动的‘保护所’。” 作 者 谈 到 1945 年 夏 季 的 博厚之役(注:指夺取机关枪 战斗),说战斗策划就来自山 中之斗室。当日本兵追到湾 艾村后,全村人宁死也不提供 “红军洞”情况及我方战士行 踪。日本兵恼羞成怒,当天火 焚湾艾村,村民董二叔、苏阿 伯惨死在日寇屠刀下。过后 日本兵又疯狂报复和残酷封 锁,一度禁止村民下地种田和 出海捕鱼。但湾艾村的群众, 自有对付日寇的办法,他们组 织起来,轮流在山后垦地,种 上耐旱的坡稻和玉米,收割后 往山上搬。磨谷的磨砻也同 时搬上山去。大米玉米碾出 来,就搬进“红军洞”。 那次夺取机关枪的经过, 曾任六盘乡民主政府领导人 的曹统、周成昆,在回忆录都 有详细忆述。 1945 年 5 月,驻博厚据点 的日军为加强对我抗日力量 的控制,强迫民众在番村圯海 边带挖壕沟修工事,每天派数 名士兵扛一挺机关枪在现场 监工。六盘乡民主政府探悉 后,及时向驻仲田岭根据地的 陵崖保乐办事处和琼纵第三 支队报告敌情,部队方面决定 借机夺取机枪,派第三大队长 李贤祥带领突击队前往。一 天早上,李贤祥等6人化装成 民工混进工地,趁着挖土、挑 土、扛材料的人群来回走动、 场面杂乱,敌人疏于防备,突 然夺走一挺机关枪、一支步 枪,然后沿着海岸松软沙滩往 湾艾村方向撤离。敌人反应 过来追赶时,突击队员投出几 颗手榴弹,把敌人给打懵了, 不敢再往前追。海边渔民看 见周成昆和突击队员奔跑速 度较慢,便指引从靠近海水的 结实湿沙滩上跑,不久便进人 湾艾村。在博厚据点的日军 闻讯赶到夺枪现场,先是包围 了番村圯挨家换户搜查。敌 人扑空后恼羞成怒,放火烧毁 乡干部周成昆、黎亚生家的房 屋,把村民苏亚昭、周亚金捆 吊在树上放火烧,同时夺走了 群众一批牲畜和粮食。 到了晚上,敌人仍不死心, 又派兵到湾艾村,一部分人围 村,一部分人埋伏在路口。由 于敌人不熟悉地理情况,凌晨 在行动中互相误会,开枪射 击,打死了一名日本联络兵。 日敌自食苦果,恼怒万分,放 火烧毁湾艾村28户民房,再把 湾艾岭围困起来,在外围的竹 络岭公路严密封锁,又派汉奸 深入侦探。突击队员潜伏在 湾艾岭一处石洞,有洞口通向 海面,敌人把守海边前洞口, 渔民悄悄从后边洞口送来食 物接济受困的同志。有了群 众的掩护支持,他们安然地潜 伏了一个星期。后在渔民的 帮助下,乘船从牙龙港出海, 自水路胜利脱险,返回仲田岭 根据地。 这次夺枪事件,给予敌人 一次沉重打击和警告。往后 驻博厚、竹络岭、林旺、滕桥据 点之日军,不敢轻易地下村进 行抢劫了。从此,这些地方的 抗日工作顺利开展,抗日民主 村庄不断扩大,收集敌情、清 查汉奸、筹款筹粮、支援前线 等项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 六盘乡辖地之前归属田独 公社,现处三亚市吉阳区辖区 之内。湾艾及牙龙两个自然 村归属龙坡村委会,于 2002 年 整体搬迁到离田独墟不远的 迎宾大道旁。 从 1965 年至 1979 年,蔡明 康担任田独公社书记有15年 之久,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风土人情,无不熟 悉。在许多年以后,他满怀深 情地说:在艰苦岁月里,湾艾 岭、“红军洞”非同寻常,对革 命有功,是历史的见证物!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如 今的湾艾岭,仍然是红色的山 岭、革命的山岭,尽管它总是 默默无言,却是重要的国防屏 障。在新的时代里,它巍然屹 立在南海边上,守护着祖国的 美丽山河、万里海疆,续写新 的传奇! (参考文献:蔡明康《湾艾 “红军洞”》、曹统《六盘乡抗日斗 争片断》、周成昆《巧夺敌机枪》) 入夏不久,我到二中任教并亲带的第一届初 三毕业班学生举行同学聚会,他们电话微信再三 嘱咐我一定要参加,否则就“不认”我这个老师 了。盛情难却,我只好听任他们的安排。 我们到达大小洞天小月湾景区时已是下午四 点多钟了。大家坐在树荫底下互诉别后人生的经 历,回忆在校期间的趣事,说到兴起处还引发一阵 阵欢笑,那笑声是那么真挚甜蜜,让人心花怒放, 久久不能忘怀。 傍晚时分,学生们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围着 在海边沙滩上点起的篝火旁尽情地唱啊跳啊,完 全忘记自己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还像当年我带他 们春游时那样在玩捉迷藏、丢沙包、踩气球……, 沉浸在这快乐幸福中。我玩累了躺在柔软的沙滩 上,任由海风吹拂,静听海浪声声,思绪也随这波浪 起伏不平。三十多年前我曾带领眼前这群孩子来 小洞天踏青,当时的小洞天尚未开发,我们是从《崖 州志》上得知这里景色优美、迷人,古人曾留下很多 题咏诗句。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们不顾路途遥 远,沿着崎岖山路一路步行,终于到达目的地一一 “石船”处。大家玩了大半天,便匆匆赶回三亚。我 知道那次春游学生心中多少都有一些缺憾。 33年弹指一挥间,开发建设后的大小洞天已 不再是以前那般模样了,如今故地重游别有一番 韵味,也让人感触良多。 晚会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返回小月湾宾 馆。说是“宾馆”,其实是顺着山势建造的独立的 小木屋。我沿着路牌的指引,借着微弱斑驳的灯 光,伴随着此起彼伏、节奏鲜明的蝉鸣声走回自己 的房间。躺在舒适的梦思床上,四周连续不断的蝉 鸣声声包围着我,耳朵里传来各种优美动听的乐 音,那乐曲似乎是在指挥家指挥下演奏出来似的, 一会儿独唱,一会儿合唱;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 低声沉吟。乐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层次分明,极 富感染力。我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心底不由 自主地产生对蝉这一高明歌者的敬佩之情。 古代诗人对蝉情有独钟。他们由于各自地 位、际遇、气质的不同,一样的蝉鸣,在不同的人听 来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发出各种不同的人生 感慨来。虞世南从蝉鸣声中写出:“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唐 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诗里蕴含的真理不 言而喻: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 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虞世南为何有此感受?因 为他是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 高学广,加之为人正直、忠诚,深得器重,于是,他 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 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生活时代与虞世南 相去不远的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 678 年) 从蝉鸣声中道尽了人生的感慨:“西陆蝉声唱,南 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 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本来 担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出于对朝廷皇帝的忠诚,上 疏论事却触忤武则天,遭受奸人诬陷,以贪赃罪名 打入牢宠,身陷囹圄。诗人从身居高位变为狱中 囚徒,身受凌辱,落差巨大,因而借蝉抒怀,以“霜 重”、“风多”喻处境的险恶,以“飞难进”喻政治上 的不得意,以“响易沉”喻言论被压制,以“无人信 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极力 争辩自己的清白。 晚唐诗人李商隐更从蝉鸣声中吐出真言,别 有一番新意:“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 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 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不难看出,诗人满腹经 纶,志存高远,然而却由于为人清高,不谙官场处 世之道;后来,又意想不到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 之中,不受重用,穷愁潦倒。因而诗人在听到蝉的 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 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 同道相知。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高难饱”、“恨 费声”的慨叹。李商隐描写蝉其实是描绘自己,运 用对比来描述自我境遇,则是对自己辗转漂泊、一 事无成的一种嘲讽。作者的深层次用意是通过对 蝉、“我”的嘲讽,进而达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嘲 讽,并抒发自己长期受压抑、被埋没的满腔悲愤。 是啊,蝉本来是自然界中小小的昆虫,它靠吸 食植物汁液维持生命,从土里钻出,飞到树上只在 世上活了个把月,生命极其短暂,可它却毫不吝啬 地将自己最美妙的乐章奉献给人。这就是蝉甘于 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难怪古今中外有那么多 文人墨客喜爱蝉赞颂蝉了! 笫二天清晨,我在睡梦中又被早起的蝉儿吵 醒。那多情的蝉儿唱着它们那独特优美动人的乐 曲欢送我们踏上归途。 四岁那年,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 件生日礼物 — 全 套《西 游 记》连 环 画。精美的塑料袋,连封面都是彩色 的:猴王出世、龙宫借宝、灵山参佛祖 ……总共 36 册,不识字也不打紧,随着 生动逼真的连环绣像引导,连蒙带猜 一页页读下去,便可以感受朦胧的情 节,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义让 人心领神会,无师亦自通。 对幼时的我而言,小人书的诱惑 远远大于糖果、玩具,我喜欢趴在光不 溜秋的地板上,把头埋得深深,如饥似 渴地盯着手里的小人书,生怕一眨眼 就飞了,不吵不闹一看就是一整天。 父母觉得这样带娃真省心,于是,陆陆 续续给我买了《水浒》《聊斋》《杨家将》 《兴 唐 传》…… 一 册 册 插 图 就 像 一 道 道 顺次打开的风景,一套套故事就是一 幕幕纷纷扬扬的大戏,有喜剧、悲剧、 正剧……譬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 义》是长篇恢宏的历史正剧、波澜壮阔 的战争史诗,孔明的鞠躬尽瘁,关公的 忠勇可嘉,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水浒》 充斥着浓郁的匪气、侠气的快意江湖; 《兴唐传》则糅合两者之大成,既有帝 王将相之庙堂高远,又有草头英雄之 江湖豪气;《聊斋》让我初窥了男女之 间爱情的深邃华丽;《白蛇传》勾勒出 一幅幅白蛇为许仙宛转蛾眉马前死的 爱情悲歌,令人潸然泪下,肝肠寸断。 一幅幅绣像,远山近水层次分明, 衣裙勾勒细致入微,寥寥数笔,不同人 物不同形象呼之欲出,书生、将帅、帝 王、侠客、美女、神仙、鬼怪……《空城 计》里孔明淡定自若、焚香抚琴的形 象;《武松打虎》武松左手按住大虫的 顶花皮,起右拳猛砸大虫门面,紧张刺 激的画面跃然纸上;《三言二拍》则一 帧一帧细水长流将故事娓娓讲完,好 似一幅幅微电影;《七侠五义》船上马 下,刀光剑影虎虎生风;最富戏剧性的 是《杨家将》的《智审潘仁美》,寇准、八 贤王为拿下潘仁美陷害杨家的供词, 在夜间布置阴曹地府氛围,摧毁潘仁 美的心理防线,唬得大奸臣俯首认罪。 年少时,最爱白皙漂亮的少年英 雄,一匹马、一杆枪,驰骋沙场,纵横江 湖,无拘无束于天地间,何等惬意洒 脱,赵子龙单枪匹马救阿斗,直闯 80 万 曹军如入无人之境;小罗成科场勇夺 状元,睥睨群雄,诠释了什么叫“有颜 有才就任性”;岳云两柄银锤独闯金 营,打得金兵鬼哭狼嚎、哭爹叫娘。读 小人书,遍尝人世间悲欢离合,身浸其 中,仿佛也成了故事里的主角,别有一 番滋味在心头,这方寸之间,吟唱出了 人世间的真善美;巴掌之地,为幼小的 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知道这个世界 上除却一日三餐,还有一种无形餐饭 叫做精神食粮。 小人书看多了,随手也能涂鸦上 几笔,直到上了大学,接触过一段时间 国画,突地忆起小人书里的绣像,倒是 颇具国画遗风。那些看似简洁流畅的 白描线条或凝重、或奔放、或潇洒,传 神地勾勒出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 每一笔都凝聚了大师的心血和智慧, 将美学发挥到极致。可惜的是,老宅 拆迁,小人书历经颠沛流离,散落得所 剩无几。跨入新世纪,小人书渐渐淡 出了人们的视线,默默退出了历史舞 台。 多年后,我漫步古镇,看到地摊上 摆着几本小人书,瞬间勾起了儿时回 忆,随意掀翻起来,秦琼卖马、罗成叫 关、呼延庆打擂……时光似乎在书页 翻飞间回旋、流转,书本虽小,却支撑 着一个不小的世界,它们曾经将一个 个似懂非懂的孩子引领进入一个奇妙 的殿堂,温良的趣味和淡淡的色彩,在 那孤独的岁月里,一本本小人书灌溉 着无数 60、70、80 后,他们有些成了文 学家、有些成了画家,它引领一代人走 向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亦或培养了对 绘画欣赏的趣味,给予的养料是双份 的。那泛黄的书扉页,发霉的纸浆味, 成了一个时代的绝唱,“少年子弟江湖 老”,白马银枪的少年将军依旧青春如 昔,纵横天下无敌手,那些留在记忆里 的人,仍是那般活色生香,小时候看罗 成,仿佛是邻家哥哥,现在,依旧是小 鲜肉一枚,而看书的人却从青鬓朱颜 到华发,被时光改变了许多,然书里的 人却仿佛永远被时光凝固。 常常在想,出生在我们那个时代 的人其实挺幸福的,虽然没有网络、微 信,然有小人书作伴,就有一个个做不 完的瑰丽梦,比起现在的低头族,我们 的青葱年代既绿色环保又增长知识。 小人书,藏着一代人的童年,一个时代 的缩影,或许,它才是尽善尽美的国 学,源远流长的文化。 梦想从这里启航 □ 蒋斯乔 湾艾岭的传奇故事 □ 梁生刚 听蝉 □ 陈恩祥 小人书里忆童年 □ 申功晶 温馨提示: 请作者在文后附上姓名、户名、银 行卡号、开户行、身份证号等信息,以便 发放稿酬。 又逢毕业季。学生邀赴毕业晚会,赋诗几韵共 勉。 —题记 (一)骏马 偶遇良驹显战魂,无人赏识没辕门。 若逢伯乐行千里,昂首前程望日奔。 (二)路标 漫漫征程多坎坷,每逢岔口必深思。 标牌写错还能改,误入歧途悔恨迟。 (三)牵手 偶在他乡结友情,真心未必立山盟。 有缘牵手须珍重,莫负光阴误此生。 (四)远方 徒步城郊脚未休,西天日落莫须愁。 临风极目无边海,再远前方总有头。 (五)箴言 凤凰花艳盛开时,门下书生正告辞。 初到天涯寻骥騄,今将海角寄心思。 经纶满腹方行远,技艺怀身始不悲。 此出鹿城应有志,琼州内外赋新诗。 致毕业生 五首 □符 聪

编辑:黎家璇 校对:符莉萍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7 小人书里忆童 …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20-06-08/07/07.pdf · 冲积平原上,一座崭新的科技

  • Upload
    others

  • View
    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编辑:黎家璇 校对:符莉萍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7 小人书里忆童 …epaper.sanyarb.com.cn/resfile/2020-06-08/07/07.pdf · 冲积平原上,一座崭新的科技

编辑:黎家璇 校对:符莉萍 鹿回头 72020年 6月 8日 星期一

小启本版邮箱

[email protected]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全人类的两大梦想:即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和 对 海 底 世 界 的 不 断 认 知 。揽月的梦想早已经成为现实,嫦娥系列的成功飞行,我国已将探月车成功发送到月球的背面。这是继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之后又一次世界性的伟大突破。我们中华儿女无不为祖国日益强大而感到骄傲!

谁又能够想到,如今,在三亚市崖洲湾宁远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上,一座崭新的科技城拔地而起。三亚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强劲东风,城 市 的 发 展 建 设 日 新 月 异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座科技城的一隅,承载着国人梦想的深海探索码头也悄然屹立在崖洲湾的南海边。

对深海的探索其难度不亚于登月。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仅止于潜艇所能达到的几百米深度,而对万米之下的

深海却知之甚少。所以,我国在实施揽月梦想的同时,也在加 紧 实 施 深 海 探 索 的 步 伐 。中国是海洋大国,其海岸线之长有 1.8 万公里,其海域面积之宽,达 470 万平方公里。海洋大国要真正成为海洋强国,就必须对深海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我国目前的深海探测技术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到达水下 7000 多米的深度。探索一号首次突破海底一万米的探测深度,我们探测海洋的秘密创造出世界纪录,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默默的跟随别人到超越别人,走向世界领先水平。

据 科 技 城 的 工 作 人 员 介绍,海南是海洋大省,管辖整个南中国海,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南中国海不仅是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和自然资源所 在 地 。 南 海 平 均 水 深 在1212 米,我国超过 1000 米深度

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南海,最深处达 5567 米,这为海洋科考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崖州湾 距 离 1000 米 深 海 域 仅 128公 里 ,距 离 2000 米 深 海 域 仅260 公里,便利的自然条件极大地提高了科考船的续航时间,节约科考成本,提高科考效益。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为止 ,人 类 已 探 索 的 海 底 只 有5%,还有 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南海海底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储量 惊 人 的 可 燃 冰 资 源 供 开采。可燃冰是未来世界的清洁能源,各国对此都在大力开展科考工作,展开竞争。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加强,可燃冰钻探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崖州湾,将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十分 重 要 的 综 合 科 研 保 障 基地。据介绍,科技城已有中船重工、哈尔滨船舶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已经进驻,并开展

前期工作。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加强,可以预见,崖州湾科技城海洋中心职能将不断加强,将助力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未来三亚及海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夏 日 的 三 亚 ,骄 阳 似 火 。我们三亚作家协会采风团一行,顶着烈日行走在崭新的科技城中,沥沥的汗水顺着脸庞静静地流淌,心中却涌动着无限的遐想和希望。站在科技城展馆二楼的阳台上远眺,不远 处 是 一 片 火 热 的 建 设 工地。据介绍,那是科技城配套的学校、医院、商场、幼儿园等设施正在建设中,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移目远眺,蓝天白云下南海边的深海码头上,我仿佛看到,远洋科考船和蛟龙一号深海探测器,正静静地停靠在码头上,等待着新一轮向梦想启航的新征程!我们坚信,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乡情是一壶酒 (摄 影) 苗青

六盘乡的湾艾岭,处在牙笼半岛上,山势不高,有多处山洞。岭下的湾艾村,居住着几十户黎族同胞。山岭相连,经林旺青田岭,有小径通向仲田岭。从牙笼村的牙笼港,可乘帆船往各处。五六公里外,是六盘乡的博厚村。

在战争年代,敌强我弱,利用深山密林、多处洞穴等地形地物,是保存自己、壮大力量、消灭敌人的不二选择。而民心向背,更是重要的因素。于是,湾艾岭有了传奇故事。

仲田岭革命根据地,位于藤桥林旺地带,是海南岛支撑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一块重 要 阵 地 。 全 盛 时 期 ,是 崖县、陵水、保亭三县的“小小井冈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阶段,是我方有关党政领导机关驻地,以及琼崖纵队第三支队运动作战的重要营地和补给基地之一。

六盘乡,是仲田岭根据地的犄角之一。在土地革命时就有我党地下组织活动,在抗日战争中是坚强的抗日堡垒,在解放战争中是主要的游击区。当年,日军为确保其掠夺田独铁矿,扼制反抗力量,在矿区外围建立数个军事据点,六盘乡博厚村是其一。

湾艾岭有个“红军洞”,见蔡 明 康 的 作 品《湾 艾“ 红 军洞”》,原载于 1991 年 10 月出版的《三亚文史》第三辑。他介绍说,1979 年夏天与州、县水利部门的郑工程师及陆天贵技术员等人一起上山勘察水源,发现了该石洞,本地人说是“红军洞”。

他的这篇叙事性散文,文笔优美流畅,约有 1200 字。细心阅读过后,让人不禁从心中涌起深重的历史感,仿佛听到了岁月的风声从耳边“嗖嗖”刮过。

洞 穴 之 状 况 ,文 中 叙 及 :

“‘红军洞’周围百尺许,有群石状若笋形,皆圆削卓立,有的高丈余,凌空插云。山势蜿蜓起伏,林密千叠。离‘红军洞’不远处,又有一石,体态似人,当地人管叫它‘哨兵石’,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 雄 。 它 安 不 忘 危 ,沉 着 冷静,不动声色,在没有战火的年代里,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入洞如斗室。洞里尚保留着钉在石壁上的灯架子,环壁给油灯薰成黑褐色……我以步当尺,粗略合计,约有二十多 平 方 米 ,足 够 一 个 班 人 使用 。 洞 里 左 边 ,垒 起 石 板 两块,有一米高,四十公分宽,我想是‘写字台’吧。洞壁右侧,用 石 灰 水 写 着 :‘ 日 本 必 亡 ,中国必胜’八个大字,着墨处约有二米高。字大尺许,依稀可辩。‘红军洞’上,多生芦草,青秀可爱,花呈白色,飞英纷披。”

洞穴的作用,作者这样描写:“湾艾山和林旺镇的青田岭 相 连 。 青 岭 横 卧 、古 林 阴翳,阵风吹来,其声如百万军鼓,最为奇观。抗战时唯有一小径北通林旺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军需给养,相互照应,外人概不知晓。湾艾山的‘红军洞’有多处,当年汉奸几次带日本鬼子抄山,红军(注:村民对我抗日武装的称呼)得到当地黎胞的切实保护,凭借山上石洞隐蔽、周旋……‘红军洞’为抗日时期崖县东路军政界要人秘密活动的‘保护所’。”

作 者 谈 到 1945 年 夏 季 的博厚之役(注:指夺取机关枪战斗),说战斗策划就来自山中之斗室。当日本兵追到湾艾村后,全村人宁死也不提供

“红军洞”情况及我方战士行踪。日本兵恼羞成怒,当天火焚湾艾村,村民董二叔、苏阿伯惨死在日寇屠刀下。过后日本兵又疯狂报复和残酷封

锁,一度禁止村民下地种田和出海捕鱼。但湾艾村的群众,自有对付日寇的办法,他们组织起来,轮流在山后垦地,种上耐旱的坡稻和玉米,收割后往山上搬。磨谷的磨砻也同时搬上山去。大米玉米碾出来,就搬进“红军洞”。

那次夺取机关枪的经过,曾任六盘乡民主政府领导人的曹统、周成昆,在回忆录都有详细忆述。

1945 年 5 月 ,驻 博 厚 据 点的日军为加强对我抗日力量的控制,强迫民众在番村圯海边带挖壕沟修工事,每天派数名士兵扛一挺机关枪在现场监工。六盘乡民主政府探悉后,及时向驻仲田岭根据地的陵崖保乐办事处和琼纵第三支队报告敌情,部队方面决定借机夺取机枪,派第三大队长李贤祥带领突击队前往。一天早上,李贤祥等 6 人化装成民工混进工地,趁着挖土、挑土、扛材料的人群来回走动、场面杂乱,敌人疏于防备,突然 夺 走 一 挺 机 关 枪 、一 支 步枪,然后沿着海岸松软沙滩往湾艾村方向撤离。敌人反应过来追赶时,突击队员投出几颗手榴弹,把敌人给打懵了,不敢再往前追。海边渔民看见周成昆和突击队员奔跑速度较慢,便指引从靠近海水的结实湿沙滩上跑,不久便进人湾艾村。在博厚据点的日军闻讯赶到夺枪现场,先是包围了番村圯挨家换户搜查。敌人扑空后恼羞成怒,放火烧毁乡干部周成昆、黎亚生家的房屋,把村民苏亚昭、周亚金捆吊在树上放火烧,同时夺走了群众一批牲畜和粮食。

到了晚上,敌人仍不死心,又派兵到湾艾村,一部分人围村,一部分人埋伏在路口。由于敌人不熟悉地理情况,凌晨在 行 动 中 互 相 误 会 ,开 枪 射

击,打死了一名日本联络兵。日敌自食苦果,恼怒万分,放火烧毁湾艾村 28 户民房,再把湾艾岭围困起来,在外围的竹络岭公路严密封锁,又派汉奸深入侦探。突击队员潜伏在湾艾岭一处石洞,有洞口通向海面,敌人把守海边前洞口,渔民悄悄从后边洞口送来食物接济受困的同志。有了群众的掩护支持,他们安然地潜伏了一个星期。后在渔民的帮助下,乘船从牙龙港出海,自水路胜利脱险,返回仲田岭根据地。

这次夺枪事件,给予敌人一次沉重打击和警告。往后驻博厚、竹络岭、林旺、滕桥据点之日军,不敢轻易地下村进行抢劫了。从此,这些地方的抗日工作顺利开展,抗日民主村庄不断扩大,收集敌情、清查汉奸、筹款筹粮、支援前线等项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

六盘乡辖地之前归属田独公社,现处三亚市吉阳区辖区之内。湾艾及牙龙两个自然村归属龙坡村委会,于 2002 年整体搬迁到离田独墟不远的迎宾大道旁。

从 1965 年至 1979 年,蔡明康担任田独公社书记有 15 年之久,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无不熟悉。在许多年以后,他满怀深情地说:在艰苦岁月里,湾艾岭、“红军洞”非同寻常,对革命有功,是历史的见证物!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如今的湾艾岭,仍然是红色的山岭、革命的山岭,尽管它总是默默无言,却是重要的国防屏障。在新的时代里,它巍然屹立在南海边上,守护着祖国的美丽山河、万里海疆,续写新的传奇!

(参考文献:蔡明康《湾艾“红军洞”》、曹统《六盘乡抗日斗争片断》、周成昆《巧夺敌机枪》)

入夏不久,我到二中任教并亲带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班学生举行同学聚会,他们电话微信再三嘱咐我一定要参加,否则就“不认”我这个老师了。盛情难却,我只好听任他们的安排。

我们到达大小洞天小月湾景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了。大家坐在树荫底下互诉别后人生的经历,回忆在校期间的趣事,说到兴起处还引发一阵阵欢笑,那笑声是那么真挚甜蜜,让人心花怒放,久久不能忘怀。

傍晚时分,学生们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围着在海边沙滩上点起的篝火旁尽情地唱啊跳啊,完全忘记自己已是年过半百的人,还像当年我带他们春游时那样在玩捉迷藏、丢沙包、踩气球……,沉浸在这快乐幸福中。我玩累了躺在柔软的沙滩上,任由海风吹拂,静听海浪声声,思绪也随这波浪起伏不平。三十多年前我曾带领眼前这群孩子来小洞天踏青,当时的小洞天尚未开发,我们是从《崖州志》上得知这里景色优美、迷人,古人曾留下很多题咏诗句。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们不顾路途遥远,沿着崎岖山路一路步行,终于到达目的地一一

“石船”处。大家玩了大半天,便匆匆赶回三亚。我知道那次春游学生心中多少都有一些缺憾。

33 年弹指一挥间,开发建设后的大小洞天已不再是以前那般模样了,如今故地重游别有一番韵味,也让人感触良多。

晚 会 结 束 后 ,大 家 意 犹 未 尽 返 回 小 月 湾 宾馆。说是“宾馆”,其实是顺着山势建造的独立的小木屋。我沿着路牌的指引,借着微弱斑驳的灯光,伴随着此起彼伏、节奏鲜明的蝉鸣声走回自己的房间。躺在舒适的梦思床上,四周连续不断的蝉鸣声声包围着我,耳朵里传来各种优美动听的乐音,那乐曲似乎是在指挥家指挥下演奏出来似的,一会儿独唱,一会儿合唱;一会儿引吭高歌,一会儿低声沉吟。乐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层次分明,极富感染力。我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心底不由自主地产生对蝉这一高明歌者的敬佩之情。

古代诗人对蝉情有独钟。他们由于各自地位、际遇、气质的不同,一样的蝉鸣,在不同的人听来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发出各种不同的人生感慨来。虞世南从蝉鸣声中写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诗里蕴含的真理不言而喻: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虞世南为何有此感受?因为他是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加之为人正直、忠诚,深得器重,于是,他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

而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生活时代与虞世南相去不远的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 678 年)从蝉鸣声中道尽了人生的感慨:“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本来担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出于对朝廷皇帝的忠诚,上疏论事却触忤武则天,遭受奸人诬陷,以贪赃罪名打入牢宠,身陷囹圄。诗人从身居高位变为狱中囚徒,身受凌辱,落差巨大,因而借蝉抒怀,以“霜重”、“风多”喻处境的险恶,以“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响易沉”喻言论被压制,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极力争辩自己的清白。

晚唐诗人李商隐更从蝉鸣声中吐出真言,别有一番新意:“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不难看出,诗人满腹经纶,志存高远,然而却由于为人清高,不谙官场处世之道;后来,又意想不到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穷愁潦倒。因而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高难饱”、“恨费声”的慨叹。李商隐描写蝉其实是描绘自己,运用对比来描述自我境遇,则是对自己辗转漂泊、一事无成的一种嘲讽。作者的深层次用意是通过对蝉、“我”的嘲讽,进而达到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嘲讽,并抒发自己长期受压抑、被埋没的满腔悲愤。

是啊,蝉本来是自然界中小小的昆虫,它靠吸食植物汁液维持生命,从土里钻出,飞到树上只在世上活了个把月,生命极其短暂,可它却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最美妙的乐章奉献给人。这就是蝉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难怪古今中外有那么多文人墨客喜爱蝉赞颂蝉了!

笫二天清晨,我在睡梦中又被早起的蝉儿吵醒。那多情的蝉儿唱着它们那独特优美动人的乐曲欢送我们踏上归途。

四岁那年,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件 生 日 礼 物—— 全 套《西 游 记》连 环画。精美的塑料袋,连封面都是彩色的:猴王出世、龙宫借宝、灵山参佛祖……总共 36 册,不识字也不打紧,随着生动逼真的连环绣像引导,连蒙带猜一页页读下去,便可以感受朦胧的情节,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义让人心领神会,无师亦自通。

对幼时的我而言,小人书的诱惑远远大于糖果、玩具,我喜欢趴在光不溜秋的地板上,把头埋得深深,如饥似渴地盯着手里的小人书,生怕一眨眼就飞了,不吵不闹一看就是一整天。父母觉得这样带娃真省心,于是,陆陆续续给我买了《水浒》《聊斋》《杨家将》

《兴唐传》……一册册插图就像一道道顺次打开的风景,一套套故事就是一幕幕纷纷扬扬的大戏,有喜剧、悲剧、正剧……譬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是长篇恢宏的历史正剧、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孔明的鞠躬尽瘁,关公的忠勇可嘉,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水浒》充斥着浓郁的匪气、侠气的快意江湖;

《兴唐传》则糅合两者之大成,既有帝王将相之庙堂高远,又有草头英雄之江湖豪气;《聊斋》让我初窥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深邃华丽;《白蛇传》勾勒出一幅幅白蛇为许仙宛转蛾眉马前死的爱情悲歌,令人潸然泪下,肝肠寸断。

一幅幅绣像,远山近水层次分明,衣裙勾勒细致入微,寥寥数笔,不同人物不同形象呼之欲出,书生、将帅、帝王、侠客、美女、神仙、鬼怪……《空城计》里孔明淡定自若、焚香抚琴的形象;《武松打虎》武松左手按住大虫的顶花皮,起右拳猛砸大虫门面,紧张刺激的画面跃然纸上;《三言二拍》则一帧一帧细水长流将故事娓娓讲完,好似一幅幅微电影;《七侠五义》船上马下,刀光剑影虎虎生风;最富戏剧性的是《杨家将》的《智审潘仁美》,寇准、八贤王为拿下潘仁美陷害杨家的供词,在夜间布置阴曹地府氛围,摧毁潘仁美的心理防线,唬得大奸臣俯首认罪。

年少时,最爱白皙漂亮的少年英雄,一匹马、一杆枪,驰骋沙场,纵横江湖,无拘无束于天地间,何等惬意洒脱,赵子龙单枪匹马救阿斗,直闯 80 万曹军如入无人之境;小罗成科场勇夺状元,睥睨群雄,诠释了什么叫“有颜有才就任性”;岳云两柄银锤独闯金营,打得金兵鬼哭狼嚎、哭爹叫娘。读小人书,遍尝人世间悲欢离合,身浸其中,仿佛也成了故事里的主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方寸之间,吟唱出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巴掌之地,为幼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知道这个世界上除却一日三餐,还有一种无形餐饭叫做精神食粮。

小人书看多了,随手也能涂鸦上几笔,直到上了大学,接触过一段时间国画,突地忆起小人书里的绣像,倒是颇具国画遗风。那些看似简洁流畅的白描线条或凝重、或奔放、或潇洒,传神地勾勒出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每一笔都凝聚了大师的心血和智慧,将美学发挥到极致。可惜的是,老宅拆迁,小人书历经颠沛流离,散落得所剩无几。跨入新世纪,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默默退出了历史舞台。

多年后,我漫步古镇,看到地摊上摆着几本小人书,瞬间勾起了儿时回忆,随意掀翻起来,秦琼卖马、罗成叫关、呼延庆打擂……时光似乎在书页翻飞间回旋、流转,书本虽小,却支撑着一个不小的世界,它们曾经将一个个似懂非懂的孩子引领进入一个奇妙的殿堂,温良的趣味和淡淡的色彩,在那孤独的岁月里,一本本小人书灌溉着无数 60、70、80 后,他们有些成了文学家、有些成了画家,它引领一代人走向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亦或培养了对绘画欣赏的趣味,给予的养料是双份的。那泛黄的书扉页,发霉的纸浆味,成了一个时代的绝唱,“少年子弟江湖老”,白马银枪的少年将军依旧青春如昔,纵横天下无敌手,那些留在记忆里的人,仍是那般活色生香,小时候看罗成,仿佛是邻家哥哥,现在,依旧是小鲜肉一枚,而看书的人却从青鬓朱颜到华发,被时光改变了许多,然书里的人却仿佛永远被时光凝固。

常常在想,出生在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其实挺幸福的,虽然没有网络、微信,然有小人书作伴,就有一个个做不完的瑰丽梦,比起现在的低头族,我们的青葱年代既绿色环保又增长知识。小人书,藏着一代人的童年,一个时代的缩影,或许,它才是尽善尽美的国学,源远流长的文化。

梦想从这里启航 □ 蒋斯乔

湾艾岭的传奇故事 □ 梁生刚

听 蝉□ 陈恩祥

小人书里忆童年□ 申功晶

温馨提示:请作者在文后附上姓名、户名、银

行卡号、开户行、身份证号等信息,以便发放稿酬。

又逢毕业季。学生邀赴毕业晚会,赋诗几韵共勉。 ——题记

(一)骏马偶遇良驹显战魂,无人赏识没辕门。若逢伯乐行千里,昂首前程望日奔。

(二)路标漫漫征程多坎坷,每逢岔口必深思。标牌写错还能改,误入歧途悔恨迟。

(三)牵手偶在他乡结友情,真心未必立山盟。有缘牵手须珍重,莫负光阴误此生。

(四)远方徒步城郊脚未休,西天日落莫须愁。临风极目无边海,再远前方总有头。

(五)箴言凤凰花艳盛开时,门下书生正告辞。初到天涯寻骥騄,今将海角寄心思。经纶满腹方行远,技艺怀身始不悲。此出鹿城应有志,琼州内外赋新诗。

致毕业生(五首)

□符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