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碧香 博士 尹玲詩作詞彙風格研究 研究生:劉如純 中華民國一○四年十一月

尹玲詩作詞彙風格研究ntcuir.ntcu.edu.tw/bitstream/987654321/3841/2/OLE102115.pdf · 大類型詞彙風格的研究方向,探討尹玲在戰爭詩與兒童詩的創作,在詞彙風格上所形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碧香 博士

    尹玲詩作詞彙風格研究

    研究生:劉如純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十一月

  • I

    謝誌

    踏進研究所的大門,一頭鑽進了語文研究的領域,結識同窗三年的美麗金釵們,

    跟隨專業水準的指導教授群,深入鑽研聽說讀寫作之理論與實務;三年的日子,說長

    不長,說短不短,能一同遨遊在語文海中,是種幸福,而能將論文順利完成,更是無

    比的肯定!

    在此要深深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周碧香博士,若不是碧香老師諄諄教誨與當頭棒喝,

    或許我仍停滯不前;感謝兩位口試委員,黃淑貞教授與遠道而來的劉雅芬教授,有您

    們的分析與建議,讓我的論文更臻完善。而我的好夥伴姿羽、淑娟更是堅持守候在旁

    的精神支柱。更感謝三年中在每一門學科中堅守崗位、無私付出的每一位老師們:您

    們的學識與風範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謝謝周碧香教授在識字教學與語言風格學領域的提攜與指導,以及時時的鞭策與

    暖心的鼓勵;

    謝謝蘇伊文教授以充滿活力的幹勁帶給我們閱讀教學最新理論和實務,以及教育

    研究之種種資源應用;

    謝謝馬行誼教授在聆聽教學方面讓我們有全新的看見與聽見;

    謝謝劉瑩教授用優美動聽的嗓音指導我們如何開展聲音、打動人心;

    謝謝劉君王告老師在兒童戲劇演出當中,開發我們肢體表演的區塊,打通任督二

    脈,也打開心靈與外界交通的大門;

    謝謝楊裕貿主任行雲流水優美的書法課程以及架構清晰、結構完整的作文教學,

    幫助我們實務上的實際操作;

    謝謝魏聰祺老師用結構化的修辭學開啟我們對文字賞析之美;

    謝謝董淑玲老師浪漫優美充滿情意的文學課程,心中滿滿的淚與愛由此而生。感

    謝~

    這三年更要感激同窗的好夥伴:姿羽、淑娟、依蘋、意平、淑媛、祈彤、妍慈、

    茜如、亭菀、淑君、品節、虹嘉、彩雯以及我自己,三年的歲月,有你們同行;論文

    的完成,有你們陪伴,你們是我最堅強的後盾,感謝你們一路相挺至今!

    謝謝您們,我最愛的 102 暑語碩好姊妹們。

    三年中最最感謝的是一路陪伴、時時分憂解勞的老公與家人們,有您們的支持方

    能有今日的圓滿。感謝漫漫長路上提攜我們的好老師、好教授、好同學、好家人、好

    同事,感謝您們支持,謝謝大家挺我到底~

    劉如純 謹誌

    104 年 11 月

  •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以語言風格學對於「重疊詞」、「顏色詞」、「量詞」、「外來詞」等四

    大類型詞彙風格的研究方向,探討尹玲在戰爭詩與兒童詩的創作,在詞彙風格上所形

    成各類的特色。

    對於重疊詞運用的形式,可分「疊音詞」和「疊義詞」等二種類型。尹玲作品中

    使用「AA」式與「AABB」式疊音詞,模擬自然事物的聲音,讓人感受到聲音效果與詩

    義的搭配。「疊音詞」運用在戰爭詩與兒童詩中,既製造出戰場就在身邊之立體效果,

    使人恐懼感悚然而生,也呈現出兒童詩中樂園現場音效,同樣都使讀者身歷其境,但

    又截然不同。

    對於色彩詞的運用方面,可再分出「專指色彩類型」、「材質兼色類型」以及「修

    飾色彩類型」等三種類型。尹玲戰爭詩句中的色彩主要是透過具象物質來顯現,凸顯

    出世局紛亂與親人天人永隔之苦痛無奈。兒童詩中無半點晦澀之意味,反而以繽紛色

    彩詞語呈現光明亮麗之景貌。

    尹玲的作品,對於量詞運用的形式,共可再分出「事物量詞」和「動量詞」等二

    大類。而在「事物量詞」的部分,依其性質不同再細分出:「個體量詞」、「群體量詞」、

    「部分量詞」、「借用量詞」、「度量詞」、「準量詞」等六小類。在尹玲的作品中以事物

    量詞為主,動量詞使用較少。透過事物量詞大量使用,使詩句中事物的形象、外貌被

    細膩描繪,精準呈現事物性質、特徵與狀態,使讀者獲得豐富的畫面。

    至於外來詞之使用,則使尹玲作品增添時空感受,跨越國度語言隔閡,看見詩人

    之眼所看見之事。

    尹玲在創作的歷程中,運用許多獨創的詞彙與創新的寫作技巧,以及巧妙的詞彙

    安排方式,凸顯各樣情感的真情詩作,使讀者印象深刻。

    I

  • The Research of lexical style on “Yin-ling “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 style school for "overlapping word", "color

    words", "quantifiers", "foreign words" and other four types of vocabulary-styl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creation of Yin Ling war poetry and poems for children i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vocabulary that is formed on the style.

    For use in the form of overlapping words, divided into "Reduplicated Words" and "fold meaning of the word" and other two types. Yin Ling works using "AA" type and "AABB" nester syllable word, analog sound nature of things, people feel the sound effects and poetic justice of the match. "Reduplicated word" use of children in war poetry and poems, both to create a battlefield in the sid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people fear intimidating born, also showing a child poem Paradise live sound, the same are the reader immersive , but different.

    For use aspects of color words may be further separated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color type," "Material and color types" and "rhetorical type" three types. Yin Ling war poem in color mainly through concrete substance to show highlights Bureau chaos born of pain and frustration Tianrenyongge loved ones. Children's poetry without the slightest obscure the meaning, but to render light and bright colors the words of the King appearance.

    Yin Ling's works, for use in the form of quantifiers, co can then separate "things quantifier" and "word momentum" and other two categories. In the "things quantifier" part is subdivided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properties out: "Individual Classifier", "groups of quantifiers", "part of the quantifiers", "borrow quantifier", "measure word", "quasi-quantifier" and other six categories . In Yin Ling works mainly with things quantifiers, use less momentum word. Through extensive use of quantifiers thing that verse in the image of things, appearance is exquisite depicted accurately render the nature of things,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so that readers get rich picture.

    As for the use of foreign words, then the time and space to add Yin Ling work experience, language barriers across the country, saw the eye of the poet saw things.

    Yin Ling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the use of many unique vocabulary and writing skills of innovation and clever arrangement of words, highlight the truth poems every emotion, so that readers impressed.

    II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 7

    第五節 論文架構說明 ................................ 11

    第二章 尹玲生平及其作品 ........................................................... 13

    第一節 尹玲的生平與創作經歷 ........................ 13

    第二節 尹玲的作品 .................................. 22

    第三節 尹玲作品相關研究 ............................ 34

    第三章 語言風格學概述 ............................................................... 39

    第一節 語言風格學定義 .............................. 39

    第二節 語言風格學研究方向 .......................... 46

    第三節 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方法 ........................ 59

    第四節 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成果 ........................ 64

    第四章 尹玲作品的重疊詞 ........................................................... 73

    第一節 重疊詞的定義與內涵 .......................... 73

    III

  • 第二節 尹玲作品的疊音詞 ............................ 75

    第三節 尹玲作品的疊義詞 ............................ 77

    第四節 小結 ........................................ 91

    第五章 尹玲作品的顏色詞 ........................................................... 95

    第一節 顏色詞的定義與內涵 .......................... 95

    第二節 尹玲作品的純粹顏色詞 ........................ 96

    第三節 尹玲作品具色彩形象的詞彙 ................... 103

    第四節 尹玲作品的準顏色詞 ......................... 108

    第五節 尹玲作品顏色詞的應用 ....................... 111

    第六節 小結 ....................................... 116

    第六章 尹玲作品的量詞與外來詞語 ......................................... 119

    第一節 量詞的定義與類型 ........................... 119

    第二節 尹玲作品的事物量詞 ......................... 119

    第三節 尹玲作品的動量詞 ........................... 137

    第四節 尹玲作品之外來詞語 ......................... 138

    第五節 小結 ....................................... 147

    第七章 結論 ................................................................................. 151

    第一節 尹玲作品詞彙風格綜論 ....................... 151

    IV

  • 第二節 尹玲作品研究未來展望 ....................... 156

    參考文獻 ......................................................................................... 157

    附錄資料 ......................................................................................... 161

    附錄一 尹玲個人詩集作品數量一覽表 ................. 161

    附錄二 尹玲歷年作品一覽表 ......................... 168

    附錄三 相關尹玲論文研究整理 ....................... 171

    附錄四 語言風格學學位論文概覽表 ................... 173

    附錄五 語言風格學學位論文研究對象類型統計 ......... 183

    附錄六 語言風格學學位論文研究年份數量統計 ......... 183

    V

  • 表次

    表 1-1尹玲《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詩集主題統

    計表 ......................................................... 6

    表 1-2臺灣地區戰爭詩相關研究概覽表 ........................... 23

    表 1-3臺灣地區兒童詩的定義................................... 29

    表 1-4相關尹玲論文研究整理................................... 34

    表 1-5尹玲作品重疊詞表現形式一覽表 ........................... 91

    表 1-6尹玲作品色彩分析(一)專指色彩者 ........................ 102

    表 1-7尹玲作品色彩分析(二)兼表色彩與質料者 .................. 107

    表 1-8尹玲作品色彩分析(三)準顏色詞 .......................... 110

    表 1-9尹玲作品量詞使用一覽表................................ 147

    VI

  •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9

    圖 1-2 研究進度甘梯圖 .................................... 10

    圖 1-3 語言風格學學位論文研究年份數量統計 ................ 71

    圖 1-4 語言風格學學位論文研究對象類型統計 ................ 71

    VII

  • VIII

  • 第一章 緒論

    當代女性詩人尹玲1(1945 ~),曾有一首詩作〈握〉收錄於翰林版 102 學年度六

    年級下學期教科書中。尹玲是一位以戰爭詩聞名台灣之女詩人,然而教科書所收

    錄的詩作卻毫無戰爭殘酷面貌,反而是溫情無限,意欲透過詩作傳達母親對女兒

    的關懷與期許2,期待女兒在時間洪流中,能珍惜永恆有價值的事物,而非一閃即

    逝的浮華表象,當孩子遭遇人生低谷時期,亦能以正向心態迎向挫折。

    這首詩原本發表於 2010 年 2 月 5 日〈自由時報〉副刊3,這是一首全文 232 字,

    共分成三段落的詩句。後來被翰林出版社收錄為教材,因其清新溫情、充滿正向

    意念之文字,具有積極鼓勵即將邁向國中階段兒童之感染力。

    其詩作者尹玲,在文壇上以戰爭詩作聞名,卻能寫出細膩溫暖的兒童詩作,

    不禁令人讚嘆她遣詞造句的能力,也更令人好奇她如何驅遣文字,以傳達內心深

    處的思維。

    語言風格學是一門能客觀認識作者用詞趨向之學科,在統計各類用詞情形後

    以再進行分析,以了解作者詞彙運用情形;此外,再融合作者生平背景,梳理出

    1尹玲(1945 ~),本名何尹玲,又名何金蘭,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My Tho)。越南西貢文

    科大學文學學士,國立台灣大學文學碩士及中國文學國家博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淡江

    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教授、法文研究所及亞洲研究所教授。她曾以伊伊、徐卓非、阿野、可人、蘭若、

    等二十餘筆名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髮或背叛

    之河》;專著《文學社會學》、《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中譯法國小說《薩伊在地鐵上》、《法蘭西

    遺囑》、《不情願的證人》等與法國詩作,以及越南短篇小說、越南詩等。 2劉如純(2014),〈戰爭女詩人─尹玲《握》之音韻風格〉,《中國文學》,第 691 期,頁 61-68。 3尹玲〈握〉原詩刊載於《自由時報》副刊" http://mypaper.pchome.com.tw/hkl1945/post/1322930451

    2014/08/01 搜尋。後收錄於尹玲(1997)《一隻白鴿飛過》詩集,頁 185-186。

    1

    http://mypaper.pchome.com.tw/hkl1945/post/1322930451%202014/08/01http://mypaper.pchome.com.tw/hkl1945/post/1322930451%202014/08/01

  • 其運用詞彙之思考關鍵,如此一來,既能客觀了解作者用詞技巧,亦能明白其思

    維模式。本論文即透過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探討尹玲運用文字的風格特色。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科書是最基礎的文本,可以學習生活,學習閱讀,學習寫作,學習情意的

    培養……4。而文學性教材又是現今教科書編選之重要方向,教師為能詮釋文學作

    品之價值,必須對文學背景、作者生平有相當之了解,方能完整傳達其文學輪廓,

    以使學生明瞭文學之美;因此教師若能深入了解作家遣詞用字之風格特色,相信

    更能幫助學生吸取作家靈妙之思維,對作家本身及文學作品都能有更深度了解。

    壹、從解讀文本背景進而探索作者生平

    當代女詩人尹玲,在寫給女兒的詩作〈握〉盈滿正向能量,能帶給進入國中

    青春期的學生正確方向,因而被選入教科書當中,在畢業前夕讀此詩,極具深刻

    關懷與強大期望。詩作本身含意深遠,詩人背景故事更令人動容。一位親身經歷

    過越戰的母親,歷經家國破滅、親人離散、故土不在,她親眼看見戰爭的可怕與

    絕情,人民的悲情與痛苦,卻仍未對世界失望,反能抱持正向樂觀思維繼續前進,

    其堅強特質滿溢在詩作當中,正以文字無形的力量傳遞出去。詩作之文學價值與

    用詞特色便是本論文想深入探討之重點。

    貳、從探索作者生平進而認識創作面向

    4新北市三重區興穀國小校長 何元亨:〈國小國語教科書可能的迷思〉《新北市教育》(新北市:新北市

    教育局,2012 年 12 月 ),頁 69-70。

    2

  • 為了對尹玲有更深入之了解,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得知:尹玲,1945 年生,

    本名何尹玲,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My Tho)。中學起開始進行創作,

    她曾以伊伊、徐卓非、阿野、可人、蘭若……等二十餘筆名發表作品,著有詩集

    《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髮或背叛之河》、《故事故事》、

    《那一傘的圓》;專著《文學社會學》、《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中譯法國小說《薩

    伊在地鐵上》、《法蘭西遺囑》與法國詩作以及越南短篇小說、越南詩等,著作種

    類多樣。

    特殊的異國(越南)成長過程,與不凡的求學經歷,讓尹玲的文學創作多元、奇

    特,且深度十足。在經歷過越戰,與家人生死兩隔之際,尹玲著手書寫與戰爭主

    題相關之詩作以為療傷。在台灣文壇,尹玲以戰爭詩作聞名。戰爭詩給人第一印

    象是烽火滿天,死傷遍野之慘烈,以及人民生離死別之痛苦難熬 5,然而〈握〉卻

    全然無任何煙硝味,反而是充滿為母者無限期許。一位詩人如何走出戰爭傷痛,

    以積極思維回應現世,面對大小生命?又如何處理戰爭詩與兒童詩兩種性質迥異

    的作品類型?作者之背景、經歷、思維,在在皆引發研究者欲深入探究之。

    第二節 研究範圍

    從教科書認識尹玲,詩句中滿溢的陽光文字,令人難以想像她曾經歷過戰爭

    如此沉重黑暗之傷痛。然而尹玲以戰爭詩聞名台灣文壇卻是事實,但因今日台灣

    年輕一輩並未親身經歷過戰爭,因而以戰爭為主題之詩作在現階段台灣文壇已較

    5蔡豐全(2009),〈台灣當代戰爭詩研究幾個可能的取徑:文學、文化、傳播觀點〉,《復興崗學報》,94

    期,頁 229-254。其中提及戰爭詩主題之呈現常是圍繞戰爭殘酷陰影,或面對戰爭之哀傷,或指謫黷武

    者的荒唐,或譜一曲輓歌,以悼念戰爭之傷亡。

    3

  • 少見,也已疏離6、不被關注。事實上尹玲之戰爭詩作不僅寫戰爭無情殘酷之事實,

    更以人道關懷闡述戰爭國度無辜人民心聲,此關懷層面早已跳脫自身成長經歷,

    擴大為全世界各戰事頻繁之國家。因而若以放眼國際之眼光,要培養學生發自內

    心之關懷,尹玲的戰爭詩作與身世背景極富有研究價值。

    尹玲學識豐富、著作繁多,著有文學理論專書、翻譯作品、詩集與論文7,此

    外尚有零星作品發表於各大報章雜誌之中。早年初來台灣,歷經家國破碎,內心

    激盪不已的尹玲,在 1994 年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當夜綻放如花》,刻骨銘心之文

    字,深深刻劃對戰爭強烈的控訴與內心點滴不為人知之苦楚;同年,尹玲終有機

    會返回越南,然而此時家鄉面貌已非,因此 1997 年由九歌出版社出版第二本詩集

    《一隻白鴿飛過》中,尹玲以緬懷昔日之筆觸,訴說內心幽幽無盡之苦楚,在淡

    然中深刻烙下對戰爭無言以對之滄桑。8

    2000 年,三民書局為出版一系列為兒童所寫的詩輯,特邀尹玲創作了《旋轉

    木馬》童詩專輯,當中共收錄了 20 首童詩,多為尹玲與女兒生活互動中產出的。

    童詩自然溫馨風格的呈現相較於以戰爭為主題的詩作,對尹玲而言是相當罕見而

    珍貴的,若非親情之感動,如何撼動、移轉尹玲傷痛難逝之家國回憶?

    從初次接觸教科書〈握〉中尹玲女士陽光的文字,到第一本詩集《當夜綻放

    如花》中對戰爭國度殘酷無情的描寫,至第二本詩集《一隻白鴿飛過》除延續戰

    爭議題外,更加入眾多家鄉的回憶與描述,繼續思鄉卻無奈之心境,再至出版天

    真浪漫情懷的兒童詩集,三本詩集三種心境,尹玲如何在各心境中運用詞彙表達

    6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2-3。

    7見附錄一:尹玲創作作品紀事

    8洪淑苓(2010),〈越南、台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台灣文學研究集刊》,

    第八期,頁 161-165

    4

  • 內心感受,便是此次論文試圖探討之因。本次論文研究即以此三本詩集為主要研

    究對象:戰爭詩集《當夜綻放如花》(部分)、《一隻白鴿飛過》(部分)及兒童詩集《旋

    轉木馬》(全集)。

    如何觀察尹玲處理戰爭詩與兒童詩兩種風格迥異之作品特點呢?竺家寧《語

    言風格與文學韻律》提到:「語言風格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是語言學和文學相

    結合的產物。換句話說,它是利用語言學的觀念與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一條新

    途徑。」9他所謂的「理性認識」正是對作品語言進行客觀的分析。他認為:「每個

    人有驅遣語言、運用語言的一套方式和習慣,發音的調、措辭的偏好、造句的特

    色、或有意或無意的,都會表現出個人的風格特徵。」10尹玲特殊的身世背景,豐

    富的理論學養,加上歷經多國文化洗禮,創作思維不同一般,遣辭用句包羅萬象,

    縱橫各國,她以質樸且真實的文句、詞彙,表現戰爭的慘烈與反戰的思維;以母

    親的角度對女兒溫暖提醒、諄諄教誨。透過語言風格學的分析與歸納,將幫助我

    們了解其詞彙風格特色。

    本論文由此三本詩集為起點,以語言風格學之研究方法,探究尹玲之書寫風

    格,了解她如何以詩句刻劃戰爭詩作?如何詮釋生離死別之痛?如何透過童詩創

    作,展現母親對女兒之慈祥關愛。透過語言風格學之研究方法,將幫助我們更深

    入具體解讀尹玲女士三本詩集之語言運用特色。

    本論文研究之選材範圍以尹玲所出版個人創作詩集《當夜綻放如花》(1994)11、

    《一隻白鴿飛過》(1997)12以及為兒童所寫的《旋轉木馬》(2010)13等三本詩集為主

    9竺家寧(2005),《語言風格學與文學韻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1

    10竺家寧(2005),《語言風格學與文學韻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4

    11尹玲(1994),《當夜綻放如花》,台北:自費出版。

    12尹玲(1997),《一隻白鴿飛過》,台北:九歌出版社。

    5

  • 要研究對象。三本詩集所涵蓋主題分布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尹玲《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詩集主題統計表

    詩集 出版年代 出版社 主題 數量 統計

    當夜綻放如花(73 首) 1994 自費出版 戰爭詩 38

    戰爭詩 67 首

    兒童詩 20 首

    其他 66 首

    其他 35

    一隻白鴿飛過(60 首) 1997 九歌出版社 戰爭詩 29

    其他 31

    旋轉木馬(20 首) 2002 三民書局 兒童詩 20

    三本詩集扣除針對時事與旅行之詩作以外,以戰爭為主題之詩作計 67 首,兒

    童詩作 20 首。本論文以此三本詩集之戰爭詩作(67 首)與兒童詩作(20 首)為主要研

    究對象,分析其風格,同時藉以瞭解尹玲新詩創作之詞彙特色。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論文聚焦於尹玲來臺初期所出版的三本個人創作詩集,依出版順序為《當

    夜綻放如花》(1994)、《一隻白鴿飛過》(1997)以及為兒童所寫的《旋轉木馬》(2010)。

    此三本詩集在尹玲生命歷程中,分別有其代表意義:越戰的衝擊、思鄉的情懷與

    對未來的期待。因著心境之轉變,因著時代之變遷,而使作品語言迥異,其特色

    蘊含異時代意義。尹玲身為一位女性詩人,既寫戰爭也寫兒童,她以何種方式來

    詮釋這兩種主題相異極大之詩作?其使用之語言風格又與其他戰爭詩及兒童詩有

    何不同?

    13尹玲(2002),《旋轉木馬》,台北:三民書局。

    6

  • 藉由語言風格方式整理分析語料,所歸納出的各類特徵,可清楚呈現尹玲對

    於戰爭詩、兒童詩所使用詞彙、句式的創作技巧與風格特色,進一步觀察詩作整

    體展現出的語言運用情況,總結出尹玲戰爭詩作與兒童詩作的寫作風格特色。此

    為本研究主要目的。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本節將說明如何運用語言風格學之方式分析尹玲新詩語料,以及本研究進行

    步驟與進度規劃。

    壹、 研究方法

    竺家寧認為語言風格的研究步驟分為三方面:分析、描寫、詮釋14。分析是把

    一個語言片段進行解析,需要具備語言分析的技術和訓練才可做到;其次是描寫,

    就是把語言片段各成分之間的搭配規律說出來;最後是詮釋,就是把「為什麼是

    這樣」的所以然說出來。因而本次研究將採用以下三種方法分析:

    一、語料分析與描寫法

    語言描寫法是把作品組成的材料進行分析描寫,看看用詞的偏向與習慣如何。

    這個方法就像語言學者對陌生的語言進行調查描寫一樣,只不過對象由自然語言

    變換成文學語言罷了。本論文的進行程序,先針對尹玲三本詩集戰爭詩與兒童詩,

    合計 87 首,加以拆解成語料,進行語料整理分析以及綜合歸納的「文獻資料分析」

    工作,將詞彙從語料中析出,參考國內外語言學專家對於語言風格的各項見解,

    將語言片段各成分之間的搭配規律描寫出來,如實地呈現出作品的風貌,也將其

    語言的特色描寫出來。

    14竺家寧(2008),《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15-18。

    7

  • 二、比較法

    比較法是透過兩篇作品的比較,或兩位作家的比較,而用以突顯其間的語言

    風格特徵,因為許多事物都是在相互比較中,才能看出它們的同與異。因此在釐

    出三本詩集作品詞彙特色後,比較戰爭詩作與兒童詩作之語言使用特色,以認識

    尹玲對於不同題材所呈現之不同風格與風貌。

    三、統計法

    統計法是提出精確的數據,用以說明某個風格現象。這種方法受到數理語言

    學興起的影響很大。統計法最大的優點是使我們的研究方法能從定性走向定量,

    能夠具體的描繪語言特色。本文便根據前述分析、歸納與描寫出的資料和訊息,

    來統計出尹玲詩作在語言風格的各類特徵運用情形。最後將所分析與歸類出的結

    果結合相關文獻資料,進行配合探討,以詮釋出其詩作在創作特徵運用的方式,

    以及運用這些語言風格特徵可能的理由,進而整理出尹玲的語言風格特色。

    四、綜合概括法

    張德明指出,風格學的研究中,在針對語料加以分析、比較、綜合、統計之

    後所得出的結論,可使用「抽象概括法、形象概括法及綜合概括法」等三種方法 15。

    抽象概括法指出作家個人的語言風格是多樣的統一,即使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時

    期,不同題材和題裁作品中的風格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形象概括法,又稱形象

    描述法,就是用形象比擬來概括風格類型、表述風格特徵的方法。綜合概括法就

    是把抽象概括法和形象概括法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風格評論兼有概括性和形象

    性。本次尹玲詩作之詞彙分析,亦將採用綜合概括法之方式,詳實描述以呈現尹

    玲個人寫作風格之特色。

    15張德明(1994),《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頁 361-367。

    8

  • 壹、 研究步驟

    一、本論文的研究流程圖如下

    圖1-1 研究流程圖

    確定研究問題

    文獻歸納 確定研究範圍

    研究方法

    1.分析歸納法 2.描寫法 3.統計法

    詞彙風格研究

    資料蒐集

    戰爭詩

    結論

    文獻資料 尹玲的詩歌作品

    兒童詩

    9

  • 二、本論文研究進度如下:

    研究進度

    實施階段

    103

    10

    103

    11

    103

    12

    104

    01

    104

    02

    104

    03

    104

    04

    104

    05

    104

    06

    104

    07

    104

    08

    104

    09

    104

    10

    104

    11

    決定研究問題

    蒐集文獻資料

    撰寫研究計畫

    計畫發表

    修改研究內容

    詞彙風格探析

    句式風格探析

    撰寫研究結果

    論文口試發表

    圖1-2研究進度甘梯圖

    10

  • 第五節 論文架構說明

    為了解尹玲所書寫戰爭詩與兒童詩遣辭用句之特點,本論文以語言風格學研

    究方法為準則,透過分析、描寫、詮釋等方式,探討尹玲戰爭詩與兒童詩作之詞

    彙風格特色。據此,列出本文研究架構,共分六章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首先說明研究主題的形成動機,第二節確立研究的範圍與限制,第三

    節陳述本研究主要目的,第四節說明研究方法,第五節針對本論文進行論文架構

    與研究流程說明。

    第二章 尹玲生平與其作品

    第一節說明尹玲的生平與特殊的成長背景,第二節探討尹玲的作品,包含戰

    爭詩與兒童詩作品;第三節整理目前尹玲作品相關研究成果。

    第三章 語言風格學概述

    第一節陳述說明「語言風格學」的定義,第二節以整理各家說法的方式,介

    紹「語言風格」的研究方向,第三節簡述語言風格學的研究方法,如何用於探究

    文學作品的寫作特徵與各類技巧,進行分析說明;第四節整理目前語言風格學的

    研究成果。

    第四章 尹玲作品的重疊詞

    第一節將探討重疊詞的定義與內涵,第二節則探討尹玲作品疊音詞的應用,

    第三節為尹玲作品疊義詞的應用,第四節為小結。

    第五章 尹玲作品的顏色詞

    第一節探討顏色詞的定義與內涵,第二節探討尹玲作品的純粹顏色詞,第三

    節探討尹玲作品具色彩形象的詞彙,第四節探討尹玲作品的準顏色詞,第五節探

    11

  • 討尹玲作品顏色詞的應用,第六節為小結。

    第六章 尹玲作品的量詞與外來詞語

    第一節探討量詞的定義與類型,第二節探討尹玲作品的事物量詞,第三節探

    討尹玲作品的動量詞,第四節探討外來詞語的應用情形,第五節為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綜論尹玲作品的詞彙風格,第二節則闡述未來相關研究之展望。

    12

  • 第二章 尹玲生平及其作品

    尹玲在臺灣以戰爭詩人身分聞名,主要因其過往經歷造就詩作之特殊美學;

    如此一位形象鮮明的戰爭女詩人,同時又創作兒童詩作品,其生平經歷與其文學

    背景將是本章深入探討之重點。

    第一節 尹玲的生平與創作經歷

    尹玲雖成長於越南美拖市(My Tho),但仍與中國文化緊密相繫,爾後又以無比

    堅強的勇氣面對眾多生命苦難,為此奠下此深厚根基的家庭親情即是尹玲的生命

    根源。成長過程中尹玲接受多元的學校教育,又因家國離散而有刻骨銘心、不平

    凡的生命旅程,造就尹玲特殊之文字內涵與深度意蘊。因此本節將從「家庭」、「求

    學」與「生命」、「創作」等面向,以「家庭之愛」、「教育之善」、「生命之慟」、「文

    字之緣」之標題,採提綱挈領的方式,認識尹玲的生命歷程與創作經歷。

    壹、 家庭之愛

    尹玲異國出生之身世與備受家人呵護與關愛之親情,使她充滿源源不絕之創

    作動力,本處即以「異國身世」、「貴人父親」、「熱愛生活」與「天人相隔」四面

    向探討。

    一、 異國身世

    尹玲出生於越南美拖市(My Tho),離越南首都西貢有 75 公里遠,是一個美麗

    13

  • 城市 16。她的父親九歲時隻身前往越南打拼,十四歲娶妻,於越南落地生根,開

    設中藥房,生下以尹玲為首之七名子女。父親是廣東大埔客家人,外公是廣東梅

    縣人,外婆是越南人,在異國異鄉的成長環境中,尹玲父親仍注重中國文化與傳

    統,堅持給予尹玲深厚的文化傳承,因此尹玲雖成長於越南美拖市(My Tho),但對

    中國文化仍保有緊密之連繫。

    二、 貴人父親

    尹玲的父親對其一生影響極大。在海外生活的當時,女子不被重視,甚至被

    視為賠錢貨,只要年滿十五歲即可出嫁的年代,尹玲的父親卻積極栽培她,即使

    就讀法文學校所費不貲,父親仍堅持讓孩子就讀。本身喜愛中國文化的父親,架

    上經常擺滿各樣書籍:歷史、人文、詩、詞、歌……等,這些書籍對尹玲而言擁

    有無比的吸引力。除了閱讀之外,「追求」、「認知新事物」、「新知識」、「冒險」……

    等,都是父親影響尹玲極深之特質。

    三、 熱愛生活

    尹玲父親是客家人,會做客家菜、潮州菜、廣東菜及越南菜,會依著不同節

    慶還會製作當令料理,他不僅將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感染了尹玲,連對美食的

    喜好,與對美食細節之講究,都深深影響了尹玲。他也讓孩子接觸印度美食,訂

    印度羊奶給孩子飲用,逢年過節擺設水晶器皿為餐具。喜愛歌唱的父親,在尹玲

    幼小的時候,便唱歌給孩子聽 17,譬如「漁光曲」等,也常讓尹玲聆聽當時的流

    行歌曲。所以周璇、白光、姚莉、張露、潘迪華等等歌手的歌,都是尹玲所喜愛

    演唱的曲目;至於廣東大戲或廣東流行歌曲、越南歌亦同。待初中開始唱其他國

    16 洪淑苓(2010),〈越南、台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台北:《台灣文學

    研究集刊》,第八期,頁 155。

    17 尹玲(2002),〈絕不幻化的永恆〉,載於台北:《自由時報》生活藝文網自由副刊「作家的十七歲」特

    輯。

    14

  • 家的歌。父親重視孩子的生活向度與深度,他會幫孩子擦香水於耳後,在尹玲三

    四歲之際讓她嘗試一點點紅酒、法國有氣泡的礦泉水,經常帶孩子一同出去、一

    起拍照。因著父親對生活的重視,讓尹玲對生活有更加深入的體會,但也讓後來

    的離別加倍心酸。18

    四、 天人相隔

    在尹玲十二歲時,南北越分裂,內戰不斷,立志成為戰地記者的尹玲,接受

    父親的建議前往台灣就讀大學,她卻怎麼也想不到,當她再次回到越南,父母竟

    早已離世,家中財產遭到充公,僅能接回弟妹到台灣生活。一場生離死別也讓尹

    玲一夕白髮,從此銀晃晃的髮絲便跟隨著她。

    貳、 教育之善

    尹玲自小接受父親的栽培與堅持,即使在異國成長仍能堅持中國文化之美好,

    並更進一步學習,本處即以「多語奠基」、「校風啟思」、「社會歷練」與「進階學

    習」及「多元創作」五面向深入探討。

    一、 多語奠基

    在尹玲的幼年,海外的華人常會因自己所使用的方言分「幫」,譬如說客家幫、

    福建幫、廣東幫、潮州幫、海南幫等。尹玲幼時於客家幫的「崇正華文學校」讀

    書 19,因著父親堅持以大埔客家話對談,使小小年紀的尹玲能說得一口流利的客

    家話。畢業後到西貢讀法國中學,所有的科目,包含:語言、文字、文學、歷史、

    地理、化學、物理、數學、代數、三角、幾何,全用法文教學。高中則就讀越南

    18紫鵑(2009),訪談尹玲文字稿,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 2015 年 03

    月 12 日搜尋,頁 7。

    19尹玲(2006),〈尋找真正的自己〉,《婦研縱橫》第七十八期,頁 19。

    15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202015%E5%B9%B403%E6%9C%8812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202015%E5%B9%B403%E6%9C%8812

  • 學校,隨後,順利的在西貢以半工半讀方式完成大學學業。在尹玲各個求學階段

    之中,同學之間有潮州人、海南人、福建人、廣東人,與尹玲以廣東話交談,因

    著多樣人種的交集與環境的影響,使尹玲接觸多元文化而得以擁有眾多語言學習

    之機會。

    二、 校風啟思

    幼時就讀於客家幫的「崇正華文學校」沐浴於客家語言之中的尹玲,在學校

    教育與圖書館的境教影響下,得以一窺中國文化的究竟。中學時期的尹玲,所就

    讀的是位於西貢與堤岸正中間的中法中學。這所學校是 1975 年之前法國境外的法

    國中學校裡,教師教學與學生成績最為優秀且初中和高中會考的上榜率最高的學

    校。它同時也是全球唯一採用法中越文三種語言同時教學的中學校。到西貢求學,

    開啟了尹玲生命中一扇重大的窗,尹玲因此有了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認識與飛奔

    想像。20

    能到西貢上學應該是讓我對許多事情的看法、想法,對生命的認知與瞭解

    與以前產生相當大差異的關鍵原因。接觸到完全不同民族、語言、文學、

    書籍、藝術、電影、歌曲、飲食、穿著及各層面的文化,在五○年代,畢

    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這種機會的,何況是女孩子。除了法國文化之外,住

    在西貢,香港文化對我的影響也比以前更深更直接。21

    中學時代在西貢求學的生活,開展了尹玲全新的視野:浸淫在各國文化當中,

    與異國人物互動與對談,對學問的追求,對知識的交流,對民族的認知,對語言、

    對文學、對書籍、對藝術、對電影、對歌曲、對飲食、對穿著、對……等等各層

    面的文化,在在都給予尹玲深刻而關鍵的影響,啟發尹玲人生新思路。

    20尹玲(2006),〈尋找真正的自己〉,《婦研縱橫》第七十八期,頁 21。

    21同上註。

    16

  • 三、 社會歷練

    中學結束後,尹玲以優異的成績在「美拖女中學」就讀高中,並在高二後通

    過越南當時的全國會考,擁有「秀才一」文憑。高三後再度通過全國會考,擁有

    「秀才二」文憑。高中畢業後,尹玲在西貢文科大學讀書,同時半工半讀,陸續

    擔任過小學教員與法商公司秘書。半工半讀時間,尹玲租屋在西貢的唐人區堤岸,

    獨自在這座越南最繁華的首都城市闖蕩。在法國 COTECO 公司工作的經驗,提升

    她的眼界,看到有別於學生單純的社會文化與法國文化,而對於異國文化的薰陶,

    有了更深的企慕與感受。22

    四、 進階學習

    獲得大學學士學位證書後,尹玲被客家幫聘為改制為「崇正中學」的第一任

    立案校長 23;在父親的支持同意下,尹玲繼續以獲得中華民國政府獎學金的越南

    留學生身份進入國立台灣大學就讀。並於 1971 年拿到碩士學位後,繼續攻讀博士

    學位,於 1977 年獲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文學博士學位。取得博士學位後,尹玲在

    大學教了兩年書,毅然決然放棄一切負笈法國求學,在異國巴黎六年後,取得巴

    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成為擁有台灣與法國頒發的雙文學博士學位學者。

    五、 多元創作

    尹玲深受客家族群、中國、法國和越南的文化及教育影響,也接觸美國文化,

    而華語、客語、粵語、越南語、法語和英語都是她熟悉的語言。因此尹玲喜愛古、

    今、中、外、東方和西方不同的文化事物,本身自文學創作、學術評論至翻譯作

    品,均有涉獵,著作豐富。她從越南時期便已開始創作,從詩、散文到小說,每

    22尹玲(2006),〈尋找真正的自己〉,.《婦研縱橫》第七十八期,頁 23。

    231968 年尹玲取得西貢文科大學學士學位,美拖客幫鄉親希望能由尹玲擔任崇正學校的立案校長,以便

    向政府申請改為崇正中學。

    17

  • 一種文體都是她嘗試的創作類型。在余欣蓓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尹玲從十六歲(1961

    年)正式於越南報刊上發表第一篇散文開始,到 21 世紀的今日為止,尹玲筆耕不

    輟不斷推出新作,內容也由少女時的純愛式寫作、青春歲月對生命的困惑、一路

    將寫作視角轉向戰亂的書寫,尤其是 1975 年南越淪陷後不斷寫作的戰爭詩,與之

    後十年沉默期,及至旅遊的開啟和旅行中不斷找尋自我、與自我的對話,及對自

    身白髮與因戰亂陰影而長期失眠狀況的身體書寫,她的作品面向廣闊、探討主題

    多元,尤其在昇平之世的今日,其作品飽含特殊的時代風景,在主題上具有可不

    斷探究的作品深廣度。24

    六、 書寫生命

    在走過越戰和死亡,尹玲關懷「人」,視野遼闊、題材多樣:戰爭、懷鄉、抒

    情、敘事、說理、批判、反諷、旅遊,力求突破傳統格局,希望能將個人因時代

    悲劇造成的心靈傷痛昇華為對人類的關愛,也提升詩藝的純粹、精緻。婚前即喜

    愛旅遊的尹玲,婚後、產後,也帶著女兒一起遊歷各國,女兒之於她,如同空氣

    之於生命般重要。自零歲至三歲天天為女兒寫日記的尹玲,看到女兒逐日成長,

    遂提筆寫下詩作〈握〉,發表於〈自由時報〉副刊,2010 年 2 月 5 日。詩中充滿為

    母者無限期許,期盼女兒珍惜真正永恆的事物,且能堅強挺過生命之寒冬。

    參、 生命之慟

    充滿溫暖愛意的家園一夕之間因越戰而瞬間瓦解,尹玲的生命遭受極大打擊,

    其發生過程與心路歷程,以「南越淪陷」、「父母俱逝‧手足重逢」兩面向探討。

    一、 南越淪陷

    1975 年南越淪陷,使尹玲無法返回越南。越南是個長年飽經戰亂的國家。1885

    24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3。

    18

  • 年中法戰爭簽訂「天津和約」,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國。之後越南與法國持續戰爭,

    中間亦曾短暫經歷日本對越南的侵略,最後 1954 年 5 月越南在奠邊府之役(Dien

    Bien Phu)打敗法國,法國被迫撤離越南,隨後於 7 月簽署「日內瓦協議」,越南

    因此被劃分為南北越,以北緯 17 度為界,後來由吳廷琰(Ngo Dinh Diem)於 1955

    年 10 月 26 日所創立的「越南共和國」為主軸。

    南北越對峙後,一場橫亙 21 年的戰爭隨即展開。越南在法國人離開後並未結

    束戰爭,也未結束與西方帝國主義的抗爭;反之,由於南北越的分裂及兩大強國

    美蘇的介入,越南又捲入一場更大更嚴重的內戰。

    二、 父母俱逝‧手足重逢

    1969 年,尹玲申請到中華民國政府的獎學金,以越南留學生的身份來到台灣

    繼續攻讀碩士。南越淪陷數週前,尹玲既牽掛又擔憂家人的處境,想盡辦法希望

    將家人接來台灣,所耗費的心力與金錢難以估計。1975 年 4 月 30 日南越淪陷。尹

    玲經過四年不斷的努力,於 1979 年初,終於取得接家人來臺的允許證明和護照。

    尹玲見到了三妹、四妹和小弟,卻沒有見到她日夜期盼、一直感懷在心的父親,

    之後才得知其父在來台前夕病逝。在面臨父母俱已離世的傷情下,1994 年再度回

    到越南的尹玲,已尋不著少時的家園。在〈彷彿前生〉這首詩她寫著:

    路過故居 /卻是只能用傻瓜相機的 /眼睛捕捉 /生長的房子 /那曾經是家

    〈彷彿前生〉收錄於尹玲第二本詩集《一隻白鴿飛過》裡。經歷過無情戰爭

    璀毀幸福家庭的悲痛,尹玲以文字書寫緩緩道出內心深處的傷痕。眾多傷痛、苦

    楚已在第一本詩集幾已滴盡,然在第二本詩集,簡白的文字更具力量,將人推入

    她那再回不去的時光之中。

    肆、 文字之緣

    19

  • 即使遭逢傷痛,尹玲仍用文字持續記錄內心世界,藉以宣洩、藉此療癒,本

    處即以「喜愛文字」、「博覽群書」、「創作起步」、「集結詩社」與「書寫抒發」五

    面向探討尹玲與文字密不可分之緣份。

    一、 喜愛文字

    尹玲自小便顯露出對文字的喜愛。她曾提及自己孩提時的閱讀經驗:你還愛

    與父親搶報紙閱讀。你以為是五歲以後才這樣。兩年前你姨媽告訴你,你才兩歲

    時(虛歲喲!)就要比父親先看報上的所有圖片,再將報紙給父親。你學會字以

    後,任何報章、任何紙屑、任何書籍的任何字,你都要讀。25

    二、 博覽群書

    對於文字的熱情,連細微之處都捨不得錯過的尹玲,在六、七歲時已由報紙

    中讀懂了「廣東字」;在小學二年級開始閱讀三零年代作家的作品。26這些文學家

    不單啟發了尹玲想像力,更指引她未來的方向。尹玲提到當時的她:

    那時最愛讀的是大陸三零年代作家的作品,巴金、魯迅、老舍、茅盾、沈

    從文、冰心、丁玲……經常都讓我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我常躲入上二樓

    的那道樓梯之下黑黑的小角落,或二樓上大包大包的草藥中間,讓母親找

    不到,免去做家務的厭煩。……冰心與丁玲是當時最讓我心動的名字。女

    生耶!女生也可以成為有名的作家的,我將來是否也可以寫一些還不太糟

    25尹玲(2002),〈絕不幻化的永恆〉載於台北:《自由時報》生活藝文網自由副刊「作家的十七歲」

    特輯。

    26「於是,二年級、三年級都大量借書回家閱讀。那時最愛讀的是大陸三○年代作家的作品,巴金、

    魯迅、老舍、茅盾、沈從文、徐志摩、冰心、丁玲……經常都讓我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書。」尹玲(2006),

    〈尋找真正的自己〉,台北:《婦研縱橫》第78期,頁19。

    20

  • 的文章或詩呢?27

    除了三 O 年代新文學、童書、雜誌等,尹玲也接觸了中國古典文學,如《武

    松打虎》、《七俠五義》等「公仔書」(圖畫書)。尹玲父親也喜愛閱讀,所以尹玲

    從父親那兒又找到了古典詩詞、《飲冰室全集》,在閱讀父親收藏的《福爾摩斯

    探案全集》後使尹玲深深著迷,經常陷入偵探推理辦案的情境中28。在小學階段尹

    玲運用摸索方式愛上閱讀,進入到中學之後,更開啟尹玲的文學之窗。尹玲就讀

    的是西貢的中法中學 29,中法中學主要以法語教學,講授的是法國中學的課程,

    英語為其外語,也教中國文學和越南文學。在這段期間,尹玲吸收了大量中、越、

    法的文學作品。

    三、 創作起步

    尹玲很早便開始書寫,她投稿各類不同的散文到各大報刊中,也以不同的筆

    名出現在報章雜誌當中,如伊伊、小鈴、葉秀琦、陳素素、霜州、徐卓非、阿野、

    苓苓、俊強、櫻韻……等不同筆名的尹玲,在報紙上書寫生活中所觸發的種種感

    受,諸如當時越南的成功日報、遠東日報、亞洲日報、新越報、越華報、萬國日

    報等報紙,和《湄風》、《水之湄》……等越南華文期刊,都可閱讀到少女尹玲

    的散文。

    四、 集結詩社

    尹玲除了向報紙副刊、學生園地投稿以外,也加入詩社,如:「濤聲文社」、

    27尹玲(2006),〈尋找真正的自己〉,台北:《婦研縱橫》第 78期,頁 19。

    28尹玲(2006),〈尋找真正的自己〉,台北:《婦研縱橫》第 78期,頁 19-20。

    29尹玲(2006):「中法中學位於西貢與堤岸(唐人區)正中間共和大道阮豸街轉角處……很久以後我才

    知道,原來中法中學是 1975年之前法國境外的法國中學校中,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程度和成績最

    為優秀,上棒率最高,同時也是全球唯一的法中越文中學。」同上,頁 2。

    21

  • 「存在詩社」、「風笛詩社」以及「思集文社」。在那個烽火連年的年代中,尹

    玲依然信奉文學,她的感想是:「在烽火中努力學習、寫作、組社、出版是最令

    人感動的。」其感動延續至今。30

    五、 書寫抒發

    1969 年尹玲到台灣求學。1975 年,越戰結束,南越淪陷,越南由共產黨主政。

    這期間尹玲努力為家人申請來臺避難,經過許多波折終於獲准,她的父親卻在前

    一天病逝(母親早已過世)。尹玲聞此,深受打擊,遽聞頭髮一夕變白,宛如歷經滄

    桑之老人。尹玲在 1994 年始得回返越南探視,在那之前尹玲只有藉由書寫,以此

    試圖寫下歷史的見證,以紓解內心的困頓31,從其出版的詩集當中,有關越南的書

    寫篇幅極多,又因寫作時間不同,呈現風格上的差異,更值得深入探究 。

    第二節 尹玲的作品

    尹玲新詩創作題材豐富,從自身經歷之戰爭史實與家國離散,甚至旅遊見聞、

    現代時事,以及為女兒書寫之詩作。本論文主要聚焦於尹玲之戰爭詩作及兒童詩

    作,以下簡介尹玲戰爭詩及兒童詩創作背景與特色。

    壹、 尹玲的戰爭詩作品

    學者洪讚認為「凡描寫一切戰爭或與戰爭有關係的事物的詩篇,都可歸類為

    30轉引自洪淑苓(2010),〈越南、台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台北:《台

    灣文學研究集刊》, 頁 158。 31洪淑苓(2010),〈越南、台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台北:《台灣文學

    研究集刊》, 頁 161。

    22

  • 戰爭詩。」32此即為本論文對戰爭詩之定義。戰爭詩的書寫者又因其心境是主戰、

    反戰,抑或立場超然,而有多元的樣貌。蔡豐泉(2009)曾提到:台灣當代戰爭詩所

    涵括的時空,包含軍事與戰鬥的場景、征塵心境的傾訴、國仇家恨的心聲、人道

    關懷的紓發、思想和意識形態上的對峙、圖像與超文本的戰爭實驗等,以上皆可

    歸為戰爭詩的書寫。33

    詩人瘂弦亦曾說過:「中樞遷台後這四十年,以戰爭為題材的詩作其實並不

    多。光復初期,曾有過『戰鬥文藝』的階段。但當時因為有戒嚴種種禁忌,許多

    詩作看似樂觀且膚淺的戰歌,未能將戰爭的本質作深刻的體會,有時反而予人「文

    宣」的聯想。……最近十年,中年一代的詩人也不常寫戰爭的詩,也許因為回憶

    褪色了;年輕的一代因為沒有親身的經驗,所以有意無意避開了這個主題,而熱

    衷於現代都市生活的抒情。」34是以,近代台灣文壇戰爭詩之創作數量少,連帶研

    究戰爭詩之文獻亦較缺乏。

    在「台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搜尋戰爭詩相關文獻,得到七篇學位論文。

    如下表 1--2:

    表 1-2 臺灣地區戰爭詩相關研究概覽表:2015/11/02 檢索

    研究生 出版年 論文名稱 校院系所名稱

    論文 類別

    32洪贊(1987),《唐代戰爭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3轉引自蔡豐泉(2009),〈台灣當代戰爭詩研究幾個可能的取徑:文學、文化、傳播觀點〉,台北:《復

    興崗學報》,第 94期,頁 229-254。

    34瘂弦於《當夜綻放如花》寫的序。尹玲(1994),《當夜綻放如花》,臺北,自費出版。

    23

  • 1 洪讚 1986 唐代戰爭詩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 論文

    2 張柏恩 2014 甲午戰爭詩諷喻性詩用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 論文

    3 張娣明 2002 三國時代戰爭詩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碩士 論文

    4 王慈憶 2007 戰後台灣現代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以「跨語詩人」及「渡台詩人」為觀察比較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所

    碩士 論文

    5 梁嘉祥 2008 鴉片戰爭詩研究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 在職專班

    碩士 論文

    6 莊薇莉 2008 李白戰爭詩研究 玄奘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

    職專班

    碩士 論文

    7 方明 2011 越南華文現代詩的發展兼談越華戰爭詩作

    (1960 年~1975 年)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 論文

    8 凌靜怡 2014 尹玲戰爭詩及旅遊詩研究 淡江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碩士 論文

    (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可知,目前臺灣地區戰爭詩研究對象,以古代戰爭詩作與戰後詩人作

    品兩大方向為主。在台灣文壇以戰爭詩為代表的詩人尹玲,以其特殊的詩意美學

    亦占有一席之地。事實上,在尹玲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戰爭帶給她無比沉重的傷

    痛,失去家人、失去摯愛、失去原本烏黑秀麗之頭髮,更永遠失去一個可以歸屬

    的避風港-。以下將探討尹玲之戰爭詩作背景成因。

    尹玲戲劇性的人生,代表著身分的多重轉換與離散性,失根漂泊的孤獨,

    使她的身份認同感永遠缺席。這些悽苦的傷情都在她的詩作中有了展現。…

    尹玲的創作中充滿異鄉人原型,尤其是南越覆國後的詩作,使她寫出了遠

    離原生社會的疏離與幽微孤獨,也在不斷探討自我認同時,於創作中顯現

    個人種種失根漂泊的不適應狀態。身世的感傷與對時代悲劇的不解,幻化

    24

  • 成筆下多重樣貌的創作。35

    尹玲出生於長年飽經戰亂的越南。自 18 世紀初開始,越南受到法國的覬覦,

    1885 年中法戰爭簽訂「天津和約」後,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國。1954 年 5 月越南

    在奠邊府之役(Dien Bien Phu)打敗法國,簽署「日內瓦協議」,越南因此被劃分

    為南北越,以北緯 17 度為界 36。南北越對峙後,一場橫亙 21 年的戰爭隨即展開,

    一路從尹玲九歲打到她三十歲,尹玲的內心亦永恆烙印著這場血腥越戰。

    1968 戊申戰事,整個中越、南越死傷慘重。1975 年南越投降,南越正式被北

    越共產黨統一,「越南共和國」從此自世界地圖上消失,尹玲的家國完全傾覆。37

    加劇惡劣的環境,戰火的連綿、時局的敗壞,使尹玲無法與家人有密切的交

    談。1975 年,南越淪陷。尹玲在當年書寫的文章〈我們怎能無語〉中,提到了她

    對於越南戰亂處境的悲痛與不忍:

    北方的獸可惡,以武力相壓;南方的獸卻是可恥,他們手中的武器不敢對

    付來侵的敵人,卻以之逼向自己善良的老百姓,剝奪他們僅有的生存權力。

    他們之中,有些人曾是拋棄了大陸的老家南逃,在北越才鬆一口氣,一九

    五四年的日內瓦協定又迫使他們拎起才放下的包袱,逃向更南的異鄉;有

    些人少小離家,來不及回去,大陸已經變色,只有咬緊牙根留下,從語言

    不通至侃侃交易,從身無一物至高樓華屋,從孑然一身至兒女滿堂,二十

    35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15。

    36洪淑苓(2010),〈越南、台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台北:《台灣文學研

    究集刊》,第八期,頁 155。

    37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27。

    25

  • 餘年的歲月流過多少淒涼辛酸?38

    尹玲堅持反戰。她反對戰爭本身,她認為所有的殺戮都該停止。南越淪陷

    後,尹玲在當年的另一篇文章〈藥香〉提到:「淪陷後我曾一度悲痛欲絕,不知

    如何度過以後的日子,夜夜夢回家國,卻不再是舊日的面目了。每每會因夢中可

    佈的情景而驚醒,醒來後更是悲痛不已。日子一天天過去,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

    只有祈求上蒼能保佑他們平安……。」

    在〈誰能使時光倒轉〉中,尹玲如此描述道:

    如此善良的老百姓,四年來的春節不知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度過。幾個月以

    來。偷渡及傾家蕩產之後漂流海上,到處求人收容,甚至擱淺珊瑚島上,

    人吃人以至相繼死亡的慘劇不斷發生,令人不忍卒聞。每次看到、聽到這

    類已不是新聞的悲劇,心頭那股悲憤和痛楚就緊緊扭絞著、抽慉著不敢去

    看去聽,卻又捨不得也不忍不去看去聽。39

    戰爭的殘酷與南越的淪陷,封鎖了尹玲回家的路,直到1994年尹玲才得以回到

    越南。家國淪陷的悲痛使尹玲的戰爭詩面向與眾不同:

    一、 詞彙意象表裡相異

    透過使用大量富有「美感」的具象詞彙,尹玲「隱喻」了戰爭殺戮的殘酷,

    將美好事物與殘酷事實之相反意象置於一處,營造出一種彷彿華麗實則血腥的詩

    作效果。

    38尹玲(1975),〈我們怎能無語〉,臺北:《中華文藝》(備註:筆名伊伊)。

    39尹玲(1969),〈誰能使時光倒轉〉,臺北:報紙副刊(備註:筆名阿野)

    26

  • 自余欣蓓的研究中可得之,尹玲經常使用「花」、「河」、「水」等意象比

    喻「戰爭景象」,用文字表象包裝殘酷戰爭真相,營造出全新詩作意象。

    1. 花

    尹玲偏愛「花」之意象,其詩作經常出現〈彈花盛放彷若嘉年華〉、〈他們

    終於要那朵雲開花〉等題名,甚至是尹玲自費出版的第一本詩集《當夜綻放如花》

    更直接以花作為書名。然而事實上,在尹玲的詩中「花」所代表的意義實際是殘

    酷殺戮的槍彈與砲彈40。

    〈今夜 你使我落淚〉以「它們終於準時綻放/一朵賽似一朵」比擬六四天

    安門廣場上,槍彈掃射的情況;〈彈花盛放彷若嘉年華〉一詩寫著:「一夕之間

    /開花/盛放宛如焰火 他們說/方才綻開/城市就像一株點燃的聖誕樹/燈

    飾串串/璀璨在脖子伸得長長的暗夜/轟聲其實只似鞭炮/鞭炮飛舞如屍/慶祝

    死神不老」。由花的燦爛意象,引出「炫目」的比擬。尹玲運用反諷,將花開的

    繽紛與砲彈的景象作熱鬧連結,呈現出戰火「華麗的惡」。

    2. 水

    為表達出詩作中強烈的流動感,尹玲使用「雨」、「水」、「河」等各種水

    型態的具像。流淌的雨、水、河,具有蔓延感,使詩作意象凝結在無邊無際的荒

    蕪中。「水」、「雨」、「淚」、「血」符號的使用,強化了戰爭帶來的殘酷與

    悲情意象。〈血仍未凝〉詩末以「幾時我們是雨/沁入彼此/沁入你血中的淚/

    我淚中的血」結尾,加強了整首詩的「濕潤度」,使詩中的「水」、「雨」、「淚」、

    「血」意象濃密結合,無論在時間的延續與空間的延廣上,戰爭帶來的殘酷與悲

    40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44-45。

    27

  • 情,透過詩作多重水意象的結構使用,更加強了無邊無際、無法停止的「擴散效

    果」41。

    3. 借代的用語

    尹玲詩作中的語彙多指向特定的具體物件,在閱讀詩作時,讀者常以為是詩

    作的純美感呈現或單一事件指稱,然而在符號的背後,所述說的事件涵蓋層面更

    廣。尹玲以「橙色的雨」、「橙縣種的那棵樹」,指稱越戰時使用的「落葉劑」。

    越戰時美軍為了找出叢林中的游擊隊伍而使用的橙色落葉劑,是一種殘害至深的

    藥劑,因為落葉劑的使用,造成許多產嬰成為畸形、智能不足,凡落葉劑經過的

    土地,亦從此殘敗不堪。落葉劑不但催落全部的樹葉,更讓毒素滲入泥土,繼續

    殘害土地。尹玲在多首詩中均提及落葉劑危害人類與自然的主題,並以「橙雨」

    等多樣名詞作為「落葉劑」的借代42,如〈橙縣種的那一棵樹〉中的樹及〈橙色的

    雨仍自高空飄落〉、〈彈花盛放彷若嘉年華〉裡的「橙色的雨」,均為落葉劑的

    同義代名詞43。尹玲使用「以美喻惡」的詩作筆法所呈現出的意向張力,是她戰爭

    詩作的最特殊處。

    二、 詞彙顯露關懷立場

    尹玲戰爭詩書寫角度多為女子、男子、婦女、孩童、年邁父母…等,她為平

    民百姓及弱勢族群發聲為關懷,在戰爭詩中呈現出人本關注的普遍性關懷。44尹玲

    主要呈現戰爭中平凡百姓所遭遇之人間悲情,以及在戰爭煉獄裡,除了當權者如

    41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45-46。 42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46。 43洪淑苓(2010),〈越南、台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台北:台灣文學研

    究集刊,第八期,頁 160。 44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55。

    28

  • 火如荼的鬥爭與戰事廝殺外,更多普羅大眾的苦難,成了尹玲戰爭詩中關注的對

    象。

    尹玲戰爭詩常以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方式,以一種旁觀敘述口吻陳述,可

    避免摻雜過多個人情緒而無法完整表達戰爭的暴戾無情,同時在透過他人視角呈

    現時,製造出更多讀者與文本間的直接對話,使尹玲詩作背後的批判性呈現出更

    強健的力道。

    貳、 尹玲的兒童詩作品

    兒童詩在臺灣文壇是一門研究顯學,在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可搜尋到

    530 筆相關學位論文。其相關研究趨勢以兒童詩賞析、兒童詩閱讀教學、兒童詩寫

    作教學、詩人研究、詩作風格……等面向為主。茲整理兒童文學家對兒童詩之定

    義,如表 1-3 所示:

    表 1-3 臺灣地區兒童詩的定義 45:

    作家及

    學者

    童詩的定義

    吳鼎 兒童詩歌,是一種有思想、有情感,用和諧文字把它表達出來,與兒童生活有密切關係,

    兒童喜歡它,吟誦它,因而增進兒童美感,發展兒童想像力,這便是兒童詩歌。

    45兒童詩的定義一表引自《童詩圖像教學》(許峰銘,2010),主要整理自宋筱蕙(1994)《兒童詩歌的原

    理與教學》,臺北:五南出版社;杜榮琛(1996)《拜訪童詩花園》,台北:五洲出版社;洪中周(1987)《兒

    童詩欣賞與創作》,台北:益智出版社;許義宗(1977)《兒童文學論》,台北:作者自印;陳正治(1995)

    《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等。

    29

  • 李慕如 兒童詩是最美而最有吸引力的文學形式,乃音樂、語言、文學的綜合表現。也是自然景

    象、人為情感的融合表現,可以激發志氣,啟迪情感。

    林良 凡是適合兒童欣賞的成人詩、成人特地寫給兒童欣賞的詩、兒童寫的詩, 都是「兒童

    詩」。

    林武憲 兒童詩是以分行、想像的、有韻律的口語,來表現兒童見解感受和生活情趣的一種兒童

    文學形式。

    林清泉 兒童詩顧名思義是為兒童而寫的詩,他不管是成人替兒童所寫,或兒童本身的創作,基

    本條件是要適合兒童閱讀能力,引起兒童閱讀的興趣,否則不能算好詩。

    洪中周 詩是「作者受到某種感動,運用語料與文字來抒發個人的情感,並且具真善美的藝術價

    值的一種文學作品」。在詩上面加一個「童」字,顧名思義,就知道它是屬於「兒童的」,

    所以只要是 給兒童欣賞的詩,不管是大人寫的,或是兒童寫的,都叫做「童詩」。

    張清榮 童詩是以精練、音樂性的文字、詩的技巧以及形式,表現兒童真摯感情世界的人事物,

    重視意象的浮現,造成音韻、圖畫美感的意境,具明快趣味,兒童樂於閱讀,且能促進

    正面成長的作品。

    莫渝 兒童詩,首先應該是詩,理當具有意象的精巧捕捉與經營,在詩的基礎上,堆疊不同年

    齡的兒童心理、情緒、聯想能力、語彙等,由此凝聚成順暢的詩句架構,不容故意斷句、

    刻意分行、實驗性質與標新立異,從而散發出純真的童趣。

    許義宗 專為兒童寫作,用最精練而富有節奏的語言,以分行的形式,將兒童世界的一切事物的

    主觀意念,予以形象化和創造意境,而能適合兒童欣賞的詩。

    趙天儀 狹義的兒童詩,是指兒童寫的詩,廣義的兒童詩,是指適合兒童欣賞的詩。簡單地說,

    兒童詩是以兒童的世界及其想像出發,並且以兒童生活的語言來表現的一種詩。

    蔡尚志 「兒童詩」是用精練而富有節奏感的文字,以詩的形式,發抒兒童誠懇真摯的情意,或

    描述多采多姿的兒童世界,展現具體明晰的啟示,藉以引領兒童體驗美妙情趣的意境,

    品味親切溫馨的情感,能啟發兒童的想像和智慧,開拓他們的生活經驗,充實他們生活

    意志的作品。

    從以上諸多學者對兒童詩的定義中, 我們可以發現各家的說法雖略有差異,

    但大體而言皆包括了要符合音樂性、文學性、趣味性,並且合乎兒童心理、適合

    30

  • 兒童閱讀等特性。

    基於以上對兒童詩之定義,尹玲的兒童詩書寫又是另一番風景。尹玲特殊的

    身世,豐富的學識,感性的思維,深刻的經歷,在在都使《旋轉木馬》的詩作洋

    溢更多為母情懷,母愛之情感滿溢當中。出身異國在異鄉中成長的尹玲,家人的

    扶持、朋友的扶助一直是支持她堅持下去的力量:好客熱情的父親,慈祥溫順的

    母親,體貼親密的六位手足,以及從她腹中所出、親生的骨肉、寶貝的女兒,在

    在都是她人生的動力來源,讓她有力量面對種種人生困境。

    尹玲在接受作家紫鵑訪問時曾述說 46:女兒帶給她許多快樂,她擁有和其他

    孩子不同的氣質:不愛哭,熱愛跟著母親一同旅行,因而母女相處時光都非常快

    樂且溫馨。她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孩子獨特的氣質:

    她三歲半時,我帶她去布拉格,有一天白色的雪花飄著,她坐在娃娃車裡,

    我推著車上查理大橋,整座橋一個遊客都沒有,只有一個賣畫的人,她要

    我停一下,她想看畫,結果她看上一幅布拉格街景的畫作。我問畫家多少

    錢,他說 100捷克幣,我說好,因為女兒喜歡,我打算將畫買下來。那個

    畫家很好奇地說,他從來沒看過這麼小的孩子會喜歡畫,正好這幅畫是他

    畫的,說女兒是他的知音,他一定要送這幅畫給這個從國外來的小女孩。

    那個時候捷克的老百姓大半都很窮,何況那一天下雪沒有遊客。我一定要

    他收錢,他一定不要,就這樣推辭半天。我女兒讓我感動的原因是她非買

    不可的意志觸動畫家的心靈;那畫家也讓我很感動,那麼窮,在雪中賣畫

    卻堅持要送作品給知音,他讓我們感覺到藝術的交融與世界的溫暖。

    46紫鵑(2009),訪談尹玲文字稿,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 2015 年 03

    月 12 日搜尋,頁 8。

    31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202015%E5%B9%B403%E6%9C%8812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202015%E5%B9%B403%E6%9C%8812

  • 還有一回我跟女兒在巴黎住了半年,巴黎很少下雪,那一年正好下雪,我

    們母女倆特地去凡爾賽看雪景。這些小故事經常出現在我們母女之間。我

    特別將這一些話記下來,整裡之後,就完成了這本《旋轉木馬》,旋轉木

    馬是她每次到巴黎時最喜歡玩的遊戲。

    我幫女兒寫日記是從 0歲到 3歲這段日子,希望時光流逝之後,還可以回

    頭看她小時候的成長記錄。我不清楚這對她的意義比較大,還是對我的意

    義比較大,她給了我非常多的歡樂,我跟著她一起成長,每一天都很新鮮,

    也很不一樣,讓我特別感念我父母的辛勞,不知道那時候如何將我們一群

    孩子帶大,還讓我一直唸書,真的。47

    尹玲的女兒感染自母親,而得以擁有一顆細膩體貼之心,她具有獨到的審美

    眼光及與人親近的氣質,因著她的存在使尹玲能從戰爭的苦痛中跳脫出來,轉而

    能為親愛女兒寫下給孩子的詩,成為尹玲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旅程。而尹玲亦自照

    顧女兒身上得到心靈的救贖,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

    2000 年,三民書局出版一系列為兒童所寫的詩輯,邀請尹玲創作了《旋轉木

    馬》童詩專輯,當中共收錄了二十首童詩創作,全書充滿自然氛圍與母女深情。

    在詩題的創作上,尹玲以「星月」、「雲」、「彩虹」、「星空」、「春天」、「四季」、「杜

    鵑花城」、「水鄉」、「黑面琵鷺」等意象帶入童詩的命名,內容也多圍繞在大自然

    風情的恬靜淡雅。尹玲藉此童詩專輯,重溫已逝去的時光。

    觀察尹玲兒童詩作品可發現她有數項特色:

    47紫鵑(2009),訪談尹玲文字稿,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 2015 年 03

    月 12 日搜尋,頁 8-9。

    32

    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202015%E5%B9%B403%E6%9C%8812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hkl/hkl-l001.html%202015%E5%B9%B403%E6%9C%8812

  • 一、 以自然為主體

    尹玲以「大自然」作為書寫的主題,再衍生出不同的創作子題。在余欣蓓的

    論文中提到,尹玲的創作呈現出人類原始情懷與詩人關懷,她透過「花」(如〈杜

    鵑花城〉裡的「初長的花蕾/像害羞的小姑娘/含苞待放的/像我可愛的姊姊/

    美麗綻開的/像媽媽帶笑的臉龐」)、「河」(如〈網起一河星月〉裡的「待夜

    升到頂點/月亮和星星睡入水底/我們緩緩高舉/夢幻織成的晶瑩絲網/撒入靜

    待的河心/網起一河星月」)、「樹」(如〈愛變的季節〉裡的「水林薄霧/梧

    桐高興探著頭/一簇一簇綠過來/綠到身邊這一簇」),與「星夜」(如〈在星

    空下入夢〉裡的「爸爸最愛講故事了/我們齊躺著/星星在天空上眨眼/好像幫

    爸爸打拍子/媽媽也講故事/用她柔和的眼睛/訴說溫暖的親情/或用她好聽的

    聲音/唱出我們平安的童年」)等意象,尹玲將童年家鄉的美景躍然文本,也表

    露心中的夢想家園之靜謐風光。48

    二、 以問句引發興趣

    《旋轉木馬》中〈水上風車〉詩句:「你看過風車嗎?/四葉扇子盡力地伸

    展/彷彿要伸向無際」與「你看過水上風車嗎?/小河環繞整個小鎮/水上風車

    就在水上」等句,以設問句法起始,引發讀者閱讀興趣。

    童詩書寫撫慰尹玲內心傷痛也展現尹玲兒童文學的美學藝術表現,如同尹玲

    於《旋轉木馬‧〈序〉》指出:「都市越繁華、物質條件越好,一切就似乎都鍍

    上一層不再純真的外表。如何重尋往日的純真呢?文字似是具有這種功能,可以

    將昔日一切,一幕一幕地完全重現在眼前,尤其是詩。」「純真」主題是尹玲回

    48 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33

  • 溯童年的關鍵鑰匙,而《旋轉木馬》一書中所呈現的寧靜恬適風情,指向尹玲兒

    時家鄉無戰火心靈圖式。49

    第三節 尹玲作品相關研究

    尹玲著作豐富,書寫主題跨越今昔、國界,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生活百感與

    對世事感受皆一一入題,因此相關主題研究亦頗為豐富,茲就期刊論文與學位論

    文兩方面進行探討。

    壹、 期刊論文

    截至2015年10月為止,於台灣發表的研究尹玲作品期刊論文共15篇,依先後排

    序如下:

    表 1-4 相關尹玲論文研究整理

    作者 期刊論文

    1 施建偉、陳君華(1998 年) 〈時間是不流血的戰爭—

    尹玲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主題研究〉

    2 古遠清(1999 年) 〈寓美麗於悲淒之中—

    讀尹玲的《一隻白鴿飛過》〉

    3 陳君華、趙玉宏(2001 年) 〈永恆的繭—

    尹玲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中的哲學思想〉

    4 任茹文(2003 年) 〈多元文化夾縫中的奇葩—論尹玲的詩〉

    49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頁 116。

    34

  • 5 蓉子(2003 年) 〈小評尹玲的《彷彿前生》〉

    6 大荒(2003 年) 〈難怪你早生華髮〉

    7 楊山(2003 年) 〈白髮吟〉

    8 林明森(2003 年) 〈神格詩人—尹玲〉

    9 沙莉林(2003 年) 〈不羈的雲—詩人尹玲〉

    10 羈魂(2003 年) 〈兩代的母愛—淺談尹玲寫給女兒的幾首詩〉

    11 卓福安(2003 年) 〈傳奇背後的漂泊與孤寂—何金蘭老師印象側記〉

    12 劉紋豪(2003 年) 〈記憶的夢遊者—讀尹玲的旅遊詩〉

    13 林承璜(2003 年) 〈戰火紋身後的渴望—讀台灣詩人尹玲的詩〉

    14 余欣蓓(2004年) 〈介入與抽離—試析女詩人尹玲其人其詩〉

    15 洪淑苓(2010年) 〈越南、臺灣、法國-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

    (研究者自行整理)

    其中,施建偉、陳君華(1998年)〈時間是不流血的戰爭—尹玲詩集《當夜綻

    放如花》主題研究〉探討戰爭議題,以《當夜綻放如花》為例;古遠清(1999)〈寓

    美麗於悲淒之中—讀尹玲的《一隻白鴿飛過》〉探討詩集《一隻白鴿飛過》;陳

    君華及趙玉宏(2001)〈永恆的繭—尹玲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中的哲學思想〉以哲

    學角度探討《當夜綻放如花》詩集;任茹文(2003)〈多元文化夾縫中的奇葩—論尹

    玲的詩〉以尹玲特殊背景所創作詩作為探討對象;蓉子(2003)〈小評尹玲的《彷彿

    前生》〉針對單一詩作詮釋;大荒(2003)〈難怪你早生華髮〉以尹玲身體詩為主題

    進行探討;楊山(2003)〈白髮吟〉同樣以尹玲身體為主題探討其特殊白髮;林明森

    35

  • (2003)〈神格詩人—尹玲〉因著尹玲特殊身世評論其詩其人;沙莉林(2003)〈不羈

    的雲—詩人尹玲〉評論詩人本身特色;羈魂(2003)〈兩代的母愛—淺談尹玲寫給女

    兒的幾首詩〉以母親之思維討論親情詩作;卓福安(2003)〈傳奇背後的漂泊與孤寂—

    何金蘭老師印象側記〉紀錄詩人特質;劉紋豪(2003)〈記憶的夢遊者—讀尹玲的旅

    遊詩〉探討其旅遊詩作品;林承璜(2003)〈戰火紋身後的渴望—讀台灣詩人尹玲的

    詩〉;綜論尹玲詩作各面向;余欣蓓(2004)〈介入與抽離—試析女詩人尹玲其人其

    詩〉身為尹玲學生,以近觀角度詮釋詩人本身。洪淑苓(2010)〈越南、臺灣、法國

    -尹玲的人生行旅、文學創作與主體追尋〉以三大面向「旅行、文學、本體性」

    表述尹玲其人其詩。更多論文細目出處,可參見於論文後附錄二「相關尹玲論文

    研究整理」,因其研究範圍蒐羅的侷限性,本部分的列舉資料以在台灣地區發表

    的論述為限。

    貳、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方面有兩篇,以發表先後排序為淡江大學余欣蓓《從戰火紋身到鏡

    中之花--尹玲書寫析論》(2006年),及淡江大學凌靜怡《尹玲戰爭詩與旅遊詩研究》

    (2014年)。

    余欣蓓主要探討尹玲從越戰殘酷的戰爭書寫,到後期探討存在命題的轉變,

    顯示了尹玲的生命歷程轉變與永恆懸掛的生命命題。此外,她以「『翻譯』身份—

    失根漂泊的身份認同」、「『翻譯』戰事—「血仍未凝」 的進行式」、「『翻譯』身體—

    「千年之醒」 的自我辯證」、「『翻譯』存在—「鏡中之花」 的永恆追尋」四章作

    析論,並以「尹玲書寫在文學史上的時代意義」做為結論,突顯尹玲在每一個創

    36

  • 作面向的文本精神50。

    凌靜怡在《尹玲戰爭詩與旅遊詩研究》中則聚焦於尹玲之戰爭詩與旅遊詩,

    她提到尹玲出生在越南,因自幼同時接受中國、法國及越南文化之影響,對於多

    元文化有獨特的開放性,且熱愛旅行。少年時的尹玲在越南經歷越戰的洗禮,改

    變她的人生,導致她的許多詩作充滿戰爭的痕跡。戰爭與旅遊是尹玲詩作的兩大

    命題。該論文主要探討尹玲戰爭詩及旅遊詩,嘗試針對尹玲的生命經歷展開論述,

    了解時代背景及創作意義51。

    以上兩篇學位論文同樣注重尹玲出身背景與成長歷程,亦關注戰爭詩作之創

    作心理與其時代意義,也論述到尹玲旅遊詩之書寫特色與內涵深度;相較之下,

    兩者對於尹玲的兒童詩作較少著墨,因此,透過語言風格學之研究方式分析尹玲

    戰爭詩作與兒童詩作之特色,實有其研究價值。

    在早年戰亂時期,國家之間因戰爭而來去之學者過客,往往因著戰爭所帶來

    的傷痛,或悲傷、或憤怒、或無奈、或心傷,透過文字書寫藉此療癒內心,形成

    了離散文學。52其文字風貌自是多樣:描寫戰場腥風血雨、陳述無辜百姓家破人亡、

    表達內心深切憤怒、隱喻潛意識無法過度之傷痛。總之,透過文字書寫,心靈角

    落強烈的憤怒或失落,似乎多多少少能獲得釋放與解救。

    在尹玲的詩集彷彿便能看到如此軌跡:第一本詩集充滿對越戰之不解與宣洩

    憤怒之力道;第二本詩集雖仍對戰爭不解,尚有憤怒、不安,但更多思鄉之情意

    50余欣蓓(2007),《從戰火紋身到鏡中之花》,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1凌靜怡(2014),《尹玲戰爭詩及旅遊詩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52 離散,來自希臘字根 diasperien,dia 是跨越,而 sperien 則是散播種子的意思。……離 散,在當

    今的語脈底下,比早期涉及放逐與大規模族群被迫搬遷的悲苦情境來說,因為離散族裔被迫出沒在多文

    化之間,或許在某個層面上,也擁有其更寬廣和多元的視角,得以再重新參與文化的改造、顛覆與傳承。」

    參見:廖炳惠(2003)。《關鍵詞 200 : 文學與批評硏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 麥田出版社,頁 78-79。

    37

  • 進入心中,因著家鄉、童年美好之回憶撫慰沉痛之內心;而在尹玲有了女兒之後,

    過往對戰爭之殘酷、不解與憤怒之心思漸漸移轉,她將生命之眼定睛於一個新生

    命身上,實實在在地為此犧牲奉獻、全心全意付出,在陪伴女兒成長之同時,彷

    彿又重新回到自己的童年時光,曾經歷過的傷痛亦點點滴滴被安慰、被療癒,因

    而在「旋轉木馬」詩集中,毫無煙硝味,完全充滿孩童純真氣息。

    認識尹玲如何著手處理兩種截然不同類型之詩作,便是本論文所要探討之方

    向。

    38

  • 第三章 語言風格學概述

    文學作品能傳遞前人智慧結晶,乃因語言承載作家思維而得以世代傳承。每

    一位作家皆有其運用語言、驅遣語言之方式與習慣,無論是發音的調、措辭的偏

    好、造句的特色,皆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展現個人的風格特徵。53透過語言風格學

    此新興學科,利用語言學的觀念與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將能幫助我們以客觀方

    式理性認識作品語言。54

    本章便將探討語言風格學之定義與研究方法,進一步以語言風格學的方法,

    從詞彙風格的角度,對尹玲的詩作進行分析與探討,期盼從一個客觀、科學的角

    度來解讀尹玲的詩作,幫助我們了解尹玲詩作之語言風格特色。

    第一節 語言風格學定義

    風格是何概念?又是如何形成?語言風格學所研究的對象涵蓋那些範圍?如

    何進行研究?這種種皆是認識語言風格學所需之觀念,也是本節探究之問題。

    壹、 風格的定義及要素

    「風格」(STYLE)是研究文學所常用的術語,有著長遠的歷史,其定義眾多,

    迄今仍未統一。其本義係源自於拉丁文(STYLUS)一字,指的是古代在蠟版上書寫用

    的一種象牙或骨製的筆尖,漸漸轉為指書法,後來才又轉化為藝術上的術語。55人

    53竺家寧(2005),《語言風格學與文學韻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4。

    54同上,頁 1。

    55陳郁夫 (1979),〈文學風格論〉,《幼獅月刊》,第 49卷第 2期。

    39

  • 們容易感受風格但卻難以細說風格究竟為何?此為風格研究之困難處。56

    中國最早出現「風格」一詞,是在晉朝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有行己高

    簡,風格峻峭、嘯傲偃蹇、凌儕慢俗。」當時是指涉人的風度、品格與行為等方

    面所有的特點,用以概括士大夫的威儀規範。57而梁朝劉勰用風格評論文學作品,

    如《文心雕龍‧議對》:「及陸機斷議,亦有鋒穎,而腴辭弗剪,頗累文骨,亦各

    有美,風格存焉。」自此之後,文人用風格來評論文學作品亦日益增多。一般而

    言,「風格」是指風貌、格調,是各種特點的綜合表現,此定義從中引出風格的特

    性──物質性、整體性、獨特性、可感性。58此即代表風格需有物質材料、表現工

    具和表達手段,此即為其物質性,這也說明風格並不神秘,而是可以感知的,它

    透過一定形式表現精神本質,是表達手段的總和,並具有獨創性,我們可藉由形

    式來感覺它的存在,此乃可感性。59

    風格既是透過物質材料而得以展現,其構成風格之要素,鄭頤壽稱之為「格

    素」。格素可分為「外現形態格素」和「內蘊情志格素」兩個部分。外現形態格素

    包含「語言格素」與「非語言格素」。如表1-6所示:

    表 1-6:格素型態分類

    56周碧香(1998),《《東離樂府》語言風格研究》,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頁 57。

    57張德明(1990),《語言風格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頁 25。

    58同註 57,頁 2。

    59周碧香(1998),《《東離樂府》語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