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饲料饥饿 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作者:谢法利·夏尔马(Shefali Sharma译者:周晚晴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2014 年 2 月发布英文原版,2016 年 12 月发布本中译版 .. ................................................................................................................................................................................................................... ..................................................................................................................................................................................................................... ...............................................................................................................................................................................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作者:谢法利·夏尔马(Shefali Sharma)译者:周晚晴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2014 年 2 月发布英文原版,2016 年 12 月发布本中译版

..........................................................................................................................................................................................................................

......................................................................................................................................................................................................................................................................

...............................................................................................................................................................................

Page 2: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作者:谢法利·夏尔马

译者:周晚晴

英文原版于2014年2月发布,本中文版于2016年12月发布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同时在本地和全球层面针对政策和实践的交汇领域开展工作,

以实现公平、可持续的食物、农业和贸易体系。

更多内容,请访问iatp.org

Global Meat Complex: The China Series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Wanqing

Published February 2014, Chinese version December 2016

The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works locally and globall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policy and practice to ensure fair and sustainable food, farm and trade systems.

More at iatp.org

Page 3: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致 谢

谢法利·夏尔马(Shefali Sharma)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当我们启动这个考察中国在全球工业化肉业集群(the Global Industrial Meat Complex)中的角色的项目的时候,我们的本意

是只发布一篇报告。但研究开始没多久,我们就意识到:由于中国的复杂性,生产的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以及不同肉类细分领域在

中国的快速发展,饲料、猪肉、乳品和禽类这些独立部门的故事应该被分别讲述出来。这项不小的努力如果没有很多人的帮助是不

可能完成的,他们参与了本项目的构思、研究、草稿撰写、翻译和编辑环节。

首先,我要感谢担任了七年(2006~2013)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所长的郝克明(Jim Harkness),是他构想了这个计

划,来贡献于关于工业化肉类生产的扩张、产业的日益集中,及其它对社会和环境正义的潜在影响的重要讨论。我们在2013年5月进

行的访谈如果没有郝克明丰富的人脉和他的中文能力,以及他在中国16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就不可能获得如此丰富的成果。他在

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的编辑投入以及建议和修订,都是无价的。

IATP也感谢谢敏怡(Mindi Schneider)担任我们的报告《中国的猪肉奇迹?中国猪肉产业的大型农企与发展》(China’s Pork Miracle? Agri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s Pork Industry)的首要作者。我们感谢她慷慨分享她关于中国的“猪肉奇迹”、政

府政策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企业在肉制品和饲料工业中的崛起的知识,和深度研究与分析。

还有其他几位人士也为这份报告贡献了研究和写作。我们感谢Sophia Murphy、Sarah Martin、Sarah Horowitz在本项目的初期做

了大量的投入,她们的研究最终构成了本报告的组成部分。蒋拓和袁妙珠娴熟地提供了资料和访谈的翻译的支持。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在写作阶段,张柔和皮辰东分别为乳品和禽类报告的各个草稿所做的研究、写作和修订工作。我们感谢他

们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本·利利斯顿(Ben Lilliston)也在整个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编辑支持。IATP的传播团队为了制作出一份漂亮的

最终报告,彻夜加班。

此外,我们感谢Fred Gale、Mia MacDonald(Brighter Green)、Susanne Gura、Kees Kodde(绿色和平中国)等专家,以及第

三世界网络(Third World Network)慷慨地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对中国的肉类革命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也感谢在研究过程中匿名接受

访谈的研究者、学者、产业代表和中国政策制定者。

任何事实错误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上述这些人的。我们特别感谢Grace Foundation支持这个项目,并且理解研究工业化肉业

集群的全球维度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什么中国是这项研究的一个好的起点。

做一个最后的说明:本项目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如何应对它消费和生产更多肉制品的选择,以及这对中国之内和之

外的社会和环境议题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是,它并不指望成为一个确凿的解释——这对中国这么复杂和巨大的国家来说是不可能

的任务。但是我们期待,它对一场发展中的辩论和进程来说,将是一份重要的贡献。

Page 4: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4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Page 5: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5

目 录

全球工业化肉业集群:理解中国的肉业革命 ..........................................................7

执行纲要 ........................................................................................9

引言 ............................................................................................1

背景 ..........................................................................................11

驱动饲料生产的“需求” .........................................................................12

一、用作饲料的谷物 .............................................................................13

大豆因素 ..................................................................................13

中国大豆压榨产能和蛋白质粉 ............................................................14

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历史 ..............................................................14

跨国企业的角色 ........................................................................14

玉米:下一个大豆? ........................................................................15

中国的饲料部门 ........................................................................18

饲料产业的结构 ........................................................................18

结论 ......................................................................................19

二、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多元化:中国为了饲料“走出去” ...........................................20

中国-巴西大豆商品集群 .....................................................................20

跨国企业对巴西-中国饲料谷物贸易的控制 .................................................21

中国-拉美大豆集群的影响 ...................................................................23

土地利用影响 ..........................................................................23

通过集约化扩张大豆生产 ................................................................24

对食物主权的影响 ......................................................................25

阿根廷:大豆繁荣的社会生态影响 .......................................................25

三、变化中的中国农业景观 .......................................................................26

对农民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27

中国土壤和水源的退化 ......................................................................28

进口饲料还是肉制品 ........................................................................28

结论 ...........................................................................................29

尾注 ...........................................................................................29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Page 6: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66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Page 7: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77

全球工业化肉业集群:

理解中国的肉业革命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当中国企业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Shu a ng hu i

International Holdings)宣布其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

司(Smithfield Foods)的意图的时候,它受到了美国国会

和媒体的关注。由一家外国企业拥有一家美国巨型猪肉生

产商,同时也是美国食物体系中一个重要角色,这种可能性

在政府中引起了关于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和国家安全

之间联系的辩论。这项收购,只是近年来全球工业化肉业

集群日益加强的集中化进程的最新一个动作罢了,在该产

业集群中,饲料生产、遗传学和育种的漫长供应链横跨全

球,模糊了国家的边界。双汇最近将名字改为“万洲国际有

限公司”(WH Group Limited)就彰显了这种全球化的品

牌营造策略和业务覆盖范围。

除了在美国的运作,全球化的肉类工业日渐与新兴经济体

发生关联。中国和巴西现在不仅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国和消费

国,它们还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大型农业企业(agribusiness),

塑造着全球肉业集群。两国政府已经拥抱了美国大型农业企

业所推广的工厂化的肉制品生产模式。两者也正在接受西方

的饮食习惯,增加肉食消费。

在2013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和猪肉出口国;

巴西是最大的牛肉和禽类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

生产和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禽类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大豆

(用于动物饲料)进口国。巴西正在日益满足全球市场对肉制

品的需求,同时美国和巴西在为中国的大豆市场展开竞争。在

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之后,万洲国际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猪肉生

产商。巴西的JBS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美国的泰森

(Tyson)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禽类企业之一,与JBS在禽类产

业中开展收购竞赛。简言之,工业化的肉类生产、加工和消费

已经着实成为一个全球化现象,具有全球性的后果。

总部在美国的企业,及其工业化动物生产模式,无疑是世

界范围内工业化肉制品生产的兴起的主要催化剂。在过去的五

十年中,美国的工业化肉制品生产充满了令人震惊之处。动物

生产已经从一种分散的家庭农场模式转变为一种更加集中的

体系,更少的企业在封闭空间进行大规模的动物生产。这些生

产作业采用标准化的以增重为目的的饲料、遗传筛选和机械

化的喂食和喂水。

六年前,皮尤基金会(Pew Foundation)资助的一个委员

会调研了美国工业化肉制品生产情况。该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

的建议,包括阶段性终止动物生产中的非治疗性抗生素使用、

采用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来管理废弃物、从集约化封闭养殖转

变为更人道的对待方式、严格执行反垄断法,以及增加对替代

性动物生产方法研究的财政资助。“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只会降低人们对动物饲养产业的信心,加剧环境破坏,危害公

共健康,损害动物福利,并令农村社区前景黯淡”,该委员会如

此总结道。

在美国的农业经济中,工业化肉业体系已经把几乎全部的

独立禽类和猪肉生产者挤出了市场,与此同时,独立的牛肉生

产者在重重困难中继续坚持。十三年前(2000年),IATP在《我

们为企业猪付出的代价》(The Price We Pay for Corporate Hogs)

中记录了美国猪肉生产的变迁。在30年的时间里(1950~1980),

美国养猪场的数量减少了近80%,同时平均农场规模增加了六

倍。到1990年,50%甚至更多农场主处于某种合同化生产的约

束之下,四家企业(包括史密斯菲尔德)控制着20%的生产。在

过去的十年中,这一进程只是更进一步加强了。到2007年,四

家企业控制着66%的生产——美国农场主、消费者、环境和公

共健康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外,工业化肉制品加工设施

中的劳动条件被认为处于美国最危险之列。

为了回应美国工业化肉制品生产的多种问题,全国各地的

农村社区、农场主团体、环保和公共卫生组织在各条战线反对

工业化肉业体系,并已经赢得了多场战役。但是虽然在过去四

年间,美国的人均肉制品消费已经下降, 但是由于肉制品出口

的增加,美国的肉制品产量持续上升。美国的经验中,有着显而

易见的教训值得吸取。

就像很多农业商品一样,肉业不是本地的、地区性的或全

国性的,它是全球性的。而那些从生产到饲料到加工和分销主

导着这一产业的跨国公司则决心向全世界输出这种工业化的

生产模式。这一产业又受到了贸易协定的协助,这些协定降低

劳工安全、健康和环保标准,同时赋予跨国公司更大的法律优

势来挑战国家的监管。

这一点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楚:应对全球化的工业化肉业

体系的阴暗面,必须具备一个国际性维度。毫无疑问,与工业

化肉制品生产所关联的健康威胁——禽流感、疯牛病、H1N1

(猪流感)、耐抗生素细菌、三聚氰胺毒害——并不受制于

国家边界。

1

2

3

5

4

Page 8: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88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1. IATP, Food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Shuanhui-Smithfield merger revisited, September 12, 2013, http://www.iatp.org/blog/201309/food-and-national-security-the-shuanghui-smithfield-merger-revisited.

2. Wattagnet, 2014. Shuanghui International changes name to WH Group: New corporate name manifests company’s emerging global reach and aspirations as a world-leading brand, http://www.wattagnet.com/166126.html (accessed January 24, 2014).

3. Pew Commission on Industrial Farm Animal Production, http://www.ncifap.org.

4. Human Rights Watch “Abuses Against Workers Taint U.S. Meat and Poultry,” January 25, 2005, http://www.hrw.org/news/2005/01/24/abuses-against-workers-taint-us-meat-and-poultry.

5. Elaine Watson, “Is the decline in US meat consumption terminal?”, April 12, 2013, FoodNavigator-USA, http://www.foodnavigator-usa.com/Markets/Is-the-decline-in-US-meat-consumption-terminal.

中国、巴西、印度这些国家是会重蹈美国工业化肉类生产

的覆辙?还是存在另一条道路?

在我们研究全球化工业化肉业集群的眼下这个阶段,

我们先来考察中国的角色。我们深入考察中国的四个部

门:饲料、猪肉、乳品和禽类。我们尝试理解和分享中国

朝着美式大型农业企业模式的转变如何既是一个与世界各

地的工业化肉制品生产具有共性的故事,也是一个具有中

国特色的故事。此外,我们也试图显示:为什么中国的故

事和美国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全球性的故事,具有全球性

的关联和全球性的影响。

理解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以发展它们的供应链,

和主要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畜牧和乳品企业如何“走进

来”,来到中国,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工业集群

的全球化本质及其国内和全球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超越

报纸上关于中国肉制品消费增长的大号新闻标题,而深入

理解这如何与为何发生,并想象一种实现食物生产的公

平、营养、公共健康、环境保护的道路——美国的经验已

经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教训。

当前的全球化趋势是数量越来越少但权力越来越大的

企业之间的不断兼并,这些企业控制着日渐稀少的水资源

和土地资源,在封闭的空间里饲养着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来

生产便宜的肉制品。公民及其政府该如何应对这个部门的

外部性及其全球性的扩散,值得深思。中国作为世界上最

大的猪肉生产国、第二大禽类生产国、最大饲料进口国,

以及第四大乳品生产国,无疑是这幅全球化拼图上的关键

一块。

尾注

Page 9: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9

执行纲要

中国对饲料以及工业化养殖业全球化供应链的需求正

在改变中国及海外的土地利用形式。这些需求正在改变中

国政府实现谷物自给和海外土地投资的方式,以及其在肉

制品贸易和饲料贸易之间抉择时采用的政策。双汇公司(现

改名为万洲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的例子,

体现了全球肉制品企业对中国爆炸式需求的反应及从中寻

求利润的一种明确方式。本报告呈现中国饲料“需求”及

饲料部门的概况,同时考查中国与美洲之间在饲料采购方

面的重要联系,并着重强调中国不断增长的肉制品(及饲料)

需求是如何影响拉丁美洲,并将这种影响蔓延到世界其他

地区的。中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工业化养殖、在其粮食

安全的定义下将肉制品摆在什么位置,已经并将继续对全

球土地利用、全球农业贸易、农村生计和粮食安全产生重

要的影响。

全球谷物总产量中,只有 12% 进入了国际市场,其中

一大部分是饲料,尤其是玉米、油料籽和豆粕。联合国粮

食与农业组织(FAO)预计,2050 年,全球 90 多亿人口的

人均肉制品消费量将达到每年52千克。这总共相当于4.80

亿吨肉制品,相比之下2010年的全球消费量只有2.93亿吨。

目前,中国生产并消费了全世界一半的猪肉,生产了将近

全球 20% 的禽肉和 10% 的牛肉,并且是全球第四大乳制

品生产国。

与全球市场相比,水、土地和劳动力的短缺使得中国

的谷物生产成本较高。中国 12% 的土地是可耕地,急速的

城市化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全国人口的 37% 从

事农业。这些因素真实地制约着中国扩大肉制品生产的能

力,并且由于中国城市居民的平均肉制品消费量远高于农

村居民,因此对相关生态和社会问题的权衡也十分重要。

随着食物和饲料进口量的增长,中国政府和专家们正

在重新审视以小麦、大米和玉米为中心的谷物自给的定义。

直至目前,相关辩论的焦点主要是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

国是应当进口肉类还是饲料,而不是对中国的肉类需求和

与过度消费相关的健康问题提出质疑。

二十世纪 90 年代,中国为了生产饲料而放开了大豆

的进口。中国的大豆进口量从 2003 ~ 04 年的近 1700 万

9

吨升至 2011 ~ 12 年的近 6000 万吨,增长了 253%。而全

球第二大大豆买方欧盟在同一年进口了不到 1200 万吨。

2011 ~ 12 年,仅巴西和美国就占了中国大豆进口量的

84%。虽然海外跨国企业在 2000 年代中期控制了中国大豆

压榨市场的 70% 以上,2007 年生效的新法规削弱了海外

公司的控制。包括丰益(Wilmar,与 ADM 合作)、嘉吉

(Cargill)、邦吉(Bunge)、来宝(Noble)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在内的海外跨国公司目前控制着不到 40% 的中

国大豆压榨市场。

2011年,中国的玉米总产量中,约有 70%用于饲料 ,

20% 用于工业生产,仅有 5% 用于食用。全球玉米交易量

远远小于中国的玉米饲料需求。中国牲畜养殖场进一步的

整合和“现代化”,只会增加对玉米(和小麦等其他谷

物)的需求。虽然过去十年间,中国国内的玉米产量大

幅增长,近几年玉米进口量却急剧上升。美国谷物委员

会(U.S. Grains Council)预计,2022 年,中国将要面对

1900 ~ 3200 万吨的玉米缺口。3200 万吨几乎是目前全球

玉米交易量的三分之一。这将对世界玉米价格造成巨大的

影响。中国还开始从以美国为主的地区进口干燥酒粕(dried

distiller grains, DDGs),并从若干个国家进口大麦、小麦

和高粱等谷物用于饲料。然而,不同于海外跨国公司势力

根深蒂固的大豆产业,新希望集团(New Hope Group)等

中国本土大型农业企业即将成为主要的玉米贸易商。

全球体量最大的20家饲料公司中,有八家是中国公司。

在 2010 年,16 家公司就已经生产了中国 33% 的饲料,其

中每家的年产量都超过 100 万吨。高投资回报率和低边际

利润相结合,鼓励这些公司与牲畜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

垂直整合,以获取更高的边际利润。

2008 年,中国的国家规划部门发布了一份指导意见,

寻求在巴西和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这种“走出去”策略

是更广泛的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一部分,目的是从不同的国

家进口食品,尤其是饲料和肉制品,将进口来源多元化。

中国的私有企业的确正在“走出去”,到非洲、东南亚和

东欧等地进口饲料和草料。不过,拉丁美洲依然是最主要

的商业兴趣和投资区域之一,尤其是在大豆方面。中国的

国有和私有企业正在直接投资于巴西的大豆产业链,通过

直接获取大豆、模仿对手通过合约与仓储等方式将商品链

垂直整合、水平整合的做法,来与海外跨国公司的寡头垄

断势力竞争。

生产“廉价”的饲料谷物已经让拉丁美洲付出了巨大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Page 10: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0

的生态和社会代价。巴西有 2700 万公顷的国土被用来种

植大豆(其中大片土地曾是森林)。为了降低亚马逊地区

的毁林速度,大豆生产更加集约化,其中 75% 是转基因大

豆——这使得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用量进一步增加,更多农

药从主要支流汇入亚马逊流域。和巴西一样,阿根廷大豆

产业的繁荣也导致了用地变化,以及土地和环境等方面的

冲突(几乎所有阿根廷出口的整豆都运往中国),这些冲

突与大面积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除草剂和有毒化学品的使

用紧密相关。

2012 年四月,中国批准从阿根廷进口转基因玉米,使

之与美国转基因玉米竞争。六月,中国又批准进口三种转

基因大豆用于加工,这些大豆均在巴西种植。

与此同时,肉制品产量的飙升也已经改变了中国境内

谷物生产的布局。很多大豆农因为无力与廉价得多的美国

和巴西大豆竞争,转而种植玉米。政府已经投资了玉米的

集约化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饲料需求,也有一部分用于

加工业。这种集约化催生了单一化种植园,导致物种多样

性锐减,并且与阿根廷一样,强力农用化学品和杂交种子

的使用也增加了。1998 ~ 2003 年间,传统谷物主产区从

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转移到了北部和东北地区。高产已

经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包括土地重度盐碱化和急剧的

水资源短缺。在此之上,谷物生产北移至更加缺水的脆弱

生态系统中,实际上或许带来了更大的环境挑战。因此,

讽刺的现实是,谷物生产正在转移至环境更容易被破坏的

地区。

中国的农业政策制定者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方面,

政府优先追求大量廉价的肉制品生产和谷物自给,这推动

了肉制品需求的增长(更详细的分析,请见本系列中的另

一份报告《中国的猪肉奇迹?中国猪肉产业的大型农企与

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

面临日益严峻的土地和水资源的稀缺和退化问题,政府仍

试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应当优先解决哪个问题,

如何才能在相互竞争的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呢?与养殖业相

关的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这已经让一些

中国专家、政府权威和消费者开始质疑目前的肉制品生产

和消费方式。目前为止,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应当进口饲料

还是肉制品上。(不过也有一些人开始针对中国看似难以

遏制的肉制品需求、大规模的工业化,以及中国是否已经

达到了“肉制品顶峰”等话题提出了重要疑问。)

肉制品进口的支持者相信,进口牲畜能缓解中国与养

殖相关的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将较坏的影响

外部化。不过其他中国专家的观点与之相反。他们和其他

一些海外专家相信,如果中国的肉制品开始依赖世界进口

市场 ,那么找到足够的供应将非常之难,市场进而将鼓励

饲料进口,来支撑建立了中国肉制品产业的巨大投资。另

一方面,过去二十年由国家主导的对大规模肉制品生产的

支持,已经在国内创造出了一个实力强大且日益全球化的

公司和金融机构利益集团(constituency of companies),

前者深深纠缠于供应链(肉制品加工、饲料、疫苗等),

后者创造出同时进口肉和饲料,并 / 或者出口它们的强烈

动机,该是出口还是进口,取决于企业的收益底线和它们

与供应链上其他全球化主体之间的协议。

虽然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经合组织)和其他投资银行将工业化肉制品的需求增长视

为理所应当的(大部分的预期增长来自中国和印度),但

它们并没有考虑到经合组织国家(这些国家的肉制品消费

依然远远超过健康水平)和发展中国家未受质疑的肉制品

需求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以及气候、社会和公共健

康影响。本报告展示了中国饲料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以及

帮助塑造了这一供应链的政策。报告揭示了这一发展为中

国和全球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影响,以及它施加于中国本土

的挑战:肉制品生产和消费还要增加多少?谁来生产?谁

来消费?采用何种生产模式?本报告试图展现中国和饲料

出口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生态和社会挑战,以评估

未来工业化肉制品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作者希望,报告中的发现和分析能够推动更全面的讨论,

以对这些政策决策有所助益。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Page 11: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1

引言

2009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为了满足 2050 年 90

亿人口的食物需求,全球食物产量需要增加 70%。这个“生

产更多食物就能喂饱所有人”的假设已经受到了食品和农

业领域不同专家的严谨质疑。 在这个气候变化的时代,土

地、水和能源的制约迫使我们审视我们的食物,以及生产、

分配和消费食物的方式。在全球化的大规模工业化肉制品

生产和不可持续的肉制品消费水平的驱动下,大量土地变

成谷物和油料作物田,专门生产动物饲料。因此,在回答

“2050 年用多少食物、什么食物来喂饱全世界,谁来做这

些决定”等问题时,生产工业化肉制品所需的饲料是必须

考虑的重要因素。

工业化养殖产业链的驱动力是“将巨量的、工业化生

产的谷物和油料作物在数量急增的高密度养殖的动物之中

循环” ——这个模式在北美登峰造极。然而,中国这个预

计将成为肉制品需求量最大,且肉制品生产日趋工业化的

国家,是这个全球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国对饲料和

工业化肉制品产业全球供应链的需求,正在国境内外改变

着土地利用的形式。这些需求正在改变中国政府实现谷物

自给和海外土地投资的方式,也影响着其在肉制品贸易和

饲料贸易之间抉择时采用的政策。双汇公司收购史密斯菲

尔德的例子,清晰地体现了全球肉制品企业对中国爆炸式

需求的反应,及从中寻求利润的方式。

本报告呈现了中国饲料“需求”的历史及演变的概况,

和中国饲料部门的结构。报告也考查中国与美洲之间在饲

料采购方面的重要联系,并着重强调中国增长中的肉制品

(及饲料)需求是如何影响拉丁美洲,并将这种影响延伸

到世界其他地区的。中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工业化养殖、

在其粮食安全的定义下将肉制品摆在什么位置,已经并将

继续对全球土地利用、全球农业贸易和农村生计产生重要

的影响。本报告尝试对相关评估和政策辩论做出贡献。

背景

2013 ~ 14 年,世界谷物产量预计将破纪录达到 24.6

亿吨。 令人瞩目的是,其中的 34%(即 8.33 亿吨)将被

用于动物饲料,与前一年相比几乎增长了 5%(见图表 1)。

全球谷物总产量中只有 12% 进入了国际市场, 其中大部分

是饲料——尤其是玉米、油料籽和豆粕。2013 ~ 14 年,

全世界生产的一半以上的玉米和将近 20% 的小麦将变成饲

料。 早在 2007 ~ 08 年,全世界就已经有 85% 的大豆被用

于生产肉制品了。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1

2

3

4

5

6

7

产量 2,354.2 2,309.8 2,460.5 6.5%

贸易 317.2 306.1 306.2 0.0%

总使用量 2,328.3 2,33.2 2,402.0 2.9%

食品 1,066.4 1,082.7 1,097.9 1.4%

饲料 794.1 795.5 833.0 4.7%

其他用途 467.7 455.0 471.1 3.5%

年末库存 521.5 510.9 568.8 11.3%

全球谷物贸易、肉制品加工和零售的寡头垄断局面,

得以让这个全球化的产业提供“廉价”的肉制品。肉制品

公司和与之同盟的谷物贸易商拥有巨大的势力,能够控制

价格,并在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肉制品和饲料生产国影

响政府法规的制定。廉价的饲料一直以来都为养殖业提供

了高边际利润,同时也促使大面积多样化的森林和农田生

态系统变成了单一化种植的饲料田。这种工业模式也将工

业化养殖和饲料产业中的农民和工人挤向了剥削式产业供

应链的最底端。这股企业势力至今依然让工业化肉制品和

饲料集群免于承担土地和水源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公共

健康和食品安全后果的责任,将工厂式养殖场制造的麻烦

抛给政府用它们日益贫瘠的财政资源来解决。

进入二十一世纪,几种因素共同创造出了饲料谷物和

粮食谷物更高和更波动的价格,它们包括:生物燃料、饲

料和食物对谷物的竞争,气候变化导致的供应波动,以及

过度的商品投机。随着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和出口量的

Page 12: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2

数据来源:USDA, Morgan Stanley Commodity Research.

1975/1976

1979/1980

1983/1984

1987/1988

1991/1992

1995/1996

1999/2000

2003/2004

2007/2008

2011/2012e

60

50

40

30

10

0

20

驱动饲料生产的“需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50 年全球 90 亿人口的人均

肉制品消费将达到每年 52 千克。这总共相当于 4.80 亿吨

肉制品,相比之下,2010年的全球消费量只有 2.93亿吨。

预期显示,这些需求中的大部分将来自以中国和印度为首

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经合组织国家的肉制品消费量依然

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2009 年,美国平均每人消费了

120 千克肉制品,紧随其后的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18 千

克)、阿根廷(113 千克)、加拿大(102 千克)以及西欧

(85 千克)。 相比之下,中国人均肉制品消费量为 59 千

克。 荷兰合作国际银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预测,

2010 ~ 2030 年间,全球肉制品需求将增长 44%,其中禽肉

需求增长 60%,猪肉 43%,牛肉 25%,羊肉 35%。 然而,人

均肉制品消费数字无法显示出发展中国家贫富、城乡之间

逐渐拉大的饮食差别。在这些国家,饲料与食物竞争土地,

即将被宰杀的动物与人类竞争粮食。

中国生产并消费了全世界一半的猪肉,生产了将近

全球 20% 的禽肉和 10% 的牛肉,并且是全球第四大乳制

品生产国(见图表 2 及本系列报告中的《中国的乳品困

境:中国乳品产业的演化和未来趋势》(China’s Dairy

Dilemma: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Trends of China’s Dairy

Industry)。 中国的肉制品生产和消费量持续攀升。中国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2 年中国肉制品总产量达到了

8220 万吨,蛋产量达 2860 万吨,乳制品达 3740 万吨,较

前一年分别增长了 5.4%、1.8% 和 2.3%。

2001 ~ 12 年间,中国农业和食品领域的进口比例从

6.2% 倍增至 12.9%,2012 年净逆差总值达 310 亿美元。

由于需要进口饲料,中国的肉制品产量增长目标很可能在

未来的十年继续推动这一趋势。

与全球市场相比,水(见图表 3)、土地和劳动力的

短缺使得中国的谷类生产成本较高。世界银行的农业及乡

村发展国际数据库(global database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显示,中国可耕地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 12%

迅速扩大,中国的饲料需求和货币价值波动也动摇了美国

在玉米和大豆出口领域的主导地位。巴西已经成为了美国

在大豆和玉米出口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阿根廷也已占据

豆粕出口的领先地位。

8

9

10

11

12

13

14

15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Page 13: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3

(印度则接近53%)。 这相当于每人0.08公顷。不仅如此,

急速的城市化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全国从事农

业的人口比例降至 37%,同时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 所有

这些因素都真实地制约着中国提高肉制品产量的能力,也

对生态和社会问题之间的权衡提出了重要问题。

关于中国的肉制品需求并无确切数字。中国国家

统计数字通常被认为是“指示性”的。常驻北京的美

国谷物产业协会的一位代表认为,中国报告的肉制品

产量(尤其是猪肉)数字偏高,而肉制品消费量数字

偏低,因为家庭调查只显示在家的消费量。 如果算上

城市里在外就餐形成的消费量,肉制品消费总量数字

可能要上调 20-30%。从美国谷物产业的角度来讲,这

意味着中国将需要进口更多饲料谷物,来满足日益增

长的、尚被低估的需求。

方框1:中国究竟消费了多少?

中国政府为其人民提供大量廉价肉制品的目标,也

迫使其在食物主权问题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政府既定

的粮食安全政策是在小麦、大米和玉米等粮食谷物(food

grain)上实现95%的自给率。随着食物和饲料进口的增加,

政府和中国专家们正在重新审视这个自给自足的定义——

有些人认为目前的自给率接近 90%。 直至目前,相关辩论

的焦点主要是从国家安全角度看,中国是应当进口肉类还

是饲料,而不是对中国的肉类需求、城市中上升的肥胖率

和其他与过度消费相关的健康问题提出质疑。与此同时,

在肉制品和总体食品消费量上,城乡差距也很大。根据一

份报道的数据,收入最高的农村群组对某些食品的消费要

低于收入最低的城市群组。

考虑到巨大的城乡消费差异,以及对肉制品生产的单

一焦点,未来几十年的挑战应是调整分配、平衡营养,还

是仅仅生产更多肉制品呢?中国的“饲料需求”为探索中

国养殖业面对的挑战以及走向“肉制品顶峰”需要付出的

代价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本报告的第一部分描述中国饲料

谷物部门和饲料产业的演化史,第二部分探讨中国饲料进

口决策对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影响,第三部分总结中国国

内所面临的影响,饲料进口与肉制品进口的不同效应,以

及政府在未来十年必须面对的重要选择。作者希望,这些

分析能对政策制定者需要评估的重要问题做出阐释,帮助

其权衡中国工业化肉制品生产和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用作饲料的谷物

大豆因素

我们要把玉米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

中,立足国内保持玉米供需基本平衡,坚决防止

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农业部长韩长赋《玉米论略》,《人民

日报》2012 年 5 月 26 日第六版。

中国的主要地缘政治目标之一是粮食自给,大豆则是

第一个为此目标带来挑战的作物。上世纪 90年代中期起,

在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而进行的长达十年的

谈判期间,大豆进口持续上升,几乎全部用于饲料和食用

油。 1996 年,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5

年,大豆进口量已经接近全球大豆国际交易量的一半。

2003 ~ 04 年起,大豆进口从 1700 万吨 ** 增长 253% 至

2011 ~ 12年的 6000 万吨。 相比之下,全球第二大大豆买

方欧盟只进口了不足1200万吨。 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

中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上升,在2013~14年达到6900万吨。

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包揽了全球 90% 的大豆出口量,

巴拉圭是第四大生产国。2011 ~ 12 年,仅巴西和美国就

占了中国大豆进口量的 84%(见图表 4)。阿根廷大豆占

中国大豆进口的比例则稳定在 13 ~ 14%。

某些国内的考量对进口和出口均有影响。比如,中国

官员会考量大豆进口依赖的程度。气候变化相关的供应波

动和货币价值的波动则使巴西和美国为了成为中国大豆最

主要的进口来源而相互竞争。2011 ~ 12 年美国的干旱,

以及此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上涨突显了中国进口依赖的

脆弱性。如本报告第二部分所述,这种脆弱性,已成为中

国改变进口策略以更有力地控制供应链的主要因素。与此

同时,向中国出口大豆的国家也受食品安全事件导致的需

求剧变的影响。近期中国养禽业爆发的禽流感让禽肉消费

(及生产)急剧下降,导致 2013 年上半年的大豆需求量减

少近 400 万吨。

* 政府对粮食谷物“自给率”的定义是国内产量占国内产量与净进口量之和的比率。来源:http://www.qstheory.cn/jj/jsshzyxnc/201204/t20120427_154479.htm

** 由于来自美国农业部国外农业服务(Foreign Agriculture Service)的不同数据的单位从“百万公吨”(million metric tons,mmt)变成“百万吨”(million tons,mt),本报告使用“百万吨”来表示“百万公吨”。我们假设美国农业部所有数据均以公吨计算。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61616

Page 14: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4

中国大豆压榨产能和蛋白质粉

中国长期以来对饲料和食用油等大豆附加值的投资已

经导致大豆压榨设施产能过剩。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CNGOIC)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具备年加工 1.25 亿

吨大豆的压榨产能(相当于中国的油料籽消费总量),但

平均来讲,压榨厂只启用了一半的产能。 由于该行业的进

口依赖,压榨厂多数位于沿海地区。

近年来,由于政府鼓励产业整合,大豆压榨业经历了

结构调整。政府已经试图在养殖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上推进

这一政策。政府相信,大型加工厂的单位成本更低,对原

料来源的控制更强,抵御价格波动的能力也更好。产业整

合正将中小型企业挤出市场。然而整个大豆压榨产业仍在

扩张,业内专家满怀期待,希望利用大量进口原料激活仍

在不断提升的压榨产能。 大豆消费预期将在 2012 ~ 2017

年之间增长 43.8%。

与业内的乐观情绪一致的是,饲料产量的增长率正在

超越政府制定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在使用工业化饲

料(见后文饲料部分)。因此,蛋白质粉(动物饲料中一

个重要成分)的产量预期将在 2013 ~14销售年度达到7066

万吨,消费量将达到7030万吨。 其中,豆粕占 75%,其次

是油菜籽(14%),棉籽(6%)和占较小比例的鱼粉。 另

外还有 220 万吨油菜籽粉和鱼粉来自进口。2013 ~ 14 作

物年度,中国对豆粕的需求预期将达到 5270 万吨,较前一

年增加 3%,其中绝大部分在国内压榨加工。

据美国农业部保守估计,在中国的养猪和养禽业中豆

粕的 “包含率”(inclusion rate,即工业化饲料中豆粕所

占比例)约为 18%。基于此,中国猪肉和禽肉产量的增长

预计将分别使豆粕需求量增加 160 万吨和 180 万吨。 这些

数字可能偏低,因为业内普遍认为

豆粕占工业化猪饲料的 20-30%,

鸡饲料的 25-40%(猪鸡饲料中豆

粕的具体比例根据仔猪、仔鸡、母

猪或蛋鸡等动物的需要而有所不

同)。中国的许多专业化养殖场很

可能不采用这些业内惯常做法。不

过随着中国养殖业的不断整合、标

准化和规模化,这个现象将会改变。

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历史

在中国,大豆的种植始于几千年前。农民们培育出了

6000 余种大豆,对它们的广泛用途了若指掌。 在过去,牲

畜或觅食,或吃厨余、干草和玉米,而不是将大豆当作饲

料。1990 年代,作为中国工业化养殖大幅规模化计划的一

部分,中国政府有意识地决定放开大豆进口(见 IATP and

Schneider, 2011)。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从进口大豆转

向进口豆粕,但很快意识到这个做法在损害国内的大豆产

业,因此又回过头进口大豆。中国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

与美国和巴西签订双边贸易条约,为不同程度上降低大豆

和豆粕的关税制造了有利条件。 在保护大米、小麦和玉米

等粮食安全作物,和为养殖业放开大豆进口之间,中国做

出了明确的区分。 中国甚至首次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尽

管依然限制将转基因直接作为人的食物。

跨国企业的角色

邦吉、嘉吉和 ADM 三家公司(有时与路易达孚合称

为“ABCD”)一直以来都主导着每个主要大豆出口国的

市场。在美国,这三家公司和Ag Processing Inc.一起,垄

断了 85% 的大豆加工。 然而,总部设在新加坡和香港的来

宝(Noble)、奥兰(Olam)和丰益(Wilmar)(合称为“NOW”

集团)正成长为主要的国际竞争者,其中丰益在大豆油精

炼方面尤其突出。目前,这七家公司控制着全球谷物贸易。

ADM 还拥有丰益国际 16% 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在运营方

面合作密切。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Page 15: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5

中粮集团(COFCO)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曾是

中国唯一一家被授权进行谷物(大米、小麦和玉米)

和少量油料作物(大豆、棕榈、油菜和芥菜)进出口

的单位。 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允许国内外的私

有企业进入市场,改变了这一局面。中粮集团现在与

中国其他几家大型龙头企业竞争。2013 年 3 月,该公

司收购了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也是一家国有企业),

以进一步通过整合巩固市场地位。

中国将能够帮助政府实现农业工业化目标的大型

企业(国有或私有)称为“龙头企业”(关于龙头企

业更详细的分析,请见本系列报告中的《中国的猪肉

奇迹?中国猪肉产业的大型农企与发展)。政府将龙

头企业视为农业发展的典范并对其予以大力支持,这

正在推动该产业的进一步整合。一种意见认为龙头企

业是中国确保本国公司能在其他大型跨国公司面前保

持竞争力的一种途径。

方框2:中国的谷物贸易商

直至 2000 年代早期,尽管 ABCD 已经进入中国,中

国的大豆压榨产业依然以国内企业为主。然而,2004 年

夏,一批中国大豆压榨商因为签订合约后市场价格迅速回

落,而违背了与美国大豆商的合约。 美国大豆商将中国压

榨商诉至位于伦敦的谷物及饲料贸易协会(Grain and Feed

Trade Association)进行仲裁,中国压榨商被要求支付大量

赔偿金,迫使其中很多企业倒闭。 随后,ABCD 和 NOW

集团在 2005 年前后占领了中国 70% 的大豆压榨厂和几乎

60% 的豆油精炼市场。

跨国公司对大豆压榨业的迅速占领,以及(由廉价进

口导致的)国内大豆农和大豆产量的日渐式微,使国内一

片哗然。政府随后发布了政策和激励措施,通过融资优惠、

地方政府支持和对龙头企业的投资等途径,来扶持本国的

大豆压榨业。政府积极地制定法律和政策,来削弱跨国公

司对该产业的控制。例如,2007 年出台的一部法律禁止海

外公司在国内新建加工厂。自此,跨国公司的主导力量渐

渐减弱。目前,包括丰益(与 ADM 合作)、嘉吉、邦吉、

来宝和路易达孚在内的海外跨国公司控制着不到 40% 的中

国大豆压榨市场(见图表 5)。这些公司与中国的国有和

私有企业均有合作。

玉米:下一个大豆?

如何挖掘生产潜力、加快玉米发展、保持玉米

能够基本自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件大事。

——农业部长韩长赋(2012 年 5 月 26 日)

在大豆方面,中国选择依靠国际市场来满足迅速增长

的需求。目前为止,玉米的状况依然不同。政府继续维持

着玉米消费量中 95% 国产的目标,但近几年玉米进口量也

在蹿升。这种趋势若持续下去,意味着中国选择在国内增

加牲畜产量,而非增加肉制品进口。

恢复玉米的自给率,将要求国内玉米产量持续增长,

或是对饲料成分进行重大调整。不管中国选择哪种方式,

都会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因为中国饲料或肉制品进口量

中很小的百分比,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意味着大量的出口。

鉴于中国饲料公司的国际实力迅速增长(见方框 4),加

上政府期望进一步扩大国内工业化肉制品生产,玉米实际

上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大豆”。这是由于中国工厂式养殖

场中的猪平均要吃掉 350 千克谷物以达到屠宰重量,而中

国家庭式农场中的猪平均只需吃掉 150 千克,因为它们还

吃厨余和其他非谷物来源的当地饲料。

工业化饲料有三种典型成分:能量(玉米、大麦、小

麦等谷物)、蛋白质(豆粕、鱼粉等)和预混料(微量元

素和抗生素等添加剂)。 这种混合饲料的比例通常是三份

谷物对一份蛋白粉(包含少量预混料), 因此对玉米、小

麦和米糠等能量谷物的需求巨大。 美国谷物委员会(U.S.

Grains Council)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混合饲料总量中,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图表5:2010年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市场份额(装机产能)43

Page 16: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6

52%来自玉米,22%来自“其他能量来源”如小麦和米糠等,

另有 26% 来自蛋白粉。

U.S. Grains Council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1993 201120092007200520032001199919971995

2011 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算,中国

70% 的玉米产量用于饲料,20% 用于工业,仅有 5% 用于

食物。 2013~14销售年度,中国预期将生产2.11亿吨玉米。

相比之下,这一年全球玉米贸易量可能是 9750 万吨,远远

少于中国 1.56亿吨的饲料玉米需求。

中国养殖场的进一步整合和“现代化”只会增加玉米(和

小麦等其他谷物)的需求,因为“更多农场将会从使用低

质量饲料和浓缩饲料转向使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被

认为是用更优质的谷物制造的。 图表 6、7 和 8 显示了饲

料产量的总体增长情况,以及配合饲料的增长率。过去两

年间,工业化配合饲料高达 11-12% 的年增长率比肉制品

产量的增长率高出很多。

根据农业部长韩长赋的描述,在 2003 ~ 2010 年间,

以玉米为主料的饲料消费量已增长 33%,而肉制品产量增

长了 23%,蛋类 18.5%,奶类 10.5%,水产 31.8%。

农业部长对维持玉米自给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进一步集

约化:高密度种植、单一化种植、机械化和技术突破。这

与美国“玉米带”的单一化种植情景类似。虽然中国目前

依然拒绝转基因玉米,但随着需求增长超出国内供应量、

国产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越来越高,转基因玉米

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一名专家指出,中国可能会在未来

的四、五年间批准一种 BT 玉米的商业化,因为中国专家

们认为它会将产量提高 2000 万吨之多。 然而,几乎没有

证据显示能实现如此巨大的产量提升。

2011 年, 中 国 种 植 了 5 亿 亩(3330 万 公 顷) 玉

米,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在仅仅七年间

(2004 ~ 2011)将玉米产量提高了 55%。 美国谷物委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Page 17: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7

员会估算,未来十年间,中国玉米需求将比饲料总体需

求增长更快(见图表 9)。该协会估算,2002 ~ 2012 年

间,饲料年需求量每年增长了 4.5%,该增长率预期将在

2012 ~ 2017 年间减缓至 4%,并在 2017 ~ 2022 年间进一

步降至 3.5%。另一方面,玉米需求预计将在 2012 ~ 2017

年间每年增长5.5%,并在2017~ 2022年间每年增长4.6%。

8.1% 6.8% 8.5% 4.0% 3.5%

12.4% 9.0% 10.7% 5.4% 4.4%3.3% 3.3% 2.6% 0.0% 0.0%

2.2% 1.4% 5.8% 4.0% 3.5%0.4% 0.0% 6.3% 0.0% 0.0%3.1% 2.0% 5.6% 5.5% 4.6%

3.2% 2.5% 6.5% 4.0% 3.5%2022*2017*2012200720021997

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U.S. Grains Council

中国的玉米产量在过去十年间已经实现了非凡的增长。

然而,美国谷物委员会(其自身有着明确和巨大的出口利益)

估测,未来十年中国玉米产量的增长率不会超过每年 3%。

如果这个预测准确,那么 2022 年时,中国的玉米缺口将达

到 1900-3200 万吨,必须通过进口来填补。3200 万吨是目

前全球玉米贸易量的近三分之一。这将对世界玉米价格和

依赖进口的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

今年,中国的玉米进口量预期将破纪录达到 700 万

吨,超过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 7%。农业部长韩长赋预期,

2015 年底(“十二五”末),中国的玉米需求总量将达到

2.2亿吨。但如果美国农业部的数字准确,那么中国玉米需

求量在今年就几乎已经达到 2.2 亿吨了(2.11 亿吨国产,

加上 700 万吨进口)。

至今为止,玉米进口量中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见图

表 10)。然而,生物燃料和美国的肉制品生产都在和饲料

竞争原料玉米,这使得中国对美国玉米的依赖日益岌岌可

危。因此,中国似乎正在将进口来源多元化,阿根廷、巴

西和乌克兰等地区将加入对中国玉米市场的竞争。

一位中国饲料专家指出,“目前从乌克兰和乌兹别克

斯坦等东欧地区进口的玉米,已经和从美国进口的数量大

致相当了。中欧的玉米价格比美国玉米要低很多。”

对玉米的收购也在其他国家引发了土地交易(见本报

告第二部分)。中国还开始从若干国家进口大麦、小麦和

高粱等谷物,用于生产饲料(见图表 12)。不仅如此,中

国也在增加干燥酒粕的进口。干燥酒粕是生产玉米乙醇的

主要副产品。由于过去十年间美国有 30-40% 的玉米转向

乙醇生产,干燥酒粕作为牛饲料甚至猪饲料,已经成为了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59

Page 18: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8

另一个国际贸易商品。2009 年,美国对中国的干燥酒粕出

口开始激增,并可能在未来十年持续增长,这取决于美国

的供应量,玉米价格和中国政策。 实际上,中国所有种类

饲料原料的进口似乎都在增长。例如,中国也已经开始从

美国等地进口紫花苜蓿(关于紫花苜蓿进口的更多细节,

请见本系列报告中的《乳业之困:中国乳品产业的演变和

未来趋势》)。

随着玉米在工业和养殖业饲料方面的重要性日趋增长

和大量进口,它似乎正在脱离政府的严格控制。 中国似乎

正在对是否放开玉米进口进行艰难抉择——放开进口在很

大程度上是为了生产更多牲畜、增加消费量,但这将会导

致小型玉米生产者被挤出市场,并将粮食安全政策进一步

窄化为两种主要作物。然而,不同于跨国公司势力根深蒂

固的大豆产业,新希望集团等中国本土大型农业企业即将

成为主要的玉米贸易商。

中国的饲料部门

中国有八亿农民,其中三至四亿正在进入城

市(……)这会增加农产品需求,同时降低供给。

这对像我们这样的农业公司来说是有利的。

——刘永好,中国最大饲料企业新希望集团董事

长,2011年

饲料产业的结构

中国饲料产业已经从 1992 年几乎全部由国家集体所

有,转变为如今主要由本国私有企业控制的局面。2006年,

1.5 万余家饲料公司遍布中国(见图表 13)。随着中国政

府在整个养殖和农业部门鼓励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整合,

由传统小规模经营者“自混”饲料的工业化饲料加工厂正

逐渐被淘汰。在商业饲料的用量方面,分析者的估算并不

相同。有些认为95%的养殖户都至少使用了某种商业饲料,

另一些则认为庭院式养殖户依然主要依靠非商业的饲料。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号召养殖场兼并整合(进一

步减少庭院式养殖户的数量),目标是在 2015 年前实现

92% 养鸡场、50% 养猪场和 38% 奶牛养殖场的“规模化”。

据一位中国专家所说,2000 只鸡以上的养鸡场和 50 头猪

以上的养猪场可被认为是“规模化”。多份中国文件认为

100 头牛以上的养殖场可被称为“规模化”。

类似地,十二五规划也为饲料公司的兼并整合提出了

目标:2015 年之前,全国饲料产量的 50% 要由 50 家饲料

加工公司生产。 实现这个目标是非常可能的。2010 年,中

国全部饲料产量的 33% 就已经仅由 16 家公司生产了,其

中每家公司的单独年产量都超过 100万吨。 2020 年前,中

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配合饲料生产国。 据一位饲料产

业的专家所说,目前 50% 以上的产量已经仅来自 10 家公

司了。 不少饲料公司的核心业务包括生产水产饲料(见方

框 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养殖生产国。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字显示,2009 年中国的水产养殖总

产量为 3600 万吨,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 65%。主要的

水产种类是鲤鱼,不过鲶鱼和其他很多海洋鱼类的产

量也在上升。根据产品品种不同,水产养殖的饲料需

要 40-60% 的蛋白质粉。 在中国,鱼粉是其中一种,

但越来越多的品种吃的饲料中不同程度地添加了豆粕。

中国水产养殖部门消耗的豆粕约为 500 万吨,合大豆

2.35 亿蒲式耳。

方框3:中国水产养殖业

由于谷物价格的波动和持续上涨,饲料产业的边际利

润普遍较低。但尽管如此,高周转率也带来了高投资回报率。

饲料市场分析师们相信,中国饲料部门的股权收益在供应

链的所有环节中是最高的,分别是种业的 7 倍,水产业的

6倍,疫苗产业的 4.5 倍。

高投资回报率和低边际利润相结合,鼓励这些公司与

养殖供应链的其他部分进行垂直整合,以获取更高的边际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图表 13:2006 ~ 2010 年饲料公司数量的下降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Page 19: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19

利润。比如,正邦公司通过进军养殖部门、增加饲料销售量,

在 2011 年增长了 48%。 一位饲料加工商指出:

在中国,饲料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

此它的发展更为强劲。普通的农户很难从美国买到大

豆和玉米,可这对饲料公司来说并不难。但是如果一

家工厂或公司只做饲料生意而不进入养殖业的话,它

生产的饲料就会卖给个体养殖户。这样一来公司的发

展和利润就要取决于不稳定性较高的农户。饲料公司

需要整合到工业化饲料和养殖生产链里,或者将养殖

纳入公司业务。他们需要让养殖业繁荣,才能保证饲

料的稳定销售。所以,饲料产业内的公司现在开始大

规模进入养殖业。如今大约有70%的饲料公司投资了

养殖业,比例非常高。大约20%的饲料公司投资了其

他相关产业,比如兽药和屠宰。

中国的饲料产量从 2006 年的 1.1 亿吨跃升近 54%,至

2011 年的 1.69 亿吨,又在 2012 年增长至 1.96 亿吨。 这

一增长背后的动力主要是大规模饲料加工厂数量的增加。

禽类养殖吸收了 5460 万吨饲料,占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2010 ~ 2011 年,饲料总产量的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

11.5%。 虽然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在 2015 年时饲料产

量达到 2 亿吨,但现在看来中国在 2013 年就可以实现并超

过这个目标了(见图表 15)。

WattAgNet.com 网站根据产量列出了世界排名前

100 的饲料公司, 29 家来自中国,其中有八家跻身

前 20 位。私有企业新希望集团、温氏食品集团和东方

希望集团分别排在第 3、第 6 和第 10 位,饲料产量超

过 4300 万吨的中粮集团则排在第 9。泰国的正大集团

(CP Group)、嘉吉、巴西食品公司(BRF, 旧称 Brasil

Foods)和泰森分别位列第 1、第 2、第 5 和第 7。正大

集团在中国有三家子公司(CPP 中国、北京大发正大

和秦皇岛正大),共拥有 80 余家饲料加工厂,泰森则

拥有一家子公司(江苏泰森食品公司)。新希望集团

在柬埔寨和孟加拉均有控股公司,它和东方希望集团

都在越南设有子公司。

方框4:饲料公司:中国正在成

长的国际实力

结论

报告的第一部分展示了中国日渐增长的肉制品和饲料

需求,以及推动及应对这些需求的政治决策。其中一项决

策是放弃大豆自给率,依靠国际市场来满足大量国内需求。

另一个是在包括饲料生产在内的养殖供应链的全部环节上

激励大规模生产和提高市场集中度。这似乎是中国政策制

定者为提高养殖部门产出和效率而采用的一个关键策略。

肉制品产量目标(和消费量)正在推动饲料需求的增长。

这些政策的结果是,中国饲料公司正在成长为全球

养殖供应链上的首要参与者。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政府是否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74 75

76

78

79

Page 20: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0

会像对待大豆一样放松玉米的自给目标,这也将影响全球

玉米价格。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未来的肉制品需

求和政策制定者在增加国内肉制品生产和进口肉制品之间

的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内玉米生产的效率提升

情况。然而很清楚的是,中国的饲料需求已经在近年造成

了玉米进口量的急速上升,这种效应也正蔓延到其他谷物

甚至牧草上。本报告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将探讨中国在海外

收购这些谷物的多元化策略和它对产区的影响,以及集约

化生产对中国自身的影响。在这些趋势面前,我们迫切地

需要一个更广泛、更全面的关于工业化肉制品及其与中国

食物主权、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间关系的辩论。

2007 年,中国政府正在着手管制海外公司对其大豆压

榨产业的主导;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两份指导意见:

一份旨在提升国产大豆生产力,另一份则是在巴西和其他

国家寻求直接投资。

该指导意见呼吁加大对国际大豆供应链的投资,指导

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资源”。 在其他建议之上,

指导意见支持“(国内)企业建立稳定可靠的大豆保障体

系……,可在产地采购大豆,再租赁码头, 建仓库和运输

系统,或参股当地农业企业及租赁土地进行种植”。 指导

意见还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建大豆加工厂。……要积极

引导、统筹安排、组织协调对外采购工作,逐步增强国际

影响力,提高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这种“走出去”策略是中国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决策中

的一部分,这项国家安全战略旨在将进口来源多元化,以

防止在食物整体上,尤其是在饲料和肉制品上,依赖于任

何单独的国家。对不同中国专家和政府官员的采访都证实

了这一点。比如,一位高级官员表示:

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公司来进口。我们可以鼓励

我们的公司去国外,例如巴西,来与当地公司合作。

中粮在巴西有投资。这种贸易关系是脆弱的。所以

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的意思是,

我们不单独依靠南北美洲的大豆,我们还可以进口

中国的私有企业的确正在“走出去”,到非洲、东南

亚和东欧等地进口饲料和草料(见图表 16,关于紫花苜蓿

请见《乳业之困:中国乳品产业的演变和未来趋势》)。《南

华早报》2013 年 9 月报道,两家中国国有企业已经在乌克

兰签订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租赁合同,租用 10万公顷土

地(相当于香港的面积)长达五十年。 这块土地将会被用

来种植作物和养猪,产出会以优惠价格回售给中国。据报道,

日后这个合同将会扩展至 300 万公顷,超过中国目前被认

为已获得的200万公顷。这一声称遭到了乌克兰政府的否认,

这体现出在媒体曝光导致反弹时,记录土地攫取(landgrab)

行为的困难。然而,根据一位在某国际政府组织工作的食

物政策专家所说,在中国的海外土地投资问题上并没有可

靠的数据。其供职的组织正鼓励中国投资技术、生产和出

口能力,而不是在非洲等地区进行土地投资。

但不管如何,拉丁美洲依然是最主要的商业兴趣和投

资区域之一,尤其是在大豆方面。

二、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多元化:

中国为了饲料“走出去”

中国 -巴西大豆商品集群

中国的巴西大豆进口量在 2000 ~ 2010 年间增长了九

倍,是后者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尽管欧洲的巴西大豆进

口量在同时期增长了三倍,但在中国面前仍相形见绌。

2011 ~ 12 年,巴西大豆出口量的近 70% 运往中国,这大

致相当于巴西大豆总产量的 33%。 这一巨大的需求是巴

西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草场

被迅速转化为大规模大豆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该地区的

大豆产量占巴西全国的 30-40%(更详细的描述请见 Peine

2013)。

棕榈油。我们还可以从黑海地区进口葵花籽。

那个地方没法种大豆,因为大豆需要很多水。

但是它们非常适合种葵花和油菜。它们的潜

力很大。如果我们从黑海地区进口,我们就

可以少进口一些大豆。

我们每年进口 620 万吨棕榈油。现在我

们可以将这个数量增加到 1000 万吨。那么

我们可以减少 400 万吨大豆进口。这是个很

大的数字。如果我们从黑海地区进口葵花籽

和油菜籽,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大豆进口。

如果替代策略有效的话,那么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我们的大豆进口可以减少很多。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80

81

82

83

84

86

85

88

89

Page 21: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1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的一份

报告曾列出向中国出口大豆的 144 家公司,但是,出口

量的绝大部分被所谓的“ABCD”控制着。这四家公司在

巴西均有大量的投资和业务。 这包括谷物升降机(grain

elevators)、压榨设备、港口和其他加工和分销设施。2009年,

ABCD 占巴西大豆压榨产能的 40% 以上。它们也都涉足于

谷物产业的其他环节,包括贸易。2008~09年,在一份“巴

西”大型农业企业排行榜中,邦吉和嘉吉分列第1、第2位,

ADM 和路易达孚则分列第 6、第 7位。

然而,正如中国的情况一样,丰益、中粮集团和其

他公司正在巴西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见图表 18)。比

如,丰益的中国子公司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Yihai Kerry

Investment Co. Ltd)操作了巴西向中国大豆出口量的15%。

四家中国公司一共控制了 40% 的进口。中粮集团占 11%,

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控制另外 11%,后者是大型国资上

市集团北大荒集团的一部分。该集团不但拥有饲料供应链

中的其他环节,也涉足“工业、运输、建造和服务业”。

从巴西向中国出口大豆的 10 家最大的公司,共占出口量的

约 70%。

跨国企业对巴西-中国饲料谷物贸易的控制

响应政府“走出去”的指导意见,中国国有和私有公

司正直接投资于巴西的大豆供应链,涉及融资、运输、物

流和港口等各方面,目的是减轻中国进口对海外跨国公司

的依赖。这意味着中国——以及越来越多它自己的跨国企

业——正在通过直接获取大豆,以及模仿对手通过合约与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图表18:巴西大豆的十大进口商

85

90

91

92

93

公司 进口量(吨) %

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 3,003,853 14.6%

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2,352,398 11.4%

中粮集团 2,241,234 10.9%

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 1,866,563 9.0%

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231,381 6.0%

嘉吉 898,029 4.3%

中纺集团 874,971 4.2%

三河汇福粮油集团 865,391 4.2%

联合食品控股有限公司 710,107 3.4%

来宝集团 524,984 2.5%

其他 6,052,211 29.5%

总量 20,621,122 100%

数据来源:由绿色和平中国根据产业数据计算

Page 22: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2

仓储等方式将商品链垂直与水平整合的做法,来与海外跨

国公司的寡头垄断权力开展竞争。

虽然巴西和中国都想加强南南合作,都具有抗衡欧美

在国际治理中的主导地位的强大地缘政治利益,都想削弱

ABCD 的势力,但是二者在大豆上的利益可能并不完全相

符。中国想通过包括土地交易在内的手段,加强对巴西境

内的供应链的控制;而巴西出于自身在养殖业上的可观利

益和对大豆和牧场的巨大需求,正在管制海外公司对自身

土地的所有权。

尽管如此,来自两个国家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正在构

建更加一体化的养殖供应链,在对方的市场中寻求利润。

例如,拥有两家全球最大型肉制品公司 JBS 和 Marfrig 的

巴西正在对中国进行投资,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养殖产品

和零售方面。方框 5 简单介绍了中国和巴西在对方国内的

投资种类。

中国在巴西的投资

2009 ~ 2012 年间,中国公司在巴西投资了约 530

亿美元。 虽然其中大多数是关于能源、运输和矿产基

础建设的投资,但金融投资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投资

类别。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是全球最

大的银行之一)正在巴西设立分支,可能将在为大豆

部门融资时起到作用。 中粮也正在对港口和船运等“物

流”部门进行大量投资。

为了种植大豆而在巴西进行的土地收购交易正处

在各种阶段,而中国公司也在阿根廷使用相似的做法

(见后文“重庆粮食集团”部分)。巴西政府正在限

制海外公司购地,有些交易因此悬而未决,绿色和平

中国已经记录了四起这种交易:

重庆粮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国有谷物企业之一,

该公司准备投资 34 亿美元用于海外扩张,其中包括

20 万公顷的巴西大豆田和 13 万公顷位于阿根廷查科

省(Chaco)的大豆田。重庆粮食集团表示会投资 5 亿

美元在巴西建设一处大豆工业基地。大豆将会从位于

方框5:中国和巴西对养殖部门

的投资

巴西科伦蒂纳市(Correntina)的三角洲农场(Delta

farm)收获并运输。另有 10 亿美元将被用于建造一家

大豆压榨厂。重庆粮食集团计划投资58亿人民币(9.14

美元),以达到每年在巴西 20 万公顷土地上种植 60

万吨大豆的目标。这个基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食用油

海外生产基地。 一旦投入使用,那么在 2015年十二五

规划结束前,这些设备预计每年能收获1000万吨大豆、

加工 200 万吨大豆油,将产品投放到巴西和中国的市

场上销售。

根据浙江省商务部门的消息,浙江福地农业集团

和黑龙江农垦总局也投入了 1.584 亿美元,来与巴西

的一家合作伙伴设立大豆种植的合资公司,在巴西的

北部和南部建设两座农场。

三河汇福(私有公司)计划在戈亚斯州(Goias)

投资 75 亿美元,确保每年收获 600 万吨大豆。该公司

也和阿根廷商人弗朗西斯科·马克里(Francisco Macri)

共同设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用来从阿根廷生产并运输

大豆。

鹏欣集团,一家上海房地产公司,欲在巴西购买

20万公顷土地用于种植大豆和棉花,正在谈判过程中。

鹏欣在中国拥有大量农场,主要业务是绵羊育种和小

麦与大豆的生产。该公司也是玻利维亚一家 1.25 万公

顷大豆玉米种植公司的最大股东。

巴西在中国的投资

巴西及该国企业也在对中国的养殖部门进行投资,

将对出口中国的养殖相关产品进行多元化。他们也希

望从中国政府那里得到投资以实现目标。

Marfrig 是养殖产业的一家国际巨头公司。这家巴

西跨国公司最主要的盈利地区是亚洲,尤其是中国。

它收购了基斯顿食品(Keystone Foods,全球最大的食

品公司之一,在亚洲和美国为麦当劳等快餐店供应原

料)。 Marfrig 的中国分支尤其利润丰厚:

我们认为中国是全球蛋白质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了利用中国市场中正在增加的机遇、提升我们的市场地位,我们通过基斯顿在中国设立了两家合资企业。其中一家,铭基中慧(Keystone-Chinwhiz,基斯顿投资 60%,中慧投资 40%)正在建设一条垂直整合的禽类生产链,自 2012 年起开始每天加工 20万只家禽。不仅如此,Marfrig 也是首家获准向中国出口猪肉制品的巴西公司。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Page 23: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3

Marfrig 表示,基斯顿在中国的肉制品加工厂在

2011 年已经为 2600 家餐厅提供产品,但是这家新设

立的合资企业将为基斯顿加工厂增加肉类供应,满足

其在中国一半的加工需求。 Marfrig 的另一家合资企

业是与中粮合作设立的(Marfrig 投资 45%,中粮投资

55%),主要业务是中国的食品物流和配送服务。十

年间逐步投入的 3 亿美元,将被用于在中国的主要城

市——北京、深圳、上海、武汉、成都和沈阳——开

设六处主要配送中心。

巴西农业和畜牧业联合(Brazilian

Confede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中国中产阶层在2015年将达到3000万人左右,

其日益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将为巴西与中国在食品

领域的合作创造机遇。我们可以供应更多乳制品、

肉制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农畜产品。

——参议员卡蒂亚·阿布雷乌(Katia Abreu),

2012 年 1 至 10 月,在中国出于疯牛病恐慌而叫停

进口前,巴西向中国出口了 1 万吨肉制品(牛肉)。

俄罗斯、中国和中国香港是巴西肉制品出口的主要目

的地。

为确保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并购、收购和私募

股权交易不断增加,相关的金融机构也在增加。其中

一个例子是中拉国际(SinoLatin)。其发言人高梅兹·科

博(Gomez Cobo)表示:

拉丁美洲是世界农场。就可耕地来说,中国人均

只有0.11公顷,而拉美平均有0.25公顷,是前者的两倍。

尽管有物流成本过高、基础设施薄弱等区域性的

困难存在,SinoLatin 在 2005 ~ 2011 年间仍参与了四

起收购,总价值 3.47 亿美元。

中国 -拉美大豆集群的影响

土地利用影响

生产“廉价”饲料谷物已经让拉丁美洲付出了巨大的

生态和社会代价。巴西 2700 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于种植大

豆。 上世纪 90 年代起,放牧和大豆生产开始导致亚马逊

地区的毁林。本世纪初,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量的迅速上

升加快了该地区的毁林速度。覆盖在巴西北部和西部的亚

马逊雨林是全世界 15% 已知物种和 180 个不同原住民民

族的家园。 每公顷雨林里可以找到多达 300 种树种。 亚

马逊雨林还通过每年向大气层中释放 7 兆吨水,来为地球

提供至关重要的降温功能。

2003 ~ 2006 年,巴西境内有 700 万公顷的亚马逊雨

林被破坏(据绿色和平估算,相当于每八秒钟毁坏一个橄

榄球场大小的雨林)。 巴西政府数据显示,在对雨林的清

伐中,8500 多人被当作奴隶。 在那几年间,该地区被种上

了 100 万余公顷的大豆。ADM、邦吉和嘉吉主导了这其中

60% 的大豆种植扩张,绝大部分用于牲畜饲料。该时期种

植的大豆中,90% 位于亚马逊地区的马托格罗索州。

巴西亚马逊地区地图,图片显示的是马托格罗索州(Mato Grosso)和帕拉州(Para)

图片来源: Greenpeace, Eating the Amazon, April 6, 2006, 53.

巴西农业和畜牧业联合会主席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Page 24: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4

将 2000 年起的最初十年巴西的毁林完全归咎于向中国

的大豆出口是不公平的。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豆粕进口方和

第二大大豆进口方,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年,其大豆进口量

在中国面前相形见绌。巴西的畜牧养殖业依然是大豆生产

和将森林转化成牧场的主要推动力——该国拥有全球最大

的存栏量,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在巴西民间社会和绿色和平组织针对 ADM、邦吉

和嘉吉的一轮高调的“点名羞辱”攻势之后,ABCD

和其他公司在 2006 年签署了“大豆暂停协议”(Soy

Moratorium)。该协议旨在禁止交易 2006 年 6 月 24 日后

亚马逊新增毁林地区种植的大豆。 巴西环境部在 2009 年

签署了此项协议。沃尔玛(Wal-Mart)、阿霍德(Ahold)、

阿斯达(ASDA)、家乐福(Carrefour)、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和麦当劳(McDonald’s)等全球零售巨头也

接受了此项协议。 用于监测此协议执行状况的卫星图片显

示,2010~11 年种植季,在新增毁林区域种植的大豆超过

了 11500 公顷。 在本报告成文期间,大豆暂停协议能否持

续执行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最后一次官方延期将在 2014

年 1 月到期。(译注:该协议在 2014 年 1 月到期后延长到

2016 年,并又在 2016 年 5 月无限期延长。)

自从大豆暂停协议实施起,与大豆种植直接相关的毁

林速度的下降已经得到了广泛记录,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政府对停止毁林的响应行动和资金支持。然而,有批评认

为大豆暂停协议加剧了邻国的毁林。 2011年的一份学术报

告量化了 2003 ~ 2008 年间亚马逊地区的非直接土地利用

变化。大豆暂停协议增加了大豆在原有牧区的种植,使牧

民转移至亚马逊地区。该项研究算出,如果在原有牧场中

种植的大豆面积能减少 10%,那么由于牛群放牧转移至亚

马逊地区导致的毁林将减少 40%。 只要对大豆(这里也包

括牛肉)的需求继续上升,大豆暂停协议就似乎只是把毁

林的原因换成了放牧而已。根据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数据,2000~ 2010年间,巴

西 1700 万公顷的森林转变成了牧场。随着大豆扩张至亚马

逊雨林外的原有牧区,85% 位于亚马逊行政区(“Legal”

Amazon)的农业用地转变成了牧场(UCS,2011)。不仅

如此,随着大豆种植向监管较松、地价较低的区域转移,

邻国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也受到了影响 ——这将是未来的

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集约化扩张大豆生产

与亚马逊地区毁林速度的降低相伴随的,是为了提高

单位公顷产量而进行的集约化生产。转基因大豆占巴西总

产量的 75%。集约化使得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用量进一步增

加,更多农药从主要支流汇入亚马逊流域。巴西的农用化

学品用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高了。在此之上,杂草对草

甘膦(农达,与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配合使用的除草剂)

发展出的抗性正在巴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对亚马逊地

区也产生了影响。

对巴西大豆产业未来的预测涉及到更多的土地利用变

化。根据 TNC 2010,400-500 万公顷的土地将在 2020 年前

转为生产大豆,其中 350 万公顷位于马托格罗索州,该转

变几乎全部由出口驱动。 即便是在 TNC 描绘的最保守的

情景下,这些大豆也有 70-80% 将出口至中国。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Page 25: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5

对食物主权的影响

除了大豆出口造成的巨大生态和社会影响,中国和巴

西之间的整豆交易也对两国大豆生产者的经济抉择和生计

产生了影响。图表 20 显示了两国的政策选择创造了一种共

生关系,在此关系中,巴西的大豆生产与中国的大豆压榨

平行增长。随着巴西逐步依赖于出口整豆,其压榨部门逐

渐缩小,来与中国的大豆生产相配合。这对巴西可以从大

豆中获取的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导致中国对海外大豆

形成了空前的依赖,同时中国国内的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

缩。然而鉴于中国养殖和饲料公司实力的增长(这两种公

司也日益趋于整合),可观的既得利益维持着从巴西进口

廉价大豆的现状,并正加快其发展。这对两国的肉制品加

工企业和饲料公司的利益都有好处。

然而,这对于两块大陆上的大豆农来说,都不是一件

好事(见后文关于中国的农业布局部分)。巴西大豆农依

赖那些控制着“从投入、贷款、干燥、储存、加工到运输

等所有环节”的 ABCD。 收获时,贷款用谷物偿还。中国

的跨国公司与巴西大豆农的合约关系与此有何不同呢?这

是未来的一个研究领域。

阿根廷:大豆繁荣的社会生态影响

阿根廷大豆的 75% 在其国内进行压榨。然而,几乎全

部整豆出口的目的地都是中国——2013 ~ 14 年的出口量

约为 1200 万吨。 欧洲是阿根廷产豆粕的主要进口方。阿

根廷还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油出口国。1997 ~ 98 年,阿根

廷生产了近 1900 万吨大豆。2013 ~ 14 年,这个数字预期

将达到 5600 万吨,种植面积 2000 万公顷。 转基因大豆自

1990 年代中期被引入阿根廷,在 2007 年已经占到总产量

的 90%。

和巴西一样,随着大豆种植从阿根廷中部的潘帕斯

(Pampas)地区转移至北部地区,产量的大幅提升导致了

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土地与环境相关冲突。转基因大豆的

广泛种植、除草剂和有毒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已经引发了

若干起农用化学品飘移事件,传统农民的庄稼和牲畜遭殃,

农村地区小规模生产者的饮用水源也被污染。

大型农业企业和大地主的政治力量在大豆繁荣期间不

断增长、巩固,也在过去的十年间导致了社会冲突和对农

民运动家的谋杀事件,因为这些运动家试图从工业化大豆

生产不断扩张的势力中夺回土地和生计。其中一个例子

是2011年对克里斯蒂安·法雷拉(Cristian Ferreyra)的谋

杀。法雷拉是阿根廷北部圣地亚哥 - 德尔埃斯特罗省农民

运动组织(Movimiento Campesino de Santiago del Estero,

MOCASE)的成员。2012 年 10 月,另一位著名运动家、

MOCASE 成员米格尔·加尔万(Miguel Galvan)由于抵抗大

豆扩张对传统农民的强行驱逐而遭到杀害。

Lapegna 2013对大豆繁荣的后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随

着大型农业企业的生产合并,近 88000 家小农场倒闭(约

占总量的 21%),1998 ~ 2002 年间农业工作者的数量减

少了约 25%。据报道,三个省份发生作物多样性的流失(高

达 20% 以上)和极大面积的森林破坏(查科省(Chaco)

11.8 万公顷;萨尔塔省(Salta)11.6 万公顷;圣地亚哥 -

德尔埃斯特罗省(Santiago del Estero)22.3万公顷)。 2013

年 10 月,美联社报道了十余起与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相关的

农用化学品滥用事件;这些化学品污染了村庄和学校的水

源,导致了包括癌症、畸胎和其他健康问题的流行。

图片于8月 6日从 http://www.dw.de/brazil-to-take-soy-lead-with-respect-for-rainforest/a-16547231 获得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Page 26: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6

全球主要的饲料谷物种植国也生产了最多的转基

因作物,这并不是巧合。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的转基

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四分之三以上。

2012 年 4 月,中国批准从阿根廷进口玉米。进口

这些用于加工的阿根廷转基因玉米有“实验性质”,

因此这些玉米经过了几周的检查,才最终在 2012 年

12 月进入中国。很明显,实验的效果令人满意,中国

在 2013 年 8 月首次进口了大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6

万吨玉米从邦吉转手到中粮,明确用于饲料。 彭博社

(Bloomberg)消息称,饲料公司新希望六和购买了其

中的 5 万吨。2012 年 11 月,中国又批准乌克兰成为另

一个玉米供应国。 这对来自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形成了

竞争,后者至今为止一直是中国玉米进口的最主要来

源。中国过去也批准过不同种类的转基因玉米种子进

口,但是从未批准种植转基因玉米。 6 月,中国又批

准进口三种在巴西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用于加工。

中国公众总体上对转基因技术抱有怀疑,政府也

对转基因的食品作物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因此上

述进口和批准让不少人感到意外。2013 年 9 月,政府

明确列出了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名单。除大豆和玉

米之外,政府还对油菜、棉花和甜菜等转基因作物发

放了进口许可证——所有这些被批准的作物都是用来

通过进一步加工生产饲料和油脂的。中国至今批准大

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二者的技术

都由中国自己开发。转基因大米和玉米的种植仍然备

受争议。

从美国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近些年,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玉米进口来源

国之一。在 90 年代中期,美国率先开始种植转基因

作物。2013 年,美国 93% 的大豆和 90% 的玉米是转

基因品种。 虽然孟山都和种子产业频繁地保证转基

因技术能提高产量,来自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一项著名研究却发现,在美

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 13 年间,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

和大豆产量并没有比传统种子更高;BT 抗虫玉米将产

量提升了 3 ~ 4%,而非转基因的传统育种方式将产

方框6:转基因饲料谷物

工业化牲畜生产的强劲驱动力和对饲料的需求,也已

经为中国的乡村地区和农业政策方面带来了变化。政府在

2013 年初最新的农业和乡村发展战略政策文件(“中央一

号文件”)中宣布,对谷物生产的农业补贴将会持续,但

是只对大米和小麦明确了最低收购价格的上涨。中国也计

划“在必要时”执行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和蔗糖的

临时收储政策。 正如本报告中“玉米:下一个大豆?”一

节提到的,中国似乎正处在放开玉米进口的边缘,即使它

不想重蹈大豆的覆辙,陷入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境地。

出于对大幅提高战略作物产量、扩大规模经济的考量,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需要增加“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

民合作社”的数量,其目标是让这种农场达到平均6.7公顷

(约100亩)的规模,而不是现在的平均每户0.5公顷(7.5亩)。

这意味着要持续减少农户总数。这一决策与政府鼓励城市

化、提高农民收入从而鼓励更多年轻和有能力的农民在更

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生产的政策相辅相成。要实现这一目

标,中国必须将目前农村的2.5亿农户减少到约3000万户,

并让每户平均耕作 4公顷(60亩)农田。 政府似乎正在制

订政策,来鼓励这个转变逐步发生。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

要“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

管制度”。一位高级政策制定者透露,企业经营的农场将

会被政府“限制进行大规模作物生产”。

三、变化中的中国农业景观

阿根廷正在喷农药的大豆田。照片由 Flickr 用户 santiago nicolau 授权使用。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43

144

145

Page 27: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7

量提升了 13 ~ 25%。由于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抗

农达”(Roundup Ready)近乎形成了垄断,美国农

民在种子上花费的成本在 2000 ~ 2009 年间增加了近

230%。 这种大豆对除草剂“农达”里的化学物质草甘

膦具备耐药性,可以在田间其他植物都被杀死的情况

下生长。然而,抗草甘膦的“超级杂草”已经成为了

大豆田中的反复出现的问题,不仅令成本增加,还导

致了多种除草剂的混合使用,一些农民不得不舍弃他

们的农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从未将转基因食品认证为安全食品,

而是将它们指定为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因

而不要求进行食品安全测试。然而,“实质等同”概

念从未被科学地定义,也没有法律上的定义。

对农民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肉制品产量的蹿升已经改变了中国的谷物生产布局。

很多大豆农转而种植玉米,因为后者目前被当作粮食安全

作物而被加以保护,能够获得更高的农场收购价格。如果

玉米进口增加,这个状况可能会改变。

中国大豆农尚不能和价格便宜很多的美国和巴西大豆

相竞争,中国大豆产量持续下降。根据中国国家粮油信

息中心数据,2012 ~ 13 年,大豆种植面积比前一年减少

14.4%,又在2013~ 14销售年度再降4%,低至680万公顷,

产量为 1200 万吨。 国内大豆生产者专注于非转基因的国

内食品市场和日本等细分食品出口市场。

一位与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有关的大豆农解释了放开大

豆进口给大豆生产者带来的长期影响。他描述,由于跨国

公司在建设压榨厂和进口廉价大豆方面的重要角色,国产

大豆的分销被逐步局限于中国东北地区:

1985 年以前,低技术和老的经济体系导致大

豆产量很低。放开大豆进口鼓励农民更努力种植。

1985 年到 1990 年代早期,产量增加为原来的三倍,

产品的价格也上升了,农民获得了更多利润。1996

年前,中国最北部城市黑河产的大豆,卖到了最南

端的广东省。1996 年后,中国准备加入世贸组织,

大豆市场不景气。2005 年后,黑河的大豆只能卖

到中国中部的长江流域附近了。2007 年,黑河大

豆只能卖到更北部的黄河流域。这是因为大型国际

公司在中国南部开展了业务、建了厂。他们已经占

领了市场。

农民原本认为可以将大豆卖给工厂,因而对这

些新建的厂感到欢欣鼓舞。但是事实不是这样。国

外公司只是在中国建厂,却不买中国大豆。他们从

自己的国家买大豆。他们是逐利的。近几年,榨油

用的大豆基本只能在黑龙江省境内卖了,只有食品

用大豆能卖到黑龙江省之外。放开进口的最初几年,

市场缓慢缩小,接着迅速萎缩。现在黑龙江的市场

也危险了。这伤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

政府已经投资了玉米的集约化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

饲料需求,也有一部分用于加工业。这种集约化催生了单

一化种植园,导致物种多样性锐减,与阿根廷一样,强力

农用化学品和杂交种子的使用也增加了。这位大豆农讲述

了“德美亚”玉米种子的进驻东北的过程。 德美亚,顾名

思义,代表德国、美国和亚洲种子的杂交;它是由来自德

国的世界第五大种子公司 KWS 开发的非转基因杂交玉米

品种。该种子的几个版本据说可以抵御多种病虫害。根据

这位豆农所说:

2010 年和 2011 年,很多农民用德美亚玉米喂

禽类,但是今年没有人这么做了,因为很多农民说

它不好。但是这种玉米的产量高,当地政府非常喜

欢——玉米卖到了家禽养殖市场里,比如最大的家

禽养殖公司松原(Songyuan)。很多人只买德美亚

玉米,这也是为什么德美亚玉米的种植面积增长得

这么快。

现在德美亚玉米种到了中国北部,野生大豆唯

一的发源地将被摧毁,野生大豆即将灭绝。与德美

亚玉米配合使用的除草剂能杀死野生大豆……一般

除草剂见效较慢,几天才能见效。但德美亚玉米的

除草剂非常强力。

这位农民对他所在区域黑河的很多种大豆做出了评论,

还提到增产压力正在导致单一化种植面积扩张、破坏生态

多样性,让农民在气候变化面前脆弱不堪:

过去的品种里面有抗旱的。但现在,因为人们

过于关注庄稼的产量,抗旱的庄稼越种越少。这是

一个错误。虽然产出增加很多,但如果有灾害,产

量就会下降。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种庄稼。黑河是

野生大豆的发源地,这里的山里田里有数千种大豆

品种。在黑龙江应该设立非转基因大豆基地。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137

139

142

140

141

141

147

146

Page 28: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8

进口饲料还是肉制品

中国的农业政策制定者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一方面,

政府优先追求大量廉价的肉制品生产和谷物自给,这推动

了肉制品需求的增长(更详细的分析,请见 IATP 本系列报

告中的另一篇《中国的猪肉奇迹?中国猪肉产业的大型农

企与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农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土地和水资源的退化和短缺问题,政

府仍试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应当优先解决哪个问

题,如何才能在相互竞争的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呢?与养殖

业相关的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这已经让

一些中国专家、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开始质疑目前的肉制品

生产和消费方式。目前为止,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应当进口

饲料还是肉制品上。(不过也有一些人开始针对中国看似

难以抑制的肉制品需求、大规模的工业化,以及中国是否

事实上已经达到了“肉制品顶峰”等话题提出了重要疑问。)

中国土壤和水源的退化

国 内 生 产 集 约 化 的 努 力 也 让 中 国 付 出 了 巨 大 的 生

态 代 价。Langzhi et al. 2011 分 析 大 量 县 级 数 据, 发 现

1998 ~ 2003 年间,传统谷物主产区从中部、南部和东部地

区转移到了北部和东北地区。 大规模的城市化、稀少的廉

价耕地和国家农业政策都推动了这一转变。研究者发现,

高产已经造成了极高的环境压力,包括土地重度盐碱化和

急剧的水资源短缺。 在此之上,谷物生产北移至更加缺水

的脆弱生态系统,实际上或许带来了更大的环境挑战。例如,

2000 ~ 2006 年间,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下降了 61%。 因此,

讽刺的现实是,谷物生产正在转移至环境更容易被破坏的

地区。

与此同时,牲畜养殖的迅速增长和规模化正在带来极

大的土地和水污染。中国环境保护部 2010 年的调查显示,

牲畜养殖是水污染的最大原因之一,向水体中排放了全国

45% 的化学需氧量(是工业的四倍)和全国 25% 的氨(是

工业的三倍)。 养殖业与矿业和加工业带来的土壤重金属

污染和其他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也给土壤健康及农业

和粮食谷物生产带来了真实的挑战。中国权威机构还没有

公布 2010 年完成的全国土壤调查的结果。很多人猜测,调

查结果可能过于令人不安,因此政府正试图在公布之前准

备好充足的应对措施。

肉制品进口的支持者相信,进口牲畜能缓解中国与养

殖相关的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将较坏的影响

外部化。他们也将肉制品进口视为对中国粮食安全有利的

做法,因为中国有限的耕地和水资源可以被用来种植大米

和小麦。肉制品进口的一个支持观点是,由于中国肉制品

加工产能过剩,肉制品进口能允许中国公司在国内实现附

加值增长,而土地、水资源和饲料需求可以通过出口国来

满足。一位高级官员如此评论:

肉制品进口的第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减少粮食、饲料和大豆的进口。这样大豆农和粮农的利益就不会受到损害。第二点是环保压力。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中国农村。农村的很多河流都被污染了,主要是由于动物养殖。污染主要来自养猪场和养鸡场。为什么我们不得不继续污染环境?所以我认为进口肉制品比进口谷物要好。

而且在中国,动物养殖的模式是从美国学来的。这是不好的。我们本来是用传统方式来饲养动物。但是最近 20 年,我们从美国那里照搬来了饲料配方、动物品种和大规模养殖场。在辽宁,有上百万头规模的巨大养猪场。这不适合中国,因为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的资源。美国有很多玉米和大豆——饲料里的能量和蛋白。他们的玉米多到可以用来做乙醇。但是中国没有足够的玉米和大豆,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所以美国模式不适合中国。

不过其他中国专家的观点与之相反。他们和其他一些海

外专家相信,如果中国的肉制品开始依赖世界进口市场 ,

那么找到足够的供应将非常之难:

如果美国进口能满足中国 5% 的需求,我就已经认为非常难以置信了。肉制品贸易的利润很小,与疫病相关的风险高,所以中国很容易受价格波动的制约。进口一点可以,但不能太多。何况,中国消费者更喜欢鲜肉,而不是冻肉。谷物不会受同样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进口 10% 的谷物需求量要比进口 10% 的肉制品需求量更好。污染问题可以在国内通过技术来解决。例如,比起给史密斯菲尔德投资 71 亿美元,这笔钱用在国内来优化肉制品生产本是更好的选择。

另一位官员建议,中国需要重新定义粮食安全(和食

物自给),弱化对谷物自给的强调:

中国在未来十年如果不进口小麦和大米,就可能要靠进口来满足 15% 的玉米需求(2000 万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用大米来做饲料和进行加工了……我无法预测(未来)将发生什么,但是就算中国进口更多玉米,也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靠进口满足 20% 的总需求,又有什么不对呢?中国的谷物安全情况也在改变。并不只是谷物,人们吃的肉、蔬菜和水果比以前多得多,所以政府需要开始反思(食物自给的)定义。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148

149

150

151

152

Page 29: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29

另一方面,过去二十年由国家主导的对大规模肉制

品生产的支持,已经在国内创造出了一个实力强大且日

益全球化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利益集团(constituency of

companies),前者深深纠缠于供应链(肉制品加工、饲料、

疫苗等),后者创造出同时进口肉和饲料,并 / 或者出口

它们的强烈动机,该是出口还是进口,取决于企业的收益

底线和它们与供应链上其他全球化主体之间的协议。由私

有部门主导的史密斯菲尔德 - 双汇并购就是此类交易的一

个代表,它们的数量将在未来十年随着全球化养殖业自身

的持续整合与日趋金融化而大规模增加。

结论

在本世纪喂饱全球人口将需要多方位的行动,考虑分

配、平等、生态局限、气候变化、营养、企业权力、农村

生计和社会正义等多方面问题。这意味着不止中国,所有

国家政府都必须开始应对工业化农业生产,尤其是肉制品

生产的业已全球化了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工厂式养殖

场里的动物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谷物、土地和水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让农业商品供给变得更不可预测,

这些资源的供应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虽然联合国粮农组织、经合组织和其他投资银行将对

工业化肉制品的需求的增长视为理所应当的(大部分的预

期增长来自中国和印度),但它们并没有考虑到经合组织

国家(其肉类消费量依然远远超过健康水平)和发展中国

家未受质疑的肉制品需求所带来的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以

及气候、社会和公共健康影响。它们也未能指出,在政府

喂饱国民的方式中,世界贸易仍然只占一小部分。近期的

食品危机显示,在这个气候变化的时代,世界贸易可能甚

至是一条更加不可靠的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本报告展示了中国饲料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以及帮助

塑造了这一供应链的政策。报告演示了这一发展为中国和

全球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影响,以及它施加于中国本土的挑

战:肉制品生产和消费还要增加多少?谁来生产?谁来消

费?采用何种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对现在和未来、城

市和乡村来说有哪些代价?本报告试图展现中国和饲料出

口国的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生态和社会挑战,以评估未

来工业化肉制品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作

者希望,报告中的发现和分析能够推动更全面的讨论,以

对这些政策决策有所助益。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尾注

1. 例如 Grethe, Harald et al., How to Feed the World’s Growing Billions: Understanding FAO World Food Projec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Berlin: Heinrich Boll Foundation and WWF Deutschland, 2011).

2. Tony Weis, “The Meat of the Global Food Crisis”,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 40 (2013): 65.

3. FAO, Food Outlook: Biannual Report on Global Food Markets 2013 (Rome: FAO, 2013): 1. http://www.fao.org/docrep/018/al999e/al999e.pdf.

4. 同上。

5. 同上。

6. 同上。

7. Sophia Murphy, David Burch and Jennifer Clapp, Cereal Secrets: The World’s Largest Commodity Traders and Global Trends in Agriculture (Oxfam, 2012).

8. Tony Weis, 2013: 71.

9. 同上。

10. 同上。

11. Tony Weis, 2013: 68.

12. Rabobank International, 2010 Market Developments and Outlook (Rabobank, 2010).

13. Morgan Stanley, China Files: China’s Appetite for Protein Turns Global (Morgan Stanley, 2011)

14.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Foreign Agriculture Service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Oilseeds and Products Annual Report, Report # 13005 (Washington D.C, March 1, 2013).

15.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ECD-FAO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1-2020 (Paris: OECD/FAO, 2011):11.

16. The World Bank, “Data of Agricultural Land”, The World Bank,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AG.LND.AGRI.ZS/countries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17. 同上。

18. 对某美国谷物协会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

19. 对某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3日。

20. 韩长赋,《玉米论略》,《人民日报》2012年5月26日。

21. IATP and Mindi Schneider, Feeding China’s Pigs: Implica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China’s Smallholder Farmers and Food Security Minneapolis: IATP, 2011. http://www.iatp.org/files/2011_04_25_FeedingChinasPigs_0.pdf.

22. Emelie K. Peine, “Trading on Pork and Beans: Agribusi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azil-China-soy-pork Commodity Complex”, in The Ethics and Economics of Agrifood Competition, ed. Harvey S. James, Jr.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Press, 2013), 197.

23. 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Oilseeds and Products Annual Report, Report # 13005 (Beijing, March 1, 2013).

24. USDA FAS, “Table 07: Soybeans: World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Fas.usda.com, (October 12, 2013), http://www.fas.usda.gov/psdonline/psdreport.aspx?hidReportRe-trievalName=BVS&hidReportRetrievalID=706&hidReportRetrievalTemplateID=8.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25. 同上。

26. 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Oilseeds and Products Update, Report # CH13024, (Beijing, May 28, 2013).

27. 同上。

28. 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 China Agribusiness Industry Update Quarter 2 (2012):30 Accessed at: http://www.reportlinker.com/p0175966/China-Agribusiness-Re-port-Q2.html.

29. 同上。

30. 销售年度取决于具体商品。此处,销售年度为从十月起至次年九月。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Oilseeds and Products Annual Report, Report # 13005 (Beijing, March 1, 2013).

31. 同上。

32. 同上。

Page 30: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30

33. 同上。

34. IATP and Schneider, 2011.

35. 同上。

36. 同上。

37. Harvey S. James, Mary K. Hendrickson, and Philip H. Howard, “Networks, Power, and Dependency in the Agrifood Industry”, in The Ethics and Economics of Agrifood Competition, ed. Harvey S. James, Jr. (Dordrecht: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Press,2013),99-126.

38. http://www.ft.com/intl/cms/s/0/baa9cb26-e6c1-11e1-af33-00144feab49a.html#axzz2EcAqOayy.

39. Steve McCorriston and Donald MacLaren, “De-regulation as (Welfare Reducing) Trade Reform: The Case of the Australian Wheat Board”,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89 (2007): 637-650。2004年,该公司从全名中去掉了“进出口”三字,

改为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再度更名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40. 同上。

41. 详细数据,见 IATP and Schneider, 2011。

42. 同上。

43. Murphy, Burch & Clapp, 2012: 39.

44. 韩长赋,《玉米论略》,《人民日报》2012年5月26日。

45. GRAIN — Home. “GRAIN — Who will feed China: Agribusiness or its own farmers? Decisions in Beijing echo around the world”, Grain.org,http://www.grain.org/article/entries/4546-who-will-feed-china-agribusiness-or-its-own-farmers-decisions-in-beijing-echo-around-the-world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46. 对某美国谷物产业协会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

47. 取决于不同生产过程 ,预混料在完整的饲料或“配合”饲料中的比例大致为4~5%。

48. 对某美国谷物产业协会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

49. Morgan Stanley, 2011.

50. 同年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9.598亿吨。USDA FAS, Grain: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Circular Series: FG 07-13 (Washington, DC, July 2013).

51. 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Grain and Feed Update. Report Number: 13029 (Beijing, June 28, 2013). 1.56亿吨是2013/14年度的需求量。

52. 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Grain and Feed Update – May 2012, Report # CH 12038 (Washington D.C.: June 1, 2012).

53. “浓缩”饲料是一种以能量或蛋白质为主的工业化补充饲料,养殖户可用它提高家

庭自产饲料的营养含量。在中国,养殖户常用的补充饲料是浓缩蛋白饲料。“配合”饲

料则是成份完整的工业化饲料,有些含预混剂,有些不含。

54. 韩长赋,《玉米论略》,《人民日报》,2012年5月26日。

55. 对某国际金融研究所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

56.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Failure to Yield: Biotechnology’s Broken Promises. Issue Briefing, (UCS, 2009).

57. 韩长赋,《玉米论略》,《人民日报》,2012年5月26日。

58. 同上。 玉米的种植面积所占比例从1950年代的11.3%增加至1990年代的20.4%。

59. 对某中国农业大学一位饲料专家的采访,北京,2013年6月5日。

60. Michael Jewison and Fred Gale, China’s Market for Dried Distillers Grains and the Key Influences on its Longer Run Potential, (USDA ERS, 2012).

61. 此处的分析基于Mindi Schneider的研究。

62. GRAIN — Home. “GRAIN — Who will feed China: Agribusiness or its own farmers? Decisions in Beijing echo around the world”, Grain.org,http://www.grain.org/article/entries/4546-who-will-feed-china-agribusiness-or-its-own-farmers-decisions-in-beijing-echo-around-the-world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63. Alison Leung, “China’s New Hope to set up overseas investment fund”, Reuters, Nov 16, 2011,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1/11/16/us-newhope-idUSTRE-7AF0MN20111116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64. 对某美国谷物产业协会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以及对某国际金融

研究所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

65. 例如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243905及http://www.cav.net.cn/magzine/zhuanti/201309。

66.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Foreign Agriculture Service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Oilseeds and Products Annual Report, Report # 13005 (Washington D.C, March 1, 2013).

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67. Ina Enting, Berry Wang, Xiaoyong Zhang, and Gert V. Duinkerken. The Animal Feed Chain in China: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Quality and Safety Arrangements. (Beijing: Embassy of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2010).

68. 同上。

69. 对某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3日。

70. Enting et al., 2010.

71. 对某美国谷物产业协会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2日。

72. Iowa Soybean Association, “China: The World’s Largest Soybean Importer and Consumer”, Iasoybeans.com, March 13, 2012, http://www.iasoybeans.com/chin-ablog2012/?page_id=105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73. David Lin. China’s Feed Sector Consolidation. (August 2012) FEED Business Worldwide, accessed at: http://www.efeedlink.com/contents/08-20-2012/78965fc9-92d7-4907-af7a-aa8439861623-d001.html.

74. 同上。

75. 对某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3日。

76. David Lin “China’s Feed Sector Consolidation.” (August 2012) FEED Business Worldwide, accessed at: http://www.efeedlink.com/contents/08-20-2012/78965fc9-92d7-4907-af7a-aa8439861623-d001.html and USDA FAS.

77. 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Grain and Feed Update, Report Number: 13029 (Beijing, June 28, 2013).

78. USDA FAS, GAIN Report: China PRC Grain and Feed Annual, Report Number: 13015 (Beijing, March 29, 2013).

79. WATT, “Leading Feed Producers Ranked by Volume, ” WATT, http://www.wattagnet.com/FeedTable.html.

80. Peine, 2013: 205.

81. 同上。

82. 同上。

83. 同上。

84. 对中国国务院某高级官员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31日。

85. Mandy Zuo”,Ukraine to Become China’s Largest Overseas Farmer in 3m Hectare Deal”, Scmp.com, September 23, 2013. http://www.scmp.com/news/china/article/1314902/ukraine-become-chinas-largest-overseas-farmer-3m-hectare-deal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86. 对某国际食品政策机构一位代表的采访,北京,2013年5月23日。

87. Carin Smaller, Qiu Wei and Liu Yalan, Farmland and Water: China Invests Abroad. (IISD, 2012) Accessed at: http://www.iisd.org/publications/pub.aspx?pno=1687.

88. Carrie Brown-Lima, Melissa Cooney and David Cleary, An Overview of the Brazil China Soybean Trade and Its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TNC, 2010) Accessed at: http://www.nature.org/ourinitiatives/regions/southamerica/brazil/explore/brazil-china-soybean-trade.pdf.

89. 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服务局数据显示,巴西2011/12年度总产量为6650万吨,出

口量为3191万吨,其中向中国出口2227万吨;出处:USDA FAS 2013: Brazil Oilseeds and Products Annual, 2013-14 Record Soybean Production Forecast at 85 mmt, GAIN Report BR0908, March 28, Accessed at: http://gain.fas.usda.gov/Recent%20GAIN%20Publications/Oilseeds%20and%20Products%20Annual_Brasilia_Brazil_3-28-2013.pdf.

90. Carrie Brown-Lima, Melissa Cooney and David Cleary, 2010: 16.

91.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The Global Power of Brazilian Agri-business: A Report from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The Economist, 2010), 9. Accessed at: http://www.slideshare.net/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the-global-power-of-brazilian-agribusiness-eiu-report-dec-10.

92. Beidahuang Group, “Brief Introduction of Beidahuang Group”, Beidahuang Group, http://www.chinabdh.com/english/index_2.htm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93. 由绿色和平中国根据行业数据计算得出。

94. Peine, 2013: 205.

95. 本节内容基于绿色和平中国Kees Kodde和Shuxuan Chen的研究。

96. Quanlin Qiu, “Brazil looks to China for investment”, China Daily, October 18, 2012, http://www.chinadaily.com.cn/business/2012-10/18/content_15827895.htm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97. Jia Chen, “Companies keep eyes on market in Brazil”, China Daily, November 27, 2012, http://www.chinadaily.com.cn/business/overseascnep/2012-11/27/content_15963431.htm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Page 31: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

31

98. Bao Chang, “CGG is Setting up a Soybean Base in Brazil”, Farmlandgrab.org, November 24, 2011, http://farmlandgrab.org/post/view/19650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99. Li Xin, “Chongqing Grain Seeks State Firms to Back $2.47 bln Brazil Soybean Facility”, Farmlandgrab.org, March 1, 2011,

100. Bao Chang, “CGG is Setting up a Soybean Base in Brazil”, Farmlandgrab.org, November 24, 2011, http://farmlandgrab.org/post/view/19650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1. Radio New Zealand, “New Bid to Buy Crafar Farms Expected This Week”, Farmlandgrab.org, April 12, 2011, http://farmlandgrab.org/post/view/18430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2. McDonalds, “Keystone Foods”, McDonalds, http://www.mcdonalds.com/us/en/food/food_quality/see_what_we_are_made_of/meet_our_suppliers/keystone_foods.html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3. Marfrig Group, “Corporate Profile and History”, Marfrig Group, http://ir.marfrig.com.br/eng/grupomarfrig/perfil.asp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4. Marfrig Group, “Marfrig Announces Investment in China”, Marfrig Group, http://www.keystonefoods.com/Portals/23128/images/press-releases/marfrigkey-stonechinajvs.pdf.

105. 同上。

106. Shuo Huang, “Brazil eyes growing agribusiness in China”, China Daily, November 15, 2012, http://www.chinadaily.com.cn/world/2012-11/15/content_15933314.htm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7. Agence France-Presse, “Editor’s Choice”, AFP, http://www.afp.com/en/node/759274/#.UMsQ7OhUwMY.gmail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8. Naomi Mapstone, “China Eyes Latin American Agribusiness”, Farmlandgrab.org, December 16, 2011, http://farmlandgrab.org/post/view/19830#sthash.bAd6fGrL.dpuf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09. Nadia Pontes, “Brazil to Take Soy Lead with Respect for Rainforest”, Dw.de, http://www.dw.de/brazil-to-take-soy-lead-with-respect-for-rainforest/a-16547231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10. Green Peace, Cargill-Eating up the Amazon (Green Peace, 2006).

111. 同上。

112. 同上,21。

113. 同上。

114. 同上。

115. Cargill, Responsible Soy Production, Cargill, http:// http://www.cargill.com/corporate-responsibility/pov/soy-production/responsible-soy-production-amazon/index.jsp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16. Aboive, “The Soy Moratorium Will be Renewed for Another Year”, Abiove, http://www.abiove.com.br/english/sustent/abiove_release_moratoria_13out11_us.pdf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17. Soy Task Force, Soy Moratorium: Mapping and Monitoring Soybean in the Amazon Biome - 5th Year. Soy Task Force, 2012.

118. Aboive, “The Soy Moratorium Will be Renewed for Another Year”, Abiove, http://www.abiove.com.br/english/sustent/abiove_release_moratoria_13out11_us.pdf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19. LDPI, “Shifting the Debate about Responsible Soy Production in Paragua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Five Claims abou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Working Paper 23, 2013).

120. Arima, Eugenio Y et al., Statistical confirmation of indirect land use change in the Brazilian Amazon Environ. Res. Letters 6 (April-June 2011), http://iopscience.iop.org/1748-9326/6/2/024010/fulltext/.

121. 见LDPI, “Shifting the Debate about Responsible Soy Production in Paragua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Five Claims about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Working Paper 23, 2013).

122. Soybean And Corn Advisor, “Herbicide Resistant Weeds Becoming Bigger Problem in Brazil”, Soybeanandcorn.com, November 19, 2012. http://www.soybean-sandcorn.com/news/Nov19_12-Herbicide-Resistant-Weeds-Becoming-Bigger-Prob-lem-in-Brazil, (accessed December 19, 2013).

123. Carrie Brown-Lima, Melissa Cooney and David Cleary, 2010:26.

124. 同上,p.27。

饲料饥饿:中国的工业化肉制品需求及其影响

125. Peine, 2013: 195.

126. USDA FAS, Gain Report. Argentina: Oilseeds and Products Annual, (Buenos Aires, March 25, 2013).

127. 同上。

128. Pablo Lapegna, “Notes from the Field: The Expansion of Transgenic Soybeans and the Killing of Indigenous Peasants in Argentina”, Societies Without Border 8 (September 2013): 291-308. Accessed at: http://societieswithoutborders.com/.

129. 同上。

130. 同上。

131. 同上。

132. Warren, Michael and Natacha Pisarenko, “As Argentina’s Pesticide Use Increases, Many Worry About Growing Link to Health Problems”, Huffingtonpost.com, October 20, 2013,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10/20/argentina-pesticides-health-prob-lems_n_4131825.html (accessed October 27, 2013).

133. Pablo Lapegna, “(Forthcoming) Global Ethnograph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n Argentina: On Adoptions, Resistances, and Adapt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Special issue on “Global Ethnography and Transnationalism.

134. Hugh Bronstein, “Exclusive: China approves genetically modified Argentine corn shipment”, Reuters, August 6, 2013,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08/06/us-ar-gentina-china-corn-idUSBRE97515E20130806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135. Bloomberg News, “China COFCO Said to Buy First Argentine Corn Cargo after Accord”, Bloonberg.com, June 4 2013,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6-04/china-cofco-said-to-buy-first-argentine-corn-cargo-after-accord.html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136. Agrimoney.com, “China turns to GM corn in battle to raise output”, agrimoney.com, September 29, 2011, http://www.agrimoney.com/news/china-turns-to-gm-corn-in-battle-to-raise-output--3658.html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137. Jonathan Benson, “China approves three new GMO seed varieties for import”, Natural News, June 22, 2013, http://www.naturalnews.com/040895_china_gm_seed_gmo_food.html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138. USDA ERS 2013.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arieties of corn, upland cotton, and soybeans, by State and for the Unites States, 2000-13 (Data set) Accessed at: http://www.ers.usda.gov/data-products/adoption-of-genetically-engineered-crops-in-the-us.aspx#.UpQOleLvadk.

139. UCS, 2009.

140. Michael Antoniou, et al., GM Soy—Sustainable? Responsible? (Vienna: GLS Gemeinschaftsbank eG and ARGE Gentechnik-frei, 2010).

141. 同上。

142. 同上。

143. Melinda Meador and Bugang Wu. GAIN Report: China-No.1 Document 2013. Beijing: USDA FAS, 2013.

144. 同上。

145. 同上。

146. Michael Riedel, GAIN Report: China-Oil Seeds and Product Update – June 2013. Washington D.C.: USDA FAS, 2013.

147. “德美亚”隐含“德国”、“美国”与“亚洲”之义。该玉米种子由黑龙江省垦丰种业

有限公司在中国销售。见http://www.kwschina.com/go/id/ekuq。

148. Langzhi et al., “Land Us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 of Wheat, Rice and Corn Production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2 (2011):461–473.

149. 同上。

150. 同上。

151. Fred Gale, “Livestock Pollution: Women Worried”, dimsums.blogspot.com, January 30, 2013, http://dimsums.blogspot.com/search?q=water+pollution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152. Fred Gale, “China Flour: Leaded or Unleaded”, dimsums.blogspot.com, December 13, 2013, http://dimsums.blogspot.com/search/label/pollution (accessed January 27, 2014).

Page 32: 全球肉业集群:中国系列 - IATP web 20170317.pdf · The Need for Feed: China’s Demand for Industrialized Meat and Its Impacts By Shefali Sharma Chinese translation by 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