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Chapter 11

  • Upload
    sugar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市場失靈. 市場經濟未能使經濟狀態滿足柏瑞圖效率,稱為市場失靈。 市場失靈現象包括三種情況: 經濟社會並非處於完全競爭市場 ( 獨佔、寡佔 ) 公共財不能透過市場經濟來提供 ( 產生 free rider) 經濟行為發生外部效果 ( 外部利益、外部成本 ). 公共財 ( 一 ). 財貨同時具有消費的敵對性與排他性者,稱為私有財。 財貨同時具有消費非敵對性與無排他性者,稱為公共財 消費敵對性( rivalry ) 是指財貨給某人消費後,其他人就不能消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hapter  11
Page 2: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2

Chapter 11

Page 3: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3

市場失靈市場經濟未能使經濟狀態滿足柏瑞圖效率,稱為市場失靈。

市場失靈現象包括三種情況:

經濟社會並非處於完全競爭市場 ( 獨佔、寡佔 )

公共財不能透過市場經濟來提供 ( 產生 free ride

r)

經濟行為發生外部效果 ( 外部利益、外部成本 )

Page 4: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4

公共財 ( 一 )

財貨同時具有消費的敵對性與排他性者,稱為私有財。

財貨同時具有消費非敵對性與無排他性者,稱為公共財

消費敵對性( rivalry )是指財貨給某人消費後,其他人就不能消費。

消費排他性( excludability )是指財貨的供給者,可以在技術上做到讓該財貨給那些人消費,或不給那些人消費,但不一定代表付費才能享受。

Page 5: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5

公共財 ( 二 )

既不屬於私有財也不屬於公共財的所有財貨 , 均稱為混合財 (mixed goods) 。例如:沒坐滿的電影院。

公共財因為具有排他性,所以人們即使需要公共財,也會假裝不需要,寧願坐享其成,於是導致搭便車問題 (free-rider problem) ,因此須由政府提供。

政府提供公共財,是指政府向民間購買公共財,不必然是由政府負責公共財的生產。

Page 6: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6

公共財 ( 三 )

具有消費非敵對性的財貨,其總需求曲線應由個別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垂直加總得出。

左圖中 fhbc 為公共財總需求,為焦焦與阿亮需求之垂直加總。

最適巡邏次數(公共財數量)為 G0。

圖 11.1 公共財的需求

焦焦的需求

G0

h

b

ce

Page 7: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7

公共財 ( 四 )

就社會總體而言,公共財在「數量」上不需水平加總,而應在「願付價格」上累加求和,方能得知社會整體對公共財願意支付的總價。

消費者習於隱藏其對公共財的需求,故政府實際上並不能確切掌握每個人對公共財的真正需求,於是也無從據以推導公共財的總需求。

上述推導公共財總需求的說明只能為政府應該提供多少公共財 , 提出一個概念。不像私有財的生產與消費可以直接由市場機能的運作來決定。

Page 8: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8

外部效果

實例:發電廠、冷媒、捷運、 B 型肝炎疫苗。

在經濟活動中,某些產品的消費或生產行為,會使得交易雙方以外的第三者產生利得或損失;而這些受影響的第三者,或者無須為所獲利得而負擔費用,或者無法就所受損失而要求補償,這種現象稱為外部效果。

外部效果發生的原因,和私有財產權難以主張有關。

Page 9: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9

外部成本與課稅 ( 一 )

對於產生外部成本的經濟行為,可以採取課徵從量稅方式,抑制至最適水準。而從量稅的單位稅負等於經濟行為的邊際外部成本。

換言之,政府可以利用課稅懲罰外部成本行為,或利用補貼獎勵外部利益行為,使外部效果得以內部化(internalize) 。

Page 10: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0

MSC=MC+MEC

MEC

MC

外部成本與課稅 ( 二 )

邊際外部成本 (marginal

external costs) 曲線以圖中之 MEC 線表示 。

邊際社會成本 (marginal

social costs, MSC) ,應為購買香煙之邊際成本 (MC) 與邊際外部成本 (MEC) 之和。

課稅 (T) 為 P2-P1=MEC(Q2)圖 11.2 課稅與外部成本內部化

Page 11: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1

外部利益與補貼對具有外部利益的經濟行為可採取「補貼」,誘使該行為至最適水準。而單位補貼額應等於該經濟行為所創造的邊際外部利益。各曲線意義:

MEB :邊際外部利益曲線MB :邊際利益曲線

MSB :邊際社會利益曲線

左圖中補貼為 P2-P1= MEB

MSB=MB+MEB

MEBD=MB

$

圖 11.3 補貼與外部利益內部化

P2

P1

Q1Q20 捷運旅次

MC

Page 12: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2

寇斯定理

寇斯定理主張政府對外部效果賦予財產權,並確定該財產權的歸屬。無論財產權歸屬於何方,外部效果的製造者和受影響者均會透過協議補償方式,調整外部效果至社會最適水準。所以政府不需對外部效果的經濟行為進行任何市場干預。

一個重要的假設:協議過程不須付出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 。交易成本乃指協議雙方為達成一致結論,因而必須付出的時間、精神或物質耗損。

交易成本將隨協議人數增加而上升,且人數增加後也會出現搭便車的問題 。

Page 13: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3

政府的經濟角色

政府的經濟功能

經濟公平:定義隨社會價值觀不同而有不同判準。為實現經濟公平而由政府採取所得重分配。

人權:涉及人性尊嚴的基本需求,應由政府出面規劃。

經濟安定:就業市場、貨幣市場、國際收支、財政收支的安定。

Page 14: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4

政府失靈的原因

依賴政府介入市場,未必能發揮經濟效率、公平與安定的功能 ; 或者即使能夠發揮上述功能,卻也會使社會付出相當代價。這種現象稱為政府失靈 (government failure) 。

政府失靈的原因 :

政府部門的各個成員,都是個人效用極大化的追求者,難免會「假政府之名,行個人效用極大化之實」。社會大眾對公共政策的偏好往往不同,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規定下,結果自然難以盡善盡美。

Page 15: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5

永續發展自然資源依其性質可區分為可再生資源 (renewable resources) 及不可再生資源 (nonrenewable resources) 兩大類。所謂永續發展,乃是指在環境資源承載力的限制條件下,經濟發展應使自然資源能滿足當代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的利益。又可稱為柏瑞圖永續性 (Pareto sustainability) 。建立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措施,非但與經濟發展不會有所衝突,而且還有助於長期經濟發展。但若勉強去達到「零污染」,往往得付出極其昂貴的代價。

Page 16: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6

環境污染與防治

人類隨經濟發展而日漸增加的污染,主要有來自製造業或工廠所產生的各種工業污染,以及政府部門的公共設施 ( 如道路與水庫等 ) 導致的水土保持破壞,或生態環境污染。此外,一般家庭的廢水、車輛排放以及各種農牧活動,也都是重要的污染環境因素。

環境污染防治措施的重點,包括減少污染源,以及減少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量。

Page 17: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7

污染防治的方法

直接管制:由政府針對不同性質污染源,分別訂定可計量的污染排放標準,或者直接禁止。

污染稅:先測量污染源在一定期間內排放的污染量,再據以計算稅負。

課徵污染稅和直接管制措施相比較,後者是以行政權為依靠,對特定污染行為採取「禁止」的手段,而前者則以加重污染行為的經濟負擔為誘因,達到「寓禁於徵」的目的。

Page 18: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8

總防治污染成本比較

Page 19: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19

其他污染防治措施

補貼:為了緩和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間的矛盾 , 政府有時也會改採以獎勵代替懲罰 , 即以補貼代替課稅方式 , 達到污染防制目的。

補貼代替課稅有外部效果未能內部化的缺憾,有時未必能達到污染防制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污染產業過度成長,並使社會整體的環境品質因此惡化。

Page 20: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20

可轉讓排放許可

可轉讓排放許可,乃是由政府先設定整體社會的目標總污染量,並根據此一污染量出售排放許可。凡污染者必須購買排放許可,並且依所購買的排放許可量從事污染排放。此外,任何人皆可以購買及轉讓此類排放許可。

廠商之間可以透過彼此購買許可證,而促成防治污染成本高的廠商,向防治污染成本低的廠商購買許可證,以節省防治污染成本。

Page 21: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21

環境財產權

可轉讓排放許可,即為一種環境財產權的「轉讓」。依據寇斯主張,這樣的轉讓交易可提升效率。

對於具有鄰避現象的投資計畫,直接訴諸地方公民投票的方式作為解決爭議的手段,往往並不是最好的方法。

只要能夠達成協議,則表示投資設廠的外部成本 ( 公害 ) ,已由投資者 (污染者 ) 透過補償而吸收 (內部化 ) 。

Page 22: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22

案例分析:全球暖化溫室效應擴大→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氣溫明顯升高。

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997年聯合國在日本京都制定「京都議定書」。

簽署國家有義務在 2008 年至 2012 年間,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與 1990 年相比減少 5.2% 。

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但未簽署。

開發中國家,亦未納入受規範限制國家。

京都議定書有所不足;只能緩和,並不能改變全球暖化的趨勢。

Page 23: Chapter  11

經濟學 Chapter 11 市場失靈與政府管制

1-23

End of Chapter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