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出國報告:研討會 第八屆 環太平洋社區設計會議 Green Community DesignThe 8th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Rim Community Design network 經驗報告 服務機關:台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姓名:李佳璇 碩士班研究生 派赴國家:韓國首爾 出國期間:2012/8/21~8/25 報告日期:2012/9/5 經費來源:學校補助+自籌

Chia Hsuan Lee 出國報告...3 態旅遊為社區產業),其他研究案例多集中於都市中公共空間的園藝化操作(城 市花園或都市農園)與地方社區之發展影響,主要論點為種花或種菜不僅可美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hia Hsuan Lee 出國報告...3 態旅遊為社區產業),其他研究案例多集中於都市中公共空間的園藝化操作(城 市花園或都市農園)與地方社區之發展影響,主要論點為種花或種菜不僅可美

出國報告:研討會

第八屆 環太平洋社區設計會議

Green Community Design: The 8th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Rim Community Design

network 經驗報告

服務機關:台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姓名:李佳璇 碩士班研究生

派赴國家:韓國首爾

出國期間:2012/8/21~8/25

報告日期:2012/9/5

經費來源:學校補助+自籌

Page 2: Chia Hsuan Lee 出國報告...3 態旅遊為社區產業),其他研究案例多集中於都市中公共空間的園藝化操作(城 市花園或都市農園)與地方社區之發展影響,主要論點為種花或種菜不僅可美

2

一、目的

本次前往韓國首爾參與 The 8th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Rim Community Design network,了解目前環太平洋地區國家在社區綠色生活設計之取向與討論

議題,同時發表與張聖琳副教授共同撰寫之論文“Peri-urban Agriculture for Green Life In the Metropolitan Taipei”(詳附件)。另外,延續去年(2011)由城鄉所張

聖琳副教授結合校外資源共同舉辦之「開放空間、護育城市國際論壇」所建立

之網絡,持續加強彼此之學術交流與合作管道。

二、議程參與摘要

整個研討會由首爾大學(環境研究所)與 Seoul Institute(為首爾城市的半

官方智庫機構)共同主辦。議程共三日:第一日(8/22)為研討會的開幕與專

題演講,第二日(8/23)為分場之議題性論文發表與討論,最後一日(8/24)為

首爾城市案例之旅。

第一日議程在首爾市區的 COEX Center 舉辦。上午邀請了首爾市長為此研

討會錄製一段歡迎詞作為研討會之開場,稍後以都市社區於二次戰後的發展途

徑與面臨的挑戰為主題,韓國 Suwon 城市之發展治理與美國社區設計之民主議

題,發表了三場專題。下午則分別由來自六個國家(韓、日、台、美、德、法)

共八位講者,圍繞著社區為本的設計核心,演出七場涵蓋了都市綠色空間與路

色治理的專題演講,從都市化發展下、城市更新的市民運動到公共空間之綠化

的新解與實踐方式,包含了對市民作為城市空間主體與社區參與的反思與設計

的社會正義哲學討論。 晚上並安排由 Seoul Institute 提供開幕晚宴。

第二日則班師回到首爾大學進行議程,總共有八個主題場次,在四個場地

分為上、下午兩個時段進行。主題包含:Re-Envisioning of Community Design、

Urban Gardening and Urban Agriculture、Community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Green design and Community、Community Design and Placemaking、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and Neighborhood Planning、Community Policies and Democracy、

Community Business and Social Enterprise 。 我 所 參 加 的 是 Re-Envisioning of

Community Design 以及論文發表的 Urban Gardening and Urban Agriculture 兩個場次。

在上午的 Re-Envisioning of Community Design 場次,包含來自台灣、日本、美國

及韓國幾個城市最近的城市發展與治理案例:台灣方面談到台北城市好好看政

策系列下,將開發前暫時性綠地轉換為社區公園的實驗成果,以及雲林林內鄉

在莫拉克風災後毀壞的小學,如何結合在地原住民傳統智慧重建森林小學的案

例;日本發表了如何利用 IT 技術與軟體設計,進一步結合手機功能,使一般大

眾在各時各地使用手機上傳照片的同時,無形中協助建立了空間地景資料庫與

分享平台,以及東日本在 311 災後的淹沒地區(非災難中心地區),以植花恢復

毀棄空間並重建社區共識;美國以郊區城市為案例,提出區域的永續性設計在

於提供可負擔的社會住宅(affordable house)為社區基礎,進行區域性的空間功

能與社會福利改造;韓國則重新檢視十九世紀末的住宅運動,以都市花園之規

劃所帶來的社會福利與療癒功能對社區的影響。下午場次專注於都市園藝與都

市農業的議題,參與本場次的發表人同樣有台灣、日本、美國與韓國:除了一

場從規劃角度進行美國「花園城市」理論的發展與實踐回顧、及以首爾附近著

名的生態村落 Neungnae 1-ri Village(以種植荷花復興環境生態為名並發展出生

Page 3: Chia Hsuan Lee 出國報告...3 態旅遊為社區產業),其他研究案例多集中於都市中公共空間的園藝化操作(城 市花園或都市農園)與地方社區之發展影響,主要論點為種花或種菜不僅可美

3

態旅遊為社區產業),其他研究案例多集中於都市中公共空間的園藝化操作(城

市花園或都市農園)與地方社區之發展影響,主要論點為種花或種菜不僅可美

化環境,由社區為經營核心之城市花園更能提昇社區內部之互動,其操作並對

兒童產生具有環境教育功能之意義。

會議第三日,由主辦單位安排了首爾城市及近郊的參訪行程,四條路線之

主題分別為:Urban Agriculture、Community Design、Hongik University Area、

Urban Regeneration。基於近來的研究關注選擇了 Urban Agriculture 路線,參訪了

Nanji Noeul Park、Mullae-dong 及 Nodle Island 三個地方。

❚ Nanji Noeul Park

這座位於首爾麻浦區上岩洞的天空公

園,從 1978 年起即曾是首爾的掩埋場,

嚴重污染當地水質、土壤與空氣。1991

年首爾市政府意識到未來環境的保存與

市民在公共空間上的權益,1993 年決定

關閉掩埋場修養生息,並於 1996 年宣布

該地將配合舉辦第十七屆世界盃足球

賽,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造計畫。

首爾市政府以 15 年的時間,耗費 11,700 萬美元重整土地,整治各項環境污染問

題,重建生態系統,另花費 7,800 萬於原址規劃建造公園。如今,該地成為有五

個主題公園的環境生能公園,提供首爾市民進行露營、烤肉、度假、郊遊野餐

等戶外活動,以及自然山林的休憩需求。同時,此公園並具備垃圾填埋氣回收

利用設備,以大陽能、風力、氫氣發電機、地熱設備等多種新再生能源設備提

供周邊市民的能源需求。目前,首爾市政府正在此地進行另一項計畫,預計到

2015 年,將岩洞區再改造為數位城市,屆時,這個曾經是首爾城市的掩埋場與

周邊區域,將再次變身為兼具 IC 與環保生態的「明日城市」。

❚ Mullae-dong

此區為首爾城市裡於六零年代崛起的工

業區,充滿中小型鋼鐵工廠,因產業政

策而在八零年代開始沒落衰退,成為都

市毒瘤。2005 年一些藝術工作者因為租

金便宜而陸續遷移此處,開始了一連串

藝術介入環境的計畫與行動。

目前影響的環境改造包括牆壁塗鴉與彩

繪、結合地方工廠之資材創作的藝術作

品、咖啡館與展覽空間、以及利用街角

及屋頂創造的綠色耕種空間。形塑出工

業與藝術村的交融地景。

圖片來源:http://seouladaptations.blogspot.tw/

Page 4: Chia Hsuan Lee 出國報告...3 態旅遊為社區產業),其他研究案例多集中於都市中公共空間的園藝化操作(城 市花園或都市農園)與地方社區之發展影響,主要論點為種花或種菜不僅可美

4

❚ Nodeul Island

圖片來源:

http://english.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2/08/13/2012081

301087.html

據稱為首爾城市裡唯一的菜園,位於漢

江上,為漢江過橋之一的基礎沙島。約

一萬平方公尺的面積,提供了首爾市民

體驗耕種的場所,並且推出耕種課程

等,採用的種植方式均強調無毒有機。

另外管理單位並在此實驗稻米種植,希

望找出最適宜於在地耕種的品種。

但目前首爾市政府有計畫將此區規劃為

歌劇院,市民農園的去留仍未成定數。

參訪行程結束後,並進行了分組的工作坊討論,總結三天來的議題與關鍵。

三、心得

今年環太平洋社區設計會議的主題定名為 “Green Community Design”,因此

有機會透過幾個不同文化脈絡的社會,去認識他們所定義的「綠社區」概念。

由於受到台灣社區營造發展的影響,我對於「社區」一詞的認識最早來自於都

市以外區域的實踐,此次幾個城市與案例不約而同將城市設計中「公共」之意

涵,進一步分別出以社區作為主體的設計途徑,標示了城市發展下空間由公領

域到私領域更為多元複雜的層次與社會意義,同時也彰顯了以人作為空間核心

的關懷(而不再只是經濟發展)正重新回到城市設計與規劃的議題之中。

在我所關注的都市農學議題方面,雖然近年因為糧食議題的升溫,農業問

題頻頻受到重視,都市農業議題也隨之興起,但在這次的議題中,都市農業仍

與都市園藝放在同一個討論項下。事實上,都市農業的內容極為複雜,不僅貼

近日常生活飲食議題、也反應著亞洲農業社會傳統的文化脈絡,與美國或歐洲

國家的社區菜園等概念與起源有相當的差異,然前仍然受限於功能性觀點的討

論(休閒、美化、教育),可以預見這個議題的發展將需要更多的研究與更深層

來自於文化角度的詮釋,並且在城市糧食議題的治理、空間規劃與地方創造上,

還需要更廣泛的連結與創意的實踐。

另外,參照首爾都市農業的參訪行程裡的三個案例,一個為實驗性且不對

外開放的菜園、一個為藝術工作下的創生菜園、一個為尚無法確定去留的市民

菜園,顯見這個城市正在從各種不同的面向萌芽出耕種的概念與需求。以都市

農學作為城市未來規劃的概念之一,現階段台北/台灣相對保留了更好的空間與

發展機會,鏈結著深厚的耕種文化與未來永續生活的概念,適足以再思考如何

以此長出獨特的台灣設計與規劃經驗。

四、附件

1. 會議發表邀請涵

2. 發表論文:Peri-urban Agriculture for Green Life In the Metropolitan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