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家長教師會 聯合會訊 第 二 十 期 二零零五年六月 1 建議及呼籲 就調查所得,家校會副主席曾潔雯博士在 新聞簡介會上指出,香港人工作繁忙,每 天陪伴子女時間有限,極需創設有素質的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活動上,例如:親子閱讀、陪伴子女往博 物館、圖書館等地方。如果父母能夠每星 期定時與子女一起在家吃飯,多參加學校 /家長教師會所舉辦的活動,定必可以增 進彼此間的了解和溝通。 曾博士又指出,父母的努力與付出,也需 要獲得子女及學校的配合與支援。在子女 方面,他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分擔繁重 的家務,自己檢查功課,珍惜與父母相聚 時間以及與父母講述日常在學校發生的事 情,這都能給予父母精神及體力上的支 持,令彼此關係更進一步。在學校方面, 曾博士希望學校或家長教師會能舉辦更 多的親子活動及講座,讓家長通過這些渠 道,與子女共同參與,促進相互的了解。 家校會主席張國華博士在新聞簡介會上則 向父親們呼籲:「丈夫亦有責任分擔家庭 的工作,多陪子女,提升親子關係。」他 希望僱主能讓僱員靈活調動假期或舉辦一 些家庭親子活動,讓員工可陪伴子女,增 進員工的親子關係。 分享嘉賓心聲 照顧家庭靠齊心 父母分工孩子親 何志忠先生及其家人在新聞簡介會上被邀 請作嘉賓,分享他們是如何互相配合,安 排親子時間,維繫彼此感情。 有固定上下班時間的何志忠先生說:「每 晚回家和兒子吃飯,如有時間,還會一起 到附近公園散步、聊天。」至於需要輪班 工作的何太說:「如當天因輪班而見不到 孩子,我會在白板留言與孩子溝通;由於 我的假期較有彈性,我盡量會抽時間陪伴 兒子參加課外活動。」 何小朋友說:「能夠跟爸爸媽媽在一起, 不用買玩具,也覺得開心。」 前,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 校會)委託理工大學進行一項電話問 卷調查,主要目的為搜集現有就讀小學子女 的家長日常陪伴子女狀況及親子方法、他們 在子女假期及自己放假時陪伴子女狀況及他 們對親子關係的自我評價。有關調查結果已 在2005年3月24日的新聞簡介會上公布。 調查結果 父母陪伴子女時間存差異 重點內涵各不同 調查發現,父親每天平均陪伴子女只 有兩至三小時,母親約有六小時。 近四成在職母親在餘暇時,花最多時間 在照顧子女及家務上,而接近三成在職 父親卻用於個人娛樂、看報紙及看電視 (見圖表一)。在父母親子內容方面,受 訪者平日花最多時間在「一齊做功課」 上(見圖表二) 。 研究及發展工作小組主席 曾潔雯博士報告調查結果 家校會主席張國華博士 回應記者 電話問卷調查 電話問卷調查 ( 圖表一 ) 3.5 3.5 17.1 17.1 11.4 11.4 19.6 19.6 13 13 4.1 4.1 1.9 1.9 0.6 0.6 1 16.5 6.5 6.6 6.6 做家務 照顧子女 進行個人 娛樂 進行家庭 娛樂 睇電視/ 報紙 在職母親 在職母親 在職父親 在職父親 ( 圖表二 ) 百分比 (%) 一齊做功課/ 檢查功課 72.5% 一齊看電視 42% 一齊玩樂 36.1% 一齊食飯 32.4% 一齊閒聊 25.9% 一齊陪伴子女參與課外 活動 15.7% 一齊接上課/ 下課 7.6% (受訪者可選擇最多3項活動) 父母最常陪伴子女的活動 在職父母餘暇活動 活動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 合會訊

第 二 十 期二零零五年六月

1

建議及呼籲

就調查所得,家校會副主席曾潔雯博士在

新聞簡介會上指出,香港人工作繁忙,每

天陪伴子女時間有限,極需創設有素質的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活動上,例如:親子閱讀、陪伴子女往博

物館、圖書館等地方。如果父母能夠每星

期定時與子女一起在家吃飯,多參加學校

/家長教師會所舉辦的活動,定必可以增

進彼此間的了解和溝通。

曾博士又指出,父母的努力與付出,也需

要獲得子女及學校的配合與支援。在子女

方面,他們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分擔繁重

的家務,自己檢查功課,珍惜與父母相聚

時間以及與父母講述日常在學校發生的事

情,這都能給予父母精神及體力上的支

持,令彼此關係更進一步。在學校方面,

曾博士希望學校或家長教師會能舉辦更

多的親子活動及講座,讓家長通過這些渠

道,與子女共同參與,促進相互的了解。

家校會主席張國華博士在新聞簡介會上則

向父親們呼籲:「丈夫亦有責任分擔家庭

的工作,多陪子女,提升親子關係。」他

希望僱主能讓僱員靈活調動假期或舉辦一

些家庭親子活動,讓員工可陪伴子女,增

進員工的親子關係。

分享嘉賓心聲

照顧家庭靠齊心

父母分工孩子親

何志忠先生及其家人在新聞簡介會上被邀

請作嘉賓,分享他們是如何互相配合,安

排親子時間,維繫彼此感情。

有固定上下班時間的何志忠先生說:「每

晚回家和兒子吃飯,如有時間,還會一起

到附近公園散步、聊天。」至於需要輪班

工作的何太說:「如當天因輪班而見不到

孩子,我會在白板留言與孩子溝通;由於

我的假期較有彈性,我盡量會抽時間陪伴

兒子參加課外活動。」

何小朋友說:「能夠跟爸爸媽媽在一起,

不用買玩具,也覺得開心。」

月前,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

校會)委託理工大學進行一項電話問

卷調查,主要目的為搜集現有就讀小學子女

的家長日常陪伴子女狀況及親子方法、他們

在子女假期及自己放假時陪伴子女狀況及他

們對親子關係的自我評價。有關調查結果已

在2005年3月24日的新聞簡介會上公布。

調查結果 父母陪伴子女時間存差異

重點內涵各不同

調查發現,父親每天平均陪伴子女只

有兩至三小時,母親約有六小時。

近四成在職母親在餘暇時,花最多時間

在照顧子女及家務上,而接近三成在職

父親卻用於個人娛樂、看報紙及看電視

(見圖表一)。在父母親子內容方面,受

訪者平日花最多時間在「一齊做功課」

上(見圖表二) 。

研究及發展工作小組主席

曾潔雯博士報告調查結果

家校會主席張國華博士

回應記者

電話問卷調查電話問卷調查

( 圖表一 )

3.53.5

17.117.1

11.411.4

19.619.6

1313

4.14.1

1.91.90.60.6

116.56.5

6.66.6

做家務 照顧子女 進行個人娛樂

進行家庭娛樂

睇電視/報紙

百分比

在職母親在職母親

在職父親在職父親

( 圖表二 )

活 動 百分比 (%)一齊做功課/ 檢查功課 72.5%

一齊看電視 42%

一齊玩樂 36.1%

一齊食飯 32.4%

一齊閒聊 25.9%

一齊陪伴子女參與課外活動

15.7%

一齊接上課/ 下課 7.6%

(受訪者可選擇最多3項活動)

父母最常陪伴子女的活動

在職父母餘暇活動

活動

Page 2: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各位家長:高中及大學學制改革的諮詢文件,自去年

十月公布以來,社會人士及家長熱烈發表意

見,大家都非常支持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政

府在細心分析公眾的意見後,決定於二零零

九/一零學年開始實施新高中和大學學制,簡

稱“3 + 3 + 4學制”。在今個學年 (二零零四

/零五學年) 就讀小五的學生將會率先受惠,

並可能於二零一二學年高中畢業後,升讀四

年制大學。

理念落實 莘莘學子受惠

推行3+3+4學制,標誌着香港教育進入一個重

要新里程。在新學制下:

· 所有學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都可以接受九年免費教育和三年資助教

育,令香港的教育更普及化。政府會確保

沒有人因為經濟困難而無法升學;

· 新高中課程內容會更多元化,讓具備不同

能力和興趣的學生,都能夠選擇合適的課

程,令他們更熱愛學習、享受學習,令每

個學生都有機會踏上成功之路;

· 我們期望將來的中學畢業生都具有良好的

語文能力、廣闊的知識基礎、獨立的思考

和分析能力、擅於與人溝通,並且掌握終

身學習的技巧。

三年的新高中學制,比起目前的兩年高中和

兩年預科,表面上好像縮短了一年的學習時

間,但由於減少了一次公開考試,省下了不

少考試和準備應考的時間。相比之下,新舊

制的上課時間其實只相差大約兩個月,令學

習效能大大提升。

無礙升學 文憑認受性高

很多家長都關注到,新中學文憑會否獲得國

際認可,會否影響子女往海外升學的機會。

根據考試及評核局與海外的大學和考試局初

步接觸所得,學制改革建議的理念和藍圖,

普遍獲得學術界認同。海外的大學亦非常

支持新中學會考採用標準參照評級制度,以

配合國際的大趨勢。考試及評核局絕對有信

心,新中學文憑會在海外獲得廣泛承認。

事實上,未來的新高中資歷會更全面反映學

生的能力和表現,對升學與就業更有幫助。

學生不單取得一紙文憑,更會獲得一份「學

習概覽」,載有公開試及校內評估的成績、

其他學習經歷及所有得獎記錄等。

為配合學制改革,香港各大學已決定將中、

英、數和通識教育四個核心科目列為入學的

基本要求。此外,個別學系可能會要求學生

多修一科必修科,或在一系列的學科之中選

修一科,作為入學的基本條件。各學系的具

體要求會在二零零六年中公布。

師資配合 通識順利推行

首輪諮詢的討論焦點之一,就是把通識教育

列為高中的必修科目。大家都認同,通識教

育十分重要。其實,通識科在香港已有十餘

年的實踐經驗,曾經修讀這一科的學生,都

不約而同認為通識科對訓練思維及擴闊知識

家長的信給給

2

Page 3: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仍堅持努力不懈,終於完成課程。這位同學

對所修科目的興趣與熱誠,是她學習的最大

動力,令她克服困難、達成目標。在座四百

位畢業生和家長對課程的支持和好評,令我

對職業導向課程充滿信心。我希望家長們能

發掘子女不同的興趣,為他們選擇符合他們

能力和興趣的課程,加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新高中及大學學制改革是一項複雜而意義深

遠的工作。教育改革的道路,漫長而艱辛。

我期望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人士都積極

參與和支持學制改革,在未來四年繼續發表

意見,令改革方案和落實過程更臻完善,讓

孩子獲得最大裨益。

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

二零零五年六月

基礎大有幫助。我期望每位同學都有機會接

受這種全面的教育。

部分家長擔心通識科的師資是否足夠。由於

有四年(由二零零五至二零零九年)時間準備,

我們有信心可以好好地裝備教師,通過課堂講

學、工作坊、研討會和教師間的專業支援,

協助教師深入了解通識課程的內容及掌握教學

技巧。大學方面已經開辦有關課程。香港一

些對通識科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亦已組成

學會,與同業分享和交流心得。香港的教師個

個都樂於學習。教統局亦會為學校提供額外資

源,為教師創造空間,以便進修。

多元社會 渴求多元人才

新學制及新課程的特色,就是靈活性高,能

夠配合不同學生的需要。職業導向課程的構

思,就是要讓學生在主流高中課程中,有更

多選擇和出路。

年青人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對部分人來

說,從應用層面入手去接受新知識,更能引

起學習興趣。職業導向課程能結合理論與實

踐,為有志投身某行業的學生打開入行的門

戶。另外,職業導向課程亦可銜接高級文憑

或相關的大學課程。

由於職業導向課程的資歷可以通過質素保證

及評審獲得承認,學生在取得有關資歷後可

繼續進修。在二零零三年開始推行的高中職

業導向試點計劃課程,效果理想,深受學生

和家長歡迎。

今年三月,我出席職業訓練局的畢業典禮,

一位女同學與我分享修讀高中職業導向課程

的心聲。她覺得課程要求高,壓力很大,但

3

Page 4: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李樂詩博士與家校會委員陳劉玉蓮女士合照

與兩位女兒同遊希臘時替她們

拍照

作為第一位踏足「三極」(南

極、北極及珠穆朗瑪峰)的

香港女性,李樂詩博士並非與生俱

來便擁有極佳體能。李博士早於十六

歲時,便為自己定下人生時間表。在

「第一個二十年」,完成學業和體能

訓練;「第二個二十年」,完成經濟

獨立和達成環遊世界的心願。

「我小時候身體並不好,個子瘦小,

容易暈車,但為了達成環遊世界心

願,我訓練自己在車上閱讀。又為了

不讓自己有機會淹死,我學習游泳,

還參加渡海泳比賽。我要征服所有能

單獨進行的運動,並要達到自己能力

範圍以外的目標。我做事總是向自己

交代,向自己挑戰,不需要別人的讚

賞,只要自己滿足便行。⋯⋯我喜歡

寧靜,一個人遠足、寫生,可以讓自

己思考很多東西,群體運動對我來說

太嘈雜了。」

李樂詩博士 — 旅遊學習與親子活動李樂詩博士,兩位女兒的母親,中國極地

博物館基金創會人,極地科學工作者,環

球生態攝影家。七十年代創辦了廣告設計

公司,曾為政府及大型商業機構進行設計

工作。 1 9 8 5年加入中國南極考察隊,開

始其探險生涯,至今二十年。

採訪:陳劉玉蓮、陳鳳英、黃穎雯

撰文:陳鳳英、黃穎雯

李樂詩博士的藝術生命

李樂詩博士小時候並不是以極地探險

家為志願的。她說:「我12歲學習西

洋繪畫,本來打算從事有關工作,但

當我看見老師的經濟情況,便知道畫

畫不足以賺取足夠金錢環遊世界。因

此,我轉為修讀平面設計。但為了令

工作更稱心,我閱讀及選修大眾心理

學、市場學、光學、色彩學等學科。

這些不同範疇的知識,對我日後的工

作大有幫助。」

對李博士來說,旅遊是一個探索世界

的學習歷程,她通過旅遊學會了許多

知識,並且應用在不同領域上。她

憶述:「我記得那時候受邀設計海洋

公園的刊物宣傳品設計。由於香港

沒有類似的主題樂園,為了搜集更

多資料,我自費到美國迪士尼樂園、

海洋世界以及其他同類型的主題樂園

參觀,參考它們的門票設計、人潮控

名 人 專 訪

制、出入口及指示牌等安排。」旅遊

方面的經驗亦發揮在其電影美術指導

的崗位上。由於李博士遊歷過很多地

方,所以當她有份參與的電影需要尋

找外景拍攝場地,她都可以找到與故

事描述相似的地方,這相信與她在旅

遊時留意當地的風土人情有不可分割

的關係。

4

Page 5: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女兒讀書時進行野外考察

藝術與科學

李樂詩博士之所以成為極地探險家,

原來源於一個展覽。她憶述:「1985

年,中國南極考察隊在南極建成了長

城站,我在港獲邀參加中國南極考察

展覽會設計活動。其後,我申請加入

中國南極考察隊的考察工作。由此,

我的『第三個二十年』,便主要集

中在發展極地工作以及推動環保等議

題上。我利用自己攝影藝術方面的才

能與天份,為探險隊們拍照。對我來

說,為科學家拍照、設計宣傳品,也

就是利用藝術包裝科學,讓更多人

接觸和注意科學。所以,我當時的生

活仍然離不開藝術。假如沒有藝術

的推動,我的生命便不會活得那麼精

彩。」

重視家庭教育給女兒全面的培訓

李樂詩博士有兩名女兒,她們都在香

港讀小學,然後前往英國升學。李博

士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她認為兒童

前期的學習對他們日後發展有很重要

影響。「尤其在5歲至10歲階段,盡

量創設機會讓子女接觸不同事物,激

發他們的好奇心和進取心,耐心地

發掘他們的潛能,尊重他們的選擇,

建立他們的自信。很多家長會為子女

安排暑期活動,但我會讓女兒自行決

定暑期活動時間表,由她們決定自己

想學的東西。為了讓她們發掘自己的

興趣,我會帶她們接觸不同的活動,

例如觀看芭蕾舞表演、聽古典音樂

等,她們有興趣的話便會主動要求學

習。」

所以,李博士從女兒小時候便開始訓

練她們,教導她們不同的技能,例如

游泳、打籃球、溜冰、踏單車、划

艇、繡花、編織,還有速記、打字和

體能鍛煉等,為的是發展女兒的多元

智能,希望她們擁有各種生活技能,

能夠獨立生活。此外,她堅持訓練女

兒從小學會自律,她從不替女兒執拾

書包和溫習,又要求女兒像自己一

樣,「要靠自己起床」。原來李博士

不曾使用鬧鐘,即使她環遊世界的時

候,也是自己依時起床,這實在令人

讚嘆。

親子關係

李樂詩博士工作繁忙,經常往外地工

作,現在女兒又身處外國,究竟她怎

樣和家人聯繫感情呢?

「女兒小時候,我們不能每天一起吃

飯。有時,我回家的時候,她們已經

睡著了。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的溝通,

我們會利用便條留口訊給對方,互通

消息。每星期天更是我們的家庭日,

我一定會和她們一起。通常我們會到

郊外走走,進行體能訓練。就算我要

和朋友聚會,我也會帶同她們前往參

與有關活動,好讓她們知道家庭日是

無可替代的。現在,女兒身處外地,

我也經常到國外工作,見面的時間有

限,所以每年我都會相約女兒到一個

新地方旅遊,藉此相聚。今年我們計

劃到冰島旅遊。在那裡,小女兒可以

研究當地水質,大女兒可研究自然健

康醫療,我可以考察土地。」就算和

家人旅行,仍不忘學習,這就是李博

士的遊學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親子旅行好去處

李博士雖曾到過世界各地,但她認為

親子旅行,並不一定要帶子女到外國

去。「香港也有很多理想的旅遊地

點,好像香港的郊野公園便是一個好

例子。那裡不但有完善的設備,還有

不同種類的花草樹木和小動物,家

長一方面可以讓子女認識大自然,一

方面亦可鍛鍊子女身體。但無論在香

港或外地,與子女一齊旅遊的時候,

父母的『身教』是很重要的。須知子

女的記憶力和模仿力都是很強的,父

母如何與服務員交往?是否愛護大自

然?在旅遊中的消費態度等等,都會

直接影響子女的價值觀及其日後對人

處事的態度。」

訪問後的感想

這個訪問是在大帽山郊野公園內進行

的。當天李博士相約義工及工程人員

同往郊野公園內的極地展覽廳進行

跟進工作。在大自然的環境下進行訪

問,十分配合受訪者的經歷。李博士

如何規劃人生,解說「第一個二十

年」如何影響「第二個二十年」,每

一段人生路,均令聽者動容。這次訪

問,除了啟發訪問人員重新思考未來

日子去向之外,也希望通過這篇文

章,家長也能分享到李博士培養子女

的寶貴經驗及心得。

5

Page 6: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教育統籌局於二零零三年開始推

行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家

長的參與和支持,構成架構的重要部

分。家長是學校的協作夥伴,可參與

制訂學校的發展方向,分擔管理學校

的責任,支援學校推行各項措施。家

長同時是監察者,可監察學校的運作

和教學,以確保學校的教育質素。

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是一個透過學校

自評和校外評核,促進學校為提供優

質教育向公眾負責的機制,需要家

長的充分合作和積極參與。教統局為

協助學校進行自評時蒐集數據,以

檢視工作成效,製作持分者問卷,其

中「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問卷是專為

家長而設,目的在提供渠道,讓家長

就子女的學習向學校反映意見。在進

行校外評核時,外評人員亦會聽取家

長對學校的意見和期望,並向學校

反映。上述架構推行以來,家長提

出很多問題,反映他們對教育問題的

關注,這是值得鼓舞的,相信以下的

問與答,可助家長進一步認識這個機

制,從而更有效地支援學校發展。

訂定學校發展目標、策略和工作計

劃是誰的責任?家長有否機會參

與?

策劃工作是學校的恆常事務,是學校

領導層和教師的責任。學校必須配合

校情,制訂發展目標、策略和工作

計劃,調配資源,定時檢討,仔細跟

進。學校可循不同途徑,例如問卷調

查、家長教師會等,蒐集家長對學校

學校發展 與問責架構─家校合作、邁向成功家校合作、邁向成功

發展的意見;或選任家長校董,共商

發展計策。家長應善用不同渠道,踴

躍參與學校決策和管理,以助學校提

升教育質素,使學生的學習更理想。

是否全校家長均需填寫教統局為學

校提供的「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問

卷?

本局建議學校只需隨機抽選全校百分

之十五至二十的家長填寫有關問卷,

亦只需在接受四年一次的校外評核

時,才提交問卷調查數據。我們絕不

鼓勵學校採用不適當的方法進行問卷

調查,例如同一學年重複進行兩次調

查,或要求全校家長填寫問卷等。此

等做法除引起家長不便和增加學校的

工作量外,更會影響問卷的信度。

學校進行自評會否增加教師的工作

量,以致影響對學生的照顧?

學校自評的目的是透過系統化的策劃

和評估,提升學校的教育效能。

自評有助學校提升優質服務的意識,

訂定工作優次,有效運用資源。教師

透過自評可更清楚個人的發展需要,

能促進專業成長。家長方面,可更了

解學校的情況,與學校的配合更恰

當。總括而言,有效的自評使學校的

工作更聚焦,工序更精簡,教師的工

作量從而得以減輕,對學生的照顧更

為適切。

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已推行了兩年,

不少學校已懂得利用持分者問卷的資

料去分析學校問題。以一所小學跟

進「學生學習」的一組問題為例:教

師問卷對「學生學習興趣」、「討論

及交流學習心得」、「認真地完成課

業」等問題的同意百分比接近八成,

而學生及家長的則依次下降,家長的

同意百分比未及一半。學校就以此為

自評的切入點,探究問題的根源,經

檢視學與教情況後,學校認為這情況

需要正視,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課堂上增加學生互相討論及交流的

機會,加強讚賞及表揚學生,以及利

用多元化的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

興趣。在家長方面,學校經會晤家長

後,發覺家長的同意百分比偏低,是

基於對現時學生的學習模式及功課模

式不太了解,以致對學生的期望及要

求不同,學校於是加強與家長的聯繫

及溝通,給家長講解現時學校的學習

模式,如全方位學習、專題研習、在

網上學習等。誠然,持分者問卷的數

據如何演繹,會因應每所學校的情況

及觀點與角度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

而論,但最重要的就是學校能利用數

據去分析、去反思,以促進自我完善

及持續發展。

學校自評對促進學校發展意義重大,

而持分者問卷的數據正能幫助學校檢

視不足之處,以提升學生學習。家長

作為學校持分者之一,期望家長繼續

扮演協作夥伴和監察者的角色,配合

學校的發展步伐,本著同一理念,教

育子女成長,協助學校邁向成功。

教育統籌局首席助理秘書長

潘忠誠

6

Page 7: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出席者細心聆聽在場嘉賓發言出席者細心聆聽在場嘉賓發言

家校合作、邁向成功

「家長也敬師」運動於1995年首次舉行,至

今已舉辦了十一屆。我們感謝香港教育城由去

年開始,全力支持引進「電子版敬師卡」設計

比賽,使我們可以借助優勝者的作品,把敬師

心意利用資訊科技傳送給尊貴的老師。今年的

「電子版敬師卡」設計比賽亦已經完成,優勝

者作品亦已上載於教育城網頁 (h t tp : //www.

hkedc ity .net/project/respectteachers)。

家長們在愉快學習家長們在愉快學習

活動 告報活活活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 告告告告告告報報報報動動動動動 告告告告告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動動動動動動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動動動動動動動 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報報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報報報報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報報報報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報報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告

「教統局、家校會及家教會聯會新春聚會」,在二零零五年三月四日晚上,假教育統籌局九龍區域教育服務處舉行。當晚出席嘉賓逾八十人。家校會主席張國華博士在聚會上向在場人士簡介家校會工作,並感謝各家長教師會聯會(聯會)對委員會的支持,他希望各聯會繼續向其所屬區域的家長教師會提供支援,發揮互助合作精神。當晚,大會亦邀請到教育統籌局副秘書長鄭恩賜先生致辭。聚會的尾聲,各出席的家校會委員作自我介紹後,與會者踴躍地就現行教育政策、聯會的運作等方面提出建議及意見。整個活動在熱鬧、融洽的氣氛中進行,聚會於晚上九時結束。

家校會自1999年起,每年均舉辦「家長教師會幹事

培訓課程」,讓家教會幹事有識而行,有技而為。

培訓課程舉辦以來,備受歡迎。在2004年11月至

2005年2月已舉行的兩項相同的「家教會幹事培訓

課程」,共有分別來自232間學校的1,300多名家長

參加。每項課程除包括家教會的會務推行、法律責

任、財務管理、保險事宜外,今年的講題還加入了

「校本管理」的知識、校董的角色和職責,及消除

殘疾歧視的法例。有關的課程精華已上載於家校會

網頁h t t p : / / emb h s c .

h kedc i t y . ne t,對課程

有興趣的家長,可登入

上述網址瀏覽。

為了宣揚家校合作信息,香港電台電視部與家校會聯

合製作新一輯「春風伴我行 – 家校篇」電視節目,

並於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大埔海濱公園露天

劇場舉行了記者招待會。當天大會邀請了家校會主席

張國華博士及教育統籌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李國生先生

致辭,香港創價幼稚園家長教師會及學生代表演唱該

輯節目主題曲「多謝老師」。此外,大會也邀請了節

目其中兩集個案的家長,與在場人士分享他們與學校

一同合力協助學童克服困難的經驗。該輯電視節目共

有八集(《媽媽的心願》、《我要上學去》、《一路好

走》、《遷校》、《兒子的天空》、《少說話、大誤

會》、《當千里馬⋯未遇上伯樂》及《哭不出來》),

已在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映完畢。各位如果想重溫各集

的 精 彩 內 容 , 可 以

登 上 香 港 電 台 網 頁

瀏覽 ( h t t p : / /www .

r thk .o rg .hk/ r thk/tv/

bnt2005)。

一眾嘉賓於「春風園」進行一眾嘉賓於「春風園」進行

植樹運動植樹運動

「敬師咭」「敬師咭」 敬師「嘉許狀」敬師「嘉許狀」

7

Page 8: chsc.hkchsc.hk/chi/content_pub/jointptanewsletter/20newsltr.pdf · 親子活動。她呼籲家長從小訓練子女自己 檢查功課,切忌把電視當作廉價褓母,家 人共處的時間應花在與子女傾談及親子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第二十期

家長教師會聯合會訊

出 版 者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資訊及出版工作小組

主 編: 郭烈東

執 行 總 編 輯 :陳鳳英

編 輯 委 員 會 成 員 :陳劉玉蓮、錢志明、鄭銘鳳、李美美、馮偉業、陳德明、張賢登、譚耀宏、葉國洪、周海傑、王國江、冼儉恆

聯 絡 處 :九龍彌敦道405號九龍政府合署701室

電話:2782 7641傳真:2710 9970

網址:http://embhsc.hkedc ity .net出版日期:二零零五年六月承印:政府物流服務署

日期 :2005年7月16日 (星期六)

時間 :2:00pm–6:00pm

地點 :黃大仙蒲崗村道學校村

主題 :家長認識通識教育

家校會每年均就家校關注的問題舉辦大型分

享會,供家長參加。2005年的分享會將於蒲

崗村道學校村的四所學校內舉行。屆時香港

中文大學哲學系李天命教授會就上述主題與

家長分享他的看法。分享會更安排了兩間中

學就通識教育科進行課堂教學示範。

家校會委託義務工作發展局推廣親子義工計劃。該

計劃於2005年度將以《愛心校園》作主題,希望

結集家校會、學校、家長教師會及各區家長教師會

聯會的力量,促進家校合作和家庭融和的理念。凡

參與《愛心校園》之學校,將須於2005年6月至

2006年3月期間組織親子義工隊參與服務或參與

大會安排之服務,而符合大會指標達成的均可獲頒

發《愛心校園》獎勵標誌及嘉許獎狀。

如欲了解及參與本年度計劃,請致電 2865-2520

與義務工作發展局

義工培訓及拓展中

心程小姐或鄭小姐

聯絡及索取《愛心

校園》登記表格。

「家家有教」是家校會和香港電台第五台共

同製作的教育性節目,逢星期四晚上九時至

十時在香港電台第五台及香港電台網上廣播

站(h t t p : / /www . r t h k . o r g . h k )同時播出。節

目除邀請專家就德育培訓、家庭教育、學習

問題、升學選校、教育政策及其他家長關心

的教育問題作出討論外,並會即場解答聽眾

問題(電話:187 2 3 1 2 )。每週的節目及嘉賓

編排,皆上載於家校會網頁。如欲重溫各集

的內容,可登入港台網頁收聽節目重溫,或

登入家校會網頁參考回應嘉賓的意見。

活 動 預 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