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4 阅生活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我们这些活在世上 的人真是奇怪!每个人 来到世上都只是匆匆过客。 目的何在,无人清楚,虽然人 们有时自认为有所感悟。不用做过 深的思考,仅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 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我们是为其他人而 活着的—首先是为了那些人,他们的欢 乐与安康与我们自身的幸福息息相关;其 次是为了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同情的纽带 将他们的命运与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 天都会无数次意识到,我的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的劳动成 果之上,这些人有的尚健在,有的已故 去。对于我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一切, 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出相应的回报。我渴 望过简朴的生活,常常为自己过多地享用 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深感不安。我不认为 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合理的,归根结底是靠 强制手段维系的。我还相信,简朴而平易 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我认为,在哲学意义上,人类根本没 有任何自由可言。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 制于外在压力,还受限于内在需求。叔本 华说过: “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 得偿所愿。”从青年时代起,这句话就让我 深受启发。每当自己或他人经历种种磨 难时,这句话总能给我带来慰藉,成为无 穷无尽的宽容的源泉。幸运的是,这种认 识不仅能缓解那种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 责任感,也能防止我们过于严苛地对待自 己和他人。这导致了一种人生观,其中, 幽默尤其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探究一 个人自身存在或一切创造 物存在的意义或目的,对我 来说,似乎总是愚蠢的。然 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 想,这些理想决定了他的奋 斗目标和判断方向。在这 个意义上,我从未将安逸和 享乐视为终极目标(我 把这种伦理准则称为 群猪的理想)。一直以 来,对真、善、美的追求 照亮了我的道 路,不断给我 勇气,让我欣然面对人生。如果没有志同 道合的友情,如果不专注于探索客观世 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不可及 的世界的话,生命对我而言就毫无意义。 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财 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对我而 言都不屑一顾。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 感,然而却又明显地缺乏与他人和社会的 直接联系,这两者形成了奇怪的反差。我 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 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 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 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 —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 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 将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受到 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 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 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 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 的天平置于这种不稳固的基础之上。民 主是我的政治理想。让每个人都得到应 有的尊重,任何人都不应该成为被崇拜的 偶像。可是造化弄人,我自己却受到了过 多的赞美和尊敬,尽管这既不是我的过 错,也不是我的功劳。之所以如此,可能 是因为许多人无法理解我以绵薄之力并 经过艰苦努力而提出了一两个想法的缘 故。我很清楚,任何一个组织若想实现既 定目标,都必须有一个人来思考、指挥,并 承担起大部分责任。但是被领导的人不 应受到胁迫,他们应该有权选择他们的领 导人。我确信,专制的独裁制度很快就会 衰败,因为暴力总会招致那些品德低下的 人,而且在我看来,天才的暴君往往由无 赖来继承,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我们可以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是 充满秘密难以理解的神秘之物。那种感 觉,就像回到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摇篮一 样。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 奇心,谁要是不再感到惊讶,那他就如同 死了一般,他的眼睛早就黯淡无光。正是 因为这种掺杂了恐惧的神秘体验,宗教产 生了。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东西是我们无 法洞察到的,只能以某种最原始的形式才 能把握那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正是这种认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 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只有从这个意 义上讲,我是一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的 人。我无法想象,有这样一个造物主,他 会对自己所造之物进行奖惩,并且具有我 们自己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无法也 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后还能继续 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无论是出于恐 惧还是可笑的唯我论,继续怀有此类想法 吧。对我而言,能够察觉生命和意识的永 恒奥秘,了解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并且 能投入全身心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中所 展示出来的理性,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极小 的部分,便也心满意足了。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观面人”小议 作者:九思 (清)沈捷《增订心相百二十善》云: “德业观前面人, 名位观后面人。” 今悟: 学问观上面人, 接地观下面人。 做事观里面人, 做人观真面人。 察世观场面人, 惩贪观铁面人。 编辑/张嘉 陈品 美编/路虓辉 责校/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由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该书为国家图书馆第十四 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完整收录爱因斯坦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文章,有 20 多篇珍 贵文章初次译为中文:是爱因斯坦的自传,也是独特的科学史。本书编译者方在庆博士, 是国内著名的爱因斯坦研究专家,一直从事《爱因斯坦全集》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组织策 划过大型爱因斯坦科普展览,精通德文,在编译中文版《我的世界观》的过程中,与《爱因 斯坦全集》主编、爱因斯坦研究专家罗伯特·舒尔曼博士保持密切联系,反复讨论内容的 科学与准确性,力求最大程度上为中国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爱因斯坦。 (关于本文,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 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档案馆 有三封内容相同的文件。其中一份为 原始手稿,编号为[29—028],另两份 为打印稿,编号分别为[29—029]和 [29—030]。本文原文为德文,写于 1929年夏天。当时,爱因斯坦身处柏 林郊外卡普特的消夏小屋,在享受宁静 的同时,总结了自己的世界观。最初的 版本曾以《我所见的世界》为题发表过 多次,最著名的是在《我的世界观》和 《观念与见解》中;英译本首次登载于 1931年纽约出版的《当代哲学》丛书 第13 卷,3~7 页。后来又出现了众 多英译本。其中较有影响的英译本为 《观念与见解》一书中的译文:“我眼中 的世界。”1932年,由德国人权联盟发 行的一张录音唱片中,爱因斯坦朗读了 一篇名为《我的信条》的文章,其内容与 本文相比只有细微差别。本版刊发限 于版面,内容有删节。)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5/29/B04/bjbqb20190529B04.pdf的世界的话,生命对我而言就毫无意义。 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财

  • Upload
    others

  • View
    2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B4阅生活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我们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只是匆匆过客。目的何在,无人清楚,虽然人们有时自认为有所感悟。不用做过深的思考,仅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有一点我们是清楚的:我们是为其他人而活着的——首先是为了那些人,他们的欢乐与安康与我们自身的幸福息息相关;其次是为了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同情的纽带将他们的命运与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都会无数次意识到,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的劳动成果之上,这些人有的尚健在,有的已故去。对于我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一切,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出相应的回报。我渴望过简朴的生活,常常为自己过多地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深感不安。我不认为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合理的,归根结底是靠强制手段维系的。我还相信,简朴而平易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我认为,在哲学意义上,人类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制于外在压力,还受限于内在需求。叔本华说过:“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得偿所愿。”从青年时代起,这句话就让我深受启发。每当自己或他人经历种种磨难时,这句话总能给我带来慰藉,成为无穷无尽的宽容的源泉。幸运的是,这种认识不仅能缓解那种让人感到无能为力的责任感,也能防止我们过于严苛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导致了一种人生观,其中,幽默尤其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探究一个人自身存在或一切创造物存在的意义或目的,对我来说,似乎总是愚蠢的。然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些理想决定了他的奋斗目标和判断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未将安逸和

享乐视为终极目标(我把这种伦理准则称为群猪的理想)。一直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

照 亮 了 我 的 道路,不断给我

勇气,让我欣然面对人生。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友情,如果不专注于探索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不可及的世界的话,生命对我而言就毫无意义。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财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对我而言都不屑一顾。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却又明显地缺乏与他人和社会的直接联系,这两者形成了奇怪的反差。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

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将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受到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天平置于这种不稳固的基础之上。民主是我的政治理想。让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任何人都不应该成为被崇拜的偶像。可是造化弄人,我自己却受到了过多的赞美和尊敬,尽管这既不是我的过错,也不是我的功劳。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许多人无法理解我以绵薄之力并经过艰苦努力而提出了一两个想法的缘故。我很清楚,任何一个组织若想实现既定目标,都必须有一个人来思考、指挥,并承担起大部分责任。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受到胁迫,他们应该有权选择他们的领导人。我确信,专制的独裁制度很快就会

衰败,因为暴力总会招致那些品德低下的人,而且在我看来,天才的暴君往往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我们可以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是充满秘密难以理解的神秘之物。那种感觉,就像回到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摇篮一样。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感到惊讶,那他就如同死了一般,他的眼睛早就黯淡无光。正是因为这种掺杂了恐惧的神秘体验,宗教产生了。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东西是我们无法洞察到的,只能以某种最原始的形式才能把握那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的人。我无法想象,有这样一个造物主,他会对自己所造之物进行奖惩,并且具有我们自己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无法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后还能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可笑的唯我论,继续怀有此类想法吧。对我而言,能够察觉生命和意识的永恒奥秘,了解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并且能投入全身心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中所展示出来的理性,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极小的部分,便也心满意足了。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观面人”小议作者:九思

(清)沈捷《增订心相百二十善》云:“德业观前面人,名位观后面人。”今悟:学问观上面人,接地观下面人。做事观里面人,做人观真面人。察世观场面人,惩贪观铁面人。

编辑/张嘉 陈品 美编/路虓辉 责校/项战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九 思 随 笔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由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该书为国家图书馆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完整收录爱因斯坦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文章,有20多篇珍贵文章初次译为中文:是爱因斯坦的自传,也是独特的科学史。本书编译者方在庆博士,是国内著名的爱因斯坦研究专家,一直从事《爱因斯坦全集》的研究和翻译工作,组织策划过大型爱因斯坦科普展览,精通德文,在编译中文版《我的世界观》的过程中,与《爱因斯坦全集》主编、爱因斯坦研究专家罗伯特·舒尔曼博士保持密切联系,反复讨论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性,力求最大程度上为中国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爱因斯坦。

(关于本文,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档案馆有三封内容相同的文件。其中一份为原始手稿,编号为[29—028],另两份为打印稿,编号分别为[29—029] 和[29—030]。本文原文为德文,写于1929年夏天。当时,爱因斯坦身处柏林郊外卡普特的消夏小屋,在享受宁静的同时,总结了自己的世界观。最初的版本曾以《我所见的世界》为题发表过多次,最著名的是在《我的世界观》和《观念与见解》中;英译本首次登载于1931 年纽约出版的《当代哲学》丛书第13 卷,3~7 页。后来又出现了众多英译本。其中较有影响的英译本为《观念与见解》一书中的译文:“我眼中的世界。”1932 年,由德国人权联盟发行的一张录音唱片中,爱因斯坦朗读了一篇名为《我的信条》的文章,其内容与本文相比只有细微差别。本版刊发限于版面,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