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魏千峯 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執業律師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現年 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出版其口述自傳《行者思之》,受到國際與兩岸三地的政法學界與司法實務朋 友重視。筆者在 2009 年台北律師公會主辦的兩岸律師交流座談會中,首次遇 見張思之律師,可能他認為我是台灣律師界聲援中國維權律師的始作俑者,開 口就責備:「你們不要隨便聲援中國律師,我已經 80 多歲了,還不瞭解中國」, 筆者回答:「台灣律師對政府與司法抱持批判的立場,頗受社會尊重,也做了 一些事。我認為同樣從事人權活動的中國律師同道不應受到逮捕拘禁判刑或吊 銷執照的待遇,所以我們聲援中國維權律師。」張老似乎感受到我的誠意與單 純,態度也就和善許多。次年 3 月,筆者與顧立雄律師、薛欽峰律師到香港大 學法學院參加類似的會議,再度遇見張老。張思之律師雖然德高望重,但仍予 人性情率真,全身散發法律人敢言與堅持公義的情操。 一、張思之律師其人其事與本書大概 《行者思之》乙書是張思之律師在朋友鼓勵下所為之口述自傳。張律師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代法官,後來又成為第一代律師。雖然 張老在反右派運動中箭下馬,自 1958 5 月被勞動改造 15 年,但 1979 4 月又恢復黨籍,再度成為執業律師,1980 年受命成為林彪江青「兩案」辯護 小組組長。1989 年「六四」後,張思之律師先後為王軍濤(1991 年)、鮑彤 209 台灣人權學刊 第二卷第四期 2014 12 209~215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魏千峯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執業律師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頁

現年 87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年出版其口述自傳《行者思之》,受到國際與兩岸三地的政法學界與司法實務朋

友重視。筆者在 2009年台北律師公會主辦的兩岸律師交流座談會中,首次遇見張思之律師,可能他認為我是台灣律師界聲援中國維權律師的始作俑者,開

口就責備:「你們不要隨便聲援中國律師,我已經 80多歲了,還不瞭解中國」,筆者回答:「台灣律師對政府與司法抱持批判的立場,頗受社會尊重,也做了

一些事。我認為同樣從事人權活動的中國律師同道不應受到逮捕拘禁判刑或吊

銷執照的待遇,所以我們聲援中國維權律師。」張老似乎感受到我的誠意與單

純,態度也就和善許多。次年 3月,筆者與顧立雄律師、薛欽峰律師到香港大學法學院參加類似的會議,再度遇見張老。張思之律師雖然德高望重,但仍予

人性情率真,全身散發法律人敢言與堅持公義的情操。

一、張思之律師其人其事與本書大概

《行者思之》乙書是張思之律師在朋友鼓勵下所為之口述自傳。張律師

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代法官,後來又成為第一代律師。雖然張老在反右派運動中箭下馬,自 1958年 5月被勞動改造 15年,但 1979年 4月又恢復黨籍,再度成為執業律師,1980年受命成為林彪江青「兩案」辯護小組組長。1989年「六四」後,張思之律師先後為王軍濤(1991年)、鮑彤

209台灣人權學刊 第二卷第四期2014年 12月 頁 209~215

Page 2: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台灣人權學刊 第二卷第四期

(1992年)、魏京生、高瑜(1993年)等政治犯辯護,履敗履戰;後來張律師又就一些著名的維權案件,例如李清章(1994年)、李奎生(1998年)、鄭恩寵(2003年)、高智晟(2005年)、鄧玉嬌(2009年)與李莊(2010年)等案加以聲援或辯護,成為這些年來中國維權律師的領袖,被譽為「律師的良

心」。據口述記錄者-即《律師文摘》主編孫國棟先生稱,張思之律師是中國

第一大律師,其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史,而先生坎坷遭

遇是中華民族的苦難縮影,張律師的不懈抗爭正是一代法律人和知識份子的人

格寫照。

《行者思之》計有585頁,除序言及後記外,分為上篇「坎坷人生路」(377頁)與下篇「艱難辯護史」(200頁),足見本書重點放在上篇。上篇包括張思之律師的家世童年、求學過程、加入共產黨、中國第一代法官、京城律師界

頭號右派、勞動改造十五春、林彪江青「兩案」辯護小組組長、「六四」前後、

中國總得有人站出來講話(鄧玉嬌案、聶樹斌案、高智晟案、冰點案)、我是

地球人(訪問美國、德國、法國與台灣)與忽已八十。下篇包括王軍濤案、曹

海鑫案、李奎生案與李莊案等。本書是張律師親自參與中國法制發展的經驗記

載,可謂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讀者可由此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運作的歷

史與實況,也可看到一位堅持理想的法律人對中國司法的批評與對中國律師制

度的期許,又張律師雖不是專業的政治評論家,但他以豐富的人生閱歷分析反

右派運動、毛澤東影響下中國的情況及對台灣的法政觀察,也可供讀者參考。

受限於篇幅與能力,筆者僅就本書的史料價值與法律評論兩方面,加以評述。

二、史料價值

張思之律師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法官與第一代律師,中共建國後法

院的運作與律師執業情況的參考與觀察,留下寶貴的史料。

中共建國初期的法院如何運作呢?依本書第 7章(99頁以下)描述,1949年中共建國後,法院原有人員一律留用,軍法處派人監督,以「接管人員」身份著軍裝坐到法臺上聽審(100頁),人民法院成立初只分為刑庭和民庭,張被分派到民庭,寫判決是邊監督邊學習(103頁)。1950年,張在進修一年

210

Page 3: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後,被調往刑庭。為鎮反敵逆,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名義要求各地按人口千分之

一殺掉敵人。北京最高記錄是一次分三地同時處決 200人。張經手最多的一次一地槍決 70人(111頁至 114頁)。1952年 6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國法院進司法改革,除掃蕩衙門作風外,亦清除舊法觀念,因強調《六法全書》的階

級性,而否定它的繼承性,從而形成無法狀態(120頁至 121頁)。此種狂風暴雨式的掃蕩傷及無辜、損害善良,經過半世紀後,張反省以「專政」、鬥爭

的手段對付司法,並未改到司法陳腐落後的東西(121頁至 122頁)。

其次,新中國第一代律師制度如何建立?依本書第 8章(153頁以下),1955年中共籌劃律師協會,張思之因遭到鬥爭,被調往律協,由司法局分管,局裏有黨組(153頁),但張的律師生涯除每週參與三個半天的法律諮詢外,衹因南斯拉夫法律代表團參觀法院要旁聽審案,找張以律師身份出庭(155頁),可見中共建國初期的律師衹是聊備一格,與西方國家律師獨立執業的

情形有很大的差別。縱使後來張思之在勞改 15年後再度進入律協擔任律協副會長,也仍受司法局領導(212頁)。律師功能或隱或現,作用起起伏伏,律師制度至今未被視為法治建設的重要支柱(225頁)。律師協會亦未獨立自主(227頁),中國律師制度未能發揮一般民主國家律師監督與補強政府法治的功能,此對台灣讀者言,必須加以認識,方不致誤會中國律師制度及協會之功

能及運作,與台灣律師制度及公會之情形相同。

那麼,中共當局如何對待法院呢?民主國家的司法機關係制衡行政權與立

法權的機關,且是保障弱勢者權利的重要機制。但中共掌權初期,政法領域的

頭等任務是打擊敵人(153頁)。且透過各種政治運動,加強團結,法院亦是如此。本章第 7章及第 8章,描述中共 50年代各種政治運動肅清法院內的反革命份子(131頁,134頁),尤其在反右運動中,同事間相互揭發,張在暴政下也不得不批鬥自己尊敬的長官(167頁至 168頁),主管法院的彭真向毛澤東彙報「北京法院爛掉了」,毛竟然笑答:「爛掉好哇,可以再搞一個嘛」

(166頁),此種輕忽的態度令人震驚。1957年反右運動中,中國 500萬知識份子有 320萬被打成右派,毛澤東自誇在焚書坑儒方面超過始皇帝(171頁),而北京人民法院院長王斐然、副院長賀生高及張思之都被劃為右派(163頁、

211

Page 4: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台灣人權學刊 第二卷第四期

167頁),皆被下放勞動改造。直到今日,中國已無大型的政治運動,但中共仍設置政法委,指導人民法院與檢察院,甚至律師事務所亦要求設置律師黨

部,如此一黨壟斷的國家,司法獨立似乎不可想像,法院功能自然大受限制。

本書第 9章描述張思之「勞動改造」15年的過程。張思之律師感慨自己大半生是馴服工具(233頁,583頁),然其何以從中共建國初期執行鎮反的法官轉變成為日後著名的維權律師?筆者企圖在其勞改的歲月中找尋有無其省

思的軌跡,但或許是迄今為止中國仍是一黨獨大而言論不自由的國家,竟然無

法在本章找到答案,勞動改造反而衹是艱辛而屈辱的生活記錄。此種情形猶如

另位中國著名的法學家江平教授的回憶錄《沈浮與枯榮》,一樣找不到勞改時

期太多省思的記載,似乎夾著尾巴做人是在惡劣的環境中法律人生存之道。比

較律師典範之一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被白人政府以煽惑罪監禁 27年,依據曼德拉日後的傳記,其監牢的生活中改掉暴燥激進的性格,知道自制,懂得

長遠思考。此種情形如何解釋呢?張律師的自傳並未答覆。惟筆者從本書的敘

述,依稀可以看出,如果曼德拉是在長期的牢獄中「頓悟」出人生的智慧,張

思之律師則是在不斷的政治運動與勞改中「漸修」出對法治理念的堅持,而隨

著 1979年復出執業律師,在林江兩案與嗣後的政治犯辯護及維護案件開展其對弱勢大眾的忠誠與使命感(373頁)。

本書最受人矚目的史料是 1979年張思之律師在林江兩案擔任辯護小組組長,此為本書第 12章(229頁以下)。與前階段執業律師相同,張老的辯護出自上級長官的政治安排,衹是因應兩案在全世界公開亮相必須有律師作陪

(233頁),律師的任務首重避免犯政治性錯誤(237頁),張律師為此而起草《律師會見被告的注意事項》與《律師會見被告的基本原則》(234頁至235頁),張律師雖在秦城監獄與江青會面,但江青不願委託(241頁至 247頁)。張律師轉成為政治局委員李作鵬的辯護律師(249頁至 256頁)。兩案審判的是江青等人的「路線」問題(262頁),以政治手段解決法律問題(275頁),中共中央設置「兩案審判指導委員會」,組長是胡耀邦,主任是彭真,

審判員一大部分是黨挑選的法外人士,判決由黨的最高領導決定,「兩案」審

判是一個「典範」,司法在中國大陸不能獨立的典範(276頁至 277頁)。張

212

Page 5: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律師對林江兩案作詳盡的描述,就世人瞭解兩案的經緯具有重大的貢獻。

比較同年台灣美麗島事件,亦歷經軍法大審,但此次審判在國內外新聞媒

體報導下,開啟民智,參與辯護的律師如陳水扁、謝長廷與蘇貞昌等人嗣後多

投身政治,組織民進黨與國民黨政府抗衡,民進黨在 2000年 5月完成華人社會中的第一次政權和平移轉。張思之律師參與 1979年林江兩案辯護,與陳水扁等人命運不同,但也開啟中國律師維權活動的序幕。

至於張思之律師後來承辦的王軍濤(381頁)、鮑彤(405頁)、鄭恩寵(469頁)等案件,在中國法制發展史亦是重要資料,由張律師本人現身說法,更能

引人入勝。筆者認為重要的是張律師在這些案件多是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

此似乎是這一代中國維權律師的宿命。

三、法律評論

《行者思之》是張思之律師的口述自傳,並非有系統的法學論文集,本書

亦未使用現在一般學界研究中國維權律師常用的國際公約與專有名詞,例如聯

合國通過之《關於律師作用的基本原則》、律師執業強調的程序保障、證據與

邏輯等所形成的「像律師一樣的思考」(thinking like a lawyer)、中國刑辯律師的「老三難」(即律師會見當事人難、閱卷難及調查取證難)問題,然本書

提及中國刑法第 306條律師偽證罪(454頁),此種未使用國際公約與專有名詞的情形,並不影響本書中張律師對中國法律制度與司法審判諸多問題之有力

批評。

與學院派教授相同,張思之律師不衹關心具體案件的審判,其亦關注中國

法治的發展,此或與出身中共建國第一代法官經驗有關。如前所述,1949年中國法制重在鞏固共產黨的統治,否定六法全書的階級性,認為它不值得繼

承。然而在嗣後的一連串政治運動中,張律師認為新中國並未創建新的法律制

度,只有「破」沒有「立」(118頁)。在本書下篇《艱難辯護史》開頭張律師再度表示:「大陸易幟,『六法』被廢,新政不及言『法』,在列寧『無產

階級專政』的國家理論與毛澤東『無法無天』的造反思想的指導下,把法律界、

法律人強行引上一條多麼艱難曲折的『治國路』,從而啟示我們,應當吸取哪

213

Page 6: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台灣人權學刊 第二卷第四期

些教訓,怎樣地去建設一個法治的國家。」(380頁)。

那麼,近年來,中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在國際上

形成競爭之勢,中國是否從此成為一流的世界文明大國呢?張思之律師不是政

治學者,並未從國際關係角度分析,却從法治立場表示如下:(2012年 11月中共)十八大,很多中國人與歐洲人抱有希望,都未從本質看問題。從政治方

面考察,現在(指習近平上台)在往後退。整個制度分為立法與司法兩部分,

從立法言之,雖往前走,然連民法典都未能立法,侈談什麼「法制體系」?從

司法言之,不能說個別法官毫無進步,但整體上在往後退,有時前進兩步,後

退三步(350頁至 351頁)。8月 16日出版的英文經濟學人雜誌報導,2014年 7月下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推動反貪腐,宣佈將給予法院較大的權力,但黨仍然是最後的仲裁者。此種司法改革能帶來良好的法治前途?從前東歐共

黨國家經驗觀察,沒有廢除共黨地位的優越性,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皆不易

實現。中國迄今黨壟斷政法,且立法不完備,司法不張,此種法治不張的實況

與其經濟成就不能配合,形成超載負荷過重的現象,未來恐怕不得不從政治體

制改革,否則,不是根本之道。

本書不只記載張思之律師諸多政治案件與維權案件的法律見解,如在法言

法(301頁),在法律程序與證據上爭取被告人的權利(如 305頁鄧玉嬌案,393頁王軍濤案,411頁鮑彤案,512頁曹海鑫案,531頁李奎生案),也從宏觀角度批評中國律師制度的問題癥結,如司法行政部門最怕律師的「獨立性」

(222頁),司法行政當局總以公權力的意志和需求為至高利益,藉口「突出政治」、「顧全大局」限制律師的維權作用;有些酷吏採用種種手段誣報律師

「偽證」,投入監獄,律協止於「關注」,保持沈默;十八大開幕,做著妙不

可言的「中國夢」,然而律師執業環境艱難依舊,此情此境,如何描繪夢中情

境(226頁至 227頁)?尤其律師在中國竟然被劃定為「新黑五類」的第一類,法輪功是第二類(351頁),頗值吾人省思。

本書最令人動容者,是張思之律師在八十大壽慶祝會中的〈答謝詞〉,其

宣示對渴望法治、追求民主與維護自身權利之無權無勢、無產無財的芸芸眾生

的忠誠,將以持續的行動報答他們的恩情(373頁);矢志與 13萬律師一同

214

Page 7: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 taiwanhrj.org · 行者思之 張思之口述,孫國棟整理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585 頁 現年87 歲的中國第一代律師張思之先生,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

共產中國法制發展與維權之路

前行:天涯海角,百折不撓,鞠躬盡瘁,義無反顧(374頁至 375頁),實有民胞物與,氣吞宇內的氣勢。本書第 15章〈我是地球人〉,則道出張思之律師訪問國外,發現追求的法治目標,一為美國司法實務堅守的「無罪推定原則」

(327頁),二為台灣民主與司法改革的實踐(357頁)。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