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 - yxnzy · Web view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邮 编:650223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

云南省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工程项目申报指南

(2014)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二零一四年三月

目 录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验收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23)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35)

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项目…………………………(60)

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74)

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90)

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07)

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22)

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37)

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53)

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省内访问学者项目…………………(156)

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精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162)

云南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特聘教师支持计划项目…………(190)

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优秀学生留学支持项目………(203)

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新专业支持计划项目…………(216)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评选项目………………………………(227)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243)

云南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56)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目标和任务

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展示我省高等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硕的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将有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开放,引导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我省文化的软实力。

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和运行机制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将采用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的建设模式。实行严格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高校和主讲教师承担遴选确定的选题建设任务,并确保课程质量。

三、精品视频公开课知识产权管理

(一)所申报课程以自愿申报、自愿共享为基本原则。入选的视频公开课视为职务作品,将由“云南省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集中展示,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二)课程内容和形式应当具有独创性,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特色与研究成果。

(三)课程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禁止商业使用,并设专门机构负责产权保护和运营管理工作。

(四)学校须事先告知参与拍摄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

四、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在评选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要求,向教育部高教司推荐申报视频精品公开课。

五、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

(一)申报要求

1.课程的主讲教师应为学校正式聘用教师,并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鼓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学术名家主讲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须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善于与学生互动,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

2.需注意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严格遵守法律和学术规范,充分把握受众的需求和课程学习方式、信息接受方式。提倡教师充分展现个人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提倡与学生互动,保证视频课堂的现场教学效果。

3.课程建设重点在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为主,重点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兼顾其他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4.课程内容分专题呈现,每门课程不少于5讲,每讲应控制在30-50分钟。课程制作应严格按照“教育部高教司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附件1)。系列课程建设周期较长的,可按系列课程申报,分年度建设。

(二)申报材料及要求

1.学校申报公文,纸质一式1份;

2.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表(附件2),纸质一式1份;

3.云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汇总表(附件3),纸质一式1份;

4.课程教学录像光盘。申报课程需报送不少于30分钟的样盘(视频制作推荐使用标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一式1份。

以上材料请于2014年4月18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并发送电子文档至联系人邮箱。

5.本项目评审工作将启动网络申报评审系统,有关事项如下:   (1)网络申报用户采取统一管理方式,原则上以学校联系人姓名(中文)为登陆用户名。如各学校网络申报联系人不变,则仍沿用原有用户名;如网络联系人有变,则务必于2014年4月10日17:00前将变更人信息上报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2)网络申报平台将于项目截止日期前一周开放,请各申报学校于网络申报期内登陆www.ynce.net(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点击“申报审批”,进入“云南省质量工程申报评审系统”,根据项目提示在线完成申报工作。项目其他材料请上传至本校校园网,不设用户名和密码,并在申报评审系统中填写学校申报材料网址,便于评审专家审阅评审。各高等学校自项目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工作结束期间,要保证申报项目网站的正常运转,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申请项目的相关内容。凡因申报项目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项目申报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技术联系  联系人:李昆林、杨毅  联系电话:13888221667,13888222963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司慧迎、张星星

联系电话(传真):0871—65123921,6510271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 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

邮政编码:650223

附件:

1.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

2.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推荐表

3.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汇总表

4.云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联系人信息表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母带及素材的保管

学校负责保留原始素材与成片母带,直到课程上线。

三、视、音频交付文件

(一)交付载体

所有视频文件及相应的SRT唱词文件请刻录在CD-R或DVD+R光盘上,并对刻录光盘做封口处理。

每张CD-R或DVD+R光盘可以刻录多讲内容(每一讲内容包括视频文件及相应的SRT唱词文件),并在盘面上注明光盘中的内容清单(标记学校名称、课程名称、讲次及标题、主讲教师、时长等)。

(二)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 (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500 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视频分辨率:

(1)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

(2)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

(3)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

(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

(3)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

视频帧率为25帧/秒。

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三)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 Part3)格式。

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 (恒定)。

4.必须是双声道,必须做混音处理。

(四)封装

采用MP4封装。

(五)外挂唱词文件

1.唱词文件格式:独立的SRT格式的唱词文件。

2.唱词的行数要求:每屏只有一行唱词。

3.唱词的字数要求:画幅比为4:3的,每行不超过15个字;画幅比为16:9的,每行不超过20个字。

4.唱词的位置:保持每屏唱词出现位置一致。

5.唱词中的标点符号: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间隔号、连接号、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中,在每屏唱词中用空格代替标点表示语气停顿,所有标点及空格均使用全角。

6.唱词的断句:不简单按照字数断句,以内容为断句依据。

7.唱词中的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物理量和单位,尽量以文本文字呈现;不宜用文本文字呈现的且在视频画面中已经通过PPT、板书等方式显示清楚的,可以不加该行唱词。

8.唱词文字:中文。有条件的高校,除制作中文唱词外,可另外制作英文唱词。

四、需交付的课程基本数据文件

(一)课程基本数据——元数据及课程目录

1.课程主元数据

课程主元数据表

元数据名称

内容

备注

1.课程名称

2.所属学校

3.所属专业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填写课程所属的专业门类及专业类。

4.课程简介

5.课程总讲数

6.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姓名

7.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基本信息

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获奖信息、学术成果、电子邮箱。

8.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照片

照片为800*600像素,必须为课堂教学照片,要求单独拍摄,不得使用视频截图。

9.制作单位

10.版权信息

11.语  种

缺省为中文

12.备  注

2.课程分讲元数据

分讲元数据表

元数据名称

内容

备注

1.讲  次

2.本讲标题

应与光盘内容吻合

3.课程名称

本讲所属课程

4.本讲简介

5.本讲关键词

用于检索的关键词

6.本讲时长

如本课程只有一位主讲教师,以下7-10的信息与主元数据一致,可不填。

7.本讲教师

姓名

8.本讲教师基本信息

填写本讲老师信息(专业技术职务、获奖信息、学术成果、性别、出生年月、邮箱)。

9.本讲教师照片

照片为800*600像素,必须为课堂教学照片,要求单独拍摄,不得使用视频截图。

10.讲课日期

拍摄年月

3.课程目录

课程目录

课程名称

讲 次

本讲标题

本讲主讲教师

本讲时长

注:以上元数据表单须在excel文档中填写。

(二)课程推介词

课程推介词是指在课程简介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的课程宣传用语,旨在推广本课程。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控制在200字以内。

(三)审核方式

元数据、课程目录及课程推介词等文件应保证准确无误,打印后经学校审核后,加盖学校的公章方可提交。

(四)提交方式

元数据、课程目录及课程推介词等文件的电子版应压制在单独的CD-R光盘中,同时与加盖学校公章的纸质文件一并提交。

(四)提交方式

元数据、课程目录及课程推介词等文件的电子版应压制在单独的CD-R光盘中,同时打印纸质版经学校审批盖校章确认。

附件2:

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推荐表

所 属 学 校

课 程 名 称

所 属 学 科

课 程 负 责 人

申 报 日 期

推 荐 单 位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制

二○一四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学 历

学 位

电 话

专业技

术职务

行 政

职 务

传 真

院 系

E-mail

地 址

邮 编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1-2

授课

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听众数/年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课时

备注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视频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讲授节数

预 计

总 学 时

预计总时长

序号

专题标题

时长

主讲教师

关键词

1

2

3

4

5

6

7

8

9

3-2 视频课程描述

3-1 视频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3-2视频课程内容安排(视频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3-3视频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

4.评价反馈

4-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

4-2 学生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

4-3 社会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全部或部分向社会开放,请填写有关人员的评价)

5.技术支持

5-1

技术

负责

人情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学 历

学 位

电 话

专业技

术职务

行 政

职 务

传 真

单 位

E-mail

地 址

邮 编

主要工作经历

5-2 技术支持队伍(包括脚本设计、摄像、编辑制作、英文字幕等)

姓名

年龄

单位(部门)

学科

分工

5-3技术条件

(学校拍摄视频场地及设备、后期制作设备等,以及以往视频课程制作经历。如果委托其他公司拍摄制作请填写其有关情况)

6.建设措施(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7.学校评价意见

学  校(公章)

主管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8.推荐意见

推 荐 单 位(公章)

推荐单位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3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汇总表

学校名称:

联系人及所在部门: 办公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教师

所属学科

总时数

开设时间

年平均受众

1

2

3

4

5

说明:1.序号栏按学校推荐的课程名次排序填写;

2.主讲教师多于2名时,在表格中填写2人姓名加“等”,并在后边用括号注出人数;

3.所属学科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的学科门类下设的二级类;

4.总时数为该课程作为视频公开课的预计时数,并在后边用括号注出讲数,如:5小时(10讲);

5.开设时间为本门课程前期面向学生和社会公众开设的起止时间,如:2008年至今;

6.年平均受众是指本门课程前期开设的情况,包括高校学生和社会大众。

附件4

云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联系人信息表

学校名称:

单位

姓名

部门

职务

电 话

传 真

手 机

电子邮件(必须)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验收暨省级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及我省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等要求,自2003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省级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止2013年,我省高校已建有3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4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数千门校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体系。为促进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我厅从2012年开始对已建设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开展分批审核验收工作,2014年将继续开展精品课程审核验收工作。通过审核验收的精品课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共享,建设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我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开放。

一、审核验收目的

对已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进行验收审核,全面了解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及使用效果,确保精品课程及相关优质资源建设质量,更大程度发挥其教学效益和示范辐射作用,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推进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二、审核验收对象

2003年以来立项建设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按照立项年份,分批次验收审核,每年100门,计划4年完成,各高校按照《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名单(2014年)》(附件1)做好自查上报工作。

三、审核验收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相关教学资源库等)网上开通运行情况;

(二)学校是否建有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及学校建设经费落实情况;

(三)教师、学生访问、网上互动(如在线答疑等)及学生评价情况等。

四、审核验收方式

云南省精品课程验收审核工作采取学校自查、专家网络审核相结合,以专家网络审核为主的方式进行。

(一)课程自查。各高等学校按照我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指标及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并填写《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自查表(2014年试用)》(附件2)和《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汇总表》(附件3)。

(二)专家网上审核。根据各课程自查情况,我厅组织专家进行网络审核,核查重点是课程自查规范性和有关数据的真实性。

五、审核结果公布

根据学校课程自查、专家网上核查情况进行综合评议,以专家网上审核结果为主确定验收结论,并予以公布。

凡学校课程自查表所填内容与课程网上运行内容严重失实及网络审核不符合精品课程条件要求的,不予通过验收,并要求学校限期整改,转至下一年度验收。对审核验收结果整体较差的学校,将减少其质量工程相关项目申报限额。凡通过验收的精品课程将额外给予资金支持,重点用于建设云南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六、其它事项

本次审核验收工作分2个阶段,学校自查阶段从指南下发日期开始,到2014年4月18日结束,各有关学校于4月25日前将自查表格和汇总表各一式1份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并发送电子文档至联系人邮箱。专家审核阶段自申报结束后开始。有关表格电子版请登录“云南高等教育信息网”下载。

精品课程验收采取网络申报形式,要求如下:   (一)网络申报用户采取统一管理方式,原则上以学校联系人姓名(中文)为登陆用户名。如各学校网络申报联系人不变,则仍沿用原有用户名;如网络联系人有变,则务必于2014年4月10日17:00前将变更人信息上报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二)网络申报平台将于项目截止日期前一周开放,请各申报学校于网络申报期内登陆www.ynce.net(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点击“申报审批”,进入“云南省质量工程申报评审系统”,根据项目提示在线完成申报工作。项目其他材料请上传至本校校园网,不设用户名和密码,并在申报评审系统中填写学校申报材料网址,便于评审专家审阅评审。各高等学校自项目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工作结束期间,要保证申报项目网站的正常运转,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申请项目的相关内容。凡因申报项目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项目申报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技术联系  联系人:李昆林、杨毅  联系电话:13888221667,13888222963

希望各高校认真做好精品课程审核验收工作,同时应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经费使用情况开展自我检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深化校内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国家、省、学校精品课程在高等学校课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联系人:司慧迎、张星星

电 话(传真):0871-65123921,65102714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省教育厅高教处

邮 编:650223

附件:

1.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名单(2014年)

2.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情况表(2014年)

3.2014年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检查情况汇总表

附件1: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名单(2014年)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校

负责人

备注

1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秦溱

10年国精

2

土壤学

西南林学院

田 昆

09年省级精品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大理学院

赵金元

09年省级精品

4

家具设计

西南林学院

叶 喜

09年省级精品

5

温病学

云南中医学院

陈文慧

09年省级精品

6

外科学

大理学院

吴学东

09年省级精品

7

工笔重彩画

玉溪师范学院

郭 巍

09年省级精品

8

中学应用教育学

曲靖师范学院

顾永清

09年省级精品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楚雄师范学院

陈文清

09年省级精品

10

刑事诉讼法

云南警官学院

向 群

09年省级精品

11

信息处理技术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张怀宁

09年省级精品

12

国际贸易实务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韩 越

09年省级精品

13

基础素描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廖 开

09年省级精品

14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红河学院

徐绍坤

09年省级精品

15

家具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黄荣文

09年省级精品

16

绝版木刻技法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 力

09年省级精品

17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刘创明

09年省级精品

18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张东明

09年省级精品、10年国精

19

工程力学应用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李昆华

09年省级精品

20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王亚丽

09年省级精品

21

轿车电气系统检修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邢忠义

09年省级精品

22

水污染治理技术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高红武

09年省级精品

23

模拟电子技术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周 遐

09年省级精品

24

家禽生产技术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 英

09年省级精品

25

测量综合实训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杨木生

09年省级精品

26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董钧祥

09年省级精品

27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燕梅

09年省级精品

28

电力电子技术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勇

杨云英

09年省级精品

29

五官科护理学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尹华玲

09年省级精品

30

果树生产技术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许邦丽

09年省级精品

31

茶艺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雪娟

09年省级精品

32

炼钢生产技术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段榆蓉 黄静

09年省级精品

33

金属工艺学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黄晓明

09年省级精品

34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何 唯

09年省级精品

35

中国近代史纲要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李申文

10年省级精品

36

国际金融管理

云南财经大学

王智勇

10年省级精品

37

计量经济学

云南财经大学

李兴绪

10年省级精品

38

社会学

云南师范大学

毕天云

10年省级精品

39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云南警官学院

王 萍

10年省级精品

40

中国法制史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张树兴

10年省级精品

41

媒体技术基础

云南民族大学

曾庆新

10年省级精品

42

篮球

玉溪师范学院

聂锐新

10年省级精品

43

商务体育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薛 斌

10年省级精品

44

传播学引论

云南大学

单晓红

10年省级精品

45

语言学概论

云南大学

王晋军

10年省级精品

46

演唱

云南艺术学院

王红星

10年省级精品

47

云南特色民间工艺

云南艺术学院

陈劲松

10年省级精品

48

音乐美学

云南艺术学院

申 波

10年省级精品

49

植物化学

云南师范大学

陈业高

10年省级精品

50

细胞生物学

云南大学

郑冰蓉

10年省级精品

51

模拟电子技术

云南师范大学

杨卫平

10年省级精品

52

常微分方程

曲靖师范学院

刘 俊

10年省级精品

53

高等代数

红河学院

何 斌

10年省级精品

54

有机化学

楚雄师范学院

谢启明

10年省级精品

55

材料工程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

史庆南

10年省级精品、10年国精

56

碎矿与磨矿

昆明理工大学

文书明

10年省级精品、10年国精

57

植物纤维化学

昆明理工大学

陈克利

10年省级精品

58

建筑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

王 冬

10年省级精品

59

数据结构

云南民族大学

王 新

10年省级精品

60

工程测量

昆明学院

莫南明

10年省级精品

61

农业机械学

云南农业大学

张汝坤

10年省级精品

62

园艺植物栽培学

云南农业大学

李文祥

10年省级精品

63

竹类培育与利用

西南林学院

辉朝茂

10年省级精品

64

花卉学

西南林学院

林 萍

10年省级精品

65

动物病理学

云南农业大学

高 洪

10年省级精品

66

中医儿科学

云南中医学院

熊 磊

10年省级精品

67

中医妇科学

云南中医学院

苗晓玲

10年省级精品

68

病理学

云南中医学院

贾 勇

10年省级精品

69

卫生统计学

昆明医学院

罗家洪

10年省级精品

70

病理生理学

昆明医学院

李树清

10年省级精品

71

法医物证学

昆明医学院

景 强

10年省级精品

72

医学免疫学

大理学院

白 丽

10年省级精品

73

人体解剖学

大理学院

张本斯

10年省级精品

74

管理学

云南大学

高 核

10年省级精品

75

连锁物流

昆明学院

沈艳萍

10年省级精品

76

人力资源管理

云南财经大学

丁世青

10年省级精品

77

会计学

云南民族大学

聂顺江

10年省级精品

78

管理学

西南林学院

龙 勤

10年省级精品

79

基础会计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杨斯迈

10年省级精品

80

熟料煅烧操作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周惠群

10年省级精品

81

氧化铝制取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徐 征

10年省级精品

82

数据库(access)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永宽

10年省级精品

8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

李国斌

10年省级精品

84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排除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张爱山

10年省级精品

85

现代饭店管理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尹世香

10年省级精品

86

热带作物栽培技术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周艳飞

10年省级精品

87

茶叶加工技术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吕永康

10年省级精品

88

森林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林向群

10年省级精品

89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 军

10年省级精品

90

作物病虫害防治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金 燕

10年省级精品

91

茶树栽培技术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于龙凤

10年省级精品

92

园林规划设计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竹英

10年省级精品

93

印刷工艺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尹志勤

10年省级精品

94

植物分类学

保山学院

汪建云

10年省级精品

95

高等代数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郭龙先

10年省级精品

96

大学英语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赵 红

10年省级精品

97

分析化学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兴元

10年省级精品

9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寸晓红

10年省级精品

99

公共教育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惠菊

10年省级精品

10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文山学院

颜 星

10年省级精品

101

曲靖师范学院

政治经济学

巴春生

08年省级精品

102

保山学院

声乐

车绍留

07年省级精品

附件2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情况表(2014年)

一、课程基本情况

学 校

所在院系

课程名称

一级学科(职业技术大类)

二级学科(职业技术类)

获云南省精品课程时间

是否国家精品课程

(获得时间)

网站地址

二、课程负责人

姓名

职称

办公电话

传真

移动电话

E-mail

三、本课程服务器提供及系统、内容的维护、管理

学校统一提供服务器( );院系提供服务器( );教师自己提供服务器( )

教师提供上网内容,学校统一维护并管理系统( );教师提供上网内容,院系维护并管理系统( );教师自己维护并管理系统( )

建议:

四、相关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开通情况

上网内容:教学大纲( );习题( );实验程序( );参考文献( )特色内容:

已经上网的其他内容:

网站开通情况:保持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开通( );仅工作时间开通( )

网络畅通情况:保持畅通( );有时无法保持畅通( )原因:

五、网络课件、授课录像上网开放情况

上网开放的网络课件名称:

本课程授课时数: ;目前上网的授课录像时数:

六、获云南省精品课程以来,该课程建设分年度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经 费 及 来 源

备 注

省资助

学校投入

其他途径

获省级精品课程至今

七、学校对建立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的政策激励机制及实施情况

八、获得省级精品课程以来,网站记录的用户访问情况及反馈

1.20 年 月 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网站的总点击率( );本网站日均点击率( )

2.在线答疑:定期( )/即时( );其他网上互动形式

访问者的主要意见和建议

九、网上资源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计划解决的措施(提供具体实施时间表)

十、对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填表人: 学校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校盖章

年 月 日

1.请各课程负责人结合实际情况据实填写,学校有关部门核实情况。

2.相关内容涉及选择的请直接在括号内用“√”标记。

附件3: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审核验收情况汇总表(2014年)

学校名称(盖章) ;此次验收国家精品课程数: 门;此次验收省级精品课程数: 门;

填表人: ,电话:

序号

课程

名称

课程

负责人

省级精品课程批准

时间

课程

层次

课程网址

一级

学科

二级

学科

网站是否连通

授课录像是否全程上网

教学资料是否更新

截至12月31日课程网站点击率

注:所有课程应详细列出网址;“批准时间”填写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的年份;课程层次填写“高职高专”。

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一、精品课程申报要求

申报对象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含高职本科)开设的课程。2014年评审立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5门。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课程要求:

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次。

3、课程内容应参考“云南省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5及附件8)。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课程负责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二)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三)省级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省级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省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省各高等学校。

(四)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五)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对省级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三、申报限额

各院校限申报2门。超额申报不予受理。

四、申报材料

1.申报学校的公文,纸质一式1份

2.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附件1),纸质一式1份

3.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纸质一式1份。

有关高校于2014年4月18日前报送有关材料至教育厅高教处,并发送电子文档至联系人邮箱,同时将相关申报材料上传至申报单位校园网,并将网址等信息一并上报(建议将申报材料放至校园网首页或专门栏目下,便于查找,不设用户名及密码)。

有关表格可在“云南省高等教育信息网”下载。

4.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采取网络申报形式,要求如下:   (1)网络申报用户采取统一管理方式,原则上以学校联系人姓名(中文)为登陆用户名。如各学校网络申报联系人不变,则仍沿用原有用户名;如网络联系人有变,则务必于2014年4月10日17:00前将变更人信息上报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2)网络申报平台将于项目截止日期前一周开放,请各申报学校于网络申报期内登陆www.ynce.net(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点击“申报审批”,进入“云南省质量工程申报评审系统”,根据项目提示在线完成申报工作。项目其他材料请上传至本校校园网,不设用户名和密码,并在申报评审系统中填写学校申报材料网址,便于评审专家审阅评审。各高等学校自项目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工作结束期间,要保证申报项目网站的正常运转,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申请项目的相关内容。凡因申报项目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项目申报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技术联系  联系人:李昆林、杨毅  联系电话:13888221667,13888222963

五、评审方式

省级精品课程的评审将继续采用网上评审与会议评审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高校自课程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工作结束期间,要保证申报课程网站的正常运转,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凡因申报课程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课程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司慧迎、张星星

联系电话(传真):0871—65123921,65102714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 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

邮政编码:650223

附件:

1.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

2. 云南省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

3.云南省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附件1

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所属专业类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校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

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制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⑴-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⑵-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⑶-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⑷-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1

2

3

4

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3-3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4.课程设置

4-1课程性质与作用

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5.教学内容

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5-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5-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6.教学方法与手段

6-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6-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6-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6-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7.实践条件

7-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7-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8.教学效果

8-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8-2社会认可度

9.特色与创新

9-1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

9-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9-3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10.课程建设规划

10-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0-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0-3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0-4学生学习评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12.其他说明

13、审核意见

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审核意见

院(校)长(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2

云南省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

申报学校(盖章): 填表日期: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专业大类

所属专业类

所属专业

备注

姓名

电话

E—mail

注:高职高专课程以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作为分类体系。

课程支撑网站(直接链接地址):

附件3:

云南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年度高职云南省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评审指标及内涵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评价等级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10

1-1

课程

定位

性质与

作用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

1-2

课程设计

理念与

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6

20

2-1

内容选取

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8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

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8

2-3

表现形式

教材及相关资料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4

教学

方法

手段

20

3-1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6

3-2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5

3-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取得实效。

5

3-4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4

20

4-1

主讲

教师

师德、能力与水平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10

4-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10

10

5-1

校内实训

条件

设备与

环境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6

5-2

校外实习环境

建设与

利用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4

10

6-1

教学评价

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果优良。

5

6-2

社会评价

社会

认可度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得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5

特色

及政

策支

10

特色与创新

5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5

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项目

大力发展云南特色高等教育,建设有特色的示范高职院校是我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按照《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职高专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深化工程”的意见》要求,每年遴选2所高职高专院校强化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一、建设的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省级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使高职高专院校经过三年建设,显著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在办学模式、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突显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特色院校要以增强服务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通过机制创新、合作办学,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办学模式。特色院校要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探索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在校政、校企、校研、校校合作方面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合力。

(三)特色专业建设。特色院校要跟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设置和建设专业。要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并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要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任老师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以及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人才培养。特色院校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行“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并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特色院校要主动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积极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革新,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搭建多样化平台,参与当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社区教育等,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在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色院校要注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并充分体现职业性、地域性原则,要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三、申报条件

申报省级特色高职高专的院校应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并有三届以上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面向地区支柱产业,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潜力,通过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至少有2个省级特色专业(参考标准见附件1),已遴选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高校不再申报。

四、申报程序及材料

根据工作安排,十二五期间每年确定2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特色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符合申报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认真做好申报工作。

(一)省级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论证、行政审定”相结合的方式选定,由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高教处)统一组织安排。

(二)申报材料

1.学校申报公文(一式1份);

2. 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一式1份);

3.《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单位申报表》(附件2,一式1份);

4.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一式1份;

以上材料以电子版及纸质材料的方式同时上报,所有申报材料均以光盘的形式上报一份;请于2014年9月30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有关表格电子版请登录“云南高等教育信息网”下载。

5、本项目评审工作将启动网络申报评审系统,有关事项如下:   (1)网络申报用户采取统一管理方式,原则上以学校联系人姓名(中文)为登陆用户名。如各学校网络申报联系人不变,则仍沿用原有用户名;如网络联系人有变,则务必于2014年4月10日17:00前将变更人信息上报至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2)网络申报平台将于项目截止日期前一周开放,请各申报学校于网络申报期内登陆www.ynce.net(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点击“申报审批”,进入“云南省质量工程申报评审系统”,根据项目提示在线完成申报工作。项目其他材料请上传至本校校园网,不设用户名和密码,并在申报评审系统中填写学校申报材料网址,便于评审专家审阅评审。各高等学校自项目申报之日起至本年度评审工作结束期间,要保证申报项目网站的正常运转,保证评审专家可以审看申请项目的相关内容。凡因申报项目所在学校原因导致专家无法正常浏览项目申报内容,且评审期内经提醒不能解决问题的,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技术联系  联系人:李昆林、杨毅  联系电话:13888221667,13888222963

五、评审方式

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的评审采用网上评审、实地考查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高等学校务必在申报日期截止前登录申报系统完成网络申报工作。凡未进行网络申报的高校,将视为不具备申报条件,自动放弃参评资格。

联系人:司慧迎、张星星

联系电话(传真):0871—65123921,65102714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云南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邮编:650223

附件:1.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项目评审标准

2.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单位申报表

附件1

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项目评审标准

按照《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十二五”期间 “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实施意见》(云教高〔2012〕2号)要求,十二五期间,每年遴选2所高职高专院校强化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做好遴选工作,特制订本标准,供学校参考。

本标准适用于独立设置、至少有三届(含三届)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申请建设的院校应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在办学定位、办学模式、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明显特色。

近三年内,经查实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情节严重的院校,及申报重点建设专业方向与当地支柱产业领域不一致的院校,均暂不列为评审对象:

1.基本办学条件有红、黄牌记录的;

2.有校园不稳定事件,并已造成一定后果的;

3.在招生中有违规行为和虚假宣传的;

4.有乱收费或违规收费行为的;

5.已将其列入升本规划的;

6.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低于70%,或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

7.在合作办学中有不规范行为的;

8.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9.有其他严重不诚信行为的。

序号

主要

方面

关键要素

内涵说明

1

办学

定位

办学

思路

学校定位科学、准确;办学宗旨、服务方向明确;严格依法自主办学,适应区域产业发展。

办学

成果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已被企业、行业所肯定。

2

办学模式

合作

机制

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办学模式体现“四个合作”,探索了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决策议事制度,形成了校政、校企、校研、校校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合作

效果

学校办学合力明显增强。

3

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与建设

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设置和建设专业,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已建成2-3个省级特色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深入开展了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高,实践教学能力强; 教师获得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多,水平高,学生满意,社会评价好。

4

人才培养

育人理念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实践育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层次推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实现了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人才培养过程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学校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规范。

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教学资源

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等,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质量

保障

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了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高,近三年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率≥80%,就业对口率高,起薪高,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三年平均≥80%,录取新生报到率三年平均≥80%。

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或工作称职率≥80%。

毕业生在本地区(行业)有良好声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5

服务社会

培训与鉴定

主动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积极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技术开发

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技术革新。

建立了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多样化服务

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搭建多样化平台,参与当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社区教育等,在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6

校园文化建设

保障措施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在学院发展中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长效机制,在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现合作

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职业性、地域性,并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以及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附件2

云南省高职高专特色骨干院校建设单位

申 报 表

申 报 院 校  

举 办 单 位

填 表 日 期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制

填 写 要 求

一、请申报院校如实填写。

二、请按申报书规定格式填写。

三、本申报书请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2份上报。

(一)院校基本情况

院校名称

举 办 方

设置高职院校时间

院校前身

开设高职专业

在校生总数

全日制普通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

学校占地面积(亩)

五年制高职在校生人数

学校建筑面积(平方米)

累计培养普通高职毕业生数

生均仪器设备值(万元)

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

生均图书册数

近三年各类短期培训数(人月)

教职工总数

专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专职教师数

专职教师高级职称比例

兼职教师数

专职专业教师“双师”比例

国家级精品课程门数

国家级实训基地数

省级特色专业数

省级实训基地数

省级精品课程门数

省级规划教材门数

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省级优秀教材门数

项目 年份

总就业率(%)

协议就业率(%)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比例(%)

合作单位(个)

截止当年签定校企

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

截止当年合作企业参与

教学的专业比例数(%)

截止当年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

的设备(资金)额(万元)

截止当年度合作企业接

收实习实训学生数(人)

截止当年合作企

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

截止当年学校为合

作企业培训员工数(人)

截止当年科技开发、转让与

技术咨询、服务等到帐经费

(万元)

学校获得的省级以上(含省级)荣誉称号(获奖名称、获奖时间、

颁奖部门等):

学校的行业、专业特色及优势,在区域经济(产业、行业、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特色综述:

对照建设内容,学校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设方案

建设总目标:

建设内容:

建设计划:

保障措施:

填表人: 复核人:

(三)审核意见

学校审核意见

院(校)长(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要求,落实桥头堡战略,加快推进我省国门大学建设,为切实提升我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州市高职教育振兴和区域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云南省教育厅决定实施“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一、工程建设目标

通过对州市沿边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使一批州市高职院校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结构更加优化,学生学习、实践、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学校实力逐步提升,加强学校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作用,发挥学校在地方人才培养体系中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乃至周边国家的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工程建设任务

(一)夯实办学基础,改善教学条件。按照“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要求,以“填平补齐”为原则,加强基础教学场所、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训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建设,建设实践教学用房和配置必要设备,提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能力。

(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实习实训室、基地的建设,更新实践教学设备,满足学院的实践教学的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推进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学校从行业、企业聘用能工巧匠做为兼职教师承担学校的实践教学任务,重视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兼互补、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三、原则要求

(一)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和科技引领作用,面向区域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善民生需要,重点支持部分高职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保障和促进学院的教学发展,进一步促进学院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支持部分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坚持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实现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根本转变。鼓励地州高职院校既要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又要加强薄弱环节,突破短板制约,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做好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各校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合理编制本学院建设规划,分期有序逐步推进。有关高职院校在项目选择要考虑尽可能扩大学生受益面。具体建设内容的遴选注重两点,一是重在填平补齐,不要贪大求洋,高校要结合学校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把教学实践中发展最急需、条件最薄弱、缺口最严重、制约最突出的方面优先纳入建设范围,不搞“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二是要审核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不支持学校规模继续扩张,要根据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实事求是确定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不支持借机征地建设新校区,不支持行政办公用房、学术交流中心、博物馆等方面建设。

四、项目申报对象及条件

(一)申报对象

云南省所在各州、市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地区支柱产业,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可以参加项目申报,位于昆明市及所属辖区的高等职业院校不可以参加申报。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州市高职院校应符合如下条件要求:

1、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需求、地方产业结构特点比较契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支撑作用的高等职业院校;

2、具有较好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毕业生就业率水平逐年提升,社会认可度较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十二五”期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4、“十二五”期间普通专科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保持稳定;

5、学校债务在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

6、学院的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主管部门须出具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的承诺书。配套资金与省教育厅项目投入资金比例不能低于1:1。

五、项目建设名额和办法

(一)项目建设名额

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申报。该“工程项目” 计划支持2所州、市高等职业院校。

(二)项目建设办法

1、各高等职业院校依据申报条件,从本校实际出发,确定学校建设项目,向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提供项目建设申报材料。学校相关部门应对申请材料严格审核,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2、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依照有关标准,采用网上评审、实地考查和会议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结果将在省教育厅网上进行公示。

六、申报材料及其上报方式和时间

(一)申报材料

1、学校申报公文。(一式一份);

2、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一式一份);

3、《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书》(附件1)一式两份。

4、学院行业主管或地方主管部门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承诺书。(一式一份)

(二)申报方式及时间

以上申报材料以电子版及纸质材料的方式同时上报,请各申报高校于2014年5月19日前将纸质申报材料报送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电子版材料请在申报时间内发至联系人邮箱,逾期不再受理。

七、保障措施

本项目由质量工程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具体工作由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各有关高校要安排领导具体负责,建立队伍如实认真填写申报材料,并按时提交。

联系人:司慧迎 张星星

电 话:0871-65123921,65102714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邮 编:650223

附件1: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书

附件:1

云南省州市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

申 报 书

申 报 院 校  

举 办 单 位

填 表 日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