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藝術瘋狂的五月已過,驟晴驟雨的畢業時節,總令 人聯想到下一代及將來。兩年前的國民教育餘波驚魂未 定,剛剛出爐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對香港的事實 捩橫折曲,下一代的未來,會否就斷送在我們手中? 回歸沒有五十年,學校影響著新一代的意識形態,視 教育為社會民主運動的教師在當前的制度下,如何以身 作則去教育下一代?幾年後,是否仍會有孩子像強強一 樣,因不義的政權而要經歷生離死別?那時候的香港 人,還享有自由去做義不容辭的事嗎? 緊記6月22日公投,用行動支持普選! 文:莫昭如 為什麼我們會在五月主辦夏健強(強強)的畫展?那絕對與 Art Basel無關。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候我們會遇上一些義不容辭的事情。 就像用120元訂閱CultMon文望一年,就像8號風球跑到維 多莉亞公園集會支持中國的民主運動,就像一些年輕的學生 賣旗時能夠清楚告訴我,受惠機構的宗旨和活動值得支持。 我們本來不認識強強和他的媽媽張晶,但聽過夏俊峰的不公 平審訊和被處決。那時候國內外許多人為夏俊峰奔走。直至 今天,我心裡還是有點戚戚然。透過一位朋友,知道強強希 望和媽媽來香港擺畫展和旅遊,正巧我們在賽馬會創意藝術 中心用來做藝術治療服務的場地仍未裝修,為強強擺畫展也 就成為了一件義不容辭的事情。 為強強的畫展作出安排其實不算困難。 我們曾經擔心他的畫會被扣,但沒有。畫運來了,七十多 幅,強強和媽媽一起揀的。由於強強要上學,我們想,就等 他放假吧,於是選了五一勞動節黃金週的時段。完全沒想到 Art Basel 也在同期發生。 我們曾經擔心強強和媽媽是否可以進入香港,但結果他們順 利入境。是我們神經過敏,還是兩地的移民局、保安和警察 都使人覺得有種無可估計的arbitrariness(任意和獨斷)? 強強和張女士入境之前,我們低調宣傳,單張只有日期、地 點和一張畫的圖像。順利入境後,我們開始發放更多信息, 以單張、新聞稿、網上宣傳、聯繫個別記者等介紹強強的資 料和他的畫。 有義工為我們買畫框,把七十張畫裝裱好、以不同組合安掛 牆上。裝裱的時候,畫鋪在地上,一位義工的五歲大兒子, 在其中一幅前說: 「媽媽,您看:兩條魚哭了,因為被困魚 缸內的那條魚死了,只剩下魚骨。」這幅畫是寫於夏俊峰被 處決之後,畫題是:「我們」。 接著,小孩拿著另一幅畫 說: 「媽媽,魚復活了!」是的,魚缸裏的魚被光照著,上面 有一朵大蓮花,標題是「再生」,畫於「我們」之後。兩幅 強強在爸爸離世後畫的畫,不單打動了五歲的孩子,還感動 了差不多每一位來訪者:傳媒、老師、學生、表達藝術治療 師、師奶街坊⋯⋯ 強強和媽媽把畫定價在$2,000至$3,500港元之間。賣畫的 收入是為一家人籌募生活費,強強的教育費和藝術培育基 金。他們在港接受了好些傳媒的訪問,效果都很正面,但每 次面對傳媒,都無可避免地要記起丈夫和爸爸的悲慘故事。 強強自己在JCCAC跑了幾個圈,遇上香港雕塑家協會展覽 的開幕日。在JCCAC以外一位著名的油畫家,早看過強強 的畫,便想跟他說話;另外有一位畫家在畫展正式開幕前來 看強強的畫,沒談多少句,就到店子買了顏料和畫筆送給強 強。 觀畫的人每天都川流不息,強強的畫,幾天便售罄。幾幅以 暗標拍賣的似乎也有不少人投標。一位藝術界的朋友來信問 我,這些畫為什麼要賣呢?什麼人要買那些畫呢?強強的 畫不是很個人的嗎?他透過寫畫來處理一些很悲痛的經驗。 買畫的人毋疑是要支持強強,但畫買回家後是不是會掛在廳 裡?為什麼哩?是不是別人的痛楚變成了美學上的快感?那 些畫是不是應由強強保管?要支持他可以捐款,或邀請他即 席為你畫像! 朋友的問題,很值得思考。 有意識或潛意識地透過寫畫來處理悲痛的經驗,是畫畫的人 都會做的吧。這樣做可以療傷,也是我們所說的藝術可以發 揮治療的作用。 這些畫是不是不可以賣的呢? 是不是那些不會感動人,只充滿小聰明在Art Basel擺設的 才可賣?是不是Frida Kahlo, 梵谷乃至Goya或者陳光、耶穌 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畫都不能賣? 強強和媽媽願意賣畫,是基於實際需要。他們由傷心原居地 搬到北京,沒有戶籍,強強升讀中學,恐怕要找一些學費較 高昂的自主性的學校。 關心和支持強強、買他的畫的朋友,可能把畫放到客廳、書 房、睡房或只是藏起來,只要不忘記夏俊峰遭受到的不公不 義,那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賣畫得到不少來自各界的善長支持,籌得超過四十萬港元, 部份在兩母子離開時已交給媽媽,餘款會盡快交到北京。二 十天的畫展,接近有六千人參加,不少人留言,也有不少 小朋友畫了畫給強強作紀念。最得到我共鳴的是一位剛做爸 爸的朋友寫下的幾句話:「強強,在你的畫作中,看到尊嚴 和期盼。好好的活著,讓我們一起見證,中國不再黑暗的一 天,太陽終會出來。」 後記:強強和媽媽順利返抵北京,至今沒有國安的人找他 們。張晶說,強強在香港的幾天,是她看到他最快樂的日 子。強強愛一個人爬上在港旅舘後面的小山,鳥瞰深水步景 色。有一天我的一個同事在傍晚跟強強上了山,拍了一些照 片回來,山下真的很美! 漫畫:黃照達 第三期 二零一四年 六月 文: 編者的話 6月有關文化的會議見下表: 會議 日期 時間 地點 重點 監察西九文化 區計劃推行情 況聯合小組委 員會 6月9日 (星期一) 09:00- 12:00 立法會綜 合大樓會 議室2 1)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諮詢會的角色及職能 2) 發展文化軟件 民政事務委員 會會議 6月13日 (星期五) 08:30- 10:30 立法會綜 合大樓會 議室3 1) 在康樂及文化事務 署轄下的表演場地提 供舞台設施 2) 公布香港首份非物 質文化遺產清單 版權所有:香港文化監 察、黃照達及個別作者。 文章及作品內容為作者意 見,不代表本組織立場。 歡迎與關心香港文化發展 人士分享,但更希望各位 尊重及支持,以正式訂閱 與我們一起努力。 聯絡: 香港文化監察: [email protected] 陳錦成(香港藝術發展局 視覺藝術組主席): [email protected] 編輯:楊雪盈 設計: Kyn 特別鳴謝:阿三、Raymond Luk 香港文化監察於2012年10月成立,成員包括全職藝術家、學者、 藝術行政人員、研究員等。成員過去4年一直以不同組織名義(工 廈藝術家關注組、文化界聯席會議2.0)關注香港文化發展。本組 織著重建設性對話,向政府提出建立於民間共識的政策建議,以及 針對政策背後的原則性考慮。 CULTMON 文望 第三期 二零一四年六月 5月5日: 邀請大學講師歐陽檉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 <港人多看中國獨立紀錄片可保清醒> 5月12日: 邀請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林玉鳳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 <最少改動不一定最好─澳門修改《出版法》的爭議與完場> 5月19日: 邀請文化評論人佟傑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 <論中港「包容」> 5月25日: 成員黃津珏接受《明報》有關觀塘工廈加租訪問: <連結> 5月26日: 邀請台灣藝術工作者高俊宏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 <論鏡子不說謊─關於「本土」、「在地」運動的辯證> 文化通殺03 香港文化監察5月動態 立法會有關文化事務會議 6月9日嘅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況聯合小組委員會,雖然唔及隔離東北撥 款咁多收視,不過其實都幾有睇頭!會上聽得最多係某文化教父大名,除咗用兩 個團體名義入紙之外,仲派左代表去幫自己千里傳音,攪到成場鍾乳洞咁,個名 「繞樑三日」!佢又特別問到西九管理局有無文化發展藍圖,呢下即刻辣罄成場 議員狂爆西九。但大家停一停諗一諗,文化藍圖呢回事應該係政府做架喎?做咩 世界盃未開波就交咗俾西九?再加上之前216億撥款只包硬件,種瓜得瓜,小學 生都明嘅道理,政府唔好咁縮骨好喎。 另一方面,ADC推出咗新一屆既「場地資助計劃」,target係康文署以外嘅民間 場地,可以透過資助計劃令到藝術家可以平租場地表演,不過CultMonBabe諗 過度過,除咗牛棚同藝術中心之外,新場根本都入唔到閘,事關牌照消防都未過 到!唔通又係一招引蛇出洞? 訂閱 訂閱“ CultMon”《文望》,支持香港文化監察,支持 香港文化施政受到監察!每年 12期只需 $120!訂閱請把 款項存入恒生戶口 290 456508 001,將收據電郵至 hk- [email protected],註明收取“ CultMon”訂 閱的電郵地址,監察立即開始! 文:楊秀卓 教學總是離不開老師自身的成長經歷,它 是構成老師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文化背景。 60年代,我正處初中時期,一天乘電 車往北角返學途中,在中環舊木球會附 近,見到寫著「同胞勿近」的物體。晚 上收音機宣佈「大丈夫日記」廣播劇停 止播放,原來男主角林彬先生已被活活 燒死了。這一切的文字和聲音(當時電 視仍是奢侈品),衝擊著年僅十餘歲的 我,似懂非懂。只知發生了暴動,有時 提早放學,但不知原因為何。 七十年代初,我在中環寫字樓搵食。 在學生運動的「火紅年代」外圍接受薰 陶,每月必花五角錢向報販買一份香港 大學學生會出版的刊物《學苑》,讀過 呂大樂、梁款、曾澍基的文章。當時我 的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科學等知識非 常薄弱,讀過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對當 年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反貪 污,捉葛柏」等社會運動,倒清楚多一 點。不過,我只是一個旁觀者。當時的 想法是:大學生都是高人一等的知識分 子,我等庶民,怎能參與? 不得不提電影對自己的影響。七十年代 Pink Floyd的The Wall深入叛逆青年的 腦海,尤記得其中那段動畫片:一個個 學生僵硬的站在運輸帶上,被送往檢 視,看是否合格。過程嚴厲批判學校就 像工廠般集體生產,以單一標準,磨平 個體生命的獨特性,教育只不過是一輪 篩選,「成功」的入大學,「失敗」的 進工廠當廉價勞工,完全配合整個資本 主義的運作邏輯。 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資本全球流 竄,四處掠奪資源,強調開放市場,不 設任何關卡,擁抱自由貿易。再加上資 訊科技成熟,人力資源從本地以至全球 跨國跨區,全球競爭。學校可置身事外 嗎?學校不就是為市場供應人力資源 嗎?返回香港具體的情況,所謂國際金 融中心,原來就只有全融、地產及旅遊 的主要行業,無怪乎學生的前途總離不 開商業。全港高中生能進入大學的只有 18%,接受高等教育的競爭相當激烈。 在這形勢下,考試為目標定必成為學校 的辦學方針,而應試教學自然成為大部 分學校的教學政策。一般被學校「狂 谷」成績的學生,只知將書本知識硬套 成考試的標準答案,當中大部分卻缺乏 社會生活體驗,甚至連深水埗、西環、 筲箕灣等老區也從沒去過,只會踏足大 型商場。 我視教育為社會民主運動的一環。要社 會實踐民主,首先由學校做起。從不相 信有「客觀中立」的教學態度,教學必 然牽涉到價值取向,更何況學校就是一 個小型社會,當中逃不了各種權力關係 和意識形態的角力衝突。教學就是一個 政治實踐的過程,如果知識純粹為了應 付考試,這就太可怕了。既不想做個冷 眼旁觀的老師,唯有在既定學校場所內 鑽空子,做真正的教育工作。帶學生走 出學校的監控,落區學習,啓發學生認 識社區各種不公義的現象,培育學生的 批判意識,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勇於 批判權威,超越社會主流價值的箝制, 成為一個進步開放的公民。 讀藝術,其實是讀社會的演變。介紹藝 術流派給學生認識時,必須同時講解當 時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如何生產某風格 的藝術,培育學生有一種歷史視野,對 了解新事物或構思和創作藝術有一定幫 助。自杜象以來,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緊 密地連繫著,經常帶學生走出班房,由 行街到看演出,豐富他們的生活,再結 合堂上的藝術史和當代文化理論,刺激 學生思維,誘發更多意念,創造出多姿 多彩的作品。 藝術如何成就教育 強強的畫展

CULTMON 文望 第三期 二零一四年六月 · 房、睡房或只是藏起來,只要不忘記夏俊峰遭受到的不公不 義,那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賣畫得到不少來自各界的善長支持,籌得超過四十萬港元,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CULTMON 文望 第三期 二零一四年六月 · 房、睡房或只是藏起來,只要不忘記夏俊峰遭受到的不公不 義,那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賣畫得到不少來自各界的善長支持,籌得超過四十萬港元,

為藝術瘋狂的五月已過,驟晴驟雨的畢業時節,總令

人聯想到下一代及將來。兩年前的國民教育餘波驚魂未

定,剛剛出爐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對香港的事實

捩橫折曲,下一代的未來,會否就斷送在我們手中?

回歸沒有五十年,學校影響著新一代的意識形態,視

教育為社會民主運動的教師在當前的制度下,如何以身

作則去教育下一代?幾年後,是否仍會有孩子像強強一

樣,因不義的政權而要經歷生離死別?那時候的香港

人,還享有自由去做義不容辭的事嗎?

緊記6月22日公投,用行動支持普選!

文:莫昭如

為什麼我們會在五月主辦夏健強(強強)的畫展?那絕對與

Art Basel無關。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候我們會遇上一些義不容辭的事情。

就像用120元訂閱Cul tMon文望一年,就像8號風球跑到維

多莉亞公園集會支持中國的民主運動,就像一些年輕的學生

賣旗時能夠清楚告訴我,受惠機構的宗旨和活動值得支持。

我們本來不認識強強和他的媽媽張晶,但聽過夏俊峰的不公

平審訊和被處決。那時候國內外許多人為夏俊峰奔走。直至

今天,我心裡還是有點戚戚然。透過一位朋友,知道強強希

望和媽媽來香港擺畫展和旅遊,正巧我們在賽馬會創意藝術

中心用來做藝術治療服務的場地仍未裝修,為強強擺畫展也

就成為了一件義不容辭的事情。

為強強的畫展作出安排其實不算困難。

我們曾經擔心他的畫會被扣,但沒有。畫運來了,七十多

幅,強強和媽媽一起揀的。由於強強要上學,我們想,就等

他放假吧,於是選了五一勞動節黃金週的時段。完全沒想到

Art Basel 也在同期發生。

我們曾經擔心強強和媽媽是否可以進入香港,但結果他們順

利入境。是我們神經過敏,還是兩地的移民局、保安和警察

都使人覺得有種無可估計的arbitrariness(任意和獨斷)?

強強和張女士入境之前,我們低調宣傳,單張只有日期、地

點和一張畫的圖像。順利入境後,我們開始發放更多信息,

以單張、新聞稿、網上宣傳、聯繫個別記者等介紹強強的資

料和他的畫。

有義工為我們買畫框,把七十張畫裝裱好、以不同組合安掛

牆上。裝裱的時候,畫鋪在地上,一位義工的五歲大兒子,

在其中一幅前說: 「媽媽,您看:兩條魚哭了,因為被困魚

缸內的那條魚死了,只剩下魚骨。」這幅畫是寫於夏俊峰被

處決之後,畫題是:「我們」。 接著,小孩拿著另一幅畫

說: 「媽媽,魚復活了!」是的,魚缸裏的魚被光照著,上面

有一朵大蓮花,標題是「再生」,畫於「我們」之後。兩幅

強強在爸爸離世後畫的畫,不單打動了五歲的孩子,還感動

了差不多每一位來訪者:傳媒、老師、學生、表達藝術治療

師、師奶街坊⋯⋯

強強和媽媽把畫定價在$2,000至$3,500港元之間。賣畫的

收入是為一家人籌募生活費,強強的教育費和藝術培育基

金。他們在港接受了好些傳媒的訪問,效果都很正面,但每

次面對傳媒,都無可避免地要記起丈夫和爸爸的悲慘故事。

強強自己在JCCAC跑了幾個圈,遇上香港雕塑家協會展覽

的開幕日。在JCCAC以外一位著名的油畫家,早看過強強

的畫,便想跟他說話;另外有一位畫家在畫展正式開幕前來

看強強的畫,沒談多少句,就到店子買了顏料和畫筆送給強

強。

觀畫的人每天都川流不息,強強的畫,幾天便售罄。幾幅以

暗標拍賣的似乎也有不少人投標。一位藝術界的朋友來信問

我,這些畫為什麼要賣呢?什麼人要買那些畫呢?強強的

畫不是很個人的嗎?他透過寫畫來處理一些很悲痛的經驗。

買畫的人毋疑是要支持強強,但畫買回家後是不是會掛在廳

裡?為什麼哩?是不是別人的痛楚變成了美學上的快感?那

些畫是不是應由強強保管?要支持他可以捐款,或邀請他即

席為你畫像!

朋友的問題,很值得思考。

有意識或潛意識地透過寫畫來處理悲痛的經驗,是畫畫的人

都會做的吧。這樣做可以療傷,也是我們所說的藝術可以發

揮治療的作用。

這些畫是不是不可以賣的呢?

是不是那些不會感動人,只充滿小聰明在Art Base l擺設的

才可賣?是不是Frida Kahlo, 梵谷乃至Goya或者陳光、耶穌

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畫都不能賣?

強強和媽媽願意賣畫,是基於實際需要。他們由傷心原居地

搬到北京,沒有戶籍,強強升讀中學,恐怕要找一些學費較

高昂的自主性的學校。

關心和支持強強、買他的畫的朋友,可能把畫放到客廳、書

房、睡房或只是藏起來,只要不忘記夏俊峰遭受到的不公不

義,那應該是一件好事吧!?

賣畫得到不少來自各界的善長支持,籌得超過四十萬港元,

部份在兩母子離開時已交給媽媽,餘款會盡快交到北京。二

十天的畫展,接近有六千人參加,不少人留言,也有不少

小朋友畫了畫給強強作紀念。最得到我共鳴的是一位剛做爸

爸的朋友寫下的幾句話:「強強,在你的畫作中,看到尊嚴

和期盼。好好的活著,讓我們一起見證,中國不再黑暗的一

天,太陽終會出來。」

後記:強強和媽媽順利返抵北京,至今沒有國安的人找他

們。張晶說,強強在香港的幾天,是她看到他最快樂的日

子。強強愛一個人爬上在港旅舘後面的小山,鳥瞰深水步景

色。有一天我的一個同事在傍晚跟強強上了山,拍了一些照

片回來,山下真的很美!

漫畫:黃照達

第 三 期 二 零 一 四 年 六 月

文:

編者的話

6月有關文化的會議見下表:

會議 日期 時間 地點 重點

監察西九文化

區計劃推行情

況聯合小組委

員會

6月9日

(星期一)

09 :00 -

12 :00

立法會綜

合大樓會

議室2

1)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諮詢會的角色及職能

2) 發展文化軟件

民政事務委員

會會議

6月13日

(星期五)

08 :30 -

10 :30

立法會綜

合大樓會

議室3

1) 在康樂及文化事務

署 轄 下 的 表 演 場 地 提

供舞台設施

2) 公布香港首份非物

質文化遺產清單

版 權 所 有 : 香 港 文 化 監

察、黃照達及個別作者。

文章及作品內容為作者意

見,不代表本組織立場。

歡迎與關心香港文化發展

人士分享,但更希望各位

尊重及支持,以正式訂閱

與我們一起努力。

聯絡:

香港文化監察:

[email protected]

陳錦成(香港藝術發展局

視覺藝術組主席):

[email protected]

編輯:楊雪盈

設計:Kyn

特別鳴謝:阿三、Raymond Luk

香港文化監察於2012年10月成立,成員包括全職藝術家、學者、

藝術行政人員、研究員等。成員過去4年一直以不同組織名義(工

廈藝術家關注組、文化界聯席會議2 .0)關注香港文化發展。本組

織著重建設性對話,向政府提出建立於民間共識的政策建議,以及

針對政策背後的原則性考慮。

CULTMON 文望 第三期 二零一四年六月

5月5日: 邀請大學講師歐陽檉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港人多看中國獨立紀錄片可保清醒>

5月12日: 邀請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林玉鳳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最少改動不一定最好─澳門修改《出版法》的爭議與完場>

5月19日: 邀請文化評論人佟傑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論中港「包容」>

5月25日: 成員黃津珏接受《明報》有關觀塘工廈加租訪問: <連結>

5月26日: 邀請台灣藝術工作者高俊宏於《信報》【文化論政】

摘文:<論鏡子不說謊─關於「本土」、「在地」運動的辯證>

文化通殺03

香港文化監察5月動態

立法會有關文化事務會議

6 月 9 日 嘅 監 察 西 九 文 化 區 計 劃 推 行 情 況 聯 合 小 組 委 員 會 , 雖 然 唔 及 隔 離 東 北 撥

款咁多收視,不過其實都幾有睇頭!會上聽得最多係某文化教父大名,除咗用兩

個團體名義入紙之外,仲派左代表去幫自己千里傳音,攪到成場鍾乳洞咁,個名

「繞樑三日」!佢又特別問到西九管理局有無文化發展藍圖,呢下即刻辣罄成場

議員狂爆西九。但大家停一停諗一諗,文化藍圖呢回事應該係政府做架喎?做咩

世界盃未開波就交咗俾西九?再加上之前216億撥款只包硬件,種瓜得瓜,小學

生都明嘅道理,政府唔好咁縮骨好喎。

另一方面,ADC推出咗新一屆既「場地資助計劃」,ta r g e t係康文署以外嘅民間

場地,可以透過資助計劃令到藝術家可以平租場地表演,不過Cu l tMo n B a b e諗

過度過,除咗牛棚同藝術中心之外,新場根本都入唔到閘,事關牌照消防都未過

到!唔通又係一招引蛇出洞?

訂閱訂閱“CultMon”《文望》,支持香港文化監察,支持

香港文化施政受到監察!每年12期只需$120!訂閱請把

款項存入恒生戶口 290 456508 001,將收據電郵至hk-

[email protected],註明收取“CultMon”訂

閱的電郵地址,監察立即開始!

文:楊秀卓

教學總是離不開老師自身的成長經歷,它

是構成老師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文化背景。

6 0 年 代 , 我 正 處 初 中 時 期 , 一 天 乘 電

車往北角返學途中,在中環舊木球會附

近,見到寫著「同胞勿近」的物體。晚

上收音機宣佈「大丈夫日記」廣播劇停

止播放,原來男主角林彬先生已被活活

燒死了。這一切的文字和聲音(當時電

視仍是奢侈品),衝擊著年僅十餘歲的

我,似懂非懂。只知發生了暴動,有時

提早放學,但不知原因為何。

七 十 年 代 初 , 我 在 中 環 寫 字 樓 搵 食 。

在學生運動的「火紅年代」外圍接受薰

陶,每月必花五角錢向報販買一份香港

大學學生會出版的刊物《學苑》,讀過

呂大樂、梁款、曾澍基的文章。當時我

的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科學等知識非

常薄弱,讀過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對當

年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反貪

污,捉葛柏」等社會運動,倒清楚多一

點。不過,我只是一個旁觀者。當時的

想法是:大學生都是高人一等的知識分

子,我等庶民,怎能參與?

不得不提電影對自己的影響。七十年代

Pink Floyd的The Wall深入叛逆青年的

腦海,尤記得其中那段動畫片:一個個

學 生 僵 硬 的 站 在 運 輸 帶 上 , 被 送 往 檢

視,看是否合格。過程嚴厲批判學校就

像工廠般集體生產,以單一標準,磨平

個體生命的獨特性,教育只不過是一輪

篩選,「成功」的入大學,「失敗」的

進工廠當廉價勞工,完全配合整個資本

主義的運作邏輯。

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資本全球流

竄,四處掠奪資源,強調開放市場,不

設任何關卡,擁抱自由貿易。再加上資

訊科技成熟,人力資源從本地以至全球

跨國跨區,全球競爭。學校可置身事外

嗎 ? 學 校 不 就 是 為 市 場 供 應 人 力 資 源

嗎?返回香港具體的情況,所謂國際金

融中心,原來就只有全融、地產及旅遊

的主要行業,無怪乎學生的前途總離不

開商業。全港高中生能進入大學的只有

18%,接受高等教育的競爭相當激烈。

在這形勢下,考試為目標定必成為學校

的辦學方針,而應試教學自然成為大部

分 學 校 的 教 學 政 策 。 一 般 被 學 校 「 狂

谷」成績的學生,只知將書本知識硬套

成考試的標準答案,當中大部分卻缺乏

社會生活體驗,甚至連深水埗、西環、

筲箕灣等老區也從沒去過,只會踏足大

型商場。

我視教育為社會民主運動的一環。要社

會實踐民主,首先由學校做起。從不相

信有「客觀中立」的教學態度,教學必

然牽涉到價值取向,更何況學校就是一

個小型社會,當中逃不了各種權力關係

和意識形態的角力衝突。教學就是一個

政治實踐的過程,如果知識純粹為了應

付考試,這就太可怕了。既不想做個冷

眼旁觀的老師,唯有在既定學校場所內

鑽空子,做真正的教育工作。帶學生走

出學校的監控,落區學習,啓發學生認

識社區各種不公義的現象,培育學生的

批判意識,對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勇於

批判權威,超越社會主流價值的箝制,

成為一個進步開放的公民。

讀藝術,其實是讀社會的演變。介紹藝

術流派給學生認識時,必須同時講解當

時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如何生產某風格

的藝術,培育學生有一種歷史視野,對

了解新事物或構思和創作藝術有一定幫

助。自杜象以來,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緊

密地連繫著,經常帶學生走出班房,由

行街到看演出,豐富他們的生活,再結

合堂上的藝術史和當代文化理論,刺激

學生思維,誘發更多意念,創造出多姿

多彩的作品。

藝術如何成就教育 強強的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