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4 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 自選 辦學 特色 面向 中長 程校 發展 子計 2 年度工作計畫 預期成效 (目標) 實際執行成效 (未達預期成效者, 請說明原因及改善機制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使用獎 勵、補助 經費之比 率(B/ *100%名稱 內容 對照 頁碼 經常 資本 小計 合計 (B) 教學 教師 成長 計畫 (主軸 計畫 1) 教學方 法教材 製作精 進計畫 (分項 計畫 A2) 教學方 法創 新、新 教學方 法研 發、獎 勵教師 改進教 學等 P.26~ P.27 1.建構「成果導向課 程綱要資訊平 台」,精進學生學 習成效紀錄機 制,持續改進能力 指標檢核機制。 2.建構多元化學習成 果評量,推動課程 本位評量,建立能 力回饋機制。 3.辦理數位教學平台 教育訓練和數位 教學能力培訓,提 升全校教師使用 數位教學平台。 4.建置主動學習終生 學習網,錄製基礎 與專業課程、重要 演講及藝文活動 等非正式課程,提 升主動學習終身 學習網之使用率。 5.鼓勵教師能提出多 元的計畫案,增加 教學與研究之間 的結合。 6.完成「成果導向課 程綱要系統」登錄 1.建置「成果導向課程綱要資訊平台」: (1)藉由列出各章節學習內容、教師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師評估學生學習 成效等之方式來改革傳統教師編列課程進度與內容,並與圖書館連結推 動鼓勵教師於課程中使用電子書教材及參考資料,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 及多元化,進而增加學生於課程學習之意願,強化學習之成效。 (2)已於「成果導向課程綱要系統」中設計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方式,依據 評估方式配分計算學習成果在各核心能力的達成度,隨時讓教師了解學 生學習成果與課程所規劃的目標是否一致,以利教師動態調整教學內容 與教學方法。 (3)已啟用成果導向課程大綱系統,目前全校教師使用率超過 90%,登入 課程比例平均約 90%2.推動數位教材上網,創新教學方法: (1)各系提供課程地圖,由課務組將資料上傳至課程地圖網站,103 104 學年度課程地圖建置率 100%(2)新成立「翻轉教室教學社群」與「數位教材研發教學社群」,推動教學 方法創新與提升數位教材品質,透過主題式探討互動與經驗交流,逐步 提升補救教材、上課教材或進階教材之質與量,使各種程度的學生受益。 (3)辦理一系列數位教學知能成長活動,提升教師教學科技應用能力,並 能活用網路大學平台輔助教學。 (4)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並放置於網路大學,除舉辦培訓與推廣活動之 外,也提供教師申請數位教學助理補助,提升教師製作數位教材的意願。 (5)已於網路大學增設主動學習「樂學網」,提供學生多元自主的學習資 源,並設置「教師成長網」,提供教師參閱教學專業成長相關講座與研 習活動資訊。 (6)104 年度舉辦優良教材觀摩「EverCam 與網路大學教學互動經驗分 享」、「Zuvio 雲端即時反饋系統工作坊」、「翻轉教室實施技巧與經驗分 享」與「微翻轉遊戲式學習模式與應用」等共計 9 場數位教學推廣與教 110 0 110 535 9.7%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

自選

辦學 特色

面向 

中長

程校

務 發展

子計

畫 

2 年度工作計畫 

預期成效 (目標) 

實際執行成效 (未達預期成效者,

請說明原因及改善機制)

使用獎勵、補助經費  使用獎

勵、補助

經費之比

率(B/A

*100%) 

名稱 內容 對照 頁碼 

經常

資本

門小計

合計 (B) 

教學 教師

成長

計畫

(主軸

計畫

1)

教學方

法教材

製作精

進計畫

(分項

計畫

A2)

教學方

法創

新、新

教學方

法研

發、獎

勵教師

改進教

學等

P.26~P.27

1.建構「成果導向課

程 綱 要 資 訊 平

台」,精進學生學

習 成 效 紀 錄 機

制,持續改進能力

指標檢核機制。 2.建構多元化學習成

果評量,推動課程

本位評量,建立能

力回饋機制。 3.辦理數位教學平台

教育訓練和數位

教學能力培訓,提

升全校教師使用

數位教學平台。 4.建置主動學習終生

學習網,錄製基礎

與專業課程、重要

演講及藝文活動

等非正式課程,提

升主動學習終身

學習網之使用率。

5.鼓勵教師能提出多

元的計畫案,增加

教學與研究之間

的結合。 6.完成「成果導向課

程綱要系統」登錄

1.建置「成果導向課程綱要資訊平台」: (1)藉由列出各章節學習內容、教師教學活動的安排、教師評估學生學習

成效等之方式來改革傳統教師編列課程進度與內容,並與圖書館連結推

動鼓勵教師於課程中使用電子書教材及參考資料,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

及多元化,進而增加學生於課程學習之意願,強化學習之成效。 (2)已於「成果導向課程綱要系統」中設計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方式,依據

評估方式配分計算學習成果在各核心能力的達成度,隨時讓教師了解學

生學習成果與課程所規劃的目標是否一致,以利教師動態調整教學內容

與教學方法。 (3)已啟用成果導向課程大綱系統,目前全校教師使用率超過 90%,登入

課程比例平均約 90%。 2.推動數位教材上網,創新教學方法: (1)各系提供課程地圖,由課務組將資料上傳至課程地圖網站,103 與 104學年度課程地圖建置率 100%。

(2)新成立「翻轉教室教學社群」與「數位教材研發教學社群」,推動教學

方法創新與提升數位教材品質,透過主題式探討互動與經驗交流,逐步

提升補救教材、上課教材或進階教材之質與量,使各種程度的學生受益。

(3)辦理一系列數位教學知能成長活動,提升教師教學科技應用能力,並

能活用網路大學平台輔助教學。 (4)鼓勵教師製作數位教材並放置於網路大學,除舉辦培訓與推廣活動之

外,也提供教師申請數位教學助理補助,提升教師製作數位教材的意願。

(5)已於網路大學增設主動學習「樂學網」,提供學生多元自主的學習資

源,並設置「教師成長網」,提供教師參閱教學專業成長相關講座與研

習活動資訊。 (6)104 年度舉辦優良教材觀摩「EverCam 與網路大學教學互動經驗分

享」、「Zuvio 雲端即時反饋系統工作坊」、「翻轉教室實施技巧與經驗分

享」與「微翻轉遊戲式學習模式與應用」等共計 9 場數位教學推廣與教

110 0 110

535 9.7%

Page 2: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課程數 60%,非正

式課程評量紀錄

系統使用數佔開

課數 60%,採用多

元評量佔開課數

60%。 7.每年辦理數位教學

知能研習活動至

少 2 場,参與教師

100 人次、滿意度

4.0 以上。 8.建置主動學習終生

學習網之一般課

程、演講與藝文活

動 30 門,提升使

用率達 30%。 9.辦理 1 次優秀數位

教材觀摩與教師

經驗分享座談,滿

意度達 4.0。 10.教學方面的計畫

件數增加至少 5門。

學能力培訓課程,參與教師共 130 人次,學生共 38 人次,平均成效值

達 4.66。 (7)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本校網路大學與其他網路空間之教材上網率達

87%,必修科目達 89.5%,課程教材上網率逐年提升。 (8)推動全校性專業與基礎課程錄製,配合調查畢業生在學期間學習困難

科目,針對重點課程進行教材數位化,每學期並實施「課程錄製學習滿

意度問卷調查」。已完成 59%的必修科目教材錄製(未含應外系、設計學

院、外語中心、實習、專題論文等課程)。104 年度共有 25 門課程進行

教材錄製,共補助 21 名數位教學助理,修課學生達 1,354 人次,問卷調

查樣本數達 950 人次,結果顯示 84%的學生每週使用課程錄製教材,將

近 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9)104 年度使用 Zuvio 雲端及時反饋系統輔助授課的教師共有 34 人次,

並有 3 名教師使用本校自行開發之 e-Class 智慧教室系統,提升課堂師生

互動。104 學年度第一學期申請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 Zuvio 付費版權限

之人數較往年增加,共有 11 名老師獲補助。 (10)樂學網完成 125 門一般課程上線,包含基礎必修 93 門與進階選修 30門,另有 2 門演講與數位教學助理培訓課程,104 年 9 月至 12 月,學生

上課次數將近 300 次;教師成長網提供 19 場演講與研習活動影片與講

義資料。 (11)104 年 1 月材料系吳錫芩助理教授之「材料科學導論(一)」通過教育部

數位學習課程認證。 3.校內教學型特色群體計畫案: (1)鼓勵各系所結合有潛力之專業師資,申請特色群體案,開發具潛力之

技術,將成果融入教學體系中,並舉辦特色群體案成果發表會,邀請全

校師生觀摩,提升師生研究知能。 (2)104 年度核准之特色群體(含教學型)基礎案共計 5 案 22 項,金額為新台

幣 1,260,000 元。分別由電機、材料、資經、應外、媒設等系提出,較

去年 4 案 15 項及金額 668,900 元有顯著增加。105 年度基礎案特色群體

(含教學型)案仍為執行重點,計 6 案 30 子計畫通過,相關雲端、巨量數

據、物聯網之技術開發為重點。 (3)於 7/30 舉辦群體案成果半年報會議,邀請有意申請群體案之各系所老

師觀摩;11/27 於尚志教育紀念館舉行年度成果發表會以及基礎案海報

評選,獲選作品已於研發處展示。

教師/教學評

新進教

師聘任

P.28~P.29

1.新進教師遴選委員

會運作正常,成效

1.教師評鑑與教學評量: (1)於 104 年 1 月 29 日辦理教師員額規劃會議,討論各教學與研究單位之

426 0 426

Page 3: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鑑精進

計畫

(分項

計畫

A4)

(薪資

助)、教

學評

量、教

師評鑑

制度及

內容改

進等。

良好。 2.檢視專案教師聘任

成效。 3.修訂「大同大學教

師評鑑計分項

目」,納入多元化研

究面向的計分項

目。 4.多元教學評量網路

系統實施檢討修

正。 5.每年進行專案教師

評核,優秀者轉任

為專任教師,每年

轉任率>50% 6.教師員額規劃會

議,至少一次 7.每學期辦理至少一

次學生問卷式教學

評量。 8.每學期舉辦一次教

學評量結果檢討會

議。

教師員額配置、檢視現有師資結構及員額、審查各單位所提教師員額申

請案等事宜。 (2)為使教師積極參與全校性教師教學知能與專業成長活動,持續推動教

師評鑑的教學項目計分中,規定每學年須參加 3 次或 6 小時以上的教學

成長活動。 (3)104 年教學評量小組持續召開深度討論會議,並審視現行條文內容,並

納入多元教學評量之精神及實施方式。多元資料來源係指現行期末教學

評量、學生質性意見回饋,另增教師教學歷程檢核(包括:授課大綱上

網、網路大學教材上網、平時評量成績登錄、期中評量成績登錄、期中

預警登錄、期中預警輔導登錄、期末評量成績登錄、學期成績登錄等項

目),以多元資料來源之精神訂定教學評量方式、調查結果呈現及資料

運用等。 (4)104 年持續建立多元證據來源之教學評量制度,作為參考項目,並配合

多元證據來源之精神呈現,將持續執行會議運作,並修改「教學評量實

施要點」,提昇教學評量之效力。再者,持續依據「教學評量實施要點」,

於 104/7/22 召開教學評量追蹤輔導諮詢會議,透析教師之教學需求與問

題,提供教學輔導措施,以確實協助改善教師課程規劃。 (5)103 學年度(103.8~104.7)實際受評教師人數 62、未通過評鑑教師人數

1、未通過評鑑教師接受輔導人數 1,輔導率達 100%,且於 104 學年度

持續追蹤評鑑。其中,4 位專案教師接受評鑑,全數通過教師評鑑並持

續聘任,成效良好。 (6)104 學年度(104.8~105.7)現已進行評鑑運作中,共計 52 位教師須接受

評鑑。 (7)每學期實施期末教學評量問卷調查,且將評量成績及學生質性意見,

提供授課教師參考,促使教師自我檢視本學期教學表現與學生回饋意

見,而 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全校教學評量平均分數為 4.29。 (8)本校針對教學評量不佳低於 3.5 之教師,依據「大同大學教學評量要點」

實施,啟動追蹤輔導機制,並以各等級教學評量未達標準者訂定不同層

次的輔導及處置規範,並持續追蹤改善情形。104 年 1 月召開「103-1教學評量追蹤輔導諮詢會議」,針對 103-1 教學評量表現不佳教師,研議

適性之建議與輔導措施,共 24 位老師須提出書面說明,5 位老師由系主

任進行訪評,1 位老師須參與教學知能研習。104 年度針對教學評量表

現不佳之教師,所進行的輔導措施包括:共 33 位老師填寫書面自評報

告、10 位老師由教務長或系所主任進入訪評、1 位老師須參與研習課程,

輔導率 100%。 (9)持續依據「教學評量實施要點」,訂於 104 年 7 月 22 日召開教學評量

追蹤輔導諮詢會議,透析教師之教學需求與問題,提供教學輔導措施,

Page 4: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以確實協助改善教師課程規劃。 2.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 一、本校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歷程,質化成效說明如下:

(1)初步徵詢校內專家與優良教師之意見:104 年 2 月 6 日邀請校內專

家與歷年優良教師召開校內諮詢會議,會中蒐集若干之建議如下:

A.依據辦學宗旨與發展特色,本校是以「教學、研究與輔導並重之

精緻大學」為定位,因此,需在此背景上訂立符合本校之多元升

等相關辦法與規範。 B.為能納入優良教師與優良導師等教學與輔導績效良好教師,建議

將「教學實務型」升等調整為「教學輔導型」升等,以擴大其升

等內涵。 C.關於「技術應用型」升等內涵,原為「以研發應用所獲之成果,

包含專利、技術、個案研究、產學合作專案為主體」,調整為「以

研發應用所獲之成果,包含專利、技術移轉、技術報告、個案研

究、產學合作專案、競賽成果為主體」,其中技術移轉如研發成果

商品化、競賽成果則需為教師個人參與競賽之結果。 D.配合教師多元升等制度,修訂「大同大學教師聘任暨升等審查辦

法」時,亦需同時調整本校「大同大學教師評鑑辦法」,以全面配

套並完整多元升等制度之推動與實施。 (2)多元升等制度之宣達:104 年 2 月 9 日於全校教師座談會議,安排

本校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說明與宣達,藉以增進全校教師對於教

師多元升等制度的瞭解。 (3)教學軌道的界定:原於 103 學年度計畫書中提出之「教學實務型」

升等,為能更適當與確切配合本校多元升等制度之精神,經多次會

議討論,將「教學實務型」改為「教學研究型」(亦包含教學輔導內

涵)。 (4)持續推進法制流程:本校「大同大學教師聘任暨升等審查辦法」已

於 104 年 9 月 9 日經本校法規會議、104 年 9 月 17 日行政會議通過、

104 年 9 月 21 日送校教評會由教評會通過,並於 104 年 10 月 22 日

校務會議審查通過。各類型升等審查基準與條件,將於 104 年 11 月

經行政會議通過後,送交校教評會由教評會通過後實施。 二、本校教師多元升等制度推動歷程,量化成效說明如下: (1)持續修訂升等相關辦法:104 年 3 月至 6 月召開至少 5 次教師多元

升等制度推動討論會議,針對本校各項與升等相關法規、辦法進行檢

視、調整與修訂,並將各類型升等方式(教學研究、技術應用、作品

展演)之內容,對應修訂至本校「大同大學教師聘任暨升等審查辦法」

Page 5: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中。 (2)研訂審查基準與相關表單:依據「大同大學教師聘任暨升等審查辦

法」制定各類型升等之審查基準與條件(草案),以及各類審查基準

與條件合用之審查意見甲、乙表,藉以完整呈現本校教師多元升等制

度之各項標準和規範。 (3)發動學術單位參與:104 年 7 月至 8 月針對本校多元升等工作小組

於多次推動會議討論之結果,邀集各學院院長與教學中心主任,共同

磋商和討論「大同大學教師聘任暨升等審查辦法」以及各類型升等之

審查基準與條件的調整與訂定。 三、配合教師多元升等之推動,本校訂定多項配套措施如下: (1)為鼓勵本校教師積極從事教材與教法之精進與創新,並透過同儕學

習與教學研究,達成增進教師教學效能,提升教學品質之目的,提

供教學實務、教材教法研發經費補助。 (2)為支持教師提升專業知能、持續參與產業交流,本校教師可申請校

外研習或證照等補助,以激勵與保持自我成長動能。 (3)獎勵本校教師專書、教材或教具之優良著作,藉以鼓勵教本校教師

編撰優良教材以提升教學品質、增進教學成效。 (4)宣導以教學實務成果升等之鼓勵措施,藉此激勵本校教師就其志趣

規劃教學與研究、增進教學成效,以達多元升等之精神。 (5)各學院/教學中心辦理公聽會:由各學院院長與教學中心主任,以院

及教學中心為單位召開公聽會,共計 5 場次,全校教師皆至少出席

一場,徵詢和彙整全校教師對於本校推動多元升等所提之建議與意

見,以完善本校在推動多元升等制度之各項標準、規範與配套措施。

教學 學習

資源

提升

(主軸

計畫

3)

教學資

源提升

計畫

(分項

計畫

A9)

建立完

善教學

助理培

育系

統、教

學軟硬

體設備

改善、

提升教

學品質

所需教

室整建

P.33~P.36

1.辦理教學助理資訊

應用、共通及專業

職能培訓。 2.實施教學助理教學

評鑑,落實教學助

理獎優汰劣制度。

3.各學院、系所教學

設備汰舊換新,充

實各教學單位教

學、實驗設備。 4.推動產學合作實作

專題,舉辦各項實

1.教學助理協助教學品質提升: (1)為精緻教師教學品質,增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成效。擴大

學習型教學助理的編制,目前共有實作、實驗課程教學助理、基礎課

程課後演練教學助理及一般課程教學助理(含語文、通識、專業必、

選修)三類,由本校在學學生經申請與審核後修習零學分之教學實務

課程,以學習型教學助理身分接受授課教師教學示範與指導,並協助

教師進行教學相關活動,包括分組實驗、批改作業、習題演算與講解、

輔助授課教師進行補救教學、協助教材上網及數位化等之工作。同時

也逐年提昇課程配置教學助理之比例。 (2)規劃教學助理培訓,獎勵提升方案具體執行施措與方法:

A.教學助理職能之提升與教育 授課教師對指導之教學助理,須指導教學工作與輔導之技巧,並定期

291 1,918 2,209

4,287 77.7%

Page 6: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或環境

修建

等。

務與實作競賽。 5.提升課程配置教學

助理之比例達

35%。 6.辦理全校性 TA 資

訊應用/共通職能

培訓活動 2 場。 7.辦理優良教學助理

遴選 2 次。 8.期末教學助理評量

滿意度成績(5 分量

表)達 3.7 分。 9.實驗、教學設備使

用滿意度達 4.0 以

上(5 分制)。 10.專題或實作競

賽,每系至少一

場。

檢視教學助理之學習與實務工作狀況,提供必要之協助。各教學單位

對實驗與實作課程之教學助理,每學期開學時須辦理培訓活動,進行

教學實務與安全衛生實務講習。教務處每學期舉辦各種教學助理培訓

活動或工作坊(包括教學方法、多媒體教材製作、網路大學、教學經

驗分享、師生互動等),協助教學助理瞭解工作內容,提升教學與輔

導實務能力,教學助理每學期應至少參加培訓活動一次。 B.教學助理之考核與獎助 學校於期末對修課同學實施教學助理問卷調查,其結果提供授課教師

參考,並與教學助理共同檢討成效。教學助理須按月提出教學實務課

程之學習報告,由授課教師進行學習成效評估,並根據教學助理整學

期之表現與綜合成效,評定教學實務課程學期成績。教學實務課程學

期成績不及格者,次學期起不得重修此課程與申請擔任教學助理。教

務處依大同大學學習型教學助理協助教學工作獎助學金核給要點,根

據學生表現成效,得發給擔任教學助理學生獎助學金或津貼。 為鼓勵教學助理認真協助教師教學及輔導學生學習,提昇教學品質,

依「大同大學教學助理獎勵辦法」,參考學生之學習成效、期末教學

助理意見調查、教材上網、學生上課程網路大學情形、參加教學助理

培訓活動次數等,辦理優良教學助理遴選,獎勵分特優教學助理與優

良教學助理兩級,分別頒發獎狀及獎金予以獎勵,獲獎教學助理於次

學期教學助理培訓時予以公開表揚。 (3)於具體量化成效方面:

(a)103-2 課程配置教學助理之比例達 50%。 (b)104/03/23 已辦理 103-1TA 經驗分享成果發表會暨特優/優良 TA 複

審,共選出 2 名特優 TA 及 5 名優良 TA。參加 TA31 人,填答份

數 28 份,整體成效 4.29。 (c)104/05/14 已辦理 103-2TA 研習會(講題:溝通不 NG,贏得好人心;

講師:李勝隆)。參加 TA34 人,填答份數 24 份,整體成效 4.71。(d)103-2 教學助理評量平均成效值:全校 TA4.22、實驗/實作課

TA4.40、演練課 TA4.44、一般課 TA4.03。 (e)104-1 課程配置教學助理之比例達 50%。 (f)104/10/05 已辦理 103-2TA 經驗分享成果發表會暨特優/優良 TA 複

審,共選出 2 名特優 TA 及 4 名優良 TA。參加 TA 人數 73 人,填

答 52 份,整體成效值 4.27。 (g)104/12/14已辦理 104-1TA研習會(講題: 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提升學

習注意力;講師: 大葉大學何珮琪副教授)。參加 TA105 人,填答

94 份,整體成效 4.41。

Page 7: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0 

2.工程學院教學資源提升: (1)建構教學實驗室,已採購設備:手動蒸餾測試裝置、手持式密度/比重計(十六烷值指數-採溫度.密度量測換算)、3D 印表機、電腦工作站-直立式伺服器、發電與儲能顯示系統、發電暨儲能腳踏坐騎等。 (2)開設研究所「工業廢水處理」與大學部「分離技術」相關實務型課程,

並配合上述已採購設備融入課程之實作實驗中,提供學生親自操作相關

處理及分離技術之實驗。 3.電資學院教學資源提升:

(1)建置特色實驗室,已完成智慧聯網實驗室、TD-LTE 實驗場域及智慧

家庭示範中心。 (2)建構教學實驗室,已採購設備:3D 光學照相量測系統-3D 成型印表

機、3D 光學照相量測系統-掃描器、3D 光學照相量測系統-掃描器及網

路儲存伺服器、高精度電路板雕刻機、雕刻機控制軟體、PCB 板電腦輔

助繪圖軟體等。 4.經營學院教學資源提升:

(1)更新教室電子講桌與教學設備,逐步汰換一般教室電子講桌系統,完

善且符合各系教學需求的設備與使用介面,強化教師與學生互動,使教

學效果大幅改善。 (2)改善電腦教室基本設備、強化電腦效能,以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生使用

意願。 (3)汰換專題實驗室之老舊電腦設備及損壞桌椅,提供專題生製作專題和

畢業成果發表使用。 (4)建立實務型研究與實習環境,新增教學電腦軟體。Amo 為學生撰寫

專題與論文之重要統計分析軟體,購置該軟體提供教師教學與研究生自

學使用;E-class 英語學習系統重整升級,提升學生學習效益;購入

Android 互動程式設計教學套件軟體,供手機程式設計課程實作練習。

(5)電子講桌與教學設備更新:延續 103 年計畫持續更新教室電子講桌與

教學設備,104 年 2 月再完成 4 間。 (6)汰換電腦教室與專題實驗室老舊電腦主機,並增購伺服器與桌椅:企

業型電腦 78 台、LENOVO 伺服器 2 台。 (7)電腦教室廣播系統故障,螢幕出現波紋,故更換之:多媒體電腦 VGA教學廣播系統 1 台。 (8)專題會議室影機故障無法使用,故重新採購:投影機 4 台。 (9)購置編製教材、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教學及研究討論用等經常性需使

用設備,以增進教學效率及品質:專業型無線擴音機、無線發射器、印

表機。

Page 8: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1 

5.設計學院教學資源提升:

(1)經營大樓 1 樓川堂規劃裝設單向導電薄膜玻璃投影牆與控制系統,作

為設計學院各項活動公告、作品展示等用途。 (2)規劃建置經營大樓 1 樓各設計教室、公共空間與會客室、改設計教室

上課設備,提升教學品質與效率,提供較佳的上課、討論、會議空間。

(3)設立「參與式設計研究室」與「使用者介面與體驗研究室」,擴充專

題製作電腦設備與改善專題教室環境。 (4)已規劃極具規模之自造者空間,持續增購各項工廠設備,改善綜合工

廠空間使用與安全維護,並增進實務型課程(工廠實習、模型製作)、

核心課程(設計基礎、產品設計、產品開發、專題設計)、及各項實作

型課程之教學與實作成效。 (5)大學部四年級 A、B 班各有獨立管理之專題設計教室,配合學生專題

設計發表、討論需求,改善專題設計教室設備。 (6)工設系新進教師具獨立研究室,造型認知研究室增購教學與研究設備

資源。 (7)綜合工廠感應型門禁控制系統持續擴充,加強綜合工廠安全控管。

(8)持續整建綜合工廠,汰換老舊機具設備,增購螺旋式空壓機、雷射切

雕機,改善實作效率與品質。 (9)雷雕機加裝活性碳空氣過濾機,改善綜合工廠實作時空氣品質。 (10)教室教學、電腦教室軟硬體設備更新與維護,提昇經營大樓網路品

質,添購學生展覽軟、硬體設備。 (11)汰換經營大樓老舊監視器主機,維護經營大樓教學與研究設備安全

管理。 (12)本院經營大樓 1 樓 101 設計教室購入 18 組桌椅組,作為 54 人上課

與設計討論空間。107B 教室購入 6 組桌椅組,作為 18 人小型上課教室、

設計討論空間或會議室使用。502 大型設計教室增購 3 組桌椅組,並加

裝 50 吋液晶電視 2 台,由 108 人座位擴增為 117 人可使用。103 會客室

規劃系統櫥櫃組,提供師生、來賓更方便的會議討論空間。102 教室裝

設 70 吋液晶電視 2 台,改善 72 人設計教室之學生上課情況。汰換 307教室投影機,提供師生較佳的授課品質。 (13)綜合工廠一樓金工房加裝大型抽風扇 3 台,改善工廠環境悶熱情

況,提升師生上課情況。購入電腦主機一台,作為綜合工廠機具管理、

場地借用、門控管制等用途。 (14)綜合大樓專題教室裝設投影機,提供教師授課、發表、討論使用。

購置 55 吋數位電子海報機,作為行動式活動公告、作品展示、安全宣

導、重要事項公布使用。

Page 9: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2 

(15)造型認知研究室購入 Macbook pro 筆記型電腦、多功能印表機、螢

幕顯示器,作為新進教師教學與研究使用設備。 (16)經營大樓 5 樓大型設計教室持續規劃改善,502 設計教室上課除投

影螢幕外,安裝液晶電視共計 4 台,以改善 117 人大型設計教室之教師

與學生上課情況。 (17)電腦教室軟硬體設備更新與維護,共 11 堂課程品質提昇:208B 電

腦教室電腦主機共 53 台租賃(104/01/01-104/12/31)、更新 208B 電腦教

室投影機、建置 208B 電腦教室門禁系統、添購 3d 影像繪圖軟體

-CINEMA Release 16 Studio。 (18)添購學生展覽軟、硬體設備: i.SONY 短焦投影機,供學生校外參展使用。目前已支援 2015 新一代設

計展、2015 放視大賞、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四四南村(信義公民會館)

紙飛機期末展使用。 ii.2015 媒體設計學系畢業專刊電子檔,共 200 組。 iii.經營大樓 208A 新增兩台 Switch,確保大四專題教室網路品質穩定。

iv.添購 CANON 相機、SONY 數位攝影機兩台,供學生課程錄影、進行

課堂實作使用。 (19)提昇經營大樓網路品質,經營大樓 205 網路機房新增兩台 Switch。(20)教室教學軟硬體設備提昇:新增 108A 磁性白板一式、207 教室玻璃

白板一式;購置 3D 繪圖影像軟體-CINEMA 4D Release 16 Studio;更新

107 投影機一台;購置 508A 自學教室 iMAC 電腦一台;更新攝影棚背

景布幕;閃光燈維修;更新 502 教室窗簾。 (21)設立「參與式設計研究室」,於媒設系開設相關課程並進行遊戲設計

相關之研究,購買 PS4 主機、質性研究分析軟體、Mac13 吋筆電。 (22)設立「使用者介面與體驗研究室」,於媒設系開設相關課程並進行使

用者設計相關研究,購買 MAC12 吋筆電、HP 彩色雷射印表機。 (23)擴充專題製作電腦設備與改善專題教室環境:新增 208A 兩台

Switch,確保大四專題教室網路品質穩定,並更新電腦設備 2 台。 6.通識教育教學資源提升:

(1)已於 104 年 6 月 18 日本校主管會議決議進行改善美化尚志教育研究

館 B2 迴廊以及樓梯,並進行整體藝廊、教室外側美化,充分改善教學

環境以及提高學生學習氣氛,並於藝文活動中增辦師生聯展、師生聯合

音樂會,從校內教職員生中發掘校園藝文人才,從氛圍中改善藝文環

境,以期真正鼓勵學生創作熱誠。 (2)於尚志教育研究館地下空間出入口牆面設置電視牆,以統籌管理播放

校內活動或重要事件宣導,以減少海報及紙本數量,體現學校環保及節

Page 10: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3 

能之概念。 (3)為構築大同藝文場域,深化校園文化美感,除學生經過人次最多的尚

志教育研究館地下樓層外,亦持續活化音樂廳及志生紀念館展演空間。

例如:電機大樓一樓中央區的文學獎與經典月閱讀分享角落,以及尚志

教育研究館一樓穿堂的知名校友簡介,皆有增進學生美學涵養或潛移默

化的學習效果。 (4)於 104 年暑假完成尚志教育研究館 B2 空間美化第一、二階段作業。

(5)於兩側迴廊裝設展示畫軌及投射燈,提升校園公共空間的藝文氣息。

(6)於迴廊轉角設置桌椅,成為課間休息或空堂時的學習角落。 (7)其他如課程成果展示、服務學習成果展示亦已於 12 月起於 B2 迴廊

展出,可使更多師生知道課程內容與重點。 (8)B210 完成音響設備更新與牆面地板隔音,對於音樂類型的博雅通識

課程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授課環境,亦可減少對其他課程的聲音干擾。

(9)B210 外已設立玻璃展示櫥櫃,未來可提供展覽、社團或科系展示防

觸碰的成果與作品。 7.外語教育教學資源提升:

(1)104/6/15 以教育部教卓計畫經費購置「EasyTest 多益測驗題庫」。 (2)104/6/30 以教育部教卓計畫經費購置「MyET 簡報英語」。 (3)EasyTest 線上題庫、托福測驗等,供學生線上練習,營造優質英語學

習環境,並於大一大二英文期末考導入多益測驗題型。 (4)104/5/13 辦理日語數位學習資源使用說明會,參與人數 114,滿意度

4.38;12/10 日場次參與人數 50,滿意度 4.4。 (5)104/1/1 至 12/14 止,EasyTest 線上多益測驗題庫練習累計使用人數達

11,689 人次,同時 MyET 英文口說訓練平台練習累計達 4,506 人次,總

共參加線上自學人數達 16,195 人次。 (6)104/6 使用 MyET 英文口說訓練平台舉辦「MyET 英語口說比賽」、決

賽參與人數 11 人(初賽參與人數 413 人選 20 名進入決賽)。12 月使用

MyET 英文口說訓練平台舉辦「MyET 單字王比賽」,共 151 人參賽。

(7)完成更新語言教室播音擴大機 2 台及電腦螢幕 35 台。 8.體育教學資源提升:

(1)擴充體育運動設備,新購電動無線計時計分器 2 部、活動式羽球墊

等,優化與提升本校室內運動空間使用之多元化,提供全校體育教學、

體育活動與競賽等多元化使用,104 年共計舉辦 36 場次運動與競賽活

動。 (2)更新與增購體適能訓練設備:MATRIX 程控式斜臥式健身車、VISION程控式跑步機,強化學生心肺耐力體適能之訓練。

Page 11: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4 

(3)新購不銹鋼單槓組、MARTRIX 可調式腹部肌肉訓練椅一部、平條式

訓練椅一部,強化學生體適能之肌力與肌肉耐力的訓練。 (4)104 年度學生使用體適能健身設備共計 4,573 人次。 (5)更新電腦設備(捷元電腦主機含螢幕一部),以提升體育教學研究使

用。 9.特色教學資源提升:

(1)建構特色環境實驗室: A.智慧聯網實驗室:建立「智慧聯網應用研發與教學平台」;建立「具

多樣化實體智慧聯網裝置之研發實驗場域」;開辦智慧聯網教學研習

課程供本校師生及業界參與。 B.TD-LTE 實驗場域:於校園內架設兩組基地台站點,設置實驗用室

內基地台,以供本校師生及合作廠商進行室外/室內測試驗證工作,

強化研發能量。 C.智慧家庭示範中心:展示安全監控系統,完成無線智慧插座設計,

可排程電源開關時間,亦可直接使用手機、平板或一般電腦直接開關

電源。培養具有設計智慧家庭安全監控能力的學生。完成無線智慧插

座設計,可排程電源開關時間,亦可直接使用手機、平板或一般電腦

直接開關電源。 (2)打造未來產房,強化學生動手做、實境學之能力:103 學年度下學

期媒設系設計基礎(二)、數位媒體創作(二)、品牌策略等 3 門課程內

容,皆與自造空間(Maker Space)自主實作工廠結合,確實強化學生模

型製作能力與手作創意實踐力,有利於學生自主創作風氣的養成。

(3)提供開放教室、設施與教材,鼓勵學生善加利用資源自我學習。例

如學生可利用樂學中心進行閱讀、自修、小團體討論、會議等,以提

升學生學習動機和風氣,增進學習成效。 (4)建置數位教材製作室與簡易攝影棚,提供完善的設備,協助教師提

升教材錄製品質。 (5)樂學中心設定為開放空間,104 年度使用人數達 2,900 人次。 (6)配合實務課程,並透過跨院系實驗室共享,強化動手做實作場域,

購置非金屬材料之雷射雕刻機、數位電表 5 台、電源供應器 8 台、信

號產生器 10 台、示波器 63 台、TGA(熱重量分析儀)system、攪拌

動力測定實驗設備及蒸餾實驗裝置一套。 (7)開放式電腦教室提供同學使用個人電腦以及外語自修教材,開放使

用之電腦共 24 部,每天平均有超過 50 人次使用,每月達 1,000 人次

以上。

Page 12: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5 

數位學

習與雲

端行動

學習計

畫(分項計畫

A10)

圖書資

源充實

與改

善、數

位館藏

與數位

學習環

境之強

化、校

園資訊

安全提

升、教

學資源

平台建

置等。

P.36~P.38

1.增加圖書資源,推

動圖書及數位資

源,提升師生對圖

書資源之利用效

率。 2.推廣館際合作,創

造資源共享雙贏效

益。 3.推廣行動學習,提

高數位資源使用

率,養成讀者無時

空限制學習模式。

4.提高無線網路覆蓋

率;強化上網速度

與品質;強化資訊

安全與資料保護。

5.增加中外文圖書、

電 子 書 約 9,000 冊,期刊 150 種。

6.舉辦學習資源講習

及推廣利用課程講

習 18 場。 7.電子全文下載擬達

45,500 篇,電子書

借 閱 冊 次 3300次。電子資源系統

使 用 人 次 擬 達

27,000 次。 8.維持機房環境運作

正 常 與 安 全 率

100%;維持全校網

路運作 100%。

1.圖書資源與數位學習資源提升: (1)舉辦各類學習資源講習及推廣利用課程,提升師生對電子資源之使用

效率。 (2)加入北二區、八芝連等館際合作組織及數位化論文、台灣學術電子書

聯盟等各類型聯盟,創造資源共享互惠效益,擴大師生可用之資源。

(3)可用中、外文圖書、電子書 7478 冊,紙本期刊 209 種,電子期刊 12109種。

(4)舉辦學習資源講習及推廣利用課程講習 10 場。 (5)電子全文下載達 41,459 篇,電子書借閱冊次 17629 冊次。電子資源

系統使用人次達 10,835 次。 (6)改善並更新 e 化教室相關軟硬體設施,確保授課品質。 (7)改善並提升有線無線網路基礎建設,並監控網路連線品質。 (8)教學大綱系統新增「圖書館電子書」欄位,請教師提供相關電子書,

因應數位化學習趨勢。 (9)改善 e 化教室設施之妥善率,避免上課因設施故障受到干擾,電腦硬碟

以 SSD 替代使用,提升電腦操作速度及升級至 4G 記憶體。 (10)音響擴音系統妥善率達 100%並且添購無線投影設備 6 組。 2.校園資訊安全提升: (1)建置全新圖書門禁安全系統,提升門禁安全,提供優質的服務。 (2)完成安裝網路監控軟體 Dude,隨時監控網路環境狀況,迅速發現並解

決網路異常狀況。 (3)採購購防毒軟體授權、作業系統軟體授權、階層網路平台系統版本升

級及 MATLAB 軟體升級,提供合法的及新版的軟體、系統供師生使用。

(4)全校無線網路基地台一共 164 台,除極小部分建置困難或是建置利用

價值低的區域外,覆蓋率接近 100%,基地台中 92 台為新的 5G 高頻設

備,其他為低頻設備。 (5)POE 交換器共 13 台,已更換 1G 高速網路有 5 台,提升無線網路安全

與服務穩定性。

934 1,144 2,078

學生

輔導 提升

多元

能力

養成

(主軸

提升服

務力學

習計畫

(分項

計畫

推動國

內外志

工服務

計畫、

學生社

P.42~P.43

1.藉由課外活動學

習,讓學生培養問

題解決、思維創

新、關懷回饋、團

隊合作及反思探索

1.補助學生社團,培育多元學習核心能力: (1)利用各種活動的規劃與實踐,提高本校學生對非專業課程的參與率及

積極度,從活動的辦理企劃到執行完畢結案與檢討,從活動中學習自省

反思的能力,並藉由專業技能指導老師的專業指導,增加社團同學的專

業性以及學習的多元性。

199 32 231

287 5.2%

Page 13: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6 

計畫

5) B4) 團研習

與幹部

培訓推

動、補

助社團

積極參

與社會

服務活

動等。

等「軟實力(多元

學習核心能力)」;

透過服務學習融入

專業課程;籌設規

劃「大學-社區服務

關懷網絡」,建立學

校社區良好關係;

深化服務學習,持

續推動海外志工以

提升國際視野。 2.每學年辦理 3 場社

團研習培訓課程,

預計參與人數達

120 人。 3.每學年舉辦 1 場社

團幹部研習營,培

訓新任幹部 60 人。

4.每學期預計補助社

團聘請 25-30 位專

業技能指導老師。

5.提供 30 個社團申

請社團自辦研習課

程計畫,參與人次

預計 3,000 人次。

5.每學期規劃並補助

辦理 230 案活動,

約 13,000 參與人

次。 6.預計邀請校外專家

學者,舉行軟實力

學習成效評估分析

座談會 1 場。 7.舉辦志工基礎/進階課程研習營(4 場

/參與總人數達 950人)。

8.舉辦服務學習創意

(2)辦理「領袖種籽認證」課程,如領導與溝通、組織與行銷、企劃與執

行等系列講座,增進學生非正式課程學習之質能;並安排獲得「領袖種

籽認證」之學生,協助辦理全校性活動,期望學生從學習執行力之提升。

(3)社團企畫 E 化環境建置: 導入「社團活動企畫書線上申請系統」,提升

社團學習活動效能與涵養學生珍惜資源之關懷意識。 (4)辦理「議事知能研習會」,增進社團議事知能,提升民主法治教育。 (5)104 年社團自辦活動,達 700 案活動,參與人數共約 45,000 人次。 (6)社團自辦研習課程,共 15 個社團,45 案,參與人數共 1,263 人,持續

辦理。 (7)104 年 7 月 2-4 日舉辦社團幹部研習營,培訓新任幹部 80 人, (8)104 年共補助社團聘請 50 位專業技能指導老師,參與人數達 5,000 人

次以上。 (9)104 年辦理 10 場領袖種籽認證課程,總參與人達 594 人,共核發 35 份

領袖種籽證書,其中 30 人獲得領袖種籽認證「銅牌」, 5 人獲得領袖

種籽認證「銀牌」。 2.海外志工服務,提升國際視野: (1)延續越南志工經驗,持續深耕當地服務,每一個團員都有不同的專長,

藉由團員的專長來協助當地機構的服務,持續從事弱勢關懷及協助,打

造國際化履歷,開闊環球視野。 (2)透過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讓專業知識與技能得以深化。 (3)辦理教師成長工作坊,不斷精進服務學習課程之內容。 (4)104 年續辦理跨界移動之行動美學計畫(第三屆無疆行者視域獎),學

生投稿件數共 82 件,分別前往日本、韓國、越南、中國、芬蘭、西班

牙、德國、瑞典、西班牙、美國、愛沙尼亞、丹麥共 12 國。 (5)於 104 年 8 月 2-15 日辦理第八屆越南海外志工團,進行為期兩週之資

訊與衛生教育服務,參與志工人數共 16 人。 3.社區關懷與服務學習 (1)籌設/規劃「大學-社區服務關懷網絡」,建立與學校社區合作夥伴之良

好關係。 (2)執行「大手牽小手,課後輔導志工」,建立與學校社區合作夥伴之良好

關係。 (3)建構並深化服務學習觀念,精進學習服務實踐。 (4)104 年共有德惠社、童心協力社等共 6 組社團辦理如:啟明報讀、喜憨

兒麵包義賣、淨山活動等社區服務工作共 15 場 705 人次參與。 (5)104 年寒/暑假有國際經商社、科學創意社、解說導覽社 3 個社團,共

辦理 6 梯次中小學營隊。

Page 14: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7 

企畫講座、實踐工

作坊(5 場/參與人

數達 50 人)。 9.推動社區中小學寒

暑假營隊/每年 5隊。

10.NGO、NPO 講座 2場/參與人數達 100人。

11.開眼看世界系列

講座:每年 4 場/參與人數達 250 人。

12.海外服務全球視

野:海外志工∕行

者人數達 20 人。

(6)舉辦志工基礎/進階課程研習營(4 場/參與總人數達 200-250 人)。 (7)舉辦服務學習微電影工作坊(企劃選擇、拍攝技巧、剪接技巧、成果講

評共 4 場/參與總人數達 232 人次) (8)舉辦北二區服務學習融入專業課程成長社群講座(3 場/參與人數達 67

人) (9)舉辦「大手牽小手,課輔同心向前走」,與土城國中、大同高中合作課

後輔導(每位課輔志工每週一次/課輔志工人數達 35 人) (10)辦理大同-城邦濱海小學堂視訊陪讀活動(每週一次/志工人數達 26 人)(11)辦理「科技愛發光―服務學習攜手計畫」(高中端自強營 1 場;國中端

自強營 1 場,總參與人數約 80 人次) (12)鼓勵各學院教授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之專業課程(8門/選修人數達 318

人)

身心健

全發展

計畫

(分項

計畫

B5)

推動體

適能及

樂活運

動養成

計畫、

推廣藝

術美學

活動提

升文藝

氣息。

P.43~P.44

1.推廣藝文活動,提

昇學生藝文氣息;設

置藝文情報站、出版

刊物;提升本校學生

體適能教育,培養大

同學生強健體魄;藉

由心理測驗篩檢高

關懷學生,以便早期

發現早期治療等。 2.辦理系列音樂會

(每學期 4~5 場)。

3.辦理藝文特展(每

學期 2 場)。 4.辦理傳統藝術推廣

講座(每學期 2 場)。

5.辦理生活美學講座

(每學期 10 場)。 6.辦理尚志現代文學

獎(投稿數 100 件)。

7.配合展覽舉辦相關

徵件活動(投稿數 30件)。

1.舉辦校內多元藝文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與藝術內涵,並且以本校

學生為主角舉辦音樂會與展覽,發掘學生專業領域之外的藝術能力。

(1)104 年度辦理藝術特展 7 場、音樂會 10 場、美學講座 37 場,協辦校內

外藝文活動 37 場,總計達 12,893 人次參與。學生參與人數保持逐年提

升,增長了 65%,整體學習成效亦提升至 4.7,顯示學生積極參與校內

藝文活動。 (2)透過藝文活動啟發,由點而面的方式,推動多項校內藝文創意競賽,

如:尚志文學獎、經典閱讀、新詩譜曲、文創印章設計等。 (3)創造多處校園美學學習環境,擴充校園美育學習環境,如尚志教育館

之「T-Art」藝同迴廊及校園榮譽事項展示區(傑出校友、年度紀事等)、

通識中心之文學布告欄、音樂廳音響更新及反音板添購。 (4)藝文服務團目前有 25 位學生參與,分為特展導覽組 13 人、音樂會組

12 人支援協助各項藝文活動推廣,透過展前講座以及音樂會會前協調,

訓練學生服務品質,提升藝文內涵,深化校內藝文能量。 (5)辦理校內藝文人才展演‐「第一屆大同瘋藝術」,獲得校內師生肯定,音

樂會「聽見大同」報名師生人數共為 56 人、藝術展覽「看見大同」報

名師生人數為 26 人(共達 34 件藝術作品)。 (6)辦理尚志現代文學獎:第六屆尚志現代文學獎投稿總件數 119 篇,其

中散文 23 篇、新詩 74 首、小說 22 篇;第七屆尚志現代文學獎投稿上

學期舉辦兩項徵文活動,極短篇 36 篇、校歌填詞 13 篇;辦理文學獎新

詩譜曲投稿件數 8 首,辦理校園紀念印章設計比賽投稿件數 20 款。 (7)美育教育走出校園,結合校外藝文團體辦理各項藝文講座,並搭配通

57 0 57

Page 15: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8 

8.協助校內其他單位

系所辦理活動與展

覽(每學期 5 場)。

9.辦理樂活運動相關

活動。(每學期 3-4場) 10.體適能檢測活動

參與約 2,500 人次。

11.全校水域活動參

與約 2,500 人次。 12.各系級皆參與「校

園輔導種子」培訓計

畫,預定每年培訓 20位。 13.增加主題讀書會

之多元議題。 14.身心健康講座 4場次,預計 300 人次

參加。 15.大一新生賴氏人

格測驗預計篩檢 900位大一新生。 16.義工研習活動預

計 80 人次參加。

識及語表課程辦理「走讀中山北路」,至鄰近場館參觀學習,促進社區

交流及發展。 2.落實關懷與身心健全輔導: (1)培訓「校園輔導種子」,使學生在其中探索自己的人際模式,並促進班

級良好之人際互動。 (2)以心理衛生三級預防之概念,提供全校教職員生健全之身心健康。 (3)藉由心理測驗篩檢高關懷學生,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針對篩檢出

的高危險群學生進行後續轉介輔導。 (4)推行「陽光志工團」以帶動班上同學共同成長,發掘潛在對輔導諮商

有興趣之學生,並加以培育輔導志工,透過期中期末座談會,幫助學生

透過服務中學習交流。103 學年下學期辦理 2 場,共 52 人次參加;104學年上學期辦理 2 場,共計約 50 人次參加。

(5)針對本校教職員舉辦「上班族紓壓-禪繞畫體驗工作坊」(於 104 年 6 月

26 日辦理,共 29 人參加),透過活動幫助參與之教職員工作適應與壓力

紓解之管道。 (6)為培養全校教職員生健康生活概念,以預防身心症之發生,於 104 年

12 月 15 日舉辦「身心健康工作坊:健康吃,快樂動」活動。 (7)大一新生賴氏人格將於 104 年 9 月 15 日新生入學訓練實施測,並於 10月 2-8 日期間向新生解釋測驗結果。

3.體適能及樂活運動養成: (1)鼓勵同學參與校內外各項體育活動,提升校園運動風氣。 (2)持續推動全校游泳能力之強化,提升水域活動之安全。 (3)透過體適能檢測,提升學生自我健康體能管理之認知。 (4)參與校外體育活動共計 9 項 167 人;辦理校內體育活動共計 14 大項參

與人數 2,515 人次。 (5)全校自我游泳能力訓練參與人數達 3,754 人次。 (6)全校完成 2,596 人次之體適能檢測。

研究 精進

研究

特色

發展

(主軸

計畫

8)

學術研

究精進

計畫

(分項

計畫

C1)

專題計

畫成果

提升、

研究成

果獎勵

實施、

舉辦教

師研究

P.49~P.50

1.獲補助核定計畫案

持續增長;推動跨

領域整合計畫案、

鼓勵教師國際論文

期刊發表;教師教

學或研究成果專利

保護;鼓勵教師參

與設計競賽;提升

1.學術研究計畫精進與深化推動: (1)104 年科技部核定之專題研究計畫共計 69 件,共計:64,289,820 元 (2)於 104/11/27 辦理基礎案與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會,邀請校內外各領

域產學績優教師發表演說,傳授產學經驗。舉行基礎案成果海報評比,

由各系主任、院長等擔任評審,選出優秀作品,會後除繼續張貼於研發

處產學建教組外廊外,並列為下一年度基礎案獎勵之名單。 (3)每季舉辦華映產學案季報,邀請師生、公司單位相關主管,聽取計畫

主持人報告,進行產學交流。

165 0 165

348 6.3%

Page 16: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19 

成果發

表、學

生職場

實習成

果發表

等。

教師計畫質與量,

增加教師發表經驗

及與其他老師互動

機會。 2.獲補助計畫案達 80件(104 年 85 件),金額突破 7 千萬

(104 年 7.2 千萬)。3.SCI、SSCI、AHCI等學術論文篇數達

150 篇(104 年達

160 篇)。 4.專利獲證 10件(104達 15 件);每年教

師參加競賽獲獎 5件。

5.增加教師與學生之

參與人數。 6.增加研究計畫的數

量。

(4)104/6/2 完成舉辦「大同大學研發成果暨專利技術推展會」,促進本校師

生與外部專利技轉領域專家,以及產業相關代表交流;配合活動同步出

刊研發報導,以本校重要專利獲證技術為主要內容專刊,提供與會人員

參閱。 2.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與得獎: (1)本校 SCI、SSCI、AHCI 等國內外學術論文篇數 150 餘篇。 (2)專利獲證 8 件,包括電子裝置的操作方法及系統、奈米碳管承載鈀金

雙金屬觸媒之合成、含氧燃料的製程、色彩學習筆及色彩學習系統等專

利。另於本年提出 9 件專利申請包括:一種可依電池電量調整充電速率

之智慧充電器、電池電量狀態與健康狀態即時估測測試平台、影像合成

方法與影像處理裝置、鑽石線切割後太陽能矽晶片的前處理等。 (3)教師獲獎方面:葉郁田獲國美館台灣美術雙年展入選參展、林正裕獲

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計畫獎勵、台灣化學工程學會「學術勵進獎」、吳

錫芩老師於第九屆亞太生物醫學工程會議獲獎。鄭穎懋與廠商合作,開

發辨識豬肉新鮮度的 APP,參與農委會「農業好點子競賽」獲評審團大

獎、粉絲最愛及超級吸金獎。

研發能

量提升

計畫

(分項

計畫

C3)

基礎研

究案推

動、鼓

勵出席

國際會

議提升

國際交

流、研

究成果

融入教

學方案

推動。

P.52 1.提升教師研究能

量;加強實驗室基

礎建設;舉辦海報

成果發表會,讓老

師與企業互相交

流;增加老師提出

整合型或跨領域等

計畫;鼓勵老師參

加國際會議;將研

發成果整理為教材

並融入於現有課程

內容;將研發成果

轉換為相關實驗單

元(包含專題)等。

2.以基礎案成果去投

稿的期刊論文數量

能成長。

1.補助教師進行基礎研究,提升研究能量;協助新進教師爭取計畫案 (1)以高額度補助新進教師,並以一般額度補助暫未承接各項計畫案之資

深教師進行基礎案,提升研究能量,於日後承接各項產學計畫案;承接

計畫案之教師,亦可藉基礎案補足維持實驗室之經費。 (2)103 年度之基礎案核准 61 件,發表並刊登案號之論文篇數為 17 篇;104年度基礎案新案案核准 68 件,已執行完成,五個系提出五件群體基礎

案(22 子計畫,21 位教授參與)已執行完成。105 年度基礎案新案案核准

68 件,六個系提出六件群體基礎案(30 教授參與)。 (3)事經系項維欣、廖子賢;媒設系鄭霈絨、王文嘉、林淑媛;設科所陳

明秀、林家華;應外系何有田等新進老師於 102 學年度新接產學計畫

案。事經系林德怡、應外系沈嘉培等新進老師於 103 學年度新接產學計

畫案。 2.鼓勵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舉辦國際研討會及跨國學術交流,以使吸

取各研究領域最新脈動,提升研究產能: (1)104 年有 68 名教師申請出席國際會議,其中有 32 位教師申請補助。

(2)辦理學術研討會議:104/5/23 ICIM 2015 第二十六屆國際資訊管理學

術研討會;104/7/17~18 2015 中華民國系統科學與工程研討會;

183 0 183

Page 17: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20 

3.新進教師能爭取到

國科會或產學計畫

案。 4.補助老師出席國際

會議。 5.研究成果融入教學

實施案例 103 年 50實例。(104 年 100實例)

104/8/2~5 第九屆海峽兩岸超微顆粒學術研討會;104/8/25~26 第十一

屆無線、隨意及感測網路研討會 (3)104/7/7~8/3 材料系陳克紹老師赴英國 Sheffied University 材料系進行

學術交流訪問;104/8/3~9/14 材料系陳克紹老師赴波蘭華沙科學院物

理化學研究所討論學術合作計畫等。 3.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鼓勵教師將研究構思、方法、過程、成果融入於現

有課程內容,將研發成果轉換為相關實驗單元(包含專題)。 (1)有 516 門課將研究融入教學。在 5 分制教學評鑑下:學院(研究成果融

入教學/研究成果未融入教學)工學院(4.41 分/4.33 分)、電資學院(4.41分/4.32 分)、經營學院(4.36 分/4.35 分)、設計學院(4.19 分/4.16 分)。

(2)對 1200 門課程進行問卷,有 516 門課將研究融入教學。104 年更具

體進行將研究融入教學,材料系已有約 380 位、機械系約有 400 位、

媒設系約有 100 位同學參與研究融入教學。105 年將更具體推展至各

系。 產學

與其

產學

合作

優化

教學

與成

效加

值(主軸計

畫 9)

產學合

作優化

教學計

畫(分項計畫

D1)

建教合

一平台

之深耕

與拓

展、整

合產學

合作機

制促進

成果發

展、獎

勵績優

產學合

作教

師、鼓

勵產學

成果作

成教學

教材、

優化並

提升教

學成

效。

P.54~P.58

1.整合推動全校產學

合作事項;舉辦產

學合作成果發表會

等。 2.提升與大同集團之

產學合作件數或金

額增加。 3.擴展產學合作平台

(與校友事業的合

作與聯結)。 4.與業界合作承接專

案:藉由多元的合

作方式,進而增加

合作的廠商家數。

5.研發報導出刊,加

強特色教師報導或

以專刊方式介紹具

研究特色之教師。

6.辦理新進教師工廠

實習;辦理教師進行

企業的深度參訪;辦

理教師隨同企業值

星巡視之制度。

本校向來深耕產學合作,規擘「產學合作與教學育才循環提升」機制,

以產學合作產出的先導科研與技術研發成果回饋產業發展,更同步將衍

生的知識成果與業師的實務經驗,作為課程規劃、教材編製、實驗設計、

專題指導與教學方法改進的最佳素材,使師生透過瞭解產業趨勢與實務

需求磨練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造產學合作與教學改進及人才培育的正向

循環。具體執行成效包含: 

1.建構跨產業實務教學平台,培育特色人才,已連續十年五次(每二年限

申請一次)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產學合作績優大學」獎。104 年計畫

金額達約 1.1 億,較 103 年成長約 2,200 萬,其中大同集團件數 19 件

金額 23,848,730 元 2.師生參訪企業與職場實習,以多元實務實習類型,有職場實習、產學合

作專案、建教實務營隊等模式,深度產業參訪,每學期安排一個年級,

而 104 學年全校各年級學生 100%具有企業實體參訪學習經驗。104 年

度大學部學生實習數達 327 位,超過該年級之四成以上,實習人數持續

成長中,提昇學生透析產業運作與產業接軌,增加產學間交流互動與產

生興趣。另於 104 年度教師累積參加企業參訪比率達 45 %,教師累積

參加達 86 人。 3.穩定建構相關產學合作案機制,增強教師參業專業能力,促使傑出教師

經驗交流分享,本校定期舉辦產學交流研習會。至 104 年度已累計舉辦

17 場交流研習會,本校定期辦理與業界相關成果發表會,邀請全校教

師參與相互交流與觀摩。104 年 6 月辦理產業研發及專利技轉成果發表

會,與業界公司共同推展研發成果,建立互助技轉制度創造雙贏成果,

另外,104 年度本校持續推動 4 件技術案,並協助專利申請,以產生共

34 0 34

60 1.1%

Page 18: 貳、104 年度私校獎勵補助經費之執行成效 (單位:萬元)account.ttu.edu.tw/ezfiles/12/1012/attach/20/pta_38756...近99%的學生認為課程錄製教材能提升學習效果。

21 

7.當年度新進教師

100%參與率;教師

累計參與比率

40%;累計參與人

次 60 人。 8.提升學生職場素

養,與業界接軌;

學生對職場實習之

滿意度提升。 9.舉辦至少 1 場職場

實習學生說明會;.舉辦 1 場校級職場

實習(由各學院各

推薦 3 名為原則,

全校共 12 位參

賽)。提供校級競賽

獎勵,頒發特優、

優選、佳作等獎

項。

有技術之專利為導向,持續性合作。 4.為強化教師能將業界實務知識融入整體課程內容規劃,並反饋於課程

中,本校於 102 年度起訂定教師參業實施要點,104 年度實施教師輪流

參與大同集團總值星深度巡廠,增加實務經驗,教師參業成長人數已達

48 位,將近三成。有益於強化教師透析產業界趨勢,反饋於教學內容,

提升學生與業界接軌之能力。針對新進教師進行駐廠研習為期兩週,並

辦理成果發表會,教師參與率達 100%。 5.持續推動師生共同參與產業界進行合作,以多樣化型態進行:(1)辦理技

術性營隊:機械系與大偎工具機公司共同辦理精密機械加工營隊,實作

性營隊增加學生對開發設計所需之基礎加工技能。(2)建置示範實驗中

心:電資學院、經營學院師生與大同公司、精英電腦公司共同合作完成

建置智慧電網、智慧家庭示範實驗中心,屢獲能源資通訊競賽大獎。(3)運用技術實作產品:材料系、化工系及電機系師生團隊應用鋰電池儲能

技術,並與拓志光機電公司,共同研發成功低耗能、穿戴式薄型化可撓

曲電池,是嵌入式電源最佳解決方案,領先全球技術,並進行商品化。

6.自 102 年起實施跨產業實務教學平台,於 104 年持續推動執行:(1)教師

端實務學習平台、教師參業成長、新進教師駐廠研習、產學合作專案(2)學生端實務學習平台、深度企業參訪、職場實習、產學合作案助理,促

成全校學生實施企業參訪,新進教師、學生參與企業實習。 7.結合大同大學 Maker Space(造物者空間)的成立,為亞洲最大之創客

造物空間。Maker Space 引進創新、創意、創業的三創團隊進駐,由未

來產房舉辦研習課程與教學營,開放校內外學生、教師、設計工作者等

對象參與,全校半數以上系所參與其中,透過多元的設備及跨領域之專

業人士,帶來產業新觀點,學生在校期間即可近距離看到創新市場現

況,甚至在校期間就可有機會加入創意創業的行列。本校學生使用情形

自 103 年 10 月份之 408 人次提升至 12 月份的 7,268 人次,至今參訪人

數已突破 15,000 人次以上。來訪成員廣及產、官、學各界(政務委員 2位、部長層級 3 位);並獲天下雜誌、遠見雜誌、聯合報、中央社等多

家媒體採訪報導。 (其他)校園還安

衛工作方面 P.66 校園環境安全衛生

工作提升 104 年 1 月及 10 月辦理輻射安全講習課程(120 人次)、9 月辦理實驗室新

生安全衛生教育(80 人次);104 年 10~12 月清除化學廢液約 5 噸、進行實

驗室環境檢測等。

26 0 26

總計(A)  5,517 100%

★填寫說明: 1.如有使用經費於非學校自選辦學特色面向,請併同臚列說明。 2.2 年度工作計畫之對照頁碼係依 104 年 7 月所報「103、104 年度教育部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之校務發展年度經費支用修正計畫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