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者按: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深化基层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河南大力进行强基层建设,百项基层适宜技术得到推广;名医名家走基层,进行对口 帮扶;大力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提升了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组织,自 2016 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众多以及大卫生、大健康、大学会的优势,组织名医名家走基层,实施基 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促进了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特别是“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已逐渐成为河南省医学会的品牌项目,其 学会特色、专家优势,使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擦亮了河南省医学会的“金字招牌”。 全国优秀医药健康类报纸 2019 1 22 10 医药卫生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24 邮发代号:35-49 总第 3454 期 今日8版 电子信箱:yywsbs@163.com 网站:www.yywsb.com 总编辑:高富国 值班总编:陈琳君 责编:栗凤娇 美编:栗凤娇 编辑部: 85966391 新闻部: 85967262 融媒部: 85967132 发行部: 85967089 广告中心: 85967196 YIYAO WEISHENG BAO 专业角度 健康深度 星期二 戊戌年十二月十七 今日导读 今日导读 25 年后来送锦旗 2版 离心时间不容小觑 3版 中西医融合效果好 6版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7版 “一位 60 多岁的老人右手 3 个手 指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白、发紫,到当 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一个月后, 老人的手指远端出现发黑、坏死症 状,当地医生用各种方案,始终控制 不了病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 人出现手指头坏死症状?”河南省医 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升云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前来听课的温县医生有的说是 血管损伤,有的说是腱鞘炎。刘升 云摇了摇头说:“碰到这类患者,不 能只怀疑这些原因,还要考虑风湿 性疾病。” 刘升云的一席话使得听课的当 地医生茅塞顿开。 这是 2018 年 10 月发生在河南省 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医名家走基 层温县站的一幕。不仅仅是温县, 刘升云还在孟州、安阳、博爱、巩义 等地举办了类似讲座,自2016年以 来,全省 18 个省辖市,几乎每个省辖 市都有他的足迹。 这是参加河南省医学会“名医 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 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51 个分会主任委员的缩影。自2016 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 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百项 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走进全省 18 个省辖市、158 个县(市、区),全 省约有2万名基层医师、3万多患 者获益。 数 字 一 :2000 名 专 家 参 与 300 余场科普活动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刘升云的讲座,具体名字叫《风 湿病总论》。 据介绍,风湿病具有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误诊率高、规范诊治率低 的特点,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这个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在所有疾病 中名列前茅,有些患者后期疼得躺 在床上动都动不了。但人们对它的 认识存在误区,公众以为风湿病属 于老年病,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其实不然。 刘升云就曾接诊过一个罹患类 风湿关节炎的17岁女孩。这个女孩 在读书期间忽然反复出现双手腕、 双肘、双膝关节肿痛,在当地医院就 诊后,考虑关节炎,给予药物治疗, 效果一直欠佳。 后来病情加重,她的双手关节 僵硬疼痛,根本无法写字,严重影响 学业。家人带她到皮肤科、骨科等 多个科室治疗,始终不见效果;后来 经人提醒,看了风湿免疫科,最终对 症治疗,恢复健康。 据统计,中国大约有500万类风 湿关节炎患者,但是很多患者却不 知道患了此病,年轻人更是如此。 对此,刘升云提醒,近几年来,风湿 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长期低头 伏案工作、喜食冰冷食物,以及其他 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风湿性关节 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大增 加…… 刘升云的讲解使得很多群众 恍然大悟,青年女性发热、面部红 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和多系统损 害,双手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持续 晨僵等,也可能是风湿性疾病惹的 祸。 除了刘升云,河南省医学会风 湿病学分会的专家王燕、魏琴、李天 方、史丽璞等也做了科普讲座。而 像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专 家一样,到基层做科普的专家有 9000多名。这些专家来自河南省医 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诊医学分 会、消化病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 会、重症医学分会、儿科学分会等 96 个分会。 据河南省医学会秘书长王伟介 绍,自 2016 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 “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 动共开展科普讲座 300 余场,仅 2018 年 就 开 展 111 场 ,2000 名 专 家 参 加 , 印发科普宣传页3万多张、宣传读本 3000多册,河南省医学会医学科学 普及分会还组建20个科普学组编写 系列科普丛书,提升了公众的健康 素养。 下转第四版本报讯 (记 )目 前 , 2019 年 度 卫 生 专 业技术资格考试 网上报名正在进 行,首届农村订单 定向全科医生可 以直接报名参加 中级职称考试。 农村订单定 向全科医生是国 家为基层培养的 高端实用型全科 医疗人才。经过 5年大学本科教 育、3 年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2018 年 下 半 年 河 南 共 有 376 名 首 届农村订单定向 全科医生结业并 回到基层服务。 按照国务院 办 公 厅《关 于 深 化医教协同进一 步推进医学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意 见》及 2018 年 河 南省人民政府办 公 厅 印 发 的《河 南省改革完善全 科医生培养与使 用激励机制实施 方案》,这些人员 可以直接参加中 级职称考试,考 试通过的直接聘 任中级职称;并 且这些人员参加 中级职称考试或 申报高级职称 时,外语成绩不 作为申报条件, 对 论 文、科 研 不 作硬性规定,侧 重评价临床工作 能力,将签约居 民数量、接诊量、 服 务 质 量、群 众 满意度等作为职 称评审的重要依据;申报高级职称实行 单独分组、单独评审,通过者直接聘任 高级职称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比例限 制。 本报讯 (记 者 通讯员 徐淑玲)“请为急 救车让行,为生命让行,保障生命通道畅通无阻。 也许因为您小小的善举,就将挽救一个人的生 命。”1月20日上午,在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承办的“1· 20”急救宣传日活动暨“为生命让行”公益活动中, 急救工作者向省会郑州的市民发出了“为生命让 行”的倡议。 120急救车辆往往因为拥堵而不能及时执行急 救任务,许多车主因“不知让、不会让、不敢让、不愿 让”等因素导致急救车辆不能快速通过,导致患者 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生命通道安全畅通,是一座城市应急医疗救 援体系的基础,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 容,更关系到每位市民的健康与安全。”据郑州市紧 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介绍,郑州市区院前急 救服务站点已发展至55家,基本实现“40秒派车、2 分钟出车”。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大家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 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氛围,倡导社会公 众主动为救护车让行的文明行为。 当天的活动还邀请了100名急救志愿者,分别 走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郑州人民医 院郑东院区,参观急救站、救护车及抢救设备,并组 织省会多家急救站的急救工作者走进社区、企事业 单位、消防部门、公安机关等培训急救技能及急救 知识,现场发放“为生命让行”公益活动倡议书、急 救知识宣传手册,举行急救技能培训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闫良玉)1 月 14 日, 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在北京举行,河南省 省立医院凭借医院自导自演的公益宣传 片《我不是神医》获得“公益映像奖”。据 悉,在省内,省立医院为该奖项唯一的获 奖单位。 中国公益节设立于2011年,是国内 首个由大众媒体联袂发起的以“公益”命 名的节日,旨在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公益 行为,搭建多方深度对话、合作沟通的平 台。8年来,中国公益节始终作为公益行 为的见证者与公益精神的传播者,始终 致力于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呼吁更多 人关注和参与公益,以促成“全民公益” 的实现。 向来注重公益的河南省省立医院, 推出公益短片《我不是神医》,倡导公众 关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重视自我健康 管理,不要将生命健康全权托付于医院, 让公众意识到“我不是神医,请关爱自 己”的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浑身肿胀,眼睛都肿成了一条 缝,身上没力气,吃着饭都能睡着…… 曾四处奔波看病,花了两三万元但毫 无起色……最终被济源市第二人民医 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树军找到了病因, 对症下药,重获新生……”2016 年 4 月 19 日,郑州市民王晓无意间在《医药 卫生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每天 5 角钱 的药,缘何让患者心服口服》的报道, 当时她心中一阵欣喜,文章的描述与 妈妈的病情十分相似,妈妈的病有治 愈的希望啦! 也正是这样的一篇报道,牵出了 王晓一家人与张树军之间的一段医患 深情。 “刚开始是被文章的题目吸引, 谁知看了内容才发现文中的患者竟 然和我妈妈的病情如此相似。”王晓 说,她在第一时间将文章内容转述给 母亲田女士,随后同母亲一起来到济 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找到了 张树军。 田女士的病持续时间较长,也比 较复杂。近30年来,她的身体一直很 瘦弱,眼睛和面部总是有些肿,平衡能 力弱,走路也常常东倒西歪、一不小心 就会摔跤。 听闻田女士的病情,张树军若有 所思地翻开一本专业书,耐心细致地 向一旁陪诊的王晓解释道,田女士是 因为年轻时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 无法正常分泌促甲状腺素等,才会出 现上述情况。 随后,甲状腺功能检查报告也证 实了张树军的判断—田女士被确诊 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新陈代谢 会变慢,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平衡能 力差,容易摔跤是常见症状,严重者还 会出现乏力、犯困、肿胀、贫血、声音嘶 哑等症状。”随即,张树军一边为田女 士开出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处方, 一边向母女俩讲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 项。 看到张树军如此细致的问诊过 程,王晓心里满是感动。“张医生结合 我妈妈的席汉氏综合征、高血压病等 病情,细致地写了一个用药时间表,建 议我们上午几点吃什么药、吃多少,下 午几点吃什么药、吃多少。当时,张医 生那些细微举动让我和妈妈很是感 动,马上多了一些对张医生的信任和 依赖。”王晓回忆说。 回家后,田女士依据张树军的医 嘱,坚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每次 复诊时,张树军也会细致地询问田女 士的病情变化、耐心地解答母女俩的 疑问。一来二去,这种医患之间的信 任就持续了近 3 年。 “坚持服药后,妈妈嗜睡、浑身无 力、东倒西歪的症状明显改善,亲戚朋 友、街坊邻里见到都说像是换了一个 人。现在,遇到有相似病情的亲朋好 友,妈妈都会主动建议他们找张医生 看看。”王晓说。 经过张树军的治 疗,困扰田女士一家多 年的难题解决了,田女 士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 好,不仅可以独自上楼 梯,而且也觉得浑身有 力气了。 王晓说:“每次去医院看病,我们 总会有些许焦虑和心急,当遇到的医 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对待 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张 树军医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的有善 心、懂患者疾苦、为患者着想的医生。” 现在,每每谈及自己与张树军之 间的就诊故事,田女士也很动情。 田女士说:“非常感谢张医生给了 我‘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医药卫生 报》传递出的医患正能量。” 培训了 2 万名医师 义诊了 3 万多患者 —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 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纪实 本报记者 尚慧彬 常娟 通讯员 张晓伟 谢宗阳 文/图 一篇报道,牵出一段医患深情 本报记者 刘旸 河南省省立医院 获得“公益 映像奖” 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局 加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 本报讯 (记 者杨冬冬 通讯 李磊)通过典型案例,以案示 警、以案明纪、以案为鉴,敲警示 钟、打“预防针”、上廉政课,切实 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 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 政 建 设 责 任 制 落 实 ……1 月 18 日,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召开 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深入学 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 会精神。 大会指出,要把握形势、提 高认识,深刻领会新时代全面从 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 性、复杂性、长期性,从违纪违法 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严格要求 自己,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 面,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要清 醒地认识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 势、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以 腐败案例为镜鉴,在今后的工作 中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 管长严,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 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任落地生根;要履职尽责、主动 作为,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 纵深发展,强化责任担当,从严 抓好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一岗 双责”,既抓业务,又抓廉政,真 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 土尽责;强化执纪问责,严厉惩 治小微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内 部环境;要加强作风建设,推动 作风持续好转;要突出问题导 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紧密结 合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实际, 扎牢制度笼子、前移监督关口, 预防在前、抓早抓小,把问题消 灭在萌芽和初始状态;要严明纪 律、令行禁止,永葆忠诚干净担 当的政治本色,坚持知行合一, 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慎独慎 微,筑牢自律防线;坚持学做结 合,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做遵守 党章党规党纪的模范,做遵法学 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与会人员认为,此次警示教 育意义深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 活中,要做到讲规矩、守法纪,拒 腐蚀、行正道,永葆共产党人清 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一名让党 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 干部。

培训了2万名医师 义诊了3万多患者adminc.yywsb.com/html/2019-01/22/1.pdf据河南省医学会秘书长王伟介 绍,自 2016 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 “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培训了2万名医师 义诊了3万多患者adminc.yywsb.com/html/2019-01/22/1.pdf据河南省医学会秘书长王伟介 绍,自 2016 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 “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

编者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深化基层医改的重点内容,也是分级诊疗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河南大力进行强基层建设,百项基层适宜技术得到推广;名医名家走基层,进行对口帮扶;大力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提升了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作为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组织,自2016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学科众多以及大卫生、大健康、大学会的优势,组织名医名家走基层,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促进了河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特别是“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已逐渐成为河南省医学会的品牌项目,其学会特色、专家优势,使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擦亮了河南省医学会的“金字招牌”。

全国优秀医药健康类报纸

2019年1月22日 第10期 □医药卫生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24□邮发代号:35-49 □总第3454期 □今日8版□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网站:www.yywsb.com

总编辑:高富国 值班总编:陈琳君 责编:栗凤娇 美编:栗凤娇 编辑部:85966391 新闻部:85967262 融媒部:85967132 发行部:85967089 广告中心:85967196

YIYAO WEISHENG BAO专业角度 健康深度

星期二 戊戌年十二月十七

今日导读今日导读25年后来送锦旗 2版

离心时间不容小觑 3版

中西医融合效果好 6版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7版

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

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右手3个手指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白、发紫,到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一个月后,老人的手指远端出现发黑、坏死症状,当地医生用各种方案,始终控制不了病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老人出现手指头坏死症状?”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升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前来听课的温县医生有的说是血管损伤,有的说是腱鞘炎。刘升云摇了摇头说:“碰到这类患者,不能只怀疑这些原因,还要考虑风湿性疾病。”

刘升云的一席话使得听课的当地医生茅塞顿开。

这是 2018 年 10 月发生在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医名家走基层温县站的一幕。不仅仅是温县,

刘升云还在孟州、安阳、博爱、巩义等地举办了类似讲座,自 2016 年以来,全省 18 个省辖市,几乎每个省辖市都有他的足迹。

这是参加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 51个分会主任委员的缩影。自 2016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走进全省18 个省辖市、158 个县(市、区),全省约有 2 万名基层医师、3 万多患者获益。

数字一:2000名专家参与 300余场科普活动

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刘升云的讲座,具体名字叫《风

湿病总论》。

据介绍,风湿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误诊率高、规范诊治率低的特点,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这个疾病对患者的伤害在所有疾病中名列前茅,有些患者后期疼得躺在床上动都动不了。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误区,公众以为风湿病属于老年病,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其实不然。

刘升云就曾接诊过一个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 17 岁女孩。这个女孩在读书期间忽然反复出现双手腕、双肘、双膝关节肿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考虑关节炎,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一直欠佳。

后来病情加重,她的双手关节僵硬疼痛,根本无法写字,严重影响学业。家人带她到皮肤科、骨科等多个科室治疗,始终不见效果;后来

经人提醒,看了风湿免疫科,最终对症治疗,恢复健康。

据统计,中国大约有 500 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但是很多患者却不知道患了此病,年轻人更是如此。对此,刘升云提醒,近几年来,风湿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喜食冰冷食物,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刘 升 云 的 讲 解 使 得 很 多 群 众恍然大悟,青年女性发热、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和多系统损害,双手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持续晨僵等,也可能是风湿性疾病惹的祸。

除了刘升云,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专家王燕、魏琴、李天

方、史丽璞等也做了科普讲座。而像河南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专家 一 样 ,到 基 层 做 科 普 的 专 家 有9000 多名。这些专家来自河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诊医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重症医学分会、儿科学分会等 96个分会。

据河南省医学会秘书长王伟介绍,自 2016 年以来,河南省医学会

“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共开展科普讲座 300 余场,仅 2018年就开展 111 场,2000 名专家参加,印发科普宣传页 3 万多张、宣传读本3000 多册,河南省医学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还组建 20 个科普学组编写系列科普丛书,提升了公众的健康素养。

(下转第四版)

本报讯(记者 常 娟)目前,2019 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正在进行,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可以直接报名参加中级职称考试。

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是国家为基层培养的高端实用型全科医疗人才。经过5 年 大 学 本 科 教育、3 年住院医师规 范 化 培 训 ,2018 年下半年河南 共 有 376 名 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结业并回到基层服务。

按照国务院办 公 厅《关 于 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及 2018 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 厅 印 发 的《河南省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这些人员可以直接参加中级 职 称 考 试 ,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 中 级 职 称 ;并且这些人员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 报 高 级 职 称时 ,外 语 成 绩 不作 为 申 报 条 件 ,对 论 文 、科 研 不作 硬 性 规 定 ,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 力 ,将 签 约 居民数量、接诊量、服 务 质 量 、群 众满意度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通过者直接聘任高级职称岗位,不受单位岗位比例限制。

本报讯 (记者刘 旸 通讯员徐淑玲)“请为急救 车 让 行 ,为 生 命 让 行 ,保 障 生 命 通 道 畅 通 无 阻 。也 许 因 为 您 小 小 的 善 举 ,就 将 挽 救 一 个 人 的 生命 。”1 月 20 日 上 午 ,在 郑 州 市 紧 急 医 疗 救 援 中 心主 办 、郑 州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等 单 位 承 办 的“1·20”急救宣传日活动暨“为生命让行”公益活动中,急 救 工 作 者 向 省 会 郑 州 的 市 民 发 出 了“ 为 生 命 让行”的倡议。

120 急救车辆往往因为拥堵而不能及时执行急救任务,许多车主因“不知让、不会让、不敢让、不愿让”等因素导致急救车辆不能快速通过,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救治时机。

“生命通道安全畅通,是一座城市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基础,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更关系到每位市民的健康与安全。”据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介绍,郑州市区院前急救服务站点已发展至 55 家,基本实现“40 秒派车、2分钟出车”。

本次活动旨在提高大家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氛围,倡导社会公众主动为救护车让行的文明行为。

当天的活动还邀请了 100 名急救志愿者,分别走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参观急救站、救护车及抢救设备,并组织省会多家急救站的急救工作者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消防部门、公安机关等培训急救技能及急救知识,现场发放“为生命让行”公益活动倡议书、急救知识宣传手册,举行急救技能培训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闫良玉)1 月 14 日,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在北京举行,河南省省立医院凭借医院自导自演的公益宣传片《我不是神医》获得“公益映像奖”。据悉,在省内,省立医院为该奖项唯一的获奖单位。

中国公益节设立于 2011 年,是国内首个由大众媒体联袂发起的以“公益”命名的节日,旨在弘扬公益精神,倡导公益行为,搭建多方深度对话、合作沟通的平台。8年来,中国公益节始终作为公益行为的见证者与公益精神的传播者,始终致力于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公益,以促成“全民公益”的实现。

向来注重公益的河南省省立医院,推出公益短片《我不是神医》,倡导公众关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重视自我健康管理,不要将生命健康全权托付于医院,让公众意识到“我不是神医,请关爱自己”的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浑身肿胀,眼睛都肿成了一条缝,身上没力气,吃着饭都能睡着……曾四处奔波看病,花了两三万元但毫无起色……最终被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树军找到了病因,对症下药,重获新生……”2016年4月19 日,郑州市民王晓无意间在《医药卫生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每天5角钱的药,缘何让患者心服口服》的报道,当时她心中一阵欣喜,文章的描述与妈妈的病情十分相似,妈妈的病有治愈的希望啦!

也正是这样的一篇报道,牵出了王晓一家人与张树军之间的一段医患深情。

“刚开始是被文章的题目吸引,谁知看了内容才发现文中的患者竟然和我妈妈的病情如此相似。”王晓

说,她在第一时间将文章内容转述给母亲田女士,随后同母亲一起来到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找到了张树军。

田女士的病持续时间较长,也比较复杂。近30年来,她的身体一直很瘦弱,眼睛和面部总是有些肿,平衡能力弱,走路也常常东倒西歪、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听闻田女士的病情,张树军若有所思地翻开一本专业书,耐心细致地向一旁陪诊的王晓解释道,田女士是因为年轻时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无法正常分泌促甲状腺素等,才会出现上述情况。

随后,甲状腺功能检查报告也证实了张树军的判断——田女士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人新陈代谢会变慢,行动迟缓、反应迟钝、平衡能力差,容易摔跤是常见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乏力、犯困、肿胀、贫血、声音嘶哑等症状。”随即,张树军一边为田女士开出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处方,一边向母女俩讲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看到张树军如此细致的问诊过程,王晓心里满是感动。“张医生结合我妈妈的席汉氏综合征、高血压病等病情,细致地写了一个用药时间表,建议我们上午几点吃什么药、吃多少,下午几点吃什么药、吃多少。当时,张医生那些细微举动让我和妈妈很是感动,马上多了一些对张医生的信任和依赖。”王晓回忆说。

回家后,田女士依据张树军的医

嘱,坚持服用药物,并定期复查。每次复诊时,张树军也会细致地询问田女士的病情变化、耐心地解答母女俩的疑问。一来二去,这种医患之间的信任就持续了近3年。

“坚持服药后,妈妈嗜睡、浑身无力、东倒西歪的症状明显改善,亲戚朋友、街坊邻里见到都说像是换了一个人。现在,遇到有相似病情的亲朋好友,妈妈都会主动建议他们找张医生看看。”王晓说。

经 过 张 树 军 的 治疗,困扰田女士一家多年的难题解决了,田女士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不仅可以独自上楼梯,而且也觉得浑身有力气了。

王晓说:“每次去医院看病,我们总会有些许焦虑和心急,当遇到的医生像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一样对待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张树军医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的有善心、懂患者疾苦、为患者着想的医生。”

现在,每每谈及自己与张树军之间的就诊故事,田女士也很动情。

田女士说:“非常感谢张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医药卫生报》传递出的医患正能量。”

培训了2万名医师 义诊了3万多患者——河南省医学会“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系列活动暨

百项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纪实本报记者 尚慧彬 常 娟 通讯员 张晓伟 谢宗阳 文/图

一篇报道,牵出一段医患深情本报记者 刘 旸

省会急救宣传日活动举行

呼吁公众为急救车让行

河南省省立医院

获得“公益映像奖”

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加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

本报讯 (记者杨冬冬 通讯员李 磊)通过典型案例,以案示警、以案明纪、以案为鉴,敲警示钟、打“预防针”、上廉政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 建 设 责 任 制 落 实 ……1 月 18日,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召开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大会指出,要把握形势、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从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

面,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以腐败案例为镜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生根;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责任担当,从严抓好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既抓业务,又抓廉政,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执纪问责,严厉惩治小微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要加强作风建设,推动作 风 持 续 好 转 ;要 突 出 问 题 导向,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紧密结

合河南省卫生计生监督局实际,扎牢制度笼子、前移监督关口,预防在前、抓早抓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和初始状态;要严明纪律、令行禁止,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坚持知行合一,增 强“ 四 个 意 识 ”;坚 持 慎 独 慎微,筑牢自律防线;坚持学做结合,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做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的模范,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与会人员认为,此次警示教育意义深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讲规矩、守法纪,拒腐蚀、行正道,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