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計畫 委託機關(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位: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計畫主持人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蔡進雄副研究員 協同主持人:輔仁大學體育系曾慶裕教授 中華民國 104 6 24

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計畫 研 究 報 告 - sa.gov.tw · 研 究 報 告 委託機關(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研 究 單 位: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計畫主持人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計畫

    研 究 報 告

    委託機關(單位):教育部(體育署)

    研 究 單 位:國家教育研究院

    研究計畫主持人 :

    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蔡進雄副研究員

    協同主持人:輔仁大學體育系曾慶裕教授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4 日

  • 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計畫

    委託

    研究

  • I

    摘要

    臺灣為四周環海之海島型國家,近年水域活動更是蓬勃發展,但國人對於水

    域環境之認識及水域安全觀念尚不普及,因此前往水域遊玩或是從事水上活動發

    生意外的狀況仍舊不少。近在來政府大力推動提升游泳能力之政策下,學生游泳

    能力及基礎自救能力已有所提升,然而每年仍然有學生因戲水而發生意外之情

    事,因此加強水域安全教育勢在必行。本研究收集現有之游泳及水域相關文獻資

    料探討學校游泳教學對於水域安全不足之處,並設計、撰寫各階段之水域安全宣

    導教案,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協同水域安全及教學領域之專業委員針對水域安

    全宣導之內容、教學方法與評量方式進行討論及修正。最後,研究者採方便取樣

    方式,就小學至大學共四所學校進行試教,並檢視試教過程及成果後修正教案內

    容以及教學方式。

    本研究之水域安全宣導教案包含游泳池、水上遊樂園、溪流及海洋等 4 類水

    域,各水域安全觀念之宣導則包含(1)水域環境之特性、常見意外與安全預防、(2)

    自身可能溺水之處置,及(3)同伴/他人溺水之處置。建議各級學校進行游泳教學

    時,可安排 2 週時間進行本教案之水域安全教學,並於日後進行游泳技能教學之

    時間進行複習,以期提升國人對於國內水域之認知,減少溺水意外事件之發生。

  • II

    目錄

    摘要 ................................................................................................................................ I

    目錄 .............................................................................................................................. II

    表圖目錄 ..................................................................................................................... Ⅲ

    壹、 緒論 ....................................................................................................................... 1

    一、 研究背景 ........................................................................................................... 1

    二、 研究目的 ........................................................................................................... 3

    貳、 研究方法 ............................................................................................................... 4

    一、 研究方法 ........................................................................................................... 4

    二、 研究工具 ........................................................................................................... 5

    參、 研究結果 ............................................................................................................... 5

    一、 各級學校水域安全教學之現況與需求 ........................................................... 5

    二、 各級學校水域安全教學之教學內容 ............................................................... 6

    三、 各級學校水域安全宣導教案 ........................................................................... 6

    肆、 結論與建議 ......................................................................................................... 11

    一、 結論 ................................................................................................................. 11

    二、 建議 ................................................................................................................. 11

    伍、 參考文獻 ............................................................................................................. 12

    陸、 附件-水域安全宣導教案 ................................................................................... 13

  • III

    表圖目錄

    表目錄

    表 1. 專家學者名單 ..................................................................................................... 4

    表 2. 101 學年度游泳池分佈表 .................................................................................. 5

    表 3. 水域安全認知正確率之前、後測比較表....................................................... 11

    附件表目錄

    表 1. 國中小學學生游泳分級與自救能力指標表................................................... 18

    附件圖目錄 圖 1. 簡單熱身操 ....................................................................................................... 15

    圖 2. 臺灣地區學生溺水死亡人數較高之水域....................................................... 16

    圖 3. 常見水域標誌圖 ............................................................................................... 17

    圖 4. 教育部體育署水域安全宣導海報-防溺十招 ................................................. 19

    圖 5. 教育部體育署水域安全宣導海報-救溺五步 ................................................. 20

    圖 6. 臺灣地區河川水流分析圖 ............................................................................... 23

    圖 7. 溪流中障礙物造成的水流影響 ....................................................................... 24

    圖 8. 潮汐、波浪等因素造成之海岸邊水流變化................................................... 25

    圖 9. 遭離岸流帶離海岸之脫困方式 ....................................................................... 26

    圖 10. 確保仰漂姿勢 ................................................................................................... 27

    圖 11. 學生依序模擬意外落水 ................................................................................... 29

    圖 12. 落水後以確保仰漂姿勢漂浮(教師可從旁協助) ...................................... 29

    圖 13. 攻擊式泳姿及防衛式泳姿 ............................................................................... 31

    圖 14. 溪流水域不同泳姿練習移動示意圖 ............................................................... 32

    圖 15. 採確保仰漂姿勢,頭朝上游 45 度角,被水流推動至下游之情境模擬 .... 32

    圖 16. 教學場地規劃圖 ............................................................................................... 33

    圖 17. 鐘擺原理教援示意圖 ....................................................................................... 35

    圖 18. 拋繩救援教學空間規劃圖 ............................................................................... 36

    圖 19. 溪流水域自救與待援圖示 ............................................................................... 38

  • IV

  • 1

    壹、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我國為一海島型國家,其四周均為海洋環繞,各類河川散佈全島,海岸線長達 1,139 公

    里長,讓臺灣具有水域活動發展的潛力。隨著經濟發展與勞動權益的爭取,自 2001 年起實施

    周休二日制度,使國人逐漸重視生活品質,對於休閒活動的需求大幅提升(林欽榮,2007)。

    近年來健康意識的提升、預防醫學及各類水域活動繁榮的發展下,運動更是國人在進行休閒

    活動時主要的選項且水域安全相關議題亦開始受到關注。在郭芳坤(2008)抽樣調查大臺北

    地區民眾的研究中,有 86.6%的民眾曾經參與過水域活動,其中游泳是較多人的選擇。然而,

    除大多數游泳池、海水浴場等場地設有水上救生人員,其餘水域則多無相關水上救生人員,

    尤其在無人看管的水域更具危險性。當每年夏季來臨前,召集、協調各相關機關、地方政府

    及民間團體執行夏季防溺工作,強化水域安全之宣導並降低水域發生意外事件率。

    然而,在各級學校放假期間是最常發生溺水意外之際,且通常發生於無人看管之水域環

    境。根據統計我國每年都有超過 400 人因溺水而死亡,其中又以青少年學生(約 7 至 25 歲)

    因不諳水性,前往危險水域從事水上活動而肇生意外不幸事故,可見我國青少年對於水域安

    全教育之宣導仍有努力空間。目前教育部雖已積極要求各級學校均須進行游泳教學,但各級

    學校在游泳教學的教學內容中,是否有融入水域安全觀念之教學尚不可知;因此,為強化各

    級學生水域安全知能及基本觀念,水域安全宣導為一重點政策,以使各級學生瞭解各種不同

    水域的特性,並懂得如何分辨水域類型來決定是否進行相關活動,亦評估個人水域技能及其

    身體狀況,在安全水域下進行相關活動,以降低溺水事件的發生率,因此各級體育教師均應

    瞭解水域安全之教育及教學方式。

    對於水域安全教學之進行,可從人們對水域環境之認識開始。水域活動能夠使人喜愛之

    主因是水擁有豐富資源,可延伸出許多高刺激性、高新鮮感之活動,因此從事各項水域活動

    時,應具備接觸水域活動之認知、法規常識、個人判斷能力等基礎知能,以及自救、救生技

    能、基礎泳技等基礎技能,才能提升水域活動之安全性(許旻棋、許富淑,2007)。透過調

    查大專選修游泳課程學生之學習成效中即發現,學生對於游泳教學的「價值因素」是選修的

    優先考量,但亦僅知道「游泳對我是有幫助的」,而在水域活動安全的自救與水性適應的認

    知上仍有待加強(許富淑,2010)。

    根據宋孟文(2009)針對國小學生水域安全認知之研究結果顯示,有上過游泳課的學生,

    其發生水域活動不安全感受經驗的機率及水域安全的認知成績方面比沒有上過游泳課的學生

    高,可見透過游泳教學可提高學生對水域安全的認知,亦能兼容水域安全之思維。在游泳技

    能與水域安全的認知、情意、技能上,充分整合運用,擬定適切的水域技能教學策略,落實

    教材教法與專業師資於教學執行上,進而提升游泳基本技能與水域安全防溺之技能。

  • 2

    除了校園中的水域安全教育以外,吳宗孟(2005)調查國內海灘安全制度之現況亦發現,

    現有規範與制度在實際執行上有所不符與不足,連帶影響海灘安全維護的工作品質。此外,

    專業人才的不足與社會大眾對水域活動及環境認知的缺乏,亦為阻礙海灘安全維護工作的因

    素之一。可知加強水域安全教育,並注重相關研究與人材培訓,除可提升國人對水域安全之

    認知與技能外,更可提升水域環境維護的品質,共同保護我們所生活的土地。

    國人較常參與水域活動之地點多在游泳池、海水浴場、水上樂園、河谷溪流等,然而不

    同水域其水域安全知識及特性上亦有所不同。游泳池及水上游樂園區多屬封閉式水域、水流

    穩定、水深差異小且外在影響較少,須注意之安全事項多為禁止跳水、跑步、心臟性疾病等

    注意事項,其次則有下水前須暖身、沖水,於水中勿打閙、壓制、勒頸等行為,除了前述之

    認知及配合之外,亦應學習之水中自救之技巧。

    臺灣之海水域場多為近岸地區,依其地形可簡易分為岩岸以及沙岸。岩岸屬較多岩石之

    地形,大多為水肺潛水活動主要之場域;而沙岸則為沙石之地形,即一般認知之沙灘。然而,

    臺灣位於東亞大陸棚架緣上,加上海水的漲退潮,以及海浪的變化多端,常使海洋場域具更

    多不可預測性。水上樂園是建立於陸地上,並設置許多與水相關之器材設備,亦是國人夏季

    戲水常去之處,多數設施設有使用說明及安全事項,並依其設施不同另有不同之安全事項,

    例如禁止跳水、身高限制、本身有不適參與之疾險提醒、個人物品等,並設有救生人員在旁

    指示使用安全。然而,在各項安全指示中,仍較少緊急情況之應變教育,多數仰賴工作人員

    或救生人員。

    臺灣主要的水嶺都比較偏東,所以河流東短西長,因此具有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等

    特徵。在主要 21 條河流的流域面積共約兩萬四千多平方公里,佔臺灣面積 68.4%,代表臺灣

    河流洪水時流速急、破壞力也大。河谷溪流之地形與水中之岩石是造成渦流的主因,水的顏

    色與清澈程度則影響對水深以及水中情形之判斷,在河道彎曲多以及水色較深或混濁之水域

    是最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河谷溪流數量相當多,相較之下設有救生人員之區域仍屬少數,

    其餘溪流區域僅在周邊設置救生圈,而遊客臨時起意而到溪流中戲水之情形也相當多,對溪

    流水況不熟,未知平靜水域之深處可能有潛藏渦流,以及誤判水流速度等因素而造成意外。

    義大利教育學家 Maria Montessori 認為,對真實事物認知上的積累,是兒童學習的基礎。

    學者 Comenius 亦認為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實際經驗先於文字上的閱讀。美國教育學家 Dewey

    亦強調兒童個性和個人經驗的重要,提出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維繫兒童學習興趣的

    優質策略,認為實作和學習知識理論缺一不可(林泱秀,2004)。換句話說,年齡層越低,

    互動性內容與說明文字之比例呈反比,因此具有參與式的互動性內容就成了主軸(翁駿德,

    2006),亦符合體育課程教學之實務運作情形,亦即在進行水域安全宣導之教學時,亦須讓

    學生能實際操作所需技能,搭配水域安全環境之知識教學,方能有實質上之學習成效。

  • 3

    Dyson, Griffin, and Hastile (2004)則主張:運動教育(sport education, SE)、理解式(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TGfU),以及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CL)等體育教學模式,必須

    使學生在有意義、目的以及真正的學習活動為基礎的環境下,進行情境性學習(situated learning)

    活動。而問題導向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下簡稱 PBL)被視為是一種能促使學生

    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創造力、批判思考能力以及整合資訊能力的新興教學方式。它是以學生

    為中心,培養自我導向學習技能,教師提供非結構與開放式之問題,學生經由小組學習互動

    的歷程中,尋求多元的解決方法與知識的建構,然而學生所習得的技能是可以解決實際的問

    題(張政亮等,2008),在體育課中,亦發現透過 PBL 教學的學生,在批判思考表現上顯著

    優於一般教學的學生(石國棟,2006)。

    水域活動之教學在學校中屬體育課程的一部份,是屬於動態性的教導與學習,可藉由多

    媒體的特性來提供更多元的學習管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給予學習者更多學習的自主

    空間(陳仁德,2011)。江信億等人(2007)探討應用多媒體科技融入游泳教學中,亦肯定

    多媒體對學生學習情境的貢獻,但也提出動作技術的學習,多媒體教材之外,實地教學與練

    習仍是不可捨棄的。許旻棋、許富淑(2007)則建議游泳課程可多元化,並加入水域安全教

    育、水域特性、水域安全標誌、天候海象警戒等課程,並製作防溺、水域意外事故預防之影

    片,增加學生對水域安全之認知。在教師專業之提升部份,則可辦理師資之游泳、救生知能

    與技能之講習與檢測,並製作救生宣導教學帶供教師使用。

    綜上所述,多元及互動性之教材可協助學生在水域安全之認知與技能有更不同的學習情

    境之體驗,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以提升其學習效果,也透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並在互

    動中探索正確的水域安全觀念。因此製作互動性水域安全教材可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在體育

    教學中,先讓學生透過實際參與來經驗肢體動作或情境的認識之後,再給予知識教授,對於

    國小學童而言較為適用。而國中以上學生則可從文字性之陳述進行教學,再導入實務動作練

    習,以增進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在設計教案過程中,將考量學習者之特性來擬定教學方法,

    並設計各單元課程之教學流程,從中授予學生該單元之意義與目的,以提升學生水域安全之

    知識及技能。

    二、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背景,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 探討目前國內各級學校水域安全教學之現況與需求。

    (二) 探討各級學校水域安全教學之教學內容。

    (三) 發展各級學校水域安全之宣導教材。

  • 4

    貳、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採用質性研究之方式,以資料分析與焦點團體訪談兩部分進行:

    (一) 資料分析:主要是蒐集現有之游泳及水域安全教學文獻資料及宣導教案,探討其不

    足之處,並據以完成水域安全教材之基本架構。

    (二) 焦點團體訪談法(focus group methodology):質化研究中採行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

    研究者根據研究之題目,設計若干問題,在具豐富專業知識及熟悉主持事務的主持者

    引導下,收集訪談對象針對特定問題或現象的看法、感覺、知識和經驗。本研究從文

    獻回顧進行比較分析後,透過焦點團體訪談之方式,邀集具備水域安全、教學指導以

    及教案設計相關專長之學者專家進行團體訪談,以搜集本研究所需資料,專家名單如

    下表 1。本研究為維持訪談的走向及彈性,採用「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來進行焦點

    團體訪談,也就是由研究者先行擬定訪談大綱,對訪談的結構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但同時也允許受訪者積極參與,並針對訪談的整體情況及個別不同的受訪者做調整,

    以保持每位受訪者想法的完整性,並將研究訪談所得之資料整理、歸納,修訂後提出

    水域安全教材。

    表1. 專家學者名單

    姓名 主要經歷 姓名 主要經歷

    葉泰興 教練

    內政部消防署水上安全

    訓練總教官、聯合國「國

    際搜救教練聯盟」I.R.I.A

    搜救訓練師

    林建勳 老師

    輔仁大學教師、紅十字

    會救生員、潛水救難隊

    隊員

    陳清雲 教練 中華民國救生協會救生

    教練

    賴建邦 老師 中山女中教師

    呂天裕 教練 新北市潛水救難隊教練

    葉啟文 老師 輔仁大學教師、紅十字

    會救生教練

    李育緯 教練 急流救生教練、溯溪活

    動教師、上水安全教練

    黃柏芳 老師

    輔仁大學教師、紅十字

    會救生員

    楊漢禎 老師

    輔仁大學教師、紅十字

    會救生教練、潛水教

    練、潛水救難隊隊員

    劉嘉鎮 老師 輔仁大學教師、中小學

    體育教學指導

    本研究依資料分析及半結構訪談所整理出來之結果,撰寫水域安全宣導教學教案,並安

    排 4所學校組成試教團隊,分別為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市中山女子高中、臺北市南門國中、

    及新北市裕民國小。由研究團隊向各校先行說明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內容,並協調進行試

    教之班級與試教時間,教學所需之教學耗材如拋繩袋、浮力背心、魚雷浮標等,由本研究計

  • 5

    畫購置提供,並於試教完成後即置於參與試教學校以利日後教學使用。試教後檢驗學生學習

    成效並搜集教師意見,並舉辦試教後座談會,深入瞭解成效,藉由過程獲得之回饋意見作為

    教案內容修改之依據。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研究者透過文獻回顧以及專家學者訪談等方式建置之「水域安全宣導教案」為

    研究工具,內容包含在參與三種不同類型水域活動時之安全宣導,並設計「水域安全知識小

    測驗」之測驗題,於教學前、後進行測驗,以瞭解學生之學習成效。

    參、 研究結果

    一、 各級學校水域安全教學之現況與需求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2014)「101 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中所統計,全國各級學校

    共有 476 座游泳池,全臺總校數 4,057 所,因此含有游泳池的學校佔總校數的 11.02%(詳見

    表 2-101 學年度游泳池分佈表)。學者以臺中市國民中學作為游泳教學現況調查對象,設有

    游泳池之學校實施游泳教學學校比率占全市學校數 36%,其中山線地區學校實施比率為 27

    %,而實際參與游泳課人數僅占全市學生數 19.14%,可得知全市學校仍有 80.86%的學生未

    能上游泳課程,因此對於提升學生游泳能力及水域安全宣導為一阻礙;而其餘學校未實施游

    泳教學之困難在於經費不足、對象問題、師資問題、場地設施問題等因素(羅鴻仁,2011)。

    依據訪談結果,設有游泳池之學校均安排學生進行至少 4 週之游泳課程,未設有游泳池

    之學校,則會與民間游泳池合作,安排學生至校外游泳池進行游泳教學。在游泳教學中,各

    校均以學習游泳姿勢以及基礎自救動作(如水母漂、抽筋自解等)為主,並配合教育部所發

    佈之「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作為標準進行教學,對於水域安全相關

    宣導,則以教育部所發佈之「防溺五步」、「防溺十招」等宣導教材作為參考內容(教育部,

    2010;教育部體育司,2000;教育部體育司,2003;教育部體育司,2005;教育部體育司,

    2006),於游泳課程中或課程前後另行安排時間進行教學。

    表2. 101 學年度游泳池分佈表

    數量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大專院校 總數

    游泳池總數(座) 140 88 158 90 476

    有游泳池學校數(校) 140 87 152 68 447

    學校總數(校) 2658 740 497 162 4057

    游泳池之學校設置率(%) 5.27% 11.76% 30.58% 41.98% 11.02%

    註:游泳池之學校設置率(%)=有設置游泳池之學校校數/全國各級學校數

  • 6

    二、 各級學校水域安全教學之教學內容

    各級學校在擬定水域安全教學內容多參考教育部所發佈的相關資料,例如:「防溺十招」、

    「防溺五步」、「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以及部分基本的自救及救人

    技能進行水域安全教學,但大部分的教學仍然以學生的游泳能力作為基準考量,且實際檢測

    發現,高中通過檢測之比例低於國中、小。原因在於國小、中學、高中的游泳池目前分別設

    定為 15、25 到 50 公尺的標準,原設計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希望各級學校的游泳課程能

    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有所進步,但因為各級學校對游泳課程之銜接仍須因應學生之游泳技能程

    度而調整,使得學生每到一個新環境則須從頭學起,進而造成進度太慢使學習成效不佳,因

    此造成高中所檢測之結果低於國小、中學。

    在國小、中學以及高中之體育課程,游泳課程大多僅是體育課程的一部份,受上課時數

    影響,教師在進行游泳教學時,亦多以學生能完成特定距離之游泳技能為主要教學方向,以

    便客觀地完成游泳能力檢定。然而,學生對於自身動作學習之差異甚大,影響個人游泳學習

    進度,在完成特定距離之游泳技能後,較少有時間能再進行水域安全之指導;此外,至校外

    進行游泳教學之學校,或委由校外游泳教練進行教學之學校,亦均以游泳技能之學習為主,

    對於水域安全之宣導則較少進行實際教學。

    學生在完成特定距離之游泳檢定後,對於特定水域之認識並未建立較完整之認知,致使

    學生至溪流或海水水域時,容易誤認為自身已具備游泳能力,而下水玩樂,亦不知如何於水

    中發生抽筋、不慎落水或同伴發生溺水等情況之應對及處理方式,更容易因此產生意外。

    三、 各級學校水域安全之宣導教案

    本計畫之教案設計完成後,於試教階段均在教學前後實施測驗,以利了解學生對於課程

    的吸收及瞭解,課程的內容依照(1)靜態水域-游泳池與水上樂園、(2)動態水域-溪流、

    (3)動態水域-海洋水域等三類水域之安全宣導進行設計(教案如附錄)。

    (一) 靜態水域:游泳池與水上樂園

    游泳池與水上樂園均屬封閉性水域,水流亦多為靜態性,較少流動,亦可謂態靜水域。

    在此水域所需學習之安全教育,與目前一般游泳課所教授之基礎游泳技能及此類水域之安全

    宣導內容大同小異。本水域之教案內容包括」(1)游泳池及水上樂園之環境與特性、(2)

    安全注意事項、(3)自身溺水處置方式、(4)同伴/他人溺水處置方式。簡要內容說明如下:

    1. 游泳池及上水樂園之環境與特性:

    (1)游泳池:池體形狀多為長方形或圓形,深淺分佈則多為兩邊淺中間深,或一邊深一邊淺,

    並會在池邊或明顯處註明該區水深,大多游泳池水深在 1m~1.5m 之間;泳游池亦設有階

    梯提供泳客入水;池水大多沒有流動,屬靜態性水域。

  • 7

    (2)水上樂園:水上樂園設施含括泳池及滑水道,池體有長方形、圓形、長條形等各式各樣

    之形狀,深淺不一,且會在各設施入口處標明水深;部份設施如繞園水道或造浪池之池水

    則有較大之流動性,可將泳客推動至下游處。

    2. 游泳池及水上水樂園戲水常見之意外及安全注意事項:

    (1)未熱身即下水,致使肢體抽筋→下水前應熱身。

    (2)不慎游動至深水區,腳踩不到地板致使個人慌張而溺水(嗆水)→下水前瞭解水池深淺。

    (3)不慎掉入水中(或被推下水或從漂浮載具落水),因慌張而導致溺水(嗆水)→避免靠

    池水太近,亦避免嘻閙推人下水之動作。

    (4)落水後(或下水後)不懂如何回復站姿或游動姿勢而溺水(嗆水)→攜帶浮具,或先行

    學習漂浮技能或水中站立方式。

    (5)在水中嘻閙噴水、壓頭、擒抱等動作,致使溺水(嗆水)→避免朝頭部噴水,不作將人

    壓入水中或令人失去重心之動作。

    3. 自身於游泳池/水上樂園可能溺水之處置方式:

    (1)腳踩不到水底時:可採水母漂、仰漂或原地立泳(踩水)方式等待他人救援,或慢游至

    淺水區後上岸。

    (2)肢體/手腳抽筋時:呼救請人協助將自己帶至岸上,進行抽筋緩解;在水中時則進行水

    中抽筋自解。

    (3)有浮具可用時:抓住浮具置於胸前,身體趴於浮具上,慢游至岸邊或等待救援。

    (4)有長竿(救生竿)可用時:雙手抓住長竿後慢慢往岸邊移動。

    (5)有繩子(救生繩)可用時:抓住繩子後呈仰漂姿勢,慢慢往繩頭處移動,或抓緊等待被

    拉回岸邊。

    4. 同伴/他人溺水處置方式:

    在此水域遇到他人或同伴溺水時,切記「勿冒然跳下水」,應進行之處置如下:

    (1)呼救:向旁人或救生員求救

    (2)尋找浮具救援:可用救生圈、浮板、長竿或繩子拋予溺水者,俟溺者抓住了,再慢慢拉

    回(千萬不可太快,以免溺者嗆水)。

    (3)必須下水協助時:會游泳者,可帶著浮具游至離溺者約 2 大步之位置,將浮具交予溺者,

    手拉浮具將溺者帶回,但切記不要被溺者抓住。【僅建議於游泳池或水上樂園使用,其他

    水域由專業救生人員救援】

    本計畫在此水域之教學內容亦採用教育部所發佈之「防溺五步」、「防溺十招」及「全

    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做為開端及宣導可參考之教材。

  • 8

    (二) 動態水域:溪流

    溪流水域為臺灣,對於一般的教學較難以陳述及體悟,但卻又是最容易發生落水意外的

    場所之一,因此為本計畫教案中的主要課程,在課程的安排又分為落水自救以及岸上救援兩

    種,且如緒論中外學者所言,經由做中學的方式提升學童印象,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先以動

    作示範、實際操作與知識講解等順序進行教學。

    1. 溪流水域之環境及特性:

    (1)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

    (2)河道中岩石多而不一,造成各種渦流。

    (3)河邊岩石青苔多易滑倒。

    (4)水色與清徹度不一,不易判斷深淺。

    (5)障礙物多的地方,相對的渦流(漩渦)就多,但較深之水域則不易由水面觀察到渦流。

    (6)目測水流速 3 m/s 以上(可觀察落葉流動),表示下游處水域較深。

    (7)坡度陡的區域,水深相對落差較大。

    (8)可挑選長距離平緩(約 50m)坡段較為安全。

    (9)民眾烤肉的環境多選擇在細沙石地、軟泥灘、淺灘,容易發生意外,尤其易發生在大雨

    過後、溪水暴漲(淺灘與溪水交界處)。

    2. 溪流水域常見意外及安全注意事項:

    安全注意之首:未著救生服裝,儘可能不要下水!下水後常見意外及注意事項如下:

    (1)未熱身即下水→先進行熱身運動,並以手/腳測試水溫後,適應後再進行活動。

    (2)不知水深→觀察該區水深標示、身高限制或其他注意事項; 觀察水流速度及水的清

    徹度,判斷水深、流速,平靜之水面並不代表水下亦是平靜水流。

    (3)未察覺溪水上漲→溪水上漲易因上游洩洪或降雨造成,除避免下水外,應事先調查上游

    洩洪時間及天氣狀況;並可透過觀察水面漂流葉之數量及流度來判斷。

    (4)不慎從岩石上掉落水中→不慎落水原因包含撿拾河水中或岩縫中之物品,或踩到較滑之

    石塊而跌落,應避免至水中撿拾物品,避免踩在有青苔之岩石上。

    (5)未穿著適當服裝、浮具及頭盔→應穿著救生衣/浮力衣/適當服裝(勿著吸水性強的衣物、

    並著防滑鞋),並攜帶浮具(但避免使用充氣式浮具)、頭盔。

    (6)人為意外如惡作劇、跳水、假裝溺水等→避免過度嘻閙、刺激/聳擁他人下水、試膽活

    動等。

    3. 自身於溪流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

    (1)踩不到底時:仰漂或漂流,或以攻擊式/防衛式游法,將頭朝上游 45 度角游動,讓水流

    將身體慢慢推至岸邊後上岸。

  • 9

    (2)手腳抽筋時:盡量放鬆等待救援,或以水母漂方式進行抽筋自解,但須時時觀察周圍,

    避免撞擊岩石。

    (3)有浮具可用時:抓住浮具置於胸前,身體趴於浮具上,持浮具慢游至岸邊或等待救援。

    (4)有長竿(救生竿)可用時:雙手抓住長竿往竿頭移動,雙腳微微打水保持身體平衡靠岸。

    (5)有繩子(拋繩袋)可用時:抓住繩子呈仰漂姿勢,利用鐘擺效應,慢慢讓水流將身體推

    至岸邊後上岸。

    4. 他人/同伴於溪流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

    (1)救援第一原則,若無適當浮具,勿下水救援。

    (2)呼救—向旁人或救生員求援。

    (3)尋找救生圈、浮板、長竿或繩子拋予溺者。

    (4)邊拉回邊安慰溺者,使其稍稍放鬆。

    (5)發現溺者,第一時間應先請求救援。

    (三) 動態水域:海洋水域

    臺灣周圍之海岸,主要可分為岩岸與沙岸,大多開放遊客遊玩之海水域場均為沙岸,岩

    岸之水域則是大多數水肺潛水愛好者進行活動之處。經統計,海洋亦是學生發生意外事件的

    主要水域之一,因此本計畫於設計海洋水域之安全宣導中,亦列為主要宣導水域之一。唯海

    水之浪況不易於室內泳池中進行模擬,僅能以浮板製造小形波浪供學生體驗,並從中練習漂

    浮待援之技巧,此外,對於海域周邊環境狀況之認識則採認知教學為主,例如:警戒線、浪

    況判斷及不慎落水之處置情形等,以提升學生對於海洋水域之認知與警覺心。

    1. 海洋水域環境與特性:

    (1)屬開放動態式水域,有浪且水流變化大,岩岸區岩石數量多,致使海浪衝擊岩石產生不

    同方式之水流。

    (2)沙岸區之沙地緩陡不一,深度變化大,且海面及水下之溫差較大。

    (3)離岸邊較遠之處,其下水海流速度愈快,容易將人帶離岸邊更遠。

    (4)海水有漲退潮,水深亦因此有更大之變化。

    2. 海洋水域常見意外及安全注意事項:

    (1)未熱身即下水致使肢體抽筋:先行熱身再下水,並測試該區之水深,避免至水深及胸之

    區域。

    (2)不知水深:無救生人員看守之海域,切勿下水遊玩;觀察各區水深標示、身高限制或其

    他注意事項。

    (3)未察覺漲潮:先行查詢當日當地之天候變化,瞭解漲退潮時間,並時時觀察水線與自身

    所處位置之距離,避免太遠;並注意漲潮引起之水深變化。

  • 10

    (4)不慎被大浪衝至水中:觀察海浪大小(如有救生員進駐,會插紅旗標示),海浪波幅如

    太大,則避免下水(一般來說超過自身身高更不宜下水);如發現潮水突然退至較遠處時,

    儘速離開岸邊,避免下一波大浪將人捲入海中。

    (5)因撿拾沙灘中或岩縫中之物品,或因岩石較滑而不慎從岩石上掉落水中:勿於近水處撿

    拾物品,或穿著防滑鞋,儘可能遠離岸邊,避免靠水太近。

    (6)未穿著救生衣/浮力衣/浮具:穿著浮力背心或帶著浮具,以防意外落水。

    (7)雷擊:天候不佳時,不宜下水,亦勿於空曠區逗留。

    (8)患有慢性疾病、癲癇、心臟病等疾病者,需隨身攜帶所須藥品。

    3. 自身於海洋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方式:

    (1)踩不到底時:仰漂、踩水/立泳(保持頭在海面上,可觀察環境及避免曬傷或脫水),

    慢游至淺水區(適用於沙岸,靠近岩岸容易撞擊岩石而造成危險),保持韻律呼吸且換氣

    時背對浪(避免被浪嗆到)。

    (2)手腳抽筋時:盡量放鬆等待救援,或以水母漂方式進行抽筋自解,並須時時觀察周圍,

    避免撞擊岩石。

    (3)有浮具可用時:抓住浮具置於胸前,身體趴於浮具上,持浮具慢游至岸邊或等待救援。

    (4)有長竿(救生竿)可用時:雙手抓住長竿往竿頭移動,雙腳微微打水保持身體平衡,靠

    岸或靠近救援船艇後上岸。

    (5)有繩子(浮水繩)可用時:抓住繩子呈仰漂姿勢,慢慢往繩頭處移動,或抓緊等待被拉

    回。

    4. 他人/同伴於海洋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方式:

    (1)救援第一原則,若無適當浮具,勿下水救援。

    (2)呼救—發現溺者,第一時間應先請求救援,向旁人或救生員求援。

    (3)尋找救生圈、浮板、長竿或繩子拋予溺者,邊拉回邊安慰溺者,使其稍稍放鬆

    (四) 水域安全教案試教成效

    本計畫之教案經資料搜集以及專家學者訪談後,整理完成「水域安全宣導教案」,分別

    於小學、中學、高中以及大學等各級學校各一所進行試教,並進行「水域全安認知測驗」之

    前測及後測。參與計畫之學校中,中學以上以測驗卷之方式進行試教成效之比較,國小學生

    因對於部份用字或詞義尚不慎瞭解,因此以口頭問答之方式評估試教成效。下頁表 3 以為進

    行試教前後對學生進行水域安全認知測驗填答之正確率統計表,各級學校學生對於水域安全

    知識在經過水域安全教學後,其觀念正確率均較前測高,整體正確率由前測之 62.01%提高至

    83.03%,由此結果得知,本水域安全宣導教案之使用確實有其成效。

  • 11

    表3. 水域安全認知正確率之前、後測比較表

    場域知識 救援觀念 安全預防 平均

    學校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中學 56.42% 65.38% 53.27% 71.49% 38.11% 78.08% 49.27% 71.65%

    高中 79.95% 88.15% 67.59% 78.08% 50.63% 92.86% 66.06% 86.36%

    大學 80.12% 89.63% 69.27% 81.13$ 62.76% 92.52% 70.72% 91.08%

    平均 72.16% 81.05% 63.38% 74.79% 50.50% 87.82% 62.01% 83.03%

    肆、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一) 自 99 年教育部推動「泳起來專案計畫」開始,各學校開始積極推展游泳教學,學生

    之游泳能力亦多有進步,並於課程中或課程前後參考教育部發佈之水域安全教材進行

    宣導。

    (二) 在游泳教學中加入水域安全宣導,可增加學生對於水域安全常識,且目前發佈之參考

    教資料簡單易懂,唯多數游泳教學仍以游泳能力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及評量方式。在學

    生對於自身游泳技能自信提高的同時,對於水域特性及安全認知不足的情況下,則更

    容易發生意外,諸如在溪邊、海域戲水而發生意外或以不正確的救援方式造成自身的

    安全危害。

    (三) 本計畫針對靜態水域-游泳池與水上樂園、動態水域-溪流,以及動態水域-海洋水域等

    不同水域之環境特性,可能造成意外發生之注意事項,以及自身溺水或有他人溺水之

    應變與處置方式等,發展出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課堂中以介紹主題及初步講解後,先

    行進行情境模擬之實際操演,增進學生對於水域情境之熟悉度,再輔以進一步的水域

    特性、安全注意事項以及救溺的正確觀念教學,以期增進水域安全之認知,減少意外

    之發生。

    二、 建議

    水域安全宣導課程可多利用影片以及實際操演的方式增加學生對於水域安全方面的

    知識,部份救溺技能(如確保姿勢、攻擊式游法、防守式游法、漂浮等)可在完成教學

    後,納入日後游泳技能教學中之熱身或動作練習中,提高學生對救溺技能之熟悉度。未

    來可製作教學影片,介紹人體在不同水域情境中之流動方式,以及易造成意外之預防與

    處理方式,讓學生對於水域安全之觀念透過視覺化影音來增進安全認知,並搭配教案教

    學技能之學習,以減少水域意外之發生率。

  • 12

    伍、 參考文獻

    石國棟(2006)。問題導向教學法(PBL)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動作技能與批判思考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江信億、陳伯儀、葉逸欣(2007)。應用多媒體科技融入游泳教學策略之探討。真理大學運

    動知識學報,2007,129-134。

    吳宗孟(2005)。海灘安全管理實務探討---以白沙灣海域遊憩區為例。第五屆中華民國運動

    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8。

    宋孟文(2009)。學生溺水事件發生場域與活動類型分析。學校體育雙月刊,19(3),25-29。

    林泱秀(2004)。國小兒童美術館參觀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

    院,新竹市。

    林欽榮(2007)。企業倫理。土城:華立出版。

    翁駿德(2006)。科技博物館互動性展品之設計製作初探。科技博物,10(4),73 – 88.

    教育部(2010)。教育部推動「泳起來專案計畫」政策說帖。取自

    http://www.yces.ylc.edu.tw/html/index/pdf/001.pdf

    教育部體育司(2000)。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3)。推動學生水域運動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5)。94 年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6)。95 年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署(2014)。101 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

    許旻棋、許富淑(2007)。推動學生游泳能力對水域活動安全影響之研析。大專體育,89,

    112-118。

    許富淑(2010)。大專學生選修游泳課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輔仁大

    學體育學刊,9,66-83。

    張政亮、黃雅卿、楊曼謹、陳哲銘、余政賢、李欣憶、陳麗華、彭增龍、徐雅玲、彭博裕、

    徐君臨(2008)。創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臺北,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郭芳坤(2008)。大臺北地區民眾從事水域活動認知與效益之研究。臺灣水域運動學報,創

    刊號,35-50。

    陳仁德(2011)。教學創新的關鍵-談多媒體學習於體育教學的應用。臺灣教育發展論壇,

    201106(4),49-64。

    羅鴻仁(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實施游泳教學之調查研究。興大體育學刊,11,105-118。

    Dyson, B., Griffin, L.L. and Hastie, P. (2004). Sport Education, Tactical Game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Considerations’. Quest, 56, 226-40.

  • 13

    陸、 附件

    水域安全宣導教案補充教材 背景說明

    臺灣為四周環海之海島型國家,水上活動因此相對盛行,以大臺北地區民眾為例,

    有 86.6%的民眾曾經參與過水域活動,其中游泳是較多人的選擇(郭芳坤,2008)。在

    政府大力推動提升游泳能力之政策下,學生游泳能力及基礎自救能力已有所提升,但每

    年仍然有學生因戲水而發生意外之情事。其中,多數的溺水事件發生在沒有專責單位經

    營管理的野外水域,事故發生者又以臨時起意下水的戲水者為多,由此可知,國人對於

    水域環境之認識及水域安全觀念尚不普及,這樣的狀況導致前往水域遊玩或是從事水上

    活動發生意外的狀況仍舊不少。因此,教導學生正確的戲水知識與完善的規劃戲水活動

    有其必要性。

    本水域安全宣導教案將針對游泳池、水上遊樂園、溪流及海洋等水域進行探究,進

    而歸納出學生應具備之水域安全常識。其中,國人較常參與水域活動之地點多在游泳

    池、水上樂園、海水浴場、河谷溪流等,然而不同水域之特性及該水域所須之安全知識

    亦有所不同。游泳池及水上樂園區屬封閉式水域,水流穩定、水深差異小且外在影響較

    少,須注意之安全事項多為禁止跳水、跑步、心臟性疾病等注意事項,其次則有下水前

    須暖身、沖水,於水中勿打閙、壓制、勒頸等行為,除了前述之認知及配合之外,亦應

    學習之水中自救之技巧。

    基於上述,本教案內容不僅將透過文獻分析與整理所得之資料編入教案外,也融入

    了教育部體育署長期宣傳之防溺十招、救溺五步等相關政策進行宣導,以收預防溺水事

    件發生,並使學生具備自救與救人之能力。

  • 14

    壹、水上樂園與游泳池安全宣導

    水上樂園與游泳池是學生與民眾最常接觸水上活動的場域之一,在政府大力推動提

    升游泳能力之政策下,學生游泳能力及基礎自救能力已有所提升,但每年仍然有學生因

    戲水而發生意外之情事。這樣的狀況有可能在於過去的游泳課程安排皆強調游泳技能的

    學習,因此將游泳課聚焦於游泳能力之檢定,雖然也有教學生部份水中自救之技能,但

    也僅能在平靜水域中進行練習,對於自救、救人與判斷戲水場域之安全性等情意部分的

    教導仍有不足,而這些也是導致溺水事件的主因。

    教師在水上樂園與游泳池安全宣導可參考下列內容:

    一、 講述水上樂園與游泳池戲水之注意事項

    1. 游泳池邊嚴禁奔跑或追逐,避免滑倒受傷。

    2. 游泳池邊嚴禁任意推人下水,避免撞到他人或池邊受傷。

    3. 游泳池邊嚴禁跳水,常因水深過淺而傷及頸椎造成終生癱瘓。

    4. 戲水時,嚴禁將他人壓入水中不放,以免因嗆水而窒息。

    5. 儘量在水中不要潛水,必須潛水時,務必依自身能力為限,避免發生意外。

    6. 水中活動時,若感有寒意或有抽筋現象時,應立即登岸休息。

    7. 游泳前進時,應張開眼睛,注意前方泳者並應保持安全距離,以免被踢到而受傷。

    8. 若在水中發現自己體力不支,無法游回池邊時,應立即舉手求救,或大聲喊叫「救

    命」等待救援。

    二、 提醒學生戲水前應做暖身操

    下水前主要熱身範圍包含小腿、大腿、手腕、腳踝、肩膀與胸椎等部位,暖身操的

    重點在於靜態與動態伸展。教師教學切記順序為由動態到靜態,每一個伸展的動作約

    10 至 15 秒。此部分教學資源可參考相關新聞報導(如圖 1):簡單熱身操 游泳不再怕

    抽筋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3/362146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3/362146

  • 15

    圖1. 簡單熱身操

    資料來源: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3/362146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3/362146

  • 16

    三、 說明安全與危險水域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可知,102 年共計 40 人溺水死亡,103 年則有 33 人溺水死

    亡,其中以海邊與溪流人數最多(如圖 2)。進一步分析資料得知,較常發生學生溺水

    死亡的地點有烏來山區、沙崙海邊、竹圍漁港、桃園大圳、內灣、蝙蝠洞、旗津與墾丁

    水域等地。

    補充影片:沙崙海水浴場 十大危險海域-民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c4fc458zw

    圖2. 臺灣地區學生溺水死亡人數較高之水域

    資料來源:http://www.sports.url.t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c4fc458zwhttp://www.sports.url.tw/

  • 17

    教師在透過說明危險水域與介紹較常發生意外之水域後,更需要告知學生,戲水應

    至設有救生員之游泳池、水上樂園、海水域場等安全場域,切勿至溪流湍急且無救生員

    之場域,即使是水流平緩之溪流區域,若無救生人員在場,亦不要戲水;即使是在較平

    靜水域如游泳池或水流較平緩之淺水區,也不要單獨下水。

    除此之外,教師應教導學生判讀相關警示標誌,如允許游泳與禁止游泳等標誌,透

    過教導學生正確分辨水域之安全性,不僅可提昇學生選擇安全戲水場域之能力,更可降

    低溺水事件之發生。詳細標示如下圖 3:

    (在海灘插有紅黃旗,代表有救生員駐站,屬於安全戲水區域)

    圖3. 常見水域標誌圖

    資料來源: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detail/item/28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detail/item/28

  • 18

    四、 認識學生應具備之自救與游泳能力

    中小學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主要分成游泳能力與自救能力兩個構面,游泳能力

    應強調熟悉水性的重要性,而非只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游泳檢定。待學生有較佳的水性

    與基本漂浮能力後,教導學生自救能力是游泳教學的另一項重點,透過學習立泳與踩

    水,使身體可以漂浮在水面尋找漂浮物或救援機會,進而延長待援時間,將是降低溺水

    事件的一大關鍵因素。下表為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分級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供老師

    於教學過程中進行教案設計與評量之參考。

    表1. 國中小學學生游泳分級與自救能力指標表

    圖騰 級別 自救能力 游泳能力 備註

    海馬 第一級 站立韻律呼吸 20 次。

    水母漂 10 秒。

    在水中拾物 2 次。

    蹬牆漂浮 3 公尺後

    站立。

    撿拾之物品約略十元硬幣大小。

    韻律呼吸須連續完成。

    韻律呼吸單、雙腳著地皆可。

    水母漂 10 秒不可換氣。

    水獺 第二級

    浮具漂浮 60 秒。

    水母漂 20 秒(可換

    氣)。

    仰漂 15 秒。

    打水前進 10 公尺。

    游泳前進 15 公尺

    (換氣 3 次以上)。

    浮具意指浮板、浮球、浮條等。

    仰漂可助划。

    海龜 第三級

    水母漂 30 秒,每 10

    秒換氣一次。

    仰漂 30 秒。

    游泳前進 25 公尺

    (換氣 5 次以上)。 仰漂可助划。

    海豚 第四級 立泳 30 秒。

    仰漂 60 秒。

    仰、蛙、蝶、捷任選

    一式完成 50 公尺。

    以不著地持續完成 50 公尺。

    未達 50 公尺泳池需包含轉身。

    仰漂可助划。

    旗魚 第五級 立泳 60 秒。

    仰漂 120 秒。 持續游泳 100 公尺。

    不限泳姿、不著地持續完成 100

    公尺。

    未達 50 公尺泳池需包含轉身。

    仰漂可助划。

    資料來源:整理自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 http://www.sports.url.tw/uploads/standardinfo.pdf

    五、 宣導防溺十招、救溺五步

    教師於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宣導教育部持續提倡之防溺十招與救溺五步的觀念(教

    育部水域安全宣導影片 http://www.sports.url.tw/classroom/detail/item/102),其中,首要

    重點為提昇學生自身的自救觀念,降低戲水意外發生之機率。主要的防溺方式與宣傳海

    報如下(如圖 4):

  • 19

    *第一招「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第二招「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第三招「湖泊溪流落差變化大,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第四招「不要落單,隨時注意同伴位置」

    *第五招「下水前先暖身,不可穿著牛仔褲下水」

    *第六招「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第七招「身體勞累,狀況不佳,不要戲水游泳」

    *第八招「不要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小心失溫」

    *第九招「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不要下水」

    *第十招「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圖4. 教育部體育署水域安全宣導海報-防溺十招

    在游泳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醒學生若遇見他人溺水時,救援的最高原則為「切

    勿下水」,應利用周邊物品協助救援(如:空保特瓶、救生圈、樹枝)。除此之外,務

    必要求學生記得救溺五步──叫、叫、伸、拋、划(如圖 5):

  • 20

    *叫—大聲呼叫。

    *叫—呼叫 119、118、110、112。

    *伸—利用延伸物(如:竹竿、樹枝等),讓溺水者拉住。

    *拋—拋送漂浮物(如:球、救生圈、寶特瓶等漂浮物)拋向溺水者。

    *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如:搭乘救生艇、船隻等浮具),划向溺水者將他

    救回。

    圖5. 教育部體育署水域安全宣導海報-救溺五步

    六、 教師再次說明於靜態水域(游泳池/水上樂園)自身溺水或同伴溺水之處置方式

    (一) 自身於游泳池/水上樂園溺水之處置方式:

    1. 腳踩不到水底時:可採水母漂、仰漂或原地立泳(踩水)方式等待他人救援,或

    慢游至淺水區後上岸。

    2. 肢體/手腳抽筋時:呼救請人協助將自己帶至岸上,進行抽筋緩解;在水中時則

    進行水中抽筋自解。

    3. 有浮具可用時:抱住浮具置於胸前,慢游至岸邊或等待救援。

    4. 有長竿(救生竿)可用時:雙手抓住長竿後慢慢往岸邊移動。

    5. 有繩子(救生繩)可用時:抓住繩子後呈仰漂姿勢,慢慢往繩頭處移動,或抓緊

    繩子等待被拉回岸邊。

  • 21

    (二) 同伴或他人溺水之處置方式:

    在此水域遇到他人或同伴溺水時,切記「勿冒然跳下水」,應進行之處置如下:

    1. 趕快呼救,向旁人或救生員求救,並注視溺者的位置與狀況。

    2. 尋找浮具救援:可用救生圈、浮板、長竿或繩子拋予溺水者,俟溺者抓住了,再

    慢慢拉回(千萬不可太快,以免溺者嗆水)。

    3. 必須下水協助時:會游泳者,可帶著浮具游至離溺者約 2 大步之位置,將浮具交

    予溺者,手拉浮具將溺者帶回,但切記不要被溺者抓住;不會游泳者切記不要下

    水【僅建議於游泳池或水上樂園使用,其他水域由專業救生人員救援】

    七、 總結

    游泳教學課程中,除了強調游泳能力的學習外,更應教導學生正確的自救與救溺等

    觀念,這樣的觀念包含正確的選擇戲水場域、足夠的暖身、攜帶適當浮具、落實防溺十

    招與救溺五步等陸上救援技巧等(如救生圈、救生繩、救生杆的拋送技巧及簡易浮具的

    製作等)。

    相關教學資源連結

    1. 學生游泳能力 121 網站 http://www.sports.url.tw/

    2. 教育部體育署防溺宣導摺頁-救溺五步、防溺十招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detail/item/70

    3. 教育部水域安全宣導影片-救溺 5 步與防溺 10 招 http://www.sports.url.tw/classroom/detail/item/102

    4. 水上安全標誌連結 http://www.sports.url.tw/news/detail/item/59

    http://www.sports.url.tw/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detail/item/70http://www.sports.url.tw/classroom/detail/item/102

  • 22

    貳、動態水域(溪流與海洋)安全宣導

    臺灣四面環海,但游泳教學大多在游泳池中進行,這樣的教學較無法帶給學生動態

    水域(如:溪流與海洋)的體驗。除此之外,不同區域的動態水域存在著不同的特殊狀

    況,因此,在一般的游泳教學中,較難透過游泳池的教學來進行相關體驗與宣導。因此,

    教導落水自救以及岸上救援是預防溺水意外發生的關鍵措施。此部份主要編列內容有:

    一、水域特性介紹;二、漂浮及抽筋自解動作演練;三、意外落水體驗;四、水中自救

    演練;五、岸上救援實務(拋繩袋救援)等內容。

    一、 水域特性介紹

    (一) 游泳池/水上樂園之環境特性與注意事項

    1. 游泳池/水上樂園之環境特性

    (1)游泳池:池體形狀多為長方形或圓形,深淺分佈則多為兩邊淺中間深,或

    一邊深一邊淺,並會在池邊或明顯處註明該區水深,大多游泳池水深在 1m

    ~1.5m 之間;泳游池亦設有階梯提供泳客入水;池水大多沒有流動,屬靜

    態性水域。

    (2)水上樂園:水上樂園設施含括泳池及滑水道,池體有長方形、圓形、長條

    形等各式各樣之形狀,深淺不一,且會在各設施入口處標明水深;部份設

    施如繞園水道或造浪池之池水則有較大之流動性,可將泳客推動至下游處。

    2. 游泳池/水上樂園常見之意外及安全注意事項:

    (1)未熱身即下水,致使肢體抽筋→下水前應熱身。

    (2)不慎游動至深水區,腳踩不到地板致使個人慌張而溺水(嗆水)→下水前

    瞭解水池深淺。

    (3)不慎掉入水中(或被推下水或從漂浮載具落水),因慌張而導致溺水(嗆

    水)→避免靠池水太近,亦避免嘻閙推人下水之動作。

    (4)落水後(或下水後)不懂如何回復站姿或游動姿勢而溺水(嗆水)→攜帶

    浮具,或先行學習漂浮技能或水中站立方式。

    (5)在水中嘻閙噴水、壓頭、擒抱等動作,致使溺水(嗆水)→避免朝頭部噴

    水,不作將人壓入水中或令人失去重心之動作。

  • 23

    (二) 溪流水域之環境特性與注意事項

    1. 溪流水域之環境特性

    (1)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

    (2)河道中岩石多而不一,造成各種渦流(如圖 6)。

    (3)河邊岩石青苔多易滑倒。

    (4)水色與清徹度不一,不易判斷深淺。

    (5)障礙物多的地方,相對的渦流(漩渦)就多,但較深之水域則不易由水面

    觀察到渦流(如圖 7)。

    (6)目測水流速 3 m/s 以上(可觀察落葉流動),表示下游處水域較深。

    (7)坡度陡的區域,水深相對落差較大。

    (8)可挑選長距離平緩(約 50m)坡段較為安全。

    (9)民眾烤肉的環境多選擇在細沙石地、軟泥灘、淺灘等處,非常容易發生意

    外,尤其易發生在大雨過後、溪水暴漲(淺灘與溪水交界處)。

    圖6. 臺灣地區河川水流分析圖

    資料來源:學生游泳能力 121 網站:國立體育大學-水域運動安全暨教生知能教育

    講義書。(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 24

    圖7. 溪流中障礙物造成的水流影響

    資料來源:學生游泳能力 121 網站:國立體育大學-水域運動安全暨教生知能教育講義書。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2. 溪流水域常見之意外及安全注意事項:

    安全注意之首:未著救生服裝,儘可能不要下水!下水後常見意外及注意事項

    如下:

    (1)未熱身即下水【安全注意事項:先進行熱身運動,並以手/腳測試水溫後,

    適應後再進行活動】。

    (2)不知水深【安全注意事項:觀察該區水深標示、身高限制或其他注意事項;

    觀察水流速度及水的清徹度,判斷水深、流速,平靜之水面並不代表水下

    亦是平靜水流】。

    (3)未察覺溪水上漲【安全注意事項:溪水上漲易因上游洩洪或降雨造成,除

    避免下水外,應事先調查上游洩洪時間及天氣狀況;並可透過觀察水面漂

    流葉之數量及流度來判斷】。

    (4)不慎從岩石上掉落水中【安全注意事項:不慎落水原因包含撿拾河水中或

    岩縫中之物品,或踩到較滑之石塊而跌落,應避免至水中撿拾物品,避免

    踩在有青苔之岩石上】。

    (5)未穿著適當服裝、浮具及頭盔【安全注意事項:應穿著救生衣/浮力衣/適

    當服裝(勿著吸水性強的衣物、並著防滑鞋),並攜帶浮具(但避免使用

    充氣式浮具)、頭盔】。

    (6)人為意外如惡作劇、跳水、假裝溺水等【安全注意事項:避免過度嘻閙、

    刺激/聳擁他人下水、試膽活動等】。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 25

    (三) 海水域場之環境特性與注意事項

    1. 海洋水域之環境特性:

    (1)屬開放動態式水域,有浪且水流變化大,岩岸區岩石數量多,致使海浪衝

    擊岩石產生不同方式之水流。

    (2)沙岸區之沙地緩陡不一,深度變化大,且海面及水下之溫差較大。

    (3)離岸邊較遠之處,其下水海流速度愈快,容易將人帶離岸邊更遠。

    (4)海水有漲退潮,水深亦因此有更大之變化。

    (5)潮汐、波浪或其他原因會造成岸邊水流方向的變化(如圖 8)。

    圖8. 潮汐、波浪等因素造成之海岸邊水流變化

    資料來源:學生游泳能力 121 網站:國立體育大學-水域運動安全暨教生知能教育講義書。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2. 海洋水域常見之意外及安全注意事項:

    (1)未熱身即下水致使肢體抽筋【安全注意事項:先行熱身再下水,並測試該

    區之水深,避免至水深及胸之區域】。

    (2)不知水深【安全注意事項:無救生人員看守之海域,切勿下水遊玩;觀察

    各區水深標示、身高限制或其他注意事項】。

    (3)未察覺漲潮【安全注意事項:先行查詢當日當地之天候變化,瞭解漲退潮

    時間,並時時觀察水線與自身所處位置之距離,避免太遠;並注意漲潮引

    起之水深變化】。

    (4)不慎被大浪衝至水中【安全注意事項:觀察海浪大小(如有救生員進駐,

    會插紅旗標示),海浪波幅如太大,則避免下水(一般來說超過自身身高

    更不宜下水);如發現潮水突然退至較遠處時,儘速離開岸邊,避免下一

    波大浪將人捲入海中】。

    (5)因撿拾沙灘中或岩縫中之物品,或因岩石較滑而不慎從岩石上掉落水中

    【安全注意事項:勿於近水處撿拾物品,或穿著防滑鞋,儘可能遠離岸邊,

    避免靠水太近】。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 26

    (6)未查覺水流變化而離岸太遠【安全注意事項:隨時注意自己與岸邊之距

    離,勿離岸太遠,如遇離岸流而遠離岸邊,擅長游泳者可採 45 度角斜向游

    回岸上,較不擅長游泳者(一般人)則可採與岸平行游出約 30~40 公尺後,

    再轉向游回岸上,如圖 9】。

    (7)未穿著救生衣/浮力衣/浮具【安全注意事項:穿著浮力背心或帶著浮具,

    以防意外落水】。

    (8)雷擊【安全注意事項:天候不佳時,不宜下水,亦勿於空曠區逗留】。

    (9)患有慢性疾病、癲癇、心臟病等疾病者,需隨身攜帶所須藥品。

    圖9. 遭離岸流帶離海岸之脫困方式

    資料來源:學生游泳能力 121 網站:國立體育大學-水域運動安全暨教生知能教育講義書。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二、 漂浮及抽筋自解動作演練

    教師在介紹完不同水域之特性之後,即可教導學生在水中遇溺時可因應之自救

    動作,經示範並讓學生練習,使學生熟悉可進行之自救動作。

    (一) 韻律呼吸:請學生於水中下沈階段以屈膝深蹲方式,踩到池底後往上跳出水面

    換氣,換氣後重覆下沈階段深蹲後跳起之方式,逐漸跳至岸邊或淺岸處(此

    方法適用於意外落入踩得到底之水域,如游泳池或水上樂園之水池)

    (二) 仰漂(較平靜之水域):全身放鬆雙手向兩側伸直自然沉入水下,頭後仰使鼻

    子和嘴露出水面,軀幹至大腿保持接近水平之姿勢,並保持胸腔內有一定的

    空氣量以維持浮力,換氣時採用鼻吐嘴吸、快吐快吸的方式(應用於學生在

    靜態水域中若無法踩到地面,或肢動因抽筋不適繼續活動者)。

    (三) 立姿踩水:在水中以雙腳往下踩水、雙手輕微在身體兩側划水之姿勢,過程中

    http://www.sports.url.tw/waterroom/index/cat/1

  • 27

    保持頭部露出水面,用眼睛觀察週遭環境,並儘量以最省力之方式來動作(應

    用於學生不慎落入海水時之立泳踩水,過程中保持立姿的目的在於觀察海水

    的流動與週遭環境,避免被海浪帶入礁岩區或撞擊到岩石區,增加待援機會)。

    (四) 確保仰漂:身體呈接近仰漂之姿勢,雙手抓住胸前領口處(或抓住浮板置於胸

    前),並維持頭朝上游,目視下游,雙腳伸直朝向下游,腰部挺直,使全身

    接近水面,以順流而下,並用手撥水保持雙腳朝向下游之方向,如下圖 10(應

    用於學生不慎落入溪流水域且無法立即靠岸時,透過確保姿勢避免頭部受到

    撞擊,並可利用雙手撥水來改變方向,注意週圍環境)。

    圖10. 確保仰漂姿勢

    (五) 水中抽筋自解:請學生以水母漂方式,於水下閉氣階段,用手抓住腳趾往身體

    方向拉緊,並將該腳伸直,使肌肉得以放鬆,並於即將換氣前,把手放開腳

    趾,稍微撥水抬頭,以進行換氣(應用於平靜水域,且已學會水母漂之學生;

    不會水母漂之學生,則可於胸前置一小浮板或浮條,讓學生體驗水中的抽筋

    自解)。

    三、 意外落水體驗

    大部分導致溺水意外有兩個主因,一是因為意外落水瞬間所產生的情緒緊張,導致

    肌肉收縮、身體僵硬;第二是因為落水後激烈掙扎,體力耗竭,而降低生存機會。基於

    此,第二部份針對意外落水之情境設計「落水體驗」活動,讓學生學習遇到意外落水事

    件時的適當因應之道,進而爭取較長之待援時間,增加生存機會。

  • 28

    (一) 教學內容安排:

    1. 教師提問(1):詢問學生是否曾經利用課餘時間到海邊戲水?(老師提問,學

    生舉手回答,老師以板書寫下學生想法。)

    此問題的重點在於讓學生分享戲水場所與經驗,教師應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傾

    聽學生的經驗與分享,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回饋,切勿帶有任何批評的言論。透過

    學生的經驗分享,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是否有耳聞或是親身經歷溺水事件?透過學

    生的分享將是最好的補充資料。

    2. 老師提問(2):請問各位同學覺得戲水會出現意外落水的的可能因素有那些?

    (老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老師以板書寫下學生想法;亦可請學生填寫學習單上

    之問題【如附錄】。)

    3. 影片的觀看與討論:

    教師透過影片讓學生知道溺水事件的起因往往是自己的疏忽,或是誤判水域環

    境例如水的深度、水邊的土石穩定度等。透過影片供學生觀賞後進行提問,請學生

    分享在動態水域中可能造成溺水的原因為何?

    教師並從影片的報導中歸納出造成溺水的關鍵因素,並再次提醒見到同伴溺水

    時的正確應變方式與具備自救能力,正確的救人觀念,才是自救救人的安全關鍵!

    影片觀賞與反思:

    1. 結伴闖危險海域 14 歲少年滅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PdWfajYwM

    2. 新悲傷中秋節一家 6 口烤肉溺水一死一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OytztnU58

    3. 國中畢業生溺水 同窗搶救雙溺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F4DBYdEE

    (二) 教師安排「意外落水」的情境模擬

    經過提問與影片欣賞後進行正式課程教學,首先教學重點為落水後的自救方

    式。活動進行前,教師須先進行前一部份之韻律呼吸、立姿踩水與確保仰漂等動作

    教學與演練(亦可著浮具),並說明應用之水域。

    1. 韻律呼吸:強調學生踩到池底後往上跳出水面呼吸(此方法適用於意外落水且踩

    得到底之水域,如游泳池或水上樂園之水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F4DBYdEE

  • 29

    2. 仰漂(靜態水域):教導學生於靜態水域中若無法踩到地面,或肢動因抽筋不適

    繼續使用者,可採用仰漂姿勢待援;動作要領為全身放鬆雙手向兩側伸直自然沉

    入水下,頭後仰使鼻子和嘴是凸出臉部,保持臉面跟水面平行,保持胸腔內有一

    定的空氣,換氣採用鼻吐嘴吸、快吐快吸的方式。

    3. 立姿踩水:教導學生不慎落入海水時正確踩水動作,過程中保持立姿的目的在於

    觀察海水流動與週遭環境,避免被海浪帶入礁岩區或撞擊到岩石區,等待救援。

    4. 確保仰漂:教導學生不慎落入溪流水域且無法立即靠岸時,則採用確保仰漂姿

    勢,並說明確保仰漂的重點為頭朝上游腳朝下游,透過確保姿勢避免頭部受到撞

    擊,並可利用雙手撥水來改變方向。

    學生瞭解落水後因應之動作後,安排學生上岸,先行指示落水後應採取之因應

    動作(韻律呼吸、仰漂、立姿踩水,或確保仰漂),並從岸邊沿池邊往走動 3~5

    步後,模擬跌入水中情境,從池邊落水。學生落水後,即依教師先前指示進行韻律

    呼吸、仰漂等動作(如下圖 11~圖 12)。

    圖11. 學生依序模擬意外落水

    圖12. 落水後以確保仰漂姿勢漂浮(教師可從旁協助)

    (三) 補充影片:透過影片讓學生了解上述的動作之重要性。

    水域安全_溪流河谷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H1c7xNxNlg

    海流多變 衡量自身體力最重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zSGI90M8Gw

  • 30

    離岸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MQq98NJo6g

    溪流水域受困影片(附檔光碟)

    1. 微笑流受困

    2. 翻滾流受困與脫困

    四、 水中自救演練

    教師在學生能熟悉前一部份「意外落水」後之因應動作後,即可採情境模式出

    題,由學生依教師所提出之情境進行選擇並作出意外落水後應作出之自救動作(例

    如在溪流中落水後踩不到底,應採確保仰漂姿勢待援等);進行之前,可由教師先

    行說明自身於不同水域溺水時應作之因應作法。

    (一) 教師講述:

    1. 自身於溪流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

    (1)踩不到底時:仰漂或漂流,或以攻擊式/防衛式游法,將頭朝上游 45 度角

    游動,讓水流將身體慢慢推至岸邊後上岸。

    (2)手腳抽筋時:盡量放鬆等待救援,或以水母漂方式進行抽筋自解,但須時

    時觀察周圍,避免撞擊岩石。

    (3)有浮具可用時:抱住浮具置於胸前,持浮具慢游至岸邊或等待救援。

    (4)有長竿(救生竿)可用時:雙手抓住長竿往竿頭移動,雙腳微微打水保持

    身體平衡靠岸。

    (5)有繩子(拋繩袋)可用時:抓住繩子呈仰漂姿勢,利用鐘擺效應,慢慢讓

    水流將身體推至岸邊後上岸。

    2. 自身於海洋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方式:

    (1)踩不到底時:仰漂、踩水/立泳(保持頭在海面上,可觀察環境及避免曬

    傷或脫水),慢游至淺水區(適用於沙岸,靠近岩岸容易撞擊岩石而造成

    危險),保持韻律呼吸且換氣時背對浪(避免被浪嗆到)。

    (2)手腳抽筋時:盡量放鬆等待救援,或以水母漂方式進行抽筋自解,並須時

    時觀察周圍,避免撞擊岩石。

    (3)有浮具可用時:抱住浮具置於胸前,持浮具慢游至岸邊或等待救援。

    (4)有長竿(救生竿)可用時:雙手抓住長竿往竿頭移動,雙腳微微打水保持

    身體平衡,靠岸或靠近救援船艇後上岸。

    (5)有繩子(浮水繩)可用時:抓住繩子呈仰漂姿勢,慢慢往繩頭處移動,或

    抓緊等待被拉回。

  • 31

    (二) 溪流水域中之自救演練

    溪流中如欲使自己靠岸,可將身體維持在與上游方向呈 45 度角之方向,採

    確保仰漂或防衛式游泳方式,讓身體利用水流的力量,將個體推向岸邊,以尋

    找機會上岸。【可觀賞影片:03.急流入水法 45 度角橫渡】

    1. 確保仰漂:

    (1)姿勢:頭朝上游,目視下游,雙腳伸直,放鬆置於下游處順流而下;身體

    要保持與水面接近水面姿勢,眼睛注意下游水流狀態,有障礙物則用雙腳

    輕觸障礙物抵擋後順流而下,如需改變漂流方向或減緩流速,可採雙手仰

    泳方式助游。

    (2)換氣時機:在較大的浪中,看準波浪,在波浪間換氣,浪頭來到前吸氣並

    以雙手遮掩臉部擋水,浪峰上放鬆,過浪後觀察下游前進(換氣時機在海

    域遇浪時相同)。

    (3)雙腳不下垂:腳部下垂容易卡在石縫或碰撞水底障礙受困或遭滅頂。

    2. 防衛式游泳:(如下圖 13)

    (1)姿勢:呈仰漂並用雙手從肩上往腿部划水,用於變換方向或減緩流速。

    (2)運用時機:飄流中須變換方向(例如調整為腳朝下游),或減緩飄流速度

    以免大力撞擊障礙物。

    【可觀賞影片:04.防禦式游泳橫渡】

    圖13. 攻擊式泳姿及防衛式泳姿

    註 1:游泳池中協助學生維持 45 度角之游法,可採用如下圖之移動方式,將下圖 14 中

    右側視為上游,請學生採頭朝上游 45 度角之姿勢游動,待游至岸邊(圖下方)

    時,再換方向同樣朝上游 45 度角之姿勢游動(圖上方)。

    下游

    上游

  • 32

    圖14. 溪流水域不同泳姿練習移動示意圖

    註 2:水流模擬—為使學生在泳池中能有水流流動之模擬感,請水中之學生穿著救生衣

    後,將繩子正確扣於救生衣上,鉤環扣的位置建議在救生衣的正中間,以免產生

    學生產生頭腳翻轉的情形;並由岸邊同學於下游處拉住繩子,將水中同學(落水

    者)往下游拉動,落水者則依教師指示採確保仰漂、防禦式游泳、或攻擊式游泳,

    體驗在水流中移動靠岸之情境模擬(如圖 15)。

    圖15. 採確保仰漂姿勢,頭朝上游 45 度角,被水流推動至下游之情境模擬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水流方向

    45°

  • 33

    註 3:教學場地與規劃可以參考下圖 16,組數越多,學生將可有較多實做機會,較能收

    到教學之成效(拋繩後直線拉回之演練)。

    圖16. 教學場地規劃圖

    五、 岸上救援實務(拋繩袋救援)

    進行此部份之教學活動前,教師應再次提醒救人之最高原則為尋找外援與使用

    外物,切勿下水救援,並說明遇溺之處置方式。本次水域安全宣導教案之重點為教

    導學生使用拋繩袋救援。

    (一) 教師講解

    1. 他人/同伴於溪流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

    (1)救援第一原則,若無適當浮具,勿下水救援。

    (2)呼救—向旁人或救生員求援。

    (3)尋找救生圈、浮板、長竿或繩子拋予溺者。

    (4)邊拉回邊安慰溺者,使其稍稍放鬆;千萬不可太快拉回,以免溺者嗆水。

    (5)發現溺者,第一時間應先請求救援。

    2. 他人/同伴於海洋水域可能溺水之處置:

    (1)救援第一原則,若無適當浮具,勿下水救援。

    (2)呼救—發現溺者,第一時間應先請求救援,向旁人或救生員求援。

    (3)尋找救生圈、浮板、長竿或繩子拋予溺者,邊拉回邊安慰溺者,使其稍稍

    放鬆。

  • 34

    (二) 拋繩袋救援說明

    1. 使用時機:溺者意識還清醒時,且離岸約 20 公尺以內,飄流於溪流中,並能夠

    自行抓住繩索狀態下使用。

    2. 拋繩袋之使用方法:

    (1)取出拋繩袋,以非慣用手抓住一端之繩索圈,用慣用手將繩拋出。

    (2)拋出前先喊叫或吹哨引起溺者注意,再將繩袋拋至靠近溺者之下游處,指

    引溺者抓住繩索後臉部朝上漂浮,初階段採直線拉回岸邊之方式進行;

    第二階段再以「鐘擺原理」使溺者順流往下游靠岸(絕不可用力或快速

    將溺者拉回岸邊)。

    (3)拋繩者待溺者抓住繩索後,將重心稍放低及後仰,亦可用腳抵住地面大石

    或樹木,以增加自身之穩定性,待溺者靠岸後方逐漸收繩並靠近溺者,

    將溺者扶上岸。

    (三) 拋繩袋教援演練-平靜水面(直線收回)

    1. 此部分之活動因考量教學場地、教材數量與時間因素等,教師可先行將學生依

    游泳能力進行分組,自救能力較佳者,可先安排擔任溺者,體驗拋繩袋救援演

    練;自救能力或較不識水性之學生,則可請其擔任岸上之救援者。

    2. 岸上救援者需注意在拋出拋繩袋之後收繩的過程中,收繩者需要做出「定、拉」

    的動作,也就是收-放-收-放,以免收繩過急造成溺水者沉入水中,引起溺水者

    更加緊張之情緒。

    3. 當溺水者已經熟練後,可請其將所接到拋繩袋之繩索置於後腦勺的位置,以減

    少水流漫過臉部而嗆水之機率。

    註:在泳池模擬情境之演練中,下游拉動溺水者的繩子鉤環,建議扣溺水者救生衣

    的前方中間,以免產生翻轉的情形。

    (四) 拋繩袋教援演練-流動水面(鐘擺原理救援)

    1. 拋出前先喊叫或吹哨引起溺者注意,再將繩袋

    拋至靠近溺者之下游處,指引溺者抓住繩索後

    臉部朝上漂浮(過程中,溺者均有下游同學將

    其往下游拉動),以「鐘擺原理」使溺者順流

    往下游靠岸(如圖 17)。

    2. 拋繩者待溺者抓住繩索後,將重心稍放低及後

    仰,亦可用腳抵住地面大石或樹木,以增加自

    身之穩定性,待溺者靠岸後方逐漸收繩並靠近

    溺者,將溺者扶上岸。

  • 35

    圖17. 鐘擺原理教援示意圖

  • 36

    (五) 教學空間規劃

    教師可視環境與學生人數進行分組的調整,適當的規劃游泳池的空間,讓所有

    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過程,以增加學生對於自救與救人之觀念(如下圖 18)。

    圖18. 拋繩救援教學空間規劃圖

    區域 1:動態水流流動情境模擬

    讓學員先行練習被水流衝擊時,保持 45 度角的方式移動。

    所需材料:

    浮水繩 30M↑×1

    拋繩帶 25M×1

    所需作業人員:

    1-2 人(拉拋繩帶及將繩索拉回對岸)

    扣環×1

    區域 2:鐘擺原理拋繩救援演練

    由 A 與 B 合作讓學員(C)體驗意外落水時,將身體呈 45 度角,藉著水流流向

    推至岸邊,若學員未呈 45 度角時,A 將會再離岸(A 出力拉繩),使學員無法

    靠岸。(可分區進行)

    所需材料:

    浮水繩 25M×2

    拋繩帶 25M×2

    扣環×2

    所需作業人員:

    2-3 人(A、B 即將繩索拉回對岸)

  • 37

    補充資料 1:溪流水域安全概念簡要說明表

    一、 主流域:河流往下游之主要水流。

    (一) 常態出現於河道中央,通常最深,流速也最快(有障礙物時會改變主流)。

    (二) 水面流速較快,水底流速較緩慢。

    二、 溪流速度與力量:

    (一) 速度測量方式:量一約 100 英呎(約 30 公尺)之距離,觀察並計算水面漂流

    物流過這段距離之時間(以秒為單位)。

    1. 若通過時間為 23 秒,則流速為 4.4 ft/s,相當於 3 mile/h,對腿部之力量約 16.8lb

    (7.5kg),對身體之力量約 33.6lb(15kg)。

    2. 若通過時間為 10 秒,則流速為 10 ft/s,相當於 6.8 mile/h,對腿部之力量約 67.2lb

    (30kg),對身體之力量約 134lb(60kg)。

    3. 若通過時間為 5 秒,則流速為 20 ft/s,相當於 13.6 mile/h,對腿部之力量大於

    269lb(121kg),對身體之力量大於 538lb(242kg)。

    (二) 亦即水流越快,越不該碰水。

    三、 渡口角度:泳者或船艇對應動態水流的角度,朝河道上游〝45 度角〞。

    四、 臺灣河川之危險:

    (一) 溪流暴漲:溪水暴漲前,可觀察到水面流過大量樹枝、樹葉、垃圾或沙石,水

    流開始混濁。

    (二) 失溫:溪流溫度通常低於一般自來水,較高海拔山區之水溫甚至可能僅 4~8

    度。低溫會讓人的判斷能力降低,且易造成肢體抽筋。

    (三) 障礙物:大樹、橋墩、石塊等,會產生渦流,把人牽引到渦流中心而不易脫離,

    此時人更同易因為緊張而用力划水,但渦流區水流較混亂,踩水或游泳都不易

    抓到水,致使人被渦流往下拉扯。

    (四) 低水壩、暗礁:此區下方通常會形成深潭,類似瀑布下方,深度可能達近 10

    米,若又有水流奔流而下,也會造成渦流。

    (五) 水流快速,河道情形變動性大。

  • 38

    圖19. 溪流水域自救與待援圖示

    ↑拋繩救援者

    1. 落水後,可採確保姿勢、防衛

    式游法姿勢,或攻擊游法姿

    勢,維持頭朝上游 45 度角,腳

    朝下游之方式,讓水流將人流

    向岸邊。

    2. 岸上拋繩救援時,將救生繩拋

    於靠近溺者之下游處,待溺者

    抓住繩子後,岸上救援者站穩

    抓緊繩子,即可利用「鐘擺原

    理」,讓水流將溺者流至岸邊。

    3. 若無人可救援,可先行維持頭

    朝上游、腳朝下游之姿勢待援。

    溪流水域自救與待援圖示說明

  • 39

    補充資料 2:海洋水域狀況模擬

    海洋情境教學是游泳池教學中較難以安排與設計的,因此,教學中可納入了浮力體

    驗、人群穿梭活動體驗,以及遇到大浪體驗。透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對於海洋情境較

    有具體的感受。

    一、 浮力體驗

    在浮力體驗的部分,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感受浮力』,這是在泳池與海洋最大的

    差異。若學生在海邊戲水過程中不幸遇到溺水事件,只要學生能立即想到海洋的浮力足

    以讓人輕易地做出漂浮動作,如此一來,將可減少溺水事件,並延長待援時間。

    具體教學方式:

    (一) 教師安排水中取物的活動,首先請學生穿著救生衣,之後請學生練習下潛到池

    底取物,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體驗浮力。

    (二) 進階方式:教師可讓學生穿 2 件救生衣,或是利用浮條或其他浮具,進而讓學

    生有更大的浮力,之後可以請學生背學生,體驗浮力(因為救生衣浮力的關係,

    即使有兩、三位學生壓在體驗者身上,基本上仍會浮在水面上)。

    二、 人群穿梭活動體驗

    在海洋活動過程中,難免遇到浪的侵襲而使得在海浪中翻滾、帶離海面、推至岸上

    等情況,這樣的狀況在一般的游泳池中也是較不會出現的情境。

    具體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散站在泳池四處,並要求學生潛入水中後,設法繞過站立的同

    學。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未來在海洋中,能有冷靜的思考與判斷力,進而克服在海洋中

    翻滾或無法判斷方向的恐懼,以降低溺水之風險。

    三、 模擬遇到大浪

    由於在泳池進行教學體驗時沒有風浪,所以當學生到海邊戲水,遇到大浪的時候大

    都會手足無措,並容易因為緊張而嗆水,加上海水的鹹,也使得學生容易因此而緊張,

    因此,提供海洋情境讓學生練習在大浪的情況下進行換氣與呼吸是十分重要的。

    具體教學方式:

    1. 自岸上跳下水:當大浪衝擊至身體,尤其是臉部時,亦造成緊張而嗆水,因此教師

    可藉由在泳池邊,安排學生自岸上往水裡跳,並要求學生必須讓臉進到水中,讓

    學生模擬大浪打至身體及臉部之感受。並教導學生在入水時必須用鼻稍加吐氣,

    並悶住氣,直到臉部出水面才以口吸氣,並維持漂浮或立泳等待援姿勢。

    2. 人造浪花:因為游泳池沒有風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透過「人造」的方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