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前,我出了第一 本诗集《五岭吟墨》。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没想到, 现今还能出《福彦诗抄》。 “福彦”这个雅号,乃 朋友所赐。今天我用它作 书名,就是为了感谢并永 远铭记这份真挚的友情。 在这个集子中,少了许多 往昔的旅痕和风景,却多了不少对往昔诗 旅中的友情与感念。 退休之初,我曾跟子女到外地生活几 年,游览过首都的雄伟建筑和名胜古迹, 领略过经济特区的蓬勃气派和繁华景象, 也享受了与子女团聚的天伦之乐。但客居 外地,久而久之,感到寂寥无朋,还是回到 老地方,和诗友们在一起。 在我30余年文字生涯中,新闻从业25 年。长期从事经济要闻采编业务,直到工 作的最后几年,才真正接触报纸文艺副 刊。主审文艺稿之余,自己也写散文、随 笔,写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退休以后开 始习诗。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 天。”这是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诗人赵松 雪(赵孟(fǔ))的诗话。清代诗论家袁枚 说得更为直接:“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 思,全凭天分。”平心而论,我有文学爱好 而缺少文学天赋。我的最大能耐是“以勤 补拙”,做一行钻一行。这些年为了学诗, 以炳烛之明,发奋学习,读了不少书,已经 连续 16 年订阅《中华诗词》杂志,做了 10 万多字的笔记。诗外功夫真没少做。诗内 功夫则是学习贾岛的“苦吟”精神,在“推 敲“上下苦功。贾岛因埋头“推敲”而不知 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 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后来二人成了 很要好的朋友。我因耽于“苦吟”而先后与 陈道平、唐远文、凌树勇等诗坛高手倾盖 相逢。他们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多年来, 我一直拜他们为师。彼此间“苦吟”不辍, “推敲”不已。 2018 年是我的本命年。春节前,我以 《八四又值本命年)一律向凌树勇先生讨 教,很高兴得到他的热情赓和。然后,他亦 以一首五律《七二本命年闲吟》示我 。原来 今年也是他的本命年,而岁星少一周,小 我一纪。这是学习的好机会,于是,我亦不 揣冒昧奉和。岂料我的和诗刚出手,他的 二吟、三吟又接踵而至。借助有限的古典 知识储备,我从他典雅空灵的诗行中,获 得了诗美上的阅读快感。但要做好和诗, 就觉得自己学养不足,力不从心。于是不 得不暂时停下笔来补课,认真研读他诗中 的每一个词句、典籍和意象的内涵主旨, 整个春节几乎都伏在书案上。其间,我特 别着重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向诗词大家 们讨教,看看他们是怎样把握原作意旨, 做好唱和诗的。我赏读了杜甫、王维、岑参 奉和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并 披阅了诗论家们有关四人唱酬诗的赏析 文章。大诗人之间同题唱和,无疑是一次 高手对决。凭着各人的深厚学养及诗词创 作的高超本领,绝对是首首气格雄深,典 雅温厚,都是好诗。但钦慕之余,也有令我 吃惊之处。他们的唱和,既各具千秋,也有 得有失。有写景与朝见结合不紧密、中心 不突出的;有格律严谨、老气,但只写“早” 而没有放“朝”于正位,导致主题落空的; 有气象阔大但忽略原作春色描写、呼应不 紧的。经过此番鉴赏,听诗论家之剖析比 较,使我受到很大触动,颇有些豁然开朗 之感。经诗论家们的点拨,我又对凌先生 的诗认真下了一番“沈潜讽咏,熟其词究 其旨”的功夫。遵循“以其意和之”,“不随 元诗脚下走”,还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 语”(《诗法家数》语)的精神,最终较好地 完成了三首和诗。 这是一次真真切切的“苦吟”之旅!想 想先前向周廷华、周汉雄两位诗长学诗的 心路历程,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二周是我的同乡,自小相濡以沫。他们长 我几岁,早年参加革命,是我心中的楷模。 我晚年学诗,他们又是我的启蒙老师。记 得新世纪之初,有一年我们相约回乡过春 节,几家轮流设“香猪宴”,兴比天高。之后 我试吟绝句《乡魂十二首》,得到二周赞 许。汉雄兄还作藏头《绮光诗好》相勉。廷 华公也作《重上五指山》相示,诗曰: “重凌 五岭望朝暾,滚滚风云万意生。百代烽烟 留古迹,一川菽稻掩新村。难忘林海宿芳 旅,永记书堂访俊能。锦绣河山谁创造,化 日天下是雄文。” (引者注:“化日天下”引 用五指山上一尊古碑的碑文,原句“化日 天下光”)我虽初学,又已随子女住北京, 但亦试以《脊梁风骨》为题和之: “一元复 始又朝暾,五岭融融彩梦纷。昔垦连绵千 顷树,今兴麟次百楼村。虎坪论战先人 勇,商海淘金晚辈能。凛凛脊梁风骨硬, 福乡代代有雄文。” 我上北京王府井书 店,看到清代舒梦兰撰的《白香词谱》,欣 然买下三本。回到住所,匆匆流览一遍, 就学着填平生第一首词《永遇乐·五岭望 岳》(后改题《永遇乐·五指山》),连同词 书一起,分别寄给二周。汉雄兄很快以 《永遇乐·和绮光弟〈五岭望岳〉》回赠。从 那时起,我们唱和故园,唱和童年,唱和 节令,唱和家乡新楼,唱和故乡子弟上大 学,十数年下来,到底唱和了多少,没有 具体统计过。但单往来诗信,我手上至今 还保存几十封。后来,我们把几人的诗作 收集起来,再发动家乡子弟近50人撰稿, 共同编撰了一本20多万字、335个页码的 诗文合集的村书《魂系福乡》,分发全村 每户一册,把我们这一代和上代人的故 事传给子孙后代,为家乡的文明和谐留 下了一段佳话。 生我养我的家乡,位于巴马、田阳、百 色交界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最大的村 庄。一个自然村拥有 320 多户、1470 多人 口,世代崇尚耕读,拥有 10500 多亩油茶 林,涌现五六十名大学生。从土地革命以 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老红军烈士, 有 20 位离休老干部。我的思想,我的感情, 还有我的诗,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赶圩又见何花样?八秩阿婆感慨扬。才削 帮坡迁贸市,又夷旺岭建车场。重峦古塞 远河马,隧道今通近色阳。朝出晚归巴士 便,约孙放假一游狂。” 《闻百色—河池 高速路修过我家乡》)这是一次长途电话 所摄取的一个有趣的情节。此端提问的是 我,彼端回答的是我的弟媳。我因家乡的 喜而喜。 “福乡滴水贵如油,地处源头生态 忧。凭数山泉养千众,何堪市贾截涓流?” “我劝乡亲擦亮眸,水源不保命根浮。伤孙 害子千秋罪,莫等泉干泪始流。” (《因“开 发商”觊觎家乡饮泉分别致所略乡叶书记 韦乡长和福乡父老乡亲》)我 因家乡之忧而忧。这些诗除 了呈送乡领导,还张贴在村 头墙上。廷华公后来对我说: “因为你的诗,开发商截涓流 这事被制止了。”这话说的未 免有点夸张。但作为一个老 村民,我曾经为家乡的忧患 振臂一呼。 “二万九千朝日 迢。唱赤趋红,小小征包。西山革命路和 桥,迎接曙光,少涉风涛。今夜无眠心橹 摇。屏上春晚,席上香醪。有鱼度岁念渔 樵,一发青山,万缕孵巢。” (《一剪梅·八十 寿诞》)我的生辰正值大年三十。我十五岁 便从这个山村走出来,踏上漫漫的人生 路,现已过了七十三、八十四的孔孟之寿, 过上了“为霞满天”的幸福晚年。但我依然 难于忘却自己的童年,更难于忘却那“一 发青山”后面的父老乡亲。 “虎坪炊烟散远 坡,芭芒营帐沉荒河。千村蓓蕾枝头放,一 页风云天宇过。屈指当嗟人易老,抚心自 是史难磨。油茶林海苍如旧,劲竹中擎风 影娑。” (《伤逝 —有感于家乡数十位老 游击战士相继故去》)是家乡的长辈们用 青春热血燎原星星之火,点燃了我的心 灯,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永远是 我心中的丰碑。 “青山望断意难宁,偏接亲 邻归祭声。纵有儿孙添净土,怎如躬自扫 苔茔。杂陈五味结愁绪,空抱盈腔跪乳情。 苦不怨尤娘恩重,福河幽咽淌心庭。” (《清 明即事》)我无比深沉的怀念革命前辈,也 深深地思念我的母亲。而使思念得以久长 的最好的形式,恐怕就是诗了。 有人说:一首诗是一场信仰仪式,为了 文明而做的一场心灵仪式。我就以这个集 子,当作自己的一场为信仰、为文明、为故 土亲人而做的心灵仪式吧!这个仪式尽管 不甚完满,但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 说的,“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人生三 书》)。学者如是说,我便也释然了。 最后,我谨以两首诗作为这个自序的 煞拍: 耽声恋韵夕阳西,群怨兴观十载题。 饮马江头听马啸,迎龙山上看龙栖。 千城勃勃歌朱阁,百族蒸蒸颂锦梯。 应笑痴情余忘老,强攀风雅晒灵犀。 如烟往事散空时,心路千程叩卷知。 冷雨敲窗笺隐泪,鲜花载酒墨涵熙。 赋闲无忌思犹壮,和韵兴波情益痴。 的历长明灯永夜,老夫爱诵义山诗。 心灵的仪式 —《福彦诗抄》自序 罗绮光 2019 7 19 日 星期五 责编/版式:樊金梅 校对:卢建红 6 澄碧湖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电 影《八子》,改编自赣南中央苏区的真实历史事 件,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 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一位母亲,把八个 儿子先后送到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在纷飞的 战火中,兄弟中的六人陆续光荣牺牲,只剩下大 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幼弟满崽。离开母亲和乡村 后,满崽几经辗转找到了哥哥大牛的部队,成了 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经过一场场残酷战役的淬 炼与洗礼,新兵满崽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铁血 战士。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 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在险象环 生的境况下浴血肉搏,直到弹尽粮绝。 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猎猎沙场,而在英 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 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如诗如画,一位苍苍白发 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大树下深情的呼唤与痴心的 守望……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逼真 的历史氛围,唯美的画面,恢宏的视野,紧张 的气氛,透不过气的张力和节奏不停的在眼 前跳跃映现;母子之痛、手足之情、战友之爱、 国家之殇……一幕幕感人画面牵动着人的心 灵,激荡着人的神经。当然,影片所体现与反 映的主题主要还是那份可歌可泣、沉甸博大 的家国情怀。 什么是家国情怀?是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是 行孝尽忠,爱国爱党;是牢记担当与责任,是不辱 使命,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影片中,当看 到大牛的弟弟五牛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不幸中 弹,即将牺牲时,含着眼泪说:“哥,我想妈妈,我 想回家”这样的镜头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大牛, 你要照顾好几个弟弟,要平安的把他们给我带回 来!”一个母亲把自己疼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而作为一名志在四 方,志在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在英勇牺牲的那 一瞬间,仍然呼唤着自己深爱的母亲,想念遥远 的家,并依然紧紧地抓住母亲缝制的肚兜,这真 的十分令人催泪! 影片中,作为大哥的大牛,当突然看到弟弟 满崽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时候,心中既惊 喜,又有着巨大的矛盾与顾虑,战场可不是来玩 的。那一刻,他极力劝告满崽回到大山里的母亲 身边,照顾好老人。但满崽并没有听取大哥的劝 告,义无反顾地留在抗战队伍里。从中,我们不仅 看到大牛对满崽的手足情深,也看到满崽面对家 国危难之际的宏大抱负、挺身而出与英勇气概。 如果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没有一腔家国情怀的 热情,大牛以及他的七个弟弟不会离开家乡冒着 生命危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勇毅担当,冲锋 陷阵,出生入死。 “当你穿上了军装,你不再是我弟,你是一个 战士。”当满崽从一个略显幼稚的青年成长为一 名奋勇冲锋、骁勇善战的战士时,在一次危急的 任务中(给后方送救援信),满崽毅然决然请缨 执行任务。作为排长的大哥,深知路上布满荆 棘,步步惊心,凶多吉少。但为了战争的最后胜 利,大牛不得以同意了满崽的请求。夕阳西下, 道道霞光。满崽从容不迫出发的那一刻,哥哥和 弟弟深情的紧紧拥抱的镜头诠释了什么是情同 手足,骨肉相连;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你是最 勇敢的,最棒的,这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哥哥背 着满崽大步淌过波涛汹涌的大河那一刻,他们 的身影是多么伟岸与高大。那一刻,是保家卫国 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们 渴望和平的缩影。 历尽艰险,经历许多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的 生死搏斗,大牛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组织交给他 们一次次艰苦卓绝的考验。就当大牛等人经过一 处山中之桥时,他们得知断桥的任务没有完成。 而这个本来并不属于他们的任务,却被大牛和满 崽果断接下了炸桥的艰巨使命。这不仅仅只是炸 桥那么简单,恰恰是因为他和弟弟满崽的心中始 终装着保家卫国的大局和不到胜利决不收兵的 铮铮誓言。在他们的心中,这个大局至高无上,重 于泰山。 在危急关头,当大牛为了掩护满崽顺利炸桥 倒在枪林弹雨中壮烈牺牲时,满崽作为他的弟弟 在更加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悲痛欲绝,第一时间奋 力跑向大牛背起他奔向山崖的那头……此处,不 仅展示了大牛视死如归、凛然赴死的牺牲精神, 更是演绎了满崽对大牛家国情怀传承与发扬的 含蓄表达。满崽背上不仅仅是自己可亲可敬的大 哥,而且他还背着对家国的拳拳赤子之心以及他 们进行传承与发扬的磅礴决心。当他们为后援部 队铺平了胜利之路时,他们却壮烈牺牲了。这,是 多么直抵人们心灵的强大的感染力啊!这,也是 《八子》电影传承民族担当,奉献责任使命,弘扬 浩然正气,寄托和平前景,启迪美好心灵的深刻 内涵。 著名作家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 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牛和满崽正如 艾青所说的,因为他们深爱自己多灾多难而又伟 大的祖国,所以在战场上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悲 壮牺牲,无怨无悔。 此去征程漫漫,前方枪林弹雨。把青年的保 尔·柯察金培养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的保尔的母 亲是一位英雄;把丈夫和五个儿子送上战场的邓 玉芬是一位英雄;沂蒙山区红嫂以及六姐妹个个 是英雄的母亲;大牛与满崽的母亲也是一位不朽 的英雄。正是她们心中流淌着浓浓的爱子爱家爱 国的崇高情怀以及慷慨无私的大我精神才有今 天我们幸福的生活与和平的环境。 战争不再,灾难不再。满满正义与令人动容 的电影《八子》,让我们更加铭记战争的残酷与无 情,更加铭记无数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勇史诗 以及博大深厚的家国情怀。唯有传承与发扬,才 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 感动那一份博大的家国情怀 —电影《八子》观后感 莫维铭 我久别故乡,总是常想故乡,想 起故乡的古潭。 靖西市安德镇其乐村是我的故 乡,村头低洼处有一口古潭,是喀斯 特地貌形成的天坑,坑底有地下河 水。不知哪一年代,勤劳智慧的先辈 们,用大块石条砌成 80 多台石级,直 通地下河,筑成一池水。 古潭可分为三段,上段犹如老 虎张开的大嘴,下段犹如老虎的胃, 都可以二行二人相让上下,中段犹 如老虎的喉咙,陡峭狭窄,只能一个 人攀爬上下。从潭口往下望,看不见 底,犹如只看见老虎的嘴和喉咙口, 看不见老虎的喉咙和下面的胃一 样,而显得幽深,令人生畏。 古潭是故乡人祖祖辈辈赖以 为生的饮水之源泉。故乡本土人下 古潭挑水惯了也就习以为常,然 而,外来媳妇下古潭挑水却是被吓 坏了。曾有的外来媳妇,初次挑着 水桶忐忑不安地来到古潭口,望潭 色变,手脚发抖,而哭着回头跑。更 有甚者,曾发生过外来媳妇因畏惧 下古潭挑水,而跑回娘家永不回头 的事。 古潭也有枯水期,每遇到冬 春特旱季节,地下河水断流,古潭 干涸,故乡人四处找水,跑到二三 公里外的周边村屯的深潭里挑 水。因此,故乡人挑水苦、饮水难 出了名,外面就刮起了一股“有女 莫嫁其乐郎”的凄凄凉凉的风。 “男人犁地打柴,女人挑水洗 衣”是旧时代故乡的习俗。每天下古 潭挑水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妇女,也 有个别或因家中无女人或女人外出 或生病的男人,也下古潭挑水。然 而,我则必须天天下古潭挑水。因 为我母亲早逝,父亲双目失明,兄弟 三人,我最小,没妈没姐没嫂,两个 哥哥天天下地劳作,早出晚归,挑水 的事儿全落在我肩上。 那时,我正读小学,解放初期国 家困难重重,我家极度穷苦。穷人的 孩子早当家。我穷而有志气,苦而有 毅力。每天我到离家二公里远的镇 上读书,放了晚学,我立马赶回家, 放下书本,解下红领巾,就挑着两个 瓦罐,火急火燎地往古潭赶去。我爬 下古潭,取得了水,就右手攀爬着崖 壁,左手挟着扁担,脚踏石级,一级 一级地往上爬,左手臂上佩戴的少 先队中队长的标识,常常引来姐姐 嫂嫂们对我可怜又赞誉的目光。我 气喘吁吁,硬是一鼓作气爬上潭口, 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如此来回二趟, 我爬上爬下共320多台石级,连续担 两担水,才勉强够第二天一家人的 用水。 小学毕业后,我进城读初中、上 高中、上大学。从此,我告别了故乡 的古潭。 党的关怀,人心温暖。祖国强 盛,人民幸福。20 世纪 90 年代末,靖 西县委、县人民政府体察民情,解除 民忧,给故乡拨下专款,组织力量铺 设水管,从镇上把水引到了故乡,水 流入了家家户户,让故乡上千人口 喝上了自来水。从此,故乡人永远告 别了挑水苦、饮水难的辛酸泪史,永 远告别了那口古老的古潭。 昔日“有女莫嫁其乐郎”已成为 历史,今日“有女选嫁其乐郎”已成 为美好现实,外地女嫁给其乐郎已 成为良好风气,仅我大哥和二哥两 家六个儿子,就有五个娶来外地女。 如今,故乡不仅通了水,还通了 电通了路,家家电灯亮堂堂,户户 住上新楼房,屯屯通水泥路,脱贫 摘帽即在眼前,未来更美好的日子 已不远。 如今,故乡的古潭已被密密麻 麻的杂草树木遮盖着,再也看不见 它的原样,只是它还给故乡人留下 昔日辛酸泪史的记忆。每当我回故 乡,总是要去看看古潭,在那里久久 徘徊,感慨万千。 故乡的古潭 黄红星 一个民族的标记 往往从他们的住所表达出来 故乡的木瓦房 存储了太多的高山汉故事 那巴山夜雨滴过 那川鄂重霜压过 那黔湘凝扣子挂过 瓦檐下 藏过李自成余部的故事 演绎过李定国队伍的沧桑 挥洒过天地会的血水 过游勇 避过散兵 无数的兵乱野火 烧了重立立了重烧生息不定 这高山汉移民的房子 火铺是悬地而起 三脚下不断过薪火 客居他乡到定居云贵高原边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由于其互携互扶互撑的结构 就是烂朽仍然屹立不倒 我似乎看到高山汉不屈的灵魂藏在屋子里 这些灵魂撑起如诗的画面 让外来的写生者为之倾倒 在老屋里煮一锅腊肉拌豆豆米 再磨几斤黄豆的包子豆腐 要不煮一锅河渣 拌以饭豆煮芥菜 盛一碗鼎罐里带脆的苞谷米锅巴 故乡的老屋会满堂生香 勾起你无尽的乡愁 故乡的木房子 王熙远 十一位数字 是十一根针 直扎我涨痛的心头 我无法删除母亲的电话号码 删除一个数字 就如在掌心割一刀 都那么血湿淋淋 母亲乘坐末班车而去 遗忘她的手机在床头 从此 我拨打的电话都是“无人接听” 这么多年 我以一个习惯的形式 经常在黄昏给母亲打电话 她那笑声与哭声 穿越过我生命的时光 耳边长满母亲密密麻麻的话 那句“常来电话哦” 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今夜 我孤寂一人 掏出手机又放了回去 我能拨给谁呢 母亲的电话号码 像跳跃的音符直击我的心 我曾多次,想删除母亲的号码 让它离开我疼痛的视线 但触及手机屏幕 指头如长刺一般 久久不能按下 母亲的 电话号码 黄志伟 名校学子黄文秀, 寒窗七年党资助; 立志回乡为人民, 只缘党恩记心中。 年轻阳光黄文秀, 蜕去美裙高跟鞋; 运动马尾头上扎, 昂扬走进贫困村。 扶贫道路坎坷多, 言语习俗各不同; 各种苦楚自克服, 埋头苦干拔穷根。 遍户走访察民意, 翻山越岭解民忧; 茫茫大山寻产业, 空旷田野找商机。 因地制宜谋发展, 保障不愁已达到; 整村脱贫近尾声, 唯等核验候佳音。 洪水无情亦无义, 三十青春此无音; 不幸消息家中传, 父母痛心泪无声。 文秀书记虽离去, 活泼开朗留心中; 善良勤奋人人赞, 兢兢业业当先锋。 废寝忘我展初心, 青春热血践使命; 勤奋实干勇担当, 无私奉献树楷模。 赞文秀书记 陈禹龙 你的眼神,明亮而清澈, 如月光照在水面,泛起波折。 你像一只展翅的天鹅, 对这片右江河谷,恋恋不舍。 你的声音,悠远而深刻, 如江风吹过耳畔,漾开欢乐。 你像一首热情的壮歌, 让那些四海游客,不再羞涩。 我的青春来这里,不畏坎坷, 一颗初心向着朝阳不褪色。 带着风华正茂的选择, 脚下的这条路穿越岁月长河。 我的奋斗在这里,有失有得, 一城香芒深含阳光的炙热。 乘坐开往梦想的列车, 路上的这片热土叫青春百色。 青春百色 邓国才 桂西诗笺 梦幻浪花 黄华军 摄

感动那一份博大的家国情怀 故乡的木房子epaper.bsyjrb.cn/yjrb/page/1/2019-07-19/A06/25231563492314596.pdf · 书》)。学者如是说,我便也释然了。 最后,我谨以两首诗作为这个自序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4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感动那一份博大的家国情怀 故乡的木房子epaper.bsyjrb.cn/yjrb/page/1/2019-07-19/A06/25231563492314596.pdf · 书》)。学者如是说,我便也释然了。 最后,我谨以两首诗作为这个自序的

八年前,我出了第一本诗集《五岭吟墨》。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没想到,现今还能出《福彦诗抄》。

“福彦”这个雅号,乃朋友所赐。今天我用它作书名,就是为了感谢并永远铭记这份真挚的友情。在这个集子中,少了许多往昔的旅痕和风景,却多了不少对往昔诗旅中的友情与感念。

退休之初,我曾跟子女到外地生活几年,游览过首都的雄伟建筑和名胜古迹,领略过经济特区的蓬勃气派和繁华景象,也享受了与子女团聚的天伦之乐。但客居外地,久而久之,感到寂寥无朋,还是回到老地方,和诗友们在一起。

在我30余年文字生涯中,新闻从业25年。长期从事经济要闻采编业务,直到工作的最后几年,才真正接触报纸文艺副刊。主审文艺稿之余,自己也写散文、随笔,写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退休以后开始习诗。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这是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诗人赵松雪(赵孟頫(fǔ))的诗话。清代诗论家袁枚说得更为直接:“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平心而论,我有文学爱好而缺少文学天赋。我的最大能耐是“以勤补拙”,做一行钻一行。这些年为了学诗,以炳烛之明,发奋学习,读了不少书,已经连续 16 年订阅《中华诗词》杂志,做了 10万多字的笔记。诗外功夫真没少做。诗内功夫则是学习贾岛的“苦吟”精神,在“推敲“上下苦功。贾岛因埋头“推敲”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后来二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因耽于“苦吟”而先后与陈道平、唐远文、凌树勇等诗坛高手倾盖相逢。他们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多年来,我一直拜他们为师。彼此间“苦吟”不辍,

“推敲”不已。2018 年是我的本命年。春节前,我以

《八四又值本命年)一律向凌树勇先生讨教,很高兴得到他的热情赓和。然后,他亦以一首五律《七二本命年闲吟》示我 。原来今年也是他的本命年,而岁星少一周,小我一纪。这是学习的好机会,于是,我亦不揣冒昧奉和。岂料我的和诗刚出手,他的二吟、三吟又接踵而至。借助有限的古典知识储备,我从他典雅空灵的诗行中,获

得了诗美上的阅读快感。但要做好和诗,就觉得自己学养不足,力不从心。于是不得不暂时停下笔来补课,认真研读他诗中的每一个词句、典籍和意象的内涵主旨,整个春节几乎都伏在书案上。其间,我特别着重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向诗词大家们讨教,看看他们是怎样把握原作意旨,做好唱和诗的。我赏读了杜甫、王维、岑参奉和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并披阅了诗论家们有关四人唱酬诗的赏析文章。大诗人之间同题唱和,无疑是一次高手对决。凭着各人的深厚学养及诗词创作的高超本领,绝对是首首气格雄深,典雅温厚,都是好诗。但钦慕之余,也有令我吃惊之处。他们的唱和,既各具千秋,也有得有失。有写景与朝见结合不紧密、中心不突出的;有格律严谨、老气,但只写“早”而没有放“朝”于正位,导致主题落空的;有气象阔大但忽略原作春色描写、呼应不紧的。经过此番鉴赏,听诗论家之剖析比较,使我受到很大触动,颇有些豁然开朗之感。经诗论家们的点拨,我又对凌先生的诗认真下了一番“沈潜讽咏,熟其词究其旨”的功夫。遵循“以其意和之”,“不随元诗脚下走”,还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诗法家数》语)的精神,最终较好地完成了三首和诗。

这是一次真真切切的“苦吟”之旅!想想先前向周廷华、周汉雄两位诗长学诗的心路历程,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二周是我的同乡,自小相濡以沫。他们长我几岁,早年参加革命,是我心中的楷模。我晚年学诗,他们又是我的启蒙老师。记得新世纪之初,有一年我们相约回乡过春节,几家轮流设“香猪宴”,兴比天高。之后我试吟绝句《乡魂十二首》,得到二周赞许。汉雄兄还作藏头《绮光诗好》相勉。廷华公也作《重上五指山》相示,诗曰:“重凌五岭望朝暾,滚滚风云万意生。百代烽烟留古迹,一川菽稻掩新村。难忘林海宿芳旅,永记书堂访俊能。锦绣河山谁创造,化日天下是雄文。”(引者注:“化日天下”引用五指山上一尊古碑的碑文,原句“化日

天下光”)我虽初学,又已随子女住北京,但亦试以《脊梁风骨》为题和之:“一元复始又朝暾,五岭融融彩梦纷。昔垦连绵千顷树,今兴麟次百楼村。虎坪论战先人勇,商海淘金晚辈能。凛凛脊梁风骨硬,福乡代代有雄文。”我上北京王府井书店,看到清代舒梦兰撰的《白香词谱》,欣然买下三本。回到住所,匆匆流览一遍,就学着填平生第一首词《永遇乐·五岭望岳》(后改题《永遇乐·五指山》),连同词书一起,分别寄给二周。汉雄兄很快以

《永遇乐·和绮光弟〈五岭望岳〉》回赠。从那时起,我们唱和故园,唱和童年,唱和节令,唱和家乡新楼,唱和故乡子弟上大学,十数年下来,到底唱和了多少,没有具体统计过。但单往来诗信,我手上至今还保存几十封。后来,我们把几人的诗作收集起来,再发动家乡子弟近50人撰稿,共同编撰了一本20多万字、335个页码的诗文合集的村书《魂系福乡》,分发全村每户一册,把我们这一代和上代人的故事传给子孙后代,为家乡的文明和谐留下了一段佳话。

生我养我的家乡,位于巴马、田阳、百色交界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最大的村庄。一个自然村拥有 320 多户、1470 多人口,世代崇尚耕读,拥有 10500 多亩油茶林,涌现五六十名大学生。从土地革命以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有老红军烈士,有20位离休老干部。我的思想,我的感情,还有我的诗,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赶圩又见何花样?八秩阿婆感慨扬。才削帮坡迁贸市,又夷旺岭建车场。重峦古塞远河马,隧道今通近色阳。朝出晚归巴士便,约孙放假一游狂。”《闻百色——河池高速路修过我家乡》)这是一次长途电话所摄取的一个有趣的情节。此端提问的是我,彼端回答的是我的弟媳。我因家乡的喜而喜。“福乡滴水贵如油,地处源头生态忧。凭数山泉养千众,何堪市贾截涓流?”

“我劝乡亲擦亮眸,水源不保命根浮。伤孙害子千秋罪,莫等泉干泪始流。”(《因“开发商”觊觎家乡饮泉分别致所略乡叶书记

韦乡长和福乡父老乡亲》)我因家乡之忧而忧。这些诗除了呈送乡领导,还张贴在村头墙上。廷华公后来对我说:

“因为你的诗,开发商截涓流这事被制止了。”这话说的未免有点夸张。但作为一个老村民,我曾经为家乡的忧患振臂一呼。“二万九千朝日

迢。唱赤趋红,小小征包。西山革命路和桥,迎接曙光,少涉风涛。 今夜无眠心橹摇。屏上春晚,席上香醪。有鱼度岁念渔樵,一发青山,万缕孵巢。”(《一剪梅·八十寿诞》)我的生辰正值大年三十。我十五岁便从这个山村走出来,踏上漫漫的人生路,现已过了七十三、八十四的孔孟之寿,过上了“为霞满天”的幸福晚年。但我依然难于忘却自己的童年,更难于忘却那“一发青山”后面的父老乡亲。“虎坪炊烟散远坡,芭芒营帐沉荒河。千村蓓蕾枝头放,一页风云天宇过。屈指当嗟人易老,抚心自是史难磨。油茶林海苍如旧,劲竹中擎风影娑。”(《伤逝 ——有感于家乡数十位老游击战士相继故去》)是家乡的长辈们用青春热血燎原星星之火,点燃了我的心灯,把我引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青山望断意难宁,偏接亲邻归祭声。纵有儿孙添净土,怎如躬自扫苔茔。杂陈五味结愁绪,空抱盈腔跪乳情。苦不怨尤娘恩重,福河幽咽淌心庭。”(《清明即事》)我无比深沉的怀念革命前辈,也深深地思念我的母亲。而使思念得以久长的最好的形式,恐怕就是诗了。

有人说:一首诗是一场信仰仪式,为了文明而做的一场心灵仪式。我就以这个集子,当作自己的一场为信仰、为文明、为故土亲人而做的心灵仪式吧!这个仪式尽管不甚完满,但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 所说的,“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人生三书》)。学者如是说,我便也释然了。

最后,我谨以两首诗作为这个自序的煞拍:

耽声恋韵夕阳西,群怨兴观十载题。饮马江头听马啸,迎龙山上看龙栖。千城勃勃歌朱阁,百族蒸蒸颂锦梯。应笑痴情余忘老,强攀风雅晒灵犀。

如烟往事散空时,心路千程叩卷知。冷雨敲窗笺隐泪,鲜花载酒墨涵熙。赋闲无忌思犹壮,和韵兴波情益痴。的历长明灯永夜,老夫爱诵义山诗。

心灵的仪式——《福彦诗抄》自序

□罗绮光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责编/版式:樊金梅 校对:卢建红

6 澄碧湖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电影《八子》,改编自赣南中央苏区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一位母亲,把八个儿子先后送到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在纷飞的战火中,兄弟中的六人陆续光荣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幼弟满崽。离开母亲和乡村后,满崽几经辗转找到了哥哥大牛的部队,成了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经过一场场残酷战役的淬炼与洗礼,新兵满崽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铁血战士。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在险象环生的境况下浴血肉搏,直到弹尽粮绝。

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猎猎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如诗如画,一位苍苍白发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大树下深情的呼唤与痴心的守望……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逼真的历史氛围,唯美的画面,恢宏的视野,紧张的气氛,透不过气的张力和节奏不停的在眼前跳跃映现;母子之痛、手足之情、战友之爱、国家之殇……一幕幕感人画面牵动着人的心灵,激荡着人的神经。当然,影片所体现与反映的主题主要还是那份可歌可泣、沉甸博大的家国情怀。

什么是家国情怀?是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是行孝尽忠,爱国爱党;是牢记担当与责任,是不辱使命,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影片中,当看到大牛的弟弟五牛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不幸中弹,即将牺牲时,含着眼泪说:“哥,我想妈妈,我想回家”这样的镜头时,我不禁潸然泪下。“大牛,你要照顾好几个弟弟,要平安的把他们给我带回来!”一个母亲把自己疼爱的八个儿子送上战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呀!而作为一名志在四方,志在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在英勇牺牲的那

一瞬间,仍然呼唤着自己深爱的母亲,想念遥远的家,并依然紧紧地抓住母亲缝制的肚兜,这真的十分令人催泪!

影片中,作为大哥的大牛,当突然看到弟弟满崽出现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的时候,心中既惊喜,又有着巨大的矛盾与顾虑,战场可不是来玩的。那一刻,他极力劝告满崽回到大山里的母亲身边,照顾好老人。但满崽并没有听取大哥的劝告,义无反顾地留在抗战队伍里。从中,我们不仅看到大牛对满崽的手足情深,也看到满崽面对家国危难之际的宏大抱负、挺身而出与英勇气概。如果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没有一腔家国情怀的热情,大牛以及他的七个弟弟不会离开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勇毅担当,冲锋陷阵,出生入死。

“当你穿上了军装,你不再是我弟,你是一个战士。”当满崽从一个略显幼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奋勇冲锋、骁勇善战的战士时,在一次危急的任务中(给后方送救援信),满崽毅然决然请缨执行任务。作为排长的大哥,深知路上布满荆棘,步步惊心,凶多吉少。但为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大牛不得以同意了满崽的请求。夕阳西下,道道霞光。满崽从容不迫出发的那一刻,哥哥和弟弟深情的紧紧拥抱的镜头诠释了什么是情同手足,骨肉相连;什么是舍小家顾大家。“你是最勇敢的,最棒的,这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哥哥背着满崽大步淌过波涛汹涌的大河那一刻,他们的身影是多么伟岸与高大。那一刻,是保家卫国责任与担当的体现,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们渴望和平的缩影。

历尽艰险,经历许多血流成河,炮火连天的生死搏斗,大牛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组织交给他们一次次艰苦卓绝的考验。就当大牛等人经过一处山中之桥时,他们得知断桥的任务没有完成。而这个本来并不属于他们的任务,却被大牛和满崽果断接下了炸桥的艰巨使命。这不仅仅只是炸

桥那么简单,恰恰是因为他和弟弟满崽的心中始终装着保家卫国的大局和不到胜利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在他们的心中,这个大局至高无上,重于泰山。

在危急关头,当大牛为了掩护满崽顺利炸桥倒在枪林弹雨中壮烈牺牲时,满崽作为他的弟弟在更加密集的枪林弹雨中悲痛欲绝,第一时间奋力跑向大牛背起他奔向山崖的那头……此处,不仅展示了大牛视死如归、凛然赴死的牺牲精神,更是演绎了满崽对大牛家国情怀传承与发扬的含蓄表达。满崽背上不仅仅是自己可亲可敬的大哥,而且他还背着对家国的拳拳赤子之心以及他们进行传承与发扬的磅礴决心。当他们为后援部队铺平了胜利之路时,他们却壮烈牺牲了。这,是多么直抵人们心灵的强大的感染力啊!这,也是

《八子》电影传承民族担当,奉献责任使命,弘扬浩然正气,寄托和平前景,启迪美好心灵的深刻内涵。

著名作家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牛和满崽正如艾青所说的,因为他们深爱自己多灾多难而又伟大的祖国,所以在战场上同仇敌忾、前赴后继,悲壮牺牲,无怨无悔。

此去征程漫漫,前方枪林弹雨。把青年的保尔·柯察金培养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的保尔的母亲是一位英雄;把丈夫和五个儿子送上战场的邓玉芬是一位英雄;沂蒙山区红嫂以及六姐妹个个是英雄的母亲;大牛与满崽的母亲也是一位不朽的英雄。正是她们心中流淌着浓浓的爱子爱家爱国的崇高情怀以及慷慨无私的大我精神才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与和平的环境。

战争不再,灾难不再。满满正义与令人动容的电影《八子》,让我们更加铭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更加铭记无数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勇史诗以及博大深厚的家国情怀。唯有传承与发扬,才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

感动那一份博大的家国情怀——电影《八子》观后感

□莫维铭

我久别故乡,总是常想故乡,想起故乡的古潭。

靖西市安德镇其乐村是我的故乡,村头低洼处有一口古潭,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坑,坑底有地下河水。不知哪一年代,勤劳智慧的先辈们,用大块石条砌成80多台石级,直通地下河,筑成一池水。

古潭可分为三段,上段犹如老虎张开的大嘴,下段犹如老虎的胃,都可以二行二人相让上下,中段犹如老虎的喉咙,陡峭狭窄,只能一个人攀爬上下。从潭口往下望,看不见底,犹如只看见老虎的嘴和喉咙口,看不见老虎的喉咙和下面的胃一样,而显得幽深,令人生畏。

古潭是故乡人祖祖辈辈赖以为生的饮水之源泉。故乡本土人下古潭挑水惯了也就习以为常,然而,外来媳妇下古潭挑水却是被吓坏了。曾有的外来媳妇,初次挑着水桶忐忑不安地来到古潭口,望潭色变,手脚发抖,而哭着回头跑。更有甚者,曾发生过外来媳妇因畏惧下古潭挑水,而跑回娘家永不回头的事。

古潭也有枯水期,每遇到冬春特旱季节,地下河水断流,古潭干涸,故乡人四处找水,跑到二三公 里 外 的 周 边 村 屯 的 深 潭 里 挑水。因此,故乡人挑水苦、饮水难出了名,外面就刮起了一股“有女莫嫁其乐郎”的凄凄凉凉的风。

“男人犁地打柴,女人挑水洗衣”是旧时代故乡的习俗。每天下古潭挑水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妇女,也有个别或因家中无女人或女人外出或生病的男人,也下古潭挑水。然而,我则必须天天下古潭挑水。因为我母亲早逝,父亲双目失明,兄弟三人,我最小,没妈没姐没嫂,两个哥哥天天下地劳作,早出晚归,挑水的事儿全落在我肩上。

那时,我正读小学,解放初期国

家困难重重,我家极度穷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穷而有志气,苦而有毅力。每天我到离家二公里远的镇上读书,放了晚学,我立马赶回家,放下书本,解下红领巾,就挑着两个瓦罐,火急火燎地往古潭赶去。我爬下古潭,取得了水,就右手攀爬着崖壁,左手挟着扁担,脚踏石级,一级一级地往上爬,左手臂上佩戴的少先队中队长的标识,常常引来姐姐嫂嫂们对我可怜又赞誉的目光。我气喘吁吁,硬是一鼓作气爬上潭口,马不停蹄地赶回家。如此来回二趟,我爬上爬下共320多台石级,连续担两担水,才勉强够第二天一家人的用水。

小学毕业后,我进城读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从此,我告别了故乡的古潭。

党的关怀,人心温暖。祖国强盛,人民幸福。20世纪90年代末,靖西县委、县人民政府体察民情,解除民忧,给故乡拨下专款,组织力量铺设水管,从镇上把水引到了故乡,水流入了家家户户,让故乡上千人口喝上了自来水。从此,故乡人永远告别了挑水苦、饮水难的辛酸泪史,永远告别了那口古老的古潭。

昔日“有女莫嫁其乐郎”已成为历史,今日“有女选嫁其乐郎”已成为美好现实,外地女嫁给其乐郎已成为良好风气,仅我大哥和二哥两家六个儿子,就有五个娶来外地女。

如今,故乡不仅通了水,还通了电通了路,家家电灯亮堂堂,户户住上新楼房,屯屯通水泥路,脱贫摘帽即在眼前,未来更美好的日子已不远。

如今,故乡的古潭已被密密麻麻的杂草树木遮盖着,再也看不见它的原样,只是它还给故乡人留下昔日辛酸泪史的记忆。每当我回故乡,总是要去看看古潭,在那里久久徘徊,感慨万千。

故乡的古潭□黄红星

一个民族的标记往往从他们的住所表达出来故乡的木瓦房存储了太多的高山汉故事那巴山夜雨滴过那川鄂重霜压过那黔湘凝扣子挂过瓦檐下藏过李自成余部的故事演绎过李定国队伍的沧桑挥洒过天地会的血水躲过游勇避过散兵无数的兵乱野火烧了重立立了重烧生息不定这高山汉移民的房子火铺是悬地而起三脚下不断过薪火客居他乡到定居云贵高原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由于其互携互扶互撑的结构就是烂朽仍然屹立不倒我似乎看到高山汉不屈的灵魂藏在屋子里这些灵魂撑起如诗的画面让外来的写生者为之倾倒在老屋里煮一锅腊肉拌豆豆米再磨几斤黄豆的包子豆腐要不煮一锅河渣拌以饭豆煮芥菜盛一碗鼎罐里带脆的苞谷米锅巴故乡的老屋会满堂生香勾起你无尽的乡愁

故乡的木房子□王熙远

十一位数字是十一根针直扎我涨痛的心头

我无法删除母亲的电话号码删除一个数字就如在掌心割一刀都那么血湿淋淋

母亲乘坐末班车而去遗忘她的手机在床头从此我拨打的电话都是“无人接听”

这么多年我以一个习惯的形式经常在黄昏给母亲打电话她那笑声与哭声穿越过我生命的时光耳边长满母亲密密麻麻的话那句“常来电话哦”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今夜我孤寂一人掏出手机又放了回去我能拨给谁呢

母亲的电话号码像跳跃的音符直击我的心我曾多次,想删除母亲的号码让它离开我疼痛的视线但触及手机屏幕指头如长刺一般久久不能按下

母亲的电话号码

□黄志伟

名校学子黄文秀,寒窗七年党资助;立志回乡为人民,只缘党恩记心中。

年轻阳光黄文秀,蜕去美裙高跟鞋;运动马尾头上扎,昂扬走进贫困村。

扶贫道路坎坷多,言语习俗各不同;各种苦楚自克服,埋头苦干拔穷根。

遍户走访察民意,翻山越岭解民忧;茫茫大山寻产业,空旷田野找商机。

因地制宜谋发展,保障不愁已达到;整村脱贫近尾声,唯等核验候佳音。

洪水无情亦无义,三十青春此无音;不幸消息家中传,父母痛心泪无声。

文秀书记虽离去,活泼开朗留心中;善良勤奋人人赞,兢兢业业当先锋。

废寝忘我展初心,青春热血践使命;勤奋实干勇担当,无私奉献树楷模。

赞文秀书记□陈禹龙

你的眼神,明亮而清澈,如月光照在水面,泛起波折。你像一只展翅的天鹅,对这片右江河谷,恋恋不舍。

你的声音,悠远而深刻,如江风吹过耳畔,漾开欢乐。你像一首热情的壮歌,让那些四海游客,不再羞涩。

我的青春来这里,不畏坎坷,一颗初心向着朝阳不褪色。带着风华正茂的选择,脚下的这条路穿越岁月长河。

我的奋斗在这里,有失有得,一城香芒深含阳光的炙热。乘坐开往梦想的列车,路上的这片热土叫青春百色。

青春百色□邓国才

桂西诗笺

梦幻浪花 □黄华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