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BIBLID1683-97942007.632.pp.35~80 2007 6 月,頁 35~80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盧嘉琪 摘要 中國歷史上的叢書多不勝數,當中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七年 (1782)所編修的《四庫全書》最具規模,影響至為深遠。然而,是編也存在 著不少遺漏和缺陷,兼以成書時間在盛清,不可能收入此後出版之著作,於是 二十世紀後期賡續《四庫全書》之工作遂有所開展。 近二十年中國大陸、台灣陸續出版賡續《四庫全書》之大型叢書,包括 《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四庫未 收書輯刊》、《故宮珍本叢刊》等。其編修原則是根據傳統四部分類方法,搜 集孤本、善本為主,保存大量罕見的原始文獻,並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 出版的書籍。這些叢書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 的參考資料。本文試以這幾套大型叢書作為基本資料,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 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作,包括女教作品、別集、詩文總集等。有關書籍 的寫作原則及其意義,亦在論述之列。 關鍵詞: 四庫全書;女性著作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BIBLID1683-9794﹙20076﹚32pp35~80 2007 年 6月頁 35~80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盧嘉琪lowast

摘要

中國歷史上的叢書多不勝數當中以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七年

(1782)所編修的《四庫全書》最具規模影響至為深遠然而是編也存在

著不少遺漏和缺陷兼以成書時間在盛清不可能收入此後出版之著作於是

二十世紀後期賡續《四庫全書》之工作遂有所開展

近二十年中國大陸台灣陸續出版賡續《四庫全書》之大型叢書包括

《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四庫未

收書輯刊》《故宮珍本叢刊》等其編修原則是根據傳統四部分類方法搜

集孤本善本為主保存大量罕見的原始文獻並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

出版的書籍這些叢書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

的參考資料本文試以這幾套大型叢書作為基本資料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

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作包括女教作品別集詩文總集等有關書籍

的寫作原則及其意義亦在論述之列

關鍵詞

四庫全書女性著作

lowast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BIBLID1683-9794﹙20076﹚32pp35~80 2007 年 6月頁 35~80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盧嘉琪lowast

一前言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五結語

一前言

將大量書籍根據一定的編目或種類編成一套合刊在一個總名下刊行

稱為「叢書」又名「叢刊」1叢書的出現有言始於宋代(1127-1279)嘉

泰元年(1201)俞鼎孫俞經合編《儒學警悟》據說是中國最早的叢書咸淳

九年(1273)又有左圭輯《百川學海》惟當時未有「叢書」之名直至明代

(1388-1644)程榮等編纂《漢魏叢書》鍾人傑輯《唐宋叢書》始名2中

本文曾於 2006 年 9月 4至 5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之「從近代到當代第七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上宣讀惟本文曾因應大會字數限制而作出刪減現為完整及經修改之版本特此聲明衷心感謝兩位匿名評審員給予本文寶貴意見也感謝恩師劉詠聰老師對筆者的啟發和指導又感激侯勵英學姊給予意見和鼓勵

lowast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1 劉尚恒李春光綜合清代學者如王鳴盛(1722-1798)錢大昕(1728-1804)繆荃孫(1844-1919)等人對「叢書」定義的討論總結出「從廣義上講就是匯集兩種以上專書別題一書名而成為另一新的著作物從狹義上講其所匯集的兩種以上的專書不但首尾完整而且內容上必須超過兩個部類以上」(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頁 3-4)又「叢書就是以一種書為基本單位依據一定的原則將兩種以上的多種著作匯編為一新的書籍集合體並題以總名」(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頁 2)

2 俞鼎孫俞經編《儒學警悟》(香港龍門書店1967)輯有六種書籍被視為中國最早的的叢書左圭輯《百川學海》(台北新興書局1969)分為甲集乙集丙集丁集戊集己集庚集辛集壬集癸集收書數量比《儒學警悟》多明代程榮纂編《漢魏叢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鍾人傑輯《唐宋叢書》(收入《百部叢書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7

國歷史上曾出版過的叢書多不勝數3當中最具規模者莫如清(1644-1912)乾

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七年所輯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收入三千

四百餘種書籍共七千九百餘卷全書根據傳統四部分類方法下再細分不同

類別4編修期間從內府所藏全國各地呈進的書籍中選取有實用價值又

符合清統治的書籍列為「著錄」工整地抄錄分成七份分別藏於文淵閣

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文宗閣文滙閣及文瀾閣5部分只存其目不收

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才正式將此類大型書籍名為「叢書」有關叢書的淵源參見 Edward L Farmer Romeyn Taylor and Ann Walter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ldquoCollectaneardquopp 106-107 Harriet T Zurndorfer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ldquoTsrsquoung-shu and miscellaneousrdquopp 266-268 Endymion Wilkins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ldquoCongshurdquo pp 277-281謝國楨認為明代藏書家無不喜刻叢書並開啟清初刊刻叢書之風氣然清初仍沿明季之習輯錄叢刊志在搜奇或流傳經史至乾隆以後因為時局穩定刊刻風氣蔚然興起於是叢刊的選輯整理趨於嚴密詳參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 204-209日本學者澤谷昭次認為「經書」「正史」「類書」「叢書」是中國歷史上四個主要的書籍整理趨勢隋唐以後類書的出現與清代叢書刊刻事業的興起有著著極大關連出自澤谷昭次〈漢籍の歷史とその整理の現狀〉收入《中国四国地区大学图書館協議会誌》第 28 號(1988年 3月)惟筆者不見此文現參氏著〈「叢書」と「類書」〉之引錄(收入氏著《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頁 345)

3 自宋以後叢書種類繁多叢書目錄索引相繼面世如施廷鏞《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陽海青編《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陽海青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施廷鏞編《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等便提供了研究上的方便

4 《四庫全書》所依據的四部分類為凡群經及小學之書皆入經部之下再細分為易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凡紀事之書皆入史部而考辨史體評論史事亦屬此部下再分為正史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凡著書立說能成一家之言統稱子部儒家之外尚有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凡詩文詞曲散篇零什均入集部下分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類詞曲等詳參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頁 84-86

5 文源閣文宗閣文滙閣所藏已燬文瀾閣版本殘存現藏杭州浙江圖書館文淵閣版本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並已景印出版稱為《四庫全書珍本》共四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後又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有關《文淵閣四庫全書》之出版歷程參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頁 98-99文津閣版本現存北京圖書館2004 年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 版 參 「 曠 世 精 品 的 出 版 工 程 影 印 文 津 閣 《 四 庫 全 書 》 介 紹 」 (httpwwwcpcomcn8246b5wwwcpcomcnsksk-4cfm)文溯閣版本則藏於蘭州甘肅省圖書館有關《四庫全書》現藏情況參張連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後記〉收入《景印文

3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其書者稱為「存目」約有六千七百九十多種共九萬三千五百多卷「違礙

悖逆」的稱為「禁燬」共有三千一百餘種六萬七千卷全數予以銷燬

《四庫全書》為抄寫版本在抄寫的過程中出於人為的刪改及錯漏使典

籍的原貌蕩然無存極具參考價值的「存目」「禁燬」之書經戰亂和歲月

的流逝而逐漸散失使稀有的典籍無法流傳後世而且《四庫全書》成書時間

在盛清未有收入乾隆中期以後問世的書籍於是二十世紀後期賡續《四庫全

書》之工作遂有所開展

繼民國時期出版的幾部大型叢書之後6中國大陸及台灣陸續出版幾部補

充《四庫全書》之大型叢書包括填補《四庫全書》所遺漏忽視抽燬之珍

貴古籍如《續修四庫全書》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四庫禁燬書叢

淵閣四庫全書目錄》 (台北臺灣商務印館1986)頁 1-3有關各閣《四庫全書》之歷史變遷見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頁 266-274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 期(1993 年8 月)頁 118-122

6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及《叢書集成初編》是《四庫全書》以後在民國時期出版的大型叢書《四部叢刊》由張元濟(1867-1959)所輯1919 年經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分為初編續編三編 參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4《四部備要》是承《四部叢刊》而產生1920 年開始輯印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詳參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87-95《叢書集成初編》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於 1935-1937 年刊印初刊時原定出版四千冊後因抗戰爆發而只能出版 3467冊臺灣藝文印書館於 1965 年編印《百部叢書集成》北京中華書局於 1985 年重印時補回未出的 533種書籍此後又有 1965 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及《百部叢書集成》等補編的出現參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 1800 冊共收書 5213 種鑑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置加上自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以前又累積了大量的典籍一些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著作未能收入《四庫全書》之中後因戰事而散失於海外所以當代學者從 1994 開始陸續展開了收集文獻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參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7-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39-354

8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所收書籍來自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及少數私人藏書家手中共 1200 冊收入 4508 種書籍鑑於被四庫館臣列為ldquo存目rdquo之書籍漸次散佚所以《四庫全書》輯成之後有不少學者編輯各種存目目錄並呼籲重新收集整理「存目」之書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目錄索引》頁 1-613-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54-36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9

刊》9《四庫未收書輯刊》10《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11又或以四部體

例為原則搜集《四庫全書》所未備之珍本及孤本例如《北京圖書館古籍珍

本叢刊》12《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

叢書》13《故宮珍本叢刊》14《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

彙刊》等15這些叢書均依循四部分類方法以搜集孤本善本稀見本為

9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11冊根據各種四庫禁燬書目選收書籍共 634種其編纂原則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後記〉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索引》頁 1-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65-372

10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01 冊收入乾隆時四庫館臣未見和乾隆以降至清末的書籍共 2000 種並盡量剔除《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已收入之書籍詳參羅琳〈《四庫未收書輯刊》前言〉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 1輯冊 1頁 114-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72-394

1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已訪得的書籍尚有百餘種因屬圖書館藏品而未及提供拍攝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頁 15註 21)於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書成次年又著手開展補編工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是為成果此書共有 99 冊收書 219 種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例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 1頁 2001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63-365

12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共 120 冊收入該館所藏有關宋至清各代的刻本及元明清三代的抄本稿本共 473種稱為《四部叢刊》之再續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出版說明〉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 1冊頁 1

13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6)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收書 33 種皆來自中國各地圖書館珍藏的善本書籍參見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前言〉收各冊之頁 1-2其中叢部是為《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其原則是《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叢書所未收而天津圖書館獨家收藏的秘籍共收書 100種參《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編委員〈《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後記〉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冊 15書末

14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收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廷藏書包括其他叢書中不易見到的清代各衙門辦事則例和南府與昇平署戲曲抄本全套共有731 冊收書 2700 種參楊新〈序《故宮珍本叢刊》〉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卷首頁 5-6及朱家溍〈序《故宮珍本叢刊》〉頁 12-14

15《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是《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纂計劃成果之一鑑於賡續《四庫全書》的大型叢刊陸續出版但它們只立足於國內所藏的古籍而流於海外的古本秘籍則有所忽略因此展開《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的編纂工作參《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編纂緣起〉載於《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第 1冊頁 13

4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主保存了大量罕見的文獻此外又收入許多被《四庫全書》摒棄的書籍

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出版的空缺

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的參考資料然

而學界極少關注叢書中的女性史料以《四庫全書》為例只有李用中在一

九三四年發表〈《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一文探討有關《四庫全書》所收

的女性著作16近年劉美玲也發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

討〉一文17李劉二文雖以《四庫全書》「著錄」為範圍但亦關注到「存

目」「禁燬」書籍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女性著作本文試以幾種《四庫全書》

賡續叢書作為基本資料18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

作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作一覽表

叢書簡稱及

出版年份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仁孝皇后徐氏

《內訓》

薛濤李冶

《薛濤李冶詩集》

李清照

《漱玉詞》

《四庫全書》

(1782)

朱淑真

《斷腸詞》

《四部叢刊》

(1919)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1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頁 1-10 17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卷 2期(2003年9月)頁 13-30

18 《四庫全書》刊行之後的叢書浩如淵海因篇幅及身處地區所限本文只以香港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所藏叢書為範圍另外一些選輯《四庫全書》個別書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薈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四庫全書精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5)《四庫家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等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19 本文所指的「女性著作」是以個別女性作家的著述為主由男性學者編集的女性傳記婦科醫籍女學著述詩文選集等又或散見於不同著作中零碎的女性詩文雖然數量繁多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詳述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BIBLID1683-9794﹙20076﹚32pp35~80 2007 年 6月頁 35~80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盧嘉琪lowast

一前言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五結語

一前言

將大量書籍根據一定的編目或種類編成一套合刊在一個總名下刊行

稱為「叢書」又名「叢刊」1叢書的出現有言始於宋代(1127-1279)嘉

泰元年(1201)俞鼎孫俞經合編《儒學警悟》據說是中國最早的叢書咸淳

九年(1273)又有左圭輯《百川學海》惟當時未有「叢書」之名直至明代

(1388-1644)程榮等編纂《漢魏叢書》鍾人傑輯《唐宋叢書》始名2中

本文曾於 2006 年 9月 4至 5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之「從近代到當代第七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上宣讀惟本文曾因應大會字數限制而作出刪減現為完整及經修改之版本特此聲明衷心感謝兩位匿名評審員給予本文寶貴意見也感謝恩師劉詠聰老師對筆者的啟發和指導又感激侯勵英學姊給予意見和鼓勵

lowast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1 劉尚恒李春光綜合清代學者如王鳴盛(1722-1798)錢大昕(1728-1804)繆荃孫(1844-1919)等人對「叢書」定義的討論總結出「從廣義上講就是匯集兩種以上專書別題一書名而成為另一新的著作物從狹義上講其所匯集的兩種以上的專書不但首尾完整而且內容上必須超過兩個部類以上」(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頁 3-4)又「叢書就是以一種書為基本單位依據一定的原則將兩種以上的多種著作匯編為一新的書籍集合體並題以總名」(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頁 2)

2 俞鼎孫俞經編《儒學警悟》(香港龍門書店1967)輯有六種書籍被視為中國最早的的叢書左圭輯《百川學海》(台北新興書局1969)分為甲集乙集丙集丁集戊集己集庚集辛集壬集癸集收書數量比《儒學警悟》多明代程榮纂編《漢魏叢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鍾人傑輯《唐宋叢書》(收入《百部叢書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7

國歷史上曾出版過的叢書多不勝數3當中最具規模者莫如清(1644-1912)乾

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七年所輯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收入三千

四百餘種書籍共七千九百餘卷全書根據傳統四部分類方法下再細分不同

類別4編修期間從內府所藏全國各地呈進的書籍中選取有實用價值又

符合清統治的書籍列為「著錄」工整地抄錄分成七份分別藏於文淵閣

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文宗閣文滙閣及文瀾閣5部分只存其目不收

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才正式將此類大型書籍名為「叢書」有關叢書的淵源參見 Edward L Farmer Romeyn Taylor and Ann Walter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ldquoCollectaneardquopp 106-107 Harriet T Zurndorfer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ldquoTsrsquoung-shu and miscellaneousrdquopp 266-268 Endymion Wilkins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ldquoCongshurdquo pp 277-281謝國楨認為明代藏書家無不喜刻叢書並開啟清初刊刻叢書之風氣然清初仍沿明季之習輯錄叢刊志在搜奇或流傳經史至乾隆以後因為時局穩定刊刻風氣蔚然興起於是叢刊的選輯整理趨於嚴密詳參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 204-209日本學者澤谷昭次認為「經書」「正史」「類書」「叢書」是中國歷史上四個主要的書籍整理趨勢隋唐以後類書的出現與清代叢書刊刻事業的興起有著著極大關連出自澤谷昭次〈漢籍の歷史とその整理の現狀〉收入《中国四国地区大学图書館協議会誌》第 28 號(1988年 3月)惟筆者不見此文現參氏著〈「叢書」と「類書」〉之引錄(收入氏著《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頁 345)

3 自宋以後叢書種類繁多叢書目錄索引相繼面世如施廷鏞《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陽海青編《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陽海青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施廷鏞編《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等便提供了研究上的方便

4 《四庫全書》所依據的四部分類為凡群經及小學之書皆入經部之下再細分為易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凡紀事之書皆入史部而考辨史體評論史事亦屬此部下再分為正史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凡著書立說能成一家之言統稱子部儒家之外尚有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凡詩文詞曲散篇零什均入集部下分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類詞曲等詳參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頁 84-86

5 文源閣文宗閣文滙閣所藏已燬文瀾閣版本殘存現藏杭州浙江圖書館文淵閣版本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並已景印出版稱為《四庫全書珍本》共四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後又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有關《文淵閣四庫全書》之出版歷程參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頁 98-99文津閣版本現存北京圖書館2004 年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 版 參 「 曠 世 精 品 的 出 版 工 程 影 印 文 津 閣 《 四 庫 全 書 》 介 紹 」 (httpwwwcpcomcn8246b5wwwcpcomcnsksk-4cfm)文溯閣版本則藏於蘭州甘肅省圖書館有關《四庫全書》現藏情況參張連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後記〉收入《景印文

3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其書者稱為「存目」約有六千七百九十多種共九萬三千五百多卷「違礙

悖逆」的稱為「禁燬」共有三千一百餘種六萬七千卷全數予以銷燬

《四庫全書》為抄寫版本在抄寫的過程中出於人為的刪改及錯漏使典

籍的原貌蕩然無存極具參考價值的「存目」「禁燬」之書經戰亂和歲月

的流逝而逐漸散失使稀有的典籍無法流傳後世而且《四庫全書》成書時間

在盛清未有收入乾隆中期以後問世的書籍於是二十世紀後期賡續《四庫全

書》之工作遂有所開展

繼民國時期出版的幾部大型叢書之後6中國大陸及台灣陸續出版幾部補

充《四庫全書》之大型叢書包括填補《四庫全書》所遺漏忽視抽燬之珍

貴古籍如《續修四庫全書》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四庫禁燬書叢

淵閣四庫全書目錄》 (台北臺灣商務印館1986)頁 1-3有關各閣《四庫全書》之歷史變遷見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頁 266-274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 期(1993 年8 月)頁 118-122

6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及《叢書集成初編》是《四庫全書》以後在民國時期出版的大型叢書《四部叢刊》由張元濟(1867-1959)所輯1919 年經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分為初編續編三編 參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4《四部備要》是承《四部叢刊》而產生1920 年開始輯印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詳參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87-95《叢書集成初編》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於 1935-1937 年刊印初刊時原定出版四千冊後因抗戰爆發而只能出版 3467冊臺灣藝文印書館於 1965 年編印《百部叢書集成》北京中華書局於 1985 年重印時補回未出的 533種書籍此後又有 1965 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及《百部叢書集成》等補編的出現參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 1800 冊共收書 5213 種鑑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置加上自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以前又累積了大量的典籍一些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著作未能收入《四庫全書》之中後因戰事而散失於海外所以當代學者從 1994 開始陸續展開了收集文獻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參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7-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39-354

8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所收書籍來自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及少數私人藏書家手中共 1200 冊收入 4508 種書籍鑑於被四庫館臣列為ldquo存目rdquo之書籍漸次散佚所以《四庫全書》輯成之後有不少學者編輯各種存目目錄並呼籲重新收集整理「存目」之書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目錄索引》頁 1-613-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54-36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9

刊》9《四庫未收書輯刊》10《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11又或以四部體

例為原則搜集《四庫全書》所未備之珍本及孤本例如《北京圖書館古籍珍

本叢刊》12《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

叢書》13《故宮珍本叢刊》14《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

彙刊》等15這些叢書均依循四部分類方法以搜集孤本善本稀見本為

9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11冊根據各種四庫禁燬書目選收書籍共 634種其編纂原則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後記〉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索引》頁 1-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65-372

10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01 冊收入乾隆時四庫館臣未見和乾隆以降至清末的書籍共 2000 種並盡量剔除《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已收入之書籍詳參羅琳〈《四庫未收書輯刊》前言〉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 1輯冊 1頁 114-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72-394

1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已訪得的書籍尚有百餘種因屬圖書館藏品而未及提供拍攝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頁 15註 21)於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書成次年又著手開展補編工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是為成果此書共有 99 冊收書 219 種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例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 1頁 2001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63-365

12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共 120 冊收入該館所藏有關宋至清各代的刻本及元明清三代的抄本稿本共 473種稱為《四部叢刊》之再續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出版說明〉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 1冊頁 1

13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6)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收書 33 種皆來自中國各地圖書館珍藏的善本書籍參見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前言〉收各冊之頁 1-2其中叢部是為《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其原則是《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叢書所未收而天津圖書館獨家收藏的秘籍共收書 100種參《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編委員〈《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後記〉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冊 15書末

14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收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廷藏書包括其他叢書中不易見到的清代各衙門辦事則例和南府與昇平署戲曲抄本全套共有731 冊收書 2700 種參楊新〈序《故宮珍本叢刊》〉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卷首頁 5-6及朱家溍〈序《故宮珍本叢刊》〉頁 12-14

15《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是《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纂計劃成果之一鑑於賡續《四庫全書》的大型叢刊陸續出版但它們只立足於國內所藏的古籍而流於海外的古本秘籍則有所忽略因此展開《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的編纂工作參《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編纂緣起〉載於《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第 1冊頁 13

4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主保存了大量罕見的文獻此外又收入許多被《四庫全書》摒棄的書籍

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出版的空缺

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的參考資料然

而學界極少關注叢書中的女性史料以《四庫全書》為例只有李用中在一

九三四年發表〈《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一文探討有關《四庫全書》所收

的女性著作16近年劉美玲也發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

討〉一文17李劉二文雖以《四庫全書》「著錄」為範圍但亦關注到「存

目」「禁燬」書籍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女性著作本文試以幾種《四庫全書》

賡續叢書作為基本資料18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

作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作一覽表

叢書簡稱及

出版年份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仁孝皇后徐氏

《內訓》

薛濤李冶

《薛濤李冶詩集》

李清照

《漱玉詞》

《四庫全書》

(1782)

朱淑真

《斷腸詞》

《四部叢刊》

(1919)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1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頁 1-10 17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卷 2期(2003年9月)頁 13-30

18 《四庫全書》刊行之後的叢書浩如淵海因篇幅及身處地區所限本文只以香港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所藏叢書為範圍另外一些選輯《四庫全書》個別書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薈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四庫全書精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5)《四庫家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等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19 本文所指的「女性著作」是以個別女性作家的著述為主由男性學者編集的女性傳記婦科醫籍女學著述詩文選集等又或散見於不同著作中零碎的女性詩文雖然數量繁多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詳述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7

國歷史上曾出版過的叢書多不勝數3當中最具規模者莫如清(1644-1912)乾

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七年所輯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收入三千

四百餘種書籍共七千九百餘卷全書根據傳統四部分類方法下再細分不同

類別4編修期間從內府所藏全國各地呈進的書籍中選取有實用價值又

符合清統治的書籍列為「著錄」工整地抄錄分成七份分別藏於文淵閣

文溯閣文源閣文津閣文宗閣文滙閣及文瀾閣5部分只存其目不收

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才正式將此類大型書籍名為「叢書」有關叢書的淵源參見 Edward L Farmer Romeyn Taylor and Ann Walter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ldquoCollectaneardquopp 106-107 Harriet T Zurndorfer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ldquoTsrsquoung-shu and miscellaneousrdquopp 266-268 Endymion Wilkins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ldquoCongshurdquo pp 277-281謝國楨認為明代藏書家無不喜刻叢書並開啟清初刊刻叢書之風氣然清初仍沿明季之習輯錄叢刊志在搜奇或流傳經史至乾隆以後因為時局穩定刊刻風氣蔚然興起於是叢刊的選輯整理趨於嚴密詳參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頁 204-209日本學者澤谷昭次認為「經書」「正史」「類書」「叢書」是中國歷史上四個主要的書籍整理趨勢隋唐以後類書的出現與清代叢書刊刻事業的興起有著著極大關連出自澤谷昭次〈漢籍の歷史とその整理の現狀〉收入《中国四国地区大学图書館協議会誌》第 28 號(1988年 3月)惟筆者不見此文現參氏著〈「叢書」と「類書」〉之引錄(收入氏著《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頁 345)

3 自宋以後叢書種類繁多叢書目錄索引相繼面世如施廷鏞《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陽海青編《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陽海青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施廷鏞編《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等便提供了研究上的方便

4 《四庫全書》所依據的四部分類為凡群經及小學之書皆入經部之下再細分為易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凡紀事之書皆入史部而考辨史體評論史事亦屬此部下再分為正史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凡著書立說能成一家之言統稱子部儒家之外尚有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釋家道家凡詩文詞曲散篇零什均入集部下分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類詞曲等詳參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頁 84-86

5 文源閣文宗閣文滙閣所藏已燬文瀾閣版本殘存現藏杭州浙江圖書館文淵閣版本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並已景印出版稱為《四庫全書珍本》共四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後又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有關《文淵閣四庫全書》之出版歷程參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頁 98-99文津閣版本現存北京圖書館2004 年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 版 參 「 曠 世 精 品 的 出 版 工 程 影 印 文 津 閣 《 四 庫 全 書 》 介 紹 」 (httpwwwcpcomcn8246b5wwwcpcomcnsksk-4cfm)文溯閣版本則藏於蘭州甘肅省圖書館有關《四庫全書》現藏情況參張連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後記〉收入《景印文

3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其書者稱為「存目」約有六千七百九十多種共九萬三千五百多卷「違礙

悖逆」的稱為「禁燬」共有三千一百餘種六萬七千卷全數予以銷燬

《四庫全書》為抄寫版本在抄寫的過程中出於人為的刪改及錯漏使典

籍的原貌蕩然無存極具參考價值的「存目」「禁燬」之書經戰亂和歲月

的流逝而逐漸散失使稀有的典籍無法流傳後世而且《四庫全書》成書時間

在盛清未有收入乾隆中期以後問世的書籍於是二十世紀後期賡續《四庫全

書》之工作遂有所開展

繼民國時期出版的幾部大型叢書之後6中國大陸及台灣陸續出版幾部補

充《四庫全書》之大型叢書包括填補《四庫全書》所遺漏忽視抽燬之珍

貴古籍如《續修四庫全書》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四庫禁燬書叢

淵閣四庫全書目錄》 (台北臺灣商務印館1986)頁 1-3有關各閣《四庫全書》之歷史變遷見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頁 266-274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 期(1993 年8 月)頁 118-122

6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及《叢書集成初編》是《四庫全書》以後在民國時期出版的大型叢書《四部叢刊》由張元濟(1867-1959)所輯1919 年經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分為初編續編三編 參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4《四部備要》是承《四部叢刊》而產生1920 年開始輯印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詳參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87-95《叢書集成初編》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於 1935-1937 年刊印初刊時原定出版四千冊後因抗戰爆發而只能出版 3467冊臺灣藝文印書館於 1965 年編印《百部叢書集成》北京中華書局於 1985 年重印時補回未出的 533種書籍此後又有 1965 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及《百部叢書集成》等補編的出現參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 1800 冊共收書 5213 種鑑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置加上自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以前又累積了大量的典籍一些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著作未能收入《四庫全書》之中後因戰事而散失於海外所以當代學者從 1994 開始陸續展開了收集文獻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參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7-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39-354

8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所收書籍來自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及少數私人藏書家手中共 1200 冊收入 4508 種書籍鑑於被四庫館臣列為ldquo存目rdquo之書籍漸次散佚所以《四庫全書》輯成之後有不少學者編輯各種存目目錄並呼籲重新收集整理「存目」之書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目錄索引》頁 1-613-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54-36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9

刊》9《四庫未收書輯刊》10《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11又或以四部體

例為原則搜集《四庫全書》所未備之珍本及孤本例如《北京圖書館古籍珍

本叢刊》12《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

叢書》13《故宮珍本叢刊》14《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

彙刊》等15這些叢書均依循四部分類方法以搜集孤本善本稀見本為

9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11冊根據各種四庫禁燬書目選收書籍共 634種其編纂原則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後記〉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索引》頁 1-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65-372

10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01 冊收入乾隆時四庫館臣未見和乾隆以降至清末的書籍共 2000 種並盡量剔除《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已收入之書籍詳參羅琳〈《四庫未收書輯刊》前言〉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 1輯冊 1頁 114-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72-394

1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已訪得的書籍尚有百餘種因屬圖書館藏品而未及提供拍攝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頁 15註 21)於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書成次年又著手開展補編工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是為成果此書共有 99 冊收書 219 種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例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 1頁 2001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63-365

12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共 120 冊收入該館所藏有關宋至清各代的刻本及元明清三代的抄本稿本共 473種稱為《四部叢刊》之再續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出版說明〉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 1冊頁 1

13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6)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收書 33 種皆來自中國各地圖書館珍藏的善本書籍參見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前言〉收各冊之頁 1-2其中叢部是為《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其原則是《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叢書所未收而天津圖書館獨家收藏的秘籍共收書 100種參《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編委員〈《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後記〉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冊 15書末

14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收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廷藏書包括其他叢書中不易見到的清代各衙門辦事則例和南府與昇平署戲曲抄本全套共有731 冊收書 2700 種參楊新〈序《故宮珍本叢刊》〉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卷首頁 5-6及朱家溍〈序《故宮珍本叢刊》〉頁 12-14

15《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是《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纂計劃成果之一鑑於賡續《四庫全書》的大型叢刊陸續出版但它們只立足於國內所藏的古籍而流於海外的古本秘籍則有所忽略因此展開《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的編纂工作參《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編纂緣起〉載於《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第 1冊頁 13

4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主保存了大量罕見的文獻此外又收入許多被《四庫全書》摒棄的書籍

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出版的空缺

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的參考資料然

而學界極少關注叢書中的女性史料以《四庫全書》為例只有李用中在一

九三四年發表〈《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一文探討有關《四庫全書》所收

的女性著作16近年劉美玲也發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

討〉一文17李劉二文雖以《四庫全書》「著錄」為範圍但亦關注到「存

目」「禁燬」書籍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女性著作本文試以幾種《四庫全書》

賡續叢書作為基本資料18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

作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作一覽表

叢書簡稱及

出版年份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仁孝皇后徐氏

《內訓》

薛濤李冶

《薛濤李冶詩集》

李清照

《漱玉詞》

《四庫全書》

(1782)

朱淑真

《斷腸詞》

《四部叢刊》

(1919)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1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頁 1-10 17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卷 2期(2003年9月)頁 13-30

18 《四庫全書》刊行之後的叢書浩如淵海因篇幅及身處地區所限本文只以香港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所藏叢書為範圍另外一些選輯《四庫全書》個別書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薈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四庫全書精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5)《四庫家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等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19 本文所指的「女性著作」是以個別女性作家的著述為主由男性學者編集的女性傳記婦科醫籍女學著述詩文選集等又或散見於不同著作中零碎的女性詩文雖然數量繁多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詳述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3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其書者稱為「存目」約有六千七百九十多種共九萬三千五百多卷「違礙

悖逆」的稱為「禁燬」共有三千一百餘種六萬七千卷全數予以銷燬

《四庫全書》為抄寫版本在抄寫的過程中出於人為的刪改及錯漏使典

籍的原貌蕩然無存極具參考價值的「存目」「禁燬」之書經戰亂和歲月

的流逝而逐漸散失使稀有的典籍無法流傳後世而且《四庫全書》成書時間

在盛清未有收入乾隆中期以後問世的書籍於是二十世紀後期賡續《四庫全

書》之工作遂有所開展

繼民國時期出版的幾部大型叢書之後6中國大陸及台灣陸續出版幾部補

充《四庫全書》之大型叢書包括填補《四庫全書》所遺漏忽視抽燬之珍

貴古籍如《續修四庫全書》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8《四庫禁燬書叢

淵閣四庫全書目錄》 (台北臺灣商務印館1986)頁 1-3有關各閣《四庫全書》之歷史變遷見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頁 266-274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 期(1993 年8 月)頁 118-122

6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及《叢書集成初編》是《四庫全書》以後在民國時期出版的大型叢書《四部叢刊》由張元濟(1867-1959)所輯1919 年經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分為初編續編三編 參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4《四部備要》是承《四部叢刊》而產生1920 年開始輯印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詳參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87-95《叢書集成初編》則由上海商務印書館於 1935-1937 年刊印初刊時原定出版四千冊後因抗戰爆發而只能出版 3467冊臺灣藝文印書館於 1965 年編印《百部叢書集成》北京中華書局於 1985 年重印時補回未出的 533種書籍此後又有 1965 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及《百部叢書集成》等補編的出現參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 1800 冊共收書 5213 種鑑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置加上自乾隆中期以後至辛亥革命以前又累積了大量的典籍一些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著作未能收入《四庫全書》之中後因戰事而散失於海外所以當代學者從 1994 開始陸續展開了收集文獻編纂《續修四庫全書》的工作參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7-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39-354

8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所收書籍來自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及少數私人藏書家手中共 1200 冊收入 4508 種書籍鑑於被四庫館臣列為ldquo存目rdquo之書籍漸次散佚所以《四庫全書》輯成之後有不少學者編輯各種存目目錄並呼籲重新收集整理「存目」之書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目錄索引》頁 1-613-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54-36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9

刊》9《四庫未收書輯刊》10《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11又或以四部體

例為原則搜集《四庫全書》所未備之珍本及孤本例如《北京圖書館古籍珍

本叢刊》12《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

叢書》13《故宮珍本叢刊》14《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

彙刊》等15這些叢書均依循四部分類方法以搜集孤本善本稀見本為

9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11冊根據各種四庫禁燬書目選收書籍共 634種其編纂原則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後記〉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索引》頁 1-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65-372

10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01 冊收入乾隆時四庫館臣未見和乾隆以降至清末的書籍共 2000 種並盡量剔除《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已收入之書籍詳參羅琳〈《四庫未收書輯刊》前言〉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 1輯冊 1頁 114-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72-394

1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已訪得的書籍尚有百餘種因屬圖書館藏品而未及提供拍攝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頁 15註 21)於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書成次年又著手開展補編工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是為成果此書共有 99 冊收書 219 種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例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 1頁 2001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63-365

12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共 120 冊收入該館所藏有關宋至清各代的刻本及元明清三代的抄本稿本共 473種稱為《四部叢刊》之再續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出版說明〉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 1冊頁 1

13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6)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收書 33 種皆來自中國各地圖書館珍藏的善本書籍參見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前言〉收各冊之頁 1-2其中叢部是為《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其原則是《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叢書所未收而天津圖書館獨家收藏的秘籍共收書 100種參《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編委員〈《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後記〉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冊 15書末

14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收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廷藏書包括其他叢書中不易見到的清代各衙門辦事則例和南府與昇平署戲曲抄本全套共有731 冊收書 2700 種參楊新〈序《故宮珍本叢刊》〉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卷首頁 5-6及朱家溍〈序《故宮珍本叢刊》〉頁 12-14

15《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是《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纂計劃成果之一鑑於賡續《四庫全書》的大型叢刊陸續出版但它們只立足於國內所藏的古籍而流於海外的古本秘籍則有所忽略因此展開《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的編纂工作參《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編纂緣起〉載於《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第 1冊頁 13

4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主保存了大量罕見的文獻此外又收入許多被《四庫全書》摒棄的書籍

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出版的空缺

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的參考資料然

而學界極少關注叢書中的女性史料以《四庫全書》為例只有李用中在一

九三四年發表〈《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一文探討有關《四庫全書》所收

的女性著作16近年劉美玲也發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

討〉一文17李劉二文雖以《四庫全書》「著錄」為範圍但亦關注到「存

目」「禁燬」書籍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女性著作本文試以幾種《四庫全書》

賡續叢書作為基本資料18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

作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作一覽表

叢書簡稱及

出版年份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仁孝皇后徐氏

《內訓》

薛濤李冶

《薛濤李冶詩集》

李清照

《漱玉詞》

《四庫全書》

(1782)

朱淑真

《斷腸詞》

《四部叢刊》

(1919)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1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頁 1-10 17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卷 2期(2003年9月)頁 13-30

18 《四庫全書》刊行之後的叢書浩如淵海因篇幅及身處地區所限本文只以香港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所藏叢書為範圍另外一些選輯《四庫全書》個別書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薈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四庫全書精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5)《四庫家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等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19 本文所指的「女性著作」是以個別女性作家的著述為主由男性學者編集的女性傳記婦科醫籍女學著述詩文選集等又或散見於不同著作中零碎的女性詩文雖然數量繁多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詳述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5: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39

刊》9《四庫未收書輯刊》10《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11又或以四部體

例為原則搜集《四庫全書》所未備之珍本及孤本例如《北京圖書館古籍珍

本叢刊》12《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

叢書》13《故宮珍本叢刊》14《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

彙刊》等15這些叢書均依循四部分類方法以搜集孤本善本稀見本為

9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11冊根據各種四庫禁燬書目選收書籍共 634種其編纂原則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後記〉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索引》頁 1-8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65-372

10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全套共 301 冊收入乾隆時四庫館臣未見和乾隆以降至清末的書籍共 2000 種並盡量剔除《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燬書叢刊》已收入之書籍詳參羅琳〈《四庫未收書輯刊》前言〉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第 1輯冊 1頁 114-15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372-394

1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已訪得的書籍尚有百餘種因屬圖書館藏品而未及提供拍攝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緣起〉頁 15註 21)於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書成次年又著手開展補編工作《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是為成果此書共有 99 冊收書 219 種見《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編輯例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冊 1頁 2001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363-365

12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共 120 冊收入該館所藏有關宋至清各代的刻本及元明清三代的抄本稿本共 473種稱為《四部叢刊》之再續見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出版說明〉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 1冊頁 1

13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6)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收書 33 種皆來自中國各地圖書館珍藏的善本書籍參見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前言〉收各冊之頁 1-2其中叢部是為《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其原則是《續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等叢書所未收而天津圖書館獨家收藏的秘籍共收書 100種參《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編委員〈《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後記〉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冊 15書末

14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收入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宮廷藏書包括其他叢書中不易見到的清代各衙門辦事則例和南府與昇平署戲曲抄本全套共有731 冊收書 2700 種參楊新〈序《故宮珍本叢刊》〉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卷首頁 5-6及朱家溍〈序《故宮珍本叢刊》〉頁 12-14

15《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是《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纂計劃成果之一鑑於賡續《四庫全書》的大型叢刊陸續出版但它們只立足於國內所藏的古籍而流於海外的古本秘籍則有所忽略因此展開《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的編纂工作參《中國古籍海外珍本叢刊》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編纂緣起〉載於《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第 1冊頁 13

4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主保存了大量罕見的文獻此外又收入許多被《四庫全書》摒棄的書籍

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出版的空缺

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的參考資料然

而學界極少關注叢書中的女性史料以《四庫全書》為例只有李用中在一

九三四年發表〈《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一文探討有關《四庫全書》所收

的女性著作16近年劉美玲也發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

討〉一文17李劉二文雖以《四庫全書》「著錄」為範圍但亦關注到「存

目」「禁燬」書籍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女性著作本文試以幾種《四庫全書》

賡續叢書作為基本資料18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

作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作一覽表

叢書簡稱及

出版年份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仁孝皇后徐氏

《內訓》

薛濤李冶

《薛濤李冶詩集》

李清照

《漱玉詞》

《四庫全書》

(1782)

朱淑真

《斷腸詞》

《四部叢刊》

(1919)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1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頁 1-10 17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卷 2期(2003年9月)頁 13-30

18 《四庫全書》刊行之後的叢書浩如淵海因篇幅及身處地區所限本文只以香港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所藏叢書為範圍另外一些選輯《四庫全書》個別書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薈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四庫全書精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5)《四庫家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等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19 本文所指的「女性著作」是以個別女性作家的著述為主由男性學者編集的女性傳記婦科醫籍女學著述詩文選集等又或散見於不同著作中零碎的女性詩文雖然數量繁多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詳述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6: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4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主保存了大量罕見的文獻此外又收入許多被《四庫全書》摒棄的書籍

補充《四庫全書》問世以後出版的空缺

當中女性史料豐富實為現今研究中國女性史學者重要的參考資料然

而學界極少關注叢書中的女性史料以《四庫全書》為例只有李用中在一

九三四年發表〈《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一文探討有關《四庫全書》所收

的女性著作16近年劉美玲也發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

討〉一文17李劉二文雖以《四庫全書》「著錄」為範圍但亦關注到「存

目」「禁燬」書籍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女性著作本文試以幾種《四庫全書》

賡續叢書作為基本資料18整理及論述分散於經史子集各部中的女性著

作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作一覽表

叢書簡稱及

出版年份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仁孝皇后徐氏

《內訓》

薛濤李冶

《薛濤李冶詩集》

李清照

《漱玉詞》

《四庫全書》

(1782)

朱淑真

《斷腸詞》

《四部叢刊》

(1919)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1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頁 1-10 17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卷 2期(2003年9月)頁 13-30

18 《四庫全書》刊行之後的叢書浩如淵海因篇幅及身處地區所限本文只以香港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所藏叢書為範圍另外一些選輯《四庫全書》個別書籍的叢書如《四庫全書薈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四庫全書精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5)《四庫家藏》(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等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19 本文所指的「女性著作」是以個別女性作家的著述為主由男性學者編集的女性傳記婦科醫籍女學著述詩文選集等又或散見於不同著作中零碎的女性詩文雖然數量繁多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詳述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7: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1

《叢書集成初編》

(1935-1937)

楊皇后

《楊太后宮詞》

《四部備要》

(1936)

梁端

《 列 女 傳 校

注》

魚玄機

《魚玄機詩》

《北圖古籍珍

本》(1988)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續修四庫》

(1995)

王照圓

《列女傳補注》

湯漱玉

《玉臺畫史》

魚玄機

《唐女魚郎玄機詩》

柳是

《河東君尺牘》

《湖上草》

《我聞室賸稿》

湯瑤卿

《蓬室喁吟》

顧春

《天游閣集》

沈善寶

《名媛詩話》

李清照

《漱玉詞》

顧春

《東海漁歌》

陳端生

《再生緣全傳》

《四庫存目》

(1996)

仁孝皇后徐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書》

朱淑真

《斷腸詩集》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8: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4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龍輔

《女餘紅志》

鄒賽貞

《士齋詩集》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

《午夢堂詩鈔》

徐昭華

《徐都講詩》

華浣芳

《挹青軒稿》

陸鳳池

《梯仙閣餘課》

曹錫珪

《拂珠樓偶鈔》

陳珮

《閨房集》

季嫻

《閨秀集》

《圖書館文獻

珍本》(1996)

柳是

《柳如是詩文集》

《孤本秘籍叢

書》(1999)

歸懋儀

《繡餘近草》

《四庫禁燬》

(2000)

姚淑

《海棠居初集》

薄少君

《悼亡詩》

《四庫未收》

(2000)

徐媛

《絡緯吟》

吳綃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3

《嘯雪菴詩集》

高景芳

《紅雪軒稿》

方芳佩

《在璞堂吟稿》

張藻

《培遠堂詩集》

陳敬

《山舟紉蘭集》

《四庫存目

補編》(2001)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故宮珍本》

(2001)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內訓》

仁 孝 皇 后 徐 氏

《大明仁孝皇后

勸善書》

興獻太后蔣氏

《御製女訓》

哈圖善本彙

刊(2003)

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

從上表可見《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作

成初編》所收女性著作數量極少20而近年出版的幾部賡續《四庫全書》叢

20 《四庫全書》收入的女性著作包括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內訓》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15〈儒家類〉冊 709薛濤(768-831)李冶《薛濤李冶詩集》收入同上本〈集部〉261〈總集類〉冊 1332李清照(1081-約 1141)《漱玉詞》〈集部〉416〈詞曲類〉冊 1487朱淑真(活躍於 1095-1131)《斷腸詞》〈集部〉417〈詞曲類〉冊 1488案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頁 2-10)及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頁 19-28)二文已詳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0: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4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書卻收入不少女性著作尤以《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在數量上稱冠不但

史子兩部有收入女性著作集部所收亦廣其次是《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子部和集部的女性著作亦多其他叢書出版時間因在《續修四庫全書》和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之後編者不欲重複前者已收書籍在取捨之下數量

上雖不及兩書然其收入之女性著作因是前書未有收入也屬罕見珍貴之作

另外以四部分佈分析之除經部未有收入任何女性著作之外其他各部均見

女作家的足跡例如史部收入了清代王照圓(1763-)之《列女傳補注》是

注釋《列女傳》的傳記類史料子部涉獵範圍較廣包括宮廷女性所輯之女教

書女性所輯生活雜記及藝術類書籍集部所收著作數量最多除個別女性的

別集外更有女性詩詞的總集詞曲及詩文評論著作茲逐一分述如下

二史部所收女性著作

史部僅收入清代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八卷21王照圓字瑞玉婉佺

山東福山人郝懿行(1757-1825)妻22史稱她博涉經史擅文學長於訓

述《四庫全書》所收的女性著作本文不再重複又案李用中指出《四庫全書》收入晉代蘇蕙〈璿璣圖詩〉不過筆者只見集部有明代康萬民之《璿璣圖詩讀法》 (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8〈別集類〉冊 1063)《四部叢刊》未見收入任何女性著作《四部備要》史部輯入梁端《列女傳校注》(《四部備要》﹝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史部〉冊 105)集部又收魚玄機《魚玄機詩》(《四部備要》〈集部〉冊 459)《叢書集成初編》收入毛晉輯《二家宮詞》其中一卷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1100-1126 在位)楊皇后之《楊太后宮詞》(《《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冊 1787)

21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22 王照圓傳見趙爾巽(1844-192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卷 482〈列傳〉269 〈儒林〉3〈郝懿行〉頁 13245-13246另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 7〈清代〉1頁 244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Tu Lien-che ldquoHao I-hsing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pp 277-279 Harriet T Zurndorfer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pp 249-270 and ldquoWang Zhaoyuan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1: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5

詁故曾註釋《詩說》《列仙傳校正》《夢書》等著作23《列女傳補

注》刊於嘉慶十七年(1812)《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為嘉慶刻後印本書前

有光緒八年(1882)上諭奏摺臧庸(1767-1811)及馬瑞辰(1777-1853)

《列女傳補注》以劉向(前 77-前 6)《列女傳》為本每傳之後加上注

文序稱此書刊行以前有曹大家(班昭約 49-約 120)綦母邃虞貞節三家

注但皆不傳明代雖有黃省曾(1490-1540)《列女傳》本及仇英(約 1494-

約 1552)繪圖本然皆無注故王氏撰此書以曹大家注為主而兼采綦母

邃虞貞節之義補前人之不足24

此書刊行之後女性校注《列女傳》之作品陸續出現如王照圓兒子郝文

虎女兒郝文則覆校之《列女傳補注敍錄》一卷王紹蘭(1760-1835)《列

女傳補注正譌》一卷蕭道管《列女傳集注》梁端《列女傳校注》等皆為

女性補注《列女傳》之著作25可見王照圓之《列女傳補注》對日後女性從事

詮釋《列女傳》的工作具有開創性之意義

三子部所收女性規範與藝術著作

子部收入幾部明代宮廷女訓明代帝后十分重視女教太祖(朱元璋

1328-13981368-1398 在位)即位之初即欲立綱紀嚴內教洪武元年

(1368)下令翰林學士朱升編纂《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

知所持守」26往後由皇后所編的女教書相繼出現《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

入明成祖(朱棣1360-14241403-1424-在位)皇后徐氏的《大明仁孝皇后勸

23 《詩說》今不見《列仙傳校正本》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民國七年﹝1918﹞本)冊 98《夢書》現存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本冊 82和《諸子集成補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影印《龍溪精舍叢書》校刊本冊 7

24 臧庸〈《列女傳補注》序〉載王照圓《列女傳補注》頁 661 及馬端辰〈《列女傳補注》序〉載同上頁 663

25 參「《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26 張廷玉(1672-1755)《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序言〉頁 3503卷 136〈列傳〉第 24〈朱升〉頁 3929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2: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4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善書》(以下稱《勸善書》)27此外《故宮珍本叢刊》又收入徐氏之《大

明仁孝皇后內訓》(以下稱《內訓》)《勸善書》28和明世宗(朱厚熜

1507-15661522-1566 在位)生母興獻太后蔣氏(-1539)編著的《御製女

訓》29

仁孝皇后徐氏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山武寧王徐達(1332-1385)

長女史載她幼貞靜好讀書人稱「女諸生」著作頗盛30《內訓》一書

成於永樂三年(1405)書前有仁孝皇后的序言全書主要是記述太祖孝慈高

皇后(1332-1382)之垂訓31此外女教書之不足亦是此書的撰寫原因

男子八歲而入小學女子十年而聽姆教小學之書無傳晦菴朱子(朱熹

1137-1200)爰編輯成書為小學之教者始有所入獨女教未有全書世惟

取范曄(398-445)《後漢書》曹大家《女誡》為訓恒病其略有所謂《女

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近世始有女教之書盛行大要撮〈曲禮〉

〈內則〉之言與〈周南〉〈召南〉之小序及傳記而為之32

由於當時的女教書並未完備因此徐氏採集高皇后的「卓言」輯成是書全

書分為〈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

〈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範〉〈事父母〉

〈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

27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子部〉〈雜家類〉冊 120

28 同上《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4《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同上本〈子部〉〈雜家類〉冊 474

29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類〉冊 345 30 仁孝皇后傳見張廷玉《明史》卷 113〈列傳〉第 1〈后妃〉1〈仁孝徐皇后〉頁

3509除《內訓》及《勸善書》外仁孝皇后尚有《文皇后詩》一卷《高皇后傳》一卷《貞烈事實》一卷等今皆不傳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明〉頁 406Lee Hui-shu ldquoEmpress X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678-681

31 《明史藝文志》稱太祖高皇后撰有《內訓》一卷然未有記錄仁孝皇后徐氏的《內訓》事實上此處所指的高皇后《內訓》實為仁孝皇后徐氏所編的《內訓》因為全書主要記述高皇后之垂訓故有此誤稱參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收入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32 仁孝皇后徐氏〈《內訓》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內訓》頁 40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3: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7

下〉〈待外戚〉十二篇萬曆八年(1580)神宗(朱翊鈞1563-1620

1573-1620在位)命王相為此書箋注現輯入之版本為箋注本33

仁孝皇后曾撰《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三卷《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

神僧名經》四卷《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二卷等佛教書籍34可見她

生前信奉佛教相信因果報應之說並重視道德教育《勸善書》是講述道德

規範的書籍內容「採三教聖賢勸善懲惡之言類編為書舉言以提其要因

事以著其實」35全書共二十卷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嘉言〉集

儒釋道三教聖賢之語第二部分為〈感應〉記因果故事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及《故宮珍本叢刊》同時收入《勸善書》書前均

有仁孝皇后於永樂三年(1405)的自序書末也載有她兒子朱高熾(仁宗

1368-14251425 年在位)朱高煦朱高燧及臣下丘福(1343-1409)胡廣

(1370-1418)於永樂五年的後序兩部叢書所收版本似是相同然《四庫全

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圖書館藏永樂五年內府刻本影印版面若干處模糊且自

序缺第一頁後序缺第三四頁(即朱高煦後序)《故宮珍本叢刊》則是故

宮博物院所藏珍本版面清晰序言全備

據《明史藝文志》所記仁孝皇后以後明代后妃所著女教書還有興獻

太后蔣氏的《女訓》及神宗生母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一卷及《內則詩》一

卷36然慈聖太后李氏的《女鑑》及《內則詩》未有收入任何叢書蔣氏的

《御製女訓》(下稱《女訓》)則收入《故宮珍本叢刊》之中

33 神宗萬曆八年(1580)命王相箋註將徐皇后《內訓》與班昭《女誡》合刻令諸保傅母朝夕講於宮闈後天啟四年(1624)多文堂又將《女誡》《內訓》宋若昭《女論語》王節婦劉氏《女範捷錄》刊印合輯成為《閨閣女四書》事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139陽清海《中國叢書廣錄》頁 658又參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頁 76-79108-112155-156235-236

34 有關徐氏之佛經著作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38《佛說五十三佛大因緣經》和《夢感佛說第一稀有大功德經》皆不存惟香港大學善本書室藏有永樂十五年(1417)《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一書

35 仁孝皇后徐氏〈《勸善書》序〉載氏編《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頁 92 36 張廷玉《明史》卷 96〈志〉第 72〈藝文〉1〈經類〉10〈小學類〉頁

2373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4: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4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興獻太后蔣氏大興(今北京)人父蔣斆明睿宗(朱祐杬1476-

1519)妃世宗生母世宗即位後奉迎宮中改稱興獻太后興國太后37

《御製女訓》書前有世宗嘉靖九年(1530)序署名純一道人正德三年

(1508)序及蔣氏自序全書分為〈閨訓〉〈修德〉〈受命〉〈夫

婦〉〈孝舅姑〉〈敬夫〉〈愛妾〉〈慈幼〉〈妊子〉〈教子〉

〈慎靜〉〈節儉〉十二篇

從成祖徐皇后記高皇后之嘉言教誨而成《內訓》到蔣太后編《女訓》親

授媳婦張皇后(-1537)38可見明代宮廷對后妃的教導代代相傳且甚為嚴

謹這些女教書不但成為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在明代帝后的大力推崇之下

民間的女教書也大大增加使庶民婦女無不受到影響39

除女教書之外子部雜家類有元代龍輔《女紅餘志》二卷《四庫全書存

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40

龍輔武康常陽之妻史稱她性夷淡善屬文因家中收藏許多異書故在閒

暇時從書中撰取「當意者」編成四十卷取名《女紅餘志》及後手錄其中

最佳者(占原稿的四十分之一)分上下兩卷附以詩選而成此書卷首有龍

輔自序41「女紅」是古代女性治家的技能主要是織布裁衣飲食等家

務龍氏將是書取名《女紅餘志》顯然是閒餘看書的隨筆或記錄生活瑣

37 同上卷 115〈列傳〉第 3〈睿宗興獻皇帝獻皇后〉頁 3553及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明〉頁 430

38 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序〉載氏編《御製女訓》頁 276 39 女子教育源於先秦時期原為宮廷之學當時稱為「婦學」「婦學」一詞初見於《周

禮》賈公彥疏云「九嬪掌婦學之法」(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57﹞卷 1〈天官家宰〉第 1頁 40)原為九嬪教授宮廷女子侍夫之法後成為一般女子閨閫教育的重要環節漢代劉向《列女傳》及班昭《女誡》出現之後成為了女教書的經典與此有關的著作層出不窮參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53-55及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 卷 2 期(2004 年5 月)頁 61-65唐宋以後女教書逐漸普及化明代以來女教書用辭通俗易明並配上圖畫使鄉村婦女亦能知曉加上帝后之提倡使女教書廣泛流傳於民間論者謂明代以後女性嚴守婦道重視貞節不無道理有關女教書之發展及明代以後普及化的原因詳參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期(1994 年3月)頁 72-75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第三章第二節〈傳記體女教書的編輯〉頁 195-196

40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雜家類〉冊 120 41 常陽〈《女餘紅志》小引〉載入龍輔《女餘紅志》頁 17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5: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49

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女紅餘志》所錄「不著出典又無一語為

諸書所經見」下卷為龍輔小作皆「淺弱不足採錄」42

子部藝術類見湯漱玉《玉臺畫史》五卷是編集歷代女畫家事蹟的著作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

本43湯漱玉字德媛浙江錢塘人汪遠孫(1789-1835)繼妻史稱她性愛

六法古今宮閨善畫者俱能鑑別精審44據稱《玉臺畫史》是仿厲鶚(1692-

1752)《玉臺書史》義例別為一編45書前有胡敬序(1769-1845)全書五

卷卷一〈宮掖〉卷二〈名媛〉上卷三〈名媛〉下卷四〈姬侍〉卷五

〈名妓〉書後又有〈別錄〉一卷

四集部所收女性別集和總集

《四庫全書》集部只收入薛濤李冶李清照朱淑真四位唐宋之際的女

詩詞家別集至於宋明以後以至《四庫全書》纂修時面世的女性的著作卻有

所忽略當代賡續《四庫全書》之叢書則補充了有關的空白

1集部別集類

《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收入唐代女道士魚玄機(842-872)的《唐女

郎魚玄機詩》46魚玄機本名幼微字蕙蘭陝西長安人本為李億妾為

李妻所不容而出為女冠後因妒殺婢被處死47她雖被冠上污名但其詩詞作

42 永瑢(1744-1790)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 年)卷 131〈子部〉〈雜家類存目〉8頁 1117

43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冊 1084 44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7〈志〉122〈藝文〉3〈子部〉〈藝術類〉頁 4352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5)卷 7頁 454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0

45 胡敬〈《玉臺畫史》序〉收入湯漱玉《玉臺畫史》頁 339 46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47 魚玄機生平最早見於皇甫枚《三水小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卷下頁 56-58後人之研究又見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唐代〉頁 30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頁 152-163梁超然〈魚玄機考略〉《西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 年 3 期(1997 年9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6: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5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品卻為後世所稱頌獲後人採集而成個人專集《續修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是

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書前有壽鳳書題字黃丕烈(1763-

1825)作〈唐女道士魚元(玄)機小影〉及陳文述(1771-1843)於道光元年

(1821)之題跋卷後說明此書初得於明代項子協及得到朱承爵印鑒書後附

有清代二十多家題辭當中還包括曹貞秀歸懋儀等女性作家的題跋

朱淑真《斷腸詩集》十卷《後集》八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

本東洋文庫藏同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48朱淑眞浙江海寧人自號幽

棲居士生於官宦之家性聰慧喜詩詞書畫成長後父母主婚嫁為市井民

家妻夫婦不合憂鬱而終父母在她死後將她的作品稿件付之一炬49現

存朱淑真之詩詞皆由魏端禮所輯此版本書前有康熙元年(1662)魏端禮

〈《朱淑真詩集》序〉50並附有《百川通志》田藝蘅《詩女史》鍾惺

(1574-1625)《名媛詩歸》等有關朱淑真之記事

隨著晚明以後江南地區的富裕出版事業繁盛女性作家群體相繼出現

晚明時吳江葉氏(沈宜修﹝1590-1635﹞葉小鸞﹝1616-1632﹞等)嘉興黃

氏(沈紉蘭黃媛介等)紹興祁氏(商景蘭商景徽等)嘉定侯氏(夏淑

吉姚媯俞等)桐城方氏(方如耀方維儀等)等女性詩群分庭抗禮51清

代又見「蕉園詩社」「清溪詩社」等女性詩社出現她們互相酬唱作品日

多形成一股才女文化52部分男性學人更鼓勵女性創作清初錢謙益(1582-

月)頁 18-19Jennifer Carpenter ldquoXu Xuanj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66-76

48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0 49 朱淑真生平之研究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2-46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頁 61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頁 1-57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期(2002 年9月)頁 18-23Sophie Volpp ldquoZhu Shu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00-106

50 魏端禮〈《朱淑真詩集》序〉載入朱淑真《斷腸詩集》頁 220 51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7卷 3期(2005年 9月)頁 18-19 52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才女文化崛起有關研究參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59-65又見此書中譯本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頁 62-68再參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鍾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7: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1

1664)吳偉業(1609-1672)毛奇齡(1623-1716)等獎掖女詩人清中期

以後袁枚(1716-1798)陳文述(1771-1843)等招收女弟子53可見明清之

際女性文學活動之鼎盛集部別集類收入大量明清時期的女性別集並可概

括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獲得開明丈夫的鼓勵及支持使女性詩文得以付梓刊印54徐媛

《絡緯吟》高景芳《紅雪軒稿》陳珮《閨房集》和陳敬《山舟紉蘭集》均

是得丈夫鼓勵而刊印的女性著作

徐媛《絡緯吟》十二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55徐媛字小

淑蘇州人徐時達女范允臨(1558-1641)妻據其夫所記述徐氏自幼

多病其父母憐愛之而不欲苦以書史銘槧之務少長雖曾從女師受書但輒以

病廢然而徐氏天生聰慧剪綵刺繡不習而能閒寥之時取唐人韻語倣

效成詠常與陸卿子唱和時稱「吳門二大家」其詩因不欲示人而藏之篋

笥後得夫婿鼓勵而刊印成書56范序之後又有董斯張(1586-1628)〈徐姊

范夫人詩序〉徐洌〈《絡緯吟》題辭〉此書內容皆為閨中抒懷和酬唱之

作分為〈賦〉〈楚辭〉〈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

排〉〈七言排〉〈五言絕〉〈七言絕〉〈序〉〈傳〉〈頌〉

〈誄〉〈悼詞〉〈祀文〉〈祭文〉〈尺牘〉共十二卷

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第二章〈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頁 5-171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第一章〈明清婦女觀的漸變與才女文化的繁榮〉頁 50-65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5)頁 10-41

53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54-90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頁 26-34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76197

54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p 315

55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16冊 56 范允臨〈《絡緯吟》小引〉載徐媛《絡緯吟》頁 298-299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 第 3 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列女〉頁 380Mary Ellen ldquoXu Y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57-265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8: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5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高景芳《紅雪軒稿》六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57高景芳字遠芬漢軍正紅旗人浙閩總督高琦女江寧張

宗仁妻58性聰慧幼時母親親授詩書組紃之餘常端坐誦讀工駢體文兼

善詞59出嫁後常與丈夫互相唱和後得病病間竟成稿六卷是為「二十年

繡餘病後之緒言」60全書六卷卷一為賦三十六篇文一篇卷二至五皆為

詩共四百四十四首卷六為詞七十五首書前有丈夫張宗仁序弟高欽序及

高景芳自序書後又有弟高鈺高鎔題跋

陳珮《閨房集》一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61陳珮字懷玉揚州天長人太守陳于豫之女江都諸生江昱之妻卒

於雍正六年(1728)年僅二十二歲生前與娣姒程氏互相酬唱然程氏先

卒陳珮有感昔多名媛詩卻多散沒故希望與程氏之作合為一輯可惜願望未

成早逝62江昱在陳氏死後為她編集《閨房集》和《雪香詞》現只存《閨

房集》63書前有徐德音序書末〈附錄〉載唐建中〈江賓谷元配陳孺人

傳〉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夫人誄〉丈夫江昱〈亡妻陳君墓碣〉及徐德

音方敷易慕昭方青梁瑛(1707-1795)諸名媛的挽詩

陳敬《山舟紉蘭集》二卷周厚坤周厚堉周厚培校訂《四庫未收書

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64陳敬字端亭號髻儒江蘇婁縣

人陳虞在女周忠炘妻除工詩詞外又能寫花卉翎毛序云「少君頗好

吟詠處室時所著有《繡餘雜詠》于歸後有《山舟紉蘭集》《倡隨

集》」可見陳氏著作頗豐65陳氏病亡之後丈夫將其所著《山舟紉蘭

57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8輯 28冊 5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7頁 499 Wong Yin Lee ldquoGao Jingfa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46-47

59 高欽〈《紅雪軒稿》敘語〉載高景芳《紅雪軒稿》頁 5 60 張宗仁〈《紅雪軒稿》序文〉載同上頁 3 61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頁 280 62 方求愉〈江賓谷元配陳孺人傳〉載陳珮《閨房集》頁 238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87

63 江昱〈亡妻陳君墓碣〉載陳珮《閨房集》頁 239 64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1冊 65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載陳敬《山舟紉蘭集》頁 471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69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594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1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3

集》《繡餘雜詠》《倡隨集》交由兄長周起士選訂然而起士認為「閨

閣著述不必誇多故所選甚少」因此《繡餘》《倡隨》二集皆不能成

編而附刻於《紉蘭集》中66因此《山舟紉蘭集》是陳氏僅存著作亦是其著

作之精華

第二類是附於男性(或為丈夫兒子父親師長)別集的女性別集67

如薄少君(-1626)《嫠泣集》葉燮(1627-1703)輯母姊著作《午夢堂詩

鈔》姚淑《海棠居初集》華浣芳(-1717)《挹青軒稿》陸鳳池《梯仙

閣餘課》及其女兒曹鍚珪的《拂珠樓偶鈔》徐昭華《徐都講詩》湯瑤卿

《蓬室喁吟》皆是此類

薄少君《嫠泣集》一卷收入〈悼亡詩〉百首附於丈夫沈承《即山集》

後68薄少君字西真長洲人太倉沈承妻沈承早歿少君作〈悼亡

詩〉不食而卒69《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由毛孺

初(毛一鷺1604進士)點校

《午夢堂詩鈔》三種三卷葉燮(1627-1703)輯收入母親沈宜修《鸝吹

集》一卷長姊葉紈紈(1610-1632)《愁言》一卷及三姊葉小鸞《返生香》

一卷附於葉氏《已畦集》之末70書前有崇禎十二年(1639)曹學佺撰

(1571-1664)〈《午夢堂集》舊序〉一篇又有葉燮撰〈述略〉三篇記述

母姊三人生平

66 周忠炘〈《山舟紉蘭集》序〉頁 472 67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5-316 68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毛一鷺 1604 進士)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部〉冊41

69 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80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204Shuen Fulin ldquoBo Xiaoju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18-221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書院2003)第一章第三節〈薄少君の伝について〉頁 11-24

70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0: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5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沈宜修字宛君吳江人山東副使沈珫女葉紹袁(1589-1648)妻71

除《鸝吹集》外尚有《伊人思》一卷輯閨秀詩文72長女葉紈紈字昭

齊適袁了凡(袁黃1533-1606)之孫然兩人有「天壤之憾」抑鬱而

卒卒年二十七遺有《愁言》一卷一名《芳雪軒遺集》言所志73三女葉

小鸞字瓊章幼而聰慧初學詩詞即卓然成家許昆山張立平為妻未嫁而

卒年僅十七歲遺下《返生香》一卷又名《疎香閣遺集》74《四庫全書

存目叢書》收入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本以上三書又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

之中75

姚淑《海棠居初集》一卷劉承幹校附於丈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

《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

本76姚淑字仲淑自號鍾山秀才江蘇江寧人西蜀李長祥妻能詩畫77《海棠居初集》共收錄詩九十八首

華浣芳《挹青軒稿》三卷華麟瑞校附於丈夫張榮《空明子詩文集》之

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

71 沈宜修傳見葉紹袁〈亡室沈安人傳〉收入《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頁

225-229又參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1頁 112-115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頁 14Chu Tiliu ldquoShen Yixiu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68-278

72 《伊人思》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537-590 73 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葉紈紈生平又參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7-188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Chu Tiliu ldquoYe Wanw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79-281

74 葉小鸞生平見葉燮〈《午夢堂詩鈔》述略〉載於氏編《午夢堂詩鈔》頁 397-398曹溶《明人小傳》〈列女〉頁 38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6〈明代〉2頁 186-187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頁 14 Chu Tiliu ldquoYe Xialua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266 282-284

75 沈宜修《鸝吹集》收入葉紹袁《午夢堂集》頁 17-225葉紈紈《愁言》頁 239-289葉小鸞《返生香》頁 299-381

76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冊 11

77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19曹溶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9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39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9)〈列女卷〉頁 15525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1: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5

附刻本78華浣芳江蘇長洲人華亭張榮妾嫁後得丈夫教以詩詞造詣益

進年僅二十三歲產亡丈夫刊其遺詩編為〈詩稿〉〈詩餘〉〈自怡

錄〉三卷79書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張榮撰〈《挹青軒稿》小序〉書

末又有〈《挹青軒稿》書後〉一篇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一卷附載於丈夫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

詩集》後成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

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刻本80陸鳳池字元宵自號秀林山人江蘇浦青人閩

縣知縣陸祖彬女兵科給事中曹一士妻陸氏少從族叔祖受四子書《毛

詩》兄長陸錫山教以詩然而鳳池母親並不鼓勵她創作詩文錫山慨嘆道

「何時償盡金針債不與他人作嫁衣」嫁後間有所作但不敢忘母訓81鳳

池死後曹一士將其詩文五十五首詩餘十一首刊刻成《梯仙閣餘課》一

卷書前有康熙年間儲大文(1665-1743)陳鵬年袁焦熹(1660-1725)及

曹一士序書後有乾隆十三年(1748)兒子曹錫黼跋

曹錫珪《拂珠樓偶鈔》二卷附於《梯仙閣餘課》之後82曹錫珪初名

榛齡字采蘩自號半涇女史曹一士長女知縣葉承默妻83《拂珠樓偶

鈔》成於雍正二年(1724)王芸校前有雍正四十九年陳以剛序乾隆十三

年(1748)葉承默題辭全書分為兩卷卷上為古今體詩四十五首下卷為古

今體詩于十八首書末有董雪暉王芸跋

徐昭華《徐都講詩》一卷毛奇齡編汪煜姚淙校附於毛奇齡《西河

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

本84徐昭華字伊璧一字蘭癡浙江上虞人徵士徐咸清女諸生駱加采

7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67 79 張榮〈《挹青軒稿》小序〉載華浣芳《挹青軒稿》頁 441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9

80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275

81 曹一士〈《梯仙閣餘課》序〉收入《《梯仙閣餘課》頁 416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61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201

82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1678-1736)《四焉齋詩集》頁 423-435 8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4頁 20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9

84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 〈別集類〉冊 251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2: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5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妻母親商景徽與姊景蘭俱以詩名昭華幼承母教詩亦名噪一時工楷隸

善丹青毛奇齡女弟子有「都講」之名意即毛奇齡女弟子之中詩才最高

者85《徐都講詩》書前有毛奇齡序一篇

湯瑤卿《蓬室喁吟》一卷附於丈夫張琦(1764-1833)《宛鄰集》卷七

之中86湯瑤卿江蘇陽湖人湯修業女為清代陽湖張氏四姊妹(張糸習

英張糸冊英張綸英﹝1795-1824﹞和張紈英)和醫家張曜孫(1807-)母

親87

第三類是獲得男性學人賞識給予校閱刊印或經後人編集之女性別

集88鄒賽貞《土齋詩集》柳是(1617-1664)的詩文作品吳綃《嘯雪菴詩

集》方芳佩(1728-1808)《在璞堂吟稿》張藻《培遠堂詩集》歸懋儀

《繡餘近草》顧太清(1799-1877)《天游閣集》俱是此類

鄒賽貞《士齋詩集》三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89鄒賽貞號士齋當塗人贈監察禦史鄒謙

之女國子監延丞濮琰妻翰林院編修濮韶之母90《士齋詩集》由傅希準倡

議刊印91書前有女婿費宏序卷一為五言絕句卷二是五言律句卷三是

記行狀祭文若干篇

8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3〈清代〉頁 473-498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379-402Chung Huiling ldquoXu Zhaohuardquo S M Kwan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86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486)卷 7頁208-209

87 張琦〈亡室湯孺人行略〉載入氏著《宛鄰集》 卷 6頁 203-204又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6〈清代〉10頁 641S K Chang and J C Yang ldquoChang Chrsquo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25-26Susan Man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orthcoming)

88 Clara Wing-chung Ho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pp 316-317

89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冊 60 90 張廷玉等《明史》卷 99〈志〉第 75〈藝文〉4〈集類〉〈別集類〉頁

2493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5〈明代〉2189-190曹溶(1613-1685)輯《明人小傳》〈列女〉頁 372Norman Kutcher ldquoZou Saizhen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168-170

91 費宏〈《士齋詩集》序〉載於鄒賽貞《士齋詩集》頁 9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3: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7

柳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改名是字如是蘼蕪號河東君我

聞居士浙江嘉興人錢謙益妾錢謙益病故後柳是因族人所迫自縊而

亡年四十七 92她的著作包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尺牘》

《紅豆村莊雜錄》《東山酬唱集》《我聞室鴛鴦樓詞》等著作甚豐93

《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之《河東君尺牘》《湖上

草》和《我聞室賸稿》94《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所收《柳如

是詩文集》是谷之輝據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戊寅草》《湖上草》《柳如

是尺牘》三種重印而成95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有〈附編〉二種其一

是《東山酬唱集》二卷為柳錢與友儕唱和之詩集其二是輯自《牧齋初學

集》《牧齋有學集》《柳如是詩》(鄒漪﹝1615-﹞輯)中柳氏之詩文補

遺還有〈附錄〉收集柳氏傳記及雜記資料96兩套叢書或有重複然亦有不

同之處例如《續修四庫全書》所用版本較早又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

文獻珍本匯刊》未有輯入由袁瑛輯錄之《我聞室賸稿》而谷之輝稱《中國

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收入之《戊寅草》載有陳子龍(1608-

1647)序此序於陳氏的《陳忠裕公全集》《安雅堂稿》所未見故極具價

值可見兩部叢書可互為補足

92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47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赫治清〈柳如是〉載《清代人物傳稿》上編六卷(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 225-232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頁 278-311Fang Chao-ying ldquoLiu Shih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529-530Marsha Weidner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pp 99-102 182 226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50-357He Ling-xiu ldquoLiu Shirdquo Herbert Huey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46-149

9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2〈清代〉6頁 430-434 94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391

9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集部〉不分冊

96 谷之輝〈《柳如是詩文集》前言〉載於柳是著谷之輝輯《柳如是詩文集》頁 3-7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4: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5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吳綃《嘯雪菴詩集》一卷《題詠》一卷《新集》一卷《題詠二集》

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97吳綃字素公又字冰

仙號片霞江蘇長洲人常熟進士許瑤妻工詩畫兼精絲竹時人稱

「吳中閨秀徐小洲(徐媛)能詩文端容(文俶1595-1634)善畫一時有

盛譽惟夫人兼此二長謂過之也」98吳綃《嘯雪菴詩集》書前有錢謙益

陳焯李瀅胡文學序又有黃中瑄梁溪鄒小引跋語四篇及吳氏自序題

詠二集附葉襄小引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一卷《續集》一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

隆刻本99方芳佩字芷齋號懷蓼浙江錢塘人方宜照女巡撫汪新妻初

受業於胡且安後得翁照杭世駿(1696-1773)賞識將其詩集付梓刊印

所以吟稿題為「江陰翁霽堂徵君仁和杭堇太史仝監定」100書前有徐德

音王鳴盛(1722-1798)杭世駿翁照等序又有金志章王鳴盛洪

簡陳崧王昶(1725-1806)錢大昕(1728-1804)等題辭共十一篇書末

見父親方宜照後序《續集》書前有陳兆崙孫灝朱樟朱佩蓮胡莘隆等

張藻《培遠堂詩集》四卷《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1張藻

字于湘江蘇長洲人印江知縣張之頊女鎮洋畢禮妻畢沅(1730-1797)

之母張藻母親顧若憲著有《挹翠閣集》與林以寧齊名張藻自幼承母教

能詩102《培遠堂詩集》書前有王昶嚴長明序袁枚禇廷璋汪端光張

郝元題詞

97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7輯 23冊 98 葉襄〈《嘯雪菴詩集》序〉收入吳綃《嘯雪菴詩集》頁 114吳綃生平事參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1頁 6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15656 Ellen Widmer and Paula Varsano ldquoWu Xi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375-382

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0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5頁 273-275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7〈清代〉1頁 223 101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 20冊 102 王昶〈《培遠堂詩集》序〉載入張藻《培遠堂詩集》頁 650又參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3頁 17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07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4〈清代〉8頁 532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5: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59

歸懋儀《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103

歸懋儀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上海李學璜妻其母李心敬

字一銘亦工詩詞歸懋儀是袁枚女弟子104擅詩畫書法曾往來江浙間為閨

塾師105《清史稿》稱其著作有《繡餘小草》一卷(案王韜﹝1828-1897﹞《瀛

壖雜志》稱為《繡餘吟草》)106其他著作尚有《繡餘續草》五卷 《繡餘再

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繡餘五續草》不

分卷《聽雪詞》一卷《繡餘餘草尺牘詩餘》不分卷《二餘草》一卷107

惟上列歸懋儀之著作中未見《繡餘近草》一項筆者推斷《繡餘近草》之前

已有《繡餘草》《繡餘近草》是之後的著作而《繡餘續草》是整理《繡餘

近草》之作

首先陶澍序道光八年(1828)刊行五卷版本《繡餘續草》云「所著

《繡餘草》《聽雪詞》皆有刻本茲所見《繡餘近草》其續著也」108

《繡餘近草》即是《繡餘草》和《聽雪詞》之後的著作其次胡文楷記歸氏

103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 〈集部〉冊 15 104 袁枚曾廣收女弟子更為她們編纂詩集後由汪穀付梓(汪穀〈《隨園女弟子詩集》序〉載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頁 1)詩集輯入席佩蘭孫雲鳳金逸駱騎蘭張玉珍廖錦雲等共二十位女弟子之詩其他未有詩文收入詩集的女弟子簡介詳見〈隨園女弟子姓氏譜〉收入袁枚《袁枚全集》冊 8〈附錄〉4〈隨園軼事〉頁 103-104

105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784-785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卷 6頁 317-318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782-15783Anthony C Yu ldquoGui Maoyi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92-495

106 趙爾巽《清史稿》卷 148〈志〉123 〈藝文〉4〈集部別集類〉頁 4399王韜《瀛壖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卷 4頁 68案王韜記歸懋儀著作有《繡餘吟草》《續草》《三草》《聽雪詞》不見有《繡餘近草》一書(參同上)

107 除《繡餘續草》《繡餘五續草》和《聽雪詞》外其餘著作皆不傳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有道光十二年 (1832)《繡餘續草》刻本並將之放於網上見該館與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聯合製作的「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胡文楷稱上海圖書館藏有《繡餘五續草》稿本《聽雪詞》則收入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一集詳參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20〈清代〉14頁 785

108 陶澍〈《繡餘續草》序〉收於歸懋儀《繡餘續草》(道光十二年 ﹝1832﹞刻本)頁 1上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6: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6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109而據《繡餘近草》書前及書後所記「嘉

慶十四年(1809)冬月四日虎觀邦燮拜讀於延月舫」「歲辛末(嘉慶十六

年)九秋海昌杳人和讀於吳門寓」110「嘉慶十有三年(1808)歲在戊辰秋八

月香巖桂(許兆桂)點定於金陵城之西樓」「庚午(嘉慶十五年1810)仲

夏子山蕭掄拜讀於吳門寓齋」「辛末春抄勗齋汪進拜讀於吳門之松鶴旅舍時

歡送還回以記之」「嘉慶二十年(1815)歲次乙亥虎邱樵者誦於味無味齋之

西窻」等語111可見《繡餘近草》早在嘉慶十三年至二十年間在文士間互相

傳閱故其書成年份應在嘉慶十三或以前

從內容觀之《繡餘近草》所收詩與《繡餘續草》略有重複例如置於

《繡餘近草》第一二首之〈題虢國夫人早朝圖〉〈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

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112皆列入《繡餘續草》卷二113由此可

知《繡餘近草》和《繡餘續草》互有關連而且《繡餘近草》無序只有文

士閱後之題跋不似一般刊本因此《繡餘近草》可能是後來《繡餘續草》

從未出版之初稿114

顧太清《天游閣集》五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

雨樓鉛印本115顧春又名西林春字子春號太清又號雲槎外史本姓西

林覺羅氏後經變故養於顧氏選為貝勒奕繪(1799-1838)妾116據冒廣

109 胡文楷於《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4 稱歸懋儀著作中有《繡餘續草》一卷刊於道光三年(1823)與《聽雪詞》同年刊印(頁 785)接著又於頁 785 稱有《繡餘續草》五卷刊於道光八年兩者卷數不同書名重複筆者推斷現存於哈佛大學的道光十二年刊《繡餘續草》五卷本即《歷代婦女著作考》頁 785 所說的道光八年刊本只有一卷之《繡餘續草》或為胡氏之筆誤實為陶澍所說的《繡餘草》亦即王韜提到的《繡餘吟草》和《清史稿》記的《繡餘小草》

110 歸懋儀《繡餘近草》頁 232 111 同上頁 245 112 歸懋儀《繡餘近草》〈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233〈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233

113 同上《繡餘續草》卷 2〈題虢國夫人早朝圖〉頁 14 下〈喻少蘭供奉見儀前詩即作圖見贈雲於海棠花下為之占誌謝〉頁 15上

114 此《繡餘近草》稿本輾轉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由孫昉思購得詳見書後題跋頁 245-24 8

115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冊 1529 11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0-801趙伯陶〈太清〉收入載《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3-358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卷 1期(1996 年 3月)頁 29-67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 期(2004 年7 月)頁 115-120Fang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7: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1

生(1873-1959)稱宣統元年(1909)陳毅(1901-1972)從廠肆地攤購得顧

春詩五卷闕第四卷詞四卷闕第二卷117現《續修四庫全書》版本存有五

卷蓋因冒廣生校此書時見卷五詩數量特多所以析為二卷以符原數118書

末〈詩補〉附況周頤(1859-1926)〈蘭雲菱寢樓筆記一則〉及〈浪淘沙〉四

2集部總集及詩文評類

除個別的女性別集外明清時期學者陸續編纂女詩人選集119《四庫全

書》賡續叢書中集部亦輯入此類選集如《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收鍾惺《名

媛詩歸》田藝蘅《詩女史》120《續修四庫全書》收蔡殿齊《國朝閨閣詩

鈔》梁章鉅(1775-1849)《閩川閨秀詩話》等男性學人所編女作家選集121至於由女性編集的詩詞總集及詩文評類則有季嫻《閨房集》和沈善寶《名

媛詩話》

季嫻《閨秀集》二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122季嫻字靜姎一字扆號元衣女子江蘇泰興人李長昂妻123

Chao-ying ldquoI-huirdquo in Arthur W Hummel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pp 386-387Zhang Juling ldquoGu Taiqingrdquo S M Kwan trans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552-545 David Mccraw Grace S Fong amp Irving Yucheng Lo ldquoGu Taiqi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89-600

117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18 顧春《天游閣集》卷 4冒廣生案語頁 335 119 明清時代出現的女詩人選集及其編纂情況詳參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vol 5 no 2 (1992) pp 123-148又見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 期(1994 年7 月)頁 30-45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頁 118-153

120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121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1705

122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總集類〉冊 414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8: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6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閨秀集》全書共兩卷上卷計有樂府四言古詩三章共二人五言古詩三十

章共十五人七言古詩二十八章共十六人五言排律十二章共八人下卷有五

言律詩七十五章共三十四人七言律詩四十四章共二十五人五言絕句四十五

章共二十五人六言絕句三章共三人七言絕句八十四章共三十九人詩餘一

卷共二十七調凡八人書首有季嫻自序選例其自序云

夫女子何不幸而錦泊米鹽才湮鍼線偶效簪花詠絮而腐儒瞠目相禁止

曰『閨中人閨中人也』即有良姝自拔常格亦鳳毛麟角每希覯

見見或湮沒不傳者多矣124

可見季氏有感於女性創作受到阻礙而撰寫是書內容方面亦盡量選取明代閨閣

詩又收入一些值得鑑賞而乏譏彈成聲的詞曲〈詩餘〉部份則是一些頗未經

見又或「秘之帳中未付梨棗或殺青已久湮沒勿傳者」125經同人搜集郵

寄之詩詞而對於宮閨名媛之詩因詞甚俚惡所以將千首帙成數寸所收止

一二可見此書選例頗為嚴謹

沈善寶《名媛詩話》十二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

緒鴻雪樓刻本126沈善寶字湘佩浙江錢塘人州判沈學琳女知府武淩雲

繼妻127《名媛詩話》是介紹和評論明清名媛詩作的著作約成於道光二十六

(1846)年書前有秦煥序卷一及續集上卷卷首均有沈氏之自序其自序

竊思閨秀之學與文士不同而閨秀之傳又較文士不易蓋文士自幼即

肄習經史旁及詩賦有父兄教誨師友討論閨秀則既無文士之師

承又不能專習詩文故非聰慧絕倫者萬不能詩於名門巨族遇父兄

12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1〈清代〉5頁 389及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

略》卷 2頁 97-98 124 季嫻《閨秀集》頁 330 125 同上〈《閨秀集》選例〉載氏著《閨房集》頁 331 126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127 錢仲聯《清詩紀事》〈列女卷〉頁 15915-15916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0〈清代〉4頁 367Cathy Silber and Ren Zipa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552-556Chung Hui Ling ldquoShen Shanbaordquo Zhang Wei trans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89-19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2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3

師友知詩者傳揚倘易倘生於蓬篳嫁於村俗則煙沒無聞者不知

凡幾128

由此可見古代女性教育與男性不同身份地位的差異促使女性才能無法舒

展因此沈氏摭拾閨閣名媛見聞而成此作作為女性文才的自覺也是對前

代女性才能的讚譽

3 集部詞曲類

除詩文以外不少古代女性專注於詞的創作宋代是詞的發展高峰時

期李清照朱淑真等均是著名的女詞人《四庫全書》集部詞曲類亦曾收入

李氏的《漱玉詞》朱氏的《斷腸詞》兩部詞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曲

類再次收入李清照《漱玉詞》然其版本有別於《四庫全書》所收版本極具

參考價值及至清代不乏女性從事詞的創作當時有言滿洲人中專於詞者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29即成容若(納蘭性德1654-1685)為當時

滿族中最有名的男詞人女詞人則是顧太清因此《續修四庫全書》收入顧春

的《東海漁歌》此外明末清初講唱藝術「彈詞」的出現為一直以來以詩

詞為主體的女性文學注入新的原素130清代女性撰寫多部彈詞小說中《續

修四庫全書》就輯入陳端生(1751-1796)的《再生緣全傳》

李清照《漱玉詞》一卷《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 13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金石學家趙明誠(1081-

1129)妻132《漱玉詞》曾收入毛晉(1599-1659)輯《詩詞雜俎》即《漱

128 沈善寶〈《名媛詩話》自序〉載氏編《名媛詩話》卷 1頁 548 129 冒廣生〈《天游閣集》跋〉載於顧春《天游閣集》〈詩〉1頁 311 13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頁 21

131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2 132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3〈宋代〉頁 48-53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頁 1023-1024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Eugene Eoyang ldquoLi Qingzhao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89-99據說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曾再嫁張汝舟被視為失節之婦人李清照有否再嫁其實頗受爭議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她ldquo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rdquo(收入《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卷 14頁 395)以後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叢書集成初編》本卷 13頁 13)胡仔纂集的《苕溪漁隱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6〈前集〉卷第 60〈麗人雜記〉頁 843) 及王灼《碧雞漫志》(《叢書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0: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6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玉詞》最早刊本133《四庫全書》將它與陳與義(1090-1138)《無住詞》合

為一篇所抄版本為江蘇周厚堉家藏常熟毛氏汲古閣刊本《續修四庫全書》

現收版本書前有一幅〈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並附有趙明誠於政和四年

(1114)之題辭後又有光緒七年(1881)端木埰(-1892)所題重刊序書

後有光緒十五年(1889)增入〈補遺〉詞七首〈附錄〉輯入俞正燮(1775-

1840)〈易安居士事輯〉及陸心源(1834-1894)〈癸已類稿易安事輯書

後〉李慈銘(1829-1894)〈書陸剛甫觀察儀顧堂題跋後〉三篇及其他學者

之題辭均為李清照被蒙上再嫁失節之污名而辯護而這幾篇附錄未見於《四

庫全書》所收版本

顧春《東海漁歌》六卷原收入《天游閣集》《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

本內滕炳卿所藏鈔本134《東海漁歌》之取名與丈夫奕繪《南谷樵唱》相對

內容皆為夫婦唱酬之作135《歷代婦女著作考》嘗言《東海漁歌》有 1913 年

桂林況周頤據抄本委託西冷印社排印本原闕第二卷以沈善寶《名媛詩話》

載顧春詞五闕錄為補遺又有 1941 年王佳壽森竹西館排印本四卷其中第

二卷據朱彊村(朱祖謀1857-1931)鈔本《漁歌》一卷補入136但趙伯陶早

期抄本的《天游閣集》有詩七卷詞六卷國內向無全帙十九世紀末傳入日

本藏於內藤炳卿處137《續修四庫全書》所收《東海漁歌》乃抽取及影印

自內藤炳卿藏《天游閣集》中的六卷詞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二十卷共八十回《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

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138陳端生浙江錢塘

集成初編》本卷 1頁 74)均依《雲麓漫鈔》認同李清照夫死再嫁但清人俞正燮(1775-1840)的〈易安居士事輯〉卻力證無此事參其《癸已類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道光十三年【1833】求日益齋刻本影印〈子部〉1159〈雜家類〉冊1159)卷 15〈易安居士事輯〉頁 605-606近年有關李清照曾否再嫁之爭議詳參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卷 5期(1984 年10月)頁 38-68

133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134 顧春《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冊 1726 135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6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20〈清代〉14頁 801 137 趙伯陶〈太清〉收入《清代人物傳稿》下編六卷頁 358 138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曲類〉冊 1745-1747案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將「寶寧堂」誤印為「寶仁堂」參頁 599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1: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5

人太僕陳兆崙(1701-1771)女孫女史陳長生之姊適范氏丈夫因以科

場事受牽累而謫戍139《再生緣》二十卷共前十七卷由陳端生撰最後三卷由

梁德繩續寫140書前有香葉閣主人侯芝(1768-1830)序並附繡像十幅

五結語

自古以來女子教育著重德行教誨並不注重女性在才學方面的培養班

昭曾言「婦德不必才明絕異」141雖然其思想中心只是從性情出發不完

全反對女性讀書識字然而這種讀書識字的才能僅用以應付日常家政並非

鼓勵女性從事詩文創作學者所強調的是有才之餘德更為重要時人對於德

行的重視漸漸演變成「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和「女子弄文誠可罪」的自

疚心態142因此閨閣女性撰寫詩文大多出於自娛和情感的宣洩只視為閒餘

139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卷 15〈清代〉9頁 599郭沫若〈《再生緣》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陳端生〉收入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頁 311-315陳寅恪《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頁 4-74Paul S Ropp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Kang-i Sun Chang and Haun Saussy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pp 475-477 Marina Sung ldquoChen Duanshengrdquo in Clara Wing-chung Ho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pp 16-18

140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頁 37-48 141 范曄(398-44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84〈列傳〉〈列女傳〉第

74〈曹世叔妻〉頁 2789 142 自古學者討論才德問題時往往重德輕才有關研究詳參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65-186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在才德的觀念上最初學者重德之餘亦不否定有才但後來這種觀念漸變得極端化套在女性身上卻成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要求關於「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的源起及有關討論參見劉詠聰〈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才德論〉頁 200-202又見其〈「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頁 89-103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 月)頁 25-27Dorothy Ko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pp 9-39 Kang-i Sun Chang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Theodore Huters RBin Wong Pauline Yu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236-258至於「女子弄文誠可罪」一語出自朱淑真〈自責〉(朱淑真《朱淑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 10〈雜題〉頁 154)有關這種內疚觀念的討論詳參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2: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6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的消遣活動羞於展露人前而且許多女性作品被刻意燒毀丟棄或埋沒於

閨房篋中而失傳惟有經後人輯錄才得以傳世得以流傳下來的女性著作只

有少數重覆地收入不同的叢書之中《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大型的叢

書因時代環境所限也往往忽視這些女性著作

直到近二十年出版的幾套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終能分門別類地將有

關女性傳記生活百科詩詞文學戲曲藝術等史料有系統地整理出來不但

填補了有關之空白也為保存古代女性史料尤其是女性的著作作出了巨大

的貢獻

以上提到的女性著作其中幾種尚有其他版本可供參考但版本眾多質

素亦頗為參差本文參考的賡續《四庫全書》叢書盡量輯入一些罕見或有

異於流通版本之刊本使之互相參照補充缺失例如《唐女郎魚玄機詩》尚

有《四部備要》本143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 1999 影印宋本但《續修四庫全

書》所收應是最早版本又如王照圓《列女傳補注》尚收入《國學基本叢

書》144《人人文庫》等叢書145但《續修四庫全書》版本也屬較早期刊行版

本最為珍貴

也有一些善本藏於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內卻因規定所限借閱不便如香

港中文大學藏有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版本之《列女傳補注》146只允許

館內閱讀又如徐媛《絡緯吟》香港大學藏有萬曆十三年(1613)期雲堂藏

板的微縮膠片只限館內閱讀不予外借更有一些屬於珍本孤本的書籍

經過歲月洗禮紙質脆弱一旦弄毀就沒有其他版本可以補充以致失傳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古籍唯有存放於圖書館閉架之中不作流通參考之用如

上述興獻太后蔣氏《御製女訓》就藏於故宮之中陳珮《閨房集》獨藏於南京

圖書館季嫻《閨秀集》則藏於上海師範圖書館歸懋儀《繡餘近草》稿本藏

於天津圖書館等這些書籍均為孤本無法輕易窺見如沒有叢書之輯錄或

的罪咎心理〉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105-110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143 《四部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36 年) 144 《國學基本叢書》(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 年) 145 《人人文庫》(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 146 鄭國勳輯《龍溪精舍叢書》(民國七年﹝1918﹞本)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3: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7

可能隨著歲月流逝而散佚因此這幾部叢書主要以保存原本為原則竭力搜

集散失於中國各地海外圖書館和私人收藏的珍本善本孤本使原來外人

無法窺見的刻本得以公開

本文提到的十一部賡續《四庫全書》的叢書共收入三十二位女作家共三

十七種書籍整體來說雖屬冰山一角然亦不容忽視事實上仍有不少寶貴

的女性史料散見於各種叢書之中尚待發掘期望本文能拋磚引玉作為有

關研究工作者的指南也為以後對此課題有興趣之人士作一個初步的引進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4: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6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參考書目

專書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現代叢書目錄》香港商務印書館1980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

小林徹行《明代女性の殉死と文學薄少君の哭夫詩百首》東京汲古

書院2003

山崎純一《敎育からみた中國女性史資料の硏究「女四書」と「新婦譜」

三部書》東京明治書院1986

《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本匯刊》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

中心1996

仁孝皇后徐氏《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

〈儒家類〉冊 344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北京大學圖

書館藏永樂五年﹝1407﹞內府刻本影印)〈子部〉〈雜家類〉冊

120

______《大明仁孝皇后勸善書》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雜

家類〉冊 474

《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9

方芳佩《在璞堂吟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輯

20冊

毛晉輯《詩詞雜俎》收入《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

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嘉慶﹝1796-1820﹞刻後

印本影印)〈史部〉〈傳記類〉冊 515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濟南齊魯書社2001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5: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69

《四庫全書珍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1973

《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四部備要》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 年

《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年

田藝蘅《詩女史》(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上海圖書館藏嘉靖三十六

年﹝1557﹞刻本據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21

朱淑真《斷腸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日本東洋文庫藏同

治二年(1863)潘鍾瑞鈔本)〈集部〉〈別集類〉冊 20

何廣棪《李清照改嫁問題資料彙編》台北九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吳綃《嘯雪菴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初刻民國配本)

7輯 23冊

宋致新《長江流域的女性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李春光《古籍叢書述論》瀋陽遼瀋出版社1991

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7

李清照《漱玉詞》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光緒年間王鵬運輯刻四印

齋所刻詞本)〈集部〉〈詞類〉冊 1722

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午夢堂詩鈔》附於葉燮《已畦集》(收入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陝西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康熙葉氏二棄草堂刻

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244

沈善寶《名媛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光緒

鴻雪樓刻本)〈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6

季嫻《閨秀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鈔本)〈集部〉〈總集類〉冊 414

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台北鼎文書局1976

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編《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南京南

京大學圖書館歷史資料室1982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6: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7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姚淑《海棠居初集》附於其夫李長祥《天問閣文集》收入《四庫禁燬

書叢刊》(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民國吳興劉氏刻《求恕齋叢書》本)

〈集部〉冊 11

《故宮珍本叢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施廷鏞編《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________《中國叢書綜錄續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施淑儀輯《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台

北明文書局1985

柳如是著谷輝之輯《柳如是詩文集》收入《中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珍

本匯刊》(影印浙江圖書館藏明刻本)〈集部〉不分冊

柳是《河東君尺牘》《湖上草》《我聞室賸稿》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抄本)〈集部〉〈別集類〉冊

1391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彙刊》北京商務印書館桂

林廣西師範大學2003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增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2003

席佩蘭等著袁枚編《隨園女弟子詩集》收入《袁枚全集》冊 7南

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年

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揚州廣陵古籍出版社1986 年

徐昭華《徐都講詩》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西河合集》本)〈集部〉〈別集類〉冊 251

徐媛《絡緯吟》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明末鈔本)7輯 16冊

秦進才《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

民出版社2005

高景芳《紅雪軒稿》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康熙五十八年

(1719)刻本)8輯 28冊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7: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1

張元濟輯《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

張宏生張雁《古代女詩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藻《培遠堂詩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刻本)10 輯

20冊

曹溶輯《明人小傳》(收入國家圖書館分館編《孤本明代人物小傳》第

3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

曹鍚珪《拂珠樓偶鈔》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

梁章鉅《閩川閨秀詩話》(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二十九﹝1849﹞刻本影印)〈集部〉〈詩文評類〉冊 1705

許維遹編《郝蘭皋夫婦年譜》(收入張愛芳編《歷代婦女名人年譜》據《清

華學報》版本影印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陳珮《閨房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刻

本)〈集部〉〈別集類〉頁 28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______《論再生緣》(香港友聯書局1959)

陳敬《山舟紉蘭集》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乾隆十八年﹝1753﹞

刊本)10輯 21冊

陳端生《再生緣全傳》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

研究所藏道光二年﹝1822﹞寶寧堂刊本)〈集部〉〈曲類〉冊

1745-1747

陸鳳池《梯仙閣餘課》附於曹一士《四焉齋詩集》(影印中央民族大學

圖書館藏乾隆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

類〉冊 275

魚玄機《唐女郎魚玄機詩》(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北京圖書館藏宋臨安

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影印)〈集部〉〈別集類〉冊 1313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5)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8: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72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湯漱玉《玉臺畫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道光

十七年(1837)汪氏振綺堂刻本)〈子部〉〈藝術類〉冊 1084

湯瑤卿《蓬室喁吟》附於其夫張琦《宛鄰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光緒盛氏刻常州先哲遺書本影印)〈集部〉

〈別集類〉冊 1486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

華浣芳《挹青軒稿》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

館藏康熙刻《空明子全集》附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267

陽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______《中國叢書綜錄補正》揚州江蘇廣陵出版社1984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91

葉紹袁《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鄒賽貞《士齋詩集》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嘉靖三年(1524)傅希準刻本)〈集部〉〈別集類〉冊 60

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

赫治清《清代人物傳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

劉尚恒《古籍叢書概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蔡殿齊《國朝閨閣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據山東圖書館藏道光嫏環別

館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1626

澤穀昭次《中國史書論攷》東京汲古書院1998

興獻皇后蔣氏《御製女訓》收入《故宮珍本叢刊》〈子部〉〈儒家

類〉冊 345

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鮑震培《清代女作家彈詞小說論稿》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龍輔《女紅餘志》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崇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詩詞雜俎》本)〈子部〉〈雜家類〉冊

120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39: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3

薄少君《悼亡詩》附於其夫沈承著毛孺初輯評《毛孺初先生評選即山

集》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天啟六年﹝1626﹞刻本)〈集

部〉冊 41

鍾惺《名媛詩歸》(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明

刻本影印)〈集部〉〈總集類〉冊 339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歸懋儀《繡餘近草》收入《天津圖書館孤本秘籍叢書》(影印清稿本)

〈集部〉冊 15

譚正璧《中國女性文學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顧春《天游閣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宣統二年﹝1910﹞風雨樓

鉛印本)〈集部〉〈別集類〉冊 1529

_______《東海漁歌》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日本內滕炳卿所藏鈔

本)〈集部〉〈詞類〉冊 1726

Farmer Edward L Taylor Romeyn and Walter Ann Ming History An Introducing

Guide to Research (Minnesot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94)

Ho Clara Wing-chung ed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1 (Armonk NY M E Sharpe 1998) pp 227-229

Hummel Arthur W ed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rsquoing Period (1644-1912)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3)

Ko Dorothy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Chang Sun Kang-i and Saussy Haun eds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Weidner Marsha et al Views from Jade Terrace Chinese Women Artists 1300-

1912 (New York 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1988)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0: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74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Wilkinson Endymion Chinese History A Manual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Zurndorfer Harriet T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1995)

論文

丁偉忠〈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年 3 期(1994

年3月)頁 72-75

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臺灣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

文2005)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構建〉(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宋木文〈從《四庫全書》到《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圖書評論》2002

年 6期(2002 年6月)頁 6-7

宋清秀〈試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5 年 9 期(2005

年9月)頁 195-176

李用中〈《四庫全書》裏的女作家〉《新中國》1卷 6期(1934 年)

頁 1-10

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部落分佈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學院學報》

7卷 3期(2005 年 9月)頁 18-21

邵一峿〈古代文論「重德輕文」傳統芻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

報》1994 年 3期(1994 年5月)頁 52-59

邵潤德〈關於李清照再嫁之爭議〉《中外文學》13 卷 5 期(1984 年

10月)頁 38-68

胡文楷〈柳如是年譜〉《東方雜誌》43卷 3期(1974 年 2月)頁 37-

47

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23

卷 2期(1994 年7月)頁 27-53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1: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5

孫順華〈唐宋以後女教讀物的普及化及原因探析〉《齊魯學刊》2005 年

2期(2005 年4月)頁 53-56

崔銳〈秦漢時期女子教育概述〉《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卷 2期(2004

年5月)頁 61-65

許麗芳〈女子弄文誠可罪試析女性書寫意識之中之自覺與矛盾〉收入

張宏生張雁編《古代女詩人研究》頁 110-126

張人鳳〈張元濟和《四部叢刊》〉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

代新編叢書述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5)頁 35-49

張俐雯〈《叢書集成初編》及其相關叢書考述〉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

編輯《近現代新編叢書述論》頁 167-202

陳水雲〈顧太清研究的百年回顧〉《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3

卷 7期(2004 年7月)頁 115-120

陳建武〈論古代「女學」〉《江漢論壇》2002 年 6 期(2002 年6

月)頁 53-55

陳進益〈《四部備要》略說〉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新

編叢書述論》頁 87-114

萬晶〈《四庫全書》今昔談〉《歷史月刊》67期(1993 年8月)頁

118-122

劉美玲〈《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有關女性著作的探討〉《書目季刊》37

卷 2期(2003 年9月)頁 13-30

劉素芬〈家族與文化顧太清及其家庭生活〉《新史學》7 卷 1 期

(1996 年 3月)頁 29-67

劉詠聰〈「女子弄文誠可罪」古代女性對於文藝創作的罪咎心理〉收

入氏著《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

司1993)頁 105-110

______〈「女子無才便是德」說的文化涵義〉收入氏著《女性與歷史

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頁 89-103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2: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76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______〈中國傳統才德觀及清代前期女性的才德論〉收入氏著《德

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頁 165-186

劉曉麗〈「女子無才便是德」探源〉《晉陽學刊》1997 年 6 期(1997

年11月)頁 25-27

劉康威〈四庫相關叢書的探討〉收入林慶彰主編鄭誼慧編輯《近現代

新編叢書述論》頁 335-401

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6 年 1期(1996 年3月)頁 130-133

謝國楨〈叢書刊刻源流考〉收入氏著《明清筆記談叢》(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頁 202-241

魏秀琪〈朱淑真生平研究綜述〉《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 年 5 期

(2002 年9月)頁 18-23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Anthologies of Womenrsquos Poetry and Their

Selection Strategiesrdquo The Gest Library Journal 5 no 2 (1992) 119-160

Chang Sun Kang-i ldquoMing-Qing Women Poets and the Notions of Talent and

Moralityrdquo in Huters Theodore Wong R Bin Yu Pauline eds Culture amp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Conventions Accommodations and Critiques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36-258

Ho Clara Wing-chung ldquoEncouragement From the Opposite Gender Male Scholarsrsquo

Interest in Womenrsquos Publications in Chrsquoing ChinaA Bibliographical Studyrdquo

in Harriet T Zurndorfer ed Chinese Women in the Imperial Past New

Perspectives (Leiden Boston Brill 1999) 308-353

Ko Dorothy ldquoPursuing Talent and Virtue Education and Womens Culture in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century Chinardquo Late Imperial China 13 no1 (June

1992) 9-39

Zurndorfer Harriet T ldquoHow to Be a Good Wife and a Good Scholar at the Same

Time 18th Century Prescriptions on Chinese Female Behaviour A

Prelominary Investigaterdquo in Leon Vandermeersch ed La societe civile face a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3: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7

lrsquoEtat dans la traditions chinoise japonaise coreene et vietnamienne (Paris

Ecole francaise drsquoExtreme-Orient 1994) 249-270

網站

「《列女傳》系史料探索」(httpww1enjoynejp~nagaichiretsujo01html)

「明清婦女著作」(McGill-Harvard-Yenching Library Ming-Qing Womenrsquos

Writings Digitization Project 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4: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78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ublications by Women Contained in Several Supplementary Additions to Siku quanshu

Lo Kar-Keelowast

Abstract

Siku quanshu was compil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1773-1782) It was

praised as the largest-scale congshu (collectanea) in Chinese history However many

omissions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editing Moreover an abundance of books published after the

collection of Siku quanshu did not find their way into it Therefore the necessary

work of supplementation and subsequent expansion of Siku quanshu was to begin in

the 20th centur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over ten sets of large-scale congshu have been

published They include Xuxiu Siku quanshu Siku quanshu cunmu congshu Siku

jinwei congkan Siku weixiushu jikan Gugong zhenben congkan and a number of

others These varieties of congshu were sorted out under the four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scheme which were proposed to preserve rare books as well as to

supplement Siku quanshu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into Chinese women

history among these congshu is inviting there are a good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for example zhuanji (biographies) nuumljiaoshu (books for women education)

wenji (collected work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se congshu These are of immens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women history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publications by women within these congshu and an elaboration on their

wr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dividual works lowast PhD Student in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i University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5: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成大歷史學報》第三十二號 79

Keywords

Siku quanshu women publications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Page 46: 《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 · 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全套共有1800 冊,共收書5213 種。鑑 於《四庫全書》編成的二百年來,不斷有學者提出續修之議,但因改朝換代,或戰亂而擱

80 盧嘉琪《四庫全書》賡續諸編所收女性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