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悦周刊 B09~B10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责编:雷思琦 美编:颜鹏 《国家 》《甲午殇思》 争议中热销 在 《陆 犯 焉 识》《百 年 孤 独》 《纸牌屋》等多部超级畅销书的强势 压迫之下,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 史:国家》、刘声东、张铁柱主编的 《甲午殇思》 能热销实为不易。 平心而论,易中天的《中华 史》立意颇高,眼界之宽,覆盖世 界史。但以严格的学术标准衡量, 它可能还不够好,存在这样那样的 缺点,比如有些对历史细节的考 证,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显得力 不能逮,争议声频起。但易氏史书 的好处却一望可见,它摆脱了教科 书式的学术语言系统,让语言在接 近地气的环境下野蛮生长,通俗、 生动、鲜活,甚至有些俏皮的语 言,将一个个历史事件和故事讲得 千转百回、恣肆汪洋。回望易中天 前几部历史作品,不难发现易氏史 书仍旧没跳出《百家讲坛》的窠 臼。天空飘过五个字“这也不是 错”。事实证明,易中天自成一格的 写作风格已经被大众接受,即便存 有争议也一样能畅销。 世界杯如火如荼,我们却只有 熬夜看别人的份儿。国外球星和教 练赛前的言论令我感触颇深。由此 想到,不单是中国足球出了问题, 而是整个民族长期浸淫在温文尔雅 的儒家礼仪中,反倒缺乏那种必胜 的自信、唯我独尊的霸气。刘心武 续写红楼怎么了?易中天重写中国 通史怎么了?你也可以写,写全球 通史都没关系,只要你敢写,写得 出来。 今年正值纪念甲午战争 120 周年 之际,涉及甲午战争的著作扎堆上 市,比如历史学家戚其章的《甲午 战争史》,马幼垣的 《甲午一百二十 年祭》等。在这些作品中,由刘声 东、张铁柱主编的《甲午殇思》从 书市上脱颖而出。据称,该书邀请 了28位将校级军事名家分别从学 术、制度建设、战略战术、文化等 多种角度反思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启 示。隔了 120 年的时光,时间说长不 长,说短不短,创伤却如影随行。 追忆历史、不忘前辱应该是这本书 带给读者的要义。 (据京华时报) 温斯顿塑造的 是喜剧的悲伤 “喜剧人物层出不穷,阿甘 永远是个中经典。”在 《阿甘后 传》中文版封面上,写着这样一 句话。阿甘的确是一个“经典”, 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喜剧人物。 “说阿甘是一个喜剧人物,是 受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的 电影 《阿甘正传》 的影响。”赵元 解释道,“然而作者温斯顿·葛鲁 姆在文学上更多是塑造了一个典 型的‘粗汉’形象,以反映当代 社会的人性问题,因此小说本身 也可理解为‘含泪微笑式’的社 会悲剧。” 同样,小说 《阿甘后传》 中 依然延续着阿甘身上那种来自命 运和精神逻辑的沉甸甸的分量。 “如果我们只看了电影而没有 读小说,就很容易忽略掉这一 点。电影要博观众的眼球,追求 视听的震撼效果,而小说文本更 注重人物成长史的细节和内在心 理线索和精神逻辑。”赵元说,多 数读者是在《阿甘正传》电影上 映而大获成功后,才回过头来读 原著小说。 对于大多数人担心的“续集 无法超越原作”的通病,赵元认 为,《阿甘后传》 的故事背景是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大多数人 读者对这一时期的美国是最熟悉 的,这使得小说的代入感很强。 电影版的 《阿甘后传》 早就 拍摄完毕,谈到中文版何时上 映,赵元笑道,“我不知道电影什 么时候会上映,但我期待很快就 会 有 电 影 《阿 甘 后 传》 的 消 息 , 希望它保持着原著的温柔、真切 与感人。” (王湛、于淼) 再读阿甘 让小说提醒现实 《阿甘正传》续集《阿甘后传》中文 版面世,译者赵元带你读懂后来的阿甘 “人生就 像一盒夹心巧 克力,你永远 不知道下一块 的。” 20 年 前,电影 《阿 甘 正 传》, 让 奔跑的阿甘, 给很多人带来 信心与支持。 20 年 间 , 网 络信息时代使 得我们的生 活,天翻地 覆。而曾经那 个打不倒的阿 —他身上 的精神,是否 依旧值得人们 认同?阿甘这 个符号所承载 的意义是否有 所改变? 《阿 甘 正 传》 的作者,美国 作家温斯顿· 葛鲁姆写的续 集 《阿 甘 后 传》 中文版, 与读者见面。 这,不禁让人 发问:“阿 呢?” 在 赵 元 翻译的 《阿甘 后传》 中,我 们可以看到: 后来的阿甘, 不自觉地奔跑 进了二十世纪 八九十年代美 国的政治经济 风云中,而最 重要的是,他 赢得了新的爱 情,也赢得儿 子小福里斯特 的承认。 “跑”进上世纪的 美国风云 在《阿甘后传》故事一开始, 阿甘经营的捕虾公司便倒闭了。 破产的阿甘继续以大智若愚 的经历,串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 代的历史大事件。他到脱衣舞夜 店当保洁员,又大闹了可口可乐 总公司;他卖过盗版书,还与美 国总统里根谈笑风生;他在华尔 街当过金融大鳄,却因为商业阴 谋坐了牢;他再次被征兵,参加 了海湾战争,连柏林墙的倒塌竟 也是他“一脚造成”的…… 华尔街风暴、伊朗门事件、 海湾战争、两德统一……在一场 场冒险中,阿甘始终表里如一地 履行一个“呆子”的准则,延续 着粗线条的正义精神,成为一个 打不倒的巨人。 当然,在后传中,阿甘老了 不少,多了些许白发。珍妮离 世,阿甘承担起独自照顾儿子的 责任。亲情与爱情,或许这才是 在“荒诞不经”的世界里对于阿 甘最艰难最重要的事,最后,阿 甘得到了儿子的认可,也有了新 的爱情,同时,他的牡蛎生意也 做得蒸蒸日上。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中,因 为电影 《阿甘正传》,阿甘还参 加了奥斯卡颁奖礼,获颁最后一 个奖项,因为他是“美国最可爱 的可确认白痴”。只是,准备好 致辞的阿甘先生看到台下的美女 俊男时,只冒出来一句—我要 尿尿。 虽然搞砸了颁奖礼,但是阿 甘认为已经足够了。他说:我们 其实都上过台,然后大幕终会落 下。这是 《阿甘正传》 留给读者 别有意味的结尾。 阿甘的傻 是难得的真诚 《阿甘后传》中的阿甘,凭一己 之力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这显然是夸 张的。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背 后,恰恰是作者的反讽。 “如果说阿甘这样直率真诚的人被 称作低能儿,那么谁又是真正的精英 中坚呢?那些自诩为精英的人到底给 人类社会和历史带来了什么正面价值 呢?把阿甘写成一个低能儿,又让他 决定历史的走向,恰恰是对虚伪的社 会以最犀利的讽刺和揭露。”《阿甘后 传》中文译者赵元如是说。 “阿甘最主要的品质,对于美国社 会是不可缺少的,对我们中国人也是 至为可贵的,那就是真诚。”赵元说, “一个天生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弱势者, 克服了社会的歧视、自我的不足和命 运的束缚,他的真诚与执着使他走上 了正直的人生道路,克服人生的艰 难,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完成了社 会的历练,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和 人生幸福。” 这种诚挚,可以被称为“傻”。 “我们如果自以为比阿甘高明,可能恰 恰是因为我们没有他真诚。”赵元说, 理解阿甘的真诚,是当代社会中自我 延伸的一个途径。 赵 元 在 初 读 《阿 甘 后 传》 之 时 , 并未觉得这种真心实意、一股脑儿向 前冲的阿甘精神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被 遗弃,反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迫 切呼唤这种精神“越是快步伐的社会,越是需要相 互的信任与恒久的坚持。而阿甘精 神,一如既往地给予人们精神的鼓舞 与感召,教会我们最基本的、却常常 被我们忽略的道理。人生价值的实现 往往要伴随着困苦的承担,这种亦喜 亦悲的美,在阿甘身上有很好的体 现。”

再读阿甘 让小说提醒现实 - ngdsb.hinews.cnngdsb.hinews.cn/resfile/2014-06-24/033/ngdsb20140624033.pdf战争史》,马幼垣的《甲午一百二十 年祭》等。在这些作品中,由刘声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再读阿甘 让小说提醒现实 - ngdsb.hinews.cnngdsb.hinews.cn/resfile/2014-06-24/033/ngdsb20140624033.pdf战争史》,马幼垣的《甲午一百二十 年祭》等。在这些作品中,由刘声

悦周刊B09~B10 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责编:雷思琦美编:颜鹏

《国家》《甲午殇思》争议中热销

在 《陆犯焉识》《百年孤独》《纸牌屋》等多部超级畅销书的强势压迫之下,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刘声东、张铁柱主编的《甲午殇思》能热销实为不易。

平心而论,易中天的 《中华史》立意颇高,眼界之宽,覆盖世界史。但以严格的学术标准衡量,它可能还不够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有些对历史细节的考证,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就显得力不能逮,争议声频起。但易氏史书的好处却一望可见,它摆脱了教科书式的学术语言系统,让语言在接近地气的环境下野蛮生长,通俗、生动、鲜活,甚至有些俏皮的语言,将一个个历史事件和故事讲得千转百回、恣肆汪洋。回望易中天前几部历史作品,不难发现易氏史书仍旧没跳出 《百家讲坛》 的窠臼。天空飘过五个字“这也不是错”。事实证明,易中天自成一格的写作风格已经被大众接受,即便存有争议也一样能畅销。

世界杯如火如荼,我们却只有熬夜看别人的份儿。国外球星和教练赛前的言论令我感触颇深。由此想到,不单是中国足球出了问题,而是整个民族长期浸淫在温文尔雅的儒家礼仪中,反倒缺乏那种必胜的自信、唯我独尊的霸气。刘心武续写红楼怎么了?易中天重写中国通史怎么了?你也可以写,写全球通史都没关系,只要你敢写,写得出来。

今年正值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涉及甲午战争的著作扎堆上市,比如历史学家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马幼垣的《甲午一百二十年祭》等。在这些作品中,由刘声东、张铁柱主编的《甲午殇思》从书市上脱颖而出。据称,该书邀请了 28 位将校级军事名家分别从学术、制度建设、战略战术、文化等多种角度反思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启示。隔了120年的时光,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创伤却如影随行。追忆历史、不忘前辱应该是这本书带给读者的要义。 (据京华时报)

温斯顿塑造的是喜剧的悲伤

“喜剧人物层出不穷,阿甘永远是个中经典。”在《阿甘后传》中文版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阿甘的确是一个“经典”,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喜剧人物。

“说阿甘是一个喜剧人物,是受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全球的电影《阿甘正传》的影响。”赵元解释道,“然而作者温斯顿·葛鲁姆在文学上更多是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粗汉’形象,以反映当代社会的人性问题,因此小说本身也可理解为‘含泪微笑式’的社会悲剧。”

同样,小说《阿甘后传》中依然延续着阿甘身上那种来自命运和精神逻辑的沉甸甸的分量。

“如果我们只看了电影而没有读小说,就很容易忽略掉这一点。电影要博观众的眼球,追求视听的震撼效果,而小说文本更注重人物成长史的细节和内在心理线索和精神逻辑。”赵元说,多数读者是在《阿甘正传》电影上映而大获成功后,才回过头来读原著小说。

对于大多数人担心的“续集无法超越原作”的通病,赵元认为,《阿甘后传》的故事背景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而大多数人读者对这一时期的美国是最熟悉的,这使得小说的代入感很强。

电影版的《阿甘后传》早就拍摄完毕,谈到中文版何时上映,赵元笑道,“我不知道电影什么时候会上映,但我期待很快就会有电影《阿甘后传》的消息,希望它保持着原著的温柔、真切与感人。” (王湛、于淼)

再读阿甘让小说提醒现实

《阿甘正传》续集《阿甘后传》中文版面世,译者赵元带你读懂后来的阿甘

“人生就像一盒夹心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 什 么 味的。” 20 年前,电影《阿甘正传》,让奔跑的阿甘,给很多人带来信心与支持。20 年间,网络信息时代使得 我 们 的 生活 , 天 翻 地覆。而曾经那个打不倒的阿甘——他身上的精神,是否依旧值得人们认同?阿甘这个符号所承载的意义是否有所改变?

如 今 ,《阿甘正传》的作者,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写的续集 《阿 甘 后传》 中文版,与读者见面。这,不禁让人发 问 :“ 阿甘 , 后 来呢?”在赵元翻译的《阿甘后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阿甘,不自觉地奔跑进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政治经济风云中,而最重要的是,他赢得了新的爱情,也赢得儿子小福里斯特的承认。

“跑”进上世纪的美国风云

在《阿甘后传》故事一开始,阿甘经营的捕虾公司便倒闭了。

破产的阿甘继续以大智若愚的经历,串联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历史大事件。他到脱衣舞夜店当保洁员,又大闹了可口可乐总公司;他卖过盗版书,还与美国总统里根谈笑风生;他在华尔街当过金融大鳄,却因为商业阴谋坐了牢;他再次被征兵,参加了海湾战争,连柏林墙的倒塌竟也是他“一脚造成”的……

华尔街风暴、伊朗门事件、海湾战争、两德统一……在一场场冒险中,阿甘始终表里如一地履行一个“呆子”的准则,延续着粗线条的正义精神,成为一个打不倒的巨人。

当然,在后传中,阿甘老了不少,多了些许白发。珍妮离世,阿甘承担起独自照顾儿子的责任。亲情与爱情,或许这才是在“荒诞不经”的世界里对于阿甘最艰难最重要的事,最后,阿甘得到了儿子的认可,也有了新的爱情,同时,他的牡蛎生意也做得蒸蒸日上。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中,因为电影《阿甘正传》,阿甘还参加了奥斯卡颁奖礼,获颁最后一个奖项,因为他是“美国最可爱的可确认白痴”。只是,准备好致辞的阿甘先生看到台下的美女俊男时,只冒出来一句——我要尿尿。

虽然搞砸了颁奖礼,但是阿甘认为已经足够了。他说:我们其实都上过台,然后大幕终会落下。这是《阿甘正传》留给读者别有意味的结尾。

阿甘的傻是难得的真诚

《阿甘后传》中的阿甘,凭一己之力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这显然是夸张的。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背后,恰恰是作者的反讽。

“如果说阿甘这样直率真诚的人被称作低能儿,那么谁又是真正的精英中坚呢?那些自诩为精英的人到底给人类社会和历史带来了什么正面价值呢?把阿甘写成一个低能儿,又让他决定历史的走向,恰恰是对虚伪的社会以最犀利的讽刺和揭露。”《阿甘后传》中文译者赵元如是说。

“阿甘最主要的品质,对于美国社会是不可缺少的,对我们中国人也是至为可贵的,那就是真诚。”赵元说,

“一个天生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弱势者,克服了社会的歧视、自我的不足和命运的束缚,他的真诚与执着使他走上了正直的人生道路,克服人生的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完成了社会的历练,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人生幸福。”

这种诚挚,可以被称为“傻”。“我们如果自以为比阿甘高明,可能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他真诚。”赵元说,理解阿甘的真诚,是当代社会中自我延伸的一个途径。

赵元在初读《阿甘后传》之时,并未觉得这种真心实意、一股脑儿向前冲的阿甘精神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被遗弃,反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迫切呼唤这种精神——

“越是快步伐的社会,越是需要相互的信任与恒久的坚持。而阿甘精神,一如既往地给予人们精神的鼓舞与感召,教会我们最基本的、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道理。人生价值的实现往往要伴随着困苦的承担,这种亦喜亦悲的美,在阿甘身上有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