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台中縣中醫會刊 14 神經麻痺在中醫屬於「面癱、口 喎、口眼喎斜、吊線風」等範疇。在 中醫又名「口僻」或「面癱」,俗稱 歪嘴症。顏面神經麻痺常見口眼喎斜 的症狀,有時也見顏面抽搐。 病因: 多由正氣不足,衛氣不固,絡 脈空虛,風寒、風熱之邪乘虛 侵襲面部經絡,以致氣血運行 障礙,痰瘀痺阻,筋脈失養所 致。病因不清楚 , 70 % 以上的 病例有面部受涼而引起的病史 , 發病年齡以 20 ~ 40 歲最多 臨床上碰到的顏面神經麻痺, 多半是周圍性,以致陽明、太 陽之脈經氣阻滯,氣血運行不 暢,經筋受病而致口眼歪斜, 治療以袪風順氣、化滯,調養 氣血,耐心治療,均可收到顯 著療效。 王淑秋 1 、張炯宏 2 1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 2 台中榮總‧‧中醫科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下關、迎香、地倉、頰車、風 池、翳風、聽宮、耳門、合谷、 足三里等穴位。 一、基本資料: 姓名:張○○ 年齡:40 性別:男 病例號碼:328 *** 初診日期:98/8/14 臨床辯證論治分為四大類型。強祛風散寒,通經活絡作用 風寒阻絡型 脈浮緊或浮緩,畏風寒,肢體拘緊患側臉部緊繃,皮 膚發厚僵硬,用小續命湯治療。 風熱阻絡型 脈浮數或弦數,舌苔黃,臉部鬆弛,皮膚烘熱,用大 秦艽湯治療。 風痰阻絡型 脈弦滑,頭重如蒙,胸膈滿悶,患側臉部麻木皮膚如 有蟲行,舌體僵硬,用牽正散治療。 瘀血阻絡型 患側臉部鬆弛,口眼喎斜,皮膚麻痺無知覺脈弦濇, 舌質紫暗有瘀點,用補陽還五湯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台中縣中醫會刊

14

神經麻痺在中醫屬於「面癱、口

喎、口眼喎斜、吊線風」等範疇。在

中醫又名「口僻」或「面癱」,俗稱

歪嘴症。顏面神經麻痺常見口眼喎斜

的症狀,有時也見顏面抽搐。

病因:�多由正氣不足,衛氣不固,絡

脈空虛,風寒、風熱之邪乘虛

侵襲面部經絡,以致氣血運行

障礙,痰瘀痺阻,筋脈失養所

致。病因不清楚 , 70 % 以上的

病例有面部受涼而引起的病史 , 發病年齡以 20 歲 ~ 40 歲最多臨床上碰到的顏面神經麻痺,

多半是周圍性,以致陽明、太

陽之脈經氣阻滯,氣血運行不

暢,經筋受病而致口眼歪斜,

治療以袪風順氣、化滯,調養

氣血,耐心治療,均可收到顯

著療效。

王淑秋 1、張炯宏 2

1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

2台中榮總‧‧中醫科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病例報告

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下關、迎香、地倉、頰車、風

池、翳風、聽宮、耳門、合谷、

足三里等穴位。

一、基本資料:

姓名:張○○

年齡:40

性別:男

病例號碼:328***

初診日期:98/8/14

臨床辯證論治分為四大類型。強祛風散寒,通經活絡作用

風寒阻絡型脈浮緊或浮緩,畏風寒,肢體拘緊患側臉部緊繃,皮膚發厚僵硬,用小續命湯治療。

風熱阻絡型脈浮數或弦數,舌苔黃,臉部鬆弛,皮膚烘熱,用大秦艽湯治療。

風痰阻絡型脈弦滑,頭重如蒙,胸膈滿悶,患側臉部麻木皮膚如有蟲行,舌體僵硬,用牽正散治療。

瘀血阻絡型患側臉部鬆弛,口眼喎斜,皮膚麻痺無知覺脈弦濇,舌質紫暗有瘀點,用補陽還五湯治療。

Page 2: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5

二、主訴:

口歪向右邊已一週以上。

三、現病史:

患者為 40歲男性建築業,工作內容大半時間須搬運建材勞力工作,常

感疲倦。平日抽煙習慣(1.5包 /天);下班後有喝酒習慣(啤酒 2-3瓶或高梁 150cc),發病前一天亦有飲酒。晚睡(大約 1-2點間)且不易入睡,易醒後仍不易入睡,晚上睡覺都吹電

風扇。

嗜食冰冷,且喝冰冷易腹瀉。之

前運動胸口曾挫傷,現飲冷或運動會

胸悶喘不過氣。8/5早上醒來自覺左眼無法閉合且上眼皮下垂,口歪向右

邊,8/8至本院神經內科就診診斷為「顏面神經麻痺」,服用 kentamin和prednisolone。經過一週後症狀沒任何改善,故求診中醫。

四、過去病史:

無高血壓、無糖尿病、無過敏性

鼻炎等疾病。

五、個人史:

1.抽煙史近十年(1.5包 /天)。2. 生活常熬夜。長飲冰冷,喝酒(啤酒 2-3瓶或高梁 150cc)。

3. 嗜食滷的食物、偶食炸烤辣食物。

4. 個性較不會緊張,工作壓力不大。

六、四診:

望:

1. 精神可。體型中等。2. a. 左額部皺紋和法令紋消失。

b.左上眼皮下垂、左眼無法閉合,口歪向右邊。

c. 味覺、聽覺無受影響。無耳後疼痛、流淚,喝水時水從嘴

角流出等症狀。

d.左邊無法擠眉、皺鼻、微笑或嘟嘴、

3. 臉、雙手臂紅(工作曬太陽)。4.舌淡紅,苔薄白,有津。聞:

1. 言語清楚。2. 口腔有異味(煙味)。問:

1. 晚睡 (1-2點)且不易入睡。若睡著後易醒(4-5點),仍不易入睡。不多夢。

2. 常感易疲倦,晚上甚。3. 眼睛痠且乾澀。4. 無口乾舌燥、口苦。5. 偶胸悶(之前運動胸口曾挫傷),現飲冷或運動會胸悶喘不

過氣。不咳不喘。

6. 納可,偶腹脹,無噯氣。 7.後頸部、肩膀、背部無緊硬感。8. 大便日行一次,成型。飲冷易便溏。尿平。

9. 無自覺自汗、盜汗。10. 無心悸。無頭暈頭痛、耳鳴。 11. 因工作施力不慎,造成職業傷害,常感腰酸。

12.怕熱切:左脈弱、右脈滑。

七、診斷:

a.病因:營衛氣不足、外受風邪。b.病位:陽明經絡。

Page 3: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台中縣中醫會刊

16

c.病性:心脾氣虛。 d.病勢:慢。

八、病機圖

1. 除口眼喎斜外似乎沒有風邪的其他佐證。

2. 鑑別診斷:a. 無『面部潮紅,肢體發麻,耳根脹痛,眩暈加劇,頭重

腳輕,脈弦數有力,舌暗紅,

苔黃或少苔乏津』等肝風內

動症狀。

b. 無『常隨精神刺激而出現,伴有太息,胸脅苦滿,不欲

飲食,悲痛欲哭,脈弦,苔

薄白』等肝氣鬱結症狀。

c. 無『口眼喎斜,面肌鬆弛,

眼瞼無力,少氣懶言,脈細

無力,舌質淡嫩,舌苔薄

白。』等氣血雙虧症狀。

d. 無『面肌麻木,語言不清,

喉有痰鳴,舌體有僵硬感,

脈弦滑或弦緩,舌苔白膩。』

等風痰阻絡症狀。

九、治則:

健脾養心、益氣補血、袪風息風

止痙。

十、處方用藥:

面部

脾 胃

足陽明胃經 肺

全身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患者素體

偏脾虛的體質,每食冰冷或生

冷食物易腹瀉,無伴隨腹痛,

加上喜食冷飲,可知患者脾的

運化水穀精微功能較差。

手太陰肺經

百脈

1. 胸口曾運動挫傷。 2. 體質偏脾虛又嗜食冰冷,營

衛氣供應不足。 3. 左脈弱。易疲倦。 4. 現飲冷或運動會胸悶喘不

過氣。 5. 推斷為素體心脾氣虛加上

嗜食冰冷寒凝氣滯胸悶。 6. 心脾兩虛不寐,脾氣虛弱,

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血不養心,以致心神不安,而成不寐。

營衛氣不足,足陽明脈絡失榮,加上外受風邪,因而出現『口眼喎

斜』。

百脈

手太陰肺經

足陽明胃經

Page 4: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7

白朮一兩 黨參一兩 黃耆一兩 酸棗仁一兩 桂衼三錢 防風二錢 白芷二錢 全蠍一錢 殭蠶一錢 甘草一錢 Tid*14針灸: 陽白穴、魚腰穴、地倉穴、頰

車穴、下關穴、合谷穴

十一、治療經過

8/30左額部皺紋和法令紋消失恢復六成 ,脈寸浮 關弱 ,舌紅苔白處方: 四君子湯 6.0g 金銀花 2.0g 白

芷 2.0g 黃芩 1.5g 白殭蠶 1.5g 蟬蛻 1.5g Tid*14

針灸: 陽白穴、魚腰穴、地倉穴、頰車穴、下關穴、合谷穴

9/14左額部皺紋和法令紋消失恢復八成 ,汗疹無 ,苔白 ,脈沉右關弱處方: 四君子湯 6.0g 乾薑 0.5g 白芷

2.0g 黃芩 1.5g 白殭蠶 1.5g 防風 1.5g Tid*14

針灸: 陽白穴、魚腰穴、地倉穴、頰車穴、下關穴、合谷穴

9/25顏面神經恢復正常 ,苔白 ,脈沉右關弱

醫師處方: 四君子湯 6.0g 白芷 2.0g 黃芩 1.5g 白殭蠶 1.5g 防風 1.5g Tid*14

十二、討論

針對此病例做理法方藥分析

( 一 )理:

1. 《素問‧靈蘭秘典論》:『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素問•經脈別論》:『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

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

輸膀胱。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

也』脾位於中焦,它的主要生理

功能是主運化、升清和統攝血

液。機體生命活動的持續和氣血

津液的生化,都有賴於脾胃運化

的水穀精微,而稱脾胃為氣血生

化之源,“後天之本 "。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穀精微物質

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運

化功能,可分為運化水穀和運化

水液兩個方面。其患者每食冰冷

或生冷食物就易腹瀉,推斷平日

素體脾虛,飲食冰冷,更傷脾陽

氣,脾的運化失常致腹瀉。故於

營衛氣供應上就會不足。

2. 《素問‧皮部論》:『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

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

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

而不去 ... 。』 《靈樞‧百病始生》:『歧伯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

人。』

《靈樞‧本臟》:『黃帝問於歧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

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

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

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

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

也 ...。』肌膚腠理是機體抗禦病邪的首要屏障,衛氣溫養肌膚腠

理,司汗孔之開合,使皮膚柔

潤,肌肉壯實,腠理緻密,構成

一道抵抗外邪入侵的防線。若人

體衛外功能失司,則外邪易乘隙

而入,進而侵犯人體各部。

Page 5: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台中縣中醫會刊

18

3. 《素問‧風論》:『風者,善行而數變。』《素問‧陰陽應

象大論》:『..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風邪的基本特點:風

性輕揚,善行數變,其病位遊

移,行無定處,其病來去急速。

4.A. 《靈樞.經脈篇》: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

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

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

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

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

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

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

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

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

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

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

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

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

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

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

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

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

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

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

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

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

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

膝髕腫痛,循膺乳、氣街、股、

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

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

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

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

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盛

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

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

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

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

於寸口也。 《靈樞.經筋篇》:"足陽明之筋,⋯⋯其病⋯⋯,卒口僻。

B. 《諸病源候論.風病諸侯》:"風邪入於足陽明、手陽明之經,遇

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喎僻,言

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診其

脈,浮而遲者可治。"C. 《景岳全書.非風》:"凡非風口眼喎斜,有寒熱之辨。在經曰 :"足陽明之筋引缺盆及頰,卒口

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

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

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

故僻。'此經以病之寒熱,言筋之緩急也。然而血氣無虧,則雖

熱未必緩,雖寒未必急,亦總由

血氣之衰可知也。"D. 《醫林改錯.口眼歪斜辨》:"或曰 :半身不遂,既然無風,如何口眼歪斜 ?余曰 :古人立歪斜之名,總是臨症不細心審察之故。

口眼歪斜,並非歪斜。因受病之

半臉無氣,無氣則半臉縮小。一

眼無氣力,不能圓睜,小眼角下

抽,口半邊無氣力不能開,咀角

上抽,上下相湊,乍看似歪斜,

其實並非左右之歪斜。⋯⋯."。"又曰 :口眼歪斜,盡屬半臉無氣乎 ?余曰 :前論指兼半身不遂而言。若壯盛人,無半身不遂,忽

Page 6: 顏面神經麻痺中醫治療 病例報告病例報告 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的針灸療法,以 陽明經及少陽經的穴位為主可 取穴攢竹、陽白、四白、顴顟、

TAICHUNG HSIE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AL

19

然口眼歪斜,乃受風邪阻滯經絡

之症。經絡為風邪阻滯,氣必不

上達。氣不上達頭面,亦能病口

眼歪斜。用通絡散風之劑,一藥

而癒,又非治半身不遂方之所能

為也。"由以上文獻可知患者素體心脾氣

虛,營衛氣供應不足,於陽明經絡受

到風邪致『面癱』

( 二 )法:

健脾養心、益氣補血、袪風息風止痙。

( 三 )方:

白朮一兩 黨參一兩 黃耆一兩 酸棗仁一兩 防風二錢 白芷二錢 全蠍一錢 殭蠶一錢 ( 四 )藥:

白朮: 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效:益氣健脾、燥濕利水、固

表止汗、安胎。

黨參: 性平、味甘。入脾、肺經。益氣健脾、補中養血。

黃耆: 甘,性溫:歸肺、脾經。補脾益氣、止汗固表、補益脾胃。

酸棗仁 :甘、酸,性平。歸心、肝經。養心,安神。

防風: 辛、甘,微溫 , 膀胱、肝、脾。散風袪濕、解痙。

白芷: 辛,溫。歸肺、胃經。祛風止痛,溫燥除濕,芳香通竅

全蠍: 辛平。有毒。 肝。息風解痙,祛風止痛,解毒散結。

殭蠶: 辛、鹹 . 平。肝、肺。息風解痙,疏散風熱,化痰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