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實證護理臨床指引發展計劃 東區團隊期末報告 指引名稱: 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Evidence-informed guideline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lder people 指引發展小組成員: 李玲玲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 陳妙星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 邱郁耘 (聖母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張淑琴 (聖母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九十九 年 十二 月 五 日 1

實證護理臨床指引發展計劃 東區團隊期末報告步根據文獻選取與排除條件進行評估;所選取符合選取條件之文獻則由一位文獻 回顧員(李)及兩位修過實證健康照護及指引發展之研究人員(邱及張)分別進行品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實證護理臨床指引發展計劃

    東區團隊期末報告

    指引名稱: 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Evidence-informed guideline for health 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older people

    指引發展小組成員:

    李玲玲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

    陳妙星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

    邱郁耘 (聖母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張淑琴 (聖母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九十九 年 十二 月 五 日

    1

  • 建立本土臨床指引模式:

    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期末報告

    目 錄

    摘要..................................................... 4

    一、背景................................................. 8

    二、目的................................................. 9

    三、指引發展方法......................................... 9

    (一)釐清與選定指引發展主題.......................................................................... 9 (二)形成指引發展小組...................................................................................... 9 (三)界定與評估證據.......................................................................................... 9

    1. 方法............................................................................................................. 9 1.1 文獻選取條件................................................................................... 9

    1.1.1 文獻類別................................................................................ 9 1.1.2 族群...................................................................................... 10 1.1.3 介入活動種類...................................................................... 10 1.1.4 結果...................................................................................... 10

    1.2 文獻搜尋方法................................................................................. 10 1.2.1 電子資料庫.......................................................................... 10 1.2.2 其他資源.............................................................................. 10

    1.3 文獻排除條件................................................................................. 11 1.4 資料收集與分析............................................................................. 11 1.5 文章評析標準................................................................................. 11

    2. 結果........................................................................................................... 13 2.1 文獻描述......................................................................................... 13 2.2 文獻品質評析................................................................................. 13 表一、文獻品質評析註 1........................................................................ 14 3. 討論與結論....................................................................................... 14 3.1 證據特質摘要................................................................................. 14 3.2 老人運動衛教最佳實務建議.......................................................... 15

    2

  • 3.4 結論................................................................................................. 19 (四)證據轉化.................................................................................................... 19

    參考資料................................................ 21

    附件一、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23

    3

  • 建立本土臨床指引模式:

    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李玲玲 1, 陳妙星 1, 邱郁耘 2, 張淑琴 2

    1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 2聖母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摘要

    背景

    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正面影響以為許多文獻所討論。然而,全世界仍有超過 60%的

    老人未規律運動,也只有 25%的老年族群自我報告有從事規律身體活動 1, 2;在台

    灣,也有約 27%的男性及 39%的女性 65 歲以上老人未規律運動 3。由於對規律運

    動的標準界訂不一,台灣採取每週三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之標準時,看似較歐美

    地區採較嚴格標準(即每週五天或每天、每天累積 30 分鐘以上的運動頻率與時間)

    為高,實際情形則有待進一步探討。

    老人在就醫或使用健康照護服務資源時(如: 社區整合式篩檢服務、全民健康保險

    之老人健康檢查、個人或團體健康教育等)常會被建議多從事運動,然而,老人常

    不知何為運動或如何運動,某一些老人族群甚至不認為走路是一種對健康有益的

    身體活動。複以近年各國對於運動之建議多已有所更新,許多實證資料發現早期

    333 有關每週運動三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及心跳達每分鐘 130 次的運動建議可能

    對健康之正面影響較有限,因而有必要一方面系統性瞭解新的實證資料,尤其針

    對老年族群的有效運動建議;另一方面瞭解如何有效透過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技能將現有實證資料轉化為老人可瞭解的語言,提昇其參與有效規律

    運動之正確認知與技能。

    4

  • 目的

    本指引發展以文獻回顧方式,蒐尋、界訂及整理老人身體活動相關建議

    (Recommendations)與指引(Guidelines)、系統性回顧文章及其他隨機控制實驗,以

    發展可供醫護及相關領域人員參考之老人身體活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搜尋方法及篩選條件

    本系統性回顧之文獻研究對象以 60 歲以上老人為主,男女性皆包含於研究當中。

    文獻類別以指引及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章為主,前述文章發表後之隨機控制實驗

    文章亦為本文獻回顧之重點。據此,搜尋之資料庫包括: 英國之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及美國之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系統性文獻回顧資料庫包括:Cochrane Library、JBI、Pubmed;隨機控制

    實驗研究:Pubmed,亦透過 TRIP (Turn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 整體搜尋全世界

    各地之指引、系統性文獻回顧等資料。本文獻回顧所使用之關鍵字包括: 英文:

    older people or ag(e)ing or elderl*、exercise or physical activity、guideline*、systematic

    review;中文: 老人或老年人、運動或身體活動、指引、建議、系統性文獻回顧。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文獻回顧員(李及陳)檢查所有收集之文獻標題與摘要,並刪除因文獻重複、文

    獻類型、介入措施及研究對象不符合之文獻;所餘與主題直接相關之文獻則進一

    步根據文獻選取與排除條件進行評估;所選取符合選取條件之文獻則由一位文獻

    回顧員(李)及兩位修過實證健康照護及指引發展之研究人員(邱及張)分別進行品

    質評析。本文獻回顧採用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系統文獻評析表格評讀系統性文

    獻回顧文章,以中文版 AGREE 臨床照護指引評析工具 4 評讀指引。

    5

  • 主要結果

    共計搜尋 2,077 篇與老人及運動有關之文章,其中指引相關文章有 293 篇、系統性

    文獻回顧 141 篇、2005 年後之隨機控制實驗 1,583 篇,中文文獻總計 60 篇。經由

    初步題目與摘要內容篩選,排除 2,057 篇不符合選取條件之文獻;在所餘 20 篇與

    主題直接相關之文獻中進行進一步詳細之文獻選取及排除條件評估,排除 15 篇非

    針對老人之運動指引、非針對運動提昇之系統性文獻回顧及隨機控制實驗,餘五

    篇文獻進行品質評析,均為指引。

    此外,在研擬指引的方法與流程,參考歐美各主要國家於是投入龐大經費於指引

    發展當中,並且建構指引發展準則,這些機構包括:英國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

    美國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歐洲 Council of Europe、

    加拿大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CMA)、澳洲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NHMRC)、紐西蘭 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 (NZGG)及指引

    發展的跨國組織 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等。然而,目前各指引發

    展單位之發展流程不一。在 WHO、SIGN、NICE、Council of Europe、NHMRC 及

    NZGG 等不同指引發展機構所制訂的指引發展當中,其共同之主要項目包括: 訂

    定主題、多專業指引發展團隊、消費者/使用者參與、臨床問題、系統化搜尋相關

    實證資料、設定選取及排除條件、評讀證據品質、發展臨床建議與執行計畫、針

    對指引初稿進行諮詢、及評值、修定與更新。而在共識形成的必要性方面,傾向

    於建議使用正式的共識決策程序;應用共識決策程序禰補證據上之不足,亦即若

    有足夠證據則不應採用共識決,因其屬於專家意見,證據等級較為薄弱。

    結論

    老人運動之相關實證資料已於 2007 及 2008 年有所更新,然而臨床或社區之醫護

    人員面對龐大工作量與老年族群,難以有時間一一瞭解不同之老人運動指引或系

    6

  • 統性文獻回顧文章,有必要將所有最新之實證資料簡化為主要訊息之單張,以供

    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及老年民眾瞭解何為運動及如何有效運動;所統整之有關實證

    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將於下一年計劃進一步與運動領域及健康照護專

    家、老年族群本身及醫院、社區之第一線健康康照護專業人員討論其在實務當中

    落實運動健康教育之可行性。共識決策程序主要應用於禰補證據之不足,亦即若

    有足夠證據則不應採用共識決,因其屬於專家意見,證據等級較為薄弱。

    7

  • 建立本土臨床指引模式:

    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一、背景

    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正面影響以為許多文獻所討論,然而,全世界仍有超過

    60%的老人未規律運動,也只有 25%的老年族群自我報告有從事規律身體

    活動 1, 2;在台灣,也有約 27%的男性及 39%的女性 65 歲以上老人未規律

    運動 3。由於對規律運動的標準界定不一,台灣採取每週三次、每次 30 分

    鐘以上之標準時,看似較歐美地區採每週五天或每天、每天累積 30 分鐘以

    上的運動頻率與時間為高,實際情形則有待進一步探討。

    老人在就醫或使用健康照護服務資源時(如: 社區整合式篩檢服務、全民健

    康保險之老人健康檢查、個人或團體健康教育等)常被建議多從事運動,然

    而,在一個以質性研究方法探討老人參與運動介入計畫之主觀經驗時,研

    究對象陳述其雖常被鼓勵要多運動,卻不知何為運動或如何運動,某些老

    年族群甚至不認為走路可以是一種對健康有益的身體活動 5。此突顯醫護人

    員提供有效健康教育有關運動種類之選擇與具體告知運動時間、頻率與強

    度實有必要。

    近年有關老人身體活動的實證資料成長快速,各國對於運動之建議多已有

    所更新,需多實證資料發現早期 333 有關每週運動三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

    及心跳達每分鐘 130 次的運動建議可能對健康之正面影響有限,因而有必

    要一方面系統性瞭解新的實證資料,尤其針對老年族群的有效運動建議;

    另一方面瞭解如何有效透過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技能將現有實證

    資料轉化為老人可以瞭解的語言,提昇其參與有效規律運動之正確認知與

    技能。

    8

  • 二、目的

    本指引發展以文獻回顧方式,蒐尋、界訂及整理老人身體活動相關指引

    (Guidelines)、系統性回顧文章及其他隨機控制實驗,以發展可供健康專業

    人員參考之老人身體活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三、指引發展方法

    本指引參考國內行政院衛生署之指引發展模式與世界衛生組織、蘇格蘭與英國指引

    發展架構、流程分為以下步驟進行: 1. 指引發展主題之釐清與選定;2. 形成指引發

    展小組;3. 界定與評估證據;4. 將證據轉化為實務指引;5. 更新證據。以下分別敘

    述之。

    (一)釐清與選定指引發展主題

    雖然運動可產生不等程度之健康效益,老人規律運動比率偏低,因而本指引發展

    之主軸為以實證資料發展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瞭解目前老人運動處方

    及運動指導之相關實證資料,實證資料以指引及系統性文獻回顧為主。

    (二)形成指引發展小組

    本指引發展小組包含兩位護理研究人員(同時也是文獻回顧員)及兩位研究碩士級

    助理。團隊成員參與所有面向之文獻回顧流程,包括:資料搜尋、文獻評讀、資

    料擷取,回顧報告之初稿由第一作者撰寫,再經由第二作者確認。

    (三)界定與評估證據

    本小組以系統文獻回顧蒐尋老人運動處方及運動指導之相關實證資料,實證資料以

    指引及系統性文獻回顧為主。以下針對老人運動處方及指導之系統文獻回顧背景、

    方法、結果、討論與結論分述之。

    1. 方法

    1.1 文獻選取條件

    1.1.1 文獻類別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獻以指引及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章為主,前述

    9

  • 文章發表後之隨機控制實驗文章亦為本文獻回顧之重點,為免遺漏重

    要文獻,搜尋 2005 年後之隨機控制實驗研究文獻,以更新指引及系統

    性文獻回顧之內容。

    1.1.2 族群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獻研究對象以 60 歲以上老人為主,男女性皆包

    含於研究當中。

    1.1.3 介入活動種類

    指引或系統性文獻回顧中針對老人之運動處方、運動指導之介入活動

    均包含於本系統性回顧中。

    1.1.4 結果

    1.2 文獻搜尋方法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所使用之關鍵字包括:

    Participants: 英文: older people or ag(e)ing or elderl*;中文: 老人或老年人

    Interventions: 英文: exercise or physical activity;中文: 運動或身體活動

    Design: 英文: guideline*、systematic review;中文: 指引、系統性文獻回顧。

    搜尋之管道如下:

    1.2.1 電子資料庫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搜尋之指引相關資料庫包括: 英國之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及美國之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系統性文獻回顧資料庫包括:Cochrane Library、

    JBI、Pubmed;隨機控制實驗研究:Pubmed,亦透過 TRIP (Turn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 整體搜尋全世界之指引、系統性文獻回顧等。

    1.2.2 其他資源

    由搜尋所獲得文獻之參考資料近一步搜尋相關文獻資料,包括指引、

    10

  • 系統性文獻回顧及隨機控制實驗研究。

    1.3 文獻排除條件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章搜尋目前排除發表於2000年以前之指引或系統性

    文獻回顧,年齡小於 60 歲或非針對老人之之文獻亦被排除。

    1.4 資料收集與分析

    兩位文獻回顧員(李及陳)檢查所有收集之文獻標題與摘要,並刪除因文獻

    重複、文獻類型、介入措施及研究對象不符合之文獻;所餘與主題直接相

    關之文獻則進一步根據文獻選取與排除條件進行評估;所選取符合選取條

    件之文獻則由一位文獻回顧員(李)及兩位修過實證健康照護及指引發展之

    研究人員(邱及張)分別進行品質評析。

    1.5 文章評析標準

    所選取符合文獻選取條件之文獻則由四位研究人員分別兩兩針對指引(李

    及邱)、系統性文獻回顧(李及張)及隨機控制實驗(李及張)進行文獻評讀。本

    文獻回顧採用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系統文獻評析及隨機控制實驗評析工

    具評讀系統性文獻回顧文章,以中文版 AGREE 臨床照護指引評析工具 4

    評讀指引。

    11

  • 潛在相關之文獻進行文獻篩選 (2077) 英文 指引: NICE (94)

    NGC (2) Pubmed (195) 相關學會 (2)

    系統性文獻回顧: Cochrane (79) JBI (47) Pubmed (15)

    隨機控制實驗(2005 後): Pubmed (1583) 中文: CEPS (34)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

    圖一、文獻選取流程圖

    應用於本指引發展之文獻 (5)

    (26)

    根據文獻題目及摘要內容排除文獻 (2057 )

    (主要因文獻重複、文獻類型、介入措施或

    研究對象不符合選取條件)

    與主題直接相關之文獻進行詳細選取及排

    除條件評估 (20 )

    排除之文獻( 15)

    非針對老人之運動指引、非針對運動提昇之系

    統性文獻回顧及隨機控制實驗

    12

  • 2. 結果

    2.1 文獻描述

    系統性文獻回顧流程與搜尋結果如圖一。由不同資料庫共計搜尋 2077 篇與

    老人及運動有關之文章,其中指引相關文章有 293 篇、系統性文獻回顧 141

    篇、2005 年後之隨機控制實驗 1583 篇,中文文獻總計 60 篇。經由初步題

    目與摘要內容篩選,排除 2057 篇不符合選取條件之文獻;在所餘 20 篇與

    主題直接相關之文獻中進行進一步詳細之文獻選取及排除條件評估,排除

    11 篇非針對老人之運動指引、非針對運動提昇之系統性文獻回顧及隨機控

    制實驗,餘五篇文獻進行品質評析,均為指引。五篇指引中,一篇為英國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所發展之指引 6;

    一篇為美國運動醫學(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及美國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於 2007 年所共同發展之指引 7;一篇為美國運

    動醫學會於 2009 年針對老人運動與身體活動之立場聲明(Position Stand)8;

    一篇為加拿大體適能與生活型態研究學會(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針對健康照護專業人員 9 所發展之提昇老人運動指引;另

    一為澳洲健康與老化部門針對各年齡層所發展之身體活動指引 10,因包含

    老年族群,亦被納入本指引發展之參考文獻當中。

    2.2 文獻品質評析

    五篇建議或指引之品質評析結果如表二。兩位評讀人於最後兩篇指引之評

    讀結果意見不同,”不確定”之結果主要由於該兩篇指引之發展過程較不完

    整,經討論後,於此初步指引發展階段兩位評讀人達成共識,均同意先行

    納入。

    13

  • 表一、文獻品質評析註 1

    第一作者(出版年) 評讀人 1 評讀人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2006) (英國)

    建議 建議

    Nelson, M. E. (2007) (美國) 建議 建議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09) (美國) 建議 建議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9) (澳洲) 建議 不確定

    The 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Participation (2009) (加拿大)

    建議 不確定

    註 1以中文版 AGREE (Appraisal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4 進行文獻評析。

    3. 討論與結論

    3.1 證據特質摘要

    本指引發展之依據來自五篇國外指引,詳細資料請見表一,摘要內容包括:

    1. 美國運動醫學會所發展之老人運動與身體活動指引 11;

    2. 美國運動醫學會與美國心臟學會所共同發展之老人身體活動與公共衛生之建議 12;

    3. 英國 NICE 所發展之四種常用之提昇身體活動方法 6;

    4. 加拿大體適能與生活型態研究學會(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針對健康照護專業人員所發展之提昇老人運動指引 13;

    5. 澳洲健康與老化部門(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Australian Government)所發展針對各年齡層之身體活動指引(含老年族群)。

    14

  • 3.2 老人運動衛教最佳實務建議

    不論年齡、體重、健康問題或身體功能,老人應每天從事一些身體活動;10 (Level IV, C) 老人每天應盡可能以各種可能的方法執行不同的身體活動以涵蓋體適能的不同面向,包括心肺功能、肌力、平衡及柔軟度; 10 (Level IV, C) 身體活動永不嫌晚,”太老”或”太虛弱”都不足以成為老人未從事身體活動的主要原因,因為許多身體活動可根據不同身體功能與健康問題調整。 10 (Level IV, C) 相關活動建議如下:

    有氧活動

    為提昇及維持健康,老人需要中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每天至少 30 分鐘,每週五天;或高強度有氧活動,每天至少 20 分鐘,每週三天;12 (Level I, A)

    混合中及高強度活動有同樣能達到上述建議;12 (Level I-II, B)

    中強度有氧運動指中等努力程度的運動,與個人的有氧體適能(aerobic fitness)有關;以十點量表測量,坐著以 0 表示,用盡全力的努力程度則以10 表示;中強度運動為 5 或 6,並且產生可被注意到的心跳及呼吸增加;高強度活動為 7 或 8,並且產生較大的心跳及呼吸增加。例如: 考量老人體適能程度的異質性,對某些老人而言,中強度走路為慢走,對另一些老人而言,

    則可能是快走;12 (Level IV, C)

    上述有氧活動建議量須排除低強度的日常生活常規活動(例如: 自我生活照顧、烹調、一搬走路及逛街)或每次少於 10 分鐘的中強度活動(例如: 居家環境或辦公室週遭的走路 12 (Level IV, C)

    肌力、肌耐力活動

    為提昇及維持健康與身體獨立性,老人可獲益於執行維持及增加肌力與肌耐力的活動,建議每週至少兩天;12 (Level I, B)

    建議每週在不連續的兩天或兩天以上,使用大肌肉群運動 8 至 10 次;12 (Level IV, C)

    為極大化肌力的發展,應使用阻力(重量),重量以每次運動能重複 10 至 15回合為原則;應使用中至高的努力程度執行肌力活動;以十點量表測量,沒

    有活動為 0,一個肌肉群的最大努力程度為 10;中強度的努力程度則為 5或 6,高強度的努力程度為 7 或 8;12 (Level IV, C)

    肌力活動包括漸進式的重力訓練計畫、負重柔軟操及使用大肌肉群的抗阻力運動。12 (Level IV, C)

    柔軟度活動

    15

  • 為維持規律身體活動及日常生活所需的柔軟度,老人需執行可維持獲提昇柔軟度的活動,每週至少兩天,每天至少 10 分鐘。12 (Level I, C)

    平衡運動

    為減少跌倒傷害的風險,社區中有明顯跌倒風險的老人(例如: 常跌倒或有行動問題者)應執行可維持或增加平衡的運動。12 (Level I, B)

    較大量活動的益處

    如果沒有身體情況阻礙較高量的身體活動,且老人希望藉由較高量的身體活動達成以下任一項時,老人應執行超出最低基本身體活動建議量的活動,包

    括:

    增強體適能;

    提昇現存疾病的管理,且已知較高程度的身體活動對該疾病有較大的治療效果;

    進一步降低早發慢性健康問題及與身體不活動有關的死亡率。

    12 (Level I-II, C)

    慢性健康問題之老人

    因慢性健康問題必須排除基本程度的活動建議時,老人仍應根據其能力與身體情況執行規律身體活動,避免靜態生活。Level IV, C)

    活動計畫

    老人應設定計畫,以助達成不同建議型態的活動;12 (Level IV, B)

    計畫中根據不同型式的活動,列出執行方法、時間及地點;12 (Level IV, C)

    慢性健康問題之老人若有治療性之運動建議時,應設定同時包含治療性慾預防性的活動計畫;12 (Level IV, C)

    靜態生活的老人,計畫應採漸進方式達到建議的活動量,並以累積數次身體活動達到建議量,但每次至少 10 分鐘或以上,而不是要求一次連續 30 分鐘的身體活動;12 (Level IV, C)

    採漸進方式達到建議活動量,即使低於建議量的身體活動維持一段時間,對於某些老人(如低體適能者)而言仍屬適當;12 (Level IV, C)

    擬定活動計畫的過程中,應鼓勵老人規律的自我監測身體活動,並且隨著他

    16

  • 們的能力提昇或健康狀態改變,隨時評值及調整計畫內容。12 (Level IV, C)

    健康專業人員提昇老人身體活動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在提昇老人身體活動的過程中應注意預防有老年歧視的情形,以避免挫敗老人發揮潛能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讓一些無法達到高程度活動的老人

    感受壓力;12 (Level IV, C)

    即使未達身體活動建議量,也許只要減少靜態行為即足以獲得健康效益,此可能與身體活動與健康效益的劑量-反應關係有關 14 (Level IV, C),例如: 每週45至75分鐘走路也可能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 15 (Level III, B);

    鼓勵增加中度活動,並且較不強調達到高程度活動。一般務實的有氧運動目標為每天 30 至 60 分鐘中強度有氧活動,高強度活動也伴隨較高的運動傷害風險及較低的身體活動依附性(adherence);年齡有關的體適能降低、慢性疾病及功能限制為老人達到高程度身體活動的障礙因素,高強度活動僅適合有

    足夠體適能、有經驗及有動機的老人;12 (Level IV, C)

    長時間採漸進方式達到身體活動建議量對老年族群尤其重要,此建議可減少活動傷害的風險,增加身體活動的喜悅感,並藉由達成中繼目標達到正增強

    效果;即使在相同階段長時間停滯也同樣適合老人,例如: 每週參加 2 至 3天的社區運動班,雖此運動量未達建議量,但可累積經驗、提昇體適能及自

    信心;12 (Level IV, C)

    體適能較弱的老人可能從 10 分量表當中 5 分的努力程度開始,每次 10 分鐘或以上,而非一次連續 20 或 30 分鐘,活動計畫也應隨者健康狀態改變而隨時評值及調整;12 (Level IV, C)

    執行各種形式的肌力及肌耐力活動: 此類活動對老人尤其重要,因為肌力、肌耐力活動被發現有預防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骨質流失,並可減緩身體功

    能限制產生; 12 (Level IV, C)

    老年身以活動提昇有賴有賴個人層次及社區層次的介入,介入內容需以實證資料為基礎,並應用行為改變理論與研究結果;12 (Level IV, C)

    應用風險管理策略預防運動事故傷害:風險管理策略包含臨床經驗、專家意見及法律責任與義務。此部分之實證資料仍有待建立;12 (Level IV, C)

    不僅是身體的功能障礙,在認知上,老人也往往誤解老化過程,並且在活動過程中關注活動傷害及跌倒的問題,認為其健康狀態及失能為活動的阻礙因

    素,並認為身體活動(運動)是年輕人的事,不屬於老人的生活型態,也較低估身體活動對老人所產生的健康效益、對其執行規律運動的能力沒有信心;

    認為他們沒有意志力參與規律運動、較缺乏時間管理技巧或缺乏將身體活動

    17

  • 安排至其日常生活常規的知識與技能;此外,老人可能有困難獲得有關如何

    開始活動或如何安全及有效執行身體活動的相關訊息。 13, 16 (Level IV, C)

    提昇老人自我效能可能增加身體活動程度: 提昇運動自我效能可由增加自我效能訊息來源著手,主要四個運動自我效能的訊息來源包括: 完成某種程度的身體活動的成就感、替代學習、口頭鼓勵及心理與情感狀態的辨識。 13, 16 (Level IV, C)

    四種常用於提昇身體活動的介入措施或方法: 簡版健康照護介入措施、運動轉介、計步器及以社區為基礎的走路及騎自行車提昇身體活動的運動計畫。 6 (Level IV, C)

    簡版基層照護介入措施

    - 基層照護職業人員(如醫師、公共衛生護理人員)應盡可能界訂出未執行規律身體活動者,並且鼓勵其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量,並運用其專業判

    斷考量其健康狀況及個人環境提供適當之建議。此過程應使用經過效化

    (validated)進行評估,如: general practitioner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6 (Level IV, C)

    - 在提供身體活動建議時,基層照護專業人員應考量個別需求、偏好及所處之環境,與民眾建立共同目標,並將目標、運動可能的效益與社區可

    活動之場所文字化,並在適當之時間間隔追蹤 3 至 6 個月; 6 (Level IV, C)

    - 立法人員、管理者及基層照護專業人員應評值各項計畫之效果,尤其應注意機會性(隨機)建議(opportunistic advice)是否提昇弱勢族群(包含失能者)的身體活動,也應評值不同領域之專業人員在提昇弱勢族群長期規律身體活動程度之效果; 6 (Level IV, C)

    - 立法人員、管理者及基層照護專業人員應留意弱勢團體與社區,協助其提昇身體活動。6 (Level IV, C)

    運動轉介

    因此部分之相關證據仍不足,僅鼓勵在設計嚴謹的研究計畫中執行,以先

    行了解其效果,相關的測量應包含中介變項,例如: 知識、態度、技能及身體活動程度。6 (Level IV, C)

    計步器、走路及騎自行車計畫

    計步器使用、走路及騎自行車以提昇身體活動的實證資料仍不足,然而,

    健康照護專業人員仍須持續鼓勵民眾走路及騎自行車,並合併其他形式的

    身體活動一起做,藉由上述活動安排規律身體活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

    18

  • 分。相關的測量應包含中介變項,例如: 知識、態度、技能及身體活動程度。6 (Level IV, C)

    3.4 結論

    老人運動之相關實證資料已於 2007 及 2008 年有所更新,然而臨床或社區之醫護

    人員面對龐大工作量與老年族群,難以有時間一一瞭解不同之老人運動指引或系

    統性文獻回顧文章,有必要將所有最新之實證資料簡化為主要訊息之單張,以供

    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及老年民眾瞭解何為運動及如何有效運動;所統整之有關實證

    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將於下一年計劃進一步與運動領域及健康照護專

    家、老年族群本身及醫院、社區之第一線健康康照護專業人員討論其在實務當中

    落實運動健康教育之可行性。

    (四)證據轉化

    對臨床第一線照護人員而言,他們希望提供最佳服務,因此,需要隨時掌握與瞭

    解最新的科學證據,並且結合其臨床經驗及所照顧的對象(如: 病人)所處的情境與

    偏好提供專業服務,此即為實證照護實務 17。然而,在非常繁忙的第一線照護工

    作當中,隨時瞭解最新的科學證據、並將之轉化為臨床可參考的照護依據為一大

    挑戰,過程當中往往面臨許多障礙因素,例如: 多數文獻為英文出版;資料蒐尋

    與評讀能力有賴資訊素養與研究方法之正確概念;時間限制等等。因此,若根據

    科學證據發展各項臨床照護之相關實證指引,或可幫助臨床照護專業人員更有

    效、快速的提供高品質之照護服務。歐美各主要國家於是投入龐大經費於指引發

    展當中,並且建構指引發展準則,這些機構包括:英國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SIGN);

    美國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歐洲 Council of Europe、

    加拿大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CMA)、澳洲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NHMRC)、紐西蘭 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 (NZGG)及指引

    19

  • 發展的跨國組織 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等。然而,目前各指引發

    展單位之發展流程不一,也由於本小組對於指引發展流程不熟悉,因此,以瞭解

    各國指引發展經驗為主,輔以與運動領域之專家初步訪談結果做為下一階段指引

    建構與確立之基礎。

    在 WHO、SIGN、NICE、Council of Europe、NHMRC 及 NZGG 等不同指引發展

    機構所制訂的指引發展當中,其共同之主要項目包括: 訂定主題、多專業指引發

    展團隊、消費者/使用者參與、臨床問題、系統化搜尋相關實證資料、設定選取及

    排除條件、評讀證據品質、發展臨床建議與執行計畫、針對指引初稿進行諮詢、

    及評值、修定與更新。而在共識形成的必要性方面,則有不同看法,Arnon Kate

    (2009)建議於以下情況可考慮採用共識決策程序,包括:1. 缺乏科學證據; 2. 不

    同科學證據可能產生矛盾的建議;3. 科學證據與指引相關對象無關 18。在其建議

    當中,共識決策程序中的方法則分為正式與非正式共識決策程序,非正式的程序

    用於較具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而正式的程序則應用系統性的方法進行,主要可

    行的方式包括:1. 名義團體決策法; 2. 共識發展會議;3. 德菲法。這些方法的

    優點包括明確及可重複驗證等,因此傾向於建議使用正式的共識決策程序;而其

    中德菲法因為參與人數可較多,有助日後指引之推行。然而,若有足夠證據則不

    應採用共識決,因其屬於專家意見,證據等級較為薄弱。

    20

  • 參考資料

    1 Hawkins SA, Cockburn MG, Hamilton AS, Mack TM. An estimate of physical activity prevalence in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Med Sci Sport Exer. 2004;36(2):253-60.

    2 Health Education Authority UK. Physical activity in later life. London: Health Education Authority; 1999.

    3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運動行為調查. 台北: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2.

    4 陳杰峰. AGREE 臨床指引評估工具繁體中文版. 台北: 台北醫學大學 萬芳醫院實證醫學中心; 2006.

    5 Lee LL, Avis M, Arthur A.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older people's decisions to initiate and maintain regular walking as exercise - findings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Preventive Medicine. 2007;45(1):62-5.

    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Four commonly used methods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brief 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care, exercise referral schemes, pedometers and community-based exercise programmes for walking and cycling. 2006;Public Helath Intervention Guideance no. 2:1-37.

    7 Nelson ME, Rejeski WJ, Blair SN, Duncan PW, Judge JO, King AC,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in Older Adults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07;116:1094-105.

    8 Salem GJ, Skinner JS, Chodzko-Zajko WJ, Proctor DN, Fiatarone Singh MA, Minson CT, et al.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Older Adults. Med Sci Sport Exer. 2009;41(7):1510-30.

    9 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 Encouraging seniors to be more active - Lifestyle tips (for general public). 2009;(6-06):1-2.

    10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Physical Activity

    21

  • Guidelin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09.

    11 Chodzko-Zajko WJ, Proctor DN, Fiatarone Singh MA, Minson CT, Nigg CR, Salem GJ,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older adults.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9;41(7):1510-30.

    12 Nelson ME, Rejeski WJ, Blair SN, Duncan PW, Judge JO, King AC,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in older adults: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07;116(9):1094-105.

    13 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 Encouraging seniors to be more active - Research fil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2009;(6-06):1-2.

    14 Kesaniemi YK, Danforth E, Jr., Jensen MD, Kopelman PG, Lefebvre P, Reeder BA. Dose-response issues concern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n evidence-based symposium. Med Sci Sport Exer. 2001;33(Suppl 6 ):S351-8.

    15 Manson JE, Greenland P, LaCroix AZ, Stefanick ML, Mouton CP, Oberman A, et al. Walking compared with vigorous exerci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o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2;347(10):716-25.

    16 Lee LL, Arthur A, Avis M. Using self-efficacy theory to develop interventions that help older people overcom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physical activity: a discussion pap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08;45(3):1690-9.

    17 Sackett DL, Straus SE, Richardson WS, Rosenberg W, Hayes RB.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sch EBM. 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0.

    18 Arono K. Consensus processes. In: Bowker R, Lakhanpaul M, atkinson M, Armon K, MacFaul R, Stephenson T, eds. How to write a guideline from start to finish. London: Elsevier 2009.

    22

  • 附件一、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1. 臨床指引題目 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

    2. 參考資料

    3. 臨床指引發展 2010 年 12 月 05 日

    臨床指引的版權 中華民國衛生署

    內容目次

    範圍

    研究方法

    建議

    實證內容

    使用此指引之益處/損傷

    Contraindications

    Qualifying statements

    Implemetation of the guidline

    Institue of medicine (IOM) National

    healthcare quality report

    Categoreis

    Identifying ifnoramtion and availability

    Disclaimer

    應用範圍

    疾病/狀況 健康老人或雖身體功能受限但能執行不同程度身體活動之老人。

    臨床指引類別 本指引主要用於社區健康照護、急性照護單位之醫護人員及公共衛生、

    運動領域專家提供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之指引。

    使用此指引之科別 成人各科別

    23

  • 使用此指引之照顧人

    醫師、護士、護理師、公共衛生、衛生教育人員、運動、體育專業人員

    臨床指引的目的 發展可供醫護及相關領域人員參考之老人身體活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

    引。

    目標群體 60 歲以上老人

    照護措施 老人身體活動健康教育與指導

    成效測試 老人身體活動盛行率(老人落實規律身體活動之情形)。

    研究方法

    收集及選用實證資料

    的方法

    本系統性回顧之文獻研究對象以 60 歲以上老人為主,男女性皆包含於

    研究當中。文獻類別以指引及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章為主,前述文章發

    表後之隨機控制實驗文章亦為本文獻回顧之重點。據此,搜尋之資料庫

    包括: 英國之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及美國

    之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系統性文獻回顧資料庫包

    括:Cochrane Library、JBI、Pubmed;隨機控制實驗研究:Pubmed,亦

    透過 TRIP (Turning Research Into Practice) 整體搜尋全世界各地之指

    引、系統性文獻回顧等資料。本文獻回顧所使用之關鍵字包括: 英文:

    older people or ag(e)ing or elderl*、exercise or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ystematic review;中文: 老人或老年人、運動或身體活動、

    指引、建議、系統性文獻回顧。

    本系統性文獻回顧之文章搜尋目前排除發表於 2000 年以前之指引或系

    統性文獻回顧,年齡小於 60 歲或非針對老人之之文獻亦被排除。

    收集及選用實證資料

    的方法的資料

    經評估適合性,選用各國所發展之老人相關身體活動指引。

    評估實證資料品質的 1. 臨床指引的評估工具採用 Clinical Guideline Review (AGREE);

    24

  • 工具 2. 系統文獻查證之 Meta-synthesis 的文獻評估工具採用 Critical

    appraisal to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證據等級評估

    (JBI 工具)

    建議等級評估

    (JBI 工具)

    分析實證資料的方式 文獻查證:統整所查詢出研究品質好的文獻之實證結果。

    如何建立建議的方法 文獻搜尋、討論、共識建立及資料匯整。

    描述如何建立建議的

    方法

    本指引經由相關文獻之蒐尋與界訂,小組內進行各項文獻之品質與內

    容討論,篩選出較適合本國老人與專業人員應用之指引內容。

    經濟效益分析 本指引尚未進行成本分析。

    指引的成本分析 本指引尚未進行成本分析。

    臨床指引的效度控制 此版本之指引為文獻匯整階段,指引本土化之過程尚未進行。

    臨床建議

    臨床指引 不論年齡、體重、健康問題或身體功能,老人應每天從事一些身體活動;10 (Level IV, C) 老人每天應盡可能以各種可能的方法執行不同的身體活動以涵蓋體適能的不同面向,包括心肺功能、肌力、平衡及柔軟度;10 (Level IV, C) 身體活動永不嫌晚,”太老”或”太虛弱”都不足以成為老人未從事身體活動的主要原因,因為許多身體活動可根據不同身體功能

    25

  • 與健康問題調整。 10 (Level IV, C) 相關活動建議如下:

    )

    )

    IV, C)

    有氧活動

    為提昇及維持健康,老人需要中強度有氧身體活動,每天至少 30分鐘,每週五天;或高強度有氧活動,每天至少 20 分鐘,每週三天;12 (Level I, A

    混合中及高強度活動有同樣能達到上述建議;12 (Level I-II, B)

    中強度有氧運動指中等努力程度的運動,與個人的有氧體適能(aerobic fitness)有關;以十點量表測量,坐著以 0 表示,用盡全力的努力程度則以 10 表示;中強度運動為 5 或 6,並且產生可被注意到的心跳及呼吸增加;高強度活動為 7 或 8,並且產生較大的心跳及呼吸增加。例如: 考量老人體適能程度的異質性,對某些老人而言,中強度走路為慢走,對另一些老人而言,則可能是

    快走;12 (Level IV, C

    上述有氧活動建議量須排除低強度的日常生活常規活動(例如: 自我生活照顧、烹調、一搬走路及逛街)或每次少於 10 分鐘的中強度活動(例如: 居家環境或辦公室週遭的走路) 12 (Level IV, C)

    肌力、肌耐力活動

    為提昇及維持健康與身體獨立性,老人可獲益於執行維持及增加肌力與肌耐力的活動,建議每週至少兩天;12 (Level I, B)

    建議每週在不連續的兩天或兩天以上,使用大肌肉群運動 8 至 10次;12 (Level IV, C)

    為極大化肌力的發展,應使用阻力(重量),重量以每次運動能重複 10 至 15 回合為原則;應使用中至高的努力程度執行肌力活動;以十點量表測量,沒有活動為 0,一個肌肉群的最大努力程度為 10;中強度的努力程度則為 5 或 6,高強度的努力程度為 7或 8;12 (Level

    肌力活動包括漸進式的重力訓練計畫、負重柔軟操及使用大肌肉群的抗阻力運動。12 (Level IV, C)

    柔軟度活動

    為維持規律身體活動及日常生活所需的柔軟度,老人需執行可維持獲提昇柔軟度的活動,每週至少兩天,每天至少 10 分鐘。12

    26

  • (Level I, C)

    平衡運動

    為減少跌倒傷害的風險,社區中有明顯跌倒風險的老人(例如: 常跌倒或有行動問題者)應執行可維持或增加平衡的運動。12 (Level I, B)

    較大量活動的益處

    如果沒有身體情況阻礙較高量的身體活動,且老人希望藉由較高量的身體活動達成以下任一項時,老人應執行超出最低基本身體

    活動建議量的活動,包括:

    增強體適能;

    提昇現存疾病的管理,且已知較高程度的身體活動對該疾病有較大的治療效果;

    IV, C)

    )

    進一步降低早發慢性健康問題及與身體不活動有關的死亡率。

    12 (Level I-II, C)

    慢性健康問題之老人

    因慢性健康問題必須排除基本程度的活動建議時,老人仍應根據其能力與身體情況執行規律身體活動,避免靜態生活。(Level IV, C)

    活動計畫

    老人應設定計畫,以助達成不同建議型態的活動;12 (Level IV, B)

    計畫中根據不同型式的活動,列出執行方法、時間及地點;12 (Level

    慢性健康問題之老人若有治療性之運動建議時,應設定同時包含治療性慾預防性的活動計畫;12 (Level IV, C)

    靜態生活的老人,計畫應採漸進方式達到建議的活動量,並以累積數次身體活動達到建議量,但每次至少 10 分鐘或以上,而不是要求一次連續 30 分鐘的身體活動;12 (Level IV, C

    採漸進方式達到建議活動量,即使低於建議量的身體活動維持一

    27

  • 段時間,對於某些老人(如低體適能者)而言仍屬適當;12 (Level IV, C)

    擬定活動計畫的過程中,應鼓勵老人規律的自我監測身體活動,並且隨著他們的能力提昇或健康狀態改變,隨時評值及調整計畫

    內容。12 (Level IV, C)

    健康專業人員提昇老人身體活動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在提昇老人身體活動的過程中應注意預防有老年歧視的情形,以避免挫敗老人發揮潛能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讓一些無法

    達到高程度活動的老人感受壓力;12 (Level IV, C)

    即使未達身體活動建議量,也許只要減少靜態行為即足以獲得健康效益,此可能與身體活動與健康效益的劑量-反應關係有關 14 (Level IV, C),例如: 每週 45 至 75 分鐘走路也可能降低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 15 (Level III, B);

    鼓勵增加中度活動,並且較不強調達到高程度活動。一般務實的有氧運動目標為每天 30 至 60 分鐘中強度有氧活動,高強度活動也伴隨較高的運動傷害風險及較低的身體活動依附性

    (adherence);年齡有關的體適能降低、慢性疾病及功能限制為老人達到高程度身體活動的障礙因素,高強度活動僅適合有足夠體

    適能、有經驗及有動機的老人;12 (Level IV, C)

    長時間採漸進方式達到身體活動建議量對老年族群尤其重要,此建議可減少活動傷害的風險,增加身體活動的喜悅感,並藉由達

    成中繼目標達到正增強效果;即使在相同階段長時間停滯也同樣

    適合老人,例如: 每週參加 2 至 3 天的社區運動班,雖此運動量未達建議量,但可累積經驗、提昇體適能及自信心;12 (Level IV, C)

    活動計畫也

    應隨者健康狀態改變而隨時評值及調整;12 (Level IV, C)

    量、骨質

    流失,並可減緩身體功能限制產生; 12 (Level IV, C)

    料為基礎,並應用行為改變理論與研究結果;12

    體適能較弱的老人可能從 10 分量表當中 5 分的努力程度開始,每次 10 分鐘或以上,而非一次連續 20 或 30 分鐘,

    執行各種形式的肌力及肌耐力活動: 此類活動對老人尤其重要,因為肌力、肌耐力活動被發現有預防年齡相關的肌肉質

    老年身以活動提昇有賴有賴個人層次及社區層次的介入,介入容需以實證資

    28

  • (Level IV, C)

    應用風險管理策 : 驗、專家意見及法律責任與義務。此部分之實證資料仍有待建

    略預防運動事故傷害 風險管理策略包含臨床經

    不僅是身體的功能障礙,在認知上,老人也往往誤解老化過程,

    並且在活動過程中關注活動傷害及跌倒的問題,認為其健康狀態

    及失能為活動的阻礙因素,並認為身體活動 運動 是年輕人的

    事,不屬於老人的生活型態,也較低估身體活動對老人所產生的

    健康效益、對其執行規律運動的能力沒有信心;認為他們沒有意

    志力參與規律運動、較缺乏時間管理技巧或缺乏將身體

    規的知識與技能;此外,老人可能有困難獲得有

    。 13,

    提昇運動自我效能可

    增 我效能訊息來 效能的訊息來

    源包括 完成某種程度的身體活動的成就感、替代學習、口頭鼓

    四種常用於提昇身體活動的介入措施或方法 簡版健康照護介入

    措施、運動轉介、

    , C)

    基層照護職業人員 如醫師、公共衛生護理人員 應盡可能界訂

    出未執行規律身體活動者,並且鼓勵其達到建議的身體活動

    eral practitioner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6 (Level IV,

    在提供身體活動建議時,基層照護專業人員應考量個別需

    求、偏好及所處之環境,與民眾建立共同目標,並將目標、

    運動可能的效益與社區可活動之場所文字化,並在適當之時

    立法人員、管理者及基層照護專業人員應評值各項計畫之效

    果, 隨機 建議

    昇弱勢族群 包含失能者 的身體活動,也應評值不同領域之專

    立;12 (Level IV, C)

    ( )

    活動安排

    至其日常生活常

    關如何開始活動或如何安全及有效執行身體活動的相關訊息16 (Level IV, C)

    提昇老人自我效能可能增加身體活動程度: 由 加自 源著手,主要四個運動自我

    : 勵及心理與情感狀態的辨識。 13, 16 (Level IV, C)

    : 計步器及以社區為基礎的走路及騎自行車提昇

    身體活動的運動計畫。 6 (Level IV

    簡版基層照護介入措施

    - ( )

    量,並運用其專業判斷考量其健康狀況及個人環境提供適當

    之建議。此過程應使用經過效化(validated)進行評估,如: genC)

    -

    間間隔追蹤 3 至 6 個月; 6 (Level IV, C)

    - 尤其應注意機會性( ) (opportunistic advice)是否提

    ( )

    29

  • 業人員在提昇弱勢族群長期規律身體活動程度之效果; 6 (Level IV, C)

    意弱勢團體與社

    區,協助其提昇身體活動。6 (Level IV, C)

    運動轉介

    項,例如: 知識、態度、技能及身體活動程度。6 (Level IV, C)

    計步器、走路及騎自行車計畫

    變項,

    例如:  知識、態度、技能及身體活動程度。6 (Level IV, C) 

    - 立法人員、管理者及基層照護專業人員應留

    因此部分之相關證據仍不足,僅鼓勵在設計嚴謹的研究計畫中執

    行,以先行了解其效果,相關的測量應包含中介變

    計步器使用、走路及騎自行車以提昇身體活動的實證資料仍不

    足,然而,健康照護專業人員仍須持續鼓勵民眾走路及騎自行

    車,並合併其他形式的身體活動一起做,藉由上述活動安排規律

    身體活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關的測量應包含中介

    支持臨床指引之實證

    支持臨床指引之參考

    資料

    10.

    rs and cycling.

    13. eniors - Research fil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15.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Australian

    17.

    sion pap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20. , King AC, et

    orts Medicine and

    21. e P,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Four commonly used methods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 brief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care, exercise referral schemes, pedometecommunity-based exercise programmes for walking and2006;Public Helath Intervention Guideance no. 2:1-37. Canadian Fitness and Lifestyle Research Institute. Encouraging sto be more active2009;(6-06):1-2.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Ageing. PhysicalActivity Guidelines: Government.; 2009. Lee LL, Arthur A, Avis M. Using self-efficacy theory to develop interventions that help older people overcom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physical activity: A discusStudies. 2008;45:1690-9. Nelson ME, Rejeski WJ, Blair SN, Duncan PW, Judge JO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in Older Adults: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7:1094-105. Kesaniemi YK, Danforth E, Jr., Jensen MD, Kopelman PG, Lefebvr

    30

  • Reeder BA. Dose-response issues concerning physical activihealth: an evidence-based sy

    ty and mposium. Med Sci Sport Exer.

    22.

    ts in wo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2001;33(Suppl 6 ):S351-8. Manson JE, Greenland P, LaCroix AZ, Stefanick ML, Mouton CP, Oberman A, et al. Walking compared with vigorous exercis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Medicine. 2002;347(10):716-25.

    支持臨床指引之參考

    資料的型態

    臨床建議與指引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and Guidelines)

    禁忌

    禁忌 無

    限制性

    確認相關資料及使用性

    發展日期 2010 年 09 月至 12 月

    發展者 慈濟技術學院:李玲玲助理教授、陳妙星講師

    聖母護理專科學校:邱郁耘講師、張淑琴講師

    發展者之服務機構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聖母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經費來源 中華民國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

    發展者之組織 ) (Taiwan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Collaborating Center) (東區團隊)

    台灣實證照護中心 (國立陽明大學

    指引所屬者 中華民國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

    經費提供者與發展者

    之間的衝突性

    認證組織 中華民國衛生署護理暨健康照護處

    指引的發展情況 2010 年 12 月

    申請使用指引

    31

    摘要背景目的搜尋方法及篩選條件資料收集與分析主要結果結論一、背景二、目的三、指引發展方法(一)釐清與選定指引發展主題(二)形成指引發展小組(三)界定與評估證據1. 方法1.1 文獻選取條件 1.1.1 文獻類別1.1.2 族群1.1.3 介入活動種類1.1.4 結果

    1.2 文獻搜尋方法1.2.1 電子資料庫1.2.2 其他資源

    1.3 文獻排除條件1.4 資料收集與分析1.5 文章評析標準

    2. 結果2.1 文獻描述2.2 文獻品質評析表一、文獻品質評析註13. 討論與結論 3.1 證據特質摘要3.2老人運動衛教最佳實務建議 3.4 結論

    (四)證據轉化

    參考資料附件一、實證老人運動健康教育與指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