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77 Hong Kong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香港幼兒學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引言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資訊素養的培養已 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點。資訊科技在幼兒成長 與學習活動中的價值,也促使資訊科技在幼兒 教育的應用成為幼兒教育教師課程中一個重要 課題。香港教育學院作為本地最主要的幼兒教 育工作者培訓機構,正努力不懈嘗試更有效的 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員的資訊素養和在日常 幼教工作上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與此同時, 近年受不少學者關注的 Web 2.0 網絡服務,也 正為我們更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平台,讓我 們在網上進行協作學習活動。透過這些網上協 作學習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以協作模式研 習資訊素養的課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新的 網絡技術,從而提升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不 過這種學習模式的在培育職前幼兒教師資訊素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through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黎耀志、吳永水 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 摘要 本文旨在分享一個創新的教學方法,個案中提及五班職前幼兒教師,他們透過Web 2.0工具在網上 進行協作學習活動,從而探討和幼兒學習相關的資訊素養議題。整個協作學習活動為期十二週, 並以協作平台上學員的學習成果及學員間的評論作為分析的主要數據。研究結果顯示這個學習方 法有效地培育職前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和發展學員的共通能力,如資訊科技能力、協作能力、溝 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approach involving five classes of early childhood student teachers, who worked collaboratively to investigate a topic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utilizing a Web 2.0 tool. The activity spanned about twelve week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number of sources, such as the learning outcomes presented on the wiki sites and comments posted by the student teach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practice helps nurture student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develop their IT skills and also other generic skills such as collaboration skill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養上,還有很多有待探討的地方。本文嘗試在 一個在幼兒教育課程單元,進行一個關於利用 網上協作活動培育職前教師資訊素養的個案研 究。而在以下的章節,我們會詳細說明個案研 究中所用的教學設計、協作活動進行的方法和 成效的探討。 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 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的價值已經得到不少 學者所肯定。例如幼教軟體、互聯網為幼兒工 作者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與資源。另外,幼兒 也能通過電腦與互聯網學習接觸資訊社會,認 知資訊科技的工具性操作及其內嵌資訊思考邏 輯(杜佳靜、陳儒晰、張菽萱, 2008)。不過有 學者注意到資訊科技也帶出一些值得我們關注 的問題,例如電腦輔助教學對幼兒在遊戲中發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77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引言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資訊素養的培養已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點。資訊科技在幼兒成長與學習活動中的價值,也促使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的應用成為幼兒教育教師課程中一個重要課題。香港教育學院作為本地最主要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培訓機構,正努力不懈嘗試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員的資訊素養和在日常幼教工作上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與此同時,近年受不少學者關注的 Web 2.0 網絡服務,也正為我們更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平台,讓我們在網上進行協作學習活動。透過這些網上協作學習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以協作模式研習資訊素養的課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新的網絡技術,從而提升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不過這種學習模式的在培育職前幼兒教師資訊素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Nurtur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through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ctivities

黎耀志、吳永水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

摘要本文旨在分享一個創新的教學方法,個案中提及五班職前幼兒教師,他們透過Web 2.0工具在網上進行協作學習活動,從而探討和幼兒學習相關的資訊素養議題。整個協作學習活動為期十二週,並以協作平台上學員的學習成果及學員間的評論作為分析的主要數據。研究結果顯示這個學習方法有效地培育職前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和發展學員的共通能力,如資訊科技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等。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approach involving five classes of early childhood student teachers, who worked collaboratively to investigate a topic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utilizing a Web 2.0 tool. The activity spanned about twelve weeks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number of sources, such as the learning outcomes presented on the wiki sites and comments posted by the student teacher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is new practice helps nurture student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develop their IT skills and also other generic skills such as collaboration skills,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

養上,還有很多有待探討的地方。本文嘗試在一個在幼兒教育課程單元,進行一個關於利用網上協作活動培育職前教師資訊素養的個案研究。而在以下的章節,我們會詳細說明個案研究中所用的教學設計、協作活動進行的方法和成效的探討。

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 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的價值已經得到不少學者所肯定。例如幼教軟體、互聯網為幼兒工作者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與資源。另外,幼兒也能通過電腦與互聯網學習接觸資訊社會,認知資訊科技的工具性操作及其內嵌資訊思考邏輯(杜佳靜、陳儒晰、張菽萱, 2008)。不過有學者注意到資訊科技也帶出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例如電腦輔助教學對幼兒在遊戲中發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2: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78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展社會互動能力之負面影響。藍芳英(2009)指出社會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幼兒的生活為基礎,以真實體驗為出發點。但她的研究結果卻發現電腦取代人類建構幼兒的社會學習情境,而減少幼兒獲得與人互動的真實體驗。杜佳靜等(2008)則認為現今幼教人員對於資訊科技的教學融入,必須具備以生活化且符合幼兒學習發展主題為主的特色。而且幼教人員資訊教學專業可協助串起幼兒與資訊的橋樑,乃為現今幼兒資訊教育一項重點原素。這正好提醒我們必須更重視幼教老師資訊教學能力的精進及建立資訊教育帶給幼兒的正向效益。另外,陳儒晰、黃金花(2009)指出幼兒資訊教育在台灣幼教學術界中是一個新興議題,幼教人員對於幼稚園資訊教育的認知,左右幼兒園實施資訊教育的方向。

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教師能否有效運用資訊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與教師的資訊素養有密切的關係。薛雅勻、張瓊穗(2008)歸納出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資訊素養包括五項要素,分別為:

1. 「操作資訊的能力」:幼兒老師操作電腦軟硬體及其他資訊設備的能力。

2. 「運用資訊的程度」:對於教學前、中、後不同階段運用電腦或資訊科技的程度。

3. 「管理資訊的能力」:運用電腦處理與教學相關的行政工作的能力。

4. 「整合資訊的能力」:運用電腦進行搜尋、研究、溝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5. 「資訊倫理的觀念」:運用資訊時,幼兒老師應具備恰當道德觀及尊重知識產權的態度。

當中「操作資訊的能力」、「整合資訊的能力」及「資訊倫理的觀念」乃本研究中對幼兒教師重點培訓的方向。

Web 2.0與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的概念已經存在很久。一般來說,教師會要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嘗試透過協作方式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盡可能地

提升及發揮自己和小組成員的成就(Johnson & Johnson, 1999)。而且在協助學習活動中,我們會強調對話和探究的重要性(Littleton & Hakkinen, 1999)。另一方面,近年各種標籤為Web 2.0 的網絡服務也在教學應用上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而且也和協作學習建立了很密切的關係。Web 2.0 被廣泛定義為第二代的互聯網,強調用戶間的積極參與、協作及分享知識和意見。在教學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 Web 2.0工具,如社會書籤系統,博客,維基和社交網絡等,在課餘於網絡上協作、創造和分享新的資訊。維基系統是其中一種最能促進協作學習的 Web 2.0 工具。使用者不必懂得編寫 HTML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頁(Heafner & Friedman, 2008)。而且一般的維基系統均附有記錄歷程的功能,容許用戶追溯之前修正的內容。有很多研究都指出維基系統能促進協作學習(Mak & Coniam, 2008; Wilkoff, 2007),而且這些學習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社會研究課題有更深入的理解(Heafner & Friedman, 2008)。根據一個在本學院進行的研究顯示,如能配合適當的教學設計,職前教師學員可以透過以維基為基礎的協作學習活動發展不同的共通能力,例如資訊及通訊能力、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等(Lai & Ng, 2011)。而黎耀志、吳美華(2010)也舉了一些例子,指出職前教師很快便能把這些資訊科技知識,在實習學校和自己任教學校實踐。不過在幼稚園教師課程中利用網上協作學習活動的實踐方法,還有待探討。

研究方法與步驟 現階段對在職前幼兒教師課程推行網上協作學習仍是沒有太多實踐個案可供參考。本個案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據Web 2.0 服務的特性及研究,設計適合培育職前幼兒教師資訊素養的網上協作活動。我們希望藉此個案研究的經驗與分析,更清楚這種學習方法的挑戰與機遇。由於個案是關於教學活動的成效,研究員將參與觀察幼兒教師進行網上協作學習的表現,對過程中幼兒教師所運用的語言、圖像及描述作解釋性理解,分析幼兒教師掌握資訊素養的過程,是以對學習成果作出質性的研究會比量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3: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79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化的方法更能表達個中事實。基於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採用了個案研究的方法。整個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網上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2)學習活動的實踐 和(3)學習活動的結果及分析。

參與網上協作學習活動的為修讀「資訊科技教育」課程單元的職前幼兒教師,而兩位研究員則為此課程的導師。根據所屬學系教擔的分配,一位導師任教四班,另外一位任教其餘一班。此次個案研究以較為客觀的學習成果為依據,從而評定學習活動的學與教成效。本個案在進行中,有很多學習成果可以參考,例如學員收集的學習資源,文章撮要報告,小組報告(詳見表一)。另外所選用的 Google 協作平台

(Google Sites),不但提供了網頁的修訂記錄,而且也讓導師可以輕易檢視學生的自評及互評情況。因此,研究員可以準確分析這個學習活動的成效。學習活動為期十二週,貫徹整個課程單元。以下是個案研究的三個主要部分:

(一)網上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

學習活動參與學員: 參與的職前教師為五班修讀「資訊科技教育」課程單元的學員,每班有三十多至四十人,合共一百八十五人。在班內再分為六個協作小組, 進行組內協作與組與組之間的互評活動(見表一)。

表一:參與學習活動的職前教師學員

班組名稱 學員人數 協作小組

10A 38 6

10B 38 6

11A 40 6

11B 36 6

11C 33 6

總數 185 36

協作活動的目的: 習作的目的是讓學員對「應用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的議題多加探討,並透過網上協作平台進行,藉此認識 Web 2.0在學與教上的應用及提升本身的資訊素養。

活動詳情: 課程導師利用 Google 協作平台(Google Sites)進行網上協作活動,這是一個免費的維基平台(Wiki)。Google 協作平台很容易使用,一般教師和學生在技術上亦可以掌握得到(黎耀志,吳美華, 2010)。導師會先在Google協作平台上為每班建立獨立的活動專頁,即有五個專用的協作平台,每個平台由班內的六個協作小組共用,圖一為其中一班的專頁。學員可以在查閱導師的指引、上載報告及進行自評及互評活動等。活動以小組協作形式進行,每一班分為 6 個協作小組,每小組約為 6 人,研究員指定以下三個與幼兒使用資訊科技相關議題,每組需選擇其一作深入探討 : • 討論議題1. 使用電腦會限制創意思維 • 討論議題2. 使用電腦會限制幼兒社交能

力發展 • 討論議題3. 幼兒使用網際網路不安全

即每個議題在每班內會由兩個協作小組分別研究。在學習活動進行時,學員除了以「協作者」身分為自己所屬組別完成研究工作外,並以「檢視者」身分為其他組別給予有建設性的回饋。導師為平台的「擁有者」,會經常根據學員的學習情況,給予建議。

(二)學習活動的實踐 因為參與協作學習活動的學員,都未有使用 Google 協作平台和在網上進行協作的經驗,所以導師對學員在每週需要完成的工作給予清晰的學習指引(見表二),而表中的最後一欄是導師預期在協作平台上可查看的學習成果。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4: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80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圖一:課程導師在網上協作平台為每班建立的專頁

表二:導師給予學員的每週學習指引

週次 學習活動 學習成果1 • 分組、選定一個議題。

• 每個學員在協作平台上寫下對選定議題的現有認識。對選定議題的現有認識

2 • 建構協作小組專頁(加入小組名稱、成員名單、組長等資料)。• 提出數個關鍵字,可以幫助我們在互聯網上找尋與議題相關的資訊。• 在小組專頁上提出一些參考網址。

小組專頁、關鍵字、參考網址

3 • 繼續完成上週活動,豐富與議題相關的參考資料。• 有系統地整理已搜尋的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協作小組組內自評記錄

4 每個學員選取一篇由導師提供的文章,閱讀後於協作平台上撰寫 100 至 200字撮要,說明文章內容與討論議題相關的論點或理論。所撰寫的撮要,將適用於小組報告內。

文章撮要1

5 每個學員選取另一篇由導師提供的文章,撰寫第二篇撮要。 文章撮要26-8 為讓學員專注完成本單元其他習作,此學習活動將暫停數週,並於第八週

後繼續進行。

9-10 每個協作小組需於協作平台上就所討論的議題撰寫小組報告,各小組應建立獨立網頁展示報告內容,報告字數約1000字,內容應包括:

(1) 引言 (2) 概念闡釋 (3) 批判分析:支持及反對的理據(4) 議題綜合評鑑 (5) 總結 (6) 參考資料

協作小組報告初稿

11 每位學員須對同班及另一班相同議題的協作小組報告給予有建設性的評語,讓另一協作小組同學獲得對小組報告改善的建議。

互評記錄

12 每協作小組需就其他學員給予的回饋改善報告內容,於指定日期前於協作平台上完成小組報告。

協作小組報告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5: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81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三)學習活動的結果及分析 學習活動的目的是讓學員對「應用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的議題作深入探討,並透過網上協作平台進行,藉此認識 Web 2.0在學與教上的應用及提升本身的資訊素養。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在協作平台上可查看的學習成果,從以下的幾方面作出分析:

1. 學員操作資訊科技的能力: 我們可以見到學員很快便可以在 Google 協

作平台上建立協作小組專頁,並且可以在網頁應用合適的文字及段落格式,也有組別在網頁加插圖像及表格,表達他們的意念。大致上可以肯定學員已經可以利用便捷的Web 2.0工具在網上發佈訊息。

2. 學員整合資訊的能力: (i) 學員對「應用資訊科技在幼兒教育」的

議題的認識:當比較第一週的「對選定議題的現有認識」和最後一週的「協作小組報告」(見圖二)這兩個學習成果後,我們發覺學員已能根據不同的參考資料,對議題作批判分析,並且提出支持及反對的理據。另外,在組與組間的「互評記錄」(見圖三),更可以見到學員經過十二週的探究活動後,學生在資訊素養議題上已有了深刻的認識。

(ii) 學員的其他共通能力:從檢視 Google協作平台上的網頁的修訂記錄、「協作小組組內自評記錄」和組與組間的「互評記錄」,我們見到學員已能在網上進行協作,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有所提升。另外,編寫「文章撮要」和「協作小組報告」也對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及組織能力有幫助。

3. 學員資訊倫理的觀念: 從學員在協作平台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

們觀察到學員能有就所運用的各項參考資料列明出處,反映學員對資訊的運用具備

正確的學術道德觀,亦能尊重知識產權。

反思 利用網上協作平台可以把科技帶入課室中,把單向的授課形式變為互動學習,由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即使只是兩位導師,亦可以有效地組織有接近二百人參與的協作學習活動。而且導師也能協助學生以探索的方式去學習,促使由個人學習變為協作式學習,從多角度探討不同的社會議題。另外,維基系統可以很方便而且有系統地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也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非語言溝通,從而建立學習社群,培養學生利用電子學習的文化。在維基系統活動上,學生可以很方便進行自評與互評,檢視自己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應嘗試多利用評估促進學習(黎耀志、吳美華,2010)。而學員熟習網上協作,對建構幼兒教師在專業網路社群亦定下了一個良好基礎, 陳儒晰、黃金花(2006)也指出網路社群的建構,可以有效地協助幼兒園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的優勢,也可開啟其專業發展的數位學習空間,形塑多元參與的數位學習環境以彰顯教師主體性的專業實踐。然而,由於研究涉及大量幼兒教師,過程亦包含多項不同的學習成果,研究員對大量資料作綜合分析時,則不能避免地需要投放大量人力資源,也不容易為每一幼兒教師而提供適時的回饋,此具體執行上的挑戰相信是未來研究的一大方向。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6: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82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圖二:協作小組在協作平台上為所討論的議題撰寫的小組報告

圖三:協作平台上記錄了的「互評記錄」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

Page 7: 透過網上協作學習活動培育幼兒教師的資訊素養 Nurturing …repository.lib.ied.edu.hk/pubdata/ir/link/pub/12106.pdf · 代碼,也可以輕易地在互聯網上發佈自己的網

83

Hong Kong Journal ofEarly Childhood香 港 幼 兒 學 報 Vol. 10 No. 1 July 2011

參考文獻Heafner, T. L., & Friedman, A., M. (2008). Wikis and constructivism in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35(3-4), 288-302.Johnson, D. W., & Johnson, R.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2nd ed.). Boston: Allyn& Bacon.Lai, Y. C. & Ng, E. M. W. (2011). Using wikis to develop student teachers’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capabilities.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4(1), 15-26. Littleton, K., & Hakkinen, P. (1999). Learning together: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of computer-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In P. Dillenbourg (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pp. 20-30). London: Elsevier Science.

Mak, B., & Coniam, D. (2008). Using wikis to enhance and develop writing skills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 System, 36, 437-455.

Wilkoff, B. (2007). Discourse about discourse: Safety vs. panic. Retrieved from http://bhwilkoff.podomatic.com/陳儒晰、黃金花(2009):幼兒資訊教育的課程設計議題之分析,《幼兒教育研究》1,頁 33-68。陳儒晰、黃金花(2006):幼兒園教師運用網路社群實踐專業發展之探討,《幼兒保育學刊》,4,頁123-139 。杜佳靜、陳儒晰、張菽萱(2008):家長對幼兒資訊教育的思考因素之調查研究,《育達學院學報》17, 頁117-

144。藍芳英(2009):電腦輔助教學對幼兒在遊戲中發展社會互動能力之影響,《嘉南學報》35 ,頁 729-740。黎耀志、吳美華(2010):以維基系統促進學生協作,《學習數學教育的探究學習 ‧ 學校教育的電子學習》研

討會論文。薛雅勻、張瓊穗(2008):幼稚園教師資訊素養與其教學效能關係之初探,《南台灣幼兒保育學術研討會》論

文。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Library

For private study or research only. Not for publication or further re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