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53 2019, Vol.62, No.7 405 猜猜看(中藥名) 1、半夜歸來不點燈。 2、條條大路無阻攔。 3、一絲不茍。 4、漲潮。 5、孩兒拜見父王。 答案:1. 熟地(熟門熟路)2. 路路通 3. 細辛 (細心)4. 胖大海 5. 太子參(太子身) 中醫藥謎語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藥的命名, 除了少數不明原意的名稱外,絕大多數名字都有 一定的來歷和意義。由此而來的中醫謎語,除了 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之外,還頗見巧思。其中有只 有一句話的,例如:莫用小人,--使君子;言 語膚淺,--陳皮 ( 說話「陳述」像「皮膚深度 般」膚淺 );綠林好漢,--草 ;半夜歸來不 點燈,--熟地 ( 熟門熟路 )。有兩句話對比的, 例如:病人膏肓久,九死一生還,--沒藥、獨 活;一人一家多辛苦,兒子再大不離母,--丹 ( 單身 )、附子;百年古書已無用,千里捎書一 字無,--破故紙、白芷 ( 白紙 )。有用四句話 描述的,例如:皮黑肉兒白,肚裡墨樣黑,從不 偷東西,硬說他是賊,--烏賊;一物陸地長, 一物水中生,姓異治同病,共喚一個名,--草 決明、石決明。有把藥名、藥性連成一個故事 的,例如,制謎者這樣寫道:「病名,火攻心; 處方:淡竹、柴胡、故紙、防風、燈蕊,熟地可 用可不用;生地不可不用。」謎語中共有七味中 藥,其中淡竹 ( 淡竹葉 )、柴胡 ( 隱指柴糊,把竹 子、木柴糊起來 )、燈蕊 ( 燈心、燈心草 ),都是 清熱之物,熟地暗指熟悉的地方,生地暗指生疏 的地方。再加上故紙 ( 破故紙,又稱補骨脂 )、防 風,用來隱指製作燈籠的材料。可謂妙哉!整理 資料時發現現成的謎語固然有之,但更多的是付 之闕如,筆者絞盡腦汁,其中幾個自認為是得意 之作:如易經乾卦,初九,--地龍 ( 乾卦初九 為潛龍勿用,潛龍--潛藏在地下之龍 );除惡 務盡--葛根 ( 閩南語葛根叫刈根,有斬草除根 的意思 )。一二三、木頭人--生薑、乾薑、炮 薑;薑,音同僵,暫時停止呼吸 ( 殭屍 )。也有 一些「扣緊時事」的謎語:如健保抽審--山藥 ( 刪藥 )、「鹿耳中的毛」--鹿茸、阿帕契貴婦 團--雞內金 ( 機內金 )。以下就選擇 12 種常用 的中藥來聊一聊,若有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尚 祈諸先進不吝指教。 健保抽審--山藥(刪藥)(補脾之最) 薯蕷 ( Dioscorea polystachya ) 又稱為「 」, 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植物薯蕷的塊莖稱為山藥 (又稱作懷山藥、山薯、山蕷、山芋、田薯、柱 薯),冬季採挖。原產地位於淮河附近因而得名 淮山。山藥易栽培。山藥原本叫薯蕷。薯蕷原載 於《神農本草經》,為古代藥名。公元 762 年, 唐朝第九個皇帝,也就是唐玄宗的孫子、唐肅宗 的兒子唐代宗即位。他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一位 有所作為的皇帝,名叫李豫,為避其嫌(與名 字語音相同的字)的 yu 音,「薯蕷」的「蕷」 改稱為「藥」,薯蕷就被改稱為薯藥。豈料三百 年後,迎來了宋朝第五個皇帝宋英宗 ( 公元 1064 ),他名叫趙曙,又是為避其名字 shu 音,「薯 文∕周敏郎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彰化市周小兒科診所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32019, Vol.62, No.7

405

猜猜看(中藥名)

1、半夜歸來不點燈。2、條條大路無阻攔。3、一絲不茍。4、漲潮。5、孩兒拜見父王。答案:1.熟地(熟門熟路)2.路路通3.細辛

(細心)4.胖大海5.太子參(太子身)

中醫藥謎語

中醫藥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藥的命名,

除了少數不明原意的名稱外,絕大多數名字都有

一定的來歷和意義。由此而來的中醫謎語,除了

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之外,還頗見巧思。其中有只

有一句話的,例如:莫用小人,--使君子;言

語膚淺,--陳皮 (說話「陳述」像「皮膚深度般」膚淺 );綠林好漢,--草 ;半夜歸來不

點燈,--熟地 (熟門熟路 )。有兩句話對比的,例如:病人膏肓久,九死一生還,--沒藥、獨

活;一人一家多辛苦,兒子再大不離母,--丹

參 (單身 )、附子;百年古書已無用,千里捎書一字無,--破故紙、白芷 (白紙 )。有用四句話描述的,例如:皮黑肉兒白,肚裡墨樣黑,從不

偷東西,硬說他是賊,--烏賊;一物陸地長,

一物水中生,姓異治同病,共喚一個名,--草

決明、石決明。有把藥名、藥性連成一個故事

的,例如,制謎者這樣寫道:「病名,火攻心;

處方:淡竹、柴胡、故紙、防風、燈蕊,熟地可

用可不用;生地不可不用。」謎語中共有七味中

藥,其中淡竹 (淡竹葉 )、柴胡 (隱指柴糊,把竹

子、木柴糊起來 )、燈蕊 (燈心、燈心草 ),都是清熱之物,熟地暗指熟悉的地方,生地暗指生疏

的地方。再加上故紙 (破故紙,又稱補骨脂 )、防風,用來隱指製作燈籠的材料。可謂妙哉!整理

資料時發現現成的謎語固然有之,但更多的是付

之闕如,筆者絞盡腦汁,其中幾個自認為是得意

之作:如易經乾卦,初九,--地龍 (乾卦初九為潛龍勿用,潛龍--潛藏在地下之龍 );除惡務盡--葛根 (閩南語葛根叫刈根,有斬草除根的意思 )。一二三、木頭人--生薑、乾薑、炮薑;薑,音同僵,暫時停止呼吸 (殭屍 )。也有一些「扣緊時事」的謎語:如健保抽審--山藥

(刪藥 )、「鹿耳中的毛」--鹿茸、阿帕契貴婦團--雞內金 (機內金 )。以下就選擇12種常用的中藥來聊一聊,若有不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尚

祈諸先進不吝指教。

健保抽審--山藥(刪藥)(補脾之最)

薯蕷 (Dioscorea polystachya)又稱為「 」,

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植物薯蕷的塊莖稱為山藥

(又稱作懷山藥、山薯、山蕷、山芋、田薯、柱

薯),冬季採挖。原產地位於淮河附近因而得名

淮山。山藥易栽培。山藥原本叫薯蕷。薯蕷原載

於《神農本草經》,為古代藥名。公元762年,唐朝第九個皇帝,也就是唐玄宗的孫子、唐肅宗

的兒子唐代宗即位。他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一位

有所作為的皇帝,名叫李豫,為避其嫌(與名

字語音相同的字)的yu音,「薯蕷」的「蕷」改稱為「藥」,薯蕷就被改稱為薯藥。豈料三百

年後,迎來了宋朝第五個皇帝宋英宗 (公元1064年 ),他名叫趙曙,又是為避其名字 shu音,「薯

文∕周敏郎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彰化市周小兒科診所

Page 2: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4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7

406

藥」的「薯」改稱為「山」,薯藥就改名叫山藥

了 (1)。山藥有淮山藥和懷山藥之分。淮山藥是淮

河周圍江蘇、安徽一帶出產的山藥,個頭大,肉

質脆,適合炒著吃;懷山藥是河南焦作一帶的,

藥效高,又稱鐵棍山藥。懷山藥適合蒸著吃。在

我們日常生活,山藥排骨湯算是尋常的菜色吧。

山藥為藥食兩用,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

帶粘性,生食或熱食都是美味,唐詩人杜甫就有

「充腸多薯蕷」的詩句。除了一般熟知的台灣山

藥、日本山藥,我自己還吃過一種人蔘山藥,還

真的有人蔘的味道。山藥臨床上常與扁豆同用,

聯袂聯袂藥性賦云:「山藥實脾胃,兼益肺而固

腎;扁豆祛暑濕,且和中而化濁 (2)。」猜猜看,

謎語:豆兒彎彎像月亮-- (白 )扁豆 (扁豆又名月亮菜 )。

山藥中的薯蕷皂甘素 (Diosgenin)類似類固醇皂甘結構,可以提煉出脫氫異雄固酮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有人以為多吃山藥就能提升脫氫異雄固酮(DHEA),那是誤解。人體無法將食物山藥轉化成DHEA。因此必須服用萃取後的成分DHEA,才有效果。脫氫異雄固酮相關的健康食品近年來頗受注目,由於它

能轉化成為男性與女性荷爾蒙,因此,業者行

銷訴求,特別針對抗衰老、提升男性活力和性

功能。但是科學研究報告,對DHEA仍然所知有限,並未得到一致的結論。

易經乾卦,初九。--地龍(乾卦初九為潛

龍勿用,潛龍潛藏在地下之龍)

地龍,就是現代俗稱的蚯蚓 (Pheretima aspergillum),曬乾加工後成為中藥材。地龍藥材最早史載於《神農本草經》,是中藥中平肝息風

藥中的息風止痙藥。傳統制謎者用,土皇帝--

地龍。我覺得不夠傳神,另外想出,易經乾卦,

初九。--地龍(乾卦初九為潛龍勿用。潛龍,

潛藏在地下之龍),乾卦第一爻爻辭釋義:初九:

潛龍勿用。經文意思是:身居下位,時機還沒有

成熟,所以應當像潛藏的龍一樣不要施展你的才

幹。古書提到其命名的來源:「蚯蚓潛居地下,

有探知陰晴之能,每當將雨,則出土,若興雲致

雨之龍,因別稱地龍。」很形象就不用多解釋

了。臨床上常與殭蠶同用,聯袂藥性賦云:「地

龍療高熱驚抽,平喘而活絡;僵蠶祛風邪頭痛,

定癇而止痙 (2)。」筆者對中藥的藥對有高度興

趣,時常收集藥對專書,整理統計。地龍的藥隊

中,有一個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就是與麻黃一起

合用。地龍配麻黃治療支氣管哮喘,現代藥理發

現地龍含次黃嘌呤 (Hyopoxanthine,C5H4N4O),有平喘作用;次黃嘌呤具有顯著的舒張支氣管作

用,并拮抗組織胺對支氣管的收縮作用。另外僵

蠶的謎語寫的不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

力百花殘」--僵蠶 (將殘 )。

辣椒咖哩醬--麻黃,發汗之最(外感第一

藥)

這麼爛的謎語是誰寫的,是我!多包涵。麻

黃為麻黃科草本狀小灌木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的草質莖。《本草經考注》謂其色黃、其味麻,故名。

另有一說:麻黃藥材久置後,由青變黃又其莖觸

之有粗糙感,麻黃之名由此而來。麻,指表面不

光滑,古時候謂粗糙不平者曰麻,如說這張紙,

一面光,一面麻,麻即指不光滑的一面。有個謎

語,叫「麻屋子,紅帳子,裡邊養個白胖子」,

謎底,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花生。這裡的麻屋子就

是指不光滑的殼,紅帳子就是花生仁外面的紅

皮。麻黃,具有發汗、平喘、利水三大功效。發

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臨床常與桂

枝同用,可以用藥性賦幫助記憶:「麻黃表汗,

平喘利水;桂枝解肌,通陽溫經 (2)」。猜猜看,

謎語:吳剛樵罷肩上挑--桂枝 (中秋節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

現知,麻黃含有麻黃鹼 ( l - E p h e d r i n e,C10H15ON)(左旋,占總生物鹼60%以上),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C10H15ON)(右旋),揮發油(油中含(l)-alpha-terpineol,l-α-松油醇)等。一般認為:其平喘作用與麻黃鹼有關,發汗

作用與揮發油有關,利水作用與偽麻黃鹼有關。

因為含有麻黃鹼(又稱麻黃素),興奮大腦皮質,抑制食慾,現代中醫拿來做為減肥之用。因為有

興奮大腦皮層的作用,如用量較大,往往會引起

Page 3: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52019, Vol.62, No.7

407

過度興奮而致失眠,也會出現手抖,這個特性跟

西醫的支氣管擴張劑茶鹼相似。

兒無親娘--黃連 (瀉火之最 )黃連 (Coptis ch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屬。黃連也是

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

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舉目無親在生地 (生地 ),夫妻相親甜如蜜 (蜂蜜 ),兒無娘親黃連苦 (黃連 )。「(黃連在中藥裡面算數一數二的苦,跟人生中兒無親娘所受的苦

相比擬。)現代編的聯袂藥性賦云:「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三黃歸經有異;散寒暖胃、溫肺止

咳,三薑功用或同 (2)。」這裡的三黃指:黃芩、

黃連、黃柏。歸經是中醫的術語,翻成白話文就

是藥物作用的部位。三黃歸經有異,就是說作用

的部位不同。三薑指:生薑、乾薑、炮薑。三薑

功用或同,是說功用大同小異。中藥的清熱燥濕

藥,在概念上近似西醫的抗生素,使用上會針對

病灶位置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清熱燥濕藥。例

如:上焦 (呼吸道系統 )要用黃芩、中焦 (腸胃道系統 )用黃連、下焦 (泌尿道系統、骨盆腔感染 )用黃柏。大家先來猜個謎語:「三黃」給謝姐請

早 (請安的意思 ),打一功效。對啦!就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謝、姐、請、早=瀉、解、清、燥 )。另外,一二三、木頭人--生薑、乾薑、炮薑;薑,音同僵,暫時停止呼吸 (殭屍 )。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

道早還鄉。--當歸 (補血之最 )當歸 (Angelica sinensis),屬傘形科的一種植

物。傳統的謎語皆用:少小離家老大回 (賀知章詩 ) --當歸。筆者認為袁凱的詩更傳神,明代詩人袁凱在《京師得家書》一詩說:「江水三千

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命名來源有兩種說法。說法一:中醫藥書籍載,

當歸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故命名之。 說法二:當歸有「思夫」之意,即妻子思念遠離家鄉的丈

夫,盼望他能及時回來 (3)。當歸是傳統中藥方劑

中最常使用的藥材,古代有「十方九歸」之說,

故被譽為「藥王」。當歸又被稱為「婦科人參」、

「血藥不容舍當歸。」,換句話說,就是處方血

藥不容許沒有當歸。在古代有一種有趣而風雅的

習慣,「相贈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是當

歸的別名。什麼意思呢?就是親人、情人、朋友

要分別的時候,都會互贈別名為「將離草」的芍

藥,表達一種依依惜別的心情;如果要召喚遠方

的親人、情人、朋友回來,就寄給他當歸。若拒

絕返回時,則贈與遠志。故古人稱芍藥為將離,

稱文無為當歸,稱遠志為拒返 (1)。寫著寫著就想

到當歸鴨,不自覺地流口水。臨床上常與川芎同

用,當歸與川芎,二味為活血行血之要藥,名芎

歸湯,為末名佛手散,又名君臣散。我用這句話

一起記:「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潤腸;川芎活血

行氣,止痛祛風 (2)。」猜猜看,謎語:乞丐--

川芎 (穿窮 )。當歸,號稱補血之最,補血的對象當然是血

虛,中醫「血虛」指的是一組症候群,會表現出

臉色蒼白或萎黃、脣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

花、心悸、身體消瘦、手足麻木、健忘易驚、失

眠多夢、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等症狀,這就是中

醫所謂的「血虛證」。由此可知中醫的血虛近似

西醫貧血的症狀,所以中醫的血與西醫的血,概

念上相近。差別在西醫很清楚的知道貧血只是一

種症狀,必須去追究其貧血的原因。中醫則以分

「證型」治療,雖然也有追究病因的概念,但無

法深入detail,稍嫌不足。相傳北宋著名史學家劉攽 (字貢夫,一作貢

父、贛父,號公非。)請蘇軾等文人學士喝酒,蘇軾的子弟有事找他回家,蘇軾便起身告辭,此

刻劉攽正喝得高興,意欲挽留,笑曰:「幸早里

(杏、棗、李 ),且從容 (蓯蓉為一味中藥 )。」蘇軾不假思索,回答:「奈這事 (奈同柰,蘋果之屬、蔗、柿 ),須當歸 (當歸為中藥名 )。」表面上主人在說,幸虧天還早哩,來得及,莫慌張。

實際上6個字內含3種果子和一味中藥。巧用諧音,一語雙關。蘇軾隨口回答,字面上是講,怎

奈這事不容遲疑。必須當即回去。實則也有3種果子及一味中藥。都是諧音,也是雙關。果對

Page 4: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6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7

408

果、藥對藥,出口成對,令人擊節。

中藥裡面最「貴」的花,名字披金戴銀很霸

氣--金銀花 (清熱解毒之最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是忍冬科的一種

植物,花稱為金銀花、也叫忍冬藤、鴛鴦草、雙

花、毛金銀花、二寶花、雙寶花。「金銀花」一

名出自《本草綱目》,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

後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清‧蔡淳曾歌

詠金銀花:「金銀賺盡世人忙,花發金銀滿架香。

蜂蝶紛紛成隊過,始知物態也炎涼。」感嘆豈只

人們趨炎附勢、「世態」炎涼,連「物態」世

界也是如此 (4)。金銀花在中藥分類上屬清熱解毒

藥,凡能清解熱毒或火毒的藥物叫清熱解毒藥。

這裏所稱的毒,為火熱壅盛所致,有熱毒或火毒

之分。本類藥物于清熱瀉火之中更長於解毒的作

用。主要適用於癰腫疔瘡、丹毒、瘟毒發斑、痄

腮、咽喉腫痛、熱毒下痢、蟲蛇咬傷、以及其他

急性熱病等。上段文字我揣摩了很久,隱隱然覺

得這類中藥,觀念上也是近似西醫的抗生素,只

不過其使用的目標在於皮膚的感染,特別是有結

成硬塊,有形成 abscess趨勢的情況。與上文的清熱燥濕藥:黃連、黃芩、黃柏使用的時機有所

不同,請注意「燥濕」跟「解毒」兩字的不同。

金銀花常與其他的清熱解毒藥一起配伍使用,

如聯袂藥性賦所言:「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為

瘡家聖藥;地丁公英,消腫散結,乃癰瘍剋星(2)。」各自的謎語為,天天向上--連翹;房屋

的基礎-- (紫花 )地丁;絨毛輕又輕,飛舞像傘兵。隨風到處飄,安家把根生。--蒲公英。

兩字相乘二十一 --三七(止血之最)三七 (Panax notoginseng)又稱山漆、金不

換,血參,參三七,田三七、田漆,田七。為五

加科人參屬的物種,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主

產地在中國的雲南文山及廣西深山中。三七的三

條枝上各生七片葉,因而得名;也有人說,它在

種植後,三至七年收獲而得名。三七與人參同屬

五加科植物,所以科學中藥的味道嚐起來都差不

多。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臨床上常與白

芨同用,聯袂藥性賦云:「側柏藕節涼血止血;

白芨三七生肌住紅 (2)。」猜猜看,謎語:借貸有

去無回--白芨 (白給 )。以前曾經流行一種野菜也叫三七。但其實是

藤三七。藤三七是落葵薯 (Anredera cordifolia)別稱,與五加科植物三七,相差甚遠。我自己家裡

有一塊小空地就曾經種過,藤三七生命力極強。

葉互生,肉質肥厚,葉片心臟形,光滑無毛,有

短柄。其葉片肥嫩,味道微苦,食用時脆而略有

黏滑感。我自己常常現摘葉子跟麻油炒一下,黏

黏的味道不錯。藤三七長大以後,藤上會有許多

(瘤塊狀的 )薯(學名珠芽),隨便摘幾個,然後剝成單個,用沙壤土培育即可。

入鮑魚之肆--魚腥草

魚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又名折耳根、截兒根、豬鼻拱、蕺 (唸作「ㄐㄧˊ」)菜及臭草,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在分類學上屬雙子葉植

物三白草科蕺菜屬,是一種帶魚腥味的草本植

物,故名魚腥草。找不到傳統的謎語,所以我借

助孔子說過的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

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它的學名中,屬名Houttuynia中文稱為魚腥草屬 (蕺菜屬 ),是紀念18世紀荷蘭博物學家與醫生Martin Houttuyn(1720-1794),以他的姓氏締造而來。種小名cordata是「心形的」的意思,形容葉片形狀。清朝《植物名實圖考》描述「開

花如海棠色,白中有長綠心突出。以其葉覆魚,

可不速餒」。餒,注音ㄋㄟ ˇ,是腐爛的意思。《論語.鄉黨》:「魚餒而肉敗,不食。」可見

古人已經發現魚腥草有防腐的作用 (5)。中醫典籍

記載:本品為治肺癰之要藥。用於肺癰吐膿,肺

熱咳嗽。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結,主入肺經,

以清肺見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之效。為治

療痰熱壅肺,發為肺癰,咳吐膿血之要藥,常與

桔梗、蘆根、瓜蔞等藥同用;也可用治肺熱咳嗽,

常與黃芩,貝母,知母等藥同用。

魚腥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生蔬菜。古人

很早就知道魚腥草喜歡生長在潮濕的環境,《唐

本草注》中寫:「多生溼地山谷陰處。」臺灣很

多人在夏天喜歡喝青草茶消暑,魚腥草正是其中

Page 5: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72019, Vol.62, No.7

409

常見的一種基源植物,北部尤其多見,常常看見

它在青草茶店的配方出現。現在更有人把它開發

成茶包,只要沖熱水就可以直接飲用,或許您

就曾經喝過。曾經有熱心的病人,拿魚腥草給

我種植。並教我料理的方法,他說小時候常用

魚腥草跟蛋一起炒來吃。我就如法炮製,味道

嘛---- -#%@&#。野生魚腥草腥味較重,初食者大多不適應。新鮮的魚腥草有魚腥味,但曬

乾之後味道就消失了。

一人一家多辛苦--丹參(單身)(活血之

最)

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又稱作柴丹參、紅丹、赤參,是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其根是一種

中藥。丹參為多年生草本,以根供藥用。因其根

外皮呈現紅色,形狀略似人參,故名丹參。丹參

一名赤參。丹與赤都是指紅色,丹的顏色較淺,

赤的紅色較深。僅紅色的深淺不同,故又稱赤

參。最早在典籍裡出現是《神農本草經》,記載

其活血祛瘀的主要功效。中醫傳統上有一種說

法:「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所以在婦科病領

域使用特別多。近年來認為丹參能擴張冠狀動

脈、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缺血、梗塞和心

臟功能,調整心律,並能擴張周邊血管,改善微

循環。所以也用在心臟血管系統,海峽對岸有名

的中藥成方如:冠心Ⅱ號方:丹參、川芎、赤芍、

降香、紅花;複方丹參片:丹參、三七及冰片;

丹七片:丹參、三七。皆稱有活血化瘀,通脈止

痛的功效,這裡面都有丹參的組成。所以有人稱

其為心血管病人的守護神。聯袂藥性賦云:「澤

蘭調和沖任,利水消腫;丹參活血化瘀,寧心除

煩 (2)。」猜猜看,謎語:有水有欄--澤蘭。

邁嶺登山拜佛祖--茯苓(伏靈)(利水滲

濕之最)

茯苓 (Poria cocos Wolf),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茯苓神、朱雲苓、赤茯苓、白茯

苓、伏靈、雲苓,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

菌核,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形如甘薯,球狀,外

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粉色或白色,精製後稱

為白茯苓或者雲苓。茯苓在不同的發育階段表現

出3種不同的形態特徵,即菌絲體、菌核和子實體。本品為茵核。茯靈,言其潛于松根之下,通

神而能致靈,故名。雲茯苓 (雲苓 )則是指產於雲南者。大家都吃過茯苓糕吧,茯苓糕是蓬萊米

粉,加上茯苓粉做的細緻米糕,甜味清淡,口感

又鬆又綿,入口即化,但又有彈性,我個人就相

當喜歡它。小時候吃的茯苓糕,就是純粹的茯苓

而已。現在的茯苓糕常常中間加了一層紅豆泥、

綠豆泥、芋泥。

古人詩作提起茯苓的不多。如:元‧虞集

《汪道士草亭》詩,「霧雨歸懸黍,風雲護茯

苓。」茯苓具有利尿、除濕、消水腫、止渴止瀉

的效果對心悸、頭暈、失眠都有助益。中醫的術

語叫: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中醫的脾相當於西醫的腸胃系統,非 spleen)。聯袂藥性賦云:「茯苓健脾寧心,共豬苓更利水道;澤瀉專攻下焦,

得木通尤善通淋 (2)。」另外,土茯苓與茯苓名稱

相似,因此易混淆。土茯苓是菝 科植物光葉菝

(Smilax glabra)的根,外皮黃棕色或灰褐色,與茯苓完全無關,在中醫為治楊梅瘡 (梅毒 )的要藥。猜猜看,謎語:神豬--豬苓 (豬靈 );雨後長流澗底泉--澤瀉;熟知植物學--木通

(草木通 )(通草 )。上文提到元‧虞集《汪道士草亭》詩,全

文是:「飛白妙娉婷,新題照草亭。仙遺相鶴法,

客借換鵝經。霧雨歸懸黍,風雲護茯苓。遙知春

晝永,深坐養《黃庭》。」詩中的「懸黍」(道家理論之宇宙本源? ),應是來自道教記載元始天尊說法之時,「--------於是元始懸一寶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古人認為伏靈 (茯苓 )是由在上靈氣零落所結成的。茯苓自古以來,就一直被視為一種滋補中藥,有

時也被神化成輕身不老之仙藥。所以這首詩的,

仙、鶴、懸黍、茯苓、《黃庭經》顯現的都是道

家的神仙思想。《黃庭經》是道家的經典。

飛白亦作「飛白書」,一種特殊的書法,漢

朝書法家蔡邕所創,筆勢飛舉而筆畫中絲絲露

白,像枯筆寫成的樣子。娉婷,姿態柔美的樣

子。鶴在道教中,是長壽的象徵,道教中另有意

喻--仙鶴與仙人相伴,且是仙人的坐騎。《相

鶴經》有云:「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 (良

Page 6: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8

T A I W A N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9, Vol.62, No.7

410

馬 )也。」換鵝經 (俗稱〈換鵝帖〉),指《道德經》,或謂《黃庭經》。王羲之曾寫以換鵝,故

稱。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

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

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

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

原文載于南朝《論書表》,文中�說王羲之所書

為《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

了《黃庭經》了。春晝永,指春天 (春分 )白晝漫長。深坐,指久坐。

這首詩不容易懂,在了解上述的背景知識

之後,試著把它翻譯成白話文:「草亭上新題的

詩句,那飛白體的字跡甚是佳妙。有仙人留下的

相鶴之法的經典 (道家講究修道,求長生不老之術。故會師法龜鶴等動物 ),客人喜歡王羲之之換鵝帖拿去借閱。起霧降雨匯聚懸垂的黍米 (道教的寶珠 ),有風有雲護著松根下的茯苓。(前一句指虛空,後一句指地下,相互對比。另外,應

是風調雨順滋養萬物吧! )。春天 (春分 )到了白晝也越來越長了,正可以長坐以《黃庭經》來自

我修行。」

老蚌生珠--貝母(清痰之最)

貝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地下鱗莖供藥

用。古代醫家將這種地下鱗莖稱作子或根。故貝

母者,貝言形,母言用。謂其根形如被子所聚,

而功用盡在其母,所以名為貝母 (6)。

在萬病回春 (明朝龔廷賢著 ),有一篇文章「諸病主藥」提到:婦人吹乳,須用白芷、貝

母為主。所謂吹乳,乳癰 (abscess)的意思。是指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以致結膿成癰的

急性化膿性病證。《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乳證》:「乳被兒吹因結核,堅硬不通吹乳名。」

註:「婦人乳房忽然紅腫堅硬疼痛,增寒 (chilly)壯熱 (high fever)頭痛者,此欲成乳癰 (abscess)也。若乳兒 (餵奶 )之時,乳被兒口中氣吹 (細菌感染 ),以致乳管不通結核者 (指結塊 ),名曰吹乳。」

文中提到貝母,但是是那一種貝母?看書

時常會看到浙貝母、川貝母、土貝母。到底有

什麼不同?先記住口訣:「川貝甘寒潤肺好,浙

貝苦寒散結先」。今用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

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等的乾燥鱗莖。性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較強,且有潤肺

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枇杷膏就是使用

川貝。所謂「潤肺」,以西醫的角度來理解,

就是它能夠促進呼吸道黏膜 secretion的功能,所以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 (也就是nonproductive cough)。病人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咯,或痰中帶血、口鼻乾燥、咽乾口渴

等不適。浙貝母為百合科植物浙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乾燥鱗莖,味苦性寒。浙貝母瀉火 (即消炎能力 )的功效要強於川貝母。而且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膿瘍的良藥。對於以咳

嗽、咳痰不利、痰黃黏稠、口乾口渴、舌苔紅為

主要表現的風熱咳嗽病人,可選擇浙貝母。浙貝

母與川貝母比較:浙貝母藥性較燥烈,而川貝母

藥性較緩和,氣味不濃,小兒用之頗合適;浙貝

母清熱散結作用較強,多用於急性風熱咳嗽;川

貝母潤肺化痰作用較好,多用於慢性虛勞咳嗽。

至於土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土貝母是葫蘆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貝母的塊莖,土貝母性涼而味苦,功能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消癰排膿,臨床常與牡蠣、天花粉、

薏苡仁、魚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

藻、昆布等配伍,用於乳癰、瘰癧(中醫指TB菌感染淋巴結,所發生的病變,多在頸部。)、

痰核(指皮下腫起如核的結塊,多由濕痰等病理

性物質積聚而成,如胞生痰核是指胞瞼內起核性

硬結,相當於西醫之chalazion,霰粒腫。)、瘡瘍腫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腺炎等病症的

治療。所以回到剛剛那個問題,婦人吹乳,須用

白芷、貝母為主。此處的貝母,應該是土貝母。

(川、浙 )貝母臨床上常與杏仁同用,聯袂藥性賦云:「杏仁止咳平喘,能潤腸通便;貝母潤肺

清熱,療咳痰帶紅 (2)。」猜猜看,謎語:一諾千

金--杏仁(一諾千金,守信的人,信人。)或,郵差--杏仁 (郵差,送信的人,信人 )。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麥藍菜 (Vaccaria segetalis),又名王不留行、奶米、大麥牛、不母留、王母牛、留行子,為石

Page 7: 中醫藥的文化趣味 - tma.tw · 連」。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所以有古 人做的遊戲文章:「遊子思親當回鄉(茴香),

592019, Vol.62, No.7

411

竹科麥藍菜屬的植物。王不留行是麥藍菜的乾

燥種子,具有活血通經,消腫止痛,催生下乳的

功能。主治月經不調,乳汁缺乏,難產,癰腫疔

毒等症,是臨床常用下乳的重要藥物。那王不留

行不過是一種草的種子,怎麼起了這麼個怪名字

呢?「王者」,謂人身氣血自有「君王」所主;

「不留行者」則謂其功能,而這種功能須在王命

授意下,不令其留者則行,不令其行者則留;故

名為王不留行。歌謠說:「穿山甲、王不留,婦

人食了乳長流」誇張地說出了穿山甲和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也叫王不留)兩味中藥的通乳作用。

中醫認為在人體的內臟有病變時,耳廓的相

應部位會出現壓痛敏感、皮膚會改變和變形、變

色等反應,通過刺激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區域,可

以防治疾病。中醫耳貼講求貼籽的圓粒潤滑,小

米粒、綠豆等都可以用作貼籽。但因王不留行籽

是純植物籽粒,又具有活血通經的作用,所以有

人特別偏愛,我想純粹是心理作用。聯袂藥性賦

云:「山甲不留通經下乳,排膿散結;蘆根茅根

清熱涼血,益胃生津 (2)。」猜猜看,謎語:峨嵋

第一峰--穿 (川 )山甲 (峨眉山,亦作峨嵋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境內,);或,通過第一高峰--穿山甲;或,和平將軍、森林衛士--穿山甲。

柱子--蘆 (房子 )根;智慧的象徵--白茅根(老人頭髮變白,白毛根 )。穿山甲入藥部分是牠的鱗甲,現在是保育動物,禁止入藥。

獻醜了,我的遊戲之作

既然當歸之名源於夫妻之恩愛,現代人感

情世界複雜,有人夫、有正宮、有小三 (筆者那個年代叫狐狸精 )。古代女子溫柔婉約,表達感情含蓄。筆者童心大發,設想正宮寫信給夫君,

表達思念之苦及引頸盼其回家。試擬一方如下:

使君3錢、當歸2錢、蓮子心1枚、女貞子1錢、菟絲2錢共五味藥,二更時以穿心蓮1錢為引,急服。使君,乃是寄望夫君,又使君中醫用來驅

蟲,暗示驅趕狐狸精;當歸,乃是「應當歸來」

之意;「蓮」與「憐」同音,且蓮子心味苦,代

表可憐我思君心中苦;女貞子,暗示自己的忠貞;

至於菟絲,古人常以「菟絲花」比作妻妾,「女

蘿草」比喻夫君,意謂新婚以後,妻妾希望依附

夫君,讓彼此關係纏綿繾綣、永結同心。因為思

君之苦猶如穿心,半夜為甚,故以「二更時以穿

心蓮為引」為暗示。最後更加「急服」兩字,更

顯思君之殷切。

註: 本文承蒙國文老師江寶珠小姐及古蕊禎小姐提供意見特此致謝。

參考資料

1. 趙存義:本草名考,初版,北京市,中醫古籍出版

社,2000。

2. 周長泰:聯袂藥性賦白話解,初版,天津市,天津

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 曾焰:中藥趣談,初版,台北市,中華日報出版部,

1996。

4. 張宜賢:中草藥用趣談,初版,新店市,浩園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2001。

5. 王煥華:中國藥話集 (1-4集 ),初版,台北市,旺文

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6. 洪心容:趣談藥用植物,初版,台中市,文興出版

事業有限公司,2004。

7. 萊斯莉 .布倫尼斯:藥用植物圖鑑,初版,台北市,

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